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饯房琯、崔宗之》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2024-09-23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的原文及作者介绍(精选8篇)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篇1

赠李十二白,赠李十二白崔宗之,赠李十二白的意思,赠李十二白赏析 -诗词大全

赠李十二白

作者:崔宗之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凉风八九月,白露满空庭。耿耿意不畅,捎捎风叶声。

思见雄俊士,共话今古情。李侯忽来仪,把袂苦不早。

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

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馀。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

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酌酒弦素琴,霜气正凝洁。

平生心中事,今日为君说。我家有别业,寄在嵩之阳。

明月出高岑,清G澄素光。云散窗户静,风吹松桂香。

子若同斯游,千载不相忘。

《登城春望》原文及作者介绍 篇2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登城春望》繁体对照

卷56_41登城春望王勃

《琴操·龟山操》原文及作者介绍 篇3

作者:唐·韩愈

(孔子以季桓子受齐女乐,谏不从,望龟山而作。龟山在太山博县。古琴操云: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

龟之枿兮,不中梁柱。

龟之大兮,祗以奄鲁。

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琴操十首·龟山操》注释

①龟山操:蔡邕《琴操》说,齐人送女乐,鲁季桓子受之,鲁君闭门不听朝。于时季氏专鲁政,上僭于天子,下叛大夫。孔子欲谏不能,退而望鲁山,而鲁山为龟山所蔽。季氏专政,犹龟山之蔽鲁。孔子伤政道之衰微,闵百姓不得其所,欲诛季氏而力不能,于是援琴作《龟山操》。

②氛:云气。全诗校:“一作气。”

③云:全诗校:“一作为。”

④枿:树木砍去后重新生出的枝条。

⑤奄:通“掩”,遮蔽。

⑥隳:崩坍,毁坏。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篇4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寄天台道士》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_22寄天台道士孟浩然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幾時。

焚香宿華頂,裛露采靈芝。

屢蹑莓苔滑,將尋汗漫期。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篇5

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

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

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

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注释

①大历二年(767)夏作于成都。上都:长安。《新唐书·地理志》:“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肃宗元年(762)曰上都。”

②五花:马鬣剪成五瓣式样。

③霜、风:比喻御史的峻厉、威严。

④“执简”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齐崔杼杀其君,“大史书曰:‘崔杼拭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杜注:“传言齐有直史,崔杼之罪所以闻。”此指御史外出巡察,持简记事。

⑤动:引发。离骚:离忧,别愁。《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篇6

②南山田:浩然在观山下的田园,因岘山在北郭林间之南,故称南山。

③叨陪:吞陪。叨,谦词。全诗校:“一作谬。”

④平子:东汉张衡字平子,曾作《归田赋》。

⑤甘泉:指《甘泉赋》。

⑥籍:全诗校:“一作席。”陶渊明《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庾信《拟咏怀》:“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⑦褰:揭起。帷:幔。岫:《尔雅·释山》:“山有穴曰岫。”

⑧《礼记·月令》:“仲秋蝉始鸣。”

⑨促织:蟋蟀。《易通·系卦》:“蟋蟀之虫,随阴迎阳,居壁向外,促妇女织续女工。”

⑩长(zhǎng)年:年长者。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及赏析 篇7

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朝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8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 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诗人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颈联写登山所见。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深”指更远处,一望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这两句诗写的是一种萧条荒落的情调,用来陪衬上下文。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尾联中“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该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诗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话。“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个名胜,却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游玩。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湮灭无闻”正是对诗人自己遭遇的真实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感生命之短促,表达怀才不遇之悲伤。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创作背景

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具体时间不详。诗人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正相吻合。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2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词语解释】

①人事:指人世间事。

②代谢:更迭变化。

③往:指已成过去的。

④来:指后来的。

⑤留胜迹:前人留下的古迹。这里指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南)上纪念西晋羊祜的“堕泪碑”。《晋书 ·羊祜传》载:羊祜镇荆襄时,常到岘山上饮酒赋诗,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怀念他的德政,在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四句是说,社会不断更替变化,寒来暑往,时间流逝,构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羊祜还给江山留下了胜迹,而我辈登临,徒感岁月流逝,给后人能留下什么呢?诗人睹物伤情,吊古及今,抒发自己沉沦不遇的悲愤。这四句诗具一定的哲理性。语言通俗,感情真挚,以平淡深远见长。

【诗文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处境伤怀,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4

与诸子登岘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一作:字在)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创作背景

【《岘山饯房琯、崔宗之》的原文及作者介绍】推荐阅读:

上一篇: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下一篇:教学技能培训总结反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