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研教改论文

2024-10-23

个人教研教改论文(通用8篇)

个人教研教改论文 篇1

2013年春季学期个人教研教改个人总结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

五里界小学

郑春香

一. 什么是美

从汉字“美”的来源考察,按照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大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在这里,“美”本义为“甘”,转义同“善”。肥大强壮的羊,在古代人类生活中,带来多种愉快的感受,给人以美的体验。在古代人类生活中,“花”的色、味、香也带来多种愉快的感受,“美”字内涵日益扩大,由羊大到花艳到音乐到一切能给人类带来多种愉快感受的事物。再进一步,“美”字内涵还从愉快扩大到有益(即“善”)的方面来,并且,自然现象、艺术作品和人类行为都有“美”与“丑”之分。人类本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美”,表现为“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等等。

二. 语文美的体现

语文是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简称。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一个由工具性、审美性、思想性构成的多层次的结构。翻开语文课本,催人奋发的社会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启迪才智的科学美,匠心独运的艺术美,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语文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的音乐美

由于双声、叠韵、叠音、声调等声音因素,再辅以音乐、停顿、骈散交错、长短相间等手段,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美。汉语对声音的摹拟能力很强,几乎任何特殊的或复杂的声音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字音来表现。再如成语大都由四字构成,平仄相对,错落有致,平声舒缓上扬,如击钟鼓;仄声曲折下抑,如击木石,读起来既富于变化又有强烈的节奏感。汉语这种富有音乐美的特点,是西方语言所不及的。语言大师们借此特点写成的文章,声调婉转,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或吟或诵,美感无穷。2. 汉字的象意美

与纯粹的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象形”性。从这一视角来看,汉字是审美型文字,审美性是汉字独具的魅力。首先,汉字起源于对自然物象的摹写。在汉字的原则中,充分摄取了自然美的精英。我们的先人在造字时,或“因物构思”,或“博采众美”,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优美的形象。汉字的形象中,凝结着大自然的万象纷呈,积淀着造化神秀,吞吐着自然伟力。而且,在世界上,恐怕没有哪种文字的创造者会像中国人那样执着,醉心于字体的书写形式美之中,也恐怕没有哪种文字能像汉字一样高度自由酣畅地抒发情感,进而达到了不朽的审美境界。3. 汉语的人文美

汉语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心理的烙印,是一种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的语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在辽阔肥沃的华夏大地上,在封闭、自足的自然环境中孕育了整体、统一的民族意识。汉语重整体、重和谐、重意合的特点,正是中华民族的意识、性格和思维模式的积淀和投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汉语词汇的发展。上古神话、寓言故事、名人轶事、诗文名句、佛教教义等融汇、渗透到了数以万计的词语、俗语和成语典故之中,更为华夏语言平添了无尽的美感。

汉语的某些审美因素也同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中国人以“双数”为美,认为双数具有成双成对、对称和谐之义,它象征着喜庆和吉祥。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诗词多为偶句,讲究对仗,喜用骈句,为什么成语以四字结构为多,喜庆佳节何以爱挂对联,文章章法何以追求前后照应、首尾圆合了。4. 作品的情感美

语文教材多为名家名作、情文并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其中既有人类的本能情感:喜、怒、哀、乐、爱、惧、恶、欲;又有基础情感:骨肉情、师生情、朋友情、爱美情;还有情感范畴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理性情感:爱国情、阶级情、事业情等等。篇篇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具有情感美。以上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学科的内在美质,在教学中,它们作为一种综合的审美媒介,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传导的桥梁。

三.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活动规定、制约、左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审美的角度看,水涨船高,水落船低,教师的审美能力也必然制约着学生的审美质量。如果教师尚未识透教学内容的美,并产生较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又怎能激起学生对美的欣赏、领悟乃至热爱呢?如:《鸬鹚》一课,写动静变化之美,作为教师,不能只看到动静间的转换,却认识不到这种转换的必然性。其实,课文的特色正在于此。比如第一自然段写静美:“......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尾,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这里,渔人“悠然地吸着烟”是静,但他在悠然之中观察着水面下鱼群的活动,则蕴含着动态因素;而“列队的” 鸬鹚正在“待”“命”,更似“弓在弦上”。抓住这些,对动静变化美的体会就会比较深刻了。

除了教师自身应具备的审美能力以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其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蕴含着无穷的美的因素,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内容,都不可能起到全面的作用,激起学生对所有美的热爱。在教学中不能贪多求快,想要一蹴而就地达到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语文美,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美,挖掘各种美的因素,帮助学生鉴赏美,激起学生对美的热爱,逐步形成对“美”的全面深入的理解,从而把自己塑造成“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

