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四有心得体会

2024-11-07

教师四有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四有心得体会 篇1

四有教师心得体会:作四有教师,师德先行

四有教师心得体会:作四有教师,师德先行

习主席指出,好老师要具有“四有”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对此理解是有梦想,有准则,有能力,有爱心.。

首先是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老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老师们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我认为教师的学识素养应该是三维的,一是本学科素养,这是深度;二是教育素养,这是高度;三是人文素养,这是长度。这个长方体的综合容积就是一个合格教师的素养指数。我们只有不断加大这个长方体的综合容积,才能提高我们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资本。

第二是有理想信念。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是每一个教师心中的梦想,没有这个梦想,就不会有理想教师的出现。什么是有理想的教师?应该说,这个问题绝不限于教师的教育技能,而是对教师生命意义和自我命运的追问。教育是教师人生智慧和生命旋律的事业,是构成教师全部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基础。有理想首先是教师作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然后才是与专业素养相关的问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关注时代发展的新走向,把教师的价值观和理想人生放在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中思考。记得有一句小诗这样说“理想、信念是灯塔,是你的加油站,在你的疲惫、困扰时会给你力量”。我们每个教师只要站在教育理想这个高度上,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更多的自信的笑容和积极的担当。

第三是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第四是有仁爱之心。这似乎和有道德情操是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不同的。道德更多来自于环境的约束,而仁爱更多发自于内心的需要。道德回答:“职业规范要求我这样做”而爱回答“我想这样做,我需要这样做,我必须这样做。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于做一个好老师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懂得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能让我们感受到教育中的爱极为重要,也只有在爱中,教育才能发挥它积极的作用,才能创造孩子的幸福。教师这一职业极为普通,普通得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然而许多平凡而普通的教师却用爱铺就了孩子的成功之路。汶川地震那天,张XX老师跪扑在教学楼一角的废墟上,用双手紧紧抱住两名孩子,背影如同一只展翅护雏的雄鹰,但是他的手臂僵硬了,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她的双臂锯掉,保全两个孩子的生命。“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年轻的张老师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还有谭XX老师,教学楼顷刻间坍塌,毫无防范的瞬间,正在上课的他本能地扑向一张课桌,张开双臂护住身下的四个学生,当谭老师的遗体被发现时,他仍然保持着生前双臂张开的姿势。是什么让他们在生与死之间,毅然为了孩子的生而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呢?对,是他们对学生的那种无私的爱。危难时刻,见证了师魂的伟大;生死关头,彰显着人性的力量。的确,我们也许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做一个怀揣仁爱之心处处与人为善的人,应该不是什么为难的事。记住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塞尔维亚特蕾莎修女的这句话吧:“我们做不了什么伟大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情。”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爱的传播者。我们只有在教育中付出爱、传播爱、激发爱,让学生享受爱,我们才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或许我们不能让整个大地洒满阳光,但是我们却能用这微薄的力量拯救一棵无力的小草:或许我们不能让每一株幼苗都长成参天大树,但是我们却能让他们茁壮成长。或许我们不能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铺就一层鲜艳的红地毯,但是我们却能见证他们生命中的每一次成功。

作为一名好老师,应该对“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四大特质进行终身修炼。以引领全社会的良好风气,推动国家早日实现中国梦。

教师四有心得体会 篇2

一、高校教师师德内涵的现代释义

何谓“师德”?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 人之模范也”, 突出表现了教师师德的重要性, 只有那些“人之模范”的人才能从事教育事业;唐代大诗人韩愈在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信中作出阐释教师职业的经典名句: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远在唐代, 就解释了教师的工作内容, 而“传道”功能是放在首位的, 教师是“王道”的传播者, 是社会正统的弘扬者, 是高尚的, 是受人敬仰的。从师德建设的对象来说, 从狭义来理解,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对象是高校教师, 一般来说, 指的是从事教学、科研的专业教师, 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 能够站在讲台上“授业”。一般来说, 我们可以根据教师这一职业特点总结出高校教师“师德”的基本含义: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形式, 是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实践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思想品德”。 (1)

二、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方向与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四有”好教师的要求, 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 未来一段时间内, 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

(一)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为高校师德建设凝聚共识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在当前就是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旗杆, 是人们的意识领地, 要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在高校教师中要培养一支具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师队伍, 认真学习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 要在教育与科研中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 了解党情国情校情, 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共产主义觉悟。

