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精选12篇)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 篇1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学只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 学校只片面地追求升学率, 教师与学生每天忙于题海战术, 以延长时间、增强训练强度与密度来提高教学质量, 使得学生学得苦不堪言, 教师教得精疲力竭, 但整体教学效益不高, 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只感受到学习的苦与累, 而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只是在机械被动地进行学习。没有了强烈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 是无法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新课程改革对此非常关注, 提倡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 提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策略, 将新课改理念付诸实践、指导实践, 落实到具体的教学阶段。语文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就是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基本知识,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乐于学习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只是教学的机械配合者、被加工的对象、接受知识的载体,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 是一件苦差事, 没有丝毫的乐趣。转变对立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学习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1. 尊重学生。
高中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将学生视为与教师一样平等的学习体,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得到了认可与尊重, 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才能愿意接近教师、亲近教师, 才能主动而积极地与教师一起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成为课堂教学共同的主人。
2. 信任学生。
高中生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独特的个人体验与见解, 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 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究提供机会与平台, 要坚信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思考, 都可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 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好的信心与勇气, 使学生产生不懈努力的精神, 才能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勇于开拓进取,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构建者。
3. 热爱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 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没有爱的教学是无法取得教学成功的。教师只有真心地热爱学生,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思学生之所思, 才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使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才能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 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 公平地对待学生。
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全体学生, 不因学生成绩好而喜, 也不因学生成绩差而恶, 要一视同仁,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公平与公正, 这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确立丰富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有所用
以往的教学以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只局限于教材, 同时教师教教材也只是照本宣科, 不敢越雷池半步, 如此教学的弊端在于教学机械、思想僵化、思维禁锢, 学生所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现成知识, 对知识的掌握也只是识记层次, 对知识的透彻理解与灵活运用根本无从谈起, 学生只会机械地运用知识来解题, 无法很好地将所学运用于实践, 不能很好地解决生活问题, 为生活服务, 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典型的高分低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的三维教学目标, 提出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教学时我们要改变教教材的传统教学观, 要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来丰富教学内容, 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1. 语文教学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 因此, 我们要树立大的语文教学观, 要将教学空间向丰富而宽广的生活延伸, 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语文, 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使学生能够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 运用自身的生活阅历来强化对内容的理解, 实现知识的内化。
2. 语文教学现代化。
多媒体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契机。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 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将一些抽象难懂的意境等寓于形象直观的事物中, 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发挥学生的想象, 激活学生思维, 更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3.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知行统一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新课改提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使学生能够将学与用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选用多样教学方法, 让学生主体参与
学生的主体参与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 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 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能力。
1. 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因此, 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不管是文章的讲解还是试卷的分析, 我们都要为学生的积极探究预留空间, 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 完成探究活动,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合作学习。
当学生个体无法顺利地解决问题时, 我们要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发挥小组的优势, 在小组内与小组间展开积极的讨论与交流, 让学生充分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交汇思维, 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点燃, 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与心理定式的限制,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来,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能够充分运用所学, 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想象, 挖掘潜能, 使整个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
