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2024-08-23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共12篇)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1

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单单注重知识的积累, 一切手段都是为了高考服务, 只关注知识的学习, 认为学生能多写几个汉字就算达成了教育的目标。现如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还要重视心灵的陶冶和启发, 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高中语文的有效阅读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语文成绩, 还能够促进学生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 我国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首先, 学生阅读能力的退化是值得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重要现象。随着高中生课业压力的不断加大, 其他新兴产品的推出, 导致了学生的阅读量骤减, 读书所占的时间比重严重下降, 阅读兴趣和阅读品味也在逐步降低。其次, 有些教师的阅读教学贪多求全, 给学生设立过多的阅读要求, 目标定位偏高。在阅读讲解的时候也不注重文章的挑选, 讲解顺序没有从简到难逐步递进, 导致内容繁琐, 方法不够恰当。最后, 甚至有些老师完全忽视语文阅读的教学, 他们认为高中生的目的只有高考, 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课外阅读。因此, 我国高中生的阅读水平达不到社会的要求, 教学问题堪忧。

现如今, 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 希望能够借此来优化课程教育。当前, 新的教学具体标准要反映现代教学的一般规律, 要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要求, 还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体现教学改革的时代性和方向性。

二、高中语文有效阅读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有效阅读”是指用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 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成果。其有效性主要就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即阅读活动的结果与预期阅读的目标相符合, 单位时间达到最多的有效阅读量, 阅读活动的价值能够得以实现。“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树立以后, 根据既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技术, 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方案。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也就是说制定的教学方法要符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 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手段, 遵循阅读的一般规律,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主动意识, 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主动完成阅读任务, 从而培养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需要研究的内容有很多, 从宏观角度出发, 归纳了“五步阅读法”, 即通过初读了解所要阅读文章的背景资料, 之后进行通读, 梳理文章的思路, 再通过解读重点的语句, 分析语境, 实现词语的积累, 培养分析句子的能力, 达到评价文章的内容与鉴赏艺术手法的要求, 最后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从阅读思路角度出发, 能够梳理思维路径。从阅读教学角度出发, 能够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三、实现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 引导高中生积累阅读知识

要实现高中生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就一定要做好积累工作, 俗话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积累, 每天睡前的一篇小故事, 小感悟, 每个词的运用掌握, 只要长时间的坚持累积, 一定可以提高有效阅读的能力。

(二) 探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

《高中语文新课标》一书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书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是思想的碰撞。所以, 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要改变以往的以课本为中心的观念, 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重视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自身的阅读过程与阅读体验。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而是学生的群言堂,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 让学生走进作品, 与人物开展心灵对话。这样, 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就会变得充满活力和想象, 从而发挥学生的个性, 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三) 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情境的创设, 是实现有效阅读的重要保证,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 拓宽思路, 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 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借助录像等手段, 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针对难点、重点, 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作答, 从而获得成功的机会, 建立自信心, 激起学习语文、进行阅读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交流过程,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然后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最后引起全班的讨论。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还能够形成一个良好学习的氛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语感

阅读语感是一种阅读能力, 是建立在语言材料的积累和一定阅读训练、阅读实践基础上的素质。其次, 它建立在阅读知识、阅读方法、阅读趣味综合能力的基础上。也就是说, 阅读知识丰富了, 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才能产生好的阅读语感。实际上, 阅读知识、阅读方法、阅读趣味都应该是在语言积累和阅读实践中培养获得的。因此, 我们一定要注意学生的阅读积累, 注重专业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只有阅读语感得到了提高,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才能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孙玉侠.加强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 (电子版) , 2012, 2 (12) .

[2]曹国庆.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学语文教与学 (上半月·高中读本) , 2010 (9) .

[3]李轶.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1 (8) .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2

● 顾 琴

有效课堂教学,指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是当前课改探讨的一个重点课题。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端正教学理念,探究科学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讲授策略

运用讲授法教学,教学内容往往由教师以系统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的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因而不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难免形成死记硬背语文知识的习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与传统的高中语文课程相比,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专题性的知识更加完备,语文课堂本身更具开放性,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均衡性和选择性,突出多样性。这些新特点使教师怀疑,讲授法是否退出语文舞台,目前甚至发展到谈“讲”色变。

但是讲授法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讲授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语文知识,同时在教师传授的知识和传授的手段比较新颖有趣的基础上,学生的新知识和旧知识容易联系起来,进而形成牢固和完善的知识链。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由于新课程内容标准是以模块专题的方式宋组织教学的,这一方式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生疏的,是原有的初中语文课程基础难以支撑的。若完全离开了教师的讲授和点拨,学生只能是一知半解,最终只能是一锅夹生饭。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要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可以说,没有教师的讲,学生就如同在平地上兜圈子,因为没有经历跋涉,所以就没有智力加工的过程,就没有情感体验的高峰,就不能领略到知识世界的美妙风景。因此我们不能放弃讲授法,只能是改变与完善传统的讲授法。

首先,要做到三个转变,一个认识。一是由语文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二是由语文的“权威”和“独裁者”转变为语文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双边和谐互动,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三是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真正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认识到从内容的选择上来说讲授是必要的,“当讲则讲”,在教学中,有些内容必须通过讲授宋完成的就不必害怕讲,但不当讲时就不必讲。

