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之教学研究

2024-09-18

高中数学之教学研究(共12篇)

高中数学之教学研究 篇1

摘要:高中生在心理上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对数学的喜好好、对数学的接受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 我们在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的模式, 已经根本不符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了。“分层教学”则是一种能面向全体学生较好的方法, 为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学生素质的普遍提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 阐述一下我的“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望以共勉。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全民参与

实践告诉我: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对数学的喜好, 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存在客观差异的。尤其是我目前所带的高中生, 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不同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的相差很大, 这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沿用传统的“一刀切”, 不顾学生的差异性, 还是把学生聚在一起沿用传统教法同一要求, 同一授课, 那么会造成“好学生严重吃不饱, 落后生严重吃不了”的现象。这样, 是班级成绩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 甚至有些学不会的学生会破罐子破摔。这不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我的“分层教学”应运而生。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实践情况。

一、学生学习目标分层次。

这就需要我充分备课, 我不仅要备教纲还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既要面向全体, 又要兼顾两头, 我依据教材知识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合理地定制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大致分五个层次:A、了解。B、领会。C、简单的应用。D、简单的综合应用。E、较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不同学生, 目标要求不一样:基础很薄弱的学生达到前三个要就;一般学生达到前四个要求;优秀的学生全部掌握。比如, 在讲授“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时候, 我要求后进生牢记公式, 能直接套公式计算简单的三角函数题, 要求一般的学生能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能熟练用公式计算较综合的问题, 要求优秀的学生会灵活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题目。

二、学生课前预习分层次。

高中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提高, 学习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我就根据大纲的教学目标, 给我的学生提出各中层次的预习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这样就会让学生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我要求后进生主动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能看懂新的内容, 尝试着完成简单的习题, 不明白时主动问自己的学习伙伴, 带着问题听课。一般的学生要初步理解预习内容, 会套公式简单的计算、理解例题的推演, 遇到不明白的题时时, 能自觉主动求教。优秀的学生能深刻理解预习内容, 定理、公式会推导, 能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60%的习题, 并能自觉主动的帮助不明白的同学。

三、我的课堂讲授分层次。

课堂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交流地方,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达成分层教学的关键, 课堂中既要完成教学目标, 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确保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听有所得。因此我在安排课程时, 主要以一般学生为基础, 同时兼顾优秀学生和后进生, 时刻注意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 不至于让某些学生受冷落。我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题目总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稳步提升, 我对学生要求不会太高, 。要保证优秀生在听课时不等待, 后进生能多数听懂, 并能得到及时辅导, 即后进生“能懂”, 一般学生“能理解”, 好学生“能综合应用”。比如, 高一“函数”的教学中, 要学生复习对应的旧知识后, 可设计一组问题:

a、什么叫函数?什么叫映射?

b、自变量x为什么说有一定取值范围?

c、函数y为什么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d、x、y的取值范围有何特点与关系?

e、同学们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f、函数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较薄弱的学生回答前两题, 一般化的学生回答中间两个题, 好的学生回答后两个题。通过提问, 既巩固了旧知识, 又充分提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还可以调动不同程度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上全民参与, 哪个程度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因此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关。

四、课后作业布置分层次。

在学习完一个概念、一堂课后, 学生要通过习题巩固和提升, 所以我的课后作业是不可少的但是不同难易的习题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课后作业不分难易, 往往使好学生几分钟做完起不到提升能力的作用, 薄弱的学生却愁眉苦脸。为此根据不同程度学生, 我布置的课后作业, 一般可分为三个梯度:一种是基础性作业 (导学案) 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 一种是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导学案) 适合一般程度的学生, 一种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导学案) 。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 一般学生在30-45分钟内完成。比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课后作业, 布置如下:

1) 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3或x>-2}, 求a的值:

2) 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 求a的值;

我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做前4题, 做完可以尝试5、6题, 一般化的学生可以做前7个题目, 好的学生全做。这样让每个学生的都处于“跳一跳, 能够得着”, 可以充分调动了每一程度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也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没有过大压力, 减少抄作业的现象, 减轻他们课业负担, 提高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单元测试分层次。

