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2024-10-15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精选12篇)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篇1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查阅了许多资料, 综合起来, 我认为:“有效教学”可理解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 (2) 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 (3) 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 (4) 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要理解“有效教学”, 就必须回答“什么是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所谓“教学”,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是师生互动交往的活动。从教学行为来看, 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 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教与学的方式。从教学过程来看,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 交往就意味着教学过程就是平等对话、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 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发展, 能达成教学目标, 保证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效率;二是有效益。

教学效率从过程上看, 主要是指时间, 我们要重视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学效率从结果上看, 主要指学习效果, 我们要追求教学的综合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结果包括“成绩的水平、学习的速度和情感的结果”。因此, 综合效果应包括三个方面, 即学生成绩的提高,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 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 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

二、如何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1. 有效备课。

几句话、几幅图看似简单, 其实暗藏玄机。新课改教材就是要跳出原来的圈圈, 为教师备课留下思索的空间。所以备课前要像读小说一样, 仔细品读教材。同时思索以下问题:从课题到情景图到问题示意到练习题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每一幅情景图用意何在?本课的重点是什么?学困点在哪里?教材安排是否适合本地、本班学生?在解决好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就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个精心品读且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案例。

第一, 准备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往备课时, 教师通常仅仅根据学生现有的理论素养和接受程度来准备自己的授课内容和知识构架。而有效的备课注重燃起学生的求知激情和热情, 并让这种情绪持续地保持下来, 以此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第二, 有效备课要求教师要对授课目的叙述得更加准确和精细。众所周知, 以往的课堂准备, 教师往往使用“明确”“了解”“掌握”等词汇来描述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由于这些词汇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 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诸如“举出”“说明”“写明”等形象的词汇, 这样才能实现具体的测试功能, 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 授课过程要行之有效。

有效授课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重要问题:

第一, 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只有自主地想进入课堂学习, 才能得到预想的授课效果。良好的导入则显得至关重要。因此, 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序幕”, 从而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开启思维的机器, 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这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有: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悬念法、趣味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 要根据教学的风格、内容以及自己和学生的个性特点, 切不可生搬硬套。

第二, 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课程的突出部分 (包括重要的环节和疑难的部分) 讲授给同学。在以往的课堂授课过程中, 老师通常是仅仅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才着重向学生强调, 这种方法已经不十分适合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了。众所周知, 在当下的授课过程中, 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授课, 导致学生的精力很容易分散。那么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在授课的时候要不定时地强调课程的重要部分和疑难环节。

第三,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 提出问题, 引入自学之门。上课伊始, 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 通过思考, 将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 有意设疑, 促使学生深入。自学指导贵在设疑, 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疑一般设在课的开头、讲课的重点、讲课的衔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中容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第四, 有效提问要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比如在讲授生物多样性的相关问题时, 可以列举舟山渔场海洋资源退化的案例, 组织同学们研究是什么原因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总结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等, 由此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使同学们广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最终产生自主学习生物课的自觉性。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具备了多年扎实的授课经验, 才能更好地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和授课方法。同时, 要与时俱进、善于思考, 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久而久之, 经过不断地积累、丰富和完善, 最终形成独具特色、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篇2

枝江一中 许晓佳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高中生物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从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评价等设计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以学定教

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 自主合作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在当前的生物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自主学习和科学方法的教学方式还相当普遍,结果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以致“学生负担过重”和“学生厌学情绪”这两大难题长期难以解决。诚然,形成这两大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我们教师聚焦课堂教学、关注、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正确理解、选择和应用有效教学行为,抛弃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以学定教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例如有些学生对生物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对生物与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喜欢带着问题去做社会调查;有些学生对生物的概念和基本规律感兴趣、喜欢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解决问题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认识方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开展,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生物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参与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趋向成熟时,我尝试了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参与提出相关问题。如:复习“生长素发现”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①长时间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为什么向室外倾斜生长? ②将植物用不透光的纸盒罩住会怎样? ③去掉尖端后植物还生长吗?

④用什么方法证实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与现象①有关? ⑤你还能举几个与现象①相同原理的例子?

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及提出顿时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表现出少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不仅能够根据考点,扩展思路,加深学生对考查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大大增加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容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一个新途径。几次实践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大大减少了基础较差学生的“低头率”之外,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我的思路,将问题扩展、对比、归纳,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常常取决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课堂结构愈合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愈协调,课堂教学就会进入最优境界。因此,优化教学结构要求:一是优化智能结构,即具体、明晰、可测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认知的容量、思想教育的要点和技能训练的重点)。二是优化时间结构,即在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三是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四是优化信息结构,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信息传递迅速,反馈及时,师生活动积极,配合默契。五是优化训练结构,即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内容时,我设计以下的表格:要求学生按照表格的内容与老师的课堂讲述同步来进行学习。

三、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

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编教材的使用上,教学方法应多采取启发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挥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教学地位,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指导学生学知识,变教会学生知识为学生会学知识,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思考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课堂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主体性保证自己能动起来,有自觉性、积极性和预期性;参与性保证自主性不是任意而为的,而是与社会、集体和谐统一的。在学生自学开始之前,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使学生思考具有方向性。在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只需适当分析总结,就可能收到良好效果。

如:“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教学可改为学生自学的形式,老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中“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并思考和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光合作用过程”自学提纲

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思考和归纳,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最后教师总结。老师只作了指导、引导的作用,整节课的主角是学生。学生经历主动建构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也轻松。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自主合作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将一章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以某一线索为主组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得到的是“鱼”,缺少了知识结构如何形成这一思维过程的体验即“渔”,学生要将其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还需要进行转化和整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提示,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是小组协作完成,使他们逐步养成知识整理归纳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方的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时间,教材中凡是学生能看得懂的内容一律不讲,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如《细胞的癌变》一节内容我采取了自学讨论法,首先是课前准备: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成4个学习小组,给出4个题目:

1、什么叫癌细胞?请举例说明。

2、癌细胞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目前癌细胞研究的进展有哪些?

