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探(通用11篇)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篇1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在新课程标准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项必修课程,占十五个学分,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然而我以为,把研究性学习定位成一门课程是欠妥当的,它应该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甚至学生的整个生活,而不是游离于其他课程之外的另外一门课程。根据它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知道,研究性学习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求索、勇于实践、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所以拨开形式名称上的迷雾,把握这一精神的内核,我们就能很容易找到正确的途径。
笔者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意识的渗透和实践,总结出以下两种方法:
一、质疑求证
怀疑是获得新知的源泉。教学中我们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疑惑的地方,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比如,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有学生问,封建社会“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焦仲卿应该是一家之主,为什么一切都听焦母的呢?对此,一方面我引导学生分析焦仲卿的性格中懦弱的一面;另一方面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中国封建伦理的细节。后来这个小组的同学在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在历史老师的帮助下写了一篇《从<孔雀东南飞>看封建社会的“三从”》的小论文,然后我安排他们向全班汇报成果,原来“三从”中的“夫死从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在“夫为妻纲”的原则下,母亲的地位要低于父亲,但是在“父为子纲”的原则下,子对父母却都要尊重。因为母亲的地位取决于父亲,对母亲的冒犯就是对父亲的“不孝”。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作为父权的延续而更受到尊重。而且汉代是以孝治天下,从皇室到布衣均要苛守孝道。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对人物又有新的认识,我们不能单纯的指责焦仲卿,应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他在维系孝道和个人爱情之间的两难处境,在选择与牺牲之间的思想纠葛和情感煎熬,所以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从某种程度上看他的悲剧意义并不低于刘兰芝。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既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求知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但同时更要引导学生科学的求证。在求知领域,胡适之的“大胆的怀疑,小心的求证”永不为过时之语。在求证的过程中才能更好锻炼学生自主探究、亲身实践、不怕困难的精神,从而达到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当然,不是所有的质疑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孔雀东南飞》中有一句话“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有学生问,刘兰芝是左撇子吗?剪刀都是为右手设计的,左撇子根本用不了啊?而且绫罗很滑很贵重不可能随便用左手去剪裁啊?针对这样的疑问,我列举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我问秦时的明月怎么会照在汉时的关上呢,学生恍然大悟,想起了互文的译法。像这种疑问,没有拓展性和探究性,我们可以当堂解决。否则会把研究性学习引向一种寻求微言大义的牛角尖,从而背离了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二、迁移比较
高中第四册第二单元是诗词单元,其中《词七首》要求学生了解词的不同风格,学完后学生都知道了豪放派和婉约派,知道了苏轼辛弃疾,知道了柳永李清照。但我觉得像唐诗宋词这样两座文化大山,作为一个高中生仅仅了解这些似乎还不够,而且他们已经有能力作进一步的探究,但我又不能直接要求他们去研究哪首诗词,于是我编了一个题目:
“山有山的稳重,水有水的灵动。稳重的山也有春秋变换的风景,灵动的水也有冬夏一色的蔚蓝……高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也有小轩窗正梳妆的柔情之恋;凄凄惨惨的李易安也会发出死亦为鬼雄的铮铮之声;铁马冰河里走来的陆放翁也有浅吟低唱莫莫莫的感伤之叹……”这是一篇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①的片段,你能指出这里引述的作家及作品吗?思考作者引用
这些作家作品有何意图?
对照课本,简单的查一下资料,很快学生找出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和《致项羽》、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钗头凤•红稣手》。再结合高考作文的背景,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这些词人或诗人,他们的创作有自己的风格,但这种风格不是单一的。我也告诉学生我们说这个作家的风格往往是就其创作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同一个作家会有不同风格的作品,这对于了解作家思想的变化很有帮助。不同的作家也会有相同的创作倾向或手法,我们可以比较借鉴触类旁通。然后我建议有兴趣的同学这一周的周记可以就此写一篇研究性的小论文,资料我可以协助他们去
找。
学生在确定选题时大多数都来向我询问,我也一一指导他们切入口要小切入点要准,其他工作都是他们自己去完成。由于初次做,有很多学生是第二第三第四周的周记才完成的,我也不限他们时间。周记收上来后,效果很好。学生读了很多课外的作品,并将之与课内知识联系起来。有的比较风格,有的比较思想内容,有的比较创作手法。比如《走近李清照》、《两首山水诗的比较》、《陶渊明也有远大志向》、《杜甫与陆游作品中的国事忧患》、《苏、辛词中用典的异同》,还有同学写《陆游与唐宛情史考》,令人不觉莞尔。
我觉得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课内出发,拓展开去,即增强赏析的能力,也锻炼了主动求索的精神。而且学生很有兴趣去做,不觉得是负担。
研究性学习当然还可以从社会生活更广阔的领域去发现问题,去探究解决。而我的这两种方法似乎还是把学生局限在书本内,但重要的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意识,我相信在其他学科其他领域也是可以变通使用的。而且我觉得有些学校把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铺的过于宽泛,我想中国中学生的境遇众所周知,减负至今效果甚微。所以学生并没有太多剩余精力从事过于宽泛的研究性学习,而且那也容易让学生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倡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取代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中学的基础教育永远是根本。运用质疑求证、迁移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课堂学习得以适当延伸,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调动学生兴趣。而且追本溯源,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内核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求索、勇于实践、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这样就不必太计较他们在多大层面上获得结果了。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篇2
关键词:阅读,勤查,倾听,好问,善思,作业,复习
我曾经问过我的一个学生:你认为学好语文的方式是什么?他告诉我说, 就是靠平时多积累。这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共同点。因为, 语文学习的确是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来的, 谁也不能一口吃下个胖子。下面笔者就谈一谈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一、多做阅读
