经典古诗文朗诵(精选14篇)
经典古诗文朗诵 篇1
读古今美文
做中国少年
常 沟 小 学
一、出场:
第一组: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第二组: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第三组: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二、诵读古诗:
引领:甲: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
乙: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合: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男:走过岁月的长河,往事悠悠,仿佛就在昨天; 女:漫过时间的河堤,海角天涯,仿佛就在眼前。
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男: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女: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合: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男:我们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在童年时光里我们亲近中华经典。
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女:我们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在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
合: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男:带着向往,带着梦幻,放飞诗意的童年!
合: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春风放纸鸢。
女:带着天真,带着浪漫,唱出舞动的诗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合: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齐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三、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今天,我们在同一首歌中,激活了之呼者也的形象。
女:明天在同样晴朗的蓝天里,我们会有新的收获和展望。
合:我们将经典的诗文永远传承,放飞文明古国的梦想。
合:让我们读古今美文,做中国少年。
合:让我们——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经典古诗文朗诵 篇2
一.掌握作品内容, 确定感情基调。
诗歌朗诵, 首先必须掌握其内容, 根据思想内容, 确定情感基调。熟悉作品的内容, 就是要熟悉了解诗人的经历、写作背景、诗歌的意义。朗诵者对作者的时代背景、生平事略、思想以及写作动机、意图等, 都应该进行深入的了解、领会, 对文章的内容愈了解, 便愈能运用声音、表情、语调和动作去感染听众。作为一个朗诵者, 他要把文字作品变成有声语言, 亦即是把文字中流露出来的态度感情转化为有声的态度感情, 这个转化过程可以说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造。如果没有深入体会, 把握作品基调, 朗诵者就不会有出色的表现。比如: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总体上体现了一种伤感的情绪, 在朗读时要保持一种哀婉凄凉的语调和感情, 充分表现出作者怀才不遇、慷慨悲歌的苦闷心情。全诗的朗读在语速上宜慢不宜快, 要有抑扬顿挫之感。朗诵古诗, 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还必须用普通话, 学会并注意发音、声调、音变等的读法。掌握运用古音表情达意的规律。文言诗文的读音, 一般也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 不要读古音, 有特定要求的除外, 因为语言是社会现象,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会因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不必泥古不化, 强求和谐。
二.正确划分音步, 节奏灵活变化。
古典诗词本身就是同音乐密不可分的产物。它的格律要求包含着一种特有的音乐美。这种格律要求主要表现为押韵和句子中的平仄安排。古典诗词的平仄安排主要是以两个字为一个音组, 或称音步, 交互轮换组联而成。音步是指一句诗中运用停顿等方法划分出来的段落。因为有了音步, 才使得古诗在朗诵的过程中产生了节奏, 使抑扬顿挫的效果更加明显。例如:“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这首五言绝句, 就是由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交互组联而成。每一句都有两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每一个双音步的第二个音, 其平仄声都交错使用, 俗称二、四、六分明。这样, 就构成了诗句的高下疾徐, 抑扬顿挫。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接触得较多的是五言或七言诗。下面就这两种格律诗的音步作简单的介绍:
1.五言诗的音步
从理论上说, 五言诗每句两顿, 分三个音步。一般有两种划分方法, 即“二二一”和“二一二”。比如:孟浩然的《春晓》可以作如下划分: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但根据朗诵的需要, 五言诗的音步常常处理成“二三”的形式, 即: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所以在朗诵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采取停顿或延长字音的方式灵活处理, 使朗诵自然流畅,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 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 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 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的明媚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 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 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 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2.七言诗的音步
