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论文

2024-07-12

高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论文(共12篇)

高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论文 篇1

摘要:开展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积极情感成为提升学习动力的内在因素。在这一点上, 分层考核评价是重要的方面, 按照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分别确定考核评价的标准, 能够让学生相对容易地获得成功, 尤其是对于中低层次的学生, 降低考核的难度与表扬激励的门槛, 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就会增强上进心, 并依靠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同时, 强烈的成就感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样的积极因素能够在高中生紧张的语文学习中发挥催化与润滑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分层教学,分层考核评价

一、分类确定复习重点

高中语文复习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进行薄弱环节的针对性教学。在制订复习教学计划的时候, 教师应当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有针对性地确定复习重点。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一样, 侧重点也不一样, 寻求突破的环节也存在着差别, 所以复习教学中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与能力, 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确定教学重点, 拾遗补缺, 促进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域得到最优化发展。

笔者在各轮复习教学活动中, 根据学生考查考核中的信息反馈, 并对照学生的学习目标, 科学地确定不同类型、层次学生的复习重点, 做到教学活动最优化, 提高学生的复习成效。在高中语文复习教学中, 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够重点突出, 在每一轮的复习活动中, 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住每一种类型与层次学生的薄弱环节, 使教学内容安排、进度调整等方面更具针对性, 让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益。

二、分层考核评价

在分层考核方面, 许多教师做出了积极的探究, AB卷、附加题等形式都是较为成功的方式。在AB卷类型考核中, 教师可以专门针对学困生的教学目标、能力实际, 设计出难度系数相对降低的B卷内容, 对其进行专门考试, 内容上以基础性为主, 难度上明显降低, 与其学习能力相一致。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可以看到学习的美好前景, 否则长期处于较低分阶段,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激发出来, 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在表扬激励方面,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优秀生主要在激励其向着更高目标层次迈进, 对于学困生, 则侧重于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分层组织专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 课堂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学生对于一些教学难点的理解掌握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因此, 教师应以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 组织专题研究活动,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发挥以赛促学的作用, 营造竞争性的氛围, 在这样的环节, 分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在兴趣小组活动的组织上, 同样的活动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确定相应的目标要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 力争让更多的学生取得进步。

另外, 教师还可以分层组织学习竞赛活动, 将各个层面的学生编为不同的学习竞赛组织, 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所有学生面对的竞争对象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 能够更加激发其竞争欲望, 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通过上述专题活动的开展, 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单纯的课堂活动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的活动, 延伸了学习空间, 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四、全面分析学生, 量身确定培养目标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要充分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设计中,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目标设计, 对于学习基础较差、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 适当降低教学目标要求, 让学生的学习目标稍微高于学生的学习能力, 处于“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的状态,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则适当提高教学目标要求, 让学生始终有向前的动力。

五、课堂教学分层提问, 兼顾不同学生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和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直接方式。提问的方式、深度大有学问, 有的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将目光紧盯着优秀生, 提问难度相应地偏深, 虽然这一部分学生能够流利地回答出来, 实际上并不等于全体学生都能理解和明白。同时, 在这样的提问模式中, 中后位置的学生容易被边缘化, 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对此, 只有在教学提问的设计方面下功夫, 做到科学设计, 提高教学提问设计的针对性, 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的经验, 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实际, 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活动, 将教学提问问题设计为“难”、“较难”、“一般”三个层次梯度。设计为“难”一类型的问题, 主要是在课堂上对优秀生进行提问, 难度较大;“较难”类型的问题主要是向中等生进行提问, 难度系数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基本保持一致;“一般”难度的问题主要是对后进生进行提问, 这样的问题一般稍微深入地进行思考, 就能够得出准确的答案。在课堂提问中专门设置一些难度较低内容的原因, 在于能够全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够积极参与, 思维动起来, 提高教学成效。

开展这样的设计改进之后, 笔者发现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生能够全部“动起来”, 不仅优秀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 并且学困生也具有思考的载体, 更加有助于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深入开展。综上所述,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 一定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实际, 以分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教学成效。

高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论文 篇2

一、实施分层作业的必要性

对实施分层作业的必要性,笔者将从学生学情、学生发展这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个方面,虽然一个班的学生在一起上学,但是学生的智力因素、接受知识的能力、学习的态度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按照传统布置作业的方法,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导致学生心理、能力诸多方面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存在自身的发展空间,采用分层作业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内容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分层作业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弹性的伸缩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平台,在学校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二、分层作业实施的现状

