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策略(共12篇)
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策略 篇1
摘要:在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中, 教师需要应用相关复习策略, 才能够提高复习效率, 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复习, 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 备战高考。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物二轮复习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希望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复习策略
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相比, 存在很大差异, 教师需要认清二轮复习的实际特点, 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复习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策略
1.1为学生制订二轮复习计划
在二轮复习开始前, 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制订二轮复习的计划, 由于一些学生复习存在无计划的问题, 影响复习效果, 不利于高考成绩的提高, 因此, 在实际复习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制订计划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制订科学的计划, 才能够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复习, 才能强化复习效果[1]。在二轮复习计划的制订中, 需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制订科学的计划, 由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不同, 如果制订的计划过高, 就会导致学生复习失去信心, 影响复习效果, 而如果制订的计划过低, 那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将会影响到能力的再次提高。因此, 制订复习计划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科学制订[2]。二是复习计划应该落实到实处, 由于一些学生存在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制订复习计划的心理, 复习计划制订后, 没有按照计划实施, 影响到学生的复习效果, 因此, 教师应该督促学生按照复习计划复习, 全面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更好地备战高考。
1.2教材知识的深挖掘
在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中, 已经对教材知识进行了系统复习, 在第二轮复习中, 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教材知识。由于在高考生物的命题中, 总体的命题思路就是以教材上的知识为原型命题, 教师应该把握命题的关键所在, 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 通过带领学生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深入复习, 对于易考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 这样, 学生在答卷时, 通过平时全面深入的复习, 很容易获得高分, 提高高考成绩。
1.3把握专题训练
所谓的专题训练就是教师将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 带领学生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训练,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进行专题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专题训练的难度要把握好, 教师应该细致研究高考考试大纲, 研究考试要考核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知识,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学生展开专题训练。二是在专题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该结合历年的高考题目带领学生复习, 这样, 学生会对高考需要考查哪些方面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难度有具体了解[3]。三是专题训练与一轮复习中的系统学习不一样, 教师需要把握每个章节的精髓, 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考试要求有重点地复习。针对一些次重点的知识, 大概了解就可以, 不需要学生花费过多的精力复习, 以免耽误复习时间, 影响复习效果。
1.4系统的真题训练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 当复习任务要结束的时候,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二轮复习效果进行检验。由于二轮复习的知识点难度大, 知识重点的把握与高考非常相近, 因此, 教师可以采用历年的高考真题了解学生的二轮复习效果。如果学生在二轮复习过程中, 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掌握得较为全面, 那么在历年的高考真题中就能很好地表现, 反之, 如果学生在真题考试中成绩不理想, 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学生二轮复习得不够深入和全面,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真题考试中答错的题目并且结合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讲解, 确保学生在二轮复习中没有出现知识点的盲区, 这样, 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备战高考, 确保高考能够获得好成绩[4]。
2.二轮复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 一些教师让学生对所有知识点都进行细致复习, 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在二轮复习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复习内容主次分明, 针对主要知识重点复习和把握, 对次重点知识不需要进行细致的复习, 学生只要有大概的了解即可。二是注意查漏补缺。由于在一轮复习中, 学生有很多知识点还没有掌握, 因此,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一轮复习中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次讲解, 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具有很强的衔接性, 提高复习效率。三是要重点强调复习中的难点知识。很多学生对于难点知识心存畏惧, 复习效果不佳, 教师可以采取多次讲解和让学生多次练习的方法, 促使学生掌握难点知识。
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通过研究, 我们了解到,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学生在高考前最后一些系统的复习, 复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因此, 教师需要结合生物这门学科的实际特点, 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复习策略,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好地备战高考。
参考文献
[1]吴启建.生物新课程高三总复习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9) .
[2]奚伟红.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提高高三生物复习实效性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10 (03) .
[3]吴扣兰.高三生物复习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中学生物学, 2008 (03) .
[4]付秋红.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方法漫谈[J].中学政史地 (高中文综) , 2008 (10) .
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策略 篇2
略初探》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毕业水平考试越来越引起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如何进行水平考试的复习,是摆在高中教师面前一个难题。高中生物的知识点多,范围广,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如何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系统化、概念化、完善化,是水平考试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这个问题我来提几点看法。
一、科学安排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根据水平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本教材的复习,编写复习提纲和知识点汇编。
第二阶段:结合省教科所编写的毕业水平复习测试卷,有针对性进行知识点精讲精析。第三阶段:根据水平考试大纲要求进行重点、难点知识集中突破,力争知识系统化、概念化、完善化。
第四阶段: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反复多次讲解,测试和预测卷考试夹杂复习过程中,重点辅导偏文科学生。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特别是基层薄弱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不要盲目追求高、新、难知识的复习和训练。在复习中,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结合生活实际,做到知识能用到生活实际中,能解释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如:洗衣服时,冬天用温热水可以提高洗衣粉中酶的活性,增强去污能力。洗衣粉中的各种酶可以针对各种不同成分污垢进行分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等。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复习方法得当,效率才高。归纳起来一般可采用下列三种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
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他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2、串连复习法
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基因的知识主要分布在必修2第1、2、3、4、5、6章具体介绍了基因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等。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3、联想迁移法
推理联想是生物复习教学的重要方面。复习中强调把各章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作横 1 向联系。在复习时,采用多联前,少联后的复习方法,以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思想,也为下一轮的学科内、学科间综合、专题复习打下基础,如子房壁和胚珠模式图可联系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个体发育、种子形成和果实发育等知识,也可以联系基因组成和染色体组等相关知识。再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多样、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又如复习膜的流动性,可联系到主动运输、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达到以点带面,逐步综合的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逐步推理联想,知识的迁移,能够找出试题中结果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根据是什么,所以有什么。层层剥开,条理清晰,最终使学生获得很好的成功体验。四、三个能力不能少
(1)网络思维能力培养。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归类形成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网络系统。知识系统化有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综合能力培养。在复习前,我们根据教材知识结构,将复习内容划为单元形式: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和进化、生物与环境,然后将各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概括、综合、归纳。
(3)分析能力培养。多注重一些探讨性实验,多关注具有时代特点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关的情景材料,如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五、精选相关习题很重要
为了既不增加学习负担,又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应把好精选习题这一关。注重那些有典型代表性的、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综合性较强及学生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方面的习题。水平考试不同于高考,主要立足与课本。重基础,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本素养的考查,突出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一般不会出现难度过大的题。所以习题的选取相当重要,只要求把基本知识考查到位即可,过难习题不可取。
六、讲练并重、粗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应注重三个环节: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课间练习、单元考试、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更应靠近高考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评: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评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好的复习方法固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但恰当的选择和使用复习资料,也同样能使高考复习效率事半功倍。题目不能盲目地做,要根据课堂内容的要求,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针对每个知识点配备一定的题目。可有目的地选择、搜集一些与教材知识点相匹配的题目,再把这些题目进行整理、编辑,最后运用在教学中。
