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2024-06-21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精选12篇)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篇1

课堂提问不但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衡量,而且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新课程中所实施的探究式教学着重强调: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处理问题的具体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且只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设计,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提问可以使高效教学得以真正实现,具体的提问技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应根据题眼和文章的核心进行提问

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老师应该根据题眼和文章的核心进行提问,课文的眼睛、灵魂就是课文的题目,只有抓住课题,才能对文章核心进行把握。老师在教学中若可以根据课题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就可以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成效。例如,老师在讲解《最后一片叶子》的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谁知道最后一片叶子具体指什么?最后一片叶子有没有被吹落?为什么?老师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进而就会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的进行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自主探究,而且还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了学习,最终就可以达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课堂提问的目的,增强教学效果。

2.应根据难易适中的原则来进行提问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主要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若老师所提的问题比较简单,往往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也不会对问题进行思考;但是,若问题难度较大,超出学生所学的范围,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打击。因此,老师在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提问。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平线》一课时,老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来进行提问,既然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已经讲了“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我见过许多次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但是在对这次落日进行描述的时候写的却是整个下午的太阳?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首先必须将黄昏落日及整个下午太阳的特点概况出来,对比各自的特点有什么区别,进而才能体会出作者的感受,才可以体会出作者写下午的太阳的主要目的。老师所设计的这个问题看似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和讨论就可以得出有效的答案,且解决了该问题也就理解了课文的三分之一主旨。因此,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

3.应根据问题的开放性及创造性进行提问

语文教学中的新课程要求对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创造性,不要总是千篇一律,若每节课的程序都一样,问题也大同小异,只是介绍作者、对文章进行分段、分析段落的大意及写作的特点等,这样的教学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会机械的应付,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大胆质疑、相互交流、展开想象、勇于探索,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对话的平台。开放性的问题主要是指一题多解,就是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对于项羽在席间没有将刘邦杀死,有的人认为这是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是君人之度,针对这一问题你的看法又是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自由的发挥,这就是对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回答出具有创造性的答案,学生也可以摆脱标准答案带来的禁锢,使学生回答问题的压力得以降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辨证思维可以得到相应的训练。

4.应将课堂提问从直转变为曲

课堂提问若一味直来直去、开门见山,就会缺少启发性、吸引力,学生对其进行探索的欲望就会降低,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妨碍到学生思维的开拓、发展。如果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问题转变为“活问”、“曲问”,就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这种提问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答案,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开拓。因此,有技巧地进行提问可以对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例如,学习《祝福》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往往会提出相应的问题:小说具体揭示的内容是什么?此类问题显得比较空洞,学生通常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回答,这就是启发性不强的表现。但是,若老师将问题转变为:祥林嫂是不是穷死的?她是如何死的?具体是谁将她害死的?这样的问题学生一看就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该什么样的答案才与该问题相符,且在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自然就对文章的主旨进行了掌握,从而就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课堂提问是联系老师和学生思维活动的桥梁,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需要老师在实践中、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进而才可以使课堂提问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才能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篇2

李瑞军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河南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堂提问中重数量轻质量。

2.重提问而轻反馈。

3.盲目提问,让学生回答无从入手。

二、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1.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

2.通过问题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心理分析

1.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的心理对课堂提问的影响学生由于学习状况和学习心理的影响,在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反馈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心理状态。

四、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

1.对于回顾知识型的问题,教师应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回顾。,一方面,可以分成几个小问题,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回顾时间,而且尽量让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进行补充。另外,也应把回顾的知识跟需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通过问题加以体现。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问技巧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课堂提问若能引起学生思维共鸣,使全体同学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正所谓一问激起千层浪。

那么,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问,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关注所有学生,不要只顾局部

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而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以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因材施教”,课堂提问以中等难度的问题为主,也要有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也要舍得在后进生身上花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为其回答问题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其敢于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他们答对了,及时给以表扬;答错了,要及时引导,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代替其回答。

二、要增加思维含量,不要流于肤浅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才不会浅尝辄止、仅满足于一知半解。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必须具有思考价值,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不是仅简单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课堂提问的肤浅、单一、平庸、死板、公式化或模式化,缺乏发散性无任何悬念,当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高明的提问,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往往能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激起思维的浪花,使之泛起阵阵涟漪,甚至波澜起伏、高潮迭起。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置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智能水平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也不能让他们觉得高不可攀,而是要其“跳一跳”才能解决。恰当的课堂提问,应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储备顺利解决问题。教育家孔子就特别强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觉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善于使用学生熟悉的浅显的事例或道理辅助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根据已知事物的认识、经验有所发挥。

