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艺术

2024-08-17

高中数学教学艺术(共9篇)

高中数学教学艺术 篇1

【摘 要】英语课堂留白是教师活化课堂教学思维,给学生更多质疑深思学习的时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和认知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思维,增强认知感悟。

运用留白就是在激活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基础上,注重优化教学策略策略。

留白的运用让学生有更多学习探究的机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 “留白”艺术 教学效率策略

以往的高中英语教学都是满堂灌,教师很枯燥很详尽的把知识点告诉学生,一般都要靠学生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来掌握这些内容。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已经摆在高中英语教学的面前。

以往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已经适得其反,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必须教师把握教学的“度”,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时候,留白艺术教学就应运而生了。

留白给学生留足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去深思,去想象。

一、英语课堂教学“留白”的主要形式

教师语言的“留白”。

所谓教师语言的“留白”,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不把话说全说尽,而是留给学生深思、想象、感悟的余地。

此外,还可以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寻找课文语言知识点,体会教学要点;在复习课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补充语言知识点和归纳要点;在试卷讲评中让学生回顾解题思路,找出错误理由,掌握解题技巧,而不仅仅是对对答案。

教材处理的“留白”。

所谓教材处理的“留白”,是指在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做大胆取舍和适当,对难度较低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理解,即使对新的句型相对集中的课文也不求一步到位,马上进行解释,而是分解突破、多次反复、反复操练,避开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发生,多“留白”,更多的给学生提供理解、消化、吸收的机会。

因此,教学中如果指导学生多次阅读,在每次阅读中都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而不专注于语言形式和语法内容,学生将会在反复的阅读中突破难点,掌握规律。

教学过程的“留白”。

所谓的教学过程的“留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学生的操做练习,比如坚持课前三五分钟的说话练习,或值日报告或是即兴演讲或诗歌朗诵;课堂活动中,根据所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编自演短剧,组织游戏竞猜等等;结束前让学生回览总结。

还可以引出理由,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教师则巡回指导、督促检查。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材料,听课文录音,模仿语音语调,然后指导学生编演多幕场景的对话,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实现教学要求。

二、巧妙设计课堂理由,实现有效留白

在高中英语课堂,应用留白艺术,一定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教育的更方面因素,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里就表现为有效的设计留白的“度”。

对于高中英语的`课堂留白来说,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面对新理由的时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学会主动深思,提高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喜欢上老师课堂上的留白,不惧怕老师的理由,这样的话老师就应该掌握好课堂留白的难度和密度。

如果英语留白的题目难度系数较大,就会让学生产生惧怕感,阻碍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样反而起不到预设的作用。

反之,过于简单的话,学生就觉得理由没有难度可言,都是小儿科,即使解决理由也没有什么满足感可言,渐渐的他们就会泛泛回答,出现应付差事的怪目前状况,提不起深思和回答理由的兴趣。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有效的结合教学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整合知识与理由提问的形式与内容,做到难易程度适中,这样收到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加。

同时,如果和教师留白的理由过多,学生就会花费大量的实际用以应付教师的的理由,精神过度紧张,极易出现学习疲劳,不利于学习;反之提问过少,学生没有学习方式的变动,不利于学习情绪的调动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不利于学习。

英语课堂留白一定要把握好理由的难度和密度。

三、实施语言留白,留足时间

对于高中的英语教学来说,更多的时候都需要学生深入到学习的课文中去,让他们体验和感悟文字背后知识和民风民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提高教学技术,让学生学有所得,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语言作为师生交流和情感表达的主要工具,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运用得到就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不要把讲授的内容和盘托出,有时候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要讲究语言含蓄,通过设置悬念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到理由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暂时性课堂停歇的局限,这其实是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深思,去体会和回味已经学习的内容,做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很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应运而生,使得现在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和新鲜感。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记住,任何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的转变必须以实现有效教学为目的,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留白艺术正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性和积极性,实现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而产生的,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及综合素质。

为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英语课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自主深思的能力,在教学中掌握好“教”与“学”的度,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效的运用教学中的留白艺术,以便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静楠.英语教学中“留白”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01)

[2]张丽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3]胡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留白”艺术[J].池州学院学报,(04)

高中数学教学艺术 篇2

高中历史不同于语文的人文氛围感染, 不同于数学逻辑思维的乐趣, 教学时大量的史实与时间记忆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兴趣。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历史就是一门记忆的学科, 即使平时没有用心听课, 在考试时突击背诵一下相关的考点也能拿到很高的分数。所以, 很多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更加不在意。加之, 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创新, 更谈不上变通, 按章节照本宣科,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其实,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际上可以利用的点非常多。由于历史本身对各类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 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原因都是充满了故事性和具备了现实性。正如“读史可以明志”这句话所说,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得以扩大知识与眼界, 心中积累更多素材与体验。在思考与体验的过程当中, 进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人生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基于此,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 要立足于历史科目本身的知识基础, 努力挖掘历史事件中引人深思引人反省的点,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思考与体验, 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而这一切都在于教师要以艺术化的教学手法去提炼历史知识, 进而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艺术性。

