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24-08-30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用11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1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和事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基础学科和技能学科都无法相比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前所未有的被加以重视,并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那么,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呢?

一、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形成学习的良好情感基础

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好恶心理倾向,它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具有直接感受事物、认知事物的作用,而且还以一种心境的形式启迪、协调、加强或抑制着认知的强度和效率,是实现知行转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介。同时,它还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即如果是学生愿意接受的信息,那么他就会义无反顾地以积极的情感去认可和接受;相反,他就会用消极的态度和否定的情感予以否认和排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一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在学习中如何发现,如何探究,如何创新,并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交流等活动,尝试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教师作为教学的导演,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师生间情感的双向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认知和情感有机结合。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动机的性质影响学习活动的水平和效能,它能够发动有目的的某些行为,又能遏制目的的另一些行为。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生中最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不到15%,而数学、英语则高达90%以上,究其原因,许多学生的回答十分干脆:语文没有数理化和英语那样用途大。这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不可否认,任何人的学习都是带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的,“无用而不学”,这当然无可厚非,同时,我们也不难找出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越俎代庖,忽视主体。语文课探究性学习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景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在学习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否乐于去认知事物的意识倾向。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就会和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一样自发地活跃起来,并始终如一地保持高昂的情感状态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毅力,同时,也对所感兴趣的事物能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一往情深地去探求,去领会。否则,他们就会对学习表现出厌倦、排斥等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要旨就在于此。

首先,要将探究性课题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统一,使学生既有明确的探究科学知识的目的,又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习的材料具有趣味性。”趣味性并非外加的东西,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研究中去挖掘,去体味,去感受,并进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内存。探究性学习对客体的确立和材料的选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角度宜小不宜大。角度小了,涉及面就小,容易取材和研究。(2)角度宜新不宜俗。角度新了,能够产生兴趣,激发欲望。(3)角度要扬己之 1

长避己之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认识深刻的,并能展示学生才华的角度。

其次,要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问题化、悬念化,努力创设“愤悱”的探究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激发其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必须积极创新,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形式多样富有启迪的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回忆联想,不断探究,不断创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2

一、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形成学习的良好情感基础

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好恶心理倾向, 它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不仅具有直接感受事物、认知事物的作用, 而且还以一种心境的形式启迪、协调、加强或抑制着认知的强度和效率, 是实现知行转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介。同时, 它还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即如果是学生愿意接受的信息, 那么他就会义无反顾地以积极的情感去认可和接受;相反, 他就会用消极的态度和否定的情感予以否认和排斥。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一规律, 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 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动机的性质影响学习活动的水平和效能, 它能够发动有目的的某些行为, 又能遏制目的的另一些行为。有关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学生中最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不到15%, 而数学、英语则高达90%以上, 究其原因, 许多学生的回答十分干脆:语文没有数理化和英语那样用途大。这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不可否认, 任何人的学习都是带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的, “无用而不学”, 这当然无可厚非。

三、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景

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的时候, 他们的情感、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就会和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一样自发地活跃起来, 并始终如一地保持高昂的情感状态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毅力, 同时, 也会对所感兴趣的事物能给予优先的注意, 并一往情深地去探求、去领会。否则, 他们就会对学习表现出厌倦、排斥等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要旨就在于此。

首先, 要将探究性课题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统一, 使学生既有明确的探究科学知识的目的, 又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对客体的确立和材料的选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角度宜小不宜大; (2) 角度宜新不宜俗; (3) 角度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认识深刻的, 并能展示学生才华的角度。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篇3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 实施策略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探究是一种活动,探究性学习则是以探究这种活动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他们,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积极学习过程;对教师而言,探究性学习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探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把握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巩固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1、重视阅读,牢固树立“阅读即探究”的思想

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文本来获得语文知识,培养情感与价值观,所以阅读文本是探究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抓住了阅读文本的特点进行探究,才能让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才能让学生深入地与文体交流和对话。学生与文本发生深层次信息交流的阅读才是最好的语文探究性学习。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殊性,阅读是传统语文教育遗留下来学习语文最根本又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学生个性化阅读探究方法、比较阅读探究方法等。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思维能力,而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积极思索,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方式有许多种,其中发散思维、辨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究性学习的三大思维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围绕阅读文本而进行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去发散学生的思维,伸长联想的空间,从课本知识到课外阅读,从古代到现代,从音乐美术到影视录像,从民间俗语到诗词典故。在丰富联想的基础上容易找到知识中的空白,思维中的矛盾,从而发现问题,找到探究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师生共同参与,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语文课程的探究内容非常丰富,是语言文字和人文内涵的结合,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而探究的过程也讲究情感的投入和发展。学生也只有在宽松活跃、自由愉快的氛围中才能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所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既有利于语文课程的生动展开,也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实施。

