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物课的导入技能》教学反思

2024-08-04

生物《生物课的导入技能》教学反思(通用14篇)

生物《生物课的导入技能》教学反思 篇1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生物教学反思

——反思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为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基础。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学。例如:讲授生物细胞分裂时,将动物细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将植物细胞的分裂比作垒墙,以体现二者的区别。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学知识方面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 ,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 ,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 ,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 ,学生提出疑问 ,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

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又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的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其他的解释。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我相信,在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东买里乡中学

文玉梅

2014年6月26日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生物教学反思

——反思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东买里乡中学

文玉梅

2014年6月26日

生物《生物课的导入技能》教学反思 篇2

1. 直接导入

老师上课一开始直接指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主要的教学内容等。教师运用直观材料, 联系实际, 通过讲述或提问, 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导入新课。

2.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原有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和递进性, 在温故的基础上提出稍微复杂的问题, 进而导入新课, 这是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通过旧知识导入,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 便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3. 利用直观 (实验) 演示导入

64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

电影、电视、实验等比口头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直观 (实验) 演示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 而且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故事导入

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 颇具好奇心, 喜欢听故事。同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 能激起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我们老师要善于结合所教内容的性质, 根据教学目标, 把所要讲的课题渗透在故事中, 巧妙地提出学习任务,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5. 设疑、设悬念导入

实际证明,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疑问、矛盾、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 以知识冲突的方式设疑, 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构成悬念, 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所以, 有经验的生物教师在教学开始时, 常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 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回忆、联想、预测, 再进入本课学习的主题,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讲“减数分裂”时,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我们已经知道, 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如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可是在生殖过程中, 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 经过分裂和分化, 逐步发育成胎儿, 那么胎儿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要保持体细胞的恒定, 精子和卵子中应各有多少条染色体?它们的染色体数是如何变化形成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引入新课的教学使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较浓。

6. 事件与情景导入

我们在上课开始时要善于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件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生物学史、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等作为导入的材料, 创设学习环境, 使学生很快进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例如, 利用“多莉克隆羊故事”导入生殖与发育的新课;利用2002年3月29日兰州地区遭遇特大沙尘暴事件导入“生物与环境”的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技能的应用

导入类型是在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分析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确定的。因此每种导入都应从教学目标出发,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集中注意

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 进入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去。

2. 引起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 是情感的体现, 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部分。导入的目的是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明确目的

导入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 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 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进入课题

在充分了解并运用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 使导入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自然地进入特定的学习情景。

三、导入设计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教材的结构是根据知识内在联系设计的。在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前后衔接, 还要注意知识结构内部的横向联系, 所以导入一定要强调知识模式的内化, 灵活运用导入技能, 通过知识模式的建立形成教师、学生和知识三者之间的整体系统。

2. 启发性原则

我们设计导入时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 激发学生思考, 活跃他们的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探索, 努力进取。

3. 趣味性原则

新课导入一定要讲究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状态, 结合所学内容, 利用生物学史、名人轶事、问题悬念、高科技新成果等作为沟通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媒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做到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生物《生物课的导入技能》教学反思 篇3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导入技能的作用也显得更加重要,对于一节课堂的教学进程与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文就导入技能的几个主要类型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导入技能;课堂教学;应用;

【分类号】G633.8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1]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2]。它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常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

1、导入的类型

1.1 直接引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所期望达到的目标。”[3]直接导入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2]。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直接点明本节课的主题,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种导入方式简捷、明快,明确了学习内容,提出了学习要求,引起学生学习求知欲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讲授“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时,上课一开始就直接板书标题,然后让学生通过标题来分析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分析出本节课的两点主要学习内容:为什么DNA是遗传物质?为什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让学生心里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1.2 设疑导入

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都想一探究竟,设疑导入就是利用了学生这样的一种心理,在一节课堂开始之前设置层层疑问,编写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形式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开知识的神秘面纱,在思考和解答疑问的过程当中就进入了学习。如“进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几个空心萝卜和一些过了冬的生姜,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萝卜放久了会空心?会变轻?生姜为什么会变轻?”学生接到这些问题就会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做出回答,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新课,然后带着学生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进入课堂。

1.3 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生物学知识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和思考,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再引出新的疑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节内容时,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会根据自己以前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回答,最多也就只能说出光和作用的总反应式,但是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又不知道,那这就是教师要的切入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人们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历程,该探索历程不仅充分展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而且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深层探索仍在进行,现在就让我们来跟随科学家的脚步,再次感受科学家们的探索过程,去探究光合作用的具体反应过程。

