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2024-09-17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通用10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篇1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题目为:亦教亦研,灵动飞扬。研说的流程主要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去说。说课标也就是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和两个领域两方面去说。说建议主要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和内容解析以及专题整合三方面去说。说建议主要从教材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三方面去说。

一、说课标

第一个课程目标即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知识与技能。全册要求正确认识550个常用汉字,会写250个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学会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第二个维度: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能借助图画、儿歌、拼音等,主动探究性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活泼有趣的方式识字。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口语交际的能力。加强语言的积累,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课外阅读总数不少于5万字。有写话的兴趣,展开想象,初步体验情感和语言的优美,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个课程目标即五个领域。第一个领域 :识字与写字。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鼓励探究多种识字的方法,积累生字,正确书写笔画笔顺。第二个领域 :阅读。要求有感情的读文,体会情感因素,积累语言、古诗以读背为主,借助插图阅读。第三个领域 :口语交际。要求能恰当运用插图和教学中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第四个领域 :写话。要求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第五个领域 :综合性学习。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大自然、活动等,能用口头或图文的形式表现自己观察所得。

(与以往不同之处:修订前后要求识字的总数不同。口语交际进行多角度选择。)

二、说教材

我将从八个专题、编写特点、编写体例与内容解析以及两个整合四个方面去说。

首先,说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编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特点

1、专题组织单元加强整合。这样安排培养便于学生的素养。特点

2、安排综合性学习。比如:第一、四单元,让孩子感受春、夏天的美丽;第五单元,告诉孩子遇到困难不要怕,要想办法解决;第八单元,告诉孩子,身边处处有科学,要善于发现、探索。特点

3、不断更新课文。这样安排,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具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比如:有反映领袖事迹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愿》;有介绍自然常识的《棉花姑娘》等。特点

4、编写角度由教师的教转成学生的学。不管是单元导语、课后练习,还是语文园地,都以伙伴的口吻叙述、亲切,自然。特点

5、语文园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例如:每个语文园地安排了“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多个方面,帮助孩子巩固并学会使用所学的生字。

其次,八个专题。

全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八个专题,分8组,分别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着教育价值。

接着,说编写体例及内容解析。

编写体例我将从全册编写体例和单元编写体例两方面去说。

1、全册编写体例。

全册包括8个识字,34篇精读课文和5篇选读课文,8个语文园地以及两个生字表。识字课中,安排了词语、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大多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便于整合。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大体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一组的课文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语文园地,主要安排了“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学习多种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全册教材中,每组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有一个识字,4-5篇精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我将以教材第6组内容的安排为例进行解说。本单元是由一个识字,四篇精读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画家乡》、《快好孩子乐的节日》和一个语文园地六组成。课文末尾还安排了五篇选读课文,有《春风吹》、《象鼻桥》、《好孩子》、《咕咚》、《小猴子下山》。课文的最末尾安排了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中归纳了全册550个会认的字,《生字表二》归纳了全册250个会写的字。

2、单元编写体例。

每个单元都由单元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方面组而成。单元导语:是为了点明专题,提示要点及重点。课例:识字1个;精读课文4-5篇;语文园地有固定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有机动栏目:我会连、读读背背、我会读等。

例如:第五组――动脑筋想办法。识字5安排了猜谜语。课例有18课《四个太阳》,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体会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19课《乌鸦喝水》,让我们认识乌鸦的善于动脑、聪明能干的一面。20课《司马光》,让我们体会到: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21课《称象》,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语文园地》由“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会读”“口语交际”、“展示台”五个栏目组成。案例

18、《四个太阳》,“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春天,画个彩色的”。作者画了绿、金黄、红、彩色四种不同颜色的太阳,让学生体会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语文园地中:比如,口语交际,能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猜谜中主动识字。展示台,可以鼓励思考发现、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篇2

大家好!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但是古诗毕竟是古人表达思想情绪的方式,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理解起来的确有难度,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动脑筋,想办法,让孩子们对学习古诗产生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学到古诗的内涵和精华。所以,我这次说课的题目是“快乐学古诗,轻松悟诗韵”。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首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说对《小池》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

《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那应该让孩子们学什么呢?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认识 “惜、柔、蜻、蜓”等生字,会写“立”字。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2、能力目标: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优化组合,快乐学习——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爱读爱背、记忆力强的特点,只要求读读背背,学习生字,在理解上不提出要求。”所以,教学本首诗时,教师可运用“诵读悟情法”、“情境感悟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绘画与音乐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诵读、感悟古诗。学生的`学法主要是在读、说、唱、演、画等情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古诗、悟诗情。