个人教研教改论文 篇2

然而, 由于部门体制的原因, 现在很多地区教研室和教科室 (所) 是两个独立的部门。教科所做的事, 教研室不知道;教研室开展的活动, 教科所不了解。两个部门的工作不相互渗透本无可非议, 但对于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而言, 大多为立足于本学科的研究, 尤其是与学科相关的课题, 没有教研员的参与与引领, 一些课题的研究自然会事倍功半, 走弯路, 走错路。事实上, 教师在进行学科“小问题”的研究时, 迫切需要教研员针对性地点拨、指导, 需要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需要提供优质的专业引领服务。

一、“个人课题”研究:教研背景下专业引领的充分性

教研员一般来之于教学一线, 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他们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评价等比较专业。大多数教研员都开展过课题的研究, 对研究的过程、方法、手段都比较熟悉, 加之他们对区域的学科教师又比较熟悉, 接触又多, 因此, 他们参与教师“个人课题”的指导, 是再合适不过了。

1. 课题研究希望得到教研引领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大多与教学紧密相连, 是一种“草根研究”。在课题研究中, 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怎样诊断问题, 分析归因, 将实践性知识提升为理论, 往往是教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中面临的一道坎。教师希望进行有意义的小课题研究, 但由于教学压力与任务满负荷工作等原因, 使得教师难以深度的思考, 有的研究成果难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借鉴运用。以下是调研中反馈的数据:

你最希望教研员提供哪些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 C、D两项占62%, 说明教师在课题研究中, 期盼着教研员的指导、帮助。

教师“个人课题”一般经历五个过程, 即:找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付诸实验—经验总结, 研究主要涉及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等。怎样将实践性操作上升为理论认识, 基层教师非常希望教研员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教研员能够胜任课题研究的引领工作

以上提出的对教师的指导, 正是教研员日常工作。教研员大多是当地的教学能手, 因而能够帮助教师在研究中明确目标, 找准问题, 搭建平台, 提供资源, 加之教研员与教师关系又比较密切, 教师也比较愿意接受指导。正是由于教研工作与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内容紧密相联, 我们才下这样的结论:教研员能够胜任教师课题研究的指导。

3. 教研员应该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教研工作的宗旨在于服务, 为教师成长服务、为教学服务是教研工作的主题。教研员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公开课教研活动、论文评选和优质课评比等层面上, 而应向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层面提升。现在, 广大教师在教学第一线中提炼出一个个与教学紧密相关研究课题, 教研员应责无旁贷地参与指导。试想, 一个不了解本学科教师课题研究情况的教研员,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工作是不全面的, 甚至是不称职的。

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李有翔老师开展了“建邺区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设现状研究”, 我区信息技术教研员主动介入指导, 给予大量帮助。在此过程中, 教研员与李老师签订师徒协议, 成为合作伙伴关系,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研究促进了教师快速发展, 在“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评比中, 他不但教学质量过硬, 教育理论水平及成果也丰富。

教研员主动参与教师课题指导, 使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质量得到提升。我区教研室主任在首届全国个人课题研讨会上作的专题发言, 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会后, 有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到我区进行交流。

二、“个人课题”研究:教研背景下专业引领的必要性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要真正产生效果, 除了课题方案设计要准, 研究思路要清, 但更重要的是研究过程要有质量。要避免重立项轻研究, 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 教研员必须介入指导。从教研员工作职责上来看, 教研员介入教师课题研究的指导是“分内的事”, 是“必需要做的事”。

1. 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的需要

由于教师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 尤其是一些教师又是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质量差异性很大, 对他们的研究进行指导、帮助是必要的。以往教科人员对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 往往是从课题研究的规范性、研究手段、研究途径、课题管理等方面加以指导。对于一些与学科专业较密切的研究课题, 光有这些的培训是不行的。“个人课题”研究的特点是“学科性”很浓, 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很密切。教研员进行学科专业方面的指导, 使教师看得见, 学得会, 用得上, 使研究成果更具有科学性, 更具有应用价值。

针对课题或多或少存在概念界定不明、研究思路不清或方案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我区教研室举办专题讲座, 让教师了解教科研的一般方法、路径, 教研员帮助教师明确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和完善研究方案。在课题实施中, 教研员结合教研工作、教学视导, 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 课题过程管理的需要

在一些地方, 在“个人课题”管理实施上, 往往存在着重申报、轻研究, 重立项、轻实施, 重形式、轻实效的错误做法。有的教师“实验研究”一番后, 不良行为依然如故, 存在着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问题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主观原因。一些教师为了课题研究而研究, 研究是为了评“职称”、“评优”等等, 没有将教科研看成是职业追求、自我进取、自我成长的需要。二是客观条件。现在的教师“个人课题”一般是教科所 (室) 批准立项, 但由于教科所 (室) 人员较少, 专业又不齐, 因而“心有余而力不足”, 难以进行大面积的指导、管理。

我国教研室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大批专业对口的教研工作者, 他们对教师的现状、需求比较了解, 对教学实际情况比较清楚, 因而也最具有发言权。因此, “个人课题”指导由教科研管理人员转为教研人员, 使得教科研的管理更为扎实、更具有针对性。