虽然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但是分层作业在现实的实施中仍存在一定的发展阻力。在家长的眼中,学校这是在给学生划分等级,对学生的成绩有歧视;在学生的眼中,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分层作业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造成了心理上的创伤。老师在实施分层作业的策略中,也难以顾及每个学生的感受,使得有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另外老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掌握了解不够全面,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很难掌控,难以做到对症下药。

三、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作业设计方面

在新课改要求下的高中语文教师,面对浩如烟海的题目,老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的选择出符合学生发展的题目,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状况,老师要甄选出合适的题目传授给学生。分层作业不是说每个同学做不同的作业,而是老师在作业中应该将题目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探究题,对于必做题,是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检测,而选做题是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稍微增加难度,探究题就是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对题目的探究过程中独自完成的作业,这样既可以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对于作业的.要求,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

(二)学生分层方面

对于学生的分层不能太过固定死板,不然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不够优异的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应该安排月测试,根据学生的月测试成绩以及平常的学习表现进行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充分地参考学生自己的建议,以及周围同学的参考意见,而不是机械地给学生下标签。同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组:帮助组、基础组和发展组,老师要通过合理的手段,让学生有一种适度的压力感,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充满压力的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作业要求方面

对于分层作业中的必做题,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并简单的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选做题,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于学到的知识进行再升级,尽管稍微提升了难度,但还是适宜大多数学生去做,让学生在解决较难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对于探究题,仅要求对于语文学习达到了一定高度的学生去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让这类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在学习中挑战自我。

(四)作业批改方面

对作业的批改是老师为完成分层作业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老师必须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老师在进行批改作业时一定要及时,随时跟进学生的动态并及时下发作业,让学生及时更正作业的错误,以免因为过长的时间间隔形成不良的累计效应。对于作业做得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表扬,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热情;对于作业较差的同学,老师则要给予鼓励。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潜力,关注学生成绩的进退情况,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为高中的语文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结语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分层教学  建议

分层教学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教学理念,但真正把它运用到自己课堂上的屈指可数。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会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统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尤其是一些比较优秀的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都是面向大多数普通学生的,所以成绩好的感觉学到的内容太少,成绩差的学得很累,还理解不了。而在分层教学中,这种情况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计划,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收获更多。

一、传统教学与分层教学的对比

目前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没有分层的概念,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给学生进行统一的授教,很多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差,如果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很多教师都对班级内的差生感到头疼,不知道该如何让他们赶上其他学生。教师在责备这些学生不努力之前,应该先反思一番自己的教学方式,有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帮助。因为这些差生的原有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在节奏紧凑的高中课堂上肯定疲于应对,不被拉大差距就已经很不错了。而这就是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生的成绩分层很难发生改变,优秀的学生依旧优秀,成绩差的学生则被越甩越远。

分层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出符合他们能力的要求。就现在的高中教学来看,迫切需要分层教学的应用。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最核心的不同在于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将因材施教的思想结合到现代语文教学之中。这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欠缺的一块,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异常繁重,教师难以分出更多的精力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入地了解,并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

二、关于分层教学应用的建议

1.差生层次

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不一样,教师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班级内的差生最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在传统教学中这部分学生往往没有得到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一般教师只是通过上课多提问、作业错误多抄写等方式来加强他们的学习,但事实证明这些简单的方法收效甚微,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取得长足的进步,反而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因为成绩差,学生很可能在内心是自我否定的,这使得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让原本简单的内容都显得非常困难。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在课上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们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教师对差生的期望以及要求应该切合实际,不能按照普通学生的标准要求学生,否则学生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心理上的落差容易让教师感到失望,影响双方的积极性。差生的教学应该注重基础,让学生从最基本的做起,脚踏实地。

2.普通学生

普通学生的教学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正常的教学。作为人数最多的层次,这些学生的成绩决定了整个班级的语文水平,也是最能看出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普通学生的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师不能因为要开展分层教学而减少对他们的关注,应该一如既往地进行教学,甚至投入更多的精力。

3.优生层次

班级内的优生在普通教学中最不需要教师操心,教师认为他们成绩优异,自学能力强,可以自觉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实不然,这是对优生的一种不公平。教师的指导对它们同样宝贵,他们也会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教师应该为他们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

普通学生的教学对优生来说,太过简单,上课时间的利用率低。因此,教师可以为优生制定一些更高的要求,比如学习赏析《雷雨》片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优生利用学习之余完成整部作品的阅读。因为优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就能空出时间做更多的事。完成整部作品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思想。

优生应该精益求精,不能满足于目前的状态。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保持领先地位。优生是班级的财富,他们不会分担教师多少精力,只要教师为他们指出前进的方向,就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出色的成绩。教师要给他们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挑战性,激发他们的斗志。他们是班级的榜样,可以成为其他学生努力追赶的目标,带动整个班级的进步。

结语

分层教学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理念,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它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并能够按照他们的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党九运.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8).