4、癌细胞研究有哪些应用价值?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查找资料,或收集图片,或写文稿等;课堂上学习小组讨论、汇报自己的工作,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或图片,学习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向全体同学汇报本小组的讨论情况,其他组员做补充。

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请部分学生代表就有关问题作答,其不足与错误之处可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订正,教师结合巡视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启发、点拨、补充与修正,将讨论所得向广度和深度进行引导,并根据实际需要归纳总结,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这种让他们自己读书充分思考,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注重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评价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近亲结婚危害大的相关内容。在高中阶段,学生的遗传学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近亲结婚的危害应该有更深的认识。为此,老师安排了主题为“近亲结婚与后代患遗传病的风险”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时间为两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A小组设计了调查表,在一个社区对若干个家庭进行了调查;B小组直接拿到了当地医疗机构的调查报告;C小组通过网络、图书馆等信息途径获得了相关的资料;D小组从遗传学理论的角度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相关的结论等。各小组分别完成学习报告,并进行全班交流。

首先,这4个小组获得资料的方式都有助于概念构建,都是值得提倡的。其次,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主动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包括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两部分。对小组整体评价的信息主要来自对小组活动过程的观察和小组的学习报告,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目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互动情况和学习报告质量等。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是观察其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沟通协作技能和任务完成情况等。

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的环境,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别人评价。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他人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作为评价结果,而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对“错”的回答,要指出错在哪个环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学生是否一致;当他人提出比自己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反省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以后应该如何避免?

以上,仅是个人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增强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的一些尝试和体会。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而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主动认知,建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习的有效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把提高教学效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学习能力 培养 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17-01

0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一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能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的教学(全面发展)。二是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教学。三是能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教学。能有机地实现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这样的生物教学就是有效的生物教学。

一.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找到了一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尽快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教学策略,形成了一套具有学科特色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操作系统。在整个教学中,教师激情引趣,揭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释疑点拨——设置课堂讨论,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概括,构建知识板块——提供精当习题,适时反馈延伸。

例如,关于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教学,可采用两种方法。

1.我们可以味精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学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产谷氨酸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发酵的装置。

2.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发酵装置图,分析讨论发酵装置中各个部分的原理及作用。

前者类似于对技术的创造发明过程,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后者类似于对一项新技术的消化过程,相对难度较小,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采用讨论法。如果我们教的是一个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就应该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起点,班级绝大部分同学可参与,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改下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存在各种不足之处,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而要加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生物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生活中的许多点点滴滴都与生物有着一定的联系。许多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往往是一味的去灌输知识,让学生去简单的记忆教材中的知识点,这样会使得高中生物课堂枯燥无味,降低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学更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设计相应的情境,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融于情境中,这样不但能够使生物课堂变得活跃富有生气,还有利于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巧用谐音记忆法,熟练牢记知识点

案例:二苯胺鉴定DNA

在高考生物学试题中,实验题所占比例每年都有所增多,考查内容涉及显色反应实验,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显色反应实验虽容易理解,但长期记忆也很难。

二苯胺试剂+DNA沸水浴蓝色

案例:胸腺嘧啶,胞嘧啶的简称

在讲DNA和RNA的基本单位——糖核苷酸时5种碱基的名称和简称不容易记住,经常会混淆。我们如果巧用谐音把胸腺嘧啶的简称T和“兄弟”两字联系起来,把胞嘧啶的简称C和“细胞”两字联系起来。

四、巧用实例,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概念

案例:染色体组的概念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这个概念很难理解,但是课堂上形象地把人的一只手五个长短不一样指头比喻成一个染色体组就很好理解。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各抒己见。很形象的把开学发的一套书比喻成一个染色体组。

五、巧用成语,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

案例:食物链,营养级,消费级的教学

利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把食物链,营养级,消费级讲得清清楚楚。

六、巧用因果关系,联想相关知识点

案例:与愈伤组织相关的知识点

愈伤组织的特点:未分化、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一般是无色透明的。

相关知识点:

(1)愈伤组织形成过程是否需要光照?

因为是无色透明的,无叶绿素形成,所以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不需要光照。

(2)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型的还是异养型?

因为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此时它维持新陈代谢需要外界提供各种有机物,所以此时它是异养型的。

案例:克隆相关的知识点

克隆又称“无性繁殖系”。是指一个共同前体通过无性繁殖而形成的一群基因结构相同的细胞或个体。对于基因克隆,则指一个基因反复扩增后产生的多个拷贝。

相关知识点:

(1)克隆是否涉及有性生殖?

因为是无性繁殖系,所以不涉及有性生殖。

(2)克隆是否涉及减数分裂和基因重组?

因为不涉及有性繁殖,所以不涉及减数分裂和基因重组。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牢牢把握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好三个维度,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丁丽娟.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年03期.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篇4

本文就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结合在课堂实践中的学习应用, 从微小的细节入手, 谈谈几点有效教学的新得体会。

1. 课堂教学前有效备课

一直以来教师备课都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 只有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下面谈几点备课的要点。

1.1 有效的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 准确掌握教学内容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备课除了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外, 还要明确教学方法。高中生物是一个有趣的科目, 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点, 结合生活实践,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参考社会实践和以前在生物教学课程中采用的方法, 以及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课后反思, 认真处理备课方案, 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合理到位;对每一个知识点学生的认知程度要有预见性, 以便做出假设性的处理;对每一个例子要精挑细选, 最终整理出一节有效合理而且有趣还有激发性的课程。其实除了备教学内容, 最重要的备课对象是学生。

1.2 有效的备学生情况。教师备课的重点是学生, 有效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中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备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生物教学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以达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 鼓励学生主动的去掌握知识消化知识的目的;其次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型人才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的人才。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 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因此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达到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目的。第三, 结合以上两点情况, 教师在备课时要收集足够的社会实践资料, 再将课堂中抽象的知识点融入现实生活中,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 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掌握。运用社会实践资料让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现象相结合, 有助于学生对枯燥知识的被动接受, 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激发学生发现身边的生物问题, 主动探索高中生物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有效的实现了以学生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课堂。在不断的有效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 运用知识的模式, 最终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2. 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挖掘学生潜能

如何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呢?当然有效的备课是为有效的教学过程做准备, 所以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中方法来激发学生完成目标, 在过程中指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采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下是几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

2.1 创设引人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选择在教学中与新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的问题。创设引人的情境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高中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的紧密性为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展开课外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基础, 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热情。

2.3 认真开展实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一方面可以把书本中提到的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 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产生对了学习的好感, 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的信心。

