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情境式教学

2024-08-13

高中政治课情境式教学(精选12篇)

高中政治课情境式教学 篇1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政治课教学要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方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反映在政治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做好领路人,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理论, 并进一步学会运用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要达到这一目标, 我认为在政治课堂上实施情境式教学会有良好的效果。

一、政治课堂上的情境式教学

政治课堂上的情境式教学就是在遵循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 通过创设学生比较了解和感兴趣的生活场景, 以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使学生最终形成对抽象理论的初步认识, 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 将情境展示得更加具体、生动, 达到更佳的情境创设效果。

二、情境式教学的优点

(一) 情境式教学融趣味性与针对性于一体, 能调动学生主动性

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 需要强化理解, 如果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难有实效。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 把生活经验引入课堂, 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上, 并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感觉, 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 我在讲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 开课前先出示一张人民币, 再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吗?”由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纸币入手, 引起学生对货币产生这一问题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演示货币的产生过程, 其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二) 情境式教学能增强学生关注时事、了解国家政策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和现实有密切的联系, 这就要求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应更加具有时事性, 体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政策, 阐明中学生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和做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动手能力, 从思想意识上强化其对时事的关注程度。如我在进行《民主选举》教学时, 先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选举情况, 了解我国相关选举政策,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 情境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正确运用,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教师往往都是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难以提起学习兴趣, 甚至会对政治学科产生厌倦或畏惧的情绪。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提出相应问题则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例如, 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时, 教师创设了一个购买商品的情境, 先让几个学生演示, 然后提出问题:“大家购买的同一商品价格是否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 原因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查看教材, 从中找出理论依据: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材料,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菜价上涨的原因。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基本思路, 由材料中得出结论, 再把理论运用到材料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政治课堂的情境式教学如何开展

(一) 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

1.问题式情境。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题目, 创设问题情境,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如在讲授几种消费心理时,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在现实生活的消费中, 有无此种心理?你如何看待这种消费心理?为什么?”2.材料式情境。材料是理论的基础和来源, 没有材料的理论只能说是空中楼阁。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中,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但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例如, 我在进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教学时, 搜集了很多与政府相关的教学资料, 既包括正面的, 也包括反面的, 但为了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反面材料我只选择了安徽“阜阳白宫”的例子, 而正面材料则选择了很多。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政府的认识, 我又从实际出发, 搜集了湄洲岛管委会2014年为民办理的十件大事 (其中就包括我校的初中楼改建工程) 的材料, 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政府的责任。3.动手操作式情境。我们常说“光听光看, 不如动手做做”。这正体现了动手参与式学习的优越性。因此, 在政治课的教学中, 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学生亲手参与实践的情境,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进行《新时代劳动者》教学时, 通过让学生模拟民工讨薪维权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 加深学生的体会。

(二) 政治课堂情境教学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新课程理念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 积极参与, 通过亲身实践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变。2.开放性原则。开放式教学要求政治教师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材料, 而是要旁征博引, 适当扩展, 需要结合本地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设合理情境,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适时性与适量性原则。在材料选取和情境的创设上, 一定要坚持运用有效的时事材料, 要摒弃已经过时和无用的材料, 杜绝出现材料重量不重质、过量而不精的现象。

综上所述, 在进行政治课教学时, 设置教学情境, 可以营造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调动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爱学政治、愿学政治。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其主动性。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协调者, 其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政治教师要想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就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重点分析高中政治课堂上的情境式教学方法, 分析其特点, 并对其操作方法、实施原则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高中政治,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1]苏娅.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J].新课程研究, 2009.

[2]李士学.高中政治情境化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教学, 2001.

[3]肖艳楼.浅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J].辽宁师范大学, 2011.

高中政治课情境式教学 篇2

陈兆季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合理设问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高一经济常识《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框的教学为例谈谈本人的做法。

(一)在直觉经验障碍处设问,激活新知识

学生已有知识不仅包括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也包括他们的日常直觉经验。学生已有的课本知识固然会影响到新知识的获得,他们的日常经验也会对此产生重要影响。在教学中,合理的设问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他们原有的经验,并通过积极的系统的推理活动,使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

浅议情境式教学在政治课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课堂效果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比较抽象,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很多,比较枯燥乏味。尤其对于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更难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对课堂学习的参与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创设教学情境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它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跃跃欲试,让课堂动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

什么是情境式教学呢?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提高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进而挖掘其学习潜能。

一、情境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政治课的理论知识较多。比较抽象化,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容易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同时又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没有兴趣可言,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以引导学生则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教学的最成功之处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情感。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而创设情境恰恰就是一种好的方法,其本质就是要激活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生动、形象的兴趣点,把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融于具体的事件或事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解疑的意愿,使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具体的、可触摸的情境中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二、创设情境的原则

(一)生活化

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必须与学生原有的情景印象相似或相近,才能引起共鸣。和别人谈没有见过的东西,总有种“对牛弹琴”的感觉,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设置的情境离学生的生活越近越好。

(二)关联性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的发展。但教师创设的情境与教学的内容要具有关联性,能较好地反映所学的内容,而不是生搬硬套单纯为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而设。

(三)形象性

创设的情境要形象、生动。比如我在讲调节情绪时。为学生播放了《最近比较烦》的flash,然后又以漫画的形式展示了几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容易产生烦恼的情景,让学生以此展开讨论:自己都遇到过哪些烦恼,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大大提高。

