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2024-10-09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通用12篇)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篇1

语文属于我们的母语, 是人类进行各类交流的语言工具, 其不仅仅拓宽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更是用来开拓和积累学生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高中阶段的学生正面临着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 同学们每天的课程比较多,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百忙之中学习好语文知识已经成为老师们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对已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并尽可能创建一些适合该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一.如今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死记硬背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学生为了能够更好的备战高考, 很多教师想要让每一位学生储备更多的基础知识, 就要求他们每天背诵一些基础知识, 小到成语来源、解释以及各种语法等, 大到各种散文、文言文和议论文等。有的高中语文老师甚至鼓励学生去背诵现代汉语词典,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词汇量的储备, 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只会起到短暂的记忆效果, 并没有变成潜意识的知识储备在学生的大脑中, 时间一长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

2.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和提高语文知识

高中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辅导书、练习题, 甚至有些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去背各种类型的语文知识, 但是担心他们背完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忘记, 进而安排了大量相关的练习题, 让同学们去做借以巩固已背诵的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表面上看是可以的, 但是得到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通过背诵记住了一些语文知识之后, 还要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 再加上每天同学们都要做很多的练习题, 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摧残。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其它的教学方法也是值得讨论的, 例如对相关知识的反复讲解, 并且讲解过程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为了不拖延课程时间, 直接选择让学生记答案。这些教学模式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的教学是不利的。

二.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反思

1.坚决杜绝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每位高中生都要面临高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而高考又是考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储备情况, 因此, 要想让学生更容易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而又不会死记硬背,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多下功夫。与其它学科相比, 语文教学还具备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语文属于我们的母语, 我们每天的交流都在使用它。所以, 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 老师尽可能的用语文知识来与学生进行交流, 让同学们在每天的日常交流中掌握一些与语文考试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 教师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 例如, 告诫他们以后不要通过死记硬背去掌握那些枯燥的语文知识, 只要你们多读一些文章, 注意其中词汇和语法的使用情况, 然后时间长了就能熟记在心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对相关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而且还能锻炼学生提取重点、要点的能力。

2.了解学生个性, 激发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并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式, 以更好的激发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同时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课堂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其个性和特点也是千差万别的, 他们具有各自独特的智能因素, 老师要对他们的个性差异给予关注, 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通过对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挖掘, 这样才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每一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不一样的, 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 关注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并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篇文章时, 因为该文章属于文言文, 并且文章比较长,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于是在讲解到“完璧归赵”这一节时,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节让学生来扮演, 老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给学生们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思考, 同时也可以充填一些语言到表演中来, 尽最大可能恢复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该段内容的学习热情, 并愿意主动出谋划策, 设计相应的任务、动作和语言等。这样做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平等为原则,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传统方式的单边教学只能达到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平等的原则下,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学并将重心放在学生的“思维互动”上。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 教师既不能以活跃课堂气氛作为互动的尺度, 也不能以活动的频繁与否作为互动的指标。加强师生之间“思维互动”的主要方式有: (1) 在疑问和疑问的解释中进行互动。在讲解《花未眠》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先对作者川端康成以及与文章有关的艺术美、自然美等进行简单的介绍,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在进行自学过程中, 学生对其中的疑问要及时提出, 并将难以理解的句子标出, 这时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对于作者凌晨四点起来为什么会说有种“哀伤的美”, 有的学生认为花开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死亡, 因此作者会感到悲伤。而有的学生却认为这是一种错过的过程, 我们也许错过了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景色等,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勇敢的活下去就会不断地发现美。为什么说“长次郎的茶碗、坂本繁二郎的画以及真正黄昏的天空显得 尤为美丽”?, 一些学生认为这属于作者本身的审美体验, 作为艺术家就应该认真观察大自然, 对自然进行准确的表现, 让欣赏者真正从艺术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为什么以前作者没有发现岚山的美, 而现在却发现了?有的学生认为, 这样会与文章的开头相互照应, 说明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发现真正的美。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老师帮助他们解答了这些问题, 文章中的主题思想、脉络等也就清楚的表现在学生的面前了。 (2)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互动。例如《拿来主义》在谈对待文化 遗产的态度问题, 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 却谈什么“大宅了”之类的问题。可以请学生仔细阅读第9段, 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 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学生阅读,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最后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 “鱼翅”指文化 遗产中精 华部分 , “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 是纯粹的糟粕。这里“大宅子”、“鱼翅”、“姨太太”并不难理解, 对“鸦片”的含义可作适当启发:清末有些人吸食鸦片, 身体垮了, 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看来鸦片不是好东西, 但鸦片作为药用, 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看来鸦片又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鸦片呢?想想文化遗产中什么样的作品与鸦片具有相似之处。明确了“鸦片”所指之后对“烟枪和烟灯”的含义也要作适当的 启发:吸食鸦片时烟枪烟灯是工具, 而鸦片则是吸进来的内容, 联系文化遗产中某些不好的内容究竟是凭借什么才得以流传的, 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这样就明确了“大宅子”、“鱼翅”等所指内容之后要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