首先,利用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地虚拟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虚拟情境的手段和方式有诵读、表演读、演讲、课本剧表演等,可以有老师指导性的表演,也可以是学生的参与性表演、交流性表演、汇报性表演等。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达到内化、积累、创造性地运用已有语言文字的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探究。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本身的思想情感及写作技巧,咀嚼语言在文章中的含义及作用等,同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起学习语文的一定的方法技巧,树立起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提高语文素养。当然,在探究时,一方面要与语文文本相结合,话题不能游离于文本之外,另一方面要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学习《过秦论》一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究秦灭亡的原因,文章酣畅淋漓的论述风格,但一定要给学生适时引导,以免学生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仅仅去探究这篇文章的历史观,而忽略了文章的文学性的体现。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语文文本的深刻剖析与延伸主要是靠学生自学得来的,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人,所以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所有任务都是学生自学、思考、质疑、发问、解决问题得来的,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学习的自由性,挖掘学生潜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比如学习《〈名人传〉序》,就主要是学生自学,学生自己熟读课文;探究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学习英雄们坚韧不屈的毅力与品质,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具有英雄们这样的精神;然后重点分析英雄们的品质,从中迁移到现实社会,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来面对一切挫折。学生还可以继续探究,现代的英雄又有哪些?是不是干出了伟大事业的才叫英雄?这样的话,学生自己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拓展迁移,挖掘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具体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自主探究方式:首先,在语文文本矛盾处挖掘探究的沃土。

高中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学生围绕这些矛盾大胆探究,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祝福》中有这么写祥林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学生在自探究的过程中会发现,这样的矛盾恰好衬托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对她的无情的压迫;其次,扣住情境,进行换位的思考。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充当某些角色,去换位思考。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角色扮演就是其中的一种。

2、师生、生生合作探究

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深入地思考,仔细地研究,更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寻求答案,共同寻找事物的规律。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学习的关系,这不仅强调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更要强调教师要在引导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合作,不仅珍视探究中教师自身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同样,也要珍视探究中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这样才能体现师生之间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4

学生问卷调查表

年龄:性别:班级:

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物学习,你一定有了不少的体会,请你认真按实际情况填写问卷调查,以便老师了解大家学习生物的状况,促进今后生物学习。注:(可单选或多选)

1、你是否喜欢上课生物?()

A、喜欢B、较喜欢C、不喜欢D、讨厌

2、如果你喜欢生物课,喜欢的原因是:()

A、课本编得好,便于学习B、教师讲得生动

C、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D、生物课上的实验很吸引我3、你在生物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是()

A、以听讲和摘笔记为主

B、以积极思考为主

C、以讨论活动为主(如小组讨论讨论,同桌交流)

D、以个人活动为主(如不听讲,自我安排)

4、你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吗?()

A、喜欢B、较喜欢C、不喜欢D、讨厌

5、你对生物课探究性实验感兴趣吗?()

A.特别感兴趣B.比较感兴趣C.不太感兴趣D.一点也不感兴趣

6、如果你喜欢亲自做探究性实验,喜欢的原因是:()

A、便于自己探究B、实验过程很有趣

C、实验现象很明显D、实验材料丰富

7、你喜欢目前的生物课上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吗?()

A.特别喜欢B.比较喜欢C.不太喜欢D.一点也不喜欢

8、目前你学习生物的状态是()

A.主动学习(我要学)B.被动学习(要我学)

9、你对你的生物学习状况满意么?()

A.很满意B.满意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

10、你生物成绩好的原因是()

A.对该课程感兴趣B.喜欢生物老师C.认真学了,且学会

11、每天你在课外观察小动物的时间有多少()

A.有很多B.半小时一1小时C.半小时D.没有

12、在生物课上遇到难题时,你会()

A、认真对待,动手动脑,尽自己所能去突破、克服或解决

B、经过看书或思考仍不能解决,就去问老师和同学。

C、想想就算了,反正老师会讲。

D、经过认真分析,无论解决与否,总喜欢去和同学讨论交流。

E、能做则做,不能做就放在一边,很少想办法去克服,包括问老师、问同学和看书。

13、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您平常有兴趣深入探究吗?()

A很有兴趣B有兴趣C 一般D没有

14、你打算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生物?()

A.课前预习B.课堂认真听讲C.课后认真复习D.自学并深入探究

15、在生物学习中,你认为以什么方式学习最有效?()

A.问老师B.查资料C.假说-演绎法D.做实验E.其他方式

16、你认为在生物学习中,你应该改进的是什么?()

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

17、你最喜欢生物老师用哪种方式上课?()

A、讲授法B、探究活动法C、讨论法

D、播放影像资料E、多媒体课件F、多种方法结合18、你课前预习的情况是()

