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

2024-09-28

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精选11篇)

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 篇1

高中语文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 教师要正确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取别人优秀的经验, 弥补自身的不足,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比较突出的几点问题

(一) 学生未能真正参与小组讨论

在课堂小组讨论中, 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使教师给学生提了讨论的时间, 但学生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去, 学生不知该讨论什么, 出现很尴尬的局面。学生不是自己做自己的事, 就是借此机会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 学生缺乏积极性

小组合作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活动的空间, 但当教师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时, 学生总是你推我让, 或直接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回答, 而其他学生则只听不说, 也不发表个人意见, 回答者的意见则代表了整个小组的意见。

(三) 学生没有深入了解讨论话题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了解讨论的话题, 以致于在讨论时不知道说什么, 或者是在发表自己言论的时候没有一个确切的思绪,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甚至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

(四) 小组成员之间思想交流不够

学生在小组合作时, 小组成员之间的意见难以达成一致, 思想交流不够, 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所以都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其实也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只不过是将“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转为“团体自主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动探索,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小组合作的实践中,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其有效性的:

(一) 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要想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获取更多知识和思考方法, 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参与的习惯, 让学生在教师布置了小组讨论话题后都积极地参与交流;第二, 要引导学生养成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在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时, 学生应该认真地听取;第三, 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第四, 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敢于提出质疑的习惯;第五, 在进行分配学习任务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现有的知识经验, 保证任务的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总之, 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在每堂课都制定一个教学目标, 让学生按照这个目标来完成教学活动;然后设置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 以便让学生通过这些环节来实现目标;最后还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采用的方法, 使学生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 在教学《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一文时, 教师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它要向读者表达的是什么?首先, 学生需要对这篇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 对重点的语段进行仔细地品读, 才能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阐述自己看完这篇文章后的感悟。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发挥主导作用, 对学生进行引导, 把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 有效促进小组交流, 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 让学生树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为了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需要让学生树立起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目前, 很多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 成长过程中养成了独处的个性, 合作意识淡薄, 使得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难以顺利进行。此时, 教师就应该发挥引导作用, 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 想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首先,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共性问题, 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解决, 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愿望;其次, 教师要尽量使小组分配合理化, 让每个小组成员的搭配尽量以优势互补为原则, 以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 促进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例如, 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 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个角色, 而且由于文章语言的表达形式与当代语言有着很大的差别, 学生读起来难以上口, 在了解人物角色性格的时候也会受到阻碍。此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文中每个不同个性的人物角色。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进行讨论, 选出最佳的扮演者。通过小组讨论之后, 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更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物的个性, 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于这种新鲜的角色扮演活动都会积极参与,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互相交流,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 注重小组学习的合理分工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要对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 避免在小组讨论时出现“冷场”的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在枯燥严肃的课堂中营造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有自我思考的机会, 并在合作过程中自主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 可将5~6人分为一个小组, 然后选出一个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成员的学习工作, 小组成员必须服从组长的安排, 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任务, 这样能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 在教学《想北平》一文时, 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之后进行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社会背景以及作者想要向读者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每个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由小组长对每个人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先不发表任何意见, 由学习委员收集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 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学习分工, 不仅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合作学习中来, 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开展小组之间的挑战性活动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适当地在课堂教学中增添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当学生在面对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时, 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研究之后成功解决, 那他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从而对学习更有动力。

例如, 教师可针对一些选修的课程让小组之间进行挑战, 如由其中一个小组选择《临江仙》这一篇, 提出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另一个小组来回答, 这个小组解答完问题之后, 又向其他小组提出《水龙吟》里面的问题, 依次循环。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展现自身的机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不仅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同时还能增强团结意识和竞争意识, 从而将自身的潜能发掘出来。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共同进步的有效方式, 在新时代下, 合作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将自身的潜力发掘出来, 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要:在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曹日轩.高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语文学刊, 2014 (12) :156-157.

[2]蒋芙蓉.浅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语数外学习 (语文教育) , 2013 (10) :139.

[3]陈国庆.浅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文信息, 2014 (11) :93.