其次,讲授引导应精到。新课程下的讲授具体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

自读之前的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点和重点,揭示阅读方法、经验与注意事项。只要教师启发式地、抛砖引玉式地开好头,学生自然会逐步进入设计的教学程序。

疑难问题的明确讲:要注意全面性、系统性与重点、难点的统一。当学生在课文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课文内容。

合作学习中的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重点、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明确学习目的和效果,并且准确、科学地设计好教学的路径,以使合作有效、深入。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此意。

总结文本时的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课文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进行提炼与归纳,从而使总结更加完整、准确。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怎么“讲”

亦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更不是要重走繁琐分析的老路,而是要继承语文教学一些本质的东西,摒弃形式主义的做法。例如:在《项羽本纪》的教学中,我对项羽跌宕起伏的一生略讲,而让学生对项羽的性格特征进行辩证的评价,同时通过探究项羽的英雄形象,让学生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也就说明了教师课堂中的提问是十分有讲究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通过课堂设问启发学生展开探究讨论,从中展示并突出矛盾,使课堂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学生原有的水平,应该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恰当引导,将学生的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得以不断进步。把握空间上的开放度、内容上的深刻性、对象上的层次化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首先,提问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刻性,过难与过易的提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第三,提问要注意对象的层次化,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思考,均有收获。

第四,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向其它学科渗透,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第五,问题设计要揭示矛盾,形成一种认识冲突,可引起学生思考并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提问上在下功夫。一个高质量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不断进现思想的火花,从而大大激发他们“说”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用“说”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教学《祝福》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看法。”

这是一条多么生动多么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线索,学生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理解词句,梳理脉络,终于找到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①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在春天没有丈夫的;②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③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④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大家理解到,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作者突出祥林嫂没有春天的悲剧,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于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条“线”,“串”起了人物、情节、内容、形式、语言等等课文内容的“珠”,也“串”起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这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成功的问题设计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的策略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关键是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决定着学生的学,教师教的方式决定学生学的方式。因此教师怎样通过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呢? 一是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情境。关于教学情境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采用的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运用“神入”法,让学生“走进教材”,去体会、理解教材内容。因此在课堂上展现一定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到直观有趣,学习情趣倍增,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如学习《祝福》时,将它和《藤野先生》、《孔乙已》、《药》等作品比较,探讨“看”和“被看”的实质。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各选一个专题分工合作,分头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了解“日记”“小传”“年谱”和“分析报告”的一般要求,让学生写作《“我”的日记》、《祥林嫂小传》、《祥林嫂年谱》、《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等文章,并讨论交流以怎样的方式解读祥林嫂才是最好。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技能,不仅激发了学尘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二是教师应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即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树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情境设计系列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贝尔曼不画这片叶子,琼珊结局如何?”这个没有现成答案的开放式的话题迅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小组里成员讨论交流、畅所欲言,发表各种不同的看法和各自的理由。

三是根据语文新课程教材的特点,高中语文以学习专题为基础构建了语文课程体系,体现了语文学科

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相交融的综合性特点,因此教师应以专题为核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结构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专题知识体系。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随时掌握“学情”动态,将学习指导任务实际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愿望。树立“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用”的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学科的学习意义,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协调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顾 琴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学情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13

为了更好地重构课堂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教学应是语文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教学之所以存在无效或是低效的现象,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第一,不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给学生安排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走马观花,学习效果低下。第二,无效的提问。课堂上往往出现冷场,很多时候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自问自答,可以说是无实质的对话。第三,无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应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否则的话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教学“伪主体”的出现。过度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生成”。

二、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

高效的语文教学,教师应该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还应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和个人意义的知识建构,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在辩证的思考中健全,精神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

(二)立足学情视角,调整教学设计

理想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现状为起点,即立足于学情,从学生“学”的视角调整教学设计。那么如何才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立足学情的视角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途径。语文教学设计需要从“学”的视角加以调整,而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则是调整设计的着眼点。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宜过低,学生俯拾即可,也不宜过高,学生难以企止,应该秉着“跳一跳就摘到苹果”的目的,使教学目标的设计落在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只有基于学情的分析,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的状态、学习的结果,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三)把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勤思善学

思考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因思考而精彩,学习因思考而精彩,学生因思考而成长。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进入“思”的境界,而并非为了追求课堂的氛围,设计过多过于随便的提问,这样,虽然学生回答声不断,表面上看起来学生的收获很多,但却无法触及学生思维的深处。教师在提问学生的同时,不但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而且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能提问后立刻让学生说出答案,这样急于求成反而会导致学生思考内容的质量下降。俗话说:静能生慧,思能生智。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教学的“静”界,引导学生在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中放飞智慧、激活思维,促进个体的成功与成长。

(四)把握好“预设与非预设”,重视课堂“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的流程,走向是“预设”的,关节点是精心设计的,但它不是僵硬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依据地势而流动,依据学情而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有出色的、意想不到的回答与理解,面对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教师要不断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流程,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虽然流程的走向是“预设”的,但又为教学内容的“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预设与非预设”,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视课堂的“生成”部分。应该指出的一点就是,课堂上教师应减少多媒体的使用,不应该整节课都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强硬地把学生的思维拽向预设在PPT上的内容,以此代替学生的思考与体验,这将不利于有效课堂的生成。

(五)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

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明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教”,不应是代替学生的“学”,应是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去“教”。例如在《定风波》一课中,某中学语文教师以自己对文本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在指名学生分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诗句时,大部分是教师自己的分析与见解,最后得出苏轼“从容不迫”的形象,这样处理文本实质是教师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与体悟,无形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弱化。事实上,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是无人能够代替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方法的指导、价值的引领与疑难的点拨,把教师“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真实地、直接地、深度地与文本对话,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相长”局面的真正实现!

