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

2024-08-18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共12篇)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 篇1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在问题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的设疑,更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质疑并形成习惯。灵活、有效地运用“质疑”机制,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提高课堂实效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观察和分析,在问题教学方面,如何在课堂中设置及解决问题,需要实现以下几点,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益。

1.问题的提出应有充分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前,教师要做好提问的准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千万不可信口开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甚至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教师要事先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及其处理办法,唯有准备充分,有备而来方能处乱不惊,稳操胜券。

2.问题指向要明确,表达要清楚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追求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同时也暗示教师在设计问题目标时,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给学生明确解决问题方向。如果问题目标没有针对性,就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偏离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的重点出现偏差,影响预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提问是相对应的,问题的指向是否清晰与学生是否应答情况对应,如果问题指向不明确,导致学生无法合理回答,从而出现“无应答”的现象。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为了让学生明确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为什么同一种原始生殖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且有两种不同的产生方式”。

3.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中心

⑴应从学生的思维差异和思维发展出发

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积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产生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有一种自豪、满足、成就的感受。这样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体验学习生物学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为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也应考虑因人而异设置不同的问题。教师提问尤其不能只针对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否则将会打击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按照布鲁姆目标分类说,提问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的问题,其中有关知识、理解、运用的提问属于低层次思考水平;而有关分析、综合、评价的提问属于高层次水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问题要搭配合理,教师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减少学生“无应答”、“集体应答”和学生反应时间“短”的现象,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这种现象是由问题的难度、思维层次不合理造成的。

例如在复习渗透吸水原理时,设计一组问题:1渗透装置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成熟的植物细胞哪些地方具有渗透装置的条件?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若把洋葱表皮细胞先用盐酸处理,再做实验,能否出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3在做上述实验时,若用KNO3溶液代替30%蔗糖溶液,则镜检时,能观察到质壁分离,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这是为什么?4具有在液泡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人体细胞没有液泡,所以人体细胞不会发生渗透作用,这句话对不对?

实践证明:问题逐个深入,步步提高,体现出与学生认知规律的一致性,有效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现。这种阶梯式的提问,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能培养学生思维和逻辑性的进一步发展。

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生物学。

例如在学习了《细胞呼吸》这一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问题:“清晨人们都喜欢到树林中去锻炼,认为那里空气清新,对身体非常有益。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这种锻炼方法是否合理?并请试着分析其原因”。像这类问题,因为是以生活为背景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解答问题的热情,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分析后发现,平时人们所习以为常认为正确的生活习惯其实并不合理,实际情况并非如平常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树木虽然能制造氧气,但必须以光照为前提条件。在黑暗中,植物就不能制造氧气,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还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这样,经过一夜的呼吸消耗,使得树林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如果这时到树林中去锻炼,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因此,晨练适宜在旷野中进行。像这样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指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科学性错误,学生们会切身体会到生物学知识对实际生活的重要价值,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生活的品质。

4.问题的角度和类型要多样化

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截然不同。在设置问题时,应从不同角度力求新颖,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听后跃跃欲答。例如复习《细胞的增殖》时,如果提出:“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有什么变化?”。除设问域过大外, 问句概念还有歧义,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分歧。如果将问题联系实验观察加以改进,使其新颖些:“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各期中核膜、核仁、染色体、纺锤体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变化典型图像,你能用语言把它们勾画出来吗?”。这样换一种问法就能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去开动脑筋,也容易用自己的语言朝着已规定了的提问的目标去进行归纳、总结。

5.问题的提出应有足够的等候时间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较不完善,对生物学的知识尚不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程度。因此,教师除了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外,在学生交流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回答时,教师最好不要打断学生的连贯表达,除非回答离题太远。教师要容许学生说出教师预想以外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对学生表述观点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帮助。适当点拨不但是可以的,有时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对问题本身理解不透,教师可以适当重述问题、换个角度提出问题或解释不懂之处;学生在答问时遇到的语言困难,教师可以提示关键词语,学生的思路中断时教师的“旁敲侧击”以保证学生的思路畅通。

6.问题的提出应有恰当评价

为了使提问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答问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恰当地对其答案有所反馈,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答问究竟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甚至应当纠正,因此,教师的评价用语不能一般化、公式化,要把对学生活动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学生,使评价用语形成一个等级系列,正确的回答应得到肯定,学生不完整的回答后应该加以鼓励,并对答案作进一步说明、进一步探询或转向另一个问题。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教师已经听到并权衡了他的答案。使教师的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真实交际的一部分。

教师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问答过程中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指责、少批评,要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学习生物学科的成功体验。

总之,以提问的手段进行教书育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 篇2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在当前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时刻关注,时刻反省。

1.教师提问时一味追求数量,忽略所提问题的质量因素。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一问一答,会造成一种假象,看似课堂活跃,其实此时的学生缺少一定的思维空间,实际上是处于较低的思维水平及认知能力。

2.学生等候回答问题的时间太短。每个人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都需要一些思考及酝酿的时间,尤其是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导致思维活动不能进入到正常的思考状态。

3.数学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不能针对全体学生。个别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习好的学生直接抢答教师所提问题,学生抢答正确后,教师会误认为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掌握了知识点。这样就会忽略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打击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影响整个班的数学学习氛围及学习成绩。