[4]王玉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13 (03) :135-136.

[5]位艳杰.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中旬, 2014 (06) :163.

[6]韩艳红.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吉林画报 (教育百家B) , 2013 (07) :13-14.

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 篇2

摘要:教学策略研究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讨的重要课题。有效激活是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激活,必须正确把握学生认知现状和心理动态;把对文本的认识转化为富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多角度切入文本,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激活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重要课题,而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显其重大的意义。教学策略研究正是这种研究的一个部分。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面临着对整个基础教育效果的集成和检测,有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笔者从有效激活的视角,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内涵

(一)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指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效果。阅读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有效果,指对阅读活动结果与预期阅读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率,阅读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阅读效率可表述为单位时间内的有效阅读量值;有效益,指阅读活动收益,阅读活动价值的实现。

(二)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二、有效激活的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的一个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是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语文新课标强调的“对话”,包括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其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主导。钱梦龙先生指出:“主导主导,关键在导;导者,启发引导。”也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发展认知。如果能在教学中真正而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挑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热情,让学生自动投入到文本阅读中去,自己去发现,那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也不必费尽心力,产出与投入的效费比却会高得多。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激活。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日常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作秀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学习 困难 有效性

对于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多年的语文学习经验,但是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很多问题。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进一步增加,同时知识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加,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本文就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及时帮助高中学生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存在于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存在困难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現,目前存在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都能够有效的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然而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之所以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困难,主要是高中阶段要学习的知识点较多,很多学生出现了较大的记忆负担。例如:学生在学习《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要对作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忆,而且文章中还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最关键的是学生要对文章进行背诵,一篇文章的记忆量如此之大,如果将整本语文教材的文章整合起来,学生的记忆量自然可想而知,因此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

(二)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存在困难

随着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层次的不断提升,学生不仅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烦恼,而且在理解文章含义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烦恼。不管是学生在阅读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章时,还是在阅读与高中语文学习同步的教材时,都会出现难以深刻的理解文章含义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鲁迅的《阿Q正传》这篇文章时,如果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可能只会觉得阿Q愚昧无知,让人觉得可笑,却难以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含义时出现困难,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在语文试卷上的阅读理解占有较大的分值,并且试卷上的很多其他问题也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教师应该对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三)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

目前高中学生不仅在语文知识学习方面存在问题,在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态度方面也存在问题。学生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又是高考中占据重要分值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对语文学习却普遍存在兴趣不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虽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经常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但是却没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四)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足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多年的语文学习经验,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因此如果学生能够对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那么将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一个明显困难就是对语文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够,尤其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感觉力不从心,难以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目前高中学生难以对学习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已经成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障碍。

二、解决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一)帮助学生走出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误区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中存在的误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基础知识学习理念与学习方法。学生应该明白,虽然在语文教材上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记忆,但是学生要学会进行自我减负,一些与作者相关的知识点要记忆,但是行文中的知识点学生却没必要一一的进行记忆,只要理解即可。因为考试不可能直接考教材上的原文,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这样经过筛选学生的记忆量就大大降低,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想要使学生经过阅读就能够触及文章的内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当然学生领悟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另一方面就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出更多进行思考的机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自然领悟能力也会越来越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有效的进行思考,同时还应该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只有有了丰富的阅读量做支撑,才能正确地进行领悟,否则只能是空想。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之所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习压力较大。本人认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有效语文学习方法十分必要。学生通过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并且收获成就感,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四)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一方面需要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个人的努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能够灵活进行知识应用的方法与技巧。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学生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思考,避免机械的照搬照抄的现象,在不断努力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过程中,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将会得到逐渐提升。