当每一单元学习完后, 我都会均安排一次过关测试, 以课本习题为主, 着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实际情况, 同一份试卷设置不同难度的试题, 提出不同的要求, 供不同程度学生按要求完成。而且每次考试后, 学生程度划分作适当的变动, 这样一来, 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找到奋斗的目标, 程度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松懈。

当然分层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 为了学生老师工作量会增加很多.这就需要老师有强烈的责任心。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准确运用“分层教学”, 可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性更明确、学习兴趣更浓厚、自觉性更强, 缩小两极分化, 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是一种操作难度大的而又成效的教学模式, 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高中数学之教学研究 篇2

摘 要:数学是自然科学,很难进行德育教育也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尤其是在我们综合高中的数学教育过程中德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关键词:德育渗透;策略;挖掘教材;生活实际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数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然会受数学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制约,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因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教师要有策略的进行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策略性与可行性,不能喧宾夺主。只要认真贯彻“教育法”和“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完成课程所设定的目标。只有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渗透的才能称之为有效,被人所接受。

二、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进行渗透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注意途径的多样性。

1.利用创设情景渗透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情景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2.利用史料激励渗透德育。所谓史料激励法,就是运用数学史实、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促其积极向上,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教育方法。它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教材中许多数学史料,能激励起学生由衷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3.利用数据材料渗透德育。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4.利用知识迁移渗透德育。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可以收到“治病”的效果。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5.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例如在上《椭圆》这一节时,为了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利用FLASH设计制作了关于“神舟”六号从发射到升空,然后绕地飞行的动画片,并配上了相关的解说词。这一刻,任何的言语都是多余的了。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也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教学的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从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入手。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教师不仅在课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探究 篇3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只要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条件,95%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发展。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尝试”学习的条件,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层次教學,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受到关注,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正如我们爬山一样,不是爬到山顶或爬更多的山是我们唯一的目标,爬山过程中所获得的爬山的技巧、身体素质的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喜悦,都是一种成功。不能要求所有的人同时到达山巅,可以允许一些人走得快一些,更要允许慢队伍的存在。分层次教学就是让所有学生都感受爬山的快乐。 分层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层”而教,因此能使教学内容较好的适合每个学生的要求。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分层教学可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对于优等生,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对于学习困难生。可以从进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着手,激发学习热情,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识内容,从而使他们对本学科学习产生兴趣,达到逐步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在摸索着怎样才能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上课讲课分层次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或者更多,可以学生自己选择或者教师协助选择。当然分层次教学会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工作量,要分层设目标,分层讲课,分层辅导。但教师的辛苦不会白费,分层教学以后,好的学生将会吃得更饱,会增强竞争意识,去挑战更难的问题,因为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强者,应该更强。而那些以前像听天书一样的学生,即使第一个环节没听懂,也会在第二个环节简单的学习目标处大显身手。让他觉得我也不是所有的题都不会,在简单题中建立信心,慢慢地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斗志,他们的学习会逐步上升一个层次。无论怎样,他们得到了关注,也会找到自己的价值。 二、合理设置作业

课内作业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以面向中等学生为主,同时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拔尖提高;二是根据中等生状况,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设计相应的习题;三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适当放缓坡度,将难度较大的练习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能缓和差生学习困难的状况,切实减轻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三、考试和考核 一般的期中、期末考试,一张卷子定了你这学期的档次,但有时学生比较紧张,发挥不了真实成绩,我们的学校不会给你再一次机会,这就有些死板。评价得分层次,更讲究人性化,发挥不好的可以再给机会补考。考卷也可以分层次,学生自选。考分值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完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在学校里沐浴阳光,走出学校时才会带着阳光。 四、改进评价方法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浅谈高中数学之习题教学 篇4

