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艺术生的化学教学(精选8篇)
高中艺术生的化学教学 篇1
在近几年的音乐专业高考中, 特别是师范类声乐成为必考科目, 考生的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如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使学生在音乐专业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这是摆在我们从事高中艺术教育的教师面前一个很棘手的课题。我们必须联系实际, 采取有针对性地能在短期内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措施的有效教学手段。
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 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 师生双方密切配合, 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 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然而现行声乐教学中, 却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慢的低效教学和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 更有甚者, 导致学生坏嗓的严重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 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 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其二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 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其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此笔者认为,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重视声乐“选苗”工作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 必须重视“选苗”工作。而要选准声乐“苗子”, 首先不能过分要求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 要重视考生的音乐基本素养以及发展潜力;其次, 要对考生文化成绩提出要求, 贫乏的文化知识, 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还有要选拔出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且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
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 声乐老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 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 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 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 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 不断探索和积累,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实加强自身的声乐教学能力。
1.要有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 能掌握正确的唱法。否则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
2.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要求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 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进行调整。如果耳朵不灵, 辨别不清, 就算有方法也不知道往哪里用, 甚至可能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上去。
3.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 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若把教师比喻为医生, 把学生比喻为患者, 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 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 为患者诊断出病因, 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 就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 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 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4.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 更令人信服。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 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 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 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 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建立平等、互动、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声乐教学更有其特殊的“师徒”关系, 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要实施有效教学, 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 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 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 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 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
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 而不能代替学生唱。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去替学生考虑呼吸深浅、声音运用、作品理解、音乐处理等问题, 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 学生怎么唱着舒服就怎么唱, 因为最终是他上台演唱, 我们不能叫他上台去受罪。要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 有些感觉决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 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 用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当然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 还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 但决定因素还是本文所提示的四大点。
广大声乐教师要以“多、快、好、省”地培养声乐人才为已任, 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好路子、新路子。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专业成绩。
参考文献
[1]郑莉著.《现代音乐教学》[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
[2]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年10月第1版.
高中艺术生的化学教学 篇2
【关键词】艺术生数学"瓶颈"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70-02
石家庄市第六中学是一所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特色学校,在高中部艺术学生占了学生总数的80%左右,"基础薄弱,偏科"是我校高中艺术生最显著的特点。课堂上,学生启而不发,引而不导;考试中,在课堂上或作业中有过类似的题目,他们也没有把握做对,似是而非,望题兴叹。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成为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许多选择艺术道路的同学,面对高考时跟头往往就栽在数学上,十几分、二十几分的现象时常发生。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数学"瓶颈"?如何让学生不再畏惧高中数学?结合这几年在艺术班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学习习惯
1、学生现状
高中艺术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基础比别人要差,受到的挫折相对其他学生来说更大,他们背负着双重高考压力:文化成绩+艺术科成绩。在艺术生中,他们不适应高中数学在思维上的转变和跳跃,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再加上专业课的学习分散一部分时间,用在数学是的学习时间很少。过度的担心加上复习训练的减少使得其成绩日渐下降。他们一部分学生由初中时期的自信转变为自卑,对数学也没以前那么热衷了,成绩由此下降。而另一部分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抵制不了来自同学和社会的不良诱惑,造成了思想、行为上的放纵,导致荒芜了学业。偶有一瞬,噩梦醒来,发誓重新再来可事实上困难重重,于是就出现了常常立志、常常懊悔、又常常破罐破摔。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得过且过,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投入过多的热情,致使成绩老是上不了一个新的台阶。
2、学习习惯
课堂上,对要点没有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乱套题型,解题没有章法,视其字而不见其详,根本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缺乏自主性、自觉性,不能认真地持之以恒地巩固所学知识,这一点与情绪波动、厌学有关。
二、摸准情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艺术生的特点是思想观念前卫,凡事走在前例,他们喜欢周杰伦、刘亦菲。作为他们的老师,思想必须紧紧跟上他们的节拍,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短信获取现代最快的资讯,做到他们讲的你懂,他们热爱的你了解。而不是老气横秋,讲师道尊严,板着面孔吼。只有学生们对你有认同感,从而喜欢你而喜欢你上的数学课。所以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让他们学好数学的一个前提。
2、降低起点分层次教学
基于好多同学基础太差,我每次讲课都降低起点,先把用到的知识引领学生回顾,然后再开始讲授新内容。在学案的编写上分几个层次,明确要求学生哪些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做完基础题可以再做哪些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有选做题。
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什么叫函数?映射?
