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个人简历(附图)

2024-10-31

马英九个人简历(附图)(精选6篇)

马英九伦敦演讲 篇1

演讲人:台北市长暨国民党主席马英九

地点:伦敦政经学院

时间:民国九十五年二月十三日

导言

戴维斯院长、伦敦政经学院的师生、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我要向戴维斯院长表达个人最诚挚的谢意;因为院长的妥善安排,才使我有这个特殊机会在此向诸位发表一些个人浅见。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振奋的,一方面,这是因为早年留学哈佛大学的学院经验,让我一走进这里,就有一种回到家的温馨;二方面,则是因为能在此地与各位分享我个人的理念,特别是有关台海两岸、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的看法,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一八九五年,四位费边社的领导人贝翠丝韦伯、悉德尼韦伯、格汉韦拉斯、和萧伯纳,决定创立一所能够发扬他们社会改革理念的学校。伦敦政经学院在他们的努力下设立,并在此后一百多年间发展茁壮,被公认为是一所世界级的学术机构、顶尖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以及向全世界宣扬政治和经济理念的思想重镇。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请接受我对这所伟大学府的崇高敬意,请接受我对它辉煌成就的感佩。

I历史的交会与三民主义

历史的交会

同样在一八九五年,位于世界另一隅的中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四月十七日,满清主政下的中国与当时国力渐强的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作为中国战败的代价之一。我所属的政党—-中国国民党—-即是在中国战败后到条约签订前的这段期间,也就是在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由孙中山先生所创立。有感于对日战败,中山先生矢志把中国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手中解救出来,并将其建设成独立、民主、繁荣的现代国家。经过十八年的奋斗,中山先生率领同志于一九一二年成功地缔造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伦敦政经学院于一八九五年创立,中国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也发生在同一年。或许诸位在回顾历史时,会倾向把这两件事看做独立的事件,但容我提醒各位,这两件看似不相干的历史事件,曾在一位伟人的身上交会,他就是孙中山先生。

费边社与孙中山先生

一八九六年,满清政府在伦敦诱捕并绑架了孙中山先生。迫于英国舆论的压力,以及中山先生的恩师康德黎医生的奔走援救,满清政府终于释放了中山先生。事件平息后,中山先生留在英国研究,经常造访大英博物馆的图书室,研读欧洲政治概况与政治思想,并特别考察了流行于当时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中,又以费边社的改良主义思想,对中山先生形成了最重要且最持久的影响。

不同于阶级斗争的途径,英国费边社倡议的是渐进的改革,强调的是理性的说服,呼吁的是教育的重要。该社成员展现了强大的毅力,为他们的革新与进步论点进行理性辩护。而这种务实的社会改良主义,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对民主与多元主义的坚实信念之上。

费边社的视野和远见,不仅促成了伦敦政经学院的创立,同时也在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给予其甚大的启发,这毋宁是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交会。

三民主义与国民党

由民族独立、政治民主与社会福祉三个理想所构成的三民主义,正是国民党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在对日战败的冲击下,中山先生以民族主义作为反抗满清政府的基调。民生主义在费边社的影响中萌芽,中山先生将其视为矫治当时中国社会与经济沈痾的良方,而它的具体实践更成为日后台湾缔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关键。此外,对于中山先生及其追随者而言,政治层面的民权主义改革,必须与社经层面的民生主义改革同时并进,而不容偏废。

先是建设中国大陆,继而是一九四九年后的发展台湾,国民党的历史正是一部为实践民族、民权与民生理想的长期奋斗史。超过一个世纪以来,国民党一直都是中国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一九二六至一九二八年,它带领中华民国「北伐统一」;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年,它戮力从事国家建设,创造了「黄金十年」;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年,它不懈地领导对日抗战,终至赢得最后的胜利;一九四六年,它开始实施民主宪政;一九四九年以后,则致力于建设繁荣和民主的台湾。

我确信,三民主义所揭橥的政治理想与价值,在今天仍然不减其意义。身处于这个更加复杂的、由晚期现代性与崭新全球化所交织而成的世界中,我们更必须持续地更新这些重要的政治理想与价值。

III跨越对立分离不是解答

近年来,一些台湾的政治人物主张,台湾应该藉由制宪正名、应该藉由切断与中华文化的脐带、应该藉由升高内部的省籍对立、应该藉由挑起两岸间民族主义式的仇恨、应该藉由压抑台海两岸日益频繁的各项交流、甚至应该藉由与中国大陆进行军备竞赛的方式,以遂行单边的分离主义计划。但基于如下的理由,我个人完全无法认同这种思维方式。

在今天这个快速全球化的世界里,「分裂」或「分离主义」绝非是确保政治民主、经济与社会繁荣的唯一方法。台湾理所当然要确保其民主的成就,但这项考虑却不应该与台独分离主义混为一谈。相反地,我们必须尽力与中国大陆达成可能的和解。确保台湾民主成就的关键在于对话,而非分裂。