三、要加强趣味教学,不要枯燥乏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老师课堂提问题的兴趣直接影响了课堂效果。教师恰当设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解答欲望,而且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地钻研教材、深入地探究寓于其中的深刻问题。

如果教师的语言呆板而抽象,语调不抑扬顿挫、疏密相间、自然有序,提问缺乏幽默与诙谐,死板公式化,无发散性且缺乏悬念,自然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动机,当然不会有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要随波逐流

课堂教学跌宕起伏,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老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时,不能不加任何限制,任凭课堂脱离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好课堂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探究拓展、纵横驰骋的同时,不忘把课堂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如有位老师在讲《归去来兮辞》时,老师第一句就问:“你們读书是为了什么?”学生纷纷抢答,有的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的说是为了回报社会;有的说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更多的学生说是为了升官发财等明显带有功利色彩的回答,于是这堂课就只是讨论了读书的目的与意义的问题,与教学目标没有关系。这类没有创设典型情境的提问,使得学生要么无法回答,要么乱答,当然不会有好的课堂效果。

五、要注意课堂反馈,不要消极应对

对教师来说,组织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实施动态控制的过程,要想有效地进行控制就必须重视课堂反馈。然而,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为赶进度或防止脱离教学目标,常常对意料之外的答案或过早评价,打断学生思路;或过晚评价,以致丧失启发学生的良机。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时要么含糊不清,闪烁其辞;要么干脆避而不评,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没有任何明确的解释与说明。像这些不注意课堂反馈的做法,往往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精心组织教学,恰当设计每一个问题应该成为每个优秀教师潜心钻研的命题。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宁鸿彬著.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篇4

一、紧扣目标, 讲究问题的针对性

在新课改下, 数学课堂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故而有的教师认为, 课堂中师生交流越热闹越好, 而交流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问, 于是, 课堂中问题的密度较大, 低层次低水平的简单容易的问题让学生很轻松地就解决了, 学生表现的较为积极, 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但这种提问多是为提问而提问, 对目标的达成度作用不大. 另一种现象则是课堂中的提问过于随意, 没有关注目标, 甚至是口头禅似的提出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 不利于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而达成目标.

提问首先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而问”, 这就自然涉及目标问题, 即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而达成目标.如《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中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通过对对数函数图像的分析而初步掌握对数函数图像的性质, 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画出y=log2x和的图像, 此时提出问题“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此引导学生从定义域、值域、所过点等交流, 如果已知y=log3x的图像, 能不能作出, 以此引导学生作图, 然后结合y=log2x和和的图像归纳其性质.如此,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图像展开交流, 在交流中能更好地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促进了目标的达成.

二、循序渐进, 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 问题设计不仅要考虑目标的达成度, 还要充分考虑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 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否则, 问题太简单, 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解决, 启发的价值也就难以体现. 当然, 如果问题太难, 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 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在梯度上要利于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 在数学实践中, 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 目的就是要结合目标而让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由简而难的问题探究而更深入地去探究知识, 最终形成系统性的掌握.

以《数列》巩固环节的提问为例, 其中问题的题干为“已知数列{ an} 是等差数列, 其前n项和为Sn”, 给出既定条件为a4+ a5= 0, 要学生比较S7和S1, S6和S2, S5和S3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将它们的关系整合为一个等式或不等式. 对于这个问题, 只要学生能根据数列的知识稍加思考就能解决, 但如果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 是否也要一一去推论呢? 此时就可提出问题“如果存在正整数k, 要使ak+k + 1= 0成立, 是否可根据上述问题的结论而得到推论?”以此问题而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得出推论并推断是否正确, 再引导学生合作对等比数列{ bn} 作类似研究并写出结论和理由. 如此, 有点向面, 以问题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构建, 更利于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把握时机, 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要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时机是较为关键的,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只有当学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似懂非懂”的时候提出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也才能通过问题思考而更好地得到所要的答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总在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 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这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 在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探究后结合a是锐角时的情况进行交流, 那么, 如果只知道角终边上的一点, 但这个点不是交点 ( 终边与单位圆) , 此时又怎样求三角函数的值? 通过对该问题的探究而理解三角函数和实数函数之间存在的关系 ( 即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 在对三角形函数的定义域列表探究基础上思考 “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到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的计算公式, 然后再探究三角函数线. 在该课时中, 对定义的学习并不难, 但要理解三角形函数和实施函数之间的关系则较为困难, 故而借助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 接着围绕“终边”和“点”的关系对同一三角函数值展开讨论,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公式.