A、经常预习B、偶尔C、从不预习

19、你学习生物,主要是为了()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5

武汉一中 周梅

一、提出原因

语文跨学科学习指的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等,这些观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断得到强调,为什么要强调语文跨学科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新时代呼唤语文跨学科学习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知识经济、信息化、多元化社会的世纪,社会节奏快,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增,生产高度社会化。要适应新时代,既需具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做到专与博的有机统一。新型的人才能适时地将不同的知识经过系统化、网络化后进行重新组合,使知识结构始终保持高效的状态。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丰富性决定语文跨学科学习

语文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语文本来就是反映并表现大千世界的,当然也反映其他课程的内容。阅读部分的课文选编也体现了学科内容的多样化,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数学、艺术等尽在其中。而过去的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与其他课程语文脱离,独自为战,为语文而语文,淹没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的特点,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语文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冲破语文的“围城”,让学生的思维、让语文的课程的“触须”向外延伸,打破学科“壁垒”,从其它学科中汲取语文素养,进行“小科文化”濡化,又用之于其他学科的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是多方位、多角度、主体式的综合学科,因此,语文学科便与多门学科产生了广泛联系,我们可从它与这些学科的多向、多维、多层的联系中,寻找课程综合化的结合点,把“解须”伸进这些学科中,建立起语文学科通向其它学科的“互联网”,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首先要贯彻三大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教师能否正确启发学生的思维成为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教年级的学生所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他们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已达到什么水准,他们的联想、综合、迁移能力已达到什么程度。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现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将启而不发。

(二)联系性原则

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跨学科知识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将不同学科的相 关知识综合走一起,形成整体,才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综合相关知识,形成整体,就必须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并善于围绕一中心问题,迁移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注意联系与语文有关的其它学科知识,那么学生发散性思维就会加强,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调动学生巨大的学习潜力,积极参与学习实践,主动去参与语文课本知识与其它关联的讨论研究。指导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各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所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如果再安排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实地的考察,最后撰写小论文,那么学生就会得到充分的参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才会真正落实。

如何贯彻以上三个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一)树立正确思想

加强学科渗透

要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师必须首先树立不同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意识。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在学生时代受到的教育是应试教育,高考之后,不接触理化生;大学之中,精力只集中于语言与文学。对其它学科知识知晓不多,研究不深,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因此,转变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是首要任务,在备课与教学之中,不能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位语文教师,有时要像音乐教师那样,在课文中寻找跳跃的音符,发现美的旋律;有时像美术老师那样,在字里行间发现美的色彩,在头脑中描绘出绚丽的图画;有时像历史老师那样,通过记载性的文字和文物、图片等去探寻历史的改革,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将历史、政治、物理等知识和语文知识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二)发挥集体力量 解决学科问题

教师具有了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这还不够。进行跨学科能力培养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水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果知识储备有限,对于语文学科之外的知识空缺很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弥补知识的不足,除了自己去阅读相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更多的则要向其它学科教师请教问题,相互之间多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打破原有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状况,对于那些难以解决的、学生感兴趣的、且又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可以把其它学科的教师请进语文课堂,辅助语文教学。有位语文教师在教授《空间和时间旅行》时,改变以往语文教师讲科普文章的方式,把物理老师、地理老师、数学老师作为嘉宾请进了课堂。在引导学生分析四个小标题安排的原因,训练学生迅速准确筛选信息后,学生产生了知识的疑问,语文教师巧妙地利用各学科老师的专业所长,而物理、地理、数学教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学生阅读科普文章所产生的疑点与问题。

(三)关注教材内容

把握学科联系 无论是选编的课文,还是训练的阅读文段,涉及的内容之广,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知识之多,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的不同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

语文与历史的关系

自古文史相通,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达尔文的《〈物动起源〉导言》,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课文都是需要丰富的世界史知识才能深刻理解,贾谊的《过秦记》、苏洵的《六国论》、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古代散文都是需要丰富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为依托才能深刻理解的。中学语文的许多课文与历史有重大的关系,甚至有的中学语文课文如不借助历史知识的帮助,学生是无法弄清楚的。

语文与政治的关系

语文课程目标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要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正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文化素质。”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便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阅读分析与辩证唯物主义:在阅读中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既要看到人物的优点,也要看到人物的缺点,不能单一地看待文学人物。只有这样分析人物,才能更感塑造人物的真实与典型。在阅读中运用联系的观点,使前后知识融合贯通。学完了苏轼的《赤壁赋》,联系苏轼同期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补充在黄州所作的《卜算子》、《定**》,前后连接,洞悉苏轼的心理历程,学习他面对挫折,乐观豁达的胸襟。

语文与历史、政治的联系最为紧密,除此之外,语文也与其他学科知识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适当地兼顾其它学科知识的渗透,和其它学科搞好配合,让其它学科知识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四)进行内容整合突出学科综合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他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来整体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整合时应讲究序列、层次,篇篇课课都来整合,不现实也不必要,应以教材编排的序与“需”来定,有时我们可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合理重组教材。如果将贾谊的《过秦记》,苏洵的《六园记》整合在一起,与中国古代史安排在同一学期,学生对秦和六国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文与黑奴贸易和西方国家的种族歧视政策安排在同一学期,学生就不难理解这次演讲的轰动效应。