②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③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学习了函数概念后,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函数由哪三个要素组成?
②如何求自变量x取a时的函数值f(a)?并说明f(a)与f(x)的异同。
③自变量是否一定用x表示?两个函数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④说出二次函数f(x)=2x2+2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并求f(0), f(1),f(a),f(x+1)。
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3、重点問题重复强化训练
想让艺术生全面掌握数学是不可能的,基础差时间少是现实,所以就得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的地方,而对于他们来说讲一遍效果很差,所以我就在重点部分多重复多下功夫,直到大部分同学掌握,一点一点突破。例如:求函数的最值是一种重要的题型.要掌握函数最值的求法,特别注意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另外二次分式函数的最值亦应引起注意,它的基本解法是" "法,当然有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函数 的形式,而后与基本不等式相联系,或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4、边讲边练分割教学
在讲课时我采取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割。先讲一部分,接着进行训练巩固,再讲一部分再进行训练巩固,交叉进行,这样就避免了好多学生上课走神或听的挺明白就是不会做题的问题。例如"直线和平面"这一章的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在复习时我反复梳理知识系统,力求每位学生掌握每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每个判断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前提条件和结论。
5、随时查漏补缺
即使进行了强化训练的地方仍会有许多同学遗忘,也有部分同学前面基础太差,我就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我常对学生说:"大家一定不要放弃,我们在讲课中用到什么内容就讲什么内容,即便是初中的内容只要是同学们不会的我们就讲。"针对有些学生自暴自弃要多鼓励,告诉他们少学也比不学强,只要肯努力,永远不会太晚,难的学不会可以学简单的,多了学不会可以少学,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收获。
面对高中艺术生,我们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走近他们,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思维发展为己任,这样势必会提高高中艺术生的数学教学质量,从而为提高高中艺术生的数学素质作出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国文化报主办《艺术教育》
[3]陕西师范大学主办《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浅谈高中艺术生的数学衔接教学 篇3
一、设置平行对比班级
第一阶段 (高一第一学期) :1、2、3班为实验班, 4、5、6班为非实验班.其中1、3与4、6班为C级 (中考成绩为C或C+) 平行班, 2、5班为B级 (中考为B或B+) 平行班.第二阶段 (高一第二学期) :全部转为实验班.
二、全面问卷调查及个案调查
在高一上学期末, 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师的不同教法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影响和学生对新课标教材的看法及改进教材的建议等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并进行数据分析.
三、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案例对比
数学的衔接教学并不仅仅是初中与高一初始阶段的衔接, 而是贯穿到整个高中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内容的衔接, 也要注重教法的衔接.在高一上学期的实践对比阶段, 我们进行了一些“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 对于衔接教学的课堂, 我们学科组全体教师共同探讨、研究衔接方案, 为实验班级设计好衔接教学的教案、导学案, 力求上好衔接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 下面以“几何体的三视图”一课为例, 分别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对比.为了方便起见, 以下把两个课例分别叫方案一、方案二 (衔接课) .
(一) 教学内容上的异同及其效果分析
两种方案都是通过长方体来探究几何体的三视图概念, 并归纳出三视图的画法规律, 都完成了“会画简单几何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并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的知识目标.不同点是:
1.课堂的引入.方案一是单刀直入, 直接用长方体来探究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概念, 而方案二是通过生活情境 (投影小轿车的几种不同角度的视图) 自然引入新课, 使学生更明确学习三视图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在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中, 方案一是教师直接投影圆柱、圆锥的三视图给学生看.方案二是把学生分组, 每组分别练习画桌面上摆放的一个简单几何体模型的三视图, 然后交流、探讨、纠正, 并向全班展示, 教师点评, 然后类比画出台体的三视图, 最后让学生观察归纳出多面体、旋转体的三视图的共性.方案二这样处理虽然费时, 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画图过程, 能充分暴露出学生的问题所在, 最后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 教师点评纠正的方法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由此学生便可以很快归纳出旋转体、多面体的三视图的共性, 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画组合体的三视图的教学中, 方案一是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一个矿泉水瓶的结构特征, 明确它可以分解成哪些简单几何体, 然后示范画出它的三视图.方案二是让学生在桌面原有的几何体模型的基础上再叠加另一种简单几何体的模型, 构成一个组合体,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画出其三视图.对于方案一, 在后面的练习中, 部分学生能较快地并且很规范地画出其几何组合体的三视图, 但因为前面的铺垫不够, 部分学生还是无从入手. 而对于方案二, 绝大部分学生会用类比的方法在原有的三视图的基础上再添加另一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并作部分修改, 从而得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在后续的练习中, 学生基本上能准确快速地完成作图.在教学过程中, 方案二比方案一的步子更小、坡度更平缓, 学生更容易接受.
