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精选10篇)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 篇1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
摘要:从创设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有所获得、创造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有所启迪、点拨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创置高中语文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质疑解惑、创新高中语文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等五个方面,就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质疑解惑
一、创设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有所获得
新时代高中学生聪明,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学识基础,对新生事物有寻根究底的个性特点。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按照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设置探究性教学氛围,为探究性教学进行铺垫,然后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认知提供一系列情境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质疑,随后对疑问进行互动交流,然后进行归纳解决问题。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时,笔者结合全文主旨给学生进行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借以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一是烛之武为什么能够凭一人之力说退秦国的大军?二是烛之武当时能够展示才华的背景是什么?有了笔者给出的问题,学生“迎合”教师教学的心态就会出现,学生就会主动的在文本阅读、教师的教学中去寻求答案,在这样教学氛围里,学生进行阅读探究的欲望就会被激发,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变成学生自觉主的探究行为。学生经历这样的探究性活动学习活动结束后就会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学生会有所获得。
二、创造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有所启迪
新时代的高中语文课程是经过专家几经审核后,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的,具有很强的人文时代性内涵,是由精华语言文字结合而成。所以说,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需要师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师要遵循学生个性特点和学识基础,科学合理F创造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情境,才能确保学生更好F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沁园春长沙》这节课时,教师借助于多媒体的“声光电”作用,创设生动直观滚滚江水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模拟作者站在江边,看江水发豪情,同时配合多媒体音乐大声的朗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经过笔者的配乐配景的朗诵情景的创造,仿佛让学生穿越回作者写诗的年代,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把学生的情感启发了起来,然后笔者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开展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三、点拨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说教会方法才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亦是如是。所以,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彰显个性,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同时,教师还应随时给予学生点拨探究学习的方法,“一语点破梦中人”就是这个意思,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语文的`技巧和方法。在教学《荷塘月色》时,笔者点播学生分别使用个性化阅读和比较阅读两种方法来阅读教材文章与作者的另外一篇著名散文,并有选择性的探究描写景物在这两篇文章上的异同。在探究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上的碰撞、共鸣以及精神上进行交流,从而在阅读探究中与自己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提高学生的素养。由此看来阅读才是语文探究性学习最好的方法。
四、创置高中语文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质疑解惑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加上新时代的学生聪明好学,对事物问题有质疑能够随时提出来,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所以“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这是由于高中学生质疑问题是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的转换,由自身局限到换位思索等全方位的调整转变。因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为培养学生勇于学习探索提供一个平台。教师根据文本教学的内容向学生设疑、提问,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和谐共处的生生、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对文本疑问之处进行探讨,以达学生质疑解惑的目的,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大胆发言了,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教师教的不再累,学生学的轻松活跃,就是新时代优质高效课堂。总之,新时代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引导学生去阅读,并在阅读中善于探究,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浅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14,(32):58.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渗透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而所谓的激活语文教学课堂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实现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讲,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最终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完善了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地位也是主导性的,这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难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此的教学模式只是为了面对高考,难以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思想性功能。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恰恰能够完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二)探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
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的强大推动力是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知识,因而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文学习技巧与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探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注重横向与纵向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拓展,以及激励学生间互相学习,从而借助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最终推动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三)探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可以摆脱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尽量地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其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爱好、性格特点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鸿门宴》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能够首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鸿门宴传奇》,然后教师能够要求学生介绍这一部影片的关键内容。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接下来,教师再安排一部分关于这一篇课文的课外学习任务,像是要求学生搜集跟《鸿门宴》有关的一些信息资源。而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能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因为学生对《鸿门宴》的内容充满了兴趣,因此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学生在查找信息资料的过程中,能够更进一步地把握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能够合理地评价项羽的性格特点。并且,在学生充满了学习兴趣之后,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主探究的观念。
(二)激励学生自主地思考和记录相关的学习内容
在学生自主思考与观察以及联想一系列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自主地记录和存储信息,特别地在阅读和思考课外的时候,教师应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思考的整个过程,要么是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进行记录,在学生结束思考后,结合自身的记录进行表达。如此一来,才可以保证学生更加准确、流畅地表达自身的观点,以及实现学生动脑和动手的统一,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例如,针对《雷雨》这一篇课文来讲,其中对大量的人物进行了描绘,倘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未曾清晰地记录下来,那么容易混淆人物。而倘若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就让学生注意记录阅读和思考的整个过程,借助一系列简单的图像或者是话语清楚地记录课文知识,以及在以一旁进行标注,那么就方便学生之后的学习,也方便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说出自身的思想或者是观点。总之,如此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也能够有效地统一学生的手和口,使学生在思考和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形成知识的整个过程,最终能够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启发学生自主地概括和总结,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借助自身的能力与努力,才可以概括掌握到的内容,才可以加深学习的印象,才可以在整理和归纳的过程中实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际上,学生自身动手整理的过程中就是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也属于再次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并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都常常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自己整理过的内容,然而难以实现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多给学生创设自主总结、概括、整理的时间和空间。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相信学生具备自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并且,教师应当明确的是,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符合教学的目的、学生的认识水平、性格特点等等。只有如此,才可以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巨大作用,才可以大大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秦选丽.生物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四过程,四环节”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2015(4).