三、意义与作用

1.提供更多舞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语文跨学科学习是在以语文的主要阵地的基础上,将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综合。而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其它学科知识的优势,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优点的舞台,为每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成长和个性的发展。学习《阿房宫赋》,讲解第一段的描绘时,请一位擅长绘画的学生在黑板上勾画了阿房宫的特点,同学为之赞赏,自己为之高兴。在学习古文时,请历史知识丰富的同学讲解相关历史,绘出历史地图,排除大家难以理解的一些障碍„„,这样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储备的多方面知识,更好地促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培养多种能力,符合新时代人才需求

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泛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割断了语文与生活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正如“语文课标”所指出的那样。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渗透和整合中广泛猎各种学科知识,开阔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范畴,克服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想像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语文跨学科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新时代是个多元的时代,需要拥有博而专知识的多方面人才,只有开展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才能造就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当今教育生态下,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参考文献:《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欧阳芬主编)

《21世纪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特点》(网上论坛)

个 人 信 息

周梅 女 高中组 34岁 武汉一中高二年级组 邮编 430022 手机*** 邮箱mzhsy@163.com

“精心设“导”引人“入”胜”的教学视频和课件

作者:不详

来源于:<51课件> 发布时间:2006-3-14 0:34:00

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极为重要。教师如能用三、五分钟的时间精心设计导入语,吸引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美好气氛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尽快地接受新的知识。

笔者从教初中语文十余年,非常注重导入新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七种方法,下面简介如下。

一、情感导入法教师上课时一开始就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讲《春》时,教师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贺知章描写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描写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短诗只从一两个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今天,我们学习的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写春的?”这样的开头语,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学习情绪很高。

再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教师首先表情朗读课文的末段:“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样,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能尽快转入到讲授新课之中。

二、解题导入法标题,即“文眼”。它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有些标题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教师如果从解题入手来导入新课,那么对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大有益处。

例如,《驿路梨花》的标题很有特色,本人就从这出发,设计导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驿路梨花》,这个题目一语双关,从表面上看,驿路上有盛开的梨花,还有一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为路人服务;从含义上看,那洁白美丽的梨花象征着各族人民纯洁、美丽的心灵,那到处盛开的梨花,象征着雷锋精神已经像洁白、美丽的梨花处处开放。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

又如,《变色龙》的标题也引人注目,教者可以这样导入:“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是《变色龙》,请看标题。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以这比喻为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我们现在就学习这篇小说,看看这只沙皇俄国的忠实走狗是怎样善‘变’的?”

三、故事导入法在传授新课前,如果讲述一个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就能使学生兴趣大增,注意力集中,快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例如,教《从三到万》一课,我这样设计导入语:“今天,我为同学们讲一个‘妄人学字’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富人,家里很有钱,但几代人都不认识一个字,他就高薪聘请一位先生教儿子认字。先生一开始教这个人描红,写一画,说:这是‘一’字;写两画说:这是‘二’字;写三画,说:这是‘三’字。富人的儿子非常高兴,就丢下笔跑回家告诉父亲:‘我学会了,学会了!以后可以不再麻烦先生,浪费钱财了,请辞退他吧!’富人也欣喜不已,就打发先生回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富人准备请姓万的朋友来饮酒,让儿子写一个请贴,可是很久还没有写好,富人就催儿子快些。他的儿子抱怨地说:‘天下这么多的姓,为什么这个人偏偏姓万?我从早晨写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呀!’同学们在听完故事笑过之余,想一想,从这个妄人的身上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从三到万》。”

四、问题导入法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就能使他们开动脑筋,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例如:教《孔乙己》时先提出问题:孔乙己真名叫什么?他为什么总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教《范进中举》时先提出问题:范进考中了举人为什么还会发疯?

讲《七根火柴》时先提出问题:本文的主人公是卢进勇还是无名战士?无名战士难道真的没有名字吗?

讲《死海不死》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叫“死海”?既然是“死海”为何又“不死”呢?课文最后又说:“真的要死了!”这三个“死”的含义相同吗?

五、类比导入法类比导入法就是以前面所学过的与本课相类似的文章来导入新课。它有四种情况:

(一)由文体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教《藤野先生》时,可以这样导入:“前面大家学过了朱德同志写的《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回忆录,写的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回忆录《藤野先生》,进一步体会回忆录的特点。”

(二)由作者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教《书湖阴先生壁》时,可以先这样说:“以前大家学过了《伤仲永》一文,它的作者是我们临川人王安石。他不仅散文写得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诗歌也写得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诗歌《书湖阴先生壁》。

(三)由主题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讲《范进中举》时,可以这样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的《孔乙己》,由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可以看出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从精神到肉体都是被封建科举制度吞噬的。孔乙己的悲剧充分揭露了封建科举摧残人才的罪恶。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范进中举》也刻画了一个热衷科举的范进,虽然他的命运和孔乙己有所不同,但从他身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封建社会的黑暗。”

(四)由写作方法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讲《爱莲说》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学过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它采用的写作方法是‘托物言志’,就是在所描写的某物上寄托自己的情志。今天要学的课文《爱莲说》也采用了这种写法,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莲的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情志?”