一、高度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

大部分学生认为理科就不用背诵那些繁琐的知识点, 而数学虽然是三大主课中的一种, 但学生也将他看似为理科, 在他们脑海里轻视了课本中的定义、公式等理论基础知识。在学习当中他们只重视习题的解题率, 通过题海战术的不断磨炼来达到解题的高准确率。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却不怎么理想, 有时不但解题效率没有提高, 而且大量的习题也使学生身心疲惫, 逐渐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厌烦的心里。就此现象,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我们把学习比作盖高楼。基础知识是地基, 高楼大厦便是我们的解题能力。只有地基非常牢固和扎实才能撑起壮观的楼房。如果地基不牢固, 即便撑起高楼也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

习题教学课中, 我们也能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度, 例如:在等差数列的习题教学课中, 我们在讲述典型例题之前可以将等差数列的所有知识点从头到尾先带领学生回想一遍, 然后给学生留有查漏补缺的时间, 最后进行考察。而且在讲述每道题之前再将所能用到的公式、定义复习一遍, 这样通过反复的复习和强调, 学生便会更加注意他们, 从而在学习当中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对试题教学课的兴趣

“习题教学课”让学生听了觉得这就是让他们做大量的习题, 一下子就失去了激情, 面对学生这种偏激的理解, 我们不但要加以纠正, 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习题教学课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 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优点。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这种优势给学生营造更加直观、轻松的教学环境,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立体几何的学习, 高中生的立体感普遍都比较匮乏, 在普通的教学方式中想要提高学生的立体感也比较困难。而多媒体教学就能更加形象地加以展示,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立体感。如2009年宁夏的高考题:如图, 三棱锥P-ABC, 已知△PAB为等边三角形, PA⊥AC, PB⊥BC。 (1) 求证AB⊥PC。 (2) 若PC=4, 且平面PBC⊥平面PAC, 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学生对三棱锥的立体感比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立体感还要差, 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三棱锥的空间感, 并提示作出辅助线———过A点做AD⊥PC, 垂足为D, 连接BD。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显示立体感觉比较强了, 对解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 学生扮演“小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的感悟能力很强, 创新思维也很发达, 而且有比较强的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这种本领, 数学的习题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 把他们自己的解题思维和过程讲述给其他学生, 当然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或在典型例题讲述之后, 确保学生的解题思维是正确的。这样做不但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也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并且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初识数列时我们会做一些找规律填空的习题, 这样比较简单的习题学生在教师的例题讲解之后就很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两道例题来打通学生的思路:这两道试题来举例。我们不难发现第一题的规律是2n, 第二题的规律是所以这两题的答案: (1) 2, 4, 8, 16, 32, 64, 128;便迎刃而解了。在弄明白这两题的解题思路之后我们可以给出类似的题目如:让学生自己去研究, 并将自己的答案讲述给其他同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能够马上学以致用, 体会知识的实用性。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从而拥有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创造性数学思维, 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采用比赛的方式

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在习题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 对成绩优秀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如习题教学中对知识点、公式的巩固考察,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抢答的比赛方式进行。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中来。这样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 轻松活跃的教学课堂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问题式教学, 通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习题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通过问题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通过一连串问题的逐步解决, 学生的答案也逐渐浮出水面。通过这样的解题过程, 学生会在脑海里留下很清晰的思考脉络。这道题:在等比数列{an}中, 已a1=-1.5, a4=96, 求q与S4。这道题很简单,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 等比数列的定义?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3) 前n项和的公式?只要学生弄清楚这几个问题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 问题就很轻松地得到了解答。

高中数学之教学研究 篇5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作者:刘爱国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主导而应该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适时的引导高中生展开自主学习,并强调学习的合作性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如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才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想要达到这一结果,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变角色,在教学设计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在大力提倡新课程理念的大环境下,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教学应要充分体现教育的基础工具性以及发展性。高中的数学课程应面向的是学校的全体学生,具有普及性,它与传统的教学要求相比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还课堂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主导而应该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适时的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强调学习的合作性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想要达到这一结果,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改变角色,在教学设计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呢?下面我就这个课题展开探讨,希望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一、领悟教科书要有效

领悟教科书是组织数学教学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它要求教师要对教科书展开切实有效的研读,真正领悟到教科书的先进编写理念和编者的意图。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个人方面和集体方面,其中个人方面注重个体的研究学习,要求教师要吃透教科书、领悟教科书的真谛。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活动展开集体研读活动。通过集体的集思广益,很好的补充和扩展了个人在这方面的不足。