4.加强学生的情景式教学

为了不同的教学需求, 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情景式教学, 具体方式主要有: (1) 满足抒发情感的需求。情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 通过语言的情感来创设情境, 不仅能够将相应的情感传输给学生,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满足抒发内容的需求。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情景, 并准确的将教学内容导入其中, 以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例如,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写景美文。围绕“荷塘”“月色”创造意境, 抒发情感。因此,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总体思路是由景入情, 结合材料展开具体的鉴赏活动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运用比较法、炼字法进行景色描写的鉴赏, 从而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感受景中流露的淡淡的喜悦之情。要想对课堂知识进行很好的延伸就要多安排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普通高中新课标中明文规 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与现实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并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一些与教学实践相关的内容, 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性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让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进行一些互动, 以不断丰富学生的阅历, 增加他们的生活经验。

5.加强对问题的探究性教学

传统方式的教学并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如今的探索性教学围绕着学生来组织相应的教学, 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并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进行发现的过程。因此, 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提高高中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文规定: “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不断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使学生在优秀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塑造自己热爱祖国, 献身人类的精神品质, 并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除了具备优良的个人人格外, 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个人素质, 以便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 老师要对自己已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并不断对其进行探索、钻研和创新, 以便能够找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 更要加强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改革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一词在西方发达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各国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而我区自2003年秋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2.教师成长的需要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的深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找教师成长的模式。学术界倾向于把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1]。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正如肖川博士所说: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2]。随着广州市城市中心南拓战略计划的实施,我区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区中学生每年以2千多人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教师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一方面大量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我区从教,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脱接,反思性教学能为他们快速成长找到一条捷径;另一方面从外地引进的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毕竟不熟悉广州学生的学情,反思性教学能使他们尽快适应广州学生的教学。同时即便是老教师也需要再提高,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学的“研究者”。

3.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育所关注的是到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三个子过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思力。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反思性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益。

4.目前我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不足之处

十多年来,研究者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①考虑老师因素多,考虑学生因素少;②理论探讨多,实践探讨少;③研究通用型反思性教学多,研究具体教学情境下反思性教学少;④理论与实践研究“两张皮”现象严重。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界定和理解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是指教师借助数学课程念、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策略来研究自己的教学,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经验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完善自我、学会教学的活动过程。它立足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回顾、考察、诊断、反馈和调整,强调数学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不良行为或不合适宜行为的改善和优化,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不断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从而适应发展变化的数学教育要求。

三、研究现状与现实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开展教学反思的思想在教师队伍中已有所渗透和体现,但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①反思意识淡薄的教师占多数。老教师靠经验不反思,新教师只教学没有反思意识。②只反思解题经验和方法,发表的多为解题经验反思方面的论文,缺少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方面的反思。③只注意教后反思,不注意教前和教中反思,不注意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反思研究。这种研究大都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系统性,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势。

新课程的实施要在学校进行,教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也即教师由知识传授的角色向学生的促进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转变。这一变化是通过促进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其原有经验进行升华,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对自己新教学身份进行确认。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背景和意义的社会的道德方面的内容进行反思。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上,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进行反思,这一过程表现为探索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思”不仅要“思”,如何教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去“思”如何创造一个富有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活,这是思之“本”。

作为课程改革主体的教师,其素质状况至关重要。开展反思性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探究,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和提升一线教师自我持续不断的发展,也有助于改变过去的“苦教”、“苦学”、“向时间要质量”的教育现状,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逐步走上“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科学化的教改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展数学学教学的反思性研究应当而且也能够成为激发课堂教学蓬勃生机的动力源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学效果,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开展数学学教学的反思性研究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来看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四、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难点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1.高中数学的教学全程的实践反思 2.高中数学的反思性教学模型研究

3.高中数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发展途径研究 ﹙二﹚关键问题与技术难点

1.反思性课堂教学的组织开展和效果评价.2.个人能力的有限和时间的短缺.3.研究的长期坚持和效能的保证 ﹙三﹚预期目标:

1. 初步探索并形成一套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具有实际意义的反思性教学模式

2. 积累一定的反思性教学资源

3. 积累一定的反思性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一定的反思能力 4. 发表几篇高质量论文

五、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校内外注意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表现,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反思习惯和态度,支持该项研究的理论基础。

3、文献研究法。阅读和学习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思想和视角,是该项研究的重要保证。

4、个案研究法。对一个教学专题、现象进行跟踪研究,进行解剖分析,写出个案报告。

5、行动研究法。积极进行自身实践,进行实验总结。

六、预计论文创新点

1.在新课程改革中,对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实践反思,优化教学效果具有指导价值

2.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培养高中数学教师的反思习惯,提升数学教学反思力具有指导价值

3.利用个人博客进行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及其资源的积累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与步骤(一)准备阶段

1、研读反思性教学方面的理论文献。

2、在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查找有关资料。

2、调查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反思习惯,得到本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组织参与教科研活动,积极进行自身实践,进行实验剖析和总结。

4、撰写心得体会及经验论文,并做好每一阶段的小结工作。(三)总结阶段

1、做好资料分类归档,整理出完整、规范的实验资料。

2、撰写相关的论文与结题报告。

3、申请课题结题。文献综述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实践

一、对反思性教学的一点看法

首先是课前反思。课前反思主要体现在备课上,教师在备课时手边要准备5本书——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课程标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考试和教学要求。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要逐字审读,力求深刻理解教材,在编写教案时,用词要准,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明白教材中哪些东西是应该删减的,哪些是需要补充的,哪些知识点的呈现顺序可以调换,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在备课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课、观看教学实录帮助理解教材,往年的备课笔记、教学反思是备课的第一手资料,因为那是教师自己思维的产物,最易被理解和认同。