六、对比导入法对比导入法就是以前面所学过的与本课不同的文章来导入新课。它也有四种情况:

(一)由文体不相同的课文来导入例如,教《北京立交桥》时可以这样导入:“上篇课文《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它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北京立交桥》却是一篇记叙文,它叙述了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的情况。同是写桥,文体却不同,大家在学习中要仔细体会它们的不同。”

(二)由题材相同但作者不相同的课文导入例如,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可以这样说:“上节课学了毛泽东同志写的词《沁园春·雪》,它描绘了北国雪景。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岑参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描绘了边塞雪景。同是写雪,但作者不同,时代不同,所以写的景就不同,抒的情也不同。”

(三)由主题不同的课文来导入例如,讲《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以前我们学过了《驿路梨花》,这篇课文描述了社会主义中 国人与人之间热情友好、乐于助人、充满温暖。那么,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又是如何相处的呢?下面就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它形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重点也逐渐向探究性教学转变,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师研究的共同课题。

一、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要善于提问才会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只有思考了才能学到知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新课的一开始,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向学生提供帮助与引导,但切不可过多地涉入到学生的探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已学过的生物知识出发,遵循引导、自主的发展过程,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进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这一章节中“人类遗传病”这一课时,在对本章前两节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初步对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病有所了解,学习人类遗传病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在上课初期,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生活中的人类疾病类型有哪些?什么是遗传病?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吗?类型有哪些?肥胖症、高度近视眼是遗传病吗?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很自然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让他们进行自主分析,促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

二、注重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进行生物学实验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通过实验,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实验技能,所以,在实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验的要求,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能力也才能有所提高。学生自己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由于他们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学生便会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探究未知的乐趣。通过自己对实验步骤的思考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不仅完成了相应的实验目标,而且可以掌握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掌握了课本知识。例如,在进行《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这一章节中“制作豆腐乳”这一实验时,由于之前已经进行过果酒和果醋的实验了,所以在进行这个实验时,教师不用再做过多的指导,只需为学生列出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即可。教师可以在实验前提示学生:1.制作腐乳的过程包括哪几步?其中每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你目前掌握的知识,你所了解的腐乳有多少种类型?各种类型的成因是什么?3.加盐的作用是什么?4.如何控制好材料的用量?为什么要这么做?5.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你是否掌握了发酵的温度、发酵的时间对腐乳品质的影响?提示给出后,教师便放手让学生通过考虑后,对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的完成实验设计,既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训练,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兴趣。

三、丰富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如今,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被生物教学所运用。高中的生物课程,普遍具有抽象性和微观性,把多媒体教学运用到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抽象的知识直观、逼真地展示给学生,大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将多媒体教学和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以探究者的心态真正融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这一章节时,教师在新课一开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优美的风景图片,同时向学生提问: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就是一个“绿色工厂”,它们是怎么工作的,你们知道吗?这样,很自然地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那么科学家们到底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的呢?教师边讲解,边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资料和过程的动画。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光合作用发生的过程和作用,比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效果要好很多,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语

浅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篇7

一、创新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创新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抛弃传统教学模式, 采取能够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模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 掌握基础知识, 提供探究空间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没有充分的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 要想展开启发教学诱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只能是空想。所以, 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和生活感受的积累, 熟练运用多样的启发方式, 使学生保持思维新鲜感, 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形成。

(二) 灵活启发思维, 诱发学生探究

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应灵活设计导入形式。如在新课导入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媒体器材多方面、多角度地诱发学生, 激发学生对课文理解与对生活的感悟, 使学生品味作品中的人生情感与人物的喜欢悲离, 加深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与人生情感的探究欲望。

(三) 把握启发时机, 引导学生探究

启发时机的选择是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要素。能抓住启发学生探究活动的良好时机, 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机问题不仅是教师对问题提出顺序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探究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把握。教师要注重“留白”在探究启发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同时也拓宽了思维的范围与深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求知欲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最稳定因素。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情境, 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学习情境中,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认识到学习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一) 调动学生体验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 常有一些感人至深的文章, 而且这些文章情节描述了不同于常人的壮举。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章中的人物事迹与现实生活相比较, 从而探究其差异性。进一步加深对主人翁思想的理解, 也调动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体验的教学情境。

