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检鉴定书

2024-05-31

尸检鉴定书(共5篇)

尸检鉴定书 篇1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尸检鉴定书(范本)

XX市公安局

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

(2004)X公刑技法尸检字第106号

2004年5月15日凌晨,我刑警局接指挥中心报称:在XX市陈埭镇洋埭村一路边发现一具男尸,接报后我局技术科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经查,死者方XX(男,1984年生,XX省XX市XX镇张泉村人)2004年5月15日6时,我局法医在XX市殡仪馆对尸体进行检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尸体检验:

尸长166cm,染黄发,发长17cm。尸斑呈红色,存在于背部未受压处。轻压易褐色,尸僵弱,存在关节于各大关节,易破坏,双眼睑结膜苍白,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均为0.5cm。

检见:左颞顶部见有不规则裂创3×0.7cm,创腔内见有组织间桥;右上臂中上段外侧挫伤20×10cm,右手腕见有环形皮下出血13×1.1cm;左上臂外侧挫伤30×13cm,左手腕见有条形皮下出血7×1cm;背部挫伤50×40cm,其中右肩胛部见有中空性条形皮下出血两处,大小为11×4cm、12×4.1cm,中空宽为3.8cm;右大腿至右小腿挫伤61×22cm;左大腿至左脚背见挫伤63×18cm,其中左大腿中下段见有中空性条形皮下出血,大小为11×3、11×3.2cm,中空宽为1 cm。解剖见:左颞顶部头皮下出血9×4cm,颅骨未见骨折,颅内硬膜外下未见血肿,蛛网膜下腔未见血,颅底无骨折;背部、左右上下肢挫伤区见广泛软组织、肌肉挫伤、出血,肋骨未见骨折,胸、腹腔未见积血。

余未见损伤。

二、分析说明:

根据尸体检验,死者全身广泛性软组织、肌肉挫伤出血,分析认为其死因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分析认为其损伤系钝器反复打击所致。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三、结论:死者方XX系因受他人用钝性暴力反复打击致全身广泛性软组织、肌肉挫伤、出血所致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XX市公安局刑警局

法 医:XXX

XXX

二00四年五月十六日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尸检鉴定书 篇2

[基本案情]被告人程某与被害人谢某系夫妻关系,谢某因酗酒,在酒后时常打骂程某及其女儿,二人关系紧张。2014年3月2日20时许,被告人程某回家后再次与饮过酒的丈夫谢某发生争执并互相撕扯,期间,程某将谢某推到在床上,为制止其反抗,程某骑坐在谢某身上并用双手长时间摁压谢某颈部直至其不再反抗,程某见谢某不动后离家至其弟弟家中休息。当晚22时许,程某在其弟弟程某志的陪同下回家后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20赶到后确认谢某已经死亡,随即报警。经法医鉴定,谢某系酒后被他人扼颈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一、问题的提出

尸检鉴定意见不仅是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依据,更是证据审查的绝对重点之一。在一般情况下,鉴于其较高的专业性、客观性与权威性,案件审查实务当中对尸检结果普遍质疑的情况一般出现较少,也由此让尸体检验鉴定意见逐渐成为了证据体系中极少被推翻的“镇山宝地”。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在一些定案证据本身就矛盾频现、疑点重重的案件当中,如果尸检鉴定无法衔接证据断点,甚至会加剧案件结果的不确定性,那对其重点审查的必要程度就被大大增强了。如若办案人员依然对鉴定意见草草而过,那尸检鉴定可能会瞬间由证据硬脊变为证据软肋,严重动摇案件的证据体系根基,给指控犯罪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文案例中,争议最为激烈的焦点并非被告人程某的定罪问题,而是如何确定其弟弟程某志是否参与了犯罪。检察机关依据尸检鉴定意见以及对主检法医的询问笔录等证据,认定程某故意杀人的证据是确实充分的,但没有明确证据证实其弟程某志也参与了犯罪实施。而代理律师认为,根据尸检鉴定及现场照片所反映出的尸体现象状况,本案的杀人行为绝不可能由程某一人完成,其弟程某志作为案发时除程某外唯一在场的人员,具有不可排除的重大作案嫌疑。第一,现场照片中显示被害人前胸部及肩胛等部具有多处青紫,明显曾受到过剧烈打击,尸体双手呈青紫色,存在被捆绑过的可能,同时,在尸体的左胸部有一处明显凹陷,疑似为骨折,这些情况在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中均未有任何提及,这与客观尸体情况严重不符。第二,尸检报告中明确写明被害人肋骨有骨折痕迹,但并未对此进行任何说明,不能排除此损伤为被害人死前被多人殴打而形成的。第三,被害人谢某系被扼颈致死,这与程某的供述相吻合,但程某在供述中丝毫未有提及其对谢某全身多处有过殴打的情况,这与尸体照片中所反映出的情况是完全相悖的,仅认定程某一人扼颈杀人无法合理解释被害人浑身是伤的问题,而且谢某作为一个健康男子,被程某一个体重百斤的女子徒手扼颈致死也完全不合情理,所以现有证据无法排除程某志伙同程某杀害谢某的可能,由此对本案现有的指控内容提出质疑。而检察机关针对代理律师围绕尸体现象提出的诸多疑点,再次细致核查、补强证据,并结合专业意见对各条质疑进行了有效回应。

