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分层教学(共12篇)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1
摘要:分层教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但是, 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挑战教师的耐心、心理承受能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还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因此, 要落实分层教学, 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不断更新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挑战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 我校属于偏远地区学校, 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学生个体间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逐渐增大。仍采用传统的“齐步走”方式进行授课, 对班级内的中等生可能是适合的, 但是会严重阻碍班内优生和后进生的发展。优秀生“吃不饱”, 而后进生“吃不消”, 结果导致尖子生冒不出, 差生又跟不上。为落实我校“给每个学生以希望, 让每一个体都发展”的办学理念, 近几年来我校生物备课组尝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 经过几年的尝试, 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 分层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挑战教师的耐心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分层教学的基础, 学生分层的客观科学性, 直接关系到分层教学目标及其效果的实现。
因此, 实施分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情, 不仅要记住所教的每位学生的姓名, 还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更为合理的分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等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每位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 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尤其是后进生, 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可见, 要做好分层教学, 教师就要投入更多的课余时间, 付出更大的耐心, 关注每一位学生, 与学生多交流, 和学生做朋友, 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以及心理状况。
二、挑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做好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及作业分层, 教师作为分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精神,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改变学生对生物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高考大纲。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 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进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 又要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再次, 授课分层是关键。实施分层授课, 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 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针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能够沉着应对由于分层教学而导致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最后, 分层练习要精心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练习, 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 又要有促优、补差性质的“分”, 同一练习内容, 可分层要求。既要有提升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 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练习巩固题, 还要有落实基础知识的简单练习, 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都有事可做。
可见, 要实施分层教学, 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在备课上要多花时间, 多下工夫, 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挑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潜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人为地把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 会让后进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进而造成学习上的消极态度。课堂分层授课, 课后分层练习, 会让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歧视, 得不到信任, 久而久之, 他们丧失了进取心和勇气, 甚至自暴自弃, 还有可能产生对优生的仇恨心理, 对优生偶然一次失败, 幸灾乐祸, 甚至恶语中伤。
优秀的“尖子生”课堂上反应速度快, 理解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常会得到教师的信任, 教师总认为他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 笔者教学过程中发现, 部分优生把自己摆得过高, 偏向对疑难问题的钻研, 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解决较简单问题时“眼高手低”。
可见, 在分层教学中要实现各层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还应积极组织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增强凝聚力的课外活动, 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淡化学生之间的排他心理。
四、挑战相关部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实施分层评价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表现自我, 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体验学习生物的乐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但是, 高考制度作为教育评价方式的带头大哥, 仍然是靠成绩说话, 一考定终身, 因此社会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 最终学校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目前来说,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因而得不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认可, 不能大范围推广。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部分班级逐步尝试分层评价,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朝晖.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 2006 (10) .
[2]张孝军, 李莉.论分层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J].教学与管理, 2010 (1) .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2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二中 杨国旗
由于我们国家目前大多采用集中办学,导致班级数目众多,虽然大多数学校已经将班级氛围几个层次,但这种分层是按照学生总分来分的,总成绩差异不大,但每一学科成绩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生物学课。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实施分层分群递进教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性,使每个人的优势素质得以发挥,教学的时间、空间、资源不至于浪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达到“异步教学,同步达标”的目的,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学习需要。
根据学生上学期学业测评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I,II,III三个层,I层80——100分。II层70——84分。III层69分以下。I层学生态度端正,自学能力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III层次相反,学习态度差,学习习惯差,动手能力也差,他们常常违纪,是全班的“尾巴”老师的“包袱”。II层同学处于I,III层之间,他们学习习惯一般,成绩平平,往往容易成为全班“忽略不计的群体”。通过I,II,III三个层次分层后,老师关注每个层次,根据其变化分层递进,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首先,老师在制定单元、章节和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时候就要分3个层次层。应先配合班主任对学生充分了解,掌握造成成绩差异的原因,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其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性格特质甚至家庭原因。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超越自我。为了满足I类尖子生学习需求,通过各种实验、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而对III层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经常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培养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法,弥补知识缺陷,培养求知欲,成就感与自信心。
其次,教学分层,通过教师领学(III层次)、教师点学(II层次)、学生自学(1层次)的区别教学,对问题的设计与完成也应该有不同要求,对A层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走”自己探究寻找答案和总结,对II层,我会 “引导走”,让他们在书中找到问题答案,对于III层学生,教师就要采用“扶着走”,教他们学习和思维方法。
老师设计每一单元、章节和每一课时的练习题都应分三层次,分层练习采用不同层次不同难度不同标准来衡量每个学生,从而所有学生都应该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多次重复后就会建立自信心,学习习惯也会慢慢改善,每一单元、章节和每一课时的练习题,教师都应设计I,II、III三类练习题。III类练习题比较简单,基本达标,按课标的要求设计。II层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较难额题。I层优秀级,增加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性练习,提供与高考或竞赛类似的题型分析与解答。每层次学生按事先确定的目标,选择其中一类,并鼓励III、II层次学生在掌握本层次内容后选做高一层次的题目。实行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后,各层次学生学习大多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形成你良性竞争的学习气氛。
在分层练习中,由于练习的难度分别与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为学生创造了不断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在分层测评中要注意及时评价,及时鼓励,让每个学生及时尝到甜头,及时改正错误.总之,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个体发挥最大的能力,但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切忌一成不变,应随学生学习态度的改进、知识智力的发展、自学能力的增强,适时调整每个学生的层次。另外对降了一个层次的学生要特别关注,防止失败感和自卑心理的滋生,同时也要“打压”I优生骄傲的心理,对其提出更高要求,鼓励拔尖,实行动态管理,帮助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班级整体成绩显著提升。
翻转课堂中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3
摘 要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在课下接触生活信息,了解生物常识,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高中不同层次学习需求的学生进行“翻转课堂”中的动态分层教学,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都能得到更优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翻转课堂 动态分层教学