首先, 阅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学生通过阅读课文, 可以把握文章大意, 了解作者的情感、文章的特色。当然, 不同类的课文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读类的课文我们需要用精读的方式, 要从字、词、句、篇等方面进行全面掌握, 课文精彩的语段能够熟读成诵;对于自读类的课文就可以用泛读的方法, 不重要的段落甚至还可以跳读, 以此来提高阅读的速度。因为阅读速度已成为近些年高考的考查项之一。其次, 多读些报纸、健康杂志、励志书刊。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在平时就得多看书, 多读美文, 记叙文学生都能看得懂, 可是对于散文就要找对感觉, 那么怎样找感觉呢?看得多了, 自然就会体会到散文的情感和主题, 这也是有规律可参考的:在阅读的时候, 要认准文中的重要词句, 把握这些句子的意义, 并认清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 然后依据上下文来进一步思考它们的深刻意义。学生要学着发现阅读文字中所包含的有效信息, 这也是阅读材料后所提的问题的关键内容。对于那些一般不会影响对全文意义理解的字词, 我们可以不要求理解。如果是重要的字词, 就不要心急, 更不可轻言放弃, 可以依据上下文内容来猜这个词的含义或者依据构词的方法来猜猜此词的大概意思。另外, 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 学生经常做一些阅读, 也会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 有时候你还会把曾经读过的优美的语句直接用到作文当中。
二、多做“勤查”
学生如果在学习中遇到生字应该勤查工具书, 工具书有字典类、词典类、参考资料类, 只要学习用得上的, 都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工具书的价值。学生要多动手查找答案, 既可以加深印象, 也可以提高自己运用这些工具书的能力。另外, 对于那些似曾见过的语句, 学生也可以去动手查一查已学过的课文, 这样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 查出的答案再经过分析, 学生的理解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善于倾听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也是他们最快接受知识的渠道之一, 而且他们听课水平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用语言作为传递信息载体, 可以通过朗读、提问等方法, 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 听课不仅仅是“听”, 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听懂, 学生知道听课的目的, 就会带上问题去听课。
四、勤写好问
耳听百遍比不上手过一遍, 不论是学习中还是考试中, 学生常出现把常用的字词写错的情况。什么原因呢?因为缺少了写。无论生字还是生词都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 再写一写。对于一些作文题目, 有时看似很是容易可是写起来却难, 因此, 教师应让学生动笔勤写, 不要眼高手低。
五、多练善思
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 了解自己知识的水平。我们不搞“题海战术”, 但也不能不做练习题, 要讲究练习的质量,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 及时改正, 使他们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 学生在复习时可以通过“思考”来巩固。可以采取由点到面、由整体到局部, 系统地将知识点联系起来, 使之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牢固地印在头脑里。如果某一知识点一时想不起来时, 可以经过查找来巩固。无论在课上、在课下, 还是在校内、在校外, 学生都可以充分业余时间来练习和反思, 持之以恒, 定会有很大收获。
六、重视作业
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能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学生的语文作业的书写是否规范从表面来看好像只是属于形式方面的情况, 实质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书写技能。因此, 语文教师要随时做好学生汉字笔画结构的指导, 以及部首的搭配, 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结构, 提高书写的技能, 促进作业的规范性。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中那些难度较深, 能力方面要求较高的难题进行必要的指导, 可以提示解题思路, 解题示范, 如此就可以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应充分地肯定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做法, 尤其对他们那些有独创性的认识, 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当然, 对学生作业中的缺点,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 让其他学生多注意、多留心。
七、分类复习
复习是学生对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是实现学习再认识的一个过程,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是一部分学生可能忽略的学习环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及时复习, 指导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结构, 并且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复习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但目的是相同的, 即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式
随着“大语文”教学观的深入,课内外不断延伸,语文活动课引起了语文教师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把握语文活动课的特点与类型,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课,我们成立了“高中语文活动课的类型与方式研究”课题组。两年多来,我们开展了种类丰富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外综合活动(辩论赛、知识竞赛、朗诵会、曲词创作、课本剧、新闻评述等)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等角度进行了多维研究,现就“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这块内容作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从教育的大背景看,素质教育早已达成共识,并被提上教改议程。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不再只是传授纯粹的知识,应让学生跳出课堂小天地,加强课内外的沟通,多联系社会生活,积极动脑,亲自动手,通过合作探究切实增加他们的阅历、学识,培养他们的情商与智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中生的必修内容,高中三年每位学生先后要参与两个课题的研究学习,完成学习,取得15学分。由此看出,现代教育多么重视研究性学习。其中语文学科以其涵盖面的丰富成为中学阶段开展活动的主要阵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最好平台。
其次,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早已意识到“生活大语文”,主动把德育美育等多方位的教育融进语文教学中,主动承担起素质教育任务,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语文学科当仁不让成了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全新的学习方式,虽然努力践行,可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师生把高考成绩放在首位,担心开展学习会占用太多时间,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一般刚开始时,又是选题,又是开题报告,搞得煞有介事,可开题之后立即变得无声无息,至于研究过程基本是学生坐在教室里杜撰出来的。时间到了,又煞有介事地搞一场结题报告,这就算尘埃落定、大功告成了。有时连开题解题报告也省了,学生要做的只是把表格填满即可。介于此现状,我们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作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希望能找到既不耽误高考,又能切实激发学生研究热情,真正让学生探究的途径。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及特点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是这样定义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创造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要以重自主、重过程、重应用、重开放、重问题为主要特征。
