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2024-09-25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精选12篇)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1

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至理名言, 其中的“思”即“反思”, 也即是说“一个人如果只学习而不对知识点加以思考, 那么他将一无所获”, 他较为客观的说明了反思对有效学习的重要性. 数学反思能力是认知者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自己对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1].

一、培养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意义

1. 有利于学生自主性, 创造性等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反思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在反思中, 学生会对学习活动的相关信息, 材料及结果不断进行理解, 深化, 对自己的思维方式, 学习方法不断进行选择, 最终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或特点的学习方式; 正确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 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才能真正达到反思的价值, 使自主学习的意识达到最高发展阶段. 反思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 探究欲望被唤醒, 潜在的探究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2.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数学反思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H·Flavell提出元认知即对认知活动的认知, 并认为人如果有了元认知的知识与体验, 就会对思维的目标、过程、策略等产生重大影响. 数学反思过程中, 学生思维对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所联系的相关其他问题, 对问题过程和结果再一次进行思考, 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相关的知识不断增加. 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不断进行调控, 并对相应的学习活动不断进行监控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这样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为后期更好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策略

1. 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思考

例1 设0 < x < 1, a > 0, a≠1, 试比较| y = loga ( 1 - x |与| y = loga ( 1 + x) | 的大小, 并写出比较过程.

首先想到做差, 但是有绝对值. 思考: 怎么去掉绝对值?

因为0 < x < 1, 所以1 + x > 1, 0 < |1 - x | < 1, 于是只要对a进行讨论就可以了.

(1) 当a>1时, |y=loga (1-x) |-|y=loga (1+x) |=-loga (1-x) -loga (1+x) =-loga (1+x2) >0, 即|y=loga (1-x) |>|y=loga (1+x) |.

(2) 当0<a<1时, |y=loga (1-x) |-|y=loga (1+x) |=loga (1-x) +loga (1+x) =loga (1+x2) >0, 即|y=loga (1-x) |>|y=loga (1+x) |.

即当0<x<1, a>0, a≠1时, 总有|y=loga (1-x) |>|y=loga (1+x) |.

思考:本题的结果是否与a无关?也就是说, 本题应该有不需要讨论的解法.为此, 我们尝试着进行求比, 看问题能否进一步得到解决., 很显然结果中已经不含a.现在, 就是要判断|log (1+x) (1-x) |与1的大小关系.

因为1+x>1, 0<1-x<1, 所以, 则等价于判断log (1+x) (1-x2) 与0的大小关系.因为1+x>1, 0<1-x2<1, 所以log (1+x) (1-x2) <0, 从而1-log (1+x) (1-x2) >1, 因此有, 该方法不需要对a进行讨论.

思考:如何判断其实,

如果注意到loga (1-x) 与loga (1+x) 始终异号和a, b异号时有

|a-b|=|a|+|b|成立, 又有下面的解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 如果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 过后没有自己的反思, 就不能真正的探寻到一道数学题它的价值所在. 在解答完众多的数学问题后, 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思考, 不仅能够充分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 做到举一反三, 还能从中学到很多数学思想方法, 进而运用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去.

( 2) 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指导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训练. 首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 给学生提示将要讲的知识跟过去学的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 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让学生明白教师上课要讲的问题是什么, 自己预习的问题是什么, 重点和需要深入理解的点在哪里, 以及理解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的驱使下, 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效果更加明显. 然后在课后作业中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 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 不能简单的以判断对错了事, 要作出评析,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 以及该如何反思这些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使得自己的反思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 数学反思能力是数学学习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对学好数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摘要:数学反思能力是学生在有效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培养的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高中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对思考的过程, 解题的方法有清晰的了解, 能够在解题后对问题本身再进行反思, 就是对自身思维方式进行不断调控的结果, 其意义远超出解决问题本身, 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稳步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反思能力,有效学习,解题,调控

参考文献

王凤霞.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与研究[J].开拓教育新天地, 2011. (10) :126—126.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改革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一词在西方发达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各国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而我区自2003年秋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2.教师成长的需要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的深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找教师成长的模式。学术界倾向于把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1]。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正如肖川博士所说: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2]。随着广州市城市中心南拓战略计划的实施,我区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区中学生每年以2千多人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教师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一方面大量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我区从教,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脱接,反思性教学能为他们快速成长找到一条捷径;另一方面从外地引进的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毕竟不熟悉广州学生的学情,反思性教学能使他们尽快适应广州学生的教学。同时即便是老教师也需要再提高,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学的“研究者”。

3.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育所关注的是到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三个子过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思力。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反思性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益。

4.目前我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不足之处

十多年来,研究者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①考虑老师因素多,考虑学生因素少;②理论探讨多,实践探讨少;③研究通用型反思性教学多,研究具体教学情境下反思性教学少;④理论与实践研究“两张皮”现象严重。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界定和理解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是指教师借助数学课程念、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策略来研究自己的教学,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经验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完善自我、学会教学的活动过程。它立足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回顾、考察、诊断、反馈和调整,强调数学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不良行为或不合适宜行为的改善和优化,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不断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从而适应发展变化的数学教育要求。

三、研究现状与现实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开展教学反思的思想在教师队伍中已有所渗透和体现,但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①反思意识淡薄的教师占多数。老教师靠经验不反思,新教师只教学没有反思意识。②只反思解题经验和方法,发表的多为解题经验反思方面的论文,缺少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方面的反思。③只注意教后反思,不注意教前和教中反思,不注意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反思研究。这种研究大都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系统性,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势。