二、关于尸体现象异议的证据审查方法

(一)正面对待证据疑点,严格比照明确矛盾

在本案办理中,公诉人面对代理律师在尸检鉴定中发现的诸多疑点,并没有简单地以鉴定结论敷衍解释,而是高度重视、正面对待,对每一个疑点都进行了细致的证据比对,反复查验现场照片,同其他暴力犯罪案件中的尸体挫伤、皮下出血、骨折等照片进行细致比较,发现了律师意见中的多个不合理之处。比如被害人胸部塌陷性骨折十分均匀、整个部位表皮虽有凹陷但十分圆滑,也没有皮下淤血,这与其他案件中骨折的体表损伤情况可谓大相径庭;再如,从照片上看尸体身上确实存在多处淤青,但其分布较集中,同其他案件中的尸斑具有一定相似性,并不能就此证实被害人曾经遭受广泛性肢体打击或钝器损伤等等。

(二)详细调取专业意见,互相印证形成链条

公诉人虽然在证据比对中发现了代理意见中的很多不合理之处,但在没有专业意见作为依托的情况下很难在证据效力层面对律师质疑给出合理的解释。对此,公诉人在查阅了大量专业资料之后亲赴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找到了案件侦查期间出具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的当事法医,就尸检鉴定中存在的诸多疑点问题向其进行了详细的询问。法医经过回忆并仔细查看尸检照片后认为,代理人指出的被害人背部及肩胛部具有多处青紫应当为尸斑,并非生前受到殴打而形成的皮下出血,因此并未在尸检报告中明确解释,而且该几处尸斑因为尸体下床铺衬垫不平而呈现出均匀的颜色差异,这更加符合尸斑的特征。尸体颜面和双手呈青紫色的情况系由于机械性窒息造成的颜面紫绀与支端紫绀,如果如代理律师所分析的尸体双手曾被捆绑,出现如此严重的肿胀充血必会在腕部或前臂留有明显勒痕,但本案被害人身上并无任何勒痕,基本可以肯定是紫绀。另外,对于被害人胸部乳头处凹陷是否为骨折的问题,法医认为此处损伤并非骨折,而系个体差异所致,被害人本身胸部外形较平,与胸部骨骼受损没有任何关系,而且此部位表皮与皮下组织均无任何异常,不可能出现代理人所说的塌陷性骨折。其次,对于被害人肋骨骨裂的问题,法医称此处损伤在当时检查时认定为陈旧伤,并非近期形成,因与本起案件无关故没有在鉴定意见中详细说明。对于程某一人是否足以将谢某制服并扼颈致死的问题,公诉人认为谢某在严重醉酒的情况下是完全有可能被一正常成年女性制服的。法医听后也对此种意见予以认可,通过被害人的心血鉴定可以发现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已经达到醉酒状态,行为人在严重醉酒的情况下其行为的定向力与指向性均会大幅减弱,甚至在被推倒在床上后会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进入睡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去如果被人扼颈是很容易出现窒息情况的。

通过与法医的充分沟通,公诉人将法医的专业意见与之前的审查分析意见相结合,根据现有证据反映的情况形成了被告人程某故意扼颈杀人的证据体系,明确认定了本案的犯罪事实。而针对代理律师提出的诸多证据疑点,公诉人当庭以专业意见与证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一一予以了合理解释,并着重点明目前情况下没有证据能够证实程某之弟程某志也参与了本案犯罪的实施,程某的供述与本案现场勘查笔录、鉴定意见中所反映出的情况均相一致,证实的内容均是本案起诉书所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实,最终使当庭的指控犯罪工作取得的良好的效果。