(一)重自主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主性。从选题到选择研究方式、与谁形成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用什么方式展示成果,一切均是学生自主商定。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做些指导,提点意见,当然老师可以组合课堂学习的目标任务,提供一些课题供学生参考。自主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实现。
(二)重过程
对于中学生而言,掌握具体知识不是终极目的,关键是在研究过程中,他是否获取了积极体验,学到了研究方法,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比如说,《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是弃妇,为什么那么吃香,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如果以此为课题展开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理解,那么这个过程收获的不仅仅是答案。
(三)重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十分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看广告世界”这个课题,通过分析评判从报刊、广播电视、街头广告中搜集到的广告语,查阅有关广告研究的专著论文,了解广告语语言文字应用的特点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设计广告词,提高学生实际能力。
(四)重开放
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的态度,它开放的不仅是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地点,更有学习方式和渠道。比如开展“古田文化名人研究”,可以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可以在学校甚至到街上进行问卷调查,还可以走访古田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到文化馆参观李若初先生等古田文化名人留下的书画,等等,甚至可以拜访这些名人的子嗣。
(五)重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载体,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联系自己的研究条件,找到既有研究价值,又具很强的可操作性的课题,是其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三、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经历四个步骤:
(一)筛选问题,确立课题
语文学科可供选择的范围相对其他学科会更大,除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外,还可以把范围放到社会生活中,但学生毕竟不是专家学者,所以选题切忌太大太难,否则将无法进行下去,半路夭折。此外,还要考虑学生研究条件的限制,要遵循选题的三大原则:可操作性、创新性、价值性。根据近些年的实践经验,引导学生从课堂教学延伸探究是比较可行的。
1.把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究作为课题
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究,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任务,平时授课都会设计一个环节,即延伸探究,但是探究还是停留在粗浅层面,且一般是老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由于课堂时间限制,老师还会急着亮出参考答案。这样学生还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走,不一定有自己的理解,即便有,由于时间等限制,也只能浅尝辄止。如果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行研究学习,我想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教授《雷雨》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还有真情。再如《孔雀东南飞》,一般认为焦母刘兄是害死刘兰芝的凶手,如果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致分析人物的性格,然后通过百度、查阅史书等多渠道地了解人物生存的特定的时代,答案就不会这么片面。
2.以课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为研究对象
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比比皆是,如《离骚》中的屈原、《史记》里的项羽刘邦、廉颇蔺相如,《明妃曲》中的王昭君。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很好的研究对象。如《短歌行》中的曹操形象可能跟学生在《三国演义》及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的很不一样,如果学生有兴趣更准确客观地认识曹操,我想以“还原曹操真人真事”为题展开研究,就是很有意义的事。
3.由课文内容的探究引申出新的课题
如必修四第二单元先后学习了《氓》和《孔雀东南飞》,我们发现不同时代女性受到的约束不完全一致,受此启发,我们研究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进程会很有趣而又有价值。
4.结合文化经典和文学名着的阅读开展专题研究
五千年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经典。我们虽然也倡导重温经典,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只能窥其一二,而且走马观花,粗略浏览。可以以此为研究对象,以此衍生出的课题有“我眼中的《三国》”“《红楼》人物分析”“从林黛玉探《红楼梦》”“新旧版《红楼梦》PK”“儒学奥义之‘信’”等。
除了从教材出发确定课题之外,还可以把眼睛移到社会生活这个大语文的圈子中。
首先,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此类课题有“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等。
其次,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激发学生乡土情怀。此类课题有“古田文化名人研究”“古田民俗文化研究”“古田百年杰出人物”,等等。
(二)搜集文献,整理资料
当学生选定课题时,或者对研究对象有了疑问,想寻找答案,或者已经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时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文献,他会更加清楚自己要研究什么,该从哪个角度入手研究,自己原有的理解是否正确,慢慢地他会形成更科学合理的认知。目前学生主要是从网络资源中搜集材料,由于网络资源数量庞大且良莠不齐,老师可以予以指导,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研究范围与性质,确定搜寻方向,同时尽可能推荐相关书目供学生阅读参考。
(三)设计方案,分步实施
课题确定以后,便要着手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确保研究的有序推进。
一份完整的开题报告包括以下几点:
1.研究课题,研究人员。
2.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3.研究内容(准备从哪些角度展开研究,已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4.研究计划(研究分几个阶段,负责人是谁,成员如何分工,采取哪些方法或手段、何时结题)。
5.预期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录音材料、照片、演示文稿等)。
6.指导老师意见。
(四)总结分析,交流成果
研究完成后,应通过交流达到共享,以便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吸收经验。一般可以通过结题报告会、比赛、答辩会等方式,让学生把学习成果和体会用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小论文是基本方式,目前为止,要求各组至少完成论文的撰写。此外,选出优秀课题制作PPT来展示成果也是我们常用的总结交流的手段。PPT一般包含以下内容: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过程的简介;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的建议;研究的心得体会。
以上是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有待完善。要想让学生始终保有深入研究的热情与积极性,真心希望教育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6号附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2]闽教基.〔2006〕30号.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3]肖晓阳.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规范化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4]王郁芳.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9(4).