在21世纪,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是率先发展的两个科学领域。[1]借助信息技术了解生物科学信息更是方便、快捷。这为学生在课下搜集生物知识,观看生物学科视频,进行生物学科知识的预习、内化及课堂有针对性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教学围绕全体学生,重视人的个性,承认人的潜能和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课程设计,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2]基于生物学科的自然科学特性,不同的人对自然科学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实施翻转课堂中的有效分层教学、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兴趣及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了探讨。
一、翻转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内涵
所谓翻转课堂中的分层教学,是指教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课外自由时间,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下,根据同一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学生进行动态学习指导,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上,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得到最优发展。[3-4]
翻转课堂中的分层教学并不是简单依据学生成绩,将某一分数段的学生进行“一刀切”的分层教学,而是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开展适合学生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翻转课堂与分层教学的现状
面对高校不断扩招的形势,一本与二本院校之间差距逐渐增大,对学生的区分度明显增加。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结合生物学科的自然学科属性,使每位学生接受适合自身能力、智慧最充分的教育,这为高中生物分层教学埋下伏笔。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学生学习总成绩排名的高低,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代表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代表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代表成绩偏差的学生,从而形成“形式上”的分层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活动无疑给学生、家长带来心理的负面影响,从某种角度上说毫无实际意义,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学科兴趣,影响其积极探索的学习激情。
相对而言,少数实行翻转课堂教学的中学,其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不及格的百分比有所降低,课堂气氛有所好转。
但是,这些成效只能反映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并不能反映全部。因此,将翻转课堂与分层教学相结合,采取翻转课堂的优势,将分层教学贯穿于其中,能使优秀的学生更胜一筹,让中等的学生奔向优秀,使偏差的学生走向中上程度,实现分层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翻转课堂中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探讨
教学的本质不在于单纯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引领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最终学会学习,实现真正的教育目的。
新课改形势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分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并引导每一位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自主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依据学生的几次考试成绩进行分层,而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教师全方位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偏向、学习方式、课堂参与程度以及作业完成进展程度等方面的基础上。
依据认知建构主义的观点,任何学习都是主体通过自身努力进行建构的结果。主体的选择是一种自觉的价值选择……人们依据对象所具有的特征,能够比较好地、最佳地满足主体自身目的和需要的价值属性,来能动地使主体自觉地予以选择。[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着不同层次的需要和自觉的内在学习欲望。以学生自主选择为突破口的分层教学就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课程与学习自主选择权。[6]
学生依据自身学习情况及教师的参考性意见,最终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的学习任务靠近,并让学生理解分层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让学生在心理上不会存在分层教学带来的压力,不会产生“我是C层次的学生,我是差生”的消极思想。相反,要让他们理解: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培养层次中接受教育,才能使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成为合格或优秀的人才。[7]同时也获得父母理解,保证分层教学有意义地进行。
2.学生课前统一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课下,学生自主利用一切信息技术设备进行视频学习,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了解和初次内化,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在课堂上,通过与同学交流、教师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
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师必然会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但是,分层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学生课前学习这一过程,我们以A层次的学生将要达到的学习要求为标准,让学生接受同一标准的视频学习,鼓励学生挖掘更多的生物相关知识信息。
以“动物有丝分裂为例”,教师给予学生有丝分裂的动画过程。A类学生可能在看完动画后对有丝分裂的每个变化过程都能够准确理解,并知道染色体及DNA的变化原因。而B类学生看懂了过程,却不知道变化原因。C类学生大体了解了过程,却不理解变化发生的时期,更不理解变化的原因。这样,C类学生的问题比A、B类学生的问题多。他们看了同样的视频,反映出的问题却不同。B、C类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理解去查找更多的资料,促使自己去解决部分问题,最终,留下少部分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
如果,在课前学习就给予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料,那么,B、C类的学生就不会发现更多不会的问题,也就不会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因此,学生课前统一学习任务,体现了翻转课堂下的“动态分层”教学,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3.互补式班级课堂管理
新课改下,我们尽力尝试将以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逐渐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学习。改进课堂授课的模式,将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边教学模式向互动、多边交流的教学模式过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点燃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热情。[8]这就要求教师在分层教学的前提下,调动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
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座位搭配编排(如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A层次与B、C层次),并且划分小组,进行动态轮流组长组织管理,给予每个人自信心。这样,每个小组都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学生互补,在课堂小组讨论时避免因同一层次解决不了同一问题而苦恼的困境,也避免可能死气沉沉的情况。相反,同一小组不同层次合作交流,又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最后,剩下最难解决的由教师重点解决。
在分层中,进行统一合作学习。在小组共同讨论学习中进行分层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达到双赢,实现真正的“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
4.教师课堂个性化教学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是只针对一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不否认人的发展的差异性,也不否认人的个性发展要求。[9]
在翻转课堂上分层组合、分组管理的前提下,B、C层次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一部分原有的困惑,会留下一部分困惑作为自己的难点。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难点的鉴别不同。
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来说,A层次的学生可能对有丝分裂的DNA、染色体画图存在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理解什么时期染色体、DNA减半情况作为难点,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依据染色体、DNA图像辨别有丝分裂处于哪个时期作为难点。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就可以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难点进行层次化的个性教学辅导,实现针对性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教育的相对公平性。
5.师生课后共同反思
在翻转课堂分层教学后,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教学进行思考。
教师应该从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重难点方面思考如何进行不同层次学生课后知识的巩固,及对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
学生应该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对本可以自己解决却没能解决的偏差,写出自己的理解,为以后解决类似问题做铺垫。
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动态的课后反思,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四、翻转课堂分层教学展望
在翻转课堂中进行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不可否认,近些年来高中教育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确实取得了长足进展,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它的确存在不足。
为了有效地促进分层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我们还要从思想观念转变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方面、素质教育落实及资源公平分配等层面做好分层教学的后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分层教学。只有把握住新课改的方向并结合生物分层次教学的实际,才能将动态分层教学进展得有声有色。
“因材施教”是从古到今特别推崇的教学原则,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具体体现。在实践中,分层教学还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教师都赞成分层,而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则坚持反对分层。[10]但分层教学发展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研究早已突破了是否应该分层、分层是好是坏这些表面问题,而拓展到应如何分层、怎样分层才能使教育更公平。[11]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分层教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他“学会”什么,而是他们“会学”什么。在翻转课堂中进行分层教学,不断探索分层教学的策略,更大程度地让每位学生接受公平、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能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给予学生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会学”的思想,实现分层教学的深层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万顺江.动态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6).
[3] 潘冬花.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浅探[J].教学与管理,2005(6).
[4] 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5] 张洪生.教育选择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6] 张朝珍.学生自主选择:高中分层教学的困境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0(9).
[7] 刘中顼.公平视野中的分层次教学及其实现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1(4).