4.在根据三视图说出原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教学中, 方案一是直接投影圆台的三视图, 而方案二是教师随机抽取前面一些学生画的作品来投影, 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 在方案二中, 教师能更深刻地挖掘新教材中初、高中的“衔接点”, 即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在这个“衔接点”上多下工夫, 精讲多练, 为后续的新知识即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的学习铺路搭桥, 降低坡度, 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二) 教学方法上的异同及其效果分析
两种方案都是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 都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不同点是:
1.方案二比方案一更加直观、形象.方案二是通过观察桌面上摆放的模型, 使问题更加直观化, 能帮助学生直观分析、想象, 这样就使学生在初中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三视图的原理、画法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2.方案二比方案一更能体现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倡 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方案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 学生模仿练习, 其优点是作图规范, 模仿性强, 而方案二侧重于情境引入、问题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讨论式”教学法.同时在分组画三视图或几何体模型时也体现了具有艺术特色的教学, 其优点是学生动手操作多, 师生、生生互动多,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 方案二比方案一更注重过程与方法, 并能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形式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现与创造历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从而达到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目的.
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为了让更多的艺术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教师必须多联系生活实际、深挖教材, 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注意与初中做好衔接.
四、效果对比及原因分析
1.成绩对比:至今为止, 高一上学期已做了三次统 测, 下学期进行了两次统测.
(1) 每次考试各类班级之间的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 在上学期的第一次统考中两个B级班成绩势均力敌, 而在后来的两次统考中非实验班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与实验班的差距越来越大.到下学期全部进行衔接教学后, 差距就逐渐减小.
从表2可以看出, 由于C级班的学生初中基础较差, 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依赖性较强, 所以在上学期的前两次统考中这两类班级的平均分的差距比两个B级班的差距要大得多;而由于第三次统考 (即期考) 题目相对较难, 基础题少, 思维量较大, 知识覆盖面宽, 对于这些C级艺术生来说, 基本上都是难题, 所以平均分差别不明显.而到第二个学期全面实行衔接教学后, 差距逐渐减小, 在第二次统测时, 已经没有明显的差别了.
(2) 各类班级在五次考试中的对比
B级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对比.从表1可看出, 在上学期的3次考试中, 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增加、题目难度的不断加深, 每类班级成绩都有所下滑, 但实验班下滑的坡度较小、比较平缓, 而非实验班下滑的坡度较大. 而在下学期全部转型为实验班后, 两类班级都有较大的回升, 第二次统考以统计与概率为主, 而且这两种知识与初中的联系特别密切, 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注意与初中知识进行衔接, 学生对实际应用的问题比较感兴趣, 所以上升的幅度特别大, 同一等级的两类班级的成绩几乎持平.
C级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对比.从表2可看出, 在上学期的3次统测中, 从表面上看, 实验班有下滑而非实验班似乎有所上升的现象.但是, 对于C级非实验班来说, 上学期的3次统测平均分都没有突破25分, 绝大多数学生听不懂高中的内容, 上课睡觉、发呆, 无论试题的难度如何, 考试都是胡乱猜测, 根本不知其所以然.而在下学期, 由于教师几乎每节课都注意做好衔接铺垫, 并根据具体内容, 适当降低难度、放慢进度、耐心讲解, 使得多数学生能听得懂课本的基本内容, 会做基本的练习题, 并逐渐喜欢数学.所以下学期数学平均分已经由原来的20多分提高到50多分, 跟实验班相差无几, 成绩已有质的飞跃.
