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2024-06-05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共12篇)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篇1

摘要:新课程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要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主导性, 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要求, 就必须在导引上下功夫。本文结合实例论述了问题导引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导引,问题导引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也是思维的动力。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使学生能掌握知识、明辨是非、提高觉悟。因而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组”或“问题链”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 从而达成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 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怎么才能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彼此相合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步:

一、首问激趣, 注重迁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显然, 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起始课中教师的开场白是非常重要的, 这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 也影响到对这门课的兴趣。所以选择以什么样的背景作为设问的切入点, 设问的角度、要求、层次如何适合教材和本课的特点, 适合学生的需要, 贴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这些都需要教师花一些心思的。而这样的设问往往是具体的、直观的, 或是学生有切身感受的, 或是学生比较关注的, 或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但学生尚未关注到的。

在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的教学中, 我考虑围绕近一段时间猪肉涨价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设计第一个问题, 对设问的角度和层次都作了充分考虑。首先, 从日常生活中大家直观感受到的“菜场上猪肉涨价”引起学生的注意:“我昨天去买菜, 发现猪肉又涨价了, 你们发现了吗?”学生一下子热闹开了:“我妈妈最近也经常抱怨猪肉贵”, “不仅猪肉涨价, 鸡蛋也涨价了”, “政府已经出台政策了”。接着, 以“猪肉涨价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过渡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价格变动的影响。

设置问题要有知识的迁移功能, 即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应有一定的关联性, 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影响价格的因素》一框中, 学生对价格涨落这一经济现象非常熟悉, 但是对价值与价格、供求与价格等关系容易混淆。对此可结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中商品与货币、价值与价格等知识提出两个问题: (1) 不同量和质的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 (2) 同一质和量的商品在不同的地点或时间为什么价格不同?这两个问题学生有切身感受, 但还未作出理性的思考, 且知识的含盖面大。一般来说, 知识的迁移从学生的接受能力、认识水平的角度考虑应该是先易后难, 先简单后复杂, 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教学中, 主要揭示了商品、货币、价值、价格几个概念, 尚未涉及到对于彼此之间关系的理解, 所以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中再来回顾前面的知识, 并试图引导学生建立某种关系, 才会产生比较积极的效果, 也为后面学习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奠定了基础。

二、问有所思, 关注生成

问题的设置要有思考的价值, 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的空间, 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应该从宏观上把握, 从微观上切入, 注意到问题的层次性、扩展性、迁移性以开启学生思维的窗户。

问题意识既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 又是发现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强大内驱力。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导引学生去思考、去发问, 教学中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教师应加以点拨。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运用他们的智力, 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组织者, 应当积极的给学生营造“问”的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促进学习过程:“为什么?”“你的意见是什么?”“你怎么知道那是对的?”“如果……会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挑战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仔细地思考他们的每一个质疑。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转换为:教师引起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师生之间共同探讨问题 (教师发挥导引作用) ——最后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可能性, 不一定得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我们的关注点应该从“重视寻找答案”到“重视提出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个体参与, 小组协作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 教师设置的“问题链”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要善于发现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 从而真正锻炼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个体的参与是问题导引的基础。由于驱动学习和教学过程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 单个学生一般无法完成所有学习任务, 必须以小组为单位, 分工协作。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可以包括:利用头脑风暴法产生有效的想法;提取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确定学习主题并分派学习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确定要查找或咨询的信息;整合搜集来的信息;共同提出解决的办法;实施解决办法等等。问题解决后, 学生们需要对自己和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特别指出的是, 小组采用异质分组, 有利于成员的相互促进和特长的发挥。老师从宏观上指导和协调小组间的活动。

四、发展评价, 积极导引

在课堂上, 对能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应予以肯定, 特别是主动要求回答问题的学生, 更是要予以表扬。姑且不论对错, 说出自己的观点是第一步, 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也是学生愿意参与学习, 对所学知识表现出兴趣的积极信号。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特别需要注意——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

的任何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倾向教师都要注意观察, 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 而不只是对能够得出教师所认为的“正确答案”给予积极评价。当然对于学生回答中的错误部分也要及时指出 (需要注意到以什么样的方式指出比较合适) ,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是在教学评价中的积极导引。

学生回答问题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会有对错之分, 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别, 政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前者,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后者。要注意导引学生运用学科知识,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比如, 在导引学生分析“我国当前居民储蓄存款为何高居不下”这一问题时, 有的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数次加息, 但是当前我国人民的投资途径较少, 把钱存银行仍不失为最保险的储蓄方式;还有的学生从我国当前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谈居民预期支出大而不敢贸然大量消费, 这是居民储蓄存款高居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两位同学的回答我都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 因为他们不是照搬书本和资料的现存答案, 而是从现实角度回答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当然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发生偏差时, 教师一方面也应该鼓励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一方面就应当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提问方式, 导引学生的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所谓“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的, 问题导引的方法也是一样。随着导引艺术的研究与实践的深入, 它必将会给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编写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2]汤丰林, 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比较教育研究.2005.1