四、讲究方法, 关注学生差异提问

在数学课堂中提问, 因教师面对的学生不同, 故而在提问方式上也得考虑, 不能“一刀切”, 以相同的问题去问全体学生, 而要根据课堂中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探究情况, 及时诱导学生, 以问题追问学生, 启发学生, 甚至可以用反问的形式和学生形成互动, 帮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般而言, 在复习导入或概念学习中, 针对基础知识点, 可用询问的对话进行, 可对全体学生进行, 也可对学生个体进行. 对于易错点, 则可先诱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 然后引导其他学生找出错误点, 根据错误点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针对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 可根据学生的描述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思考. 在教学中, 尤其要注重以追问形式引导学生思考. 如“求圆的切线的方法”的探究中, 对于“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的 “几何法”, 引导学生设出切线方程y - y0= k ( x - x0) 后追问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什么? 由此可以求出什么, 进而可求出什么?”通过追问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法”的关键.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篇5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调味剂,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更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一味良药”,同时也是进行师生互动、教学交流的有效途径。做好课堂提问,对于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掌握好提问技巧,做到艺术化的进行提问设疑,就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事半功倍”。下面就自身的教学心得以及学习体会入手,谈一下我对于语文提问的一点思考。

一、提问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的学习是紧张而繁重的,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无疑会加重心理负担,使学生将学习当作一件艰苦的事来完成,这样会抑制学生的兴奋点,容易使之对学习产生消极怠慢情绪,而不利于预期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相反,如果问题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愉悦之感,会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这样会大大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会使学生将学习当作一件愉快的事来完成,有效地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切忌平铺直叙地抛出问题,而是要以多样的形式来呈现问题,增强问题的趣味性与提问的艺术性。

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将问题寓于生动的故事、精彩的游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诗歌、寓言中,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提出,使抽象的问题形式更加多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心理认同感,这样学生便会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二、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要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才不会显得漫无目的,有目的当然会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同样要做到有针对性,通过有针对性的发问,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获得一些必要的信息,做到有的放矢。还可以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不同的问题,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指定一些学生来回答。问题要设计成不同难度的,怎样就可以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只有优秀的学生在唱独角戏。在使用针对性原则时,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提问要有互动性

课堂提问在大多数情况下特指教师向学生发问,其实课堂提问也包括学生向教师及全班同学发问。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容忽略的一种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体验互不相同,自然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也有差距,所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会快速抓住诗歌主旨,而还有一些学生会存有疑虑。而学生间的这种差距是可以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弥补缩小的。

例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我遇到了难题,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由于三年学习形成的定式,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过程,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提问时发现,最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都存在疑惑。于是,我采取了同伴互动的方式,在教学环节上,我用简洁的语言将第一诗句解读、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来解读下面的诗句。每人一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先提问那些主动举手的学生,让他们给大家作个榜样,慢慢地,随着课堂环节的深入再提问那些不太敢举手、想参与进来的学生,让他们模仿着说,活跃起课堂气氛,进而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不解的、感兴趣的问题随意发问,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提问 提问技巧

政治课堂提问就是指老师能够在全面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来讲授政治方面的知识,根据学习中的难点内容及重要内容事先设计好要提的问题,通过所提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增强他们的分析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措施。那么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提问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呢?本文将从围绕中心提问、联系生活提问、进行启发提问、进行针对性提问、强化提问深度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可以系统地总结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围绕中心提问

若要做到有效提问,就要使提问紧扣所讲解内容的中心,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应利于解决政治课本内容中的难于理解的部分,要避免提问的随意性。对于难点、以及关键点内容,要多提问、巧提问,这样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在讲授到“债券、商业保险”的有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在投资方式上设计出一些提问,并要求学生对比不同投资方式之间的差异。这样不仅加深了对重点部分的理解,还利于下步的学习。