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 篇4

一、营造课堂氛围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视课堂教学为一门艺术, 要以平等、公正的形态面对每一位学生, 合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 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适应结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中注入感情因素, 用心交流, 完成教学目标。比如, 当课文教学主题显示出愉快、清晰和豪爽时,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当课文讲述的是哀怨与忧伤的故事时, 教师应该怀着沉重的心情讲课, 这样使学生受到课堂气氛和教学内容的感染, 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深度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师以面部表情有助于渲染教学气氛, 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 通过语境给学生传达课文信息,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二、精选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 最为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选取。一篇好的教学题材可以起到传达思想、净化心灵和积累知识的作用。教师在讲解课文时, 要把握住一篇课文中哪些段落是重点, 哪些能给学生带来刺激, 哪些段落没有必要细讲。教师对课文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对内容应该进行筛选、删减, 抓住课文的净化部分, 重点分析, 重点讲解, 将剩余的课堂时间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在短短的时间里要尽可能地取得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任务, 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学的教学方式。一些在教学上取得丰硕成果的教师善于控制知识量, 把握主要问题,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引导学生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三、优化教学结构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师的“教”设计的, 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理解, 这种“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立足于学生的“好学”而设计。

因而,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握好三个基本点:一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二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展;三是在课堂教学上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病梅馆记》教学中, 首先要明确这篇文章的属性, 是一篇政治杂文, 以物表达政治意思, 寓意深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介绍写作的时代和作者的背景, 阐述文章的写梅与政治的联系, 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破译梅之喻意,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适应了应试阅读的要求, 但是违背了阅读规律, 降低了文章教学的价值。因此, 要根据新课改教学的要求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首先是理解文章的表层意思。学生自读课文, 并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次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读课文, 解答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进行解答, 让学生深知作者写文章的用意,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 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优化了教学资源,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最佳的教学情景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钻研, 细心品味。

语文教学不光是语言的学习与应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为载体了解过去、谱写现在和展望未来。语言是人类的智慧, 展现美的世界, 将美丽的山河、美丽的故事、美丽的形象和美丽的思想展现出来。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心神与内容相结合, 感受文字的渲染的色彩和寓意, 达到“励志移情”“以美润心育人”的最佳教学情境。

2. 质疑激思, 把学生引入到疑问的情境中。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有问题才会去思考, 才会去探索。教师要结合实际, 根据教材所设置的重点难点来设置疑问, 将学生引入到问题思考的情境中, 激发学生思考的情趣, 使学生在这篇文章的天地里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 表达自己的宿愿。

3. 精选时文, 结合实际, 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

语文教材内容都是通过专家评审出来的精品文章, 一直沿用。虽然在语言上成为范本, 但是这些文章随着年限的延长, 其文章的思想已经与新时代不相适应, 失去了阅读的情景。因此, 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中, 要结合实际, 增加教学的新内容, 注重教学艺术, 将课堂语言与教学的情景相结合。美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用词精准、亲切热情、生动有趣、富含哲理”, 美的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把握课堂关键环节

1. 精心设计, 引起学习兴趣。

教学情绪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设计的作用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为学生学好新知创造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积极的求知热情和对新知的好奇心, 就应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2. 启发引导, 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 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思考, 通过学生自己思考, 把已经分析出来的成果能够深入了解, 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思维能力, 设置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 启发思维。在学习中, 提出一些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以便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在问题的设置上, 依据渐进的方式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逐渐加深学习的难度, 提出深层次的问题, 当学生思维产生定势时, 提出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等。

3. 温故知新, 举一反三。

课堂练习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途径。课堂练习能够起到知识的应用和巩固作用, 更重要的是经过练习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升。在课堂练习内容的安排上, 要做到温故而知新, 同时要强调练习内容的扩展和升华, 学生在做好基本练习的同时, 能够衍生出新的联系内容, 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形成创新技能。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 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为指导, 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使高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在新课改下, 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供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柴树梅, 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5) .