4.教师通常会完全控制所提问题的答案。教师对于所提问题的答案了然于胸很正常,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即便让学生回答问题,也会习惯性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时不时地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论,左右了学生个人的思维,使学生个人想法无法表达出来。

5.实际教学中,教师不注意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回答去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讲课,还要会在课堂上提问题,更高境界则是倾听学生对于所提问题的回答,而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捕捉有效的、能提高学生能力的生成性资源,否则对学生提问所要达到的目的就会大打折扣。

6.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很少甚至不用情境式教学方法。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充分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燃起学生在数学上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质疑猜想等,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

1.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问题贵在少而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所提问题的数量,这只会让课堂看起来比较活跃,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课本上的重点、难点,又要顾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考虑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提问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学习遇到的困难、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所提问题应该面向班上全体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提出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刁钻,要结合班上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水平进行提问,并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每个学生都想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在同学中凸显自己,都想得到教师的充分信任和肯定。要充分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就要在提问上狠下功夫,行之有效的教学提问方能显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假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利用两个向量的坐标来求解数量积?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根据数学教学经验,对于求解数量积,这个知识点不但是难点,也是需要掌握的一个重点,而且教学课本上对这个知识点的推导也不是很好理解。讲解这一知识点时,要让学生先熟悉这个知识点,然后找出困惑的地方,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当然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出便于同学理解的求解办法。

3.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回答去生成资源。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因而教师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时,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教师不但要会问,更要会听,在学生的回答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备课时设计好重要知识点的相关问题,设计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很有可能生成的一些问题,并且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师生能否一起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又发现新的问题。

4.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问题。数学知识虽然源于生活,但比较枯燥,这对于数学教师是一个挑战,教学时必须设计有趣味性的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适当运用情境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是指,为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动而具体的场景,让学生有很好的体验,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以提高。可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些场景,这样就能在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当然,对于同一个问题,通过不同的场景设计,学生对于该问题的体验也会有所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提问时要运用一定策略。这样既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提高整体的数学成绩,又能积极响应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呼吁。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式方法,能够融会贯通,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霍超.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1).

[2]奚圣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杂志,,11(3).

[3]王春泉.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探讨[J].教学手记,2014,(1).

让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更有效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提问 有效 原则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通常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那么,怎样让课堂提问更有效呢。所谓“有效”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则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以下是本人在课堂提问中的一些体会,用以抛砖引玉。

1.提问的目的和内在要求

1.1提问的目的

提问是为了教师更顺畅地讲授,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提问;提问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这是一种表面化、形式化的提问;提问题是为了体现探究性教学,这是一种肤浅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应该是:“诱导学生参与教学,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改进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提供练习和反馈机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1.2有效提问对教师的内在要求

1.2.1 对教材要“懂、透”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1.2.2备学生要 “实、蹲”

“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蹲”,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

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2.1尽量避免无效和低效的课堂提问

提问的大量无效性和低效性是课堂提问的常见现象,上课时只是问“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类似的问题,学生也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例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对不对?提问的无效性还表现在,明明学生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答案,还再花时间找一位到两位学生进行回答。低效的问题还表现在提的问题非常抽象,让人无从回答。

2.2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2.2.1将低效问题转变为高效问题

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 (如 “对不对”、 “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例如:必修3,教师在对“图5—8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一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时,可将问题你从图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或你从图中能够发现什么规律? 变为观察图中的食物链,计算“流出”该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從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2.2精心把握问题难度

在提出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 “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

2.2.3设计课堂提问时应灵活多样

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 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灵活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少直问、正问 ,多反问、追问。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例如:在讲述性别决定时,首先从引导学生讨论重男轻女的思想开始,然后介绍有关X和Y染色体的内容,再提出问题“XY型的生物子代的性别是由父本决定还是母本决定?”

2.2.4营造问题氛围,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要营造提问题的氛围,创设提问题的情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分析和评估。宽松和民主的氛围非常重要。学生头脑中往往有一些自以为是的错误概念或者说前概念,老师要事先了解这些不正确但对于学习过程有重要意义的概念,针对这些概念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

3.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

3.1指向性:指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2 适切性:问题难度适宜,与大多数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认知水平相适应,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忌过难或过易;问题大小适宜,笼统抽象的问题要分解为若干具体的问题,忌宽泛或零碎;问题数量适宜,忌过少(“满堂灌”)或过多(“满堂问”)。

3.3 启发性: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

3.4 明确性:问题的表述清晰明确,便于理解和回答。

3.5 层次性:问题链围绕核心问题整体设计,在内容上由浅入深;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难度上有一定梯度。

3.6 时滞性:发问后应给学生一定的候答时间,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思考。

3.7平等性:师生平等----发问时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口气发问;理答(教师对学生作答的回应)应有明确的结论,同时抱有平等的态度;理答应伴随积极的评价。生生平等----问题设计面向全体学生,让差生也有作答机会,也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4.提问时的其他注意事项

4.1增加等待时间

4.2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4.3注意学会倾听

4.4记住学生的问题,学生都需要得到认同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课堂环境能配合课堂提问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把握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初探 篇4

一、高中生物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第一,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 教师往往只重视识记性问题的提问, 而忽视理解性问题与评价性问题的设计。第二, 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只需要凭借对教材的重点的记忆或者照读教材就能回答, 有的时候学生只需要回答“有”或“无”“是”或“否”就可以。第三,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 给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时间比较少, 这样即使提出的问题比较有价值、有趣味性, 也很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第四, 教师经常不加思考对教材中罗列的问题进行提问, 没有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细化, 很难给学生带来启发。

