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培训总结反思

2024-09-23

教学技能培训总结反思(通用8篇)

教学技能培训总结反思 篇1

校本培训反思

我刚刚步入教师行列不久。经过教学生活,在各位老师指导下,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仍然称不上是一个成熟的教师。

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备课充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哪一节课没备好,就去上课效果一定不会好,我们在专业知识占有量上是比学生多,但占有知识不等于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要研究教材的科学性,把握知识的科学含义,做到深入浅出、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系统连贯,知识成串。这是领会教材的三个重要标志。

在注意教材系统性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自然地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所以备课一定要充分。

第二、还要注重课后反思。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因为在教学中,由于情境的作用,有时会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思路,使得教学效果更好;或者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要进行反思,以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第三、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材的所有知识点,都了如指掌,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都会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有时我们可以做一个“拿来主义”者,直接汲取他们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向老教师学习,与他们共同分析每一节课,坚持听他们的课。这是让自己在教学中尽快进步的捷径。

第四、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一节课的效果好坏,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不买账,仍然不会有好的效果。而这也是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在听课时一方面要学习一些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习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地向老教师学习,让自己尽快地成熟起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真正地走入教师的行列。

校本培训反思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矗本,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校本培训反思

我聆听了《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和《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转变》两场报告,令我受益非浅。从两场精彩的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及班级管理,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校本培训反思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

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重新认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历来有个说法“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家意识到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大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如今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即使再充实,也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强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传授“一杯水”的知识,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去自己寻找水源,这样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

2、摒弃就得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家通过培训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家共同认识到,只有课改的教材,而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师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从来没有如此活跃;教学从来没有如此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师生关系从来没有如此融洽。

3、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多年来,听课、稳当、学习好已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呵护,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老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这一认识,老师们开始厚爱有创见的学生,不再认为它们是“刺头”,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创,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正悄悄地出现在昆明路小学这块育人的沃土上。

校本培训反思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同样校本培训也应占领这块阵地,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全校每人做课改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推出典型课,在全校公开上,展示课改成果,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去年我校推出的市区课均获得成功。

数学年青教师做市级《圆的面积》一课,打破了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方式。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的辅助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多彩斑斓。特别是学具的使用,更突显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员参与、兴奋异常,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烈场面,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市级一等奖。

赵老师的综合实践课《头脑运动会》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融多方面的知识于一体,重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对有创见的学生发给“创新奖”予以激励,是创新有位、创新有荣、创新有奖,整个课堂中学生们动手画、用手摆、用脑想、用笔算、用嘴说,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受到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好评。

王老师是仅参加工作十年的青年教师,她做的《菜园里》一节一年级课除了完成教学生认识蔬菜外,还把对孩子孩子们的语言训练作为重点,以课本为学本,学着书上说,离开书独立着说,互相说,大家共同说,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那一句句有组织的天真语言,无不说明老师们一旦把 新的理念引入课堂,就能改变课堂的面貌,使孩子们会学了、乐学了、爱学了。

过去的一年是校本培训硕果累累的一年,但我们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新的一年为我们提出了高的要求,我们一定使校本教研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让校本教研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校本培训反思

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校本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现就课后反思,二次备课心得总结如下: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善于课后的反思,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众所周知,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他们正在不断更新知识。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虽然在课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随机应变却留下了败笔。不论教师有无经验,处理起这类问题都会很棘手,在上课时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课后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弥补这个遗憾。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教学内容的补充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否统一,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力。总之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可以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缩小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取知识间的差距,在这样多次往复的反思后的课堂中,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

总之,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多年教学工作过程的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而无法成为对传统超越的“反思型教师”。

校本培训反思

与传统课程不同,校本课程能更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变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的适应为课程对学校、教师、学生的适应。这一转变,更多地赋予了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利。

校本课程开发更多地表现为教师要勇敢地承担起课程开发的重任。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师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和执行观,即学校如何安排就怎样实施,甚至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一直都应是学校的任务,认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针对诸多教师的这些认识,我们首先给教师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即放手让老师去做、去选择,不过多地限制教师的开发行为,甚至在最初阶段大胆地保持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并鼓励教师开发给予一定的激励,在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后,部分教师的自主意识无疑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们通过实践、反思,并且主动地与学校教务处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问题,从而形成技本课程开发下教师行为的自主管理、自主调控、自主激励、自主评价———我们认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有了自主,更重要是创新。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个极富生命活力的创造过程,它要求我们去审视、批判与挑战传统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由的个性品格,学校首先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才可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开发出来的课程才会是丰富的、鲜活的。

校本培训反思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树立群体参与的全员观,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研员广泛参与。因为我们的课程培养的就是具备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人,站在这一视点上的课程才具备社会性、多元化与适应性。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其地方特色、区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等等都要求用专家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课程。在家长这一层面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儿童观及社会认识,这将对我们的课程开发提供更多深刻的意见和宝贵的建议。再者,家长对孩子的个性、思想的了解有其独到的一面,他们可能比我们的教师在某些方面更熟知孩子适合怎样的课程,需要怎样的课程。至于学生,他们本身的个体愿望与素质需求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参照。但是现实是一则由于学校社区缺乏这样的良好的力量,和家长、学生参与的困难,我们并没能进一步的得到这一力量的支持,可见在地方来说,并没有意识到学校所做的这些事情的积极意义,当然肯定的是学生非常喜欢。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全员参与没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教师的主导。