(四)典型性

创设的情境要具有典型性。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有很多。但只有具有典型性才能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体验。比如在讲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正值三鹿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就以此设置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启发性

创设的情境要具有启发性。情境的设计是为了引起学生思考。“疑是思之初,学之端”。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多动脑筋,通过巧妙的引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不给学生提出很多限制条件,而是让学生在尽可能宽松的环境中独立思考,提出有创意的发展性问题或独特的见解,然后再对这些问题或见解进行评价,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外和生活中去。

三、情境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初中的学生由于年龄不大,所以他们的耐力和意志力有限,如果情境的设置过于烦琐、复杂和冗长,他们的兴趣将会丧失殆尽。因而简单明了是教师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又能照顾到学生的情绪,这样才有利于实现预期效果。

情境的设置不应泛滥。过尤不及。设置情境是为了营造民主、快乐、和谐的课堂气氛。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中设置多个情境,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只感觉这堂课上的花里胡哨,但脑子里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缺少条理性,比较肤浅。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对于那些没必要的情境要舍得放弃。

情境的设置要文明高雅,拒绝低俗。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尽量用美的事物去熏陶、引导,避免用一些低级趣味的情境,以免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教师无论怎样设置情境,都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切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世界教科文卫生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即解放。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要给予学生应有的位置,让学生张扬个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老师,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体验。切勿只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挫伤其积极性。

高中政治课情境式教学 篇4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各省市逐步展开,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或多或少地在日常教学中得以渗透。作为新一轮课改的教学实践者, 笔者不断努力着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实践新课程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在实践中尝试把情境式教学运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 效果明显。现以虚拟语气的教学为例来阐述情境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一、情境式语法教学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 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 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其中, “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2]

基于这些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 我国学者何克抗对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概括, 即:“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

2. 新课标理念

新课程首次运用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和交际教学理论, 明确提出语法教学的目的是语用, 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它首次明确了语法的三个维度:形式、意义和用法, 明确了语法教学要使三者有效地结合, 使学生能够既了解语言形式, 又知道它的表意功能, 并且能够在交际中恰当地、有效地加以运用。为此, 高中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 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 发展学生比较强的语法意识。也就是说, 语法教学不能局限在语法的范畴内, 必须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 与说话人的意识联系起来, 与篇章语境联系起来, 与题材、体裁联系起来, 与词汇的用法联系起来, 与文化联系起来。[4]

二、情境式语法教学的实践与操作

1. 教材分析

笔者使用的是人教版NSEFC Book 6 Unit 1的语法项目, 重点是学习if虚拟条件句 (与现在和与将来事实相反) 和wish引导的宾语从句。

2. 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 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较快的提高, 能较好地组织语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 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表现欲。同时, 在Book 5 Unit 4和Unit 5中, 学生在学习倒装句和省略句的同时, 也相应接触过虚拟语气, 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语法课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3. 情境式语法教学实例

Step 1学习wi sh引导宾语从句的虚拟现象

作为课堂活动的导入部分, 笔者利用Power Point呈现一幅梦境图来阐述自己的梦想,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接着打开话题:What did you dream of?教师通过示范引领, 帮助学生了解wish句式。例如:

In my dream, I wish I a college professor now.

In my dream, I wish I harder in my senior school years.

In my dream, I wish I the moon.

通过教师简单的情境叙述, 学生很明确老师是一名高中教师而不是一名大学教授, 显然wish后所表述的是一种虚拟现象, 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后两句其实也在描述一种没有实现的愿望, 通过下划线明示其虚拟语气的变化所在。这种虚实结合的情境描述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wish用法, 为下面学生自我表述愿望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做了如下描述:

S1:I wish I were a mermaid swimming freely in the sea.

S2:I wish I could fly to the moon in the future.

S3:I wish I had got a good mark in the past mid-term exam.

然后我把以上句子也写在黑板上, 同时对从句的时态加以划线, 以强化三种不同情况, 再让有困难的学生提出问题。

Step 2学习i f条件句对现在的虚拟假设

为了与上一步wish紧凑相连, 笔者在教学wish时因势利导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鞭:Here is Harry Potter’s magical stick.I hear it can help you realize your wishes.So I wish I had a million dollars, and 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 now, I would set up a scholarship for poor children.What about your wishes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now?教师呈现与现在事实相反的if条件虚拟句, 同时展示Mr Pig和百万美元支票,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帮助Mr Pig解决一百万美元问题。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

If he had a million dollars, he might invite his friends to share his happiness.

If he had a million dollars, he could live a much happier life in the future.

If he had a million dollars, he should contribute some to Wenchuan.

If he had a million dollars, he would build a very big park for all the animals to live in.

S te p 3学习i f条件句对将来的虚拟假设

在教学虚拟语气时, 刚好美国大选结束, 所以笔者截取大选话题来教学if条件虚拟语气。顺着上一话题: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now, what would you do with it?笔者在表扬学生积极做法的同时, 转入话题:As you all have your wishes, I wish you all to realize them in the future.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want to be?通过头脑风暴, 搜集学生理想中的职业。此时抛出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的图片, 并将用虚拟语气改编过的竞选演说词投影到屏幕上:If I were to become president of America in2050, I would create more jobs.If I became president of America in 2050, I should end the Iraq war.If I should be president of America in 2050, I might make health care affordable for every American.然后问学生: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SA one day?此时学生都已经进入了2050年的虚拟情境, 争先恐后地回答:

If I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SA one day, Iwould try to make all the countries live in peace.