1.4 故事导入

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其中有很多妙趣横生的精彩故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来选择性的讲解科学故事,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集中,这为之后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如在讲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节教学内容时,可以在上课之前就给同学们讲孟德尔的故事,或是请同学起来说关于孟德尔的相关事迹,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孟德尔的故事进行补充,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5 事例导入

用生活当中的学生比较熟悉或是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进行导入,能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由于所举的事例都是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也符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新课程理念。通过给学生介绍新颖、醒目的生物学事例,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1.6 情境导入

课堂已经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充满生机的生命活动的学习天地。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新课程教材中每一章的导言及图片都设计的很精美,每一节的问题探讨中也会插入一些非常精美的的图。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的教学内容,在上课开始就可以播放一段轻音乐,然后教师开始介绍:同学们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在生活中,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炎炎夏日,当我们漫步在乡间的小路,点点流萤漫天飞舞,犹如夜空中美丽的繁星,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过一首诗《七夕》描绘了这样的美景。可以请同学起来朗读或是教师自己带着感情朗读一遍。朗诵着杜牧情境交融的诗句,想象夜空中与星光媲美的点点流萤,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有关的生物学问题。讨论以下问题: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1.7 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的方式非常多样,不过都是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和电视短片等,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一些细胞的模型或是细胞器的模型来让学生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然后从结构出发,分析其功能。再来学习其他的细胞器,就此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1.8 实验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且根据学生的一些心理特性,在某些章节中以实验作为导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大量的声音、色彩、形态和气味等变化使学生在学习之始便在感官上承受适当的刺激,获得大量的感性信息,同时提出若干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就会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

以上是我在新课程生物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一位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寻找它。”可见一堂精彩成功的课绝对少不了一个好的导入,新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它们都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定向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導入得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榕,金禹含.信息时代教学技能之导入技能[J].考试周刊,2015(25).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生物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论文 篇4

现代教育突出了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通过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但长期以来人们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果是教学质量上不去,影响对人才的培养。本文想就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谈些肤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注重情感,激发兴趣,使师生心理活动最佳结合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实现教与学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融洽,教学中的 “情”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教师。这样,师生之间不仅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在追求真理上也会达到同步。其次,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唤起学生心理活动与教师心理活动最佳结合的又一重要诱因。我在给学生讲植物学绪论课时,我便改变以往的教法,决定首先向学生进行生物学科中包含的美学知识的教育,告诉学生:生物学科中包含的美学知识很丰富、很生动、很形象、很具体。我国的文学、艺术、军事等许多方面的知识都是借助生物学科中的美建立起来的,如我国汉字造字的六书之一----象形,就是直接模仿生物美的形象而造成的,如马、鸟、鱼、龟等都是各种生物原型美的速写画:古代军事艺术中的一字长蛇阵: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相应……,显然是从蛇的自卫战术之美得到的启示;再比如我给学生播放“基因工程”、“生态农业”等CIA课件,让学生“触摸”生物前沿研究的“脉搏”……通过这样讲解和演示,好似在学生兴趣的平静海洋里投下一块大石,激起阵阵波澜,此时此刻,学生们由于兴趣上的满足而带来了愉快感觉,注意力就被老师“引人入胜”的讲解吸引住了。由此看来,只有做到“寓知于乐,以趣激学”,才能保持学生经久不衰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师生的心理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结合。

二、教师巧妙设疑与学生积极解疑的最佳结合

俗话说 “疑”是思之始,学之由。教学中教师设“疑”,学生才有“解疑”之需,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还体现在“设疑”与“解疑”的结合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一定思维基础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一个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能拨动全班学生思维的心弦,奏出一曲耐入寻味,甚至被澜起伏的大合唱。实践表明,巧妙的设疑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其一,也是最主要的是在“点子”上设疑,生物教材内容有主次之分,有起决定作用和一般作用之分,有难易之分,教师就应在理解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上设疑,这样其他内容也就容易理解了;其二要在“衔接”处设疑,生物知识既有它的阶段独立性,又有它的系统连贯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知识的前后衔接上设疑。其三要在“联系”处设问,学生往往对有联系的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容易混淆,教师要针对这样的问题设问,引导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准确地辨别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如讲减数分裂这一概念时,教师应设问复习有丝分裂的概念,以便使学生分清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师不仅自己要巧设疑问,更重要的还需要启发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生疑,让他们在思想上存在迷惑困惑之点,允许和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当质疑提出后,教师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理,有些较新颖而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设计锻炼学生思维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大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一个问题的各种答案,使一些含糊不清的认识得到强化,把正确的认识巩固起来。总之,教师这种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表现;学生这种思考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的过程就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三、教师精讲与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最佳结合