由此看来, 搞好艺术生数学衔接教学, 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比.从问卷调查结果看, 在学习习惯方面, 能够进行课前预习的, 实验班的比例比非实验班高一倍.课堂上能专心听课、积极思考问题、课后能够进行及时复习、基本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人数比例, 实验班比非实验班分别高12%、9%、25%、20%.由此看来, 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比非实验班的要好.在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方面, 非实验班的学生在初中与高中阶段喜欢数学的学生基本持平, 讨厌数学的略有减少, 而实验班喜欢数学的学生由10%上升到18%, 讨厌数学的由21%下降到5%, 上升及下降的幅度都比较大;对学好高中数学有信心的学生比例, 实验班比非实验班多了10个百分点.由此看来, 实验班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 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更足了.
浅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篇4
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二期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期课改强调以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提问为主导的“问题教学”, 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里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即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内容较琐碎,探究性实验较多,化学概念和理论(如离子、电子式、电子云、化学键、化学平衡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定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容易设计出一些问题。基于“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课堂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课堂有效性。
策略是指“经过认真准备的包括为达到既定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步骤的计划。”有效提问的策略是指提问设计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的策略。
启发性提问是一种最原始,却又是最有效的提问方法。《学记》指出:“君子之教,喻也。”所谓“喻”,即“启发诱导”的意思。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有目的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比如:我在上《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时,提问:“医生在做心电图时,在仪器与皮肤的接触部位擦的是氯化钠溶液而不是酒精溶液,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因为酒精易挥发。”有的学生说:“因为氯化钠溶液可以消毒。”,显然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具有盲目性。这时老师提问:“做心电图时一定要有什么条件?患者身体上绑的仪器起什么作用?”学生经过老师的点拨讨论思考后得出:“做心电图时一定要有电流。”从而得出结论:利用了氯化钠是电解质的性质。如果教师不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而是“一语道破天机”,一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时机的重要性。选取最佳提问时机,既要教师敏于捕捉,善于把握,也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1)、提问于新旧知识衔接处
新旧知识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所谓“温故而知新”,那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从而自主探究。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拓展旧知,发现、掌握新知,同时使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探究新知的乐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针对新旧知识点提问,往往能使学生对新旧学习内容进行比较强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知识顺利迁移的目的。如:笔者上《电解质的电离》这节课时,笔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导电装置内放入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酒精、蔗糖的水溶液,接通电源后,学生发现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灯泡明亮,其余灯泡不亮。这时老师提问:“金属铜能够导电,为什么?”学生很快答出:“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这时老师继续提问:“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有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这些溶液中有什么微粒?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为什么可以导电?”这样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维水平,这比教师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更具有说服力,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问于思维受阻时
学生思维发生阻碍的地方,往往对知识点的理解具有片面性,认识模糊,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教师要及时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如:在讲《电解质的电离》时,教师提问:“Fe是不是电解质?”有的学生认为:“Fe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有的学生认为不是,有的学生甚至困惑不解。显然这时学生的思维受阻,急需教师予以点拨:“电解质必须是什么样的物质?”这一提问使学生猛然醒悟,异口同声的说:“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地按照定义来解答问题。再比如:讲到氧化还原反应时,对于反应:Cl2+2KBr→2KCl+Br2,提问:“①在这个反应中得多少电子?②失多少电子?③电子转移的数目是多少?”前两问学生很容易回答,对于第三问,学生也理所应当的认为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e。很明显这时学生的思维受阻,将得失电子的数目加起来了。这时教师应给予点拨:“我给了你两个苹果,你得到几个苹果?我失去几个苹果?咱俩之间转移了几个苹果?”浅显的例子,及时的提问让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如果不用提问的方式,而是由教师平铺直叙讲解,效果显然就差多了。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如:讲《铁和铁合金》时,教师提问:“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变深,哪位同学知道其中的奥秘?” 这一提问就如同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引起认知矛盾,学生议论纷纷。接着提问:“有哪些方法防止新榨的苹果汁颜色变深?”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不拘泥于狭小的知识点,从而使其想的更多,思考得更多,学习的兴趣也更足,从而会让学生爆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更要充分挖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化学问题。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化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化学的价值和化学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 篇5