其次是课中反思。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反思,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也是由教师主导的,但学生毕竟有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相比原来“填鸭式”的教学增加了很多,而且现在的高中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多,知识面广,想象力丰富,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既要对课堂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详细而周密的预设,又要能够快速作出合适有效的反应。

最后是课后反思。实施完课堂教学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这一节课做全面的回顾与反思。笔者认为,传统的两节课排在一起上课不利于教师进行课后反思,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迅速提高。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教师本身要善于抓紧一切时间及时反思。曾经有位优秀教师说过:“有时上完课,即使厕所来不及上,也要把教学中的相关反思写下来。”足可以看出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课后反思的重要方法就是写反思日志,其实在教学中,教师普遍都有写教学后记的习惯,只不过很多教师更习惯于将课中的一些相关思考直接写在书上,这种方法虽然没有系统性,但是操作起来更加简单,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为“遗传信息的传递”。

1.教材分析

通过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有关实验方法,从而了解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DNA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2.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DNA分子的基本构成的基础上,概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归纳其特点,可以简述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2)能力目标。让学生对DNA分子复制方式进行大胆猜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策略

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然后,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分析,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对难点的学习要借助多媒体技术。

4.教学过程

第一步,以“宝贝回家”的公益广告进行课程导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问题探讨,方法是:首先请学生根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以小组为单位大胆推测DNA分子可能的复制方式,并构建模型;然后,由学生上台展示模型和构建过程。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两种复制方式,提出半保留复制和全保复制的概念。

第三步,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问题可以为:DNA分子究竟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就需要区分亲代DNA和子代DNA,如何区分呢?首先由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然后教师介绍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学生要听教师讲解实验过程,并积极思考问题,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即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在这一步中培养严谨、重视实验的态度,并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会实验的设计思路。

第四步,对于难点的学习,由教师播放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动画,然后请学生描述复制过程,加深学生对复制过程的了解。

第五步,回归课本巩固知识请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完成学案中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表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表达能力。

5.教学反思

(1)生物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反思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将教学方法和生物学思想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该案例通过DNA分子的结构与半保留复制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沃森和克里克科学发现的相关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发现中的科学方法。

(2)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的实施应由手把手地教,逐步过渡到放开手让学生自学。本节课采用了问题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对DNA的复制过程展开探究。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当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蓝永平.创新教学法:新课改生物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0.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实践研究 篇4

1. 同学科的合作

第一,构建和谐学科备课组。(1)选配优秀的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必须是教学业务骨干,能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又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2)优化备课组成员。备课组成员应该做到新老教师搭配,结成师徒关系,共同发展,取长补短。(3)明确学科备课组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确保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同时抓好课堂教学的几个“点”、即落实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疑点。(4)加强备课组成员分析、筛选,编制试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根据高考试卷的题型结构,将考点分割成几个板块,然后分成研究小组,各小组分工研究,真正做到各有所精、各有所长、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为实施高效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锻造合作的高效课堂。(1)制订教学案。由专门负责相关考点的教师制订,其他教师完成初次备课,写好个案。(2)进行集体备课,由主备教师进行演课,说明教案学案设计目的,重、难点的处理方法。组内其他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完成教学案定稿。(3)课堂实践。一位教师上课其他教师听课,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完善教学案,结合本班情况,实行个人二次备课,然后各班再进行新课的教学。(4)制订巩固案。将新课进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集中起来,进行二次集体备课,找出共性问题,研究讨论解决办法,分析学情,寻找问题的突破点,制定巩固案。最后教师根据课前的准备与课堂学生生成的问题及时写出教后反思,这样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当然,其前提必须有教师的精诚合作,仅靠一两个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第三,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名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发挥引领作用。但实际教学中,许多名师并没有人尽其才。究其原因,是名师自身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还有就是这些人所处的环境不够宽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这些名师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如果创造出重视名师、学习名师的教育环境,我们的名师队伍就会不断地孕育壮大。

二、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1.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

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时都要不断地思考、否认、修改、磨合、再次修改、提炼。确定教育目标后,还要认真思考:活动对推动学生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才能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

2.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要关注学生的经验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丰富和开发学生生活经验的依据。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社会、生活经验进行充分思考:学生已有了哪些经验?适合本班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学生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

三、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

1. 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自发生成的事件或突发事件,及时地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

如有经验的、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学生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这样的天气呢?学生顿时醒悟,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2. 根据学生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通常会预设一些问题。但是,在活动实施中,就会发现学生对该问题很难做到理解和掌握,教师却没能够及时地调整问题的提问方式,而只注重引导。这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对预设问题迅速进行调整。

四、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后,教师要反思,在这一活动中,哪个环节组织得好,哪个环节还存在不足,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等。

总之,只有学会教学反思,教学活动目标才不会偏离;只有学会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摘要:我们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论学习与观摩学习并不少,但教学效率仍难以提高。经过认真的学习与思考,结合实践与反思,总结出一个结论:我们的理论学习只是表面性的学习,没有深入地探究及消化;观摩学习,只是观摩而已,没有认真对该活动进行思考与评价,吸取其精髓。若要取得进步,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听取评课意见中学会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和提高,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篇5

