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说课稿(通用11篇)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篇1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家乡特产
二年级 钟清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家乡特产。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夸家乡。认识、热爱自己的家乡,应从多方面着手,了解并介绍家乡的特产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也指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而我们寻乌更是全国有名的“蜜桔之乡”,各个乡镇的特产更是数不胜数。本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识字量少,词汇量小,并由于学生生活圈子小,社会能力弱,对家乡特产了解甚少。所以,希望通过本次综合活动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知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二年级组选定“家乡特产”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活动目的1、能用不同的形式介绍家乡的特产,把话说完整,让人听明白。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恰当评价别人的话。与人交流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语气亲切,态度诚恳。
三.活动资源与方法
搜集特产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上网查询。
四、活动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准备: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寻乌其中一个乡镇去搜集特产信息,进行整理,填写好表格。并鼓励他们把特产带到课堂让大家进行观赏,品尝。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叶圣陶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让学生喜欢上课,“趣味性”是第一要素。所以,我们先以谈话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
孩子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儿吗?(解释家乡)指名说。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自己的家乡都在我们寻乌的各个乡镇。寻乌由15个乡镇组成,我们的家乡群山环绕,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世世代代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的寻乌人民创造了许多有名的特产。(解释特产)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了解家乡的特产。
(二)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家乡特产
(三)出示综合实践活动要求
在介绍特产之前,请同学们先弄清本次实践活动的要求。并指名说说你知道了几处要求。
首先通过各种方式(如上网查资料,询问长辈,亲戚等),然后以表格的形式收集相关乡镇的特产资料或实物。最后分小组报特产名称,产地,特产特点,信息来源。并能把话清楚,完整,语气亲切,态度诚恳。
(四)讨论汇报活动内容,介绍特产
1我们以寻乌的9个乡镇:文峰,南桥,留车,澄江,菖蒲,项山,龙廷,晨光,丹溪分为九个小组,每组8个学生。在介绍特产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例如;有些学生善于演讲、有些善于动手、有些善于表演。在活动时,要求小组长,落实好每位同学的任务,使得人人有事做,而不仅仅是一位旁观者。每个小组由组长代表交流时,允许组员做补充。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也会进行图片展览补充。教师要随时关注同学的反应,同时邀请一些同学上来闻闻、摸摸、尝尝,让大家调动多种感官了认识家乡的特产。
(五)老师总结
老师会问:通过这次活动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最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非常高兴看到大家能圆满完成这次活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不但了解家乡特产,而且还学会了怎样去查找资料,怎样去写调查报告,怎样发挥团队精神。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好好利用。家乡的这些特产,充分显示出我们寻乌物产丰富。我们的家乡可真美啊!希望你们在课后可再去收集家乡的特产,更全面的了解我们家乡特产。
六、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浓缩的精华,是对课堂内容的一个简洁扼要的知识框架的梳理。本节课的板书简单明了,紧扣活动的主题中心。板书题目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特产。然后由学生说到哪个乡镇,边介绍边写上乡镇所在的特产,能写几个到时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没写完就以省略号代替。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
——家乡特产
乡镇特产
„„
当然课堂是生成的,如果我的说课与上课的环节有些许的不一样,也是正常的,那下节课就让温丽娟老师和她的二(5)班学生们给我们带来精彩的一课,让我们试目以待吧!好,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篇2
关键词:教学,参考书,文本,语文
教学参考书 (简称教参) 是教师教学时, 辅助教学活动的参考性书籍。它的编写是根据当前一个时期的课程标准要求, 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 主要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以等方面提出建议, 帮助教师在教学时作为参考使用。教参的文本是教参内在质量的主要载体之一, 也是影响其效果的最直接因素。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用书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为依据编写的。下面就以这一教参为依托, 来分析一下影响教参文本质量的四个因素。
一.内容方面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引、定向功能,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设计的方向, 调控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紧跟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参的教学目标要求具体明确, 其落实的可行性, 有效性和完备性较好。
例:《找春天》这篇课文的目标如下:
1. 会认9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体会春天的美景,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热爱春天, 愿意去观察、发现。
可见《找春天》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清晰的体现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要求, 指引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和信息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对教师的帮助很大, 有助于开拓视野。同时,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习兴趣。
例:《日月潭》中的参考资料如下;
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 我国第一大岛, 台湾自古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省总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 人口2000多万。台湾岛上三分之一为山地, 山脉纵贯南北, 玉山及阿里山在山脉的西侧, 日月潭就是这两座山之间断裂盆地积水形成的。
二.组织结构
本册教参以专题来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 每组内容包括四篇课文, 每一篇课文的教参内容都包括以下五个板块:教材简说
学习目标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举例
资料袋
下面就以《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的教材为例:
(一) 教材简说
简略地介绍了本篇课文的内容, 使教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 把握教材结构体系。
教学本课, 我们可以先和孩子们一起到课文里找“星星” (生字) , 如, “撒”字叫金星, “楚”字是火星, “衡”字为水星…哪个孩子找到并认识了一个, 就奖给他一颗“星星”;哪个孩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就奖给他一个“星级奖章”。
(二) 教学设计举例
教参中提供了一些关于教学设计的建议, 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课标要求。
1. 课前准备
a.制作星星生字卡
b.课文插图动画
2. 情境导入
在我国汉朝, 有一个爱数星星的孩子, 他说“天上的星星, 能看得见就能数的清, 他数星星发现了什么秘密呢?我们来读读《数星星的孩子》。
