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

2024-10-07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通用12篇)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 篇1

摘要:分层教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但是, 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挑战教师的耐心、心理承受能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还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因此, 要落实分层教学, 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不断更新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挑战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 我校属于偏远地区学校, 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学生个体间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逐渐增大。仍采用传统的“齐步走”方式进行授课, 对班级内的中等生可能是适合的, 但是会严重阻碍班内优生和后进生的发展。优秀生“吃不饱”, 而后进生“吃不消”, 结果导致尖子生冒不出, 差生又跟不上。为落实我校“给每个学生以希望, 让每一个体都发展”的办学理念, 近几年来我校生物备课组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 经过几年的尝试, 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 分层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挑战教师的耐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分层教学的基础, 学生分层的客观科学性, 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的实现。

因此, 实施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 不仅要记住所教的每位学生的姓名, 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为合理的分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每位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 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尤其是后进生, 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可见, 要做好分层教学, 教师就要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 付出更大的耐心, 关注每一位学生, 与学生多交流, 和学生做朋友, 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以及心理状况。

二、挑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做好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及作业分层, 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精神,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改变学生对生物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高考大纲。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 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 又要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 授课分层是关键。实施分层授课, 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 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能够沉着应对由于分层教学而导致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最后, 分层练习要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练习, 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 又要有促优、补差性质的“分”, 同一练习内容, 可分层要求。既要有提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 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练习巩固题, 还要有落实基础知识的简单练习, 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

可见, 要实施分层教学, 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在备课上要多花时间, 多下工夫, 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挑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潜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人为地把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 会让后进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进而造成学习上的消极态度。课堂分层授课, 课后分层练习, 会让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歧视, 得不到信任, 久而久之, 他们丧失了进取心和勇气, 甚至自暴自弃, 还有可能产生对优生的仇恨心理, 对优生偶然一次失败, 幸灾乐祸, 甚至恶语中伤。

优秀的“尖子生”课堂上反应速度快, 理解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常会得到教师的信任, 教师总认为他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 笔者教学过程中发现, 部分优生把自己摆得过高, 偏向对疑难问题的钻研, 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解决较简单问题时“眼高手低”。

可见, 在分层教学中要实现各层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还应积极组织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增强凝聚力的课外活动, 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淡化学生之间的排他心理。

四、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实施分层评价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 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但是, 高考制度作为教育评价方式的带头大哥, 仍然是靠成绩说话, 一考定终身, 因此社会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 最终学校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目前来说,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因而得不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认可, 不能大范围推广。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部分班级逐步尝试分层评价,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朝晖.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 2006 (10) .

[2]张孝军, 李莉.论分层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J].教学与管理, 2010 (1) .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 篇2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导学案在高中生物分层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我校高中生物教学不或缺的一部分。

一、新课程改革生物学教学模式特征

1、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这阐述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教学要面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基于以上理念,我校综合学生考试成绩、能力倾向、学习兴趣、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等考量,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即基础层。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自控力差,且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对于生物课程的兴趣也不明显。

B层为提高层,这一层的学生一般而言对于学生有着一定的兴趣,也能够按照课程的要求完成作业和各种任务,学习成绩一般位于班级的中游。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但并不强烈,一般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C层为优秀层。这一层级的学生日常的学习成绩比较高,学习兴趣也较为浓厚,一般都有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知识方面,能够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

2、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转向发现式学习,从学会转向会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学习方式发生变革,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导学案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1、概念

学案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由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完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学案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教师围绕着学生的学开展工作,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做到因材施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2、导学案的编写

(1)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导学案既不是单纯的预习学案,也不是习题案。设计时应以课堂为中心,并注意课前、课后的延伸,要具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作用三大主体部分。

(2)导学案的容量。导学案实施时其容量安排要按照课时化原则进行,要适度,如果一个导学案承载的内容过多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会使学生抓不住每节课的重点,要做到一课时一学案,以便控制学习容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导学案的内容。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知识链接(或拓展延伸)等环节。其中自主预习以课本基本知识为主;知识链接(或拓展延伸)主要是适当补充些课外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探究部分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关键,在设计问题时注意要简洁明确,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能启发学生思维,所以,此部分问题的设计教师有必要花费较多时间去研究。

三、高中生物分层教学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

1、导学案的设计、编制的要求:

(1)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目标。

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等,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在分层教学中学生层次不同所能完成的目标也有所差异,为了降低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的工作量,可采取以下方式,如在《细胞呼吸》学案中,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学习的目标: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A、B、C层必会)②、掌握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及意义。(A、B、C层必会)③、归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A、B、C层必会)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计算。(B、C层必会)

(2)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体系等。导学案中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提供适当的训练

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在课上完成,有的是课下作业。题不求多而求精,以巩固所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如在《细胞呼吸》学案中,练习分三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形式出现的,用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另一部分是要求课堂当场完成的;还有是课后训练的,用于巩固和提高的。对于不同层次学生所做试题也有所不同,同样用哪层必做进行标注。

2、学案的实施

(1)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每个层次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每个层次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2)课堂教学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诱导式,开放式,技能式等。

四、使用导学案应避免的问题

1、导学的设计应避免问题化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学案内容变成问题的罗列。(2)学案中的问题没有梯度,导致学生失去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2、学案导学的内容避免习题化