一、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选题的意义、价值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开展教学反思的思想在教师队伍中已有所渗透和体现,但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①反思意识淡薄的教师占多数。老教师靠经验不反思,新教师只教学没有反思意识。②只反思解题经验和方法,发表的多为解题经验反思方面的论文,缺少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方面的反思。③只注意教后反思,不注意教前和教中反思,不注意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反思研究。这种研究大都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系统性,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势。

新课程的实施要在学校进行,教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也即教师由知识传授的角色向学生的促进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转变。这一变化是通过促进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其原有经验进行升华,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对自己新教学身份进行确认。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背景和意义的社会的道德方面的内容进行反思。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上,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进行反思,这一过程表现为探索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思”不仅要“思”,如何教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去“思”如何创造一个富有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活,这是思之“本”。

作为课程改革主体的教师,其素质状况至关重要。开展反思性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探究,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和提升一线教师自我持续不断的发展,也有助于改变过去的“苦教”、“苦学”、“向时间要质量”的教育现状,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逐步走上“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科学化的教改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展数学学教学的反思性研究应当而且也能够成为激发课堂教学蓬勃生机的动力源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学效果,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开展数学学教学的反思性研究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来看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2.理论支持

(1)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是指教师借助数学课程念、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策略来研究自己的教学,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经验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完善自我、学会教学的活动过程。它立足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回顾、考察、诊断、反馈和调整,强调数学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不良行为或不合适宜行为的改善和优化,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不断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从而适应发展变化的数学教育要求。

(2)中、外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自20世纪初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开展工作以来,不少数学家,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学理论和数学教学这两个领域的内涵实质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数学教育理论:“数学现实”的原则;“数学化”的思想;“再创造”原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中国的“双基”教学理论。“双基”教学理论指出:“双基”是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是指“在强调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创新”。中国数学重视“双基”,但不是等于只抓“双基”,这也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初步探索并形成一套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具有实际意义的反思性教学模式。

(2)积累一定的反思性教学资源。

(3)积累一定的反思性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一定的反思能力。

2.主要研究内容

(1)高中数学的教学全程的实践反思。

(2)高中数学的反思性教学模型研究。

(3)高中数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发展途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与研究的过程(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安排

1.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在校内外注意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表现,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反思习惯和态度,支持该项研究的理论基础。

(3)文献研究法。阅读和学习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思想和视角,是该项研究的重要保证。

(4)个案研究法。对一个教学专题、现象进行跟踪研究,进行解剖分析,写出个案报告。

(5)行动研究法。积极进行自身实践,进行实验总结。

2.课题研究的过程安排

(1)准备学习阶段(2012年2月――2012年9月)。研读反思性教学方面的理论文献。在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0月)。查找有关资料。调查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反思习惯,得到本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组织参与教科研活动,积极进行自身实践,进行实验剖析和总结。撰写心得体会及经验论文,并做好每一阶段的小结工作。

(3)结题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做好资料分类归档,整理出完整、规范的实验资料。撰写相关的论文与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

四、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人员条件

课题组负责人及研究成员都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有着较深刻的认识、理解和体会,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研究充满热情,满怀信心。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成员,每位教师针对研究课题均制定了完整、仔细的研究方案、计划,所以在时间上与学校的整体时间保持一致,有绝对的保障,学校会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对研究人员及过程进行督促、检查、研讨、交流、调整、完善,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完全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2.物质条件

根据具体的实验计划,每周组织理论学习,分组进行调查、统计数据、汇总分析,每月一次研讨活动。注重资料的搜集整理,学校提供各项实验设备的配置。学校为课题的各项研究、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硬件、软件的支持。

3.经费保障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自筹资金,如:使用校长培训基金、专项科研经费,课题研究的硬件、软件、培训、实验研究、资料等经费保证按时到位,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机制保证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建立有关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激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篇6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都发展得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教师需要把握好其思维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系统性地训练其反思能力。这样才能改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形成一题多解思维与较强的反思能力,遇到同类题目时可以举一反三,提高解题效率。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推广,这种教育模式要求教师观察学生的生活,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观察能力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对未知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点,引导其细心观察题目,从而发现问题的突破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解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鼓励其扎实掌握直线垂直的概念、两条直线异面、平行、相交的位置关系等数学定理和公理,并且通过与图形相结合,敏锐观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其中,对概念的运用情景进行反复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总结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1:现有一正方体(见图1),底面ABCD的中心为点O,棱D1C1和DD1的中点分别为N和M,那么直线MO( )。

A.不和MN垂直,但与AC垂直

B.是MN与AC的公垂线

C.既不垂直于MN,也不垂直于AC

D.不和AC垂直,但与MN垂直

许多学生在初步审题后,由于观察能力不强,并未准确找到三垂线定理中的射影,所以看到答案A后并未多做考虑就直接选择,认为MO既垂直于MN,又垂直于AC,是MN与AC的公垂线。其实仔细观察再回想定理就能发现,MO不和MN垂直,但与AC垂直,即正确答案为B。

例2:如果直线c和d是在两个不同的平面中,且并无交点,属于异面直线,判断过空间内任意一点Q是否有且只有1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直线c和d?