3. 初读感悟
4. 细读讨论
四个人小组讨论: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可爱?你是怎体会出来的?
5. 整体朗读
.学了课文, 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b.配乐朗读课文。
三.呈现方式
教参的呈现方式是编写者与读者进行对话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参与教师之间亲近的纽带。
人教版教参采用32开本;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行距的设定比较科学, 符合教师的阅读视野要求;每篇课文的五个板块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整本教参只有文字, 没有插图, 让人感觉宁静平和, 体现一种朴素美。
四.编写特色
教参的编写特色是其内在质量赖以生存的“灵魂”。人教版教参的教学建议部分有大量的篇幅是介绍关于识字写字方面的内容。
例1:
“迈、迷、迹”三字都有走之, 建议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 再写走之。“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 不是“交叉”, 与“建之”不一样。
众所周知, 教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其编写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之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的修改:
1.现行教参有提供丰富的教学设计的必要, 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选择来应付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 在设计时, 最好是采用流程式或图表式, 便于教师理解。
2.现行教参大部分篇幅是介绍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缺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这样不利于平等教学观念的转变, 所以, 在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来学习。
3.现行教参的整体编排有模式化之嫌, 每篇课文的教参都包括五个固定的板块, 难免有些乏味, 如果能够根据题材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进行形式多样的安排, 也许更能调动起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内容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孔凡哲, 张恰等.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的分析主要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背景三方面着手。
(一)文化背景
文本中出现的动物都是学生们熟知的小动物,比如:monkey, horse等,他们也可以在动物园中见到:gorilla, wolf, zebra等。所有同学都知道panda是我们中国的特有的动物,也有小部分同学或许在电视上看到过koala, kangaroo, eagle, beaver等动物,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这些动物所属的国家。虽然这是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但在开学初我对教材做了整合,将其调整在第三单元故事教学中完成。
(二)知识背景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会了部分的动物类单词,并在本单元A,B部分学会了如何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
(三)生活背景
我们的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大部分学生家中都饲养小动物,所以他们对于动物的体貌特征更为的熟悉,也更为亲和,十分喜爱动物。有的学生能将小动物视为自己的家庭成员,从内心中愿意保护它们。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一)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已知起点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3)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语言技能目标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
人的回答。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演:能为故事配音。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文化意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2.难点: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因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交际教学法
旨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其特点是将语言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本节课中,全程为英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结构的知识,同时又通过任务实施引导学生将语言结构知识应用到功能话题的表达当中,学生在交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教学设计中的不同任务也是通过学生的口头英语输出为途径实现的,这体现了交际教学法。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点读笔的使用,能更方便学生跟读、模仿,能及时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也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演示图片,PPT课件,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两种主要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在上课过程中将教学法细化为四个方面:
1.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在待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本节课设计的两个活动任务(猜谜和游戏)都是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率。
2.TPR全身反应法
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教师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使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更直观的在游戏中学习,使英语生活化。本节课设计的“认读单词”比赛和“给动画配音” ,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3.类比法
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在话题方面,学生已经学过部分动物单词,以及描述小动物体貌特征的语句。本单元新知识为认识新动物,运用新句型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类比,学会知识迁移,用描述已知动物的方法来描述新动物。
六、教学资源的分析
自制PPT课件,动物图片,让学生准备动物的玩具,并充分利用点读笔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描述、介绍动物的情境,使学生能有尽量多的机会耳听、口说,以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听说、认读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本单元的第六课时Part C Story time,本课的任务是能运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与同伴进行交流。在任务教学法的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图:
整个教学设计如下: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学生们通过说唱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上口快,节奏感强,轻松有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接着进行谜语式故事的导入,通过猜谜活动引出核心词“animal”,猜谜中出现了arm, leg, milk, ice, apple, nine六个相互本不关联的词汇,但通过我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核心词的引出,可使我和学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通过运用本课核心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此后,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言;I know all the animals. 接着,通过创设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在此,我巧妙的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了我“故事中”的教学。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Step3. Practice