二、联系生活提问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政治教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提倡课堂教学要注重生活化。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联系生活,以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来增强其探究高中政治知识的欲望,强化学生对政治知识认知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高中政治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高中政治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在学习“国家在新疆地区试点资源税改革的意义”教学内容时,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学生不太容易了解到,对此,笔者将问题转化为生活性的问题来让学生探究,即:为什么每个学校的学生都必须要穿校服?(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学生穿校服有什么好处?(也就是其意义)以生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高中政治内容进行类比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知知识,充分体现了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进行启发提问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因此在课堂上应进行启发式的提问,促进学生积极的分析问题与思考问题,以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此外,还要注意提问时机的选择,在适合的时机进行提问,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愿更强,更愿意对问题进行思考,且在表达上也更流畅。如果提问的时机选择的不恰当,则学生可能会对提问产生反感,也难以做到顺利的回答。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白难懂的内容,同时,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造力。所以,启发式提问对政治教学大有益处。

四、进行针对性提问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不同的问题要提问不同学情的学生。比如,对于难度较大或者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可以提问基础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难度较小的,或者是一目了然的问题,可以多提问基础较差的学生,使其集中注意力,增强自信心。同时,提问还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对那些胆小怯懦的学生,所提的问题要浅显明了,以增强其自信心;而对那些骄傲自满的学生,可增加对他的提问难度,以克服其傲气,使其虚心向学。课堂中进行针对性提问,不仅是为每一位学生提出了量身定制的问题,提供了参与课堂的机会,也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掌握相应的知识。

五、强化提问深度

对问题展开分析是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他们思维,促进他们理解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认知观念的过程,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索性。能在思索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知识、提高素养。在初中生政治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常问到的“可以不可以”、“正确不正确”等类型问题,这对高中生来讲,思维训练的作用就不大,所以,应在当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提一些“怎么样”、“为什么”这类有益于思维训练的问题。而且,给出的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其深刻性要稍高于教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他们积极的思索。

当然,问题的深度不能超出学生可接受的范围。给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索后,能够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索积极性。

六、结语

以上,我们从围绕中心提问、联系生活提问、进行启发提问、进行针对性提问、强化提问深度五个方面就高中政治课堂的提问技巧展开了论述。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影响重大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树立提问意识,运用提问技巧,以提问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充分思考,参与到政治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 殷敦新. 从“有效提问”到“提问有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问效益的实践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2013 (17).

[2] 周云旺. 中学政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2).

[3] 刘喜如. 从一堂高中政治课中思考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2).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技巧分析 篇7

一、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提问的设计

1. 要明确目的

教师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总结成一个知识网, 便于他们掌握知识, 对于学生们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明确的目的, 不可以盲目地去提问。只有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才可以使得学生们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思考, 学生们知道从何处开始着手, 才可以不断地去获得成功, 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在生物学中, 有许多的知识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老师在课上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网络。

2. 合理设计层次

设计一个合理的层次结构可以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性。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去设置不同的问题, 在提问时老师的问题要由浅入深, 进行层层的递进。帮助学生们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 启发学生们运用旧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 这样就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同时也为学生们在以后学习新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 在多个角度设置疑问, 启发学生们的思维

(1) 因果关系的设疑

所谓因果关系就是通过发掘所学知识的内部的因果关系和存在的必然联系去进行设疑。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例如: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在探讨蝗虫是用气管系统来呼吸的问题上, 假使老师们直接告诉学生们这些知识就不会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学生们不仅不容易理解也会很快地忘记、遗忘。假使老师们先不告诉学生们这样的结论而是换做提出问题, 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引导使他们去思考, 这样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时, 学生们可以根据老师的相关问题。自己动手, 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出一套可以证明蝗虫是用气管系统呼吸的实验, 之后对结果进行讨论,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得学生们更加地爱好学习生物学。

(2) 对实验观察设疑

根据学生们的好奇心,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实践, 学生们可以通对实物、模型的观察去提出问题,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3) 介绍事物设疑

有些知识是不能进行观察实验的, 但是老师们可以先去介绍这些事物的现象或者是这些过程, 之后使得学生们去产生疑问。例如:在介绍关于生长素的时候, 提到可以将盆花横卧一段时间, 之后它的茎就会向上生长, 它的根也会弯向下, 之后再提问是什么原因产生这种现象呢?这样, 也可以达到启发思维的效果。