高中语文教学有效策略略谈 篇4

一、使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将学生引入情境。

学生在高中阶段每一天都课程繁重,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麻木感以及厌恶心理,而语文本身便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故怎么将学生引入课堂是语文教师最先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语文课中大多是一些描述作者感情、描述事物,叙述事件或者古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这些课文的步骤往往是让学生先自己阅读一遍,然后在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最好教师对每一部分分别进行讲解。学生日复一日处于这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语文这一门课程会失去新鲜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合理运用抛锚式策略,创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景,每节课利用不一样的情景将学生引入课堂中,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个几分钟的小情景剧,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提前进行了预习,同时也让班上的同学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聚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课堂中,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

二、将课文内容与生活相联

语文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无论是故人的诗词歌赋,还是当今时代的各类散文,或者广受青少年喜爱的各种小说。所有作者的灵感都是从生活中得来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各类文章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一些历史事件中寻找到根据。那么,为什么大部分的青少年喜欢阅读篇幅冗长的各类小说,却不喜欢听教师讲授篇幅短小的语文课文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小说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而语文课本中那些散文,经典名著,学生在其中找不到与之共鸣的点。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讲授文章时,要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点。例如在讲述鲁迅先生的《祥林嫂》时,也许大部分学生对鲁迅这个人,对鲁迅先生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祥林嫂的生活经历都不怎么了解,那么教师可以先通过观看一些与鲁迅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写下这《祥林嫂》的时代背景。并且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即帮助学生了解了祥林嫂,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单纯的要听教师讲,理解文章的立意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更好,同时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忽略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故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摒弃传统教学的这个缺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课程单一的教师讲授的模式,而是在课堂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以及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白作者的中心思想。许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找寻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对语文的学习上形成了一套自主学习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在进行探究时,也不再局限于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而是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和各行各业的人进行讨论。并且学生如果再探究时缺少了教学资源,也不用大老远地跑去学校图书馆,寻找资料,而是可以通过网上的电子图书馆,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源。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是必不可缺的,绝大部分学生需要一个相对安静、轻松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教,只负责把知识灌进学生的思维中却根本没想过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想接受。经过教师一系列的有效策略,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建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可以不用约束自己,随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而且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五、结语

通过对以上四种有效策略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合理应运各种有效策略,在不断的教学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缺点,融合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优点,设计出一套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以及对语文课探究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这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篇5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是目前课堂教学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有效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理性和语文教学之本,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实施策略

当前,高中语文新课改在广大教师的倾情关注下,课堂教学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新课改所取得的成绩是毋庸臵疑的,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唯美主义‛,将课堂之水任意搅动,完全忽视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讲解和对重点难点的剖析,‚自主‛变‚自由‛,以为这就是新理念带给我们的新课堂。然而,教师这样的‚教‛能带给学生高效的‚学‛吗?实践证明,这种所谓‚自主‛下的课堂所学知识没能实现有效迁移,效率低下、时间利用率不高的状况普遍存在,这样的变化是背离或误解了新课改的初衷。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从根本上走出效率低下的阴影,就必须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教师有效的‚教‛带动学生高效的‚学‛。通过教师课堂上积极有效的引领和推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使课堂单位时间内最优化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一、夯实内功,精选信息,着力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一是教师个人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中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要成为杂家,要努力具备‚百家讲坛‛易中天、王立群等名家睿智思想、渊博学识和缜密思维,知识面要宽广,文学造诣要厚实,能用新课标新理念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所谓‚台上一分钟,1 台下十年功‛。实事求是地说,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内功不够扎实、自身素质不高,语言文字功底欠佳、文学底蕴不厚实,导致课前准备工作苍白肤浅,难以适应当前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提出的新要求。二是学校要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可以改变无力教研、权威‘独霸’和缺少互补的现状。‛[1]一方面,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促进团队学习化发展;另一方面,为有效交流信息提供平台,碰撞交流,集中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是要求教师要提高精选信息的能力。虽然多数教师课前都能认真备课、钻研课标和教材,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导致许多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的高度不够,有效筛选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课前准备仅仅只是停留在对教参和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不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深挖教材或超越教材、有效捕捉选择信息上还不能驾驭自如,更不具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良好语文教育机智。我们要懂得,教师备课不单纯是写教案,而且必须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不仅要花工夫钻研已有的教材教参,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能够在课堂中生成的而不是偶然和随意的其他资料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率和绩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设情境,尊重主体,着力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语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不同课堂情境,有着不同韵味,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是不同的课堂效果。如注入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缓慢呆板、无起伏波澜,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呈无规律的急促跳跃,教师情急急,学生心慌慌。这样的课堂教学节奏与新课改的课堂节奏是背道而驰的。如我们教授杜甫 2 的《登高》一诗时,围绕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教师可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了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然后通过配乐朗诵营造氛围,进而让学生明白诵读好文学作品,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整堂课目标明确,张弛有道,教学效果非常好。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进入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更加要注重运用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教师千万不可把平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板着脸孔上课‛是教师上课中的大忌,这样的课没学生爱听,课堂效率自然不会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平等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高中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引路人。要十分注重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有‚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实现高效率。