通过个人对教科书的研读,使教师能准确理解、把握课改的精神和教学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忽视教科书的研读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教师在深刻把握教科书精髓的同时要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和加工,使教科书变得不再是课本上的生硬的知识点而应该是贴近学生实际的生动活泼的再现。应该提到的是,对教科书内容的更改,并不是要教师摒弃课本,而是要在教科书原有的基础上,对教科书进行有效二次加工,使之贴近学生实际情况。从而激发了高中生的探究热情。

在个人研读教科书的基础上,要大力开展集体研读活动,目的是通过集体的力量吸取别人的长处,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进。使自己对教科书的领悟更加的彻底和完善。进而提高教师对教科书把握的有效性。

二、研究高中生的现状要有效

一切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都是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根基的,为此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已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设计服务。那么如何开展学生学情现状的研究呢?我想不外乎是要多关注学生当前的知识体系结构现状、学生学习能力现状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更好的对教学进度展开适当的调整,选自更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我想通过对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不同学生学习诉求;更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这些都为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制定教学目标要扎实有效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科学地制定三维目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的处理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目标之间具体的关系,弄清楚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要达成的各方面的目标。同时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对以上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改,使之更能够与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够达成的程度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高中生的成绩进步。

四、设计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有效性。

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展开的,教学活动承载着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活动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活动的设计决定着教学任务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是关乎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质量也直接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每一位教师都会格外的重视教学设计。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呢?我想在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基本的学情出发。照顾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的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俄他们的困难,采取适宜的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达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开篇导入的有效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练习的设计要遵从设计的有效性;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要及时,同时适时地调整练习题的难度,以适应学生的需要;知识点的总结要到位,要与目标相联系,易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选择合适的教具,使教学具有有效性

自从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老师们都在尝试着使用多媒体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期待着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使用中,不难发现,并不是多有的课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有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并不比粉笔教学的效果好。所以教具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来取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六、设计合适的练习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课堂练习可以有一定的反映;同时好的课堂练习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练习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所以一定要重视设计与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所学知识相联系,这样有助于高中生掌握知识、启发知识的好的练习题目。

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篇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各地高中教材使用上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人教版与各省版教材不断更替的情形更是令人诧异。对于高中的教师而言,如果能根据起始教学的特点,教学得法,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搞好高中数学起始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更为重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的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是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

三、难点、重点的突出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课堂所讲的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这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首先做完,再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型和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

作为高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注重情感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去发现和创造,适时地展示自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老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的欣赏者。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智慧的火花,敢于采纳学生的点子和方案,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会很好的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五、良好习惯的培养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性”课程,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最主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是各科共同的,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动脑、课后及时复习和适当进行课外练习等。而数学又是思维训练学科,主要通过认真阅读、深刻理解和反复练习、反思、归纳、总结来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所以学习数学有其要养成一下一些习惯。

六、教学难易适度

教学内容由初级中学较浅显、具体的内容一下子转到高级中学较深奥、抽象的内容,普通高中学生数学成绩残差不齐,学生能力相差悬殊,如在数学阅读方面,初级中学对阅读教材的深度、难度、广度要求较低,而高级中学阶段要求了解更多的物理及其它自然学科知识。特别是初级中学普通代数及平面几何与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所以高中教学起始教学,尤其要适当降低起点,减少坡度,放慢速度,尽可能使全体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起步前进。这样可使本身数学不理想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活其自身的学习机制,满怀信心地学好高中数学。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关键在于使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阶段的教学自然衔接和平稳过渡,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高中阶段以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分析、指点为主。这不仅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甚至以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还获得了一份自豪感。此外,“起始教学”就意味着新的起点。学生普遍有新的打算,有学好功课的决心和信心,即使成绩差的学生,也有迈步从头越的决心,因而教师因该珍惜这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云,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标方案导读[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鲁献蓉,曹为存,中学生反思性学习状况调查分析,中学教学研究。2008