在探究活动中, 教师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其中, 凡是学生感兴趣的, 对学生思维发展有利的, 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对象。而这种由学生自身进行的探究目标筛选, 可以让学生切身参与探究活动, 强化学生的探究体验。

(二) 激发学生思维, 创设探究情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思维发育期,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积极挖掘教材内容, 依据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提炼文章中的人物性格与思想时, 教师可以提供多种答案让学生选择, 从而间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中学语文课本中常有一些以物为题目但实质上是写人的文章。对于此类文章,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再出示被选答案, 从而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 到课文中找其问题答案。

三、结合实现生活, 拓展探究渠道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课堂, 通过体验现实生活来开拓学生的探究视野, 拓展学生探究渠道。

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 学生对其座位关系不理解。为此, 教师就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宴席上座位情况。学生通过生活探究活动后发现:中国人宴饮时, 对座位安排是十分讲究, 通常以面对门的座位为上座, 此座为长辈或德高望重之人。乱坐就有喧宾夺主, 以下犯上之嫌。他们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 知道了宴饮必定要论资排辈, 以别尊卑长幼。古人在堂上以向南为尊, 在室内以向东为尊。至此, 学生也就理解了《鸿门宴》上座次的关系:项羽是主位, 东向坐, 而南面为上, 坐的是亚父范增, 显示项羽对范增的尊敬, 张良地位最低, 不能叫坐而叫“侍”, 意思是与侍从差不多。通过古今座次的比较, 学生也进一步了解到了座次礼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8

【关键词】高中 语文阅读 探究式 学习能力 培养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个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意识活动,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主观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赏析能力的具备,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能力都需要在探究能力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是对人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满足这个社会的需要,才能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

一、鼓励探究,提倡阅读的多元理解

阅读是一种言与意之间转换的意识活动,学生通过对表面言语的理解来深入其中意思的理解来获得道理、认识世界,然而语言意义的表达常会受到文化、场景以及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一句话的确切意思只有在一定文化背景下才能被真正理解,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式地分析词句,体味语言主旨含义。

例如:高中语文课本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中,林冲刺配沧州以后,偶然见到李小二时,和他对话:“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这一句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有的学生说这一句表达出了林冲异乡遇故知的喜悦;也有学生说它是全面渗透出了一个人职位被贬后的落魄;也有学生评论说它表达出了林冲从深陷危机欲走向东山再起的英雄豪迈之情;所以,在不同的思想文化意识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这就是阅读的探究式学习与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所处的语言环境来深入分析话语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以达到对文章的多元理解。

例如: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观赏着月色笼罩下,绮丽的荷塘,产生了复杂的感情,其中的一句:“快乐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一句,从表面理解,是说荷塘里面的植物与动物尽情地享受着欢乐,作为人类的他没有办法与它们展开交流,不能感受到她们的快乐,但若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存处境就会获得更深层次的意思。那就是作者正在为未知的未来所困惑,感到了心神不安,即使在这美丽的夜色景观中也无法感受到快乐。

二、特殊句型导入,整体语篇出发

语言是一种文学艺术,同样的一句话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会呈现出不同的意思,真实意义直接受到整个语篇内容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语境的语篇联系,来理解语言的个性魅力,以到达对阅读语言的多元理解和深入探究。

例如:在高中语文课本中《荷花淀》与《祝福》两篇课文中,都含有倒装句,《荷花淀》有一个情景就是水生嫂对丈夫轻轻问了一句“怎么了,你?”而《祝福》中邻居对祥林嫂说的话“你放着吧,祥林嫂!”同样是倒装句,教师可以将这两个篇章列举出来,让学生揣摩其中的意味差异,要求学生说出同样的倒装句却蕴含着说话人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学生经过探究思考就会理解出:《荷花淀》中水生嫂是一个体贴、善解人意的妻子形象,这句话是对爱人的深情关怀,丈夫必然会感受到无限的温暖;然而《祝福》中,邻居对祥林嫂所说出的话则完全是一种讽刺与揭露,意思是对祥林嫂再嫁人夫的行为的不屑,是对祥林嫂的人格上的侮辱;由此可见,虽然是同样的两个倒装句却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思。前一句是温柔的关切,后一句却是残酷的讽刺。

在学生分析出两句话意思的差别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鼓励学生试着从语篇的角度分析把握,学生经过思考就会得出:之所以出现上面的现象,是因为两句话存在于不同的故事情节与时代背景中,正是因为这样才产生了不同的语境,导致了语言的真正意思也不同,也就是说语言的意思要受到语篇的影响。

例如:如果将“怎么了,你?”单独列出分析恐怕就很难判断出说话人的真正意思是“指责”还是“关心”但是一旦将其放入《荷花淀》中,阅读到妻子等着丈夫归来,看到丈夫归来后喜悦地为丈夫端出饭菜,认真观察丈夫的一神一态,就会得出这句话是对丈夫的无限关切和关怀;