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 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 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 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 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 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 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 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 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改变和调节教学, 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 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 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 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 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 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 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 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 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 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 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 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 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 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 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 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 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 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 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 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 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纯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 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 或龙头马尾, 不着边际。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 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绕道迂回, 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 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 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 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 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 要追加问题, 以调节难度,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因势利导, 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 使课堂陷入被动, 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因势利导, 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 扭转被动局面, 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 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 学生议论纷纷, 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 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 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制造氛围, 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 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 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 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 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 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 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 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 应当机立断, 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 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 发现问题症结, 采取针对性措施。
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 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 要善于反诘, 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 并且具有酸性, 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或重点时, 应予以回避, 可以婉转加以说明, 适可而止, 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 小题大做, 喧宾夺主, 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高中艺术生的化学教学 篇6
高中学校培养音乐艺术生时, 其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需要通过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培养音乐艺术人才, 使其达到艺术考试的要求, 也应不断地探索出新型的培养模式。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合理设置专业课及文化课
学生在选择音乐艺术课之前, 其音乐知识十分有限, 缺乏对音乐系统性的了解。在选定课程之后, 将音乐艺术作为高考目标, 学生即开始了有计划的、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一般集中学习的时间仅仅为两年半, 即高一、高二阶段和高三上半学期。在该条件下, 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并掌握艺术高考中的相关专业知识, 也需要学习普通高中的文化知识, 学习任务较重, 有较大的难度, 在精力、体力方面是双重的考验, 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毅力。该特点决定了在设置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专业高考的要求, 结合教学进度等, 合理安排。如在高一、高二以及高三上学期中, 注重专业课的学习, 包括乐理、听音记谱、视唱练耳、演唱或者演奏等。除去上述学习的时间, 学校根据自身情况, 还要正常安排文化课的教学。如:在艺术高考前一段时间, 可以将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设置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艺术高考及各大艺术院校校考结束后, 再重新安排课程, 或者恢复原有的文化课时间。
二、建立丰富的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
丰富的教学模式及合理的评价体系,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文化课水平,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 文化教育模式
学校可以直接将音乐艺术生的文化课教学作为正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范畴, 并由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等人共同组成管理小组。由于许多音乐艺术生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 在进行文化课教学时, 应遵循强科争优势、弱科保底线的原则。各科教师需要配合教学管理小组的工作, 对学生的文化课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跟踪监管措施, 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出教学计划。在学生各个学习阶段, 需要进行各类文化课考试。其中较为重要的考试, 需要详细记录各科成绩, 建立学习档案, 对其进行质量分析, 并制订坐标式评价体系。该措施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出现的问题, 找出原因, 并妥善处理, 从整体上有效地提高学生文化成绩。