三、以读为本,生动课堂——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诗引诗浓诗味(预设5分钟)

开课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诗,以此营造学习古诗的浓厚氛围。接着直接揭题,并简要介绍一下作者。然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你见到小池塘的景色有哪些?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上的景物,试着夸一夸小池塘的美丽景色,以此自然引入到本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上来。

环节二:初读古诗知诗韵(预设10分钟)

第1步:示范朗读。教师可用课件展示示范朗读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听和看的同时,从整体上感受到古诗描写的景物之美,准确把握住古诗的朗读基调。

第2步:读准字音。这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读,随后出示生动有趣的课件引导学生学生字,“咱们到小荷叶上去找找生字宝宝吧,

”再让生字宝宝回到诗中去掉拼音读、运用同桌互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第3步:读出节奏。教师可以出示节奏提示指导学生读出古诗节奏之美。

第4步:初步感知。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小池里的哪些景物?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句诗中知道的?”然后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和诗句,集体讨论解决。预设学生可能会对“泉眼、晴柔、小荷”等诗词产生质疑,教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以此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环节三:再读古诗入诗境(预设20分钟)

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打算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中描写的小池美景。

活动1:情景读。(预设8分钟)这首诗的前两行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可创设情景引导孩子们朗读感悟。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随即播放泉水细流的视频资料,接着问学生:“你听到了什么?这流水声怎样?”再让学生睁开眼睛观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如果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吟诵哪句诗呢?”让孩子们在直观的画面感受中找出相应诗句,再引导学生抓住“惜”和“爱”字入情入境地朗读感悟,诗句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相信这样的学习,孩子们一定更乐于接受,学得也会更轻松。

活动2:表演读。(预设4分钟)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我们可以用演一演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感悟到其中的乐趣,充分体会到诗中的意境。这首诗的后两行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很有趣味性,适合表演读。所以,教师可让学生读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蜻蜓和小荷叶可能在说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创编动作:“你能一边表演一边读出后两行诗句吗?”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兴趣盎然地读出诗韵,演出诗情。

活动3:配乐想象读。(预设4分钟)在学生了解了诗意,能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读。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小池美景。然后让学生自由展示背诵,再全班一齐背诵。相信孩子们一定能背得有声有色,真正做到和诗人心灵相通,情感共鸣。

活动4:古诗新说唱。(预设4分钟)教师可以配上学生喜欢而熟悉的音乐旋律《找朋友》,把这首诗说唱出来。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开创了活泼的学习环境,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的。

环节四:拓展阅读传诗情(预设5分钟)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另一首描写夏天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让学生欣赏示范朗读后一起试着朗诵,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古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篇3

《要下雨了》是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内容。《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篇童话故事通过描写蚂蚁、蜻蜓、鱼在下雨之前的表现,告诉幼儿通过观察大自然也能预测天气变化。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不仅便与幼儿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引导幼儿在欣赏、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语言,发展想象力,丰富其生活经验。

《纲要》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依据总目标和大班幼儿的特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故事情节、内容,初步了解蚂蚁、蜻蜓、鱼在下雨之前的表现;

2.能力目标:通过表演活动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我将活动的重点设定为了解故事情节,难点是理解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游出水面与下雨的关系。

二、说学情

虽然教材的分析是活动设计的基础,但对幼儿具体情况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大班幼儿好奇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刚刚萌芽,还不能完全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表演活动有助于幼儿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活动方法

为了体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的观念,我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探究活动,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升华情感。为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游戏法、情景法、视听讲结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更好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说活动准备

在本次活动中,我遵循幼儿的认知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准备:视频《要下雨了》;小鸡、蚂蚁、蜻蜓、小鱼、小燕子头饰各一个。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观看下雨的体验。

五、说活动过程

充足的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为整个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活动设计又是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开展的保障。以下便是我的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引入主题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将会为幼儿创设以下情景: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可是老师忘记看天气预报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看看今天会下雨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出观察自然现象也能观测天气的主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发挥想象,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欣赏故事,初步感知

《纲要》中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此过程中,我会采用绘声绘色讲述故事的方式向为幼儿讲述《要下雨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有意注意能力。

