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精选12篇)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篇1
在散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近文本之中,体会散文独特之美,在鉴赏散文的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还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我们的高中散文教学课堂流光溢彩。
一、借助视频,创设画面美
众所周知,散文往往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画面,我们学习散文的过程就是在画中徜徉的过程,这样的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享受,让我们陶醉其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营造的美好画面,我们还要借助视频资料等手段,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感官得到最大程度的刺激,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体验。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佳作,朱自清用清新的笔调让我们展示了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色,每一个读者都被这篇散文营造出来的美景深深震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篇散文的独特之美,就在教学中使用了视频资料来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前就搜集了很多关于荷塘月色的视频资料,然后精心挑选其中最美的画面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课件,学生们直接感受到了幽静的小路、婀娜多姿的荷花、朦朦胧胧的月色以及荷塘边的杨柳等意象,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配以轻柔的音乐,这样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进入了轻柔的意境中去,整个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很好地享受着如诗如画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描绘进行对照,这样帮助学生体会到了清华园荷塘月色的美,获得最真实的深刻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视频辅助教学,总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是教师的单纯讲解不能达到的效果。借助视频资料,让学生走进教师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充分体会散文中营造出的画面之美,这是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咀嚼词语,品味语言美
散文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取胜,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陶醉于文本语言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散文,让学生从咀嚼词语入手,品味语文之美是体会散文美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将语言品味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在语言品味的过程中,体会散文语言的独特韵味。
例如在教学《囚绿记》这篇课文时,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教师就抓住文本的题目引导学生体会,从而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篇课文的题目,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大家的自主学习中,大家对文本题目中的“囚”字产生了很深的疑惑:“‘囚’这个字在文学作品中很少使用,用在题目中更是少见,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一个字作为题目呢?”这个问题正是教学中需要重点体会的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字带来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寻找答案。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对于这个字有了深刻的体会:“所谓‘囚’,自然是因为强烈的热爱,爱之不舍才会‘囚’,这就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极端喜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文本的情感有了自己初步的体会,在这样的体验基础上再进行文本学习,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加深刻和真实。
在这篇散文的教学中,教师从课堂导入环节就抓住文本题目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让学生在自主质疑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会,对文本内容有初步的感知,这样的品味语言的过程,让学生对散文语言之美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好地体会到散文之美。
三、放飞想象,体验情感美
语文学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散文更要依靠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散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所以,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体验中体会情景交融的美好,掌握文本的主旨,从而实现学生对散文的深度阅读。
在《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在欣赏美好意境的同时,体会文本中的深厚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总结文本中描绘的五幅画面,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本中描绘的“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抓住了文本中描绘的几种事物来体会,例如文本中的颜色——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等,还有文本中的声音描绘——驯鸽的飞声、衰弱的蝉声等,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自己身处这样的画面中,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结合教师补充的背景资料,学生体会到秋天的清以及静,但是悲凉的感情可能更多的是郁达夫个人的主观感受,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遭遇是相关的。
散文教学中,充分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每一篇散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美体验是我们学习散文的难点,在放飞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走进文本中的情境,倾听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鉴赏散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散文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语言优美,形散而神聚,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最好媒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体味散文之美,让“美”盈满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中同样适用,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鉴赏散文,让学生体会散文的独特之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自主探究,美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安之凯.让散文阅读充满活力[J].文学教育(下),2011(7).