2.4 恰当的利用多媒体,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益处, 同时给学生带来了福音, 给枯燥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利用多媒体技术, 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 把静止的内容变得生动, 动静结合,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的积极主动, 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3. 课堂教学后总结反思

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总结,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教学方法, 使教学过程更有效更丰富。同时, 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特点, 因材施教, 逐渐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有效学习方法。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是生物教师不断努力探索改进创新总结的过程, 也是一个长久的学习过程。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是循序渐进的, 是不断的在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完善的, 逐渐完善的有效教学方案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有效。

摘要:本文以高中生物课堂的教育现状为基础,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通过对有效课堂实施策略的论述, 阐明了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运用有效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和丰富多彩。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5

江苏省江阴长泾高中(214411)吴铁军

编者按: 本人《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分为五部分:一是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二是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三是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解。四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五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各位老师,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今天坐在这里与其说是讲座,还不如说是与同行们共同分享教育大师们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点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18日第8版载文说:“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关键所在。”

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现在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课堂教育事关重大。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这个话题,专家学者都谈得很多,我想从一个平凡的高中生物教师从教26年的教学实践,来谈点思考。今天,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以下五个问题:一是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二是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三是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解。四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五是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就是说为什么要研究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我想,应该有以下一些原因:

1、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课程改革始终贯穿着一个非常清晰地教学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上海在二期课改中提出了“教师决战课堂”的口号。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跨过去的一个坎。否则,再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不能化为现实,只是纸上谈兵。因此,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2、事业的需要。

在第20个教师节,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著名生物教育家,原北师大附中校长朱正威曾这样讲过:“高中生物学科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多学科中,虽只占一席之地,然而,它所承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却是全面的、艰巨的。如同一滴水珠能折射出阳光所包含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全部 波长的光那样。”教育是有目的地有效地促进人发展的事业,所以说研究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是我们事业的需要。

3、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曾深情地说: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 江泽民同志对当今世界时代特征分析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四大技术大显风采(1)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3)纳米技术(4)认知科学。其中两大技术和生物有关。大家知道,技术的突破,将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例如全世界治疗血友病,传统用献血,需500万人提供血浆。用转基因奶山羊来生产,那就只需1头这种转基因羊就可满足需要。一头转基因动物就是一座天然基因药物制造厂。世界上把生物制药产业称为钻石产业。如果没有今天有效的教学,就不可能有明天经济的腾飞。为此,研究高中生物学的有效教学,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现实的需要。

医生的成果在手术台上,袁隆平的成果在大地上,教师的成果应在课堂上。基于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孜孜追求的东西,我们每一天的辛苦工作,就是要追求“理想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力求高效的最大限度的收获(实施有效教学)。我们一生的辛勤劳作,就是要追求当“理想的教师”:付出有回报,不做无效劳动,避免微效劳动(做能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师)。通过我们有效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学校赢得更好的声誉。在一所学校里,若教师人人争当有效教师,个个实施有效教学,这所学校必定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说研究高中生物学有效教学也是现实的需要。

二、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查阅了许多资料,综合起来,我认为:“有效教学”可理解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二)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三)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四)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启泉)。

要理解“有效教学”,就必须回答“什么是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师生互动交往的活动.从教学行为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教与学的方式。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就意味着教学过程就是平等对话、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不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谓“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有成效,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发展,能达成教学目标,保证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效率,二是有效益.

教学效率从过程上看,主要是指时间,我们要重视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学效率从结果上看,主要指学习效果,我们要追求教学的综合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结果包括“成绩的水平、学习的速度和情感的结果”。因此,综合效果应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教学效率包含时间和效果两个维度,若用确定的数学关系式表示的话,则有:

综合效果(即时+长期)

教学效率=———————————————————

时间

对教学效益来说,视角不同,有可能结果不同。我打个比方:现在的高中生物教学来说,三年功课两年学,从追求考试分数来说,效益肯定是好的,但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说,效益就不一定是好的。而我们现在讲的有效教学的教学效益,指的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效益。,体现了教学的价值追求,是对教学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但教学效益难以量化,宜根据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采用定性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主要指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

三、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解

根据教学的成效有三种理解:即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综合起来,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我所理解 “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是:第一: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能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的教学(全面发展)。第二,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教学(学会学习)。第三,能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教学(教学相长)。能有机地实现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这样的生物教学就是有效的生物教学。

四、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

我认为: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是一个上位概念,通俗的讲就是一种“轻负担、高效益”的教学。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既要具有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又要践行“有效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主要特征:

1目的性——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目标有效,是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促进学生发展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在高中生物课程总目标中这样 写道:“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从上面可以看出:高中三年的生物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生物知识、各种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2有效性——追求“高效率、轻负担” 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能确保达成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有效性是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显著特征。

(1)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活动。

教学效率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认识。①在学生的时间投入方面,指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学习。②在生物教学结果方面,指有多方面的学习效果——认知成绩、科学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生物学习能力。

同样的学习结果,学生用时间较少,则教学效率高;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好而且多样,则教学效率高。

(2)有效教学是追求教学效益的活动.

“生物教育问题说到底是如何以生物教学育人的问题(朱正威)。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学效益问题,其实质是课堂教学质量。在生物教学中,既要强调学生的思维参与,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又要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生物教学效益在生物知识形成过程中动态生成,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中凸现。

(3)有效教学是关注学生成长的活动. “高效率、轻负担”是有效教学追求的教学境界.生物有效教学要降低“心理成本”.“心理成本”是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师生认知活动的强度、情感投入的强度等.生物教学活动主要是师生的心理活动,学生成长也主要是一种心理成长.因此,生物教学中的这种“心理成本”直接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现行的“三年课程两年完,留下一年搞训练”的做法,大大增加了“心理成本”;从高一开始的,高密度的“月考”“模拟考”及没完没了的“解题训练”,是高中生生物课业负担加重的主要根源.这种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拼时间、拼精力”的“题海战术”,是低效教学,必须彻底摒弃!生物教学要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指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与提高,是个性发展,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不同人在生物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科学性——正确理解生命科学的本质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 是研究有生命的物体,它属于理科,因此有效的生 物教学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性是生物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