更进一步来说,片面的分离主义行动只是一帖召唤劫难的药方。实际上它将升高台湾内部的对立,重启两岸停歇的内战。而那将是一场全面的战争,既危及台湾的生存,亦重创中国大陆现代化的努力。同时,由于美国和日本将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台海冲突,这帖分离主义的药方不仅危害台湾的利益,更势必动摇整个区域的安定与世界的和平。

两岸关系发展

过去二十年间,台海两岸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台湾居民赴大陆的人数与次数,在一九八七年还只有几千名,到了二00五年已成长到了四百万。两岸间的双边贸易,在一九八七年还不到一亿美元,到了二00五年已增加为七百一十亿美元,扩增了七百倍。中国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购买了台湾百分之三十七点八的出口品。二00五年,台湾对大陆享有四百九十七亿美元的顺差,这数字远超过台湾贸易顺差的总额;这意味着,如果台湾断绝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往来,那么台湾对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将高达四百二十亿美元。与此同时,已有超过七万家台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经商;他们自一九八七年以来至少已投资了七百亿美元,据估计创造了一千万个工作机会。在另一项统计中,大约有七十五万台湾住民旅居中国大陆,这占了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三。以数据作为明证,台海两岸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的交流规模,可以说已大幅成长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但两岸间的政治关系,却因为一九九六年台湾第一次总统大选时的飞弹危机,而开始陷入僵局。虽然在一九九八年,台湾方面派遣企业家辜振甫先生赴中国大陆协商,使得情况获得改善,但前总统李登辉于一九九九年接受外国记者专访时一席「国与国的特殊关系」之谈话,却又使得两岸政治互动再度停滞不前。而二000年政党轮替后,陈水扁总统为讨好民进党内部分离主义者的种种举措,更导致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并最终加剧为二00五年三月十四日中国〈反国家分裂法〉的制订,以及民进党在台北市所发动的二十七万五千人抗议大游行。为了化解两岸政治僵局,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于去年四月赴大陆进行了破冰之旅。这趟包含与[***被屏蔽词语]总书记胡锦涛先生会面的「和平之旅」,是一次伟大的和解行动,不仅大幅消解了两岸间的紧张关系,也为国民党未来的两岸政策奠定了基本方向。

交流的领域

我们将依据连战主席与胡锦涛总书记在二00五年四月所达成的各项初步共识,继续逐步推动有利于两岸双赢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事实上,国民党已于二00五年八月十九日召开的第十七届全会中,将连胡的五点「共同愿景」列入了党纲。在政治方面,国民党若能于二00八年赢得总统大选,我们将尝试恢复两岸间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政治对话。「九二共识」乃两岸双方为寻求共通点与建立互信基础,在一九九二年于香港所达成的默契,其重点在于「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即双方都接受所谓的「一个中国原则」,但容许、尊重各自不同的诠释。对我们而言,「中国」指的是中华民国;对他们而言,则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我们不会让彼此不同的表述方式,去阻碍两岸在其它方面的各种交流。

进一步来说,两岸和平发展的中程目标应该在于:双方协商出一个可行的和平协议,并以此作为指引未来数十年间两岸和平互动的基本框架。当然,这种和平稳定的互动框架能否实现,端看我们能否克服一些依然存在的政治阻碍。在这方面,我要邀请诸位共同思考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课题。

在一九七一年中华民国被迫退出联合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即普遍地被视为是代表全中国,因而包括台湾在内的唯一合法政府。从此以后,亦即三十多年来,台湾两千三百万人民在国际社会中一直没有真正的代表,被不厚道地拒绝了参与大多数区域及国际组织的权利。这一点正好让今天一些主张台独的政治人物拿来利用,他们鼓吹台湾唯有与中国作彻底的切割,才能重返国际社会,才能获得尊严。我想,问题所在是一种对承认的需求。在政治上,被承认与否并非完全无关痛痒。

但我认为,对承认的心理需求,并不能用来合理化片面的分离主义行动。因为在分离主义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更有效、代价更低的政治选择。更何况,承认,未必会随着台独分离主义行动而来,因为世界上少有国家会愿意在这个极高度敏感的问题上,不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决裂而承认一个独立的台湾。不过,务实地说,任何两岸和平框架要可长可久,都必须充分确保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政治自由。

国民党坚定地支持两岸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维持台海现状,并反对任何对现状的片面改变,更反对所有非和平的或违宪的改变现状手段。

因为中华民国宪法是一部一中宪法,所以不排除当两岸间的整体发展条件趋于成熟时,换言之,当中国大陆在政治民主、经济繁荣和社会福址方面的发展可以与台湾相互调和的时候,以两岸的终极统一作为选项。

再由于台湾已经是一个完全的民主,要实现两岸统一必须取得台湾人民的同意。即因如此,我们没有统一时间表。而无论是对台湾还是对大陆来说,统一都不具有急迫性。

我认为,若要为两岸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则中华民国在台湾作为一个已确立的民主政治实体必须获得尊重,作为一中架构下的政治伙伴的对等地位亦必须获得承认。这些问题对两岸而言都是巨大的政治挑战,而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两岸亟需恢复有意义的对话。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今日的中国大陆已经不再是过去我们所认识的那个贫困的、极权的中国。三十或四十年前,与中国大陆进行和解是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但情况已不再是如此。虽然中国大陆表面上仍尊奉共产主义意识型态,但我非常乐见它在最近二十年来,不仅创造了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体,也改变了上百万穷苦农民与工人的赤贫状态。这项令人印象深刻的努力,我们希望将会是中国大陆迈向更佳的社会福祉与更大程度政治开放的重要一大步。