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艺术性的途径

(一) 高中历史教学语言

高中历史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嘴来讲, 因此, 教师的讲解方式和语言特点, 直接决定了历史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语言作为教学过程中关键性工具, 有些教师讲历史课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有些教师的讲解却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同样一本教材, 区别就在于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是否得当。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 在进行教学时, 单一而枯燥的讲解语气明显是不适合教学的。跟随历史事实而动, 随历史发展而变化的语言风格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实质就是一个“表演者”, 在讲到一些反面人物时, 如秦桧, 汪精卫此类时, 教师愤慨而直接的语言, 痛快淋漓而直陈事实的讲述能让学生最直观地体会到其卑鄙。而对李大钊、岳飞此类, 教师在讲解时应充满感情, 深刻怀念。为了增加教学语言的吸引力, 在介绍党内领导人时, 教师可以学着模仿他们的语气与腔调, 如教师用毛主席的湖南话来念党的八大纪律等, 即使教师说得并不标准, 但学生依然会给以非常高的关注, 课堂氛围瞬间活跃。

因此, 教师语言的激情与否直接决定了历史教学的艺术表现力, 且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艺术性的前提。

(二) 高中历史教学故事性

历史是活生生的, 充满血肉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为了实现艺术化教学, 重现历史事实可以有效地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例如, 在教学时, 可以结合历史事实引入当下的现实进行讲解。现在很多电视上都会放映历史剧, 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历史剧与真正的历史现实还有很大差别, 甚至很多都是胡说八道, 篡改历史的。但很多学生却会误把影视剧当成真正的历史事实, 如《后宫甄環传》播出后, 很多女生对于雍正这位皇帝的认识就开始出现偏差, 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这部电视剧, 对比真正的历史事实进行讲解。在比较中学会思考, 在对比中找到差距, 最终达到故事性与教学艺术性相融合的效果。

还有男生非常喜欢看的《三国演义》等, 这些影视剧都表明学生非常爱看历史剧, 教师要看到这一点, 再用故事性的视角, 把历史事实表现出来。如《三国演义》里各位人物的性格就非常鲜明, 刘备善于以柔克刚, 周瑜偏于自满等, 教师讲一千道一万, 不如让学生自己去积累去反思, 由此及己, 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与历史进程。

(三) 高中历史教学现代化

高中历史教学里, 教师还可以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构建全面的历史立体课堂。

例如, 在讲解《中国近现代史》时, 教师可以把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各种资料放进来, 包括能找到的此阶段影视资料、当时的图片、见证物的介绍等, 因为图片与视频能直接提高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记忆度, 让学生在生动的历史展现中得以体会到历史教学的创新。相比于传统教学下教师一味地讲解, 音频与视频结合的方式更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学习状态。

当然, 历史是具有人文性的, 很多成语就来自于历史事实。同时, 历史其实就在身边, 如“乐不思蜀”是曾经的后主刘禅庸碌无能的写照, “四面楚歌”是项羽与刘邦间楚汉之争的反映。

因此, 高中历史教学现代化, 不仅在于利用多媒体提升课堂艺术表现力, 还在于博古通今, 让学生从身边常常用到的成语联想到过往的历史事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中历史教学的艺术性在于教师的语言讲解方式, 在于教师对于历史事实的再现能力, 更在于教师是否能从历史中照进现实, 让学生在历史中看到今天, 进而品味到历史带来的厚重感, 体会到历史这一门学科的人文意义。因此, 教学与艺术, 在于把历史讲“活”, 只有在这一角度上, 高中历史才能摆脱枯燥与乏味, 成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知识智库。

摘要:高中历史在很多学生眼里是记忆任务的总和, 一方面说明学生没有完全领会到历史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在教学方面没有体现历史的艺术性。因此, 笔者借本文试论高中历史教学的艺术性, 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历史,教学,艺术性,方法

参考文献

[1]尹高兵."鱼与熊掌"的兼得——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22) .

[2]陈明洪.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成功 (教育) , 2010 (5) .

[3]于林.京津冀高中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廊坊市召开[J].历史教学, 1991 (7) .

[4]梁仁华.高中历史教学中差生的转化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7 (6) .