(二) 专业教育模式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授时, 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各项情况, 对照教学方案, 发现不合理或者不适应的方面, 应及时修改教学方案。在教授乐理课、视唱练耳课等理论课时, 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合理选择集体授课、个别授课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理解能力不同的问题, 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使各小组成员的接受能力及专业水平需要形成互补关系, 学生能够以一带一的形式学习, 互相帮助, 不断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 结合单元测验的方式, 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在教授演唱或演奏等专业主科时, 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个性差异相结合, 采用个别授课形式, 并使用不同的教材及教学手段进行课程教学。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 选择不同的教材与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如学生的声音较为高亢, 应集中练习民歌;如果声音较为雄浑, 可以选择练习美声, 在该过程中穿插发声技巧。
(三) 德育及心理教育模式
音乐艺术生专业的性质较为特殊, 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各个学科的教师需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 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小组的工作, 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鼓励音乐艺术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文艺活动、班级联谊活动或者参与班级管理事务。该类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其自身的专业素质, 提高专业水平, 也能够在该过程中放松心情, 缓解压力, 减少浮躁情绪, 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学生进行艺术高考前, 学校应专门组织人员, 针对艺术考生的特点, 进行考前动员大会, 包括心理分析、缓解紧张情绪的方式、发泄方式、自我调节方法等, 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进行考试, 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三、结语
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各项模式的构建, 在实践中, 还需要校方根据学校的条件,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探索出适合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 有效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 不断强化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 利用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培养音乐艺术生,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 使得学生的专业与文化两方面能够共同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等院校的扩招, 艺术教育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 学生对渴求得到高等教育的期望值不断高涨, 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也纷纷涌入到了艺术专业高考大军中来。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学生选择了参加艺术高考这条道路。由于艺术类高考的特殊性, 因此在培养艺术生的教学模式上, 与普通的高考生有一定区别, 它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模式化, 而是采用专业课和文化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文就此探讨了普通高中音乐艺术生的培养模式。
高中艺术生的化学教学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特征,应对策略
【摘要】很多艺术生对化学学习方法很不正确, 学习主动性欠佳, 出现化学学习的兴趣不够, 信心不足, 化学基础不牢固。所以近年来本校化学组不断的对艺术特长生的教学进行了研讨和总结。
术应对策略本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班的湘占90.、黔8%、, 艺术教育桂交界处, 很有特色其中侗族, 艺术学生高生都很有特点文会考科目———, 化学学习过程而且个性鲜明。中但, 很在中/多艺术生对化学学侯确, 学习主动性欠佳, 出现化学学习习方法很不正化牢固胜的兴趣。所以不够, 信心不足近年来本校, 化学组不断化学基础不学和总结的对艺, 并发现了以下问题术特长生的教学进行:了研讨教民一、族地区对于艺术类学生来化学成绩不理想主要因素学术说, 因为化学是非高考科目生早在初中阶段学习程度, 不够这些艺, 特造成化学成基础不扎实, 绩普遍偏低甚至放弃了, 加上高中化学学习, 征所以出现不会写氧气化学和初中化学知识、水衔接、不严密硫酸的化, 及二学式, 确、化学学习方实令人堪忧。法问题
应艺术生在和“理解应用”知识方面化学学习“, 能力普遍理解记忆”
对习较低, 课, 外练习基本不做主要原因是课前, 即使做些教很少进行预
策是抄袭的材上的课, 这种没有目的的方堂练习也是乱做的, 法或, 对者
略三化学成绩、影响很大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由于民族艺术学生普遍对化学
学习目的的认识不够明确, 化学课程不重视, 积极性发挥不起来, 所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想方设法去解决却是心有余力而不足, 所以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是必不可少的。
四、化学教学课程内容
化学课堂授课容量方面, 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 因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内容太少, 容易变懒, 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无能为力, 就容易变烦, 所以在因材施教内容方面, 有些化学教师对于艺术生的教学, 趣味性不够, 实用性不强, 条理性模糊, 系统性不紧密, 启发性不充足, 也是影响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原因。
以上几点表明:要提高民族艺术生的化学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不但要从艺术生的思想入手, 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改变学习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切合实际精选教学内容, 而且还要要求教师正确选用教学方式和方法。从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艺术生的科学素养。
为此笔者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为艺术学生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因材施教, 根据艺术生的能力和特点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深度。做到重能力, 重课程, 重方法, 有探究, 有互动, 有反思,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培养科学态度与形成学习兴趣相结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掌握教学大纲, 熟悉教材, 抓住重点、难点, 提高使用教材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学习科学性, 才能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 教师要加强学法研究, 不研究学法就不能改进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结合, 是完成教学任务方法的总称。如何才能达到教学良好的效果, 是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究的课题。因此, 教师在研究教法时, 就必须研究学法, 只有这样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才能同步进行。
二、让艺术生在体验探究过程中, 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和探究科学知识内在潜力, 激发他们化学学习兴趣就要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对于艺术生, 就要少而精选用与生活, 特别是与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 把平时看到的现象在实验教学中找答案, 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 即解决生活现象问题, 又解决化学教学问题,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脂类有机物时, 就讲到侗乡有名的打油茶, 有的人打得好吃, 有的人打得不好吃, 原因是什么呢?大家都在议论纷纷, 火候不够?茶叶不好?环境问题?最后看课本以后有这样结论:要用侗乡特有的茶油把茶叶炒, 油脂可以把茶碱溶解, 才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当然还要有侗乡的“款”文化在里面, 这才是喝油茶的境界。全体同学终于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化学也是与生活有关的知识。