(三)播放视频,加深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借助视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引导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自然规律。在播放完视频《要下雨了》之后,鼓励幼儿自己说说小动物在下雨之前都会做什么,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四)表演游戏,迁移内化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我将邀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鸡、蚂蚁、蜻蜓、鱼、小燕子。其中前四个角色是故事中出现的,当幼儿能够依据故事顺利表演后,再请小燕子表演,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联系小蜻蜓和小燕子在下雨之前的表现是一样的,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表演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活动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必不可少。因此,我采用家园共育的方式进行延伸,请幼儿与家长一起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其他动物下雨前的表现,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增进亲子关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篇4

桑阿镇中学 冯文凡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这三方面内容是教学的基石,说课标是明确教学的方向,说教材是明确教学的结构,说建议是教学具体实施的方式。

说 课 标

总目标:

九年义务课程标准的制定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预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第四学段的总目标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归纳: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

3、能具体明确、文从子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5、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九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深入品味,联系生活体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

旧的课程标准:

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2、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新课程标准:

1、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2、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通过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新的课程标准中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2、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内容标准:

根据学段目标和第一单元特点,本单元内容标准为: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本单元的生字和新词;

2、了解散文、小说、童话、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3、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2、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3、紧扣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中表现的,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说 教 材

主要从教材的编写体例、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教材的相关性来阐述。

一、编写体例:

1、本册编排体例: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由单元提示、课文、研习与练习、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四部分组成。

2、本单元编写体例:

在本单元中课文又可以分为讲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讲读课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和《伤仲永》三篇,自读课有《丑小鸭》、《诗两首》两篇。

3、就本单元人教版与苏教版的对比:

人教版在安排课文方面,一略一精,不但考虑到了课文内容的逻辑联系,而且考虑到教学氛围。一篇略读,一篇精读,由粗线条到细线条,学习情绪趋向稳定后再精读,效果更好。苏教版的课文安排没有明显的精读和略读的区别,但是在单元课文安排结束之后,苏教版安排了一些诗文的诵读与欣赏。在对提高学生的能力,积累知识方面有很大的好处。

二、编写特点:

特点一:按照主题组织单元。

在七年级语文下册中,课文按照专题成长足迹、热爱祖国、名人伟人、文化艺术、漫话探险、动物世界,分为六个单元,而第一单元即为成长足迹单元。

打破文体界限,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特点二:单元内部自成系统。

每个单元又分为单元提示、阅读课文与综合性学习。而每一篇课文又包括课文提示、课文、研讨与联系和读一读写一写。其中,单元提示起到了点明主旨,明确要求的作用,课文提示可以引领学生走入新课;研讨与联系则可以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悟,同时又得到了扩展延伸。读一读写一写则集中了本课的生字词;

特点三:阅读链接,拓展文本。

在本单元中,每节课结束都会给学生安排一篇阅读文章。这样不但提供教学资源,而且增大了信息量。

特点四:注重写作的指导

这个单元的写作专题为叙事要完整,专题中包括写作引导、写作实践。每一部分都讲解的到位,特别是“提示”部分,帮助学生如何去做,字数的要求也有所降低。

特点四: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过去的“师授”,转变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体的“生学”。

三、教材内容和结构:

本单元的专题内容为成长足迹,由精读、略读和写作三个板块构成。从文体上分又可分为散文、小说、童话、诗歌和文言文等。从年代和区域上可划分国内作品和国外作品,国内作品又可分为古代作品、现代作品。既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了中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还注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五篇课文内容上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识理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利》),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勉励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安徒生《丑小鸭》),有的给人以生活的告诫和启示(《诗两首》),有的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引起人深深的思考(王安石《伤仲永》)

教学这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四、立体整合。

横向联系:本单元是以成长足迹为主题,侧重于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样在七上的

纵向联系:本单元的文体有散文、小说、童话、诗歌等,但从大的方面来说,还是属于记叙文范畴,这就为后面八年级的说明文,九年级的议论文、戏剧、小说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说 建 议

主要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三方面来谈。

一、教学建议: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七年级学生已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语文整体素养在不断提高,这为本学期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有以下建议:

1、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立目标、自学指导、整体感知、精讲释疑、达标测评五个环节。大力提倡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2、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让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阅读,在学习本单元时,我根据课文主题和学习需要,选择了四篇阅读材料,分别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篇,和本单元学习的某一篇进行赏析,通过以上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语感,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开展活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开展“我说我的童年”演讲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可以采取自主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