If I were to become president of the USA one day, I should help those poor countries in Africa.

If I should be president of the USA one day, Icould do all I can to build a more powerful America.

If I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SA one day, Imight try to develop a bette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Step 4观察、归纳与操练

为了对if虚拟语气 (与现在和与将来事实相反) 和wish接宾语从句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 笔者预设学生可能会用到的句式, 事先打在Power Point上后将其展示出来, 分小组讨论其潜在规律, 发现这些语句的特点和规则。

按照合作学习要求, 笔者在上课前先将全班48人分成以六人为一组共八个小组, 选出小组活动的组织者、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 以便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在第一次小组活动完成后, 通过实物投影仪, 用reporter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 教师最后针对八个小组所呈现的规则, 予以修正和补充, 帮助学生发现和归纳总结语法规律, 最后再以ppt形式呈现。

同时,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虚拟语气, 笔者设计了一些适应性练习, 目的是观察学生是否真正有效地掌握了这两个语法现象, 为下一步教学铺设台阶, 提供训练的支架。

Step 5能力提升

从实际的巩固练习来看, 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还是不错的。因此, 笔者在下面环节中设置了Brainstorm模式: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n English teacher?

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if you had lost everything in Wenchuan earthquake?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o fly to the moon?

针对以上问题, 要求学生一问一答, 进一步训练学生对该虚拟现象的熟练掌握。在能力提升阶段, 笔者设计了如下话题,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刚刚学过的虚拟语气进行回答。

A big earthquake hit Wenchuan on May 12th, 2008 and the beautiful city fell into ruin in just a short time.

If you were mayor of Wenchuan, how would you deal with this present severe situation?

小组活动气氛活跃, 每一位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 并有记录员记录他们的语句, 同时由监督员监督是否使用了虚拟语气。最后, 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虽然看似if句型的简单操练, 然而学生却在用心地呼喊, 用心呼吁人们伸出他们的双手, 给困难中的汶川人民予以帮助。这既符合了课程教学不仅要突出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传授, 也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

三、情境式语法教学的思考

对于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高中生来说, 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 势必会伴随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而构成语言能力的语法也会随之提高。由此看来, 语法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实现的, 而语法教学情境化正是基于交际角度出发的。从教材Book 1到Book 6, 笔者也在不断地努力实践着情境化语法教学模式。从一年多的实践与反思来看, 我们认为尝试情境式语法教学要注意如下几点。

1. 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和设计教学

兴趣是一种情绪状态的体现, 主要产生于刺激的新异性和变化性, 正是这种刺激的新异性和变化性, 使得学习主体能对话题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5]为此, 笔者在处理语法现象时, 努力通过学生感性的知识来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

例如, 在Book 1学习定语从句时, 笔者借助姚明和NBA的关系导入新课, 学生浑然不知教师其实在诱导他们学习定语从句。此时, 教师开始简单介绍姚明的情况, 许多学生听说要他们谈论NBA球星时可来劲了, 纷纷举手示意要发言。

2. 要多角度地变化语法教学活动方式

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课堂活动的变化性, 语法教学也不例外。语法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注意显性与隐性的结合, 对处于“僵化”状态的学生应适时加强显性教学的成分。多数情况下, 应多用发现性策略,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探索去发现语言的使用规则。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 他们是一批勇于探索与挑战自我的新一代。因此, 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要兼顾活动和归纳的要素, 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又要关注教学的最终目的, 努力做到“教与学”两不误。

例如, 我们可以采用图片案例式展示学生的寝室布置情况来学习have sth done, 用模拟旅游来学习Wh+不定式的用法, 采用野餐计划来复习将来时态等等。当然这些隐性语法教学活动, 最终都必须有显性语法展示, 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加深印象。

3. 要循序渐进, 切勿跨越式学习语法现象

虽然新课程教学在浙江省已经完全铺开, 然而很多教师很是害怕开展语法教学示范课。据笔者了解, 很多英语教师仍然没有跳出传统语法教学的框架和思路:拿着语法教材或语法讲义, 照本宣科地一条一条读规则, 学生一条一条划重点, 通常一节课就解决一个语法现象。

从现行的NSEFC教材体系来看, 整套教材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 渐进式地教授语法。例如定语从句教学, 穿插在Book 1的Unit 4、Unit 5, Book 2的Unit 1、Unit 5中, 另外在Book 7中会以复习方式再次呈现。又如名词性从句的学习, 在Book 3的Unit 3、Unit 4、Unit 5中一步一步展现, 先是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 (Unit 3) , 然后是主语从句 (Unit 4) , 最后是同位语从句 (Unit 5) 。由此可见, 我们教师毋须超前, 也毋须超额完成所谓的语法学习。超负荷的学习会让学生无法承受重压, 两极分化在所难免, 这显然与教材编写意图背道而驰, 同时这样的语言输入与克拉申的“i+1”语言输出相对立, 违背了语言习得的认知规律:语言技能和知识需要在语言环境中得以认知和提升的。

四、结语

笔者所尝试的情境化语法教学模式, 顺应了当前新课程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充分考虑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这种语法教学模式,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联系生活, 结合时政, 多角度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然而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双赢的, 也是循序渐进的。笔者相信, 英语语法情境式教学, 一定能在纷繁的英语教学中立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6.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68-69.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1997 (3) :5.

[4]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69-70.