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篇5

一、制定有效合作策略,优化教学资源

合作教学法的开展,首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合作教学策略。

首先,合作教学是一种以开放民主课堂构建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因此,掌握合作教学开放的“度”是有效合作教学的关键。教学任务要在合作教学中实现,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很关键,要把知识、方法、情感渗透进去,才能掌控教学进度。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如果不掌握好进度的话,学生会从梦想聊到美国民主上去,片面地认为美国民主就是民主的标准,而跳出了教学任务。

其次,合作教学要创新教学机制,在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学习过程上有所突破,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拓展作为合作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学生开始理性看待世界,但其理性思维的发展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只有拓展其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理性思考的真正力量。以《赤壁赋》为例,苏轼在大气磅礴的背后,对世界的认识与其前期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源与作者本身的经历关系如何?通过这样的讨论与引导,学生就能充分体会面对赤壁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从而掌握课文要点,获得思维能力的拓展。

最后,合作教学要重视合作组合,使不同层次、不同认识、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较大的提高。合作组合的组成,最考验教师对合作教学法的掌控能力。认识问题的方法与层次不一样,自然有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学生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才能使他们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制定有效的合作教学策略就要对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既要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与资源,又要把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渗透其中,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拓展,使学生实现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达到自主合作学习,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二、采用多种手段,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制定有效的合作教学策略,是合作教学法成功的保障。而采用多种合作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构建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则是实现合作教学的关键。合作教学重在合作,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尤为重要,而教师的引导在其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师生合作应当成为合作教学法的首选教学手段。师生合作不仅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教与学的关系,更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教师要放下身段与学生一起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把教学任务分散到合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师生合作一方面可以让教师监督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走出教学的误区,正确认识师生合作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教学则是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手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征、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分为若干实力和水平相当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教学任务,并根据每个小组完成的情况予以点评与评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辅导主要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与分配上,把教学任务分为若干个组合单元,放在每个小组中,让每个小组既要有合作,又要有竞争。如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之间的教学任务有一定的衔接,又必须要完整把握课文才能完成,这样不仅小组成员之间有合作和竞争,小组与小组之间也有合作和竞争。

以《琵琶行》为例,将行文思路、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情感及情感共鸣分成几个小组任务,让每个小组之间完成各自的任务,并派代表讲述自己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接受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的质询。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理清文章思路,认识人物形象和情感,从而为后面的感悟与延伸学习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合作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延伸到课外和家庭,使教师、学生、家长三者有机地连接一起,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总之,合作教学法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换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以三个维度目标为导向,让语文教学各元素参与到合作教学中,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连接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学习环境,达到教学相长、家校合力的目标,从而推动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教学中成长。

浅谈如何更有效地学习高中语文 篇6

那现在的关键就是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成绩, 也就是高中语文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学习, 以下是我的观点。

作为一名高中生, 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要做一个有主见、有见地的人, 并且能够严于律己, 高中生要有强烈的自我约束、自我学习的意识。都说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 这话确实不假, 土豆视频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就是说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天助自助者, 你要你就能, 所以就需要自己给自己的语文学习定一个目标与计划, 并且按着自己的目标进行学习。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选择把平时积累的名人名言、诗词名句、作文素材等加以记忆,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语文作文能力, 作文分数高了, 语文成绩也就提高了。

刚刚也提到了一点就是语文要多多摘抄、积累一些内容, 那这个应该在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中如何做呢?我觉得语文的积累不仅仅是作文素材的积累, 还有的就是课文内外的优秀句子、段落的积累, 这对平时的作文练习和以后的考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课内的散文、小说, 可以摘抄积累优秀的段落, 比如朱自清在写《荷塘月色》中多处运用艺术手法, 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打着朵儿的花苞, 像“一粒粒明珠”, 这些就可以进行积累、摘抄, 或者可以把整段摘抄下来;对于课外的报刊杂志, 可以选择性地进行阅读, 可以剪辑并张贴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记忆, 丰富自己的大脑, 让自己了解不一样的时事政治, 让自己的素材也可以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潮流。

除了作文, 高中语文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了, 语文的学习与阅读的加强是密不可分的, 阅读包括叙事型和议论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有不一样的阅读方法, 这个大家要注意平时多观察记忆和总结, 总结不同类型阅读、不同题型应该有什么样的格式和答题技巧, 这些都需要自己在平时多做阅读并加以总结。作为一名高中生要深深地意识到高中语文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老师并不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督促你, 这就需要自己严于律己, 严格地要求自我。要想提高阅读还需要在课下多抽一些课余时间进行阅读题的练习, 熟能生巧是王道, 多做题总归是有好处的, 因此高中生也要注重阅读题的练习, 提高自己阅读方面的分数。

