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导入法

2024-10-30

高中生物教学导入法(精选12篇)

高中生物教学导入法 篇1

摘要:<正>素质教育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来展开。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实现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课堂导入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引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所以,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从学情出发,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创新课堂导入的方法,提升课堂导入的艺术

素质教育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来展开。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实现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课堂导入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引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所以,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从学情出发,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创新课堂导入的方法,提升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采用寓教于乐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英语的导入教学来说,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游戏教学导入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英语课堂的导入如果能通过游戏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轻松融洽地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的话,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游戏导入法能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但是,在开展英语课堂导入的时候,游戏导入法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比如,在开展游戏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上堂课所学的相关内容,采取单词接龙、背诵接龙、翻译接龙等游戏。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使这些基础性知识得到及时的回顾。

二、实施情境导入的方法,让知识接地气

在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情境教学就是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既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式的情境下习得知识,掌握必须的知识点。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采取情境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得知识实现了一定的转化,由抽象变为具体,由繁琐变为简易,由陌生变为熟悉。在高中英语课堂开展情境导入教学法,根据设计环节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比如以问题为主线的情境导入,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并且通过问题的设计承载出所学的知识点,这种就是问题情境导入法;如果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从学情出发,巧妙地运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实现知识嫁接,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能力来习得知识,这种方法就是生活情境体验导入方法;此外还有体验式的学习情境导入法等。无论采取何种情境导入方法,作为一线高中英语教师必须紧扣教材,尊重学情,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精心地勾勒教学情境的导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有效的英语课堂,才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采用电子白板导入法,给学生感官刺激

当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已经不是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年代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断涌现出来,其中电子白板最为抢眼。电子白板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都较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的使用创新了课堂的教学过程,也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电子白板的使用,丰富了知识呈现的方式,由原来的教师单一地灌输和讲授变成了通过视频、语音、文字、图片等方式教学,使得知识拥有了生命,把死的知识变得更加灵活,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在讲到“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人们聚会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聚会的热闹场景,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参与课堂教学。

四、开展问题导入方法,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英语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很多,需要学生更多的练习。那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至关重要。在英语课堂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巧妙地设计问题,开展问题导入,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识,还能帮助学生习得知识,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因为是课堂导入,所以在问题设计的时候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问题设计的密度上要讲究适中,不宜过多;问题的难度也不要太大,太难的话学生会出现恐慌,回答不出来会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受挫,这样就不利于后面的课堂教学了。因此,教师在设计英语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英语导入问题的设计上,从设计内容、问题密度、问题的难度系数等方面着手设计,做到适中即可。在设计英语课导入问题的时候,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紧扣教材和学习内容,切勿偏离主题。

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开展英语课堂导入的时候,一定要整合教学内容和学情,优化教学策略,创新课堂导入的方法,力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导入法 篇2

美阳高中王华

摘要:国家“十五”教育规划课题子课题《新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成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全程设计与评价》一书已结集出版,其中的核心成果是形成了新课程下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系统的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七步教学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案例导入法

所谓“七步教学法”简要的说就是在坚持新课程理念,贯彻新课程实施原则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过程分解为七个环节。这七个环节依次是:教学目标----案例导入----问题探究----思维点拨----知识构建----资源开发----三维评价。七步教学法是新课程实践下的重大理论成果,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应该说是不可否认的。这里仅就案例导入这一环节及其重要性等作一探究分析。

(一)案例导入的理论依据

多年以来,人们就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了诸多的教学方法,其中就有比较著名的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此相近的还有情景导入法等,即以真实的或者是虚拟的情景呈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七步教学法中案例导入这一环节就是充分吸取了以前教学探索的积极成果,并把它作为七步教学法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案例导入之所以能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与人们的认知规律分不开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基本规律。只有经过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认知,从而获得认识尤其是理性认识才是深刻的。无论从年龄还是经历上看,学生都是一个参与社会生活较少的群体。要想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真正获得知识,案例导入法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同时,案例导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案例导入还充分体现并坚持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在生活的逻辑中建构知识的逻辑;坚持探索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实践性、活动性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原则;等等。

(二)案例导入环节在七步教学法中的重要地位

案例导入环节应该是七步教学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虽然教学目标是筛选、使用案例的依据,也是落脚点,但它都必须通过案例体现出来,并通过对案例的体味、分析去实现。这与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构建学生的生活逻辑也是一致的。因此案例的筛选是否适当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其后的问题探究环节即是针对案例进行的活动,由学生采取诸如分组讨论、辩论等等形式进行探究,搜集、整理案例中的信息并归纳总结,形成初步的知识或新问题。而思维点拔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由老师的引导、释疑,然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

资源开发和三维评价环节同样与案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资源开发是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甄选和开发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

它与前面教师提供的案例有着共同的要求,即是围绕教学目标,因而,教师所提供的案例对后面学生自主开发资源有着很强的的导向作用。三维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是对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个体与整体的行为、状态、效果和目标而进行的多元性、取向性、交互性的综合评价,那么学生对参与案例活动的过程以及新获取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即在评价之列。