同样《祝福》中,读者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文章中人们封建愚昧的思想的表现,就会得出,邻居的一句“你放着吧”并非是对祥林嫂的关心,相反却是一种讽刺与揭露,是一种残酷的扼杀,扼杀了祥林嫂渴望得到原谅的决心和勇气。

由此可见,语言是一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艺术,一句话的含义要受到语篇、语境以及说话者的性格与思想感情的影响。要想达到对高中语文阅读探究式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一篇阅读文章的语境与语篇因素,深入理解这些因素对文章意思的影响,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理解深层次的意思。

三、博览群书,深入探索

语文探究式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需要学生不断积累阅读素材,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章资料,达到对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大量阅读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通过分析某一篇章的意思来达到对语言的深刻理解,以及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可以通过让学生针对某一篇文章抒发自身的内心感受,来达到对阅读文章的深刻理解。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9

摘 要:高中的教育改革正在深入贯彻的过程中,其中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应用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对问题深入进行探究,以便能够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发挥出来。因此,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以及原因、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对策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 学习困难 对策

探究性学习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为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对科学和知识进行探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的魅力,深层次理解科学的观点。现在,随着教育教学正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发展,高中的生物课堂在改革环境下,将传统的授课形式进行了改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虽然教师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和教学方案,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便将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一、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以及原因

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不足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不到位。一部分教师会认为,如果学生对生物感兴趣会自己对其进行探究性学习,并积极思考其中的问题,有益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但有些学生因为自身的原因,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稍差一些,在进行探究性活动时便只是凑凑热闹[1]。所以,教师会非常担心在课堂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会不会使学生产生两极分化。此外,在这样的授课模式当中会对教师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有些教师会因为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盲目的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授课,但由于目标比较模糊,探究的结果会呈现出知识化的效果,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什么效果。

2.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间有限

高中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知识点非常复杂并且密集,但生物课程的课时并不多,并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时间讲解基础课程,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在新课程标准当中,要求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实践课程时间分配比例为5:1。但很多教师并没有按照这一标准执行,由于需要讲授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比较困难,学生缺少自由探究的时间[2]。同时,由于应视教育的影响,教师只能放弃学生探究学习的时间。

3.实验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些院校的实验条件有些差,设置缺少基础性的实验器材,不能完成相关的实验。这样,教师只能用多媒体或者自己口头讲述实验的过程。还有些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实验员,一些探究性实验主要的器材是由教师自己准备的,加之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师只能将有难度的实验放弃。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对策

1.创设教学情境,设置生活情境

探究性学习便是将学生以往的学习形式进行改变,应用科学探究的形式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可有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以便更加深入的学习其中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尽量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最大程度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对于学习生物的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的学习。

例如: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生物个体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引出生物体内的细胞也是一样,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在观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婴儿体内有没有衰老细胞?为什么老人表现出衰老,但是婴儿却没有表现出衰老?由于学生在生活当中会经常看见老人、小孩、花的凋零等,对与这类问题的探究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2.学生亲自感受实验

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高中的生物中,有大量的实验需要学生探究,并且这些实验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动,提升学生的素养[3]。高中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将学生作为授课的主体,自己对实验知识进行感悟。

例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便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探究的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了解实验的原理等。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最后对实验进行总结等。

3.开展小组讨论

在高中生物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使其能够积极的对生物问题进行探究,树立信心,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群落的演替》的学习中,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小组收集资料,如:A组收集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B组通过互联网等收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情况,c组通过互联网等收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情况,D组在校园内观察被人踩踏成的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特点及分析原因等。在每个小组进行充分的探究之后,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结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要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日常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生模式出现的问题要细致进行探究,以便找出解决的方式,发挥探究式学习模式的价值,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提升?W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篇10

关于农村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文/梁建保

摘 要: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精神,各个科目竞相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语文学科也进行了此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取得了成效,但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不少需要大家去反思从而加以改进的问题。如,学生在探讨问题、发表观点、回答问题时,除了自身的知识能力外,增强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方面,在教学实践当中,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缺憾。这个问题跟农村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关。

关键词:心理素质;培养;课堂氛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不够。课后,我们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原因。现在,农村学生,也大多数生于二孩家庭,不少还是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部分学生存在自卑、逆反、冷漠、自私、懒惰厌学、社交困难等问题。学生在与他人有不同想法时,会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应该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一、构建轻松和谐、积极有序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提倡“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的理念。在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主导的身份仍不可改变,创造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调控课堂的方式或手段可以是多样的,但教师必须遵守两个理念并去力行之。

1.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

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身份既是学习的引导者,又是学习的参与者。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要主动践行这个理念,使自己的课堂多一点亲切的“温情”,使学生尤其是本来不够自信、不够从容的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得到更多的鼓励与理解,使学生能感受到合作学习课堂和谐的学习氛围与课堂环境,从而消除压力感,以轻松的心境去探讨语文问题。