叶圣陶先生指出: “教师自始即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叶老的论述对我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要以“导”来发展学生的智能。但“导”不是说不要教师“讲”的形式,而是要“精讲”,做到导中有讲,讲中有导。精讲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讲的内容精和语言精。内容精主要指要讲教材和学法中的重点、疑点、联系点等,重点,就是指在知识的内在结构中,那些处于统帅地位,起着支配作用的关键问题和内容;疑点,是指那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联系点,是指起着知识前后联系作用的地方。但具体到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章节生物知识的特点进行“精讲”,对不同类型的课也有不同的要求。至于语言精,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简练上。教师做到了精讲,所占时间少,大部分时间可留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即阅读、观察、讨论、绘图、制作教学模型、实验、做练习题等。但又不要求学生多做题,而是从这节知识的整体出发配置题型,用基本题型(包括变式题)分别对这节知识进行逐层的有限覆盖,配置问答题,综合题目,寓各项思维训练于这些题型之中,这样,在质和量方面都得到了保证。

四、教师鼓励创造与学生积极探究最佳结合

生物《生物课的导入技能》教学反思 篇5

峨山职业高级中学 段秋燕

摘要: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好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本文旨在了解职中学情的基础上,阐析新课导入的的目的和作用,重点介绍导入技能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导入 生物教学 导入方法 注意事项

一、导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职中普遍大规模扩招,生源综合素质逐年降低,职中普遍存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低的学情,教师随之教学信心下降、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改革难于实质开展,所以造成新课导入常常不受重视,教师很少运用导入甚至不导入的现象,这严重制约着职中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制药技术》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工程设备》,对职中生物教学导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新课导入的意义和作用

(一)、导入技能的意义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新课导入的作用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只是一个很短的环节,但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领——明示作用

即可以带领学生步入学习情境中,揭示课题,体现教学目的。

2、凝聚——指向作用

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

3.衔接——过渡作用

即可以起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作用,既复习了旧知识,使学生巩固消化,又把新知识在旧知识中得以过渡延伸。

4、激发——深化作用

即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激发、深化学生对新授课业的兴趣。

5、消疑——置信作用

即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使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

6、铺垫——拓展作用

好的导入能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由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展不断推向高潮,产生的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三、职中生物类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和各方法操作注意事项

(一)、“科普小故事”导入法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教师如果结合生物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比如在讲《中药炮制》一节的开始,介绍中药的起源,以故事导入,我们的祖先中国猿人,最初的生产活动中,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自然难免会误食一些有毒或有剧烈生理效应的动、植物,以致引起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偶然的,他们发现如果人有了某种病痛,吃了一些动、植物后,反而可以解除疾苦。于是,他们便对这些动、植物获得认识,即它们可以用来治病,这便是药物了。这种认识经过无数次反复的实践,逐渐从口耳相传到结绳契刻,最后到文字记载,这样逐渐形成中药的知识。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有了盐、酒、醋等辅料的加入,从而使中药成了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以此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操作注意事项点:

1.对于生物类教学,所选用的故事最好短小精悍。2.教师讲述故事的语气、神态、表情到富有感染力。

(二)、“设疑”导入法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教学内容的主题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比如:在讲啤酒发酵设备中日本朝日罐时,首先说明中国制造不出朝日罐这样高科技的设备是因为其中一个重要构造中国没有,接着再问是哪个构造中国制造不出而使中国啤酒发酵落后与日本呢?调动学生胃口后,再引出朝日罐的构造及优点。学始于疑,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往往能挑起学生的好胜心和探究欲,引发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的境界。

操作注意事项:

1.教师导入问题的设计要紧密围绕课堂中要解决的中心问题。2.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学生能听懂,给予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三)、“情景创设”导入法

课堂导入时能创设好情景,情境内容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吸引到课堂上来。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一节时,先给大家看几张象山一样堆砌起来的抗生素图片和人类滥用抗生素后导致恐怖皮肤病等病症甚至死亡的图片,这样导入后,学生们都陷入滥用抗生素的恐怖氛围中,乘势再讲其原因及使用注意事项,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此种导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各项教学活动。

操作注意事项:

1.情景载体要有视觉上的冲击力,给人印象深刻。

2.情景的内容主题要突出,不要让背景冲淡了学生观察的视线,扰乱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复习”导入 法

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使旧知识得以巩固,树立学习信心,又能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微生物细胞破碎》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植物细胞及低等动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由哪四个部分组成?大家还记不记得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要是把鸡蛋壳比作细胞壁,细胞膜比作鸡蛋内附着鸡蛋壳的那层薄膜,哪一层比较难破碎?要想把治疗侏儒症的抗生素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来首先要做什么?细胞科学破碎的方法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微生物细胞的破碎。运用该方法,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降低了本节的难度,顺利地导入新课。