1.认读单词比赛
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尽快掌握英语单词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2.跟读、模仿
接着,我将故事文本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的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复述故事
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复述故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4. Production
通过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的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我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八、教学评价分析
(一)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九、板书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授课内容,教师将板书设计如下:
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授课结束之后,我对本节课的情况做了如下反思:
一方面,教学中有一些精彩之处。
1.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堂课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热爱动物的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猜谜和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在玩中学,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本节课通过“谜语式懒羊羊觅食的故事”和“看图片猜动物单词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率。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实施任务。在学生掌握动物的词汇和介绍小动物的句型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让学生积极投入,身临其境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发现知识并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和观念。本节课虽然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但却把“表演”的机会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让学生时刻处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
3.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非常的紧凑,单词animal, zoo,bear的出现,都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我创设了多个问题情境、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语言交流。上课时,我尽量用英语贯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师课堂用语,以便于学生模仿。堂上的教学手段也应灵活机动,以学生为主,创设英语交流平台。这样的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笔者的授课过程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的调控能力不强,该收的地方没有及时收,导致占用的时间过长。在讲到有关动物的拓展词汇时,拓展得有些过多,导致这部分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应该加强“重点意识”,教学不离重点,拓展不离不偏,紧抓课标内容。
2.Group work小组活动组织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几个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本节课的小组是学生自愿组队的,而不是按照学生英语水平划分,这样导致有的小组活动特别成功,而有个别小组由于包括几个学困生导致活动实施不够顺畅。在以后的授课中,应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小组,合理组织小组活动,使小组活动的意义真正得以实现。
3.教师指导性语言过多:讲课的过程中,因为总怕学生听不懂或是出错,所以自己的课堂指导性语言可能啰嗦了一些。应该更大胆的去放开学生,让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
4.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再丰富一些,尤其对于表现特别出众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不同于他人的评价语言。
5.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再设计本节课时,如果能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一项全班性介绍动物的交流活动会更好,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消化和巩固课堂内容。
结束语
有效的教学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职业追求。英语课堂的高实效性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要求和衡量标准,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
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活动时要以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为主要指导方法,在对教情和学情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到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
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结合。教学活动是服务于学生的,旨在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不同活动中,既考查了掌握的情况又巩固了新知识。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要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经过听、说、读、写等环节了解教学内容和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借助多媒体辅助学。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依托,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英语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应用“创境法”,提供学生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02中本的胡萍,能参加这次的教师技能大赛,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种提高。所以,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参赛选手,向支持这次大赛的学院各级领导、在座的评委老师以及我们的指导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丑小鸭》,它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
《丑小鸭》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诗两首》、《伤仲永》同属于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
《丑小鸭》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它原来处处受嘲讽,处处受排挤,但是它不自卑,不气馁,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心中那份恒久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终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二、目标:
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丑小鸭的遭遇,复述课文大意。
(2)品味、积累精彩语句。
(3)把握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联想自己,写下体会。
重点:新课标还指出学生阅读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我把“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丑小鸭给你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丑小鸭的遭遇,引导他们学习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执着追求的态度。
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结合本课情节曲折,寓意深刻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阅读法、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煅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设计:
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安排导入新课、感知教材、讨论质疑、写作练习4个教学环节:
第一步:导入新课。美国当代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文学大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图片,把丑小鸭和白天鹅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并提出问题:“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出课文《丑小鸭》,激起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步:感知教材。本着“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阅读原则,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例如“嫉妒”、“脖颈”,理解某些词语的含义,比如“讪笑”和“嘲笑”有什么不同,并和学生一起搜集精彩语句。在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丑小鸭”的主要经历:因为丑陋而被讪笑、被排挤;逃离家庭后还是被嘲笑、被侮辱;独自在冬天的湖面上拼命地游,最后累昏了,与冰冻结在一起;在春天苏醒后发觉自己变成了一只美天鹅。进行条理清楚,感情充沛的复述。并结合安徒生的成长经历,指导学生明确丑小鸭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第三步:讨论质疑。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会对“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白天鹅,还是后来变成了一只白天鹅”产生疑问。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课文“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讨论质疑”这个教学环节,结合课文中“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和“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向问题的深度、广度挖掘。在讨论质疑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步: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片段作文《丑小鸭和我》,要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运用文章中的精彩语句。
五、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说课稿 篇5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雷雨》,它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是本册书第五组的第二课,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本课的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方面:
1、知识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 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根据目标的设定,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而教学难点应该是能从文中分析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的教法主要采取
1、信息收集法
2、情景教学法
学法主要目标
1、以朗读感悟为主
2、小组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我将教学环节分为五个环节
一、设情景,感受雨的美。
首先出示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意识感知雨的美丽,引起好奇探究的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内容
带领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在自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三、理解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是,主要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雷雨的变化,再读一读重点的句子,来整体把握住课文脉络,最后品读课文,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
四、课堂检测
在课堂检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下册英语说课稿 篇6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的主要内容是描述自己或他人正在什么等。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借助“任务型”教学方法,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将听、说、读、写、演、唱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在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总体目标,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说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 ing 形式:drawing pictures , doing the dishes , cookingdinner , reading a book , answering the phone 。
2、能运用句子“What are you doing ? I a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
(二)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 ing 形式。
2、教学难点:动词短语 ing 形式的读音。
二、说教法、学法
a、说教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我充分利用卡片和多媒体课件,把情境教学法、TPR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
b、说学法
通过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和谐、兴趣盎然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模仿,积极参与活动,合作与交流,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演中学。
三、说教具的安排和使用
依据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卡片、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新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物引趣,图片激趣,活动增趣,任务促趣”展开教学。
(一)、Warn―up/Review
1、师生相互问好。
2、日常口语练习。
Can you do the dishes/draw pictures/read a book/cook dinner/answer the phone ?
3、Let’s chant .
(设计意图:在热身部分,我通过师生相互问好、日常口语练习、欣赏歌谣这三个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复习了旧知识引入了新知识。)
(二)、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Let’s lean
1、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学习新知。
(1)跟读单词。
(2)小组合作学习单词。
(3)让各个小组分别读单词。
(4)出示动作图片,让学生说出动作短语。
(5)给学生提供电话、碗碟等小道具,教师问:What are you doing ?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回答:I am drawing pictures/doing the dishes/cooking dinner/answering
the phone/reading a book.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集中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从而进行正确地引导和点拨。)
3、Let’s play
(1)根据以上(5)的内容填写Let’s play中的表格。
(2)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小组操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汇总成果,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
三、Consolidation巩固
1、Look and match.
2、write down these five phrases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说说、写写,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书写能力。)
四、小结
板书: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 ?
What are you doing?