[8] 张永云.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
[9] 李学农.综合素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 黄晓颖.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
[11] Mehmet Nuri GomleksizSerav Bicer.Effects of the layered curriculum on student’s success,permanence and attitud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r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Sciences,2012(2).
[作者:张叶(1990-),女,陕西汉中人,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雷超(1982-),男,陕西延安人,甘泉高级中学中教一级;孙志宏(1968-),男,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
浅谈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4
1. 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分层教学”思想, 源于孔子曾提出的“因材施教”, 它承认学生个性与才能的差异, 主张根据学生个性与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显然, 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和训练的时间, 加上必要的个别辅导和思考的机会, 就不难达到这一目标。“分层教学”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一“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3. 分层教学心理学依据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的性格、能力、兴趣、智力都存在一定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 并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形成的。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及受教育环境的不同, 学习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分层教学”可以缩小这一差距。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因此, “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它强调认知主体对学习的能动作用, 提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而非知识灌输者。建构主义的评价强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操作任务, 教师应多层次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观点是“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和水平与学生尚未达到但经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 利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水平之间的矛盾来组织教学, 就可以快速、持续地促进学生发展, 加快发展速度。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落实
分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同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以促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达成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多方面的具体措施。
1. 教与学的落实
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合适的“教”与“学”的方式。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 往往是从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法, 比如“讨论式”教学法, 在试卷讲评课上, 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 解决一部分问题, 再选派一批基础较好的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讲解, 教师在旁边做补充点评, 通过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设计不同的学法指导。比如, 讲解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公式时, 我针对层次比较低的学生采取了搭建“绞手架式”教学策略, 先推导出x个氨基酸合成一条肽链的公式:x-1, 再来一条y个氨基酸合成一条肽链的公式:y-1, 合在一起就是x+y-2, 引导学生分析, “x+y”代表氨基酸总数, 2代表肽链的条数。教师再设问, 假如有m个氨基酸, 脱水缩合生成3条肽链, 公式是什么?学生不难得到为m-3。在此基础之上, 教师问, 假如有m个氨基酸, 脱水缩合生成n条肽链, 公式是什么?学生有前面的基础, 也很快得出了m-n这个结论。再比如, 讲到“细胞增值”时, 我使用“抛锚式”教学策略, 让层次好的学生阅读课文, 先自己尝试着归纳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个时期的口诀, 然后再给出老师的口诀, 学生通过对比, 反思不同, 这样学来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导学案”, 通过教师精心编制的“导学案”, 让学生先学后教,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使得分层教学的落实有具体的操作手段。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导学案”的运用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
2. 作业的落实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在学习中必然存在不同的难点和易错点。作业分层有利于搭建适合各层次学生发展的平台, 满足各层次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对优生, 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让他们自己反思总结, 并独立完成一套有针对性的错题本;对后进生, 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 还要跟踪他们的课后作业, 分析他们常见的错误, 帮助他们整理错题本。此外, 教师还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经常找学生谈话, 帮助他们明确目标, 树立自信心。
3. 通过探究活动来落实
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设条件, 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合理搭配, 每一学习小组中优生和后进生搭在一起, 通过“兵教兵”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对优生, 教师让他们独立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对后进生, 教师则要注意亲自引导, 定向把关, 手把手教, 使他们逐渐掌握操作技能, 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4. 评价的落实
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评价要做到及时、有差异和多鼓励。以往教学评价是以较为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 侧重全班同学的相互比较;分层评价对各层次学生的是以不同标准来衡量, 倾向于考虑不同层次学生所达到的目标及递进情况。分层评价重在多元评价, 避免用单一标准衡量全班学生, 力求理性化, 让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进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评价方案。比如, 计算学生每次测试的离均率 (即离平均分数的正负差与平均分数之比) , 如果这一次的离均率与上一次的离均率之差为正直, 则表扬这位学生, 如果连续3次离均率之差均为负值, 则私下里找到这位学生, 当面指出他的不足, 学生在数据面前也心服口服, 师生进一步沟通, 找出学习上需要改进之处。
三、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 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不断更新。终身学习不仅仅针对学生, 生物教师自身的修养、意志力、教育观念、驾驭课堂的能力等也要不断加强。作为合格的高中生物教师, 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学作风, 要敢于承认不足, 努力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注意收集信息并及时反馈, 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这样, 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落实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由于其有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 所以学生每天都感到“有内容可学”, 都有更高的奋斗目标, 都能不断向更高层次去攀登,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利用分层教学法避免了“题海”盲目训练造成的恶性循环后果。在教师的带领下, 使后进生逐渐步入学习的正确轨道上来, 后进生能力的提高和成绩的转变, 无疑会对全体学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摘要:“分层教学”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因材施教,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从“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的具体落实方法等方面阐述对“分层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素质教育,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树红.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7) .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5
宁河县赵本中学
韩春明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但在我们平时的生物教学中,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1.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用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观点看待学生。关心、爱护、激发学生的潜能,是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 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选题的实践意义
1.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给重点中学输入大量的人才,我校只重视提高尖子生培养,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生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形成两级分化,为了改变现状,需要对各科进行分层教学,能够使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教学水平达到一份崭新的水平。2.为使研究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科上主要对生物学科,其次语文、数学、3个学科进行研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我校只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培养,形成了大部分后进生,给学校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让每位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能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在学生原有不同认知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真正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奠基。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原则。
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2、“最近发展区”原理。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让学生一伸手就够得着,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行分层教学,便于教师把难度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能适应学生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更好促进学生心理结构的建构和完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角色、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的转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利用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能恰当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学生学会多向交流、合作与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使我校教学达到一份崭新的水平。