[3]黄国夫.课堂提问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02.10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篇2

一、教学的语言艺术———生动情感性

思想政治是文科中必学且不易理解的学科,主要是因为它是由教师通过口头表述一些事例进而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理论性强,论证点多。如今,仍有不少教师仅用画、读、记、默等一些过时的简单方式进行教学,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课程枯燥无味的现象。学生一直去听教师的讲述、说明知识点,无法融入到教学中去,感到课程的无聊,进而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应掌握并能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的生动情感性,使教学语言里既有激情、感染力,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感染高中生的情感和教学产生共鸣,从而使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的知识点理解得更加深刻,加深记忆,拓展高中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必不可少。通过提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加强教学内容对高中生的刺激性,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语言的生动情感性,加强与高中生的情感交流,依据语言的独特性创设教学意境,从而帮助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想要增强教学语言的生动性,需要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观点的时候,将所讲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实际中或者相应的例子中,让枯燥无聊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化、简单易懂,便于高中生的学习与记忆,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思想政治的学科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没有教学语言艺术的课堂就好比佳肴里缺少了调味品,必然枯燥无味,不会有什么吸引力。所以,只有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的生动情感性,才能让高中生更乐于去学习政治。

二、教学的语言艺术———幽默风趣性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语言艺术的幽默风趣性,让他们的讲课内容变得更加诙谐,帮助高中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点,展现出思想政治的魅力。结合自身的钻研和一些公开课教师的展示,我觉得关于如何使教学语言艺术具有幽默风趣性的问题,不妨对下面这个例子进行适当的参考。比如,在阐释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时,教师可以将部分比作一滴水,整体比作长江。长江由每一滴水构成,离开了每一滴水,长江将不复存在。然而,没有长江,每一滴水的存在价值将不能体现。所以,整体与部分是有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又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变化会引起整体的变化,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构不成其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如同一滴水与长江的关系。这样,用教学语言艺术中的幽默风趣性,使死板无味的、抽象的知识理论变得更加有趣,简单易懂,感染高中生的情感,提高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点的记忆力,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教学效率。体现幽默风趣性,还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学习,语言的节奏和表现出的情感。语言节奏性的改变需要较强的语言的掌控力,控制语言的速度、力度和语调。控制好语言的节奏,增强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高中生伴随着教师语言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的学习中去。运用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性,让高中生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教学的语言艺术———逻辑严谨性

理论知识的讲解都要求教师拥有极强的逻辑严谨性,尤其是思想政治的教学,要由浅入深讲解基础知识,再根据知识的联系进行层层推进,引出更多更难以理解的知识,最后将所有知识环环相扣。做到这些的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层次清晰、语言严谨、充分论证,让每位学生在教师逻辑严谨的语言中对知识拥有清晰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讲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中,要注意语言的逻辑与严谨性。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切记不可互相矛盾。当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时,可以进行简单的类比,变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地进行知识讲解。思想政治课堂是进行高中生思想教育的基础又必要的课程,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常识教育的系统教学,所以教学语言必须具有严谨性、科学性。教学语言要求用词符合,简洁利索和具有科学性。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所讲的知识,不能含糊其辞,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具有严谨性、科学性的语言往往拥有让人难言的征服力量,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度和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师在对概念、定义等易混词解释时更要注意语言的逻辑严谨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来误导高中生的学习,使学生陷入误区。运用教学语言的逻辑严谨性,让每位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程对语言的准确要求,进而养成学习严谨的习惯。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语言清晰规范,再加上以上几种语言艺术的应用,会让思想政治课堂锦上添花,极具感染力。另外,教师们应该不断进行语言艺术的学习和培养,将教学语言艺术完美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艺术初探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

在思想政治课中如何挖掘、如何向学生传递课文内容中蕴藏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思维之美,笔者认为当从课堂导入中渗透美育思想。

一、抛砖引玉,明理启智,创设课堂导入的思想美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由美本身使它成为美的。”这个‘美本身’是什么呢?即‘单一的理念’、美的思想来引导和支撑。我在讲授高二哲学第七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时,以如下故事进行导入:一天,上海街上一辆公共汽车突然熄火,驾驶员请求乘客们下车推一把帮助发动,求来求去,下去推车的竟是一群去春游的小学生,大人没一个下车。小学生们鼓足吃奶的劲儿竟推动了这辆挤满大人的车,而当他们上车一看,他们原先的座位早已被大人们抢走了。讲完此故事后,我插入了这么一段话:“孩子们推车,我想,要感谢他们的老师,感谢安徒生和诸多美丽童话的构建者;也要感谢他们的父母,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世界的丰富,这些父母自己有可能已成不了不肯推车的大人,但他们心底还会埋藏着一个有关善的梦影,并把这份美与善洒播到孩子们的心中。”这则故事、这段文字给了同学们极大的震撼,让他们意识到这个物质社会所正在一点点流失的善良与美好,使他们心底升起一个声音:我要保留孩子的纯真,为这个社会送去一些真情与爱心。而这个声音,正是对课题的一个最佳的诠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声音也支撑着所有信善信美的人对一个社会进步的理想与信念。

