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素质教学(精选12篇)
高中数学素质教学 篇1
摘要: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数学,素质,实践
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 这关系到改变旧的教育思想,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要注意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等, 这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思想。下面就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高中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1. 加强情感教育,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信息与知识转化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如何, 常常比智力的高低更能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注意情感教育, 灵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推动和促进他们智力因素的发展。切忌对学生冷嘲热讽或以罚代教。无论学生智力水平如何, 教师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 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一句表扬的话语, 一个友好的动作, 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 都可能使学生倍受感动, 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以心换心, 心爱换爱, 才能启迪学生潜在的能力, 学习的兴趣。
2. 转变观念,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把过去“老师讲, 学生练, 做题改作业, 题型+解法+题海”的传统做法进行观念上的改变,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变成教师精选习题, 有效指导, 充分挖掘例题、习题训练思维的内在潜力,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让学生自己探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变教条学习为主动探索。总结, 提高他们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是探索型学习, 思维品质的塑造尤为重要。精选习题, 有效指导, 思考解决比讲、练、改、纠更有效。精讲不是把知识捣烂喂给学生, 而是启发分析, 让学生思考总结。多练不是搞题海战术, 而是学生通过口算、笔练、达到思维 (脑练) 的升华。
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中, 创设一定情境, 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已具备一种学习学习知识的有关能力, 但新旧知识间关系不清时, 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一些研究素材来创造一种特定的情境, 让学生作图、运算、观察、分析、归纳, 得出新的公式、概念、定理。新旧知识有密切联系, 学生可以通过演算推理, 归纳出命题时, 教师可通过具体运算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解决新问题必须运用新知识时, 教师可引发问题, 设计情境。
4. 加强教学的信息反馈, 提高课堂的灵活性
就数学教学而言, 课堂教学设计有四个环节:复习提问—讲授新课---随堂练习---作业考查。
这四个环节中, 复习提问是学生向老师反馈信息的过程, 教师的提问应注意:
(1) 要语言简练开门见山地把学生带到思考的情境, 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2) 把上节课的内容变成灵活多变的小题目, 让学生思考分析。这样既达到复习的目的, 又培养了能力。
讲授新内容是一堂课的关键, 而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不能看内容讲得是否顺利, 学生练习时间多不多, 做题快不快。为适应社会的发展, 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1) 要明确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目标的认识清晰, 有较强烈的达到目标的欲望。
(2) 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 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3) “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引发学生发现规律、方法,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 利用猜想、归纳、发现,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没有大胆的设想, 就得不出伟大的发现”,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 要留出一定时间, 让学生去猜想, 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明辨是非。
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课堂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要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6.1 优化课堂结构。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发问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及暗示法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从而有所创新。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声音、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 使学生对定义、定理、公式等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掌握的更加得更加牢固, 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
6.2 培养发散思维。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逆向思维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 通过暴露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 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 不断灌输大胆设想小心论证的科学认知观, 对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 可通过学生自学, 师生换位, 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回小老师。这样让学生尝试成功, 可增强学生责任感并提高其自觉能力。
6.3 创造机会,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只注重课堂教学, 而不注重实践, 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让学生带着知识、能力走向实践活动, 可扩大学生知识面, 使抽象的数学理论具体化。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指导和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 需要对课堂进行一个大的变革, 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 不断的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张素玲;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15期
[2]韩文国;高中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刘芸;纪燕;论美育在当代素质教育中“中介”作用的凸显——以高中数学教学中美育理念的渗透为例[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林波;高中数学怎样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1期
[5]臧荣芳;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中数学教学[J];科教文汇 (下半月) ;2006年04期
[6]杜斌;王晓燕;高中数学教学的科学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7期
高中数学素质教学 篇2
质策略之后感
贵州省册亨县民族中学数学组:韦
诚
读了高中数学减负提质的相关学习资料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聊暗花明之感。之所以有这般感觉不只是因为所谓的“减负”就是减少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作业量,而是因为减负是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和驾驭好课堂教学艺术。已达减轻减负为我们带来的烦恼和更好的利用好减负。