总之, 我们要将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 以兴趣为先导,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构建,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使学生成为新型复合型人才。这才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有效教学。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 篇2
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先学”的过程,学生在没有教师讲的情况下,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对课堂中老师要讲解的重点问题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课后的有关练习。例如:学习《滕王阁序》第三课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张天一色。”与此同时,还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很有意境的画面。最后告诉学生要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交流。这种有目的的指导性预习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在学生“先学”的前提下教师“后教”
教师在上语文新课时,先向学生列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学,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难点问题。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只对学生自学过程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先学”就是先引导学生自己看课文、思考问题,再让学生回答问题,做相关性的练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疑难问题。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 篇3
途径一:教师要进行有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情、备学法。
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的备课,才是有效的备课,才能提出更为有效的教法,指导更为有效的学法,因而有效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笔者经过实践证明,发现了解学情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一种边阅读、边思考的“深度阅读”习惯,在笔记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或见解。课前教师只需抽出约半小时的时间了解反馈信息,就可以把握教学重难点,教学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轻松自如,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但在目前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做到沉静身心多读深思的学生真的寥寥无几。长此以往,切实落实语文素养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是否得到了发展。从理论上来讲,教师在教学前花一定的时间了解学情,备课时头脑中就会出现诸多学生的面孔,想到学生在课堂上努力思考的神情,想到学生思维动态的过程。这样教师的主要精力就会放在学生身上,就会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上,这种“换位思考”的备课模式,必然会带来教法、学法上的变革或延伸,学生在这种“亲我氛围”的教法、学法引导下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和表达欲。
途径二: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冥想时间”。
课堂上,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推广“友善用脑”教学理念的新西兰著名心理学家克里斯蒂·沃德认为:“青少年对同一件事情的注意力持续不会超过15分钟,除非他们对某一个主题特别感兴趣。因此在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很有必要把它分成两个阶段,每一阶段留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短暂的思维整理,即给学生‘冥想时间’。”但在多媒体充斥课堂的时代,不少老师在有意或潜意识里会有这样的一种认同,即:语文课堂的容量越大越好,师生互动愈活愈好。尤其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后,漫无边际的讨论合作、煞有介事的小组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似乎有了小组活动,堂课就成功了;似乎学生讨论得热烈就叫“有效教学”,似乎运用了充满动画感的多媒体就说明体现“新课标”理念了。但,假如我们静心思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人所谓的“容量大”往往指向知识层面或技能层面;所谓的“活”其实就是“动”,学生不动他就急。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类似于我们当代人那种“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事实上,这种所谓“高效”的背后是以我们的“身心俱疲”和“精神荒漠”为代价的。中国有句古话叫“仁者静、知者动”。这句话,很值得玩味,假设我们将“知”当作是外显的,即人的应变能力的话,那么,“仁”是否可以归结为内隐的,即更高一层的人的精神层面呢?那么,古人为何要将“仁”放于“知”前呢?作为一线教师,在追求“时髦热闹”的同时,我想还要珍视课堂上的安静时刻,因为智慧之花往往在安静中绽放。
途径三:有效作业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重视课堂效果,但对巩固复习却往往会忽略,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发展的平台,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布置作业才能更有效呢?我想教师布置作业应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以精简实用为原则。
教师务必要建立自己的“习题库”,并在自己做题的前提下,精选习题,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要有针对性,并通过批改反馈,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
途径四: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如若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也不可能高屋建瓴地站在人性和文学的高度进行“有效教学”。因而,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吃透教材、研透教参、摆脱教参,轻松自如地驾驭动态生成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智慧课堂。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篇4
一、构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 个性千差万别, 民主意识也大大增强。我们应顺应时代要求, 研究学生特点, 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 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 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在于宽容。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 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 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课堂教学意味着交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是师生心灵的碰撞。建立师生交往的互动和对话的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 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互动的教学关系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生生之间组成一种交互的“网络”, 任何人在这“网络”中都是一个重要环节, 他们的作用应是平等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 有个别差异, 还存在知识经验的不足, 这会给学习造成障碍。要使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学会学习, 就要使学生个体联结成一个整体, 使