学生因为缺乏空间想象力,读题后并未考虑周全,直接认为空间中任意一点Q并未在直线c和d上,判断为真命题。其实当Q在直线c或直线d上时,所作的平面都无法和该直线平行,或者点Q和其中一条直线确定的平面恰好平行于另一条直线,那么同样不符合题目中的结论,所以应判断该题为假命题。

二、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反思

高中数学知识涉及范围较广,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教育学生不气馁,不要因一次错误而丧失自信心,要善于从错误中反思,发现原因所在,不断积累经验,避免再次犯同类错误。反思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在解题后反思,对自己采用的解题方法与思维轨迹加以反思。在错题反思中,学生要观察自己的解题步骤,发现具体在哪一步犯错,错误原因(计算过程出错、运用公式错误或者概念理解有误等)。整个反思过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思维过程重新进行梳理,使其通过思维操作,获得解题能力的提升,并且扎实掌握基础性学习内容,如公式、概念、定理等。

例3:现有空间四边形ABCD(见图2),其两边AD与AB的中点分别为F和E,CD和BC的中点各有一点H和G,求证:直线AC,FH与EG共同交于一点(T)。

许多学生看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后,很快得知BD与EF平行,BD=2EF,在后续证明中,依次列出DH/HC=BG/GC=2,BD∥GH,BD=3GH几项推论,由此可知EFGH是梯形,而FH和EG则是梯形的两腰,如果T是二者的交点,因为DH/HC=2,AD与AB的中点分别为F和E,所以FH和AC交于一点,所以直线AC,FH与EG共同交于一点。

这个思维过程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但后半部分分别证明了每两条直线相交,却并未证明三条直线在同一点相交,逻辑性较差。学生在假设梯形的两腰在T点相交后,应从FH、EG分别在平面ACD与ABC上出发,说明T同时属于ACD与ABD两个平面,而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是AC,所以点T在直线AC上,证明命题正确。

三、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许多说法不同,但解题方法大致相同的题目,题海战术并不能保障学生掌握其中每道题目的解法,教师应选择经典题目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其能举一反三,提高解题效率。

例4:f(x) =√ax2+4x+2 的定义域是R,那么a的取值范围的多少?

原函数的定义域为R,且式子ax2+4x+4 在根号内,所以可知在R上ax2+4x+4 >0是恒成立的,因此a>0,同时要满足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即(8a-16)/4a>0,所以a>2。

当学生掌握该题的解法后,教师可以改变出题形式,比如要求学生求多项式ax2+4x+4的对数,变成新的题目:函数f(x) =log3√ax2+4x+2的定义域是R,那么a的取值范围的多少?而解题方法其实和例4相同,前一道题主要考察定义域的概念、根号的定义与意义,而后一道题则考察log函数的定义。学生在深入理解有关数学基础概念的情况下,很快就能理清思路,得出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反思解题过程,通过强化训练,掌握概念的意义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数学题目的解答中。另外,在改变后的题目中,教师还可以将根号去掉,考察学生对换元法的掌握情况,通过变换题目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篇7

一、教学反思策略

教学反思是一个贯穿于教学始终的教学技术, 教学反思策略具体应从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反思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探讨。

1. 教学目标反思。

国内高中教育普遍面向高考, 学校、教师以学生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学习生物的水平。受传统观念影响, 学生也以试卷、做题为练习、提高生物的主要手段。然而, 学校却忽略了生物作为科学性、严谨性学科, 实际动手操作和动脑创新的学科特性, 大多数卷面考试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要从根本意识到生物是一门运用类学科, 突出实用性和科学性。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从考试成绩出发, 更应该结合生物的学科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能力和思维引导等方面树立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反思。

良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过程, 教学过程反思具体包括给予教学目标的对学生掌握程度的了解和反思, 对教材的分析思考, 对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反思等。对学生掌握程度的了解和反思, 能够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进度的安排科学与否。对教材的分析思考, 是指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大纲要求, 适度地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重点, 考虑是否需要增删部分教学内容,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与此同时, 教师应该针对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组织工作, 对于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对于每一部分的教学使用手段是否合适, 针对学生疑问环节如何解答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学任务的安排反思, 包括对课外作业的质量和任务量的反思, 课堂对掌握程度的考察和方式选择, 采用何种方式提问, 提问内容, 如何引导思维等。

3. 教学方法反思。

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教学, 营造课堂轻松的氛围更容易使学生发散思维和提高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数字化教学技术, 充分应用数字化进行教学, 面对各类现代化教学技术,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 建立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利用直接简洁地传授教学, 网络的运用更便捷的开拓知识内容, 分享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否, 科技教学辅助方法的适用性与否, 时常就教学方法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从而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实时的调整和改进。

二、教学反思实施

教学反思的具体实施包括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开展阶段和教学总结阶段。

1. 教学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的反思重在准备, 结合教学经验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接受过程, 突出重点难点, 坚持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原则, 预测学生在初次学习中的困难, 并且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面设想解决的方法。在这一阶段, 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难点, 化抽象为具体, 化解难点, 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其次, 准备阶段重心放在对教材的融会贯通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上, 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侧重, 从而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进度和内容分配。