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生物的生命物质基础的非凡性——生物大分子。到目前为止,科学上没有什么非凡的“生命物质”或“生命元素”。组成生命体的全部元素都来自自然界。是非生命自然界普遍存在的。(2)生命自然界的多层次性。生命自然界的复杂性之一是它的多层次性。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下有细胞器、分子和原子;其上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3)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奥地利生物学家、心理学家贝塔朗菲曾说过:“生命的形式不是存在着,而是发生着,它是通过有机体同时又是组成有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永恒流动的表现形式。”(4)生命活动和信息变换。遗传学的中心法则的发现,使得我们使我们领悟到生命活动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的运动和变化;(5)生命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

五、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围绕生物新课程和有效教育的理念,我提出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以下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

因为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是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是现实整体高效益的有效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怎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呢?教学中可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勤合作、常总结”的方法,在评课中采用两个95%衡量标准,来有效完成新课程的核心任务。

(1)低起点。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课堂上尽量使绝大多学生都能轻松的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案例1.例如,关于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教学,可采用两种方法。

①我们可以味精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学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产谷氨酸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发酵的装置;

②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发酵装置图,分析讨论发酵装置中各个部分的原理及作用。

前者类似于对技术的创造发明过程,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后者类似于对一项新技术的消化过程,相对难度较小,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采用讨论法。如果我们教的是一个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就应该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起点,班级绝大部分同学可参与,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2)多层次。降低起点,降低难度,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由浅入深,引申推广,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案例2.多莉羊的猜想

教学时,有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多莉羊的培养过程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在课堂上,发现许多学生受到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多数学生不知从何处着眼来回答这一问题。尽管有一部分学生在竭力“猜测”,可最终还是没能“如教师所愿”!因此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起点高,更会使他们觉得生物学科的学习原来是如此高不可攀!

如这一问题改为:根据教科书“克隆多莉羊的培养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母羊A为多莉提供了什么?

②母羊B为多莉提供了什么?

③母羊C为多莉提供了什么?

④多莉和那只母羊最相似?它为多莉羊提供了什么?

⑤以上事实说明,决定事物形态的遗传物质在哪里?

这样一改,增加了层次,降低了起点,班级可参与的同学大大增加,体现了新课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3)勤合作。生物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过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案例3.“基因突变”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略)2.教学过程

2.1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处理及学生分组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查阅的有关资料,把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5个小课题:①生物变异的类型;②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的机理;③基因突变的概念;④基因突变的特点;⑤基因突变的诱因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将全班学生(共45人)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9人,为A系列小组。提前一周把任务分配给各A小组,每个小组学习任务不同,即:A1~A5,在课外由各A组小组长自行组织学习。步骤一般包括:资料收集→资料交流→重新整合→共同学习几个步骤。

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二个步骤,再将A1~A5小组(每小组9个人)中每组抽取一个人组成新的小组,为B系列小组,以此类推……由每个组员将自己所掌握的小课题知识(其他组员没有学习的内容)轮流介绍给其他组员,或要求他们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活动,目的是达到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掌握5个小课题的全部基础知识。

由于A系列小组是带着任务学习的,将来他要作为老师,给其所在的B小组其他成员讲课,在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动下,他们会认真学习。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次重新分组,为了便于操作,定于在生物实验室上课。2.2课堂教学

2.2.1 A系列小组的合作学习:资料收集、整合与处理

(略)

2.2.2 B系列小组的合作学习:互助协作与交流

(略)2.2.3 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反馈与补救

(略)

评论:本节课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机制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其学习兴趣也得以增强,对学科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4)常总结。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总结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有所进步。

案例4:例如,“遗传和变异”一章的复习,可归纳形成图解(见下图)。

(5)评课:把有效教学做为评课的标准。评价一节生物课是否有效可以有两个衡量标准,即两个95%,本节课95%以上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本节课所学内容95%以上学生能掌握。通过两个95%,实现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目标。

2、问题驱动

生物学习要解决“问题”,课后练习是演练“问题”,生物考试是回答“问题”。因此,问题是贯穿生物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是学生开展生物学习的驱动力之一。因此,问题驱动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驱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用问题导引学习,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1)设计情境性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5.讲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提出以下问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你能利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其它任何食物,而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和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策略一: 先吃鸡,再吃玉米。

策略二: 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的蛋,最后再吃鸡。

(2)设计层次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发展 案例6.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逐步设计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成功 ②杂交实验的含义是什么?

③如何进行豌豆之间的异花传粉?

④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子二代又出现矮茎呢? ⑤子二代中出现3:1的比例是偶然的吗?

⑥你能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吗?

(3)将低水平问题重组为高水平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

7、如:这是关于细胞膜的一些常见的问题:(低水平的问题)

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

②这些方式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浓度梯度、载体、能量)

③常见哪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现将以上问题与相关联的其他问题组合一下:

①列表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问题大多可以从此表引出)

②常见哪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O2、CO2等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

③ O2在血液中怎样被运输的?(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

④ 成熟的红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无细胞核,无细胞器)

⑤ 成熟的红细胞能否进行分裂,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细胞核)

⑥成熟的红细胞的呼吸方式是什么?呼吸产物是什么?(无氧呼吸,乳酸,因为没有线粒体,无有氧呼吸酶)

⑦CO2产生的场所是什么?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CO2的浓度最高?(线粒体)

⑧为什么脂溶性物质比其他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⑨一位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上存在着一种与水的运输有关的蛋白质,请由此判断水分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什么?(协助扩散)

经上述重组后,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环环相扣,让学生顺藤摸瓜,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分类等思维过程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这样设计,使前一问题成为后一问题的切入口,或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不仅帮助学生找到了上述知识的结合点,并将之进行有机整合成知识链,进一步构建成较为牢固的知识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条块分割”式的学习,并且做到知其然,知所以然,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3展示过程

展示过程,是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前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了解前人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惑与挑战、体会科学研究过程及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同时还要学习科学家们不断挑战权威,不断创新的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享生物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8: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以时间为线索):