[2]叶娇美.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4(19).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 篇3
为什么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要回答的问题。在以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旧的知识传授方式和教学方式中,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很少,这都不利于学生的独立自主、合作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强调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思考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得到提高,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一些老师对自主探究式学习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消除这些认识误区,是正确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前提。这些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某些老师把自主性学习等同于自己进行学习。于是,许多老师就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这是对自主性学习的误解,没有正确理解自主性学习的含义。自主性学习,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某些老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学习,这同样是对探究性学习的误解。固然,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是活动越多越好,活动课程的安排要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下进行的。
一、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1.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在老师的指引下自主性地提出疑问,调查分析,合作探究,使学习成为一种自主探究的有兴趣和有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老师以学习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互相融合,给予学生引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2.将研讨性学习和获得性学习有机结合
高中生一般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进行研讨性学习具备一定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研讨性学习和获得性学习有机结合,能够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高中语文课本涉及范围广泛,而且都具有一定难度,对高中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此时老师应该进行必要的引导,选择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对课堂知识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同时老师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跃的课堂中来。
3.激活学生自主探究性思维,注重学生切身情感体验
教师必须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是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情感流露和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注重综合型的课堂交流方式,即注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综合型交流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达到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自主探究性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和情感体验,这不仅是教授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素质发展的需要。其实,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和知识的追求,这同时也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
第一,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设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结合的问题和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意境,并在语文意境中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语文课本的阅读会产生一些初始的认知和理解,但这种认知和理解是粗略和浅层的,对课文的内容不愿意去做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作品的深层次价值含义和蕴涵的思想也没有深刻的领会。但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来说,这些人生价值和精神的感受和领悟正是学生学习语文进行阅读鉴赏的关键。同时,阅读鉴赏也是毕业考和高考等很多关键性考试的主要考查项目。比如,在教毛泽东诗词的时候,提出一些关于诗词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下收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教《我与地壇》时,老师设置作者与其母亲的深厚感情在文中有哪些表露等问题,可以让学生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可以让学生产生与自己的母亲的相处和对彼此爱的回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人生经验。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用启发开放式问题去激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进行积极思考,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练习和对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及发掘自己独到见解的能力。比如,在教《宇宙的未来》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尽量发挥想象力去描绘未来宇宙。这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设置一些问题来发散思维,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在教《哈姆雷特》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些问题,如:哈姆雷特王子的复仇是不是就是他的真正目的?即使复仇了但哈姆雷特的死有什么意义?复仇能否解决所有问题?以此启发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第三,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开放性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也不是唯一的。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一般都是我国或世界文学史上的名著和经典,都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代表作,都是中华文化或世界文化的精华。有很多课外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主旨。比如,在教《鸿门宴》时,尽量让每一个同学对文中每个人物的作用及心理活动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积极思考,可以问“樊哙的出现起到什么作用?张良是怎样进行统筹规划从而使刘邦逃脱的?刘邦在与范增的周旋中如何一步步化险为夷?”这些问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如观看根据《鸿门宴》改编的电影,进一步进行课外学习。在观看影片后学生一般都有比较深刻的感触,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观后感来进一步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课堂讨论。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符合人性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可探索和实践的空间还很广阔,也还有很大的可塑性。只有语文教师抱着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培养每个学生个性的的态度,才能克服其缺点,发扬其长处。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篇4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11、多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2、多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多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语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多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多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多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7、多想: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2