高中文科数学教学之我见 篇7

一、抓纲务本, 立足基础

从2000年推行课程改革以来, 除2003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偏难外, 其余几年题目难度趋于平稳。不管题目难, 还是简单, 它都必须受到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的约束, 这一点作为数学教师应深信不疑。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教学的指挥棒。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们对其重视程度及看法不相同, 有的认为无关紧要, 有的可能连读都未读一遍等。从我的教学经历来看,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 可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避免做很多无用功, 大纲中已经删去或降低要求的内容, 教学时绝对不要持怀疑态度, 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及老师的工作量, 认真把握“了解”、“理解和掌握”, “灵活与综合运用”几个层次。其次, 在文科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课本, 高考题源于课本, 因此绝不能大而画之, 走马观花。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理解其中重要的语句及定义、公式、性质、定理等, 对课本上的重点例题应要求学生看、做、理解。另外, 对文科教学必须立足基础, 绝对不能有这样一种心态, 觉得某节知识简单, 一带而过。大家知道, 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有的可以说非常差, 从我们的调查发现, 在70个人左右的一个班级中, 数学基础比较好的不到30%。因此, 我们的教学必须从点滴做起, 步步落实, 不仅要求老师讲解到位, 还必须要求学生落实, 真正做到理解知识, 掌握方法、技能, 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老师们都有同感, 当你在讲解某个知识或讲解某道题时, 学生说他已经懂了, 但是, 这时若要学生去处理与该知识点或该例题的方法相关的某个问题时, 他们却不知如何下手, 这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与传授的方法和技能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可见夯实基础是何等重要。

二、教师应调整心态、正视现实

调查发现, 凡是选择读文科的学生, 数学基础大多数是不太好的, 有的甚至是一窍不通。怎么办?你毕竟要和他们共度两年或三年的时光, 并且要和其他老师一道努力争取把他们送进大学的校门。这时你必须调整好心态, 勇于接受现实, 教学时从基础抓起, 不要觉得有些知识简单, 便一带而过, 一定要脚踏实地, 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 让人人过关, 不得有半点马虎或疏忽。其次, 教学中应严格控制教学难度, 不要盲目拔高。有的人认为, 只有平时进行大难度训练, 才能适应高考, 我认为此种作法有失偏颇, 因为, 如果在没有抓好“三基”之前, 难度提得再高也毫无用处, 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雄厚的基础作保障, 而且对文科学生来讲, 盲目提高难度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可能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所以, 教学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文科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教学难度。

三、降低起点, 面向中档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 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有的甚至是很差, 所以, 不管是上新课还是复习课, 都应该降低门槛,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听懂, 弄清所学的知识、方法及技能, 并且让他们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 有的老师对某些看似简单的知识, 处理草率, 一带而过。殊不知对学生来说却不然。我们的文科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夯实基础, 面向中档。从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发现, 有些看似比较简单的中档题目, 学生却不能完整地解答。

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以爱施教

在高中学习阶段, 学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并且存在着情绪的波动问题, 甚至有些学生对某些学科感到厌倦, 特别是很多文科学生对学习数学既感到困难, 又感到枯燥, 怎么办?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喜欢数学?我认为, 除必要的教学手段外, 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克服困难, 平时可以找学生个别谈话, 了解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 特别是中差生, 更应该关爱和呵护, 因为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 承受的压力大, 但是潜力也大。因此, 平时应多关心、鼓励他们, 开展赏识教育, 以爱施教, 不讽刺、不挖苦, 哪怕他们只取得了一点微小的进步, 也可以加以鼓励和表扬, 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我相信, 爱是教育的灵魂, 只要给学生一片爱的蓝天, 最后收获的肯定是成功的喜悦。

五、适当开展研究性学习, 稳步提高学生能力

研究性学习,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

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它注重培养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去认真观察、分析、归纳, 不断提出新问题、新方法, 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 而能转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上, 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到主动探索性的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

从实际情况看, 很多教师对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太重视, 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意义不大, 会影响教学进度, 更会担心效果不好。事实上, 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搞好教学并不矛盾。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比较有意义的研究性问题, 让学生去思考、研究, 使他们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更清楚, 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加清楚,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课堂感到富有新意, 而且还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学会分析问题, 也会激发学生的灵感。