[5]苏丽英.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0).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篇4
默认分类 2010-05-05 21:56:10 阅读332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一
1. 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2. 课题内容:古诗的特点、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古诗的语言特点、古诗的形象与意境、古诗的思想与感情、古诗的背诵技巧、古诗的鉴赏方法、古诗的答题技巧、古诗的命题趋向
3. 思路提示:(1)研究内容比较多,每组可以自选课题的内容;(2)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网搜集相关资料;(3)撰写论文。(4)在班级内展示优秀论文。(5)教师点评部分学生作品。
研究性学习课题二
课题名称: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
课题内容:(1)高中学生上网都做什么?(2)每周花多少时间上网?(3)高中学生上网对学业
是否有影响?
思路提示:(1)举行小型“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座谈会;(2)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统计表”,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3)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网查阅、搜集关于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资料,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4)撰写〈〈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报告。
(5)把这次活动的优秀调查报告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展出。(6)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研究性学习课题三
课题名称:名著研究性阅读
课题内容:《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母亲〉〉、〈〈红与黑〉〉、〈〈西游记〉〉等中外名著的研究性阅读,探究其中的某些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
课题目的: 比较深入的接触中外的一些名著,理解某些名著的基本内容,学习我国以及世界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我国以及世界文学的艺术魅力。
思路提示:(1)用资料室,图书室、网络等资源,阅读名著;(2)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网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3)撰写一篇反映研究性阅读成果的论文。(4)
在班级内展示优秀论文。(5)教师点评部分学生作品。
研究性学习课题四
课题名称: 徽城店铺名所折射的徽人的文化心理
目的意义:(1)培养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养成在生活中事事、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好习惯。(2)积累、丰富词汇,并对其产生、构成、表达技巧以及折射的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
探讨与研究。(3)激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思路提示:(1)课外活动阶段:周末或者假日搜集店铺名字。
(2)探究总结阶段:撰写一篇〈威海店铺名所折射的威海人的文化心理〉〉的调查报告。
(3)把这次活动的优秀调查报告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展出。
(4)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的高速发展,流通层次的需要,使我县徽城的店铺星罗棋布,多如牛毛。这些店铺中,既有百年老店,又有刚开张的新铺,好好研究一下他们的名字,别有一番趣味,这些店铺所
折射的是一种微妙、有趣的文化心理。一般有下面这些文化心理现象:
(1)求吉祥。这些店铺名字往往带有吉、祥、福、贵、美、俊、俏等字眼。
(2)盼发达。富、达、鸿、运、大等字是这些店铺的必备字。
(3)求朴实。只是表明经营范围,比如:阳和书店、便民小吃,平价商店,一元店铺等。
(4)图亲切。用自己的或者家人的名字或者昵称来命名,比如:林霞书店等。
(5)求典雅。涉及文化、教育、高科技等方面的店铺往往显得不俗,比如:听雨轩等。
(6)求响亮。往往有气吞山河、舍我其谁的良好感觉,这些店铺名字往往带有霸、天下、太平洋、世纪、金阳光等词语。
(7)取洋名。只看名字,你肯定不知道他卖什么的。
(8)怪异刺激。目的当然是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
目录
一、课本研究性学习示例
㈠整册课本研究性学习课题预案:
㈡单元研究性学习示例
㈢课文研究性学习示例
㈣课本与读本结合研究性学习示例:
㈤课本、读本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研究性学习示例
二、高三复习研究性学习课题
三、语文学法研究参考选题
四、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案例
五、课外阅读研究性学习课题
[附录]
一、“我认识的杂文”课题报告精选
二 《诗说〈鸿门宴〉的人物》诗歌精选
一、课本研究性学习示例
㈠整册课本研究性学习课题预案:
第二册(2003年12月第3版)
本册课本共有中国现当代与外国小说、杂文、科技文、文艺随笔、汉魏晋散文和唐代散文六个单元24篇文章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兰亭序〉与书法文化》两个综合性学习组成,对每个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的预案越早,则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就越顺利。现对整册课本及按单元,对研究性学习的课
题安排如下:
全册课本的研究性学习:
1. 小说、杂文、文艺随笔的文题特征
2.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单元研究性学习:
第一单元:
1.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心目中的×××人物
2. 情节、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 语不惊人死不休——也谈小说的语言
第二单元
1. 是匕首,还是投枪——杂文的社会作用之我见
2. 寓庄于谐——杂文语言是情趣
3. 把今天复活到古代去——故事新编的时代意义
4. 以小见大——杂文笔法的圭臬
第三单元
1. 提取信息——阅读科技文的方法谈
2. 理清文章的思路
3. 引用中的标点符号
4.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不可信之处
第四单元
1. 理趣——文艺随笔的阅读
2. 不敢苟同——我读×××一文要说的话
3. 维纳斯真的不可复原吗?
