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

2024-11-2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精选12篇)

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 篇1

随着我市“15/20/10”教学模式的全面推行, 践行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也如火如荼。其中, 在“15”阶段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科学、合理的导入新课既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 又是连接新旧知识点纽带, 达到承上启下的功效。那么,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新课导入呢?

一、以旧引新, 达到承前启后的美妙境界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采取“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譬如:在讲授“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时, 鉴于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的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不容易理解, 我就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知识, 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一条典型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关系, 学生通过认真思考, 综合分析, 自然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 得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类似以旧引新导入途径, 使导入达到了承前启后的美妙境界。

二、悬念导入,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加入巧妙设置悬念, 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能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 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譬如, 我在讲授“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一节这样导入:“农谚说的好‘种地不上粪, 等于瞎胡混’, 那么粪便对于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哪些有用成分?”这样使学生心中产生悬念, 一般都饶有兴趣地进入新课学习。

三、情境导入, 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课堂教学情境虽然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外部条件, 但是, 教师如果能将学生带入生动的课堂氛围, 那就会使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随着多媒体技术普遍推广, 教学情境的设计更加惟妙惟肖。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陆地上的动物”第一课时, 就采用多媒体栩栩如生的导入:无数蚯蚓在泥土里不停地蠕动, 小山羊在广袤的草原上飞奔, 黑熊在极地悠闲地挪动着步子, 最调皮的是那活蹦乱跳的猴子, 一会儿从地面跳到枝头, 一会儿又从枝头跃到地面……面对学生被显示屏上的画面吸引时, 我就感言:“你们欣赏到的是不同动物在它们的家园欢快生活的情景。虽然它们的栖息地不同, 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家园———陆地, 但它们为什么能在陆地上生活?”有了这样的导入, 就直接把本节课的重难点“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适应性特征”抛在学生面前, 为顺利完成本课三维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导入, 引发学生萌发好奇心

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因此, 采用实验进行导入, 不仅起到强化学生实验意识的作用, 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亲眼目睹的直观环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 这无疑将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影响。譬如, 我在讲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时, 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暖水瓶 (一瓶装的是萌发的种子, 另一瓶装的是煮熟的种子) 置于讲台上, 并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入两个瓶子, 测量其温度。通过讨论、比较, 学生很快发现了萌发的种子温度高。接着我趁热打铁, 进一步引导学生追根究底, 逐步使学生明白是因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使温度升高, 从而加深了对“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理解。当然, 采用适当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有助于学生理解。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原生动物门”时, 先让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培养液, 当学生观察到培养液中有一白点在游动时, 我就设问:“这些生命是什么动物?其形态、结构怎样?它们是如何生活的呢?”这样就自然地引出新课。其实, 生物概念的建立和生物规律的发现, 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教师采用实验作为生物新课的导入, 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趣味, 化文字为直观, 化静态为动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愿望, 使之越来越喜欢这门重要的生命科学。

五、古诗导入, 让课堂进入诗情画意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古诗词导入法, 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陶冶高尚情操, 提高其审美水平。譬如, 我在讲授“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课的导入时, 先引用白居易的名篇《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乳燕啄新泥”, 让学生描绘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生命之美和自然之美, 感受天人合一的和谐气息, 再引出与这两句诗密切相关的鸟的生殖和发育, 并在讲解鸟的生殖发育中注意贯穿生命的周期、和谐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等相关问题, 在一种整体联系中让内容更加充实而又不脱离主体知识, 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魅力与和谐自然观的认识。又如讲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 我先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梅雨季节池塘的青蛙, 播放初夏时节的蛙声, 让学生用心感受“黄梅时节家家与, 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诗体现的意境。接着由此感慨:在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 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啼叫, 大家在感受诗中的艺术之美和生命之美的同时, 一定想明白处处鸣叫的现实意义。最后, 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分析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其中自然涉及到从科学角度分析雄蛙鸣叫对生殖的意义, 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丰富多彩的导入, 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受, 有利于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 有利于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有利于课堂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但愿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为探寻有效课堂模式而努力奋斗。

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 篇2

【内容摘要】生物课在初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门学课,如果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掌握正确的学习生物的方法,在高中阶段面对更有难度的生物学科就能够游刃有余。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优化导入教学的方法,从而满足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导入教学

新课改后,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更高,为了能完成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导入教学的理念。如果我们实行导入教学得当,学生对于学习生物会充满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给备课留有足够的时间,对我们的导入教学进行优化,帮助学生更加有激情的学习生物。

一、复习阶段的导入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陪同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投入到新的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应变的能力。笔者在实行过程中,在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同当时学习不一样的问题,帮助学生能够打破原有思维,建立新的思考模式。最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利用原有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的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二、利用生活常识导入教学

初中时期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3~16岁,对于生活、社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并对之有一定的思考。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种特征,将生活常识导入引进我们的生物教学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挑选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如果例子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我们的生活常识导入教学也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恰当的使用生活常识导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微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免疫”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是这样运用生活常识导入法的。首先,我询问同学们如果平时意外被小猫小狗咬了,或者扎了生锈的铁钉需要干什么。学生告诉我,需要去医院打正确的疫苗。我就问学生,为什么需要打疫苗,而且是正确的疫苗呢,不同的疫苗有什么区别?学生带着疑惑的心理期待我的答案,自然我就引入了疫苗的知识,在学生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入生物知识的学习中。

三、利用相关情景导入教学

笔者认为,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结合相关的情境,无论是生活中的,还是虚拟的,都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添彩。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食物链的时候,把学生从教室中带出,走到学校的花园中。笔者问学生,花园里的花美不美,学生说美。然后我问学生,那如果有小虫子吃花儿,怎么办呢?有的学生说,没关系,学校里有鸟儿可以把虫子吃掉。笔者紧接着问,既然有鸟儿可以吃虫子,那么这些鸟儿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呢?一环接一环,学生逐渐体会到生物链的内涵。