17世纪 比利时 海尔蒙特(水是植物建构自身的养料)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成功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中还在淀粉。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产物中的碳来自反应物中的二氧化碳(卡尔文循环)。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科学史上一个又一个事件的分析,概念被一次又一次地更新和完善。随着事件的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也一次又一次地被重建。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学生们还能体会到科学家挑战权威、不断创新的精神。正是因为像海尔蒙特这样的科学家大胆质疑前人的论断,“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才得以发现。另外,通过对海尔蒙特的实验价值的评价,学生对于如何科学地、客观地、历史地评价前人及其为科学发展所作的贡献也会留下深刻印象。可见,科学史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素养。4 体验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探究性学习,将倡导探究性学习列为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体验探究,就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探索生物世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9:“基因的表达”一节的教学设计

设计时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个部分?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在哪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如何从细胞核传到核糖体从而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让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在DNA和蛋白质之间可能有一种中间物质充当信使。然后由教师介绍1955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的过程和方法,请学生思考并依此推出结论:蛋白质合成与RNA有关。继续请学生思考,如何证明RNA与DNA之间的关系呢?让学生做出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做出预期,然后教师介绍拉斯特等人将变形虫用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来培养的实验,请学生思考:上述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推出:RNA是在细胞核中合成。把DNA中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中转移到细胞质中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物质很可能就是RNA。师生共同推出结论:遗传信息的传递与RNA有关。然后请学生将此与自己的假设、实验方案等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提升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再请学生思考:RNA与DNA之间有何关 系?如何证明呢?在学生猜想后,教师介绍1961 年科学家们发现依赖DNA的RNA聚合酶的实验方法和过程。然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与科学家的不同在哪里?引导同学不断总结,然后再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反思、分析。再请学生分析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经讨论后学生推出结论:DNA 能控制 RNA 的合成,即 RNA 的合成是以 DNA 作为模板的。在上述过程中,学生真正体会了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理解了科学探究的艰难和乐趣,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这些还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经过上述一系列的体验探究获得的知识,可以理解的更透彻,掌握的更扎实,更容易在新的情景中去运用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5.联系生活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增强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10:比如在学习DNA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采用引领学生对相关生活素材进行归纳和演绎而获取新知识。

材料一:DNA指纹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样品中提取出来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

材料二:最近有许多商家隆重推出一种被称为“核黄素”的保健品,据说其主要成分是从一些生物细胞中提取的核酸,并吹嘘其有健脑作用和能够为人提供丰富的营养。核酸真的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吗?

材料三:据中央电视台 2003年12月15日 报道,驻伊拉克美军经过将近一年的艰巨搜寻,终于在今天早些时候,在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市郊的原野洞穴中,生擒了落荒中的萨达姆。由于近年来,萨的生活环境条件较差,故其已面目全非,让人很难辨其真伪。假如你是一位专家,你认为在美国情报局已获得萨达姆的照片、指纹、口腔上皮细胞标本和皮屑标本的条件下,哪种鉴定方法最可靠?

6.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高中生物教学,利用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并能提高生物教学中课堂的有效性。

① 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案例11.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证据就 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我通过电脑动画,把噬菌体如何从外界吸附到细菌表面、如何把DNA注入到细菌内部而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如何使细菌本身的DNA解体、如何利用细菌的营养物质合成噬菌体本身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并把它们组装成子代噬菌体、最后如何使细菌解体而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去等主要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学生观看之后就可以很明确地指出:在整个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始终留在细菌外部,因而对子代噬菌体的合成不起作用,所以蛋白质不可能是遗传物质;只有进入了细菌内部并控制了子代噬菌体合成的DNA才是遗传物质。

②在课堂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案例12.如,在讲“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时,由于高中刚刚开始上生物,不清楚一些生物术语,从相关教学网站上找到了一个简单的内吞和外排过程的小Flash,动态表现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内陷形成小囊,进入细胞内部的过程,以简单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省去了教师画图讲授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方式。

③ 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可提高传递知识效率

A.增加课堂知识密度、信息密度。

案例

13、在“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的教学中,按常规的讲述一般约需3课时,而采用了边讲解边用Flash演示,最多需2课时就可完成了任务。

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案例

14、分析兴奋的传导时,在放Flash时,向学生推出一序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的丰富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这样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容地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7.评价激励

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案例15.苏州吴中区长桥高中金琦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信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离不开老师的尊重、信任及赏识。我所教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学生,一开始学习非常用功,但成绩平平,后来学习劲头就明显没有原来足了,但无意中有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情况,那是今年三月份在我上《遗传和变异》的一堂课上,我提出一个有些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后回答,先点了几个我认为成绩不错的学生,他们要么答错,要么不知从何答起,我正要准备自己说出答案时,我看到了他期待的目光,于是便点了他的名字,他居然答对了,我感到非常意外。在意外之余,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了问题的难度并表扬了他。自那以后,我发现他学习劲头尤其是学习生物的 劲头比一开始学习劲头还足,并经常提出一些别的学生发现不了的问题。当然,我也常以肯定并欣赏的态度对待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六月底市统考的期末考试中,他以128分的高分轻松取得全校生物的单科冠军。由此可见,我的激励使这位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提高了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

8.有效反思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倡教师写教学叙事。如果一个教师能持之以恒,那么这个教师一定会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不断提高。

案例16 教 学 叙 事 刘灿艳

今天该讲减数分裂了,这一节课是高中生物的重点难点,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大家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引入新课的时候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狮可以生狮,虎可以生虎,但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为什么不可以产生后代呢?”很多学生可以迅速的答出骡子的染色体是奇数条。接下来老师继续发问:“为什么奇数条染色体不可育呢?”学生会继续思考,这时老师解释:“马的染色体条数是64条,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是32条,驴的染色体是62条,产生的精子染色体为31条,这样精卵结合,骡子的染色体为63条,无法正常产生精子和卵细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骡子的减数分裂不可以正常进行。”学生的问题又出现了:“老师,香蕉没有种子是这个原因吗?”“老师,无籽西瓜没有种子是这样的原因吗?”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并且大致体会到减数分裂的核心思想,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分裂方式。

接下来讲解了精子形成的过程,通过各时期的黑板图展示给学生,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对各时期的特点有更准确的了解。最后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精子形成的动态过程,这样动静结合让学生对减数分裂的过程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一节课下来心情真的很好。同时体会到教学中的“教学相长”真是太对了,学生说的多,问的多,教师发挥的就越好,学生得到的知识就越多。一堂课如果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站在前面讲课,也真是索然无味。