七、调整心态,培养素质
毕业水平考试难度不大,教师在复习的同时应该让偏理科的同学引起重视,不能因为题目简单而轻视,每年都有一些偏理科同学大意失荆州,沦为补考生。对偏文科学生应多鼓励,建立他们能考过的信心,给他们灌输战略上轻视的思想。但在实际复习中,重视基础,夯实基础,战术上重视毕业水平考试。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考试成功的关键,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特别对同学们今后的 2 发展也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高中生物应考复习策略 篇3
关键词:生物;高中;复习;策略;探究
为了提高高考成绩,特别是理科综合成绩,在高中生物复习备考中,本文笔者结合多年高三生物教学实践,反复摸索,提出以下应考复习策略。
一、吃透考纲,夯实基础
据《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应对近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复习应考时要立足于《考纲》,但又要跳出《考纲》,站在《考纲》之上来看“高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审题、信息提取、分析问题、实验探究、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指导和培养。这样的备考才有新颖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率,才能帮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在复习光合作用时,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是重点考查的内容,而光合作用过程的实质则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因此,在复习这一内容时,物质和能量变化是重点。光反应阶段物质变化是水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电能(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丢失电子形成高能电子流)、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并贮存在ATP和NADPH中。暗反应则是碳的固定和还原、形成有机物(CH2O)和C5化合物,、ADP、Pi和NADP+等;而能量的变化则是由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CH2O)。最后把光反应和暗反应联系起来是ATP、NADPH。在整个光合作用过程中,参与反应的酶和C5量保持相对的稳定。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而外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矿质元素、水)起着主要作用。
二、选好专题,建构知识网络体系
复习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一般会进行两轮系统的复习。一轮复习重点强化小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相应章、节、单元的知识网络体系;二轮复习则是从全面的基础知识转入重点章节的复习,是对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提炼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应把握好高考各种考题特点和命题规律,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构建大的主干知识网络体系,形成灵活多变的应试技巧。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试题往往围绕某一主干知识展开,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能力,比如知识迁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在复习备考中除了建立相应的知识网络专题外,还要建立高考题型专题,如“图表分析专题”、“实验专题”、“遗传图解专题”等等。在对细胞代谢复习时,我们应从化学元素到化合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细胞结构到功能,从植物细胞代谢过程到动物细胞代谢过程,从影响因素以及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专题复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体系,让他们既能宏观上把握好系统知识,又能注重细小知识点的掌握。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高三下期特别是进入二轮复习,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教师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和策划。教师不仅要对各章节的考点了然于胸,还要把握高考脉搏,调动学生的激情,启迪思维,点拨要害,规避“炒冷饭”的无味感;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权、话语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教师要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和重难点知识,要讲在学生思维的空白点或疑惑点上,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不做无用功。如在复习图像、图表类型的信息题时,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针对训练和强化,引导学生认真读图、读表,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看标、识点、明线”。“看标”就是看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要用图中的信息,准确定位课本中对应的知识。“识点”就是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顶点、最低点、最高点、转折点、交叉点、终点)。“明线”就是明确曲线的走势(走向和变化趋势,包括上升、下降、波动、转折变化等等。我们应指导学生将数据与曲线联系起来,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抓住点和线,利用图表中的信息,联系相关基础知识,从而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教师只有精心设计,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反复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课堂的无限精彩。
四、注重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考试说明》对教材中的实验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应加强对实验的复习,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实验材料、实验器具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原理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针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比如以洋葱为实验材料,洋葱的根尖、紫色洋葱表皮、绿色叶片分别在哪些实验中被使用,理由是什么?类似的实验,教师还应采用“变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教材中每个实验都有它的特殊之处,要进行深入分析和仔细探讨,要从所学的实验中提炼、归纳可以应用到生活的知识。教师应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的步骤:首先获取实验材料并分组编号,其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五、精选试题,教授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习题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也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本的研读程度。高考试卷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分值大,学生一旦失分,后果严重。因此在备考时,重点向学生传授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对于选择题,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准题眼,找准关键信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主观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题时要准确识别陷阱、辨明词义、排除题干中的干扰信息,同时要克服思维定势,最后应用课本相应的知识得出结论。在习题讲评中,教师要做到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讲清楚典型试题的选项和典型试题的“变式”。我们可以通过“变式”训练,给学生新鲜感,提高神经的兴奋度,避免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做到“老”题新讲,“陈”题新作。
综上所述, 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有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生物教学中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了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试论高中生物复习策略 篇4
一、确定复习模式和安排复习计划
采用二轮复习法。第一轮把选修教材的知识内容穿插整合到必修第一册、第二册的内容中, 根据知识内容分成七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生命的基础、结构基础和细胞工程;第二单元是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发酵工程;第三单元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四单元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五单元是遗传、变异和基因工程;第六单元是生物与环境;第七单元是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按照“知识复习—课时练习—单元测试—讲评归纳—构建知识网络”的模式进行复习, 每个单元复习结束时用一节课来构建知识网络, 把本单元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 进而高密度梳理基础知识, 突出主干知识, 同时兼顾能力的培养。
第二轮主要是模拟测试阶段, 其中穿插一些小专题。这种模式既注重知识系统性又节省时间,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相关知识的交汇点, 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轮复习还要注意构建知识网络。以前在网上看到过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性, 但我没意识到或者说是因为懒, 二轮都是让学生做题, 做完后我讲讲习题。今年二轮复习每个专题我都跟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 目前进行了四个专题, 效果很好:构建知识网络时学生积极性很高, 以前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理解到位了, 做题时也顺手了。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
二、增强实验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复习教学中不断总结近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 认为实验在高考中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复习时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 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条件, 自己设计实验合理科学的步骤。这种专题复习, 更具有开放性, 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让学生顺着题意发挥思维想象, 进而得出相应的答案。符合创新思维的要求和学生思维活动、认知水平, 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中, 应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使学生质疑思维不断深入, 形成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并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比如, 实验教学, 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演示实验、教师指导下的验证性实验过渡到学生的自主性实验, 进一步给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的设计型实验;从教师指导下的实验现象观察、学会分析和解释现象, 过渡到自己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在实验中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 进而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长期的灌输式教学, 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等、靠、背的“恶习”, 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忽视问题的方方面面。
三、选修可以备一选一
理综题量很大, 时间又紧, 理综三科都有选做题, 如果学生高考时把选做题都看一遍, 就会浪费不少时间, 更何况只看前两个空也看不出题的难易。复习一本选修教材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我们把两册书都复习了, 学生最后也只能选做一道题, 等于白白浪费掉了复习另外一册书的时间, 倒不如把复习这本书的一个月节省下来好好复习其余四册。生物两道选做题都是中等偏下难度的题, 我们只要在一册书上稍微多下一些工夫, 选做题就可以得到理想的分数。对高考的热点、重点、难点、易错和薄弱环节要多练, 对典型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总结, 多开展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 提高应变能力。同时, 还要演练高考真题, 高考试题凝集了高考命题专家的思维和智慧, 容量大、科学性强、突出主干知识和逻辑性强等特点, 且能反映出高考命题的趋势, 也能使学生体会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式。在练习中注意总结反思, 每隔一段时间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 看看自己错在哪里, 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加强试题讲评课的研究