2. 教学开展阶段。

在具体开展教学时,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需要教师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其次, 分解教学难度, 因材施教。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知识面, 增加知识的深度。针对不同学生的生物基础和生物兴趣, 真正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了解不同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和能力。教育中穿插实验操作, 提倡学生自行实验, 自己得出实验结果。教学中尽量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 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 从生活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重视生物思维的养成和生物应用能力的培养、发掘,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深层掌握, 用学生之间的思维带动和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促进学习兴趣, 提高生物成绩。在教学开展时, 教师应该与学生悉心沟通, 尝试改进, 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改善和补充。

3. 教学总结阶段。

教学总结阶段是教学反思实施的最后部分, 这一阶段注重调整反思。调整反思是教学反思的延续,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 如果已解决, 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 将改进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巩固, 并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 以巩固目前的好的教学行为, 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 应该从根本上追寻新问题的本质, 针对问题再次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加以解决, 并根据教学结果进行总结。

三、教学反思反馈

教学反思的反馈是反思教学的最后部分, 也是反思教学的评价阶段。教学反思的效果, 应该由教学结果和学生反馈衡量, 课后教学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 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学习知识, 是一个双向反馈信息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反馈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来学习生物。教师只有及时了解掌握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 并根据该信息及时针对性的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潜在问题, 并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 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课堂反馈信息作为教师及时了解课堂的媒介, 只有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才能作为以后教学的经验, 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篇8

一、帮助学生养成记录反思日记的习惯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内容繁杂,学习时间紧张,他们会认为没有时间来记录反思日记。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迫学生去记录,学生则会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情绪,这样不仅学习水平很难提升,甚至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压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反思日记,就要将反思日记的优点展示给学生,然后再教授学生记录反思日记的方法技巧,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记录反思日志的良好习惯。通过反思日记,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因材施教,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加速度这一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合作完成实验过程。实验结论是: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外力和自身质量共同决定的。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摩擦力的平衡,实验结论和实验注意事项都是关键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认真思考领悟。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结束实验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实验的全过程,这就是反思日记的主要内容。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帮助学生养成了回顾知识点的良好习惯,从而高效完成高中物理的教学任务。

二、创新反思日记的形式

多媒体技术逐渐进入高中课堂,学生面对现代化手段也游刃有余,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反思日记可以寻求现代技术的帮助。可以将反思日记与微信圈、微博等信息平台相结合。学生个体先独立完成自己的反思日记,然后在班级或校级的公众平台上讨论交流。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现代信息手段的帮助下,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反思日记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能够高效利用课余时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同样在加速度这个实验中,学生后期的反思日记中多次提到平衡摩擦力,虽然没有影响到实验结果,但是实验的精确度大打折扣。教师就要在学生反思日记中及时指出,并且给学生解释清楚,详细告诉学生正确的实验顺序和实验步骤。反思日记将教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实验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深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三、编写试卷评析反思日记

目前,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的教师面对一份试卷单纯地讲解正误,面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却没有详细的讲解,没有深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对任何一次考试都没有详细的记录。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不仅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什么,还要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经过的每一次考试教师都要详细记录,通过不同次考试对比,总结学生的学习优势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物理考试之后,教师首先要记录的是班级的总人数,以及学生错题的分布情况。第五题考查的是电流的基础运算,10个学生出现了错误答案,主要原因是物理水平一般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透彻。第八题考查的是光学知识,6个学生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是该知识点容易被忽略。再如,某些知识点出现错误在于知识点本身难度较大,学生理解有困难,属于高难度试题。这样,教师不仅对试卷有深入了解,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水平也做到心里有数,从而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实现错题解析和反思日记的有效统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错题也是一笔财富,关键是教师和学生如何对待错题。记录反思日志可以发挥错题的实用价值,加深学生对错题的印象,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有的学生在器材选取上出现问题,还有的学生对物理实验中的原理理解不透彻,面对这样的错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要让学生在反思日记中整理错题、解析错题,不仅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要让学生把解题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将错题和反思日记有效统一,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经常记录反思日记,从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深刻理解物理学科中的重难点知识,充分发挥反思日志的作用。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要认识反思日记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摘要:物理教学需要融入更多个性化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帮助学生养成记录反思日记的习惯,创新反思日记的形式,编写试卷评析反思日记,实现错题解析和反思日记的有效统一。

关键词:高中物理,反思日记,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傅月琴.巧借“反思日记”活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J].中学物理,2015(05).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篇9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 使得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化学, 是高中学生的必学科目,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反思, 才能对教学工作进行思考, 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合理性, 使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刻板不变的教育工作者, 会使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下降, 影响当代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 笔者选择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内容分析

作为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反思需要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利用个人观察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 利用自主反思促进个人教学素质的提高。教学反思, 是对过去教学行为的反观, 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更是对新一轮教学活动的有效规划。化学教学反思, 不仅仅是对原有教学经验的总结, 更是对化学教学的整体进行思考, 寻找、分析与解决教学活动中的现存问题。教师要从教学思想、目标与过程等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让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学习, 在学习中教学, 提高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分析

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就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进行阐述。

3.1加 强 高 中 化学 教 学 理念 方面 的 反 思

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就要对教学思想进行反思。传统高中化学课堂中, 教师只关注高中化学知识的传递与学生做题技能的训练, 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消化较重视。因此, 某些高中化学教师经常把学生当做是被动的灌输对象, 将自己作为知识的传递者, 让学生配合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这就使得某些高中生在化学学习中不会问为什么, 只会跟着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 教学改革需要关注知识传授方法的改变, 引导学生树立高中化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教师要利用正确的思想与情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在高中化学教学理念反思实践中, 教师要对已有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 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具有较强的发言权。比如在讲解《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时, 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开始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甲烷。在新时代的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甲烷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 让学生在自主发言中学习化学知识。