我们的教师有了意识形态上的认识,还得有素质上的提升,即行为的施行必须有专业素质的保障。我们强调:教师要努力地成为“反思的实践者”,要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成为能融通和组合各种教育要素的开放型的教师,学会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反思、合作,并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自觉践行的习惯和品质。我们强调角色的转换,要将教师内化的观念表现为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行为,强调专业化发展,要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用专业的素养去实践。这些不仅是认识层面的,而更多的应是行为层面的。这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竭动力。但事实是大多数的教师并没真正的行动,哪怕到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带有很大的学校指令形式,“不叫不动,叫了也很难动”,这些除了实际开发的困难外,我想也有体制上的问题,使得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降低,有意识没行动。当然教师本身接受的教育和原有的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的难度。“校本课程如何开发”本身成为了实现这一要求的“瓶颈”。

校本培训反思

校本课程有时甚至可以不需要教材,只需要一个主题。用教材一定程度上讲本身意味着局限。应该树立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师生即课程的课程资源观。我们的社会,其人文精神、生存环境、物质进步、群体交际等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这些原本被视为“隐性课程”的资源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将其列入校本课程开发的“显性课程”之列。也就是说,我们要将某些直接经验列入我们的课程资源,让其与学生的间接经验进行合理的碰撞与交汇,从而达到促成学生成长的目的。校本课程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更多地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以便形成正确的态度和情感。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与思维,进行各方面的价值判断与知识内化。我们认为只有来源于社会及生活的课程资源才是丰富多彩的。另外,学生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庞大的课程资源库。

课程是一个体系,或者说是知识的整体构架体现,但是在目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之中,都存在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知识体系的混乱,或者说是无体系的知识体现,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方面,同样存在着科学性,严谨性、系列性和知识性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在校本课程的建设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大多数校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仓促上马,仍然免不了存在着粗糙,甚至是知识性和常识性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并不是都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教材的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按照国家对于课程的要求和标准,更主要的是要体现地方课程的基本特色,但是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与地方课程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并没有地方课程的基本特点,也不具备地方课程的基本要求,仅仅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来体现。

我们认为要实现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最关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设校本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意识。要努力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建设,积极地发展教师开发、研究、建设校本课程的基本能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材的意识。二是要加强校本课程的规划工作,提高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目前首要的是要把校本课程从无序引导到有序的工作状态中,按照规划的要求和框架进行规范;三是学校校本课程要确立选题固态化,内容修订化,教学实用化。四是要建立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审查评估制度,作为课程形态,必须具有课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必须适合于开展教学的基本活动,因此在教材建设的工作上,要严格把好三道基本环节,一是课程开发立项的评估,二是做好课程大纲的评估,三是做好课程教材的评估,切实把课程的建设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校本培训反思

从教学软件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公司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发的软件,此类软件基本以课本为蓝本,与电子课本没有本质区别。而且这类软件大都以学生学习课堂所要学的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为目标,很难说这些软件究竟对学生的学习起了多少作用。也有些公司找一些着名的中小学合作,投入很大,希望能够出品面向教师的帮助教师讲课的精品课件,但由于课件的通用性差,软件运行时不容易随时修改或加入自己的想法,因为教无定法多数教师不愿意使用这类软件,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如此。

其实,这些问题已无须回答,但这样的质疑值得我们重视,其中反映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首先,从上述疑问中可以看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普及、推广现代教育技术,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显示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的问题就无法回避。这是课题研究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不解决这个问题,课题研究就很难再向前推进。虽然“四结合”课题准确地抓住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弊病,并明确地提出了研究目标,但建构主义理论也好,现代教育技术也好,任何一种理论或技术都无法不经实践的检验、辨别与改进,拿来的,文艺不能自现代教育技术要想被语文课堂教学所接受,也必须经过这样一个“为我所用”的占有、挑选的过程。事实已经证明,建构主义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但其本身的理论局限、现代教育技术的利与弊,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关系的变化,决定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技术或教学理论还无法在语文课堂上直接套用,这就使课题研究面临一系列复杂问题,造成了课题研究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调整研究的思路,课题必须首先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研究,依托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明确语文教改目标,有选择地吸收、融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从而实现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这不仅仅是说法的变化,而是一个思路的变化,立足点的调整。

教学技能培训总结反思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反思及总结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科学探究及学好物理学的根本方法之一, 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细致的演示实验教学, 为学生实验的正确操作起着示范的作用。在实际教学和实验中, 下面一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及教师演示实验

(一) 紧扣教学, 目的明确。

1. 明确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 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

2. 在课前反复操作, 直到熟练的地步, 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

3. 掌握演示时间, 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

4. 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 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 启发学生思维, 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 实验过程中的正确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 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 应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 拆卸时先断电源, 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 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 准确使用实验用语。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 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 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 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 对仪器的读音不准。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互相推斥”;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及“质量”说成“重量”, 等等。

(四) 加强师生互动及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 再讲给学生听, 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 不断启发提问, 让学生分析、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 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 我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 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我打开活塞, 让空气进入半球中, 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 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 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 而且不小, 这使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物理实验之后的反思和总结

教学比较注重的是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 而忽视了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 优化实验方案, 创新实验设计, 揭示实验本质, 增强实验效果。那么, 物理实验之后应反思些什么呢?