新课程的实施要在学校进行,教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也即教师由知识传授的角色向学生的促进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转变。这一变化是通过促进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其原有经验进行升华,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对自己新教学身份进行确认。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背景和意义的社会的道德方面的内容进行反思。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上,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进行反思,这一过程表现为探索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思”不仅要“思”,如何教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去“思”如何创造一个富有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活,这是思之“本”。

作为课程改革主体的教师,其素质状况至关重要。开展反思性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探究,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和提升一线教师自我持续不断的发展,也有助于改变过去的“苦教”、“苦学”、“向时间要质量”的教育现状,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逐步走上“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科学化的教改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展数学学教学的反思性研究应当而且也能够成为激发课堂教学蓬勃生机的动力源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学效果,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开展数学学教学的反思性研究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来看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四、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难点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1.高中数学的教学全程的实践反思 2.高中数学的反思性教学模型研究

3.高中数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发展途径研究 ﹙二﹚关键问题与技术难点

1.反思性课堂教学的组织开展和效果评价.2.个人能力的有限和时间的短缺.3.研究的长期坚持和效能的保证 ﹙三﹚预期目标:

1. 初步探索并形成一套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具有实际意义的反思性教学模式

2. 积累一定的反思性教学资源

3. 积累一定的反思性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一定的反思能力 4. 发表几篇高质量论文

五、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校内外注意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表现,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反思习惯和态度,支持该项研究的理论基础。

3、文献研究法。阅读和学习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思想和视角,是该项研究的重要保证。

4、个案研究法。对一个教学专题、现象进行跟踪研究,进行解剖分析,写出个案报告。

5、行动研究法。积极进行自身实践,进行实验总结。

六、预计论文创新点

1.在新课程改革中,对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实践反思,优化教学效果具有指导价值

2.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培养高中数学教师的反思习惯,提升数学教学反思力具有指导价值

3.利用个人博客进行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及其资源的积累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与步骤(一)准备阶段

1、研读反思性教学方面的理论文献。

2、在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查找有关资料。

2、调查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反思习惯,得到本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组织参与教科研活动,积极进行自身实践,进行实验剖析和总结。

4、撰写心得体会及经验论文,并做好每一阶段的小结工作。(三)总结阶段

1、做好资料分类归档,整理出完整、规范的实验资料。

2、撰写相关的论文与结题报告。

3、申请课题结题。文献综述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反思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生活化 反思

在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教师要灵活有效的组织与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要最大程度发挥这些生活素材的教学指导作用。生物课本中涉及的很多知识点都能够在生活中得到体现,学生如果能够学好这门学科,就能够利用很多课堂知识有效的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要促进学生对于实际教学过程的融入,这样才能够让生活化的高中生物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一、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激发学生教学参与的热情,这会为整堂课提供一个很好的教学开端。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生活话题为引入,引发学生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交流探讨。随着学生讨论过程的不断深入,大家慢慢能够领会到问题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也会越来越浓厚。这便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教学切入方式。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巩固阶段有效的融入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透过对于这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的思考来回顾学过的知识,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良好吸收。

如,在学习染色体时,我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的男女生比例,并让学生思考,生男生女的机率。学生积极地参与、踊跃发言,随之也会暗暗思考:这究竟与我们所要学习的本节知识有何关系呢?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课堂教学更活跃,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欲望,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体现。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在对于很多理论知识的分析与探究中,如果单单从理论层面来分析很多问题,学生很难真的对于教学知识点有透彻的领会。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变换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透过一些生活情境的创设来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让学生透过对于这类问题的探究来加深对于知识的领会。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那些理论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尤其能够发挥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我让学生回忆当我们吃比较咸的食物时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学生答道:会感受干涩。我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把萎蔫的青菜放入足够的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说原本萎蔫的青菜会变得硬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此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大大化解了生物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与枯燥性,拉近了学生与生物学科的距离,也非常有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了这部分知识的实质。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范例来化解学生知识理解上的障碍,这不仅能够突破教学难点,这也会非常有助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实质的认知。

三、让理论回归生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当学生的知识掌握越来越丰富后,教师要慢慢展开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让理论知识的教学回归生活,透过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的创设来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一些具体的知识点融入到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如果思维上障碍比较大,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大家一些引导或者指点,让学生以正确的思路思考问题,感知生活实例中包含的大量生物学知识。这不仅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一种体现,这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生物知识处处可见。

例如,在学完“细胞呼吸”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活现象:创可贴的制作材料为什么要尽可能透气?为什么要给花盆里硬的土壤及时松土?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但是学生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对于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加以关注,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尝试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这样既延伸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践,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

结语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融入会为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带来很多实际帮助。教师要发挥生活化素材的多方面教学效用,要灵活的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引入课堂。既可以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也可以在生活情境中锻炼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这些都是非常合适的生活化教学的展开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

【参考文献】

[1] 封玉萍.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 高考(综合版),2014年11期.

[2] 谢欣荣.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 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海斌. 刍议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J]. 生物技术世界,2014年10期.