四、利用实验导入的教学方法

实验室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对于一些难懂的知识,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带领学生做相关实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仔细甄别,选择最能够反应生物这门学科特色的实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细菌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专门培养细菌的房间内,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细菌的产生过程。在这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显微镜,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我们身边的细菌。同学们逐步意识到,原来微观世界如此有趣。

五、利用故事导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作业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学生学习之余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物探究的。为此,我们一定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巧妙利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当我们在讲解较为生涩的生物知识的时候,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无聊,可以讲述有关这个生物知识的相关故事,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让学生发现知识背后的故事,学生能够自然的喜欢上生物这门学科,学习效率自然可以得到保障。

例如,当笔者在讲述有关细胞的知识的时候,由于内容枯燥,笔者决定使用故事导入法进行教学。笔者首先和学生分享了发现细胞的相关故事,同学们因为这之中的有趣的情节开怀大笑。在这之后,笔者和同学们分享了不同类别的细胞的区别,然后让学生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学生通过游戏,快速的掌握了不同细胞的工作职责以及它们具备的特征,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相关知识。

六、利用多媒体导入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应用的技术日趋成熟,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越来越频繁。因此,我们要善于学习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之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例如,笔者在讲述微观世界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微观世界的情况,利用了多媒体导入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细菌分裂、植物从种子到发芽到长大的全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学生再学习这方面的内容的时候自然十分感兴趣,学习动力十足。

结语

新课改后,教育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更加高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有效利用导入教学法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满足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将导入教学贯彻到底。

【参考文献】

探析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设计 篇3

【关键词】生物课堂;导言;重要环节;教师;学生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导言,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回到课堂上;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导言,可以把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如同在新知和旧知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导言,可以起到诱发学生思维,先声夺人的作用。但是,导言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搭桥铺路,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还要揭示矛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情境。因此,“导入”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

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恰当地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生活情境导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并且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创设最佳的课堂。如在讲七年级《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时,我先给学生们讲了故事如下:国庆节放假期间,我带孩子到草原去玩,我女儿把手中的面包和火腿肠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小草肯定也饿了,让小草吃面包和火腿肠。我笑着对她说:宝贝,小草饿了不吃面包,只要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同学们,你们能从我的这个小故事中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通过学生的猜测性的回答,引出《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课题。

二、利用小故事引入

小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课下十分钟的放松状态尽快进入到课堂角色中来。如讲八年级《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和表姐玛丽结婚。近亲结婚,祸及子孙。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了十个孩子,个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的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病。三个女儿一辈子也不能出嫁,有三个儿子无生育能力,终生未娶。四儿子一生娶了四个老婆也没有抱上娃娃。听完,学生们议论纷纷,都想迫切地知道原因。

三、运用实验引入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如果在生物课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实验导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讲七年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我先让学生们两人一组做膝跳反射实验,待小组做完实验后,我又找了八个同学,其中被测者性格反差很大,其中两个平时在班内很安静,还有两个很调皮并且具有挑战精神。两人一组在讲台上做膝跳反射实验,下面的学生观察。结果四组有的组成功了,被测者小腿突然向前跳起,有的组却没有成功,被测者的小腿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突然跳起。台下就有同学说是台上的同学故意的,实验才不能成功。我看着同学们,说:“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却出现了两个结果呢?”从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个实验的两个不同的结果已经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了“头脑风暴”,他们已经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偶尔还在交流。于是我就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四、运用谚语导入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生活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它广为流传,通俗易懂。运用谚语导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在学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我说:“同学们,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自然界有没有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呢?同学们见过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入植物的蒸腾作用。

五、利用音乐导入

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我先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 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而后问:“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感想,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中小女孩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导入新课。

六、运用小魔术导入

魔术,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七年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课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用淀粉溶液写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十五个字的纸张,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这是一张白纸,老师现在做一个小魔术,让这张白纸出现奇迹。”然后,我利用学生观察白纸的时间迅速地在白纸上喷上了碘液。白纸上出现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十五个大字,许多学生惊奇地张大了嘴巴。预习过新课的学生说这不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吗。我把出现大字的白纸帖在了黑板上,顺势引出了课题。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艺术 篇4

一、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顺利过渡到新知的学习

各个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就像是一个大网, 囊括着整个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在教学新课时, 我们要善于以旧知导入新知,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使学生从已知顺利过渡到新知的学习,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 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如学习“血液循环”这一内容时, 我从学生学过的心脏的相关知识入手, 让学生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 这样引入新知的学习, 不会显得那么突兀, 而是有一个过渡, 从而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状态。又如在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时, 我以复习茎的结构与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为出发点导入新课, 从而为学生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复习旧知来导入新课的学习是生物教学中最常运用的导入方法, 一方面可以复习旧知, 又明确地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二、联系生活, 加强教学的实用性