(一) 反思实验原理。

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 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 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 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例如,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公式是η=Gh/Fs, 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 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 公式可变通为:η=Gh/Fs=Gh/Fnh=G/n F, 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 反思实验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维求异, 寻求多种实验方案, 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反思, 找出其特点和不足, 从而优化实验方案, 选取最佳策略。例如“测盐水密度”实验时, 学生可探求以下多种方法。方法一: (1)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 烧杯内倒入盐水称出总质量m2; (3) 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读出盐水的体积v; (4) 计算:ρ= (m2-m1) /v。方法二: (1)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 把烧杯内的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 (4) 计算:ρ= (m1-m2) /v。方法三: (1) 用天平称出空量筒的质量m1; (2) 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盐水, 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m2; (4) 计算:ρ= (m2-m1) /v。方法四: (1)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 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4) 计算:ρ= (m1-m2) /v。引导学生对以上四种方法进行反思:方法一中, 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时, 烧杯壁上沾有盐水, 使测出的盐水的体积变小, 密度变大;方法二中, 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后, 烧杯内壁沾有盐水, 用天平称得空烧杯的质量变大, 算出盐水的质量变小, 从而使所求盐水的密度变小;方法三中, 由于量筒高, 放在天平上称量易发生倾斜、歪倒, 容易损坏仪器, 不便于操作;方法四弃掉了以上三种方法弊端, 使测量简洁而又准确, 确为最佳策略。

(三) 反思实验现象。

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反思, 可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增强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中, 两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灯泡亮, 另一只灯泡暗, 学生提出疑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两灯泡会同样亮, 怎么会一只亮一只暗呢?”此时, 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决定灯泡亮暗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根据P=I2R,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 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灯泡电阻的大小。一亮一暗是因为两只灯泡的电阻不同, 亮的灯泡电阻大, 暗的灯泡电阻小。如果其中一个灯泡电阻很小, 实际功率很小, 达不到亮的程度, 则出现一亮一灭的现象。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 学生加深了对决定灯泡亮暗的是实际功率, 而不单是对电流或电阻大小的理解。

(四) 反思实验规律。

教师应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 深入反思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 总结实验规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 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 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反思, 可总结出以下规律: (1) 物体由2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 像逐渐变大。 (2) 物距小, 像距大, 像变大。反之亦成立。 (3) 2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 1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对以上规律化的知识, 学生印象深刻, 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技能培训总结反思 篇3

【关键词】洛桑师资培训 教学技能培训 特点分析

一、前言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简称洛桑)院师资培训(Training of Qualified Learning Facilitator)是该学院对其全球合作认证学院提供的封闭式师资培训,由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高级顾问及师资培训讲师授课,为期15天左右,学期结束并通过考试的学员将获得由该学院颁发的“合格教师”认证证书。培训涉及教学基本技能、教师行为规范、商务礼仪等方面,其中教学技能培训为核心内容。本文将就洛桑培训的核心内容——教学技能培训进行研究,对该项培训的特色进行分析,提炼突出优势并指出缺陷不足,从而达到促进国内英语教学技能培训的运用和发展的目的。

二、洛桑教学技能培训(简称洛桑培训)的优势

1.精细化。

(1)组织形式。所谓培训组织的精细化,是指洛桑培训要达成培训目的,整个组织工作都必须符合洛桑培训的“细微”特点,不能有所逾越。具体来说,就是培训时间、人数、空间和设备等都要控制在“精细”的范围之内。前文指出洛桑师资培训为期两周,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每项教学技能的培训时间只有一天。除时间精确外,洛桑会将每期培训的学员人数严格控制在15人左右,要求培训始终在教室进行,每位学院必须携带笔记本电脑。

教学实践环节也体现出组织的精细化和微型化。为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技能学习后,学员将参加专门的教学实践活动——角色扮演。学员将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真实课堂,每组3-4人,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它引入了现代哲学与科学的“实证分析”方法,认为教学技能不仅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可以分解、控制,并进行强化训练和操作。

为体现精细化特点,达到学员易于掌握教学技能的目的,培训分为教学技能介绍→技能示范与观摩→确定目标、内容→教学实践(角色扮演)→评价与反馈(培训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综合技能训练6个步骤。

(2)目标内容。洛桑培训方法从简单的单项教学技能入手,使技能受训的目的性更明确。每次教学训练都针对学员个人集中讲解或训练单项教学技能,训练目的明确,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员是中心,发展是建立在学员个人现有基础上的。

培训目的十分明确,即培训单项教学技能。对照每类教学活动所适于实现的目标,将课堂教学技能分解为: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板书技能、组织技能、应变技能、电教技能,并分别予以强化训练。每项教学技能虽然在行为方式上有某种共性,但在功能上是针对某项分解目标的,从而使纷繁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而单一的技能,并对每一项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短时间内对学员进行训练,以提高学员的教学技能。