4. 重读《伊索寓言》
5. “木叶”别解
第五单元
1. 以叙代议——《过秦论》的议论技巧浅探
2. 诗说《鸿门宴》的人物
3. 综合性学习:《〈兰亭序〉与书法文化》
4. 陶渊明的思想初探
第六单元
1. 进谏的技巧——《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比较阅读
2. 传道授业解惑?——现代老师的职责
㈡单元研究性学习示例
第一册第二单元(2000年3月第2版)
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能力。该单元由《记念刘和珍君》《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过万重山漫想》《简笔与繁笔》四篇课文组成。这四篇课文,文体各不相同:记叙文、演讲稿、散文和议论文;理清思路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须归纳段意,有的应分清层次,有的则要抓住关键语句,有的则要分析选材特点。但要研究的课题是一致的,即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作为单
元课题。
主要学习步骤:
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思路,再以其中的某篇课文为范例,告诉学生理清思路的步骤:⑴通读全文,揣摩作文意图;⑵理清作者的思路起于什么,终于什么;⑶思考这条思路是借助于什么来完成的;
高中语文研究性课题
1、威海民俗研究
2、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3、韩寒现象分析
4、文登民间传说赏析
5、姓名趣探
6、溪美商店,招牌赏析
7、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8、追寻在南安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9、我校学生课外阅读倾向
10、关于仑仓镇水暖器材现状的调查
11、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12、台湾言情小说探幽
高中语文研究性课题
1、成县民风民俗研究
2、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3、韩寒现象分析
4、成县民间传说赏析
5、姓名趣探
6、.“高雅”音乐与“不高雅”音乐?
7、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8、追寻在成县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9、我校学生课外阅读倾向
10.台湾言情小说探幽
11.〈兰亭序〉与书法文化
12.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13.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
14.《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
15.略论网络文学的优略
16.剖析赵本山小品的艺术风格
17.威海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18.关于成县水暖器材现状的调查
19.梁实秋与闲适小品
20.文登大众报透视社会现象的优点与不足
21.成县居民中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
22.读狂人鲁迅
23.《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24.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
25.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
26.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
27.红楼梦服饰研究
28.中国吉祥图案
29.西藏文化
30.浅议〈鸿门宴〉的人物
31.“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32.陶渊明的思想初探
33.传道授业解惑?——现代老师的职责
34.维纳斯真的不可复原吗?
35.拇指按出的精彩——短信文化
36.对联中的文化底蕴
37.阅读,是生命的天堂
38.拜访海明威笔下的“老人” 佚名
39.论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
40.话说雨果
41.张爱玲的苦恋
42.杜甫在同谷
43.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44.漫谈《红楼梦》
45.中国摇滚的光辉道路
46.什么是轻音乐?
47.F4与青少年偶像崇拜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研究的论文 篇5
摘要:高中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今,在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新时代多媒体等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语文课堂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动。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理念,要求改变传统古老的教学方式,从而适应时代与学生的要求,自主学习也受到了很多学校的重视。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成了高中语文教师探究学习的新形势。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探究
对于语文这门课来说,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起引导作用,尤其是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对一些知识或现象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这个较为活跃的时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在许多高中语文课堂,师生一体、师生结合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因此,做到尊重学生和鼓励学生是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尽力做到的。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乐观,成为自主探究学习的人才,是高中语文教师的目标与宗旨,而要让学生做到这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出发,首先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这样在学生心中才能树立威信,同时有足够的能力引导高中学生。对于每位高中学生来说,通过积极主动、自主创造性学习达到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学习的关键。所以创造自主探究高质量的学习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没有兴趣就不会自主探究的学习,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是高中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张,让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是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从高中学生的基本特点出发,找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加强他们的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文言文时,教师为了避免学生无聊,也为了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提前做好功课,把整个文言文了解透彻,包括时代背景、相关人物以及故事情节,这样在课上教师就能随时指导学生,学生在探究提出问题时也能游刃有余,整个课堂自主学习的氛围就会特别好。
二、改变模式、新型教学
学校的教学方式在大数据时代的引领下无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学不可缺的一部分,由于多媒体兼具简单与方便的特点,不仅随时能够播放各种音乐、视频以及图片,而且可以完整保存。这对于提升课堂气氛、丰富高中语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繁重,在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活跃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使高中学生加深了他们对于所学语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同时,在高中语文课中让学生自由发挥,就会极大的增加学生的自信。这样学生就能最大限度自主学习,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制造浓厚欢乐的学习氛围是自主轻松学习的前提。
三、重视探究、倡导合作
合作学习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学习方式,因为高中语文内容相对枯燥、篇幅相对较长,尤其是文言文,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堂准备,可以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有疑问或者有心得时可以互相交流,这种小组的合作交流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也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找到学习的存在感,这种组合的新型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互相交流,了解了小组成员思考的不同视角,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得到多种观点,从而使整个高中语文课堂充满学习的动力。
四、启发思维、鼓励质疑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篇6