“教育要面向生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 他指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生物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更为紧密。我们要坚持“从生活走向生物, 从生物走向生活”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加强生物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以生活为中心引入生物学习,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身边事物入手来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 学生才能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亲切性, 真切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生物知识的实用性。比如, “蒸腾作用”的教学, 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炎热的夏天里, 坐在大树下与坐在广场中的大伞下, 二者相比较, 哪个更舒服呢?对这个问题学生的见解很一致:在大树下更舒服、更凉快!但却说不出理由。此时教师进行解说:树木具有蒸腾作用, 能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 这样在炎热的夏天坐在大树底下会感觉到清爽凉快。同学们, 你们知道是什么蒸腾作用吗?对植物而言, 蒸腾作用有什么作用?这样由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导入, 拉近了学生与生物知识的距离, 学生不会再感到生物知识遥不可及, 学习生物没有用, 学生会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参与到教学中来, 进而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生物学习的实用性, 进而形成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维的开端, 是学习的动力。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一个巧妙而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产生要解决心中疑问的积极心理状态, 从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 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 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 我提出问题:“我们生存的地球可不可以没有绿!色植物呢?”学生答道:“不能。”“那么为什么不能呢?”学生只知其然而不在其所以然, 对于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扮演什么“角色”, 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却知之甚少。这样在学生心中产生了疑问, 学生就会带着疑问以极大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注重实验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生物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生物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观察能力。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 挖掘其中的实验, 充分运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实验成为学习生物的一个重要跳板, 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新知, 形成技能。因此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实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如在学习“原生动物门”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走进实验室, 用放大镜认真观察草履虫培养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草履虫培养液中有一游动的白点, 但却不知道这个游动的白点是什么。这时我因势导入: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白点的形态与结构及生活方式。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 具有巨大的教学优势。多媒体图文并茂, 声像俱全, 具有较大的交互性, 可以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化抽象为形象, 化枯燥为生动, 化无形为有形, 化静态为动态, 将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 将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将学生带入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生动的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参与教学, 让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更易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烈欲望。如在学习“花的受精过程”时, 传统教学受时空的限制仅靠论述很难将这一知识点讲清讲透, 而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用动画来动态地演示花受精的全过程, 再加上教师必要的解说, 将平面的书本知识立体化、动态化, 这样更利于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难点, 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篇5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10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的一片赤诚。《核舟记》一课,我又同样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四)“语感传送”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如: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针对初一学生,我就选用了朱子奇的《白求恩纪念歌》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把学生引入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和悼念的情境之中。又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我首先朗读李瑛写的《一月的哀思》感染学生,然后转入正课。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

如:学习诗歌《渔歌子》,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又如,《小桔灯》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桔灯,从中体会小桔灯的含义。

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六)“演示实验”导入法。

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实验员。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学习《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事先准备一朵喇叭花,一杯肥皂水、一杯醋。课上,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来变魔术。哗!语文教师变魔术,学生的心儿一下被“吊”起。于是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马上变蓝,又放进醋里,又变红,学生纷纷问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对本课就产生了兴趣。又如《同志的信任》这一课,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我也采用实验导入,既诱发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确当时的背景----白色恐怖下采取的秘密革命活动。因此,实验导入新课不愧是一种“催化剂”。

(七)“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人民的勤务员》导入就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音乐感染”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九)“讲文学史”导入法

许多文学家的感人的事迹,不但能引人入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向先辈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如《榆钱饭》一课,作者刘绍棠,当我介绍到他的小说《青枝绿叶》在1953年被编入高中课本,而他本人当时还正在读高中时,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又如朱自清“抵制日货”,“不为五斗米折腰”事迹,鲁迅先生的“口诛笔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等等,这些文学史料能深深打动学生,使他们产生热爱文学的共鸣。

(十)“幻灯投影”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地利用。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现成的投影材料导入。“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增强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论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基本方式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导入;问题设置;生活实际;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的课堂导入如同经典音乐剧的序幕环节,总是能在一开始就给学生观众带来最极致的视听感官盛宴。”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初中生物课堂导入充分发挥其应该具备的良好效果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设置问题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通常情况下,问题是促使学生对特定学习内容产生内在探究驱动力与学习兴趣的重要依据。在疑难问题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迸发出思维与智慧的火花,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而这些都将推动他们自身得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该问题背后所蕴含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通过在课堂导入中设置一些疑难问题不失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教学“人体的呼吸”这一知识点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边说笑边吃东西时,很容易导致正在食用的食物误进入器官,这是因为什么?

为什么强调“吸烟有害健康”?

冬天若是教室的门窗关闭得比较严实,一段时间之后,教室中的学生就会接连出现“打呵欠”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这样一来,就借助上述几个问题使得学生开始了积极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我再向学生点明:“上述问题其实都与将要学习的人体呼吸内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此,便能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对这节生物课具体要学习到的知识点浓厚的探究兴趣以及求知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任何学科都与社会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社会生活是一切学科知识的最根本来源。初中生物同样也不例外。对此,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初中生所熟悉社会生活经验或者热点话题,这既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生物知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也能促使他们以此为基础,充分调动自身对于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笔者在自身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如,在教学“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穿插了如下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在同患有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一起聚餐时,人们通常会将该患者的碗筷单独摆放,并对其使用的餐具进行非常严格的消毒。

经仔细确认某名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之后,医生对该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与此同时,将其进行一定时间内的单独隔离,直到传染性疾病的警报得到解除。

医院还对该患者在就诊前密切接触的人进行预防性治疗。

……

如此一来,借助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就能意识到原来所学的生物知识内容同各自的现实生活实际有着这么密切的联系,这既使他们坚定了认真学习生物的决心与意念,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相关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而这就很好地证明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积极优势与重要作用。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各阶段各学科中的运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推广。其在显著优化学科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同时,无疑也为各学科的实际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

初中生正处在追求新鲜事物的敏感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究兴趣以及积极性,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恰当运用就很好地满足初中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帮助他们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与最佳化。

笔者在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环节中就积极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技术手段,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如,在学习“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这一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依次为学生播放了我国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幻灯片以及相关视频。从多媒体教辅设备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我國当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也使得他们拉响心中的警报: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很明显,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独特视觉、听觉等效果带给屏幕前的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更引发了他们对环境保护这一社会焦点话题的充分重视与关注,而这都为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节课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万事皆有法,但教无定法。相信,只要初中生物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所教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能动地采取具体的课堂导入策略,就必定能在提升课堂导入效果的同时,真正为初中生物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切实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吴莉莉.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导入技巧[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1).