(3)评价反馈。这是洛桑培训模式最成功、最关键的环节,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出讲课者在教学行为中的长处与不足,从中吸取教益,增长教学经验。在技能示范与观摩后,学员会扮演教师角色参加真实教学场景模拟的试验,接受培训师和其他学员的评价。反馈评价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使学员能正确估量自己的教学效果。另一个是使参与的全体学员通过点评学会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2.互动性强。洛桑培训中,每个学员都有登台展示自己的机会。所谓参与化主要是指“教学实践”环节,通过对真实教学场景的模拟,学员对真实课堂情况的实战体验,使学员去感知、分析自身的行为,促进学员间的相互学习,达到强化正确的操作行为并使不正确的行为得到抑制消退,从而加快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在互动性强的评价反馈阶段,学员不但能主动学习他人的优秀示范,还能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并根据自己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因此,学员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技能的培训活动中,教学效果明显。

其次,参与性还表现在它是一种“以学员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洛桑采用的是“微型教学”(Micro—teaching)模式,始终把学员作为能力发展的主体,始终把实践置于教学各环节的中心地位;通过“技能学习”到“技能实践”到“技能评价”再到“技能改进”的教学过程,实现了“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3.实践化。洛桑培训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教学技能理论学习后,进入教学实践环节,学员以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项简单的生活技能进行课堂模拟演示。组内分别有人扮演“老师”和“学生”。其中,一对一授课的模拟课堂称为“One-On-One”,一对多授课称为“One-On-Many”。经过一天的准备,学员将在实践方式领略做老师的滋味,也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教学技能是否应用起来得心应手,何处有待改善;同时可以听取同组扮演“学生”的学员对自己所授课优缺点的评议;整个教学模拟过程都是在为学员提供良好的课堂体验和实践的机会,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对培训课程学习的兴趣。

4.及时化。及时化特点贯穿于技能培训的各个阶段。技能介绍和示范阶段,学员要在每天课程结束后花大量的时间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和消化;培训师每天上课前要花半小时进行测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教学实践和评价反馈阶段,学员被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讲课人为受观察小组,听讲人由指导教师和其他学员组成。还原真实教学场景,实现实时教学过程,近距离现场操作,学员全方位观察。角色扮演结束后,要求听讲人和讲课人及时给予反馈和自我评价,最后由培训师做总结评价。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评议,学员对教学技能有更深刻的了解,使自己对其中一些问题变得更加敏感,从而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课上,学员有着相同的目的,在别人上课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课人教学行为的优劣,教学技巧和方法的成败,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样板。及时有效地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形成直观的调整空间。此种及时性的教育技术手段,不仅给学员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促进其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洛桑教学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洛桑培训的突出优点对提高学员的教学技能和激发学员的自主学习有切实的帮助,但笔者在切身的培训体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宏观性、系统性差。

(1)忽视单独技能训练与整体教学的关系。洛桑培训把教学技能分割成若干个部分进行训练,随着教学培训的深入,发现这种技能的分解大大降低了教学本身的功能,这种技能的分解使教学技能之间的连贯性被人为肢解,技能训练和认知结构、感情因素的发展缺乏同步,但宏观的综合教学活动又不便于此种微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当人们致力于分项教学技能的训练时,往往会容易简化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但单项技能的习得并不等于综合技能的掌握;因此,开展单项技能训练的同时,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必须将相关的单项教学技能综合,进行交叉综合训练,这样有利于加强学员对教学行为的整体把握。

(2)教学实践与教案设计脱节。洛桑培训中,将教案的设计放在教学实践之后,显然违背了正常的教学规律,不利于整体教学实践的开展。将这两项技能培训的顺序颠倒,势必会影响之后的培训环节。教学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地活动,教案是教师教课的预设方案及程序,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洛桑在教案设计单项技能培训中,只是简单的讲解教案格式方面的细节注意事项,并没有对教案内容和设计等核心内容给予指导,大大忽视了教案在教学活动中的领导地位。

2.标准性和真实性差。教学技能评价的复杂性较高,尚无固定的标准。学员在模拟课堂中的评价多流于形式。培训师和其他学员由于受面子、分数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很可能出现评价不真实的现象,导致评价的主观性较大。由于学员没有机会观看到自己的表现,不能直观地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就不能对自己的模拟教学进行系统的反思,最终影响了技能的训练效果。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即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加全面客观地发挥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在评价的操作上,运用定量计算和定性方法做出判断,这种评价的执行性、操作性才会更强,不仅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使他们明确自己打到的目的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在没有压力、激发学生热情的前提下纠正问题,学生易于接受。定量分析与指导教师的定性分析相结合,改变评价的单一性,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艺术性。