在一次课题中期汇报上, 学科教研员参加了评估。一位教师汇报的课题是《某学科课堂中的赏识性评价》。以下是一组对话:“我参加工作才三年, 目前没有课题过程素材, 不知研究方法, 希望教研员给予指点”。教研员:“你的课题很好, 但我在教学视导中, 怎么感到你的教学行为是背离课题研究方向的。几次听课中, 我感觉你对学生太严肃, 课堂鼓励性表扬少。我们要思考, 为什么要“赏识”、怎样“赏识”效果更好, 我们要将研究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起业,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事后, 教研员通过教学视导, 进行重点帮扶, 这位教师改变了教学方法, 调整了教学行为, 研究促进了教学工作, 课题最后顺利结题。

3. 提高教研质量的需要

有的教研员常常有这样的苦恼:在教研中, 该说的也说了, 该讲的也讲了, 但不良的教学行为还是会反复出现, 一些教师悟性为什么如此“差”呢?出现这样情形, 其根子是教研没有深度。

教学研究是以教学问题为对象, 以科学方法为依托, 以探索和认识教学规律,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是“基于问题、基于实践、基于个性”的“草根式”研究, 并且对这种研究是持续关注的, 它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也为教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研员在对教师进行指导的同时, 也了解了本学科教师正在做的事情, 进一步“走近”了教师, 了解了教师, 使教研工作更有针对性, 更有质量, 更有深度。

教研工作应以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为依托, 立足于把教学工作中的困惑、矛盾提炼为可以开展研究的主题, 站在“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上, 为教师排疑解惑。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教师解读教学现象, 剖析不良的教学行为, 引导教师从感性的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 体会教学的本质。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 充分体现了教师主体意识。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研员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师成为意义建构的主体, 不是被动接收者和被填灌的对象。现在的教师, 大多是本科毕业, 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关键是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搭建什么样的平台。因此, 教研质量来源于深度的研究、指导。

三、“个人课题”研究:教研背景下专业引领的及时性

现阶段, 区 (县) 教研活动, 基本上一到二周一次, 教研员又因教学视导、教学检查, 参与教研组活动, 随堂听课等等, 为指导、帮助以及推广应用, 提供了时空的便利。

1. 及时搭建平台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 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需要教研员需要给予及时指点, 提供展示平台;在课题结题前, 需要教研员给予理论上的指导。

在课题研究中, 教师需要在更大层面上展示, 需要产生“有形”的成果, 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可进一步激发教师主体研究的热情。我区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 及时搭建各种展示平台。如策划主题式沙龙, 让课题教师唱主角, 教师阐述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通过市区公开课活动, 让教师将课题研究成果向同学科教师展示。

在课题成果总结中, 我们常常看到, 许多教师撰写的教育案例、教育叙事, 显得苍白无力。就其原因, 教师写的案例、叙事, 局限于个人事件的描述, 不能全面地认识现象本质, 没有教育理性思考的升华。为此, 我们开展教育叙事、案例评比, 并请市教科所专家给教师作教育叙事、教育案例讲座, 引导教师进行深层次思考。

针对一些教师缺少教育统计方面的知识, 课题报告中, 定性研究有余, 定量研究不足, 我们及时给教师开设“Excel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讲座, 通过讲座, 教师了解“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等概念, 学会使用“F-检验”、“z-检验”、“方差分析”等分析工具, 检验课题研究的效果。

2. 及时总结推广

推广教学研究成果是教研的任务, 即使是最好的“个人课”研究成果, 它也只有潜在的价值。现在不少地方, 研究成果年年创新高, 但科研成果缺乏转化, 缺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成果依然停留在文字成果上。要使这一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 必须依赖教研及时推广。

教师个人课题是带有个体性质的研究形式, 其成果转化除了受惠于自身的教学之外, 它也应是教学研究的可用资源, 供学科教师同伴交流、学习效仿。我区教研员及时总结提炼教师一些独到的、有普及意义的研究成果, 通过主旨报告、专题教研活动, 放大成果效能, 成为其他学校、教师可资借鉴的成果。

四、“个人课题”研究:教研背景下专业引领的组织保证

以上提出教研员对“个人课题”指导的充要性思考以及教研员指导的优势, 是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和教研员工作性质。但长期以来, 教研员已习惯于教研的角色定位, 教研、教科研形同岔道, 泾渭分明。要使教师的需要成为现实, 教研室的制度创新起到关键作用。

1. 制订《关于教研员指导市个人规划课题的意见》。教研员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教研员更需要教育科研素养的丰富和提升。为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鼓励教研员带头参与课题研究, 我区出台了《关于教研员指导市个人规划课题的意见》, 旨在管理机制上, 以此完善课题指导组织网络, 在制度层面确保教师个人课题管理落实到人。由于明确职责, 教研员个人课题指导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提高了教研员指导的自觉性。教研员将此项工作列为“分内”的事, 教研员按学科对口开展指导工作, 切实提高个人课题研究管理与指导工作。