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艺术;课堂活力

一、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具有教育性、启发性、向导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是教师教学魅力和人格力量的体现。而现代教师的语言繁琐、随意,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课堂语言应该满足下列要求:少而精、精而活、活而动。

课堂艺术应该做到少而精,少易精难。一个好的老师能够把学生在每个地方出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多一句没有,少一句不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深入地把握学生。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的语言修养良好,就会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教师良好的语言艺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与人际交往,更需要语言来沟通和交流。为此,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必须在一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最完美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的心灵世界,用最完美的语言去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导入新课的艺术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头开好了,学生被吸引住了,那么可以说这堂课基本上就成功了,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采取一些手段,让学生产生迫切的需求,并在这种心态下展开新课。采取的手段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图画、故事、问题,用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

导入新课时要抑,如和风细雨、娓娓动听、轻松活泼;讲授新课时要扬,如刚球扔到铁板上,不容置疑,语言铿锵有力,激动人心;巩固练习时要顿,新课戛然而止,用置疑的语气引起思考。形成悬念,通过练习使学生由不懂到懂,豁然开朗之际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课后小结要挫,进入转折,设置疑问,留下钩子,下节课连上,化零为整,融会贯通。

四、教学的启发艺术

教学启发艺术实施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与启发的时机,现代课堂出现的现象:很多老师不启不发,满堂灌,或启而不发,或不启就发,或自启自发,都没有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究其原因在问题的设计上度把握得不好、过难,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或超出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就会出现启而不发;过易,老师一问,学生一抬手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不启就发了,这个度应该把握在让学生一抬手够不着,跳一跳能够着的范围内,教师要视自己学生的思维水平确定自己要提出的问题,只有问题设计好了,才能使学生进入悱和愤的状态,教师才能一启就发。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启发的材料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感知过的而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否则将会启而不发。例如,在导入新课时,要组织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感到这些知识似曾相识,有一种熟悉感,从而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的意识大大提高。启发式教学要想真正取得实效,还必须了解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了解实际包括: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教师的启发才会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才能恰到好处地启发诱导,促进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以一系列的启发过程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紧张而又活泼的境界,当这个境界形成以后,教师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也就达到了最好,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推迟启发。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对矛盾的揭示和矛盾的分析转化过程,这里特别要揭示教材内容中展示的矛盾。

五、教学过程的评价艺术

昨天,我们注重对学生做题的对错、科学知识对错的评价,即对结果的评价,今天我们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观察方法的评价,即对过程的评价。

昨天,我们的评价是往后看的总结性评价,今天我们的评价是往前看的鼓励性评价,要树立学生的自信,使他们觉得“我行”。我今天不行,明天肯定行。

昨天,我们关注的是人掌握的知识,今天我们关注的是掌握知识的人!

当我们把课堂常规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时,我们的课堂就有了活力,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那么,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罗清芳.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艺术”之见解[J].中学教学参考,2011(13).

[2]林奇.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7).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 篇4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支持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与组织,是对学习业绩的解决方案或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它是一种改进教学的艺术可称为“教学策划”。本文依多年教学经验,谈点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目标陈述。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行为来陈述目标,且目标尽量清晰、可测量可操作;它更要考虑学生从事学习时的能力,在教授新内容之前,就将目标明确告知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能予以掌握。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可这样定位:①学生能用自己的话陈述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的历史条件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②学生能够辩证认识商品经济发展特别是商业资本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关系;③学生能根据教材中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段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学生起点能力明晰化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所谓起点能力,亦即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所称的起点行为,是指学生已有的与新学习有关的能力或倾向的准备水平。传统教学虽然强调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但事实上备课大多注重的是教材,对学生的起点学习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且传统教案中也没有“学生情况分析”或“学生起点能力”这一栏目。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十分清楚并认真分析,将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作反复比照,从而使学生具备起点能力,巩固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3.学习步骤合理化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的特点和可行性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步骤,教学效果难以事前预见;教学过程的修改也经常没有计划,只是根据教师的猜测、教学内容的深浅和学生程度断断续续地发生。而科学的教学设计则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选择适合学习任务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和媒体,因此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如美国教育家加涅就认为“教学是一系列精心为学习者设计和安排的外部条件,这些事件用于支持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并为此定义了教学序列的九个一般性步骤: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必备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明确行为――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对行为评估――强化保持与转化。因此我认为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步骤设计至少必须有以下四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环节:

第一,复习旧知识――找到新知识立足点;

第二,出示新内容――告知学生学习目标;

第三,呈现新知识――嫁接同化形成新网络;

第四,巩固检测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迁移、转化。

二、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1.学习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它同样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要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感觉到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才能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要搞好教学设计,教师要占领“制高点”,居高才能临下,纲举才能目张。这个“制高点”就是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就是科学的教育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永恒而常新的课题。

2.树立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或以教材为本,或以教师为本,因而都偏离了教育的本来目标。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历史教师应该真正具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至上”的意识,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起点水平。学生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之间的差距就是矛盾,就是问题,就是教学的突破点与切入口。了解学生的需要与实际水平,不仅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而且还包括情感准备,从而诱发学生的高度热情,缩短师生距离,带领学生去突破一个个路障,完成学习任务。