六、注重学法指导, 提高学习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习。”世界著名通才学者奥本海默也指出:“对于现在和未来, 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讲:“资料上的题我做了, 作业我也做了, 而且上课也听懂了的, 就是考试不理想。”原因何在呢?就是由于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知识没有转化为能力, 以致于效率不高。因此, 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还要时时给学生传授合适的学习方法, 不但要求学生“学会”, 而且要求学生“会学”,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 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也不要太笼统, 它可以因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知识或不同的学生而不同。所以, 教师应从文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给学生恰当的方法指导,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开放题教学之我见 篇8

高中数学的开放题具有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发散性的特征, 它不像封闭性题目那样简单、乏味, 单靠纯记忆、套模式来解题, 一般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 通过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分析探索, 从而获得多种结论, 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特别严谨.从类型上看, 开放题可以分为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和策略开放型三种, 如果“未知的”是解题假设, 那么就称为条件开放型;如果“未知的”是解题目标, 那么就称为结论开放型:如果“未知的”是解题推理, 那么就称为策略开放型.

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意义

数学开放题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 自由的环境, 与其他题目相比, 数学开放题更加注重解题的过程, 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解答过程而不管是属于何种程度和水平, 数学教师将开放题用于教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且具有巨大教育价值.数学开放题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演绎等严格推理的能力;强调数学教学的思维性, 能反映学生高层次的能力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使教师注意对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 并作出最切中要害的点评.同时, 通过对数学开放题的讨论和解决, 能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才能,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带来美感, 并享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如何引入数学开放题

从数学考试中引进一定的结合现实背景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开放题的研究已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热点.

1. 开放题问题的构建

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 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

例1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 价格呈上升趋势, 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10元, 并且每周 (7天) 涨价2元, 5周后开始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 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 平均每周削价2元, 直到20周末该服饰不再销售.

这道题明显属于问题本身具有开放性, 函数概念的形成, 一般是从具体的实例开始的, 但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函数的实际应用意义, 这道题旨在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给出函数的实际解释, 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一般性和背景的多样性, 对问题的理解是开放的.

例2如果一个四面体的三个面是直角三角形, 那么, 第四个面可能是: (1) 直角三角形; (2) 锐角三角形; (3) 钝角三角形; (4) 等腰三角形; (5) 等腰直角三角形; (6) 等边三角形.请说出你认为正确的那些序号.

这道题属于问题解法具有开放性, 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答案分为三种情形 (如图1、图2、图3所示) , 其中第三种情形容易被忽视.

第一种情形:△ABC是锐角三形. (2) 正确.当a=b=c时△ABC是等边三角形, (6) 正确.

第二种情形:第四个面△ABC是直角三角形. (1) 正确.

第三种情形:∠ADB>90°, △ABD是钝角三角形, (3) 正确.

2. 开放题思路的引导

通过对以上两道开放题的探讨, 可以看出, 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和解题结果是不确定的, 因此, 对开放题的解决不可能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 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积极参加到对开放题的讨论中, 发挥集体的力量, 最大限度地把一切可能的因素考虑在内.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 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 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高中数学开放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因此, 教师在辅导学生解题过程中, 要重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反思”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在解题以后, 回头对解题活动加以反思、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得出结论后, 教师要重视和学生一起反思, 思考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想考察高中阶段哪个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命题所提供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解题过程是否严密等.通过反思,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知识结构的不断分解组合, 也培养学生对试题的鉴赏能力.

摘要: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适当地引入开放题, 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解答开放题的方法, 能对数学教学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开放题,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赵香叶.谈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与设计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9) .