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的进行,有关部门人士也曾经提到:要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呈现出来,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到现在为此,数学课堂上还存在着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他们并没有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减负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减负提质需要教师认真全面的备课。一个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前提条件是必须坚持在上每堂课之前备好课,特别是高中数学课。因为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但是课堂时间只是45分钟的时间,要想提高这段时间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下功夫、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每堂数学课,要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内容,找准教学重点和难点。除此之外,还要备好这节内容的教法、学法和备好学生,所谓的备好学生就是因生施教,包含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二、减负提质需要教师设计好课堂、课后作业。课堂作业能够及时的反馈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时间间隔很短,有些学生不易消化,所以课堂作业题目应该是体现基础知识、公式、概念的题目,而不是提升题,这样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特别是差生。而课后作业是每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为了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标而设计的作业。现在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布置课后作业时,过于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题及所谓的高考典型题,会做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学生不喜欢学生或对学生不感兴趣,布置得再少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负担。我觉得,要减负提质,就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去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数学作业,让他们爱上数学。
第三、减负提质需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现在的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的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一定要在整个课堂中都要运用,而是要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的联系起来,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比如,在课堂上,当一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有疑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此时就可以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
第四、减负提质不需要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总是会不断地补充一些其他的数学知识或者公式,或者是补充一些新的解题方法,本来这是好事,但是这样下来,很精彩的一堂数学课,可是有些高中生无法理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在近期,我在讲算法的第一节的开端部分,当我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除了初中时的方法外,我还讲了当系数行列式不为零时有根(解),并且其公式为xa1b1c1b1a1c1D1D,y2(Da1b2a2b1,D1b2c1b1c2,D2a1c2a2c1)a2b2c2b2a2c2DD,而且当时我问他们,行列式这个名词听说过吗?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于是我认为他们已经理解了,可是到第二天我复习时,情况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现在还没有到高三,当然了,多讲点公式或解法固然是好事,可是我们要具体问题据分析。
第五、高中数学减负提质更需要注重思维过程,培养解题能力。首先要更加重视思维过程的形成,因为数学问题往往是一个由某种数量关系或逻辑关系构成的有机体系。拿到一个数学题目的时候,我会和学生们说:虽然下一行就是参考答案,但是我们在看这个题目时,先把参考答案蒙掉,然后认真地用自己的思路考虑,可以多想几种解题思路,这样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如果实在找不到思路,方可看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同学们固有的思维。当正确的思维出现了,这个题目基本可以瓦解,不用再具体的算出来。
高中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理念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素质教育 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9-02
1.简单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由于长期的教育模式,导致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形成一种由教师作为主导体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以书本课件和自己的经验作为教学,向学生大量的传输课本知识和经验分析,从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机械化的去接受这些理论知识和操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提升。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在当今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教师会存在满堂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只是演讲者和倾听者,很少会出现交流沟通的情况,这样很难使学生去发散他们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性格和能力的不同,而相对统一的教学教材也就没办法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了研究教材,忽略了人文因素、学生的心理构建以及学生的情感变化。
2.我们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
新课标的改革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也需要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培养。我国在数学的研究领域中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在数学领域中有过诸多的成就。
(2)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教育。数学中含有诸多的辩证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三个基本规律:统一对立的规律、否定之于否定的规律以及质量互变的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渗入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思想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科学世界价值观。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的态度,善于去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他们的未来。
3.在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主要体现出的是人们的记忆力、想象力等各项能力,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提出问题,诱导学生们针对问题进行思维的发散,积极主动的思考,不断的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高中阶段有很多因素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也存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风格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散
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作为需要发挥逻辑思维性的学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门学科的本质,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做到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学生进行诱导性的学习模式,不断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发散,让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既有目标方向,又有自己的想法见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氛围中。
5.加强数学教师的个人素质培养
在高中数学素质教育中,重点还是在于教师。教师作为我国贯彻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自身的文化道德品质,教学水平都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身为高中数学教师,要端正职业态度,需要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条理的选取教材中的精髓内容,并且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6.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明确的知道了,高中数学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思想教育的最初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思想品德等综合实力。对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唤起学生的主体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各项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落实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培养出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素质教学 篇4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而且要对他们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数学学科中所谓的“逻辑思维能力”, 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指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 对于数学对象进行分析、概括、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是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内容。