一、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仅体现语文的基本功,也是高考的需要,现在高考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上不封顶;卷面不洁也要适当扣分。而造成卷面不洁、错别字多的主要原因就是书写潦草、书写不认真。可有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却不以为意,本来字写得就不好看,写字时还连蹦带跑,缺撇少捺,难以辨识。老师帮他指出问题,还振振有词说自己到正式考试就会认真写。其实,如果你平时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在考试的特定的紧张情绪中,当你想起要认真书写的时候,可能作文已经要接近尾声了。所以,我们平时写字时就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规范大方,不写错别字,不乱涂改,不忽视标点,保证纸面(卷面)清洁。如果你的字现在没有写好,现在开始练习还来得及。俗语说,“练字不过百日”就是说,用一百天就能练一手好字,同学们不妨现在就去买一本好字贴,现在就开始练字。
如果说写一手好字,关系到一个人的脸面,那么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就体现了一个人素养。说丹东话并不能说明我们爱家乡,更何况我们丹东话并不太好听,也影响我们语文语感的形成,而语感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平时考试地都有很大作用,平时做题时,有时说不清为什么,但却选对了答案,就是语感和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对于普通话,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说,而且在生活中也要说,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体现出自己较高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养成零打碎敲勤积累的好习惯
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个积累本,这个本一定要保存好,高三复习时它就有大用途了,不夸张地说,到时千金不卖。平时我们要在本子里记下咬不准音、形、义的字词,需要背诵的古诗词,老师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比较新奇的题型,可以说,无论是教材的还是试卷的,无论是报刊的还是杂志的,无论是谈话的还是阅读的,只要是自己拿不准的,只要是高考考的,都是我们应该积累的。积累的方法就是随时随地地有需要就分门别类地记在本上。对于学习,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三、养成勤于朗读背诵好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放到课前预习中,每篇课文都朗读2---3遍,在读的过程中划一划,查一查,问一问,写一写,做到一手拿书,一手拿笔,一边思考,一边朗读。不能平平淡淡的、漫不经心的读,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这有助于我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速度的提高,节省更多的阅读时间用来答题,进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关于背诵。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因此,对积累本我们平时要经常翻看查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才能在说话时、写作时、考试时把材料信手拈来,增强作文文采,提高语文成绩。
四、养成勤于联想、勤于练笔好习惯
语文复习的内容可以通过“想”来巩固。可以从点到面,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纵向或横向,把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印在脑海里。当某个知识点联想不起来时,要经过查找及时巩固。想的时空不受限制,无论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都可以尽情地利用时空。当你“山穷水尽”之时,通过联想,也许会步入“柳暗花明”之境。
关于练笔,只要有利于练笔的都可以写,日记、摘抄,美景,人物,大事,小事都可以写。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与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练笔要写得具体、生动,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这样考试时才能有素材,有思路,有情感。
五、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的好习惯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成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六、抓紧课堂的四十分钟。
这是平时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四十分钟课堂凝结了老师的心血和智慧,集中了老师的汗水和才智,通过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老师不仅教会同学们知识,更教给同学们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重视四十分钟课堂,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每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要问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我记住了什么。哪怕记住一个词,记住一个句子,一种方法,都是收获,试想,如果我们每天在课堂上都有这样的收获,日积月累,语文能力就会提高,语文能力的形成正是语文知识达到一定量的积累的结果,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可能有的同学认为对于考试而言,课文只是例子,考试时也不会出现,而且语文也不如数、理、化一样,我今天不听明天就听不明白了(因为我们的教材是由一篇篇相对独立的课文构成的),因而就对语文课的课文分析不重视。但是要知道我们的阅读经验就是在一篇篇课文的分析、讲解中积累起来的,如果没有对课文的感性认识的积累,阅读的水平很难提高,如果别人是一篇篇积累,你是一篇篇扔掉,三年下来,你的语文水平能有多大的提高,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同学们应该重视语文课堂的学习。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3
1.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大家几乎都能默写,但却有不少同学不知道这句话写出了清香的什么特点,在月考中失掉了宝贵的3分。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走进梁丰,同学们就要学会分析和思考了。
2.课堂上,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更强调主动的参与。不少同学在初中已经养成了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这是很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我们教师在上《荷塘月色》时,有的同学没有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虽然记下了第4段的段意,但在月考时,我们考了第3段的段意概括,结果发现许多同学没有得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同学没有概括段意的能力。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才是运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要知道,高考和生活中阅读的文章大都是我们没有读过的文章啊!