[2]文玉玲.高中语文写景抒情散文教学策略浅谈[J].学园(教育科研),2012(18).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篇2
“情”是散文的核心要素之一。散文的意境正是内情与外景的融合,深情与形象的交织。分析散文的意境,应从具体的形象分析入手,把学生带入到作品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领会作者的情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鉴赏郁达夫《故都的秋》时,透过细腻的描写,我们脑海中能涌现出“秋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鸣唱”“都市秋雨”“清秋果熟”五幅画面。阅读者在这些图画中,用心感受作者依凭一个普通平民的身份观察都市的秋、聆听故都的秋,不难体会到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
我们知道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情”,但似乎散文的“情”显得更为真挚、执著和自然,可以说情是散文的命脉和魂魄。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使他们设身处地通过自己的感受、联想、想象去领会文中的感情,特别是那些言外之意、意外之情。做好这一点,将会丰富学生的感情,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其文学鉴赏能力。
二、帮助学生推敲词句,重视散文的语言分析
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一定意义上得力于优美的语言。老舍说“写散文,应当字字都想过”,只有细细品味作品中那些经过作者细致观察与思考以及丰富而传神的联想所形成的语言,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其魅力。一般来讲,散文的语言分析应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分析洗练准确的字词。散文很重视炼字选词,不少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用得极其准确、传神。
如《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作者为什么要用“泻”,通过揣摩品味,学生就会明白,月光是无声的,文中的意境是宁静的,只有用“泻”字,才能把读者带进一个和谐、淡雅、清幽的境界,这样才能和文章“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一基调保持一致。
2.分析主要的修辞手法。散文往往借助于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荷塘月色》的语言精练准确,朴实自然,清新隽永,优美动人,富有立体感、朴素美和声韵美。写花“零星地点缀着”“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写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些贴切逼真、传神的比喻,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感。
3.分析独特的句式。散文的句式曲折多变,如短句、长句、倒装句,千姿百态,作者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如“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句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囚绿记》)
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当代 散文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42-01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国现当代散文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散文拥有优美精炼的语言,能够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纯朴的风土人情,在字里行间沉淀出厚重的历史故事。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现当代散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对母语和国家的热爱。所以,现当代散文应当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重点研究对象。
一、中国现当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一)题材丰富多样
和小说、诗歌、戏剧等比起来,散文的题材更加丰富。现当代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阔,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更耐人寻味。散文的题材及立意,都是以现实为基础,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家国大计、时代变迁、社会动态、生活琐事等,乃至作者的一时之感与心境情绪,都可以随手拈来,诉诸笔墨。散文昭示了宇宙的广阔无垠、世间万物的神秘、空间的无边无际以及时间的悄无声息。此外,散文还能够反映出人类精神世界的广袤幽深,可以借古论今,展望未来,可以“抒愤懑、掳忧患、展玄思、发狂想”。现当代散文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现实生活十分贴近。
(二)结构灵活自由
散文的结构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更为灵活。古代散文不讲求押韵,句法也不追求对偶和排比,整个文章表现出句式不齐的风格。现代散文的情感表述更加自由,不需要有戏剧那样的矛盾冲突,也不需要有小说一般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更不需要如诗歌一样讲究平仄和韵律。散文属于具备一定功底的艺术挥洒,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散”,而是“形散神不散”。散文是流动性的,是灵活善变的,不拘泥于格式。只要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意,且别出心裁,就可称作成功的散文作品。
(三)语言优美精炼
人们经常将散文称为“美文”,就是由于散文的语言十分优美动人。散文艺术也可称作“语言的艺术”,其丰富的内容主要依靠文采飞扬的语句而表达出来。因此,优秀的散文家不但要侧重意义的提炼,还要讲究遣词造句,确保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语言之美重点体现于生动形象这一面,旨在让读者经由散文语言获取美的享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散文的语言还必须鲜明、生动,要具备较强的立体美。时而可以浓墨重彩,时而可以细笔淡描。通过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作者能够以最精炼的笔墨描述出客观事物,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教学措施
(一)利用朗读的方式进行散文教学
朗读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引起对散文的重视,并大致了解散文所描写的内容,揣测作者的中心思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但能学习到散文的表达技巧,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深切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将散文化为自己的东西。现当代散文语句优美,感情真挚,学生通过朗读这一方式,可以更好地领略到散文的魅力。比如,在学到《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重点朗读。先朗读3到11自然段,并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如“作者挑选了哪些景色表达故都之秋的特點?”再指导学生寻找核心词句,如
“秋槐落蕊”、“秋雨话凉”、“秋晨院落”等。在文中的几幅“秋景图”中,作者都描绘了故都的“清”、“静”、“悲凉”等特征,学生通读朗读,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更好地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
(二)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