二、高中生物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生物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上述问题, 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第一, 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仍然以自己的讲解为中心, 学生始终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上, 他们的主动性很难被发挥出来。第二, 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重视不足, 课堂提问越来越流于形式, 其真正价值难以被挖掘出来。第三, 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堂提问过程中即兴设置问题, 所设置问题的科学性和和理性不足。第四, 教师不注意课堂提问的反馈与评价, 使得课堂提问价值不高。

三、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1.设计问题注重情景的设置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 就能够让学生从所设置的情景出发认知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 从而为学生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从而认真思考问题, 并进行有效学习。比如, 笔者在讲到“种群数量变化”一部分的内容时, 就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想消灭有的动物, 他们的数量却没有大的变化, 而我们极力保护的某些动物却经常濒临灭绝?这一问题一提出, 学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能够投入精力思考这一问题, 并愿意接受笔者的诱导, 开拓思维, 努力解决这一问题。问题情景的设置, 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一步,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设置问题, 设置一些为学生所熟悉、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情景, 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面临新的问题, 会更有解决的兴趣和动力。

2.从新颖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讲究的是新颖性和趣味性, 如果总是重复提问同一种问题, 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枯燥。如果教师能够变换一个视角, 让原本不新鲜的问题显得奇特新颖, 学生就会产生兴趣, 思维更加活跃。例如, 细胞增殖这一部分内容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那就是动物和植物细胞分裂的区别, 在复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时, 如果教师只是直接询问二者的区别, 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 提不起复习的兴趣, 但是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动物和植物的细胞分裂图, 让学生自己去区分, 并判别是处于分裂哪一时期, 学生就会产生兴趣, 更快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所以,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不能老是“旧调重弹”, 要多进行创新和变化, 善于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钻研和观察教材, 把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 从而提出更新颖、更能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使用多种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如果只拘泥于一种方式, 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整个课堂气氛也会显得非常沉闷, 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学会使用多种提问方式,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可以采用。

(1) 激疑式提问

有疑问才有思考, 只有思考才能解决疑问, 所以教师如果能在学生似懂非懂的时候抓住时机提出合理问题, 然后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那么学生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点印象深刻, 自身的思维方式也会得到锻炼。所以教师要学会运用这种激疑式的提问方式, 让学生的求知欲转化为较为活跃的状态,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 探究式提问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高中生物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该积极为学生探究学习创设条件, 让他们能够在学习本学科知识的同时, 增强自身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提问就是一种有力的方法。

(3) 巩固性提问

学生要掌握新的知识点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记忆和复习, 但是这些反复的记忆只是进行单调的重复, 就会显得了无生趣。此时, 教师就可以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通过比较新颖的方式提出问题, 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性提问。

4.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只有与学生智力和知识储量相近的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斗志和信心, 如果所设置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多思考就可回答, 这样的提问显得没有意义;如果所设置的问题难度过大, 学生思考多时也解决不了, 那么这样的问题容易让学生丧失信心, 不愿意深入思考。所以,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要注意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让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后能够解决。

四、结束语

总之, 要想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要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 能够从新颖的角度提出问题, 学会运用多种提问方式, 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参考文献

[1]祝利.新课程理念下优化生物“问题串”教学策略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12, (5) .

[2]顾明辉.生物学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 (12) .

[3]林小明.基于实际的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 .

[4]赵风鹰.浅议高中生物学课有效课堂提问[J].生物学通报, 2009, (6) .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分析论文 篇5

1.内容明确性

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必须具有其明确的目的.教师有目的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设计具有明确目的的提问.

2.启示性

教师适合的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还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激发思考.新课标环境下,要求教师站在课堂主导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出问题→解决疑惑→学生反馈→思维发散的过程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3.有序性

教师对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按照数学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是具有一定的顺序的,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对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的答案并理解和掌握结论所涉及的数学内容.

4.新奇性

要充分地利用高中学生的好奇之心,不能总是提出同样一个问题,提出的方式也是平平淡淡的,在形式上既没有什么新意,又没有什么新的内容,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必定不会被吸引.相反,如果从别的角度进行切入,提出具有新意的题目让学生来回答,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设置数学问题的策略

1.要把握题目的难度

高中数学的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仔细钻研教材,对教材极为了解,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提出问题的办法.同时还需要把握数学题目设置的难度.据美国一个心理学家的理论,人的认知存在已知区、未知区和最近发展区,未知与已知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个体的认识水平就是在未知、已知和最近发展区这三个层次上不断循环,互相转化,而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不应该停留在学生认知的“已知区”与“未知区”的区间之中,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这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较深入的把握.专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内涵是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对问题采取不同的难易程度.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时间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如果把问题设置得太难,又会使学生丧失了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设坡度

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步步为营.只有这样设置提问,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最终可以达到数学教学的要求.