drawing pictures
doing the dishes
I am cooking dinner
reading a book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篇7
一、结合课标内容,合理制订教学方案
1.掌握教学变化,研读课标要求
教材是语文教学展开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以语文教材为主,在教材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安排。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对现代教材的改革予以重视,明确新课标的要求,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等进行培养。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落实课标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例如,在班级建立图书角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师生联系群,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建立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等。
2.迎合学生需要,完善教学不足
新课标的应用,使得小学教育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等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自我”式的教学安排方式,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迎合学生的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完善与调整。例如,在对故事类课文进行教案编写的过程中,如《景阳冈》《猴王出世》等,教师就应考虑到学生爱玩爱闹的特点,针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足,口语交际偏差的特点,在教学方案中设立小组表演、观看动画片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把握学科特点,建立知识联系
1.围绕教材安排,把握综合专题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撰的过程中,教材编撰人员充分考虑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项需要,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针对性地设立了一些有益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版块。例如,六年级上册课后专题、回顾拓展三,其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对文章中描写心理、感情、环境等的句子进行赏析和讨论。鉴于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对这类专题进行应用与拓展。以回顾拓展三为例,教师可以围绕该专题进行三段式教学。第一阶段,与学生一起对该单元文章进行回顾,找出描写环境、心理、感情的句子,并与学生一起对句子进行分析。第二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片段写作,让学生仿写出一段描写情感、环境、心理等的片段。第三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注重心理以及环境描写的书籍,让学生加深对专题学习的认识。就本专题而言,教师可以推荐《野山墙的安妮》让学生进行阅读。
2.重视作业布置,增强知识掌握
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应在作业布置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在综合性学习上有所提升。首先,语文教师在授课之前应提前安排与课程相关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课上学习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对该文的作者以及该文的创作背景等进行了解,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在语言表达和自主学习方面都有所提升。其次,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注意课后作业的创新,使课后作业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来。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学习完该课后,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既可以让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卖火柴的小女孩》改编成话剧,让学生在改编与表演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融入实际生活,丰富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泛,并且其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搞好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就应将语文学科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增设一些与生活有关的特殊专题教学活动。这些专题教学活动可以与节日有关,也可以与社会时事有关。例如,在父亲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就“感恩父亲”为专题,将语文教材中与父亲有关的文章整合起来与学生一起回顾,并在课堂上与学生就“感恩父亲”为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父亲的认识。最后,在专题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感恩父亲”为题进行写作。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桃子》(板书)。首先我对教材做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分桃子》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在课本第32页和33页,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是在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及会用2--5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平均数‛和‚分数‛的基础。教材呈现的是三个分层递进的操作活动:分桃子、分鱼、分骨头。通过这几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合作学习、个体反思的认知过程,从中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童话故事,为此我将三个活动改编成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物操作、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感受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完成从操作水平到表象水平的转换;并能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和有剩余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能对实物进行平均分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具、学具有:电脑课件、圆片、小棒、动物头像等。
(接下来我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但学习活动缺乏有序性和自主性,为此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引导探究法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自主学习、获得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共分四个环节进行)
三、说教学程序
(一)设境激趣 导入新课
陶行知先生说过:‚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体,所以‘乐’与‘学’是不可分离的。‛新课伊始,我就利用课件呈现小兔搬新家的情境图,同时配以童话故事,并适时设下悬念:‚这么多食物该怎么分呢?‛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并与下一环节自然衔接。
(二)自主探究 感悟新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渐深的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活动一:分桃子
(1)初步感知 ①首先我出示问题情境:8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明确问题:有多少种分法?每种分法中每只小猴可以分到几个?②引导学生用学具代替桃子,全员参与、动手操作、解决问题;③之后全班交流分的过程,汇报分桃的结果及自己的想法,以此让他们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2)体会平均分的必要性,小结平均分的意义 在学生充分操作和交流的基础上,我适时设问:怎么分才能让2只猴子都满意呢?为什么?再让同桌合作,扮演小猴分桃,要求每人分到的一样多;这样学生就深刻地体会到平均分的必要性及答案的统一性。此时我再小结平均分的意义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比如:我们刚才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这就是一个平均分的过程。(用圆片板书,画图)
活动二:分小鱼 引导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小猫分鱼的游戏,组织学生扮演小猫(展示头饰),再用12根小棒代替小鱼,让他们通过游戏的形式把12条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这样设计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