二、巧用诗辞、陶冶情操,创设课堂导入的人格美

完美人格、完善其身,培养人类美好、和谐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使人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是美育的最终目的。美育能用美的各种形式,使人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进入高尚的美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美好人格的建构。在政治课导入环节中,巧用诗辞、典故,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建构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是社会的产物,作为国家的公民,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在讲授“国家利益和个利益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我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点睛之笔作为导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对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地意识到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就必须为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

三、锦心绣口,含英咀华,创设课堂导入的语言美

俗话说:“言为心声。”自有人类始,语言就为人与人之间爱的洒播、美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作为以“舌耕为业”的教师,语言技能是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授课过程中,若能语之透彻、语之准确、语之优美;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味,通过教师情趣盎然的描述、精辟独到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理瑰丽的知识殿堂,使教学语言如同一门艺术一样为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和美的期待,那么这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讲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热点专题时,我用这样一段话作为导入:“同在一片蓝天下长大,森林小溪大草原围着我的家。你在大洋洲,我在亚细亚,我们共同生长在同一片阳光下。熊猫大象长颈鹿我们是一家,鱼儿水中游,鸟儿空中飞;快乐的布谷在歌唱,美丽的孔雀展翅开屏。共同的天,共同的地,圆圆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是一首歌词的内容改编过来的一段文字,丰富的情感、徐缓的语速、优美的文字、快乐的心情、动人心弦的意境,使学生沐浴在美的遐想之中,并通过想象产生一种责任感:我要保护这个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由此,导入这个关于生太环境保护的热点专题显得如此合情合理,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并感兴趣。

四、穿插影音、营造氛围,创设课堂导入的意境美

形象性是美育的特征之一,这一特性主要是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营造直观、生动的意境来实现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媒介手段日益丰富,如音乐、广告、多媒体等等。在讲课过程中,穿插这些形式多样、直观生动的媒介手段,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内容,从而为知识的讲解增添了深刻性、形象性、直观性和美感倍增的生动性,也无形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五、兼收并蓄,旁征博引,创设课堂导入的融合美

艺术是美最直接的代言。有一种艺术形式,叫综合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将各种艺术与表现元素统一到一起,从而为观众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价值。在政治课教学中,其知识的涵盖面就如一门综合艺术,蕴含古今中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维等领域的深刻精髓;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独到之处,其对方方面面的融合有着难以方传的独特之美。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篇4

一、课前的教学提问要出其不意, 贴近生活, 具有趣味性

政治课历来被认为是较枯燥的科目, 虽然“课标”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是任何实践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 学生对政治课容易产生疲惫感。而精辟的开讲充满吸引力, 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开讲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我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了这一点。

二、课堂上的提问要针对教材, 精心设计, 具有目的性

巧用课前的提问艺术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使其“走入”课堂, 但是课堂教学达到目标才是最关键的。在这一环节更要下工夫, 精心设计。

1. 问题的提出要由浅入深, 循循善诱。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如果为了尽快达到教学的目标而提出过难的问题, 甚至让学生一时半会儿摸不着头脑, 他们则会失去思考的兴趣, 变为被动地接受知识, 也就落入纯粹灌输式的教学老模式了。

2. 问题的设置要类型多样, 启发思考。

趣味性的提问固然重要, 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幽默另类而偏离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形式多样。叶圣陶曾说:“可否自始即不多讲, 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好了问题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收获更多的成绩。

3. 答案的设计要留有余地, 鼓励创新。

“课标”的要求中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祖国的未来, 我们老师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课后的问题要留有余味, 承上启下, 具有开放性

课后的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 是对整堂课知识的回笼, 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 搭建知识体系, 不至于知识零散。而且也是下堂课内容的一块敲门砖, 所以也不容忽视。在这一块, 我通常是这样处理的, 一般不是由我直接给学生说出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 而是反问学生:通过这节课, 你得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 可能是一个知识点, 也可能是两个三个, 然后我再将这些串起来, 让它们清晰化, 而且学生有时还能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这样课堂的情感价值目标也就同时达到了, 真的是意外的收获!