(二) 弘扬爱国奉献精神, 以高尚的情操锻造优秀教师队伍

一位让历史和人民记住的好教师不仅仅是具有扎实的学识, 更加重要的是他的高尚情操, 是在他身上体现出“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是满腔热血, 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怀征服了历史。当前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爱国奉献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要在日常的科研和教学中, 以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指导前行的道路。

(三) 培养教师扎实的学识, 提高教师师德建设的着力点

教师在社会分工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传承文化知识, 这是在任何时期都不可改变的内容, 要传承文化, 要宣传科学, 高校教师就必须拥有扎实的学识, 要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有所造诣, 有所发展, 有所突破, 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是一位教师能够站在讲台上的重要条件, 也是教师职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校要经常性的举行各种进修班和培训班, 让教师终身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不断学习各自领域的前言知识, 能够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社会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四) 以人为本, 把仁爱之心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要“仁者爱人”, 自古以来, 仁爱之心就是教师队伍所应该提倡和身体力行的重要内容。仁爱之心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精髓。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 不能只是单纯的工作关系, 职业关系, 更加重要是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的关心和教育上, 这样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 更是一种内心的沟通, 这也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当前, 仁爱之心就是要使教育者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以人为本, 以受教育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核心, 尊重受教育者的利益诉求和特殊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有教无类”, 尊重教育对象的差异化, 不能一刀切。

三、启示

当前在高校师德建设中要尊重历史条件的重要作用, 要旗帜鲜明的加强对于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引导, 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加强对于教师的职业教育, 弘扬爱国奉献精神, 提高教师队伍的高尚情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能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培养杰出的人才。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在高校事业发展中历来重视的内容之一, 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能够传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因素。当前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尤其是总书记在全国第30个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校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党组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教师节重要讲话[N], 中国教育报, 2014年9月11日.

[2]张丹,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理路厘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 (2) .

[3]王露璐, 高校师德建设研究综述[J], 道德与文明, 2006, (1) .

[4]龙宝新,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人本观[J], 高校教育管理, 2010, (5) .

做“四有”教师 篇3

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习总书记强调,“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二五”是江苏教育史上发展环境最好、改革力度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教育成果最为显著、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教育普及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教育发展规模、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实现了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一达到、两提高”,即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教育改革发展要紧紧围绕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到2020年,教育发展规模、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

“十三五”的江苏教育蓝图,必须依靠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绘就。希望全省广大教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争做“四有”好教师,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要有理想信念。广大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坚持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乐趣,甘守讲台、乐于奉献,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二要有道德情操。教师应该是一个社会中道德高尚的人群。广大教师要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自尊自励,自警自省,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带动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高尚、纯粹、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要有扎实学识。承担教书育人重任自身须有过硬的本领。扎实的学识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更为便捷。广大教师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源泉。

四要有仁爱之心。教师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职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广大教师要坚持有教无类、严慈相济,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以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真理、真情、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篇4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论阐述,也是对党的信仰、宗旨、目标、纪律的高度和全面的概括要求。“心中四有”,可谓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要求明确。这虽然是对县委书记提出的要求,其实是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和勉励。

心中有党,才能增强对党的信仰。我们每一个党员,都是因为对党的崇高信仰,才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的。是党员,就是党的人。在党,就要言党,就要心中有党。入党,并不是获取政治荣誉,或是披上华丽的外衣,而是要为党的事业奋斗。因此,是党员,就要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要对党增强信念,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还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心中有民,才能体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党为这个宗旨而奋斗,才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员干部,不是骑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而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是人民的孺子牛。因此,是党员干部,就要克己奉公,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人民造福,为群众谋利,就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困难。要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上做出新业绩,决不能山河未改,涛声依旧,虚度光阴。

心中有责,才能实现党的目标。我们的党,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奋斗目标。实现党的目标,需要全体党员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这是党员干部应负的职责。职责,就是担当。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所以,我们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更不能“庸懒散奢”,不能去当“足球运动员”,不能去做“甩手掌柜”。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一个党员一面旗,有了党员干部旗帜的作用,我们的事业就能成功,我们的目标就能实现。

心中有戒,才能维护党的纪律。我们的党有着严明的纪律,这是党能够团结、壮大、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能够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基础。党的纪律,也是约束权力的有效法宝。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掌握权力以后,心中无戒,丢掉了纪律,因而做出了权力扩张、以权谋私、侵犯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来,受到了党纪和国法的惩处。因此,党员干部应该吸取教训,做到心中有戒,时时亮起心中党纪的红灯。首先,要将权力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其次,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第三,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四有”教师心得体会:甘洒热血谱春秋

参加工作十多个春秋,我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顾走过的春秋,有太多的感触!