“导学案”决不是单纯的一份作业,也不是一本“练习册”,编制学案一定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通过学习提升能力的作用。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尝试 篇3

1.认真分析教材

高中生物课是学生完成初中生物的学习,间隔一年后又重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初中生物课主要侧重于浅显生命现象的描述。高中生物有了新的提高,这种提高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从横向进一步探讨生命问题的本质。教材内容既涉及了整个自然界,又涉及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内容的安排是从分述上升到了概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另外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要求能用所学知识分析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自然现象。

2.按学生知识结构实施分层分组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学习的起点和效果差异明显。目前我校教学的分班以科目组为类别,主要是按照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分为若干个平行班,学习生物的学生必需选择学习物理。笔者认真研究每个班学生的共性和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在心目中根据成绩将同一个层次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这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发现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有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各层次也进行适当的更换学生。分层和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效避免学生的“吃不饱”、“吃不下”现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确定分层教学对策

探明问题的症结后,开出“良方”——进行有计划的分层教学,笔者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3.1明确教学思想

从高一起我们就制定了明确的教学思想:对B、C组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A组采取“高起点、重能力、多联系、重课堂”的措施,承认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差异,但他们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坚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3.2强化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成败的原因不仅与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有关,且与个人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方法有重要的关系;让学生树立只要努力就可能超过他人的思想,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特别是对B、C组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引导,且确实引起了学生对生物的重视,他们的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3.3明确分层目标

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可避免事倍功半。在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结合考纲,按照不同的层次制定达成目标,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对A组的同学放手走,选做我们设计的综合性较强的能力题以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对B组和C组的同学扶着走,主要立足于弄懂课本上的内容,慢慢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要求,充分保护他们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3.4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分层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大纲,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要以中等程度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设计较易问题让B、C组学生能回答能分析,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分析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功感。如在备“减数分裂”一节时,要求B、C组会分析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异同;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等;A组则要求掌握这些内容的同时,还要结合数学知识把变化规律绘制成曲线,能画出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图。这样设计,既完成了的教学内容,又做到“培优、辅差”和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对A组重在引导,对B、C组重在带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如下的分层教学,对A组可以直接结合教师的课件进行自学,自我发现问题“生态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相互间有何种关系?”,解决问题“理解食物链的形成及关联”。对B组可根据教师课件中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启发他们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组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组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组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

从尝试看,分层教学已经体现出了它的魅力——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使B、C组学生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A组学生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

4.分层教学反思

分层教学需要更进一步地探讨和实践,还需有先进教育理念来指导其不完善的一面。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分层教学是不能满足的,教师还需思考其他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另外,在分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可塑性,不要机械给他们贴上简单的标签,为今后达到分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4

1. 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分层教学”思想, 源于孔子曾提出的“因材施教”, 它承认学生个性与才能的差异, 主张根据学生个性与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显然, 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和训练的时间, 加上必要的个别辅导和思考的机会, 就不难达到这一目标。“分层教学”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一“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3. 分层教学心理学依据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的性格、能力、兴趣、智力都存在一定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 并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形成的。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及受教育环境的不同, 学习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分层教学”可以缩小这一差距。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因此, “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它强调认知主体对学习的能动作用, 提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而非知识灌输者。建构主义的评价强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操作任务, 教师应多层次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观点是“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和水平与学生尚未达到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 利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水平之间的矛盾来组织教学, 就可以快速、持续地促进学生发展, 加快发展速度。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落实

分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同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以促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达成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多方面的具体措施。

1. 教与学的落实

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合适的“教”与“学”的方式。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 往往是从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法, 比如“讨论式”教学法, 在试卷讲评课上, 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 解决一部分问题, 再选派一批基础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讲解, 教师在旁边做补充点评, 通过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设计不同的学法指导。比如, 讲解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公式时, 我针对层次比较低的学生采取了搭建“绞手架式”教学策略, 先推导出x个氨基酸合成一条肽链的公式:x-1, 再来一条y个氨基酸合成一条肽链的公式:y-1, 合在一起就是x+y-2, 引导学生分析, “x+y”代表氨基酸总数, 2代表肽链的条数。教师再设问, 假如有m个氨基酸, 脱水缩合生成3条肽链, 公式是什么?学生不难得到为m-3。在此基础之上, 教师问, 假如有m个氨基酸, 脱水缩合生成n条肽链, 公式是什么?学生有前面的基础, 也很快得出了m-n这个结论。再比如, 讲到“细胞增值”时, 我使用“抛锚式”教学策略, 让层次好的学生阅读课文, 先自己尝试着归纳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个时期的口诀, 然后再给出老师的口诀, 学生通过对比, 反思不同, 这样学来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导学案”, 通过教师精心编制的“导学案”, 让学生先学后教,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使得分层教学的落实有具体的操作手段。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导学案”的运用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

2. 作业的落实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在学习中必然存在不同的难点和易错点。作业分层有利于搭建适合各层次学生发展的平台, 满足各层次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对优生, 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让他们自己反思总结, 并独立完成一套有针对性的错题本;对后进生, 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 还要跟踪他们的课后作业, 分析他们常见的错误, 帮助他们整理错题本。此外, 教师还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经常找学生谈话, 帮助他们明确目标, 树立自信心。