中国现当代散文具有十分突出的语言特点,因此教师在散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散文语言的品味,避免学生“入宝山空手回”。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而散文语言又是艺术化的语言。通过对优美语句的解读,学生能够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感知到散文之美。例如,学到朱自清《荷塘月色》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采用的词句,感受一系列动词、叠词与新颖的比喻所带来的独特审美体验。如“泻”字,生动地描述了月华如水,光照荷塘的景象;“浮”字表述了薄雾弥漫于荷塘之上的朦胧美;“田田”与“亭亭”则表达了荷叶鲜艳碧绿与婀娜多姿的特点。这些看似简单的字词,实则蕴藏了作者深厚的表达功力,学生品味这些语句后,能够进入更深层次的境界,感受到散文的语言之美。
(三)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情感
散文能够叙事、写景、状物,但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抒情写意。感情是散文的灵魂所在,优秀的现当代散文必须要能抒发出一定的真情实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带入散文的精神世界中,让学生细心感受,认真聆听,从中获得深切的情感体会。例如《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与高中学生隔了较远的时代距离,因此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老师应当结合实际爱国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再对文本展开深层解读,让学生自主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感受当时的学生为了维护正义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三、结语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篇4
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加强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想象力层面都比较丰富, 在科学教学手段下能够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1.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的教学特征及现状
1.1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特征分析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有鲜明的特征, 主要体现在自主及个性化的解读特征, 形象性、动态性、角色换位等特征方面。其中在形象性特征方面主要是审美体验的核心, 在散文阅读中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最简洁的审美刺激是源于直接的形象, 所以形象的输出是学生对文本的自觉审美体验。在动态性特征方面主要是散文阅读审美的层次性所致, 在反复的阅读下也能够有不同的理解[1]。另外, 在角色换位特征方面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 在散文的阅读审美体验过程中要和作者有意识地进行角色换位, 这样在理解上就更深刻。
1.2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现状分析
从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现状看, 还有诸多层面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散文审美阅读的时间上不是很充分, 审美阅读教育和活动是紧密相连的, 只是依靠课堂时间远远不够, 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对于散文的阅读审美体验时间的控制就不能充分体现, 影响审美体验效果。
审美输出的概念化使得学生在审美内容上相对立, 审美的过程变量缺失造成审美的标准产生对立, 以及审美的驱动内在封闭造成审美秩序出现对立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的训练比较重视, 忽视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 只注重讲解, 从而在文本的审美特征上没有充分重视, 这些方面造成学生的阅读审美体验效率高。
2.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优化策略
第一, 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的优化策略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 首先要对散文阅读审美教学体验的情境进行创设, 从而对学生的审美热情加以激发。审美热情是双方面的, 不仅是学生的审美热情, 而且涵盖老师的审美热情。审美热情需要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实现, 通过美的语言及情感的美等让学生对散文阅读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感受, 从而使学生对散文的审美阅读有最佳的感受。
第二, 要有效提高欣赏能力, 在审美鉴赏能力层面得到有效增强, 散文阅读审美欣赏是通过文字构建作品的内在灵魂[2]。散文中含有作者浓郁的情感及独特的见解等, 学生要学会欣赏, 从中找寻暗藏的思想情感, 这样在反复的阅读下就能够增强审美鉴赏能力。
第三, 要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切入, 结合散文的文体特征及内容的不同, 进行设定引导学生尽快投入课堂中的兴趣的切入点。并要将诵读作为中心感官调动, 散文这一真实展现自我的问题是有感而发的, 其并非是应用文,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要采取美读的方式并带有赏析的目光把作者的情感通过读的方式进行体悟。在美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对感官的调动, 这就包含视味嗅触听, 散文的个性化能够将作者的真实情况得以体现, 也是作者情绪比较多的文本体裁表达方式, 通过对多种感官的调动就能有效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第四, 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审美效果的强化上充分重视, 有效构建和提升审美人格。教育目的并不是创造某一物质产品, 而是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及教育人才,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也是如此, 通过对优秀的散文进行阅读欣赏就能够让学生在语文素质上得到提高, 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得以体会, 同时也是对建构和提升审美人格的重要实现途径[3]。这就需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审美体验的教学中, 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加以实现, 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以提升。
总而言之, 审美阅读体验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老师要对其充分重视, 在课堂上详细认真地讲述, 课下要认真地引导学生主动对优秀散文作品加以阅读, 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学习, 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得到有效提高。此次主要通过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的特征及问题的简要分析, 提出重要的解决思路, 希望对实际教学发展起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要:处在当前的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 加强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的审美体验教学, 对学生人文素质及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特征及现状进行分析, 并结合实际探究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策略, 希望对实际教学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郁琼雅.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3 (07) .