因此,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重视高中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即在强调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和通用性的同时, 将高中数学的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思考与推理能力上, 把“提高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项教学任务, 作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根本任务来抓。比如, 针对于数学本身的演绎性很强的特点,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 深入研究高中数学教材, 精心而巧妙地设计教程, 将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利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将学生“引入”数学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克服学生的被动性思维方式, 并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向高中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示数学知识的背景, 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式”数学教学情境, 引导高中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培养高中学生的概括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锻炼高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与广阔性, 提升高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捷性。也就是说, 教师在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向学生逐渐“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进一步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下对于“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进行死记硬背的不良教学习惯,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并积极参与到“数学公式与数学定理的推理和论证的详细过程”中去, 不仅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更易于接受和加深记忆, 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 即“运用已知的信息, 通过能动性的思维活动, 产生独特而新颖的对于社会有一定价值的思想的能力”。创新能力, 是跨世纪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要充分地挖掘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 可以通过介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牛顿从落在头上的苹果所得到的科学原理”等故事, 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的强烈欲望, 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从更多角度和更多层次去大胆思考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思想、新观念,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高中数学既生动又严谨、既充满激情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归纳、比较、概括、估算等, 并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比较、概括、估算等进行大胆的猜想。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严密地数学论证”, 将大胆的猜想结果进行严密的论证, 从而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里所指的“综合能力”, 是指将许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数学学科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代数、几何、三角”等数学内容, 决定了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实, 数学教材内容本身就综合了与语文、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有关的知识内容, 比如, 高中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 就可以充分反映出该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数学语言包括文字的语言、图形的语言、符号的语言等, 数学文字语言的要求是规范化、逻辑化、科学化, 数学图形语言的要求是生动、形象、直观, 数学符号语言的要求是精确、概括、简洁。数学语言作为数学思维的载体,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挖掘各个学科的知识交汇点, 进一步加强各个学科间的内在联系,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
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适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新型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就是要求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的素质如何, 不在于他 (她) 掌握了多少知识, 而是他 (她) 能够解决多少问题。而一个人的数学素质的高低, 取决于他 (她) 能否正确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决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学生所处的生活实际出发, 将社会生活中的存在于学生身边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 引导学生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提倡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 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真正拥有有用的本领, 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
高中数学素质教学 篇5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 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
我的探索,最初是从九三年启动的《扩展式语文教学实验》开始的,九五年十一月成功地通过吉林省教育学院的验收;九六年七月又经受了高考的严峻考验,升学率达90%以上。去年,在省教育学院的直接指导下,我校在高一学年开办了两个实验班,由我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教改任务。这次实验借鉴了上一轮实验的经验和教训,它作为更为深入的一轮探索,纳入“面向21世纪基础 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研究”这一“九五”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的运作轨道,业已整整一年。现将其初步成果汇报如下。
一、以《东方时空》突破封闭的教学机制
我们的第一项改革就是开设《东方时空》课。每周二到周五早晨7点钟,我便与学生一起端坐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阅读中央电视台精制的这本电视新闻杂志。在这别开生面的课堂上,各位主持人、记者、播音 员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导师,而我则成了地地道道的助教;每天组织学生收视,每周批阅91篇观后感。尽管开课仅仅一个半学期,但我已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思想、情操、文化等诸多素质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收看《早间新闻》,一举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真正营造了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曾使弟子们义愤填膺;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去留,曾使弟子们牵肠挂肚;阿以争端,非洲难民,震撼着弟子们善感的心弦;我国领导人频频出访获得成功、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连连告捷,更振奋了弟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至于《时空报道》更是震聋发聩;无论写真与打假,都是社会瞩目的焦点;无论扬善与惩恶,都是大众关注的热线;无论颂美与批丑,都是时代交响的强音。日熏月陶,耳濡目染,国家的兴衰正在逐步取代个人的鸡毛蒜皮;改革的大潮正在日益压倒追星的时髦;人民的冷暖正在重新调整爱的天平。总之,这一切正在潜移默化地纠正着过去死背时事却不懂政治的误区,使学生心系华夏冷暖,胸怀五洲风云。《生活空间》领着我的弟子们,从繁华的都市走进“生命的禁区”,从老外欣赏川剧的茶馆走进沙漠地质队员的帐篷,从“最后的七月”里悲欢离合的字庭走进中国音乐神童在德国的花园式寄宿学校„„人生百态,酸甜苦辣皆有味;感悟千端、悲欢哀乐总关情。弟子们在感悟他人百味生活的同时,也在编织着自己多彩的梦。
《东方时空》课的最大作用,在于开拓了学生的心胸和视野,有利于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理想,其作用是任何其它课程都无法取代的。
用心爱心专心 1
二、以文化讲座突破狭窄的应试课程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学与文化内涵,实验班开设了周六专家讲座。在讲座课上,学 生只管听、只管记;课后,既不复习也不考试;全凭专家感化和学生的兴趣,在熏陶渐染中使学生的文学与 文化修养得以提高。
一年来,我们请《吉林教育》副编审奚少庚主讲《旧体诗词鉴赏与创作》;请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杨 佐义、东北师大博土生李立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请吉林大学教授陈方竞、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许消友 主讲《中国现代文学史》;请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刘菊香主讲《台湾文学》;请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扬春 兴主讲《古代汉语》;请吉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王鹏伟主讲《余秋雨。文化苦旅》;请吉林师范学院讲师陆 峰主讲《严肃音乐欣赏》;请吉林大学教援薛纯华主讲《美学》。一共举办了8个种类27次讲座。