试卷讲评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 而应有选择、有侧重, 否则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 又难有成效。试题的讲评, 一是要抓典型, 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 比如选一道题能集中表现某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二是分析命题思路, 把握试题规律。教师在阅卷时找出问题的共性, 看学生哪里出错多, 错的原因是什么。三是要善于将试题分类, 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 凡是碰到这类试题该注意哪些事项, 并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四是对试题的延伸和拓展, 这类题可能还涉及哪些知识点, 与现实中的哪些现象相关等。
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策略 篇5
略
赵晶
高三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的趋势棗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与教学大纲,理科综合考试涉及的内容广,信息量大,联系实际的特点,因此,复习课内容要有所深化和扩展。要求生物学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要注重挖掘教材。
一 挖掘“潜”在的知识
许多知识,在书中没有明显的表述出来,或因时间的推进而更新。对于那些不明显,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要去“挖”。
(1)善于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些知识没有明显的文字表述,而是隐含在图解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能善于指导学生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如高中《生物》全一册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C3在还原中既能形成葡萄糖,也能形成新的C5,这一点在课本中没有详细的文字叙述,而仔细识图能突破这一难点,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复习理解。又如,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在受精后12小时的状态图中,可观察到受精极核已分裂成许多游离的胚乳核,而此时受精卵仍处在休眠状态,还没有开始分裂,从图中可挖掘出“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这一隐含的知识。(2)善于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中生物知识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在知识的横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点—线—面—体几个方面的联系工作,把不同概念原理之间、不同章节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讲准、讲透。当前应主要结合高考的方向,注意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兼顾理、化、生跨学科的联系。例如,以染色体这一概念为中心,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联系成一个知识网.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内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理科综合方面的联系,如复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中的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时,让学生分析化学过程,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时,联系物理上的离心力知识来解释在转动的圆盘上的圆心和圆周边植物生长的不同情况,联系物理上的重力知识来解释太空中的植物根、茎的生长情况,等等。理科综合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点到即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学生自己头脑中各课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得以解决,课堂上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展开讨论。
在知识的纵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不同层次的联系工作,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个层次上必须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3)善于挖掘已更新的课本知识 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在不断更新、完善,对于这些知识,只讲书本的内容,既不符和高考的要求,也跟不上现代生物学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还要善于把这些知识去“抓”回来,补充到复习课之中。去哪里“抓”?到新教材中去抓,到有关报刊中去抓,到专业杂志(如《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中国考试》等)中抓。“抓”什么?主要要抓热点、抓新观点、抓有关生物科学技术极其应用的知识。如复习“细胞分裂”时,补充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细胞衰老的知识;复习“矿质代谢”时,补充植物无土栽培的知识;复习“光合作用”时,补充温室栽培技术对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复习“生物的生殖”时,补充组织培养、“克隆”技术极其应用的知识;复习“遗传和变异”时,补充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芯片、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疗法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前景的知识;复习“生物与环境”时,补充人类艘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并与书中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分析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措施,分析环境污染(主要是水、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等)的来源、种类、危害和治理防法;复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时可联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假说。
二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我们要挖掘的是学生“潜”在的能力,主要是指辨证思维能力,或创新性的立体型思维能力。当今,知识发展的趋势,都要求学生的思维应从直线型、平面型向创造性、立体型转变。不过,人们要发展创新性的立体思维能力,阻碍很多。作为生物教师,应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在复习课中,逐渐去发展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克服习惯和心理上的阻碍,要敢于想
人的创新思维能力,许多因习惯和心理上的定格而受阻。如生物学中的问题,学生都习惯于从生物知识本身去寻求答案,而不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理化的知识去解决,也不会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去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有些学生迫于心理压力,怕人家嘲讽,怕自己成为“四不象”,就根本不去创新,或把萌发的新想法藏在心底。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克服这些习惯上和心理上的阻碍,打破习惯上作茧自缚的做法,突破心理压力和自欺欺人的想法。
(2)教会学生一些科学思维方式 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形成创新性立体型或辩证能力比较难。为此,我们要教会学生掌握发散思维、换元思维、转向思维、空间思维,上下左右,求所新的思路,以构成创新能力的立体“桥墩”。这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就有了新意,就会全面地去思考。做好了这两方面工作,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也就慢慢地被挖掘出来了。
三 挖掘学生的思想
学生因社会阅历不深,思想的激进,容易形成一些极端与片面的观点,或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这些思想上的问题,我们在复习中不能视而不见,应去进行挖掘。对于学生极端与片面的观点,要去把它引出来,并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理由,与擒应先纵。然后,以全面的视角,从学生理由之外的理由让学生推出新的观点,从而使他们由衷地树立新的观点。对于学生的厌学情绪,我们生物老师不管不好,简单处理也不好,应去细心观察,做一些小小的调查,进行一些非正式的交谈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思想工作。这里,高谈阔论是没有效果的。
我们在挖掘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新见解,这是搞好挖掘的前提;二是要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这是搞好挖掘的根本途径;三是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和形式的艺术性的统一,这是搞好挖掘的重要保证;四是要做到放、收有致,放中有收,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题性结合起来,这是搞好挖掘的基本原则。
把握机遇 决胜高考——2004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03-12-13 15:55:23 作者:淮安市范集中学 陈虹英
新高考、新模式,生物学科在高考之中历经“磨难”,在2003年终于迎来了崭新的前程,所有生物教学工作者为之欢呼、为之鼓舞。在教学的竞技舞台上,生物教师终于走出了那种“寄人篱下”的痛苦感受,一种重获新生的快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用成绩去说话”这是衡量教学成果的亘古不变的定律,在教学成绩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夸,而教学成绩的最高衡量尺度,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作为一名具体实施高三生物教学的工作者,应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呢?
一、立足书本求创新
高三生物以复习为主,书本知识的复习与回顾应该是必须的,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石,处理不好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轮复习),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学生感受仅是课本知识的重新再现,出现厌学或不学的情绪,以致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不牢,到进行综合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又运用不起来。另一方面,老师也感到复习难度较大,上课没有什么新意,全是陈旧知识的累积。因此,课堂教学的创新就成为高三老师复习基础知识时区别于新授课获得最大课堂效益的最佳途径。
创新——一个全新的名词,如何创新?创新决不是赶时髦,更不是脱离课本的代名词,立足课本的创新,是课本知识的升华,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知识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展示的全部是学生思维与课本知识的重组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同时课本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大大提高。
例如,生物课本中,矿质元素的作用中讲硼元素有促进花粉管萌发的作用。学生看过一遍并不会有多大的印象,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本领呢?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们增设一个实验设计,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讨。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硼对花粉管萌发的影响
实验材料:显微镜 鲜花 缺硼的培养液 培养皿 琼脂 硼酸 pH试纸 盐酸 实验步骤:1、2、3、4、结果预测:1、2、3、老师适当引导和分析:从实验选材(花粉萌发→花的结构→培养条件及培养基成分)→对照实验设立→实验结果预测。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既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深度,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大有益处。
二、基于课本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思维培养中的高级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因此对课本知识的思维发散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在2003年高考第41题对这一思维模式体现的尤为突出,这道题的实质就是一种思维发散,而所用的知识点全部在课本之中。
(1)用放射性元素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果只有部分细胞具有放射性,这是为什么?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得出下列结论:
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所特有的组成成分。
②生物的细胞什么时候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发散 DNA复制时
发散 细胞分裂时 这样通过思维发散得出具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应具有分裂能力
(2)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来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出现的结果如何呢?