高中政治课情境式教学 篇5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高三政治教学中进行变式训练的探索

孔令昕

目前,高三政治课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效教学的现象,比如重机械记忆、轻创新能力,多教师讲解、少学生思考,重应试“窍门”传授、轻思维能力与学习兴趣培育,等等。

如何提高高三政治教学效率,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怎样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呢?笔者认为,尽管提效的途径和策略不是唯一的,但高三政治教师若能针对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有质量的变式题目,引导学生适时适度的开展变式训练,则会在高三政治学习与复习过程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高三政治教学进行变式训练的重要性

对于变式训练,许多教师并不陌生,但真能从现实问题出发切实地分析变式训练的意义并落实到自身的日常教学中去,却并不是每一位政治教师能够做到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以浙江省嘉兴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为例,从四个方面谈谈高三政治教学开展变式训练的重要性。

1.针对死记硬背的痼疾,变式训练可以活化知识,夯实基础

在政治学习中,学生死记硬背历来是一种无法改变的顽症,严重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近三年的高考政治部分的命题趋势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不到位,就很可能在选择题答题过程中错选,在主观题上则会造成方向不明、思路不清、答非所问的情况。而在日常高三政治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虽然能牢记一些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等等,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却十分肤浅,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薄弱。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变式训练,通过材料不变变选项或者选项不变变材料等方式,会对基础知识的内化和落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2.针对复习课单调枯燥的病征,变式训练可以凸显主体,激发兴趣

对高一高二的思想政治课而言,要上的灵活、有新意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到了高三,政治课以复习为主,为高考而高考,单调无趣、枯燥无味往往成其代名词,每天的政治复习课忙于记笔记、做练习、看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等,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厌学情绪严重。如何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我认为,变式训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不同角色,比如变式训练的“策划者”,从最初选择试题和背景材料,到后来的编制变式设问,直到最后参考答案的设置,甚至必要时还可以体验批卷者的角色。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要想出色完成某项任务,需要深入挖掘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自主探究,需要同学们的集体智慧,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这样的自我体验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效率的提高定能顺利达成。

3.针对作业量大低效的积弊,变式训练可以摆脱题海,提高效率

目前,在高三政治教学中仍然存在“题海战术”的现象,为了落实重难点知识,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政治这门功课,很多高三政治教师总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企图覆盖各种习题的解法,其效果如何呢?学生往往为了完成政治作业而没有认真审题便草草了事,结果是同样的题目做过多次还会再次做错,同样的角度练习多次还是无从落笔。实践证明,题海战术只会加重高三学生的负担。但教师若能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在同样材料背景下对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便可使学生触类旁通,摆脱“题海战术”,提高高三政治课复习效率。

4.针对复习条块分割的问题,变式训练可以接通思维,促进迁移

在复习的初始阶段,按一定的模块或知识系列进行一块块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某一内容强化记忆、加深理解。但是,如果在后期的复习中没能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就可能使知识条块分割,出现学生对相关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一旦遇到灵活多变的设问往往无从下手,缺乏应变的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比较差。如,材料背景是在描述某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设问却问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或者该地政府应该如何打造文化强省等等。学生在答题前也许对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以及政府的相关基础知识背得烂熟,但遇到实际问题,还是难以将已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与材料的有效信息结合起来。面对这一客观现实,高三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对于试题的讲解也不能停留在一问一答上。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通过不断变换命题的角度,产生一个个“类似但有区别”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变”的题目中发现“不变”的本质,进而探求“不变”的规律,在角度多变的变式训练中,利于高三学生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调用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高三政治教学进行变式训练的四种模式

高三政治的变式训练的模式多种多样,既可以在一个背景材料(文字、图表也可以是漫画)下从不同的模块知识角度设置同类题型(如前一问是从《经济生活》角度谈措施,后一问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措施)的问题,也可以从同一模块角度设置不同类题型问题(如前一问是体现类,变式后是原因类),也可以变换不同背景材料设置同一类型问题等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以下四种模式无论从可操作性,还是实效性方面都是值得尝试的。

1.同模异角。高中阶段政治学科共开设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高三复习阶段,我们可以在相同材料、同一模块背景下设置不同角度的问题开展变式训练。

案例一:(20嘉兴市二模。40)近年来,一些电视台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过多过滥、形式雷同的婚恋交友等节目充斥荧屏,对此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上星综合频道(卫视)应以新闻宣传为主,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律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开办一个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与此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

(2)该《意见》的出台过程和内容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

讲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说法可以等量代换为矛盾观点?学生思考后会总结如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从其他哲学原理角度进行变式,如:

变式1: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广电总局为什么下发该《意见》?

变式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的理由。

变式3: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的理由。

虽然三个变式题目都同属《生活与哲学》模块,但从不同的哲学原理角度出发进行设问,答案也都有所不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变式训练不是讲授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注重以一个点为中心编织的知识网络。就拿上述“变式1”而言,想答好此题必须明确辩证唯物论所包括的知识点,即“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而这些知识点之间也是有联系的。通过一个背景材料,只要变换不同的哲学角度,便可轻松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可见,开展变式训练有利于学生找到解题的窍门,形成“趣学”、“乐学”的.氛围,大面积地提高高三政治教学质量。

2.异模同角。即在不同模块背景下设置相同角度的问题,这样的变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模块知识的迁移能力,感受同一问题在不同模块背景下答案的组织大相径庭。