二、对教师优化课堂提问的几点认识

1.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最好能够引起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的冲突

在教学过程中, 不可能所有的问题都会使得学生产生积极地参与和学习的兴趣, 所以, 老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最好能够引起学生们对知识产生认知的冲突。老师在选择问题的时候, 可以先考虑问题的类型, 最好选用的是比较开放性的问题, 而且选用的问题不要太难, 可以让学生们有一定的思路, 只有这样才可以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学生们掌握了昆虫性外激素的知识之后, 老师可以去设置一些疑问去引导学生们去探索:现在的市场上, 有许多的灭蚊灯, 但是他们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总会让一些蚊子逃脱出去, 那么怎样可以运用昆虫的趋化性和趋光性的特点去把这种灭蚊灯进行相应的改造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呢?当学生们在学完植物的渗透作用和矿质养料的吸收知识之后, 教师也可以设问:在医院里。患者们进行点滴注射时通常是采用质量浓度为0.9%NaCl溶液作注射液, 这是为什么呢?这样都会使得学生们提高对知识的掌握。

3. 注重课后及时反思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 我们也要作一个反思型的老师, 我们要对自己和他人的解题过程进行合理的看待, 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要及时地反思总结。只有把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才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在上完课之后, 许多老师可能会出现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由于当时忙于帮学生们去解决和回答, 使得自己的思路并不是那么清晰, 在这样的情况下, 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进行问询, 之后进行总结, 把自己在课堂中的提问逐一地进行分析和解答。只有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 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 使得教育成为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篇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尤其重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作用在于开启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精心设计问题,正确地运用提问方法,就能了解学生知识的层次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推动学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还可促使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让师生不断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使课堂呈现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获得成功。那么,语文老师该如何面对提问?现谈谈体会。

一、抓住机会,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认钟时间,但如果用图像只需1/3的时间,用图画需要1/2的时间。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能力,多数时间是通过情景对话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之形象鲜明而生动。有效地缩短了学生接受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了乐趣,多难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不再难,枯燥的知识学生会学得津津有味。而且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生注意力时间较短,但是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知识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只要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就可以使他们保持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单调的教材内容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场景,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同时多媒体教学的知识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较大提高,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生所学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多媒体教学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趣的同时,还能极大地增加信息量,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了。

(一)可增加信息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利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可以说这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办到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板书,然后费力地讲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且积极。

二、提问要变直为曲,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则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这样的提问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无论是因文解道,还是因道解文,都要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实际,开启学生心扉,激起学生思想波澜,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开动脑筋,深入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如《风筝》一课中结尾一句话:“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针对这句话,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说“倒不如躲到严冬中去”,而又为什么说“四周又明明是严冬……”,应怎样理解?学生各抒己见,终于弄清了鲁迅先生正是在这一句看似矛盾的语句中,深刻地揭示出了“‘我’沉重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悲哀,无可摆脱的。只有希望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见不到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而‘我只感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更是指心头的悲哀。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却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这样的提问,就能激励学生,启发学生思维。

三、提问要有实用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实用价值,或与课文内容有联系,解,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而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生动的形式,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接受新知识。学生学起来不费力,易于接受。老师讲起来得心应手,既不费力,又省时间,可以说一举多得。

(二)可突破教学难点,省时省力。

初中生的思维并不全是抽象思维,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因为学生没有直观的印象所以很难突破,造成老师在教学上的一些困扰。为了顺利地解决这些难点,给学生们以直观的印象,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了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多媒体教学在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上帮助最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用语言难以表达和解释的现象通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情景再现,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便于他们理解、记忆,可以说省时省力。例如:对说明文颜色的介绍阅读中,如果单纯用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八种颜色的特性,使用多媒体则不然,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植物图片让学生们认识各种颜色,再配以生动的Flash动画做一些与颜色有关的视频,之后做一些适当的练习,我们不用过多讲解,学生就能记住所学内容。

总之,多媒体技术使初中语文教学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它的运用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是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体现。多媒体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烘托气氛,创设情境,培养兴趣。不仅如此,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极大地增加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再难,教和学都变得轻松自如,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用爱心播撒阳光,让课堂焕发光彩