3.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我们常发现同学们语文学习有这样的现象,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我们还发现,同学们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当我们找到了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古人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近于道。我们想,语文学习中,我们的知识是越来越增加了,但我们对语文规律的认识却应该越来越概括。比如,对议论文的认识,开始我们可能感觉到比较困难,开头有各种形式如开门见山,引用名言,列举事例等,论证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证、引申论证等很复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们就会发现,议论文无非是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各种方法来论证观点。到最后,我们写议论文时,心里只有一个东西――中心论点,其它一切都随机应变。再比如做病句修改的练习,如果我们将做过的练习进行归纳,就会发现病句也无非就是那十来种类型。以后,只要做病句修改练习,就考虑这些类型,这样事半功倍。有人在题海中遨游,结果被题海淹没了;有人在题海中寻找,结果找到了目标。
4.自修课上,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有人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内的阅读基本上是精读,是培养同学们阅读的基本素质和方法的。而课外的阅读,是将课内获得的能力进行实践。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是大家公认的语文学习方法。自觉读写,主动学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被动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同学们可以找《素质教育》、《语文世界》、《作文通讯》、《中学生阅读》杂志来阅读。自主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 篇5
一、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阅历和潜能,不要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要创造时机、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探究,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的建构的过程。从而达到进一步激活学生智慧和思维的目的。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营造探究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如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创办班级图书角》,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图书管理员由班级学生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讨沦、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制订书籍借阅制度,设计制作什么样的 借书卡等等。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调动。
3.采用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氛围
最常用的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氛围很容易形成。再如开辟第二课堂,在学生中成立文学社、摄影组、板报组、宣传组等课外活动学习小组,教师只当参谋和观众,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
二、激发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1.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
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一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这样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和语文成为好朋友,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你能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老师,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写?”有的说:“语文要学些什么呀?”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越来越浓。
2.通过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
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
3.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探究意识。如《穷人》一课中,对于桑娜是否应该抱回西蒙的孩子,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发表自己意见,深入理解课文。
三、生成探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在课堂上会踊跃地发问。但是,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就发现不出问题。所以,要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对掌握课文内容真正有帮助,我们才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引导学生在课题中发现问题。很多课文,我们可以单刀直入,抓住课题,让学生多作解析,引发一些问题;再围绕提出的几个好问题去阅读课文,使课文阅读更有目的性、针对性、连续性。以题析文,能激起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为学习文章引路,引导学生探索。二是通过重点词句发现问题。如《白杨》一课中,有“沉思”一词,在文中两次出现,爸爸这两次沉思,都想了些什么?说明了
什么?三是引导学生在空白处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改探究性学习的论文 篇6
【摘要】新课改为什么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是什么?那么,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关键又在哪里?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方法;关键环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的。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以纪律教育来维持教学秩序,以讲授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视学生为接纳知识的容器,没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读与看),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如听讲、听广播),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动手做一做或自己说一遍)。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必须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才能专心学习,而有人却喜欢在音乐的陪伴下学习,还有人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有效地工作和学习;有的学生为获取家长许诺的奖励而学习,有的学生却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也有人偏爱合作学习。那么,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是什么?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知识文化积累,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的融汇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探究性学习应该注重生活积累和知识整合
阅读是语言文字信息激活生活积累、形成再现和再造表象的活动。所以茅盾说,读书应当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凄,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中去看。生活是永恒的老师,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的东西。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积累足够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有了生活的积累,文本的阅读才有坚实的基础。文本研习是自身认知结构与外来信息有机整合的过程,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发现阅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将学生已有的相关“内存”融合到文本中去,形成文本、作者和读者的共鸣。
2.探究性学习应该注重文本和思想的延伸
文本探究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向深入,使文本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产生认识顿悟和思想飞跃。没有感性因素,哪里有情感和形象?如若这样语文课就失去了语文味。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审美积累、生活感悟和文化积淀。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把挖掘历史遗迹、搜罗文化古籍看作是比生命都重要的事。是啊,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几乎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一个人的文化积淀也必然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积淀的民族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积淀的人将如何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生活。“探究性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关键又在哪里?