浅析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篇7

导入是新课和新环节开始时, 教师利用各种媒介, 创设学习情境, 使学生尽快入题, 展开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恰当的导入, 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二、原则

(一) 导入要简洁准确

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场白, 虽重要也简短, 2分钟左右的时间, 要求导语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及准确性, 从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用精练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才行, 切忌偏颇冗长、头重脚轻。

(二) 导入要巧妙且具启发性

要想巧妙地导入教学内容, 一定要从设计和语言上下工夫。有引领学生进入课堂的思路, 用精辟的语言给学生以启示, 用开放的思维刺激学生的大脑, 让其展开联想产生些许疑问, 形成不弄清楚誓不罢休的想法。

(三) 导入要形象有趣

导入是为了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 直观有趣的导入能较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具体、鲜活的事例往往能使教学内容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方法

中学生物教学中, 导入的形式与手段很多, 在遵循其原则的前提下, 本着导入要有针对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的想法, 做下简单介绍:

(一)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这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例如在讲种子的萌发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种子有哪些结构组成吗? (强调胚的结构) 你们知道一粒种子怎样才能萌发, 萌发的时候先长出来的是哪部分结构吗?以回忆、提问、练习等方式复习旧知识, 从连接点成功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简单且顺理成章, 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

(二) 开门见山, 直接导入

这是最简单的导入方法, 不用借助任何材料。例如在讲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章时, 课始先说:“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一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这一章主要探讨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来的, 这是人们历来关心的问题, 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也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如中国古代的女娲造人, 西方的上帝造人等, 今天我们将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生命的起源及进化的历程。”这样, 学生们一下就明白了这一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我很轻松地做到了“课伊始, 意亦明”。直截了当、干脆利落, 点明了学习内容, 提出了学习要求, 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了他们意志中的积极因素。

(三) 联系生活, 问题导入

我的授课对象是一些农村学生, 他们接触大自然多一些, 了解的新鲜事物少一些, 基于这种情况,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的导入, 效果较好。如大家都打过麻疹疫苗吧, 大家知道打了麻疹疫苗就不容易患麻疹, 大家想没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

在讲“鱼纲”一节时, 首先列出众多“鱼”, 如鲤鱼、鱿鱼、鲍鱼、鳄鱼、鲸鱼、鲨鱼让同学们讨论究竟哪个是真正的鱼, 说出理由。同学们发言非常踊跃, 说法不一。教师不做裁决, 而是把问题引到课题上来,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鱼的主要特征, 就能判断出哪个是鱼。

这种导入方法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学生有融入感、亲近感和实用感,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 多种方式, 情境导入

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融入课堂, 高效地开展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 (视频、图片、声音等) 、故事诗词、歇后语、类比等方法调动学生情绪, 导入新课。如在讲开花和结果时, 我给学生出示了八九种不太常见的、非常漂亮的花的图片, 并配以轻快的音乐, 只看见学生张大的嘴、听见学生“啊”的声音, 在他们的赞叹之余, 停止播放, 问大家知道这么漂亮的花是由什么发育来的吗?他们的使命是干什么?他们又是怎样完成使命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在讲到食物链的时候,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大家都听过这样的话“螳螂捕禅, 黄雀在后”, 那么, 它反应什么样的生物学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导入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实验导入, 印象深刻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教师巧妙地设计实验并演示, 针对实验现象, 让学生思考质疑, 由此引入新课内容。如讲解种子的成分时, 教师做以下两个实验:

1. 拿出面筋, 在学生指出其颜色后滴上双缩脲试剂, 观察现象, 分析原因?

2. 拿出面汤, 滴入稀碘液, 摇晃后观察实验变化, 分析原因?

为什么滴上试剂后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与面筋、面汤的什么成分有关?自己阅读课本, 找出答案。

学生在新奇的实验引导下, 聚精会神地看书, 一会儿小手举了起来。在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 较好地完成导入, 并解决了本节的一大难点。

导入作为课的开始, 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没有千篇一律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 各种方法是相互关联的, 当用多媒体演示一个实验, 特别是一些难操作的实验来导入时, 实验导入和多媒体就完美结合了;当用多媒体展示几幅生活照, 让学生从忽略的日常生活细节导入课堂, 这样联系生活导入就与多媒体导入微妙结合, 这也正好与教无定法相统一。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穿插运用各种导入方法, 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成功的导入不论对课堂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有促进作用。本文从导入的作用、原则和方法入手, 结合作者自身教学经验, 就新课程下生物导入技能进行详细地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生物教学,导入原则,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丽娟, 《浅论生物课堂导入》, 《中学生物学》

[2].吕国珍, 《发挥导入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生物新课导入艺术 篇8

一、复习导入

案例1:“人体概述”导入

精卵结合能孕育新的生命。当“白衣天使”把你接到人间的时候, 自己的父母一定是喜笑颜开。人类新个体的产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吗?它们有何功能。

生: (略)

师:除生殖系统外, 人体还有哪些系统?现在我们一起探讨吧。前后4人一组, 阅读教科书的图一。

师:本节课来学习“第三节人体概述”。

评析:在此过程中, 先引导学生回忆先前所学知识, 再提出新的问题, 引发学生思维而导入新课, 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上的联系, 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利用复习导入新课, 可是实验的方法, 也可以是基础知识的方法。这种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类比导入

案例2:“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导入

师:展示一些居住条件比较差、下水道堵塞造成污水流的录像, 让学生结合录像观察某居民楼的污水四溢, 给居民带来的不便, 请学生想想这种情况怎样造成的?