3.巧选角度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6

【关键词】 高中 生物 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036-01

一、提问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提问应有很强的针对性

提问应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设置问题必须指向明确,如果模棱两可,往往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出现启而不发、答非所问的现象。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结构”时,设疑:“线粒体有哪些结构特点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该问题的提出是经过了一番思考的:线粒体是细胞结构中的重点,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又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如果能针对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一个带总结性的核心问题,学生弄懂了,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二)提问应根据学情,提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设疑,分别由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来回答,使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的果实,分享成功的快乐。例如在讲授运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综合题时,一般将综合题分解为基础部分、中等难度部分和较难部分,分别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分析回答。这样课堂秩序井然,课堂气氛活跃。

(三)提问须把握问题难度,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课堂提问,应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前提下,依据所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设疑太容易,达不到突破难点、把握重点的目的;设疑太难,学生害怕表达,从而产生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久而久之,涣散课堂中的注意力。因此,课堂提问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及问题难度,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能大胆回答、勇于质疑,真正让学生从“怕问”到“敢问”再向“乐问”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便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提问必须具有思维含量

提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引疑、设疑、质疑,吸引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如果课堂中提问一些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那就失去了课堂设疑的价值。例如,在课堂中,教师的问题刚一提出,学生就能对答如流,甚至齐答出来,课堂里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是流于形式,这样的提问没有思维含量,因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要注意提问的策略

(一)根据教学目标,提问重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

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化解知识难点。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思维凝聚在教学的重难点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设疑就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理解难点。

(二)提问应多在“准”“精”“活”字上下工夫

1)提问贵在“准”。提问要准,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火候。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教学重点揣摩透彻,深入分析发掘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了关键,适时设疑,就可让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例如,在讲“光合作用”一节时,这样设疑:光合作用为什么能够在叶绿体中进行,叶绿体有哪些结构适于光反应和暗反应?这比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这一问题深刻得多、准得多。学生经过细心揣摩,教师顺势启发,步步深入,这样就能比较深刻地从叶绿体的结构方面去理解叶绿体是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细胞器。如果在教学中设疑不准,费时费力,还不能解决问题。

2)提问重在“精”。课堂提问,不在于多,重在精,要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处处设疑,一问接一问,没有启发性,学生思维的琴弦就会绷得十分紧张,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更难引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因此,不能促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的地方不必设疑。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时,可以这样设疑,CO2的性质很不活泼,不能直接被光反应产生[H]和ATP还原,那么,怎样才能让CO2活泼起来呢?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推动学生去积极参与、去寻求、去获得。经过教师点拨,学生完全明白了原来CO2必须首先与一种五碳化合物相结合,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就能够被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还原。这样设疑,就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

3)提问难在“活”。“活”就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发散思维空间,拓宽学生思维,引发丰富的联想。比如,在讲“光合作用光反应”时,就可以这样设疑: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能够使水光解,为什么池塘、湖泊中的水被光照射后没有被光解呢?由此引发学生再思考,然后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水的分解必须通电”,产生联想:在叶绿体中产生了电能,能将水光解,而池塘、湖泊中的水没有电能产生,因而不被光解。接着继续设疑:水被光解后,产生电子和质子,电子和质子如何处理?ATP如何形成?H如何带走?层层深入,环环入扣,既加深了学生对光合作用机理的认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点拨艺术浅析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

一、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综合素养及教学机智的具体表现, 一个有效的问题, 犹如一颗投向平静水面的石子, 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阵阵浪花。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 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动力。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 只有提出和学生智力以及学生知识储量相近的问题, 才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斗志与信心。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不需多思考便能回答出来, 这样的提问肯定不能突出实用的价值。但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 学生思考了很久还是解决不了, 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 学生肯定不愿再作深入的思考。因此, 生物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根据实际情况, 设置问题, 创设出来的问题要能够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得以解决, 这样才能突出问题的价值,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突出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灵魂, 提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合适的提问方式来进行问题的设置, 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提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例如, 在教学“光与光合作用”这章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学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且进行总结。接着, 教师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水中的H的转移途径是什么样子的呢?二氧化碳的C的转移途径又是怎样的呢?”要想回答该问题, 需要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然后再综合加以思考后, 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这种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 才能使提出来的问题有的放矢、恰到好处,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让生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提问难在“活”

在生物教学中, 提出来的问题要尽可能“活”, 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发散思维的空间, 这样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例如, 在教学“遗传实验”这章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为什么使用豌豆做基因实验时, 很容易成功呢?”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 可以观察一下学生的表情, 从学生的表情里发现一些端倪, 问题的提出是容易还是困难, 或者是稍微困难等信息, 当生物教师掌握了这些动向之后, 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学生以前学习的基础, 设计点拨和引导语言, 问题的设置要刚刚好, 不能太直白, 也不能太深奥。直白了, 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余地, 这样的话, 就没有了挑战感和成就感;问题太深奥了,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看着问题, 只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望而生畏之感, 不利于学生信心的培养和树立。对于此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从旁点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豌豆属于自花传粉, 而且花朵比较大, 易于进行人工杂交, 授粉容易而且易成功。”教师话语一停, 学生们顿时茅塞顿开。这样处理后的问题, 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知识积累的烙印也就会更加深刻, 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思维基础。

四、控制问题数量, 提高问题质量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少的环节, 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效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如果提出来的问题没有质量, 只重视数量的话, 问题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 一些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或者可以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题, 并没有多大意义,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避免提问这些问题, 因为这类问题没有意义。能一个问题解决的, 教师就不要再追求数量了, 要多在问题的质量上下功夫。教师要尽量用两到三个问题就将学习的目标或者是一些重点内容呈现出来, 这样利于解决一节课的核心任务。例如, 在学习完“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后,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机体在初次受到抗原的刺激之后, 为什么还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产生抗体呢?