2.教师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课堂调节与掌控的艺术家

教师能艺术性地调控一节课,对语文合作学习的课堂能营造出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合作欲望更强的.氛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的课堂,其实教师更应该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跟踪得更紧密,要处处留心、时时注意,适时及时、点拨引导,从而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在这个方面,教师进行点拨提醒,通过巧设问题,采用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使学生具备合作学习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人格品质

我们在德育工作中,都会重视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教育,而合作学习的特点突出体现在合作上。这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倾听他人、与他们沟通的过程。因此,在看似与德育无关的语文合作学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教育是一项不可小视的任务。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单个力量与小组力量的比对,进行小组之间或小组内阶段性比较,从而切身感受到小组团队精诚合作的力量是伟大的,使他们真正明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对学习产生一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收获合作、沟通与倾听给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的习惯与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让学生清楚,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的道理。在合作学习中,要尊重他人先从学会做一位倾听者做起。合作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看似放任自由般,但实质上要求教师做一个暗中调控高手,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要让学生明白:学会倾听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它能使我们在倾听别人的意见或发言里,吸取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博采众长,以弥补自己思考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在倾听中触发思维灵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倾听的明确要求:细心认真,耐心虚心,听思同步。特别是强调学生有听才有思,边听边思考,从而发现别人发言中的不足与可取之处,为善于举一反三、注意辨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培养更强的探讨能力打基础。

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重视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因为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最终的目标。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那么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成为小组合作的主宰,而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基础薄弱,缺乏参与小组合作的主动性,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自己的见解,放弃了思考、表现的机会,就只好盲从别人的见解,或者对别人的观点漠不关心。这样的合作讨论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真正的培养与发展。

四、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

1.建立激励性评估机制,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调查表明,激励性评估机制是培养学习合作精神、增进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整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全体化而较少考虑个性差异。在对合作学习评价时我们要避免这么一个做法,那就是认为合作学习是集体合作的智慧结晶,所以,就认为对合作学习评价应该以合作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也是正确的,但教师如果仅仅在教学时把评价和赞赏过多地放在合作学习小组整体上,就会导致忽视个体的发展。只有把整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结合起来,在注重整体性评价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多了解单个学生的学情,考虑不同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差异、参与情况等表现,依据学生差异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发展性评价。既要引导优秀学生乘风破浪,又要帮助学困生翻越学习巅峰,尤其学困生在组内可安排他们优先发言,

培养或呵护他们的自信心,多一些鼓励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对学困生每次进步要加以肯定,只有合作学习中的个体得到参与成功的喜悦,整体的评价才是真实的,合作学习的目的才会真正实现。

3.过程评价应重于终结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习惯于终结性评价,习惯用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价,但这种评价方式不适合语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质强调“促进全面但非均衡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差异,只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都能够超越自我,获得进步,就应予以较高评价,这种评价不是终结性的水平认定,而应是一种激励、一种反思、一种改进,它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会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合作学习的意愿得到增强,从而进一步学好语文,提高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因此,合作学习过程性评价应重于终结性评价。

总之,高中尤其是农村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日可以成功的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与总结,不断地去渗透于课堂,从而逐步实现。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篇11

[关键词]情境;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一、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具体内涵

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构建了“自主预习——导入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质疑问难——拓展迁移”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供充足时机,引导自学探究。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注重疏导点拨,学会合作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课堂注重激励评价,引导深入探究。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并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機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二、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方法

经过我校广大语文教师的精心探索,我校在实施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方面摸索出多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的自身经验,发现问题,采用类比生疑法、联想生疑法,异同对比法、借果推因生疑法等,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求过程中要总结规律、培养技能。

2.情境探究法。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兴趣提高和知识的掌握。

3.自主探究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

4.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如果用在刀刃上,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如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对阅读写作等整体性的学习内容,组织整节课探究学习……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就能产生1+1>2的效果。

5.想像探究法。对于一些寓言、神话及有想象空间的小说、戏剧等,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存在的问题。

6.纵横探究法。既从课文间的联系从纵向横向两方面进行问题探究,获取知识。

7.接受式探究法。根据文本需要,让学生对个人、学校、社会等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中直接搜集或询问得来。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8.发现式探究法。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的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探究者对文本经过阅读、分析、解读、研讨等活动过程,通过知识间的链接来获得认识成果。

9.口语交际课的情境探究法。它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充满着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10.写作课的合作探究法。将探究性学习引入作文评改课堂,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确定一名学生作记录人,小组集体讨论评改分配的作文,评改内容按照本次作文要求,包括作文是否说了真话、抒了真情以及在拟题、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优点、不足、修改意见,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评改情况,小作者根据小组评改的意见写出二稿,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本次作文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

三、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心得

几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研究,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增强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努力实现现代语文教育的鼻祖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上一篇:着力提升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下一篇:少年宫五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