1.探究的内容学生能够操作,并且有兴趣
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评述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 篇7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产生的背景
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探究性学习是在借鉴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大量的自我创新和突破, 时时刻刻做到“以学生为本”, 突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着重强调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早以前我国就提出了探究性学习方式, 但是正式书面提出“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 做到探究性学习。新课改更是将探究性学习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成为新课改过程中独特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高中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方式改革, 大力推广探究性学习方式。
二、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探究性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教学目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高中语文带来了一抹新鲜的“绿色”, 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改革就是其间最浓重的一笔。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学前提, 以培养学生自我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 开放性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主要的表现形式。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1) 探究性学习方式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学习方式要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 充分认知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特点, 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探究性学习方式积极鼓励学生自我学习,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教学的发起者和接受者。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保持渴望和好奇。那些脱离社会发展, 与时代严重脱节的教学方式应该被摒弃,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亲切的时代“代入感”和主人翁意识。教师要摒弃以往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 要围绕学生“转起来”。
(2) 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模式, 而且要具有人文性, 达到人文和语文的和谐统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 与传统的老师教授, 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完全不同, 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知识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保持个性的独立性和思想的自由性。“满堂灌”的单方向灌输知识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根本不能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严重违背了“教育之道”。教师应该“放弃学习过程中的支配权”,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 掌握方法, 增强能力, 发挥学生的潜力。
(3) 探究性学习方式以独特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性学习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 以全新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可以将学习过程分为“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模块, 呈现出一种系统的学习模式。同时为了体现某些方式的特殊性, 设置其他独特的呈现方式。探究性学习中的三个模块并不只是独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每个模块不仅仅提供学习的要求, 而且激发学生的自我问题意识, 自己提问题, 然后自己解答。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 积累知识, 提高自我的整体素养和能力。苏教版语文教课书就是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编写的。
(4) 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以开放的学习方式转换课堂模式。探究性学习以开放的方式将课堂扩展到教科书之外, 推广到课堂之外。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有开阔的视野、教材有丰富的选材, 让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将学习空间拓展了, 而且让学习习惯、学习内容、学习思维都转化为开放式。比如学生下课的作业形式应该多样化, 学生可以欣赏春联, 搜集生活中听到的神话故事, 积累生活中读到的文章, 然后和教科书中的文章进行对比, 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当前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我国开展语文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江苏省作为最早就开始了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地区, 时至今日,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 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善, 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提高, 但是也走了很多弯路, 走进了一些误区。比如对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理解并不准确, 将其和章, 歌颂母爱、科技类论文等。我对这些相关文章的主题加以重点剖析, 当学生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 就会引以为例, 进行类似的分析阅读。这样, 学生阅读时不知从何做起的难题就被很好地解决了, 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我认为, 归纳相似的主题是教学过程中的必备环节, 只有这样, 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并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日后自主学习中学会这种主题式的剖析方法。
三、试卷讲评需要师生的讨论, 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在试卷讲评课上, 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在课堂上只把答案一道题一道题地对一下, 再稍作分析, 学生好像改得挺认真, 但是, 效果总不是很好。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不去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因此, 在讲评课上, 要让一些答错试题的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以及今后改进的措施。教师评讲时, 也不能三言两语带过, 应该找出不同分数段学生的作文, 让他们将自己写作的思路及体验说出来, 找出为什么改卷教师给这个分数。今后写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以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写作。
例如, 我在课堂上经常采取师生讨论、与生生讨论的方式, 更好地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试卷讲评时, 我常将学生分成小组, 让学生先在组内讨论, 总结、分析组内同学的典型问题。然后再展开师生互动的环节, 将组内讨论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全面地分析讨论。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一类的问题怎么解决, 这是我们讨论的目的。同时, 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课堂的学习氛围, 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讲解与总结归纳同步进行的过程, 因而我们在教学时也应当注重课堂点评课的进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温故知新的习惯, 在总结归纳自己理解错误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作为教师, 应当注重语文试卷点评, 将这一环节的课堂教学作用发挥到最大。让试卷点评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永继.提高高中语文试卷评讲有效性的原则与方法[J].新课
程学习, 2012 (8) .
