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知其义也

2024-05-09

无一知其义也

闻其音知其义 篇1

关键词:音义学;诗歌;翻译;林语堂

音义学旨在研究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历史较短,但声音和意义之间关系的争论却开始于柏拉图时代。中国古诗词中存在大量的音韵效果,如双声叠韵、叠音、押韵等。本文从这几个角度出发,分析语音意义的传递,旨在从音义学理论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

一、音义学

音义学是研究语音与语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传统语言学观点认为语言中的音与义之间并不存在自然的联系。近年来,语言学界对这种任意性的观点提出了反思,从认知层次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音韵、节律都是意义的承载体,是诗歌含义的组成部分。诗歌自诞生之初就是以声音形式存在的,当文字出现后才被记录成书面语言。因此,一首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要考量其语音意义是否与其他诗歌含义成分和谐统一。

二、音义学视角下林语堂中诗英译

本章节以林语堂诗歌翻译为例,考察语音意义最常见的几种传达形式以及其翻译方法,具体探讨诗歌语音意义的翻译策略。

(一)双声叠韵

由于汉语单音节的特点,不仅易协韵,且易协声,所以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或双声或叠韵的双音词。它们的存在更增添了汉语的韵律美,且使声音形象。翻译的过程中应尽力使其体现。例如: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Let fallen flowers lie where they fall.

To what purpose

And for whom should I decorate?

原诗中“黄花”是双声,林语堂在处理译文时译成压头韵“fallen flowers”。此外,林语堂并没有直译为“yellow flower”,这样会使英美读者理解有误,在音韵效果和内容表达上都处理的很好。

(二)叠音

叠音又称叠字、重言,就是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字相连使用,以增强表达效果。叠音的使用使语义加强,使诗歌更有音乐性,朗朗上口,所以在翻译时也应注意。如: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Lightly floats and drifts the boat, and the wind gently flows and flaps my gown. I inquire the road of a way farer, and sulk at the dimness of the dawn.

“摇摇”和“飘飘”是叠音,译文并没有逐字对译,而是把原诗的这种形式在译文语句中体现出来,前半句两个词压尾韵,后半句中两个词压头韵,描绘形象,富有美感。

(三)押韵

中国的古诗词十分重视押韵。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特别要注意韵的意义的传递,在译诗中采用具有相同语音意义的韵脚。例如:

是谁多事种芭蕉?

早也潇潇,

晚也潇潇!

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

是君心绪太无聊!

种了芭蕉,

又怨芭蕉!

What busybody planted this sapling?

Morning tapping,

Evening rapping!

Next day, I saw another three lines following them, which reads:

Its you whore lonesome, fretting!

Banana getting,

Banana regretting!

这是蒋坦《秋灯琐忆》中的一首诗。全诗压ao韵(芭蕉、潇潇、无聊),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和韵律感很强。在翻译的时候,林语堂也十分重视原诗押韵的体现,英语译文通篇押韵(ing),内容、形式、韵律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总结

音义学虽然是一门新的学科,但是对于语音与意义的讨论由来已久。诗歌的语音意义是诗歌含义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将音义学引入到诗歌翻译中,从音义学视角分析诗歌翻译是具有可行性的。音义学理论学说将以崭新的研究领域和发现为诗歌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贺川生.音义学:研究音义关系的一门学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2]林语堂.无所不谈合集[M].林语堂名著全集(第16卷)[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无一知其义也】推荐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论文10-21

百无一用阅读题答案07-06

上一篇:中考传统文化中的亲情作文下一篇:带鸟的诗句有哪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