总之, 每个教师有每个教师不同的风格, 因人而异,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

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5

这周新教师培训主题是探讨教师的语言艺术。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毫无疑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

对于政治课教师来说,要想改变政治课堂枯燥、抽象、沉闷的旧貌,使政治课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化。

一、幽默性的语言:一次讲课讲到“民主”,本来课程的内容就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也昏昏欲睡,我大喊一声:同学们注意了!我要讲“无知少女”的故事了!同学精神一震,都竖起了耳朵。我说,某地要选举一位代表,条件是要“无知少女”:无党派的、知识分子、少数民族的、女性!请问这样子的条件是民主的吗?同学们一听哄然大笑,课堂沉闷感一扫而光,一堂枯燥的新授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很好地完成了。

二、形象化的语言: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讲出来的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把要讲的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时,讲到1958年的大公社的劳动场景,就用了十分形象化的语言:上工一窝蜂,干活闹哄哄,放工往前冲,苦了想干的,累了实干的,便宜了捣蛋的!看了形象化的歌谣,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的提问艺术 篇6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课堂提问。自古以来,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问”。教师要努力树立提问意识,养成提问习惯,培养提问能力,提高提问效果。课堂提问有很深的学问。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中能紧扣重、难点,简洁

明了,难易适中,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就需要讲究一些策略。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提问谈一些认识。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

1、通过提问可以提供教学反馈信息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等,然后,再根据从提问而得到的反馈信息,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可能通过答问,从教师那里获得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使自己后继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

2、适时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被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所吸引。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并将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认真听讲,提高教学效益。

3、通过提问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加深问题理解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教师的每一次提问,都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何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教师的提问应该切中学生的疑惑之处,设置悬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然而然地深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有比较,才有认识。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相近和相似的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在作业和考试中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概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回答和比较,明确所学的知识。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例如,教师为了提问,忽略了提问的质量,缺乏对学生思维实质性地激发,单纯为了提问而提问,大量的无效提问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其结果必然是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限制主动性的发展。并且,在大多数教师的观念中,对教学提问的认识也有很多误区,如认为提问是一种自然的教学行为,不需要计划;教师提问得越多,学生学到的越多;没有不好的问题;高水平的认知问题激发出高水平的答案等等误区。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几点建议

1、要目的明确,难易数量适中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回答来掌握所学知识;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如果离开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而提问,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师的提问,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应该是让绝大部分学生在认真看书、深入思考后才能回答出来,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问题过难,或脱离书本,学生无法回答,就会望而却步,这样就会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就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的问题数量要适度,一堂课只有40到45分钟,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控制提问问题的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提问过多,学生应接不暇,不利于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问过少,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缺少参与教学课堂的机会,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严格控制提问的问题的数量。适当提问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习知识,反之,则不利于学生学习。

2、要启迪思维,讲究实效

少提封闭型、回忆性问题,多提开放型、思考性问题。封闭型、回忆性问题容易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而开放型、思考性问题,要求朝不同的方向思考,有大量的不同答案,或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马上让学生回答,而是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之中,等大家思考一番,再让学生回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的,要耐心诱导,启发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切不要厉声指责,讽刺挖苦,特别是有些教师让一些学习、纪律表现不好的同学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就给予惩罚,以此来维持班级纪律,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拒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信心。

3、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动脑筋回答问题的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切不要定人而问,不能总是让少数几个好生来回答问题,而剥夺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权利。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入选要不拘一格。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以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4.提问后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篇7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含糊不清、 模棱两可, 要做到让学生一听到问题就能明确是考查的哪个知识点, 顺着问题的方向进行思考。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而要想做到这一个点, 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问题进行衔接, 帮助学生理解政治中的抽象的概念。

二、问题要全面覆盖

全面覆盖即提问时要面向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问题的讨论过程当中。在高中阶段开设政治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 所以, 政治课堂中一定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 切忌不要出现针对部分学优生提问的情况。提问的形式可以采用抢答、轮流、辩论等, 使每一位学生都被课堂教学所吸引, 投入到教学问题的探究过程当中, 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讲到“民主决策”时, 可以向学生提问: 若让我们对当前的教育和发展提出意见, 你有什么需要反映? 问题提出后, 学生会对当前的教育模式、 考试模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还会有些学生想通过正规的渠道把自己的意见传递到教育部门, 想到如果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的激动, 这样理解了“民主决策”的意义, 也改变了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态度。

三、问题要适中

学生的水平有两种, 一种是现有水平, 一种是潜能水平, 如何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发掘学生的潜能水平, 这就涉及教师的提问艺术。

第一, 时间要适当, 不能想什么时候问就问, 要在根据教学过程适时地提出问题, 否则学生会难以适应而破坏了课堂的完整性。但是在授课时教师也不能在一堂课中都不设问, 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没办法进行知识的独立思考和探究, 从而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 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 考虑学生的贮备知识, 不能问一些过于复杂、深刻或者综合性过强的问题, 也不能问过于简单、直接的问题。例如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让学生观看一些事先准备好的消费行为, 再向学生提问:这里哪几种是受心理影响的消费行为, 你都认同吗? 问题提出后, 学生分析都有哪些四种消费行为, 怎么分类, 这样就对消费行为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再问:了解这几种消费行为之后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们要怎样消费? 这样远比直接问有哪几种消费行为, 怎样理智消费的效果好很多。 这样先让学生了解消费行为, 再确定、分类、对比, 会加深印象, 帮助理解, 同时也起到榜样作用。