同五言诗一样, 按理论七言诗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即:“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以贺之章的《咏柳》为例: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在朗诵时却根据需要往往把后三个字划入一个音步, 于是就成了这个样子: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在朗诵时要注意对形象的刻画。在朗诵“一树高”时“一”字变为阳平, 把一字顺势延长, 以更好地体现柳树的形象, “垂”字延长调值, 并加入一些虚声成分, 刻画出柳枝细长柔美婀娜的姿态。“不知细叶谁裁出”采用半起语势, 声音由低到高, 要有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音高降低, 气息下沉, 生理状态和用声状态松弛下来, 给人以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朗诵时不能完全根据上面所划分的音步而停顿。停顿只是声音的休止, 而非表情神态的停息。好的停顿, 还会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在表达异常与复杂的思想感情时, 为了渲染气氛或使情绪转化, 也可以延长或缩短停顿的时间而进行感情停顿。在句子中, 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得按需要而停顿, 以使语言表达更清晰明确, 使感情抒发更细致动人。如读“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为了表现批判继承的精神和今胜于昔的感情, 就要停顿得更长一些。
总之, 朗诵诗歌时, 要注意节奏鲜明, 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 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 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根据诗、文的内容, 有些词和词组必须重点强调。在诗歌中, 凡是内容上需要突出的词语或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一般要重读。不过, 重音的读法, 不是突然高声或尖叫, 而是用自然的声音通过适当增加音强的方法, 把重音同非重音区别开来。重音和轻音要解决诵材内容词语关系的主次。重音和轻音一般以句子为范围, 句子中关键性的字词, 表达情感的所在, 都是重音和轻音的地方。重音不是“加重声音”, 轻音更不是像普通话的“轻声”, 重音和轻音其实都是出于表情达意上的需要, 把句子中重要的字词或含有特殊意义的词组或短句用轻重音技巧加以处理, 用意在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 使听众对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语加深印象。重音的表达方法, 有时是加强音量, 有时是拖长音节, 有时是一字一顿, 主要便是读大调值、增强音势;但也有一种重音轻读法, 它是有力地转读, 从音量上说, 它是轻弱的, 但却要求语气凝重、深沉感人。
韵脚:诗、词、曲、赋等韵文在句末或一联之末押韵的字, 称为“韵脚”。朗诵韵文, 要读出韵脚, 不要一律把它读成重音, 只要读得响亮、和谐、稍微拖长一些, 以便突出韵脚, 体现出音韵美, 增强节奏感, 从而更好地传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以李白《望庐山瀑布》为例:“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每句都由四个音顿构成。读时除了特别注意它的节奏要鲜明、感情要充沛外, 还要将韵脚稍稍延长, 把声音适当加重, 保持韵律的和谐与统一。要用声音使人感受到全诗充满磅礴雄壮的气势和诗人奔放不拘的性格。
古诗的朗诵节拍 篇3
诗歌可以用于吟唱,自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即自成节拍。从《诗经》的四言到《楚辞》的六言,继以汉魏的五言、七言,直至隋唐的近体格律,无一不是顿挫分明、朗朗上口。
诗歌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节奏。诗歌的节奏是在语言自然节奏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的。要把诗歌朗读好,不容易,究其原因,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对节拍的划分。
古诗的节拍应该怎样进行划分呢?
如果按音调来划分节拍,五言诗句一般是三个音节,可按“二、二、一”的形式划分。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划分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七言诗一般是四个音节,一般按“二、二、二、一”的形式划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可划分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为照顾音节而将一个双音节词或意义相连的两个字拆分开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纷纷”是意义上不能拆开的叠词,但按音调划分节拍却把它们拆开了。
为了划分节拍时不把意义相连的词拆分,我们在划分诗句节拍时常常采用按意义划分的办法。五言诗句,最基本的是“二、三”式。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划分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七言诗,最基本的是“四、三”式。如:“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可划分为“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此外,“三、一、三”式也是常见的。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除此之外,五言诗句还可以按“二、二、一”,“二、一、二”等形式来划分;七言诗句还可以按“三、四”式,“二、四、一”式等来划分。
总之,了解古诗的意义节拍,有助于准确理解诗句的意义,从而使得诗句的意境更加深远,韵律更加优美。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成为精通诗歌朗诵技巧的小艺术家!
经典诗文朗诵主持词 篇4
一、开场舞:炫舞啦啦操(校社团活动小组)
二、开场白
张、王: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周、刘: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张: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周: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王: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刘: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王:今天,我们欢聚致远西校区的礼堂,诵读千古美文,传承中华文明。刘: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民族经典,聆听古诗书韵!张: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参与本次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的评委老师,他们是·······
三、串词
(1)王:感谢他们百忙之中的参与,大家掌声欢迎!我宣布致远中学西校区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首先,有请一号选手带来的《最后一只藏羚羊》,请二号选手做好准备!
(2)周:枪声仿佛依然在····那血腥黑暗的世界停止吧,我们需要和谐,需要光明!
有情二号选手带来的《黎明的通知》,请三号选手做好准备!
(3)刘:我们怀揣着梦想走进了校园,岁月的匆匆,悄然如逝。等待着我们蓄势待发去搏击长空。今已春至,有请毕业班的师哥师姐们朗颂他们的青春之歌《匆匆那年》,请4号选手做好准备!
(4)张:一曲《毕业歌》诉不尽的是深深的不舍。一首《纸船》将带去的是剪不断的眷恋····· 请5号选手做好准备!