效
教
探
究
他们的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得到互补, 由整体发展到促进个体进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确立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 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 让学生带着问题协作交流, 进行探讨式学习。当然, 学生探究的结果各种各样, 教师必须作一定的评价, 强调、肯定其正确的结果, 指出其不足, 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真谛, 从而避免课堂“放羊式”教学。
三、注重教学过程
截取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段, 从教育学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会发现许多教师的教学行为随意性很大。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说教课等等。对此, 我的建议是:用理性思维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就其本质而言, 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认知、对话、想象和审美的过程, 终极目标是学生理解文本, 获得知识, 升华情感, 发展思维, 培养语文能力等。这中间应该用科学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片段。
首先, 在课文整体操作上, 把握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顺序。比如, 对课文的分析, 就应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 而不应该一开始就纠结于细枝末节的讲解。其次, 在片段操作上, 必须把握好语言和思想的关系, 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学生回答问题实质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应鼓励学生理解文本。再次, 不能脱离课本进行空洞的说教和所谓的讨论。许多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靠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中“练”出来的。因此, 积极充分地进行“听”“说”“读”等言语表达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 问什么, 怎样问, 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大事。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 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作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 选准时机, 巧妙设疑。具体来说, 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 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可见, 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 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 在这样的课堂上, 你会如沐春风。
高中语文课是欣赏课, 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 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 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 缠绵哀婉。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 是情感的交流, 是品格的塑造, 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 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 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 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篇5
【摘要】大家都很清楚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老师教学改革创新也来自课堂和学生们的互动。与此同时,课程的实施也成为我国教育推出新课标的改革的核心环节,无论是哪门科目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与发展。既然课堂那么重要,那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新课标改革时明确指出要把课堂教学改革放在第一位。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就被严厉的批评。为了可以在新课标改革时期,让语文课堂取得飞跃性的进步,我们必须为此做出努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提高效率
课程改革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多问一些为什么,并自己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让他们学会自我探究,自我思考,彻底改变他们纯接受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自己解决问题将是新课标改革对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高中语文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真正提升现代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学校的课程要做出转变
大家都知道,每个学校都会提前设定好相应的课程,进入高中,不会像以前小学初中那样无忧无虑的什么都不用思考,高三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大家都想上个好大学,学校也想提高升学率,所以很多学校的课表都安排的满满的,同时把老师要教的东西也规划好,让老师们顾不了所谓的思维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尤其是一些私立的高中,学生的生活变成了三点一线了。为了达到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学校应该召集老师们,向他们咨询课程的境况,以给学生自主的学习情况充足为基础,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并且举行一些学术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枯燥无味的高中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觉得这样不仅不可能降低学校的升学率,而且也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乐趣。
二、老师的教学方式要改变
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不停地讲知识点,遇到题目要动脑筋的就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大家都知道长此下去会让学生产生依赖,一遇到问题就不想发挥自己的大脑,等待着答案。语文不是数学,如果不说、不想、不看,就不能很好的组织语言,到考试的时候就会一塌糊涂。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遭遇,老师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针情愿少讲几个知识点,也不能敢于学生们的思考,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点作为老师应该清楚和明白。
三、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进入到高中以后学生会明显的发现,自己的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的表现就是,除了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吃力以外,课外的所有的时间也基本都要用在学习中。这主要是因为进入到高中以后,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大,并且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抽象性更强,难度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已经没有办法处理好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因此,在学生进入到高中阶段以后,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结合实际学习内容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情况,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质量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举个例子来讲,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会主动地提升学生说说看自己在进入到高中以后的学习状态,不少学生都表示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了,并且教师的教学内容难度也比较大。这个时候笔者就会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时间不够用了,是自己贪玩还是因为教师的任务量过大,而自己又应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时间以完成学习任务。此外笔者还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有些技巧,比如说预习、教师强调的重点等,这些引导能够让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好的学习质量。