四、问题要具有整体性

整体性指的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逐步地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 如果问题过行杂乱、琐碎, 回答问题的时间过长, 看起来气氛活跃, 实际上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学生也不能和课堂的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 因此, 提问要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的进行设计, 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学习态度都有所提高。

五、学生独立思考

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 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是提问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让学生思考,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问题, 提出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 独立思考, 得出结论。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来增强政治的魅力。

六、适当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仅是问题的提出者, 还要对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上, 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 即使表态也含糊其辞, 有时还会褒贬过度, 言过其实。久而久之, 势必就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使他们失去回答提问的兴趣, 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 这样的课堂评价不仅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 在进行评价时, 教师要讲究一定的原则, 课前, 教师要认真思考自己设计的问题, 问题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有几个要点, 学生还可能有哪些答案, 等等, 只有教师自己先弄明白这些问题, 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其次,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政治教师要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 注意力集中, 较准确地概况学生的回答, 防止心中无数, 无话可说。 如在讲《政治生活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时, 针对现在的拆迁纠纷时, 我设问:对“国家征收我们房屋, 就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这一问题你怎么看? 一名学生答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侵害了我们的权益就得赔偿。 ”我紧接着这样评价:这位同学维权意识很值得大家学习, 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理应维护, 但不能向国家提出不合理要求, 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还要服从国家利益。 这样及时的评价既实事求是, 又克服了学生思维的片面性, 真正起到了鼓励学生和提高他们觉悟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必要形式, 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 有效的提问是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多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出发点, 进行提问,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高中政治课中的概念多、抽象性强、理论性强, 而中学阶段的学生的社会经验少, 对这些生硬的知识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而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强, 便于学生对所学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教学环节的处理艺术分析 篇8

1. 温故而知新, 强调知识的消化

往往一堂政治课开始讲授的时候并不是直接进行新内容的教授, 而是对于上一节甚至是以往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回顾。高中政治课堂的内容都是前后关联的, 新课程开始教授之前回顾一下之前学习的关联知识, 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有一个更进一步的理解, 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从而能够在脑海中构建相关的知识框架体系。回顾旧知识更是对新知识学习的一个准备和心理接受过程, 能够更有效地推进新课内容的学习。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时就能够促进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 课堂教学“神奇的货币”可以让同学回顾一下商品的含义, 即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商品, 而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是商品的基本属性。随后让学生们进行货币含义的了解, 就会发现为什么说货币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本质即一般等价物。[2]

2. 巧妙导入,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的政治所涉及的知识相当之广, 对于广大的高中生尤其是文科类的学生, 政治教学的好坏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如何才能高效优质呢?这里就要引入课堂导入,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开端, 主要起到引导和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效果。那么课堂的导入方法有哪些呢?形式有许多, 譬如说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导入, 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图片等资源进行体验式的课堂导入,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进行问题设置的方式进行导入以及生活实际情境导入等。方式多种多样, 那就需要广大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变的应用, 来使导入发挥实际效果。举例说明, 如“信用工具和外汇”课程的教授, 这时就可以很好利用之前课程学习的相关知识导入, 利用之前学习的关于货币、商品以及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得纸币渐渐的代替了金属货币进行流通, 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 当下社会又出现了一系列的流通工具来代替现金的纸币进行支付流通, 这样的导入会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 同时还能加深对旧知识的印象, 产生学习兴趣, 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对政治这样一门课程的学习效率。

3. 善于总结, 合理构建知识结构

新课程教学的结尾也应该有始有终, 一般主要是进行一个知识系统的框架构建, 对整节课的内容做一个完整系统的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 这里的总结务必将知识点做到前后照应, 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 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好知识框架的构建, 同时还可以进行查漏补缺和重难点的强调。

4. 精讲简练, 抓好课堂练习

应用是知识学习的目的, 因此课堂练习在一堂课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针对高中政治课堂课时少而内容多的特点, 教师就要认真做好课堂练习的挑选工作, 不能浪费宝贵的时间, 一定要做到精讲精练。在课堂练习中, 题型的选择很关键, 依据教学内容可以设置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开放性题目等, 其内容主要是突出反映本节课的重难点, 同时还要有效地控制时间, 这样课堂练习就会成为学习内容的延伸和学习效果的检验场。

总而言之, 要想上好一堂高中政治课, 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宜的教学环节。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的需要, 酌情选择和调整教学环节, 但归根结底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以大意, 必须仔细地思考与反复地琢磨才能够换来一堂高效的政治课。