2.当第二次接触到同一抗原之后, 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还能产生出更大量的抗体呢?

这两个问题的提出, 既包含了体液免疫的主要过程, 还能够有效地体现出本课的脉络, 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源泉, 好的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而且还会使得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泼。以提问的方式育人, 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和手段, 也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巧妙的问题, 能够将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 让他们思潮翻滚, 奔腾向前, 促使生物课堂教学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志强.生物课堂教学中设问的原则及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

[3]韩建恒.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原则[J].新视角, 2008 (7) .

[4]徐丽娜.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其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 2012.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现状及优化建议 篇8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启发作用

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设问诱导启迪,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2.调节作用

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优化教学效果。如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能用巧妙的一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知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增进师生感情。

3.反馈作用

课堂提问是反馈教学的一种渠道,具有及时性和简洁性。通过提问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思考状态,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激励作用

求知过程是辛苦的,特别是在学业负担繁重的今天,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问题,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增强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追求成功的信心。

二、高中生物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从问题的来源看,来自课本的问题较多,来自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的较少。

2.从问题的设计来看,重视识记型的问题,轻视理解与开放型的问题。提出的多数问题,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问题缺乏思维价值,缺少探索空间,没有了课堂设疑的价值。

3.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学生回答问题用课本上的原话较多,缺乏整合提炼信息的能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4.从学生思考的时间来看,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普遍不足,使学生无法充分思考问题。

5.从提问反馈的评价来看,形式上热闹,但评价单一,重预设不重生成。经常用“很好”“不对”等话语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忽视了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不能挖掘错误的原因并在鼓励中给予纠正。

6.教师提问得多,学生提问得少。一节课90%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然后提出来的,学生问题少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疑问,而是大部分学生不会或不敢问。

三、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建议

1.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在我们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与日常生产实践相联系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时,可笔者设计以下问题:当你连续嗑盐渍的瓜子时,你的口腔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当你把韭菜剁碎准备做饺子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现象?

又如,在教学《细胞呼吸》时,可设计以下问题:(1)水果储存太久后为什么就没有甜味了?萝卜放久后为什么会变成空心?(2)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为什么会有烫手的感觉?(4)体育课上跑完800米后常会在第二天肌肉发酸,为什么?

再如,在教学《细胞的衰老》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为什么爷爷奶奶会满脸皱纹、满头白发?为什么会长老年斑?为什么会食欲减退?

上述问题都是学生身边的实例,他们比较感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一节课要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设问,设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要设计一连串的指向明确、思路清晰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学生搭建台阶,进而登高望远。

例如,在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课时,可提出一系列“层递式”问题。

(1)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设问:利用已经灭绝的恐龙DNA分子,真的能够使恐龙复活吗?(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性状的体现者是谁?基因和蛋白质是怎样的关系?(引出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细胞内的DNA主要分布在哪里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在哪里?(使学生回答后发现两者不在细胞内的同一个部位)

(4)在DNA和蛋白质之间,谁充当了传递遗传信息的媒介?(引出RNA)

(5)RNA为什么适合做信使?(学习RNA的结构,找出依据)

(6)DNA又是如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的?(学习转录过程)

通过以上问题串,将问题步步深入,营造出一种探究、推理和发现的科学研究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拓展了思维。

又如,在教学《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格里菲斯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单凭格里菲斯的实验能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3)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4)在艾弗里的实验的第三步中你得出什么结论?(5)艾弗里的研究结果对你有何启示?(6)艾弗里的实验是否完美?

多角度、多种方法引导质疑、激发兴趣。在关注经典实验过程的同时,强调对实验设计的思路、优缺点的分析,通过启发学生质疑,进行合理假设,参与实验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名言。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对几个经典实验的视频演示进行知识回顾,然后设问:(1)海尔蒙特的实验设计有什么缺陷?(2)萨克斯实验的关键之处在哪里?(3)恩格尔曼实验方法的巧妙之处在哪里?(4)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

课堂提问应在教学重点处设问,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质量;应在教学难点处设问,以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应在教学生长点处设问,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启于愤悱之际,问于矛盾之时,从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所谓“学问”,是“学”与“问”的组合产物。如果只学不问,那永远都是前人的追随者,旧知的复印机。但我们发现“不会提问”是现在很多学生的短板,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爱提问?经过调查发现,一是他们怕自己的问题愚蠢、幼稚,不好意思问;二是他们认为没有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老师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不大。如何加长这一短板呢?让我们的学生从“怕问”到“敢问”再向“乐问”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需要广大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 篇9

1.创 设合理情境 ,激发学生质疑

传统教学思想让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消失, 学生不能也不善于提出问题。课程改革后新老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新教材为教学提供有趣的、与生活背景相关的多样素材,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从学生身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发学生共鸣,进而让他们主动思索,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基因工程”时,我出示杂交水稻、抗虫棉、抗冻西红柿、转基因罗飞鱼等基因工程产品的照片。学生看到这些产品后,立刻七嘴八舌地提出许多问题。例如:这些产品是怎么得到的?需要哪些技术? 满足什么条件?甚至还有学生提出能不能让猪长出老鼠的耳朵、培养黑色玫瑰等问题。教师抓住契机,趁热打铁,进而引出“基因工程”的知识点, 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能问。