①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特有的组成成分
②RNA的合成并不受细胞是否分裂限制,因为只要是活细胞就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实质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而酶的合成需要RNA的直接指导,因此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RNA的合成
结论:如果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全部活细胞都具有放射性
基于这点,发散思维的建立与培养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要求学生基于课本知识进行发散思维。
例:秋水仙素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导思:正常有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平均移向两极,最终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结果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相同。如果没有纺锤丝的牵引,结果会如何呢?加倍的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是停留在一个细胞中,从而形成多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时期(有丝分裂前期)。
经过这样的思维扩散,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敞开课本系社会
课本知识是解决实践问题的基础,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关注社会、关注最新科技动态,特别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动向,对能用课本知识解决社会热点知识要不放过,对学生强调知识运用的同时使学生感觉生物学科的知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如:爱滋病的流行和防治、“非典”、“人类基因组计划”、“神舟”系列飞船动植物搭载实验、环境污染与治理……等众多的社会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纯知识的掌握中,学会应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关心社会、关心科技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四、咬定目标(高考)不放松
高考是教学服务的重点,一切目标计划的设立,都是为高考服务的,为此对生物的教学,我们订立了一个长期的复习计划,这一计划的完成与实施都是与高考相联系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大市或县区统测与我们计划的矛盾,为此,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我们复习的策略,并没有片面地追求与市进度的统一。2003年高考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在2003年全市的几次统测中我校的生物成绩应该说是比较差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基本上是按开学初备课组订立的计划执行的,这一计划完全是针对我校的实际、服务于高考订立的,但我们的成绩在每一次统测中都有进步,最终在高考中我校生物成绩是非常好的,2003年在市重点高中高考排行榜中,我校本科人数居第一名,在考上本科的学生之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学习生物学科的。从中可以看出,高考是我们追求的大目标,追求过程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最高目标。
五、团结协作出智慧
“团结诞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协作产生智慧”。这是我校高三生物老师的备课格言,一个人的精力与智慧是有限的,集众家之长,改自身之短,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为高三生物教学服务,为此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的成员每周有三次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来研讨教学中的问题。在备课中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以整体协作、集团作战的方针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六、教案学案一体化
高三年级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任务和压力面前,过去我们曾认为在这么紧张的环境下,高三教师的备课可以简单一些,教师在课本中作出重点标记,讲解时注意重点也就可以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和想法都是错误的,教师在课本中所作的重点要求,能传达给学生吗?对知识结构框架的重组,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吗?为此,在过去痛苦失败的基础上,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成员,并没有给自己放松压力,而是加大了自身的压力,知识复习课运用备课组集体研究的一体化教学案,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据,讲练结合,加大课堂容量,扩宽知识面,在教学案之中增添了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力度较大的典型例题,作为打造学生新思维的基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他山之石可攻玉
高考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在其中不乏利用假冒劣质产品进行发财的商家,但也不否认有精品的复习资料,一味抨击复习资料的坏处不可取,而全盘套用复习资料更不可取,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利用自己可以累积到的一切资料进行重组分类,用优秀资料中的信息充实我们的教学,使别人的东西服务于我们自己的教学,达到“他山之石可攻玉”的效果,为此我们在教学案一体化的基础上,增加了练案校本化,使学生从繁杂的复习资料中解放出来,避免学生在重复练习中时间的大量浪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作用。
勤能补拙——补自身素质的不足、补学生知识的遗漏
做到:勤思——思学生的能力、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
勤做——备课、练习精选、作业批改及反馈
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教学成果一定辉煌,生物学科在高考之中一定会因我们老师的辛勤劳动而大放异彩,炎热的六月,也会因我们学生的成功变得春意盎然。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作者:曾朝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703 更新时间:2004-3-13 文章录入:曾朝华1 责任编辑:周南中学
1.夯实基础知识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至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的同时,要突出重点,特别是三本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的复习即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基因工程。
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近两年的高考题大多是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实际有关的、需要运用多个知识点甚至跨学科知识、通过多层次和多角度综合分析才能寻求答案的综合题。题目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以现实生产、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如河流污染、无土栽培、赤潮等)为背景,或给出一段自然科学的研究材料,让考生阅读理解,要求回答所提问题,充分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考查学科知识的思路。
3.重点章节突出
从以往试卷中不难看出,重点章节重点考,尤其是新陈代谢部分的内容,一直是综合测试的核心。高三复习时,要做到全面,但更要抓好重点章节的复习。
4.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生物知识的收集
一些社会热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细胞工程、胚胎于细胞的利用以及赤潮等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有关的现实问题及生命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频繁出现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些题目具有引导和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导向功能,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这些知识的收集整理,拓宽知识面。
5.加强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的训练。
这两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常出现图表题,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识图、信息转换、摄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高考复习中应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6.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归纳教材中的显性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目前高考虽然难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复习,但纸上谈兵还是少不了的。在后期的复习中对生物实验的复习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注重联系实际,重点放在能灵运用上;②加强实验复习,重点放在设计实验上;③关注学科发展,重点放与教材的结合上。
对于每一个实验必须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同时还要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高考试题的变化。
收集教材中的隐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平时说到实验,一般是指显性实验。实际上,课本在讲述某一知识点时,往往都由实验引入或加以实验验证。这些实验,课本中虽未明确注明,却是科学家们研究过程的再现经典实验。经典实验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深刻地影响着生物学思想的发展,显著推动着生物学理论的建立。如必修本中酶的发现的一组实验、光合作用的发现的一组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的一组实验等等。对于这些实验,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课本将它们一一找出,从中感悟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实验的安排和设计等。
隐含在课本中的实验,除经典实验外,还有一些诸如观察、验证、应用等类型的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包含在课本的正文中,在课本的小资料栏目以及复习题中也有一些,同学们可一并将它们找出分析。
归类显、隐性实验,进行综合复习。
学习贵在总结,不孤立地看待这些显、隐性实验,而应该从这些实验的原理、所用材料、步骤、数据采集与处理上的异同等角度出发,给这些实验分门别类,从而组成不同的实验板块。比如按实验材料可分为非生物材料实验(模拟实验)和生物材料实验,生物材料实验又可分为植物材料实验、动物材料实验、微生物材料实验;按实验方法可分为显微观察、临床观察、调查、杂交、同位素示踪、生化检测等方法的实验板块;按生物学实验技能可分为显微技术、染色技术、装片制作技术、徒手切片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测量技术等等。
高三注重基础,平时我注意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检察学生的复习资料和笔记,当面批改。每次月考做详细的分析说明,引导学生对高考题型的把握能力和自学能力。
高三生物总复习策略
发表时间:2003-12-13 15:48:46 作者:陈乔平吕正余(淮安中学)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我省在2004年将继续实行“3+2”的高考模式。面对“3+2”考试,这对我们生物教师来说,是个比较严峻的挑战。面对“3+2”考试,我们将怎么办呢?