综上所述,案例导入环节在七步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中不仅非常关键,而且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三)甄选使用案例的基本要求

在七步教学法中既然案例导入环节如此之重要,那么案例本身的适当也就显得特别关键。没有适当的案例,不仅本环节的教学难以组织,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难以落实,这就要求必须甄选好使用好案例。而要甄选好使用好案例就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一要“真”。所谓“真”,即是所选案例必须真实,来自于生活。即使模拟的案例,也必须是对真实生活的模拟,而不能杜撰和主观臆造。当然这也并不排斥历史资料的使用,史料也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还有诸如漫画材料等,同样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做到“真”的原则要求应该是案例来自生活、贴近生活。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准”。所谓“准”,即是所选的案例必须与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相统一。如果所选的案例,不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获得符合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甚至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那么就不仅是甄选案例的失败,更是课堂教学的失败。还有那种容易导致学生模棱两可的案例也是不可取的。因此,甄选案例必须严谨。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案例,才能让学生的探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要“全”。所谓“全”,是指案例中能蕴涵我们教学目标中的全部要求。这也是我们教学的要求。否则,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可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回到“灌输式教学”的老路上去。当然有很多时候通过一个案例就能充分蕴涵教学目标的要求,但也有时候运用一个案例则很难做到,那么我们可以采用两个甚至三个案例。但是案例的运用也不能过多,否则课堂就变成了展示案例的课堂,同样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四要“多”,所谓“多”,是指案例的形式要多种多样,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思想政治课较常用的案例有经典名言、典型题材、图表、漫画、故事、影像资料等等。课堂教学应该交叉运用案例,在一堂课中是这样,在多堂课中也应该这样,否则单一的案例形式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

高中生物教学导入法 篇3

一、常规导入法

常规导入法主要有复习式和检查预习两种。

1.复习式导入法

就复习式导入法而言,可分为构建知识体系法和自主探究成果展示法。

构建知识体系法。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首三分钟时间,自主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正式上课后,由师生一起构建知识体系、自然过渡到新课所学内容。如必修教材第一册,教师可通过复习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的简单知识体系,自然过渡到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相应问题的讲解。

又如,讲授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系统”,前面所学知识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其知识链为:地面冷热不均—热力环流—均匀地球表面形成三圈环流—近地面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海陆分布切断气压带—海陆间冬夏季气压中心变化—形成季风。学生明白了这一知识体系,自然就有利于教师导人新课了。

自主探究成果展示法。教师要以导学提纲为抓手,对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后悟学整体规划、合理安排,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编写导学提纲时,通常可增加三个专栏,即“我的疑问、回归梳理、自编练习”。

在课前导学中设置“我的疑问”,旨在让学生记录下课前预习时存在的疑问。教师在批改导学提纲时,将学生的疑问分类汇总,便于课堂上重点解决。在课堂教学最后设置“回归梳理”专栏,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多以建立知识体系的形式来完成)。而“自编练习”专栏,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后探究,编制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三道选择题或一道综合题,来进一步消化课堂上已学的知识。

教师可在下一课时新授课前,让学生用实物投影仪将自主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并简单模拟教师授课的过程进行讲解,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对该生的自主探究成果及表现予以点评。通过这种活动达到自主探究、学以致用、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检查预习导入法

主体性综合式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将学生对课前导学提纲的预习情况,通过扫描、摄影或用实物投影仪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也可让学生到讲台前,简单阐述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这样做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特殊导入法

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学情、所学知识的特点以及授课的不同环境,选择使用不同的导人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1.歌曲导入法

利用学生熟悉并与教材内容关系密切的歌曲来导人,既能愉悦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奋度,更有助于丰富其知识和阅历,理解教学内容。这一方法在必修教材第三册可大量使用,如在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的内容时,可用一首《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导入新课,借助歌词“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面容易拉话话难”,不仅能让学生领略陕北民歌的韵味,更有利于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使学生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学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时,一曲《长江之歌》,便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歌曲中的“你从雪山走来”,既唱出了长江发源于雪山,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问题,这个雪山在哪里;“你向东海奔去”即表明长江流入东海;“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说明其流经深山峡谷,水能丰富。在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时,一曲《春天的故事》道出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快、经济发展速度快,均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优越的区位等因素。

2.视频导入法

用与新授知识关系密切的视频材料导入,往往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新知识。如在学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民一以东北地区为例”时,教师可以展示东北的田园景观和当地的农作物,而介绍东北农民喜获丰收的《丰收乐》视频材料,则很适合用来做视频导入。它使学生在分享东北人民丰收喜悦的同时,了解到即将学习的“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气候南北差异大,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种类不同”等知识。

3.故事导入法

在学习“太阳高度变化”时,可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来导入;在学习日界线知识时,可用麦哲伦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的事故来导入,即麦哲伦当年率领他的船队,自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他的目的地却是东方),三年后,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所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了1日,在当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4.典型案例导入法