2.设 计趣味问题 ,诱发学生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教师富有趣味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以愉悦的心情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答。例如讲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课堂引入时提出以下问题: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孙,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你能利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其他食物,而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和15kg玉米。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等待救援?策略一:先吃鸡,再吃玉米;策略二: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的蛋,最后再吃鸡。这样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立刻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意见不同者开始争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正确,都聚精会神地听讲,注意力高度集中,效果非常好。设计这类趣味性的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3.设 计层次问题 ,促使学生深入

问题的高效创设,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最高效策略。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难以直接回答,造成冷场的现象。当然,问题也不能太简单,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不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提问应该讲究层次性,难易要有梯度,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掌握水平。例如:教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可逐步设计以下问题:1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成功?2杂交实验的含义是什么?3如何进行豌豆之间的异花传粉? 4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 子二代又出现矮茎呢?5子二代中出现3:1的比例是偶然的吗? 6你能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吗?

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 教师可设法把一个大的抽象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展示。问题的指向性越具体,学生思考就越明确,教学效果就越好。

4.尝 试问题重组 ,促进思维发展

在讲授《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时,我在其中一个班设计如下常见的问题(低水平的问题):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2这些方式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浓度梯度、载体、能量)3常见哪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4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是什么?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后,发现问题难度太低,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所以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我把以上问题与相关联的其他问题组合一下变成下列问题: 1列表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问题大多可以从此表引出)。2常见哪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O2、CO2等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3O2在血液中是怎样被运输的? (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 4CO2产生的场所是什么? 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CO2的浓度最高? (线粒体)5为什么脂溶性物质比其他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经上述重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环环相扣,让学生顺藤摸瓜,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分类等思维过程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这样设计, 使前一问题成为后一问题的切入口,或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不仅帮助学生找到了上述知识的结合点,并将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知识链,进一步构建成较为牢固的知识网, 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条块分割”式的学习,并且做到知其然,知所以然,高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5.抓住错误问题,强化知识理解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甚至大多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学习都会出现错误。其实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向学生说清楚:“课堂是可以犯错误、尝试错误的地方 ,我们不要怕犯错误 ,更不要隐瞒错误。”谁对谁错、孰是孰非的争辩,是最有效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时,在做题的过程中给出各种生物能量的数值,根据数值写食物链。学生明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高,数值越小,可根据该特点正确写出食物链。在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把能量流动数值改成农药PPT的含量,再写出食物链。这次大部分学生都依据能量流动特点而写错了。对此我让学生讨论并说出各自理由, 做错的学生明确了生物富集现象与能量流动特点不同,加深了记忆。“吃一堑,长一智”,在此我充分利用学生错误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其实,教师提问的关键在于思考性,并对全班学生要有吸引力,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 篇10

关键词:明确原则,灵活方式,注重策略,有效提问

新课程理念上的有效生物课堂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好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外,课堂提问也是至关重要的。成功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而且教师通过适时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诱导和提示,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本文就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课改中的提问现状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所有的教师都会经常运用提问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维,但并非所有教师的提问都是科学有效的。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思考,结合本人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目前的生物课堂提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1. 问题的存在

(1)“满堂”地提问:有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清,将课堂提问由传统的“满堂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问”。这样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了,甚至显得热闹非凡,实际上不可能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如在一次随堂听课中,笔者做了一个统计,任课教师在45分钟里竟然向学生提了120个问题!如此算来,平均每个问题只能享有23秒的时间,且不谈“师问生答”教学模式的滞后,就教学流程而言,如此多的课堂提问也占用了学生许多宝贵的自主学习时间。

(2)平淡地提问:一是提问的内容平淡、枯燥,往往是识记型的问题,学生仅凭记忆或照教材读就可以回答。

(3)不恰当分配的提问。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分配问题,往往偏重于学习好或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如一节公开课上,教师把提问集中在两三个同学身上。那些基础差或胆小的学生,却没有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难免产生厌学情绪。

(4)不充足的期待时间。有些教师提问后,总是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就会重新加以解释,或叫其他同学回答,或自问自答,唯恐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唯恐课堂冷场。

2. 问题的根源

通过总结发现上述问题形成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能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片面地追求课堂气氛热闹,让问题充斥课堂,误认为课堂提问的次数越多,就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其实教师说得越多,学生就越懒得思考,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糊涂。

(2)对新课标下课堂提问的作用认识不足,致使问题设置的有效性过低,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大部分问题停留在识记阶段,学生不假思索照教材就能回答,根本谈不上通过提问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

(3)教师在备课时,只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不注重提问环节的设计,课堂上用什么方法提问、提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更是没有考虑,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课堂上随心所欲地提问现象。

二、问题解决的对策

怎样才能优化课堂提问的行为,使其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真正做到有效课堂提问呢?下面就明确课堂提问的原则、变通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注重课堂提问策略三方面做一些探讨。

1. 明确课堂提问的原则

(1)提问目标明确。要做到课堂提问有效,首先,每次提问有明确目标。课堂提问目标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或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提问的目标,拟定包括主要问题、提问顺序、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形式具有多样性,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的重点。如在讲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突破教学难点可提问: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吗?检查教学效果可提问:如何区分有丝分裂、减Ⅰ、减Ⅱ的中、后期图?