[2]山军.数学开放题的特征与编制的方法[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6) .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之我见 篇9

一、展现数学教学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才能产生强大的学习的意愿, 才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积极的情感来参与教学, 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与自主性。因此,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探究式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要用“糖衣炮弹”

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与包装, 展现出数学的魅力, 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与消极情绪,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 而是充满着趣味性, 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教师要将抽象的知识与富有趣味性的事物相结合, 来转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时时给学生以新鲜有趣的感觉, 使学生看到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教学, 以激发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 从而为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 直接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成效。问题具有探索性, 能够引发全体学生的关注,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调动全体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 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打破常规, 提出个性化见解,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与提出, 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以诱发学生主动探究。

1. 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是丰富多彩, 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从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入手, 提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更能够激起学生的主动探究。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时, 教师可将其与体彩、福彩等彩票的中奖率相结合。

2. 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能够带给学生轻松的感觉, 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教师可将问题与故事融于一体, 实现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的顺利迁移, 从而对问题更加关注。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 教师可引入数学天才高斯的故事。

3. 创设操作情境。

“在做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一个重要教学理念。高中生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 数学教学要发挥学生的特长, 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体中绕几何体一周的最短距离”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几何体, 然后展开, 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成平面几何问题, 使学生在做中理解。这对于学生空间立体感的形成与突破最值求解这一难点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明确探究目标, 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探究教学就能完成的,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渐进性, 逐步培养, 可以完整地制定整个高中阶段、各年级、各章节的探究教学, 明确目标, 要让学生在每一次有限的探究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要在基于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探究目标, 使全体学生都能随着探究活动的开展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 制定的目标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全程参与、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探究活动提出不同的目标, 使学生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四、加强指导, 体现探究活动的完整性

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方案、收集资料、开展探究、归纳总结、成果展示。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 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这些步骤不可能平均用力, 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少都会影响到探究的成效。此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与教学的需要, 对这些步骤的主次详略进行重新分配,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活动的完整性, 使探究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成效, 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久而久之, 学生便能学会自主探究, 在量的积累上取得质的飞跃。

五、精当评价, 激励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10

首先是导课。刚开始上课, 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会不太充分, 师生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 教师要讲究导课的艺术, 来鼓励、唤醒, 提高学生的智力情绪。有经验的教师, 都很重视课堂导课, 千方百计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去。精妙的导课艺术肯定会先入为主, 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 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 一堂课如何开头, 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由于教育对象不同, 教学内容不同, 每堂课的开头也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端和知识之间的转折与衔接。他们总是精心设计导入, 讲究导入的艺术性。教师要敢于想象, 敢于创新,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导入,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 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 将解答擦掉, 请中等水平的学生上台搬演。有时,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可以对他们多提问, 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 及时进行鼓励,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能热爱数学, 学习数学。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再次, 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 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 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 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理拿出来, 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理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并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 想通过给学生大量的练习, 让他们通过自己去领悟。最后学生只会机械地模仿, 思维水平较低, 甚至生搬硬套,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 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很多学生认为现在的试题量过大, 考试中很难完成, 主要是因为对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不够, 运用能力不强。可见, 在课堂中除了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之探究 篇11

关键词:职业高中;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16-01

职业高中的学生们一般来说基础知识薄弱,在数学学习当中缺乏主动性和自制力,其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普高学生要差,需要改善和提升。所以,我们就要有效改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成效,使其更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

一、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职业高中学生们的数学基础一般都不太好,所以并不热衷于数学学习。所以,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起来,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起,才会在学习当中具有主动性,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注意有效挖掘所教数学内容的趣味性、思想性、方法性等,还要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表达,使学生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愉悦轻松的进行数学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们在数学学习当中的微小的进步给与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有积极性的学习数学。

二、重视并强化数学学习的基础内容

当下,不少师生将数学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偏难的题目之上,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数学能力,提升学习效果,从而忽视了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没有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定理、公式的推证过程和解题的思维推导,也没有发掘题目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一味的让学生去做题,让学生们自己在解题中去体会和感悟。从而使很多学生无法领悟正确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却使得学生们无法深入思考,不求甚解、生搬硬套,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殊不知,数学学习中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只有基础打好了,学生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左右逢源,举一反三。所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学好数学的根本,教师要着重强化学生们的基础教育和训练。