3.时效性差。培训内容集中、时间短,技能实践过程短暂,教学实践机会少,不能做到每个学员都有角色扮演和被点评的机会;缺乏反复练习,容易忘记,应对技能实践环节进行影音记录,方便实践者自我观察和评价;学时短,许多技能未进行示范,只是简单的举例,一带而过,加之要训练的教学技能繁杂,有的学员还没有完全掌握,该项技巧的讲解已经结束了,没有很好地起到培训技能的作用,也会加重学员的紧张焦虑和心理压力。建议在增加培训时间和技能实践机会的同时,可将教学实践留作作业学生课下完成,全程录像,可作为资料保留,每组都有机会展示并接受点评。此外,在观看声像记录时或点评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需要强调的内容可以用暂停、重放等进一步说明。

4.理论性差。教学技能培训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相关的技能理论学习。洛桑培训第一阶段是“技能介绍”,此阶段只涉及技能基本概念和使用技巧的简单介绍,并没有对教学技能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学员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学理论的形成通常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并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因此,在技能训练前,都应学习相关的理论原理与方法原理,如有关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目标分类,教学技能分类,教学评估等,通过学习理论,不仅解决怎样做的问题,还要解决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以防止简单的模仿。还应重视指导学员备课和相关的技能训练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总结

实践证明,洛桑培训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是一个设定的、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学员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它着眼于“细微”,立足于“反馈”,起始于“分解”,结束于“综合”。它的目标明确、过程细致、参与性强、运作规范、反馈及时,可使学员的教学技能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要重视现行培训中的问题,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磊.谈双教双学法在师范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5,(15).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洪岗.微型教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3).

[4]吴乃域.中学课堂教学技能与教学技能培训[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资金项目】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

远程培训总结反思 篇4

通过远程培训,我与组里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提高科学教学教育水平,多年的科学教学使我认识到:

一、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二、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科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科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切实做好差生的转化,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技能大赛总结与反思 篇5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选手积极训练,通过市级选拔赛后,有9名同学分别参加了数车、普车、钳工等5个项目的省级大赛,横向看,选手发挥正常,纵向比较,我们与其它地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选手基本功不够扎实。

例如:快速看图、读数的准确度。工件外形看起来正确,测量尺寸不一定合格。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实操脱节,实训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技术操作又要讲机械基础知识。

2、选手现场应变能力差,选手心理素质需要进一步锻炼与提高。

虽然熟悉了比赛场地,但比赛抽到的机床精度很难说不存在问题,机床出现一点小故障就会对选手的发挥造成影响。

3、学生接触专业知识太少、太晚。

因学校专业教师缺乏,数控铣、加工中心学生未开设这门课程,同时选手比赛用到的CAXA软件知识,也是只仅对选出的比赛选手进行培训,这样选手接触专业的时间短,熟练程度和学习深度都不够,从近几年大赛的题目来看,越来越多的操作是应用软件和宏程序来完成的。

4、选手的选拔需进一步规范与严肃。

参加比赛的选手是不是我们学校最优秀的选手?值得我们深思,例如:数控专业只开设了数控车床工艺编程与实操,我们参加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的学生是教师根据学生在数控车方面的学习情况选拔出来后,又从零开始培训的。

5、辅导教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选手的技术水平,选手的临场发挥也体现着教师的参赛经验,我们的辅导教师基本没参加过大的比赛,科班出身的也较少,这些对选手的辅导都不占优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辅导教师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一致认为为保证我们的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专业师资力量。

建议学校聘请有一定专业水平又有大赛经验的高技术人员加入到我们的专业队伍中来,同时加强学校现有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包括:机电、数控、汽修、计算机、财会专业,我们要争取各个专业都参赛),定期聘请专家到校给教师上课。

2、建议数控专业开设CAXA软件课程,高级数控班开设数控铣编程操作课程、仿真课程。二楼增加华中系统数控车床。

3、建议机械制图先讲第八章第五节零件上的技术要求一节、数控专业先学普车再学数车、机电、数控专业一年级入学分批次开设普车、电焊课程。

4、选拔出最优秀选手代表学校参赛。

大赛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件大事,学校各个部门联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加技能大赛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10级学生的选拔,可以全校发动,第一步进行理论选拔(以数控加工为例:理论选拔应含必须的数学、制图、工艺编程知识),全校公开考试两次,取前30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选拔,第二步,软件与实操测试,考三次取前20名同学作为重点选手培养,第三步,随着学习的深入,多次测试逐渐淘汰至6-10人作为大赛选手培养,第四步,赛前选拔,赛前多次进行高难度的综合测试,最终确定参赛选手。

5、训练专人负责

及时了解大赛信息

学校已经成立了技能大赛办公室,应发挥大赛办公室及个专业教研组组长的优势,由他们根据专业特点制定适合学科特点的、可行的培训计划,做到计划与专业对口,计划与学生学习情况对口。同时该负责人专业精通,可随时了解大赛的有关信息和专业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调整大赛辅导计划。咨询调研了几个大赛成绩较好的地市单位,他们大赛成功法宝之一就是有一名专业精通的教师负责该专业的技能大赛。

6、关于辅导教师

辅导教师也是影响大赛成绩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建议学校组织公开报名,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加入到辅导教师队伍中来,如报名人数多,可建立同专业的两个或多个辅导小组,发挥竞争的优

势作用。建议学校对于辅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赛的教师,评优评先有限考虑,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聘用教师提高基本工资基数(可纳入学校三制改革方案)。