(5)王:下面有请5号选手带来的《我的祖国》,6号选手做好准备。
(6)周:一把油纸伞,一条石板路,一段篱笆墙,一枝苦丁香。悠长的小巷,如丝的细雨,轻轻的叹息。让我们欣赏由6号选手带来的诗朗诵《雨巷》。7号选手做好准备!
(7)刘:我们心中有一个神圣的字眼叫祖国,我们对祖国挚热的情感有如滔滔的江河。
张:今天,儿女们献上真诚的心愿,为祖**亲唱一首祝福的歌。请欣赏《唱给祖**亲的赞歌》,请8号选手做好准备!(8)王:同学们,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万里长江的惊涛拍岸,连那三国赤壁的古今绝唱。历史年轮,辗尽沧桑,请欣赏诗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表演:《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魏垂金老师)
(9)周:请大家再次已热烈的掌声,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表演!我们的比赛继续进行。9号参赛选手的诗名是《海燕》。大家掌声欢迎。请10号选手做好准备!(10)张:有这样一位诗人,一个人格洁白的诗人。
刘:一个怜悯弱者,同情于被压迫人们的诗人。
张:一个鼓励爱国精神,激起印度青年反抗英国帝国主义的诗人。
刘:他就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力的作家,“诗圣”泰戈尔。请欣赏《系一根心弦》请11号选手做好准备!
(11)周:雪是冬天的花,雪是大地的衣衫,雪是不期而至的天使,雪是大自然永恒的音乐。
王:南方的雪柔情,北方的雪奔放,而鲁迅先生也曾描绘过,它又是怎样的呢?请听朗诵《雪》。12号选手做好准备!
(12)刘:母爱是一种无私的力量,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中,虽然它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成长。
张:我们心怀感激,感激着妈妈,眷恋着妈妈,请听来自内心的呼唤,《妈妈,你不要再老了》。13号选手做好准备!
(13)周:每一首诗,似乎都成为了一次事件,一段岁月,一种激情;每一首诗,似乎都是一面旗帜,一曲狂飙,一道风景。
王: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州风雨,笔下有雷声。毛泽东和他的人民以诗人的情怀创造了新中国的历史,而历史也为世界创造了一个伟大的诗人。请听诗朗诵《沁园春 雪》。14号选手做好准备!
(14)张:梦想是对未来的憧憬,梦想是对生活蓝图的描绘。有了梦想,你就会斗志昂扬。有了梦想,你就敢于挑战自我。请听诗朗诵《梦想 现实》。15号选手做好准备!
(15)王:一个花盏盛着一篇诗,一幅画。一顶碧叶载着一首歌,一支曲。一滴清雨菲露一个故事,一种情怀,一段相思。一池碧绿,一份思念,一种意境,一团生命。请欣赏诗词朗诵《《雨露荷花赋》。16号选手做好准备!
(16)周:慢慢走着,这就是一种表达,一种倾诉,让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刘:他是一位站在康河畔的诗人,他正向着西天的云彩作别,让我们去聆听离别的心声,感受留恋的情怀。请听诗朗诵《再别康桥》
张:比赛成绩还在紧张的计算中,下面请大家欣赏由刘吴玲带来的二胡表演《赛马》,大家掌声欢迎!
四、结束语
王: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相聚的时刻总是让人留恋,如今我们的诗歌朗诵会已经接近尾声。刘:经典诗文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经典诗文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经典诗文朗诵策划书 篇5
诗文朗诵比赛
策
划
书
化工学院11级化教班
2012年12月6日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 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 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二、活动时间
2012年12月13日19:30开始
三、活动地点
教学楼1-704
四、参加人员
化教班全体学生
五、活动主题
羡先贤之博大胸怀,畅诗歌之优美情怀
六、活动形式
以宿舍为单位,每个宿舍至少出一名参赛选手,参加比赛,按分数高低决定名次
七、活动流程
1、主持人宣布竞赛开始;
2、介绍评委、参赛选手;
3、宣布评比规则,包括台风,语音语调,仪表仪态,参赛者衣着得体,仪容整洁,仪态端庄,自然大方参赛者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 参赛者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4、参赛选手预备;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1 名;二等奖:2 名; 三等奖:3名
九、经费预算
买奖品:35元
2012
应用数字资源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 篇6
一、创设诵读情境,激发诵读情感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这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仅靠教师的语言,学生很难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有效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仅从诗句表面很难想象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柔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情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很好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理解诗文的内涵美、韵律美。
二、利用数字资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应于抒情诗文。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课程资源中媒体资源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通过轻柔、舒缓、恬美的语言范读古诗,再配上资源中的音乐与动画,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己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诵读和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采用七巧板拼图,深刻理解古诗文意境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便是诗词,或气势磅礴,或以言壮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发展,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笔者用网络数字资源提供的音频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如运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学生的拼图与数字资源上的动态画面相对照,学生兴趣浓厚,诗意理解深刻。
四、创新诵读方式,推动学校古诗文阅读