2、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口头评和当面评要及时,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3、质量结合,平时在课堂上老师会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问题,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问题。每周还有一次周清考试目的是巩固本周所学的知识。这样就把口头考试和问卷考试结合起来,使得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最大限度利用课内资源:

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老师要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

1、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2、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手抄报展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班级实际,定期更换黑板报,张贴优秀习作和手抄报,每周更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量化考核成绩,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处处是语文,课堂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合理利用,就一定能享受到那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乐趣。

我的理想课堂是:让自己的观念转变,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设计新颖,教学程序应当是有条不紊的,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气氛轻松活泼,教学内容厚重丰满,力求课堂的有效,并进一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相长,充分展示语文魅力,课堂内容是拓展的、延伸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享受的。

青山、绿林,有活泉环绕。传道、授业,让课标领航。

说教材说课标心得体会 篇5

第一次听到“研说教材”这个词,当时感觉这是个非常大的词,好像是编写教材的人研究的范畴,跟我们普通教师离得太远,让我们说教材是不是有点“小材大用”?疫情期间,我们每个老师都要进行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一个主题知识的教材研说,并配合幻灯片知识树加以演示说明。经过这两轮备教材,我发现原来高一至高三年级各教材之间的知识存在着这么微妙的关系,原来这几年教材改革得已经与我上学时候的知识全然不同了。语文不再停留在课本,不再围绕着名人和名篇打转了,我们可以借助网络了解更丰富更新鲜的信息。数学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更多的乐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不经实践的东西永远不会了解,更谈不上研究。

在这两轮“教师研说教材竞赛”活动中,我花了三天时间去找资料、制作文档、编写文稿、模拟练习……让我欣慰的是,我顺利进入了二轮比赛,更让我欣慰的是,我还发现了本册书完美契合“三三一”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我渐渐对如何驾驭教材,如何在课堂上应用、教授这些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由此提出了较为肤浅的教学建议,到最后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缺点只有在于人比较的时候才会发现。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我一定会使自己进步更快。

(三)新起点,一路行

本次教师说教材达标活动促进了广大教师钻研新课程理论、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熟悉把握新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提高课堂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说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确了都说些什么?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其内容涉及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

“说教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考察一名教师对教材,教法,学生,课堂的把握情况。说教材是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的必修内容。“说教材”有别于上课和备课,说课在说理,应按照“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思路说课。而“说教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整册教材,甚至整年级教材的把握。通过这次说教材活动,我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着许多不足,由于是我第一次“说教材”,心里没把握,虽然自己在准备时将每一个环节的思路都写出来了,但在实际说教材中却存在着明显的漏说现象,语言不流畅。使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这就要求我更加的去努力。

(四)在“说教材”过程中我认为有几点比较重要

1、教师要吃透教材,明确教材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编写体例。因为只有明确了以上几点,我们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

2、教材整合过程很重要,它体现了教师对整个教材的把握程度,要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打破章节、年级、时序界限,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教材重新整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说教材”要流畅,几个环节过渡要自然。“说教材”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说教材”说得很细,我们要说的都是一些教学预案,所以要多谈谈学生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层次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来说也是如此。

4、说教材就像演讲要自信,富有激—情和个性。说的过程中拿出最好的状态最好神采飞扬,激—情澎湃感染听众。同时要针对自身扬长避短,体现个性。

(五)天空不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在学习本课时,环保意识将逐渐在学生心中萌生,进而养成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二、说学情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大部分学生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对形式单调的课堂教学很难产生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我认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2、借助动作、实物,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反馈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有参加卫生扫除的愿望,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四、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我要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2、朗读感悟法。结合课文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说学法

我采用以读为载体感悟文本的方法。采用自读、齐读、引读,在反复朗读中读通课文,理解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设计得精心、恰当,能使学生迅速随教师进入课文优美的情境中。

2、初读课文,复习生字。

导入环节过后,我出示生字卡片,通过看拼音自己读、指名读、同桌互听互读、赛读、去掉拼音领着老师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与生字反复见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记住了生字,为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然后请小朋友把课文自读几遍,要求读准生字,不丢字、不添字。

3、朗读感悟,再现情境。

这篇课文按“美——不美——美”的顺序,围绕美丽的小路,向我们展现了“赞美小路、失去小路、找回小路”等几个情境,课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贴近儿童生活,富有个性,特别适宜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

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路的美丽。我通过引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抓住文中“长长、花花绿绿、五颜六色”这几个关键词,结合学生的理解、想象,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感受课文语言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板书:美丽)学生亲身参与表现小路的美,真正分享小路的美丽。

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学生对2、3自然段的阅读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我重点指导“轻轻地、慢慢地”这两个词的读法,理解小路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表达人们对小路的爱护之情:“啊,多美的小路啊!”。当学生的情感之门悄然打开时,我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谁会在小路上散步?他们会说什么?