其中《文化苦旅》讲座之后,曾辅之以写读后感来巩固听讲效果。《旧体诗词鉴赏与创作》讲座之后,则在部分文学爱好者中间开展了不定期的旧体诗词创作活动。最近吉林市“雪柳诗社”出版的一本以“庆回 归,颂金瓯”为主题的诗集,就收录实验班学生的几首旧体诗习作。还有一些同学已开始养成在日常学习和 生活中以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虽然实验刚刚迈出一步但细察学生的文学与文化品味,业已呈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象,其前景是十分乐观的,三、以扩展阅读突破僵化的语文教材
扩展阅读分两条线进行 :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一是日常课外阅读。
96年入学前的暑假和去年寒假,我们都留了课外阅读作业,共有中外名著2部,《古文观止》12篇,唐诗宋词鉴赏文章13篇。其中文学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日常课外阅读,我们选择了《中学生阅读》为教材。每期《中学生阅读》都是在老师指导下阅读的,大 体分自读篇和教读篇。自读篇凭兴趣读,靠悟性品,课外独立完成。教读篇,按要求读,靠毅力啃,在老师 帮助下完成。教读篇大概有三类:《中华名句》,要求语文课前常常背诵;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独立 完成,教师给予点拨;语体文阅读能力训练,则选作补充教材,先练后讲。例如,我们曾删掉了《崇高的理 想》一文,补充了周国平的《救世与自救》;配合学习《琐忆》,补充了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的《大哲与 大洁》。
选读名句的好处,从思想上说,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选 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贬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 引入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四、以调动发言突破被动的学习观念
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历来是各科老师最头疼的难题。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呢?说到底,要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
育。在应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只顾搞满堂灌,只顾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根本不屑考虑如何在45分钟内有计划、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的一统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可悲局而。要想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顽症痼疾;而要根除这个顽症痼疾,仅仅靠具体的教学没计,如提问什么、如何提问等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动大手术。为此,我采取了两项措施:首先,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我在《课堂发言敢死队宣言》的演讲中,充分论述了课堂发言的好处,深刻剖析了不敢发言的病根。同学们听罢,心悦诚服,热血沸腾,无一例外地报名参加了“敢死队”,课党上很快出现了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的热潮。但是,为了克服旧习惯的强大惰性力,使热潮不致降温,还必须建立课堂发言的竞争机制:每周六由队长调查队员在各科课堂举手次数(自己随堂记录),排出名次榜;下周一由老师当众发表成绩并做讲评;期末将课堂发言成绩记入档案。自从开展“每周一评”的活动以来,语文和其它各科的课堂发言就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局面。第1周评比,人均举手不足10次,最后一周评比,已高达80次之多。
“课堂发言敢死队”的建立和发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和学生突破了“一切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应试观念的束缚,从“举手发言”这一看起来小做起来难的环节出发,树立了一种崭新的学习观念:
1.既求应试分数高,又求品学素质好。
2.志如高山百丈松,行似以平原一寸草。
3.不做填鸭等人喂,要学饿虎自求饱。
4.羞做课堂缩头龟,敢当发言出头鸟。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6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认真备好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现在选用的人教版A版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它那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在备课时,总是先钻透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方法,并预先设计好如何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如何设置问题,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些都必须在课堂前作好充分准备,并编成教案.所以,认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如在高考选拔制度下,有些教师无视新教材的变化,在教法、学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于适应现代社会知识快速更新和社会激烈竞争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教学化的过程.所以,要培养具有高素质、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须实施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情操,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发展学生学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其次,重点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要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求精神.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掌握新知识,提高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的三个基本要求是:首先对周围的事物要有积极的态度,然后要敢于提出问题,最后是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师应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编成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等知识时,常常把它们与现实生活对比来进行学习,让学生真正觉得数学是有用的.又如,我在讲授函数最值问题:求函数f(θ)=+(0<θ<π)的最小值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用不等式求得最小值为2,但忽略了等号成立条件,显然是不对的.若把函数变为:f(θ)=,则可构造数学模型,把其转换为:求过定点A(0,-4)及动点B(2sinθ,sin2θ)的直线AB斜率的最小值,而动点B(2sinθ,sin2θ)的轨迹是抛物线段:у=x2(0 这里,正五边形作为建模的对象,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题中角度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出学生敏锐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 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正在由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过渡,而这时也正是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的关键阶段。在当今的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应试教育”仍占据主要的地位,各种升学考试、入学考试成为老师和学生追求的目标,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则被大大忽视了。数学教育中应有的陶冶人的情操、思维能力的培养被题海战、各种培训、单纯追求分数的提高取而代之了,严重地忽略了思维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一)思想素质的教育 新课标指出: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高中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 3.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 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1. 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 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 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 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 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 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它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育而言,数学素质教育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并未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然而,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以后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相信,当数学素质教育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素质教育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快发展,大量的数学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各个生产领域,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发生变化。