四、让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因为语文其实其本质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文的学习其本质还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探索更多的可能。学生也要抓住每一次难能可贵的实践机会,要不断提高自我,强大自我,让自己无所畏惧,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炼中退蛹成蝶。然而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课堂设置,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要想让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提高,改变成完美的教学模式,光靠现在还是不行的,这个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就落到了广大语文老师身上了。毕竟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让我们会翘首以待。我相信不久的未来,中国的素质教育将会揭开新的篇章。综上所述,要想真正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光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大家的同时努力才行。学校要给老师极大的空间,让老师可以自主分配学习的要求与任务;老师呢,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老师的作用在于“讲渔而不是鱼”,一定要鼓励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并适当地为他们寻找亲身实践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是重中之重。学生们当然也不能气馁,要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上学习任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的有效阅读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一直都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素养和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阅读效率
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效率。俗话说得好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他认为“只有养成了这种习惯才算是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意识,传授学生语文文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中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让学生标示或者画出文本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在文本阅读中遇到的疑惑带着这些疑惑去阅读以此来提高语文阅读的效果。
俗语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知道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如果从头读到尾不做任何的标记,读完文章后,脑子里很可能是一片空白对整篇文章没有什么印象。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根本没办法去思考、解读文本。因此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文本中一些重要的词汇、句子以及段落做上标记勾画圈点,这样学生就能对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留下印象,还能通过重点句子、段落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文章,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提高语文阅读效果。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有所不为,但亦要有所作为,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的想象与创造
教师要站在主导者的高度,科学合理的引导课堂,鼓励学生的想象与创造。阅读中的想象与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漫无边界的阅读和解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说的有创造性,才能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回答的好,一定要指出“好”在哪里,不要用“不错”“很棒”这样空洞的表扬,例如学生对《雷雨》的创造性解读,我告诉他:“你的观点很新颖,是我首次听到的,但是不可否认,你的理解很可能是对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为你这种大胆的解读感到很高兴。”这样的称赞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使他今后的阅读学习中更加主动、深入的探究文章的内涵。而在学生的阅读遇到障碍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得以顿悟。虽然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不唯一的,但对与错之间还是有一定界限的,哈姆雷特虽然有一千个,但也一定要是哈姆雷特才行。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老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拓展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时间原本有限,但是我发现,在课下学生消遣阅读和休闲阅读抢占经典阅读时间的现象十分严重,阅读的时候粗范浅显,缺少发微探幽。因此,我认为高中阶段,最至关重要的就是指导学生养成精读的习惯。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不精讀难懂其中的精妙。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例如用序号标注段落,有利于学生清理阅读思路和文章层次;在提示性词语、中心词等下面划线或加重点标记,对阅读起提示作用;在主旨句、中心句下面用颜色醒目的笔划线,引起注意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精读静思的好习惯。读书动笔,也是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很多学生以为读书笔记就是读后感,实则不然。读书笔记是围绕着三个字的,“疑、感、评”,谁读书没有疑惑和感悟呢,只要照实写出即可,而评的站位相对高些,是要学生对文章的写作价值、艺术手法等进行艺术鉴赏性的评价。写读书笔记是对文章的深入揣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必定要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不仅如此,坚持每天早上组织学生做十分钟的朗读,在声势强大的朗读声中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好,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三、有效阅读的研究反思
笔者以为,阅读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想实现高效的阅读,阅读的方法和思路必须是对正确的。语文的有效阅读的研究重点应当放到对阅读策略的研究上。《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不同的个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纵然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果没有阅读量的累积,还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作用。阅读的方法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还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篇7