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讲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要指导学生用喜爱、赞美的语气来读。第二句讲美丽的小路不见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堆满垃圾的小路的丑、臭、脏。我要指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

第5、6自然段,请学生再读“鹿先生、兔姑娘”的话,要指导读好“皱、捂”等词。第7、8自然段,鸭先生的话要读出惊叹的语气:“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脑袋,说:“我明白了!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学生通过亲自理解、表演,获得的是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精神食粮。

第9—12自然段是最后一部分。第9自然段,要结合看图,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式表演,再现劳动场面。

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美丽的小路失而复得。学生由衷赞美小路,更能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小结

我用真切的语言总结:孩子们,美丽的小路终于回来了,让我们像鸭先生那样,一起说一句:“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

5、扩展延伸

课后看看我们周围的小路,哪里美,哪里不美,为什么?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6、板书设计

11.美丽的小路 美丽---不见了---找回来 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篇7

《树和喜鹊》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伙伴”这一主题下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故事性强,是以孩子口吻写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特别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三个单元的课文了,认识了自然段。他们对童话故事有着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入学后,和同学朝夕相处,感受到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的情谊,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但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所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对一些词语的意思还不了解,没有掌握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词语,会认“只、窝”等12个字,会写“单、居”等6个字。

2.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教学难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篇8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三、拓展,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出示词语

3、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板书:蔻准)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相机提问:蓝天在哪儿?远远近近的山在哪儿?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脚下?

指导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谁来和他比比?)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相机提问:平时看到的太阳在什么地方?太阳怎么会显得那么近?

我们平时看白云在哪儿?现在白云在哪儿?

指导读好这句话。

(2)小朋友们都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其实这些也就是蔻准登上华山山顶之后看到的景色。我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自由练习读;b、指名读;c、齐读。

(3)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么样来赞美华山?(啊!华山真!)

(4)看到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些感叹。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非常激动,再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但他赞美华山的话不是“啊,华山真美啊!”,也不是“华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诗(出示图、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什么叫“举头”?什么叫“回首”?谁来表演一下?

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

过渡: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齐读第三段,重点指导读好“好诗!好诗!”。(谁能加上动作呢?先生会做些什么动作?)

2、最让人佩服的是寇准写这首诗时才(七岁)。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你想对寇准说些什么?

3、齐读三、四自然段,把对寇准的敬佩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登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还学会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最后,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配乐朗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华山的高和美,让寇准小小年纪就写出了这么一首有名的诗。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都给诗人不少灵感,比如说,杜甫登泰山后,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佳句,苏轼看到庐山的千姿百态,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的诗呢?回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我们下节课交流。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水富县博爱小学吴泽芬

(、6、1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出示词语

3、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板书:蔻准)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相机提问:蓝天在哪儿?远远近近的山在哪儿?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脚下?

指导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谁来和他比比?)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相机提问:平时看到的太阳在什么地方?太阳怎么会显得那么近?

我们平时看白云在哪儿?现在白云在哪儿?

指导读好这句话。

(2)小朋友们都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其实这些也就是蔻准登上华山山顶之后看到的景色。我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自由练习读;b、指名读;c、齐读。

(3)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么样来赞美华山?(啊!华山真!)

(4)

看到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些感叹。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非常激动,再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但他赞美华山的话不是“啊,华山真美啊!”,也不是“华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诗(出示图、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什么叫“举头”?什么叫“回首”?谁来表演一下?

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

过渡: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齐读第三段,重点指导读好“好诗!好诗!”。(谁能加上动作呢?先生会做些什么动作?)

2、最让人佩服的是寇准写这首诗时才(七岁)。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你想对寇准说些什么?