诚然,要在中国大陆逐渐落实民生主义和政治民主,还需要一段时间,也许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农村和内地仍有八亿人口的情况下,要进行剧烈的政治改革是很困难的,甚至潜藏不测。我相信中国大陆需要的是持续渐进的社会与政治改革,而在此,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及其所孕育出的「台湾经验」仍有其重要的参照意义。在我领导下的国民党,愿为中国大陆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时至今日,该是让台海两岸终止内战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在互信、以及追求和平与繁荣的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具建设性的新互动关系。

毫无疑问,国民党现在是一个根植于台湾的政党。但它清楚的台湾认同,既不会令其自闭锁国,亦不会让其随分离主义起舞。我非常有信心,国民党在争取台湾人民的最佳利益、捍卫台湾民主成就的同时,也能对建设自由、民主、繁荣的现代中国的未竟事业和宪政使命,作出重要的贡献。我们没有时间继续操弄对立--诸位,我们会愈合伤口,跨越对立。

东亚的开放型区域主义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所来自的东亚,百年来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内战、冷战、及国族主义对立之苦,致使无数生灵无辜牺牲。反思现代东亚的血泪史,我倾向认为,我们东亚人民应可从欧盟的经验中汲取宝贵的教益,以进行和解的试验,并思索主权共享与开放型区域主义的可行性。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曾倡议「大亚洲主义」以对抗西方帝国主义。但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东亚所需要的是一种以促进区域内、外的和平、繁荣和民主为目标的开放型区域主义。而要使这种开放型区域主义具有可行性,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勇于面对、检讨、反思历史上发生的血泪与谬误,如此方能超越现今的仇恨与对立,并共同探索以未来为导向的东亚和平愿景。

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也必须放在历史与区域的脉络中来思考。两岸人民间的进一步交流,本质上亦属于东亚人民间迈向东亚共同体的一环。恪遵中山先生的遗志,国民党以东亚的开放型区域主义为理念,不仅将矢志促进两岸人民的和解互助,更将奋斗不懈地推进东亚以及世界的和平。

结语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该是我做些总结的时候了。二千五百年以前,齐宣王问孟子:「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 「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且让我们期许台湾有智,大陆有仁,携手成为催化区域与世界和平的主导力量。让我们给和平一个机会,让我们使之成真。我们新国民党暨台湾人民,绝不逃避这个历史挑战与责任,绝不轻言退缩或放弃。台湾海峡不应该是充满战争风险的「烽火地带」,而应该是连结两岸伟大人民的一条和平、繁荣与民主的康庄大道。

今天,我们必须戮力开创东亚的新时代,一个由新愿景和新典范所启发的新时代。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跨越半世纪前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对立。我的朋友们,这即是我的理想。今天,我与诸位分享了我的理想。最后,恕我做出一个诚挚的请求:且让我们一起为廿一世纪的和平、繁荣与民主共同奋斗!

马英九胜选演讲 篇2

各位立法委员,各位民意代表,各位竞选总部的同仁,我们亲民党的宋主席,在现场以及电视机旁的“全国”民众,大家晚安,大家好!

现在我向大家报告,刚才开票结果统计,我与萧万长先生得票已经超过一半,当选“中华民国”第十二任的“总统”、“副总统”。我要强调的是,这次的选举结果不是我们马萧个人的胜利,也不是国民党一个党的胜利,这是全体台湾人民的胜利,大家说对不对?这次台湾所有希望求新求变、希望开放改革、希望和谐向前行的人民共同的胜利对不对?

更重要的是,我们完成了台湾历史上第四次的公民直接“总统”选举,在平和的情况下落幕,代表了我们民主政治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大家说对不对?

从选举的结果可以看得出来,台湾的人民心声是什么,台湾人民希望政府清廉,不要贪腐,台湾人民政治安定,不要内斗,台湾人民希望和谐,不要撕裂,台湾人民希望两岸和平,不要战争,大家说对不对?过去这一年,我从南到北,访问了260多个乡镇市,接触到50万以上的民众,我深刻感觉到,我们台湾人的要求其实并不多,我们只希望能够过安定和平的日子,我们生活要过的好,而且最重要的我们要能够维持台湾之所以成为台湾的核心价值,就是善良、坚韧、包容、刻苦,对不对?

这八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民对政治感到厌烦,对口水战感到痛恨,但是人民却共同希望王建民能够胜投,希望中华队能够取得奥运参赛权,台湾人民不分蓝绿都是一样的,对不对?

台湾人民并不希望大富大贵,但是他们有权利要求不要过苦日子。对不对?台湾已经是个民主社会,人民之间政治的看法或许并不相同,彼此也会批评,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同意的是,我们不能够在原地踏步,在内耗空转下去了。所以我们认为,只有改变,台湾才有希望,只有改变,人民才有机会,对不对?