[2] 邱益莲.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4).

高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论文 篇4

一、实施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分析学生现状。高中英语教学现在面临着尴尬的教学境况。从学生来讲,他们自身的学习程度有着较大的差距,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也有着积极和避让之分。学习程度的不同使得学生在接受传统单一教学制度下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厌倦和抵触的负面情绪,如何才能改善这种境况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与探索。我们要摸清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对他们进行心理式辅导,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英语。

2.分层优化针对学生群体。当教师对学生自身程度一目了然时,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合理划分教学层次。教学层次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进度的合理制定。在这个分层教育方面,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划分学生层次,避免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如何实施课堂教学,避免优生不能极致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差生能力达不到水准的现象;如何制定教学进度,避免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学业。因而合理分层次优化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

3.激励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当人遇到不断的挫折时会产生灰心丧气的消极心态。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利学习的心态,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做各种不同的学习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有力条件,从而激励学生在学习方面不断进取。

二、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阻塞了学生对英语发展的兴趣,培养的是一种单一的英语理解模式,比较刻板,缺乏延展性。而英语的分层次教学有所不同。他是以学生为主导的一种新型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样的,分层次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更加的多元化。他将现代教育中的多种科学技术全面运用到教学当中,运用生活的声音、科技图像等功能展示出多彩的英语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实施途径及注意问题

针对学生群体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分层,增设课堂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加强学生的认知程度。

1.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有效分层。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贯穿的重要路径,目标更是学生收获知识的目的地。合理有效的将教学目标分层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是指将所学内容划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根据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不同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目标,以此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2.增设课堂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中英语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堂上,教师将这四个环节合理安排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小组比赛法:将班内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教师安排每个小组的一名同学读英文段落,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找出其他小组的错误发音;接着有找出的错误的同学用英文再次重复错误的地方;再然后有小组读段落,看哪组读的最精确;最后由教师读范文并使学生正确写出课文重点单词。当这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唱英文歌,用英文做一些简单的对话,以此激发学生对英文的乐趣!

3.及时的发现并调整。通过学生读英文、写英文及平时说英文时的表情,说英文时是否流利,我们可以从中判断学生掌握英文情况的不同,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指导。其中,优生和差生的辅导要有所区别,优生主要是课外拓展,而差生则是课内的单词及重点句式的掌握。这种针对性的辅导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4.学生认知程度的提高。作为教师,如何正确的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保持师生间微妙的氛围,让学生把我们当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加强学生对我们的认可,学生爱屋及乌,同时也增加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升英语成绩!

5.分层次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了使分层次教学在运用中得到充分的效果,我们需要注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针对心理较脆弱的学生,我们要适时地为他们讲解分层次教学的原理,帮助他们度过教学过渡期。同时,我们要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唱英文歌,创建英语角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激励学生,使他们对学英语更加有信心!

小班化语文课堂分层教学总结范文 篇5

平果高级中学 马凤丹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感觉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各方面都获得了最优发展,使我充分明白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态度的益处。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并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现就本班开展的分层教学实验取得的成绩及不足作如下总结。

首先,心理影响方面。反映在学习态度、方法、兴趣、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转变上。比如,分层次能使“基础型”的同学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语文的基础和实力,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促使其开始重视语文,进而转变学习态度,加大学习投入,讲究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同时,老师则可以对这部分学生加大辅导力度,加大完成学习任务的监督力度,注意降低评价标准,多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以经常性的鼓励,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最终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对中等生要求在熟悉熟练上下功夫,发展综合能力,逐步转变为优等生。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其次,成绩提升方面。分层次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次后“基础型”的学生是进步人数最多而且进步最快的。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基础更扎实了,成绩进步很大,有的甚至能与“智能型”的学生相比。他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有很多深层次、决定语文素质的因素都在发生改变。他们的学习信心、兴趣、习惯、方法、意识、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观。这些改观正是语文学习素质的本质提高,有了这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和能力就已经得到提高,可以说学生对语文这门课有兴趣而且会学了,真可谓“教是为了不教”。

第三,慎重对待方面。分层次后,“操作型”的同学群体相对较大,老师的关注相对较少,就有少数学生觉得自己这门课已经“比下有余”,会产生满足懈怠情绪。这时老师就要重视他们,让他们在本层次内部展开竞争。实施半“扶”半“放”的策略,在适当点拨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或先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探究,在遇到困难时,我适时予以指导。