日常生活中, 人们不注意环保让垃圾进入下水道, 堵住下水道引起的。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哪些解决办法?

生: (略)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也会产生很多污水, 这些污水通过每一户的下水道, 逐渐汇集到城市的排污系统中。若平时大家不注意, 就会使排水系统堵塞。而我们在日常生理活动中也会产生一些“废物”。现在请同学们想想, 这些“废物”主要通过什么系统排出?排出的途径有哪些?若这些废物不及时排出体外, 会有什么危害。

评析:新课导入中列举合适的现象做类比, 使抽象的生理现象形象化, 把平时不太注意的生理现象通过类比突显出来。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景导入

案例3:“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导入

师:播放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 (如“九寨沟”。)

生:通过观看、欣赏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到自豪。

师:不知我们炎黄子孙千百年后是否还能观赏到这些秀丽的风光。请看以下录像。

滚滚的洪水, 造成山体滑坡, 房屋桥梁倒塌;春季北方的沙尘暴;贵州黄果树瀑布上游的砍伐森林;餐桌上的野生动物……

生:对录像中的现象感到吃惊, 议论纷纷。

生:洪水、沙尘暴的发生与人们的乱砍乱发有关。

师:这一幕幕令人震惊的现象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生物圈, 人类要生存, 必然要向生物圈索取, 生物圈承载多少人的生存需要呢? (板书课题。)

评析:情景导入, 使学生身临其境, 把学生平时不太主意的自然现象突现出来, 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这种情景设置的途径是通过剪辑电影或电视片段来实现。

四、诗意导入

案例4:“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导入

师:同学们读过郭沫若的《女神》吗?在诗中他深情地写到“地球, 我的母亲, /我过去, 现在, 未来, /食的是你, 衣的是你, /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地球默默地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而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 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曾几何时, 地球已变得灾难重重, 这是谁造成的呢?

生:人类

师:面对环境的恶化, 作为地球人, 难道我们就能袖手旁观吗?作为一名中学生, 每天生活在校园, 爱护环境应该从自己做起。你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吗? (板书课题)

评析:欣赏诗歌, 对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 感觉到有点新奇, 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启发他们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思考, 步入新课自然流畅。

五、实验导入

案例5:“原生动物”导入

师:让学生用肉眼与放大镜观察草履虫培养液。

生:看到培养液中有一些白点在游动。

师:这些小东西是什么动物?它的形态结构怎样?如何生活? (板书课题)

评析:采用适当的实验导入新课, 直观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 既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 既动手又动脑。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游戏导入

案例6:“我们周围的生物”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到神奇的生物世界, 它是一个绚丽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 这里有你想了解的和困惑的。她就在我们的身边, 让我们一起走进去领悟其中的奥妙, 首先来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

[小黑板出示谜语]“我小时候用鳃来呼吸, 长大以后用肺呼吸, 我的舌头位于嘴的前方, 我用长舌捕昆虫, 用绿色的皮肤作辅助, 若到寒冷的冬天我还会冬眠, 那么同学们猜我是谁?”

生:青蛙。

师:同学们的表现让我特别高兴, 从你们的表现中我可以看到, 你们对周围生物观察得特别细致, 从中也获得了很多知识, 希望继续保持。 (板书课题)

评析:以游戏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教学,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它与自己有密切的联系, 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表现,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也是我们学习的课堂, 多留神生活, 积累经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外独立自主学习有能力。

七、观察导入

案例7:“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导入

教师演示: (1) 取一勺白糖放进一杯水中, 糖不见了。再尝尝水, 水有甜味。 (2) 滴一滴红墨水在水杯中, 观察水慢慢被染成红色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处在不断运动中。展示一个橘子, 请同学们谈论吃橘子时, 有什么口感, 推测一下橘子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这样可以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 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评析:观察作为一种感知活动, 作为一种认知方法, 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观察作为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 进入新课的学习。

八、激疑导入

案例8:“鸟的生殖和发育”导入

师:大家知道, 鸡是由鸡蛋孵化出来的, 那是不是市场上或养鸡场里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下面我们就来找找答案, 究竟哪些鸡蛋能孵出小鸡?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提出会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求知欲, 同时引出新课——鸟的生殖和发育。

评析: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 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有所得, 利用问题, 激起疑惑, 激发思维, 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针对教材的关键点、重点及难点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新的角度巧妙设疑导入, 以疑激思, 或触发灵感, 或引起顿悟, 或诱发情感, 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

总之, 初中生物新课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巧设新课导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既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探索性, 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在学习过程中能吸引学生的足够注意, 明确学习目标, 使学生从新课导入中承前启后, 构建知识体系。

摘要:课堂教学导入, 是最好的引导, 它能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 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精彩的导入, 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导入探研 篇9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初中生物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带领着同学进行以前相关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迁移,从而引发生物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教师在进行复习导入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其次,教师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为学生思考提供方向和思路;第三,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向新知识进行靠拢。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提高生物知识的系统性,对初中生学习生物非常重要。

二、生活常识导入法

初中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生活常识,并且对生活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了解。生活常识导入法就是建立在初中生的生活常识中。教师使用生活常识导入法的时候,注意选择的生活现象和学生的生活相近,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选择那些不知道的事件。教师列举的例子越是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越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生活常识导入法还会增强学生细心观察的程度,学生会主动地了解生活中相关的现象,加强生物的生活性。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课堂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接受各种疫苗的注射,有的同学打过乙肝疫苗,有的同学打过狂犬疫苗,你们知道这些疫苗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主要的作用吗?我们今天就是要讲述疫苗的发挥机能———特异性免疫。”教师通过这样的描述,就可以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心,自然地进入到生物学习过程中。