[2]王金玉, 杨军, 陈岳纯, 曾强.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02) .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篇5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为此,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诸多教学方式泛滥的今天,应学会结合教学实际做到合理取舍,尽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合理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其兴趣,从而实现“乐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敢于质疑书本、自感自悟、自我 鉴赏、自我测评。这样才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进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散文的意蕴,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给予自己更高的提升空间的同时,也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提升思维层次的效率。这样,散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效率就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善于借助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感悟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篇6
一、角色扮演式教学策略
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类似于情景模拟教学,特点是通过角色扮演,创设学习情境,将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中。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投入到扮演中,使学生感受所扮演角色的行为与内心活动等,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在采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时,应指定一部分学生负责扮演,其他学生可对扮演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扮演学生的语言、表情、手势、动作等,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应采用轮流制,使扮演的学生与观察的学生互换位置,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角色扮演中,体会诗歌与散文作者的心境。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使学生体会诗歌与散文中的人物情感,并通过评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利用学生的爱好进行教学,以此实现教学目标。但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教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以高中选修课第三单元的《传妃选读》为例,应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让学生选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并让学生查阅该人物的相关资料,根据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排练一部舞台剧,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占据主导位置。在舞台剧中引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使学生一边排练舞台剧,一边完成学习。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诗歌及散文的涵义,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掌握学习内容。
角色扮演设计方案如下: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选出人物,并从学生中选出一名导演,通过讨论,让学生确定扮演人物数量、扮演的人员以及排演创新设计等,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诗歌散文内容,并使学生掌握排演舞台剧的方法。角色扮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探讨课文内容,对文中人物心理动态进行深入剖解,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对此进行客观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舞台剧表演结束后,应由师生推选出一位角色扮演最到位的学生,作为此次角色扮演的最佳演员,并颁发奖项,予以表扬。通过这种互动模式,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渐使学生完成从依赖教师教学到自学的转变,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比较式教学策略
比较式教学法指的是通过教学引导,使学生学会对比分析诗歌与散文,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诗歌与散文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学形象性及普遍性,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诗歌与散文都具有创造性和想象性,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进行“诗歌与散文”教学,具有可行性。首先,从教师的教学经验分析,教师的理性总结与成功实践足以说明“诗歌与散文”教学存在比较性。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很多课文都是从文学经典作品中选编而来,它们与相关的文化及文献,包括名家名篇等,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比较式教学策略不仅可行,且是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必然结果。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进行《唐诗宋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探索,可以根据教学单元内容,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学生分别讲解一两首诗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列出教学重点,并让学生自己准备,让学生自己完成查资料到教材讲解这一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对比诗歌写作手法及诗歌主题,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对比式教学策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只需引导学生,让学生去摸索,去感受诗词魅力,探讨诗词背后的背景故事,使学习更加有趣,学习形式更加丰富。教师可以根据语文高考重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进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表达技巧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枯燥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专题式讨论教学策略
专题式讨论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整体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内涵丰富,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性思维水平。专题式讨论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不可以作为单独的一个环节安排在课堂教学中,需进行认真组织和周密计划,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实施。因此,专题式讨论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较多,一般情况下,需要安排几个课时去完成。教师在进行专题式讨论教学时,应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也应作为一个参与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感受诗歌与散文的美。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进行专题式讨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专题式讨论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余秋雨散文,如《千年一叹》、《霜冷长河》、《山居笔记》以及《文化苦旅》等,可将“文化散文”作为此次教学的专题,指导学生进行探讨。应向学生讲述“文化散文”的涵义,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延伸式探讨,分析余秋雨散文的文学风格,探讨余秋雨散文的特点。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李清照的词,通过专题式讨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李清照一生的经历,从而准确理解李清照诗词的风格。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教学时,可采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比较式教学方法、专题式讨论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略议高中语文中的散文教学 篇7
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
遗貌取神是阅读散文的重要原则, 这是由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所决定的。所谓的“散”, 即文章可以采用广泛的题材、灵活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行文中, 各部分之间不需要严格的衔接, 作者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完全没有形式方面的束缚, 致使文章表面看起来杂乱无章。而所谓的“聚”, 即不管形式方面有多大的跳跃和变化, 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是不能够改变的, 这一特点, 正是散文最大的魅力所在, 也是它深受喜爱的原因。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例, 作者在阐发对北平秋天的眷恋时, 没有刻意的安排, 而是随意地对庭院中的秋景、秋蝉、秋槐、秋雨等景物进行描写。这些景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 但在作者饱含深情的刻画下, 全文读起来却又浑然一体, 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寂、苦闷和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2.感情充沛