三、优化节奏,激活思维,着力提高课堂结构的有效性

‚优化的语文课堂节奏包括教学进程的快慢度、张弛度、层次性、阶梯性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呈现鲜明节奏,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2]课堂上,教师导入、铺成、高潮、总结四个流程的教学紧张度是逐步加大的,依照前后顺序呈阶梯形,反映出教学认知和教学情感的不断深化。对于一般性知识的讲解通常用铺垫性语言和过渡性语言描述,在松弛状态中快速完成,当一节课展开到重点、难点,这时要求学生紧张,教师要放慢进度或多次重复。目前,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许多教师课堂节奏把持不好。节奏太快造成学生长时间高度紧张而‚欠账‛,节奏 3 太慢导致学生不能产生适度紧张心理而缺失学习激情。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课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以题解为导入,接着以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向学生说明文章表达的心绪及产生心绪原因,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节奏平板,学生听来兴趣不大。但若用另一种教学节奏:从拍案而起怒对国民党手枪的闻一多引出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的事迹来导入,接下让学生口述文章内容,再让学生对几个口述者的口述情况进行讨论,从讨论中确定评价标准。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叙述美景的文章很多,这篇文章有何不同呢?引导学生从选材的角度给予回答。紧接着又问:为什么这篇文章能如此打动人?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心情颇不宁静‛的理解。这种优化的教学节奏表现在:课堂结构打破了老程式,学生学习心理一步一个扣子,步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的课堂节奏体现了铺陈阶段的小波折,节奏轻快起伏,形成高潮,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以生为本,回归理性,着力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向鲜活的学生个体传输传统文化精髓。然而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教师学生意识严重缺失,把语文教学的根本丢弃,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语文教师从备课、上课等每个环节都要积极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时下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想的仍然是自己该怎样来教这篇课文,而不是站在学生角度面对这篇课文时会是怎样的一种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更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在上课时将预设好的教案滴水不漏地讲一遍,毫无教学创新和机智可言。这种让学生参与仅是一种形式而已的课堂是典型的不尊重学生主体,脱离语文教学根本的教法,甚至有些教师在面对学生精彩回答与自己备课和教参预设不一致时,出现不臵可否的情况。类似这种生本意识严重丧失的语文课堂就是低效和无效的课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要使教育真正实现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两方面必须作为平等者和 4 学习者来参与。‛[3]高中语文新课改只有不断地理性反思和批判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摒弃和革除课堂教学弊端,积极思考和合理构建以生为本,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课堂,语文教学才能回归理性,才能回归语文教学之根本。

总之,新课标高中语文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语文教学根本。当然,目前实施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诸多途径,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大胆地去实践,我们语文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活泼、灵动、高效的语文教学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18-01

1 前言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日益深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已经逐步转变为有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开拓学生思维,能够以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2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正在逐步地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不再是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应该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师生互动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目前还是认为自己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上课只需要听讲记笔记即可,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大大降低。

要想突破这个教学瓶颈,教师就应该将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切实转移到学生身上,将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力争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不应该再是课堂的主题,而应该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学结果的检验者、教学过程的监控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

3 整合资源,研发、创生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有选择地补充、取舍,要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好文章,而将那些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文章删掉,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提炼、整理、储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和知识,构建自己的写作教学系列和阅读教学序列。笔者在讲授古典诗词时,就对课本中的诗词进行了重组和集中,如《一剪梅》、《鹊桥仙》、《雨霖铃》、《锦瑟》等都是写相思爱情,《桂枝香o金陵怀古》、《过华清宫》、《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o赤壁怀古》、《石头城》、《蜀相》等都是写咏史怀古。通过并联组合这些诗歌,能够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形成系统的知识。

4 大力开展语文活动,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

语文活动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全校师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给师生更多自主实践和创新的空间,从而全面推进情感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例如某中学近日开展语文手抄报评比展示活动。在评比中,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推荐二份参加复赛,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表彰。并将所有获奖作品展出。一幅幅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文质兼美的作品展现在师生们面前,令人惊叹不已。有的作品还别出心裁地增添了剪、贴、编等手工制作,将内容和形式统一,文学与艺术融合,让人耳目一新,成为手抄报中的一朵朵奇葩。手抄报评展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汇编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而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和课余生活,营造浓厚的语文活动氛围,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5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爱学习的老师。有些学生之所以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望而却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觉得高中语文课程枯燥乏味,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应该在高中语文课程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对于高中语文教材的实质内容要善于挖掘,为了有效地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应该让抽象的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相互联系起来,使高中语文课程变得具体形象起来。

(2)对于高中语文课程的导言课教学设计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高度重视,将导言课备好、讲好,为培养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6 注意学生的智力和情感的个体差异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为:"智力由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等组成,是一种较为综合型的认识能力,其中智力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智力实际上是理智与情感二者相互协调的产物。Gardner教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校中是没有"差生"这个概念的,每个学生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智力。将情感因素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有效地消除。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以批评为辅"和"以赞扬为主"的办法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让学生能够高中语文学习中找到荣誉感和自豪感,切勿让学生自暴自弃,或者产生自卑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适当照顾地理位置偏僻的中学,部分学校因环境条件和教学时间所限,可适时、适当地增加部分更切合高中生实际的、可操作性更强的替代方案及实施建议。

7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明显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主动性和激情,大部分学生不再把学习语文当作负担。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大有提高。

参考文献

[1] 乔莉芳.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J]. 神州. 2013(05):120-124.