所以我向大家报告,人民的声音我们听见了,我们现在的感觉,虽然是胜选,我们高兴,但是更重要的,我们心里面了解到,这是一个重大责任的承担,我们必须要把人民的付托变成政策、变成施政,才能回报大家对我们的支持,大家说对不对?

1月12日我们立法院的选举,国民党拿到三分之二的席次,现在“总统”大选我们又能够过半,这代表着人民支持我们,完全执政、完全负责的看法,大家说对不对?

这代表着萧院长跟我出来参选,为的不是个人和家庭的荣华富贵,我们知道我们的肩上的重担不是千斤而是万斤,请各位放心,我们就任后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把我们提出来“中央”的政见变成预算,最终落实,最终考核,一定要贯彻到底,好不好?

所以选举的结束只是承担的开始,选举的结束也是改变的开始,我再强调一遍,唯有改变台湾才有希望,唯有改变,人民才有机会。我要在这里向我们的竞争对手说几句话,谢长廷先生,苏贞昌先生,他们的竞选团队和支持者,我也要向他们致意,这次选举,大家当然有许多的批评,甚至有许多的火花,但是我们从来不敢忽视民进党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对于台湾民主、台湾进步的贡献,不论我们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但是我们至少共同完成了台湾史上第四次的“总统”直选,让“总统”选举能够在基本上平和的情况下落幕,我们对这次的选举都做出我们应该有的努力,也完成了台湾民主政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觉得不论输赢如何,我们应该同感骄傲,民主自由是台湾最重要的资产,我们生活在其中,平常也许感受不到,但是一定关键时刻,民主自由所展现的力量会非常大,这是台湾最大的资产,也是台湾最迷人的资产。

民主、自由是我们台湾最核心的价值,萧院长跟我在未来都愿意以我们最大的力量和生命捍卫他,好不好。我也要在这里承诺,我们

5月20日执政后,一定努力争取民进党以及其他在野党派合作与支持,共同为台湾未来打拼。我也要承诺,谢先生提出19项的重要政见,我们也会若干纳入我们施政的重要参考。我认为倾听人民的声音,尊重在野党和媒体,不干预独立机关的运作和扶持社会中间的力量,是推动阳光政治、维护多元制衡以及让台湾继续在民主的大道上前进的重要步骤,我保证上任后,一定身体力行。

各位亲爱的乡亲,选举只是一时的,但是人民的福祉、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前途却是永久的,选举只是决定这四年内由谁来管理这个政府,我们不必过度的看重,而是应该想到选举的结束就是执政的开始,而选举当中,它的本质是政治性的,会冲突、对立,但是执政后是行政性的,我们不会因为有500多万人没有投票给我我们就不照顾他,他们都是我们的人民,大家都是人民,我们一定会一视同仁,不分党派的照顾。

我要在这里向大家保证,执政后的国民党,会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我们会努力的倾听人民的心声,我们在野八年,非常感受到人民对现状的痛苦和无奈,我们会把他们的心声当成是我们执政最主要的依据,我们会勇敢的检讨、反省,我们会努力的来改革,来把我们社会改的更好。所有的政策我们一定会贯彻到底。

萧院长跟我,未来执政之后一定努力,能够以身作则。我们要让所有的孩子们能够看到一些正面的示范,如果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不会跟我们学坏,这才是政治人物应该做的正面示范。大家说对不对?

一个民主国家,政党执政、下野,上上下下是家常便饭,其实不必过度的解读,和平竞争、和平轮替,将来一定是政党政治的常态,在这里我要感谢支持我的民众,支持我的朋友们,你们给我们一个机会,让台湾能够大步向前迈进,我和萧院长一定尽快来达到各位的期待。特别感谢各地竞选总部的干部,因为你们到处拜票拉票,才让我们有今天的成果。我也要感谢国民党吴主席以及所有党部同仁,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成功重要的支柱。我也要感谢所有警察同仁、维安人员以及“国安”系统人员,因为你们把安全工作做的很好,让选举在非常激情气氛下和平落幕。

各位乡亲,各位女士、先生,选举已经告一段落,我们把激情收起来,卷起袖子要推动建设,台湾不能再等待,台湾不能再蹉跎,台湾不能再犹豫,台湾必须要进步。

马英九今日接任国民党主席 篇3

向受关注

2009年10月17日03:15 中国新闻网

马英九在竞选总部向记者阐述参选理念,右为竞选总部总干事曾永权。中新社发董会峰 摄 资料图片

10月14日,吴伯雄出席国民党中央等举办的欢送茶会,接受由国民党秘书长詹春柏代表新主席当选人马英九致赠的瓷茶壶“海量”,感谢他的包容与大量。中新社发 黄少华 摄

中新网10月17日电(魏恒)中国国民党今天(17日)召开第十八次全党代表大会,马英九将正式接替吴伯雄兼任党主席。这是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的首次全代会,有分析认为,借着党中央组织结构“大洗牌”,国民党可能会变换风格,进入全新的“马英九时代”。