案例二:(年嘉兴市二模。40)略,同案例一。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的必要性。

在原问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从最简单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限定在同样背景材料下、同样的设问角度,自己思考还可以从哪些不同模块角度分析此问题,既可以是一本书的模块知识,也可以是模块下的具体知识点。在此要求下进行变式训练会让学生在初始阶段方向更加明确。现展示学生的部分学习成果:

变式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的必要性。

变式2:结合材料,运用有关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的必要性。

变式3: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的必要性。

变式4: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的必要性。

以上变式训练是在同样的背景材料下,同样的设问角度,即分析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的必要性,所不同的是原问是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而学生分别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政府的相关知识”、经济模块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角度进行设问,无论是思考角度还是答案组织上都是截然不同。这样的训练,既可以加强对必要性一类题目的答题规范,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对审题的关键,即运用什么知识要特别关注。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在自己编制的设问基础上组织参考答案,并在同学中交流。现展示变式1的参考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其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规范文化市场,弘扬主旋律,既推动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又满足了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③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是政府引导文化市场发展,净化社会环境,推进服务型政府的要求。④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该《意见》是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树立政府权威,审慎用权的必然要求。

这份参考答案是在学生自主编制、同学之间交流、师生共同修改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在共同学习修改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如前面重要性第二点所述,一些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苦口婆心强调的道理如今都“无师自通”了。

3.同材异型。同样的背景材料,从不同或相同知识范围设置不同题型的设问,主观题的题型大体有三种,即“是什么”――体现类、说明类等、“为什么”――原因类、依据类、意义类等、“怎样做”――措施类等。通过同材异型模式的变式训练,对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深化内化书本知识,提升知识的迁移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六:(2012年嘉兴市二模。41)材料二:就解决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人大代表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在网上征求群众意见。网民甲认为解决小微企业的困难关键在于政府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放水养鱼”,减轻企业税负负担;网民乙认为小微企业要走出经营困境的根本在于企业自身“练好内功”,降低经营成本。

(2)请用“财政”和“企业”的相关知识分别指出网民甲乙所持观点的合理之处。

原问属于评析题的一种,在认真分析后,我鼓励学生一起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不同模块知识设置不同题型的变式问题,部分成果展示如下:

变式1: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就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应如何履行政府职能。

变式2:请用“银行”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小微企业遭遇融资难和借贷危机的原因。

变式3: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可见,变式1属于措施类的题目,变式2和变式3都属于原因类的题目。通过不同题型的变式训练,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对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有很大帮助。

4.异材聚问。不同的材料,通过聚焦的方式,可以整合相关知识而综合理解运用。政治变式训练不仅可以变知识范围、变设问角度、变不同题型,也可以在设问不变的前提下变换不同材料背景。例如,我们在案例六原题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设问不变变材料的变式训练,既可以选择最新的时政材料加以选编,也可以寻找以前做过的经典例题材料,让学生在”似曾相识”中提高应变的能力。比如,在相同设问的前提下变换这样的背景材料:

案例七:(2012年桐乡市高三摸底考试41)材料二:就“民间借贷”问题,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民间借贷”有其必然性,为大量民间资本提供的投资渠道,为求贷无门的中小企业获得了宝贵的资金“输血”,国家应该加以扶持。小周认为,“民间借贷”容易引发非法集资等行为,催生诸多民间高息借贷的乱象,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政府必须依法加以规范。

设问:请用“财政”和“企业”的相关知识分别指出小张和小周观点的合理之处。

与原设问(请用“财政”和“企业”的相关知识分别指出网民甲乙所持观点的合理之处)对比,除了人物称谓有变化,其他的知识范围和设问类型、角度均相同,所不同的就是背景材料。通过设问不变变材料的变式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背景材料在作答时的重要地位,避免出现答题过程中的“虚”,即针对性不强,脱离材料,简单照搬教材或老师归纳的观点,一味的凭自己的主观经验和死记硬背的知识泛泛而谈。实践证明,经常开展异材聚问的变式训练,学生在作答过程中无论是调动知识能力,还是分析综合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以上是我在高三政治教学过程中对开展变式训练的粗浅尝试。需要说明的是,变式训练的模式不仅限于以上四种,应对不同材料、不同背景、不同设问,其变式训练的模式与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利用变式训练提高高三政治课堂效率还需我们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此外,在具体开展变式训练时,还应重点关注一些问题,比如变式训练是相对常式训练而言的,它绝不是一味的求奇求新,变中求怪。以上笔者阐述的变式训练模式分类也是相对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应以课本内容、学科指导意见和高考考试说明为本,以历年常考的考点为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现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课本题、高考题出发加以变式,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足思考和尝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切忌教师讲完一个变式又讲另一个变式,使变式训练成为师生的负担,失去变式训练应有的意义。要适时适度的开展变式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在高三后阶段的学习与复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尝试“变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自主探究,成为变式训练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高三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课情境化教学的探索 篇6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可见,现代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需要音乐。思想政治课把音乐带进课堂,寓教于乐,将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同时,更加突出思想感情教育的意义。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不仅创设了情境,让课堂活起来,而且达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例如,我在教学“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时,没直接开始讲解,而是让学生欣赏歌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雄壮高亢的乐曲在教室里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听完之后,问学生:这首歌能反映我们课本中哪个框题的内容?随着学生的回答而导入新课。学生在豪迈乐曲的感染中,不仅掌握了内容,而且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党的形象也就更加高大、神圣。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思考