操作注意事项:

1.复习的内容不要太难,保证大多数同学能够回答出来,且复习内容要与本节教学内容有联系。

2.所问问题要逐渐递进,让学生顺势思考,不可头重脚轻,让学生云里雾里。

(五)、“直观演示”导入 法

用直观教学导入新课,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且给了学生感官的认识,学生比较容易记住这节课的主题和重点知识。例如,在学习《啤酒生产原料处理与麦芽汁的制备设备》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的,首先放一个啤酒瓶在讲桌上,然后让同学观察瓶子上的标签,接着问你们知道啤酒生产的原料是什么吗?然后再问大理十度半指的是酒精度是十度半吗?(学生回答)那啤酒主要原料是小麦和大米,里边有很多杂质怎么办?怎样酿造麦芽汁并使它的浓度达到十度半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啤酒生产原料处理与麦芽汁的制备设备。

操作注意事项:

1.所选内容紧密围绕教学中心,且所展示内容应该截取其精华部分,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喧宾夺主。2.直观演示后的过渡提问非常重要。怎样有效地收回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堂教学的中心上来。

(六)、“趣味”导入法

生物教学中可用日常生活积累的一些“趣味问题”、“趣味游戏”等,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殿堂。该法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应用,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如在学习《制炭》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 一种植物生得巧,不是豆类也结角,果实制药可止血,白花可以做染料。”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势导入新课,讲述槐花制炭后的炮制作用。在这种愉悦、兴奋的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效果收效较好。

操作注意事项:

1.这样的方法使用一定要配合一定的语气,营造神秘感.2.所选用趣味内容要与教学的主题相吻合。

四、结语

总之,职中课堂教学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职中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课堂导入方法不能教条照搬,既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和心理特点,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去积极学习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文中提到的是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创新,让生物课的导入更加艺术化、专业化。因此,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是很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

参考文献

[1]蒯国锋.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2)

[2] 王庆忠,李兴东.简谈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原则[J] .维坊教育学院学报,2000(1)

[3] 郭友, 杨善禄,白蓝.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学校教师教学法与艺术全书(下卷)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主编:王悦

高三生物课的教学反思 篇6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环节,教师如果表情亲切,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就会想学、愿学,而且思维活跃,对所学内容印象也深刻难忘,收到的效果也更理想。比如说:在讲眼球的结构时,对学生提出“平时我们都说‘人在哭时,眼泪鼻涕一起流’,这是什么原因呢”焉认真思考后总结出:是由于鼻泪管与鼻腔相通。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坚定学习的信心。

二、利用直观教具,增强教学效果

直观教具在生物教学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直观教具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状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集训,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学知识的方法,如:在讲鲫鱼的循环路线时,如果只用语言干巴巴地讲解,许多学生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而若配以持图、心脏模型加强直观印象,讲完后,再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并画出循环路线图,学生就会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三、增强实验、实习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篇7

一、导入的设疑应切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的规律, 设疑置悬, 使学生急于探究,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 在八年上册的“性别和性别决定”一节的教学初始,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学生们都很快地答出“受精卵”, 于是我继续设问:为什么有的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个体, 有的则发育成雄性个体?同是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 为什么会有男女之别呢?同学们想知道生男生女的秘密吗?面对一系列新鲜而又有意义的问题, 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作答, 但又迫切想知道为什么, 由此形成了一种“知识饥饿感”。既激发了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渴求, 又为顺利进行新课的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

新课开始的设疑犹如磁铁一般, 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进行成功学习的欲望和达到成功学习的目的,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讲解重点或难点内容时, 巧妙的设疑导入犹如画龙点睛, 学生通过学习解疑可以一下子抓住知识的要点, 加深对知识的领悟, 牢固掌握知识, 也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导入应融于诗情画意、故事色彩之中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入到生物学教学的导入环节中, 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要求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才智, 启动自己的知识库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 并把与教材有联系的蕴含于教材以外的教育因素和智能因素挖掘出来,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 在教学两栖纲代表动物“青蛙”时, 我引用了著名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西江月》作为导语:“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这几句诗句既达到了点出青蛙的生活季节和生活环境的作用, 新颖别致, 也使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学会了知识, 学会了审美, 活跃了思维, 优化了对知识加工的积极性和效率, 增进了身心的健康。