刚刚搬到我们的新校区不久,班级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可以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学好知识,作为老师,内心深处感觉到现在的学生很幸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应该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学校、家长、老师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学生可以成才。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分析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59-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也严格,怎样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自己。

1 科学处理教材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科学处理教材的能力是教师的一种基本教学技能,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等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和重组,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化,开发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教材编写思路,达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教育功能达到最大化。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首先,教师要研究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思路,分析教材各章节的设计意图。注重挖掘各个章节的作用和意义,注重对教材内容内涵的延伸和拓展,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素材如:科学家访谈、生物学堂、科学技术社会等进行有效利用以充实课堂,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充分整合和转换教材内容。对于教材中的图片信息、文字信息等,教师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中各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和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重组,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首先,创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如包白菜馅的水饺时,通常会先放一些盐,过一会便会有水渗出,这些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农作物施肥过多会“烧苗”?促使学生积极讨论,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让学生学以致用,明白生物课程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导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促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性别和遗传”时,可以问学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后”是什么意思?学生明白是儿子,可以继续问“如果没有儿子是女方的错吗?生男生女该由谁来决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性别决定的问题。”这种导语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讨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这种小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人的想法,出现不同意见是进行辩论,结合教师的指导,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 探究性提问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给课堂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探究性提问。课堂提问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太易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太难,又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这样的提问就会失去价值,所以教师要设计精确的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物学思想,并通过教师巧妙的点拨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思考中产生领悟,提高认知能力。其次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毕竟一节课的时间跟内容都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教学效率,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启发性,能抓住知识的难重点,并将琐碎问题有效的整合,真正做到有效提问。我是这样设计《植物水分代谢》这节的,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后,设置了以下问题:

(1)渗透作用与扩散的区别是什么?(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什么?(3)漏斗内液面还会持续上升吗?(4)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作用吗?通过这些探究性问题,使学生感到问题的逐步深入,知识点逐渐扩散,给学生以较大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并重视在课堂问题中实现预先的认真的设计和规划,实现提出问题的价值性。“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要点燃学生探索的火把,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探究性的提问,让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并适时给以合理的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生物课堂成为高效率的课堂。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在网络、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已是必然,并广泛的为教师们所用。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更加形象、生动。对一些很难通过实验进行,有无法直接感知的课堂内容,多媒体就成了很好的教学工具。如“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节是生物生殖教学中的难重点。以往教师多使用挂图、版图给学生进行讲解,这些图画无法表现出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所以即使教师讲解的再生动也是抽象的,学生往往一知半解,记忆不深。而多媒体辅助课件能以动画的方式展现出分裂的过程,轻松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直观动态的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使学生对知识上升到感性认识,从而能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能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者指导者的角色,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能更加积极的思考,主动探索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以求不断提高。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把此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完全驾驭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合理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提高生物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苗,张辉,朱茜璐.论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J].教书育人,2008(33):93-95.

[2]陈霞.贯彻新课程理念 追求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7(10):99-100.

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由于课时少、内容量大等原因,使教师很难在课时规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这就容易使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低等问题。为此,学校及教师应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实施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以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打造高效的课堂。

一、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含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效教学被广泛推广。传统的生物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从而判断教师教学的效果,这样直接导致教师注重结果而忽略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通过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让学生的能力与知识、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都可以得到优化发展,并且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要求

(1)需要创设问题情境。高中生物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因此,高中生物问题的创设对于高效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高中生物的高效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率的,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向学生进行有效提问,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生物知识。例如,生物教师在教授“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时,在设置问题时可以从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基因突变的原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抓住生物学科的特点。当前有的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时,只是单纯地在黑板上进行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讲解,不能够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脱离了生物教学的规律,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己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生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的直观性特点,使用真实的生物材料或者教学工具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师在讲解“生物的生长素的作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集两根黄杨的枝条,将其中一个的顶芽去除,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生物材料完成生物知识的学习。

(3)充分挖掘生物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教材本身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内容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述书本内容,就会让学生丧失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这样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设计中尽量多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验, 或者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举措

(1)优化教学方法。实现生物的有效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手段有助于有效教学的完美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对课堂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多使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实现生物教学的高质量完成。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音、文、图”的三体合一的特点,将生物的细微性、多样性等进行充分展现,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细胞的分裂”这个知识点时,学生仅凭教师的口述以及教材的图片会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行播放,让学生边看边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离不开问题的使用, 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在问题的选择上就要格外注意,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又不要太难或者太简单。提出的问题最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3)积极的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完成与生物教师的积极互动,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对课堂气氛的调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充分的尊重,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实际的学习能力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生物教师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生物知识学习。

四、结束语

构建高中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策略 篇8

1.有效备课, 充分准备策略

1.1备深教材

1.1.1走进教材

走进教材就是要吃透教材的内涵与外延, 感悟文本布局和文字运用的准确性, 找准每个章节的“章眼”;走进教材就是要尊重教材、源于教材、质疑教材、超越教材;走进教材就是要把握教材特色, 与教材平等对话;走进教材就是要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主旨, 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地意义构建;走进教材就是要吃透重点难点, 抓住核心;走进教材就是要明确目标、把握要求;走进教材就是要瞻前顾后、通篇考虑。

案例1:在备《伴性遗传》这一课时, 可根据所教的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节内容掌握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前后知识间的联系, 大胆设计新的教学方法, 变利用教材提供的方法为学生利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直接推出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 进而由学生自行探究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等单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人类遗传病的家系分析方法, 达成教学“三维目标”, 使教师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1.1.2活化教材

活化教材就是在不改变教材核心内容的前提下, 将文本教材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将教材知识生活化、科学通俗化;找准知识点间相互融合的切入点与结合点, 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层次;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 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 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案例2:在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时, 可紧紧围绕“脱水缩合”这个课标要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设计:将蛋白质的脱水缩合设计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学生手牵手的小品表演 (每个人左手拿一张代表-COOH的纸卡、右手拿一张代表-NH2的纸卡) , 参与的人数由2人到3人再到4人……与此同时要求每个人都要进行参与人数、牵手次数、剩下的左手与右手的数目等进行相关统计, 并与教材中的脱水缩合进行类比。这样处理教材, 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 掌握相关知识, 提升能力。