3、规范教学,强化目标管理

规范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规范教学,包括规范备课、规范评课等环节。要规范教学的上述环节,必须坚持目标桌面,强化目标管理,尤其是要规范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可操作、可测量的学习任务;要研究学生的起点能力与学习情况;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以目标导教、导学、导测,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要把评课作为课堂教学目标测量的重要环节,要评目标定位是位是否适当,评学生参与是否到位,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4、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反审认知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艺术 篇5

江门一中林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道、业、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之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明确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的独特功能。清代一些有作为的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为本,以舌耕为业。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 地理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阶段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具,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灵活多样,地理教学最后都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地理教学语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最终决定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

一、教学语言在地理课堂调控中的作用。调控就是指调节和控制的意思,课堂调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控制,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达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斟酌教学设计,却很难预设调控环节,那是因为课堂动态生成中信息发生的不可预见性。但缺乏教学调控保障的课堂,往往会显得死气沉沉或逻辑混乱,甚至吵吵嚷嚷变得不可控制,再好的教学设计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地理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能以其出色的教学语言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兴趣而乐于此学科的学习。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语言来调控课堂,是地理教学的必需,而恰当的地理教学语言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

二、应用地理教学语言对地理教学进行调控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设计出新颖,吸引学生注意的导语,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导语起着激发兴趣、增强参与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抓住导语特点进行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炼性。因为导语是教师在讲课之前为引入新课而设计的教学语言,它不能繁琐冗长,否则就会影响教学进程,得到不好的效果。学“大气保温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比如:学“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可以用“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上面终年积雪?”引入课堂,言简意赅。

2、趣味性。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切题的故事,会使课堂增色添彩,让人耐人寻味,思考无穷。比如《洋流》一课的导入:二战,英国及盟军严密封锁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唯一门户—直不罗陀海峡,然而英军舰艇屡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遭受巨大损失,德军的潜艇

为什么能在英军的严密监视下出入地中海呢?

再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课的导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最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基于想象。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哪些是关于人类对宇宙的想象的描写吗?

3、鼓动性。导语的设计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活学活用。

在讲世界气候之前,引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典故,简述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学习学生就迎刃而解了。

4、启发性。好的导语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索。再如:《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课前的导入:大家是否知道,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很多,而有的地方城市又很少?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个城市为什么要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古代地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再比如:地球1月地处近日点,这却是北半球冬季,反之为夏季,那么影响地球上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5、灵活性。学生喜欢新奇而有创意的事物。如讲“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节时,“你们知道吗?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并发现了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什么呢?原来这座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以及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呢!不仅如此,就连人们关注的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陆地,它是祖国大陆和台湾紧密相连的过渡地带。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地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了解开这个迷,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探讨今天要学的地理问题。”

(二)应用科学严谨,准确精炼的语言,并有激情,有感染力。科学知识的表达,要求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样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使学生得到科学的信息,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能错读或误读汉字,比如说不能把“兖州”“海参崴”中的“兖”字和“崴”字读错,很多同学都习惯把“月球”说成“月亮”,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用科学严谨的语言进行教学,严防因随意性,而对学生产生误导,误人子弟。同时,教师要刻苦钻研、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通过加强对课文的概括,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授知识。如学“地球公转轨道”时,对近日点与远日点的时间及速度,采用“七远一近,近快远慢”来总结记忆,对北印度洋洋流的方向,则总结为“冬逆夏顺”。

语言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充满情感,富有激情。否则,“以其昏昏,使其怊怊”,效果可想而知。就象节目主持人走进直播室一样,教学过程中,语言要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再配以一些相关图片等,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

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比如讲我国沙尘暴的影响时,引用内蒙古发菜的挖掘情况,用十分痛心的语调描述“据了解,近两年来每年人内蒙古搂发菜的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搂1千克发菜要以破坏2.7公顷草地为代价,挖1千克甘草要使近1.3公顷草场变为沙丘,致使内蒙古大草原便年复一年地遭受着人为的劫难:内蒙古8 800万公顷草原已有3 900万公顷沙化退化,并且沙化面积正以每年8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扩大。迄今,已有400万公顷完全荒漠化。现在北京每年冬春季节都有严重的沙尘暴,甚至吹到了日本、韩国,让学生认识我国沙尘暴的严重性。

(三)巧用地理教学语言修辞

地理教师教学时,除了先要做到语言准确、说话简洁,、顺理成章等基本的要求外。若在地理教学中能有机地恰当地运用语言学的多种修辞手法,使教学的语言更富于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艺术性,那么地理教学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1、比喻法比喻法就是指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把地理事物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从 而把事理说得更明确、更深透,达到容易记忆的效果的方法。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从地球内部构造来看,地球就像一只没有煮熟的 “鸡蛋”,蛋壳相当于地壳,质地较为紧硬;蛋白相当于地幔,质地富有弹性;蛋黄相当于地核,呈粘重状态。银河系从侧面看去,像一只运动场上的“ 铁饼”等等。以上各例,均从形状的角度将地理对象比喻为另一物体,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外形特征。