(2)提问角度新颖。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有趣,同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弹”将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如:“细胞的增殖”一节中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是重点也是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多次复习。如果每次都是直接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何区别”,学生会感到非常乏味,如果教师能变换角度在黑板上画几个动、植物细胞分裂图,让学生去区分细胞的种类,处于分裂的哪个时期,就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该内容。可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实际,变换角度提问,老问题也会变得妙趣横生。因此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和钻研教材,将现有的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组合,提出富有新意的问题。

(3)提问方式灵活。课堂提问方式不可机械单一,类型应该灵活多样,如导入新课可采用启发性提问,易错易混问题可采用疏导性提问,重点、难点问题可采用分析性提问,检查教学效果可采用归类性提问等。

(4)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决定着教学进度的快慢。因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总爱叫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很少提问“后进生”,以免耽误时间。其实一堂好课,首先就应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使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使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使学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长此训练,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不会耽误教学进度,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5)问题难易适度。课堂提问难易要适度,提问过易,学生不用思考,引不起兴趣,失去提问的价值;提问过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容易挫伤积极性。因此,难易度的把握,应当以教师经过点拨,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为宜。当然,对于过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其设计成一串从易到难的问题链,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如在讲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学生往往对离心后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的区别很难理解,可将其化解为一系列的问题:噬菌体是如何侵染细菌的?标记后的噬菌体一定都会侵染细菌吗?离心后蛋白质外壳会与大肠杆菌分离,分离后蛋白质外壳、噬菌体、被浸染及未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哪些会位于上清液中?

2. 变通课堂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笔者常通过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提问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1)激趣性提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学生一旦对所提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良好的提问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能撞击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诱导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2)激疑性提问。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激疑的方式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探究性提问。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使他们在获取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在生物课堂中探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探究性提问”的形式实现的,因此,“探究性提问”这一教学环节在生物探究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铺垫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提问方式,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都要提问与本课有联系的旧知识,为传授新知识做铺垫。这就要求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在知识联系的“挂钩点”设计好问题,有目的地把使学生思维引导到要讲授的知识点上来,问题设计得巧妙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面教学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巩固性提问。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达到真正理解从而举一反三的目的,而这些反复又不能是单纯的旧概念的重复,因此教师在讲授完新课之后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应再针对本课的重点或难点变换角度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以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

3. 注重课堂提问的策略

提问的有效性依赖于提问的策略性。提问的策略是指提问阶段教师选择恰当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有针对地为课堂提问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问题,确定提问的目的,选择提问的内容;同时要求不能盲目提问,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的变化,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后教师则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当地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

(1)提问前:精心设计,选好方式。上课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精心设计提问,首先选好提问点:这些提问点可以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可以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充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促进理解知识的点;也可以是教师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积累下来的学生学习的易错点。

其次是选好提问的方式,即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课堂提问时间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引入新课时可采用铺垫性或激趣性提问,通过提问既能为突破知识点做铺垫,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加深理解。如在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时,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可巧妙利用“问题探讨”栏目,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说中的鲁滨逊,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就只有一只鸡和15kg玉米,那么你会选择下面哪种生存策略:(1)先吃鸡,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此时绝大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选择第二种。这时公布答案为第一种,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吸引学生集中听好下面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在学习中焦急等待答案浮出水面。

提问时还应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为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既要避免“后进生”失去表达锻炼的机会,也不能让优等生觉得问题太简单而索然无味,应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2)提问时:抓住时机,准确提问。课堂提问,只有正确把握好时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问过早则学生对教材缺乏准备,启而不发;过迟则问题已经解决,成了马后炮。教师课堂提问必须选择最佳时机。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机有这几种情况:

在新课导入时,适当设置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在讲述“免疫调节”时,可这样提问导入新课:人体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那么神经系统能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通过反射能对病原体的侵入做出反应吗?我们常通过打疫苗来提高抵抗力,那么疫苗是如何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一种疫苗能同时抵抗几种病原体吗?为什么有人吃虾后会全身发痒、并出现红肿呢,而绝大部分人又不会呢?我们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内容的理解有困难时,老师应及时给予帮助。这时可针对性地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搭桥,从而使学生突出重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在讲述“细胞的增殖”一节时,当讲完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后,学生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难以理解,这时可要求学生通过列表格或曲线图的方式加以巩固。

(3)提问后:耐心等候,及时评价。提问的速度主要是由问题的种类所决定,较容易回答的识记性问题可以很快回答,较难回答或较复杂的问题提出后要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如果以快节奏去提出一个复杂的问题,则会引起混乱。例如,讲述“DNA的复制“一节时,若提问:DNA复制的时间?复制的场所?复制的特点等书上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可以稍微加快速度,而对如:若用32P标记某DNA分子的双链,以未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n代后,含32P的DNA分子占整个DNA分子比例?等难度较大的问题,则应较长时间的停顿。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当做出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应是具体的、明确的,具有鼓励性的,要清晰地告诉学生哪里说得好,哪里需要改进,不能含糊其辞,让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同样,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也会使学生及时修正思维上的错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多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发展的提问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需注意,不要满堂提问,应把时间留给学生,相信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建峰.谈生物探究式教学中的激问[J].生物学教学,2006(6).