1.2备透学生

备透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决依靠学生, 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把准学生的认知矛盾, 依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自主解决问题, 依靠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做到“兵教兵”。备透学生就是要备课时心中有学生, 坚持以生为本。备透学生就是要“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备透学生就是要激发学生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把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的认知方面, 依靠成就感引起的动机来加强学习。

案例3:《细胞的癌变》这一课时的备课设计:首先教师与学生一起找出课标要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其次由学生调查同学们自学所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收集, 再次要求学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与同学们遇到的问题, 结合日常生活制作出课件。

1.3备好教法

备好教法就是要对本节内容所采用的教法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质 (教具等) 准备, 其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讲授法、实验法、自学辅导法、目标-范例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进行灵活整合和应用。备好教法还要努力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用学生的眼、耳、手等全身器官, 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之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4:在备《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课时, 可以学生自学辅导法为主、讲授法为辅。为了完全达成教学目标, 还可采用有声有色的Flash动画辅助、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觉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2.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场策略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 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 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认知心理学认为, 面对同样的事件, 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 人们会积极地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 能够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并由此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灵活合理的行为选择。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 其思维易受别人的暗示的影响。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巧妙地利用语言暗示、情境暗示、表情暗示、行为暗示等, 可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交流的心理效应场,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其真正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也可以使师生间更加默契, 学生间更加和谐, 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并因之而构建一种有效的具有无穷生长点的生态课堂。

案例5:在执教《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这一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得出“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结论, 可给出一幅草履虫的结构图和一幅婴儿皮肤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暗示, 结果学生一下就得出了“单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不同步”这一结论。

3.师生有效互动策略

加里培林认为, 儿童在早期的学习中, 智能和技能的形成是外部操作转化成大脑内容的内化操作的结果。师生有效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自主权, 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再加上教师的“助产”, 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 表达能力更强, 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渐趋完善;师生有效互动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和谐集体中学习的好处, 从而使学生产生对集体的依恋之情, 增强同学之间的情谊。有了这样的课堂, 教学想低效或无效都不可能!

案例6:在执教《通过激素的调节》之《血糖平衡的调节》这一内容时, 教师既可与学生一起做糖卡 (一边做, 一边交流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可发现有一些同学确实心灵手巧、思维敏捷, 与平时判若两人) , 又可与学生一起做翻糖卡的游戏。在这种师生有效互动的环境中, 师生间的感情加深了, 学生觉得与老师平等了, 发问更大胆了, 回答问题更踊跃了, 创造性也显现出来了, 课堂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了。

4.教学目标具体化策略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必须具体, 这样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才便于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才能做到心中时时有目标, 而不会信马由缰, 走到哪是哪, 这样才能构建有效课堂。

案例7:《伴性遗传》这一节内容可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5.教学内容问题化策略

问题既是思维的开始, 也是思维活跃程度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善于将教学内容提炼成问题给学生, 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使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 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

案例8:《伴性遗传》这一节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出人类红绿色盲 (以教材提供的家系图作为探究对象) 的遗传特点, 可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层层递进的问题, 供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1:家系中患病者的性别是什么?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问题2:I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 其致病基因传给了II代中的几号?

问题3:I代中的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II代2号?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问题4:为什么II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

问题5:是否一定只有男性才患色盲?为什么?

问题6: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是什么?

6.结语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 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我们生物教师永恒的追求。所谓“有效”, 是指教学用最少的时间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主要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两个方面来进行, 合理调控, 和谐发展。当然, 离开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来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可实现;离开了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质和生物学科特点去构建“有效课堂”只能是盲人摸象。有一天真正实现了“课未始, 兴已浓;课正行, 兴愈浓;课已毕, 兴犹浓”, 我们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春天才真正来临, 我们广大的生物教师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参考文献

[1]陈忠良主编.《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技能集萃》.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6.

[2]陈松铨.《高中生物 (必修) 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2.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9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有所得

生活不等同于教育, 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 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知识是生活的结晶, 若我们单纯地把它们作为知识传授, 就忽略了它们对生活的意义。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具有相对优势, 因为生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同时,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少学生学习了高中生物课程, 却不会解决现实中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不懂得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生命现象。因此,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 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让生物课堂富有生活气息。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生物教师、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 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服务生活, 这无不要求生物课堂教学应创设生活化情境。例如, 课始教师可提出“糖尿病患者是因为吃糖太多吗”等问题, 或让学生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 亲身感受、体验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知识和现象, 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

二、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造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比较弱, 学生的才华和智慧得不到应有的展示。这说明教师的“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 并且严重地影响教学的效率。因此, 教师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十分重要。只有科学、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 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既要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启发和诱导学生有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使学生乐学、愿学。生物课堂教学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创新精神。

三、开展互动式教学

师生间的高效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自主权, 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使思维更加开阔, 表达能力更强, 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逐渐提高。开展互动式教学, 是把教学看成为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 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并相互影响的教与学的过程。师生间的高效互动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和谐集体中学习的好处, 从而使学生对集体产生依恋之情, 增强同学之间的情谊。

四、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增强生物知识的直观性

生物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 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 直观教学手段包括幻灯、投影、录像等。通过直观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第一手材料, 大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年的教学实践, 使我体会到各种生物实物、标本、模型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展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时, 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 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 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与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做好观察实验, 利用多媒体、挂图、演示等手段, 加强直观教学, 上出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 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五、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生物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班级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搞“一刀切”, 个别教学难以落实, “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落空。因此,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因人施教, 最终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总之,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深入理解与把握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 我们只有对课堂教学的各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不同的进步和发展。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篇10

一 、对 讨 论 问 题 要 认 真 研 究 、精 心设计

首先,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中有效筛选那些有较大讨论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生物教材中讨论的内容多,如果所有内容都组织讨论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好讨论话题。设计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讨论”栏目进行开展,特别是问题涉及教学重点、难点的,也可联系生活实际或对学生的生活、健康指导意义大的问题进行设计。

其次,教师对将要进行课堂讨论的问题要进行学情预测。教师必须事先预设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可能提出的观点,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提供相关资料、图片或模具等,为适时点评与调控奠定基础。

二、课堂讨论要选择适当的时机

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内容抽象,且信息量大,学生初次接触时识记、理解都有一定困难。此时,教师若能在适当时机组织讨论,比较相关生理过程间的区别和联系,容易使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明朗、清晰。