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与反思研究 篇4

一.如今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死记硬背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学生为了能够更好的备战高考, 很多教师想要让每一位学生储备更多的基础知识, 就要求他们每天背诵一些基础知识, 小到成语来源、解释以及各种语法等, 大到各种散文、文言文和议论文等。有的高中语文老师甚至鼓励学生去背诵现代汉语词典,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词汇量的储备, 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只会起到短暂的记忆效果, 并没有变成潜意识的知识储备在学生的大脑中, 时间一长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

2.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和提高语文知识

高中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辅导书、练习题, 甚至有些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去背各种类型的语文知识, 但是担心他们背完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忘记, 进而安排了大量相关的练习题, 让同学们去做借以巩固已背诵的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表面上看是可以的, 但是得到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通过背诵记住了一些语文知识之后, 还要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 再加上每天同学们都要做很多的练习题, 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摧残。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其它的教学方法也是值得讨论的, 例如对相关知识的反复讲解, 并且讲解过程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为了不拖延课程时间, 直接选择让学生记答案。这些教学模式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的教学是不利的。

二.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反思

1.坚决杜绝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每位高中生都要面临高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而高考又是考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储备情况, 因此, 要想让学生更容易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而又不会死记硬背,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多下功夫。与其它学科相比, 语文教学还具备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语文属于我们的母语, 我们每天的交流都在使用它。所以, 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 老师尽可能的用语文知识来与学生进行交流, 让同学们在每天的日常交流中掌握一些与语文考试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 教师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 例如, 告诫他们以后不要通过死记硬背去掌握那些枯燥的语文知识, 只要你们多读一些文章, 注意其中词汇和语法的使用情况, 然后时间长了就能熟记在心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对相关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而且还能锻炼学生提取重点、要点的能力。

2.了解学生个性, 激发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并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式, 以更好的激发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同时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课堂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其个性和特点也是千差万别的, 他们具有各自独特的智能因素, 老师要对他们的个性差异给予关注, 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通过对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挖掘, 这样才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每一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不一样的, 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 关注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并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篇文章时, 因为该文章属于文言文, 并且文章比较长,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于是在讲解到“完璧归赵”这一节时,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节让学生来扮演, 老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给学生们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思考, 同时也可以充填一些语言到表演中来, 尽最大可能恢复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该段内容的学习热情, 并愿意主动出谋划策, 设计相应的任务、动作和语言等。这样做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平等为原则,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传统方式的单边教学只能达到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平等的原则下, 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学并将重心放在学生的“思维互动”上。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 教师既不能以活跃课堂气氛作为互动的尺度, 也不能以活动的频繁与否作为互动的指标。加强师生之间“思维互动”的主要方式有: (1) 在疑问和疑问的解释中进行互动。在讲解《花未眠》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先对作者川端康成以及与文章有关的艺术美、自然美等进行简单的介绍,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在进行自学过程中, 学生对其中的疑问要及时提出, 并将难以理解的句子标出, 这时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对于作者凌晨四点起来为什么会说有种“哀伤的美”, 有的学生认为花开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死亡, 因此作者会感到悲伤。而有的学生却认为这是一种错过的过程, 我们也许错过了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景色等,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勇敢的活下去就会不断地发现美。为什么说“长次郎的茶碗、坂本繁二郎的画以及真正黄昏的天空显得 尤为美丽”?, 一些学生认为这属于作者本身的审美体验, 作为艺术家就应该认真观察大自然, 对自然进行准确的表现, 让欣赏者真正从艺术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为什么以前作者没有发现岚山的美, 而现在却发现了?有的学生认为, 这样会与文章的开头相互照应, 说明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发现真正的美。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老师帮助他们解答了这些问题, 文章中的主题思想、脉络等也就清楚的表现在学生的面前了。 (2)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互动。例如《拿来主义》在谈对待文化 遗产的态度问题, 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 却谈什么“大宅了”之类的问题。可以请学生仔细阅读第9段, 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 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学生阅读,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最后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 “鱼翅”指文化 遗产中精 华部分 , “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 是纯粹的糟粕。这里“大宅子”、“鱼翅”、“姨太太”并不难理解, 对“鸦片”的含义可作适当启发:清末有些人吸食鸦片, 身体垮了, 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看来鸦片不是好东西, 但鸦片作为药用, 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看来鸦片又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鸦片呢?想想文化遗产中什么样的作品与鸦片具有相似之处。明确了“鸦片”所指之后对“烟枪和烟灯”的含义也要作适当的 启发:吸食鸦片时烟枪烟灯是工具, 而鸦片则是吸进来的内容, 联系文化遗产中某些不好的内容究竟是凭借什么才得以流传的, 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这样就明确了“大宅子”、“鱼翅”等所指内容之后要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

4.加强学生的情景式教学

为了不同的教学需求, 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情景式教学, 具体方式主要有: (1) 满足抒发情感的需求。情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 通过语言的情感来创设情境, 不仅能够将相应的情感传输给学生,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满足抒发内容的需求。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情景, 并准确的将教学内容导入其中, 以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例如,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写景美文。围绕“荷塘”“月色”创造意境, 抒发情感。因此,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总体思路是由景入情, 结合材料展开具体的鉴赏活动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运用比较法、炼字法进行景色描写的鉴赏, 从而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感受景中流露的淡淡的喜悦之情。要想对课堂知识进行很好的延伸就要多安排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普通高中新课标中明文规 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与现实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并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一些与教学实践相关的内容, 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性的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让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进行一些互动, 以不断丰富学生的阅历, 增加他们的生活经验。

5.加强对问题的探究性教学

传统方式的教学并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如今的探索性教学围绕着学生来组织相应的教学, 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并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进行发现的过程。因此, 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提高高中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文规定: “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不断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使学生在优秀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塑造自己热爱祖国, 献身人类的精神品质, 并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除了具备优良的个人人格外, 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个人素质, 以便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5