当然,分层教学的尝试,相应地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还存在较大的误区,这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以期取得更大的实效。这就要求自己应该注重两方面事项:

1、咬定“分层之路”不放松,坚定信念,继续探索;

论高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篇6

一、晓之以理,让学生认识到分组学习的意义

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独立性增强,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闭锁性,如不愿意与家长、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而将其隐藏的内心世界诉诸于特殊的笔记本中。在课堂上表现为,高中生少了初中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场面,很多学生不愿意或者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观点,有些时候老师不得不自问自答。为此,在推行分组教学之前,应当首先向学生说明数学学科分组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分组教学的意义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针对某些具体的问题,如函数的概念,自学往往很难理解,甚至可以说是费解,但是在与同学的讨论中能够更快地找出自己的疑惑所在、找出概念的关键所在并尝试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听老师的讲授,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从而达到提高听课效率的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层搭配,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

分组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课堂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为此,适当地分组成为分组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笔者主张在教师在对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态度进行综合量化考评,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等级,以此为根据,按照ABC的组合进行分组,每组4~6人为宜。

这样,遵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数学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既有利于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又有利于组内学生互帮互助,形成互促共进的学习氛围。

三、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分组学习的热情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建议:“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四方面中,认知的发展水平是最容易测量的,可以直接通过考试分数来衡量;而其他三方面其实也可以量化,如根据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踊跃回答问题而答错者获得0.5的加分,回答问题而答对者获得1.0的加分,同时其所在组的其他成员能够获得0.1的加分,不积极参与讨论、上课走神者将受到0.1的扣分,同时当日轮值组长将被扣0.05分等等。如此,量化了的成績让学生感受到分组学习和他们自身息息相关,认识到同组同学的表现和自己的成绩息息相关,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分组教学良性发展。因此,科学评价是分组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理解解决问题

对教师来说,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图形进行授课,是其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种解题思想。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把相关的知识点、概念等内容教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 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这事才是我们教育的意义所在。一种思想掌握也是从接触、理解直到灵活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点一点把“数形结合”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

图形在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但是它不能代替严格的数学定义。“图”只是辅助“数”的一种手段,数学知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在内的,图形只是很直观、形象的表达数学的定义的意义,但对于很多严密的细节条件(如,从图像不能看出对数函数的底必须是大于且不等于1的数)图形是不能表达出来的,图形的重要意义是在理解数学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图形这种感性的理解反过来加深对数学定义的理解,这样才能我们的教学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不能简单的因为对图形的感性理解而忽视了数学定义的理性思考。

五、因“材”施教,最大化地提高分组教学的成效

抽象性和概括性是高中数学的主要特点,这两个特点也成为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这样说:数学太抽象了,不如化学有那么多实例,那么生动有趣。鉴于上述特点,加之高中生的逻辑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数学课堂不能完全依赖于分组教学,教师讲授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时候运用分组教学合适呢?笔者认为这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主要依据标准是教材,是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取某些内容进行分组教学,如“函数的单调性”、“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还可以在课堂上抽出一段时间针对某些具体问题开展分组教学;此外,新教材开辟了“阅读材料”、“想一想”和“研究性学习课题”等栏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栏目组织分组教学。只有因“材”施教,恰当使用分组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分组教学的功效。

分层施教,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7

学生的成长和发育有其阶段性, 无法整体划一,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及个人愿望进行分组, 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学生思维多层次;课堂评价多层次。

一、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

根据学生的个性、智力等认知能力设定教学目标, 改变以往整体划一的状况, 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收到实效。具体操作如下:

1. A组———“教”重于“学”

“教”重于“学”主要是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 通过课堂上教师的传授、解惑, 使学生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低课程标准, 掌握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2. B组———“学”“教”并重

“学”“教”并重是指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还注重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教授。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合并开展, 教师通过教授知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将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从而全面掌握。如此反复进行, 学生在教师的“教”和自己的“学”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发展。就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高度统一。

3. C组———以“学”为主, “教”为辅

主要针对语文基础知识扎实,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在重点和难点处指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写作时的背影时局和感情色彩, 并产生自己的观点。

二、学生思维多层次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 主要是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 参与的热情, 学习的态度等。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情况、态度表现, 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思路。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例, 对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A组:教师通过幻灯片播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蜀州, 引出“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分别指出“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辅”指护卫, “三秦”即现陕西一带, “五津”指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对古文一一讲解, 让学生身临其境, 体会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从而引出作者豁达的胸襟。作者告诉友人不要悲伤,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 就是在天涯海角还是像近邻一样亲近;“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说明知心朋友心心相通。

