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2024-10-11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共10篇)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1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刘广二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学习当作是人发展的一部分”这一全新的理念贯穿了高中课程改革的始终。它把教学由过去注重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扩展到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应该贯彻这一理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并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我们高中思想政治一线教师可以尝试并熟练问题教学法。鉴于笔者所在单位宁波滨海学校已于数年前开展省级课题《中学自主学习背景下“问题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笔者多次尝试在课堂上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有些许体会。

一、问题教学法总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要作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又要作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实施的开发者、组织者与执行者。而问题教学法正体现了上述双方面的要求。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的、循序渐近的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活动积极思考,以达到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教师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问题教学法通过主体作用于客体,即通过主体与其前所未知的知识产生碰撞,并以此作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问题对于学生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此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这一方法有利于确认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主导的组织者地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及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问题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有三个过程:创设教学问题、组织问题探索与讨论、检验问题实效。

(一)创设教学问题

教学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教学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老师于课前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出情景问题并发给学生预习准备,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准备,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老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考虑问题提出的角度,选准设问的最佳时机

问题的提出要具有合理性、诱导启发性,设置问题需要符合从运用到理论、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思维规律,同时需要考虑人们的思维规律。孔子认为,只有在学生“心

未知而求知,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去设置设问,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效果。因为此时正是学生产生强烈认知冲突及求知欲的时候。此时,学生已经处于深入思索阶段,一经提问,便能即刻进入极度活跃的思维状态。同时,经过认知,对该问题的印象也更深。

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这一条目时,“对立统一关系”显得难度较大,学生正在冥想之时,我出示南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邪溪》诗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二句佳句。然后问学生这二句中有没有存在对立统一关系?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开始活跃,学生开始争论,有学生回答:没有噪则无所谓静,没有静则无所谓噪!“噪”与“静”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还有学生回答:听到夏天蝉噪,才显得林更寂静。听闻婉转鸟语,才知人迹鲜至,才显得山更幽深,以“蝉噪”显得“林静”,用“鸟鸣”衬托“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等等。学生在讨论中既领略到了诗句中包括的关于“矛盾即对立统一”的奥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更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注意问题的数量适当、难易相宜

问题设计固然要多方面、多角度,但在一个教学课时内,提出的问题不宜过多。老师可在众多的可选问题中,选择其中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或重点性问题,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的问题。如若选择的问题过多,不但不会达到使学生很好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这将极大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利于老师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例如:在复习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几个问题:

1、矛盾即对立统一,所以矛盾的双方就是对立与统一。

2、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矛盾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3、矛盾具有特殊性,说明不同的矛盾之间无共性可言。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如何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6、两点和重点各是指什么?

这六个问题完全依据教材的编排顺序,有难有易,数量适当。

最后,注意问题的逻辑性

由于问题教学是由一系列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构成,故问题与问题间的承继关系至关重要。应按照从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入手步步推进,以承上启下的问题展开,以利于学生探索发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课堂氛围活跃。按教材内容进展铺开和从辅问题出发逐步引出主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教学中各问题的协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思维水平,也有助于使学生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握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也使考虑问题的思路清晰明了。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条目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同,我先出示的问题是“如果商品的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会出现什么结果?”通过探索讨论,学生得出“懒惰者生产的商品价格高,勤劳者生产的商品价格低。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紧接着再出示“不同性质的劳动生产率有何不同影响?”的问题,学生就可迎刃而解了。

(二)组织问题探索与讨论

讨论前,教师要列出讨论问题,提出讨论要求:学生依据自学提纲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要点与难点,标注疑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诱导他、激励他,引导他解决问题的方向,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把现成的答案硬灌给他。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更要引导学生要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认真作好记录。讨论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对各种不同见解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进行必要的评价并概括科学的结论。老师在组织问题探索与讨论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前提是要放下“师尊”的架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自己仅仅充当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互动,“如果仅仅强调‘控制——服从’,显然是不够全面的,也不利于师生交往中师生双向作用和交互影响的本质”。尊重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开辟了通往学生内心之路。师生互动不同于一对一的单主体双向互动,而是一个教师与多个学生间的多主体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公平对待与一视同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必然会带来教学相长。