那么, 如何使高中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教师需要进行摸索, 权衡后决定, 要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定位。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失败的教学活动就是因为定位不准确, 如果开始的方向就是错误的, 结果可想而知。我们不要认为被选入教材的文章一定要篇篇都精讲细讲, “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造成目标障碍。我们要明确语文教材不是篇篇都是重点, 不是处处都是关键。大胆取舍, 科学定位, 合理整合, 才能实现教学准备阶段的有效性。
二、要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语文教学有一个多维度的性质, 因此教学也有多侧面的特点。教师要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文本。正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一样, 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 从不同角度去看, 得出的结论也千差万别。所以, 教师要选好角度和恰当的切入点。还要指向明确地将这种意图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学活动的强度要适宜,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和接受水平确定教法, 否则, 就会使教学难度过大。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作者与时代背景——分析课文——概括与提炼写作特点”这一固定模式, 学生实难保持兴趣。枯燥单一的教学使学生不愿上语文课。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材,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从多个侧面切入文本进行解读, 如讲授《六国论》时, 可将《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比较, 让学生讨论得出角度不同, 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同这一结论。讲授《荷塘月色》时可将《再别康桥》和《边城》进行比较, 使学生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含义, 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激发学生的思想, 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调控的有效性
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人格修养、文化积淀等, 从各方面去吸引学生, 让他们意识到课堂上他们肩负的学习责任, 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创设课堂情境, 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 允许并鼓励学生勇于提问与质疑,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注重师生和全班学生的学习交流方式, 而忽视其他的交流方式, 如教师和小组学生之间、小组学生之间、个别学生之间和全班之间的交流, 交流渠道狭窄、信息流量少, 最重要的是不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师要注意从多角度编织交流网络, 各种交流方式共存。
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 优化语文教学组织, 注重情感投入, 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创设情境, 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 让学生学会知识, 掌握能力, 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生而异, 使教师、学生、文本、课堂四者有效结合, 活跃语文课堂, 实现教学调控的有效性。
四、良好的语言呈现
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 以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 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 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并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和反思。教师语言不精练, 反复地重复, 教师声音过高、过低、语言单一、呆板, 缺乏幽默感, 这样都会使课堂沉闷, 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师生生疏而不会配合, 当然教学效果也不会好。教师语言要主旨明确、连贯顺畅、话题适中。要避免随心所欲、不着实际或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等妨碍学生理解的话语。应反复琢磨和锤炼, 力求达到精确、严谨、得体。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言之有物, 论之有实。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知识联系起来, 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五、课堂内外的有效结合
教材的改革必然带来教学模式的优化。如果我们只是在课本上下功夫, 那么我们的语文天地就太小太窄了, 生活处处是语文, 我们要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连, 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检验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 用知识指导生活, 让生活检验知识, 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果, 让成功促进未来的学习, 使学生“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时间和机会, 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 引导学生向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总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的生命, 它是课前、课上、课后、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和总结, 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中语文的课堂改革应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 为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就要提高课堂效率, 使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用良好的教学语言打造高效课堂, 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结合, 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初探 篇8
一、教师要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质,着力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一是教师个人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中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要成为杂家,要具备“百家讲坛”易中天、王立群等名家的睿智思想、渊博学识和缜密思维,知识面要宽广,文学造诣要深厚,能用新课标新理念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实事求是地说,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内功不够扎实、自身素质不高、语言文字功底欠佳、文学底蕴不厚实,导致课前准备工作苍白肤浅,难以适应当前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提出的新要求。二是学校要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可以改变无力教研、权威‘独霸’和缺少互补的现状。”一方面,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促进团队学习化发展。另一方面,为有效交流信息提供平台,碰撞交流,集中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是要求教师提高精选信息的能力。虽然多数教师课前都能认真备课、钻研课标和教材,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许多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的高度不够,有效筛选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课前准备仅仅停留在对教参和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不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计课堂。在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有效捕捉选择信息上还不能驾驭自如,更不具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良好语文教育机智。我们要懂得,教师备课不单纯是写教案,而且必须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不仅要花工夫钻研已有的教材教参,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能够在课堂中生成的而不是偶然和随意的其他资料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率和绩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调控方式,倡导非结构式、民主式、生成式的语文课堂。