B组:教师通过幻灯片播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蜀州, 引出“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古代三秦之地, 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 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提问这句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 写出了意象的什么特点,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起到了什么作用, 等等。

C组:教师通过幻灯片播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蜀州, 引出“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让学生说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怀, 提问在当时的背景下换做是你会怎么选择, 或者说说自己从诗中获得了什么。

三、课堂评价多层次

教师通过A、B、C三组学生的课堂表现, 分别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注重聆听, 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对学生的每一个解答做出相应的评价, 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而不是着眼于与同学之间的差异, 进而引起学生心理的不平衡和竞争意识。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 我请C组的学生介绍一下作者, 其中一个学生说道:“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民主战士, 他出生在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 是北大的高材生。”我说:“说得真好。朱自清先生同时是五四运动参与者, 一位民主战士, 那你能不能说出他的一些作品?”学生听了很自豪地说:“我们学过的《背影》写的是关于父亲的背影, 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带头给学生鼓掌, 表扬学生记忆力好, 还能记住文章的中心点。学生得到满足, 就会热爱学习语文, 对自己有信心。

采用分层教学打造精彩语文课堂 篇8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要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教学海洋的指南针,是实行分层教学的导航仪。老师在确定目标时,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和理解力的高低,分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引深题目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延伸这几个层次。课前老师要认真研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从而不至于在脱离实际教育目标下,学生迷失了学习方向,丧失了学习语文热情。只有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不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一般说来,让思维差、兴趣低下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智商中等、基础较好的学生以拔高训练为主,有天赋、成绩优秀的学生则以开拓思路创新发展为主。创造出在语文教学中我要学、我想学的氛围,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提高全班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教学课堂的分层教学的措施

初中生的个性差异以及语文学科的特征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进行授课,也就是说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激发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一)制定一个动态的学生分层标准

我在平时根据学生的天赋、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语文基础、成绩等学情把班级学生分成三类:对语文基础好,学习有浓厚兴趣,写作有天赋、有灵感,语文考试成绩每次优秀的分为优等生;对语文基础差,厌恶语文课堂,讨厌作文,学习困难,考试成绩差,上语文课会不注意听讲,看大书,玩手机,甚至好睡觉的分为学困生;而对一些兴趣一般,写作、能力、成绩处在中游的,我把他们定位为中等生。但这个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生的表现、成绩不断进行动态的调整。语文老师再有的放矢制定出适宜三类学生不同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让每一类学生学习优点、兴趣、成绩最大化。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分层教学方法

我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对三类学生使用的方法各异,主要在语文教学问题情境的设置上体现出来,对学困生往往我会设置一些基础性知识,使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一些中等生,我会设置一些拓展思维,对一些优等生进行拔高训练提问。譬如在上《再别康桥》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同时采取角色转换,把课堂的主角让给学生,并组织师生互动、小组研讨、生生合作,然后我为了调动三类生设置三个问题情境:第一我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在班级朗读,我往往提问一些所谓的学困生,目的就是来触动他们懒惰的神经,使他们融情于课堂、动起来;第二结合时代背景,谈一谈徐志摩《再别康桥》写作的特点是什么?我让中等生回答,目的让这类学生有深层思考,使他们倾注对语文的热情;第三假设你是《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你写这首诗时心情感受是怎么样呢 ? 我会让优等生来回答,目的就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扩展能力。通过对情境问题的设置,使每一位学生在语文课堂都有不同收获,使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堂的艺术之美;让每一位学生的才智、主观能动性在语文教学中尽情地展现出来,

三、考核评价的分层

在分层考核方面,不能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对学困生老师要用关爱的眼光,而不是戴变色镜看待他们,不要对他们成绩的好坏求全责备,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欣赏的语言,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期待,树立学习自信心;对优等生,采取竞争评价,进行拔尖训练,使其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让他们拥有知道自己还有不足,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忧患意识;同时还关注中等生的动态,及时进行私下谈话沟通,使他们感觉到再进一步就会步入优等生的行列,疏忽一下就可能滑到下一个层次。简单地说,对学困生要多给予鼓励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为中等层次;对中等层次学生激励评价,找出其差距,指明其努力目标,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层次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使其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学生进步了,及时给予或多或少的奖励,我建议在奖励上设两种奖:一是优秀奖,二是进步奖。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只要比上一次考试成绩进步了,就给予奖励,这是进步奖。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总之