三、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主要是将要学习的生物知识和情境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合适的环境中了解生物知识的本质。例如,教师在讲述食物链的相关章节时,就可以带领着同学们来到教室外面,观察花园中各种鲜花盛开的景象。教师就要在合适的情境中进行适当地引导:“同学们,咱们面前的花儿这么漂亮,你们能够看见花儿上面的小虫子么?花儿想要盛开的更加美丽,就需要杀虫,那么在自然界中谁是虫子的天敌呢?天空的鸟儿吃了虫子以后,还会不会被其他的动物吃掉呢?”教师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递进,就可以让学生领会到食物链的层次关系,对生物链的学习提高了兴趣。

四、实验导入法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生物实验能够深刻地揭示生物的本质,让各种生物关系更加真实化,让学生更加透彻地进行生物学习。教师在进行实验导入法时,要注意生物实验应该具有典型性,能够真实地反映生物的本质。教师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课堂的引入,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神关注生物实验的进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生物圈的细菌课堂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将实验室培养的菌种带到教室中,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细菌的生活环境。为了方便学生细致观察,教师还要带着显微镜,将这些平常看不见的细菌真实地展露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了解不一样的世界。

五、故事导入法

初中生因为课程数量众多,很难有精力进行生物的探究工作。教师要想办法提高生物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从心底喜欢上生物的研究学习。故事导入法在生物教学中经常使用,生物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些生物故事,能增强生物的内涵,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习生物。故事导入法可以让生物教学的开始就充满了趣味性,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就能够认真地听讲。

例如,教师在进行细胞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讲述细胞的发现过程,细胞在被发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趣事。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细胞是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的。学生在故事演绎的过程中,就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知识,增强了生物学习的兴趣。

六、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常见的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进行生物课堂的导入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物圈中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很多有趣的现象。

例如,植物种子的生根发芽的过程,蚂蚁们之间的交流方式,细菌的生长环境等,这些微观的现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生物变得更加有魅力。学生在观看了这些微观视频之后,眼界得到了拓展,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全新的认知。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生物课堂的深层次教学引导,通过观察森林系统的繁殖,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通过观察江河湖泊的流动魅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通过了解生物圈各个环节中生物的作用,树立保护自然系统平衡的思想。

初中生物课堂的导入非常关键,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优化。通过复习导入法、生活常识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多媒体设备导入法等多种导入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生物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生物知识,提升生物学素养。

摘要:初中生物是初中的重要学科,学生掌握良好的生物知识,掌握生物学习的方法,为以后的深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课堂导入的优化,将学生带入生物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篇10

一、问题导入

初中生思维活跃, 对新事物、新现象有着浓厚的探知兴趣。为此, 教师应在课始给出启发性问题, 并把学习任务融入问题中,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样, 学生的学习思维将被激活, 教学也将呈现自主性、多元化和高效性。在进行问题导入时, 问题设计要适度, 注意给出一定的思维切入点, 使学生开动脑筋就能够实现介入。一旦出现思维瓶颈问题, 教师还要及时给出引导和点拨, 帮助学生顺利抵达学习彼岸。

例如, 在学习《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导入:大家都知道这一诗句“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它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表示生物繁殖和发育的现象。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生物的生命形式多样, 其生物习性和结构也不尽相同, 请举例说明。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提出思考问题:这些生物繁殖的例子都属于有性生殖, 如果不进行受精作用, 能不能产出下一代呢?这样, 教师从古诗名句开始引导, 通过串联问题衔接学生思维, 形成连贯的思维链条, 逐渐向学习内容方向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准备。

二、实验导入

生物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析,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演示进行课堂导入, 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教师组织实验需要特定的实验室条件, 很多实验需要采集众多的生物标本素材, 这一些给实验的具体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则可以对实验进行视频演示, 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步骤分解, 还可以模拟实验操作,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学习《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时,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 让学生观察几种两栖动物, 然后通过视频播放青蛙生殖发育全过程的实验展示:雌性青蛙产出的卵子和雄性青蛙产出的精子形成受精卵 (也就是青蛙胚胎) , 这些受精卵在适合水温中逐渐成形, 演绎成幼蛙, 幼蛙带有尾巴, 然后逐渐退去, 长出四肢, 最后成为成蛙。这样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导入, 使学生对青蛙繁殖的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 也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青蛙从受精卵到成蛙, 整个过程比较复杂, 也需要太长的时间, 要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是不太现实的, 而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展示, 能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知体验, 学生看得清晰、听得明白, 对相关认知掌握更到位。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实验演示, 让学生形成直观感知, 为实际参与实验做好前期铺垫。

三、生活导入

初中生物课程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存在众多的契合点。因此, 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课堂导入, 让学生感知到学习的亲切感, 并能顺利接通生活认知, 形成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生物学现象随处可见, 教师要注意整合教材学习内容, 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 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重要契机。联系学生生活经历设计课堂导入, 让学生进入特定的生活感知思维之中, 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知热情, 并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分析、讨论、挖掘、整合等思维活动中完善认知体系。