三、导入应以形象直观的演示教具为道具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 直观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为了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正确而牢固的生物学知识, 不能只从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出发, 更不能抽象地讲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而是要求我们要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挂图、标本、模型、实物、幻灯、投影、视频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相关思维, 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鲜明的事物, 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会观察事物、揭示规律的方法。例如, 在介绍“观察昆虫标本”的活动时, 考虑到初中学生比较热衷卡片, 我便在课前将自己多年收集、制作的蝴蝶和蜻蜓标本贺卡发给学生观察, 许多学生都未见过真实的蝴蝶标本, 他们以为那些漂亮的蝴蝶都是假的, 直到老师告诉他们这些图片上的蝴蝶都是将自然界中翩翩起舞的蝶儿, 同学们赞叹不已又爱不释手, 有的同学还要求我送卡给他们做留念。我说:“其实, 你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认真观察它们的身体组成, 如果你们都想拥有的话, 只要你们都能认真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老师很乐意在课后教你们制作方法, 相信你们会比老师制作的更漂亮, 种类会更多。”就这样, 全班同学个个都睁大眼睛细心观察, 踊跃发言, 这些小小的卡片确实发挥了大作用,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初中生物课堂实行导入教学的做法 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导入教学

新课改后,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更高,为了能完成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导入教学的理念。如果我们实行导入教学得当,学生对于学习生物会充满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给备课留有足够的时间,对我们的导入教学进行优化,帮助学生更加有激情的学习生物。

一、复习阶段的导入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陪同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投入到新的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笔者在实行过程中,在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同当时学习不一样的问题,帮助学生能够打破原有思维,建立新的思考模式。最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利用原有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的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二、利用生活常识导入教学

初中时期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3~16岁,对于生活、社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并对之有一定的思考。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种特征,将生活常识导入引进我们的生物教学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挑选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如果例子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我们的生活常识导入教学也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恰当的使用生活常识导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微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免疫”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是这样运用生活常识导入法的。首先,我询问同学们如果平时意外被小猫小狗咬了,或者扎了生锈的铁钉需要干什么。学生告诉我,需要去医院打正确的疫苗。我就问学生,为什么需要打疫苗,而且是正确的疫苗呢,不同的疫苗有什么区别?学生带着疑惑的心理期待我的答案,自然我就引入了疫苗的知识,在学生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入生物知识的学习中。

三、利用相关情景导入教学

笔者认为,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结合相关的情境,无论是生活中的,还是虚拟的,都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添彩。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食物链的时候,把学生从教室中带出,走到学校的花园中。笔者问学生,花园里的花美不美,学生说美。然后我问学生,那如果有小虫子吃花儿,怎么办呢?有的学生说,没关系,学校里有鸟儿可以把虫子吃掉。笔者紧接着问,既然有鸟儿可以吃虫子,那么这些鸟儿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一环接一环,学生逐渐体会到生物链的内涵。

四、利用实验导入的教学方法

实验室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对于一些难懂的知识,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带领学生做相关实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仔细甄别,选择最能够反应生物这门学科特色的实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细菌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专门培养细菌的房间内,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细菌的产生过程。在这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显微镜,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我们身边的细菌。同学们逐步意识到,原来微观世界如此有趣。

五、利用故事导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作业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学生学习之余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物探究的。为此,我们一定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巧妙利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当我们在讲解较为生涩的生物知识的时候,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无聊,可以讲述有关这个生物知识的相关故事,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让学生发现知识背后的故事,学生能够自然的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学习效率自然可以得到保障。

例如,当笔者在讲述有关细胞的知识的时候,由于内容枯燥,笔者决定使用故事导入法进行教学。笔者首先和学生分享了发现细胞的相关故事,同学们因为这之中的有趣的情节开怀大笑。在这之后,笔者和同学们分享了不同类别的细胞的区别,然后让学生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学生通过游戏,快速的掌握了不同细胞的工作职责以及它们具备的特征,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相关知识。

六、利用多媒体导入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应用的技术日趋成熟,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越来越频繁。因此,我们要善于学习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之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例如,笔者在讲述微观世界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微观世界的情况,利用了多媒体导入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细菌分裂、植物从种子到发芽到长大的全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学生再学习这方面的内容的时候自然十分感兴趣,学习动力十足。

结语

新课改后,教育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更加高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有效利用导入教学法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满足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将导入教学贯彻到底。

【参考文献】

[1] 曹宏伟.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J]. 学周刊,2012(6).

[2] 吴双. 例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设计的几点体会[J]. 新课程导学,2013(11).