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际,对新的教学与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本文就高中《歌唱》模块教学中的做法和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困难提出自己的看法、解决的方法,也谈谈本人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对歌唱模块的教学,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里是这样制定的: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在歌唱模块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要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为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制定教学课案,在教学过程中把三维目标加以整合,并实施教学。

一、在欣赏与歌唱实践中融入知识与技能

教材里每个单元由欣赏、知识、实践、拓展与探究四部分内容组成。容量大,内容多,课时有限。教材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可分两个部分完成教学任务,即欣赏和实践。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欣赏和歌唱实践中,在欣赏和实践中掌握、巩固和提高知识和技能。例如,人音版第三单元芳菲田野。欣赏曲目为《乌苏里船歌》、《春之声圆舞曲》,知识和技能为“合唱艺术的种类”、“歌唱的共鸣与咬字、吐字”,实践曲目为《踏雪寻梅》。根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目标,在欣赏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部作品的风格特征、文化背景艺术表现力。聆听《乌苏里船歌》,判断其演唱形式,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或课外自主学习,了解合唱艺术的种类。值得一提的是,配套光盘中的《乌苏里船歌》非教材中的《乌苏里船歌》,演唱形式也不同。光盘中的《乌苏里船歌》为男高音领唱与男声合唱而非教材中的男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歌唱的“共鸣与咬字、吐字”则在《踏雪寻梅》的歌唱实践中学习、体验并掌握。

二、以合唱教学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以合唱教学为主,培养自觉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集体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歌唱课天然地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情感交流的特征,它有益于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及合作交流,而合唱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音乐教育多体现为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其教学目标往往蕴涵在教学过程中,即过程即目的。而且,由于普通高中音乐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学生不管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唱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在教学实践中,以合唱教学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标准》里,“过程与方法”课程标准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以人音版第二单元赞美祖国里歌曲《同一首歌》为例: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同一首歌》,这样做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歌唱;其次,进行《同一首歌》的学习,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让学生自身去经历、去感悟,进而比较、探究、合作,使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

三、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首先,在欣赏过程中,感受、体验人声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歌唱模块里的欣赏为优秀的声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要注意模块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人声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例如,人音版第二单元赞美祖国里的《祖国颂》,A段“太阳跳出了东„„”4/4拍,旋律缓慢而开阔,展示了壮美山河的意境;再现的A 段变为6/8 拍,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前者重在描绘意境,后者则强调抒发民族自豪感。其节奏由前者的平稳变成了后者的富于动感。结合欣赏过程,让学生歌唱这两段旋律,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缓慢、平稳、开阔——描绘意境;激动、富于动感——抒发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用歌唱的形式表达意境,抒发感情,通过实践,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养成用歌唱的形式描绘意境、表达个人感情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并在实践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其次,在歌唱实践中,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歌唱活动包含歌唱技能的学习、训练和作品的歌唱实践活动。对于歌唱模块来说,过程和方法对歌唱学习非常重要。乐谱的学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视谱能力好的同学带头,相互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融洽了同学间的感情。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等歌唱的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于歌唱实践活动中。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判断、模仿正确歌唱技能。从歌唱的口形到呼吸、发声、到咬字吐字;学习利用音乐要素的变化表达诸多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指导学生进行歌唱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尽可能安排五分钟声音训练。训练的曲目尽可能选择单元里实践部分的曲目或派生出来的旋律。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根据作品的需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地、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意境、情绪、主题,即有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在学唱《故乡的亲人》一曲时,练声曲即为歌曲。二声部视谱采取由能力强的同学教及老师帮忙的办法学习。歌唱作品时,注意引导学生感知和分析,得出歌曲的主题——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亲人;歌曲的情绪——怀念地,伤感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表达不同的情绪、情境。如,“我的故乡在斯瓦尼河畔,多么遥远”中,“遥远”的情绪是伤感地、惆怅地。用缓慢的速度,弱的力度,暗淡、续纱的音色歌唱。

四、评价

对于音乐课来说,过程评价非常重要。音乐课程评价应该在一种和谐融洽、生动活泼的民主氛围中进行。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促进学生艺术学养的逐步提高便于形成自觉求知的良性循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大大小小小的进步或滞后现象,及时调整教学教育措施以满足、适应和引导学生的求知需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自我、同伴、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健康成长。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评价标准:学习过程的评价70%,由出勤、课堂纪律、表现、课堂实践活动情况、学习总结和小论文等组成,占整个评价的70%。核结果的评价30%。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观察学生,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表演、习作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记载学生的进步与变化,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评价学生。开学第一周将学生分组或固定座位的,以便于观察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记载学生的进步与变化。将学生的考勤与评价挂钩。无故旷课达5课时,不给予学分认定。着重在课堂表现和课堂实践活动情况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A、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B、相关知识、技能方面的表现。C、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及学习方法的有效性。量化评价:相关模块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提问、讨论。表模分甲、乙、内三个等级——取分数平均值。评价主体: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在学习总结和小论文方面。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接受学生的反惯、意见。模块结业的测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时互补,避免产生消极的评价影响。测试形式或项目:表演、创作、学习总结、小论文、班级击乐会、作品展等。