例如,多数教师在“减数分裂”的教学中,往往采用常规教法。即先讲授精子的形成,再学习卵细胞的形成,并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辅助。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获得、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怎么有效。笔者对此进行了改变,让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人把书翻到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解,另一人翻到卵细胞形成过程图解,两人据图合作讨论出这两个过程的相同点和区别,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这种教学方法由于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合作学习得到的结论,所以他们理解深刻,不易遗忘。

三、合理选择讨论的形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小组讨论、集体讨论、辩论讨论、分析讨论等。可根据不同的讨论话题,选择合适的讨论形式。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精心设计、组织,才能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其中小组讨论运用较多,一般的话题以2人一组的小组讨论为宜。对一些难度较大的话题可以4人一组。多人小组中可设立主持人和记录员,以提高讨论效率。

四、要把握好讨论的时间

要开展课堂讨论,必须把握好讨论的时间。讨论是要花时间的,有的教师为了多留一些时间给新授内容,而把讨论的时间安排得极短,流于形式草草收场,达不到讨论的效果。教师开展课堂讨论要根据内容、讨论的方式,估计好的时间。讨论时间的长短不能一概而论,短则数分钟,长的十几二十多分钟,甚至可持续几节课。问题多的、问题难的、教学重点方面的要多花时间,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问题讨论清楚了知识点也就掌握了,各种能力在讨论和交流中潜移默化地不断提高。只要把握好了讨论时间,选择良好的课改教学模式,开展课堂讨论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进度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整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重视教师的调控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观望,可以在教室里巡回走动。一方面要充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了解是不是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对于静坐无言的学生,通过鼓励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想方设法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集中讨论的热点和普遍疑惑的问题,关注课堂生成性的材料,以便在反馈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讨论的效果。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 有效教学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过程与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1.教师要对教学对象进行有效分析。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前奏,其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分析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即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有效的学情分析就是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实际的学习能力、实际的思想状态等;有效的教材分析就是要求教师通过认真分析钻研教材内容后,要把握清楚教学难易点、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教材所渗透的学科思想、方法等。

2.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和期望,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若缺少了明确的目标,好比航行大海的船只没有了指南针。高中生物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需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教学目标设计要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制定;二是教学目标设计要完整,即三维一体;三是教学目标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即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和学生实际等;四是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

3.教师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有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的教学手段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选择的教学手段要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三是选择的教学手段要立足于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可以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选择的教学手段要有益于诱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1.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当教师的课堂处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时,学生会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学生接受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主动发展、协调发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要多些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批评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完成好。

2.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对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生硬的生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现实的生物现象中,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生物问题和现象,从而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就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生物学的乐趣,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人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会感觉到肌肉酸痛;在学了“光合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蔬菜大棚顶要用透明的无色塑料;学习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动手酿制果酒和果醋。

另一方面,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开展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实验。因为学生通过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体会到生物学的无穷魅力,可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样会充分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让他们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学习“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建立大肠杆菌的平面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培养出微生物,然后再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3.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手段,促进有效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几乎每个学校的教室都有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性、交互性、集成性、控制性等优点,我们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服务,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影视、图片等,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的图像画面中体验各类生态系统,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知识。

4.教师要倡导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在我们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如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为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教师备课时可以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课上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具有哪些特征,这些资料会自动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很自然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把握基因突变的关键特征,并概括总结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便可使本节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学生在分析、解释材料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这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总之,教无定法,其实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值得改进的方面,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平时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景林.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 林区教学,2011(6).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篇12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和需要, 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 营造和谐、愉悦、民主、安全的课堂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主动、独立、创造性地发展。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 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 予以情感投入, 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 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 那么, 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 引导学生自主钻研教材, 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 促进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及人格、精神方面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全员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 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 激发其内驱力, 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

例如, 在教学必修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设置了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问题, 把难点分散, 逐个突破。当讲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后, 设置了以下问题: (1) 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 (引出显隐性性状概念) (2) 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 (引出性状分离概念) (3)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引出规律性遗传现象及其实质) 这些问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思维。教师及时提出问题, 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 经引导, 学生共同分析、讨论, 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优化方法, 着力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但是, 每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某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某些问题, 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克服其劣势, 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例如, 对于伴性遗传的学习, 可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先给出学生伴性遗传的具体实例, 让学生结合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 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揭示其本质;二是先给出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基因是怎样传递的, 基因的这种传递可能使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第一种方法采用的是分析归纳的思路, 第二种方法采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思路, 两种方法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有侧重。因此, 有效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 必须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 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

四多媒体辅助, 引发学生深度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多媒体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等多种刺激,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可以使有丝分裂中细胞周期的“连续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从而使学生更加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又如, 对于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这一节内容, 总体上来看, 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并且文字繁多, 而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理解和加深记忆, 那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播放一段动画, 同时教师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再给予讲解,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对于细胞的癌变及如何体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 应用动态图和生活中的典型病例结合, 让学生从课堂中了解生活, 从生活中走进课堂。

再如, DNA的结构及复制这一节内容, 使用多媒体课件既可以向学生展示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又能利用动画展示DNA的复制过程。教师可以一边提出问题一边进行一步一步的演示,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动画, 归纳总结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及复制结果的特点——半保留复制, 使学生在轻松中深度理解教学内容。

五智慧评价, 点燃学生求知热情

教学是科学, 也是艺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 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对一些貌似枯燥的内容, 可采取评价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促进“群体趣味氛围”的形成, 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 教学“生物的基本特征”时, 为使学生真正尝到学习的甜头, 笔者在提出“什么是生物”这一问题后, 不是马上作讲解, 而是先指导他们进行尝试记忆一遍以作好回答的准备, 稍后再说:“下面请一位同学回答!”顿时, 教室里喧哗一片, 事后, 让其自己复习一遍。在正式的回答中, 学生很兴奋, 也基本正确。这时笔者就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表扬。由于有了这一成功的出乎他们意料的思想基础, 使他们对后面的讲解抱有浓厚的兴趣。课后反馈的信息是:“生物课真有趣!”

总之,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牢牢把握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落实好三个维度, 不断改革课堂教学, 使全体学生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上一篇:集约管控下一篇:失眠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