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了以下四项目标:
一、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生物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生物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⑶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二、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能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生物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生物意义,以及有关生物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四、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生物、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动用生物、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问题常常是综合的。
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学科能力 重视知识迁移
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例如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发育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系统,这四大系统共同构成全书的知识系统。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高中生物分为三大板块,四大知识系统。这四大系统又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体现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每个大的系统下,又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二、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就生物本身的复习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可进行专题复习。
1.按体系分专题———体系专题,包括:
(1)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
(2)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3)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
(4)生物与环境系统。
2.按实验分专题———实验专题,包括:
(1)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
(2)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
(3)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
(4)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按题型分专题———题型专题,包括:
(1)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
(2)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3)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
(4)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按热点分专题———热点专题,包括:
(1)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
(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
(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
(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
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按知识体系复习,也会遇到实验、解题、热点问题。只是复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专题复习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三、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套套单元、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靠拢2003年《高考说明》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评: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四、学法、解法指导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
1、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部份;读《高考说明》。
高中生物复习常见错误及解决策略 篇6
【关键词】概念不清;审题错误;理解性错误;判断性错误
在高中生物复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审题失误,概念不清,忽视前提或适用范围,文字推理及判断性错误;解题方法、技巧没有真正掌握而错误。针对学生在生物学科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进行例题分析、归类,并对错误原因进行剖析,就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并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一、概念不清
概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客观概括和反映。在生物学中,许多的推理、判断都离不开概念,只有透彻理解概念,才能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它是学生学好生物学,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但这种认识不是每个学生都十分清楚的,有些学生经常把概念当作僵死的条文,学时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复习时死记硬背,考试时错误百出。
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概念不清,只能根据选项的内容找出正确的答案,可能认为④的说法不正确,错选A;但事实上这道题目的①②③④种说法都是正确说法,关键是题目的“生态功能”,符合这个要求的是①③④,因为生态功能主要是三个方面: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②中的食物链是体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二、审题错误
审题:就是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与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是应用所学知识,使学到知识得以具体化的首要环节。学生在审题中常见错误有两个:一是忽视题目中的条件,从而造成粗枝大叶错误。二是由于不会审题,不知道应注意什么?应做些什么?弄不懂题目中的关键语,或忽略了题目中隐蔽因素而造成错误。
例2:将水稻培养在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较多,吸收钙较少。这说明:
A.硅是小分子,钙是大分子
B.水稻根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C.水稻根的细胞膜吸收硅的能力强,吸收钙的能力弱
D.水稻培养液中硅和钙的浓度不同
分析: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水稻吸收硅较多,吸收钙较少的现象.关键语是“吸收硅较多”和“吸收钙较少”,并没有提及水稻对物质的输出,很多学生看到题目设计物质的吸收,就联系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忽略了题干的关键语,通过分析,应选择C答案。
如何审题呢?不妨这样进行:首先要确切了解题意,同时要始终记住题意;其次要善于读题,应采用“三读”题目的方法,初读时,要求了解题意,了解题目中已知条件及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读题目,是弄懂题目中难懂或易混淆的词语,弄清题目中关键词语,三读题目,是检验性读题;第三要善于改造题意。即可以把内在的复杂关系用图形等形象化,可以把无关的情节,简约化,也可以把关键性语言加以扩展,确切地把握题意。只有通过正确的审题,明确题目的任务。才能分析试题内在的相关因素,确定解题的知识点,运用有关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组织答案要点。
三、理解性错误
理解:是指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经常有些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用一些零散的不全面的日常概念代替生物科学概念.造成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错误理解。
例3:下列哪些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A.病毒 B.细菌
C.变形虫 D.衣藻
分析:病毒属生物界中结构最简单,最低等的原始类群,它没有细胞结构。而原核生物指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细胞内没有核膜的一类生物。它比真核生物更低等原始。学生的错误就在于模糊地把低等、原始对上号,而不看有无细胞结构。正确答案选B。
克服理解上的错误,可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在不改变其本质含义的前提下,利用变式,变换同类事物中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其次,要学生用简明,确切的语言,把概念,原理的内容清楚地表达出来;第三,让学生对某一概念原理作口头说明并举例;第四,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概念,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回到个别的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加深理解。
四、判断性错误
判断:是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基础上,肯定或否定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思维形式。判断性错误是学生做题中常见的错误:
例4:判断题:自养型生物的同化作用,都是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分析:该题错误,就在于片面地认为只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才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才是自养型生物。其实除绿色植物外,化能合成作用也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不过不是利用光能,而是利用体外环境中物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五、推理性错误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出现推理性错误是学生做题中的常见病。
(1)归纳推理性错误即从特殊事物出发,推导出一般原理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例5:葡萄糖被吸收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A.渗透 B. 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分析:由于红细胞膜上有葡萄糖载体,不消耗能量,能够携带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但这是个别情况,并不等于说葡萄糖进入任何细胞都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恰恰相反,除红细胞外,葡萄糖被吸收入小肠绒毛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故正确答案选择D。
(2)类比性错误就是把表面相同的但本质上不同的两类对象进行类比,从而导致错误。
例6:用手术摘除成年狗的垂体,手术后的狗出现了身体臃肿,行动呆笨而迟缓,代谢缓慢,心跳较慢,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请分析说明原因。
A. 生长素分泌不足
B.甲状腺功能低下
C.睾丸发育不全
D.生长素分泌不足,睾丸发育不全
分析:学生认为由于摘除了成年狗的脑垂体,狗体内就缺乏生长激素。影响了狗的生长、发育及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所以出现了以上病症;有的学生不认真分析该狗的病症,认为垂体既然能分泌生长激素,那么摘除狗的垂体,就等于没有生长激素。因此,就出现了以上病症.其实,垂体是内分泌腺的枢纽,它除了分泌生长激素外,还分泌促甲状腺素等其他激素。促甲状腺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分析该病症如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是由于缺乏甲状腺素所引起的。因此摘除了成年狗的垂体,间接地影响了甲状腺素的分泌,造成了以上病症,所以答案选择 B。
怎样解决分析性的问题呢?首先,要弄清楚已知条件中的事实或实验程序;搞清其中包含着的概念或原理;分析时抓住这个事实与其某种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实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得出的真实判断,要能够成为论述概念或原理的充分有说服力的论证;尽量用简明而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篇7
(1)研究性。1)合理安排各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采取的是分块复习的模式。自编习题主要是从18套汇编卷中剪贴。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初期以一轮复习知识为基础,对重点知识和学生的薄弱知识进行专题回顾并强化训练,加强错题过关。在二轮复习的后期则侧重于对能力的训练,设置若干专题,如图像专题、图表专题、曲线专题、新情境专题、实验分析与设计专题等。将这些题目进行归类训练和讲评,能让学生形成解某一类习题的常规方法和思路,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三轮复习主要进行错题过关训练,选择题强化训练、各地模拟题组合训练以及模拟测试和热身训练。2)狠抓基本知识的复习和基础习题的训练。首先将最近几年高考卷中出现的双基分类汇编,对照考纲,将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重组和整合。为了有效保障基础知识的落实到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记忆,并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测验,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平时的练习,特别是一轮复习的练习,多以基本题为主,对基础知识反复练习,并以变式训练的方式进行错题过关。3)关注考纲,研究试题,把好选题关。由于在一轮复习中侧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因此在高三第一学期教师应研究当年及前几年的高考试题和考试大纲,认真疏理考试大纲中所列出的各个知识点,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在高考中考查情况,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有详有略,既确保知识点全面,又确保重点突出。选编练习题时,题型尽可能多样化,让学生见识不同的题型和风格的试题。所选的题目要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和新颖性,面向全体学生。
(2)协作性。除课堂相互开放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保证资源共享,从教学的进度、课堂的内容、课后的练习都基本一致,从试卷批阅、卷面分析到成绩统计彼此透明,所有资料完全相同,这就保证了各班的均衡发展。
二、“线”———上实“三课”
(1)复习课。复习课的课堂模式,实施教学案一体化。课堂的基本模式为:知识网络化→问题式讲述→重点知识典型例题讲解→相关习题课堂训练或讲评→要点归纳→课堂小节布置作业。
(2)习题课。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难度相对较小,抓好选择题是以中等及中等难度稍上题为主这一战略思想的最主要的体现。同时将同一知识点或同一能力要求的题目稍作归类,在课堂上集中讲评,通过一次讲评使学生对单一知识和能力能得到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专题课。二轮复习以强化主干知识,查漏补缺;提炼方法,形成思想,提升能力为指导思想。专题课是常用的一种复习方式。在设置专题的过程中,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复习方向,狠抓热点知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试说明”中长期稳定不变的内容,往往是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重点、基础知识,基本的解题规律、思路和技能。2)提炼方法技巧,形成常规解题思想。通过集中对同一类思维的有效的练习和讲解,可以全面深刻理解,并能在考试中较灵活应用。3)研究经典高考试题,解读“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通过对典型高考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高考命题者的思路和意图,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课本基础知识组织答案,学会从题干中寻找解题线索,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再通过纵横展开、多方面设问、发散思考、逆向思维等方式进行变式训练,从而达到使学生透彻理解、触类旁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解答高考试题的信心。