(三)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学校摸索出一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新方法、新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分层的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2,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调整 3,初中生物分层教学内容的选择
4,初中生物分层教学方法的探讨(备课,授课,练习,辅导,评价)5,初中生物分层教学成效的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
1、抽样问卷法。通过对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把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当前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内在动力的差异性的调查,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研究。
2、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更好地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提升。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师生共写随笔。立足于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在写随笔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并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4、个案分析法。不断地收集典型课例、教学中的典型细节以及学生个体研究案例,从中发现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措施,及时地进行推广。
5、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学生分层的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2,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调整 3,初中生物分层教学内容的选择
4,初中生物分层教学方法的探讨(备课,授课,练习,辅导,评价)5,初中生物分层教学成效的评价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14、4---2014、5)准备阶段: 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2014、6---2015、5)实施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目标实施,调查研究,阅读提升,总结提炼。撰写教学随笔、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以及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2015、5---2015、6)结题阶段: 汇总所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成果
1、在分层教学上研究出了一些具体的可行性方案。
建立了生物分层教学的评估标准和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再此过程中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经过近一年评估的尝试,七年级(1)班、(2)班,八年级(1)、(2)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他们改变了学习方法,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素质。建立生物评价体系前后学生学习生物情况统计结果(七个班取得平均值)分析如下(见下表)。
建立生物评估系前后学生学习生物情况统计表 班级
内容 统计结果
建立前 建立后 课堂学习与作业 得A72%,得B28% 得A95% 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得A85%,得B15% 得A97%,得B3% 生物实验的参与和成效
得A82%,得B18% 得A100% 对生物与环境的关注 得A31%,得B52%得C17% 得A84%,得B16% 参与生物活动 得A68%,得B32% 得A100% 生物知识与生活 B24%
2、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的差异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激励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C层学生用名人为榜样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渐提高自己的成绩。对于部分学习实在无法提高太多的学生,更应做好思想工作,以免因为在班级里因为成绩自卑而逃学或者自暴自弃。告诉这部分学生,成功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但是前提有一个,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刻苦勤奋,所以我们仍然要努力、尽力,才能对得住自己一生一次的青春。使让学生都爱学、好学,能以积极的、快乐的、自信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3、在生物教学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生物素质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自己的生物课很受学生欢迎。
得A13%,得B42%得C45% 得A76%,得
4、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使师生、生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5、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自己撰写的教学论文《分层教学点滴谈》获得县级教育学会论文三等奖。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分层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提高整体,缩小差距,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差异,往往并不主要是学习的基础和能力,要让学生明白:事物都会发生变化,人也会转变,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的学生差异性永远存在,身为教师应该把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自己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由于我对本课题研究时间较短,并且仅仅局限于生物学科,研究成果向文化学科的辐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十一、参考文献
1.苏鸿;高效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2013.5 2.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 3.阎承利:《教育最优化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4.周俊肖蝉蝉
《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教研》)2000年第6期
5.沈娅芳:《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中国教育技术网
6.李洁芳
《浅谈高中生物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3期
7.黄宇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观察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7年ZI期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6
1.分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分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理论。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在西方,1868年,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实行“活动分团制”,这是最初的分层教学。近现代教育家也提出了许多分层教学的理论。如前苏联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都对分层教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学生现有知识、认知能力、学习态度的不同,学习效果必然存在差异。而现实的教学,大多数教师仍然是采用统一的要求来授课,必然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导致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这是低效的教学。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这个角度说,分层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是最有效的教学。
2.分层教学实施过程
2.1学生分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有的放矢”,首先要承认和了解学生的差异,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这样才能使分层教学做到“对症下药”。
具体对学生的分层方法是:把一个班的学生按照他们的生物基础水平、能力水平、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分成A、B、C三组。A层次:“没有或兴趣不大,需要老师或他人的督促,学习习惯不太好,属于被动学习的学生,相对-而一言成绩也较差。”B层次:“自我感觉学习生物没有多大困难,自我学习约束能力一般,能跟上老师上课步骤的同学,学习成绩居中”。C层次:“对生物有较浓的兴趣、基础知识牢靠,学习习惯较好,能主动预习且能主动涉猎课外知一识的学生,其学习成绩较好。”此分层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的自由选择为前提,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自由定位。应明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教师把学生按一定标准进行分层,其目的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所有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与成绩。”而不是在给学生划分优差等级,教师就是为了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平等的获取发展才进行分层教学的。
2.2课堂教学分层
教学过程分层是对目标分层的实施过程,也是分层教学过程中最难掌控的一个环节。分层既要照顾学生共同要求,又要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又有因材施教“分”的做法,又有因人制宜的特殊步骤。课堂教学也应该分步进行。
2.2.1设趣激疑,导入课程: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在开始讲课时,要充分利用有直观的教具如模型、挂图,有趣的生物典故,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热点等相关内容进行巧妙的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骤,也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步骤。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后续学习。继而在导入课程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此过程要让学生明白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他们能够了解和应用那些知识。
2.2.2精讲内容,分组讨论:在设趣激疑,展示目标后,可采用边讲边提问的方式进行集中授课。这个过程主要是教师来阐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基本思路以及学习方法。进行讲述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要针对班里的大部分学生(B层中等生),争取让他们能够当堂消化所学知识。此教学过程的分层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这一重要表现环节之中,通过设置提问问题的层次性,并将难度不同的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三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表现的机会。问题的难度既要适合该层学生的能力又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通过问题的引导,促使各层次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与讨论。这也是分层施教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讨论是为了充分的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通过四个成员的积极参与来得到答案。这样,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自我监督,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动”起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加快学生消化教学内容的速度,从而使每个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对课堂问题的设置。