三、公诉人对尸检鉴定中异常尸体现象的分析与鉴别方法

(一)皮下出血与尸斑的鉴别分析

在人体死亡之后,由于血液循环停止,心血管内的血液将会因其本身的重力原因坠积于尸体低下部位的血管内,使该处皮肤呈现淤血样的有色斑痕,在法医学上称为尸斑。部分情况下在尸斑发生初期,其在外观上同生前遭受殴打而出现的皮下出血是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不具备法医专业知识的人很难准确辨别,像本案中代理律师仅仅是观察尸检照片更加难以分辨。但是在案件审查实务当中,如果充分了解了二者的根本差异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效辨别的。尸斑大约在人死后一到两小时开始形成,分为沉降期、扩散期和浸润期三个阶段,它与皮下出血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人死后血液自流形成的,并未溢出血管,因此在沉降期和扩散期的尸斑指压能够褪色,这也是法医临床上最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而皮下出血时由于血管破裂,血液已经弥散在皮下组织当中,进行压迫也无法使血液流走,因而不能够褪色。其次,尸斑的另一大特点是低端坠积性。由于尸斑是血液重力坠积形成,因此在发现尸体时,尸斑一定会位于尸体低端且未受压迫的位置,如本案这种仰卧位尸体的尸斑常见于手部、腋下、肩胛内侧和腰部等,但受压的背部和臀部一般不会出现。而皮下出血没有位置上的特异性,任何遭受打击的部位都会出现青紫。再者,由于尸斑部位的血液初期处于流动扩散状态,所以其颜色变化是均匀的,轮廓通常较为模糊,但皮下出血后的血液组织已经固定,因而轮廓比较清晰,这也是通过眼观来辨别尸斑与皮下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另外还有一点区别就是尸斑的颜色。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死亡后尸斑由于血液中血红蛋白脱氧还原而呈现暗紫红色,而一氧化碳中毒的尸体,尸斑因碳氧血红蛋白而呈樱红色,氰化物中毒的尸体呈鲜红色,而氯酸钾、亚硝酸盐等毒物中毒的尸体尸斑呈灰褐色,这都与皮下出血处的体表颜色有很大的不同。总之,通过以上多个方面的分析鉴别,在通常情况下即使是观察照片也能够基本对尸斑和皮下出血进行较为有效的鉴别,像本案中谢某的尸体上所谓的“殴打痕迹”均位于肩胛、腋下和手部等尸体低端且未受压迫的部位,而且尸斑部位边界不清,表皮也没有任何擦伤破损,结合尸检法医的专业意见,完全能够准确地断定其为尸斑而非生前遭受机械性损伤所致的皮下出血。

(二)新鲜性损伤与陈旧性损伤的鉴别分析

在法医学临床实践中,准确判别死者的闭合骨折损伤是由于本次打击形成的新鲜性损伤还是之前的陈旧性损伤始终是一大难题,因为时常出现误判也使这一问题成为了法医临床学术研讨的重要议题之一。在临床上,对于活体陈旧性损伤的判别目前主要采取MRI(核磁共振成像)的方式进行,其对于骨折损伤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能够较好地鉴别骨折的新鲜与陈旧,从而准确认定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但对于尸检鉴定而言则不然,在解剖尸体后才发现的闭合性骨折损伤往往只通过观察分析来进行新旧鉴别,这对鉴定人员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态度都是一种考验。通常情况下,发生时间较短的新鲜性骨折由于骨膜破裂、周围软组织挫伤、骨刺刺伤等原因,在其周围一般都会伴随一定程度的炎症、红肿和组织渗出,在外观上比较容易辨别,但对于死前遭受殴打后经过较长时间才死亡的或者本身骨折程度就较轻的案件来讲,随着部分血管的愈合和小骨梁的建立,骨折造成的损伤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在外表形态上与陈旧性损伤具有了一定的相似性,要准确鉴别只能通过仔细观察并分析损伤愈合的机制机理来做综合判断。在临床判断中首先一点就是要确定是否有骨痂的形成,一般来讲,骨折后一周左右骨折断端就会有透明软骨骨痂形成,然后再慢慢形成成骨性骨痂。也就是说,对于受害后一周以内即发现的尸体,如果在骨折处发现了修复牢固的成骨性骨痂,那一般情况下基本可以确定该损伤为陈旧性的,几天之内发生的新伤不可能完成如此程度的修复;而对于受伤过后较常时间才发现的尸体,新伤在骨折断口处形成骨痂也是可能的,此时要对骨痂的形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鉴别。新伤初步形成的骨痂应为纤细的线状小骨梁,强度较差,形态脆薄;而陈旧性损伤中形成的成骨性骨痂能够形成完全的片状牢固愈合,有清晰的血管压痕,纤维化明显,以此可做有效区分。另外,还可以从骨痂生长周期的角度来做判断,新鲜性骨折的骨痂生长快,而陈旧性骨折的骨痂生长慢,到后期甚至基本看不出什么变化,因而如果在旧骨痂的基础上又有新骨痂生成,则一般是本次犯罪造成的损伤,或者是由于本次犯罪而引起或加重了旧伤的复发。总之,通过以上几点的甄别基本能够在审查案件中对新鲜性损伤与陈旧性损伤作出准确的判断。