还有最后一方面就是要注重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的做题与练习, 多背多看古诗词, 了解诗人作诗的背景、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抱负、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述周围的环境等, 还可以采取对比阅读的方法, 对两首不一样的诗词进行对比学习, 加深记忆;对于文言文, 要掌握固定文言文词语和固定句子, 有些文言实词、虚词这些是需要专门记忆的, 而且都是固定的, 不仅要理解与思考实词、虚词在不同场景的用法, 还要注重积累与背诵。要明白, 高中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只有把各个方面都重视起来才能在诗词、文言文阅读上有所突破, 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 篇7

一、科学认识学习效率, 主动转变教育观念

在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的教育观念发挥关键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就不敢大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教师经常苦恼自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学生学习效率却不高。有效教学强调教学劳动的效率, 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的警醒作用。有效教学指出衡量教师劳动的效率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就仅仅抓住了关键点, 如何才能提高效率, 通过反思, 教师会明白,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量占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 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没有足够的学习实践做保障, 正是学习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教师接受了有效教学理念, 才会在课前进行有效准备, 更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才会关注课堂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尊重学生, 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才会在课堂教学中主动用尽可能少的时间, 完成尽可能多的教学指导,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更加积极地活动, 并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进步和发展,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二、巧妙引导, 鼓励学生在“先学”中发现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围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组织教学过程。即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数据分析、试验行动、总结问题解决途径等一系列环节直至活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师课前必须进行有效准备。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往往呈现为一个个问题, 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这些主要问题精心地设置悬念, 在导入中运用激发情感的导语, 巧妙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就可以在学生进行主体学习活动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发现学习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

我在准备过程中, 主要依据高中语文教学标准, 改变过去每一节课都面面俱到的做法, 将语文教学的学期教学目标进行层次性分解, 贯穿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所构成的目标体系当中, 做到每一课时都只确定一个重点和难点, 并将重点和难点分解为几个循序渐进的若干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实际, 把这些教学目标转化为几个学习问题, 再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并选择几个可行的引导方法, 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或者采用多种途径提出问题, 以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 并根据问题的难易层次设计解决方法,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逐步解决。

在教学活动中, 一般采取“先学后教”的策略,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范例中比较容易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帮互学, 解决比较容易的个人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 在指导学生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在小组之间展示, 激励组长发现并解决问题。此时, 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 往往就是这一节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这些难点问题往往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三、有效拓展, 让学生在展示中享受快乐

有效学习是指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学习, 目的是花更少的时间, 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要做到这一点, 让学生在活动感受自己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以学习问题为学习探究的起点, 一切学习活动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进入主体探究活动后, 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竞争激发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展示活动, 通过小组之间竞相展示学习探究成果, 引导学生感受自己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成果, 并通过小组之间的评价与争论, 让学生实现自我肯定, 通过自我肯定享受进步和成功带来的快乐。如我在平时学习活动中注重学习过程的考评, 将平时学习成果展示情况纳入学生学习综合考评, 与德育表现直接挂钩, 作为班级评优表先的重要依据。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 积极发言, 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 篇8

一、打造互动平台,奠定合作课堂基础

打造互动平台,奠定合作学习基础,这是实现课堂目标要求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开展教学期间,我们首先要摒弃传统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做到课堂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在具体操作方法上,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劝学》为例,我在教学之前,先是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习的意义?当然,这个问题的开放性很强,不同的学生个体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的学生说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也有的学生说为了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当然,不论学生如何回答,方向总是积极向上的。而在这个基础上我又点出了我对“学习的意义”的看法,并在阐述的过程中间接融入《劝学》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对新课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当我阐述完毕之后,我又继续说:“学习是一个拥有特殊意义,且自古便被人视为高尚的行为,那么古人是如何理解‘学习’的呢?”随后,翻开教材,带领学生进入《劝学》的世界。有趣的是,《劝学》一课也提出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而“学”和“教”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动行为,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鼓励学生按照《劝学》一文中指出的方法进行学习,而我也围绕相同的思想态度进行教学,从而让《劝学》的思想真正地贯彻在课堂中,让学生在与我的互动中把握知识。