大会议程一览 定调改革与团结

国民党全代会定于台北县新庄体育馆举办,议程预计自上午9点开始至下午5点30分闭幕。大会首先进行国民党主席传承仪式,现任党主席吴伯雄与党主席当选人马英九进行交接。马英九宣誓就任国民党主席后,随即发表就任演说。

当天还将通过新任国民党副主席的同意任命案,并表决国民党十大政策纲领草案,包括松绑开放,重振繁荣进步的台湾经济;创造双赢,开展互利互惠的两岸关系等。

此外,马英九将本次全代会定调为改革与团结,强调“改革才有未来,团结才有力量”,在全会后,将带着新任副主席召开记者会,表达党内团结的用意。

权力核心大洗牌 落实党产归零

自去年5月国民党上台后,执政当局始终处在党政运作摸索期。今年6月10日,马英九宣布参选党主席时表示,这不是为了扩张权力,而是为了善尽责任,推动更紧密党政合作。如今,马英九有机会创造出全新的决策模式。

据台湾媒体报道,当局“行政院正副院长”吴敦义、朱立伦确定不续任副主席,政务系统陆续退出党部,仅保留五席指定中常委。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仍将是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其余包括林丰正、“立委”蒋孝严、“立法院副院长”曾永权、党秘书长詹春柏、嘉义市长黄敏惠等人续任,副主席团人数缩编。

《联合报》观察认为,如此将确立“强政、弱党”的趋势,暂时没有代理人之争,有助于行政团队拼政绩,也有助于马英九巩固党权,有效推动党务革新,摆脱传统派系包袱。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李建荣日前表示,马英九接任党主席后,将组成项目小组,深入检讨党职选举的制度与风纪问题。

马英九还将在就职演说中提出“党产归零”理念,未来国民党不再经营事业,党务费用甚至选举支出,将全数依赖募款所得。党营事业中央投资公司确定限期出售,所得扣除党工年资结算、退职金后,部分将捐赠公益团体。

吴伯雄可望获聘荣誉主席

吴伯雄卸下党主席职务,其去向也备受各界关注。他说,自己卸任后将担任国民党的志工。但据媒体报道,吴确定不会裸退,马英九可望增聘其担任荣誉主席,继续肩负推动国共论坛等重责大任。国民党秘书长詹春柏对此颇为低调,他对媒体说,马英九会继续借重吴伯雄,将赋予荣誉职,最后头衔仍待全代会正式宣布。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谢郁研究员评价说,吴伯雄主席是在当年马英九深陷特别费风暴的情况下临危受命的,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谓“功德圆满”:不仅把马英九送上了台湾领导人的宝座,还带领国民党在时隔八年之后实现了完全执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岸关系方面,吴伯雄责无旁贷的挑起了国共平台的重责大任,在任内多次访问大陆,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回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是劳苦功高。

澳门《新华澳报》16日评论文章认为,本来在马英九决定兼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后,人们曾憧憬他以党主席身份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胡马会”,谛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崭新一页。但似乎马英九争取连任的包袱沉重,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前,他都难以踏出访问大陆的一步。因此,马英九以礼请吴伯雄继续为国共平台服务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应是较为适妥的办法。

马英九机遇和风险并存

谢郁指出,兼任党主席对于想实现“党政同步”理想的马英九来说无疑是机遇和风险并存。一方面,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对于马英九更好的掌控台湾局势,推行自己的理念;而另一方面,更大的权力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马英九身边少了国民党中央这个防火墙和隔离带,一旦在党政方面出现问题,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自己。

带领国民党打好年底的县市长选举时无疑是马英九当务之急。谢郁认为,从目前的党内外局势来看,国民党方面并不乐观,马英九的光环不再、施政政绩又不能得到太多民众认同,在部分县市还出现了分裂、内斗的情况,想要保住14席的县市长位置,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在两岸关系方面,自去年5月20日以来,恢复中断九年之久的制度化协商,先后达成九个协议一项共同声明,三通全面实现。马英九执政团队在两岸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引来岛内外高度赞誉。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院长刘红曾乐观预判,马任党主席后会继续促进两岸关系前进,因为民意要求这样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潮流,很难想象这些事情会停下来。

马英九个人简历(附图) 篇4

作者:gaomi_xiao

2008-08-10

现在两岸民众,尤其是中国大陆民众对马英九执行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多有议论。其中更多的一种趋势和解读是对马英九的负面评价多于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更谈不上正确地支持马英九及其执政团队了。这种民众的“失望”、“焦躁”、“不满”,甚至“敌视”的情绪,不仅在普通民众中广泛存在,而且一些著名的新闻媒体评论人也存在“设身处地”地期望或者要求马英九必须在“统”“独”之间做出选择的观点。