在分析环境污染时,可用大家身边的实例来导入。如江苏盐城市的水污染事件、校园垃圾的放置和处理等。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并用学到的知识去建设祖国、建设家乡、保护环境。

5.名句导入法

在分析水圈和水循环知识时,可用李白《将进酒》中的佳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导入,并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这千古流传的佳句所隐藏的错误(水是可以回复循环的)。在讲解地球自转速度时,可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来导入。

6.生活常识导入法

由于大气圈、天气、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很密切,所以学生已有很多感性认识。在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当地冬、夏季气候的特征,便自然导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从而自然过渡到对其他气候类型的分析。在分析“锋面”知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近期天气变化状况,自然导入“锋面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知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导入法的选择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切不可偏离教学内容或用时过长。事实上,只要教师认真投身于教改之中,不断探索,努力学习,善于总结,用心感悟,其课堂效益、教学效果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高中生物教学导入法 篇4

新课程理念在高中教育中的落实,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究与思考, 积极动手与动脑, 培养学生的全面学习能力, 是创新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 在教学中, 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设计与实施创新性的课堂导入, 就是发挥教师课堂引导作用的每一步。关注学生的需求, 优化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环节, 才能让学生爱上生物学习。

二、设置悬念优化生物课堂导入

好奇心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情绪建立十分重要, 生物是一门科学学科, 学生对生物知识有好奇情感, 才能促进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地调动, 在生物课堂中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产生生物知识学习的欲望,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在好奇心的作用下, 学生渴望通过生物学习去了解真相, 这种对真相的渴求会转化成为学生生物学习的内在动力。在高中阶段,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去设置悬念, 把握好课堂悬念的难度。悬念不要太悬, 那会让学生觉得不着边际。也不要过于朴实, 那会让学生觉得无趣。

比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师生互动的方法创设悬念。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提问“你们是怎么长大的呢?”, 一些学生说吃饭, 一些学生说运动。在课堂氛围热烈起来之后, 教师可以提问“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呢?”, 学生会说浇水, 吸收土壤养分等观点。教师再提问“植物从土壤里吸收养分, 这些养分又怎么传递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中呢?”。利用这样的问题设置一个悬念, 引导学生通过生物课堂的学习去发现答案, 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参与。

三、联系生活优化生物课堂导入

生物学科虽然是科学学科, 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联系高中学生的生活进行课堂导入, 能够减小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负担。许多高中生认为生物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太相距太远, 学习起来过于抽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 利用生活中实例进行课堂导入, 使生物课堂从一开始就变得亲切起来。

比如在讲解《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用在黄瓤西瓜和李子杏等学生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东西举例子。黄瓤西瓜实际上是普通西瓜与野生西瓜的杂交品种, 而李子杏则是杏和李子的杂交结晶。一些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中都有杂交知识, 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恐惧感会下降, 他们能够积极地去学习。

四、探究实验优化生物课堂导入

实验, 是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重要形式。生物知识的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生物学的发展也与实验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让生物教材内容发生了变化, 课本中加入了更多的实验模块。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 其数量都有所增加。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他们希望在课堂中找到主人翁的感觉, 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在新授课之前, 给学生自由去设计实验, 让学生去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比如在讲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时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实验。这一实验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课堂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拿出自己做好的果酒或者果醋, 给学生品尝。当学生肯定了果酒或者果醋的味道时, 教师再告诉学生这是自己在生物知识的指导下做的, 并给学生展示制作过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入发酵这一教学主题, 促进学生全情投入。

五、使用模型优化生物课堂导入

高中生物学科的内容较为深奥, 不再像初中生物知识那样具体。在教学中, 为了促进学生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生物知识上, 教师可以利用生物模型或者挂图进行导入。用模型与挂图给学生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产生新奇感, 可以推动课堂教学向前发展。教师要利用形象的模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化抽象为具体。在课堂导入环节, 先给学生具体的事物, 再引导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 有利于生物课堂的高效化。

比如在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利用细胞的模型给学生展示这一新鲜事物, 让学生从表象认知过渡到深层认知, 让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接受变得更加自然, 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可以接受的课堂, 推动课堂效率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 生物课堂的导入环节, 会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加油站。根据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的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活动, 给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 能够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科的特点与魅力, 更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定法, 积极去变化高中生物课堂导入方法, 用较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宇池.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S3:429.

[2]徐明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08:71.

[3]高新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04:63.

[4]赵丽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7:51.