3.2加 强 高 中 化 学 教 学 中教 学 方 法 的 反 思

教学方法 对于高中 化学教学 活动的效 率有直接 的作用。在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会利用课本、粉笔与黑板开展化学教学。对于化学来讲, 化学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与动手能力的增强。化学教师要学会利用实验开展化学教学, 通过实验的演示与改进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经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或者危险性较高的实验进行视频播放。但一部分高 中化学教 师认为多 媒体在课 堂中的使 用太过麻 烦 , 会浪费时间。

高中化学教师要关注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有关硫酸知识时, 为了让学生认识硫酸的危害性, 保障学生的安全, 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硫酸性质的相关实验, 让学生在惊讶中了解硫酸的化学性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3.3加 强 高 中 化 学 作业 布 置 的 反 思

作业的形式对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较直接的影响。教师利用作业的布置, 让学生科学利用课下实验, 对知识进行巩固, 加强课堂所学知识的利用。在某些学校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总是利用课后习题与其他书面作业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在完成这些作业时, 学生只需要对课本进行简单浏览, 一直对着纸制练习册, 其作业完成的积极性会不高。教师要对高中化学作业布置进行反思, 利用新型作业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教师不能完全抛弃书面作业, 而是要对学生的化学作业形式进行丰富。

比如在教学《元素周期表》时, 一般教师都会让学生记忆元素周期表, 利用抄写或者填空的形式加强学生的记忆。在对作业布置进行反思之后,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化学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元素周期表的记忆比拼。小组内成员一人说出一个化学元素, 其他成员抢答下一个或者上一个。这样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形式, 会激起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4.结语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来讲, 教学反思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反思对于化学教师的个人素质提高及教学改革深入有积极的作用。笔者对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分析, 希望当代高中化学教师关注教学反思, 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利用丰富多彩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 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生.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中学化学实验教学[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5 (02) .

[2]何鸿.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J].新课程 (教研) , 2010 (01) .

[3]曹坤.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 2009 (26) .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篇10

一、协同发展教学模式

顾名思义,协同发展教学模式就是指在相互协调、合作的精神指导下的一种无序到有序的综合思维过程。对学生来说,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培养协同意识,发挥各自认知特点和特长,分工合作完成共同任务目标。对教育来说则是教育系统各要素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产生默契或者竞争。通过教育教学的全面协同、和谐协同以及个性协同的发展,促使学生实现从愿意学习到会学习以及乐于学习的有序转变,实现教学的重要意义。

协同发展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自组织论和协同学理论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自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减小系统复杂性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指协同力的形成和协同效应的产生,教学中的协同力是为保障学生教师各个教学要素完成教学目标而形成,包含有鲜明的教育价值观、明确的教育方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学校、教师、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以及良好的文化协同氛围。

二、高中英语协同发展教学模式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趋向于实践性、综合性以及人文性,《牛津高中英语》在顺应新课标要求下,将文化意识纳入英语基础课程中,增强了英语的文化理念,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了基础条件。英语教材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在此条件上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协同发展教学模式中,将英语教学目的呈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协同发展等。

协同发展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认知方面,提高了学生语言学习的思维水平,帮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能力方面,协同发展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促进了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形成;在情感态度方面,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并通过英语课程中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跨文化意识。

协同发展教学模式对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环境的创建,还体现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英语实践机会和指导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但实际运用中受多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体现在教师知识素养不足和对自身技能提升认识不足,不明确教师本身的发展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只注重学生语言技能培养,忽视自身专业理论和技能的不断提升;其次,一些学校并没有相应的语音教室为学生提供英语口语练习,外籍教师的缺少也是英语教学资源不全的一个方面;再次,高中英语课程课业负担太重,课时安排不合理,并不能充分发挥协同发展教学模式的优势,同时现行高考制度制约了英语课程改革,没有充分重视语言实践性的培养,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三、高中英语协同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究

1.协同发展教学模式下教师方面的创新。在开展协同发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英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也是具有独立思考工作能力的个体,在不断吸取他人教学经验及学生意见建议的同时,不能放弃自己对教学的独立思考工作能力。通过教师之间的启发、交流和互相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是协同发展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团队中有效沟通机制的建立也十分重要,在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反思会谈以及共同评价等教学全过程中保持沟通和协调。

2.协同发展教学模式下学校方面的创新。学校方面在协同教学发展模式的创新下首先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不仅要设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对英语协同教学进行规划和管理,还要加强教师团队的管理、组织和评价,更要注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协同发展教学的科学规范化。其次是赋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不能对教师进行过多的非专业干预,要为其提供专业的教学环境,最后要注意教师团队的有效培养,规范教师团队,促使形成有共同教学目标、注重合作协调的民主型教师队伍。

四、小结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 协同发展 教学模式 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重要的语言类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以及跨文化性的主要特点,在高中英语阶段,培养学生掌握英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同等重要。高中英语中协同发展教学模式强调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共同培养,是当前英语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为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协同发展教学模式