2、借代法借代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地理事物本体,而是借用该地理事物的某一属性来代替,以强调属性、加深理解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与城市有关的借代:春城指我国的昆明,又指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我国的长春、美国的底特律有汽车城之称;重庆有雾城,伦敦有雾都之称;塞上名城指银川;日光城指拉萨;草原钢城指包头;镍都指金昌等。与地区有关的借代:地球上的“雨极”指乞拉朋齐;天府之国指四川盆地;世界油库指波斯湾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借代法,可以突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另一方面,借代富有深刻的含蓄性,能使教师的语言比较生动,带幽默感,这样使学生感到要记住一些地理名称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

3、摹形法摹形法即是指借助摹形的修辞手段,对地理事物的形状进行生动地描摹,给学生以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 的联想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北太平洋海域的洋流系统,呈“8”字形,甚至洋流流动方向跟书写这个数字的笔顺一致,十分有趣。

运用摹形法进行教学,可突出地理事物的外形,并能以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字母表示出较为复杂的地理事物,不必在课中一笔一划地去勾描,因而节约了教学时间。

4、拟人法。以把静止的、抽象的地理事物比着活灵活现的人,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拟人法即指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拟人的语言修辞手法,根

据想象,把地理对象当作人来讲述,以 增加地理教学的亲切感和情趣性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太阳是太阳系这个家族中的“家长”,它有九个“儿 子”(行星),五十多个“孙子”(卫星),真是“子孙”满堂啊!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它有“赤道上的白雪公主 ”的美誉。

5、引用法。地理教学中结合所讲内容,常常引用古人、名人和民间俗语等来说明地理事物,概括地理知识,从而使讲 解变得具体充分,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这就是常用的“引用法”。如:

贵州民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色,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

“走千走万,比不上淮河两岸”——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

“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特色。“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新疆气候早晚温差之大的特征,“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过去福建省的交通不便。

“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西藏解放以前,交通运输十分落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

6、对比法 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将两个相反或相对的地理事物放在一起,或者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摆出来,加以比较和区别,分清其异同,这就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对比法。

讲到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时,可用如下语言描述:当祖国的塞北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隆冬之际时,祖国的南疆已是花木扶疏,阳光明媚,大片的蔗林,黄澄澄的香蕉„„引人喜爱,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时候了;而讲我国东西所跨时区时,则用:当夏季北京时间是六点钟时,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挂的深夜。

(四)恰当使用地理幽默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体现着教师的智慧, 幽默展现着教师乐观的性格和开朗的胸怀。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学语言幽默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学科内容广泛,自然人文兼备,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语言幽默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

教学幽默是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和谐统一,它契合教学目的和内容,又应符合学生实际,还需把握分寸,要应用得好,教师必需具有相当的教学功底。探究地理教学幽默语言的形成规律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但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多年之后自然妙语连珠、幽默成河了。

可以总结几例说明:

1、借用语音相近的字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如:我国居世界首位的矿产钨、锑、稀土、锌、钛、钒,可记为“心.太烦,勿涕,需吐露心思”。........

2、改变语流暗示的语义方向,使学生的心理期望突然落空,也会产生幽默效果。如:讲完地震预报这一内容时,笔者这样补充:“日本地震学者花了三十多年时间,耗资7亿美元研究地震预报,最后得出

结论——”学生满怀希望地期待地震预报的新成果,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准确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这样表述不仅产生了很强的幽默效果,而且也侧面说明了地震预报的艰难。

3、违拗语言规律和社会习惯,使原先凝结的一种规范认识和目前话语事实发生矛盾冲突,便会产生幽默效果。如:用变形的谚语来形容黄河地上河——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走;故意误用成语——“大气层厚度2000—3000千米,地球直径12740千米。学了这个知识点,我们就知道‘天高地厚’了。”

4、巧用比喻、拟人、借代、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常会创造出幽默意境。如:讲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时,“说为了哈雷彗星,我们要坚强地活下去”

再如,讲富士山这一活火山时把富士山近期有喷发迹象说成“富士山近期很想喷发”,“很想”一词用在此处令人忍俊不禁,妙趣横生。

(五)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有文采、通俗有趣。

《库拉佐夫地理教学法》中讲到,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几乎同时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比如讲“气候与建筑”时,可以引用这样一段:“概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学生在这种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中,感觉到地理学的美妙与神秘,从而得到丰富的想象与美感。

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比如:例如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可记为“大饮喝八缸”;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八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记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这些语言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结地理规律时,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如学“大气保温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用二个“三步曲”加以概括:地面和大气的吸收、增温、辐射。又如学“气温的水平分布”,可用“高高低低”(高温处向高纬度凸出,低温处向低纬度凸出)的原则概括之。再如在弄清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基础上,可总结出“低压湿润高压干、西风湿润信风干”的规律。