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新探 篇5

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新探

作者:刘恒江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9年第02期

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用新颖的、有趣味性的导入法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

一、设悬念,激发兴趣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问题、设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课时,我先问学生:“在2004年举办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几块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32块”,我紧接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电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通过这样的导人,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课就认真听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时事,联系史实

在教学中,根据新闻时事,联系具体的史实来导入新课,既可以使学生看到历史无处不在,学习历史能增长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能力,又能激起学,主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述《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我这样用报上摘录的新闻来导人新课:据报导,1990年7月,探险家们在美洲密林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汉人村,村民都讲汉语,保持了民族特色。据考证,这里的汉人可能是秦始皇时代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漂洋过海留下的后代。在日本也有类似的传说,现在日本还有一座徐福墓的遗址。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起来看看秦汉时期,封建迷信思想怎样在统治阶级中盛行呢?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它的运用除了上述作用外,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的作用。

三、置图像,增强直观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我在讲述《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在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灯上投影出秦的疆域图,让学生说出它的大致范围,然后又投影西汉的疆域,请学生两相比较;然后指出在西汉统治时,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都是西汉的统治范围,这一地区是在西汉统治时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称之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样在两汉时期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呢?通过本课的讲述,我们就能知道原因。这样的导入,既联系了地理知识,把历史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四、绘家乡,引起热忱

高中生物教学导入法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 原则 方法 策略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大纲中明确指出:"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中显得尤为重要,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阅读能力的分值近占高考英语试卷总分的三分之一(45分)。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词汇量、阅读量、考察方式及理解难度都有所改变,阅读理解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广大高中学生阅读难题之一。为此本人从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阅读教学中应避免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重视阅读教学与课文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高中阶段,教学课时安排十分紧张,没有时间专门上阅读课,我在教学中有效的将课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先把课文视作阅读材料处理,并设计相应的阅读练习题,然后再对课文中出现的长句、难句以及新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分析点拨归纳。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限时阅读,因为阅读理解题总是要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用一定的阅读速度来完成的。在课文阅读之前,我首先认真估算课文的阅读字数,根据字数限定阅读时间。然后做相应的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在阅读中随时发现课文中不可理解的词句等重难点,然后再以长句、难句为例,顺利的将课文教学及阅读教学融合在一起,既解决了乏味的课文教学同时有效的处理了课文中的语法及用法等相关知识,把形式单一的由老师包办为主的课文翻译讲读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阅读教学。这样既学好了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充分体现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2.重视背景知识介绍,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高中英语课文及阅读理解题中有大量的关于介绍西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名人轶事,法律文学等阅读材料,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辨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及风俗习惯中的差异。在阅读教学前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又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如向学生介绍西方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大多数学生聚精会神得听,这样差的连英文单词都不识几个的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最后我的总结是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及经济差异的问题,别崇洋媚外等等爱国之辞。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全面的理解课文,增强学生求知欲。高中教材节选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在阅读前对作者和有关的历史知识的介绍是很有益的。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课文阅读与教辅读物相结合的原则

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指点,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依靠学生课后自己大量的阅读,课文阅读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阅读范例,仅依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是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还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应注意课外阅读的选材,在课文教学之后可以布置学生读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作品,也可以看一些英文电视节目或英文电影等等,既有益于提高阅读能力,又要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阅读教学的训练方法及策略

新教材摆脱了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课文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我沿用了"导(Presentation)→读(Reading)→练(Practice)"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说来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阅读课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

1、导入(Presentation)----感知教材。教师在教学课文及阅读材料前先简单介绍本篇文章的大意,激发阅读兴趣,部署阅读任务及目标,让学生带着阅读任务即阅读目标去阅读。实现任务型目标教学的方法。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即激活。这些工作可包括: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标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是受一定目的或目标支配的。

2)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以The sound of the world(SEFCSB1A)為例,教师可事先安排好一组不同类型的音乐。

2.读(Reading)----理解教材,这同样是输入阶段。理解教材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给理解阅读对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粗读、跳读、细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

3.练(Practice)----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这是输出阶段。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使知识在记忆中得到强化,形成牢固的联系。

高中生物教学导入法 篇7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开端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美籍德国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充分说明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设置质疑求难的问题,造成学生求知的悬念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去,并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已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实现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的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1的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7小节“超重和失重”这一节内容时,课一开始,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站在磅秤上静止不动的时候,秤杆是水平,当你突然下蹲时,秤杆是上升呢,还是下降?当你突然站起时,秤杆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此时,学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这时,教师可以说:“学生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超重与失重》一节”.很显然,学生是非常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的,教师所设的疑问有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演示实验法导入新课

直观而又形象的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常规教学中深受学生喜受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化枯燥的理论为生动有趣的现象,化抽象的概念,规律为具体的物理情境,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的第九章机械振动第六小节“简谐运动的能量阻尼振动”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请一位学生上来合作一下,不过,上来的学生千万不要害怕.”教师越是有意识的提醒学生不要害怕,学生心理上越感到紧张.演示实验后,教师问学生,摆球所做的运动是什么运动?要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来学习阻尼振动,通过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倍增.