三、适当将多媒体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

当前,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但在其应用当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教师甚至是为了应用多媒体而应用,从而忽略了借助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初衷。忽略了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只是为了给学生们展球一种更加形象逼真的表现效果,强化学生们的理解和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而教师在数学课堂当中仍然具有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不要把数学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搬到多媒体课件里去,而是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学习心理状态,进行适当有效的结合,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所要学的课堂内容以一种生动、形象形式的表现出来。而不能本末倒置,以辅代主,忽视了教师在数学学习当中的主要指导作用。

四、课堂教学要注意结合所学专业特征

对职业高中的学生们来说,其不仅要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还要学习一些专业技能,所以对数学教学来讲,教师就不能再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数学学习侧重。就以计算机专业来说,其技能的学习掌握就对算法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专业进行结合和考量,将专业学习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作一详细的了解和调查,以便确定哪些是必须要学的,哪些是可以重点学的。比如:计算机上处理最多的就是各种数学模型与运算,而这些都离不开各种数学知识。就以比较简单的来说,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当中经常就会用到函数,如果数学的函数没学好,或者是不懂其含义,不知道如何使用,那么在计算机应用当中,就会遇到运算障碍,感到很棘手。诸如此类的专业性问题无不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要有效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们的学习成效更佳,更具技能性和发展性,同时也让学生们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和了解,进而更加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此外,在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对象,选择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设备,灵活的进行应用。总的来说,在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只有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多加思考,有效研究教材教法、因材施教、良好结合专业知识,通过对学生们的深入分析和了解,才能有效提升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达到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敏煜.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J].福建中学数学.2011(10).

[2] 乔连明.提高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措施 [J],新课程(下).2012(11).

[3] 吴雪云.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究 [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04).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之体会 篇12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研究和解读新教材的前提下, 体会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1. 新课改在教学观念上:

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概念规律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过程, 突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逐步形成。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 数学知识充当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载体,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经历过程, 学会方法, 学会求真, 学会选择, 学会合作。

2. 新课改在教学方式上:

强调以学生为主, 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通过教师的引、导、点、评, 开展相互交流, 使学生领会教师的意图, 掌握学习方法, 理解所学的内容,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 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性学习。

3. 新课标中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 经历模块数学系统化的过程, 体验知识、方法、观念的创新, 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是师生的相互沟通, 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能被理解和接受。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成为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 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度评价,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 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对重点知识作适当拓广, 依据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对传统的高中数学知识作了较大的调整, 内容变化也较大, 有的从整个编排体系上都作了改变, 但传统的高中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仍然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对这些知识内容应拓广加深。所以应依课标为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数学教材中存在问题, 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 对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要删减;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改编。此外, 还应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的联系, 要把握教材的“度”, 不应采取一步到位法。所以要把握尺度, 有的放失。

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直观新颖, 利用情景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处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的潜能。丰富了教学内容, 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但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代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课堂教学分析, 课件的确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但不恰当使用会将学生思考、归纳得出结论的教学过程, 变成了“放电影式”的直接展示、讲述, 这样的教学代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因此, 应依据新课标的要求,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五、加强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

新课标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建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教材在这方面也在加强, 但作为教材受篇幅限制, 不能包括所有内容, 而实际问题又不断发展, 因而对应用问题可以进一步丰富素材。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 教师通过与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预习课文、收集资料、社会调查、制作学具、设计方法等, 尽最大可能服务于教学应用问题的教学。

六、强调教师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 管理人类已形成的认识成果, 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以发展;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新课标中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造, 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进而发展各种能力。教师应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 挖掘出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 最终达到使学生能自如地运用, 真正会学的目的。

七、拓广数学知识的背景

数学教学应让学生体会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感悟其中的数学文化。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较严重的“试题化”倾向, 对很多知识不讲来龙去脉, 只要求学生记住结论、训练解题, 把数学课作为纯解题教学来讲, 这与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不符的。但为适应高考只有加强训练解题能力, 而按照新课标来实施的话, 这种应试的能力是有待培养的。所以在高考压力下, 我们是不能够完全地实施新课标。其实这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 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总之, 我们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 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 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 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 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 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 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全面发展。

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以教材为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由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 教学中教师的激发、启迪、组织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上一篇: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下一篇:植物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