[2] 沈忠海. 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探索[J]. 考试周刊. 2012(87):130-133.

[3] 沈忠海. 淺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中学时代. 2012(20):143-147.

[4] 范晓华.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20):156-160.

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提升策略探析 篇7

一、影响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因素

(一) 教学目的不明确

虽然教育部门已经进行了教育制度改革, 但传统应试教学理念还在影响着一些教学者, 这些教学者认为, 对于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目的来说, 指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对于语文这门课程来说, 真正的教学目的不应该是单纯的应对高考, 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 教学方式单一化

在当前一部分学校中, 高中语文教学还未摆脱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模式。学生只注重多看、多写和多背, 但应用这种教学方式, 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还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出现, 导致教学有效性大大降低。

(三) 教学内容不完善

只有确定合理、完善的课堂教学内容,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都没有理解新的教学观念, 往往只结合高考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 这样就会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功利性和狭窄性, 导致教学课堂无比枯燥,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有效性都无法提升。

二、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提升策略

(一) 明确适当的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 必须首先明确适当的课堂教学内容, 这是起点, 也是基础, 另外也是核心环节。在教学内容明确时, 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 要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以及可接受程度进行内容明确, 对于那些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学内容来说, 是毫无意义的, 反而会严重影响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

第二, 要赋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开放性特点。对于高中语文来说, 其也是社会学科范畴中的一种, 相比于理工类课程, 往往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结论, 相关试题结果也不是固定的[2]。因此,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制定来说, 必须和开放性特点有效结合。

第三, 要赋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特点。对于语文这个科目来说, 本身就是来源于人们实际生活的, 因此, 必须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 尤其是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制定教学内容, 这样更利于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提升。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往往是最优秀的老师。因此, 要想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在科学引导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必须采取兴趣激发策略。

具体来说, 第一, 要保证教师和学生间的良好互动性。对于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 往往就是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和互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内心想法, 并接受学生的反馈,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明确学生的兴趣激发点[3]。第二, 要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应用科学合理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让学生当教学课堂的主人, 凸显出学生的核心主体地位,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 要多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 单纯加强课上教学是不够的, 必须进行课外拓展, 要实现课上活动和课下活动的良好协调,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 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适当采取有效的激励策略, 可以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 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激励,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具体来说, 第一, 不仅可以采取正面激励措施, 还可以采取负面激励措施, 在学生有所进步和一定的人文表现之后, 及时表扬和奖励学生, 不然就对学生进行惩罚。第二, 要保证激励足够及时。在学生成绩有所提升之后, 要尽快激励学生, 不然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第三, 要有差别性的进行激励。对于不同学生来说, 必须进行不同方式的激励,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优化激励教学效果。

(四) 加强课后教学反思和评价

要想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教师还要落实好课后教学反思工作, 要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并加以专业化的评价, 找出不足之处, 并加以完善, 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 教师要从各个教学环节入手来反思和反馈, 掌握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案[4]。课下, 学生也必须进行知识点总结, 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 不断完善自我。教师在反思和得到学生反馈之后进行教学总结, 创新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如今, 加强有效性教学越来越重要。高中语文教学属于一种启蒙式的教学, 需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因此, 教学者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 相关部门对学科教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但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 导致教学有效性无法提升[1]。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必须明确制约实际教学的相关因素, 不断创新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蔡庆荣.高中语文写字教学有效策略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8) .

[2]谢小勇.高中语文古文教学有效策略探析——以《师说》为例[J].文科爱好者 (教育教学版) , 2015 (2) .

[3]刘伟民.建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途径的方法与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 (17) .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8

一、有关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古诗词历经了上千年的积淀、传承,形成了浩瀚壮阔的“诗歌海洋”。但随着时代的更迭与语言习惯的不断变换,传统古诗词也会让一部分学生感觉“脱节”、“吃力”,甚至不知从何处展开学习,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传统文化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搭配,使得古诗词的鉴赏学习变得十分枯燥、刻板。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满堂灌”的形式,缺少了赏析过程,因而也使学生们忽视了感性阅读这一重要环节。

第二,在高中语文的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老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筛选,使得学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古诗词鉴赏的高度。比如在追求新课改古文教学的“少而精”目标时,单纯为了减少文言知识的教授量,便放弃了对文言文常识的知识学习,由此给学生造成了缺乏古诗词鉴赏的实践体验与理论知识基础匮乏的后果。

第三,教学目标出现偏差,过度重视高考而忽视学习的本质。不少师生或家长都存在一种“一切向高考看齐”的想法。因而也很难让学生从内心出发对古诗词鉴赏进行深化学习,取而代之的是对一些表现手法、写作方式的死记硬背。例如学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一系列的“套话”。这些方面的学习也都对学生展开古诗词赏析造成阻滞。