在各种文体的比较中, 散文的抒情性仅次于诗歌。散文和诗歌一样, 都是作者用来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载体。散文的取材十分广阔、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描写的主体而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所有的这些材料, 一旦出现在文章中, 就立即带有了作者的主观感悟, 这是由散文抒情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好的散文, 看起来有一种记叙文的感觉, 人物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都是平铺直叙的, 不夹杂主观色彩, 但是读起来会发现, 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说, 没有充沛的情感和人生感悟很难写出出色的散文。
3.立意深刻
俗话说, 文以意为先。立意对于散文而言同样重要, 不管是写景的还是记人的散文, 都是作者心中有所感悟才会付诸笔端。作者笔下的景物, 带有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是其个人的精神产物。在散文的阅读过程中, 对立意的把握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 学生在学习散文的时候, 要注意结合作者的情感经历和人生际遇来领会作者的意图。
4.语言洗练
散文抒情的含蓄性, 对它的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阅读那些大家的经典名作, 我们会发现, 散文的语言充满了一种质朴的美, 它少了诗歌语言的那份刻意雕琢, 也没有议论文语言的那份鞭辟入里, 它是用洗练的语言诉说着作者个人独特的情感和体悟。细读散文中的语言, 你会发现, 作者为了增加散文的表现力, 不惜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都可以在散文中看到。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中《荷塘月色》一文为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描写, 显示了朱自清先生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他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表现手法, 配合长短结合的句式, 使段落呈现出一种错综的美。
二、散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在语文教材选定的课文中, 散文是最受同学们喜爱的文体, 但是从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出, 散文阅读也是学生失分较高的部分。学生单纯的喜爱和阅读, 并不代表着散文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这一现象, 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
散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跟教师迫切地想要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成绩不无关系。现在的语文教学, 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满足应试需要。散文阅读在语文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部分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 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一些阅读技巧的培养上, 而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和能力。散文往往是作者深刻思想的积淀, 对于十八九岁的高中生而言, 他们很难独自领会文中的境界, 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路人”的角色, 不要将授课的重点放在字词、单个句子的赏析上, 而失去了对整篇文章的把握, 使学生没有办法真正领会散文的精髓, 散文的阅读能力也会因此受限, 得不偿失。
三、散文的重要性
1.情感的陶冶
品析散文, 有如进行一次精神的旅行, 带领着读者走进一个蕴藏深厚感情的世界, 在这里, 学生可以经历到不曾经历过的事情、感受不曾感受过的情感, 学生的心灵可以得到净化, 思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这是散文最本质的功能。
2.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目的。散文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力工具。能力的养成, 源于平日的积累, 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散文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 并以其朴实的形式和优美的语言, 倍受学生的喜爱。在散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思考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这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都有有益的帮助。
3.文化的传承
著名的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 一个民族的兴衰发达都保存在它本民族的语言中。散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 必然保存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品读古代的散文, 仿佛在看一部史书, 告诉后来人我们伟大民族发展的轨迹和文明的进程。而现代的散文, 则又担负着同样的历史使命, 启迪着后来人。
四、散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1.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
散文是一门审美的艺术, 要想使学生陶醉于散文的天地里, 离不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在这一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 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讲授过程中配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方面, 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受。例如, 在讲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江南的冬景》时, 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各地的冬日景色和江南冬景做对比, 借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需要明确, 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 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角。
2.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
要提高散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 改变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 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指出: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这里的互动不仅仅是师生间的, 更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师生互动中, 学生往往充当着被动的角色, 而学生之间的互动, 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他们共同探讨, 相互交换意见, 在意识的碰撞中, 形成个人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3.知人论世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文字是一座桥梁, 桥的这边是作者, 而桥的那头则是读者, 只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才能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 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背景材料, 这些是奠定作者情感的基石, 只有对这些有了充分的理解, 读者才会在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才能体会到作者在文中营造的情感世界。
散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 它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富有深刻的内涵, 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散文学习的重要价值, 同时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安之凯.让散文阅读充满活力[J].文学教育, 2011 (7) .
[2]陈爱京.高中散文阅读技巧浅析[J].新课程导学, 2012 (5) .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篇8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现代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将散文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散文的入门方法充分利用起来, 使学生对散文的意境之美及本质和旨意之实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品悟。本课学习目标则定位:感知《荷塘月色》的意境美、语言美、风格美;学习散文的鉴赏方法。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对散文的语言美进行欣赏和掌握;B通过教师的指导鉴赏让学生从散文的意象入手对鉴赏诗歌的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