参考文献

[1]隋丽娜.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艺术探讨[J].成才之路, 2012 (16) .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篇9

一、歌曲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 往往与—定的情景有关, 而—个人的感情除自身性格、气质外, 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因此, 学习新课前,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 创设一种好的环境和气氛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歌曲导入就是其中的一种。任何一节思想政治课课都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综合训练, 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激发道德情感是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任务。有的教师之所以把思想政治课上得枯燥无味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情”。我认为“情”系课中是优化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重头戏。情系课中就是教师要饱含爱生之情, 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尽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 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融明理导行于激情之中。

二、故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讲新课前把事先设计好的事例举出, 使学生的注意力、思维集中到事例上, 并产生渴望解答的欲望, 由此把学生带入学习新课知识的意境。如在讲“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时, 我先举了这样的例子:英国有个海德公园, 这是西方认为最民主的地方, 谁都可以在那里发表演说, 自由地介绍自己的政见。但在那里有两类话不能说, 一是打倒女皇政府;二是暴力革命万岁。如果谁违反了这个规定, 马上就会被便衣警察抓起来治罪。讲完事例后, 我向学生设问:为什么在西方认为最民主的地方也“不能讲那两类话”?从“不能讲那两类话”中,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思考或讨论片刻后, 我引导入新课: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新课内容, 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

三、教材理解导入法

想透学生和学透标准、吃透教材相比, 课前想透学生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想透学生通用的要求是: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原有的学习特点、原有的兴趣爱好。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源是多方面的, 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之前, 大多数的道德观点对学生来讲都不是完全陌生的, 课前学生的知行水平处于有知无行, 或无知有行, 或有知有行, 或无知无行的矛盾状态。思想品德课前想透学生就是分析学生的知行矛盾, 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思想政治课教材既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 又是教与学的基本工具。教师在课前先吃透教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吃透教材, 掌握教材的长处, 使自己在教学时能扬其所长,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四、诱发式导入法

诱发式导入就是指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有关事物观察的基础上, 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积极思考, 去攻克难关, 获得新知识的—种导入法, 提高了教学效果。忽视课后的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是如此。因为受时空的限制,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道德行为实践, 大量的道德行为表现在学生课后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之中, 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中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要求辐射学生课后的学习、生活和活动,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意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以本校的安全事故实例, 汇制成课件。师生一边观看图书, 一边回忆, 最后小结:“这一个个渗透着血与泪的事例。我们发自内心地为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和内心遭受煎熬的家长感到惋惜, 因为事实已无法挽回。我们也为那些缺乏安全意识, 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孩子感到遗憾, 因为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这些伤害事故的发生呢?”在饱含真挚感情的回忆中, 学生自然进入角色。

五、悬念式导入法

悬念式导入就是设置一些悬念, 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 以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 触发灵感, 调动学习兴趣, 产生强烈的探求未知欲望的方法。如在讲“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时, 我告诉学生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们明确了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但并没有告诉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 此时, 我问学生:“古猿究竟是怎样转变成人的呢?现代猿还会不会转变成人呢?”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胃口吊起来, 产生急于知晓答案的求知欲望, 从而为新问题的教学创设了思维情境。

六、讨论式导入法

讨论式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前出几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思考, 然后导入新课。如在讲“近代中国的苦难”时, 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中华民族曾以自己的伟大智慧和力量创造了古代中国的光辉历史丰碑, 为什么到了近代后变得贫穷落后, 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2.回顾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 它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后, 带着各种问题把他们引入新课, 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点拨,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会更深刻, 记得更牢。

七、小品导入法

小品导入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搜集或自编一些微型小品, 让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课堂上进行即兴表演。这种导入方法直观性强, 气氛热烈活跃,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在讲“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这一内容时, 我让学生表演了这样一个哑剧:有一个男青年在看书, 突然, 有一位女婴坠楼身亡。台上演得认真, 台下看得用心, 教室里静悄悄的。这时, 我问学生:“刚才哑剧表演的是什么意思?”学生们争相回答。接着我出示辩论题:“剧中的那个男青年应不应该对女婴坠楼负责?负什么责任?如果你是那个男青年该怎么办?看了表演以后, 你受到了哪些启示?这些问题等我们学完了今天的内容后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导入新课教学, 激发了学生解疑、求知的强烈欲望, 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篇10

一、巧用导课艺术, 拨动学生学习情绪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构成部分之一。如果教学者的新课导入做得好, 则能让导课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之效, 为接下来的思维活动与交往活动作铺垫。在教学政治内容时, 倘若教师能善于结合不同的内容, 灵活地运用导入方式, 能够在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高昂情绪, 使其智力振奋, 并对即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学生就会愉快主动地学习。反之, 在学生注意力还未集中时, 如果教师就匆忙进入课题, 学生就不会有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导课艺术, 活用多样导入形式, 从而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