生物《生物课的导入技能》教学反思 篇9

9月21日,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和各位同事一起去马牧池中学参观学习。

马牧池中学虽然地处山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但是其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搞得很成功,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到马牧池中学学习。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先听取了郭主任的经验介绍,后听了两节公开课。

我们听的两节课李友翠老师的《天空飞翔的动物》。

刘长国老师的《结构层次复习课》。

授课教师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式,教学内容主要由学生通过小组内讨论、到小黑板上展示来完成。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内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教师还通过一些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生物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10

本课教学是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课前,我安排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关于那些发明创造是根据生物的启示发明创造的的资料,在课改“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对教材教学进行了调整。为了使学生亲历生物启发下发明创造的过程,我让学生搜集和观察身边那些是根据生物的启示发明的,根据苍耳的特性能粘的衣服上激情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回忆、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自己生活的周围,通过发明的物品和生物进行对比,使学生真正了解人们的发明创造是从生物特点、功能受到启发而进行的发明创造,在通过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惊叹先辈的发明创造,最后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变色龙和壁虎有那些功能和特点,利用它们的功能和特点想象的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的感受探究过程。在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希望学生在生物启示下有自己的发明创造,在根据生物的特点进行创意设计,由于学生对于仿生学的发明创造有了体验,所以,他们课上都非常投入,探究究的热情非常高,课堂也焕发了生机。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篇11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95-01

新课开始时,老师若通过恰当巧妙的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可在极短时间内稳定学生情绪,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开动脑筋,全身心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应创造创造出轻松、有趣、新奇的情境,联系实际精粹巧妙的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征和思维特点的教学内容。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中学生物课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在讲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时是这样讲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但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分却能由低处向高处流。例如在夏秋之际的早上,我们常会发现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就是从其根处上流而来的。那么植物体内的水分为什么能由低处向高处流呢?”这样提出了问题,设置了悬念,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减少教学盲目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如:在讲“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可这样导入:农谚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那么粪对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什么呢?这样使学生心中设下一个又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以直观教具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如果能灵活地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那么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原生动物时,首先把盛有草履虫培养液的试管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然后问:“同学们请看,这只试管里有什么”学生们会说“有水”或“没有什么东西”。然后再神秘地告诉学生“这里面有动物”,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惊异、好奇的心理,进而会产生弄明白这里面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求知欲望。

在讲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节时,我用多媒体演示两段影像清新的空气、污染的空气对比导入。然后问: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在这两种环境中呼吸,一定会对健康产生不同的结果。由此导出课题,很容易将学生吸引到所学习的内容中去。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堂导入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其中,创造性的成分、艺术性的成分都很多,并且,师生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很关键的问题------只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动”,才能很好地设计教师的“导”。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巧妙构思,设计合适的导入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以较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努力去创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采用实验导入新课

例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节就是以演示趣味性的实验开始,我让学生从家中自带能说明植物体中含有水的东西来,一上课,我请学生来说,有的同学将树叶揉搓,挤出了一些水,有的同学将果实咬开,挤出一些水。我将晒干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火上烘烤试管的底部,不一会儿,试管的内壁上出现了一些小水珠。从而自然得出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个结论。随着实验现象的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产生认知冲动,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再经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能较快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

四、利用娱乐法导入新课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导入,如: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等,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 比如猜谜语。关于生物的谜语很多,以一则谜语来导入,能立即点明学习的对象,进入主题。同时学习的针对性强,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昆虫”一节时,我先出了一则动物谜语:“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学生立即猜出是螳螂,随即出示螳螂的图片,并设问:“同学们可能都知道螳螂,但你知道螳螂是怎样捕捉小虫的吗?它在运动时有什么特殊的‘技能”。这样主题鲜明地引入对“昆虫”知识的学习。

五、利用生活实际导入法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篇12

常见的导入设计形式有很多, 如复习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言语导入、实验导入等,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产生听之有味、欲罢不能的感觉, 更好地促进他们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本文主要列举一些在实践教学中应用得比较成功、课堂效果较佳的导入案例, 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问题情境式导入设计

案例一:在“遗传 (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物质) ”一节教学时, 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 你有和父母长得相似的地方吗? (2) 为什么父母和子女有相似之处? (3) 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 (4) 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

案例二:“血液”一节教学我设计的是: (1) 你知道我们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颜色吗? (2) 人体血液有多少呢? (3) 如果人体缺血有什么症状?怎样抢救呢?