人类精神生活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优秀的文学作品, 而鉴赏主客体在不断的相互适应、相互契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学鉴赏活动, 一方面鉴赏主体具有某种精神需求, 另一方面客体受到鉴赏主体的一定程度吸引。文学鉴赏活动在教学条件下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 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背景进行清晰的认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很容易对文本的表层意思进行有效的读解, 但是无法对内容的本质和旨意进行深刻的认识, 进而盲目产生满足感, 进一步鉴赏的兴趣和动力严重缺乏。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充分重视对学生鉴赏活动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强化并将其有效保持下来的方法, 可以使教学内容陌生化, 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拉开, 让学生生疑生惑, 进而将学生的鉴赏需求充分调动起来, 同时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发现文本的魅力, 进而对文本的本质和旨意进行深入的探究。
针对这种情况, 本案例设计的起点定位学生的自我鉴赏,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主要采用诵读的形式, 始终贯穿可见, 将音乐、画面、朗诵等试听手段有机融合在一起, 让患者对散文的优美境界进行充分的感受, 进而对文本意义进行自主探索和理解, 将知识建构起来, 最终促进自身鉴赏能力的显著提升, 并将整体的发展获取过来。
【案例实录】
将新课导入后, 让学生对配乐朗读的《荷塘月色》进行欣赏, 然后提问:在你心中, 你对《荷塘月色》的印象是什么?它的美体现在那些方面?让学生展开讨论, 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使其对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进行鉴赏。
老师通读全文, 我们能从文字里感受到作者的何种情感?学生回答, 一种浓浓的忧郁、沉思的情感。老师问, 这种情感具体是怎样在文中体现的呢?学生回答说, 文中写到“: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 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的好……”、“可见那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运用对比方法, 用脑中的热闹衬托现实中的孤独和凄凉, 进而将自己忧郁、沉思的情感想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案例分析】
自主、发现、探究是现代教育学中极力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 本案例力图将这一教学理念有效体现出来。
首先, 在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学生的鉴赏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寻找文本意义、感悟意境, 而不是直接将这些告诉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鉴赏权、思考权较为充分, 这就有效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精神调动起来, 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 策动并促成学生鉴赏是教师在教学条件下的鉴赏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案例中教师始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采取有效措施问题化一定的教学内容, 用问题对学生进行驱动, 使其积极参与到鉴赏实践中去, 而不是和盘托出、全盘授予学生知识, 更不是将学习目标简单地设置出来或用指令性任务去对学生的鉴赏进行驱动。采用的主要途径归纳起来就是:展开或解决问题, 进而有效探究问题, 最终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学生的鉴赏活动中给予其帮助的方式是对难度进行有效的调整, 将有效的支持提供给学生,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 并对其思路进行有效的疏导等。
再次, 将关键词式教学和声音意象式教学贯穿到鉴赏教学中。在关键词式教学方面, 陈正喜的《自由的光辉———〈荷塘月色〉教学记》给予了课文的教学内容以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将教学的切入点和主要内容设定为“自由”, 给予学生与作者和文本的心灵交流以充分的重视。但是, 该教学处理没有并没有给予写作背景分析以充分的重视, 极易引发学生的主观随意性,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该倾向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 将其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声音意象”式教学方面, 张国彦《寻觅耳中圣地, 获得目下净土———〈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给予引导学生对课文以声写静的特色进行深入的品味以充分的重视, 促使学生对作者清幽、高雅的情趣进行切身的感受, 从而对学生的性情进行有效的陶冶。该方法具有创新精神, 但是只给予了声音意象以充分的关注, 很少有效分析视觉及嗅觉等, 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弥补。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篇9
一、美育理念的概述
美育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教育, 而是结合了各种美学元素的艺术教育理念, 能够对人起到一种整体性教育的作用。美育理念的本质特征是关注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能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 协调人的情商和智商, 使两者之间优势互补, 从而促进人们形成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美育也可以是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导航, 这种理念主要关注的是人本身个性的发展和自身的素质, 从而达到一种人文关怀。美育这种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伴随着学生成长历程的始终, 不是某一阶段中一个教育活动的举行就能够融入的思想理念。
二、美育理念在古代散文教育中的体现
(一) 古代散文中的形象美
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作者通过精巧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英姿, 文章《游褒禅山记》就是作者立足山上和山下以及远景和近景之中的一篇教育性文章。文章中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描述了褒禅山的雄伟壮观。散文中的修辞好比美容学,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 能够提高文学语言的表达效果, 同时还能够提升审美效果, 从而体现文章的形象特征。
(二) 古代散文中的语言美
古代散文的语言往往令人回味无穷, 这种语言美往往表现为音韵美和简练美, 其中音韵美指的是语言的内在旋律和其自身的节奏所造成的美。作者在散文中使用一些层次错落的语句和回环反复的句式或者是使用重叠的词汇给读者一种朗朗上口, 读起来铿锵有力的感觉, 语言抑扬顿挫, 比较流利, 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美的旋律。而《滕王阁序》中许多语句都使用了这种美的句式, 文章以四六句式为主要句式结构, 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还交错使用了六四句和七字句, 此外, 还有三字句和二字句式等, 使得文章的节奏比较明确, 行文跌宕起伏, 同时给读者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文章中还采用了对偶句, 字面相对是一种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优势就是文章的音韵相对, 音律富有乐感, 从而使学者寓学于乐, 寓学于美之中。
古代散文中语文的简练美主要是利用一些短小精悍的句子完整的表达文章意思, 不仅能够让读者清楚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时还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点, 避免语句的过于啰嗦, 从而起到条理清晰, 言简意赅的效果。例如荀子的《劝学》,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还有《左转》、《赤壁赋》、《陈情表》等这些文章中的语文都是简短的句子, 但是内容却不缺乏丰富性。因此, 人们常常说古代散文表现出的是简义丰的特征, 这对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具有很好的效果。
(三) 古代散文中的情感美
在散文阅读中, 每个人对文章的审美感受都是不同的, 学生往往对自身的审美观点有不同的见解。古代散文往往表现为一种自然流露的情感, 尤其是一些抒情性散文中这些情感就会表现到一种极致。例如《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作者利用这样的语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引发读者的共鸣, 从语句中能够感受到陶渊明的追崇自然, 崇尚浪漫的情怀。又如《滕王阁序》中作者写道:“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时运不齐, 命运多舛。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文章中不仅有优美的文字, 更多的是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在对文章进行品读过程中, 能够使读者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作者的感情当中, 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 从而产生共鸣。
结束语
教育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完善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收获知识, 同时还能够提升他们的价值观念。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学科, 善于借助于美育理解对学生的素质和审美观念进行培养, 能够促进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最终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摘要:散文是人类文明中存在时间较为长久的文学体裁, 其本身具有潜在的审美特质, 同时还具备多种美学元素, 将美育教育理念深入古代散文教学中不仅能够加强教学的特质,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本文就美育理念在高中语文古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和体现深层分析。
关键词:美育理念,语文,古代散文,教学,体现
参考文献
[1]杜长明.散文的审美教学路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1, (11) :34-35.