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化,并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空,会使学生在边思边议中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在学习了“商品的基本属性”后,我用投影显示以下问题: (1)张某的大米与李某的食盐为什么要交换?(2)张某的大米与李某的食盐为什么能交换?(3)张某的变质大米能与李某的食盐交换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其求知欲望,促使其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进而化解知识疑点,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创设现实情境走进生活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开篇就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许多学生平时聊天,提起奥巴马、伊拉克战争、恐怖活动等都是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了时事新闻的育人功能。政治学科要对国内外大事非常关心,重视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例如在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我舍弃了教材上已过时的材料,把上一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例以及我校感动洛中年度人物的事例录像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是老师空洞的说教,而是每一个青年学生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程中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学生不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听老师讲,而是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去参与。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教学效果当然得到了提高。

高中政治课情境式教学 篇7

一、环境熏陶形成体验情境

宋代大儒程颐说:“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环境陶冶就是利用特定的人文环境, 隐性影响受教育者情绪与状态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处于有益的环境当中, 不断体验课程的目标内容, 强化情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 完全可以通过教室黑板报、宣传栏、墙壁来进行环境塑造, 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以及课本内容, 让宣传栏、板报“说话”、让墙壁生动起来。学生举目所及、举足所进都是思想政治的光芒, 都能得到美的熏陶、情绪的感染。比如说:教室走廊命名。“民主路”“法治路”“自由路”“和谐路”等。比如说会说话的板报。教室的板报上可抄录部分目标课程的关键知识点, 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相关历史启发故事等, 加上精心设置、插配的图画, 定期更换, 使学生只要走进教室, 就能生出对思想政治的感悟和体验。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情境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同时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活动影像等多种功能进行捕获、编辑、存储、播放。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 有利于将思想政治理论、概念的符号性、抽象性特征具象化、趣味化,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在讲到诚信价值观时, 教师可以课前搜集相关影视文艺作品片段, 比如《卖拐》等, 或者在网上查找相关问题的社会热点事件, 比如说“老人倒地扶不扶”等, 通过集体观看和讨论, 让学生在法律与道德、个人与社会之间进行思考、探索和选择。

三、利用社会事件创设体验情境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简单的教条罗列和讲解, 而是一种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本身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并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所以,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时,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研究时代主流思想是教师的必做功课, 一方面可以将这些社会热点话题与目标课程内容相结合, 通过问题和悬念的提出来刺激学生的参与思考的兴趣。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学生的分角色扮演, 分组讨论, 来发现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 对相关问题的内在思考。教师要注意问题提出与问题解答的节奏, 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 探寻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进而达到在情境中认知、思考和生成自身知识。

四、情境创设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就其本质而言, 是交往的过程, 是互动的活动, 是师生通过有效课堂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示教者老师, 受教者学生在本质上是一种平等关系, 而非二元对立, 只有教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和探讨, 才能让学生丢掉隔阂, 感受思想政治之美。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心灵的启导者, 育人的关键是育心, 教师应通过角色的转变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由知识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关注学生成长, 形成学习共同体, 不断以学生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找到根源所在, 及时反省自身不足, 通过互动与调整。其次,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 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亦师亦父、亦师亦母、亦师亦友。教师要在课上课下多关心自己的学生,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 利于生动环境的塑造和个体关怀的开展。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体验式教学, 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新模式、新境界。因此, 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学生的学习环境塑造、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来创设体验式教学的情景, 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积极性, 并且在制定措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通过以上多元努力, 才能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 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已成为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重大事业。在把学生转化为时代英才的过程中, 单纯的文化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社会在呼唤“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栋梁, 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常被学生看做老生常谈, 兴趣不高, 参与度较低。本文就思想政治课体验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廖芳, 钟晴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J].教书育人, 2013 (6) .

[2]欧光南.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式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J].科教文汇, 2007 (10) .

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境教学 篇8

一、情境教学的方法

情境导入。设置问题情境, 引导自主探究。人的思维过程是由一个问题的引发而开始的, 学习并不是要带着空白的脑袋进入学习氛围中的。很多人总是害怕尝试, 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不敢去做, 但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 即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作为参照, 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以往的经历, 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问题、提出假设的。因此,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 若将问题巧妙地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则能使课堂变的不那么沉闷, 学生也能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 从而更认真地学习。

当然, 问题也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 而且, 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 讨论犹如砺石, 思维好比锋刃, 两相砥砺将使思维锐利。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并鼓励他们讨论, 谈谈自己的看法。比如, 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你怎样看待国企和外企?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还训练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讲授这一课时, 笔者自己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和社会实际, 设计了一个名为“我是法官”的小品, 还有抢劫犯、走私犯、杀人犯和法官的角色来供学生选择。在表演前, 笔者让学生充分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 对什么罪行实行什么处罚都有了基本的了解。由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表演中, 他们很快进入角色, 把这些形象演得很是逼真。在这个小品表演的整个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 拓宽了知识面, 在快乐中体验学习, 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与演讲, 在交流中学习。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教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很多教师喜欢在课堂上一股脑地从头讲到尾, 滔滔不绝, 台下的学生估计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做其他事, 试问这样的课堂, 怎么会提高效率呢?