以上对学校技能大赛现状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武术培训班总结反思 篇6

2013年1月4日至6日,我在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全省首届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培训班,学习中我感到受益匪浅。这是具有意义深远的一次培训,不仅使我了解了武术发展史,更明确了武术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遵守哪些规则,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体育文化、肩负起让更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分享身心健康之果。现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武术

1、本次培训班我学习了初中篇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这套操是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针对全国初中生的武术操。

本套操以长拳基本动作和运动风格为基础,汲取了太极拳、少林拳、南拳和健身气功的技术元素,姿势舒展大方,动作刚劲有力,有助于中学生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过程中,丰富武术技法,了解武术文化内涵。本套操音乐伴奏雄壮有力,热情奔放,体现出中学生椅子勃发,锐意进去的精神风貌。

2、我还重点学习了武术段位制和八极拳的“对打”套路与考评,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把握了传承传统武术的精髓,对于促进武术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交好友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班认识许多学校的体育老师,跟他们的几天接触当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了解其他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通过这次的相识,以后可以了解到其他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动向。从而取长补短。

三、学员刻苦、精神饱满、效果显著

我们这些学员年龄参差不齐,所学专业千差万别,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是把武术操推广到中小生当中去聚到一起的。在我们人生的里程碑上,也将留下浓彩重笔。我们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培训班没白来,每个人都有所得、有所悟。这次培训,有充实地学习内容,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授课,有领导支持下的强有力的组织者的无私奉献,获得了不曾想到的意外收获和惊喜。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汗水,是浇灌我们增长知识的甘露,刻苦,是我们通向武术知识宝库的桥梁;交流,是我们走向成熟培训期间,每一位学员,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休息,惟一不忘的是学会真本领。培训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不会终止。武术文化的传承,是千秋万代永续的事业,需要我们和更多的体育教师一起,用智慧、用知识、用技能、用责任书写中国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美好明天。

教学技能培训总结反思 篇7

关键词:洛桑师资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特点分析

一、 前言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 (简称洛桑) 院师资培训 (Training of Qualif ied Learning Facilitator) 是该学院对其全球合作认证学院提供的封闭式师资培训, 由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高级顾问及师资培训讲师授课, 为期15天左右, 学期结束并通过考试的学员将获得由该学院颁发的“合格教师”认证证书。培训涉及教学基本技能、教师行为规范、商务礼仪等方面, 其中教学技能培训为核心内容。本文将就洛桑培训的核心内容——教学技能培训进行研究, 对该项培训的特色进行分析, 提炼突出优势并指出缺陷不足, 从而达到促进国内英语教学技能培训的运用和发展的目的。

二、洛桑教学技能培训 (简称洛桑培训) 的优势

1.精细化。

(1) 组织形式。所谓培训组织的精细化, 是指洛桑培训要达成培训目的, 整个组织工作都必须符合洛桑培训的“细微”特点, 不能有所逾越。具体来说, 就是培训时间、人数、空间和设备等都要控制在“精细”的范围之内。前文指出洛桑师资培训为期两周, 其中, 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每项教学技能的培训时间只有一天。除时间精确外, 洛桑会将每期培训的学员人数严格控制在15人左右, 要求培训始终在教室进行, 每位学院必须携带笔记本电脑。

教学实践环节也体现出组织的精细化和微型化。为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技能学习后, 学员将参加专门的教学实践活动——角色扮演。学员将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真实课堂, 每组3-4人, 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它引入了现代哲学与科学的“实证分析”方法, 认为教学技能不仅是一个有机整体, 而且可以分解、控制, 并进行强化训练和操作。

为体现精细化特点, 达到学员易于掌握教学技能的目的, 培训分为教学技能介绍→技能示范与观摩→确定目标、内容→教学实践 (角色扮演) →评价与反馈 (培训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 →综合技能训练6个步骤。

(2) 目标内容。洛桑培训方法从简单的单项教学技能入手, 使技能受训的目的性更明确。每次教学训练都针对学员个人集中讲解或训练单项教学技能, 训练目的明确,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 学员是中心, 发展是建立在学员个人现有基础上的。

培训目的十分明确, 即培训单项教学技能。对照每类教学活动所适于实现的目标, 将课堂教学技能分解为: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板书技能、组织技能、应变技能、电教技能, 并分别予以强化训练。每项教学技能虽然在行为方式上有某种共性, 但在功能上是针对某项分解目标的, 从而使纷繁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而单一的技能, 并对每一项技能提出训练目标, 在短时间内对学员进行训练, 以提高学员的教学技能。

(3) 评价反馈。这是洛桑培训模式最成功、最关键的环节, 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出讲课者在教学行为中的长处与不足, 从中吸取教益, 增长教学经验。在技能示范与观摩后, 学员会扮演教师角色参加真实教学场景模拟的试验, 接受培训师和其他学员的评价。反馈评价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使学员能正确估量自己的教学效果。另一个是使参与的全体学员通过点评学会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2.互动性强。洛桑培训中, 每个学员都有登台展示自己的机会。所谓参与化主要是指“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对真实教学场景的模拟, 学员对真实课堂情况的实战体验, 使学员去感知、分析自身的行为, 促进学员间的相互学习, 达到强化正确的操作行为并使不正确的行为得到抑制消退, 从而加快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在互动性强的评价反馈阶段, 学员不但能主动学习他人的优秀示范, 还能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 并根据自己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因此, 学员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技能的培训活动中, 教学效果明显。