[2]陆秋华.“活动单导学”背景下高中语文试卷评讲课的思考[J].
教师, 2011 (18) .
[3]黄伟华.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J].中国
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8) .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
“放任性”学习方式混为一谈, 探究的问题混乱, 教学最终还是走进了模式化的套路。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新型的教学方式, 有助于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广。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指明了一条道路, 不仅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 而且培养学生自我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高中语文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篇8
一、 重研读,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阅读是一种探究活动,是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的多元对话。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知识与间接经验参与到阅读当中,形成新的知识体系。阅读的过程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接受人文熏陶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增强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文本为基础,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丰富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具体说来,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课文的特点进行探究,这样才能深入文本,领略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张扬学生个性。
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就可以与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照阅读,探究两篇文章是如何描写月光下的荷塘与河水的。学生可以针对表现手法、情感、色彩、声音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探究两篇文章在描写景物时运用方法的异同点,以及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异同点。学生通过探究就会发现,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格,语言都是优美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淡淡的哀愁。这样一来,学生在对比探究中认识得以深化,情感发生共鸣,视野得以拓展,从而在“对话”中自主感悟、收获,品尝审美的愉悦,有效提升语文素养。
二、 重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以阅读为载体的。教师引领学生阅读,就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鉴赏与审美,形成发散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从远古到当代,从经典成语到民间俗语,通过丰富的想象,找到知识的空白点,找到需要探究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与探究水平。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教师不能仅局限于对这一篇课文的阅读,还要联想到其它古今中外有关描写月色、荷花、荷叶的名篇佳作。可以从荷花荷叶的形态,联想到荷花的品格与人的品格的联系,体味中华民族追求高洁、蔑视世俗的品质。同时,还可以探究朱自清其它的散文名篇,探究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及其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再如,在教学《雷雨》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周朴园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具有自私、虚伪的性格特点。但有的学生认为,周朴园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的相爱,就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但他终究挣脱不了封建枷锁的束缚,他也是受当时的环境所迫。语文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这样的思考与争议,还要引导学生生成这样的讨论。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不断探究与思辨中得到训练,才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 重参与,激发探究欲望
师生的共同参与才能成就高效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基于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理解,声情并茂地朗读诗词,让学生深切体味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广阔的胸襟。
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互动探究:“烛之武为何能把强大的秦国大军劝退?烛之武是在什么背景下展示他的才华的?烛之武是如何劝说秦王,最终使郑国脱离了危险?”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这些问题探究清楚了,这篇课文的脉络与主要内容学生也就掌握了。
四、 重推敲,体味文本内涵
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注重对课文语句、细节的思考与分析,是深刻体味文本内涵的重要途径。如在课文《祝福》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写祥林嫂的:“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句话似乎前后矛盾,可当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后,才发现这种矛盾正好表达了祥林嫂的悲苦遭遇,也是对封建迷信与礼教的控诉。
再如,学习《荷花淀》一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水生嫂与水生在月下的对话进行改动,条件是水生嫂深明大义的意思不能变。学生可以把水生嫂说话的语气变得开朗、泼辣等,通过与原文对比,就更能理解水生嫂的善良、质朴、深明大义、支持丈夫等性格特点,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本意旨。
总之,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真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及具体教学内容,积极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及课外语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 篇9
高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是新教材中出现古诗文大量增加,美文不断增多的情况,如何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与文言文教学有机结合,是改革文言文教学的关键之一。一个恰当且适宜的结合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与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之间得到相互转换,从而在理解与探究、质疑与解疑、自主与合作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审美意识以及文化素养,激活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本文就结合这些方面谈一些构想。