分层教学在高中排球课堂中的应用 篇9

一、教学目标分层

任何教学都需要先订立目标,这样教师才具备明确的教学方向,而一般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宏观的课程目标去设立,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在强调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分层教学法”中,在一开始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体质强弱,水平高低,心理素养强弱,去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样,接下来的教学才能围绕“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展开。

例如,在教学“正面双手传球”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力量强弱,体质强弱等具体情况及平日体育成绩,将全班学生细分为三层:优等生(A层),中等生(B层),和后进生(C层),然后分别制定教学目标。A层学生灵活度高,力量大,体育领悟力和成绩都最高,B级次之,C级则是多方面都需要提高。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别性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应能正确掌握正面手传球的手型和技术,灵活传球;B层学生基本掌握正面传球的手型和技术,不过可能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灵活传球;C层学生掌握传球手型,并能树立勤于练习就能不断进步的信心。当然,目标只是初始目标,当学生都完成得很好,教师可以适当提高目标,或者部分B层或者C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很好,也可以予以升级,总之,灵活变通,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堂实际随时调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层能避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不适应现象,让优等生“吃得好”,让中等生“吃得饱”以及让后进生“吃得着”。

二、教学训练分层

排球教学充斥着各种技术性动作,而技术性动作的习得不但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很大部分还是要取决于学生的不懈训练,所以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根据每层同学的总体不同情况,为他们设置适合他们进度的训练,让他们建立起学好排球的信心和热情。这样,排球分层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学“正面双手传球”时,教师可以根据分层学生的体育素质不同和教学目标不同合理分配训练任务。在教学“正面双手传球”的正确手型,击球部位和击球动作后,教师就给各层同学布置具体训练任务。C层同学可能领悟动作的速度较慢,所以教师可以布置“徒手模仿练习”的课堂训练,并且从旁指导,纠正他们在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姿势和动作;B层同学手型和动作基本准确,只是熟练度和灵活度不够,所以教师可以布置“原地自抛自传”的课堂训练,并且两人为一组,面对面训练,两人均可指出对方的不足,促进其共同进步;A层同学由于已经掌握手型和技术动作,就重在布置能提高同学稳定度和灵活度的训练,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为一组的“原地传抛”实战型训练,让他们在实战中不断找到传抛的准确击球位置,用合适的力度传出完美的球。在训练中,教师还应该不断调整学生们层次,做得好的给予“升级”,做得不好的给予“降级”,例如当C层学生很好地完成所给的训练,就应该将其并入B层学生,并开始开展B层的“原地自抛自传”课堂训练。

教学训练分层能避免课堂教学及课堂训练中出现“一锅炖”的现象,让学生们能找到自己的短板,看得到自己的提高,让每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切实地得到提高。

三、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师学生有效沟通的途径,在沟通的过程中,若过于强调学生的“好”,就容易让学生盲目短视,不可一世,但若过于强调学生的“坏”,也容易让学生丧失信心,无所适从。因此教学评价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应该以“分数累积”的形式,用“在判定学生层次的基础上发掘闪光点加分”的形式让学生认清自身的局限和长处,不卑不亢,持续地练习排球,这样才是排球教学的目的所在。

例如,在教学“正面双手传球”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认清错误,发挥长处。评价必须科学合理而且对应学生本身的层次,形成“组内互相竞争,共同进步提升层次”的学习局面。A层学生以80分为起点,每挖掘到一个闪光点加2分;B层学生以70分为起点,每挖掘到一个闪光点加4分;C层学生以60分为起点,每挖掘到一个闪光点加6分。每个同学所在层次的“基础分”以及闪光点所在的“附加分”相加就是学生最后的分数。这样一来,既可以鼓励后进生,也可以让优等生互相竞争,争取做到最好,而且,这样得出的分数也比较合理,能很好地保护学生学习排球的信心。

教训评价分层是在保护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给予学生全面而合理的评价,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排球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充分的成长。

高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论文 篇10

一、理论依据

1. 认知结构主义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成为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应当为之形成一种独立探索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他认为, 学习应当包括习得新信息、转换、评价这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学生应是积极的信息汲取、加工者。

2. 认知同化主义理论。

奥苏泊尔认为, 学习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他的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 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正是基于此, 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3.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罗杰斯认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做到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也就是说, 教师应当将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 而非只知道接纳知识的容器。他强调教学活动要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 提倡发挥学生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功能与积极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对信息的获得、选择、辨析和运用,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主义理论为此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同时, 语文阅读强调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重视创造性学习, 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主义理论又为此打下了基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分层性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人文理论依据。