我们运用数字资源在课内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赛诗会、诵读表演、古诗文情节剧等开展经典诵读。同时还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学生收集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关的诗句,遇到节假日,让学生收集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的诗句。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古诗文活动方案,如个体活动方案:收集喜欢的古诗文,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立志篇等;集体活动方案:中秋朗诵与“月”有关的诗文内容,对对联,走进古诗意境等。每年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节”, 大力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 同时还开展中华书法和绘画活动。在体育课上, 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古诗, 有的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背诵, 课间活动玩“丢手绢”“切西瓜”等游戏时用古诗配合表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进一步激发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深受学生喜爱。在经典古诗文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诵读。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们整合相关的数字资源,建立了“琵琶行专题”学习网站,并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和学习。学生通过专题网站进行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对《琵琶行》中的经典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绘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通过动画模拟视频资源,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在网络中自我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六、结束语
经典古诗文朗诵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66-01
朗诵古诗时不仅要读懂古诗,更重要的是读出古诗的韵味,真切地感受诗中的意境,这样才能真切地体会古诗的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在朗读下功夫,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鉴赏古诗。以下,笔者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山行》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
一、围绕韵脚,读好诗韵
诗韵是古诗的感情基调,着重体现在读准平仄音以及找准古诗的韵脚上。在指导学生朗读《山行》这首诗时,对韵脚需要读得重一点、慢一点,非韵脚字则需要读得轻一点,稍快一点,这样才能使上下句之间节奏和谐对应,产生抑扬顿挫的诗韵感。《山行》这一首诗的韵脚是“a”,押韵的字有“斜、家、花”,其中“斜”在古代读“xia”,阳平音,如“青山郭外斜”中的“斜”也是这个读音,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就要注意还原读音,以便学生读出诗韵。根据诗意表现的需要,学生对“斜、家、花”这几个字稍重读即可。吟诵诗歌是介于读与唱之间,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特有的韵律美,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有些字读得不能太短促,有些字音需要适当拖长,以便从整体上展现诗歌特有的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韵味。
二、吃透内容,读准诗韵
要读出诗韵首先要以感情理解为基础,只有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朗读才能准确地展现诗歌的韵律。因而教师需要在以引导学生读好、读准古诗内容,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情感充分表现诗歌的韵味。1.节奏。一般情况下,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规律是先把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具体形式为 “△△△△ /△△△”,然后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前面四字节奏划分为“△△ /△△”,而后三字节奏划分为 “△ /△△”、“△△ /△”或“△△△”。比如《山行》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停顿,并用符号作标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重读。朗读诗歌要真正读出诗韵、读出感情,除了必要的节奏外,更重要的是依靠情感语言来实现,其中又主要体现在语音的轻重上,即明白哪些音需重读。因此,教师就要根据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表达的重点来确定,同时用重读符号“·”作标示。如《山行》这首诗应把“寒”“石”“生”读重音,强调表现诗歌的情感。3.语调。诗歌当中为表达情感的需要,很多时候还需要标出升降语调。可以用升降调符号“↑”“↓”表示。当然,在注意升降调时需要注意诗句的前后连贯,或者相连、相反的配置等。比如“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的语调可以做如下处理: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升调时需要逐渐加大音量,语速加快,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而读降语调时则需要从强逐步减弱音量,语速平缓。同样,对于整首诗来说,一般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的语调也应有所变化、相互错位,这样才能够形成抑扬顿挫之感。
三、想象为主,鉴读诗韵
学生要真正把古诗读出味道,就要投入感情通过想象来读,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情境,借助音乐、挂图等引导学生进行跨越式想象,让他们在想象中感悟诗境、增加情感,从而借助自己的想象朗读来表达对诗歌的情感。如《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山林秋色图。诗中描绘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构成了优美和谐的画面。前两句诗歌起烘托作用,为后两句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做铺垫。在诗歌朗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山路的“远”和“斜”,想象山路的绵长、曲折;针对“寒”字则想象秋天万物枯寂的现象,写出了秋天的寂静。“白云生处有人家”表面上写白云,实际上写的是人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山的另一边有什么。“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一句诗表现了诗人激动、抑制不住的心情,学生朗读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时,要能体会诗的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朗读是体会诗歌意蕴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朗读,围绕韵脚朗读,在朗读中突出节奏以及语调等,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理的想象,学生学习古诗时才能理解诗境、读出诗韵。
小学经典诗文朗诵稿 篇8
甲女: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甲男: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和思念。