教师应视学生为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强化学生主体意识,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获取、能力培养、情感价值的呈现方式,以教带学,以学促教,激活学生的学习情商,让学大于教。目前,学生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差异,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一就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为使这一环节不可缺失,我们采用了温馨提示这一个环节。也就是把课前课后所要讲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给学生一个醒目的提示,使学生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明确学习什么,复习什么,避免了课上准备不充分的现状。这一温馨提示融合了师生情感,保证了授课内容、训练内容的顺利进行。虽是一句简洁提示,但学生觉得意义非凡。舍去主动性不论,也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创造了师生间的和谐之美,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正视差异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因此在备课、讲解、讨论尤其是提问时更应注意这一现状,对学生有不同的提问才会调动不同层面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我们也实施了课前演讲,诵读、欣赏美文等口语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积累了丰富精美的语言,达到了智慧双赢。
三、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实现有效管理。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进行有效分层教学,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使教与学有机互动,处于最优状态。
“有效课堂教学效益”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行为规范。合理的行为规范,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其次,加强语文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看学生能否以恰当的方法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交流合作。
四、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 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 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 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 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等, 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 (写字) ”十字真经。课堂有效教学要有效果, 讲求教学质量 (收益大一些) ;要有效率, 讲求教学速度 (投入小一点) ;要有效益, 着眼于“师生共同成长”。
一、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现状分析
实施语文有效教学, 最关键因素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观念陈旧, 拿着新教材进行的还是传统的老一套教学理念。二是惰性难改, 常常做“拿来主义”者, 照本宣科, 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上有偏差, 教学时只关注教, 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写每一堂课教学反思的更少。
二、语文教师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一) 认真学习, 转变观念,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 我注意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利用新课程培训学习的机会, 转变观念, 运用新教学方法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使博大精深的语文散发出非凡的魅力, 使学生真正学习和传承到中华文化的一些优秀和精髓的东西。
3.转移关注的重点: (1)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立足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2) 关注教学效益, 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时不跟着感觉走, 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 (3)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 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具体, 科学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既反对拒绝量化, 又反对过于量化。
4.做一个有反思力的语文教师。具有反思意识, 坚持写教学反思, 不断反思日常教学行为:我的语文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语文教学?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 实现专业成长。
5.积极探索一套策略。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 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 并在课堂中灵活运用。
(二) 构建和谐课堂, 追求愉快教学, 培育优质课精品课
作为语文教师, 我注意主要从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精心组织、课后的适当练习等三个环节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了语文教学的系统工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课堂上教师全力服务的对象。总体上看, 课堂教学组织应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我注意各环节的安排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 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树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新型师生观, 以此来营造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 为学生搭起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创新平台。
“讲授”。先是微笑进课堂, 因为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 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
(2) “提问”并“倾听”。我注意结合课文创设有效情景和有效提问, 叫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问题难度适当, 不叫学习差的学生回答难度很大的问题, 恐怕回答错了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对学生的回答认真倾听, 以肯定为主, 给予评价。
(3) “激励”。每堂语文课, 我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考试成绩有提高、布置的周记或大作文写得精彩、作业完成很工整认真等方面, 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这样学生就得到了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 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4) 课堂板书。注意简洁直观, 结构完整, 富有条理性, 尤其是主板书, 突出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清楚地记笔记, 既便于学习当堂课的内容, 也便于课后复习。