三、教材注重知识条理, 教学内容注意趣味性的渗透
化学式一门自然科学, 必须要把化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特别我们民族艺术学生教学内容, 更要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讲到氯化钠的性质时, 笔者从家里那一块侗乡酸鸭肉到教室, 全体同学顿时热闹非凡, 都在讨论好吃不好吃, 就叫几个同学回答酸鸭肉怎么制作的, 然后全体同学讨论氯化钠的性质, 这样很容易把教材内容学好, 并能学会应用。
经过几年推广应用, 笔者学校的艺术生化学学习修养有很大的提高, 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形成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的高效才具有真实意义, 使他们学习专业艺术提高到新水平。
参考文献
[1]舒元梯.李海涛.化学教育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二版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篇8
一、“以旧引新”导入法
“以旧引新”即指通过复习旧知识点, 来巧妙引出新的知识点, 让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前后关联性和连贯性都极强, 所以“以旧引新”的导入法非常适用。
例如, 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课前, 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 比如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怎么样的?甲烷加氧气点燃之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H4+O2=CO2+2H2O) 这种现象是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清、回顾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学习上面。学生也不会对“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新知识感到突兀和有难度, 对其的化学原理、化学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也会更易理解和掌握。通过“以旧引新”的知识导入, 为新旧知识搭上了一座桥梁, 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教师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信心, 一改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态度, 变得主动积极。
二、“趣味故事”导入法
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比起单调的知识而言, 这些故事对学生更有的吸引力。因为好奇心人皆有着, 何况是正在积累知识、成长的中学生。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采取“趣味故事”导入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 在教学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前,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将一、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从前, 在某村庄里有一种蓝色的水, 生饮的时候是苦味, 但放在铁锅里烧开后便不苦了, 但久而久之村民家里的铁锅都变成了铜锅。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带着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再去学习本课的知识, 便会注意力更加集中。当学习到置换反应等知识点时, 学生们便会豁然开朗。原来, 这个村庄里的水里含有大量胆矾,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铜, 所以水是苦的;而用铁锅烧水的时候, 铁与硫酸铜就会产生置换反应形成铜和亚硫酸铁, 所以苦味消失, 而铜则留在了铁锅表面。通过趣味性强的故事导入, 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 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 就会认真学习课堂知识, 探究化学中的奥妙。
三、“实验教学”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应用于生活的基础学科, 实验是实施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操作性特点, 往往最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兴趣。所以运用“实践”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 在教学《硫和氨的氧化物》这节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硫”的化学性质有着深刻的感知和理解, 可以先带领学生们做一个与之相关实验, 如:“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首先, 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如品红溶液、试管等。然后进行实验操作, 将二氧化硫 (SO2) 气体输入到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之中, 这时溶液的颜色会逐渐褪去, 变至透明;再将酒精灯点燃, 对褪色的溶液进行加热时, 溶液又会恢复红色。最后,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品红液体为何褪色?又为何恢复?原来, 二氧化硫本身具有漂白性, 与品红溶液相遇时可以将其漂白, 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加热之后, 无色物质被破坏, 二氧化硫气体被释放出, 溶液还原成红色。通过实验导入法, 教师先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探究上, 再巧妙转移到课本之中;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印象, 再从书本中学习理论, 用实验去验证理论, 用理论来解释实验。在这样一个反复循环地过程中学习知识, 探究科学规律与奥秘,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执着的追求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多媒体展示”导入法
多媒体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手段, 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趋势。多媒体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元素构成, 相比传统的课本、黑板板书教学而言多了许多趣味性和生动性。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进行知识导入,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看到生活中都无法接触到的化学物品、化学工业制造流程、高新科技产品等等。
例如, 在学习“硫酸”之前,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介绍“硫酸”用途的视频。学生们通过视频中生动的画面、清晰的图像、动听的声音, 便可以很直观地了解硫酸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既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如农药、洗涤剂、石油、汽油、润滑油、染料、有色金属等, 也可以应用于研究军用炸药、原子能技术等国防及科技事业。通过多媒体展示, 学生们犹如亲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硫酸的广大用途一般, 并且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还会让学生们兴趣倍增。这时, 再进行“硫酸”的化学理论知识学习就会显得轻松、亲切许多, 学习起来也会动力十足, 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摘要:导入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例, 具体介绍了以旧引新、趣味故事、实验教学及多媒体展示四种导入方法, 希望有助于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参考文献
[1]肖苏霞.浅谈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9
【高中艺术生的化学教学】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的结课艺术10-21
高中艺术教学09-27
高中数学教学艺术08-17
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艺术05-15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06-05
高中汉语课堂教学艺术09-08
高中地理教学语言艺术10-24
高中计算机教学的艺术06-24
高中艺术课的教学反思11-15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