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数学,素质,兴趣,思维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联系性、辩证性于一体的完备性学科,从公式到定理、从概念到结论一环扣一环,自始至终都是有机地联系着。数学学习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分机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用全面联系的目光看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在高中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下面本人简单谈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要使学生学会:习就要使学生学会听课,首先要使学生跟着教师讲课的思路听课,学习好的同学都很注意听课,他们精力集中,思路跟着教师走。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应该听到哪里,暂时弄不清楚的问题课后及时请教师或同学,个别问题思路跟不上的,要学会跳着走不要死钻牛角尖,这样才能够保证听课思维与教师同步,高听课质量。其次就是带着问题听课,课前作好预习,有么问题心中有数,将自己急需解决的疑团化解在教师的讲解之中,要从教师的讲解中产生新的问题,形成带着问题进课堂,旧的问题解决了,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常,达到这种境界才能说真正学会了听课。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探索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创造和发现的过程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践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符合的过程。教师所追求的不是仅仅给学生讲述明白,应是启发学生,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的数思维。 数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因素,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分析、联想、猜想、综合串联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才能透过现探索事物的本质,才能从事物的多方面联系中去把握事发展的规律。中学生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他们的思绪感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经验阅历不够丰富,对所学知不可能全面理解。针对学生分析上存在的缺陷,我们要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从而学生让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例如,本人在讲解三角函数中“函数的图”这节课时,就是把它做成一个Flash课件,创设问题的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利用课后习题中求弹簧振与振幅、周期、频率这个题目引入本节课,把学生的学习置问题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这样通过问题情境,使知识通过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习兴趣,使之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比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强,学生学习比较吃力,所以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传授内容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课前做好预习作业,上课积极开动脑筋,课下独立完成作业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他们的作业可降低难度,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觉得通过努力,完全能够取得好成绩。 例如,可以结合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出现开创了大机器作业的工业文明,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其间笛卡尔等人将变数引入数学,创立解析几何,为微积分的出现奠定基础。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文明时代的到来,更表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时代就是数学时代。学生在了解数学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四、关心和了解学生,注意学生情绪变化 作为数学教师教师,我们必须站在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有用人才的高度上,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地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这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责任感。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只有多接触学生,才能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要了解学生首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尽量多寻找机会接触学生,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不偏爱、不歧视,对犯错误的学生不估息、不迁就,要一视同仁,要满腔热忱地对待学生,使之从内心深处感到这是老师对自己的最大爱护。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特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出发,使学生通过努力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有了成绩及时表扬,激起他们向成功奋进的信心,让他们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而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付茁.数学课程中的德育功能初探[J].教育评论, 2007(2). 新形势下,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应该归还给学生, 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和主体。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推广, 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比如以生为本、生态课堂、合作学习等理念应运而生, 这与以往那种教师主宰的课堂有着明显的不同, 开始引导学生由被动的课堂转化到主动的课堂中来。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考虑到学生, 做到以生为本, 丛生出发。新形势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师生之间的课堂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为此,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摒弃以往那些滞后的教学思维, 革新教学观念。如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互助、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实现师生对等, 让师生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在课堂的教学中, 教师作为组织者、调控者和督促者, 一定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该放权的时候就要放权, 给足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主观能动性。另外,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还要明确三维的教学目标, 突出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 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如何在学习《数列》的时候, 教师就需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知识, 了解数列的定义与关系链接, 同时鼓励学生放松学习心态, 能让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就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切记直接告知答案或者解题方法。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 首项a1=3, 前三项和为21, 则a3+a4+a5= () , 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要学生掌握住了等比数列的基本定义和关系就可以解决, 所以可以放手学生去探究和总结解题策略。按照常规来解题的话:首先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q>0) , 依据题意得a1+a2+a3=21, 则a1 (1+q+q2) =21, 又a1=3, ∴1+q+q2=7。解得q=2是符合题意的, 最后可求出问题的答案就是a3+a4+a5=84。 二、拓宽解决问题的维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有着学科本身的特性, 那就是大量的与数字、图形和逻辑思维打交道, 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和解答数学问题上, 难度系数较大, 学生会感到学习上很吃力, 并且学习任务非常的繁重。数学课堂的学习不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题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能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形成一套有序高效的解题程序, 让学生一遇到数学问题就可以轻松的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高中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可以让他们具备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 实现解题方法的多元化, 解题思路的丰富化, 最终顺利的解决疑难问题。