如, 在分析“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时, 教师以《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作为引入, 引导学生分析蔡桓公是怎样对待疾病和健康这对矛盾的。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 教师再进行归纳:生病时, 一定要客观看待疾病与健康这对矛盾。如果讳疾忌医, 并回避矛盾, 不但不能解决矛盾, 还会病人膏盲。矛盾是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 若想解决矛盾, 就得敢于承认矛盾, 并揭露矛盾。这种借助寓意深刻的故事来导入新知的教学, 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如, 在教学必修一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教师可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设置情境:小李和家人一起商量买房的事情, 产生了如下几种观点:1.未婚妻认为周围好友结婚买多大的房子, 小李就得买多大, 不能比他们差。2.爸妈认为两个年轻人住, 90m2左右的房子就差不多了。3.小李看到某地新建了几栋节能材料的楼房, 认为要买就买新材料的, 买别人少有的。设置完情境后, 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小李, 会采取哪个建议?教师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然后再结合消费心理来阐释上述几种观点, 引出新知。

二、讲究授课艺术, 枯燥知识变得有趣

法国著名哲学家与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平铺直述式的授课方式, 或者是沉闷的照本宣科, 都会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更枯燥生硬, 不管授课者付出多大的辛苦, 也无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喜爱情绪, 不能让学生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地听课。授课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听课的质量。因此,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若要增强教学趣味, 让学生对政治学习充满热情, 认真听课, 教师就要讲究授课的艺术性。教师应结合生活例子, 用幽默的方式把政治课讲得精彩而形象生动, 深入浅出, 引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使其情绪饱满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如, 有的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货币与生产资料只有被资本家用来充当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才能变为资本”这个论断。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 教师可运用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辅助分析。如:货币与生产资料———资本;切菜刀、斧头———凶器。切菜刀就是切菜刀, 并非凶器。但是, 切菜刀在何种情况下会变成凶器呢?当犯罪者将其用作杀人工具时, 菜刀就是凶器。同样,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并非资本, 只有当资本家将其作为作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手段时, 它才变成了资本。再如, 讲解“联系的观点”时, 可以穿插“蝴蝶效应”;学习“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时, 可借助“做蛋糕和分蛋糕”进行比喻分析。通过打比方, 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而形象, 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并使其感觉受到政治学习的趣味, 从而使学生乐于主动学习。

三、发挥教学机智, 巧妙化解课堂意外

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 若要让课堂教学更顺利地开展, 教学氛围更活跃, 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 能够灵活而创造性地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 调整教学节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 使课堂教学更充满艺术魅力。课堂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动态系统, 不管教师的预设准备与设计有多充分, 课堂小插曲还是会时有发生。要想巧妙化解课堂意外, 达到优质教学, 教师就需要发挥出教学机智, 灵活处理课堂意外。

如, 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 教师先预设展示《为看问题片面者造像》的漫画, 并提出问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呢?教师给了学生如下的方法论启示:要全面分析矛盾, 坚持两分法, 反对一点论。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 突然, 台下发出了一阵笑声。原来, 班上有个同学将这幅漫画的另外半边脸给画出来了, 并拿给四周的同学看。有几位学生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一举动打乱了教学的秩序。面对这一意外情况, 教师在心中思索起来, 想到了本课前面学习的内容: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并敢于揭露矛盾。于是, 教师机智应对, 话锋一转:“有些学生并不满足于所给漫画上的半边脸, 通过丰富的想象将另外半边脸也给补全了。同学们, 请结合本课所学的哲学观点, 说说这位学生的这一做法有何错误之处?”于是, 学生快速进入思考状态, 经过交流分析, 得出结论:错在不敢承认矛盾, 也不敢揭示矛盾。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 既灵活调控了课堂秩序, 也让学生巩固和运用了新知, 更让意外制造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实在是一举多得呀!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对策

为了了解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评价及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我们在兴国平川中学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186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探究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艺术的现状及对策,以此为政治教师更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现状

1.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总体良好

具体表现在导课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教态艺术得到学生好评,经过调查得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老师课前能充分准备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比较清晰、合理,语言艺术比较幽默风趣,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讲课伊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存在不足的地方

主要体现在提问艺术、启思艺术、节奏艺术、组织课堂艺术方面有所欠缺。约六成的人认为讲述一般,课堂提问较少,组织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出现虎头蛇尾、前松后紧的现象。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并提出要防止滥用的倾向。

二、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现状的探究与对策

本次调查活动已经结束,根据调查结果,思考良多。政治教师如何结合各种因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呢?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相互学习,多听课

在认真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多用时间去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人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评课的过程中,会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做到既会听课又善于评课。一旦有其他教师听了自己的课时,应主动请他们给自己的课作出评价,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认识。