三、“点”———“抓好几点”
(1)一讲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倒。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习惯差,为此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应抓好学生的课堂笔记,记录内容除了重点知识外,还包括解题的技巧、解题思路、易发生的错误以及学生觉得在考试之前需要重现的关键内容和注意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包括审题、析题、答题习惯、平时解题特别是课堂例题分析时,力求学生思路完整、体现过程,而不只是关注答案。(2)把好考试关。一轮复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考试除了以最近复习的内容为主外,还相应穿插前一阶段的复习内容,但不涉及后面未复习的内容;综合训练一般在一轮结束之后,与二轮专题复习穿插进行;而模拟测试主要在后期强化。(3)抓好错题过关,落实查漏补缺。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提高复习达成度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第一卷中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全体学生进行一次“错题过关”。要因人而异,采取强化纠错的方式,先要求所有学生按时间段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再将纠错内容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醒目注释,特别重要的,要求学生转录到错题集上。(4)抓大多数,面向全体,重点抓住关键学生。对差生要经常进行作业面批,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督促他们学习不松懈。
摘要:高考生物的命题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因此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文章从“面线点”三个方面的研究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以促进学生的透彻理解,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复习课,高三,教学策略,能力测试
参考文献
[1]高建军.浅谈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08(03).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策略思考 篇8
一、密切关注高考中生物试题的变化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在依据考纲和课标、尊重教材的前提下, 应不断关注高考试题的变化, 特别是现今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 各省区新旧课程高考同时进行的时期, 各省区命题自主权不断扩大, 各考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就要求高三教师要把握高考脉搏, 跟上时代步伐。近几年高考试题在以下几方面都有所改进:
1. 理念方面
在高考命题理念上明显向新课标过渡, 特别是广东、海南等省作为率先进行新课改高考的地区, 新课程中倡导的“提高生物学素养”“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等理念, 在试题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因而高三教师在复习过程中, 有目的地渗透新的课程理念, 教学中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考查。
2. 内容方面
已往的高考试题多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记忆的情况, 是所学知识的再现, 对学生能力考查较少。近几年高考试题转向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尤其是对知识理解及在生产实践应用方面试题比重增大。如2007年全国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对生长素浓度的确定实验, 联系生产实践,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3. 能力方面
近几年高考加大了对图表、实验装置、实验记录结果等一系列信息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2008年实验题考查形式虽有所改变, 但仍是考查能力。
二、高三复习策略
1. 夯实基础
全方位覆盖知识点, 注重双基。夯实基础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根本。为了扎实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首先, 通读教材, 然后精读各知识点, 包括文字插图、小资料等。第二, 熟记概念、原理及关键的生物学术语, 如一些专有的名词、结论性术语等, 学生都应准确无误地掌握, 并注重训练学生养成用生物学术语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第三, 在练习过程中, 注重基础题, 突出中档题, 同时注意对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考查点的把握。
2. 突出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网, 提高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以主干知识为重点, 集中对相关知识和典型习题进行总结、归纳, 逐步形成牢固的网络化知识框架体系, 并适度进行发散和辐射, 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突出主干是适应高考要求的必然。近几年高考中对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主干考查较多,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 让学生吃透主干知识, 并在选例题、习题上下工夫, 以突出重点。同时, 其他方面知识也不容忽视。
3. 重视提高以探究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
实验题可以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图表识别和计算能力等, 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实验内容应给予充分重视, 重点对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并能发挥创造力, 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4. 重视图表类试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收集各种图表类习题, 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生物图表主要有直方图、模式图、结构图、装置图、流程图等, 这些图表是生物学信息的载体, 因此, 解题前必须读懂图表的信息含义, 然后才能正确解答。在平时应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图, 找出图中隐含的条件, 明确图像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通过知识迁移, 寻找正确答题的思路, 最后实现图表和问题的转换。
5. 习题训练
习题的选择对提高学生成绩非常关键, 采用低级的题海战术, 不加取舍, 讲得多, 练得多, 思考少, 交流少, 必然会导致复习效率低, 效果差。因此, 教师应精心挑选练习题, 突出重点难点, 同时兼顾知识点全面, 题型新颖, 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同时, 严格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传授答题技巧, 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取得良好的成绩。
高三生物孟德尔定律复习教学策略 篇9
一、利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 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学生通过构建概念图, 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也把新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使学习更有意义。
(一) 利用问题串解说各个概念
所谓利用问题串解说孟德尔定律的各个概念, 就是运用讲授法, 用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本质, 突出关键特征,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对与遗传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如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正交、反交、测交、杂交、自交等进行描述, 并深入分析。同时, 对相近概念进行辨析, 对相关概念形成联系, 并设置一系列问题, 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使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 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 增长才智。如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 兔的长毛与卷毛是否为相对性状? (2) 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哪些? (3) 双眼皮的父母双亲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是否为性状分离现象? (4)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均为等位基因吗? (5) 研究两对相对性状时, 表现为双显性的纯合子有几种基因型?双显性的杂合子有几种基因型?占F2的比例为多少?占双显性的比例为多少? (6) 基因型相同, 表现型一定相同吗? (7) 正交、反交结果一定一致吗?哪些情况下不一致? (8) 测交、杂交、自交的区别在哪里? (9) 杂交实验中套袋的作用是什么? (10) 豌豆杂交实验中作为父本的豌豆植株会结子吗?
(二) 形成概念图
利用问题串解说各个概念之后, 我们应帮助学生形成如图1所示的概念图。
二、利用数学模型深挖定律实质
(一) 构建数学模型
模型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 一旦掌握, 学生便能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 大大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但模型方法需要不断地总结与训练。在孟德尔遗传规律学习过程中, 可以先让学生理解含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产生的配子种类、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 然后借助遗传图解和概率计算, 推理出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结果, 最后抽象出含n对非等位基因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杂合子的遗传行为和结果, 得出配子种类和比例为2n和 (1∶1) n、子代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为3n和 (1∶2∶1) n、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为2n和 (3∶1) n等结论, 从而构建起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图表模型, 并通过亲子代相关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互推及概率计算等的训练, 加深对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二) 明确数学模型形成条件
在分离定律学习过程中, 我们应让学生明确3∶1的含义。首先, 这是通过统计得出的比例, 需要统计的数量比较大, 且统计的后代数量越多, 越接近理论值3∶1。如1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4个孩子, 2个双眼皮, 2个单眼皮。不符合3∶1的原因是后代人数太少, 导致不符合统计学统计原理。其次, 出现3∶1分离比要求其父本母本一定是杂合子, 即Aa自交的后代或Aa与Aa杂交的后代。如在人群中调查发现, 双亲都是双眼皮的后代中有680个孩子表现为双眼皮, 288个表现为单眼皮。这是因为人群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有AA和Aa两种可能的基因型, 虽然后代出现了类似的3∶1的分离比, 但亲本的杂交组并不只有Aa×Aa。而孟德尔在多次实验中均得到3∶1的分离比, 是因为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自然情况下均为纯种, 具有1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 后代F1一定为杂合子Aa, 杂合子自交, 后代F2就出现了3∶1的分离比。
三、通过变式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
孟德尔关于1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及2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出现的特定分离比, 都是完全显性遗传。实际上, 生物的遗传存在多样性。在学习过程中, 要注意对遗传规律中“特殊现象”的拓展与归纳。
(一) 关于复等位基因
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 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例如:ABO血型存在3个等位基因, 群体存在6种基因型, 但在遗传上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例人类常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 (A′) , 既有显性突变 (A) , 又有隐性突变 (a) , 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 这对夫妻可能 ( )
A.都是纯合子
B.都是杂合子
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有关复等位基因的题目,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不同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然后写出各表现型可能的基因型。
(二) 关于基因致死效应
关于基因致死效应的题目,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什么基因致死、何时致死。这需要写出致死之前的分离比, 再明确致死之后的分离比。
例某种鼠中, 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 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 且基因A或基因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 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 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
A.9∶3∶3∶1 B.3∶3:1∶1
C.4:2:2:1 D.1:1:1:1
致死之前每对相对性状遗传到后代均出现 (3∶1) 的分离比, 致死之后每对相对性状遗传到后代均出现 (2∶1) 的分离比, 所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4∶2∶2∶1。
(三) 关于1∶4∶6∶4∶1
例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 黑人含量最多, 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和a, B和b) 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 两者增加的量相等, 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 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 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 )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
这类问题的解题关键是弄清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表现型仅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 而与哪个基因显性无关?