(六)歇后语、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地理教学中偶尔用上几句既饶有风趣又含意深刻:食物链——黄鼠狼给鸡拜年;伏季休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干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七)体态语言的辅助教学。体态语言是教师的第二张嘴,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来配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则可以运用自如地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唤起学生的注意,长时间保持兴奋姿态,精神振奋,增强学生记忆。比如讲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时,用地球是低着头(冬至日)和抬着头

(夏至日),及头侧面(春秋分)对太阳的体态语言来描述,可以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等效果从而喧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

(八)注意避免 “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

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伤害。用一句话说,语言暴力就是一种精神伤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 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影响的深远。这也是地理老师常常忽视的地方。最常见的就是,比如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或不理想,老师冷冰冰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坐下吧。”然后继续请另一位同学回答,我们坚信先前被提问的同学这时根本没办法去注意的你的教学内容了。

要避免 “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就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但也不要过分,比如:“你的想法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想法”,给学生有做作的感觉。

如果学生回答不理想甚至错误,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肯定其好的地方,又指出应该注意的方面,也可反问“是这样吗”,以提醒学生注意是否错误,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高中数学教学艺术 篇6

教学重点:

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结合诗词,掌握方法。

导学方案:

一、导课:

1、苏轼有《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琴与指,正如我们读者和诗,只有认真阅读,深入理解一首首诗,这诗才被我们赋予了新的生命,而我们也正从这诗中得到感情的陶冶。今天,我们就要弹拨一张张琴,奏响一支支心曲,同时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

2、鲁迅言:“凡人之心,无不有诗„„惟有而未能言;诗人为之语,则握拨一弹,心弦立应。”理解诗,接受诗,诗就会理解你,接受你。

二、回顾第一课时所学课文内容。(略)

强调:读诗,学会去“泡”,去“猜”。

三、学以致用:

第一首: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猜想一下,这杏园主人是何等人物?

2、综合诗中的细节描写,体味一下说男愿袂槿ぁ?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绘了怎样的形象和意境?

学生思考,讨论,试回答。

归纳方法:“泡”和“猜”时,一定要尊重诗作的语言实际、形象特征、艺术特点和诗人的情感逻辑,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合理的阐发、补充、推断。

第二首: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考:1、谈一谈这首诗讽刺的现象。

注意“荔枝”这一意象在诗中的特殊作用,只有了解荔枝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诗。

2、第三句中的“笑”字,在这里既然不用考虑押韵,为什么不用“喜”或“乐”?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这一笑,让人想起战国时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幽王为博bao姒一笑而失天下,这里,诗人是以杨妃之笑来比附bao姒之笑,都含有对君王荒淫误国的讽刺和慨叹。

(这一环节引导得好,会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并为之深深慨叹,从而明白诗中用词的妙处)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明确:对人生苦短,光阴易失的感慨。情感哀婉忧伤,有种淡淡的惆怅和失意。

第二步“猜”:你感觉诗人当时写此词的情景是怎么样的?或者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作此词的?

明确:一手持杯,一边听着家姬的歌舞,一边浅斟低唱。

晏殊是北宋太平宰相,一生富贵,不知愁苦,常一边观景,一边赏乐,得意地说:“穷儿家哪有此景致?”上天对他特别有恩,但只有这时间,人生,他却无法得到格外恩赐,人与人在这个问题上是平等的,所以他叹的不是一人的愁,而是所有人的共同感觉。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山,天寒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

思考1“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表现怎样的意境? 思考2“猜”:结合诗人的其它诗作,说一说诗人所追求的境界是什么?

甜蜜的复仇(夏宇)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诗词鉴赏歌诀(胡编)

诗词鉴赏莫着急,也有方法可循依。

抓住字词深挖掘,联想想象要合理。

高中文言文教学艺术初探 篇7

一、多种手段, 激发兴趣

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 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鸿门宴》等, 不仅是一些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的再现, 而且是我们当今很多常用成语的来源。所以, 凡是教学这类的文言文时, 我常常从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故事切入, 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

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课导入时, 我常常如此提问:“有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说说‘完璧归赵’成语的来历吗?”执教《鸿门宴》, 新课导入时我会如此提问:“有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说说‘鸿门宴’这个成语的来历吗?”或者如此提问:“有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说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当学生根据自己的文言文知识储备完成上述成语故事来历的讲述之后, 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引进了与他们讲述的成语故事相关的文言文课文的学习中。

二、突出主体, 适时点拨

《语文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 教学时,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呢? 办法是:1.在引导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文本的过程中, 要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讨、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2.教师只在学生苦思冥想而不得答案要领、迫切需要教师点拨或者引导的状况下, 才点拨一二。