五、困惑及尝试

由于普通高中音乐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唱的能力参差不齐。在合唱中,有的班级程度较低,具体唱作品时,各声部间的声音和谐、均衡,还有一定差距。这时,采取降低难度的办法,由原来的三声部改为二声部:或简化歌谱。班级较大,即便分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对每一位学生做比较准确、细致的评价。我的尝试是,分组(5—8个人)、固定座位,这样,便于观察学生,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表演、习作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记载学生的进步与变化。由于是必修学分选修模块,许多班级里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要想做到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比较困难。我想到的是:换歌。如,第四单元“世界之窗”里,《故乡的亲人》是欣赏曲目,《深深的海洋》是实践曲目。如果班级里男生多则选择《故乡的亲人》作为合唱曲目。反之异然。最后,建议各位专家编委在“实践”一栏选曲时,能考虑这一具体情况,以便方便广大师生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六、拓展与探究

(一)、要让学生重视中声区的练习,多在中声区下功夫,不要急于唱很高的音。练习时,要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中声区的音色感觉应该靠前,明亮,轻松流畅,不费力,这样才能往上发展,为演唱高音打开通路。中声区的声音不要强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优美和声音的灵活性。要做到吸气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弹性,积极向上,有支持点,喉头稳定松驰,不论唱高、低不同的音,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上,声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声音从头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在歌唱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练习音阶和短琶音,同时必须重视练耳的训练,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学生唱不准音,有可能是耳朵听不准,也有可能是气息没有放下来或者是不稳。所以,应该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强化和提高学生音准意识。

培养学生形成化整为零的良好练声习惯化整为零的良好练声习惯使人终生受益,这也曾被许多歌唱大师提过无数次。在教学中,我也是从练声和练唱两方面分别要求的,学生利用课外的零星空余时间练声,利用课外活动等大块的时间练唱。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表演”习惯 除了歌唱。表演也应该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在歌唱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表演”习惯。1.节奏、情感表达和不容忽视的人体语言情感的表达实际就是气息的控制和运用,结合前面的“夸张说话”,教师要要求学生注意再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的气息状态,哪怕是开始练声时的母音练习,也要带上明确的情感,要注意“以情带声”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情”带出什么样的“声”,运用什么样的情感气息。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歌唱教学,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歌唱教学,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歌唱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往往比较抽象,比如要求学生的声音要“圆润”、“高位置”、“靠前”等,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可利用学校教学用的电脑,并用相关软件将学生上课时的声音录下来,处理出典型的声音来比较、讲解、分析,那么我们就不难分辨,哪些是音色发干、发尖、不好听的声音。利用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指出声音的缺点,以帮助学生正确辨别自己发出的声音,然后加以纠正,将反复录制的声音效果作比较,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的表演摄录下来,让学生能亲自耳闻目睹自己的声音、形象、表演。同时,对自己的不足也看得更清楚,纠正起来针对性更强,更直观。这样去给学生模拟一个“歌唱家”的角色,营造一个艺术氛围,让学生自信的表现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6

【关键词】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74-01

教学反思,是发现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与设计全新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反思发现教学思想、行为的可提高之处,能够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反思高中地理教学观念与方法

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让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更多地暴露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共同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地理知识的丰富,还要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教学观念与方法入手实施教学反思,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反思学生是否在课堂中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关系着其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

其次,教师要反思自己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是否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只有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才能体现个人教学价值。

最后,教师要反思课堂所用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期待,顺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回忆学生的课堂反应,并从学生与自己互动的积极性判断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与喜爱度,能够发现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像在讲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后,教师对教学观念与方法进行反思能够发现一些教学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利用语言描述的方法向学生讲解冷热不均所引起大气运动的流程与原因,重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但学生却面露难色,还有部分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后教学反思中,教师要意识到自己传统教学观念的漏洞,只顾着讲解,忽视了学生听课的感觉。单纯的语言讲解,会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在反思后,尝试借助视频、动画或者挂图向学生阐述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二、反思高中地理教学环节设计

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改革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利用丰富的教学环节设置,给学生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在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作用,找到地理知识探究的欲望。一节高效的高中地理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有目的性,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也十分自然,地理知识通过各个环节的支撑从易到难地传递到学生的头脑中。加强教学环节设计的反思,发现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漏洞,有益于减小地理教学阻力。

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阅读课本知识,并结合自己的个人体验去确定学习重难点,利用不同教学环节的设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些教学环节看似没有问题,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去反思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压榨了学生自由思考与讨论问题的时间,也使得师生互动功利性过强。做好教學反思,将不同的教学环节融入到知识讲解中,才能保障教学效率。像在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可以先呈现一个农业区位选择实例,让学生在未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情况下相互讨论,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农业区位。其后,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并在小组中分享自己刚刚做出的决定,自主分析其合理性,再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最佳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整个地理教学过程变成解决问题的讨论会,有益于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思维的完善。

三、反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

完成教学任务,并不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唯一目标。从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激活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计划很好地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水平真正达到了教师所期待的标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能力是否得以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分析与确定。

反思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学生课堂问题回答等方式实施,对比实际教学效果与个人教学目标,发现教学不足。在学生学习效果反思中,教师要提高反思的个性化程度。不能用一把抓的心态,要求所有学生通过同样课堂的学习达到同样的水平。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其理解能力与地理基础知识水平不同。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评价,才能保证教学反思的科学性。教师要从学生学习态度转变以及与自身相比学习水平提升程度等角度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给予个性化引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思想日益丰富的今天,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利用反思开发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于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开拓教学思路,才能让高中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垒. 浅谈“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亚太教育. 2016(21)

[2]廖小芳,郭颖. 愉快教学在高中地理的应用策略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21)

对高中体育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篇7

一、反思性教学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

(1)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效果。反思性教学对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反思行为需要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只是授课完成后,要针对不足的地方,多加以改正,减少更多错误的出现。要让体育教学可以一步步的更加完美化,体育授课要讲究专业性,对于授课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解决,并且要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避免下次再次发生。