二、分层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以教材和与之相配的读本为基础, 进而辐射至其他文本资料乃至网络资料等。但我们可以用两个词组来概括它们的基本形式, 即单篇研究和单元研究。

1. 单篇研究。

单篇研究比较适合富有内涵、学生不易理解的讲读课文。教师可就某一问题提出一个小课题供学生去研究, 以便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所蕴含的丰富韵味。这种重组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提高文学感悟力。

2. 单元研究。

单元研究即将在某一角度有联系的几篇文章组成一个单元, 学生以自学、共同研讨的形式对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的学习形式。依据新课程课文编排的特点, 又可以有以下多种形式。 (1) 按照教材本身的安排, 以单元教学重点为切入口, 进行单元研究。新教材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划分单元, 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即以人为本。但实际操作中, 许多教师往往舍弃了其中许多的篇目, 认为这样的文章可学可不学。显然, 这违背了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教学活动中, 不妨让学生以单元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 (2) 将教材和《语文读本》中的文章重新组合成新单元。新教材的读本在选取文章时, 注意到了与教材的配合。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似点或比较点, 比较容易形成具有研究联系点的单元。比如学习《鸿门宴》时, 就可以和《语文读本》中的《垓下之围》组成新的单元, 通过比较, 完整了解项羽这个人物形象, 形成一个研究课题:项羽人物性格研究。将这个单元重组, 意义在于既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培养了学生拓展阅读、比较阅读的意识, 同时, 又借助研究性学习把《语文读本》的指导纳入了课堂教学。 (3) 将教材或读本的课文和课外选文甚至网络资源组合成新单元。比如学习《鸿门宴》时, 还可以与当代小说《重瞳———项羽自述》 (潘军) 、《霸王别姬》 (张爱玲) 组合, 完成“再读项羽”的课题研究, 作一次文学性的再创作。这种重组的最大特点是扩大了教学容量, 拓展了教学空间,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使语文学习变得有趣, 变得高效。当然, 由于学生的能力、兴趣有所不同, 教师可在紧扣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指导、帮助学生确立不同层次、方向的课题进行分层研究。

三、教师职能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 而不仅仅是导游”, 应当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做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又可以用“编导”和“引导”来诠释。

1. 编导。

研究性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借鉴, 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教师应依据课程计划, 提前规划好活动的形式、内容, 充分发挥活动前的“编导”作用, 才能使活动开展得顺利而富有成效。

2. 引导。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班级分层教学 篇11

一、班级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习题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

二、班级分层课堂教学模式构成

班级分层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分层互进、共同发展。必须重新组合教学环节、优化教学程序、全面协调教与学的活动,实现课堂教学最佳效率。

模式的基本结构:

模式——激趣引导——方法反馈——释疑矫正——激励评价

教师——创设情境——分层指导——合作交流——综合评议

学生——明确目标——自主探索——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三、班级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班级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优、中、差各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落实不同层次的辅导,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使各类学生对数学都有兴趣,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了解学情,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A(优)、B(中)、C(差)三个层次,并且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不在班级上公布A、B、C各层次学生名单,做好思想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心理需求、兴趣和能力特点。

(2)合理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为了准确把握各层次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好A层学生“吃不饱”,C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必须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即制订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

(3)落实教学活动中的分层辅导。教学活动的分层辅导指课堂练习中的行间巡视指导、自学指导,以及课外的个别辅导等。这种辅导必须有计划分层次进行,具体做法: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识超前铺垫、新知识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优等生应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是组织数学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辅导和培训等方式来满足其求知欲。

(4)完善教学活动中的分层评价体系。为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各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是分层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5)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分层练习题。为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设计供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练习题,一是基础练习题,二是巩固练习题,三是提高练习题,还有达标练习题。各层次的变式练习题的设计必须规范科学,要具有启发性、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还应具有综合性,创造性,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班级分层教学的效果

(1)班级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这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目的。

(2)优、中、差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中差生不再厌学,学习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变得主动,思维变得更敏捷,解题速度大大提高,学习方法越来越科学。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智力结构趋于良性发展。

(3)双差生、单差生越来越少,即C类学生正在逐步向B类和A类转变,真正的实现转化差生的目的。

五、班级分层教学的启示

班级分层教学的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面向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班级分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从而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班级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且有一定操作难度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獻:

[1]肖万祥,冯辉梅.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的20条建议[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6

[2]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M].杭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3.