3、齐读三、四自然段,把对寇准的敬佩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登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还学会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最后,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配乐朗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华山的高和美,让寇准小小年纪就写出了这么一首有名的诗。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都给诗人不少灵感,比如说,杜甫登泰山后,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佳句,苏轼看到庐山的千姿百态,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的诗呢?回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我们下节课交流。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后反思

水富县博爱小学吴泽芬

这一堂课,我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过程中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纵观这堂课的过程,我有以下四点感受:

一、尊重学生

教师不仅要把孩子看成是受教育的对象,更应该把孩子看成是有生命尊严的生命个体。本堂课中,我用平和的态度积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当学生表现出色时,真诚的表扬让他们心花怒放,如“你也读出来了,老师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殷切的鼓励使他们信心倍增,“你能再试一试吗?”、“你很含蓄,要是声音再响一点,那就更好了!”我自始至终的微笑和恰如其分的赞语,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我尊重孩子们享受平等的权利、需要表达的权利,甚至犯错误的权利。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会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这样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者对学生崇高而理智的爱,因此,让尊重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吧,不要让呵斥与冷脸扼杀了学生思维的萌芽,要知道,戴着镣铐的双脚永远也跳不出优美的舞蹈!

二、正面引导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很多时,我们重视了“主”而忽视了“导”。“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学生在学习时,必定要将学与思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学有所得。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启发、诱导,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思考,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

三、主动参与

在这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他们共同讨论如何画画,一起学习朗读课文,不仅评价同学的朗读,也大胆评价老师的吟诵,最后主动实践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所有的这些都表明,在和谐课堂中,学生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个性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篇9

什字中心小学

杨凤娟

第一、说课标

一、说课程的总目标

小学语文同其他的学科有所不同,它是将课程标准和内容融合在一起的。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维目标来呈现的,全面而又富有新意。(知识树:课程的总目标)

知识目标是要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公整的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

能力目标主要是要求孩子们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并能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所说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课件出示知识树,学段目标与课程标准)

二、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分为三个学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第二学段目标建立在第一学段目标基础上,着眼于阅读、口语交际发展,在写作上下功夫。第二学段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初步识字能力,认识200个,会写300个,累计认识2200个,会写1600个。2.初步会默读,学习略读,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理解词句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学习修改习作.4.学会倾听,领会要点,把握主要内容,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5.收集资料,共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三、内容标准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蕴涵教育价值。本册书的内容标准是:

1.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掌握每个专题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认识200个,会写300个,累计认识2200个,会写1600个。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练习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7.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第二、说教材

一、编写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如,第四组的导语:“童年,像一条弯弯的小河。这组课文就像小河里翻腾着的几朵浪花。浪花有时唱着欢乐的歌,有时倾吐着烦恼,有时„„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用心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3、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了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的课文超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启蒙很有帮助。

(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1)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如,《荷花》一课,在第一则语言的标题旁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有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

(3)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如,《和时间赛跑》一课,在第八自然段后学习伙伴问道:“‘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用以是引导学生注意词语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4)、引导学生开展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月球之谜》一课,在第一自然段旁有一个泡泡:“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意图是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内容。

2.改进课后练习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至少都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

3、采用多种形式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和感悟。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我想把感人的句子抄下来。”

二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课文真有意义,我要好好读一读。”“我要带着美好的感情来读这篇课文。”

三是安排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词语表中的词,一半为本课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和一些熟字组成的新词,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相应处理,要既灵活有扎实。

4、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本册专门安排的“小练笔”共有三处,分别是:《荷花》课文后的“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画。”《争吵》课文后的“读了课文,我也想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情。”;《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后的“我要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力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可写。

(五)、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版块提前,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一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版块,则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扩充了内容,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二、编写体例

本册书每单元都有提示学习方法的单元导读,精美的课文,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口语交际,与口语交际结合的习作及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三、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处,教材后面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全册来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形式,(知识树:单元结构)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看待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如:本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读以优美的语言提出学习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翠鸟》一课的安排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动物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大自然中,爱护动物就是爱护环境,所以教材安排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调查活动使孩子对环境有了切身感受,教学顺势安排《燕子专列》一文,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有爱护动物的美好心灵。大自然是人与动物共同的家园,但破坏家园的现象屡见不鲜,教材适时安排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无情地报复人类。面对这种悲剧,人类怎能袖手旁观?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讲述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付出努力的感人故事。课文引领孩子深刻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但不能只停留在思考层面,第七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结合课文学习和调查实践,学生在口语交际“我能做点什么”中不吐不快,兴致盎然,教材及时安排了习作,让学生写下见闻,感受。为了丰富语言素材,园地安排了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并在展示台为学习成果提供了展示方式。单元内容环环相扣,增强了保护环境意识。