因此, 教师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例如, 可以通过对收集到的新闻时事及评述进行每次开课前的演讲讨论, 让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分析这些现象, 展示他们的才华, 增进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多数学生都会积极参与, 利用自己平时所关注的时事学习心得, 提高运用政治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进科技, 在进步中学习。如今, 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课堂教育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它能最大的体现生动、形象和直观性。而美术是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 它的理念是让艺术融入生活, 融入思维, 融入灵魂, 活在当下。若能将多媒体技术和美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则能创造更好的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 利用多媒体展示具有生动、活泼、鲜明之感的漫画或者美术作品, 让学生欣赏, 学生要能从漫画中看出其中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如今社会上出现很多讽刺性的漫画, 教师可以从中选择跟教材内容相关的讽刺漫画,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激发想象意识, 提高主动思考的能力,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情境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思维, 培养变通能力。

教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 激发其主动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课堂教学就像小孩吃饭, 不管父母怎么说饭香、营养, 小孩不吃饭, 还是不会胖起来。近年来的高考, 内容灵活、知识跨度较大,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会变通。那么, 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 培养变通能力。

2. 把握有度, 辩证统一。

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得政治理论知识, 情景教学这个方法也是为教学服务的, 它只是一中辅助教学方法, 如果一味地追求情境, 就容易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因此, 教师要认真备好课, 仔细选择适合情境教学法的内容, 在激发学习兴趣和掌握政治知识方面做到辩证统一。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 情境教学是结合了对知识与情感两者的追求, 而设置情景要遵循实践性的原则, 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 使知识的吸收和情感的熏陶成为唤起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未来的力量。近十几年, 情景教学的实践逐渐广泛, 很多教师都借鉴其他理论, 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 探索出了独有的一套情境教育方法。那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新课标的改革探索更多的新经验。

摘要:在如今的高中政治课堂, 内容过于枯燥, 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枯燥的学习内容生硬的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对政治这门学科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那么, 情境教学法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情景教学法, 顾名思义, 就是指教学中利用情感创造一定有利于学习氛围的一种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境教学 篇9

一、实施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特点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知识繁杂,直接讲解理论不够形象生动,艰涩难懂且枯燥乏味,不易为学生理解、接受。情境教学以鲜活的情境为依托,焕发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克服了高中思想政治的这一弊端。

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主动地学、议、练、评、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教师只负责组织、引导的工作。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及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符合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为核心”的理念。

高考命题特点的要求。高中课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应对高考,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从近年高考试卷分析来看,高中政治试卷中直问直答式命题越来越少,绝大部分试题是以具体的材料为背景来设置问题,考查能力,这就在客观上显示了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发展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课堂对学生的培养早已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有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生成情感方面有严重的不足,这恰恰又是思想政治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实施情境教学的意义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从而实现三维目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课时,我采用最新的时政背景———两会作为情境材料,选取、编辑本次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通过了哪些法律,表决了哪些事项,听取了哪些报告,有哪些任免行为,人大代表提出了哪些议案,履行了哪些职能,等等。然后设置具体问题,如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能?表决时应遵循什么原则?我国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产生、任期、权利、义务?等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下感知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再展示地方实际———金湖县人大十三届五次会议在金湖迎宾馆举行,其主要议程和工作截取及解读,从而引出地方人大的性质、地位、职权的学习,进而分析中央和地方人大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情境背景即结合了当时的时政热点,培养了学生关注时事的能力,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衔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身边的政治现象。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与合作探究,充分凸显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在系列背景材料中深化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小组合作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更加全面的看法。

三、实施情境教学的要求

体现时代性。高中思想政治的情境教学不仅应具备其他学科的共性———典型性,还应与思想政治的特点相契合,即时代性。给学生呈现重大的、前沿的时政材料,培养学生关注政治,锻炼他们的政治解读,从而使学生在分析与碰撞中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这是高中思想政治的主要目标之一。

富有生活性。高中生长期身处校园中,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只是“纸上谈兵”,需要将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情境选择应富有生活气息,特别是与高中生的生活相联系,关注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及其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让他们从生活中感知知识,又用所学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讲究知识的迁移性。任何一个鲜活的生活事件或市政热点都不可能完全贴合并覆盖教材中的全部理论知识,学生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由某一个事件直接联想到教材知识理论,这需要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充分的编辑、重组,通过营造具体的语言环境,使之与教材知识相衔接,让学生对知识的联想、运用都有抓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情境材料的把握,有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浅析高中政治中的情境教学 篇10

一、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将学习内容贯穿于情境之中,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有以下三点需要教师注意: (1) 进行提问时,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 问题要具体, 因为教师的也语言会直接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如果教师问得不明确, 学生难以清楚地理解问题, 就会答得不准确, 甚至会使学生的逻辑产生混乱。 (2) 教师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直指重点和难点, 不能随意而问、随处都问。 (3) 教师的问题要以能引起学生思考为主, 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才能产生创新思维, 也才能够实现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目标。

二、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很多人看来, 政治课都是以说教为主, 没有任何的实用性。因此, 我们要逐步清除学生的这一观点,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生活化, 帮助他们从那些熟悉的经济、文化、政治中领悟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当学生经过了自己的实践与探究, 就会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他们就能够真正地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继而爱上政治课的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 这种形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阻碍了教学的发展与学生的提高。而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则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 而是走向了社会, 走向了生活。在社会生活中, 他们可以联系自己所学知识去感受社会规则, 学习更加丰富的知识, 真正实现了学习的灵活性。