案例解读:“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 一个好的问题, 可以及时地将学生的思维锁定并带入与课程有关的范围之内, 融入到问题情境中,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其实这两个案例都是从教材的知识点入手, 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青春期的中学生对自己身体特点非常关注, 设置学生不能准确回答, 却又迫切想“愿闻其详”的问题, 且形成问题链, 这样在矛盾中激发学生的探寻欲望, 有效将本节知识问题化。问题设计可以源于教材、生活、实验、热点等, 但不论问题源于何处都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 不易过难, 亦不易过简单。问题情境式导入设计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设计一个问题, 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循序渐进, 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在问题的推动下, 在紧密的思维推理中将一节内容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解读式导入设计

案例:在“信息的获取———视觉的形成”一节的教学中, 我首先展示了教学目标: (1) 描述眼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 尝试运用语言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 知道用眼的卫生。在学生初步明确了教学目标, 我在黑板上对目标作了逐一解读, 建构了有效的知识模块 (见下图) 。

案例解读:目标解读式导入一般直奔主题, 教师针对展示的教学目标, 一边解读一边板书, 在3—5分钟内把本节核心知识点展现在黑板上, 通过教师独立的视角对知识进行整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展示了上述模块, 随后由各小组在30分钟左右时间内在学案上完成本节的知识梳理。这种形式的导入, 特别是模块的运用会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 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下, 引导学生逐个深入剖析, 归纳要点。这种导入最好有与之相配的学案为最佳。学案的应用不仅解放了教师, 更能锻炼学生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目标解读式导入比较适用于知识点较难、不易理解的内容。

三、科学探究式导入设计

案例: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 一上课我先拿出三块有洞的萝卜, 当着学生面, 往第一块萝卜的洞中注入盐水, 第二块萝卜的洞中注入清水, 第三块什么也不放。然后让学生讨论推测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这样一段时间后, 再让学生比较观察这三块马铃薯。结果发现:放盐水的皱缩了, 放清水的饱胀了, 什么也没放的保持原样。然后问道:“这个现象和你预测的一样吗?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寻找答案, 目的明确, 效果自然很好。

案例解读: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教师巧妙地设计实验, 指出一些现象, 让学生观察、分析, 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得出结论便是新课内容。本节的“扩散现象”实验十分简单, 但是实验效果很好, 通过这样的实验,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不仅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 还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科学探究式导入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自总结, 印象尤为深刻。

四、生活情境式导入设计

案例:在讲“生命的起源”时, 我先设置悬念:“地球上本来没有生命, 只有一些小分子的物质, 那么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对此, 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并找到了相关的证据。你支持哪种观点呢?理由是什么?”随即播放一段《宇宙与人》的视频, 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 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演变过程。

案例解读: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 而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会使所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的感情, 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气氛, 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奠定基础。本节《宇宙与人》的视频导入使学生沉浸在直观的画面中,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与他们的感情达到共鸣, 还能够使学生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复习提问式导入设计

案例:在讲《性状的遗传与人类的性别决定》这一节时, 我提出以下问题: (1) 人的性别是否属于性状? (2) 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3) 请谈谈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4) 人的性别与染色体有没有关系?通过这些问题来复习旧知而又引出新知。

案例解读:古语道:“温故而知新。”“温故”是手段, “知新”是目的。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 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简单的导入方法, 是从旧知识入手, 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明确探索目标, 从而进入新教学内容的学习。它以回忆、提问、练习等方式复习旧的教学内容, 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真正做到有启而发, 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种导入方式的特点是简单但作用很大,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

生物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13

其次,在讲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时,我提问:“植物是怎样获取营养物质的?”答案,有阳光,空气,水,无机盐,土壤等等,我告诉他们,土壤只是给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的载体,而阳光仅仅提供能量,但植物的生存是需要物质的,仅有水和无机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机物,那有机物将从何来?有同学就说:“植物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于是同学们结合小学学的光合作用知道的植物获得营养的途径:吸收外界的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是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一些动物获得营养的方式总结出: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需要以植物或其它动物为食来获得营养。在讲生物能排出身体里产生的废物时,我发问:“动物怎样排出身体里产生的废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理现象得出人和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排尿,出汗,呼出气体。植物能否排出身体里产生的废物?有同学回答:“植物通过落叶带走部分废物”.在讲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时,我请同学们找出动物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例子,同学们回答踊跃,如兔子看见狼会跑,猫看见老鼠会追。。。。。。我又问,是不是不能移动的植物对外界刺激不能做出反应?回答是否定的,同学们很快找出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例子,像含羞草被触动叶子会卷起来,向日葵会葵花朵朵像太阳,植物的向水性,向光性。接着我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病毒,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同学们知道了病毒是生物,但不具有细胞结构。也知道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最后是总结和检查效果阶段,通过提问及做练习,检查学生的课堂效果。

我在教学中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之我见 篇1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教学行为

“万事贵乎始”,生物课教学也是如此。几分钟的课堂导入很短,但其效果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精彩的教学导入似教学乐章的前奏,它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引导着学生思维、努力求知的方向。它虽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它将教与学、旧知与新知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像战鼓,启人心智,催人奋进;更像一个充满魔力的电磁场,使学生充满好奇,兴趣盎然,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目的