3. 通过探究活动来落实

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设条件, 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合理搭配, 每一学习小组中优生和后进生搭在一起, 通过“兵教兵”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对优生, 教师让他们独立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对后进生, 教师则要注意亲自引导, 定向把关, 手把手教, 使他们逐渐掌握操作技能, 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4. 评价的落实

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评价要做到及时、有差异和多鼓励。以往教学评价是以较为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 侧重全班同学的相互比较;分层评价对各层次学生的是以不同标准来衡量, 倾向于考虑不同层次学生所达到的目标及递进情况。分层评价重在多元评价, 避免用单一标准衡量全班学生, 力求理性化, 让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进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评价方案。比如, 计算学生每次测试的离均率 (即离平均分数的正负差与平均分数之比) , 如果这一次的离均率与上一次的离均率之差为正直, 则表扬这位学生, 如果连续3次离均率之差均为负值, 则私下里找到这位学生, 当面指出他的不足, 学生在数据面前也心服口服, 师生进一步沟通, 找出学习上需要改进之处。

三、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 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不断更新。终身学习不仅仅针对学生, 生物教师自身的修养、意志力、教育观念、驾驭课堂的能力等也要不断加强。作为合格的高中生物教师, 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学作风, 要敢于承认不足, 努力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注意收集信息并及时反馈, 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这样, 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落实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由于其有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 所以学生每天都感到“有内容可学”, 都有更高的奋斗目标, 都能不断向更高层次去攀登,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利用分层教学法避免了“题海”盲目训练造成的恶性循环后果。在教师的带领下, 使后进生逐渐步入学习的正确轨道上来, 后进生能力的提高和成绩的转变, 无疑会对全体学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摘要:“分层教学”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因材施教,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从“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的具体落实方法等方面阐述对“分层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素质教育,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树红.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7) .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 篇5

一、实施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对实施分层作业的必要性,笔者将从学生学情、学生发展这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个方面,虽然一个班的学生在一起上学,但是学生的智力因素、接受知识的能力、学习的态度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按照传统布置作业的方法,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导致学生心理、能力诸多方面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存在自身的发展空间,采用分层作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内容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分层作业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弹性的伸缩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平台,在学校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二、分层作业实施的现状

虽然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但是分层作业在现实的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发展阻力。在家长的眼中,学校这是在给学生划分等级,对学生的成绩有歧视;在学生的眼中,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分层作业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造成了心理上的创伤。老师在实施分层作业的策略中,也难以顾及每个学生的感受,使得有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另外老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掌握了解不够全面,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很难掌控,难以做到对症下药。

三、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作业设计方面

在新课改要求下的高中语文教师,面对浩如烟海的题目,老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的选择出符合学生发展的题目,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状况,老师要甄选出合适的题目传授给学生。分层作业不是说每个同学做不同的作业,而是老师在作业中应该将题目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探究题,对于必做题,是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检测,而选做题是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稍微增加难度,探究题就是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对题目的探究过程中独自完成的作业,这样既可以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对于作业的.要求,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

(二)学生分层方面

对于学生的分层不能太过固定死板,不然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不够优异的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应该安排月测试,根据学生的月测试成绩以及平常的学习表现进行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充分地参考学生自己的建议,以及周围同学的参考意见,而不是机械地给学生下标签。同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组:帮助组、基础组和发展组,老师要通过合理的手段,让学生有一种适度的压力感,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充满压力的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作业要求方面

对于分层作业中的必做题,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并简单的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选做题,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于学到的知识进行再升级,尽管稍微提升了难度,但还是适宜大多数学生去做,让学生在解决较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对于探究题,仅要求对于语文学习达到了一定高度的学生去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让这类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在学习中挑战自我。

(四)作业批改方面

对作业的批改是老师为完成分层作业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老师必须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老师在进行批改作业时一定要及时,随时跟进学生的动态并及时下发作业,让学生及时更正作业的错误,以免因为过长的时间间隔形成不良的累计效应。对于作业做得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表扬,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热情;对于作业较差的同学,老师则要给予鼓励。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潜力,关注学生成绩的进退情况,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为高中的语文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结语

试论分层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运用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层教学;运用探究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划分层次。但是在做这个的过程中,我们要讲究方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尊严,我们不能因此失彼,伤害到某些学生的自尊心,应该通过查阅学生的档案、平时小心地观察以及测试等方法来完成分层,当然,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去到学生的家里家访,来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等方面来进行分组。如A、B、C三个层次,A层代表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群体,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基本知识,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对较难的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B层代表知识水平处于中等的学生群体,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较好,但是稳定性较差,需要外界的力量比如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督促,通过自身的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C层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差,他们的学习重点是巩固基础知识,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要想掌握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首先就要制定学习目标,那么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法,也需要对每一批学生设定一个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备课,首先吃透教学大纲,明确此课的具体要求、重点以及基础,然后认真研究教材,在备课中设计出一套方案,对待不同的学生设定好不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例如,在高一生物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就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内容上,学生需要对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进行识记,在学习技能中,学生需要尝试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并且对细胞中主要的化合物的种类进行探究。然后在最后的情感目标中,学生需要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因材施教此词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比如对待基础较好的学生,这部分同学在经过比较充分的课前预习后,已经能够较快地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点,于是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做课堂练习中偏难的题目,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不会产生诸如“我全都会了”、“这有什么好学的”此类想法。而对于基础一般或是较差的同学来说教师可以在授课时主要针对他们,尤其是点名回答问题时,可以重点针对C层次同学,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在讲解关于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此类题目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题。其次是小组讨论,这个时候可以实行一帮一,这样不会的同学也都会此类题目。如果再有不懂得学生,教师再单独进行辅导,既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当中的乐趣,又能减少教师的负担。