2. 制订《建邺区教师个人课题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教师科研行动的依据, 为确保本区教师个人课题方案制定的规范、合理、科学、可行, 我们设定了有关申报方案的评价标准, 从研究问题的选择到课题提出、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对象方法、研究任务分解等内容表述, 逐项提出要求, 在的操作层面给教师提供依据, 给评委提供参考, 有效地促进了个人课题的管理与评价。

3. 对教研员进行“课题指导”的指导。教研员素质的差异, 自身对课题研究的水平的差异, 决定着他们也需要学习, 需要专家的指导。通过高层次专题指导, 让教研员学会课题指导的专业知识, 是提高教师“个人课题”指导质量的重要一环。比如, 教研员如何从教师的汇报中捕捉“关键词”, 如何“设问”, 怎样提炼“问题”, 如何与教师平等交流等等。通过培训, 使教研员了解课题的一般管理常识、课题研究方法等等。我们曾请市教科所的同志, 以解剖“麻雀”的方式, 对全体教研员现场示范了如何进行教师个人课题指导的点评与讲座。这些培训, 提高了教研员的专业素质, 受到教研员的欢迎, 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 以各种方式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教研员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和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中, 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为教师提供专业咨询与技术帮助等服务。如是这样, 教研才是教师期盼的教研, 教研员才是基层学校教师欢迎的教研员。

摘要: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 大多为立足于本学科的研究。由于一些地方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由教科室 (所) 组织与管理, 因而教研员往往不能积极介入管理、指导。本文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和教研员工作性质, 提出教研员对教师“个人课题”指导的有利条件和必要性。教师开展“个人课题”研究, 需要教研员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需要教研员针对性的指导、服务, 需要教研员的专业引领。

一个人的教研 篇3

村小的教师非常辛苦,但绝大部分教师的责任心却很强,完成教学任务是每天的首项工作,却不是教师心中的唯一目标。2000年开始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吹了15年,也吹到了我们这穷乡僻壤。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村完小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比如:两周一次的语文、数学、英语听课、评课活动,每年三四次的到中心小学学习活动等。

我们的教研方式还比较单一,听课、评课、教材分析是我们教研的常态方式。我们渴望能有条件出外学习;我们渴望像城里学校那样,给农村的学生展现多媒体课件;我们渴望听一听来自城里的名师现场上课,在直观的感受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就目前来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比较差,研究氛围也不够浓厚,亟需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让每位教师自我改造,成长为专业化的教师。我认为,农村学校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太少了,每周都应该固定一个时间进行校本教研活动,不仅应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还应包括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勤于思考,这也是有效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农村教师相对于城市教师,迎检任务少,杂事琐事少,每天下午学生放学后,教师就相对清闲,这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给自己“充电”。搞教学研究,村小的教师们通常是单兵作战,但个人的智慧与力量都是有限的,若同事间能加强问题研讨,互鉴经验,就比较容易共同提高。

虽然许多农村学校没有电教设备,也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的校本教研中无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但我们教师可以用电脑上网进行新课程、新教法的学习。我经常进入人教社网站、“老百晓”网站、“惟存教育网”、“江西教研网”阅读最新的教育资讯,进入“新思考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中搜索名家博客。在这里,我与蒋敦杰、余文森、吴非、巢宗祺、方智范、刘兼、窦桂梅等名师相识,阅读他们的文章,了解他们的观点,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搭乘课程改革的顺风车,与城市教师一样享受优质的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农村学校过去总是强调“题海战术”,学生埋在作业堆里抬不起头,而且由于老师将形形色色的教辅书一股脑儿拿来,没有进行适当的筛选,常常使学生学得辛苦,效果却不好。新课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更要重视这一点。阅读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需要,为此我校提出“师生共读”的理念。教师读教育书刊,学生读儿童读物,师生一起徜徉在书海里,精神生活丰富,业余生活精彩。在这所村小里,一个人的教研有失落,更有收获。更加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正摆脱一个人教研的状态,而是肩并肩互相扶助,以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高轩小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

教研教改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安远三中刘称英这位名师的阅读课里,我反思了自己近年来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在教学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因而对它的研究不够重视。

2、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有时候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上,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由于教学方法单、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能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3、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4、在课程设计上的问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上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问题的设置过于单一和简单。

通过刘称英老师的阅读课里,以及根据这次教研活动的互相交流和学习,我对英语阅读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合理利用课本阅读材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

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校本课程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三、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文阅读方面,对课文的第一遍阅读一带而过把它窄化为知识点,而是注重了语篇教学,需要设置不同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及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整体结构。因为试卷中的完型填空,阅读理解,阅读表达部分都会考察学生对语篇的整体领悟能力。