(3)每组派一只‚小猫‛到台前展示他们的分鱼过程。他们有的会一条一条地分,3次分完,每只小猫分得3条;还有的会第一次每只小猫分2条,剩下的4条再分一次,最后每只小猫也分到3条小鱼……对于不同的分法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其间有学生能直接运用‚三四十二‛这句口诀得出每只小猫分得3条小鱼这个结果,我将会对他们大加赞许,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画圈的方法表现分鱼的过程。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学生的认知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我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给予示范和指导。
活动三:分骨头
这一活动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可以选择用小棒代替骨头分一分,也可以用连线画圈的方法来分。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从学生个体出发,经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合作,又回到个体的过程。
整个探索过程由一个童话故事贯穿始终,并在故事中逐层深入,以动促思这样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使新知的脉络更清晰、完整。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第33页的第2、3题。
2、综合练习:判断几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如果不是,想办法使它们变成平均分。
3、拓展练习:①课本第33页的第4题。②将课本第33页的第1题与本课情境相融合进行变式:小兔家来了这么多客人,现在有16根筷子,每位用一双够分吗?请你分一分。本题着重引导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回顾总结 评价激励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采用这种提问的方式,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使教学主题进一步升华。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篇9
本节课教材布置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同学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协助同学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根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让同学经历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同学分析综合、笼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布置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与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干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同学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接下来,师生一起交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同学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身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估计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同学选择。为了培养同学的有序思维,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数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同学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最后引导同学对整理的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操作,同学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篇10
一、主题确定忌“画地为牢”,宜海阔天空
学生的综合素养并非是通过一个完美无缺的主题活动一次形成的,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各具特点、相互补足的活动逐步形成的。从这个角度考虑,主题的设计应该灵活多样而非教条刻板;应该追求实效而非刻意求全,主题可大可小,学习时间可长可短,学习形式可独立可合作,操作过程可完整可简化。由此一来,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设计学习主题。
1. 与课内学习联系生发活动主题
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仅仅依靠教材中已经明确点出、设计好的活动是不够的,大量的活动主题还需要教师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立探究主题,使学生掌握的“点状”知识得以向外发散。主题的创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其一,可以从文章的时代背景入手进行拓展;其二,可以从文章的作者入手进行拓展;其三,可以从课文主要内容入手进行拓展;其四,可以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入手进行拓展。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主题组元的课文编排方式,这为教师们设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创造了一些便利条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有疑惑、有争议的问题,据此进行整合、补充、延伸,在课外的广阔空间中让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丰富学生对主题的全面认识。
2. 与科际内容整合诱发活动主题
以语文学科为轴心,从学科之间的联系中找到链接点,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综合,设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可以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激发兴趣,发挥特长,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从学科内容联系的角度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也是多样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是依托某一篇课文进行。比如,学生编排上演《半截蜡烛》《晏子使楚》等课本剧时,要制作道具、设计布景、选用配乐,这样平时在社会、劳技、音乐、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都有了用武之地。另一种学科统整的方法是开展主题综合性学习,比如与音乐、美术欣赏相链接的“名曲名画中的故事”;与数学学习相链接的“我眼中的数字奥运”;与自然、社会知识链接的“异域风情游”、“诗行画语——祖国山河诗歌颂”等,这些综合性学习主题都是综合运用学科知识,选择学科之间的知识连接点而生成的。
3. 与校园活动接轨形成活动主题
学生可参与的、突显语文能力培养的校园主题活动不胜枚举。有些活动依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比如,设计保护校园环境警示牌,编写校园新童谣,元旦联欢会上书写春联赠送给同学、老师,六一儿童节互赠亲手制作的节日贺卡等。有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起来。比如,调查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形成调查报告或是倡议书,为学校的大型活动写策划书等。总而言之,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范围广,形式多样,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无一不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特点,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教育价值,“热爱校园生活,做学校小主人”也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4. 与社会生活沟通拓展活动主题
大千世界,天宽地广,社会生活是综合性学习主题生成的又一个重要来源,可供学生开展的学习主题异彩纷呈。对教师来说,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对学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为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更广泛的时空维度中发掘探究问题,确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主题确定不可“信马由缰”,须有规矩方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的确是取材丰富、途径多样。当然,一个真正好的活动主题并不在于它听上去有多么吸引人,而在于当它付诸实施时,是否能让学习的主体即每一个学生乐学、会学且学有所得。所以,策划综合性学习主题时,还需从学生视角加以推敲,才能最终确定,以下几点即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1. 添动力,从学生兴趣出发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设计,不是取决于教师能够做什么,而是要研究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这些疑问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使主题设计能反映学生认为有意义的生活、自然或社会现象,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另外,教师对于学习主题深度和广度的把握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为基础进行设计。如果内容过难,远远超出了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极限,即使经过努力仍无法达到,学生必然望而生畏;反之,如果内容过易,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要求没有任何挑战,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