(2)反思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反思性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更好途径,反思性教学的教学方式更受到学生的欢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会进行最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去参与学习,学校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反思性教学让教师的专业性得到提高。反思性教学可以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对于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要继续发扬,做得不好的地方自己一定要反思,加以改正,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让自己的授课方法更加专业化。在实践中,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到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高中体育教学的任务是非常多的,教师可以有条理地进行教育。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开始不只是传统的授课,还可以把体育课堂转换为开发课程,让自己也能对教育的开发做出贡献。

二、实施反思性教学采取的政策

(1)课前要有充分的反思。课前做一定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是在乎授课过程,通过反思,教师能认识到自己一些授课的不足,学习到更好的授课方式,提升专业技能。反思过后,发现问题,要去解决,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法,这对体育的发展也是很有益处的,能吸收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的设计。

(2)授课过程中要有好的反思。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做好反思的工作,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去解决,不能放置不管,这需要教师有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掌控课堂,在授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能够找出问题所在,并且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可以更顺利地进行授课。

(3)授课完成后的反思。一堂课结束后也要做好反思工作,课堂后的反思是非常有效的,把一堂课中出现的问题做一定的总结,为下节课的进行做一定准备,对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做一定的分析,让学生以后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对教学的一种负责的行为。

三、教师对高中体育反思性教学所使用的方法

(1)反思总结法。它关键是要善于总结,对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内容、问题等做一定的总结,做出总结后要经过严密的分析,得出一定的教学结论,这对检查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课堂意见也可以进行总结,来发现自己的课堂氛围是否存在欠缺,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

(2)录像反思法。它是需要对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录像,能够直观地发现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果,以便下次授课时有更好的表现。

(3)对话反思法。它是教师与学生或者一些专家进行对话,来研究教学的方式和不足等,来互相探讨、互相学习,让高中体育教学更加合理化,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目标,更好地去进行教学。

(4)行动研究法。它需要教师去亲身实践并进行研究,这需要教师有好的观察力,也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调查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法,或者对学生进行采访的工作。这样也可以清楚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比较全面化,可以更多的了解到大众的想法。

四、总结

高中体育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它能使教师更多地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正,认真地分析出原因,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是具有很好的影响力的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也受到更多的重视。教师可以在实践中肯定自己的价值观念,使自己的教学得到质的提高。

摘要:现在高中开始实施体育反思性教学,该教学可以发掘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且去解决问题,让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更长久、顺利。反思性教学还要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使其更好地进行授课。这种反思性教学要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产生更好的课堂效果,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8

一、教学反思策略

教学反思是一个贯穿于教学始终的教学技术, 教学反思策略具体应从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反思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探讨。

1. 教学目标反思。

国内高中教育普遍面向高考, 学校、教师以学生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学习生物的水平。受传统观念影响, 学生也以试卷、做题为练习、提高生物的主要手段。然而, 学校却忽略了生物作为科学性、严谨性学科, 实际动手操作和动脑创新的学科特性, 大多数卷面考试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要从根本意识到生物是一门运用类学科, 突出实用性和科学性。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从考试成绩出发, 更应该结合生物的学科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能力和思维引导等方面树立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反思。

良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过程, 教学过程反思具体包括给予教学目标的对学生掌握程度的了解和反思, 对教材的分析思考, 对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反思等。对学生掌握程度的了解和反思, 能够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进度的安排科学与否。对教材的分析思考, 是指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大纲要求, 适度地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重点, 考虑是否需要增删部分教学内容,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与此同时, 教师应该针对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组织工作, 对于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对于每一部分的教学使用手段是否合适, 针对学生疑问环节如何解答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学任务的安排反思, 包括对课外作业的质量和任务量的反思, 课堂对掌握程度的考察和方式选择, 采用何种方式提问, 提问内容, 如何引导思维等。

3. 教学方法反思。

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教学, 营造课堂轻松的氛围更容易使学生发散思维和提高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数字化教学技术, 充分应用数字化进行教学, 面对各类现代化教学技术,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 建立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利用直接简洁地传授教学, 网络的运用更便捷的开拓知识内容, 分享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否, 科技教学辅助方法的适用性与否, 时常就教学方法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从而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实时的调整和改进。

二、教学反思实施

教学反思的具体实施包括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开展阶段和教学总结阶段。

1. 教学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的反思重在准备, 结合教学经验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接受过程, 突出重点难点, 坚持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原则, 预测学生在初次学习中的困难, 并且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面设想解决的方法。在这一阶段, 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难点, 化抽象为具体, 化解难点, 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其次, 准备阶段重心放在对教材的融会贯通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上, 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侧重, 从而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进度和内容分配。

2. 教学开展阶段。

在具体开展教学时,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需要教师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其次, 分解教学难度, 因材施教。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知识面, 增加知识的深度。针对不同学生的生物基础和生物兴趣, 真正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了解不同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和能力。教育中穿插实验操作, 提倡学生自行实验, 自己得出实验结果。教学中尽量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 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 从生活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重视生物思维的养成和生物应用能力的培养、发掘,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深层掌握, 用学生之间的思维带动和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促进学习兴趣, 提高生物成绩。在教学开展时, 教师应该与学生悉心沟通, 尝试改进, 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改善和补充。

3. 教学总结阶段。

教学总结阶段是教学反思实施的最后部分, 这一阶段注重调整反思。调整反思是教学反思的延续,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 如果已解决, 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 将改进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巩固, 并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 以巩固目前的好的教学行为, 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 应该从根本上追寻新问题的本质, 针对问题再次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加以解决, 并根据教学结果进行总结。

三、教学反思反馈

教学反思的反馈是反思教学的最后部分, 也是反思教学的评价阶段。教学反思的效果, 应该由教学结果和学生反馈衡量, 课后教学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 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学习知识, 是一个双向反馈信息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反馈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来学习生物。教师只有及时了解掌握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 并根据该信息及时针对性的查找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潜在问题, 并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 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课堂反馈信息作为教师及时了解课堂的媒介, 只有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才能作为以后教学的经验, 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9

现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的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 问题归纳如下.