备知识点时力求让有限的课堂时间真正成为学生参与的语言训练过程。语言需要大量的模仿和操练,所以在备课时,所讲的重要知识点后面我都会设法在老师用书上或在网上找些适合学生做的练习题,把以讲为主变为以练为主,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改变学生当听众的习惯,尽量变少数参与为人人参与;变偶尔练为全程练。

四、教师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

更新以往的观念,不是纯粹的汉语教学,而是以英语贯穿始终,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而且加强了学生的英语思维。

教研教改的个人心得体会2

随着网络教研的深入,我深深体会到: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促进教师们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网络教研是一种网络交流的方式。教研我觉得不仅是交流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学资料,更重要的是交流我们之间的教学思想。从我自身来说,白天在学校工作,晚上上网,自己找点资料,觉得确实是非常方便,尤其是教学设计和课件,扫除了课堂上的障碍。经过实践,我真正感受到到网络教研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真正感觉到了网络教研的优势,教学思想虽说提高的不是太大,但是毕竟长了很多的见识,使用网络我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收获非浅。

自从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我觉得很新鲜,就把自己的文章储存,把自己每天的`心得体会、收藏自己的图片,我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将自己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反思、心得体会,教学设计等放在自己的空间中,与同行们对一些文章进行评论或者留言。在自己的空间中记下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将自己的教学心得发表在空间中,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

网络教研形式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如果还满足于现状,我就会被淘汰,我要抓住网络教研,使自己在今后的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如今网络教研这种新型教研模式正在形成,“自上而下”的教研活动,受到教师的热烈欢迎。参加网络教研还大大的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我和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们互相学习着、交流着,学到了工作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生活中的做人道理,净化了自己的思想、洗涤了自己的灵魂。

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很好利用这个平台,加大网络教研力度,使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教研教改的个人心得体会3

学习了吴松年的有效教学理论,感受颇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的定向教学,学生能获得有效的知识积累,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标准。所谓有效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知识积累,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存在一些误区:

1、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可取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教、教细,就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尤其我们高中英语学科,到毕业时要求学生掌握3000多个单词和500多个固定搭配,记忆量相当大。盐中的特级教师朱俊校长曾经在一次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说:“学生要有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我们各抒己见,最后她亮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这位教师能把自己的一碗水一滴不差地端给学生,那么这位教师就是成功的,他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2、演技式教学不可取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常常搞一些花架子。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问答式代替讲授式。这种演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观众,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目前在高中教学领域里面的优质课评选,很大程度上存在炫演技的问题,尤其音乐鉴赏的教学,比演技的成分很大,为了一些无味的追求,设计大量无效的内容。曾经听过一些音乐鉴赏的优质课,但凡是有些有效内容的,都不能入选,而内容甚少,形式花样的却总能一路领先。

3、题海战术需要谨慎

从音乐鉴赏的后期教学来看,总是需要大量的试题来巩固基础知识,但是很多的题重复的做,反复的变化,并不能有效的加强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浪费了学生的很多时间和精力。题海战术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也并不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打破传统观念,实现有效教学,我的体会是:

1、有效教学的意识及待提高

通过学习吴松年的有效教学理论,我对我的音乐鉴赏教学有了新认识。我觉得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要钻研高效课堂理论及高效教学的实践,积极研究高效教学,借鉴经验,互相学习,加强交流,充分实现自己课堂上所有时间的有效性。

2、千锤百炼提高课堂效率

要实现教学的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教什么。我们应当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二是明确怎么教。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三是如何实现高效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集体教研,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3、多交流多总结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集体教研提问题,个体备课找差距,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交流,经常反思自己课堂的优势和问题的存在,不断改进,实现高效的最终目标。

我一直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工作,艺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域外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研教改的个人心得体会4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看到这句话起初的时候我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看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书后,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学生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教研教改的个人心得体会5

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10月1日—2日在兰州市举办的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名师课堂教学研究”主办、兰州市教育研究会、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教学研讨会”。我听了与会的教学专家名师贾志敏、支玉恒、虞大明、张祖庆的精彩展示,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现将本人的肤浅体会做如下表述: 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之

一、对于短短的40分钟,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我认为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二、关于备课

备课是教学环节中首要的一环,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包括5个方面:1、备课;2、讲课;3、批改作业和试卷;4、辅导;5、考试和评价。在备课上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备课作为首要的一环,在备课上下功夫很有必要,备课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老一套上面,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的增加新的内容。他强调,现在计算机已经日益普及,可以用计算机来备课。计算机备课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很容易在计算机上进行教案的修改,而且可以反复进行修改,方便快捷,效率高,上课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及时把不足的地方重新写进教案中,以便下一次进一步的完善,今年的教案经修改后,可以用做来年参考之用。

三、关于上课

良好纪律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虽然我们强调“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但是他应该建立在有序之上,所以,我们强调学生学习有序,教师授课有序,师生双边合作互动有序,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育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教学的收效也就大了。