其次, 参与性还表现在它是一种“以学员为主体, 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洛桑采用的是“微型教学” (Micro—teaching) 模式, 始终把学员作为能力发展的主体, 始终把实践置于教学各环节的中心地位;通过“技能学习”到“技能实践”到“技能评价”再到“技能改进”的教学过程, 实现了“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3.实践化。洛桑培训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 教学技能理论学习后, 进入教学实践环节, 学员以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项简单的生活技能进行课堂模拟演示。组内分别有人扮演“老师”和“学生”。其中, 一对一授课的模拟课堂称为“One-On-One”, 一对多授课称为“One-On-Many”。经过一天的准备, 学员将在实践方式领略做老师的滋味, 也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教学技能是否应用起来得心应手, 何处有待改善;同时可以听取同组扮演“学生”的学员对自己所授课优缺点的评议;整个教学模拟过程都是在为学员提供良好的课堂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对培训课程学习的兴趣。

4.及时化。及时化特点贯穿于技能培训的各个阶段。技能介绍和示范阶段, 学员要在每天课程结束后花大量的时间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和消化;培训师每天上课前要花半小时进行测验,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教学实践和评价反馈阶段, 学员被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讲课人为受观察小组, 听讲人由指导教师和其他学员组成。还原真实教学场景, 实现实时教学过程, 近距离现场操作, 学员全方位观察。角色扮演结束后, 要求听讲人和讲课人及时给予反馈和自我评价, 最后由培训师做总结评价。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评议, 学员对教学技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使自己对其中一些问题变得更加敏感, 从而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课上, 学员有着相同的目的, 在别人上课时, 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课人教学行为的优劣, 教学技巧和方法的成败, 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样板。及时有效地反馈教学信息, 有利于形成直观的调整空间。此种及时性的教育技术手段, 不仅给学员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 促进其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 洛桑教学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洛桑培训的突出优点对提高学员的教学技能和激发学员的自主学习有切实的帮助, 但笔者在切身的培训体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宏观性、系统性差。

(1) 忽视单独技能训练与整体教学的关系。洛桑培训把教学技能分割成若干个部分进行训练, 随着教学培训的深入, 发现这种技能的分解大大降低了教学本身的功能, 这种技能的分解使教学技能之间的连贯性被人为肢解, 技能训练和认知结构、感情因素的发展缺乏同步, 但宏观的综合教学活动又不便于此种微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当人们致力于分项教学技能的训练时, 往往会容易简化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 但单项技能的习得并不等于综合技能的掌握;因此, 开展单项技能训练的同时, 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 必须将相关的单项教学技能综合, 进行交叉综合训练, 这样有利于加强学员对教学行为的整体把握。

(2) 教学实践与教案设计脱节。洛桑培训中, 将教案的设计放在教学实践之后, 显然违背了正常的教学规律, 不利于整体教学实践的开展。将这两项技能培训的顺序颠倒, 势必会影响之后的培训环节。教学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地活动, 教案是教师教课的预设方案及程序, 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 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洛桑在教案设计单项技能培训中, 只是简单的讲解教案格式方面的细节注意事项, 并没有对教案内容和设计等核心内容给予指导, 大大忽视了教案在教学活动中的领导地位。

2.标准性和真实性差。教学技能评价的复杂性较高, 尚无固定的标准。学员在模拟课堂中的评价多流于形式。培训师和其他学员由于受面子、分数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很可能出现评价不真实的现象, 导致评价的主观性较大。由于学员没有机会观看到自己的表现, 不能直观地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也就不能对自己的模拟教学进行系统的反思, 最终影响了技能的训练效果。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即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能更加全面客观地发挥教学评价体系的作用。在评价的操作上, 运用定量计算和定性方法做出判断, 这种评价的执行性、操作性才会更强, 不仅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使他们明确自己打到的目的的具体情况, 另一方面在没有压力、激发学生热情的前提下纠正问题, 学生易于接受。定量分析与指导教师的定性分析相结合, 改变评价的单一性, 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艺术性。

3.时效性差。培训内容集中、时间短, 技能实践过程短暂, 教学实践机会少, 不能做到每个学员都有角色扮演和被点评的机会;缺乏反复练习, 容易忘记, 应对技能实践环节进行影音记录, 方便实践者自我观察和评价;学时短, 许多技能未进行示范, 只是简单的举例, 一带而过, 加之要训练的教学技能繁杂, 有的学员还没有完全掌握, 该项技巧的讲解已经结束了, 没有很好地起到培训技能的作用, 也会加重学员的紧张焦虑和心理压力。建议在增加培训时间和技能实践机会的同时, 可将教学实践留作作业学生课下完成, 全程录像, 可作为资料保留, 每组都有机会展示并接受点评。此外, 在观看声像记录时或点评时, 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 需要强调的内容可以用暂停、重放等进一步说明。