(男齐)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女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男女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齐唱《明月几时有》)
乙女:不仅是苏轼,月亮也是诗仙李白一生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明月的传世之作。
(女齐)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安排 篇9
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安排
白堡中学文科教研组
二0一0年九月十六日
活 动 议 程
(悬挂标语、横幅,领导组、评委组入席)
【第一项】开幕式:学生团体朗诵 【第二项】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第三项】苏校长做总结性讲话 【第四项】颁奖仪式 【第五项】活动结束
白堡中学经典诗文朗诵
活动安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坚持“建设、推广、监督、服务”的原则,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推普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传承发扬国家传统文化和名族精神,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宗旨
以营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全校师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扎实提高师生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意识与能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活动主题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四、活动时间
2010年9月16日
五、奖励办法
一等奖:2名 二等奖:4名 三等奖:6名
七、活动安排
(一)领导组
组长:苏新利
组员:高长斯李博强孙宝来张志学何虎山马富辉
(二)总负责
孙宝来张志学
(三)评委组
孙宝来张志学李莉莉柳承伟 万芳红柳永清柳晓娟李艳玲
(四)场地器材
郭仰林柳启柳国治张志学
(五)统分组
石世奇柳国治柳耀斌柳启
(六)主持人
刘凤林李洁
(七)会场组织
朱永红李国杰
【附件一】参赛学生姓名及参赛作品 【附件二】得分统计表 【附件三】评分参考
【附件一】参赛学生姓名及参赛作品
【附件三】评分参考
1、总分以10分计
2、字正腔圆、普通话标准、朗诵节奏合理(3分)
3、朗诵内容健康、积极向上(3分)
4、朗诵通顺、流畅(2分)
5、能读出作品蕴含的情感(2分)
6、能脱稿者可酌情加0.3-0.5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开展古诗文诵读,与经典同行 篇10
一、消除畏难情绪,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面对《中华经典诵读本》这么一本厚厚的读物,学生们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一开始,我就告诉大家,每周背出一首古诗就行了。这样一来,学生的信心一下就来了。然后我又使出了激将法,问学生:“现在还有谁对付不了一首小小的古诗?”结果当天就有许多学生背出了这首古诗,在两天内,学生都完成了背诵任务。我大大地表扬了学生,说他们真了不起,全班只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规定时间就胜利完成了任务。学生当然个个都很开心,很多学生还纷纷要求增加背诵量。慢慢地我由每周一首到每周背两首再到每周背三首等。当然,我还根据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水平,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五言到七言,由描写景色到揭示人生真理,由绝句到律诗到词。我还注意归类学习,举一反三,如学了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我就推荐学生诵读他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在感悟了他的以上两首清新婉约风格的词作以后,我又带领学生领略了他的豪放派代表作《破阵子》。因为训练有坡度,再加上触类旁通、以点带面,而学生又普遍都有迎接新挑战的好胜习惯,所以学生诵读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随着量的积累也逐渐有了质的飞跃。
二、多种方法,激发背诵兴趣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减少、扫除记忆的障碍,我总是利用晨读课等时间向学生讲解诗词的意思;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会介绍诗人的生平,诗文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联的一些资料等。古诗是一件件艺术作品,它们的表现形式与我们现在的表述方法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帮助学生拉近与经典的距离。
另外,古诗词都是具有音乐美的,在古代拿来谱曲即可开口唱出来,学生在随着音乐演唱时,多了一种趣味,多了一种激动,也可以记忆得更深刻,更经久不忘。现代,我们已经在唱岳飞的《满江红》、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李清照的《一剪梅》(月满西楼)、《临江仙》(《三国演义》主题曲)等等。有的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谱曲子把一些比较长的作品唱出来记忆,自娱自乐的同时也能轻松地记下来了。如此一来,学生就不把背诵当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
三、引入竞争机制,强化背诵
有了竞争就有了动力,有了成功就能产生催化作用。由于我对经典诵读非常重视,经常督促、抽查,不断鼓励、表扬背诵情况好的同学,因此全班逐渐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诵读氛围。后来的早读课上,只要我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群学生拿着《中华经典诵读本》涌过来,并马上在我的左右两边各排起了一条长龙,原来他们是要到我这里来接受检测呢!这是我的一个新的激励举措:学生每背完一首,我就在他的书相关的篇目旁写上一个鲜艳醒目的“背”字,并郑重其事地记上年、月、日。几次下来,我发现学生们又纷纷在比谁书上的“背”字多了。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的影响下,学生的背诵热情大为高涨。此时,背诵也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乐事了。此外,我还经常给学生新的激励和刺激,如:定期进行“古诗擂台赛”“挑战极限”等活动,评选出古诗之星和优胜小组,并颁发奖状或一些小小的学习用品作为鼓励。
四、重视教师的范读
在引导学生背诵经典的同时,我除了讲述作者、作品的相关信息资料之外,总是和他们“同甘共苦”:有些作品我已经会背,就先滔滔不绝、抑扬顿挫地背给学生听,如《爱莲说》《陋室铭》《满江红》等,他们听得一愣一愣的,除了羡慕之外,更多的就是跃跃欲试,想背熟练了也能与我一争高下;有的作品比较晦涩,我也是初次接触,如《箜篌引》等,我就和学生约好一起背诵,并且进行比赛,虽然这样的作品比较拗口难背,但是学生的劲反而更足了,因为有老师和他们“有难同当”呢!结果,有许多学生先于我背熟,我当然是他们的最大支持者,对他们毫不吝啬赞美之辞……我想:我们学生对背诵古诗文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是来自于我的高度重视和率先垂范吧。