一、提升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接受学习的过程,它不是来自教师课外作业布置的推动,而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就是学生自身兴趣使然,只有让学生产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才能推动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进程。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寻找结合点,使自主探究性学习与文言文教学结合这一过程充满生动,不可消灭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内驱力,激发对文言文学习的探究欲。如教师讲“祸患常识于忽微”(《伶官传序》)一句中的“忽微”一词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三件事:一让学生查注释,弄懂“忽微”的意思;二让学生找出类似“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意思的成语,俗语;三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典型实例。这三件事,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真正弄懂了“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这样的教学实例给自主探究性学习找到了兴趣的结合点。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个实践性的活动,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这里的课外包括所学课文涉及的文史知识、相关作家作品、秩事趣闻、常用的文言诗文工具书查阅等内容,教师或介绍内容,或推荐书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范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高中许多文言文篇章的教学离不开背景介绍,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相关背景,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去,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讲述背景故事。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介绍一些资料,甚至把学生不易借到的资料借给他们,有时还允许他们把一些资料带到课堂上“照本宣科”。以期在背景资料的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的兴趣可增可减,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引路人,使学生走上自主探究之路。兴趣这个结合点是前提,它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本,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点燃学生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参与,文言文探究学习才有可能性。
二、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
由于时代的原因,文言文在长期教学中,少不了逐字逐句的讲解和翻译。许多教师生怕学生对文言文的字、词、句的“不知”和“不懂”,造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困难,大多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包办”政策,从字、词、句的理解翻译,到思想内容的概括无所不讲,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在被动中接受老师所谓的知识的传播。无法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更谈不上自主探究学习。另一种教法目前较为盛行,教师习惯于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这种方式有时固然能引导学生思考,但教师的问题不一定就是学生的问题,很可能还会束缚学生的情感指向和思维路径,而自主探究性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问题意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索。例如,针对学生中普遍常见文言文词句的解释问题,可要求学生在每篇课文授课前,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去积累归纳。自己发现难点,自己解决,在对全文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一部分学生很可能对文章的个别翻译有些疑问,教师则可顺势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和见解,然后在全班讨论,充分肯定学生的勇气与合理部分,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机会。问题的提出是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开始,要使之与教学结合延伸化,还必须激活学生读后写作意识,抓住文章的主旨或某一方面的感受,抒发己见,是对问题探究的深化、创新。如学习了杜牧《阿房宫赋》之后,可让学生自主命题写读后感,揭示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联系今天的社会现实,告诫人们勿忘节俭,居安思危。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文问题探究的再认识。
三、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的精神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 篇10
金旭峰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上海200444)
摘要:目前高中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如何?在化学探究学习中还存在怎样的问题或障碍?化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科学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探究性学习;指导;
探究性学习是从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对事实和证据进行解释,进而获得结论,又通过表达与交流,检查或修正自己的解释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原因在于探究学习重知识的获得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过程体验,因而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获得。要使学生真正能够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化学,就必须清楚目前高中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如何,在探究学习中存在怎样的问题或障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事实上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和科学家认识和研究事物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有一定的活动程序和途径。在探究活动中大体上包含以下要素和能力:提出问题并形成课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制定探究方案的能力、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并形成结论的能力、评价与反思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目前高中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普遍不高,探究能力各要素发展不平衡。在提出问题、形成课题的能力上,高中生普遍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但提出问题、形成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提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上,大部分同学能提出较为正确的假设,但只有少部分同学能说出依据,显然大部分学生还不善于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1根据获得的信息证据对所进行的探究问题作出猜测和假设;在制定探究方案这一最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程度的关键能力上,高中生制定计划的能力比较欠缺,这与学生长期在接受性学习的环境下学习,缺少探究学习的锻炼机会有很大的关系;在分析数据、形成结论的能力上,学生的表现是各探究能力要素中最好的,这与学生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接触了大量的信息题,而这类题的分析、解答过程与分析数据、形成结论的过程较为相似;在收集证据、评价与反思及合作与交流能力上,从网上寻找信息已成为当代高中生普遍选择的便捷手段,大多数学生认同学习需要同学间的交流讨论、团结合作,自己在化学学习中能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但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意识到要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很少。
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是:首先根据教学的内容确定探究的课题,老师对确定的课题创设问题的情境,提供相应的材料,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问题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思考,不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自主的探索,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简单总结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假设→汇报交流,得出结论。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质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鉴于目前高中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注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途径有以下几方面: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利用新旧认识之间的矛盾创设情境;由知识的实际运用创设情境;从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人手,创设情境;通过习题创设情境;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创