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策略 篇10
对于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 复习任务繁重, 生物学科考点繁杂而琐碎, 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 大部分教师都通过狠抓课堂容量的方法, 以提升课堂复习的效率。常见的生物复习课流程大致如下:
1. 教师将某章、某节知识点罗列并通过例题逐个加以点评, 在重点、难点部分进行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
2. 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的方法, 记忆各知识点。
3. 教师提供例题, 就各知识点进行训练。
4.教师准备测试卷, 对全班进行测试。
5.针对学生的测试结果, 教师进行讲评。
至此, 某章节知识点的复习任务完成, 其过程可归纳为五个字, 即:讲—背—练—测—评。并且这种方法也通过青蓝结对工程, 在各个学校不同梯次的教师中得到了薪火相传, 因此, 多次生物复习课听下来, 难免有大同小异、索然无味之感。虽然教师一番努力, 取得的复习效果却仍不尽如人意, 一些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 到了学生的笔下总是一错再错, 这种现象实在令人费解。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 这类课堂是以教师而非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的, 只注重了对知识的识记, 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能力, 是“教师经验的课程”而非“学生经验的课程”。
何为“学生经验的课程”?在陈桂生老师2003年提出的关于研究“学生经验的课程”的建议中, 有这样的阐述:“学生从课堂中经验 (领悟) 的课程 (学) 同教师在课堂中运作的课程 (教) 难免存在一定的差距, 了解这种差异, 有助于教与学的沟通。”“通常以为学生能复述教材、记忆教材就表示他们已经理解了教材, 其实这是错觉, 学生的答案有些是真正的差错, 有些答案同教材及教师的理解有出入, 是由于按照他们的心理水平与经验只能那么理解。”从这里不难发现, “讲—背—练—测—评”的课堂复习模式与“学生经验的课程”是背道而驰的, 其效果之所以不佳, 主要在于脱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以及认知能力。教师的讲如同盲人摸象, 没有目的性、针对性;对于难点的判定, 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及能力出发, 没有意识到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知识点的训练也未能在了解学情之后再做布置, 甚至直接拿一份复习资料就给学生训练……
笔者引入师范教育中使用的“微格教学法”, 将生物复习课堂进行了一番改造, 对“学生经验的生物课堂”进行了实践, 旨在通过复习有效地提升学生能力, 夯实知识基础。其步骤可以概括为“温习—考查—释疑—巩固—复查”。
1.温习。高三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 一改以往教师提纲挈领的做法, 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温习。这样做的好处是:
(1) 提高效率。由于前期的知识基础存在差异,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 进行有选择地针对性复习, 在与教材及听课笔记的对比中, 及时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 不会出现在学生已掌握了知识的情况下, 还必须重复听课的状况, 节省了时间, 提升了课堂效率。
例如, 《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章的复习, 若是按照复习资料, 将细胞内各结构的名称、结构以及功能, 还有之间的联系等逐一介绍, 课堂的容量无疑是巨大的, 可课堂结束后学生的收益能有几多呢?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 等同于浪费了一节课的时间;而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 每个都是点到即止, 如同一阵毛毛细雨, 真正能留下的深刻印象寥寥无几。因此, 不如将时间交还给学生, 把温习故知的过程交由学生自主完成, 查漏补缺, 保留自己对个别特殊问题的看法, 待后期交流。
(2) “温故而知新”。并不是说温故之后才能知新, 而是指在温习故知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新的见解或者对故知的不同看法。学生在温习前期知识的过程当中, 或多或少地会渗入自身的思考, 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有可能产生质的提升。
2.考查。精心准备试题, 对温习的效果进行闭卷考查, 以期达到如下效果:
(1) 考查能力。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在生物复习中, 应把提高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2) 掌握学情。要从学生的答案中, 发现其对该问题的认知与教师认知的区别, 以了解不同学生个体所存盲点的差异性, 便于后期进行针对性指导。
(3) 判定难点。难点不应是教师认为的难点, 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为难的、普遍存在着的问题,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可判定为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
不能为了考查而考查, 只有带有一定目的性的考查才是有效的。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 学生所面临的难点和教师所预期的难点经常有很大的不同, 这也许就是平时学生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上屡错屡犯的原因之一。
3. 释疑。在教师掌握学情、判定了难点的基础上, 进行释疑, 其形式可有多种。
(1) 学生互相释疑。基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 可以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且学生之间探讨问题的思路和角度更加接近, 甚至还能收到比教师讲解更好的效果,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 集体释疑。对于复习过程中的难点, 若具有普遍性, 宜在全班讨论之后, 再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学生得出结论。
(3) 个别释疑。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 如在讨论后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的, 由教师单独释疑。在释疑的过程中, 要有所侧重, 对于基础知识的疑问应尽量交给学生自身解决, 教师只需纠正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方法上的谬误即可。同时, 还要对学生一些合理的新想法进行分析, 若能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肯定, 这样就能大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A与a, B与b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ab型精子的概率是多少?很多资料所给的答案都是确定的1/4, 可一学生提出应该是1/2, 因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 非等位基因只有两种组合方式, 即A与B组合, 必然同时得到a与b的组合, 或者是A与b组合, 必然同时得到a与B组合, 即AB∶ab∶Ab∶aB=1∶1∶1∶1, 该比例有两层含义: (1) AB∶ab=1∶1以及Ab∶a B=1∶1是恒定比值; (2) Ab∶AB=1∶1以及a B∶Ab=1∶1却是因为两种组合方式的机会相等导致的。
笔者认为该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他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得更加深入。在得到笔者的肯定后, 他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勇于思考、质疑了。
4. 巩固。在保有上述三个过程成果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行单独整理、消化, 并接受通过释疑所带来的对原认知的冲击;然后针对难点设计一些变式训练, 以促使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整理错题集是个好方法, 以往的错题集往往违背了初衷, 成为应付老师检查的一个摆设, 错题集不应该仅仅是摘录一些基础概念, 或者抄一道完整的选择题, 而应该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 似乎应称为“学习反思”才对。
5. 复查。每隔一段时间就将近期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复查, 学生在经上述过程之后, 一般都能在复查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对复查结果不甚理想的个别学生则可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以上是笔者在将高三课堂变成“学生经验的课程”过程中的实践方法。笔者认为, “微格式”生物复习课堂的优点在于:将课堂的主体还原为学生,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经验而展开, 教学过程面向了全体学生, 又针对不同个体的薄弱环节实施了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在复习的过程能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复习方式高强度、低效率的难题。
而此方法的缺点在于: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包括考查所用试题的选择、不同个体认知程度的分析以及难点的判定、给不同形式的释疑安排合理的时间, 等等, 这些都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形成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并在不断完善中走向成熟, 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批评和建议, 一起探讨, 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研究空间的探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
[2]俞如旺.生物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
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策略 篇11
一、解题思路的训练
许多试题的题干叙述很平淡,看起来波澜不惊,但是却在平常现象中设置了一些新的情境;题干的呈现形式类型多样,常常以各种图形、图解和表格为形式。对于这类问题的处理,首要任务是要正确识别,以图为本,第一步是读懂题目,然后再挖掘图中隐含的原理和规律,再运用所学生物学基本原理来组织语言,找到适合的归因。
解题思路训练重在审题,认真审题非常关键,而最重要的是找出关键字词,即“题眼”。