如:已知方程 (x22x+m) (x2-2x+n) =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1/4的等差数列, 那么|m-n|是 () 。对于这样的问题, 很多的学生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就是, 设出方程的四个根, 然后依据四个根的关系式表达出方程来, 在求解, 这样也能得出答案, 但是计算量较大。如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能有效的引导学生, 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寻找简便的计算方法就更好了。我们换种思路去解决:设四个根为x1, x2, x3, x4, 且x1+x2=x3+x4=2, x1·x2=m, x3·x4=n。由等差数列的性质:若r+s=p+q, 则as+a=ap+aq, 若设x1为第一项, x2必为第四项, 则x2=7/4, 于是可得等差数列为1/4, 3/4, 5/4, 7/4, 解得m=7/16, n=15/16。那么|m-n|=1/2。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明确, 课堂讲授的知识是有限的, 学习的内容也是不全面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必须突出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讲解, 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 这样才能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的高效性。针对高中数学的学习, 首先让学生掌握住基础知识, 然后逐步深入, 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方法, 如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对于数学试题, 学生首先要分析的是需要运用那些理论, 有哪些路径和方法可以去解决, 能否在众多的方法之中找到最为简便的, 并且要有验证答案的习惯, 这样才能确保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如求 (x2+3x+2) 5中展开式x的系数是多少 () 。在解答中我们要分析, 题干中要求的是 (x2+3x+2) 5展开式中x的系数, 而高中生只学习过多项式乘法法则及二项展开式定理, 要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学会灵活的知识转化。我们在解答中可以利用二项式定理把三项式乘幂转化为二项式定理再进行计算, 那么就有x2+3x+2=x2+ (3x+2) = (x2+2) +3x= (x2+3x) +2= (x+1) (x+2) = (1+x) (2+x) , 这条思路下又有多种不同的化归与转化方法, 如果利用) 转化, 可以发现只有中会有x项, 即, 所以问题的答案就是 240。 新形势下, 要想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就需要结合教情、学情、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变化, 做到与时俱进, 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主体作用的激发, 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霞霞.如何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 2014 (01)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比较缺失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高考制度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深刻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很多教师、学生都将精力放在提高考试成绩上,很少有教师或者学生关注试卷之外的事物。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考试题”。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下,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很少受到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比较有限。 第二,教师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漠不关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关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升学率,以提高自己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声誉,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东西。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是阻碍当前高中数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因素。 第三,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缺乏相应的内容。当前,高中数学教材中,基本都是一些专业的基础知识,文化的内容较少。例如,当前的高中数学教材,基本没有涉及数学史、数学美学等方面的内容。较强的逻辑性和专业性使得教师难以立足于数学教材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课本知识为基础,那只能说教师的教学基本都是专业化的知识,不能良好地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第四,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当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学评价往往都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数学知识,基本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价值观、人文素养方面的东西,使得很多学生的成长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不能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情商和智商都格外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智商方面的培养,也需要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呢? (一)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高人文修养的教师,就能够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包容学生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此外,人文素养较高的教师,也会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人文素质培养,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综合素养,这样能让教师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内涵,理解素质教育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只关注考试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创设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形成,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课堂教学的氛围,形成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形成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下一种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人”的因素。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和理解水平以及数学知识水平等,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有利于教师实施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桂林.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师素质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3):51-53.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学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正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热点之一,它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不论从观念理论、制度体制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做艰苦的工作。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意义重大。本人通过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认真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学生培养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素质提出一些见解和主张。 一、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个别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步入高中以后,就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认为数学比较难学,即使记住了公式定理,在做题的时候也不一定会用,成绩上不去,付出了努力却没有收到想要的结果。这样,时间久了,学生肯定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只学习表面上的东西,没有深入研究的动力和毅力。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在学生产生疑问时,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多练。教师先把学生引到学习上来,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如果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学习数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呢?