2.3练习作业测试分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练习,其间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练习作业测试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最好方法。练习作业测试分层是教学目标分层的要求,只有练习作业测试分层,才能检验分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是否有效)分层的内容,一是量的分层,不同层次学生的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知识越多量就越大,C层次比B 层次的多,B层次比A层次的多。二是难度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难度是不同的。难度是与知识成正比的,C层次比B层次的大,B层次比A层次的大。三是完成的时间分层,不同层次学生完成的时间是不同的。A层次的可以给多一点时间,C层次的可以给少一点时间。四是批改分层,不同层次学生的批改要求是不同。对A层次要优先批改,并且多用鼓励的语言。对C层次要用肯定的语言。对C层次要指出不足。具体的分层要求是:A层次,以基础题、简单题、知识直接运用题为主,变式题为辅)" 层次,基础题、变式题并重,简单综合题为辅。C 层次,变式题、简单综合题、探究题、应用题并重,基础题为辅。
2.4分层评价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学、讨论、提问、练习、作业、测试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应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所处的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式给学生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发现并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使其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评价,即肯定成绩,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对优等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不断超越自我。总之,要让教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次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
总之,在高中生物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我们要严格按照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来开展,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都得到发展,在兼顾个别学生特殊发展的同时,分层教学将渐渐成为我们今后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
參考文献:
【1】傅春泉.分层教学浅探.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
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分层教学 篇7
一、分层教学的原则
如果墨守成规, 按统一的标准, 实施“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势必将使部分同学无法领会知识要领, 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变成学习的“旁观者”, 成为班级教学的弃儿。而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实行分层教学满足了各种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 使他们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分层教学方法
职高生处于青春期, 正是个性发展快、自尊心很强的阶段, 谁都不愿被视作“差生”。按照学校实际情况也不可能都实行“小班化教学”,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测试摸底, 充分弄清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等。应当强调对学生实行隐形分层教学, 将学生分为A优等生, B中等生, C学困生三个层次。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甜头, 这是改进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策略。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的进展, 对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层次作相应的调整。
三、高中生物的教学特点适合进行分层教学
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点, 即知识的安排是按照横的方向来概括介绍生物的共同特征, 并且进一步探讨生命问题的本质。教材内容既涉及了整个自然界, 又涉及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本身, 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 知识的安排是从分述上升到了概述阶段, 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另外更注重知识的运用, 要求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自然现象。同时, 实验技能操作是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和形成基本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将学生合理分层, 灵活设计教学、确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教育目标, 通过互动和协作学习, 优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 促使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而都尽可能得到发展。所以高中生物的教学特点适合进行分层教学。
四、生物课堂中渗透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 对学生分层
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情感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同一目标衡量学生, 而应根据学生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层, 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 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来学习, 保持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对老师而言, 可以更好的、更恰当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二) 对教学内容分层
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主攻基本目标, 完成基本任务。在备课时, 教师就要考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备课, 对基础内容, 提高内容以及拓宽知识都要兼备, 这样, 在内容上就兼顾了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 这也是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此基础上, 实施分层交互式教学。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 衡量的标准就是看学生个体活动程度。比如提问动植物细胞结构时,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了不同要求。学困生要求对照动植物细胞的生物教学挂图指出不同点即可;而对于优等生, 除了指出异同点外, 还要会画出结构示意图并记住各自的功能。
再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为例, 就是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特殊的渗透系统,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在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对一般学生来讲, 只需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的即可。而对于中等生要以基本知识的熟练运用和适度拓展为主, 在前面掌握的基础上学会思考:为什么要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做观察材料?质壁分离的“质”和“壁”分别指细胞的哪部分结构?对优等生则应该以熟练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难度较高的问题为主, 落脚点应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挥上, 在实验技能操作的过程中, 充分应用水分代谢的知识及渗透作用, 研究、分析如下的问题:质壁分离发生时, 水分子渗透所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有哪些?质壁分离复原时, 水分子渗透所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有哪些?如果用0.18mol/L的KNO3溶液做此实验,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 为什么会自动复原等等。这样, 就引导了学生立足生活实际, 在实践中应用, 在练习中拓展、创新, 使学生能练、善练, 练有趣味, 练得有益。特别有留足学生自主的时空, 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 在“分”的教学中, 注重协调作用, 注重巡视过程和个别辅导, 发现共性及时“合”起来解决, 及时把握“分”与“合”的时机。
(三) 对教学评价分层
教师要善于采用“表扬式”评价方式,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寻找肯定各个层次学生的精彩, 让他们都看到希望, 尝试到成功的滋味,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 从而树立自信心。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 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被充分地激发。在学习植物的营养器官章节时, 我把学生带到校园, 实地实物的讲解, 形象比较, 根据他们掌握情况,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考察、作出发展性评价。为了巩固课堂知识, 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 叶脉书签制作又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分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品性。
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分层教学已经体现出了它的魅力, 即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了成功的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不同程度的进步中,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树立了远大的目标, 为今后达到无层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如何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分层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完成教学任务是生物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生物课堂,渗透,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陆云国.职高英语实行分层次教学的综合效果[Z].2003.
[2]王松美.分层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Z].2006.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8
所谓分层探究, 即在探究教学中, 依据课程标准, 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并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个别辅导, 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评价, 使各类学生在探究教学中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分层探究教学尊重差异, 能让每个学生在探究中有事可做,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使各类学生的潜能与素质都能有效地发挥与提高, 以切实提高探究的教学效果。
一、客观、合理地对学生分层是有效进行生物分层探究教学的前提