(三)机械性窒息的尸体征象判定

右心室闭合性破裂尸检报告 篇3

右心室闭合性破裂1例尸检报告

死者男性,34岁.以往无心血管疾病病史,因与人争吵突然昏倒,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为查明死因而行尸体解剖. 尸检报告①右心室心肌脂肪浸润.诊断依据:巨检右心室壁有明显脂肪沉着;镜检右心室壁心外膜脂肪组织增多并向心肌间质浸润,部分区域脂肪浸润至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呈压迫性萎缩.②闭合性右心室破裂.诊断依据:尸检过程中未发现死者胸、腹及背部损伤,胸骨无骨折,打开胸腔无积血,两肺无损伤,心包完整无破损,剪开心包膜见腔内积血约500ml,右心室前壁有一斜形破裂口1.2cm×0.2cm,破裂口两边缘较整齐.③死亡原因:急性心包填塞.

作 者:孙景洲 刘文  作者单位:孙景洲(安徽省六安卫校,237005)

刘文(铜陵卫校)

刊 名:诊断病理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年,卷(期): 7(2) 分类号:B322.1L 关键词: 

尸检鉴定书 篇4

【中图分类号】13919.4;r683.

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4)02—0139—0

3法医尸体检验结果结合案情与现场情况进行现场重建分

析,是公安部门的法医应具有的基本功,对命案的侦查和审判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例报告尚

不多,现报告如下。

案例资料

一、案情简介

某晚10时20分左右张某(男,42岁)在自家开办的公用电

话亭旁看电视时头部被人打伤,经医院颅脑ct检查和急诊开颅

减压及颅内血肿清除术,术中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于次日凌

晨4时20分死亡。据手术记录载:右顶部有一约8 cm长头皮裂

伤,创缘整齐,伤口渗血;左颡骨有一“t”形骨折线,伴硬膜外积

血约80 ml,硬膜下积血及凝血块约150 ml;左额颞顶部脑组织

挫裂伤。清除血肿后于左颞顶部去骨瓣约4 em×6 em后缝合。

经侦查,7天后将犯罪嫌疑人余甲和余乙叔侄二人抓获,二

· 法医学理论与实践·

认定疑难杀人案中的作用

报告)