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不放弃、不抛弃学习上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通过这样的关注和帮助,让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层次性较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既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又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 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查重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一大根本任务。如果学生在开始的时候不能跟上的话,那么,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感到非常吃力。所以,在教学之初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主阵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旦学生达到这一层次,我们就可欣慰地说:“我们的培养目标达到了。”我们通常所讲的“授之以渔”而不是只“授之以鱼”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教学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科学地进行学习 學生步入高中以后,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学习的动力要比初中时候强很多,而且理解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学生仅仅想学、有学习的想法还不够,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从某些方面发映出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高中的学习非常紧张,所以学生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主动学习,克服困难。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在课前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样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学生就会加深印象,着重听教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听课效率。“学然后知不足”,预习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要想快速地提高数学成绩,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就要科学地学习,不能盲目学习。 总的来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上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掌握新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学能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中学数学,2003(8). [2]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当今,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际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提高全民素质是提高我国国力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与条件, 而教育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这就对培养和造就21世纪新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 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而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在素质教育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提早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础数学素质教育, 适应社会的发展, 是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要使命。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面向未来, 面向社会, 面向发展。高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具体到每一位学生, 要兼顾到所教的全体学生, 不能够只针对优等生, 而忽视了差等生的发展。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 坚持双主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从学生的个性出发, 分层教学, 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收获。高中数学教师要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质都能够得到提升和发展, 最终实现学困生转化, 中等生转化为优等生, 优等生更优秀。教师要及时利用课堂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观。高中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兴趣增强了, 就会做到学以致用, 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教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当前的教育要继续发挥数学学科的基础作用, 强调其工具性、通用性, 将思考重点放在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推理上。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案, 用心组织教学内容, 运用题型加方法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惰性, 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 让学生主动探究, 让高中在自己的发现中去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 三、高中数学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让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学语言能力是衡量学生数学素质和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既抽象又精确, 既概括又简洁。图形语言就是形象而生动, 文字语言就是科学化、规范化的日常用语。这三种语言构成了高中数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数学中综合了历史、地理、化学和政治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数学学科的基础学科作用, 挖掘各种知识的交汇点,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帮助学生解决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并运用精确而正确的语言来表述。 四、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中生生性活泼, 好奇心强, 也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要帮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培养学生实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 考试制度的改革已经把这一实际问题进行了提升, 让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解决。 五、高中数学教师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才发展的要求。心理学表明创新能力是教师设定一定任务, 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 开动自己的思维, 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的教学灵魂。学会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 比知识更具有适用性和概括性。授人以渔,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 并且使其受用一生。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不能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数学难学、无趣。高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猜想。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勇于想象, 大胆假设, 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高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心理上指导学生 在高中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心理教育, 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高中数学心理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自我活动进行观察、监控和调节,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兴致高昂地学习。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意志力培养时, 教师主要在认和在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审美教育, 让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机, 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其不畏困难, 勇于攀登的意志。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引导, 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并逐渐开发学生的潜能, 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7
高中数学素质教学 篇8
高中数学素质教学 篇9
高中数学素质教学 篇10
高中数学素质教学 篇11
高中数学素质教学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