一、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建立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建立,是制约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原因.对这一状况进行深入思索不难发现,其主要原因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数学反思性教学本身是影响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的主导因素.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的自我评价、反思,是以追求教学合理性为目的的一种行动研究.首先,反思具有随机性,有些反思是教学过程中 即兴发挥 的,具有事先 不可预知 的特点,所以难以事先建立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其次,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教师的情感与价值取向会影响评价的效度.再次,自我评价统一的评价体系,导致评价方式生活化、弹性化.最后,反思性教学注重过 程评价,强调教学的“合理性”,而这方面又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与结果评价相比,对于过程的评判,标准就难以统一.

第二,数学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完善过程,具有长期性.因其耗时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可观效果,故而难以受到广泛欢迎.

第三,社会环境是建构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外部影响因素.由于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及对各种名利的追逐的价值观,导致很难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一个公正和客观的评判.

第四,评价标准是人的主观性活动,这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着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如何妥善处理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原则的分歧,并将这一难题化解,是建构数学反思性教学评价体系的一大难题.

二、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实 行 困 难 重 重、推 广 阻 力众多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于制约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稳步推进的因素,可以从内部制约因素和外部制约因素来进行剖析.

制约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施行的外部因素有:(1)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使得教师所面临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压缩了教师进行有效反思的时间和精力.(2)学校和社会没有为高中反思性教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反思性教学氛围的营造不够重视.(3)教学测评机制直接制约着反思性教学的进展.考试成绩在测评方面依旧占有重要地位,缺乏反思的有效激励机制;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得好”和教师“教得好”的唯一标准并未得到改观,考试机制仍是羁绊反思性教学进程的重要因素;(4)学校对反思性教学的督促力度不够,是反思性教学难以落实的重要原因.

制约反思性教学的内部因素则主要在于教师本身,即一些教师没有良好的反思意识(或者说是反思能力不强);教师对于反思性教学缺乏耐心,以反思性教学的效果不明显为由,没有将反思性教学坚持到底.同时,学生也是制约数学反思性教学积极推进的一个重要动力.由于反思性教学中,学生的反思能力还不够,不能及时将反思性教学中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这些都制约着反思性教学的进程.

三、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还有待完善

从理论上来讲,有关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理论已经建立,但在具体细节方面还有缺失.如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问题、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具体施行策略问题等都未有明确论述.这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理论,填补这些缺失.

从实践层面而言,高中数学 反思性教 学要付诸 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就需要一大批掌握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教师.而在教师队伍中,多数人都未曾受过良好的理论思维训练,这是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师资队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应对师资方面进行加强与提升.

当然,这些问题都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调查得到的一个初步归纳,必然还会有一些笔者未曾提到的问题,还需要细心的读者和教师们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完善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

摘要: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为了摸清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将当前在高中反思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10

一、符合典型性要求

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但是, 在筛选过程中, 我们要选的是材料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材料。在讨论社会听证制度时, 我们讨论与会代表问题, 谈到为什么要请出租车司机代表。这一材料既能看出学生的思维是否全面, 又能联系到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部分的理论知识, 可以引领学生学会迁移知识的技巧。我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典型性。

二、符合生动性要求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选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选的材料要能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联想。一般来讲, 越生动越能发挥作用。正式上课之前, 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 老师自己当记者, 对同学进行采访, 主题是“你选择何种交通工具来上学?”这段视频因为是学生认识的老师和学生为主角, 内容又围绕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所以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放在导入部分,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也引出了课堂讨论的主题, 为后面的讨论做好了铺垫。

三、符合贴近性要求

选材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 一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二是贴近学生认知实际。现在学生的阅读面很广, 他们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但是, 学生知道的、熟知的东西并不代表他们会从教学要求的角度去分析。我们要做的是从一个新的教学要求的角度来分析事例材料。让学生从熟悉的材料中又能发现不一样的观点, 这既激发了学生的亲近感, 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发散思考。在讲授“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这一部分时, 让学生讨论“无锡在哪些地方设立了站点”呢?在讨论的时候提醒学生可以从购物、旅游、经济发展、交通网络这四个角度去考虑。很多学生已经知道站点分布,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分布并不能全面理解。通过学生集体讨论和教师讲解, 学生更好地从不同角度理解政府决策, 学会从大局、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理解决策, 从而也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并且, 从公示中, 学生也学会了寻找更多深层次的信息, 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解决问题。

四、符合时代性要求

现在的思想政治课要吸引学生, 事例不仅要生动, 还要体现时代性。学生对实事热点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政治教师更应该在课程中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运用富有时代性特点的材料, 让学生了解社会, 教师讲课也将更有生命力和活力。我们培养的是具有时代观念的学生, 材料的时代性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用的要求。这堂课我讨论的主题就是“无锡建设轨道交通”, 这一事例是现在无锡市民普遍关注的话题, 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很有兴趣参与和发表自己的意见。政治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参与政治的好习惯。