端木彩霞

(新郑市八千乡第二初级中学,河南新郑

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我认为:蜡烛光亮太弱太暗,老师应该做太阳,让学生前途一片光明。可是老师心中的阳光在哪里,就在一颗热爱学生的心里,就在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里,就在良知和责任里。

一、用爱心让学生更向师

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首先,要求老师有爱心,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与关爱。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要面子,这是中学生的共同心态,要把握好。在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经常用成功人士的故事启发学生形成自信、自立、自律、自强的好品格,比如新东方教育创始人俞敏洪的故事。学生出现的缺点、毛病及发生矛盾时,老师应先自控,再耐心地做说服工作,切不可抓住缺点不放,狠狠地批评一顿。当然,对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严中有爱,严而有度,严肃、严厉不能过了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做一个学生欢迎的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相信学生也会喜欢你教的学科。

二、实施自主教学,推行成功教育

根据现在学生良莠不齐的情况,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就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我总是根据课堂内容,合理地设置课堂学习目标,安排时间,提前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任务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组长负责制,荣辱与共。组长围绕预习任务、学生的不同程度给每位学生分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组长不断督促和帮助。上课时,都给予展示的机会。为了本组的荣誉,有了充分的准备,谁又甘心落后呢?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当学生有了进步时,老师就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才能使学生重拾信心,看到学习语文的未来,聚沙成塔,推行成功教育的目的正在于此。

或对作品形式有认识意义,或对学生的思想具有教育意义。总之要做到实用,不要让无实用价值的问题占用宝贵的时间。很多语文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不可能回答上。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4.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

三、师生和谐共处

课堂上,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如果课堂上学生都是内心沉重,总有惶恐感,那么他们怎能自主呢?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心里有“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大胆与老师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我习惯给学生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敢于交流,常常用一颗童心对待学生,用微笑赢得学生的微笑,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像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那样,给学生营造自由的氛围。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有感情的平等、和谐的交流,让学生大胆探讨、发表见解,让学生敢说敢讲。我从不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强加于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多思考,大胆质疑,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成。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怎能不灵活?思维的闸门怎能不开启?怎能不迸溅出智慧的浪花?

课下,我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无论是思想问题还是学习问题,都是我观察到的,我会抽时间,及时帮他们解决;要是学生主动找到我了,我更乐于帮助。一测前,我班徐春远就是一例:他父亲买了辆车开出租,一天,在路上出了事故,车子被暂扣了下来。周末回到家,发现车不见了,亲戚朋友还送钱来,尽管父母装作没事,但有心的孩子还是看出了问题。返校时闷闷不乐,晚上就找我说了心事,我和他的家长电话沟通后,觉得隐瞒不是办法,决定将问题换个角度说,就这样,我和他谈了一个多小时,他终于释然,露出了往日的笑容,学习状态转为正常,还在一测中考出了较好的成绩———年级第12名。

四、适当引导学生读课外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满分作文》《名人名著》《意林》《青年文摘》《读者》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提高思维能力了。

四、提问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还应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会学生善于联想、比较、运用。在教学中,找准教学突破口,巧定教学切入点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我们可以先找出课文中的“文眼”或总特点,再进行提问,让学生讨论“文眼”的含义,归纳课文总特点的具体表现。如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可以提问学生:天赋极高的方仲永为什么最终落得“泯然众人”的结局?教师应引导学生扣住文中有关语句加以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思考,力求得出全面客观的评论。这样,学生至少可以从“秀才”、“邑人”与仲永之“父”三个方面找到问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

[1]胡晓风,等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2]徐国英,高春利编著.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新修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 篇9

因此,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 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 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 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抓住契机, 设置矛盾, 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 不是一开始就兴趣的, 为此, 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 抓住突破口, 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 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 (问题) 时, 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 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 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 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 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 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二、提问变直为曲, 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 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 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 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 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 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 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 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 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 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 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 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 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 在这个时候, 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 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 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 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 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 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此, 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 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 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 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 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 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 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 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 层层深入, 一环扣一环地问, 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变色龙》一文, 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 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

四、提问还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 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 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 既拓宽思维的空间, 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爱莲说》一文后,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 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 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后, 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问”, 让学生想得“深”, 想得“广”, 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 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篇10