顾名思义,协同发展教学模式就是指在相互协调、合作的精神指导下的一种无序到有序的综合思维过程。对学生来说,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培养协同意识,发挥各自认知特点和特长,分工合作完成共同任务目标。对教育来说则是教育系统各要素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产生默契或者竞争。通过教育教学的全面协同、和谐协同以及个性协同的发展,促使学生实现从愿意学习到会学习以及乐于学习的有序转变,实现教学的重要意义。

协同发展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自组织论和协同学理论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自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减小系统复杂性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指协同力的形成和协同效应的产生,教学中的协同力是为保障学生教师各个教学要素完成教学目标而形成,包含有鲜明的教育价值观、明确的教育方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学校、教师、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以及良好的文化协同氛围。

二、高中英语协同发展教学模式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趋向于实践性、综合性以及人文性,《牛津高中英语》在顺应新课标要求下,将文化意识纳入英语基础课程中,增强了英语的文化理念,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了基础条件。英语教材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在此条件上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协同发展教学模式中,将英语教学目的呈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协同发展等。

协同发展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认知方面,提高了学生语言学习的思维水平,帮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能力方面,协同发展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促进了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形成;在情感态度方面,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并通过英语课程中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跨文化意识。

协同发展教学模式对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环境的创建,还体现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英语实践机会和指导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但实际运用中受多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体现在教师知识素养不足和对自身技能提升认识不足,不明确教师本身的发展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只注重学生语言技能培养,忽视自身专业理论和技能的不断提升;其次,一些学校并没有相应的语音教室为学生提供英语口语练习,外籍教师的缺少也是英语教学资源不全的一个方面;再次,高中英语课程课业负担太重,课时安排不合理,并不能充分发挥协同发展教学模式的优势,同时现行高考制度制约了英语课程改革,没有充分重视语言实践性的培养,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三、高中英语协同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究

1.协同发展教学模式下教师方面的创新。在开展协同发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英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也是具有独立思考工作能力的个体,在不断吸取他人教学经验及学生意见建议的同时,不能放弃自己对教学的独立思考工作能力。通过教师之间的启发、交流和互相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是协同发展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团队中有效沟通机制的建立也十分重要,在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反思会谈以及共同评价等教学全过程中保持沟通和协调。

2.协同发展教学模式下学校方面的创新。学校方面在协同教学发展模式的创新下首先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不仅要设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对英语协同教学进行规划和管理,还要加强教师团队的管理、组织和评价,更要注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协同发展教学的科学规范化。其次是赋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不能对教师进行过多的非专业干预,要为其提供专业的教学环境,最后要注意教师团队的有效培养,规范教师团队,促使形成有共同教学目标、注重合作协调的民主型教师队伍。

四、小结

总之,协同发展教学模式是教育深化改革的成果,不仅符合新课标下英语课程改革的基础要求,更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对实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坚持创新探究精神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从而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高素养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旭辉.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目标达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篇12

一、高中政治问题式教学现有的研究现状

1.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授课内容大而空,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学科语言的抽象、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及学科的时效性强等特点使得人们给政治学科扣上授课内容大而空的帽子;不贴近学生实际, 课本上介绍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 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丧失学习动力;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 缺乏互动, 出现老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大多数学生不关心“国事”、“天下事”, 只关心“分数”, 学习只是为了考个“好分数”。

2.高中政治课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传统教育的弊端,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改观, 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放开手脚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高中阶段,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紧紧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开展, 考试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得好与坏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标准, 衡量学生“好与坏”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是分数, 这样教师为了学生考得好就拼命向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为了考“高分”就拼命地搞题海战术;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教师师道尊严观念使得教师放不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动探讨问题, 教师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被忽视。

3.问题教学法存在的价值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 人们提出在高中政治课堂采取问题式教学方法,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依据“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 问题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连续的逐步深入的问题探究中获得新知识, 体验新情境, 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和谐统一,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 而且获得了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 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推动作用, 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 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吸引、唤醒及定向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作用, 激发了课堂活力, 提高了课堂效率, 符合政治课的学科特点。 政治学科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深入的开展, 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 新问题急需得到解答, 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一举两得地解决了学生乐学、教学目标有效落实的问题。

4.问题教学法的操作执行

问题的创设原则。 师生平等原则, 问题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巧问质疑-主动探索-多向讨论-总结延续”, 构建师生相对平等的开放教学过程;尊重个性原则, 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 不过早肯定某一个学生的答案;合理分配原则, 使得不同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问题讨论;可控性原则, 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是一位好导演, 紧紧围绕核心问题, 带领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探讨。

提问的时机。 要在有疑问处发问, 更要善于在无疑处设问;要把握全局随机提问;于无声处蓄势提问。

提出怎样的问题。 要提开放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

二、对高中政治问题式教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从以往研究者们的研究看, 人们已经就如何在政治课堂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提出有价值的见解, 但还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的方面。

受教学习惯和思维定式的影响, 目前缺少对传统教学模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对比和界定, 缺乏对于创设问题情景模式、问题的选取更深层次的探讨。 对于课堂问题讨论环节, 缺乏对讨论内容取舍的分析。

我们今后要加强政治课问题教学的课后反思和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推动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朝高效和谐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积极促进论文下一篇:体态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