二、多向提问引导,实现课堂合作

如果说打造互动平台的目的是为了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多向提问则是实现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合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在此期间,我们可以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在课堂中以抢答的形式提出问题,并鼓励小组内部合作探究,最后派选代表指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劝学》期间,我首先提出问题: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期间,作者利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哪些问题?作者利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作者的意图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中,前两个相对简单,在熟悉了课文之后,学生可以很快寻出确切的答案。但是,第三个问题的开放性和延伸性则很强,所以不同的学习小组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根据每个小组提交的答案,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辩论活动,从而让课堂互动进入到高潮中。当然,互动、合作在形式上无需拘泥于某个环节,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向我们提出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而且还能间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特别是在融入了竞争机制之后,每个小组都可以极尽全力地挖掘课文中的疑点,这比我们单方向地向学生提问来讲更具意义。

三、任务驱动并行,互动引导合作

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 篇9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 突出语文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如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实用价值时,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为《新课标》) 提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努力选择高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 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 创办文学刊物, 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 例如, 学做节目主持人, 给初学普通话的人正音、开设文章病院、举办语言的疑难杂症征答活动等”。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不意味着死记硬背一些诗词、段落文章, 语文离他们的生活也不那么遥远, 而是与他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使他们产生一种对学习语文的需要, 变“要我学”的思想为“我要学”的心态, 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对于如何让学生体验语文的人文性、感受语文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问题, 《新课标》也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例如, “阅读文学作品, 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 重视对作品主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 关注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应在教学中加强诗文朗读和诵读, 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高中学生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人生阶段, 他们面临着许许多多的迷惑与困难, 他们可能因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痛苦彷徨, 他们可能因人际关系的不良而闷闷不乐, 他们可能因向往一份美好的感情却不能拥有而心烦意乱, 他们也可能面对自己的未来而迷惑。这时语文就是解开这一系列的心结的金钥匙, 因为很多优秀文章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和人生哲理, 学生通过阅读一系列的优秀文章和名人传记, 领悟人生的真谛, 感古今文人墨客, 体中外名流大家, 使之在情感上恋恋不舍。

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 他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教育实践证明,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实践能使学生产生疑问, 渴望从事活动, 探究问题的答案, 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成功的解决问题。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 由此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最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新课标》中就提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 提供良好的条件, 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 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 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这就告诉了广大教学者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的创设, 惟有在这设定的情境中, 浮想联翩,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如骨鲤在喉不吐不快, 要是离开了这具体可感的情境, 也就无话可说, 那阅读课也就只能变成干巴巴的讲授课了, 出现“老师在上面自我陶醉, 下面睡倒一大片”的悲哀情景了。

二、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维持学习动机。《学记》里有说“亲其师, 而信其道”, 对于学生来说, 最具有影响力和最富激励效用的就是好的老师了。“好的老师”不仅仅是指教师的人品师德, 更是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经常看到:一样的教学内容, 经过不同的教学处理, 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采取最佳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里提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 在教学诗歌和散文时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 在小说与戏剧的教学时可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 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 等等。通过变化教学形式, 让学生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新鲜感, 处于欲罢不能的学习境地。

三、设置适合的目标,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新课标》中清楚的提到“选修课的设计, 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根据,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 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 又不能超出学生可能接受的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 也不能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和必修课一样, 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关研究表明, 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 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体验“自我有效感”, 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有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产生一种“跳一跳, 摘桃子”的感觉, 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一次成功的体验又推动第二次, 语文教学可以在作文、口语交流等学习板块中, 给予学生启发诱导和鼓励, 帮助学生获得成就, 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学习语文的动机不断地加强。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 我国《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 并且这些措施是合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张晓东.论高中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语文建设.