政治课最需要的是联系实际, 只有将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政治学习才能是鲜活、生动的。教学改革不断进行, 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应该由“书虫”型向“实际”型转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辩论等活动,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与政治相关联的一切社会现象。逐渐地, 学生就会将自己所看到的综合起来, 经过自己的感性认识加以理解, 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 情感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教师要做的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挖掘学生的潜力, 唤起学生对于学习的信心。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 就能够为课堂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氛围,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的权威, 以说教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在一切为了升学率的影响下, 学生难以有自己的创新思维, 课堂也难以有良好的氛围。因此,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教师不要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述, 而要走下讲台, 和学生交朋友, 以爱心与学生相交, 使师生之间没有距离感。学生也不是无情的, 当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关心, 就会从内心里尊敬教师, 他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 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教师沟通。教师切不可将优生与差生区别开来, 而应该一视同仁, 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以师爱融入每个学生的心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就会更深刻, 也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 进行创造性思维, 并逐步进行独立探索。

四、以多媒体导入, 创设情境

目前,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学方式的大转变。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兴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 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 将其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 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长足的提高。多媒体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问题, 它所表现的是真实的材料, 具有实效性, 增加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开阔了学生视野, 避免老生常谈, 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以情境导入作为良好开端

和其他学科一样, 政治课也需要良好的导入, 有了好的导入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成功的可能。采用情境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良好手段。评判一节课是否成功, 依靠的不是教师讲解得是否完整、准确, 而是要看学生是否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是否期待新课, 期待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 在进行导入时, 教师要努力使教学内容更明确, 引导学生的思维。

为了不让学生产生厌烦感,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进行导入。如学习经济学时, 可以通过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等方面进行导入;学习辩证法时, 可以通过寓言、故事等导入。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的导入语要简洁明了、妙趣横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只有做到了这一点, 一堂课才算是开了个好头。

高中政治教学的情境创设 篇11

关键词:高中政治;问题情境;生活情境

情境创设是高中政治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其理解为在课堂中创设情境,也就是情境教学: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的分类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教师为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難、探索求解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政治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掌握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生活情境

如果问学生:“什么离你们最近?”答案肯定不是语文课本中背过的某句古诗,也不可能是苦思冥想才做出来的某道数学题,那会是什么呢?答案是“生活”,因为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首先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其次要融入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生活、深化感悟。最后要超越生活情境,升华生活体验,内化感悟。以上可以说是我们政治学科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3.视频、音频情境

视频、音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政治学科中特别是让学生感到枯燥的章节:政治部分和哲学部分,视频、音频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广播、电视、多媒体,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

视频、音频情境首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本来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使本来枯燥的东西变得津津有味,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这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4.活动情境

兴趣是学习之魂。高中政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类的课程,课程中包含着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金融学、哲学等课程,知识面较为广泛。因此,需要创设活动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比如学习《多变的价格》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市场上做调研,观察某种商品一天、一个月,甚至是一年的变化规律。这样可以把自身经验和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促进政治课的学习。

此外,创设想象情境,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创设要围绕教学内容,明确目标,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只图“热闹”而游离教学目的,更不能刻意创设教学情境。在高中政治课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应注意符合本地政治教学的特点

可以根据本地教学实际,因地制宜、发挥自身特色。根据本地风俗文化、教材版本、传统思想、学生能力来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实际状况,选取的材料既要有吸引力和新鲜感,又要有思想性和教育性,还要重视高中生在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潜力。根据这些年我的教学体会,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1)要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上提出问题。(2)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3)要依照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

2.情境创设应兼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现代社会思想观念复杂多变,各种思潮泛滥,在保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应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将来不仅成材更要成人。

3.情境创设应注意学习的效率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创设的情境是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使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某些能力的进步,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4.情境创设应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新课程标准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在平等民主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提高自身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政治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理念,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是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的,也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莫明俊.创设教学情境,提高高中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新课程学习:下,2012(8).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12

一、教学情境应保持价值中立, 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

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 至于问题的答案, 应该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 这样, 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果在情境中本身已有老师带有倾向性的提示, 这样的情境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这在实践中是不足取的, 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例如, 在《正确行使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教学内容中, 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王某到南京某小商品市场买礼品, 拿起钱某摊上的一只玩具小熊看了看, 然后放在原处, 而钱某却以王某弄脏玩具为名, 硬要他买下, 王某不允, 钱某当即破口大骂, 甚至要动手打他, 幸被别人劝住。在别人的劝说下, 王某只好自认晦气, 买下玩具熊。请评价材料中人物的行为。然后让学生回答。由于从情境本身是看不出明确答案来的, 因此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再让学生经过学习、讨论以后来回答, 则问题的答案已不难得出。

二、教学情境应设置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始于问题, 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 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 探求新知。例如, 在《正确行使消费者的权利》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出示了这样一段材料:据苏果连锁超市反映, 该店自开业以来, 经常有顾客拆开食品包装品尝, 或是打开其他日用品包装试用, 为此一项, 每年要损失15至20万元。问: (1) 这是不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为什么? (2) 你还能够列举其他类似现象吗? (3) 作为一个消费者, 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 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因此, 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 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 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 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 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 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笔者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 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交朋友, 然而每个人交朋友都会有自己的标准, 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 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 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 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 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 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愿望, 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因为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 有较强的亲和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应让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 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做是教师的事, 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用系统论的观点去研究教学情境的创设, 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创设情境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是师生情感的交融、相通过程。在这里, 教学情境应当是一个系统,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中的师生是教学情境的两个极, 教学行为是教学情境的中介。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 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 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 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 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 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 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 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 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 执著追求知识的精神, 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 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

五、教学情境的形式应体现出多样性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经采用过的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境、演示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生活实例列举等等。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总而言之, 不论何种形式, 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 都应该采用, 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上一篇: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下一篇:通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