一、课堂提问的技巧

“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又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由衷地感到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恰当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以引导学生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探究研习的目的。

1.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问题。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在语文课堂上设置疑问,在围绕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应先从简单的问题问起,然后一步步问到核心问题。这种方法叫做“剥洋葱法”,一层层地深入分析,直到把问题剖析透彻为止。有些问题是由局部到整体组成的,可以先从一个个小问题入手,然后把各个小问题的答案综合起来,概括出核心的内容。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讲授课文《沁园春·雪》,如果老师直接问:词的上阕写景与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难以回答。老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如:(1)词中的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作者用哪个字概括他对哪些历史英雄的评价?(2)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3)歌颂今天的哪种人?(4)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的问题的理解: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又如讲授小说《范进中举》一文,在要求学生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也应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对比,学生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

2. 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在教《晏子使楚》时,我先创设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晏子,正面临楚王的诬蔑:齐人固善盗乎?然后提问:“你是晏子,那么你将如何反驳楚王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我再说明晏子对楚王的反驳,通过同学们的回答与晏子的反驳相比较,分析总结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显然比直接问:《晏子使楚》表现了什么?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更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 应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设置问题时,选择恰当的时间,恰当的环节,才能体现问题的价值。精妙的提问,通常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疑问时必须考虑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跨度和衔接。

跨度太大,学生思维不全面,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反而弄巧成拙。跨度太小,失去挑战性,学生不感兴趣,白白浪费课堂时间。所以有人提出“跳一跳摘桃子”的说法,就是说你既要让他吃到桃子,又不能轻易地让他吃到桃子。因为设置问题跨度大,若长期“只跳无桃”,学生就会渐渐失去积极性。而跨度太小,不用“跳”也能吃到桃子,学生自然就懒于思考了。

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把握好跨度,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像走台阶一样,必须一步一步走过去。而且“台阶”还不能太高,否则一级台阶跨一大步还过不去,就很难再往上爬。不仅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跨度要适中,几个问题间的衔接也很重要。课堂提问,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几个问题罗列在黑板上,还要使问题之间衔接得天衣无缝,不着痕迹地把问题与问题连在一起。

4. 提问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方法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在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他们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背影》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父亲”的精神品质可否在自己的父亲身上找出来?又如学习了《愚公移山》中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阔”,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发展,有些还能对学生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 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向学生提问,一定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教师提问只让尖子生回答,时间久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有时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因为启发性教学并不能只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更要看它的实效,即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或不好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有的教师问题一提出就立即点名,学生来不及思考回答,教师马上又点另一个人,更有甚者,先点名后提问。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心情紧张,思路堵塞,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害怕提问的心理。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这样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改变回答。上述第一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了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使他们完整地做出回答,而不致打断思路。

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篇11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参与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问题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如故事、对话、投影、音乐、电脑显示等等,这要根据当时授课的时间和情境而定。比如,导入新课就可以采用故事引入法、悬念法、单刀直入法、出示实物法等等,当然,这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而定。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当学生真正有了阅读障碍,需要帮助时,教师的点拨式提问方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认为,阅读仍是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他将阅读看成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期间包括了感知和理解两个部分的相互作用。

在阅读上,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文字理解等方面的因素,对文章某些内容或词句难以感知和理解,因此,了解学生根据其认知水平,巧妙设题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向课外知识迁移、拓展,而太难或太易的问题都起不到如此效果。

二、抓住提问时机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这就是用教师灵感的火焰去照亮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常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并珍惜灵感出现的良辰美景。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

当然,教师的教学灵感必须产生于博学多闻的基础之上,即所谓“厚积而薄发”,同时还随时让自己的精力常处于一种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的“临战状态”,才能使教学灵感发挥到一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境界。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

三、巧设提问内容

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和重点通盘考虑,主要的有难度的综合性的问题与细节性的局部性问题相结合,使课堂提问主次分明,先后有序,提的一些问题前后贯通,相互配合,以利于推进思考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坡度或者梯度,这样才能由浅入深。

最后,教师要给以恰当的评价和引导。

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提问火候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五、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问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强烈竞争的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氛围,从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六、精心引导学生,做到恰当评价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作为教师更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纯洁、疏朗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帮助学生产生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异的观点。

总之,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高中语文教育提问技巧分析 篇12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现状