(三) 提升能力, 建立机制, 努力成为新课改优秀语文教师
1.注意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即 (1) 课堂调控能力。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有时要改变既定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2) 信息反馈能力。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 (3) 评价指引能力。我注意在课堂评价上真正对学生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 一是语言要饱含激励, 用真情真诚地评价学生;二是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 倡导发展性评价, 做到了这两点, 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出来了。
2.以学论教, 建立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高中课改把每一位学生放到了多维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同样, 对于教师而言, 教学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成长, 也要采用多元化评价, 不能唯分数是论。所以在课改实践中, 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建立起一套对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 目的在于鼓励和激励教师进步, 给教研集体和教师个人迅速成才的机会。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篇10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的意义
现在我们要面对的是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他们也许对阅读的意义没有准确的了解,我们的老师要在进行阅读课有效教学前,先很明确告诉他们阅读课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进行阅读课有效教学前先是联系现实,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的。我是这样和学生说的:从09年“常识”到10年“与你为邻”及11年的“回到原点”的高考作文命题可以看出,命题注重作文的思辨性,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社会现象。真正把作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就很直观的感觉到阅读真的是对自己很有用处,是和高考直接挂钩的。一下子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了,紧跟着,对老师进行的阅读教学课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高中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 一)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 ,提高审美趣味 ,提升思想认识。“腹有诗书气自华,思如泉涌笔生辉”从情感上让学生明白阅读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用数字来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其明白阅读在我们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
这样一来,班上有些同学开始有所领悟,有所惊讶,不停的用手、笔比划着,我想他们是在计算自己是否做到了每天都阅读的好习惯。也惊叹于坚持阅读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为了同学们更好的融入到名著的阅读中,我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
( 1) 期中考试前介绍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1演讲内容:介绍书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说出你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2写演讲稿,约 800 字。
2“. 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读经典写书评活动
每隔一周布置读一本小说,诗歌,散文等书,写一篇书评。
在进行这些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连平时不喜欢阅读的同学大多也被带动了,慢慢有了阅读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前三分钟名著演讲这部分,设置了学生提问这个环节,使整个演讲水平大大提高了。因为这是对学生的更高要求,不仅仅是简单读了这本书,更多的是谈体会,独到的见解。还有一点是迫使每位同学都必须读过这本书才敢上去演讲, 要不在同学提问环节就被揭穿事实。
( 二) 名著导读,让心灵在阅读中得到升华
为了更好的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每一学期我都会安排3个课时来进行名著导读的讲解。我的做法是如下的:
1.制作名著卡片
1阅读时间—读物名称读物类别:□中国□外国
2名著的主要内容是:___
3给我印象最深刻句段是:___
2.讲述情节,精彩片段的分享
( 三) 建立班级图书角
从高一入学开始,我们语文老师就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图书的主要来源是每位同学捐出2本可读书较强的图书,以供全班同学共享图书资源。班级对所有的图书进行登记造册,并建立了科学的借阅制度,班级评选出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并做好登记。班级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以“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交流、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评等活动,检验、展示读书成果。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拓宽了视野,也大大活跃了班级文化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悟读书的乐趣和意义,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提升与发展。这对我们的阅读有效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四) 带领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或借课外读本回教室
为了更近一步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我一个月会安排一堂课带领同学们到学校的图书阅览室进行阅读。让学生置身于图书世界,领略图书的魅力。还有除此之外,我都会亲自到图书馆借阅旧的报纸杂志,带回教室,分发给每位学生阅读。这样一来,学生无形中就知道了阅读的重要性,也慢慢感悟到了阅读的乐趣,自然而然就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这对我们的教室进行阅读有效性教育有着特别的意义。
三、有效阅读教学的反思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更有效。有效的阅读必须是方法正确思维对路的阅读。阅读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必由之路。从而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的阅读,广泛的涉猎,是开启我们认知世界的金钥匙,他能痛陈症结在我们身上的历史沉疴,医治我们思维的宿疾,以开明的、动态的观念,促进我们心灵的发育,验证教育,指引人才发展的走向,既开化我们认识世界的眼光,形成创新理念,又涌动我们心灵的血脉,叫我们不失却凝聚在骨子里的民族气节。
摘要:有效教学,是我们实践教育理念与提升教育思想的指导和平台,是成功引导我们突破自身局限,发挥资源优势,找准自我,进一步谋求大的发展的基础和依据。本文通过高中语文阅读来具体阐述有效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索 篇11
一.点燃热情,主动参与
美国心理治疗学家威廉·格拉瑟在《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一书中所说的,倘若学习者不愿意读书,一切处罚均难以令其就范。因为生命不像机器,能够由操纵者来掌控,而是有自我意识的,能够自我控制,当教师让学生做的事情可以满足学生内在需要时,他们才更愿意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做。尤其是面对有着较强自我意识、独立性的高中生,教师更需要趣味引导,点燃热情,学生自会主动参与。
首先,手段多样,饶有趣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同学们的兴趣点,并灵活选用这些“兴趣点”,包括直接相关或微小关系的,但能吸引学生注意,快速进入课堂角色;既可以用于教学伊始,也可在讲授分析中,可以是部分学生的“兴趣点”,引发这些学生的激情,活跃氛围,带动其他学生。如教学《金岳霖先生》时,本课细节鉴赏基点置于金岳霖和林徽因的情感上,点燃学生兴趣点,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另外,影视作品、生活趣闻轶事、作家生平趣事、历史典故等有趣素材,猜谜游戏、趣味练习、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动,这些都是点燃学生热情之火的有效方法。