人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都是千差万别的, 要有效地开展生物分层探究教学, 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学生分层主要根据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困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秀生。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搭配、组间平衡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 每小组4人:A层1个, B层2个, C层1个。最后从中选出一名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这三个层次的划分, 首先是隐性的, 并不向学生公布;其次是动态的, 要随着教学进程的开展, 对学生的分层做不断的调整。
二、科学、适当地对探究学习目标分层是有效进行生物分层探究教学的关键
为了确保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教师要精心钻研课程标准及教材, 了解学生,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 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A层能够掌握课标中规定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完成最基础的探究学习任务;B层能较好地掌握全部基础知识,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综合知识的能力;C层除了完成A、B层目标外, 还要求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A层学生能应用一般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对实验现象做简单的解释、对实验结论做简单的归纳;B层学生能利用常规方法顺利地进行科学探究, 总结概括实验结论, 利用结论解释现象;C层次学生应能利用新颖的方法与思路进行科学探究, 创造性地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要培养A层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 树立学习生物的信心;培养B层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增强他们对生物的探究欲望;培养C层学生将生物知识与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意识, 有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 在“探究酶活性的因素”教学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可表述为:A层目标为理解酶的特性, 能较为准确地复述实验探究的结果, 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B层目标为准确概述实验探究的结果, 熟练掌握探究方法,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进行客观的分析;C层目标在A、B层目标的基础上, 能灵活控制自变量, 能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掌握设计此类实验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分层是有效进行生物分层探究教学的核心
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探究中的核心环节, 但往往也是最难实施的一个环节。本文采用“集中导学、分组探究、集体交流”的教学策略, 在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有效地控制“分”与“合”的时机和节奏。教学流程如图:
1. 集中导学
(1) 知识点介绍。在开始探究之前, 教师要向学生简单介绍探究主题的相关知识点和探究技能,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而产生。教师要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 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情境创设得是否有效, 直接影响学生接下来的环节的有效发挥以及探究的动力。
2. 分组探究
(1) 提出问题。各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 通过讨论提出具体探究的问题,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表述, 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所提问题中确定1~2个与教学目标切合的问题重点探究。
(2) 假设与猜想。各小组认真分析要探究的问题, 搜集资料, 大胆做出假设, 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 由A层学生对小组做出的假设与猜想进行表述, 小组间交流想法。
(3) 制定计划。小组各层学生独立思考, 由B层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 经过小组讨论, 然后C层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补充与改进, 最后由A层学生表述本组确定的最后方案。教师要对各小组设计的方案做出相应的评价, 并从中选择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做为本实验的最后方案。
(4) 实施计划。小组内分工合作, 让B层学生做主要的实验操作者, A层学生和C层学生要密切关注操作过程, 实验能力较强的C层学生要及时指出B层学生的操作错误, A层学生在学习实验方法的同时, 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
(5) 得出结论。小组各层学生独立思考, 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纳, 各自表述得出的结论, 然后小组讨论得出组内最后表述较为精准的结论, 由A层学生给大家表述本组得出的结论。教师做出相应的评价。
3. 集体交流
全班集体交流经验与感受, 探讨未解决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 组内各成员要积极思考, 最后由C层学生表述本组的看法和自己的见解。教师对此做出评价后, 做最后的总结。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做好引导者, 对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做适当的点拨, 另外, 合作与交流应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中。
四、多元化的分层评价是有效进行生物分层探究教学的保证
分层评价是生物分层探究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教学是否有效的保证。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否恰当, 影响着学生以后对生物的探究兴趣和热爱程度, 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要根据分层探究的形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学生的差异, 整合三维目标,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形式和方法,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分层评价时教师要把握好“三性”:一是差异性。分层评价对于各层次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 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本层预设目标及发展情况。这种有差异的分层评价更科学、更合理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并为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打下基础;二是及时性。分层评价在教学中无处不在, 在探究、讨论、练习等方面都要及时评价。教师要热情地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的学生加以鼓励;三是激励性。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 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9
初中生物具有抽象性,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微观的,这些内容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掌握程度不是很高,教学的有效性不足,需要进一步引入生物实验,这些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微观的、抽象的初中生物知识。然而在一些生物课上,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不高,分层合作教学属于现代素质教育方法的一种,主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使得学生在自己学习能力的条件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笔者将这种方法与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谈一谈体会。
二、分层合作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学生的有效分类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接下来主要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例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理解相关的生物实验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班级学生整体对相关知识点的有效认识,这样就需要不断拓展教学知识点的认识。在分组进行讨论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拓展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配合,一个学习小组中既有优等生、也有一般学生,还需要有一部分数学学困生,他们的有机组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三、分组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课前准备的分层布置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要区分对待,实现精准化的教学,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对生物实验知识的认知不同,选择不同的课前准备内容,让学生进行完成[1]。对于优等生,他们的生物实验功底扎实,逻辑思维较强,在预习的内容的布置过程中选择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种问题需要注意把握难度深度,不是越难越好,难度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后,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信心将大大降低,这样对教学的准确不足。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布置的相关预习内容可以是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复习要求,针对下次课程所需要用到的以前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1]。在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一些实验前的预习内容,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所使用的植物一般是洋葱,这种植物的细胞个头较大,碘化钾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更好的观察效果,因此实验前,让学生前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同时对碘化钾的化学属性进一步复习,这样可以给实验的成功观察提供前提和基础。这些教学预习任务可以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的不同学生分别去观察、实施,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对观察洋葱表皮的特点,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去复习碘化钾的化学属性等,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预习成果,这样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试验预习效果。
(二)分组讨论教学
教师在课程上需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不同的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解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不断进行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主动学习,这种主动学习的最为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当遇到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整体的表现,适当地停下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一下,进一步优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实现相互帮助,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认识将进一步提升,对于牛角尖问题将被有效绕开,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不同的学习小组,这些小组成员需要进一步分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通过光线的反射、折射等实现物体成像的放大。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组一个小组中,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三)课后复习提供选做题