我认为,一旦两岸民众的这种状态成为两岸政策制定者,尤其是成为中国大陆的政策制定者的认知和判断,对两岸的影响和破坏将是巨大的。

面对两岸当前的“不统一”的现状,每一位中国人都会有自己的民族感情,都期待两岸尽快实现统一,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我们必须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危险的台湾内外政治和社会现实,以及两岸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背景和条件。这就注定两岸的和平统一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对于任何政治人物,他们视为“生命”的东西是“„国内‟民众支持”和“国际积极评价”。从“„国内‟民众支持”而言,政治领导人充分尊重“民意”和正视“国内”政治生态就是一切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前提。如果马英九不能做到尊重“民意”,就必然会被政治对手(民进党)利用,最终也会失去台湾民众对马英九的支持。这就是马英九必须面对的“政治现实”,也是马英九的“历史局限性”。

同时,两岸统一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腾飞,是为了让两岸人民有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自由,而不是“为了统一而统一”。所以,马英九会采取什么样的两岸发展的政策选择,应该考虑的轻重主次缓急的优先顺序,只能是首先满足台湾民众和社会的现状和需求,而不是中国大陆的期望或要求。

当今台湾的问题是“宪政混乱”、“政党恶斗”、“族群对立”、“经济下滑”、“民生愁弊”、“社会分裂”。在这些问题中,根源问题是“宪政混乱”。该问题是由上世纪九十年代李登辉执政就开始形成和累积的,一直到陈水扁下台,一共持续了近20年,几乎是“一代人”的时间。我们最起码应该有的的判断就是:近20年形成的政治乱局,不可能由哪一位台湾总统的四年或八年任期就可以“终结”。马英九如果能作为台湾“宪政混乱”的“终结者”已经是很高的历史成就了。更何况,对于这位缺乏“政治手腕”和“政治谋略”的台湾“总统”而言,如果结合马英九的性格特质和台湾内外环境,几乎可以肯定,这是马英九很难顺利完成的“历史任务”。

马英九必然会因必须面对台湾的“宪政混乱”,而导致“身心疲惫”和“千疮百孔”的结果。最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马英九可能会成为“官司总统”。或许,“这些事”对于台湾很多其他政治领导人来说,根本不算做是什么“麻烦”或“问题”。但是,马英九是一位对政治道德有“洁癖”嗜好的,在职期间就先成为了“官司总统”,这无异于让马英九在“肮脏的地狱中游泳”。但是,如果马英九能看到这是扭转“台湾乱局”必须要下的“地狱”的话,我相信马英九会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政治信念和信仰。

由此可见,马英九现阶段有需要急迫和必须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有必须完成的政治角色。所以,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讲:“两岸统一”的主题,的确重要,但并不是马英九需要急于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中国大陆必须要懂得,没有一个稳定、发展的台湾政治局势,就不可能有两岸的和平统一。原因很简单,两岸和平统一,从本质上讲,是以两岸必须要达成“两岸和平统一”政治协议或政治方案为基础的。在一个混乱的政治环境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的台湾,任何一项政策或行为都会被不同的政治势力引导为民众的极端两极分化,更何况是“两岸和平统一”政治协议或政治方案?如果马英九在两岸尚且不具备和平统一的内外环境,尤其是台湾根本不具备和平统一的政治社会的环境和条件,而贸然与大陆达成“两岸和平统一”政治协议或政治方案,无异于让马英九自毁“合法执政”或“稳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民众支持的条件。因此,中国大陆不能对台湾的“政治乱局”做到“熟视无睹”或“不闻不问”,而必须帮助任何一届不主张台湾独立的台湾领导人、政党或政府维护和优化台湾政治局面,改变台湾政治生态、稳定台湾社会秩序、优先发展台湾经济民生、转变台湾社情民意。

其次,在保障台湾政局趋于稳定的过程中,马英九最缺乏的是帮助其执行“稳定社会”、“发展民生”和“转变民意”的政府。这是马英九至关重要的促进台湾发展的“支柱”。目前的“刘揆”领导的是一个很让人捏把汗的执政团队。大家记得“百日维新”失败的主因其实是光绪皇帝任用的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执政团队”,在根本不了解、也不擅长政府行政体系和行政官员运营的情况下,把执政无果的原因归咎于“无皇权”,而鼓动和胁迫“光绪”反“慈禧”,最终导致变法的彻底失败。现在的台湾政府团队,还没有怎么“出门”,就遇到“蓝营”反政府的近乎“白痴”的执政问题。台湾执政政府该如何运用行政权力让行政体系和官员服从和服务于致力发展台湾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于“刘揆”的政府团队而言,似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注意到“刘揆”领导的政务官的主要阅历和背景,几乎都是有高度的理论知识和较高政治道德品质的“好人”,而不是灵活、积极、务实的行政权力的“筹划者”、“规划者”和“运行者”。这是最会要马英九“命”的一群“好人”。而马英九只能“干着急”。

所以,对于真正关心和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中国大陆民众,首先要静下心来学习和研究台湾的实际情况,而不能把期望台湾统一的民族情绪凌架于两岸的实际之上。我们在“李登辉时代”就因为缺乏对台湾现实的调查和了解,最后,即便大陆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得出“李登辉是最大的台独分子”、“陈水扁企图做„台独教父‟”的结论,对两岸和平统一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近20年的历史机会不一样的丧失吗?