三、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

爱听故事是每个学生的天性,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听到教师开始讲故事,个个便会兴趣即起,支起耳朵,全神贯注地集中起注意力.这是在学生学习倦怠之时,提高课室效率百试而不爽的妙招之一.例如,在讲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1第十四章:“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19世纪的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迈克尔..拉第出身贫苦铁匠家庭,通过艰苦的努力,自学成才,经过近10年的艰苦和试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没有气馁,终于在1831年8月的一天,将一块磁铁移过金属线圈时,在金属线圈里发现了电流.意味着磁铁不可见的场也可以产生电流.这个实验事实是关于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让学生对科学家法拉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为引导学生下一节学习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埋下了伏笔.为学生讲述这些关于科学家和他们历经磨难,终于得到了科学发现的故事,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的作用,而且可以让学生以这些优秀科学家为榜样,学习这些科学家为了追求科学真理而克服各种困难,历经磨难和失败依然永不言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直至掌握真理能够为学生树立的精神,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

四、用练习的方法导入新课

练习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学习内容,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刚上课时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就可以依据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几道相关的基础性题目,让学生作练习,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例如,在讲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第五小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做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受力分析的习题,在学生正确掌握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自然导入新课“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有效地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个衔接的过程,学生就不会觉得物理难学了.

五、用讨论的方法导入新课

新课程理念提倡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而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之后,再通过一定的小组之中,就某个问题发表看法,和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辩论,还可以在全班范围内和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行探究性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而有效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经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辩论得出的结果必定使学生记忆和理解深刻,从而真正实现物理学习的三维目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物理知识,而且可以授人以渔的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并且为这些高中学生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以及日常生活和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继续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并进行科学研究和探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教师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设问,设置悬念;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还有设计练习和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新课,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法探析 篇8

一﹑引历史讲故事与实验结合

引历史讲故事与实验结合导入法是指利用直观的教学工具, 进行演示生动形象的数学历史上的事例, 把数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人物和推导过程边演示边讲解, 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数学历史, 把握数学发展脉络, 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想探究数学的兴趣。如在进行等比数列教学中, 首先从一个小问题提问有谁知道国际象棋有多少个格子开始, 知道的学生会说64。此时老师可以从这64个格子说这个历史故事。根据数学历史上的记载, 有位印度宗教大师见国王自大轻浮, 于是决定教训他一下。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还没有人知道的娱乐游戏, 就是国际象棋。国王闲来无事, 又有大臣们的吹嘘, 很需要有新奇的游戏来解闷。国王对国际象棋很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国王很高兴, 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你忠心的奖赏, 你需要什么赏赐?”宗师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上放1粒米, 第二个格上放2粒米, 第三个格上放4粒米, 第四个格上放8粒米……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米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米粒数目的倍数, 直到最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 这样我就满足了。”国王爽快地答应说:“好。”大方地答应了宗师的这个微小的请求。这位聪明的宗师到底获得多少米粒呢?稍微算一下就可以得出:1+2+22+23+24+??+263=264-1直接算出的数字就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 这位宗师所要求的, 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产的米粒的总和!此时, 学生也许对这种数学算法没有什么实际概念, 讲过故事之后就可以结合直观的工具动手做实验, 以使故事更生动。拿来一个有64个格子的大盒子, 让同学们用故事中讲述的方法, 投放身上的硬币进去, 让大家通过实验来验证, 可能一个班的同学的所有硬币也填不满这个盒子。此时老师要引出本节课要讲的新知识等比数列。通过历史故事和有趣的实验结合,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它对生活的影响, 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巩固与类比新旧知识结合

高中数学的知识有着极强的衔接性, 新的知识有的是对旧知识的连接或扩展。教师在课堂导入时, 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 对旧知识先进行复习, 引导学生从旧知识中探索出新知识的原理方法, 同时对新旧知识进行类比, 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和不同, 使学生既巩固旧知识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讲解“圆锥曲线”一章的学习中, 关于椭圆知识的学习, 教师可以先带领同学们回忆一下圆的方程的建立过程, 并实际画出图形, 写出方程式。归纳出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坐标系;2.设点;3.列出方程;4.简化方程。将求圆方程与求椭圆方程步骤方法进行对比, 要确定一个圆, 首先明确即圆心、半径、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直径。建系, 直角坐标轴中, X轴和Y轴的交点即原点为圆心;设点, 圆心只确定圆的位置, 而半径R能确定圆的大小, 列出方程式, 此过程只需教师带领学生对圆知识的简单回顾。那么椭圆方程的过程又是怎样呢?引入三点知识。1.建系。X轴:取过焦点的直线轴, y轴:取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设点。设M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 椭圆的焦距是 () 则……又设M与距离之和等于 () 。3.列方程。利用曲线方程和步骤, 画出椭圆图形和圆的图形, 进行对比。

三﹑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法 篇9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 写文章也常用这种方法, 单刀直入, 主体明确, 论点鲜明。一些新授数学课, 如果很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这时教师直接从课题中提出本课的教学目的, 学习重点、难点, 立即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 在学习《二面角》一课时, 教师可以直接导入:“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度量方法, 那么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怎样度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这样导入课题, 一方面介绍了这堂课产生的背景, 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教师导入直截了当,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授新知识上。

二、复习导入法

当新授知识与已学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时, 常用回忆旧知识来导入新知识,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常称之为复习导入法。这种方法导入新课, 利用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联系了新知识, 使知识能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向高一层次发展, 有利于教师利用新旧知识之间联系来启发学生思维, 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 讲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时, 可以在复习回忆两角和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 将半角公式可以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基础上顺利导入, 讲半角公式可以在复习回忆二倍角公式的基础上顺利导入。