[3]王晓英.国有民办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调查与教学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学习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17

现代教学既要求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求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小组学习法作为一种既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又有助于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的学习方法,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现代教学注重教师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现代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小组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本文就该种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析。

一、教师的组织是前提

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通过合作学习法的应用,使高中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需要教师有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切实的将合作学习法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合作学习法并不是最近才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已经存在,然而却没有引起重视,虽然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时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然而这种合作学习是非常简单化的,很多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没有得以体现。因此,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发挥合作学习法对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需要教师能够有效掌握小组合作学习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组织,如何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法较之于其他学习方法,形式更加灵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因此,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偏离学习的主题。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外力的约束,学生的讨论内容可能会偏离主题,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更好的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要求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进而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一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就能够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切实达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与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科学分组

为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表面看教师只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即可,实际上教师能否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师在对学生分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小组成员的人数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顺利的开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小组成员的人数,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否则,都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按照科学的数量对全班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为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组成员的语文水平应该具有层次性

在确定了小组成员的人数之后,教师接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搭配。教师在搭配小组成员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之间语文成绩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在安排小组成员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成绩相当,那么,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只有学生之间的语文成绩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于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才能有更多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在搭配小组成员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语文成绩的层次性。当然,在科学分组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师只有对分组过程引起重视,确保有效的组织形式,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法更加有效的开展。

四、有效选择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之后,接下来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一些问题组织学生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那么,选择哪些学习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选择学生合作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本人认为这些内容一定要有讨论价值,如果是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加以解决,而没必要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具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学生才能真正展开有效的讨论,充分的发表个人的见解,进而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能够激发出智慧的火花。

五、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达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目的,而且要达到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的目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很少有空闲的时间专门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专业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小组合作学习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展开沟通与交流,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更好的收获知识,另一方面注重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

六、教师必要的监督与指导

在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高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是毕竟学生还处于成长时期,自制力还不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放开,要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指导。教师的监督与指导既可以是纪律方面的,也可以是学习方法的,教师的有效监督与指导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导入 篇11

一.典故传说导入

这是我经常使用的方式。在讲授枯燥的古文时, 我经常从《东坡志林》、《世说新语》中挑选名人的逸事、趣闻来讲, 让古文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有血有肉。比如在介绍王羲之的文学常识时, 我用“东床快婿”的故事导入, 让学生能够亲密接触历史名人。而学生也非常喜欢听故事, 嘈杂的教室, 只要一听要讲故事, 学生都安静下来, 集中精神来听。

二.图片导入

这种导入方式我通常在讲科普文章时使用。比如在讲《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时, 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 她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 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 比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佛塔、道观等 (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图片) , 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到底有什么样的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呢?翘起如翼的屋顶、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构部件、脊吻、瓦当, 小到门窗、门环、角叶, 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原本枯燥的专有名词有了实物的帮助讲起来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音乐和视频导入

在讲授《合欢树》时, 《懂你》的音乐响起了。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 也进入到特定的文章意境中。讲解《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时, 有关王熙凤的视频导入对学生理解人物形象非常有帮助。演员精彩的表演可以很好地诠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意思。又比如杜甫《登高》一诗的教学目标可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 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围绕这一目标, 名家的配乐朗诵以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了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 对于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很有帮助。

四.背景知识及作者介绍

有些文章距离学生太遥远, 那么适当的背景知识对于理解文章的主题很有帮助, 尤其是外国作品, 必须要把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 才能让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关于作者的介绍一定要客观、翔实。尤其是古今中外无法忽略的大家, 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不要产生畏难的情绪。比如讲授《小狗包弟》这篇文章时, 文革是不能回避的话题。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 以及当时的人们人性扭曲的状况。对于文革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 也可以正确理解巴金先生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

五.设疑和制造悬念

在导入时设置问题, 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引导他下一步的学习, 也可以激发学生想要了解答案的兴趣。比如讲解鲁迅的《药》这篇课文, 我的导入就是“20世纪初叶的中国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 许多革命者和仁人志士, 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寻找疗救中国的良药。有一位作家, 他用小说的形式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现实。那么什么样的药才是救治中国的良药呢?他找到这剂良药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在导入时抛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

上一篇:独柱墩桥梁抗倾覆处治下一篇:水消费系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