四、对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是最好的动力。教师应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此类学生热衷挑战,教师应该采取让其竞争的方式,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让学生们在竞争中不断超越自我。而对于中等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鼓励是最好的良药。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表扬。比如可以采用表扬法,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但是也要发现他们的不足,委婉地指出来,使他们在内心积极的态度前提下,不断前进。

例如,教师在上课时提出问题:水在细胞内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这种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让C层次的同学回答,并在其回答完之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例如这道题你已经掌握了,不错,下次还要继续加油哦!就是让学生在自我满足的同时激励他们更进一步。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法就是以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为基础,“最近发展区”作为他们的发展目标,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习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通过这种科学有规律的实验,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氛围,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有利于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唐青云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分析[J].现代阅读,2012(09)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篇7

一、教学目标体现三维性原则,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策略的“行动性纲领”,是整个教学活动有效深入推进的重要依据,更是教师教学思想理念展示的重要载体.教育学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紧扣学生学习实际,既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制定作为分层教学策略实施的“首要环节”,认真研析教学内容,把握教材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制定切合学生学习实际,面向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使教学活动的内容设置面向每个学生.

如,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实际,结合教材内容和学习要求,制定了“能准确表述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运算法则,并能进行相关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学习向量的坐标表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形结合思想,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由低到高的教学目标要求,使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能够找准自身地位,确定“赶超”目标.又如在教学“三角函数”问题课中,教师设置“已知函数f (x) =2asinxcosx+2bcos2x,且f (0) =8, f (6π) =12. (1) 求实数a, b的值; (2) 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x的值. (3) 函数f (x) =asin2x+bcos2x+b.”一题多问的数学问题案例,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实践锻炼时机,从而达到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二、问题教学体现有的放矢原则,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解题活动

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内涵、框架体系的有效承载体,是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问题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起到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教会解题方法,传授解题要诀,是问题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有效解题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分层教学策略实施中,要将问题解答要领传授作为重要内容,设置问题解答情境,让不同学生在不同问题解答中领会和掌握该类型问题解答的方法和精髓,实现“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目标.

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问题课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解不等式3x2+5x-2>0”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进行问题解答的时机,学生在结合以往问题解答过程中认为,可以采用先求3x2+5x-2=0的两根,然后根据二次函数y=3x2+5x-2的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学生解题过程略.此时,教师进行总结,向学生指出:“解答上述问题案例,可以知道,当a>0时,解形ax2+bx+c>0 (a>0) 或ax2+bx+c<0 (a<0﹚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 确定对应方程ax2+bx+c>0 (a>0) 的解; (2) 画出对应函数y=ax2+bx+c图象; (3) 由图象得出不等式的解集”.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型学生都能获得该类型问题解答的要领和方法,使全体学生在解答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实践,得到解题要领,切实提升了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反馈训练体现分类指导原则,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辨析活动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篇8

一、课前分层

1. 学生分层。

第一层: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第二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三层: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等进行组合。一般以三至六人为一小组, 每小组均含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中至少一人, 最多可以安排两人。

2. 目标分层。

(1) 初级目标:针对第三层, 面向各层学生, 要求能掌握最简单的知识, 以及根据教学大纲完成最简单的课堂教学任务; (2) 中级目标:针对第二层, 兼顾第一、第三层学生, 要求能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高级目标:针对第一层, 兼顾第二层学生, 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加大学习内容, 提高学习能力。

3. 备课分层。

其一是备好教材, 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备好教案, 要求写好详细的教案;其二是备好学生, 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和要求, 设计出不同的自学学案, 类似导学案。一般设计内容包括 (1) 自主预习部分、 (2) 合作探究部分、 (3) 教师精点、 (4) 学习反思等环节, 要求第三层学生完成 (1) 环节, 第二层学生完成 (1) 、 (2) 环节, 第一层学生完成 (1) 、 (2) 、 (4) 环节。例如, 在“原子结构”一节备课时, (1) 自主学习部分:什么是原子, 原子由哪些微粒构成, 各微粒电性如何, 质量及半径大小如何; (2) 合作探究部分:了解原子核的组成结构, 初步掌握原子组成方法, 微粒的质量如何确定等; (4) 学习反思:什么是微粒的质量数, 核素、同位素有什么不同,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以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归纳和总结等。

二、课内分层

1. 讲授分层。

一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第一层学生采取“点拨→讨论→自学归纳”的办法, 对第二层学生采取“点拨→讨论→讲解”的办法, 对第三层学生采取“点拨→讨论→讲解反馈”的办法, 前两步为同步教学, 后一步为异步教学;二是由浅入深,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可先讲授三个层次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新知识, 然后针对新知识列举思考讨论题, 在讨论过程中, 发挥第一层学生的先导作用, 对第三层学生加以点拨, 由第二层学生归纳小结;三是交流反馈, 让同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同层中不同组的学生开展竞争, 教师鼓励各层学生向更高一层发展。