二、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要对高中语文的古诗词赏析的这一部分教学做到有所提高,首先需要帮助老师们树立起崭新的教学理念,由过去以强制灌输和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转换为从文字美学、诗词赏析为手段的教育模式。具体的学习方式可以先由老师先阅读一些品质较高的古诗词作品,同时教会同学们一些有关于文学鉴赏、分析技巧与审美方式的基础知识,再将合适的佳作向同学们进行推荐,让学生们以此为案例展开赏析。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的过程中,老师们也要发挥自己的引导性作用,真正以古诗词为载体,将学生引入到古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中,并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以完成对古诗词的基调的进一步升华。

(二)营造轻松积极的课堂氛围

语言的教学不应是沉闷的、乏味的,而是应该生动的、融洽的。所以,在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中,老师要精心设计出一些游戏环节或互动项目,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们完成学习目标。课堂活动的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学习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时,老师可以播放一首由《虞美人》为基础创作出的同名歌曲,通过聆听悠扬动听的旋律,一下子将同学们带入到歌词意境中。接着老师再对李煜其人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然后再由同学们对这首词展开讨论,并就其讨论内容得出鉴赏分析的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了新式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可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互动性空间,同时也有利于真正让学生掌握整首词的深层意境内涵。

(三)利用有效资源展开赏析教学

现今的新式教学存在一个显著特点,即各项科技手段已经不断地被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因而,在对学生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技术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对杜甫的《登高》一诗展开学习时,老师可以先选择一些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最好是包含许多祖国各地的秋江景致的视频、图片,同学们在“一饱眼福”的情况下,也会对“沙洲”、“滚滚长江”、“落叶乔木”等内容产生具体印象。紧接着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想象着所看的青山绿水、水清沙白变成一幅古画的样子,再由老师从旁对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展开讲解,让学生们对诗人的情感逐句逐字地进行体会。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践,也使得高中语文的课堂学习不再单调、无趣。

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欣赏教学是灵活多样的,并不局限于某一固定形式,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加强方法探究、总结有益经验,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完成古诗词的鉴赏、学习任务,从而为学生鉴赏领悟古诗词之美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古诗词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精神、美感价值,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提高高中语文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则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本文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入手,并着重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师生朋友提供参考。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9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纵观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很多时候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 把“高考”当作教学的中心, 在作文教学的时候完全参照高考的模式。此外, 在作文教学中, 课堂基本是教师占据主导位置,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比较少。基本都是教师先给学生确定写作的主题, 要求学生写作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结尾是表述自己的决心, 之后再给学生读几篇写得好的范文, 让学生模仿着去写作, 最后是教师进行批阅。这样就导致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作文课变得非常枯燥。加上一部分教师会把写作看作是学生的个人行为, 很少对语文写作教学进行反思, 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真实情感, 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多元互动,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种对话活动, 其开放性比较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随笔的良好习惯, 具体的内容和形式都可以自主决定, 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感和意思进行畅谈, 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把作文的阅读对象不断的扩展, 可以是老师, 同学, 也可以是父母等, 这样多元互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写作心态, 用乐观的情绪看待生活。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挥, 不能强制学生写作, 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心中有“读者”, 找出写作的趣味。具体途径如下:首先, 可以在班级中开辟相应的作文发表园地, 展示优秀作文, 那些连续展览三次以上的学生可以享受一次免写作文的特权, 提高学生自主写作的欲望。其次, 多元化交流, 鼓励学生自主投稿, 可以把稿件投向校园文学刊物, 也可以参加社会上举行的作文大赛。再次, 建立班级作文博客, 在每次作文课之后, 由每个小组选出一篇写得好的文章贴在班级作文博客中, 大家可以在博客中发表对写作的见解, 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为学生写作交流提供了平台。

(二) 开放训练, 自主领悟写作技巧

首先, 阅读与积累。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进行, 语文教材的内容逐渐体现了人性化特点, 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但是由于教材内容非常有限, 而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 因此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通过阅读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 针对阅读中那些抒情、记叙或者修辞运用的比较好的段落和语句, 让学生进行扩充或者续写, 那些关键情节、人物言行的精彩部分都可以是学生写作积累的素材, 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再次, 美文模仿。适合学生阅读和仿写的美文能让学生明确什么叫写作。在美文阅读的时候, 让学生注重作者描写人物所用的表达方式、故事情节的具体构思等等, 穿插一些杂志和散文等, 充分利用假期时间, 安排其写读后感, 学生通过阅读、研究, 时间一长, 学生就能在写作中灵活应用。再次, 小小说创作。小小说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由于其情节性强, 结构比较短小精悍, 虚构性明显等特点, 能够很好地满足高中学生个性张扬的特点, 涉及的社会生活也比较深入, 越新颖越受欢迎, 能够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 是高中作文教学训练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 自主评价, 强化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评价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文所述, 传统的作文评价一般都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阅, 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对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提高帮助不大。要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 可以转变作文评价方式, 让学生自主分析其写作内容, 让学生罗列出自己写作的提纲与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先把学生进行分组, 以小组为单位, 让小组成员交换作文, 大家在互相观看了彼此的文章之后, 逐个发言为大家讲述自己的写作思路, 介绍自己文章中用到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思想以及故事情节等, 其他小组成员在听的时候, 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 表达出自己的修改见解。对于高中生来说, 其写出的文章存在很多缺点是在所难免的, 让学生分组互相交换对作文来一次浅层的修改,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批注, 这样一来,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 学生能够把握好作文批改的主动性, 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有针对性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作文批改方式,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 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最好的阶段, 他们已经开始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 当高中学生发现了写作带来的乐趣, 能够全身心投入作文写作中去, 其取得的进步就会非常明显。所以, 我们要认清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多元互动、开放训练并自主评价, 高中作文教学一定会出现满园春色。