一、德高为范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的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的目的。”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深深懂得“为人师表”的深切含义。因此我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教育法规,从不参与社会上各种违法乱纪的活动。在师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工作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服从工作安排,并能出色完成各项工作。

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敬业奉献,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不以成绩定优劣,坚决做到公正、公平、真诚、无私与爱心赢得了学生的钦佩、喜爱、尊重与亲近。

多年来,所带班级一直是全校的优秀班级,和学生同上课、同出操,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夏天还是冬天,从不迟到早退,天天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奋斗不息。把教育当做生命,把全部爱心献给了学生。

二、学高为师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我不断的学习钻研,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平时经常钻研有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作了大量的笔记来充实自己头脑,不断更新观念,经常参加学校里教研指导活动。在教学中,经常为学校青年教师出示范课、观摩课,深入研究教法,以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在“345”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带动下,学生的个性及差异成为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因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尊重与关注学生的个性及其差异,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天赋之中的丰富资源,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及发展。但是,这是以首先培养教师个性为先决条件的,须知,没有个性的教师是难以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的。为此,从备课方式的个性化、导课方式的个性化、组织课堂教学方式的个性化、布置与批改作业方式的个性化四个环节来进行总结。

三、奋勇争先,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是学校的数学骨干。多年来一直担任备课组长、班主任,并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所教数学成绩居全区前茅。

作为潍坊市教学能手,数学课教学风格独特。多年来,潜心研究数学的教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授课形式,使数学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成为一种互动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合作伙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带领其他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探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不仅个人做得最好,争取创优,而且还帮助数学组的青年教师,让他们共同进步。如:多次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示教课供老师们学习

总之,自工作以来,勤奋耕耘,孜孜不倦,博得了领导的赞赏,学生的欢迎,同事的好评,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高尚品质,她在教师平凡的岗位上,不断求索,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开发区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块坚实的基石。

四有教师心得体会:做一缕阳光照亮你的心房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拜读了总书记2014年教师节前夕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我懂得了新时代的老师要做到“四有”: 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一个人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求索进取的光亮人生。理想信念又很小很实在,就是把课堂上的学生教好,教好一个学生,内心便会充满对职业的崇敬感。一个有理想的老师,他展示出来的精神风貌,势必会感染甚或影响他的学生,或许这就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吧。试想一个无理想追求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会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他能否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甚或生活中的苦难?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他不能!”

一个入了学的学生,他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生活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更不用说与他朝夕相处的老师了,老师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的。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的老师,一直跟了我三年的班主任,他是一个满肚子学问的人,他总是安安静静的教他的学,钻研他的学问,从不张扬,就是那样默默的。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老师承担了学校的课改,他领着老师们走在改革的前沿。一项项荣誉接踵而至,而我们却一无所知。我们的老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不善言谈,脾气温和的一面。我们班的同学大多也不太善于言谈,我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老师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好老师应当坚守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做一缕阳光吧,照亮孩子的心房,温暖他们的世界。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就像一个海,里面什么鱼也有,还会有暗礁,急流。孩子们要想在这个海里愉快的安全的畅游,需要有个向导。而这个向导自然得有我们老师来做。我们是孩子的引路人,是指明灯。由此,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显得格外重要。唐代诗人韩愈说过:“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要传给学生正确的“道”,自己必须先在“道”上,先有“道”,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很庆幸,我所经历过的老师都是好老师,他们勤勉、负责、认真。他们用他们的行为教育着我们,用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所以我们自立自强。我喜欢上每一堂课,幽默的物理老师,帅气的政治老师,严谨的语文老师,严肃又不失风趣的数学老师,和蔼可亲的英语老师,老实的生物老师,一肚子故事的历史老师„„我想,之所以我能清楚的记得那些老师,是因为他们是开在我记忆深处的花朵,永远芬芳的开放。做一缕阳光吧,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