[2]李高梅.谈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机的把握[J].生物学教学,2006(7).

[3]王宝圣.让课堂因“问”而精彩[J].生物学教学,2006(12).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 篇11

【关键词】课堂;提问;实效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设置问题,进行师生问答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科学、高效的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途径,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调整课堂教学节奏。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一、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

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对问题的设计缺乏必要的准备,课堂上随意提问,导致了问题的质量下降,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高效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在备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减少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紧扣教材,把握好“精炼、明确、层次性”的原则。

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用语要精炼,精简的语言会使问题一目了然,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问题的关键,过长或啰嗦的问题会让学生无法清晰地明白你所提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如在讲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有的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高温和低温会使酶失活吗”,这个问题就显得大而空,如果将问题改成:“-10℃和100℃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什么影响?”这样问题显得具体、明确,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同时必须遵循由易入难,层层推进的原则,通过步步深入的提问,学生才能理顺分析的思路、学会分析的方法。如在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可以设置这样一组问题:①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②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场所在哪里?③光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什么,暗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什么?④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如何联系的?⑤产物(CH2O)和O2中的氧原子分别来自哪个反应物?⑥光照突然减弱,植物体内的C3和C5的含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像这样层层设疑,环环相扣,问题越来越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把握知识的实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考虑优等生,更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培养所有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参与的意识。例如我们在学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两个神经元是如何联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叫什么,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这些问题通过阅读课本就可以解答,我们可以把机会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为什么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信号是怎么转变的?”我们可以先让优秀的学生回答,这些学生理解后,再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而使每位学生对问题都有所收获。

教师在提问的形式上,也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提的问题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回答,但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有的教师习惯用先指明具体学生,再提出问题,这样容易造成其他学生偷懒或根本不思考。有的教师喜欢提问时会采用按照座位号或者按照学号的顺序,这样发问对象确定,会使学生发现教师提问规律,也会造成其他学生偷懒。

三、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有的教师由于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节奏,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问题提出后,不肯多花时间让学生思考。有的教师课前对学生的研究不够,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提问的效果。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然把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之间必须留出至少3-5秒钟的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收集、加工已有的知识,生成新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来确定具体的等待时间,只有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

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课堂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层次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素质”,科学家李政道曾说过:“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问”,可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教师应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抓住一切可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发问。例如在讲解“温特的向光性实验”时,通过动画展示实验过程后,教师可以不急于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试着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这时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就会生成,如“为什么没有尖端,胚芽鞘也能弯曲、生长;为什么要设计空白琼脂块的对照组;为什么胚芽鞘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提问是师生双方进行双向交流、及时传递和反馈教学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刘思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中国教育出版社,2003

[2]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汪健群.“问题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学生物学,2003.6

浅谈开放式生物课堂的提问策略 篇12

一、注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师生的多向交流

开放式生物教学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构建, 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实现开放式生物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一般认为师生之间交往有这几种类型:一是单向交流, 二是双向交流, 三是三向交流。第3种交流方式比双向交流更进步, 它不仅要求教师和某个学生交流, 还要求这一学生与其他学生交流, 效果很好。另外还有多向交流。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交流的立体模式。它的突出特点是教师作为班级的一个成员, 参与教学活动, 形成人人参与、积极交流的学习环境, 这种交流效果最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是最为普遍的。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创设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实现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例如, 在“酶的特性”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设问:“如何证明钥匙对锁的专业性?”学生很快就能想到用一把钥匙去开多把锁, 或者多把钥匙去开同一把锁。在此基础上, 让全班学生分成小组探究讨论酶的专一性的方案。这样的提问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多向交流。

二、思维的向度上应是多元的, 答案也应是不唯一的

思维向度指的是思维定势, 单一思维向度的问题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设置多元思维向度的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创新性。相应地, 问题的答案也应该是开放性的。例如在棉花生产中, 棉铃虫会严重危害棉花的生长发育。为达到既减轻棉铃虫的危害, 又能生产无公害棉花的目的, 请运用生物学原理指出几种解决棉铃虫危害的有效方法。这类问题的设置, 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寻找答案, 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和评价, 并鼓励学生提出独创意见。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这样的提问方式能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锻炼思维能力。

三、适当设置思维障碍

教学中的心理效应——齐氏效应, 它是指人们处在困难和疑问时会感到紧张, 从而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适当设置思维障碍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是很有效果的。例如, 讲ATP与ADP相互转化时, 先向学生提出:据测算, 一个人在激烈运动的状态下, 每分钟约有0.5kg的ATP转化成ADP, 释放能量, 供运动之需。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我们剧烈运动后体重没有减少很多呢?既然消耗这么快, 我们体内又存有多少ATP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矛盾, 为了要解决这样的矛盾, 学生很自然地会拓展思考的范围, 从更多角度去思考, 主动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 从而对相关内容有更深层次的领悟。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 设置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要有层次性。只有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

此外教师在设置开放式问题时应适当“留白”, 这样既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思维, 还能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德国教育家普斯谱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要实现开放式生物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打破常规, 问题的形式要多样化, 要有探究性, 要能让学生接受。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教师要鼓励大家发表不同见解, 如此一来既能促进学生学习欲望的增强, 又激励着自己不断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有所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项目决策阶段下一篇:高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