2. 提问分层。

提问由浅入深,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例如, 在讲解Cl2与H2O的反应时, 提出以下不同层次的问题, 对第三组学生设问:Cl2是什么颜色?新制的氯水与久置的氯水有无区别, 其主要成分各是什么?对第二组学生则问:将数滴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新制氯水中会产生什么现象?氯水为什么不宜久置?对第一组学生进一步设问:Cl2和SO2均具有漂白性, 向氯水中通入SO2后, 氯水的漂白能力是否变强, 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这样, 第三层学生可做到知其然, 第二层学生不但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 对第一层学生则进一步启发他们多思考。

3. 训练分层。

一是配套练习的层次性。二是训练中加强分层指导, 如对第三层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 主要讲授或辅导基础知识;对第二层学生可引导他们相互讨论,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对第一层学生, 则让他们尽可能独立思考, 必要时个别点拨。

三、课后分层

1. 作业分层。

对第一层学生, 应完成“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方面的练习题, 侧重于培养探究精神。对第二层学生要求完成“中级目标题”, 尽量完成“高级目标”题。对第三层学生布置的作业以起点低、多层次、够得着为原则, 多训练基础题。

2. 辅导分层。

(1) 组织形式多样化, 采取集中辅导、小组辅导、个别辅导相结合。 (2) 采取不同辅导方法, 对第三层学生主要是增强信心, 巩固知识, 教会学习方法;对第二层学生主要是启发思维活动, 培养自学能力;对第一层学生主要是点拨、归纳、小结, 使知识系统化。 (3) 利用学生互助小组进行分层辅导, 先由教师对第一层学生进行辅导, 再由第一层学生辅导第二层或第三层学生, 由第二层学生辅导第三层学生, 亦即由上一层学生辅导下一层学生。

3. 测试分层。

一是每次出3份难度层次不同的试卷, 由学生自行选择, 可以选同一层面的试卷, 也可选择高一个层次的试卷。二是只出一份试卷, 题目分为必答题、选答题等, 有一定的交叉和层次性, 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作答。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 篇9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情况

通过观察、测验和访谈, 我发现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个体内的差异。

表现在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等的不平衡。

(二) 个体间的差异。

表现在个体间的优势能力不同。

(三)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

有的同学能进行简单信息处理方面的操作, 还有的同学却还毫无基础。这种差异为实施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 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 他们对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如何设置有趣的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也就成了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问题。

(五)

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

(六) 学习能力差异。

由于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以及受其他学科学习习惯的影响, 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七) 合作交流能力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情况需要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但有的同学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在这方面表现较差, 不愿或不善于与人交流与合作, 这种交流能力的差异大大影响了有效教学的顺利进行。

如果对不同知识水平、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 则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基础差的同学加剧厌学情绪等问题。

二、分层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应充分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的需要, 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采取合理分组学习, 设置丰富的教学资源, 个别化的课程辅导, 以及多方位的评价等分层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法形式相结合, 充分使用教学评价, 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 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

(一) 分层教学实施的原则

1. 教学目标层次化。

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 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情况上, 我将学习目标分为易、中、难三个层次, 对多数同学, 学习目标为中;对学有余力的同学, 目标为难;对学习水平不高的同学, 目标定位在易。

2. 教学内容层次化。

在依据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针对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可围绕内容的量、范围、深度、难度, 内容出现的顺序, 上机作业等多方面进行。

3. 作业层次化。

练习是学生消化知识、巩固知识的反馈过程, 题目的难度若整齐划一, 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学生差异产生的学习水平的不同, 应将作业进行分层, 使学生练习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作业, 在练习中提高, 否则会使学习水平高的同学失去兴趣, 使学习水平不高的同学厌学。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 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 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并从质和量上分出不同的档次。

4. 评价分层

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我们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并且教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所处的层面上, 还要以发展的观点, 以激励的方法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

在评价的阶段, 我们要更关注过程性的评价, 在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方面, 在量规的选择上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不同层次水平。

(二) 分层教学策略中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1. 采取“导学”的方法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恰当地组织与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地进行学习活动, 使他们能最自然地获取知识、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采取个别化指导的方法, 使优生更优, 而且通过优秀生的积极带动, 可以努力争取达到集体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入竞争机制, 鼓励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展开竞争, 同时也要非常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寓教于乐, 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为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在“导学”中, 教师是关键, 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进行准确的教学设计, 将整个教学进程置于调控之下。在设计中, 教师主要在教学资源、情境设计、习题设计等方面下足工夫。

2. 采取“帮学”的方法

在分层教学中, 针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可以采用“帮学”的手段, 当然也可以让颇有学习心得的其他同学进行互助。在实践中, 我比较喜欢用其他同学互助的“帮学”, 这样教师可以把精力投放到更需要的方面,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 学生在互帮时, 他们的效率大多高于教师对学生的帮助, 这种情形在操作类的技能培养方面尤其明显, 究其原因, 学生更能理解同伴在学习同样知识时所面临的困境, 能以大家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帮助和学习。