执教《烛之武退秦师》, 新课导入后, 我并不忙着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背诵课文等, 而是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人手一册的《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独立完成或者小组探究下列问题:1生僻字, 比如“缒”等的读音及意义;2多音多义字, 比如“逢孙”中的“逢”等的读音及意义;3通假字, 比如“阙秦以利晋”中的“阙”的读音、本字、意义等;4词类活用, 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的用法等。我只需对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点拨一二即可: 1秦晋两国为何要围攻郑国?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退秦师的? 3在你的心目中, 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三、化难为易, 逐层背诵

除了早读和自习课时间, 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背诵文言文。但是,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规定背诵的文言文却不少。故此, 对那些篇幅容量大、内容复杂的文言文, 我常常引导学生采取理清行文思路、化整为零、逐层背诵的办法, 引导学生反复背诵, 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如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篇幅较长、情感真挚、委婉畅达、结构完整的抒情散文。 其“陈情”思路为:父丧母嫁、祖母养育、祖孙相依为命的境遇悲惨———因为祖母病重, 太守举孝廉不就, 刺史举秀才不从, 皇帝下诏, 官府逼迫也难以应诏的两难境地———歌颂圣朝以孝治天下, 再度陈述祖母日薄西山不能“废远”的理由———述“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祖母百年之后, 自己定当为“圣朝”效犬马之力的愿望。引导学生理清了这条行文线索后, 再引导学生逐段记忆和逐层背诵, 最后在每一段熟练记忆和熟练背诵的基础上, 将4个自然段连缀成篇。如此, 很多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完成背诵任务。

四、读写结合, 准确默写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名句默写”是历年不变的一个考点。评分要求极严, 不能出现一个错别字, 否则无分。所以, 文言文教学时, 要求学生准确背诵, 还必须准确默写。第一步, 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准确背诵;第二步, 在准确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准确背诵; 第三步, 一边背诵, 一边默写;第四步, 默写后对照课文逐句逐字地核对;第五步, 把出现错误的字、词、标点标注出来, 便于下次默写时引起重视。如此持之以恒, 默写时出现的错字会逐渐减少, 高考也就可以得分了。

高中地理教学语言艺术 篇8

关键词:地理教学,语言,表达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独特魅力。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地理课堂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证。无论在传统的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具,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多样,地理教学最后都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能以其出色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地理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学语言与普通的人际交往语言不完全机同,与学术报告或演讲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与朗诵及舞台使用的语

言更有明显差异。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所使用的语言,对教学语言的要求要高于一般语言。它具有如下特点:

1、科学性

教学语言必须真实、正确、准确、精练,既要符合科学规范,也要反映地理学科本身的科学性。要讲普通话这是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无论原籍为何地的教师,在课堂上都必须讲标准的普通话,绝不允许用各地的方言或土语来讲课;字音要准确,用词要科学对于比较生僻的或读音没把握的字要在备课时查阅字典,以避免误读。另外,在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地理概念时,要注意科学性,切忌失真或张冠李戴。有些教师粗心大意,不注意学科语言的规范,对学生出现的语言科学性问题未能及时予以纠正。如最常见的是当学生结合地图叙述时,经常把地图上的方位说错,把地图上的“北、南、西、东”说成“上、下、左、右”。对此,一定要及时予以纠正,做到准确、科学。;语言要清楚、明白教师的口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清楚,语言要尽量做到符合语法要求,问题要讲明白,让学生听清听懂,这也是学生爱学、学好、学会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严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生动形象、分析透彻、论证准确,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楚的概念。切忌语言无序,颠三倒四,随心所欲,主次不分,教师语言上的混乱无法使学生获得清楚、明白的知识。简练贴切,教学语言忌讳冗长繁琐、罗嗦重复,应力求简明扼要,三言五语,切中要害。

2、启发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能引思、善诱导、耐回味”的特点,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紧密联系地理学科特点,深入研究各种地理要素之间及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因果、辨证关系,同时还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特点。

二、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言词材料

1、深挖教材内容

从教材本身去发掘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现行的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地方语言是很生动形象的。可以说对当地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类似的描述还很多,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用表情去朗读,或者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突出主题。能增强记忆,达到并超过预定效果。

2、注意学科的横向联系,结合其他学科中有关地理方面的片段来丰富地理课堂语言

可以语文适当用于地理教学,同样符合现行高考的文科综合教学;讲到长江三峡时,可以引用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江西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景象,进而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娇美姿态,使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到祖国山河无限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因材制宜地引入其他学科的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精彩内容,不仅能加强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知识掌握的牢固性,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知识迁移的能力。

3、运用地理诗歌来加强课堂的语言艺术

教师要善于学习,平时注意收集些诗、词、歌谣、或自己编写一些地理诗歌,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的加以引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能扩大知识面。总之,运用生动形象的地理诗歌来增强课堂的语言艺术,已被大多数地理教师所肯定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相信地理诗歌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4、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谚语、古语、俗语、典故来丰富课堂语言