陈 涛

人供认因余甲与死者张某有矛盾,雇请余乙故意伤害张。据余

乙交待当晚用铁棒先后朝张头部右侧和背部各击一次,后即骑

上摩托车逃跑,途中将致伤铁棒丢人河中。破案后公安人员在其所交待的河中打捞几次未找到此铁棒。余乙仍坚持上述口

供。据当时坐在死者身旁的见证人陈述,当时他突然听见砰的一声响后,转身见买香烟的那人手拿一把二尺多长的棒状物又

朝张某背部打了一下,随即跑开骑摩托车朝市内开去。当时张

某倒在他身上,已不能说话,头上流血,没有摔倒等情节。因当

时天黑又下雨,没能看清楚那人拿的是刀还是棒,但肯定是一长

物。

二、现场勘查记录l摘录l

现场位于某市南城一粮站前,318国道国人行道内侧。死者

张某开办的一间小杂货店内,零售香烟、副食,兼营公用电话。

其旁放一张竹制凉床,床上撑有蚊帐及遮雨塑料布蓬。蚊帐已

倒下,其前面可见较多喷溅点状血迹和大片血液浸染。床前地

面有少许滴落状血迹和雨水浸过的血迹。勘查时天正下着雨,附近没有路灯而光线较差。

· 140 ·

三、原尸体检验记录及法医鉴定意见

次日上午8时~10时,当地法医尸检见右头顶部有一条5.8

cm×0.6 cm的纵行条形挫裂创,已被缝合。折开缝线见两侧创

缘不整齐,伴条形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创角呈分裂状;创腔内

有组织间桥。左侧颞顶部外表未见明显损伤,有15 cm 长手术切

口。右侧背部腋后线上第6~7肋间可见一斜行的条状表皮剥

脱伴皮下出血斑6 clqfl×0.7 cm,周围8 cm×6 cm 范围内可见皮

肤青紫。右上臂背部肘关节上4.5 cm 处见o.5 cm×1.8 cm 创

口,创角较锐,创缘整齐,周围无表皮剥脱,创腔内无组织间桥,深达肌层。

剖验见左颞顶头皮下出血广泛,左颞部一4.5 cm×3.5 cm

大小长方形手术骨窗,其后缘有一冠状走行的骨折线,向左延伸

至颅底,向右延伸至矢状缝;骨窗硬膜外血肿6 cm×1.5 cm,左

颞顶部少量硬膜下血肿,左颞叶13 cm× 9.5 cm范围内广泛脑

挫伤,双颞叶底面4.5 cm×2.5 ciyi范围内脑挫伤;右颞叶底面

3cm×0.5 cm 范围三处点灶状脑挫伤。鉴定结论:张某系生前被

他人用具有条形接触面的钝器打击头部致严重颅脑损伤而死

亡。

四、法医病理复核检查

案卷移送市检察院后,经审查提出:法医尸检检见死者头部

有二处伤,连同背部右侧和右上臂损伤,共有4处损伤,而且右

上臂为锐器伤,但犯罪嫌疑人供认和侦查认定是用铁棒作案,致

伤工具是锐器还是钝器,是一种还是两种,是否还有他人作案,并不清楚。从而将案卷退回该市公安局,要求请专家复核鉴定。

复核时根据法医原尸检笔录、损伤照片,结合医院手术记

录,认定损伤如下:

1.右头顶部挫裂创,创口长5.8 cm,呈矢状走向,创缘下整

齐,缝合后创缘两侧伴镶边状鲜红色擦挫伤带,整个创口所伴擦

挫伤带,宽o.65 cm,其外缘平直,与正常头皮分界十分清晰;前

创角平而较深,后面创角较浅而擦挫伤呈分叉状;该创右侧顶骨

上可见一条长约3 clqfl的线状骨折,与上述创口走行一致,亦呈

矢状方向,并阻断左侧冠状走行的线形骨折。

2.左颞顶部头皮外表未见明显擦挫伤,剖开可见头皮下出

尸检鉴定书 篇5

摘 要:命案的侦破中,法医尸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我国迄今为止,除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外,法医仍然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绝大多数基层公安机关的法医在面临尸检时往往没有专门的场所,有时会影响命案的侦破。本文将从尸检的重要作用着手,结合现阶段我国法医尸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法医;命案;尸检;对策

在刑事犯罪中,命案是其中危害最严重、恶性程度最高的案件类型。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安机关都讲命案侦破放在重要的位置,能够准确、快速地侦破案件是公安机关的努力方向。因此应当规范法医命案尸检的工作流程,加强宏观建设,这将对我国提高命案侦破率意义重大。

一、我国法医命案尸检现状分析

1.法医的工作条件

迄今为止,我国除了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外,大多数城市的法医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特别是在进行命案尸检时。以河南省为例,该省除了南阳市设立专门的法医尸检所外,其他地市均无专门场所。包括郑州市在内,法医们无论严寒酷暑,仍然在荒郊野外或殡仪馆的停尸间外的露天场所进行命案尸检,其艰辛程度及自身身体损耗可想而知。由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大多数法医都是长时间深蹲或弯腰,很多法医都在40岁左右,正值经验丰富的阶段便患上不同程度的腰疾或腿疾,不仅工作条件简陋还对法医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带来很大的损伤。

2.无专门尸检场所带来的负效应

由于没有专门的尸检场所,很多法医在进行尸检时都采取露天作业,死者会被除去衣服,展露在外围群众视野中,有伤风化同时涉嫌触犯了死者尊严的负效应。医院太平间附近的病房楼内不少患者及周边住宅楼的居民对法医露天尸检更是怨声载道。由于法医没有专门的储尸间,有的无名尸体被寄存在太平间或殡仪馆内,长期存放产生的费用也产生了纠纷。由此产生的负效应之多,也给公安机关侦破刑事案件带来了困扰。