做好老师吧,用自己扎实学识去震撼学生。在这个处处都彰显知识的时代,我们必须“术业有专攻”,还能“天文地理”都能懂。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我们老师的“本”。如果无“本”一切都是空谈。做好老师吧,让自己 仁爱之心去感染学生,让他们也都成为有博爱之心的人。要知道桃李虽无言,下却自成蹊啊。

四有好教师心得体会 篇5

【篇一】

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这一重要论断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明了重要方向。

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德者,本也。”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作为一名国家培养多年的人民教师,张丽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小事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给人们带来无数次的振奋和感动,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高度和精神标尺。

三、做好老师,要有知识素养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一名理想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知识,扩大学识,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该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四有老师呢?这是我们年轻老师值得追逐的!

【篇二】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工作了将近6个年头。通过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在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学习,我深深感到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任。

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基础,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提。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到: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是非常重视性的。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并明确指出,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一切出放点和落脚点,一个好老师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群好老师能提升一所学校的质量,一批批的好老师则是我们民族发展和壮大的希望,是国家强盛的希望。

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我个人认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求老师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让学生觉得,我是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老师。

2、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题目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 :“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老师偏偏判他错,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对此,文章作者生出无限感慨,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教育?

经过学习,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再也不能重蹈事例里发生的情况:因为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自我要求跟不上时代需要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家长、令社会失望,要做到重视学生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重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发展教与学的创造性,做一个新时代令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3、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做一个让学校满意的教师。

在学习知识方面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在学校里,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

学习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篇6

【篇一】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为此,我要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把教书放在第一位,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树立崇高追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尊重,切实矫正号孩子们的人生方向。用真言、真理、真行教化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播撒善良、正直、快乐做人的种子,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坚持治学与立德并重,要牢固树立要树立求知精神、专注精神、刻苦精神和进取精神,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不断提高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本领。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及时掌握国内外教育新动态,始终站在教学前沿探索规律、钻研业务,踊跃投身于教

二、育改革实践,积极创新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造活力,切实成为精于教学、善于育人的行家能手,努力做大善之师、大爱之师、担当之师。

三、坚持创新与创优并重,围绕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创优,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着力点,不断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着力提高农村孩子的学识水平;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创新创优,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为开放的体制机制,努力在开拓创新中创造一流业绩。

四、要坚持自尊与自信,常怀兴教之心,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后劲的理念,努力将灵寿教育打造成石家庄乃至全省一流的教育,创造出叫得响的灵寿品牌。

教师的岗位虽然平凡,却担负着启迪智慧、传播文明的重任,必须始终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整个社会树立楷模、当好标杆。要言传身教、润物无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一身正气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篇二】

近期网曝教师暴打学生、某教师在教师节向学生索要礼品„ „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特别是身为老师的我们,更是义愤填膺。

不可否认,教师队伍中有个别老师确实有“人品”问题,但这只是极少数。我也不想说我们老师有多伟大,我们都是平凡人,事实上,绝大多数教师还是很好的,得到社会公认的。他们在默默地耕耘着,传递着正能量。联想到前些天在教师例会上校长说到的:学做“四有”好老师,即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和师生共度这一节日,并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

习主席的讲话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师生们纷纷表示:习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好教师的信心,虽然未来责任重大,但是一定会更加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是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教师就是平凡的、朴素的人”,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够给学生传播民族梦想的正能量。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是一个教师应当为学生起到的表率。

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师生之间“一桶水和一碗水”的知识传授关系,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科研训练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也表示:“我们注重创造有利于教师治学的环境氛围,让他们有自主创造的空间,鼓励老师们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北师大教育学部辅导员任雅才说,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感觉很振奋。教育的原点就是爱,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有爱才有责任,爱教育、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

我们不是圣人,但我们能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进而努力做一名优秀的老师。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篇三】

去年的教师节,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的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这一殷切希望,为广大教师投身伟大的教育事业、传承社会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明了重要方向。

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就此而论,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密切关联。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 教师要带头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教师的修身立德,是指广大教师通过修养自己的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其中,修身是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修身立德,不仅包含着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也包含着对待自己职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一名理想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知识,扩大学识,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我们必须有的却是广博的学识。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甚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写着对我们的无限信赖时,我想,在那时,我们更能真正领会到“学高为师”对我们的要求。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精辟概括了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和良好素质、素养的基本内容;凝聚着国家、社会对人民教师职业的崇尚和敬重;集中体现、反映和寄托着学生、家长乃至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更高要求和期望。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教师充分的理解是师生间对话和沟通的导向,理解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探讨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篇7