同时教材才纵向来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专题的内容在十二册书中都有不同层次的体现。我们还同样用本册第二单元来举例说明。

环境保护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所以教材早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就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仍然体现了“环境保护”的主题,但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收集资料,调查家乡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会深切地感受到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在四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大自然的启发”专题,这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专题的延伸与发展,这单元与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体例相同,也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是围绕综合性学习展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大自然,深入了解大自然。正是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整合。

三、说建议 说教学建议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量的巩固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积累和巩固所学的字。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二)、关于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默读课文,一般要求对学生提出默读要求,读完后,要交流、讨论。

(4)精度课文的教学,要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平等对话,无拘无束交流。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题。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

(6)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

(7)组织好全班交流,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一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大意”,知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剖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教师首先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尽可能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四、关于习作教学

1、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些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在指导时要重视一点: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

说评价建议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我使用的评价方法是:

1、课堂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发言。

这项内容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组长和教师各有一张表,每周评一次,期末统计。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写作能力:包括日记、练笔和习作。

坚持鼓励为主,把学生的写作分为优上、优中、优下、良上四个等级。尤其重视学生习作中遣词造句是否应用了积累的语言素材,因为最成功的积累就是应用。在平时的批改中不仅评出等级,还要根据学生使用佳词佳句的数量采取等级加分制,用一个好词加一分,用一个好句加二分,激励学生推敲文字。教师要关注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认真批阅他们的习作,努力发现他们使用的佳词。一个学生在练笔中用了第五课的“透亮灵活”一词,我马上给他加二分,并当众大加赞赏。这样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受到激励,逐渐养成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我设计表格分项对学生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动手搜集资料、整理、筛选的能力、参加展示活动的能力、活动的效果等。

这种评价能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态度、表现,是全面、公正的评价学生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肯定、激励作用。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在本单元教学中要

一、抓住教材、教参资源,有效地开发与利用

教材、教参、教案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资源。文字优美、构思精巧的课文、单元导读,略读课前的“阅读提示”,“语文园地”中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等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还要利用制作的课件,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学光盘内容,以及电视和网络中有关课文内容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抓住身边、自然的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只要用心观察,都会闪出珍珠般的光彩。综合性学习就要采摘生活中的珍珠。

三、校园环境——课程资源的“活教材”

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的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篇10

大家好!(鞠躬)

我是小学语文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燕子》。(转身板书课题:《燕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各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第一、说教材(10分)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围绕观察家乡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来组织单元。(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不要)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震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杆上停歇的场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对于重点、难点的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好本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在朗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燕子的美,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说学情(10分)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情。第一,学生的认知情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二,学生的思维特点。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营造相应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本课的学习相对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这些景物都是学生熟悉的景物,他们一定会感兴趣。但是,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来突破这个难点。

第三、说教学目标(10分)

结合新课标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第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美好情感。

第四、说教法和学法(5分)

(一)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

在课堂中,我注重整合课程资源,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朗读感悟法。

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3.评价激励法。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开放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认可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学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个性阅读法。

2.探究发现法。

3.小组讨论交流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心有所感,情有所悟。 第五、说教学准备(5分)

1.教师准备: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即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做好课前预习。

第六:说教学过程(35分)

(一)说导入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上课之初,就需要利用有效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本课导入,我采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法。

通过课件,呈现初春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的美景图,试问,这是哪里呀?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美丽的风光吧!(转身板书:燕子和大括号)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燕子》。

设计意图:课程伊始,呈现初春的美景图,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板书各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燕子的“外形美”;

第二部分,描写“春光美”;

第三部分,写燕子的“飞行美”;

第四部分,描写燕子的“停歇美”。其中,在写燕子的外形美的时候,突出了燕子的“活泼机灵”。(板书:活泼机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初步读懂课文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品情悟理。

1.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学生在朗读:“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这句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来读,体现出柳丝的柔美多姿。

2.学生再读课文:“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思考“赶”字的运用效果,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赶”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小燕子来参加春天这个集会的急迫心情。

3.用以上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赛读、分小组读、男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后面的几个部分。明确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热爱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总结,拓展延伸)

上一篇:领导干部网上学习下一篇:高新区首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