4.理论性差。教学技能培训缺乏理论指导, 缺乏相关的技能理论学习。洛桑培训第一阶段是“技能介绍”, 此阶段只涉及技能基本概念和使用技巧的简单介绍, 并没有对教学技能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 学员只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学理论的形成通常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 并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 因此, 在技能训练前, 都应学习相关的理论原理与方法原理, 如有关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目标分类, 教学技能分类, 教学评估等, 通过学习理论, 不仅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还要解决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 以防止简单的模仿。还应重视指导学员备课和相关的技能训练理论学习, 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 总结

实践证明, 洛桑培训是一个简化了的, 细分的教学, 是一个设定的、有控制的实践系统, 它使学员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它着眼于“细微”, 立足于“反馈”, 起始于“分解”, 结束于“综合”。它的目标明确、过程细致、参与性强、运作规范、反馈及时, 可使学员的教学技能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提高, 对教师专业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要重视现行培训中的问题, 深化教学改革, 推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磊.谈双教双学法在师范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05, (15) .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洪岗.微型教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 (3) .

教学技能培训总结反思 篇8

通过听专家的视频课,我还学到了高中英语新课程倡导的词汇教学方法。(1)在任务型教学中进行词汇教学。精心设计各种词汇练习、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发现、掌握英语的构词规律,掌握词汇学习和词汇记忆的方法。(2)在语篇层面上进行词汇教学。把教材中丰富的听力和阅读语篇作为课堂词汇教学的主要资源,通过有情景的语篇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和任务中,在交际和语言运用过程中记忆、掌握词汇。(3)采用英语释义、类比、趣味联想、故事讲解等方法,并注意不断复现的词汇教学。(4)利用图片、视频、实物、多媒体等直观呈现进行词汇教学。(5)利用“蜘蛛图”拓展延伸或图示讲解等进行词汇教学。(6)充分利用“Learning about language”进行词汇教学。

在教人教版必修3 Unit 2 “Healthy eating”时,我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创设了任务型活动。

1. 任务名称:健康饮食。

2. 语言知识要求:有关食品及烹饪的词汇。

3. 语言技能要求:说、读、写。

4. 任务目的:(1)掌握并运用表示日常食品的词汇,熟悉表示烹饪动作的词汇;(2)培养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引导学生对比不同食物中哪些食物富含脂肪、纤维素、维生素和糖分,以及如何在烹饪中保持食物营养,有利于健康。

5. 活动过程及形式:

(1)New words:spaghetti, bean,cucumber,mushroom,lemon,mutton,ham,diet,digestion,fiber,fat,protein,balance.

(2)全班活动。全班学生一起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rice,hamburger, beef, potato, bread, apple, banana, chicken, jiaozi, tofu, tomato, mushroom, pear, peanut, cucumber, pork, ice-cream , milk, chocolate, chips, pizza, steamed bread, mutton...

(3)小组活动,将上述食品按不同类别分类。可按面食、肉类、水果和蔬菜等分类,也可按中式食品和西式食品分类,还可按健康食品和非健康食品分类。

中国快餐(Chinese fast food):烧饼Clay oven rolls,油条 Fried bread stick,水饺Boiled dumplings,馒头Steamed buns,皮蛋1000-year egg,咸鸭蛋Salted duck egg,豆浆Soybean milk,稀饭Rice porridge,蛋炒饭Fried rice with egg,地瓜粥Sweet potato congee,馄饨面Wonton and noodles,米粉Rice noodles,臭豆腐 Smelly tofu,蛋卷Chicken roll,绿豆糕Bean paste cake,肉丸Rice-meat dumplings.

西餐(Western food): McDo-nalds麦当劳,Hot dog热狗,Pizza比萨(意大利烘馅饼),Sandwich三明治,Sausage香肠,Ketchup番茄酱,Doughnut面包圈,Hamburger汉堡包,Milk shake奶昔,Salad沙拉(凉拌菜),Fish pie鱼馅饼,Roast beef烤牛肉,Steak牛排,Crackers咸饼干,Mashed potato土豆泥,Cheese乳酪,Pork chop猪排,Chocolate pudding巧克力布丁。

(4)小组活动。就话题“Are you eating healthy?”进行小组调查。各小组统计调查结果。

(5)小组活动。分组讨论以下5个问题:Which do you think is healthier, Chinese food or Western food? How can we develop healthy eating habits? 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habit to eat snacks after class? Do you think you are eating a balanced diet? What will happen if we dont eat a balanced diet?

(6)个人活动。课下完成下列任务:给自己列一份健康食谱;通过查词典、上网等方式收集表示烹饪的词汇,写出最喜欢的一道菜的制作过程。

(7)课堂展示任务结果。

(8)针对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9)两人一组研究中餐,设计食谱。

通过一系列的食品分类活动、中西方饮食的对比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平衡膳食,促使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认识和运用所学词汇,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中掌握语言知识,这样就能将枯燥无味的语言教学变得有趣起来。

上一篇:《岘山饯房琯、崔宗之》的原文及作者介绍下一篇:关于善良的同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