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具体表现为:首先,很多教师仍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的写作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不能有效的进行写作教学,还有一些教师在学生的写作教学课上只是让学生写作文,不能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效的指点,对学生的写作起不到帮助的作用;其次,一些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课时,缺少针对性。高中语文教师常常因课时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只能对班级的整体情况进行讲解,加之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缺乏全面的了解,对于教师的指点意见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写作之中,致使写作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最后,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多数都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学生缺少表现的机会,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而教师过于重视写作技巧的教授,致使教学的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这也不利于写作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高中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学生将写作作为任务去完成,这不仅会让学生感觉痛苦不堪,而且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有含金量,那么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有积极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学会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写作的题目有内容可写,并且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进行全面的掌握与了解,从而选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某次写作教学结束以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选取前三名文章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一定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尊重高中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时期的学生其性格已基本成型,对于学生的不同个性,教师要予以充分的尊重,并且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将其个性通过文章鲜明的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例如,教师为学生出一篇半命题作文为“××,我想对你说”,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或者感恩等,但对于性格较为内敛的同学来说,他可能会通过一些实例来婉转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在班级将这两种类型的作文进行对比,不仅是对学生性格的尊重,也有助于学生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不对学生进行强制要求,但要对学生的写作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因为高中时毕竟还是会有很多学生缺少自制力,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缓解学生的抵触情绪,间接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做好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方法
中国被誉为诗词的王国, 自古诗词之多, 佳作之多, 浩如烟海,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的文化内涵深厚, 人文潜质丰富, 韵律优美, 结构错落有致, 意境幽邃深远。因此,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的诗词, 高二还有专门的《唐诗宋词选读》, 可见, 诗词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也为高中语文教师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那么, 高中语文在实施诗词教学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朗读诗词, 整体感知
朗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 它是学生智慧的源泉, 因此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首先要重视读, 读是吸收和理解语言的根本, 非读无以广识, 朗读是开启诗歌学习大门的钥匙, 通过读体会出诗的意境之美, 才有可能自己去驾驭语言, 理解诗意。课堂上教师津津乐道地讲, 即使讲得天花乱坠, 也不如学生静下心来读一读。教师讲得越多, 教学效果反而可能越差, 因为它会把诗词固有的整体美感打破, 使得诗词支离破碎。所以, 诗词教学的首要方法就是要学生多朗读诗词, 整体感知。
朗读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好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自由读、合作读、齐读、配乐读等方式, 对这几种朗读方式要有层次、有目的性地组织实施。例如, 在诗词教学开始阶段, 先是教师或者学生范读, 然后合作读、齐读, 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课文, 领悟意境, 就要让学生多涵咏, 涵咏就是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气变化读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同时通过涵咏,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艺术美, 享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而热爱上古典诗词, 并由此逐渐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情景创设, 进入意境
意境是诗词一种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中, 如果能够让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中, 那么, 教学就走向了成功。
1. 利用图画, 带领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中。
古典诗词就像是一幅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读完一首诗词, 闭上眼睛, 脑海中就会展现出一幅画。在情景的创设中, 图画既可以是实物的, 也可以是脑海中想象的。例如,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让学生慢慢闭上眼睛, 边读边回味, 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这么一幅优美的图画, 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诗歌优美的意境中。
2. 利用音乐渲染, 带领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中。
音乐可以把视觉的东西转化为听觉, 音乐可以调动人的情感, 激发人的激情。
三、比较阅读, 加深理解
对比性阅读鉴赏诗词在高考中都涉及到, 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妨采用诗词对比阅读, 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采用比较阅读有两种方式。1.将同一种风格比较阅读, 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这种写作风格的了解, 也便于教师进行总结。例如, 同是婉约风格的词, 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醉花阴》, 其写作的内容都是最具典型的离愁别恨, 写作技巧都是以典型的意象来渲染离别的难舍难分, 从而总结出婉约派的风格。2.将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可以概括出这一时期社会现象。例如, 陆游的《示儿》和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都反映了南宋时期爱国志士对百姓的同情, 对祖国统一的渴望。3.将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便于从不同的方面全方位地了解作家。例如, 杜甫的诗大都是忧国忧民之作, 像《兵车行》, 教师不妨用《客至》进行对比, 让学生看到杜甫除了忧国忧民的作品外, 还有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
四、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
诗词语言简洁精练, 一个字往往能够表达出无尽的意思, 这是由于诗词的字数很少, 在如此有限的字数里, 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 每一句, 每一字都必须要千锤百炼, 反复推敲, 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 要想领悟内涵, 就必须要仔细品味语言。首先, 了解写作背景, 诗词的写作背景, 就是我们学习、领悟诗词内涵的一根拐杖, 帮助我们越走越远, 越走越深;其次, 抓住关键字、关键词, 这个关键字、关键词是我们通常说的诗眼和词眼, 它对于我们领悟诗词的内涵往往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功效;最后, 找意象, 诗词的意象多是名词, 既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景物, 它主要是渲染气氛, 为诗词奠定感情基调, 抓住这些意象, 可以帮助学生领悟诗词的感情。例如《天净沙·秋思》, 就是借助一系列的名词性意象来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总之,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帮学生寻找规律, 掌握技巧, 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诗词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让学生自由翱翔在诗词的美丽空间里,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通才.浅谈如何进行古代诗歌鉴赏[J].语文天地.2005 (1)
[2]王金战.高中语文是怎样学好的.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初探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和谐氛围;一言堂
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展不同见解。”这一“强调”实质就是确立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执行这一教学方式时更多的是走形式,甚至为了赶进度,有的教师包办了学生应该随堂思考、随堂讨论、随堂练习等一切。这样做不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发展没有半点益处,反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我就语文的主体性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是以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具体指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活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主动参与,以自身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体验和感受过程,探索和解决问题为特征,以促进主体认知、情感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课堂实践。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呢?