如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这一问题把我带到了1996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孩子的喜爱,我走进了襄阳市诸葛亮中学(原32中),成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暗下决心自己要成为一名学生满意的好教师,可是不久我发现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满意,就一定要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买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仅笔记本就做了厚厚的好几本,有了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让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教育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教书本身是不够的,若想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加强自己这方面的知识,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的学习,从中获益匪浅,是啊,只有我们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才能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当学生犯错时,我们要宽容他们;当学生生病时,我们要关心他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帮助他们。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為了尽快了解学生,不到一周,我记住了全班学生的姓名,不仅为英语语言交流做好铺垫,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那份真诚的爱意,他们会感到教师认识我、喜欢我,我得好好学英语,让教师更喜欢我。省继教中心的王金涛主任提出:“老师是孩子走向世界的桥,老师的眼界有多远,学生的眼界就有多远”。2012年8月21~30日到英国诺维奇语言培训学院的学习,让我切实体验了当学生的感觉,我十分珍惜这次学校、区、市教育局和湖北省教育厅派我出来学习的机会,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所思所感,课上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下主动与教师Joe交流,在和她的对话中,无不感受到她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她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体验语言运用,将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安排我们到英国诺维奇的街头运用英语进行实地采访。通过此次英国培训,“主动、参与、合作、体验、快乐”这几个词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我立志回国后将这一理念更加深入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每次新接手一个班,我就会告诉学生,“我不在意你们的过去,只要你们现在积极向上,我就会帮助你们。什么是优生?优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比方说,昨天10分,今天11分,明天12分,就是优生。”看着一脸疑惑的学生,我问:“同学们,大家觉得自己现在想成为优生难不难?”学生大声快乐地答道,“不难。”“孩子们,快到妈妈的怀抱里来”成为我的口头禅。每天,我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教室看看学生,和他们聊聊天,有的学生因为家远赶不上吃午饭,我就会买来面包、包子和鸡蛋;当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产生矛盾而向我求助时,无论再难我都会给学生做通思想工作。

在努力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过程中,在同伴的支持鼓励下,我多次参加了国家、省、市、区级各项活动,自己的专业成长呈螺旋式上升态势,从量变到质变,2007年被评为全国第三届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2011年11月获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2013年4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外语名师,2013年被评为襄阳市隆中名师,2014年被评为国培优秀辅导教师,2014年在影子教师基地学校指导教师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2013年襄阳市教育局在我校成立了首批襄阳市隆中名师·高蔷工作室,被授予首席名师。但我更感受到自己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强烈愿望,让我体验到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学生带来的快乐。我更加尊重学生,宽容理解学生,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为此我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高妈”,学生在与我的交流中多了一份喜悦。“高妈,您在哪儿?我们来看您了。”这又是往届毕业的学生来学校看我了,和我聊聊天、谈

谈心。

今后,我还将一如既往力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学生、家长、社会满意为支点,以学生快乐成长为着力点,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做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篇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古往今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无论是流芳千古的风云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都与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建成了世界上规模的教育工程,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推动了社会发展。

今天,我们新中国1600多万人的教师队伍,这是一支无法估计的力量。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自觉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2015年四有教师心得体会 篇9

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是一群学习者。

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人。

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习XX指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老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俗话说,前人强不如后人强,家庭如此,国家、民族更是如此。只有我们的孩子们学好知识了、学好本领了、懂得更多了,他们才能更强,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更强。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总书记从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高度对好老师提出的四点要求,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但如何落实四有才是最关键的,需要从根本出发做好教育制度化建设。

坚定自己的从教理想,明确作为一名好老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并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作为青年教师,要努力学习如何以仁者爱人之心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事业,去关爱、培养、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实现中国梦。

有爱才有责任。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作为一名教师,要认真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珍惜学习时光,多学知识,多学道理,多学本领,争做四有好老师,用爱心、知识和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帮助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篇二: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习总书记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在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征途中,如何做一名四有教师,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思考的课题。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有正确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的道德修养如何,往往折射在学生身上。只有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老师,才能屹立于三尺讲台,传播知识的福音,塑造学生的灵魂。古人云: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因此,教师要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以前讲要给学生一碗水,你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你必须有一潭水。这是习总书记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抓住各种机会及时补充新知识、不断增强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一潭清泉,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不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帮助学生筑梦圆梦。