例如, 在学习《人的性状和遗传》时, 教师问学生:你长得像爸爸, 还是更像妈妈呢?你的性格特征是不是也有遗传性呢?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充满探究热情, 教室内顿时热闹起来。教师让学生自由讲述对遗传的观察和见解。教师作总结: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熟悉的人, 一定会发现凡是有血缘关系的人, 都会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相似性, 这种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就叫遗传性状。教师提出长得像谁的问题, 这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认知, 自然能够调动学生探知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观察探讨, 明确了遗传基因和遗传性状等问题, 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导入是重要的促学手段, 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多元整合, 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 能够有效激活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课堂教学之初, 学生的思维还处于萌动状态, 教师应利用有效课堂导入手段导入新课, 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基调。

摘要:学生注意力集中是课堂教学的必要保证。教师设计个性化的课堂导入, 如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生活导入、故事导入、媒体导入等, 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操作时, 教师要做好筛选和优化, 为提升课堂教学效度打好基础。

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艺术 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 导入艺术 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探究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为学生呈现一个精彩的课堂开始,让学生萌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向心力,这样自然有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历,探究了一些较为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希望能对实现有效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开门见山,采用直接导入法

有效的化学导入方法应该做到因教学内容和学情而异,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法都要做到简洁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新知识,学生也渴望了解,教师就没有必要故弄弦虚,就可以开门见山,采取直截了当的导入方法。教师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就是教学整合新授课的教学内容,采取核心的知识或者重点内容,再或者就是新授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听到或者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能有所触动,明白新授课的内容和重点知识,并且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意识,直接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实施问题导入

初中生大多数都具有猎奇心理,只要能在课堂上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他们就会非常自觉主动的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为此,如果在初中化学课堂能巧妙的设计问题悬疑,让学生去思考探究,让课堂的参与度就会大大提升,学习效果肯定会提高。实践证明,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巧妙的运用学生这种好奇心就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问题和悬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悬念设疑的方法,一定要了解学情,问题的难易度适中,并且问题的设计是一环扣一环紧,紧跟教材学习内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温故而知新,采用复习导入法

任何学科的学习,前后之间必然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每一单元、每一框题之间都有着前后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从学生固有的只是出发,慢慢的导入到新授课的内容,这样课堂即连贯又顺畅,让学生在具有熟知感的基础上,产生探究意识。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中,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固有的知识,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做一方面有效的复习了往日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流畅的导入新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做到所谓的“温故而知新”。这种方法又称为复习导入法,在课堂导入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能总结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引入新知识,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衔接性就非常的顺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过渡到了新授课。

四、构建化学教学情境,实施情境导入法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开始,能否做到精彩绝伦,吸引到学生事关课堂教学的成败。情境教学近些年备受师生的青睐,把知识有效的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下,让学生有直观生动的体验,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的运用到课堂的导入上,教学情境导入法包括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也包括巧妙的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讲授教学内容。对于班级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学生是变化的,学生思想和行为也是不断改变的,优秀的老师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课堂教学节奏,能巧妙的抓住学生的需求和情绪,然后调整教学过程,所谓“教无常法,贵在得法”。

五、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实施问题导入

初中生大多数都具有猎奇心理,只要能在课堂上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他们就会非常自觉主动的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为此,如果在初中化学课堂能巧妙的设计问题悬疑,让学生去思考探究,让课堂的参与度就会大大提升,学习效果肯定会提高。实践证明,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巧妙的运用学生这种好奇心就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问题和悬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悬念设疑的方法,一定要了解学情,问题的难易度适中,并且问题的设计是一环扣一环紧,紧跟教材学习内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实用多媒体导入,提升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教学也逐渐在初中教学中实现普及,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多媒体可以让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具体,让学生直观的体验到学习的内容,并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加深学习的印象,提升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导入的环节中如果教师能够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来说,一般包括课堂导入、新授课、课堂知识巩固、课后作业设计和课后试题评讲等环节,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必须高度重视,有效的整合学情、教学内容等相关因素,采取合适的导入方法,进而推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发展。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有直接导入法、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至于采取那种导入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紧扣教材,依据学情,巧妙的整合相关教学因素,做到恰如其分,选择最适宜的方法,这样才会提升导入的有效性,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玲玲.浅析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趣味性的有效途径[J].学苑教育,2013(01)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探究 篇12

一、教学理论视阈下课堂导入

在当今教学理论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它们对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向具有指路明灯的作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之中,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间的联系等。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就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在这里,意义建构是最终目的,协作会话是主要手段,而情境则是学习过程中异常重要的条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该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连,它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理想的学习环境包含哪些因素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机制问题,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与行为主义和客观主义对立,被人们称之为当今“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在发生着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启示就是:在数学课堂导入中,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就是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实世界知识,学生知识的获取同化总与特定的情境相关。充分利用学习资料,自主性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建构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本的导入方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自我实现,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应当受到尊重;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人本主义学习观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自主性,即学习是个人主动发起的,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学习者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二是全面性,即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仅涉及认知方面还涉及情感、行为、个性等方面;三是渗透性,即学习不单是对认知领域产生影响,而且对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发生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就要求数学课堂导入要以学生为本,人本学派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学导入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并从中发现人生的真谛与价值。

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

加涅认为,学习应当被看成内在的认知过程和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加涅说:“学习就是这样的认知过程,它把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转化成了为获得某项新技能所必需的内部信息过程。”按照加涅的观点,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和增强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教学是学生以外的一套用来增强学习的内部过程的事项”。从而教学的每一事项(包括教学导入)就都应以形成学生的内部条件作为直接的依据。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教学的起点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由旧引新式导入是以与新知识学习有关的、学生已有知识的复习为基础,将问题发展深化,从而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例如,在圆的特征的教学中,教师:车轮为什么作成圆的?(学生:能滚动);教师:(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看出大家说的是对的,不作成这里画出的形状,就是因为它们不能滚动。那么,为什么不作成这种可以滚动的形状呢?(画“椭圆形”);学生:(感到问题的幽默、活跃)滚起来不平稳。教师:为什么不平稳呢?学生:(似懂非懂,似是而非)……这就引发了具有生机的“愤悱”状态,同学们都知道问题所在,但找不到恰当语言表达。