(一)导学:

首先是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培养学生自习能力。“善导”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务,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研究学生的心理、原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告诫,策略的选择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采用民主的手段,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使人人都获得成功感,达到向全体学生施教的目的。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通过这种民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的目的,就要对学生进行先教,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金钥匙。但是,一般教师只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指导。教师把课堂看成是自己在表演,表面上看来很活跃,其实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去学习,对学生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也不利。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成他一生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替,技术的不断革新,人需要经常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才不至于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学、会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就等于抓住了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学法指导,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促使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进行听课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听。有的学生只重视听结论性或事实性材料,不注意听分析、论证过程,这是不正确的。要告诉学生:听课的目的不只是了解有关的知识,还在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还应该注意讲解的问题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解决的思路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等等,即不但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

再次,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分配注意,不但动耳,而且动眼、动脑、动手,互相协调和配合。“动眼”不仅指观察教师的演示、看板书,还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来增强感知的效果;有时还要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动手”包括记笔记、写写算算、做练习、进行操作实验等。“动脑”是听好课的关键,要善于把新学知识跟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理解;要把教师分析、论证、解释的过程变成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同步协调地进行;还要注意把跟进一步听课有关的需要记忆的东西要留心记住。常常有些学生在听课时顾此失彼:顾了听顾不了记、顾了记顾不了想……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首先注意于听,听完一小段后再利用教师讲课的停顿间隙想和记。在碰到暂时想不通、理解不了的问题时,不妨先把问题扼要地记下来,留待课后进一步思考、学习。对不善于合理分配注意的学生,教师应适时地提醒他们进行听、看、想、记(笔记)等活动,注意给予必要的时间。最后要进行记笔记方法指导,使学生会记。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记的内容:不但记讲课思路,而且记内容纲要——便于使知识系统化;记疑难问题——便于课后进一步思考学习;记重要补充——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重要的举例和板书等;记学习指导——学习的要求、方法和注意点等等。要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听好、记好。例如,重视在课的开头作好学习的定向工作,使学生大概地了解学习的目标、途径和步骤;重视在课的结尾作好总结,不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而且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明确地提出问题并吸引学生一同解决;努力提高教师的言语水平,讲课时要有必要的重复、停顿和适宜的速度,使学生听清、记好,来得及作笔记;注意用板书、动作,表情等配合讲授,保证学生有效地感知等等。

(二)关于“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那么趣从何来,来之新奇,真情,审美,设悬。如《死海不死》“死海”到底“死”还是“不死”?诸如此类问题都“好像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诱饵”。

(三)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率:

1、精讲

精讲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选教学内容,讲精华所在;二是精心设计传授知识过程,要做到精当.第一,精选教学内容.教一篇课文面面俱到,学生未必掌握;取其精华,突破一点,牢固掌握,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反而学到更多的东西.精讲以突出灵活,多练以巩固知识,课堂教学以练来检查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要做到教学过程精炼,教师要善于准确而精炼地总结课文,还要善于”浓缩”教学过程,力争做到一举多得.精讲以突出准确: 即教学目标要准,针对学生要准。具体表现为科学性、量力性和程序性。科学性:传授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如果学生接受了错误的概念,纠正的代价是很大的。量力性: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一般要面向大部分,拔尖扶差可以放在课外。程序性:现行的知识传授体系一般是呈正螺旋式上升的,新课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把握好。思维方式也有程序,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散与收敛、分析和综合在教学中都要注意有序。

精讲以突出重点 : 教学范围的界定、语言的表达、训练方案、例题作业的选择等都要精宜。教学过程要精宜,什么时间复习、什么时间引入概念、什么时间讲重难点都是有讲究的。

2、精练

教学取材要精宜,教师手上的参考资料、各种信息很多,但一定要去粗取精,做到精选、精讲。教学训练要精宜,要巩固教学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训练量,但切不可“泛滥”,要针对学生的难点、弱点精练。我认为精练是指通过较少的练习,取得较多的效果,事半而功倍.怎样才能做到精练呢?

第一、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习题,使其具有代表性、针对性。

第二、精心取舍,减少无效劳动。

第三、精心指导。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练。练,是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了。

3、讲练融合,相辅相成.总之,课堂教学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立足教材,面对学生,把好环节,互动推进,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积极性,就会取得很好的实效性.但也得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交流,并不断地加以完善,以期做得更好。

通过本次的教学培训,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应该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从我教学的每一天做起,做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研教改的个人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2.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3.学校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4.教研教改工作计划

5.英语教研教改工作计划

6.小学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7.美术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8.中学校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校本教研个人总结 篇5

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的指导下,本人积极参加学校和英语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积极参加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赛课、评课、总结反思等系列活动,出色完成了教研活动的规定内容。现将本学年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简单小结如下:

一、加强了理论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理念

在本学年,我能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组织各项理论学习,并能不断进行新课程标准的重温与研读,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学习前沿教育理论,不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提高了自已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自已更好的进行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本学年坚持写了一万多字的理论学习笔记;积极参加了网上师德研修,积极撰写日志,完成各项作业,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以网络平台与同行互动交流,切磋学习,对自己修养与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做好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上课和交互式评课。每个教师每堂课的上法各有千秋,都有其亮点与不足之处,在分析他人之课,改进自己之课,再去第三课堂中加以完善的过程中,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帮助。本学年我第一个参加了赛课活动,所讲的创新课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我认真完成了每学期不少于15节的听评课任务。

为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式下新的教学要求,我积极参加并顺利通过了普通话考试与全国中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考试。我虚心学习了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以及片区兄弟学校的“流程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确立了以预习学案与导学案为主指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探索,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了课堂程序,课堂学习效果较之前大有提高。

三、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本人积极的分阶段地实践校本教研中的专题策略,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坚持每月写两篇教学反思,为后继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

四、积极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撰写成课题论文与教研组其他老师分享教学中的快乐、分担教学中的困惑,在组内起到了骨干和引领作用。

总之,校本教研活动对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帮我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使我用最短的时间走进了新课程。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锐意创新,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好。

个人教研总结 篇6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许 芸

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正确部署下,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总的感受是辛苦而又快乐的。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认真阅读了《小学教师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等教育书刊,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为课题的实施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课题的实施离不开教研。“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这学期我们组的教研课题是《优质课堂讲练结合方法研究》。

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老师们围坐一起研究如何将教材、教参的重点、难点同教研课题相结合,探讨教育教研的方向,探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处理学生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毫无保留的地把自己好的设想与成功的教学方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特别是每次进行完推门课后,我们组的五个人都围坐在一起,针对每一节课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及常见问题进行教学研讨。每个人各抒己见,没有“代沟”,有的只是对新理念不同的理解,对一堂课不同的诠释,对老师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遗憾,对某个环节另一种方法的处理而再次构思。通过教研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教学水平及教学理论上有了明显提高。

三、为完成课题任务所做的具体工作

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如何通过“精讲多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1、认真写教案,课前复备,课后反思。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次活动前,要求教师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分析教材的内在联系,找出重难点,并设计合理方法来突破重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要精讲。如何让做到精讲呢?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由中心发言人先挖掘教材,而后针对备课中的关键处展开讨论,并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措施,还要落实到实处。认真听取每位教师的发言,领会了教材的编者意图,对教材均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级部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找出最恰当的处理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每节课不仅得到自己的满意,同时受到学生的喜欢。以此来做到精讲的问题要设计到位,讲课过程中做到万无一失。

2、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

练习题是否精心,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练习题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质量,在内容上,不但要有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要有利于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在休息日多次去书店,寻找一些设计很好的练习题,回校后精心

挑选,将这些习题分为“一日练”,“一周练”,和“一月练”,然后再将平时容易出错的汇集起来,进行强化训练,提高了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中为了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我们与平时的数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例如我们在学习完《年月日的认识》后,我们让学生每人制作了一张年历卡,学生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更对年历卡中的知识有了更深的领悟与理解。我们觉得各班做的各有特色,超乎我们的想象,于是我们精心为孩子们装订成册。

4、口算比赛,展现风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重视学生的口算与计算能力的培养得到教师们的共识。另外,口算和计算是基础,我们组老师仔细分析每个孩子的失分情况,对症下药,尽量降低失分率,以提高我们的平均分。这学期我们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口算速度和口算能力,举行了“我是速算小能手”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家计时20分钟,看谁做得题量最多,并且家长参与监督计时和纠错。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我们把他们的比赛结果装订成册,并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进行了奖励,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四、其他工作

1、作业批改。上课容易,改错难。老师们工作兢兢业业、认真

负责。上课没时间改错,利用课间,或者中午早来改错,或者放学晚走一回,不辞辛苦,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提高,实实在在的工作着。

2、出好单元测试卷。平时老师们各抒己见,认真讨论每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每一单元的测试内容,出好单元测试卷。

3、听课。这学期老师们对听课的认识比以前有所提高,抽出时间多听课,多研究别人的教学好的特色,用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质量。

4、认真书写政治笔记和业务笔记。

祁阳三级教研网络强教研 篇7

近日, 由祁阳县文富市镇中心学校承担的省级重点课题———“农村薄弱学校创建办学特色的研究”, 历时三年, 顺利结题, 研究结果受到了省市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该县坚持把教研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基层学校, “人人都是教研员, 个个都是课改主角”, 良好的教研教改氛围, 让广大教师在参与互动的情境下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祁阳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 近年来, 该县力倡教研角色、教研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大力加强教改教研和教学信息交流, 努力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 建立和完善了“县、片、校”三级教研网络。针对高中教育, 该县在现有教研员队伍的基础上, 从全县聘任100名骨干教师, 分科组成“高中教学研究核心组”, 承担全县高考和高中课改的研究与指导任务;在初中学校, 继续完善初中联片大教研活动体系, 实行局班子成员蹲点负责制, 全县所有初中学校按地域分成四个联片组织大教研活动, 对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对小学教育, 各镇中心学校成立了"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组", 每镇均派出一名助理牵头, 一名小学校长、2-3名教学指导员, 承担小学阶段教改教研工作的指导;对职成教、幼教, 该县组成了兼职教研员队伍, 全力应对引导职成教育、幼儿教育的提质发展。教研员由各学校推荐, 教育局组织考核聘任, 每届任期3年。