3. 采取“诱学”的方法

所谓“诱学”, 其实就是启发式教学。首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如上机操作时让他们做一些难易程度适中的练习, 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进而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树立起他们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同时, 在“诱学”的过程中, 根据知识的体系结构, 采用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 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分层式教学, 可使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都得到较大提高, 关键是提高教学效率, 使得每一节课的教学容量更大。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始终要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 以多数同学为主, 兼顾少数学生, 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提高。

摘要: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需要多样化人才的时代, 是关注个性发展的时代。差异教学顺应了这种时代潮流。主张以人为本, 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学习者差异为出发点, 采用分层教学策略展开适合学习者个人特点的差异化、多样化的教学及评价, 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课程改革点亮了一盏明灯。在学生普遍信息技术认知水平不高、差异很大的情况下, 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采取合理的分层教学方法, 灵活采取交流讨论、伙伴教学等教学方法, 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并提高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提高整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差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 篇10

一、分层教学的涵义

在当今,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的体育教学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迫切需求。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理念是要关注不同需要与个体差别、保证每个学生的利益。而分层教学的理念的提出与引用完全满足教学理念,成为大多数教师青睐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心理与生理上的特征,自身知识基础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程进度,这是分层教学的主要特点。

正所谓“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针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教师要提出有针对性地要求,给予与之相应的指导,采取不同的教学进度。在该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与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高中体育教学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能够保证体育教学的新颖与原创性。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分层教学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与发展,逐渐趋于成熟,但其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尚且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当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充满兴趣时,则会自觉为之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反之,学习没有动力,只能采用机械式的学习,效果不佳。在体育方面,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有的喜欢跑步,有的喜欢足球,有的则喜欢跳舞。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学习内容不能完全以学习兴趣为参考标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对于学习内容有决定性的影响。

举例来说,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十分差,而他的兴趣却在铅球、足球这些对运动能力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上,即使在这方面拼命努力,效果也不会显著。而身体的柔韧度较差的学生强行去学习舞蹈,韧带拉伤等状况会层出不穷。

由上述可知,一项运动并非是只有兴趣就可以学好,没有兴趣便可弃之不顾的。有一些体育项目是每个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就好像单元的教学方式,无法因兴趣和能力不同予以分层,学习内容是已经确定的。所谓分层,要求的是学生在一定的体育基础上,向自己所感兴趣或者所擅长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我们不能对此有所误解。然而有的教师则完全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层,认为这是分层教学的真谛。这种做法是极为错误的,如若对有兴趣的学生采取高要求,他可能会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学习水平低下等问题完成不了教师的要求,而没有学习兴趣但自身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低要求便对学习产生了松懈的态度,即使能完成教师的要求,自身的潜力也没得到充分地激发,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能力为主,兴趣为辅,科学合理地分层,保证体育教学的高效进行。

体育教师在授课和对学生分层之前,应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和内容以及评分情况向学生做详细介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地对自己予以定位,对于那些学习能力与身体素质相仿的学生,对他们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提出相同的教学要求。但该分层情况存在诸多不足,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充分,无法选到适合自己的层次,所以,教师应采取测试的手段,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层次。当学生对自己的层次不满意,亦或是觉得与自身情况不适合时,教师应准许学生转入更适合自己的组别内学习。

体育教学应当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在目标分层的过程中要保证目标的递进性,同时要注重它的可靠性与针对性。体育教学的目标大致应分为完成、提升、发展这三个目标。其中完成目标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这是体育课程最低层次的要求,是学生拥有一个健康体魄的保障。不同的目标要设计好相应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不同目标的针对性,保证相应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不断努力。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均不是僵化的、独立的,其应该与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改变原来的脱节性与机械性。体育教学是一项较为活跃的教学课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教学措施,将分层教学这一理念与课程相互结合,从而发挥出分层教学的最佳效果,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体育教学效果,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针对每个学生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内容,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分层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教育策略。

一、把握学生的分层教育

什么叫做学生的分层教育?如何把握学生的分层教育?怎样理解分层教育的好处?是这项策略的关键。其实,对学生的层次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来简单机械地划分,这样往往偏差较大,而应采取模糊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综合评价及动态分析等学法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其具体做法可先根据学生各门学科测验考试的综合成绩大致分层,然后对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再根据平时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考察,进行综合能力评价,特别要注意对有特长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最后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研究学生,尤其要注意对具有潜在兴趣和能力并可能获得充分发展的学生的研究。这样,在全面科学地分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比较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所处的层次确定后,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因人因时制宜,以避免分层带来的负效应。更主要的是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这正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手段。

二、确立正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调节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居首要地位,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实施模式的首要操作因子,因此如何完善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在教学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而正确的策略是在设置的分层目标不但要遵循“下要保底(达到各科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上不封顶(可超各科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提供可能,给予学生发展的不懈动力。如目标分层要明确、具体,各层目标内细目的水平递进要平缓,层间目标难易的跨度不宜过大,目标要求的区别性要陈述清晰等,形成“指令性”目标与“指导性”目标相结合,教师“给予”与学生“选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使各类学生既能达到自定的低层次目标,又鼓励、激发、帮助他们向高层次目标迈进。