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必须具有一颗仁爱之心。有仁爱之心,就是要像习总书记强调的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要想有仁爱之心,教师必须热爱这个职业,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四有心得体会 篇10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系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师风乃教师的教学、学术作风也,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是教师的道德、才学、素养的集中反映。师德师风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师德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同样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教育风气问题。师风是一个教师,乃至整个教育行业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范。师德是师风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作为土壤,就不会孕育出良好的师风;同时,师风又是师德培养和成长的环境。师风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左右着学校的人文风格和精神风貌,是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师德师风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师德师风在不同阶级、不同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特殊性

高等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高校“三项使命”的完成在根本上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同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又有一定的特殊性。

高校教学过程是以高深、专门、实践性区别于其它教育类型。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专业性,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生思想具有自主性强的特点,高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相比相对要少,而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又有强烈的自主性。基于这些特点,客观上要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口头的宣传或是某一次活动的展开,而更应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沟通当中,将师德、师风的建设常态化。

二、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体间性转向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一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以往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途径主要从教师这一单一主体入手,基于单子式主客取向的主体性理论而建构的,往往忽略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间的互助与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社会环境等其他主体性要素。随着国家、社会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三严三实”等理念的推进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元与开放,原有强调单主体取向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主体间性理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主体性

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主体性是在“主体-客体”关系中的主体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主体性是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是最能体现人类本质力量的我。因此,主体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二)主体间性

所谓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它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积极扬弃。基于主体间性的观点,主体、客体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主体-客体”或“主体-中介-客体”模式,而是向“主体-主体”或“主体-媒介-客体”的模式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二人世界,而是以他们共有的客体世界为前提。主体和主体共同分享着经验,这是一切人们所说的“意义”的基础,由此形成了主体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信息平台。主体之间在“对话”“交往”和“游戏”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某种冲突或达成某种共识与认同。在实践中,主体与主体共享社会生活、实践的经验,构成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达成某种共识与认同或是形成冲突,形成一种交流的平台,使得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得以确立。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动态、多元化的过程,随着社会、文化、信息的开放和多元化,单子式主客取向的主体性师德、师风建设已经不能再适应未来的发展,从主体间性的视角强调高校师德、师风的发展与建设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三、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分析

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围绕着教学活动而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之间,因为“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产生着不同形式和程度的互动,对于教师个体自身发展和师德、师风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与培养,不应仅从教师个人的角度出发,而应融入多方主体的共同力量,共同促进师德师风的建设与展。

(一)施教者主体

教师主体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在高校师德、师风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主体师德、师风的建设应该从强调教师自觉承担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严谨治学、精心教学、潜心钻研、严守学术道德等方面做起,并结合社会环境新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在新的时期,应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将争做“四有”好教师的四个目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当中。

(二)教师主体之间的互动

高校教师有着共同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宣传和交流平台,激励高校教师相互交流师德、师风学习体会。通过教师主体之间的互动,能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增强高校教师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教师主体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新时期国家对“四有”好老师建设目标的实现,通过在教师队伍中树立、宣传师德、师风良好的“先进典型”,营造学校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通过教学比赛、观摩等形式,来促进教师之间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交流,促进教师的学识方面的成长。

(三)社会、舆论主体与教师主体之间的互动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营造一个方向明确、气氛浓厚、声势浩大的舆论环境,以有效发挥宣传的积极作用,让全社会都关注甚至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来。社会、舆论环境对于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与监督与促进作用。

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价值引导作用,让社会认识到高校教师工作重要性,同时通过社会的力量,对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发展与现状进行监督,同时,积极征求社会对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内容的提议。

(四)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由于高校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和高校学生的独立性,很多高校教师上课即来下课便走,没有和学生深入交流和沟通的时间,而师德、师风建设的也往往脱离学生。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表现,如部分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沉迷、过多投入课外兼职工作而忽略专业学习等。因此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新问题和特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关注新时期,高校学生群体的普遍性问题和特点,在师德、师风建设内容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进行调研,及时补充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并在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用日常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向往的热情,并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全方面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真正做到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来引领高校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后厨奖惩规定下一篇: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