同时, 在各学校建立落实校本教研制度的同时, 每所学校都有教研课题、教研活动, 从而形成了一支以县教研室为核心, 覆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 功能齐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 极大地促进了该县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个人教研教改论文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诊断;分析研究

高中语文课堂诊断应当着眼于学生发展,特别是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以及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与组织理念、成效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深刻认识课堂诊断对推动教研教改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既要立足理论分析,同时也要着眼于教学实践。开展课堂诊断有利于教师从第三方的角度,正确认识、评价自身教学工作,寻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以便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同时,课堂诊断也有利于教师之间针对语文教学业务进行相互探讨,结合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身的教学理解,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各项实际问题,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以及增强教学研究深入程度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开展课堂诊断,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语文教学流程与结构,让教研教改活动更好地发挥促进功能。

二、紧扣重点环节有效实施语文课堂教学诊断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工作中,参与者要密切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以及教学中的师生双方表现进行全面准确深入的诊断,为教学工作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1.细致分析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全面科学。作为一名课堂诊断的参与者,对教学中目标设置情况要进行细致的分析,重点分析目标是否全面,有没有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有没有将情感教学目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进去。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涵盖知识、情感、能力三维目标,缺一不可,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课文教学,都必须始终将这三者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形成三足鼎立、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否则就无法全面引领语文教学工作。如果发现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存在着偏颇现象,要及时记录并面对面指出来,以保证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体现素质化目标方向。

2.认真观察学生学习情绪是否有效调动。进入到教师的课堂进行跟班诊断,除了关注教师的表现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被有效调动。首先要看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如何,有没有表现出积极参与深入的状态。其次,要观察学生有没有和教师之间形成热烈的互动,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相互讨论学习,以及观察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否对学生学习情趣起到了渲染激发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认真观察的同时,诊断者还要认真分析导致学生学习情趣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需要进行改进与纠正。在反馈诊断信息时,既要反馈学生的表现,同时也要反馈学生学习情绪的成因,以便于教者全面细致的反思。

3.注重了解现代教学手段是否得到运用。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上,教师重点要分析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有没有在最需要的环节使用,特别是在课堂激情导入、课内信息补充、教学氛围营造等方面是否体现出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其次,教师要观察教学手段的运用原创程度如何,重点是信息化媒体运用上,所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是否教师自主独立创作而成,这与完全引用成品课件具有显著的差别。另外,对教学手段运用的频率也要进行分析,是否精炼高效,有没有合理控制使用的次数,是否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评估要体现精炼高效原则,要让教者明白自身在教学手段运用上存在着什么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4.科学评价学生主体地位是否体现出来。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师要观察诊断课堂是以教师讲解灌输为主,还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后者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评价分析和诊断时,要细致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以单打独斗形式,还是以小组合作模式。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小组的设置是否达到了均衡分布,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有没有兼顾到发展差异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所应进行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标准。如果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信息反馈上要明确提出来。

5.仔细考量教师启发引导是否恰到好处。在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诊断时,启发引导活动是否体现了其应有的功能也是重要的分析内容。首先要分析启发引导是属于表面内容的启发,还是具有画龙点睛的启发。其次要看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发挥了实际作用,有没有体现对学生思维引领的作用。另外还要观察分析教师的启发引导有没有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有效融合起来,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障碍问题时才予以点拨。要能够在诊断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和优化教学流程。

三、针对自身教学存在问题扎实进行改进优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开展课堂诊断,有利于教师之间形成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教研教改氛围,也有利于执教者正确认识自我,从他人的诊断中明白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教师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深刻认识存在问题。开展教学诊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身的薄弱环节更加直观显现出来,从他人对自己的教学评价以及课堂诊断结论上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对自身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回头看。

二是要制定教学改进方案。对照优秀教师提出的诊断结论,执教者要深入学习研究,制定教学改进的方向与方式,特别是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三是要坚持边教学边研究。教师要将课堂诊断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坚持下去,指点存在问题,优化教学流程,边教学边研究,更好地体现教研教改活动对教学的促进功能。

【参考文献】

[1]尹达.课堂教学诊断研究总结与展望[J].教师教育学报,2014(06)

[2]张开洲.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构建——基于三维目标的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7)

上一篇:医院财务分析报告医院财务分析报告下一篇:高中学生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