一、保持平和心态,构建和谐氛围
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二者之间的活动,离不开课堂里师生之间的默契和谐的表演。在这双边活动表演中,要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不能避开老师而纯粹地把学生推上主人公地位的。因离开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漫无目的,学生就会思无所向,判无定则。但教师一味板着面孔,故做严肃,即使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学生也会心有顾虑。如课堂气氛沉寂,肃穆,有些学生即使想思后而答,也怕因答错被老师批评而无地自容,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意识就逐渐消失了。为此,要养成学生为主体性教学,师生之间有必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室内氛围,共同探讨,平等交流。
二、教学具体实施中,要讲究主体教学的灵活性
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分析解读作家作品为主的活动。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一般都是采取自我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为主的方式,而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却是呆板的作课堂笔记,学生似乎成了书本知识的复制工具。这样就谈不上主体性教学,反而还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此,我认为针对不同文体的篇目,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中,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应采取不同的主体性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实施语文教学,来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思维潜力。
(一)散文诗歌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要做到这点要求,教师授课时有必要交代作者写该文章的背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揣摩作者当时写所要表达的情感,带着这种情感去体会阅读情调。如《古都的秋》类似文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尽量读出句子中蕴含的情调:或舒缓,或深沉,或急促,或豪迈……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音韵美,领会其意境美,思考其语句中的意蕴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作为一个班集体,学生阅读能力程度不一,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他读出某种情调是很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这类学生多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阅读课文的能力。常言道:“读书百遍其意自尽。”放开让学生去读,这是语文实施主体性教学最根本的一步。通过阅读过后,教师用一、两段作为赏析引导,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对剩下的内容进行理解,再由学生以书面形式进行陈述,最后师生共同评定后综合归纳定案。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思维创新的能力。
(二)文言文教学。新课程目标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在农村中学里,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是不流畅的,至于叫他们感知课文作口头复述更是无从说起。鉴于此,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先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再抽取学生分别口头陈述每段的大概内容,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其陈述的优劣。在赏析课文时,教师要把较难的或重要的语句以及有关的实词、虚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书上的注释加深对该知识点的把握。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变了过去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灌”、“替”的做法,从而使他们在阅读文言文的实践中得到提高。
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方式,在不同文体篇目的具体教学实施程序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①确立随堂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立相关的有效教法,确保学生个性思维发挥。 ②学生随堂课的主体性时间要适度,不宜让学生“放羊式”发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时间要合理统筹。③教师随堂教学内容所提问题不宜面面俱到,要有代表性,新颖性,难易适中。④注重学生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法,尊重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篇9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批判黑暗现实尖锐激烈。
他在诗中无情地批判权奸的专横和宦官的跋扈,愤怒斥责群小得志、贤才沉沦的黑暗政治,他甚至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指斥玄宗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古风》其四十六)的.腐朽生活。其批判的激烈程度,在盛唐诗坛十分少见。
二、蔑视豪门权贵,傲岸不屈。
一方面,他粪土权贵,对王侯充满傲气;另一方面,他自己始终坚持高洁的品质,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三、关怀祖国之心始终不渝。
李白早年即有为国为民的宏大抱负,后来虽历经挫折,但报国理想从未泯灭。安史乱中,他请缨从军,直至晚年,他还是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心。
四、追求个人自由,狂放不羁。
一方面,他追求摆脱世俗羁绊的凌云之志;另一方面,他蔑视权贵,渴求自由,在苦闷中追求解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种追求的体现。
五、赞美祖国山川,热情洋溢。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设置初探 篇10
河池市 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从这次听课来看,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悬念设臵,吸引学生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精彩短小,直切重点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营造氛围,创设气氛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设臵
1.课堂提问艺术和激励艺术。
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方法。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既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还要激发学生思考;二是问题要大小适宜,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三是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四是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五是解说学生答问后语言要适中委婉,既要考虑答问本身的正确性,又要顾及学生的心理影响,特别要以激励为主,迂回圆说,做到正确答案与学生自尊两全其美。
2.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细节。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讲精练,重点突出,形成系列。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根据预设的教学设计,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临时应变与调控。课堂上,教师要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2)依照内容灵活变通。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习能力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比如,可以是前后的变通,也可以是主次的变通,还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变通。
(3)去糟粕取精华。要有所取舍,就是要“忍痛割爱”,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甚至是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舍去,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或内容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3.从老师自身出发,开创个性化的教法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和个人经历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高中语文课是既是讲授课,也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再三,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多种要素,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做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才能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永远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最后,要注意把课本与生活巧妙讲说,融通感性与理性知识的教学。教坛上流行这样说法:三流老师在讲台上演绎他的教本;二流老师在讲台上演绎他的教案;一流老师在讲台上演绎他的人生。这一方面,其实就强调了我们老师在讲课中要注重生活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上,学生最喜欢的是活生生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讲说,才是最有效果的教学。二方面,就是强调个性化教学,风格化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十个语文老师的讲课中领导到十种人生,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四)课堂拓展的设臵