其次,语言幽默,富有语文味。由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因应试教育影响,为赶教学任务,课堂所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缺乏情趣与风趣,如此,学生又怎么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灵活运用笑话、故事、典故、双关等幽默手段,通过逗人发笑话语、意味深长的笑料,引入思索。或者善于运用诗词名言等辅助教学,让语文教学更生动形象,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如教学《劝学》一文时,文中写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读到此处,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问老师“青”到底是哪一颜色。面对这一问题,教师不假思索,便道: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取将来。于是,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豁然开朗。这样,充满诗意,有浓浓的语文味的课堂,怎能不让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二.活动牵引,自学探究
由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看,所需人才应具有敏锐的思索能力,具备创造能力与探索精神。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思维与心智趋向成熟,有独立阅读与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丰富多样的自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交流,拓宽思维广度与深度,提高探究意识与热情,让课堂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发现未知奥秘的过程。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教学需求,精心设置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牵引学生自学探索,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如教学《边城》一文时,围绕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多样活动,运用诱导、探究与发现的方法,唤醒同学们的主体意识,促进多元互动与对话,让学生自主发现课文意蕴,提高教学有效性。1.整体感知——梳理情节结构,弄清人物关系。学生速读,思考讨论:本文情节结构的安排有何独特之处?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又是怎样的?2.合作赏析,探究人性美。师:在本文中到处可见人情之美,比如爱情、祖孙情、摆渡情、邻里情等。请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种情,结合语境,交流讨论,推荐代表汇报,其他学生予以补充。3.发现主旨——人性美的本质。师:沈从文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淳朴自然、美丽宁静的世外桃源式乡村社会,如此描绘源于怎样的思想背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请查阅自己手中的有关资料,组内交流,而后集体探讨。通过这些活动的安排,植根于同学们的个性发展需求,由浅入深,既给学生创造了自学探究的平台,也能够保证阅读学习的主题性,促使文本解读走向深入,让学生学有所获,实现有效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趣味引导,点燃热情,学生主动参与。需要围绕教学需求,精心设置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篇12
“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学效益, 即一定的时间内追求学生的最大发展。
一.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一) 将教学任务等同于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以为使学生在试卷上获得高分便是有效教学, 往往将教学任务等同于教学目标, 认为将那些知识点全部教给学生就足够了, 而没有训练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 完全摒弃旧的教学模式, 一味追求教学新模式
多媒体技术及其他教学手段的发展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多种手段, 有的教师认为旧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形势, 一味求新求异, 完全摒弃了旧的教学方式, 这样也是错误的。例如学习《长江三峡》这篇文章时,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三峡的壮丽风景, 我们播放了相关影片和图片, 学生对三峡的了解非常直观和具体, 他们的爱国热情也得到了激发。然后我们还要给学生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表现中心思想的修辞手段, 并分析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最后是探析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提高鉴赏的能力。这样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才算完成了。
(三) 教学内容出现偏差
同样一篇文章, 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并不相同, 而对于教学内容的确立往往出现偏差。如果教学内容偏差, 即使教学方法再花哨, 教学过程再精彩, 教学也是无效的。
选入课本的语文课文一般都具有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双重性, 语文教师一方面需要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是挖掘文章的原生价值 (知识传播价值, 情意交流价值, 消闲价值) 。要注意教学价值是本, 原生价值是末, 不能颠倒本末。如果把原生价值当作主要价值, 不着眼于它的“如何传达信息”, 这就导致我们的教学内容出现了偏差。例如《荷塘月色》, 有的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几遍课文之后, 就通过大量教学画面来欣赏荷塘月色的美, 但是扔掉了对这篇优美散文的意象美和语言美的体悟, 对于语言的表达技巧等没有真正领会。
二.提升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有效教学的执行者是教师, 要提升有效教学首要的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要做到最基本的三点:一是根据新教材更新观念;二是勤奋, 自己敢于和富于创造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模式, 而不是一味的照搬;三是多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馈, 不能教完就万事大吉。基于以上几点, 教师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没有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对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 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2. 不断学习和积累, 扩充知识储备。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能停滞, 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3. 加强反思和总结。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 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 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 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只有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 才能实现专业成长。
(二) 紧抓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推荐阅读:
有效阅读教学高中语文07-23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08-23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有效策略论文10-19
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09-28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06-16
高中语文有效性学习论文08-09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策略浅探06-18
高中应该怎么学语文最有效10-24
高中语文汉字教学05-16
阅读教学高中语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