谚语、俗语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有些谚语或俗语看似粗俗,但却极其富有哲理。在地理课堂教学言语中,准确及时地插入一些谚语或俗语,有时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通过对谚语、古语、俗语、典故等的解释,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

5、修辞是语言的美化剂

运用修辞可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理趣、情趣,从而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此外,在地理教学语言中,还可以使用成语、别称、趣闻、谜语、散文、文言文甚至小说节选等文体,只要运用适时适度且切换自如,加上丰富的感情,无限的激情,即可使教学语言熠熠生辉、妙趣无穷。

三、培养地理课堂语言

1、要经常加强学习

博览群书,积累词汇,丰富教学语言,不仅广泛阅读地理书籍,还要留心其他相关知识的积累,并随时记录,做到地理知识渊博。更要注意研究语言科学,优化语音、语汇、语法、修辞。多读书看报、听广播、看影视戏曲,随时随地汲取语言方面的营养。凡是对上课有用的资料,甚至是一两句话、一两个实例,只要有用,都应随时记下来。随时注意观察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地理教学语言有关的例子,都就注意搜集和积累。

2、深入备课,钻研大纲,熟悉教材,充实知识

认真钻研业务要在备课、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方面下功夫。要对教学法内容融会贯通。教师要经常搜集和积累有关教学语言的素材和资料不仅要读本学科的书籍杂志,还要经常阅读其他有关的书刊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3、深入教学,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好兴趣,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理解思维能力等等,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扣人心弦,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了如指掌,教学法过程设计的要合理。只有对教学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教学语言才能自然流畅、运用自如。

4、反复实践,不断提高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刻苦的锻炼和反复实践。讲课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简明扼要,轻重缓急,收放自如,只能靠自己加强练习。对材料的内容经过消化,再选择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经常多练,就可能得到提高。相信只要勤于苦练,反复实践,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语言一定能做到:语言精准要,声调作调料,惟妙惟肖语,激发兴趣浓。

四、总结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言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浸透着情感的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又有感染力、号召力,而且能把模糊的事件讲清楚,把枯燥讲生动,把教学推向高潮,地理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一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发挥语言特有的魅力,让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学好地理。总之,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包括娓娓动听的言词性语言和简单、明了、形象的表达语言,这语言的巧妙结合与灵活应用,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打有裨益,应大力提倡。当然,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见效,因此,教师语言技能的修炼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毫不松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2]涂德冲学地理创新教法——教学语言实践[M].学院出版社,1999,(1O)

高中数学教学艺术 篇9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作者/李国庆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仅对学生可以起到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的作用,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尤其是比较抽象化和理论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如果教师提问不得法,则往往会出现“冷堂现象”或者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使教师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而一节思想政治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提问将影响和制约学生思维训练发展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没有抓住提问的契机或者对提问艺术重视不够,导致了不少误区,主要表现为:

(1)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如,学生只需回答“是”与“不是”或者从书本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2)提问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致使学生无所适从,犹如“雾里看花”。如,“看了这一段材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内容反映了什么?”这一类问题看上去非常开放,似乎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实际上由于问题过于宽泛,结果答非所问,偏离教学内容。

(3)提问在逻辑关系上不一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甚至提问出现了随意性,想问就问,纯粹成为一种追求热闹的形式。

以上种种提问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和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来精心巧妙地设问、发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无法获得提问应具有的效果。

一、抓住契机,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对我们空洞的思想政治课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为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疑问,勾起学生解疑的渴求,激发他们寻微探幽,通过这种提问真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一框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根据实际提出了下列问题:“请你调查你家一年纯收入是多少?这些钱是怎样花的?”“今年如果你当家,你打算怎样花这些钱?”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枯燥无味的财政问题变得兴味盎然,同时还更好地理解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内容,从而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二、提问层次分明,难易适中

要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的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够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高难度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在讲“国家宏观调控”时,我根据课程知识结构采用了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我先提出:“为什么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市场的弱点和缺陷。然后再问:“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及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时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发言回答。在此基础上我因势利导,提出最后一个有一定难度、深度的问题:“国家是怎样进行宏观调控的?”通过这样一组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学生对本框的重点的学习就容易多了,而且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提问效果。

三、提问灵活多样,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提问感到索然无味。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提问方式。如,可以设问不设答,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步步紧逼,层层追问,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可以在不经意处发出奇问,以激活学生思维;还可以提倡学生问教师、学生问学生,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四、提问和颜悦色,如沐春风

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和上面,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善意亲切的微笑、充满期待的眼神、激励鞭策的手势、劝勉温暖的言语,都会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适时适度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对于学生回答的失误,教师或者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对自己的失误恍然大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总之,课堂提问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

上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下一篇:整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