在一节生物实验课程结束之后,不同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一定是存在差异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延伸对他们不同层次的关注度,即在课后复习任务的布置过程中,在一些简单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供一些选做题,这些问题主要留给那些学有余地的学生,让他们进一步延伸对相关知识的思考,教师在布置分类复习任务的时候,需要注重基础性问题和选做题的比例,基础问题需要占到80%以上,选作题只能占到20%左右,因为学有余地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需要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有效性,提升整体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质量。在开展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观察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学习小组梳理动物、植物细胞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组合作完成问题的梳理之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将进一步提升,实现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结语
这种教学方法更多注重学生的人本主义理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2]。主要依据就是他们对初中生物实验的掌握程度,主要分成学习优等生、一般学生及学困生三个层次,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摘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属于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内容,分层合作教学帮助其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分层合作教学的基本原则,从课前预习、课堂问题解决、课后教学任务完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分层合作教学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分层,合作,生物,实验
参考文献
[1]高继生.“纸上谈兵”式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令人堪忧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C].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上),2014,11:145-146,168.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10
一、分层对象的确定
要实施分层教育, 首先要把学生进行的一定的分类, 在作业的完成和反馈有不同的区分度。因为已经进入高三的复习阶段, 笔者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再结合最近的几次考试, 笔者先进行了初步的分类, 分为基础生、中等生和优等生三种类型的学生。为避免部分学生自尊心受伤, 或者产生自我定位后难以进步的情况, 笔者不公开学生具体定位。每班选出三位课代表, 让学生按自己做题情况分别交给对应的课代表, 让学生自主选择定位。根据作业完成情况, 笔者将学生自己所选的类型与自己给学生所定的类型进行比较, 如有出入, 在观察几次后, 根据作业的好坏私下与学生进行交流, 共同商量, 给予一定的建议, 确定基本的作业要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 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要求完成的基本作业。当然, 不同学生在不同时间, 不同的学习内容, 不同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 教师要允许学生改变基本的作业要求, 弹性地完成作业。在学生弹性选题时, 教师要起好引导者的作用, 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作业。
二、作业内容的准备
1.分层式作业布置的原则。作业要有目的性, 教师要根据“考纲”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确定练习的目的性。布置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准备。所选的题目教师应预先做过, 选择要有针对性, 题目尽可能少而精。
2.分层式作业形式。传统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适应后续学习的要求, 除了过去传统的习题, 还有信息的整理与搜集, 实践性作业, 撰写小论文, 课题报告等。结合本校高三教学的实际, 笔者布置作业主要仍以传统的习题为主, 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了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收集, 关注热点话题等。对习题的类型适时地进行调整, 如加入一些体验性、开放性、研究性习题。另外, 阅读课本也做为课后作业纳入其中。
3.分层式作业的内容安排。笔者在分层式作业内容安排上基本分为:基础题、中等题、难题或开放题。基础题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要求基础生必须完成, 有些仍有困难的也可以选择阅读课本和课后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中等题安排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要求中等生完成中等题和基础题, 部分成绩偏上的同学可以不做基础题。难题或开放题主要以综合面广, 灵活程度深, 创新意识强, 开放程度强的题目为主。要求优等生能完成中等题和难题, 个别优等生可以只做难题, 甚至可以不做教师安排的内容, 学生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自己选题做。当然, 三类学生对三类题的选择可以更弹性, 在教师要求的基本题完成的情况下, 可以对其他内容自由选择全做、部分做或不做。以高三一轮复习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学习为例, 基础题中要求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及概率的计算, 或者掌握课本中的杂交实验。中等题为一些遗传方式的判定及概率计算。难题为遗传的实验设计以及遗传规律的总结。通过这种分层式弹性作业的安排, 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 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 也允许适当地延交,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作业的有效批改
作业完成后, 课代表要及时地收集, 上交的作业必须及时批改。一方面, 作业批改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让教师及时得到教学的反馈, 教师只有及时批改作业, 才能迅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并适时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 学生认真做完作业后, 他们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真批改, 这是老师对他们努力的一种支持, 老师对他们的一种重视。
经过教师的精心选题, 题量不是很多, 又通过学生的选题, 又尽一步减少了教师作业的批改量, 所以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全批。并根据不同的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评价, 给予鼓励和建议。如差生即使只做了基础题的一部分, 也要给以鼓励。对中等生要建议尝试做难题。对优等生在表扬的同时, 也要“鸡蛋里挑骨头”, 多提要求。让他们基础能更扎实, 思维能更成熟, 完善。当然, 教师要注意用发展性的看待学生, 在批改时, 要经常给以发展性评价,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从而树立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的信心。
四、作业的讲解
在改完作业后, 笔者一般选择提前把作业发下, 让学生自己去订正、去反思。通过认真批改, 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反馈, 在课堂上就可以针对错率高的题进行讲解, 通过学生事先的思考, 在讲解中会使学生产生共鸣, 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通过总结、归纳, 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由于是分层式作业形式, 笔者在课堂讲解时主要以中等题和难题为主, 部分基础题在课堂上不再重复, 在课后对部分几个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要求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掌握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 以及不断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分层式作业”的布置,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有帮助的, 不仅能减轻压力, 关键的是能明确作业的目的, 学习更有针对性, 师生之间的合作也更有成效。但对所教班级多的教师而言, 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对选题也有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也有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更好地进行“分层次”作业布置, 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究。
总之, 根据高三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个体差异, 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 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分层式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有利于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提高高三生物复习效率, 值得在教学中应用。
摘要:高三生物复习效率低,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差。分析学生的作业现状, 学生作业负担相对较重, 学生学业水平发展不同, 致使作业情况变差, 从而影响了生物高考复习效率。笔者认为, 针对现状, 教师应开展“分层式作业”, 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技术;分层;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21
教学技术专家李克东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1. 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2.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 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分层教学中应用的误解和弊病
1. 弊病之一
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或为了吸引评委教师的眼球,在使用相关信心技术时,提前把课堂应用的多媒体课件“装修”的可谓“美丽漂亮”而真正的实质性内容不多,充其量是文本和图片的拼凑,仔细分析会逻辑性差,甚至前言不搭后语。整体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效果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导致教室乱成一片、学生们哄堂大笑。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了课堂主体,学生也不再关注教师在如何引导、教师在讲什么,这种情况多见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另外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在老教师尤其是接近退休的老教师常见,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课件“简单而又粗糙”有位老教师一个课件总共有七八十张幻灯片,从一些网站上下载后起码的修改都没有,都是手头教材上现成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标准的多媒体代替教材,直接看书得了,对学生而言,它是摆设,价值不大。有的教师是临上课时随便下载一个课件,一不熟悉,二不修改,应付一下,体现了他利用了多媒体。这样的课件都是不可取的。
2. 弊病之二
一些学校鉴于学校本身硬件条件建设不足,无法在正常的时间有效完成教材中的实验教学,或者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为了加快讲课进程,正常的实验教学也去应用多媒体进行。电子白板、投影仪、PPT教学等教学手段只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的观察,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鉴别细胞中的DNA和RNA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学生经过思考并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如果用观看录像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无疑是削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学生看过录像之后还是什么都不懂。