三、制定良好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就是寻找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如何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是学法指导。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从而形成找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中等生以再线学习为主,在巩固强化中夯实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力争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优等生以创造性的学习为主,启发举一反三,发展思维,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进一步实现创新。二是把握教学过程的速度。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大容量提问和练习加以训练与巩固,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这类知识,作“低速”处理;但在涉及“提优”或“补差”内容时,教师可点到为止,作“快速”处理,以保证新授内容的“主体”地位。三是在落实知识点时,应放缓坡,注意梯度。对于差生只是依据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落实单一的知识点;而对于优生就是这一知识点经过纵向和横向内在联系的分析,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从深度和广度上加以落实。四是在例题配备时应区别对待。对同一例题应体现不同的教育对象的不同要求;对差生要求是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对优生可以要求一题多解,达到拓宽深化的目的。一句话,就是教育的方法要真正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过于激进,合理的掌握教学方法,而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除了能适应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之外,也要实现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

四、完善定向课堂教育

分层递进教学的课堂问答体现的主要特征在于问题的对象性得到加强,且含有问题内容之外的附加功能,如示范、模仿、激发、检验等。“给予中差生较多的机会”,是分层递进教学的课堂提问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明确问题的对象指向(即某一问题是针对哪一层次学生而提的)和目的指向(即提出某一问题让某一层次学生回答的目的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进程的具体(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情况随时提出适合对象和目的明确的问题,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应注意使用以下几种问答手段:示范性问答——提问的对象是高层次学生,而其目的却是指向低层次学生的,期望通过高层次学生的回答,为低层次学生提供示范,这种示范可以是知识的陈述,也可以是方法的展现;模仿性回答——提问的对象主要是中低层次学生,其目的是要求他们复述再现教师讲解或高层次学生回答的有关内容,强化中低层次学生记忆和理解,使他们通过模仿掌握自己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知识难点;激发性回答——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让中低层次学生来尝试回答,利用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给高层次学生提供智力刺激,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把问题解决得更完善,而高层次学生的回答,又可以促使中低层次的学生进行反思,纠正认知错误;检验性提问——主要是检查各层次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各层次目标提出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问题,了解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为补救教学,纠正回授提供依据。

五、针对进行个别指导

分层递进教学力图解决因材施教在班级教学中真正有效实施的问题。其指导思想是努力寻求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结合点。个别指导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优生、中等生、差生三部分学生能否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也是分层递进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班级课堂教学主要是面向中等学生,以适合中等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的着眼点应放在优生、差生身上,以解决他们“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课前预习时,教师要注意指导优生拔高练,指导差生基础练;在课后复习时,教师要注意指导优生加大容量、难度练,指导差生达标练。同时在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时,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注意及时性,不能让学生过程中的失误积累;注意反复性,不能简单急躁。

六、践行学生个性互助

教育学认为,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可能和地位与自己平等的一起讨论,在某些问题上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正是掌握信息、内化组织与观点的重要条件,而且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自主(而非自流)性活动时,师生之间才会产生真正的双向联系,产生有效的沟通。

在分层递进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全班学生编成若干个异质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人员组合通常考虑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构成,也常以此来安排座位。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学生的这些各具特点的背景和经验,形成了一种差异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培植利用这种差异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通过组内互助合作来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组际交流与互助,拓宽思路、深化认识,实现差异互补,提高学习质量,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以递进。

综观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实施策略,从尊重学生差异到适应学生差异到利用学生差异,从目标确定到目标达成到整合评价,从感知教材到理解教材到深化教材,不仅有“分”有“合”,而且“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前后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因果,整个模式既吸纳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又兼容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之长处,还能够接受多层次多学科的实践检验,它是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优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当然,我们研究教学模式,运用教学模式,但不能模式化,不能造成教学思维的定势。教师在操作中要因教材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不断探索模式的新变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79页。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50页。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 篇12

关键词:政治,时事,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思想政治教学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渠道, 又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 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然而, 当前一些政治课教学仍拘泥于教材, 没有从学生和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 教学内容忽视了与当前丰富又生动的国内外热点时事的结合, 使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由于教学目标脱离实际, 知识变得教条化、抽象化, 导致学生对政治课讲授的理论观点缺乏深刻的认识, 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最终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 本文欲从分层设计的角度探求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策略、方法。

一、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分层思想

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 喜欢议论时事新闻, 谈论热点事件, 这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对能力的要求比较特殊, 必须紧密地联系国际、国内和生活周边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 但如果这些内容都由教师灌输、讲解, 学生学习就非常被动, 缺乏活力和激情。而且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 社会接触面更广, 社会交往更频繁, 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 他们的认知能力、辨证思维能力都在逐渐增强。因此, 高中时事政治的教学不应该只让学生阅读时事材料或者教师像上课一样讲解。时事政治教学的目的仅仅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应试, 更多地是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掌握生活的真知, 使他们将来走出校园后, 能养成读书看报, 关心国际国内大事, 懂得一分为二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热点新闻, 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进行理性的分析。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时事政治的教学需要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经济生活离学生最近, 因此, 根据教材的安排, 高一的时事政治教学主要以经济现象为主。这一阶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典型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 给学生以直观体验, 激发学生阅读和关注时政热点的兴趣;高一下学期教材主要关注政治生活, 相应地, 时事政治教学也以理论分析为主。教师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时政信息时, 关键要授予学生解读分析的策略、思维方法, 从而使学生对时政热点能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高二上学期, 文化生活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一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文化体验的形式进行时事政治教学。高二下学期, 在直观感知、理性分析及实践体验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各类时事热点。因此, 笔者认为时事政治教学可以分为感性、理性、实践及哲学深思四个阶段。这样, 时事政治的教学就不再是学生随意阅读的过程, 而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学习和教学过程。