二、法医命案现场勘查存在的问题

1.注重尸体检验,忽视对案发现场的实地勘查

对于法医检验工作来说,命案现场勘查是至关重要的环境,对于侦破案件意义重大。根据公安机关出台的关于命案现场勘查的相关规则现实,在对命案现场进行勘查时,应当有法医参加,命案现场勘查是法医的职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法医对现场勘查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对法医工作存在片面的认识。他们更注重对尸体解剖检验,以此来明确死亡的原因及方式,并推断死亡时间及作案工具。还有的法医则认为,现场勘查是痕检技术人员的工作,法医只是负责丢尸体进行检验。痕检技术人员与法医的工作不能够很好地配合,将发现的痕迹物证及其他相关现象与尸检情况相结合。

2.注重尸体检验,忽视对生物物证检验结果的分析研究

在命案现场,与尸体相关的血液、毛发、唾液斑等大量的生物物证也都与侦破案件息息相关,可以作为命案现场的重建的重要依据。当前的命案现场勘查中,很多法医都只注重对尸体解剖检验,忽视对生物物证等方面的检验结果分析,特别是对命案形成的过程缺乏全面客观的研究,最终导致现场重建不准确,案犯刻画不全面等情况。

3.重尸体损伤,忽视对尸体附属物的检验

尸体的附属物种类繁多,例如,死者生前穿戴的衣物、鞋子、包等,或携带的戒指、眼镜等。有时尸体损伤是依靠外界暴力作用的结果,这些外力经常会给附属物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死者的衣物如果出现破裂口,并且是锐器导致的,可以判断致伤物可能是刀等锋利武器。如果是钝器所伤,衣物会留下印痕,以此可以判断出致伤工具的种类或形态。如果是爆炸,残留衣物可以分析出炸药的种类。如果双手进行过抵抗,手上的戒指会留下印痕。这些附属物有时会是侦破案件的关键,法医在检验实体的同时,应当重视起对附属物的检验。

三、工作改进建议

1.建立法医命案现场勘查的标准化体系

为了使法医命案现场勘查工作进行地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有必要建立一个标准的体系。首先,要充分了解案情,根据事件发生或发现的具体事件,结合目击者或知情人士的表述,初步判定命案的死亡时间或情况。之后,要对犯罪现场进行全面的勘查,法医应当积极参加现场勘查中,除了仔细观察尸体周边环境及尸体状态外,还要对毛发等进行提取。还应当以尸体为中心,将周边的环境进行搜索,将发现的血迹、遗留物等保留下来,并将衣着和随身物品作为物证保留下来。其他侦查人员如果发现法医物证,应当及时报告,并交由法医勘验人员提取。随后将尸体进行逐项检验,系统地进行解剖,贯穿病变或损伤,必要时可进行病理检验。

2.提高命案现场重建的意识

对于法医来说,现场重建是必由之路,是在尸检及现场勘查之后根据丰富的经验及专业知识,重新构建的案发过程。将整个案件的作案心理活动及隐含信息等进行重建,模拟作案过程。作为破案的重要途径,现场重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对资料的搜集、初步推理阶段、假定建立阶段、物证阶段及理论形成阶段。现场勘验阶段应当根据现场所发生的一切结合物证的分布情况进行立体化的思维,研究从起始到结束的整个动态过程,必要时要认真做好现场的实验,对案件的发生做出合理的判断。

3.深化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犯罪嫌疑人在特定的情景下所处的主体状态便是犯罪心里痕迹,犯罪嫌疑人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才会支配犯罪行为的发生,无论犯罪嫌疑人从事何种职业、年龄多大,身高体重如何等,还是犯罪嫌疑人对现场情况的熟悉程度如何,与死者的关系如何等,这些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犯罪行为所遗留下犯罪心理痕迹,有时会间接折射出作案的手段、时间、杀人动机等。在物质痕迹提取率难度较大时,要充分利用好犯罪心理痕迹的把握,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有力证据。

参考文献:

[1]颜志伟. 我国法医命案尸检现状及规范对策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109-113.

[2]庞宏兵. 我国法医学尸体解剖室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4,02:183-185.

[3]凌光昀,王庆红,杜宏,周宇驰. 法医命案现场勘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05:65-68.

[4]陈永生. 中国司法鉴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侦查机关鉴定机构的设置为中心[J]. 清华法学,2013,04:84-104.

作者简介:

王德虎(1981~),男,漢族,本科,宁夏银川人,工作单位:银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法医。

上一篇:某综合行政执法局某分局工作报告下一篇:做仓库管理员的一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