五、符合实践性要求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讲授的过程, 更是一个学生参与的过程。认真听讲是学生静态的参与, 我们还要注重学生动态的参与。动态参与需要教师运用可以让学生参与的材料。这时, 教师运用的材料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参与, 在课堂外也要让学生有参与的空间和延伸性。在讨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这一部分时, 我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呢?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将公民的意见传递给决策机关呢?”学生发言踊跃, 因为生活的经验让他们掌握了一些相关的信息, 如市长热线、消费者协会电话、无锡二泉网网址, 等等。加上教师其他方式的介绍, 让学生对这些方式加深了印象, 达到了教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表达的教学目标, 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11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作用;实践;反思

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探究性和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以更好地与创新需求和素质教育的需求相适应。探究性学习是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以个人或小组活动的方式,获取结论,以形成新的学科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的质量。

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过批评性考察知识体系,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应用与理解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重点关注,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深化和延展,使课堂知识学习更加简约化,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体验更加强调,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完整和丰富。

3.有助于学生的合作与互动

研究性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它通过小组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和共同学习,对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

1.在专题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

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主渠道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对专题研讨进行渗透。促进学生对问题更好的认知和解决,是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国际意识。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连续性和科学性,而研究性学科在教学层面上,与这些特点更加契合。在秋季的历史教材中,增设了活动课。并全部采用研究性学习式的方式编写,每学期提供若干研究性学习课题,这些将专题研讨渗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在习题训练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在各个学科的高考试题中,都以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和方式,渗透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如在××年上海高考题第30题“学生对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学生给出了多种答案。所以在日常的习题训练中应对研究性学习进行适时开发,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在习题训练渗透研究性学习,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和沟通,通过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从角色扮演中体验研究性学习

历史角色的扮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构成历史的要素之一,就是历史人物。在日常历史学习中学生通常都是以地区和时间为线索,不能全面了解历史人物。因此,在对历史人物进行扮演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历史传记,对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进行选择,全面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心理活动及行为导向。对于历史上那些备受争议的人物,如雍正和武则天等,学生往往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应指导学生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作用的人物进行研究,角色表演必须在对历史知识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对于表演者的表演,其他同学可充分发表见解,评析的过程和角色扮演的过程是同等重要的。最后,要求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对自己的评论或表演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虚拟的现实中,更好地体验历史人物所处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但因为受到学生自身能力及资料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限制,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要求不宜过高,以免将学生的积极性挫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角色表演的时间,可在课外阅读及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即兴表演,以获得良好的学习历史知识的体验。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勇于对历史问题发表見解,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基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以小组和个人的形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在已有的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 篇12

一、协同发展教学模式

顾名思义,协同发展教学模式就是指在相互协调、合作的精神指导下的一种无序到有序的综合思维过程。对学生来说,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培养协同意识,发挥各自认知特点和特长,分工合作完成共同任务目标。对教育来说则是教育系统各要素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产生默契或者竞争。通过教育教学的全面协同、和谐协同以及个性协同的发展,促使学生实现从愿意学习到会学习以及乐于学习的有序转变,实现教学的重要意义。

协同发展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自组织论和协同学理论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自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减小系统复杂性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指协同力的形成和协同效应的产生,教学中的协同力是为保障学生教师各个教学要素完成教学目标而形成,包含有鲜明的教育价值观、明确的教育方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学校、教师、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以及良好的文化协同氛围。

二、高中英语协同发展教学模式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趋向于实践性、综合性以及人文性,《牛津高中英语》在顺应新课标要求下,将文化意识纳入英语基础课程中,增强了英语的文化理念,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创造了基础条件。英语教材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在此条件上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协同发展教学模式中,将英语教学目的呈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协同发展等。

协同发展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认知方面,提高了学生语言学习的思维水平,帮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在能力方面,协同发展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促进了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形成;在情感态度方面,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并通过英语课程中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跨文化意识。

协同发展教学模式对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环境的创建,还体现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英语实践机会和指导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但实际运用中受多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体现在教师知识素养不足和对自身技能提升认识不足,不明确教师本身的发展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只注重学生语言技能培养,忽视自身专业理论和技能的不断提升;其次,一些学校并没有相应的语音教室为学生提供英语口语练习,外籍教师的缺少也是英语教学资源不全的一个方面;再次,高中英语课程课业负担太重,课时安排不合理,并不能充分发挥协同发展教学模式的优势,同时现行高考制度制约了英语课程改革,没有充分重视语言实践性的培养,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三、高中英语协同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究

1.协同发展教学模式下教师方面的创新。在开展协同发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英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也是具有独立思考工作能力的个体,在不断吸取他人教学经验及学生意见建议的同时,不能放弃自己对教学的独立思考工作能力。通过教师之间的启发、交流和互相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是协同发展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团队中有效沟通机制的建立也十分重要,在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反思会谈以及共同评价等教学全过程中保持沟通和协调。

2.协同发展教学模式下学校方面的创新。学校方面在协同教学发展模式的创新下首先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不仅要设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对英语协同教学进行规划和管理,还要加强教师团队的管理、组织和评价,更要注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协同发展教学的科学规范化。其次是赋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不能对教师进行过多的非专业干预,要为其提供专业的教学环境,最后要注意教师团队的有效培养,规范教师团队,促使形成有共同教学目标、注重合作协调的民主型教师队伍。

四、小结

上一篇:高校项目下一篇:无线视频传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