五、进行启发熏陶,提升精神,塑造人格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文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修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一生中受用不尽,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诵读古诗文过程中,我注重进行启发和熏陶,抓住时机引用古诗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面对生活磨难的勇气、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他人宽容的态度和胸襟等等。学生也越来越喜欢用古诗文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如秋游时来句“无边光景一时新”;登上电视塔顶时随即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告诫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同学时,就引用上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参加活动比赛时,“天生我材必有用”便脱口而出;读刘禹锡《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后,“家不在大,温馨就行”便在同学们中间广泛流传……古诗文常常从学生口中涌出,着实叫人高兴。
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才会形成更加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引发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之路走得更加幸福。
经典古诗文朗诵 篇11
一、立体互动的环境营造经典古诗文的学习氛围
1.“五位一体 ”的外化环 境。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 使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每一个角落都育人,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在国学环境中看看、读读、摆摆、讲讲, 我园充分实现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 结合季节特征、传统节日、渗透式课程, 选取经典古诗文内容, 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造“一廊、一墙、一角、一树、一板”的古诗文外环境。如经典古诗文展示廊、磁性古诗操作墙、立体诵读角、立体古诗树、古诗文操作板, 使《弟子规》、《三字经》及古诗词内容随处可见, 图文集合, 趣味性强, 便于操作。孩子们在玩中学, 学中玩, 不仅感受到浓浓的国学氛围, 而且徉徜其中, 步步是景, 随时可以驻足阅读。
2.“美化一日”的 班级环境 。除了幼儿园的大环境外 , 幼儿每天生活学习的教室环境更是必不可少, 它是师幼合作参与的一种美化设计活动, 幼儿对于自己参与布置的“杰作”, 会倍加爱护与珍惜。在设计制作之前, 教师与幼儿一起达成班级的“美丽约定”, 让每个孩子了解一日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 然后师生一起动手设计绘画。如教室的盥洗室有弟子规行为规范图:“便溺回则净手 (饭前便后要洗手) ”; 教室墙上有“对饮食勿挑拣 (吃饭时 , 要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 ”;午睡室里有“置冠服有定位 (衣服摆放处) ”……每一个行为规范图都与幼儿的日常行为 (衣食住行) 相结合。常规与经典紧紧牵在一起, 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一言一行, 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和卫生习惯的同时, 不仅完善幼儿的行为, 而且美化幼儿的心灵。
二、教学三部曲夯实经典古诗文学习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 很多诗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所创作的诗歌不仅文辞优美, 更有一定的韵律和意境悠远的画面。因此, 古诗文教学中我园引入了国画、吟诵、古典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旨在不仅提高他们的阅读品质, 还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古诗文蕴含的意境, 体验汉语言的美。在此基础上, 我们归纳了古诗文教学活动的三部曲。
1.图文导入 , 呈现意象。 由于孩子学习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 因此在帮助他们理解文学作品时, 图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呈现古诗文最适宜的是中国画风格的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情画意”的完美融合。所以, 在教学活动一开始, 通过中国画风格的图画和文字的呈现, 能帮助孩子在品诗赏画的具象性中, 获得对古诗文更深刻而丰富的感受。
2.多样诵读 , 显现韵律 。中国古诗文的创作是非常讲究韵律的, 很多古诗文都能够一边抚琴一边吟唱。因此,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适当介入音乐元素。一是击节诵读式。诗歌都有很强的节奏感。诵读时用打击乐器或击掌、踏地等简单的伴奏方式, 凸显节奏, 再辅以灵活的语调, 孩子们兴趣盎然。二是吟诵式。固有光在《语言闲谈》中说:“中国的诗词一向是吟诵的, 既表达语言又表达情调。”三是配乐式。教学活动中借助与诗文内容或情绪相一致的古筝等民族乐器演奏的古典音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入情入境, 感受古诗文的音韵美。
3.情境表演 , 体验内涵 。在欣赏诵读的基础上 , 幼儿渴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进一步体验古诗文的内涵。这时候, 活动的第三个流程, 需要为幼儿创设与古诗文相一致的表演情境, 提供相应的表演道具, 通过自己动作、表情、声音的演绎, 表达自己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江南》时, 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小池塘的情境, 有的幼儿做莲花、有的幼儿做小鱼、有的幼儿做采莲人……一起完整地表演整个古诗内容, 让幼儿尽情地演绎、表现自己, 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
三、丰富多元的活动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成效
孩子的学习具有滞后性的特点。活动结束后, 某些孩子对学习内容还不能很好地掌握, 需要在一日生活中适当巩固, 特别是离孩子比较远的古诗文。因此, 我园适当地选择了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形式, 让经典古诗文多元延伸, 渗透巩固。
1.与民间游戏 相融合。 在幼儿课间或晨间活动时 , 将《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国学的内容与乡土气息浓郁、健身价值极高的民间游戏跳皮筋、炒黄豆、城门高、跳房子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孩子们在享受跳皮筋欢乐的同时, 自然、轻松地巩固《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
2.与幼儿韵 律操相融合 。韵律操节奏感强、富有动感 , 符合幼儿园孩子活泼好动年龄的特点。我们在每天晨间韵律操时段, 每个年龄段都加入些古诗词内容。如本学期, 大班《所见》、中班《春晓》、小班《锄禾》。这样的韵律活动, 使孩子们对这些古诗文不仅会读、会唱, 更会表演, 既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喜爱, 又帮助他们熟练掌握这些古诗文。