摘要: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教育学家黄光硕就曾有过“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说法, 这足以说明作文在高中语文中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接着从多元互动、开放训练并自主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10

一、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课程下更关注教学目标,而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常常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情况,难以把握教学的重心。而要想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就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开展教学活动,以此让学生学好语文这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语言以及文学教学,致使语文教学效率低下。

(二)课堂教学无序

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流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思维,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同时还要把握教学节奏,既不能太快也不能过慢,兼顾大部分的学生。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呈现教师找不到教学节奏的情况,重点内容直接跳过,教学内容混乱,久而久之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

(三)滥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教学课堂,成为教师的重要辅助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知识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高中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教师滥用多媒体技术的情况,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筛选,千篇一律的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只注重课堂形式的精美,而背离了多媒体技术走进学生课堂的初衷。

(四)教学方式单一

高中语文涵盖多个内容,不仅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审美、赏识和创新能力,而教学方式是能否实现理想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学只采用单一的讲解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很少采用表演法、合作法以及演讲法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忽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蕴

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多是将文学作品分为表里两层,把阅读的过程简化为以“文”解“道”的认识过程,只是机械的抓住作品的字词句,着眼于要求学生分析“是什么”,忽视了文学的意象性,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蕴。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地会流于空泛、肤浅。另外,过分注重技能技法的训练也势必使学生失去青少年的灵性,降低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

二、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水平的高低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满足日益发展着的社会需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要想提高教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全面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以便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理论离不开实践,教师要将知识体系转化为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准确性。最后,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形式和方法,不断改良教学方式。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处于主导位置,而新课程下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使学生丧失了原本的价值观,不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争取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帮助学生提高语文修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创造课堂教学情境

高中学生在心智上已经较为成熟,对知识有着较强的领悟能力,只要在知识构架上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即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之上衍生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能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和角度思考问题,由主动灌输向积极探究转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搭建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重视、强化文学教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思想教育、语言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等都是语文教学应该解决的任务。文学教育则是语文教育的独特任务。也只有“语言学习”“文学教育”才是语文这一学科所独有,才是真正体现语文教育特色的任务。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年就说过:“要养成读写的智能,非经由语文学和文学的道路不可——站在语文学和文学的立场,这是对于国文教学的正确认识。”张志公先生也曾说道:“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文学教育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故而,语文学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文学性,要想实现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应该重拾语文教育的文学性,重视、强化文学教育。

三、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篇1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阅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对高中生语言能力和思想认知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对此,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逐渐发展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焦点问题。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使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发展为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避免程序化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实践机会,探寻有效策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见解。

一、激发兴趣,个性阅读

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是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有极强的人文性,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而语文的人文性和“人情味”正是这一学科最大的闪光点。可以说,语文教学讲究“以情动人”,体现语文表情达意的本质功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观的影响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逐渐丧失自身的活力,阅读教学逐渐演变为一种僵化的提高语文成绩的辅助方式,这是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效的主要原因。对此,教师要从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出发,教出“人情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减少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干涉行为,让学生自由选择选择阅读范围,引导学生通过独特的阅读角度和思路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满足学生阅读的内在需要,这对于学生语文基本功的提升效果显著。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阅读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教师充足的耐心。做读书笔记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个性阅读的有效途径。为了避免阅读出现“无果而终”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记录自身的阅读体会、摘抄精彩的片段、做简短精练的书评等,通过这一方式真正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

二、教师指导,探究阅读

高中生面临繁杂的学习任务和高考的巨大压力,阅读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尽管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但仅仅通过个性化阅读想获取优秀的成绩是具有很大难度的,毕竟,高考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我们要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这就对教师的指导环节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指导探究阅读一是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对相关阅读信息进行筛选,三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四是对阅读内容的交流评价。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当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发性行为之后,教师要建立一定的阅读层次体系,引导学生将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到教师所制定的阅读层次体系中,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感悟及认知能力在阅读中逐渐统一,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避免学生对教师讲解的依赖性,在阅读中发挥学生的再造能力与创造能力。可以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文本内容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转变为具有无穷意味的意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内容,理解作品意蕴,在阅读中看见生活、感悟生活。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阵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拓展性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开放性的语言类学科,单纯依靠教材内容来提高阅读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拓展性阅读为高中语文锦上添花,这是现代语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高中生通过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完全可以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这篇课文只是毛泽东的一首诗词,课堂阅读时间并不长,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其他毛泽东的诗词进行学习和背诵,并将诗词自学透彻。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时,教师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结合课本主题和高中生的实际需要,有目标地进行拓展,关注教学实际;二是教师要将预设性拓展和生成性拓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要使拓展阅读流于形式。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拓展阅读的质量,教师还要丰富阅读形式,拓展阅读范围。具体来说,以点带面、自由阅读、读书交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教师要力求通过拓展性的阅读实现课外延伸,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四、交流评价,完善阅读