难道我们真以为“导弹能改变台湾民意”、“武力能让台湾民众屈服”?

目前的马英九已经把拓展“国际空间”作为急于完成的“执政目标”。设立优先“拼外交”作为执政目标,马英九就已经错了。如果中国大陆再逼迫马英九必须在“统独”问题“摊牌”,就等于是“迫使”马英九把“统独”和“国际空间”做为执政主导。固然,这会让马英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会导致马英九的执政会失败。可是,我们除了又创造出一位“李登辉第二”或“陈水扁第二”外,对于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又有什么用呢?

难道我们肯定接下来执政的台湾政治领导人就一定会比马英九更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吗?

既然中国大陆选择了“和平统一”的道路,就要做到“六个必须”:

一、必须学会深入调查和了解台湾实际情况;

二、必须要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做充足的各种准备;

三、必须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保持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四、必须客观、积极的认识、发展和把握好台湾各种政治和社会力量;

五、必须掌握影响和控制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性和主导权;

六、必须脚踏实地地积累两岸“和平统一”所需要的台湾内外环境,积极发展台湾支持维护两岸和平统一的民意和力量。

没有以上这一切,我们所谓的“两岸和平统一”只可能是在浪费时间和机会,只能导致两岸平时喊“口号”、遇事出“恶言”、无法容忍就“威胁”。

如其整天为不能两岸和平统一“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以至“陨命夭折”,还不如仔细研究两岸的国际、台湾及大陆的实际现状和相互发展现状,以积极、务实、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认识好、分析好、规划好、解决好,不就成为了我们这一代值得庆幸的“好事”吗?

我很早以前就说过:能帮助中国大陆迅速统一台湾的是李登辉或陈水扁!

可是,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我们失去了“武力统一”的机会和环境。既然中国大陆选择了“和平统一”的道路,就不能再渴望能拥有“武力统一”的“迅速”、“快捷”和“方便”。

中国大陆要记住:任何威胁一旦让对方看破“手脚”就成了“小丑表演”,除了好笑,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马英九为何急着要见习近平(共) 篇5

2013-12-28

25日圣诞节之夜,在台北与几位台湾新闻界的几位朋友餐叙,话题之一是马英九会不会与习近平在北京APEC会议上会面,台湾的朋友看大陆的想法是,大陆一直强调两岸领导人不可能在国际会议上会面,要想会面,香港可能会是最佳地点。吃过饭,看新闻,这回是马英九说话了,马英九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首度公开表示,他有意愿参加明年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袖峰会(APEC)。马英九说,APEC是经济领袖会议,不用担心身份,若能去,我愿意。

在台湾,骂马英九的人很多,绿营骂,蓝营也骂。马英九一说要与习近平会面,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立马就开骂,说马英九不见台湾人民疾苦,一心只想见中国高层,这是人民的不幸。台联党主席黄昆辉骂得更凶,马英九为了自己的历史定位,出卖台湾主权和人民的生存利益,整天梦想马习会。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说话还算比较客气,她说马英九想见习近平,应向民众讲清楚目的在哪?如果会面,会面的细节、双方有什么条件交换?对台湾、两岸关系有何正面意义。两岸领导人见面是很严肃的事,重要的是水到渠成。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认为,马习会可促使中共正视台湾政治地位,是两岸关系重大而正面的发展。马英九必须先透过朝野领袖会议主动争取社会支持,并与在野党达成共识。

马英九的第二届任期虽然坚持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但如果政治上没有动作,则两岸关系仍是在潜行。况且现在岛内绿营将目标锁定明年的县市长选举,并为2016年大选夺回政权做准备。而马英九和王金平撕破脸,蓝营内部暗潮汹涌。对于台湾2014年的县市长选举和2016年的大选,台湾岛内分析人士对国民党 并不乐观。2014年国民党很可能在台中市市长选举中败北,进而引发骨牌效应,并让民进党在2016年选举中挟中南部选民之势,杀入台北,夺回执政权。马英九在政坛的根基只能是在两岸关系有新的突破,而最引人注目之事当然是马习会。如果马英九在2016年大选前能够在两岸政治关系上有所突破,虽然会遭遇民进党的围攻,但却会为国民党的竞选之势打入强心剂,也能使马英九有了自己的历史定位。

马英九现在等于是向大陆抛出了一张牌,马习会可以举行,在北京举行也没问题,而他认为APEC峰会是最合适的时机。但马的想法却触动了大陆的一条线,也就是两岸领导人不能在国际场合会面,也就是两岸问题不能国际化。过去李登辉和陈水扁都试图利用APEC场合与大陆领导人见面,因此就有了大陆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指出,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中国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国际会议的场合。