在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拓展设计中,要求教师要做到多元设计,精心安排。1.是要考虑拓展方式多元性。对于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学生认为的疑难性“问题”和可拓展性“问题”等,教师要选择多种途径和手段,给学生提供宽阔的拓展平台;
2.是考虑通过拓展 使学生进一步实现转变学习方式。从学习方式上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并不仅仅是指课前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转变,应该包括课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课后拓展,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具体的拓展设计时,主要是选择与教学适应的拓展模式,如果选择问题思考模式,那么,重点涉及在课后问题思考方面应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作业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作业设计与安排方面应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如选择问题展示模式,那么问题展示的设计与安排应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如果选择问题探究模式,那么,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与安排应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拓展模式,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需要来创新性的选择和确定。
(五)结堂总述的设臵
一堂精彩高效的课堂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
1.突出知识重点。
一堂课总有重点讲说的内容,也是学生必要记住的知识点,老师在总结时要特别点明,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或记忆上加深印象,使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得到掌握。
2.真情实感,富有诗意。
老师也是从学生中走过来的,也经历过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或是感人的,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多或少的感动着你,不妨就讲出来给自己的学生听听。在一堂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以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往事为话题,引出对今天的总结。同时,你运用的语言可以富有诗意,是同学们更真实,跟生动的感受那份感情,这样的结束语不仅可以得到感情的升华,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举例。激起他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心。
3.语言生动,富有张力。
我们从情感上赢得掌声的同时,语言很是重要。在结束语中运用对偶来总结、排比来评价、引用来阐述、比较求不同等等方法是很好的选择。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涉及到我们老师方方面面的自身积累和素质底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付出努力。当然,课堂的精华各有各法,但是
我们强调的共同目标是其有效性,本文在这只作一些较浅的探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还有待语文界的同仁们不断探索,以便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8 [2]林祟德《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篇11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法;教材处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70-01
语文课堂的沉闷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师,这一点在农村中学尤为普遍。农村中学的高中生源本来不佳,很多学生的厌学情绪早就积累了多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快速改变他们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再加之语文是一门很难让学生在短期内有成功体验的学科,不少学生努力了许久,却发现在考试的时候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分数的提升。于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语文读与不读一个样,考高分不易,但拉分也不多。这样的状况长期持续下去,使得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里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语文,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结合在农村中学多年执教高中语文的经历,从激活课堂教学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一、灵活选择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充满生机的,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力,从而对语文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的时候,学生就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1、巧设悬念,抛砖引玉
农村中学高中生基础较差,如果在上课的时候没有适时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动力,思想上开小差。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巧设一些悬念,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如在高中诗词教学《声声慢》时,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首婉约词了,再学习下去便觉得意兴阑珊。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学习之前先提出问题:李清照在词的末句写道“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么你们认为除了“愁”字之外,还有哪些字可以用来概括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呢?这个问题完全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有的说用一个“惨”字,有的说用一个“悲”字,有的说用一个“苦”字。笔者再顺势引导学生从词出找出自己用这些字的依据所在,这样一来,课堂就不至于枯燥乏闷,学生的主动性也调动了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创设情境,以境致情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一开始就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氛围中。例如: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作铺垫,可以在开讲时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最快地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讲授《鸿门宴》一文时,笔者采用了诗词导入法来创设情境。首先笔者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项羽和刘邦的诗歌: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默读两首诗歌后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从诗中不难看出项羽感叹、无奈以及刘邦的自信与欣喜。于是笔者再接着提示:楚汉相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这样看似简单的诗词导入,却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很强烈的阅读文章的欲望,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老师设置的情境中。这对于农村中学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注重人文性与科学性,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必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独特审美价值。从而喜欢上语文课。
1、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是农村中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一文的教学中,在理解们作出决策的四个原理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将这四个原理灵活地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从生活中举出实例来让学生作出决策,并引导学生体会自己作出这样决策的原理跟课文所述是否相符。由于文中所说的许多实例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如上大学的成本、考虑边际量的原理都让学生兴趣盎然,因此学生参与度很高,讨论也非常热烈。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这些原理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此外我们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探】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研究课08-30
高中语文的研究性阅读论文09-08
高中语文古文教学研究07-20
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05-25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研究06-25
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研究07-05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10-09
高中语文听课方法05-17
高中语文授课方法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