交流评价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陈述自身观点,表达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也可以根据实际阅读提出问题,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这一陈述、反驳、补充、讨论的过程是完善阅读的有效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阅读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合作伙伴”。首先,教师在进行阅读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引导学生从作者意图、写作背景、文章主题等多个角度全面理解阅读内容,实现多元化的评价。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成绩,教学评价只讲究效率,在阅读评价时十分刻板,程序化的评价形式使得评价效果大打折扣,忽略评价的语言艺术性。对此,教师学会利用风趣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亲切的肢体动作进行客观、简洁明了的点评,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激励、鞭策作用。此外,教师还要及时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当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疑问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引导学生清晰准确地认识文章,把握核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感悟,这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更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此要充满耐心,不断付出。

参考文献:

[1]李宛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6):46.

[2]张显东.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语文旬刊,2008(6):56-57.

[3]何媚秀.让课堂阅读成为真实的阅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教育,2013(7):54-55.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1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实施策略

新课改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并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巨大反响。这种热烈的新课改气氛给国内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 综合国内现阶段的教育现状, 传统教育模式仍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当前教育要想适应新课改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国内升学压力与日俱增, 高中教学问题得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极大重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升学要求, 同时还要尽力响应新课改号召, 可谓如履薄冰。随之而来的便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困境, 比如效率低下、时间未能够充分利用的情况普遍存在, 这与新课改思想均是背道而驰的。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批判继承

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直到现在仍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存在即合理, 我们不能全盘否认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它对国内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虽然新课改潮流已经不可阻挡, 但对传统教学模式仍应持着批判继承的态度, 这样才符合新事物的发展规律。举例说明,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这种模式较为单一死板,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学生记忆教学要点很有帮助。虽然新课改鼓励多样化教学方法, 但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 教师也需要借鉴传统教学的优势。在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语文教学应着力开发创新教学方法, 同时积极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有益成分, 相辅相成,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境, 尊重主体, 着力提高教学方法有效性

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改善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不同的课堂情境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 达到不一样的课堂效果。如果课堂节奏四平八稳, 缺乏起伏波澜, 宛若一潭死水, 教师吐沫横飞, 学生却感到索然无味;再有, 如果课堂节奏跳跃较大, 教师讲得火急火燎, 学生仍是一头雾水。在教授《登高》时, 为帮助学生充分融入诗歌意境,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用低沉、缓慢、深情的语调朗读全诗, 无形中展现了诗歌略带伤感悲凉的主旋律。接下来, 教师可进一步实施配乐朗读, 让学生明白要想朗读好文学作品, 就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这样一来,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 不紧不松,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有学者指出, 人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能将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缓和课堂气氛。语文本就是以语言取胜的课程, 教师要注重肢体语言, 常报以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激励的话语, 积极开展师生互动, 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不可以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课堂, 否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课堂效率便无从谈起了。高中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机会, “不唯书”“不唯师”,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教师一旦建立了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师生关系, 任何教学策略的实施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优化节奏, 激活思维, 着力提高课堂结构的有效性

良好的语文课堂要能够在张弛度、快慢度、层次阶梯上实现有效结合, 使学生的思维呈现鲜明节奏, 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辅助、高潮、总结四个阶段的教学紧张度是呈现递增趋势的, 教学情感和教学认知由此不断深化。一般记忆性知识的讲解多借助过渡性语言完成, 处于松弛状态中, 一节课行进至重难点时, 就要求学生高度集中, 教师要放慢节奏并多次重复。不少教师未能有效控制课堂节奏, 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节奏太快, 导致学生跟不上, 许多知识点未能充分理解;节奏太慢又会使学生缺乏激情, 甚至完不成预期教学任务。

在讲授朱自清名篇《荷塘月色》时, 教师如果按部就班, 以题目为切入点, 接着介绍作者身处的环境、时代背景, 再阐述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那么, 这种以教为主的课堂节奏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但若换成另一种张力十足的教学模式:以拍案而起怒对国民党手枪的闻一多为引子, 引出誓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 将此作为文章的序曲, 再让学生复述文章内容, 之后针对学生的口述情况进行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确定评价标准。“描绘景色的文章不胜枚举, 这篇文章有什么独到之处”, 教师可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选材的角度进行解析。紧接着教师可再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何文章特别能抓住人心, 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心情颇不宁静”的看法。我们不难看出, 这种教学节奏有着环环相扣、扣人心弦的效果, 能够吊足学生的胃口,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节奏跌宕起伏、高潮迭起,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落实课后自辅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今信息技术得到普及, 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很多。利用这个优势, 教师应尽可能跟上时代步伐,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书本中的知识只是抛砖引玉, 学生最终要踏入社会,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使学生跟上时代步伐, 让学生主动在网络中寻找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 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这项课后学习任务仍属于课堂学习范畴,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课后的落实工作同样重要。

近年来, 教师为落实新课改核心内容, 积极响应课改要求, 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也找到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相信,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 高中语文教学将会渐入佳境, 呈现多种发展态势, 课堂效率、教学效果都能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2]朱佩红.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上一篇:艺术原创下一篇:设计工艺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