看起来,两岸“由经入政”是大势所趋,在马英九任期内两岸领导人的破冰会面也越来越有可能。两岸领导人能否会面,场合和身份是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大陆方面之前曾表态,两岸领导人会面不需要借助国际场合,而马英九在专访中也提到“中共已宣布不透过APEC与我见面”。第二个因素是双方见面时的身份,目前台湾方面否决马英九以政党身份进行两岸领导人会面,而大陆也无法接受马英九的“总统身份”。在APEC会议上,与会领袖的称谓弹性较大,但由于属于国际场合,大陆方面是否会有新的思维,目前仍有待观察。台湾的学者认为大陆可能中意香港作为习马会的会面地点,但称谓问题将会有很大制约。不过台湾一些专家对马习会举行持有乐观态度,有学者认为,马英九对马习会的的态度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他的最新表态应当会受到中南海的重视。目前两岸互信关系明显增强,两岸领导人都应有全新思维面对两岸新局。马英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两岸政治议题的一些敏感议题,从中大致可以看出他在两岸关系上的基本思路。马英九说,两岸关系的推展一向循序渐进,该突破就突破,除须符合“国家”需要,也须获得人民支持。与对岸领导人会面,仍需要创造一些条件,目前还在创造条件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一定要将马习会排除,但必须在“国家有需要”及“人民愿意支持”的情况下进行,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

马英九个人简历(附图) 篇6

作者:吴若愚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李柏涛】马英九在接受台湾平面媒体采访时说,不管中国大陆对香港的“一国两制”承诺做不做得到,“跟我们都无关”。且台湾跟香港“完全不一样”,不能拿来做任何比较,不接受拿香港的情况设想台湾未来。

其实,马英九不愿接受中国大陆的一国两制政策,是在所有人意料当中的事情。不但是马英九不能接受,恐怕凡是能够执掌台湾政权的任何领导人都不会接受,假如台湾执政者有人愿意接受一国两制,那就不会出现如李登辉、陈水扁之流的台独分子了,而马英九虽不曾搞台独,但对于两岸统一却也并不看好。此次直接公开表示不愿接受大陆的一国两制政策,是在向中国大陆表明,在其任台湾最高领导人期间,让大陆打消以“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念头。

那么,为什么马英九不愿接受大陆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政策呢?我想,最大的原因在于台湾的地位与港澳差别。在马英九看来,虽然现在的台湾只是一个地区,但现在的台湾政府却继承的是当年从中国大陆败退到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虽然今天的中华民国早已不复存在,但台湾始终一直自称为中华民国。就如2013年马英九在“中华民国”双十节上所说:“中国大陆仍昰我们的领土![所以两岸不可能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从这句话中,人们分明看到,在马英九的脑子里,他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国大陆政府从级别上是平等的。在马英九看来,虽然现在的中华民国政府没有实际控制大陆地区,但实际上大陆领土并未落入外人手中。而台湾和大陆只是一个国家并存着两个政府而已。因此,马英九说两岸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特殊关系,不是没有道理的。从这一点看,马英九的言论并未逾越大陆提出的“一个中国”的框架边界。

在马英九这次接受《财讯》杂志专访中,他特意强调香港“跟我们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他所说的不一样,其实就是台湾当局和他本人的地位问题,台湾当局现在自称为“中华民国”,台湾领导人被台湾人称为总统,虽然这个总统与真正的一国之总统差别很大,但却是所有台湾人的最高统治者,不会受制于人。香港岂能与之相比?不管是英国殖民时期的香港,还是回归中国后的香港,始终没有脱离被人管束的地位。而台湾则不一样,虽然被剥夺了联合国席位,但却始终自己说了算。就凭这一点,从个人利益上出发,马英九不愿接受一国两制政策也在情理当中。

马英九不能接受一国两制政策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统一后谁说了算的问题。在马英九看来,两岸统一不是不可以,但要看统一后谁说了算。2012年5月24日,马英九在出席国际比较法学会大会开幕典礼时,用英文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法学家说明两岸关系大幅改善的情形。他称,台湾以“宪法”为处理两岸关系最高指导原则;建立“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共识,双方才能放心向前走。他还说,德国统一的模式或可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借鉴。从马英九这一表述看,他所希望的两岸统一最好按德国模式,即资本主义的台湾吃掉社会主义的大陆,如果统一成功,那就是台湾方面说了算,可是,就凭目前两岸实力的对比,这种可能绝不会发生。也是与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统一两岸的构想背道而驰,当然不可能实现。

马英九再一个不能接受一国两制的原因是,多党制和一党制的问题。众所周知,台湾现行制度是由多党选举执政,而大陆现行制度则是由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执政。习惯了以党派竞争上岗的马英九,显然对被一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不感兴趣。一旦按中国大陆的一国两制政策统一两岸,马英九的台湾国民党势必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存,这种俯首称臣的生存方式,对于曾经在台湾呼风唤雨的台湾领导人及其政党,都会造成一种心理失衡。因此,不愿接受大陆的一国两制统一政策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凡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华民族子孙,都不愿看到台海两岸长期分裂下去。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只有两岸统一后才有更大的凝聚力。而要实现两岸统一,必须找到两岸都能同时接受的统一方案。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台湾和大陆的政治家们将会找到一个比现在的设想更合理,更符合两岸人民利益的统一模式,相互妥协,达成共识,最终实现两岸统一。两岸同胞都应该为这一天的到来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别样的什么中考满分作文下一篇:创业金点子 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