[2]汪明霞.高中散文作品的诵读审美学习意义[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10) :33-34.
[3]李峰.审美视角下高中散文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 (下旬·大语文论坛) , 2014, (11) :98-99.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散文的阅读能力 篇10
关键词: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中学生与外部世界沟通、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的途径, 通过阅读可以让中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有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帮助中学生融入更广阔的社会发展空间。尤其是散文的阅读, 能发展学生的语言, 发展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 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思维与审美的能力。因此, 阅读能力关乎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浅谈几点想法。
一重视培养散文阅读的兴趣
作为现代意义的中学散文,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 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 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 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2)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 抒情性强, 情感真挚。 (3)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 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 生动活泼, 富于音乐感, 行文如涓涓流水, 叮咚有声, 如娓娓而谈, 情真意切。所谓凝练, 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 自然流畅, 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勾勒出动人的场景, 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 写情沁人心脾。因此,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 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 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 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 在阅读中精神也更集中。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作为教师, 要在教学中展现散文的优美, 让学生感受散文的清新隽永, 体会题材的广泛多样、形式自由, 要布置学生不拘一格地写作散文, 要立足于课堂, 应用教师的影响和人格魅力, 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感情,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化抽象为形象, 化平淡为神奇, 化枯燥为活泼, 使学生深入其中去, 要抽出早读时间, 带领学生深情地朗读, 体会文章的意境。
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要领
散文是一种重在写实, 充满诗意, 自由活泼, 篇幅短小, 不拘格律声韵, 反映生活表现内心迅速简捷的文学样式。散文阅读, 重点是把握“形”与“神”的关系,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探讨散文的阅读思路。首先是把握文章主旨, 即散文的“神”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散文题材广泛, 形式自由, 但大体上可以分为抒情类、叙事类和哲理类三种。把握主旨要从不同类的散文特征入手。抒情类散文的主要特征是“情景交融”, 有缘情写景、即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几种情况, 无论哪一种情况, “景”都是“情”的载体, 也就是说, 构成散文意境的“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而不是客观景物本身所固有的, 所以, 散文中的“景”受作者主观感情的支配。这种特征是景物本身的色、香、味、声、气等, 这些方面恰恰是这一景物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 又是作者感受最深之处。
叙事类文章一般采取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 记叙是基础, 议论抒情则是记叙内容的点睛深化, 因此要抓住记叙的基本内容。
哲理类散文的突出特征是形象化的议论, 所以又叫议论性散文。它的实质是说理, 只不过语言形象, 充满感情, 借助文学的联想、比喻, 利用文学形象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道理。阅读这类文章, 只要抓住首尾段, 各段开头或结尾的句子, 主题不难把握。
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鉴赏能力;朗读;品味;体验
新课改推行以来,新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如刘亮程、柯灵和韩少功等大家的散文作品。这是教改的一大亮点。一些学生纷纷表示新增加的散文作品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1.1学生只看情节,忽视主旨的把握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又含义隽永。这是散文的独特魅力。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更深层的引导,不能让学生的兴趣只局限于情节表面,而是应该透过情节挖掘出蕴藏在情节深处作者最浓郁的情感,使学生不仅仅是“读个热闹”,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流程的把握,不能让散文的故事情节冲淡了学生的学习秩序,必须要做到思想的沉淀,才能更好的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层的探究。
1.2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缺乏对阅读的自我感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基本是按照考纲的内容进行的。教师刻意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果、语言风格,这就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些考纲还将某些优秀的散文作品轻易的扣上了标签,生硬的将主题思想归入亲情、乡情、人与自然等几大方面。这都扼杀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思考。十几岁的学生还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对散文中的一些沉重话题不能进行很好的把握,考纲上的思想规划使学生产生了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一些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努力强化作者的主题思想,仅仅是叫学生们画重点、画词语,应付考试试题,这都导致了学生散文阅读水平偏低。
2合理的教学方案
2.1朗诵吟咏,让朗读成为打开“散文”之门的金钥匙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宝贵的。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常常忽略了朗诵吟咏的重要性,更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匆匆的浏览一遍课文,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时间,实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朗诵就是要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诵读出来,而少了朗诵的环节,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又从何而来呢?所以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将散文诵读出来。一些学生可能对朗诵产生排斥的想法,不愿读也不想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引导学生放声去读,大胆去读。从而达到学生对散文整体内容的把握和作者情感的深层感悟。