3.与国学体验区相融合。区域游戏中, 教师投入了图文结合的古诗文故事板, 让幼儿不仅可以摆摆讲讲, 还可以戴上古代人的头冠、穿上古代人的衣服, 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这样通过区域中的自学和同伴间的互学, 可以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 为每个幼儿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
4.与经典节日活 动相融合 。活动是幼儿古诗文表达的最有效载体, 为了激发幼儿的热情, 我园结合四大品牌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如童眼·看春天———缤纷艺术节 (春季) , 家长与幼儿朗诵国学亲子秀; 童声·诵经典———温馨悦读节 (夏季) , 大班表演经典唱古诗;童智·爱科学———灵动科技节 (秋季) , 组织亲子古诗猜谜等活动;童心·玩游戏———快乐体育节里 (冬季) , 开展国学亲子乐、亲子跳皮筋诵《三字经》、抢椅子诵《古诗》等体育游戏。这些精彩纷呈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和生活, 而且拉近了家园距离, 提高了家长的诵读热情。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活动策划 篇12
心英汉团总支学生会
新英汉专业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活
动
策
划
主办:心英汉团总支学生会 承办:心英汉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
二〇一二年五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亲。”而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内容更是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大学生,就是给大学生一个开启心智的钥匙。诵读国学经典,能使我们道德增进,智慧增强,学业进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比赛主题:沐浴书香陶醉经典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二 主办单位:
心英汉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
三 承办单位: 心英汉团总支学生会
四、大赛评委:
中文系专业辅导老师等
五、参赛须知:
1、大赛时间: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18:30----21:00
2、大赛地点: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207室
3、参赛范围:心英汉三个专业全体学生
4、报名方式:请与各班班长联系 由班长统一上交报名表
5、参赛形式:由各班级分别选出5名选手组成小队参加,代表队抽签决定参赛顺序。
6、评分规则:大赛由自选朗诵篇目、抽诵篇目、小组才艺表演三个环节组成。由各班选出三名代表及专业老师担任评委。
7、奖项设置:大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优秀团队奖一名,优秀若干。
六、大赛流程:
1、由主持人致开幕辞(比赛宗旨、主办单位、评委、参赛团队、比赛规则)
2、上半场参赛代表队进场,各参赛队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在1分钟内)
3、正式比赛阶段
(一)、自选朗诵环节
(1)形式:小组幻灯片展示,配乐朗诵
(2)规则:
由各小组自己选择朗诵篇目,形式及内容自定。每对朗诵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结束后,由评委打出第一轮分数。
(二)、抽诵环节
(1)形式:每对派一名代表来抽签,随机挑选一则诵读篇目,并由本对的一名或多名队员来完成朗诵任务。
(2)规则: 每对必须朗诵抽到的规定篇目,无音乐伴奏,每队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表演结束后,有评委给出第二轮比赛的得分。
(三)、小组才艺表演(约30分钟)
规则:每对派出代表或全队人员进行个性才艺展示,内容不限,作为附加分加入比赛的最终评分结果。
(四)中场休息(约5分钟):
观众互动 随机抽取现场观众进行小游戏的互动
(六)评委总结发言
(七)主持人宣布获奖代表队
4、主持人鸣谢致辞
5、宣布大赛结束
七、前期准备:
1、邀请兄弟系观看
2、题目来源 i.指导老师 ii.图书馆资源
3、媒体宣传 i.海报 ii.宣传板 等
八、工作人员安排:
前期: 与指导老师联系、策划书、预算书
参赛题目的准备与筛选
撰写稿件,海报,宣传板
题目课件
现场 主持会场
服务人员
计分人员
选手安排
现场拍照
后期 办公室:记录,并总结此次活动 学习部:总结不足,发扬优点
宣传部:负责海报制作
心英汉团总支学生会
经典古诗文朗诵 篇13
一、传授学生科学的诵读方法
诵读是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中, 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诵读方法, 这是提升经典古诗文诵读价的重要保障。当前, 在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 由于经典古诗文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 小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因此, 小学生的经典古诗文诵读往往处于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传授学生科学的诵读方法, 不仅有助于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提高了诵读效果。例如, 鼓励小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 采用尝试回忆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当学生对诵读材料不够熟练时, 使用“尝试回忆法”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而且学生在诵读过程中, 用于试图回忆的时间越多, 那么效果就会越好。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有助于激发人们探究事物或者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因此, 对于学生来说,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是发展学生智力与潜能的重要契机。只有在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兴趣的时候, 才能产生积极学习的内动力, 从而显著提高学习效果。当前,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学生对于诵读的内容无法理解, 因此, 学生很难产生诵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高度重视学生诵读兴趣的培养。例如, 可以组织开展竞赛等方式, 有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竞赛作为一种特殊的评价方式, 会在学生之间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能够激起小学生的好胜心与表现欲。