2.自我学习,多做题

现代社会信息变化快,要提高政治教学艺术,还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自我学习,一是要熟悉课程标准、考纲,多做高考题。课程标准和考纲往往能反映教学重点和考试方向,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二是多学习教育心理学、政治教学论、语言逻辑学、课堂教学艺术等理论,为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3.加强修养,多反思

反省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多反思,一方面在不断的回望与思考中,积累对新事物的认知,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满足学生“想听”的好奇心理,用自己不停思考的大脑,感染学生,改变学生对专业学习无兴趣、无方向、无目的的状态,启发学生将注意力回归到学好政治知识上来,提高自身修养。

4.参加课题,多钻研

课题研究是教育创新的基础。通过教育科研,培养学术气氛,形成学术环境,造就学术人才,提高学术声誉,扩大教育资源,对学校的教育力进行开发、进行创新。

当我们把一项工作作为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时,我们的工作是被动的,只能是达到要求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浅层次的;当我们把一项工作作为研究课题去完成时,我们的工作是主动的,是深层次的,其效果能达到最高要求,并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急于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确立课题,然后同教研组教师一起研究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教研组的理论研究水平,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

总之,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政治教师要积极思考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定能有助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增强教师工作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有助于教学双方在教学相长中相互促进,获得精神满足和艺术享受,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每位政治教师的自身修养的提高,达到思想政治课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平川中学)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艺术 篇12

一、政治课教学要求使用科学、准确、规范的用语

政治课本身理论性比较强, 且术语较多, 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 必须准确, 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 这是语言科学性的首要要求。这要求我们对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准确。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和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 首先这二者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都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都要在法制轨道内开展平等竞争;但二者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平等的,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让学生注意这两者的市场地位和国民经济地位以便能更好地区分它们。

二、政治课的语言要具有激情, 以情感人

豪放的语言是教师丰富情感的流露, 教师豪放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使学生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 在这种心境中愉快地接受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人, 他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问题在于, 要让儿童感到教师这些人之常情当中, 包含着正直, 有道理。”因此, 我们可以用豪放的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情感, 以感染学生, 提高课堂效果。

例如讲高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发扬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的精神”这一必要性时, 我向学生提问:“现在条件好了, 还有必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吗?”同时, 语重心长地和学生谈道:“无论是从传统美德还是从现时国情看, 这种精神都不能丢。‘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尤其是青少年时期, 奢侈消费, 习惯优裕的生活, 会使青少年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坏习惯, 以至于丧失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时刻记住我国的国情和奋斗目标, 做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有为青年”。

三、政治课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浅显易懂

生动和形象, 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 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 教师必须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学生通俗易懂。可结合名言趣闻、社会热点,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增强课堂效果。在学习高一经济常识《银行的分类》时, 几家银行的特点可以这样概括。

中国人民银行:银界舞龙头, 吸储开源作砥柱。行家行虎步, 金融调控领潮流。

中国建设银行:支持贷款住房, 走进新时代。扶助成功创业, 迎来大前程。

中国工商银行:银助厂兴, 聚江揽存成活水。行融资润, 扶工促贸涌春潮。

中国农业银行:疏通信贷沟渠, 兴国担大任。拓宽金融领域, 支农奔小康。

运用通俗易懂的打油诗, 可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 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刻。

四、政治教师讲课要注意节奏和谐, 抑扬顿挫

语言的速度快慢、力度大小、语调升降等都是形成教学节奏的基本因素, 处理好教学语言的表达, 会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一, 恰当控制语速, 快慢适宜。当学生精力不集中, 精神松弛时语速应放慢;分析重点难点时, 语速放慢;一般材料的学习, 语速可加快。第二, 注意语调的适时变换。一节课就像一部电影一样, 有前奏、开始、高潮、结束, 教师的语调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曲折跌宕和情感态度的变化而高低起伏。当高兴激昂的时候, 要自然地露出笑容, 语调要高一些;悲伤的时候, 语调要低沉一些。第三, 注意语调的停顿。恰到好处的停顿, 可以起到叙述清晰、集中注意、引发思考、突出重点的作用。总之, 语调起伏的变化伴随着感情的抑扬, 成为有力的表达手段, 会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五、根据教师的教学特性, 突出个性化的语言

语言是传递教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讲课语言, 必须经过认真组织、反复推敲, 做到简洁、条理清晰;婆婆妈妈的说教会影响学生的思维, 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师的讲课语言应是对教学内容加工改造后的知识抒发, 应体现语言的个性化特色。尤其在一节课的结尾, 更应用简明的语言来总结概括本节内容, 突出重点。例如在讲授《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内容时, 我是这样概括的:第一个作用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流动即指挥作用, 可比喻为“棒子”指挥棒。第二个作用是刺激各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 可比喻为“鞭子”。第三个作用是优胜劣汰──“筛子”。这样用简短的六个字就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楚明白。

上一篇:放手也是一种美丽下一篇:解决问题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