2.2注重语言的赏析、品味,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展现“散文”之美
在散文教学的过程中,像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都是教学的重点。怎样使学生快速、正确的把握这些写作方法是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的。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对文章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兴趣点从文章情节引入到语言表现方面。众所周知,散文的美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上的美。一些优秀的修辞方法、词汇运用都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完美表现。学生要将学到的写作手法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切实体会作者的内心思想。最后教师还要对文字内容蕴藏的哲理美进行深层次的阐述,有利于学生冲破自身的局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使散文阅读充分发挥理想、生命、情感、思维、真理等方面的正能量,给学生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启迪。
2.3加强活动体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散文”素养
活动体验是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学习的版块,结合具体学习的材料,围绕主题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a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其版块的特点是:强调活动、注重体验、实践能力强、形式灵活多样。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创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比如,在《相信未来》教学中,采取让学生结合诗歌的活动,诱导学生阅读、使其深入了解文本含义的积极性。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整体感知文本,同时还相互交流阅读感受,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改编《相信未来》,并向老师汇报交流小组的创作内容。这样做使学生对《相信未来》的内涵充分掌握,此时,教师如果再反过来引导学生进行与原文的比较活动,使学生融入诗歌中所蕴含的气势和对未来希望的追求。在活动体验中,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充满青春气息的活动中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以提高语文素養。
参考文献:
[1]杨芳.浅论散文的凝聚点[J].语文学刊,2009(16)
[2]韦瑜.把握散文情感的教学尝试[J].中学语文教学,2009(06)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篇12
语文教材的设置是以主题单元为基本单位,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各种文体的文章或一类文体的不同文章让学生阅读与赏析。在设计作业之前,教师必须对整个单元有清醒的认识。我希望通过对主题单元作业的设计,实现作业布置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案例描述]
一、认识单元整体性
以高二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为现代文单元“散文及其赏析”,所选散文依次是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托物言志类散文。在设计单元作业前,我先要对整个单元进行教材构成、单元阅读目标的解读。
1.篇目构成
将本单元课文分为基本篇目、略读篇目和衔接篇目,在此基础上提供拓展篇目。
2.主要篇目文体
抒情类散文:《想北平》。写人叙事类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回忆鲁迅先生》《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托物言志类散文:《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草莓》。议论性散文:《漫谈散文》。
3.单元阅读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以及散文写作和赏析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利于提高学生对优秀散文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散文写作能力。(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落,感受作者蕴涵在语言中的丰富情感,懂得情感对于散文写作的重要性。(3)学习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主观感受和情感,以及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散文写作能力。
二、作业设计体现整体性
我将作业分为预习作业、书面作业、拓展作业三部分。下面以《想北平》一文为例。
1.预习作业
(1)印发老舍及课文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老舍及老舍对北平的感情。
(2)本文的写作对象是______。
(3)老舍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
(4)写出你所积累的“思乡”的名句。
2.书面作业
(1)“让我单摆浮搁地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这一句中“单摆浮搁”是什么意思?
(2)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更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A.转折B.插说
C.递进D.语言的中断、延长
(3)仔细研读课文,老舍笔下的北平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每处不超过十个字)
(4)作者热爱北平,但却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并在文中四次出现“说不出”三个字,这是为什么?
(5)“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6)鉴赏结尾“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在文中的作用。
3.拓展作业
(1)比较本文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在情感与写法上的异同。
(2)拓展阅读汪曾祺《故乡的食物》、舒乙《父子情》、季羡林《月是故乡明》、柯灵《乡土情结》,理解文人的“乡土情结”,并写一篇八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案例反思]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科知识能力等级的情况,不能重复设计同等能力要求的作业,应该兼顾各种知识能力的检测,全面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在拟答案时,教师要注明题型、能力等级与答题思路指导等。有效作业的设计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想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让自己有智慧的头脑,以此来调整教学策略;有潜心思考的心态,帮助自己更好地创新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08-15
高中语文散文题答题技巧07-08
高中语文汉字教学05-16
阅读教学高中语文05-20
高中语文诵读教学05-27
高中语文文本教学08-13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08-26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10-24
高中语文教学思路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