三、悬念导入法

语文教学时教师常常运用制造悬念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所授内容的高度关注与兴趣, 同样, 数学教学运用得法, 也能起到相同作用。所谓悬念, 就是运用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它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知识的积累, 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对此进行巧妙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 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时, 教师可利用学生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知识, 引导学生从“折纸”这一现象入手设置问题:一张薄薄的纸片需对折多少次就能达到珠穆朗玛峰高度?学生感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思议。教师就顺势提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1mm, 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观点。学生的想象与教师的观点形成强烈的反差, 造成悬念, 能够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 将学生带入“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新知中。

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恰当适度。设置悬念的高度不够,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不能理解, 也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处于思而可解的状态, 学习兴趣才会高涨,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思考的前提。有了疑问, 才能引起思考。因此, 教师必须通过设置“问题陷阱”, 使学生不知不觉掉进教师设置的“问题陷阱”中, 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 教师趁机引导, 学生积极思考, 引出新课。运用设疑导入法必须注意:一是设疑要巧妙。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础, 熟练把握教材, 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关键点、内容的空白处等角度巧妙设问。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能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 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要善问善导。设疑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在瞬间活跃起来。对此, 教师要懂得设问的方法与技巧, 善于在关键处点拨, 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

五、趣味导入法

数学教材的内容是枯燥的, 但钻进教材又有着无限的兴趣。所以, 教师的引入很关键。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很多, 教师恰当运用可以增加趣味, 活跃气氛, 创设情境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在学习《数学归纳法》一课时, 很多学生对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经过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后是正确的不太理解, 这时, 教师在新课开始时可讲玩“多米诺”骨牌的游戏。因为在港台电视剧中经常出现此游戏, 学生有所了解。玩此游戏有两条主要原则: (1) 玩骨牌的规则:前一块牌倒下, 保证后一块牌一定倒下; (2) 推倒第一块。讲完这两条规则后教师问学生:“经过这两个步骤后, 结果怎样?”学生很快回答:“所有的骨牌都倒下了。”教师引导学生从此游戏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总之, 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导入法, 可以单独使用一种, 也可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教无定法, 关键在于能够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方法得当, 就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摘要: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是课堂教学的先导。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悬念导入法、设疑导入法、趣味导入法等等。选取恰当的导入法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试论高中化学新课导入法 篇10

关键词:新课导入,学习兴趣,原则,导入方式,素质教育

一、课前导入应当遵循的原则

1. 趣味性

课前导入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是我们选择导入方式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有趣的课前导入之下,学生能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理,像是很多教师都喜欢用一些小故事、名人轶事、有趣的演示实验、变魔术、猜谜语等方式来导入新课,这种有趣的方式使得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趣味性,这种有趣的心理体验必然会带动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2. 简洁性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从所占的课堂教学时间来看,课前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是控制在3~5分钟内.因为根据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最多只能持续20~25分钟的时间,倘若教师光是导入就占用了近20分钟,这样,在进入真正地新课教学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会那么集中,反而产生疲惫感了,这样即使教师的导入再精彩,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

3. 灵活性

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会注意采用一些导入技巧,但是这些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千篇一律地都是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这样就使得导入失去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适当地导入方式,这样学生才会有新鲜感,进而通过导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二、常用的导入方式

1. 温故知新导入法

所谓温故知新导入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复习以前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这种导入方式也是教学最喜欢用的导入方式.事实上,这种导入方式只要运用恰当,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讲授“共价键”的知识时,我就在上课之前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了一下之前学习过的有关离子键的概念、成键粒子、成键实质、成键元素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对比引出了共价键的概念、成键粒子、成键实质、成键元素.这种通过旧知识的迁移来获取新知识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有一个心理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2. 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相较于讲授式教学,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会更大.因为在讲授式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知识都是间接知识,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看到的是真实的实验现象,获得的也都是一些感性的知识,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因此也就更加感兴趣.了解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以后,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着采用一些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到“钠的性质”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做了一个“水中的火球”实验.按照学生的常规思维水和火是不相容的,但是教师要做的实验偏偏要把不相容的水与火融在一起,这样势必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之下,教师再顺势引入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会更乐于接受.

3. 生活经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我们的衣食住行可以说都与化学不开分割,因此,利用生活经验导入法也是化学教师经常用到的导入方式.例如,在讲授“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我就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会采取哪些方式来防止金属腐蚀?这个问题一抛出,很多学生开始在下面热烈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可以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油漆,有的说不要让金属沾到水,还有的说把金属用蜡封住等,看到学生的热烈反应,我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激发了起来,这样,教师再趁热打铁进行接下来新课的讲解就会顺利很多.

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种新课导入方式,在化学教学中,还有很多导入方式也是教师经常会用到的,如,多媒体导入法、名人名言导入法、歌曲导入法、顺口溜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等.