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构建

数学新课导入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既受时间、地点、教学对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学双方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和审美趋向等主观因素的制约,是涉及全方位多角度的创造性活动,但在新课导入的设计和实施上必须深入探索。本文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焦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在新课导入的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非常关键。例如“韦达定理”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这样的故事:在法兰西与西班牙的战争中,西班牙人依仗着密码,在法国境内秘密地发送情报。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急关头,一位科学家借助数学知识破译了密码,这位科学家是著名的数学家韦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韦达在数学史上的杰出贡献之一“韦达定理”。这样,学生就能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所以,无论何种数学导入方式,其主要关注的焦点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差异

因材施教是我们孔子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原则,在我们当前数学课堂导入当中也是非常适用的。在新课导入环节,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加以充分注意,让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需要让他们听懂教师的意图和要求,能按要求加以实施,可以让他们回答较易的问题以检验其思维是否与课堂进程同步,同时也是在激发其继续跟进教师的课堂导入的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要鼓励并给予他们机会自由表达思想,或回答较难的提问。对性格外向富于表现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做一些现场表演或形体示范,这既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同时对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也是不无裨益的。

3、导入时间分布合理

每节新课可以分配给导入部分的时间是有限的,以45分钟一课时为例,导入部分只能控制在几分钟之内,否则整堂课会是头重脚轻,主题不突出,长久以往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师引入话题之后,希望学生的每一次发挥在自己预计之中,但客观情况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气氛过冷或过热。在气氛缺乏的时候要能积极引导,在讨论的展开偏题太远的时候也要做到适时带回,收放有度方能把握时间于自己掌控之中。

4、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数学新课导入的设计作为新课堂的开端环节只有充分秉承“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原则和方法,以一定数量的任务链作为推动,引导学生执行教师事先规划设想好的目标,并适时做出评价,才能够让“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和功效发挥至最大化。让学生在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型课堂导入环节过程中也能实现认识相关教学内容,不断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归纳知识,发现规律和感受成功。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力、创造力和运用教学内容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要针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有时开门见山,切中要害;有时顺藤摸瓜,演绎推理;有时设置情景,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初中课堂导入有效的方法很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讲课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对象,随机应变设计不同的导入策略。本文认为以下课堂导入策略在教学效果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1、温故知新导入策略

任何一门学科体系的确立,都必然遵循其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即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一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致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加涅、奥苏贝尔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离不开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己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产生一种新的认知结构,达到一个新的认知水平(转引自莫雷,2002)”。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温故知新导入法就是教师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通过复习或回顾已掌握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有针对性地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巧妙地设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如“有理数减法”的教学,笔者先要求学生复述有理数加法法则,然后完成填空:

本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这里就是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从而引出有理数的减法。

2、情境导入策略

情景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场合,它是揭示语言表达意义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在呈现新教材之前,创设与之相一致的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情境中更好地理解语言材料传递的信息,深刻领悟语言材料的交际功能(罗晓杰,2002:17)。在设置情景、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要求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知识时,用鸡兔同笼问题创设情景,(鸡兔同笼共有头36只,有腿100条,求笼中鸡兔各多少?)学生虽然进人初中一段时间了,但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层次上,在短时间内只有少数学生会用小学所学的知识,通过列算式求出答案。这时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解题方案:利用电脑演示让兔子把2只前腿都举起来,再问学生:“如果笼中所有的兔子都这样把前腿举在空中,那么站在地上的腿一共有多少?地上少了多少条腿?……”通过引导和分析,学生一般能较快求出兔子的只数。学生对这样的解答会产生兴趣,会在课堂上跃跃欲试,议论纷纷。

3、游戏导入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导入过程中,我将以往在导入新课活动中个人代办的方式,变为现在的以游戏内容为主的比赛方式进行,让学生直接兴奋起来,让引言不再枯燥无味。游戏是青少年嬉戏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好强也是他们的本性,在数学课中以游戏为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初中阶段“概率”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在课堂导人时,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然后对失败者提出问题:“你输的服气吗?”学生回答:“服气!”接着问:“你想赢回来吗?怎样才能赢回来?”学生会高兴的回答:“继续游戏,我就有机会赢回来了!”,“你怎么知道有机会赢回来?”这样就很自然的把游戏中学生的情绪迁移到探究事件发生的概率上来。讨论“概率”这个导入从学生非常熟悉和习惯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出发,通过亲身经历、体会概率产生的过程和计算方法,从具体的生活知识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探究导入策略

问题是探究的方向和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学生熟悉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所提问题产生迫切追求结论的愿望,喜欢这门学科。例如:在进行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开始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古代将军驰骋疆场的短片,在短片中插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从军行》里的诗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再将短片中的场景虚化为这样的情景:将军观望烽火后从山脚的A处出发,驰向草原上的交河边(直线a)的C处饮马,再回到军营B处,请帮助将军设计最短的路线。这样的导人为教学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导引,使课堂氛围活跃。

“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同时又是一门消除遗憾的超越艺术。”导入艺术是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艺术的综合展示。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能。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导入新课都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结合上课时的各种突发事件,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恰当的、精彩的导入,就像一幅导游图,能帮助学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最佳的效果(何朝柱,2002)。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安定课堂的秩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上课时不能为导入而导入,而应把它看作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活动,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参考文献

[1]胡淑珍等:《教学技能》.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阎承利:《教学最优化艺术》.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隐喻的理解下一篇:医院安全形势分析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