高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论文 篇12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 是以应试为主要目的, 以单一整体授课为主要授课方式, 而学生则以死记硬背为学习方法。新课标对教学方式和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这也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分层教学正是这样一种注意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形态, 尊重学生性格特点的教学方式。

顾名思义, 分层教学就是将学生分层后进行教学。分层有因材施教的意思, 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客观因素, 将整体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教师对不同的小组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和侧重点。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传统教学方式一刀切的弊端, 给予不同类型的同学进行不同的任务分配,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和提高。分层教学的分层依据有很多, 但是当多种因素共存时, 以学生的化学水平为最主要参考依据, 也就是将化学基础差的同学设置成C组, 将化学知识一般的同学设置成B组, 将化学成绩好的同学设置成A组。其他的参考依据为次要依据, 根据化学水平的分层有利于教学知识的整体讲解和化学作业的分层布置, 避免了根据其他因素划分层次后的组别多元, 任务难以布置的麻烦。

二、分层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实践分析

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实践, 并不是单一地将学生划分层次, 要在讲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步骤有序进行。接下来, 笔者将系统介绍分层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有效实践的四个步骤, 其中以第三步骤:分层教学在高中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为重点。

(一) 确定分层, 明确目标

分层教学开展的基础是确定分层, 确定分层的方式为化学测试和学生自主意愿有机结合。首先教师要模拟一套化学习题, 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 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但是测试的结果中存在着不客观因素, 可能有优等生发挥失常与中等生成绩相同, 基础差的同学由于题目顺手而成为优等生,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教师在测试成绩出来后, 应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自身的意向, 最后根据学生意向和测试成绩确定分层。这样的分层才是客观的, 有意义的。

确定分层后,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并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即确立目标。目标的确立要有可行性和明确性, 要求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且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努力范围内都能实现。

(二) 分层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知识萌生出兴趣, 才能真正地爱好学习、理解性学习。在确定分层后, 教师要根据已确定分层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 但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应给予不同的引导方式。针对A层次这种优等生,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开放式引导教学, 如进行实验时要求其积极参与帮助、提出拓展性的难题要求其思考, 如此方式, 可以使A类学生活跃思维, 积极思考, 更加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针对B类中等化学水平的学生, 教师应要求其参加实验仪器的保养与修护, 使其更加了解化学仪器, 并且强化其学习兴趣。针对C类化学基础薄弱的同学, 教师应使其接触简单的化学实验, 诸如火山喷发小实验, 使其在更加了解化学知识, 具备化学理念, 从而萌生出学习化学的兴趣,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与进步。

如果说明确分层是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实践的基础, 那么激发兴趣就是最重要环节, 因为只有使学生产生兴趣, 才能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 愿意学习, 并且积极学习。

(三) 分层教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实施

上文中提到的明确分层与激发兴趣, 是分层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但只是分层教学方式正式开展的前奏, 本部分介绍分层教学的核心:分层教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在实验中的实践, 以学生代替教师进行实验为前提。在实验正式开展之前, 教师首先要根据实验内容布置任务, 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任务。化学水平较低的C组同学进行容易操作、难度系数小、危险状况不易出现的基础实验实验。B组同学在C组同学上加以升级和完善, 进行难度系数烧的的化学实验。而A组同学则在完成实验后, 还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总结, 要求讲解和讨论, 最终给出一个合理的试验结论。

这就是分层教学方法在实验中的具体实施, 这样的实施方法不但适用于高中化学实验课, 在理论知识讲解时这种根据素质给予难度问题的方式也十分适用。

(四) 分层复习

分层复习是分层教学中的最后环节, 在化学知识讲解结束后, 教师要做好复习工作。分层复习分为两部分, 一为分层布置任务, 二为对已经布置的分层任务进行考察。教师在布置化学任务的时候,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于C类学生布置基础性作业, A类学生给予开放性作业, 并在与上节课衔接的课堂上对所布置任务进行考察测试。

分层复习是分层教学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需充分重视。

分层教学是一个因材施教的积极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十分适用于高中化学, 无论是实验课还是理论课。分层教学不是单一的, 它是一个过程, 要求教师在确定分层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 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进行化学知识的分层讲解, 最后还要带领学生复习知识, 巩固知识。

三、结语

分层实验教学, 是指分层教学在实验课中的具体应用。如题, 笔者详细论述了分层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实践分析, 但是并不是通篇论述分层教学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因为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效果明显的教学方式, 适用于整个化学教学甚至是所有阶段的所有学科, 值得提倡与发展。笔者希望更多看到本文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分层教学方法, 并积极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中去, 使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徐志文.高中化学分层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广东教育, 2007, (3) :42-43.

[2]康淑梅.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分层教学.赤子, 2012, (2) :95.

上一篇:系统15下一篇:《世界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