高中阶段因为其特殊的学习群体, 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也有很多特征。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方式有很多, 提问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提问方式主要包括: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针对某一些有特征的题目进行提问;对需要讨论的问题, 进行提问;对于需要背诵的内容等的提问。而提问内容主要是: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需要学生掌握的问题;需要记忆的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受到几千年传统教学的影响, 存在着一些问题。师生之间保持着严肃的界限, 所以在课下教师和学生没有交流的机会, 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忙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所以对于一些问题, 教师干脆就让学生强行记忆了事。这是一种忽视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式, 高中生处于叛逆期, 而且众多的作业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长此以往, 必然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1. 学生被动接受。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还没有从旧课标的教学模式中完全转变过来, 所以他们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出来。这样就必然会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生被定义为学习的工具。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在需要对学生提问的时候, 很多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缘故, 他们放弃了提问的环节, 而是直接给学生答案, 然后让学生们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 必然会让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 而且还会严重限制他们发散思维的发展。我们都知道, 好学生他们对教师所要提问的问题可以产生预见。但是教师因为教学压力的缘故, 往往在提问环节出现了思维的跳跃, 这样让很多学生都无法揣摩教师的教学思路, 大部分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在新课标中, 要求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少被真正重视起来。所以学生也就顺其自然的成为了一种接受知识的工具, 这样的教学必然会被淘汰。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 被提问的学生应该具有代表性, 而且提问的问题也应该代表大部分学生的思路。课堂中, 提问题较少, 或者是

2. 歧视学生。

教师提问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提问题过程中歧视学困生, 让学生们不能得到公平对待。被提问问题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 所以提问题的面就非常窄。这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也会导致教师不能够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在中学阶段, 同学们都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那就是学生们喜欢哪个老师, 那么这门学科的成绩就比较好。这是为什么呢?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 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压力大, 所以如果遇到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胃口的老师或者是教学方法, 会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 这样的课堂效率必然会很高;但是, 如果学生们对一个老师没有兴趣, 亦或者是非常讨厌这个教师或者是他的教学方法, 那么学生们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心理, 学习成绩不好也就理所当然。所以教师的自身素质一定要高, 而且教学方案必须要贴切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提问出现歧视问题, 也许并不是教师所能预料到的。但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群体, 他们有着特殊的学习和生活经历, 所以在这方面, 教师应该去努力寻找更合适的提问方案, 但是这种方案绝对不能够忽视任何一个学生。

三、改进方案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所以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 而这与传统教学就形成了矛盾。提问题只有做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 同时问题内容又能够代表大部分学生的思维, 只有提好问题, 才能够做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1. 兴趣提问。

提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快速高涨。兴趣提问的重点是如何将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问题, 转变成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很多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 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 那就是他展。所以,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例如在语文授课过程中, 针对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可以由此引起这堂课程。在上课的开始, 教师先以一个兴趣问题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 然后逐渐引导学生们到课本知识中。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课堂效率, 而且学生们还会对这门课程和这位教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不仅给学生们传输了知识, 同时还给他们带来了乐趣。让学生们在乐趣中学习, 才是最后的教学模式。

2. 提问全面覆盖。

学生最害怕的就是被教师忽略, 这种心理尤其表现在学困生身上。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本身他们就会有一种自卑的情绪, 如果加上教师的不重视, 他们必然会选择自我放弃。所以, 重视每一位学生, 尊重每一个心灵, 才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提问问题的全面覆盖, 所提问题具有代表性, 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最忌讳的一个问题就是提问题时表现出歧视, 歧视会对大部分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因为课堂提问不可能叫到每一位学生, 所以在提问题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成绩阶层的学生。做到每一堂课照顾到每一个阶层的学生, 因为教师对差学生也提问题, 这就会让学困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从而不会放弃努力学习。同时, 所提问题也必须能够代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 这样才能达到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

摘要:提问在任何一门课程教学中, 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法。提问技巧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因为语文教学较之于其他科目来讲, 它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 才能够发生质的变化。提问可以让压力很大的高中学生提起对学习的兴趣, 引起他们学习情绪的高涨, 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重视提问技巧, 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打下基础。

关键词:提问技巧,高中语文,意义,兴趣,情绪

参考文献

[1]胡新生.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6) .

上一篇:面向任务下一篇:真空脱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