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在进入新授课时,通过各种方法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提高学生能力训练的不同阶段和环节之间,都要运用课堂导入教学艺术和教学形式。其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

1.使学生想听课,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2.使学生爱学习,从心理接受教师对整节课的初期呈现;

3.使学生乐参与,这是学习的精神面貌和状态,也是新课程倡导和明确要求的。

二、课堂导入的价值

好的课堂教学导入应该能够起到优化教学过程、调整学习状态的目的。明确学习目的,整合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阶段之间相互补充,连续贯通,使课堂教学过程得以优化。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不仅使学生想学、爱学,还能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等方面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三、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要求

优质的课堂教学导入应涵盖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明确目的、优化课堂气氛等多项功能。应具备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时效性、灵活性、简洁性等特点。

1.针对性。课堂导入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好奇心理,要突出针对性。如果导入偏离了教学内容,不管形式有多新颖,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趣味性。幽默、风趣的语言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引用一些诗词谚语导入,也能创设出具有趣味性的情景。利用实物、模型、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手段导入,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的导入也就入情入境,流畅自然。

3.启发性。课堂导入不能只是追求“趣点”,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针对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点,把学生原本熟悉的、常见的生活现象设计为富有挑战性的启发性问题情景,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进而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同时还要关注时代信息。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人入胜。但是,有些信息是有时效性的,其价值的大小与提供信息的时间有关。

4.时效性。从日常生活、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挖掘热点问题,自然导入新课,同时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导”无定法,课堂导入的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应因时因地因对象而异。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内容课堂导入方式不同;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班级课堂导入方式不同;同一班级在设计导入时也应适时变换。

导入方法还应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异。正常的课堂导入时间应3~5分钟为宜,导入的时间过长就会显得喧宾夺主,不仅使课堂导入显得冗长,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

四、课堂教学导入的常用方法

1.复习导入法。论语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初中生物学科知识逻辑性、规律性很强,内在联系紧密,在导入时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实现自然过渡。真正做到有启而发。例如,在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物质运输的路线”一节导入时,先提问和心脏有关的知识以及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血管?学生作答。教师设疑:血液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的呢?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体内物质运输途径——血液循环知识”。

2.问题导入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有心理学家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的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方面就是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创设具有启迪思维的最佳问题,巧妙地通过问题来刺激学生,只要疑问和悬念设计恰当,学生就会产生“愿闻其详”的心情。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发现、独立探究的精神,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一节新授时,设置这样的问题:(1)为什么子女和父母有相似之处?(2)父母遗传给子女的是什么?(3)遗传物质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层层递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学生便带着疑惑,充满好奇,饶有兴致地走进新课程学习。

3.趣味导入法。在教学中以情境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导入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使枯燥抽象的概念变为轻松愉快的音符,调动学生情感,使繁杂的理论变得易懂易记。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如:猜谜语、成语故事、古诗词、谚语、唱歌、讲故事、角色表演等,不知不觉中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求索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4.情景导入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设置不同的导入情境,能使学生身至其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探究解决问题。主要通过图片展示、模型展示、标本展示、实物展示、阅读小资料、播放声音视频、演示实验导入来实现情境设置。

5.活动导入法。新课标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培养美好的情感。

(1)调查活动导入。调查是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初步探索,是联系课堂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在进行充分的课前体验,感知生活之后,让学生带着收获和问题进入课堂,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为课上展示和分享做好准备。课堂导入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把搜集到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进行展示、研讨,以内化情感,拓展延伸。此时我们的课堂便成为了激情碰撞的舞台,师生便成为了真诚对话的伙伴。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勇于实践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如在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校园植物调查”的教学中,教师在预先考察、充分指导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按要求完成此次调查活动,课上展示调查过程及调查结果。上课伊始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辩论,气氛热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实验导入。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生物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充分运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实验现象产生的刺激超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营造激发学生思考的良好思维环境。让抽象的事物简单化,使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索、探究新知。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内容时,课前布置学生用极易取到的材料(萝卜条或马铃薯条),分别放入等体积、质量分数为1%和3%的食盐溶液中,1-2h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用天平称其质量。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土豆条为什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让学生讲述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结论。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实验简单,但效果很好。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亲身体验了科学方法,同时也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生物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以学定教”,运用不同的导入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尽快从观望、等待、焦灼的离散状态进入情景交融、轻松愉快、亲历亲为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而产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只有掌握高超的导课艺术,教学才会进入最佳境界,才会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植义.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M].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2]刘植义.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M].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

[3]刘植义.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

上一篇:诗经采薇的意思下一篇:信访工作总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