3. 弊病之三
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生物学教学尤其是分层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计算机集声音、图像、模拟等手段于一体,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是生物教师好邦手。但是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生物学教学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每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自制课件能体现自己上课的意图,能突出重点抓住要害,做出来的课件要适合自己使用,还要适合学生、更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分层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综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分层教学中应用的合理认知和应用价值
1. 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生物教学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学习时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从而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样,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强烈的兴趣,才可能对问题大胆的去探究。学生能否大胆思考,善于思考,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物与其说记忆,更是一门思考的科学,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要求、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才能促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为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及简单的挂图、模型或标本都难以将各种生物的鲜活形象和复杂的生态展现给学生。因此也就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中学生,特别是城市的中学生,和自然界的接触很少,这就需要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分层教学,更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但教学环境得以改善,而且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的多媒体教学,可减少粉尘污染,保护学习环境的清洁,有助于学生在清新环境下的学习。由于节省了其他书写的时间,对教师来说,可以用宽裕的时间思考、组织和管理,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和相关管理水平。由于向学生传递了更多的信息和注意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了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在同样的课时里不但可以接收到更多的知识,(下转第123页)(上接第121页)而且接受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消化,从而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3. 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现实生活已经清晰的告诉每一个人:对一个人来讲,智商重要,而情商更重要,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脱离群体,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生物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针对性的问题,促使其进步,促使其发展,促使其思想的改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综合以上所述,笔者认为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作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心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探究知识、创建高效课堂,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要重视、要落实交流与协作: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个时候教师务必要放下架子,让学生对你的感觉和对学生尽可能一样,实现师生真正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对学习内容考察、协商、辩论,只需关键那一刻点拨,这样,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3)强调教师自身反思与对学生的督导:教师要重视自我反思调整的策略,尤其是在运用多媒体网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更应如此。同时指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的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自我监控能力。
高中音乐分层教学探究 篇12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分层教学,课堂实践
为推动我国的艺术教育, 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训练, 国家教委明确规定普通高中都要开设音乐课。但由于我国现行的高考科目中音乐不占分, 很多学生、家长对音乐不太重视, 普通高中的音乐课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现今的学生, 他们当中一部分从小就开始学习器乐、声乐等, 用课外时间接受较系统的音乐教育, 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这些学生中有的器乐、声乐考级已达到了十级;但也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接受这些课外音乐教育, 甚至有的学生连小学、初中阶段所应该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都不太清楚, 因而高中同一个班级音乐学科的知识积累和水平差异非常大。一方面有些学生音乐知识面宽, 基础知识牢固, 学习较自觉认真, 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偏爱流行通俗音乐, 欣赏层次不高, 上课不认真听讲, 对教材要求学习和欣赏的内容缺乏学习热情。面对这种情况, 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 有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结合音乐课堂教学, 给学生创设一个舞台
许多课外学习过音乐的学生, 尽管声乐水准达到了九级, 器乐水准达到了十级, 但上台展示的机会不多, 缺乏演奏激情和表演技巧, 于是我在音乐课堂上创设舞台, 给这些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如《少女的祈祷》, 在介绍完作曲家及作品结构后, 我隆重推出一位钢琴十级的学生现场演奏。优美悦耳的旋律,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 或是灿烂的阳光, 或是和熙的春风, 或是美丽的少女在沉思、祈祷, 钢琴颗粒性的音色圆润, 明亮而带光泽……学生们在优美旋律的感染下, 个个睁大着眼睛, 并且露出了恬静神情, 整个课堂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音乐结束了, 仿佛还意犹未尽, 片刻全班爆发出一片掌声。我环顾了一下全班, 只见有些学生露出羡慕的神情, 也有些学生呈现出跃跃欲试状。
又如欣赏古琴曲《酒狂》后, 我隆重邀请一位古筝十级的学生现场表演《渔舟唱晚》, 波涛拍打着沙滩, 太阳落山了, 远处海面白帆点点……悠扬的琴声把全班带到了余晖下的海边。
再如欣赏汉族民歌章节时, 我请学生用萨克斯演奏具有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的《回家》, 悠扬带有磁性的萨克斯把学生们带到舒缓轻柔的旋律中, 课堂上充满了家的温馨。
……
以上形式的课堂教学, 使表演的学生得到了锻炼, 增强了自信心, 欣赏的学生拓宽了视野, 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另外, 还激发了全班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也是学生享受音乐, 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激发每一个学生热爱音乐, 喜欢上音乐课是每一个音乐教师的责任。如高中音乐欣赏 (湘版) 第四单元《一唱雄鸡天下白》, 其中有首《瑶族舞曲》, 表现的是获得新生的瑶族人民歌唱共产党, 歌唱毛主席, 歌唱新生活。在甜水里长大的学生们离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年代和意境有距离, 欣赏热情不高, 于是我在教授这节时, 首先用学生们熟悉的乐器—竖笛吹奏《瑶族舞曲》的主旋律, 在学生们表现出好奇心的神情下, 教他们唱熟主题旋律, 并把序奏开始的长鼓声请一位同学配合用木鱼敲击, 表示夜幕降临了, 再请一位会弹钢琴的学生用单手或双手跟老师合奏, 其他同学轻声唱主旋律。于是, 全班同学聚精会神, 积极参与, 弹的弹, 敲的敲, 唱的唱, 整个课堂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音乐结束了, 每一位学生仍喜形于色, 热情高涨。课后, 有的学生边走边哼唱着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 也有的同学找我要曲谱想回家用竖笛练习。
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 用学生熟悉的乐器把旋律演奏出来, 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兴趣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 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
三、优化组合, 面向全体学生
器乐、声乐的表演, 技能性、专业性比较强, 从小学习过这些的学生没有太多问题, 课堂上他们学习态度端正, 学习目标明确, 学习热情也比较高。而没有学习过器乐和声乐的学生, 除了对在课堂上表演的同学心存羡慕外, 还会对这门学科丧失信心。
为激励全体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使每一位同学在音乐课上有用武之地, 我在所教班级, 专门用二至四节完整的课来给学生们进行专题音乐介绍, 给每位学生提供表演平台。我对学生约法三章:1.二至三人一组进行专题音乐介绍 (每组最好有一位音乐特长生) ;2.每位参与者都必须走上讲台主讲;3.结合电脑知识, 制作课件 (用网络收集资料和下载音乐) ;4.每组最好穿插表演。观赏过别的同学表演, 实际上学生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表演欲, 在老师的倡导和提示下, 学生自主结合, 有的主讲《吉他专题介绍》, 在绘声绘色的主讲声中, 穿插着学生的吉他弹唱;有的主讲《街舞》, 介绍完街舞的起源和流派, 随着动感的音乐, 学生成员跳起了街舞;有的主讲《邓丽君》, 在邓丽君的歌声中, 学生进行演讲介绍, 接着另一位学生也随着课件中的伴奏声唱起了《小城故事》……课堂上学生们热情高涨, 讲者俨然是一个小老师, 字正腔圆、信心十足, 听者思想集中, 掌声不断。在相互配合中, 有的学生在主讲, 有的学生或谈弹琴或唱或跳舞。看到别的同学组合的专题介绍, 全班同学都非常踊跃, 纷纷报名主动要求上台主讲, 涉及面非常广。几乎每个班级都用了四节课才完成这次专题音乐介绍活动, 所有的参讲者都尝试了做小老师的喜悦, 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了成功, 享受了快乐, 学生们都感叹通过这个活动, 扩大了视野, 丰富和积累了很多音乐知识, 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他们从台下走到台上, 不仅锻炼了自己, 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而且极大地挖掘了潜能。
四、以审美为核心, “因材施评”
音乐作为一种最富于情感表达和最具有情感的艺术形式, 蕴含着巨大的美感力量, 因此,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情感教育和美感教育。
学生们的智能类型有差异, 有的擅长音乐, 有的不擅长音乐, 只要他们通过音乐学习, 情感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在音乐评价中就可以认定为合格, 所有学生不应用一个尺度来衡量, 应“因材施评”。我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考评时, 以学生擅长的表演 (如:演奏、演唱、舞蹈等) 来评价, 也可以书面试卷来评价。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作和相互间的配合, 创作有加分, 二人以上配合也有加分, 如果学生有几项都参加就有几次评分, 我就以最高分计入。新课标指出高中音乐课实际上是一种音乐文化教育, 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10-07
高中生物导入教学07-21
高中生物图表教学10-19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10-08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07-06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10-15
高中生物的创新教学06-06
搞好高中生物教学06-10
高中生物教学经验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