二、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分层设计

1. 经济现象:

时事政治教学之直观感知。经济现象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 学生的吃、穿、住、行都与经济息息相关, 相比而言, 经济现象更为直观。因此, 可以从经济现象着手,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兴趣。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可以通过“读、看、写、说”四个层面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其中, “读”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 带着热点问题去阅读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和查阅其他资料, 如《环球时报》、《参政消息》、《闽南日报》、《时事》;“看”指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新闻会客室、世界报道等:“写”指采用速记的方式把新闻的内容写在笔记本上:“说”主要是利用每天课前3~5分钟时间, 采用新闻发布活动的形式, 让学生把每天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 (国内的、国际的、社会的、个人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 等等, 甚至包括班级的都可以) , 并对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重在参与, 重在锻炼, 重在评说, 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

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 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所学过的经济常识进行评说, 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把现实问题和所学的原理进行有机联系, 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高一学年, 笔者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 结合当时的经济热点, 选取一个专题, 在学生中广泛征集问题, 然后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头查找资料, 形成本组问题的发言提纲。根据现在房价、豆类价格上涨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热点来完成“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专题讨论活动。

2. 政治前沿:

时事政治教学之理性分析。高一下学期《政治生活》模块的学习略显枯燥乏味, 与学生的距离也较大, 要是教师只是一味地板起面孔, 讲原理说方法, 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脸难看、课难上、书难背、题难解的尴尬境地。因此, 可以在上学期的基础上, 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要求他们分组按照教师抛出的“砖”及设置的相关课题来寻找相关的新闻热点, 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应对金融危机》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感受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能力的加强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共建和谐家园。通过充分交流、讨论, 达到对教材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当今的国内外时事, 既丰富又生动, 大多跟政治课有一定的联系, 且学生对这些时事非常关心, 因此, 教师要因势利导, 帮助他们确立开放学习的新理念, 掌握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研究,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必将推动整个政治科学习的深入,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3. 文化生活:

时事政治教学之实践体验。高二上学期——对高中生来说, 《文化生活》是新的一个模块, 但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学生可以捕捉到许多学习的素材, 再加上中国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等世界级盛会的举行, 都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 也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理论与时事结合时增添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使其更切身地去体会。为此, 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来组织和表达, 鼓励学生参加小论文比赛, 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 可以让学生课前收看五分钟新闻联播, 让他们模仿电视台播音员进行新闻报道。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时间久了, 学生就不仅掌握了本地区广播台、电视台报道新闻的时间规律, 还了解了网站、报刊杂志新闻时事的类别版面, 由此开阔了视野, 拓宽了知识, 养成了天天看新闻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央视搞一周新闻扫描、新闻综述, 逐步发展到选准新闻连续报道, 每周抽专门时间让学生上台作新闻综述, 发表自己的观点, 预测事件的走向, 以提高学生综合新闻的能力。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知识再现能力, 又克服了说话难的心理障碍, 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4. 哲学理论:

时事政治教学之思维拓展。在经过直观感知、理性分析、实践体验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提升。在哲学理论这一模块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说明。对中学生来说, 哲学相对抽象、概括, 不容易理解, 更谈不上自觉运用。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学生刚开始学习难, 但掌握其中的窍门以后, 似乎比经济学知识的掌握运用得要好, 特别是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时, 教师可从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热点入手, 一起透过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应对这一挑战, 以及我国针对这一国际趋势而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来挖掘其中的哲理。当然, 这种分析不能仅限于口头分析, 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题, 以实现讲练结合, 巩固提高。训练题的编制, 以时事材料体现基础知识为主, 以多种题型、从多个角度命题, 力求达到既能再现基础知识, 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的效果。通过对训练题认真深入的评析, 帮助学生掌握材料题的解析方法和答题技巧, 使之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增强效果。

三、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分层要点

1. 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

师生要共同学习、共同搜集、整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 共同探究其本质, 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储备丰富的时政信息量,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应适时地、恰当地引用一些时事材料, 渗透必要的时事信息, 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 学用结合, 使知识与能力相统一, 可使学生兴趣大增, 思维活跃, 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时事政治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事政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少一些死记硬背, 多一些实践操作。例如, 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时政研究性学习、知识小竞赛等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把课本所学理论和社会热点时事、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 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是政治科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因此, 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时事热点和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 结合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 充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确定研究课题, 设计研究方案, 组织他们开展专题研讨、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引导他们通过研究性学习, 从中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总结, 形成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成果。

时事政治教学也可进行规模不同的测验, 如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 在思想品德课试题中适当加入少量的时政题目进行测试。也可以用智力竞赛的方式进行, 竞赛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求知者非常感兴趣的一种活动, 可以每个学期开展一次或二次时政知识抢答活动, 也可结合节日晚会开展时政知识比赛, 等等。

参考文献

[1]林藩.思想政治课发展性教育[M].福建:海风出版社, 2003.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口腔生物化学下一篇:古代官德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