总之,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好坏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重视新课导入的使用,更要在课下多花心思针对新课内容设计一些新颖有创意的课前导入活动,这样,通过有趣新颖的导入,教师可以在上课铃响后的几分钟内就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为接下来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为井.浅谈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艺术.新作文[J].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2]赵凤.浅谈高中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导入[J].快乐作文,2011(3).

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法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导入法;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89-01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犹如一杯醇香的清茶,点点滴滴沁入学生心田,让他们迅速进人课堂教学状态。使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积极主动状态,这对于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千万不可小视。精彩的导入不仅能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積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重教学内容而忽视导入的现象。教师方面:由于各级各类学校及班级之间互相比较分数来评估教学,更由于升学的压力,迫使教师们继续用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穿新鞋,走老路”,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也很关注导入,可较多形式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当然,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导入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导入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方面:一、学习负担过重加上数学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二、学生每天需上七节课,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都会产生疲惫感。三、高中生具有好奇心理。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数学课堂。

因此,高中数学课堂需要有特色的导入。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十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讲等比数列的性质时的推导可以先回顾等差数列的性质,通过类比可得其性质。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当新旧知识联系较紧密时,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递进。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类比导入法

在有些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类似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新课内容,促使知识的迁移,比旧出新,自然过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更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数学考试中类比题型屡见不鲜,通过平时此类练习也会较好地提高学生在习题中的推理能力。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记的更清。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椭圆的几何性质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高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在复习函数的值域和最值时是否可以直接代入,举两个例题一个可以直接代入另一个不可以直接代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求值域的常用方法。现在我们就探讨这个问题。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椭圆的定义时,我找来一根木棍和一条线绳。这样就有了两个定点,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就是椭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俗语、谚语、名言警句导入法

在讲集合这个概念时,因为它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引入这个概念,可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引入主题,因为除了感情因素外,人们把同一地域的人看成一个集合,用这句俗语引入再恰当不过;又如讲到一一对应时,可用“一个萝卜一个坑”展开。在讲指数函数的定义时,可和学生一块做游戏:每人拿出一块正方形的纸从中间对折,沿折痕撕成2张纸,把这两张纸重叠后再从中间对折,沿折痕再撕一次,2张纸变成4张纸,把4张纸重叠再折再撕,……若撕了x 次得到了y 张纸,你能写出y 与 x的函数关系式吗?通过游戏,学生很快回答:y=2x .函数特点为:指数形式,底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从而引入指数函数的定义。这样可使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趣味性的故事导入法

在讲逆向思维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运用时,首先给学生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叫司马光,在他7岁时……”.用这个趣味性的故事引入课堂,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感到数学课的枯燥,而且会深刻地铭记逆向思维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今后解题中会自然想到正难则反的解题方法,如此引入比直接导入的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九、强调式导入法

强调式导入法是根据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而二次函数又是函数的重点,它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初中政治教学导入法初探 篇12

合作探究,掌控精当。针对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形式展开交流、讨论,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环节用时较长,过程复杂,不可预料因素较多。教师要运用多种教法、不断变换语调和教学手段,做到快慢相宜,动静结合,以节奏的变换体现课堂的和谐。

情感升华,引领高潮。依教学发展之势,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充分探究、激情碰撞的基础上,在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教学内容融汇相通之时,教师以教学最强音激荡学生胸怀,掀起高潮,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为例,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和斟酌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和层次:“五花八门的消费现象”、“纷繁复杂的消费心理”、“因时而变的消费观念”,由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入手到分析、探究内在的心理原因,最后因势利导学生树立何种消费观念,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强烈的逻辑性和节奏感。

二、教学节奏要科学运用教材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材每一框题的构成包括正文、辅助文(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等)、活动框等。活动框和其它辅助文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相应的主题思想。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实现活动框、辅助文与正文的合理建构,以体现教学的节奏感,呈现整体性。

在教学中,只有活动框与辅助文的运用数量、容量与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最优的性价比,才能真正体现它们的内在品质,使教学设计最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错落有致、疏密得当。

例如,在《政治生活》“民主监督”一框教学中,教材首先设计了一个活动框,假定了一个情境,并针对情境,列举了当事人可能会采取的种种办法。然后,教材用层层推进的方式提出了四个问题。对这四个问题的依次回答,引领本框题的教学。教师处理恰当就能体现鲜明的教学节奏感和层次感。首先四个问题应分清主次,体现详略,合理分配时间;其次在问题与知识间要动静结合,交替呈现。如在分析第三个问题时,由思考到讨论,再到教材的“相关链接”,通过有效调动活动框与辅助文,实现了教学由静到动再到静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节奏要体现知识的“冷热”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节奏。现行人教版政治教材大部分框题或框题内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可完成教学目标,这种类型的课适用于活泼欢快、紧张探讨的氛围,体现教学的“热”节奏;有的框题和知识理论性较强、内涵较深,需要理性思考和深入理解,它适用于理性分析的氛围,体现教学的“冷”节奏。而更多的课需要两者结合,不断实现“冷”“热”的变化与交替,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导入法。