2. 定目标,以语文素养为根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完全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它更应该突出“语文味”,学习活动实施的目标是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设计主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比如围绕主题展开调查、访谈、讨论等活动,与人交际,获取信息,发表看法,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报刊阅读相关资料。学习的成果也主要以手抄报、课本剧、解说词、采访稿、研究报告、活动总结等言语形式呈现,并以言语形式为主进行交流。
3. 能操作,学习资源可获得
确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要考虑到下一步学习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是学生经过个人努力能够得到的。考虑到学生家庭背景和实际条件的限制,获得学习资源的渠道应该是多样的,可以上网搜集,可以实地观察,也可以查阅书籍,还可以请教他人。当然,有时也不必人人都去搜集资料,可以由教师或者是部分学生完成原始材料的收集工作,这些材料应该有足够的数量,是未经整理的,涉及面广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研究所需从中加以选择、整理或者是再加工。
4. 能选择,学习主题可拓展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够有所收获,选择的主题要有一定伸缩延展的空间,学生可以从中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比如在以“身边会馆知多少”为主题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参观一个会馆,介绍它现在的样子;可以查阅曾经在某一个会馆居住过的文化名人,把他的故事、文章介绍给同学们;可以研究某一个会馆的历史变迁;可以研究会馆的由来和历史发展,等等。总之,选题有大有小,涉及面有宽有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选择。
5. 展特长,学习方式多样化
综合性学习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学生是在多种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砥砺学习能力;学生自身的特长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挥和表现更会使学生充满成就感,获得自信心。因此,在设计主题时就要考虑到它是否能以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展开。比如,在“走近老舍”的主题学习之下,乐于参观的同学可以走进老舍故居丹柿小院,了解老舍生平和他的社会影响;擅长与人交际的同学,可以到丰富胡同寻访曾经与老舍有过交往的老人,聆听他们讲述老舍当年的故事;热衷表演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排演《茶馆》片段……凡此种种,虽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了一系列描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美景图文,描写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针对春天的话题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既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诗歌描写了春雷把柳树叫醒、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为柳树梳头、春燕和柳树做游戏、小朋友陪伴柳树一起玩耍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合理,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好,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我把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朗读来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悟春天的美;学习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与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合作表演、直观感受、文本扩展”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因此,我和孩子们选用了“复习旧知,积累词语——观察图片,引入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拓展阅读,深层感悟—学编诗歌,理解运用——欣赏《春天在哪里》”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培养熟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四、说流程
(一)复习旧知,积累词语。
1、认读词语,说自己的发现。
2、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设计理念: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只有多积累优美的词语,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二)观察图片,引入课题
1、引导看课文主题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指导读题。
3、学习“醒”
(1)交流“醒”字的识记方法。
(2)你们的认字方法都不错,谁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醒”呢?
(3)每天早上,都是谁怎样把你叫醒的?
4、看题,质疑
(设计理念:通过看图,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春天,在课题中学习本课的生字“醒”,分散识字,有效降低识字难度。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想,都是谁来叫醒了柳树?在书上圈注出来。
2、生交流。师板书:雷、雨、风、燕
3、指导书写“春”字。
(设计理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相机指导书写“春”,低年级写字指导,尽量做到分散完成,每课时完成一部分,这样更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他们叫醒了柳树,那他们是怎样叫醒柳树的?相机学文。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的关键东西,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同时为后面的写话做好铺垫。
(五)拓展阅读,深层感悟。
读儿歌,说说谁也醒了?是什么样的?《迎春花》《春天到》《滴答滴答下雨了》。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们班的孩子,大多达不到这个阅读量上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勤于观察,善于表达,并注重知识的拓展迁移,使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学完了这篇诗歌之后,我适时出示与春天和柳树有关儿歌,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春的无穷魅力。
(六)学编诗歌,理解运用。
(设计理念:语文的学习,就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只有孩子们学会了运用语言,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语文。在学习中,孩子们参与并快乐着,从他们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因为,一颗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一个孩子的眼里,就有无数首优美的童话诗。)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说课稿】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05-27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0-19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兰兰过桥》说课稿05-30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猪画画》说课稿11-21
小学语文二年级恐龙灭绝说课稿10-09
小学二年级语文《清澈的湖水》说课稿11-29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10-2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部编版05-08
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毛虫》说课稿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