1.明确试题的设问和题目已给条件的关系。对似曾相识的熟题,不要凭老印象,应该特别注意仔细阅读,注意细微变化;对生题更要耐心,多读几遍,熟而生思路,从中找到思考路径。读题时要注意区别自变量和因变量,格外当心一些限定词语,如,“正确的是”“错误的是”“大”“小”“强”“弱”“能”“不能”“只”“都”等,当心选项中设置的陷阱,尤其是在细节、不起眼之处的措辞。
2.审题还要力求全面、准确领会试题的作答要求,明确解题的方向。注意区分试题的类型,坚持按类型特点确定解题思路。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深刻领会和理解教材中基本概念、原理的深层含义及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对一个概念和原理的外延和内涵的全面分析,明确其适用条件和范围,重视变式训练,从各个方面辨识,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分析可疑项和干扰项。
3.发动和训练学生自行命制试题。学生们经过多次的考试,对常见试题的解答已初步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根据复习的需要,教师可布置学生模仿正规试题自行命制生物测试题。这样,学生再看到相关题目时,就会从自己命题的经验着眼,迁移到与此有关的内容,扩大思考的范围,自己会寻找采分点,并分清叙述题干的主次及要点。
二、准确、规范答题,提高得分率
高考理综试卷生物学科两类题型(客观性的选择题和主观性的简答题)较固定,数目分配是“6+4+2”模式,相应的分值分配为36分+39分+15分,主观试题所占分值较大(64分)。在作答生物题时,需要一定的、精炼的文字说明才能阐释清楚。答题用词的准确性就成为直接决定得分高低的“软肋”和“分水岭”。怎样用词才能得到应有的分数呢?
1.要做到使用专业生物术语杜绝错别字,专有名词不能意思话,答案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在平时复习和答题时就要求教师正确、规范地使用生物学术语,在平日授课及辅导中精炼口语和书写。在具体训练中,一是要尽量用教材中的术语进行表述。对教材各章节关键重点结论性语句要烂熟于心、脱口而出,以判断、填空、简答等各种形式变幻练习,达到以不变应万变。遇到再新的情境最终也要落脚在生物基本结论上。
2.要把语句表达完整。就是要把话说完,要让别人看明白,而不仅仅是考生自己心中知道在说什么。并且要叙述清楚,答案简洁,紧扣基本观点和原理;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没有歧义。这就要求平时加强对薄弱知识环节的链接训练,对相近、相似易混淆知识点,及时归纳、梳理和辨析辨析,得出重要结论;对实验设计、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要分梯度设置多种问题串,多在平静无常的现象中设疑,由一道题引申到一类题,延伸学生思维的触角,久而久之,学生们会带着问题看书、答题,将有限的习题视为丰富的资源库,达到见多识广,熟能生巧的境界。
其实,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测试、作业批改、试卷分析等各环节注意到以上这些,并且自己多关注、审读和涉猎前沿动态,及时补充新材料,了解相关热点的新背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旧题新改和变形练习,经常反思,随时记录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解决,随时记录解决方案和感想,体会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始终做到贴近考纲、贴近教材、贴近自己的实际情况。
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策略 篇12
1.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特点
要想构建合适的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模式,则必须从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特点出发,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们高考生物成绩的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复性。高中生物复习课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们在之前已经学过的内容,因此,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并没有什么新奇的知识点能引起学生们了解的兴趣,反而会因为已经学过这些知识点而产生厌烦的感觉。
(2)知识点全面、系统性强。由于高中生物复习课将在一学年的课时中对之前两个学年的课程进行复习总结,所以知识点特别全面,知识系统性也非常强。
(3)实现知识点与高考习题的高度结合。在之前两个学年的生物学习中,学生们主要以兴趣为主,知识点为辅,很少对其引起重视,所以,教师基本上很少布置习题,学生们更加很少做习题。要想在高考中生物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习题中。
(4)需要严格控制学生的复习进度。由于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知识点非常全面,也导致高中生物复习课的任务繁重, 如果复习进度过快,则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领悟不够透彻;复习进度过慢,则会影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
(5)需要师生之间的及时互动。高中生物复习课任务繁重,其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及时互动的基础上的,否则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确定复习进度。
2.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模式构建
在充分了解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特点之后,将回归重点: 如何合理地构建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在本章内容中,结合实例说明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模式构建。
2.1为学生梳理重点与非重点知识,使学生的复习更有目的性
对高三学生来说,不仅要面对繁重的生物复习,还要面对各科带来的高考压力。所以,在高中生物复习课的进行中, 教师们应该侧重为学生梳理重点与非重点知识,使学生的复习更有目的性、选择性,在减轻学生备考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2.2在复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仅会使课程显得乏味无趣,更会进一步的禁锢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复习过程中, 如果教师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为灵活。
例如:在讲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时,如果仅仅介绍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学生就会感觉很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学生彻底理解该遗传方式的特点。如果我们将其引入实际生活当中,举例说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就是女性只有两个X染色体都携带某一致病基因时才表现为患病,而男性由于只有一个X染色体,所以只要携带该致病基因,就会表现为患病。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同学举例身边的红绿色盲病例,然后通过对该病例的理论分析,看看和实际情况是否吻合。最后,可以将其他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归类到一起,以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
2.3从历年高考试题出发,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历年高考题是经过专家们层层筛选出来的试题,其不仅知识点覆盖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们的生物复习过程中,如果能够从历年高考试题出发,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高考难度,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2015年江苏省生物高考题有这样一题: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全能性是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弱,A错误;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增殖失控,B正确;人是多细胞生物,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C错误;幼年个体生长的过程需细胞增殖分化,成年后也需细胞增殖分化,D错误。该题看起来简单,事实上考到的知识点特别全面,几乎细胞从增殖到衰老全过程的知识点都有考到,而且,我们从对该题的讲解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能够更加容易的区分,还能使学生对于细胞的各种活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4挑选优秀的复习资料
由于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师应该将后期复习的重点放在查缺补漏上,优秀的复习资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优秀的复习资料也必不可少。
3.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复习过程中,能否抓住高中生物复习课的特点,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的高低,而且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产生很重要的作用。
摘要:及时复习作为生物学习的主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复习有着重复性学习的特点,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给高中生物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本文就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模式构建进行分析,目的是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教学策略10-01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10-07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策略07-07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05-11
浅谈高中生物建模的教学价值和培养策略11-26
高中高一生物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1-09
高中生物复习课07-27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08-18
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11-05
高中生物高考总复习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