一、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导入的理解

所谓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导入,是教师精心设计并成功实施的、促进了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的教学导入。一般而言,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导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导入,可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

以《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框第二目“市场秩序”为例,教材在提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这一知识时,其中涵盖多个知识内涵较深的专业性“名词”。对于这些“冷”知识,如果采取教师讲解的单调方式,就极容易导致死气、沉闷的课堂气氛。我的处理方式是:将这些专业性“名词”所针对的经济问题首先解读为具体的事实性材料,然后预设“启示”类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我理性分析归纳。整个过程实现了冷—热—冷的转换,凸显了教学的节奏感,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教学节奏要结合教材重、难点

从人的生理看,大脑的兴奋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一个疲劳的“低谷”,并且依次交替,人在不同阶段的接受能力与效果是不同的。如果教学节奏缺乏变化,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实现这一节奏变化和转换的有效途径就是依据教材的重点和非重点内容。

1. 有效剪裁教材内容,突出重点,把握主次。

针对教材,不能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首先,教学前要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明确要点,根据学情,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是强化教学节奏的客观依据。其次,要善于拎出教学的要点。这些要点基本上是教学节奏的波峰部分,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思考。教学要点拎准了,就可大胆地删剪枯枝繁叶,使教学重点显露、突出。因无“轻”显不出“重”,无“伏”不易看出“起”。否则,就难以摆脱平板呆滞的气氛,难以形成教学节奏。

2. 依据重、难点做到“强弱交替”。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重点与非重点。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做到“强弱交错”,“强弱”可以理解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程度、强调的力度。“强”,指能够突出教学重点,抓住知识的本质属性,顺利突破难点;“弱”,侧重于教学内容次要的非本质属性的东西。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知识的主次关系,做到突出重点,强化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如对于教学重点,可通过加重语气、变化教学手段、齐声诵读等形式,及时强化巩固,重锤敲打,也可通过类比、正反辨析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对于非本质属性的东西,不是学习的重点,强调的力度可以考虑小一点,和风吹拂,做到一般内容简明讲。这种“强弱交替”才能使教学高低起伏、节奏分明,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节奏,不断产生兴奋。

总之,教材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合理掌控教学节奏,让学生每一节课都精神振奋,在充分感受课堂教学艺术美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营造和美课堂。

(本文曾获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选二等奖)第一窗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当学生对教师发射的“信号”高度注意时,才能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走上自主探究学习之路。例如:在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这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手段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先播放在马路上录制的交通工具发出的响声。我的设计初衷是:先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实践结果,显然学生被各种喇叭声、车铃声“刺激”了,头不由自主地抬起来,这就达到教师预想的目标;之后,我给学生观看一段公益广告片,大致情景是:一个行人边听耳机边骑车,一路上不是撞电线杆就是撞行人,在他得意忘形时,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上,导致生命垂危。实践中,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噢,我看过的这个广告,下面是……”,学生不时交谈着下一个镜头的内容,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已高度集中了。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

按照认知规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旧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自觉地、准确地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使建构的新知识能纳入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从而周而复始地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思想政治课的观点、理论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性,如果学生前面的内容没有掌握好,就不可能学好后面新的知识。即使学生在短期内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概念、原理,也会很快遗忘。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导入,是架设于新旧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能更好地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

3. 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主导和主体之间共同营造的,其中教师的作用不可估量。思想政治课教学曾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因为它理论性强、趣味性少。但初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从内容的选择上,摒弃晦涩难懂、枯燥无趣的说教;知识点的分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践证明,学生情感投入之时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候。同样,和谐的课堂氛围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每一个有效导入的环节都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上《守望相助邻里相亲》时,正值汶川地震发生之时,师生们每天都在牵挂着灾区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动情地说:“党和国家领导人、解放军部队、海内外民间组织、个人等,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抗震救灾。”我在课堂上播放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抗震救灾”照片,师生再一次泪流满面。在师生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无私的爱,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亲情,“守望相助、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信念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田。我接着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帮助灾区同胞呢?”第二天,有的学生捐出积攒的零用钱,有的学生捐出课外书、文具等,他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教师的问题,这样的举动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内涵。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常用的有效导入法

1.设疑法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思起于疑。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设疑和解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分层设置悬念,使学生形成“打破砂锅问到底”而欲罢不能之势。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欲望,促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幽默法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曾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可见,幽默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法,能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精神振奋状态;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时事法

时政导入是把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当前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巧妙地引入,引起学生讨论,这样既增强了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拓展了政治课的外延,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在教学中,每遇重大国内国际时政要事,我都契机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在上课的最初几分钟里,主动参与讨论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及时调整讨论方向,不可使之偏离主题。

4. 多媒法

就某个问题的探究学习,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通道的信息,有视觉听觉,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这样通过多种媒介的刺激,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是一本书或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小黑板、投影仪等无法做到的。而运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探究,教学效果良好。

5. 情境法

情境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手段刻意创设一种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这种情境能强烈地激发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上一篇:中专物理下一篇:高考字形题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