设情境。
在讲授“盐类的水解”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们知道酸的溶液呈酸性,碱的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呈什么性呢?结合已有化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判断盐溶液如CH3COONa、NH4Cl、NaCl水溶液的酸碱性;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检测上述溶液的酸碱性;据现象判断并作思考。学生会发现有的盐溶液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中性,在“惊讶”之后产生疑问,盐溶液的酸碱性有没有规律呢?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学生的探究欲望大大增强,情绪处于高度兴奋之中,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起来。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就更贴近学生自身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去探究。
2、注重方法训练,学会探究
杜威认为,科学方法的训练与获得实际科学知识至少同样重要。科学方法是指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使用的手段,它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中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正因如此,科学方法成为科学探究的核心,它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平台。
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我的做法是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展现科学研究的过程。如结合实验教材“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内容,向学生传递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又如通过设置一些很好地体现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全过程的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如“是什么物质漂白了色纸”探究实验,该实验包含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不仅为学生展示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且结合探究的不同阶段,渗透不同的科学方法的教育如在问题提出阶段,主要有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方法;在假设阶段,渗透推理、形成假说的方法;在检验阶段,渗透实验设计、观察和实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归纳、演绎和数据资料等整理的方法;而在结论阶段,主要渗透建立、检验和论证结论的方法,表达与交流的方法等。学生通过相应的实验探究过程,从中很好地接受有关科学方法的教育,而且还体验到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功能与作用。
3、适时引导点拨、自主探究
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提出假设,在此阶段更强调教师要适时地做好知识的铺垫和能力的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地把握好介入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新的水平。当然,教师的引导点拨也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
在 “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学习中,由于学生还没开始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此时马上让学生围绕问题讨论、猜想是比较困难的,故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引导:已知乙醇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现有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何推测乙醇可能的结构是?通过引导既降低了探究的难度,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
立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纷纷对乙醇的分子结构提出假设。假设1:若为
则1mol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可能产生3mol氢气;假设2:若为则1mol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可能产生3mol氢气或0.5mol氢气。通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理由
以使其真正理解信息和假设的关系,然后通过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4、加强合作学习、深化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思维过程,相互讨论分析,质疑问题,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学习不仅是探究学习教学的主要构成因素,也是探究学习过程的方法手段。
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的探究中,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和所提供的实验仪器、药品,进行小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展开讨论,拟定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很快学生设计出十多种实验装置或方案出来,观察并记录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和两极发生的现象,尝试解释。在学生分组探究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采取深层对话、促进交流不断将探究推向较深层面。在探究中有的小组提出:将铜片、石墨用导线连接(其中串联一个电流计),两极平行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只是瞬间偏转。为什么这个装置不能产生电流呢?教师在给予充分表扬的基础上参与学生研究,使同学们明白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除了要有外部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相连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还要有内部条件: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这里强调了内在条件,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质,更深层次上认识了所学的知识,另外学生也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进一步增强了探究的乐趣和信心,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同学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增强了,探究学习的能力也逐渐提高。但我觉得要把探究性学习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正确,教师的活动应从传统的讲授转向质疑、探究和推动学生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激励学生的探究活动。为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指导的时机、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学生讨论评价。其次教师需要在知识结构上的更新。因为不可想象一个缺乏科学知识基础的教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第三,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有利于探究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需要有效的专业支持,教育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的滞后都会影响它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总结论文】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8-30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06-20
高中政治探究性学习论文08-08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预设性探究10-17
浅谈高中语文探究学习08-22
探析高中音乐欣赏课中探究性学习模式论文05-27
语文教学论文:开展探究性阅读的基本方法11-17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运用教育学论文08-14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11-06
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