三、拓展学生参与诵读的途径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而且要推动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 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因此, 在开展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局限于语文课堂上的学习, 而应当推动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与互动, 积极拓展学生参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途径。例如, 在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尝试推动与音乐课程之间的整合。音乐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教学以审美体验为主要内容, 追求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有趣和学生的参与性。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内容都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人思想文化的精华, 很多古诗文具有语言的典范性与鲜明的音乐性, 尤其是古代的一些词, 往往就是配乐演唱的诗。因此, 把音乐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结合起来, 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参与, 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而且使学生产生出强烈的心灵共鸣,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重视学生诵读能力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 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 在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完善反馈及评价机制。由于经典诵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人文涵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 要关注学生一段时间内的诵读情况, 重视形成性评价。同时, 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特殊性质, 决定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要重视定性评价。也就是说, 要根据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特点等性质, 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把评价活动贯穿于经典古诗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诵读情况要及时进行反馈。因此,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中, 除了采用一般的考试方式之外, 还应当采取展示性或情境化的评价方式, 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 衡量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能力的发展状况。通过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观察并评价小学生在某些领域的发展情况。总之, 在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评价过程中, 要重视并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 激发起小学生参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积极性。
五、结语
在小学生中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活动, 有助于推动小学生诵读能力的提高, 健全学生人格。因此, 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能力的培养,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引导小学生养成热爱经典、享受经典,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健全学生人格。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转变。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新课改下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能力培养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健全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生,经典,诵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延建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33) .
经典古诗文朗诵 篇14
一、传承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经典诗文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道德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魂、民族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主要指的是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精华。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的意识淡薄,所以我在诵读课中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律,以“诚”为先的交往准则,以“礼”为先的行为规范,以“孝”为先的家庭伦理,以“俭”为先的立家之本,以“仁”为先的待人之心。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再如诵读《三字经》的内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在诵读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在诵读中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以及行为准则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上进,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学习《泊瓜洲船》、《忆江南》等古诗让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中,扣动学生爱家乡之心弦,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后,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
三、注重人格教育
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是我们诵经活动的最终目标。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主任陈越光)。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了,诸多的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只贪图享乐。针对学生的现状,我认为只把道德品质教育推给少先队,推给思品课是行不通的,应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深受感染、熏陶,从而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高尚的灵魂和完美人格。如诵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诗人的修养、胸怀会感染学生,使得思想品质教育渗入他们的血液,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
【经典古诗文朗诵】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