其次,老师要适当引导,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

学生由于受到已有知识和认知条件的束缚,对提问的方式、叙述等没有掌握,对新知识点不知道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因而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准确,质量不高,甚至太大、太空、不着边际。这就意味着老师不能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说了算。老师作为合作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和灵魂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老师的主导意图应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成为整堂课‘活而不乱’的关键。”

第三,教师要学会倾听,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多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倾听并不是教师一言不发,而是要寻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地把自己正确的或不正确的,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交流,是打开学生智慧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条目时,对“单位要求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但并没有补偿三倍报酬的官司要不要打?”这一问题的探索讨论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对于这些不同意见,我们老师不妨听听他们的分析,进而理解其持有这种观点的原因及目的。老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学会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奇思妙想,欣赏他们的优点长处„„并且毫不吝啬地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欣赏,以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这样,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赞扬中受到激励,毫无保留地与老师沟通。

(三)检验问题实效

问题教学法最终的目的、归宿和落脚点是对问题的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或由教师补充完整,或由其他学生补充完整,或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补充式讨论,组织作答。不管是哪种形式,务求问题的彻底解决。

最后即可通过运用对问题的解决而获得的知识分析相关材料,并与既定的参考答案进行对照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材料题自我分析的结果很难与参考答案取得一致或完全正确,这个时候又是对问题教学法进行提升的绝佳机会。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正误,获取知识的升华。

例如:上述在复习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时,适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我出示了这样的一个检验问题:

2011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

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阐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物价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述材料体现了矛盾分析法的哪些观点。

首先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进而讨论分析,最后亮出答案,对照分析。取得的效果是优异的,学生也很有成就感。

参考答案: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坚持了全面了观点。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议在全面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明年的任务,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做工作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所以会上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人通过在一线课堂中实践运用“问题教学法”,学生的提问水平、技巧也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中勇于提问的同学也增多了;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不注重理解、死记硬背的现象;许多同学对政治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践证明,运用“问题教学法”是提高政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其他各种条件的制约,只是对问题教学法进行了初步的运用和探索,本文的阐述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之处。如:如何才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问题?如何机智的处理学生分析探讨问题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建立运用问题教学法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等等。这些都还需要我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学习、探索并完善。

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性学习》 郝春荣、于水 ③《师生互动理论的多学科视野》 党建强

④《课堂教学要达到“活而不乱”》 郭凌 ⑤《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有效开展情感教育》 杨宝林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2

一、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思想政治知识的必要性

历史本身包罗万象、内涵丰富, 如何通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但要深入分析问题则离不开政治。我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要用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并且高考历史命题往往与政治热点问题相联系。[2]可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高中思想政治知识很有必要, 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还能培养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 还能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这是因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 完全为学生不理解的课题, 很难使他们感兴趣。[3]

二、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思想政治知识的可行性

既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知识非常有必要, 那是否可行呢?首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强调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基于高中历史和思想政治两门学科的关联性, 从政治视角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无疑既合理又可行。其次, 高中历史和思想政治两门学科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 可契合的点、面较多。再次, 一些高考文科综合真题中出现了史政结合的现象, 这也充分说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知识的可行性。如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 (全国卷Ⅰ) 第40题关于“金迁都燕京”,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 (北京卷) 第40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 (山东卷) 第29题关于“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等题。最后,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运用高中生熟悉的思想政治知识进行历史教学, 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促使其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三、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思想政治知识的途径及重要意义

现以人民版高中历史、人教版思想政治的教材为例, 来论述高中思想政治知识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途径及重要意义。历史包括三个必修模块, 政治为四个必修模块, 其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知识点可以在历史三个模块中进行运用, 因为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和反思的一门学问。[5]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 历史必修第一册“政治史”、必修第二册“经济史”、必修第三册“思想文化科技史”分别与思想政治必修2的“政治生活”、必修1的“经济生活”、必修3的“文化生活”存在较多可契合的点、面, 这无疑有利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政治知识进行渗透教学。

1. 运用哲学理论探究历史发展规律, 可以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读史使人明智, 这是因为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和现象中, 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同理, 运用哲学去解读历史, 可以使人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前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进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于高中生来说, 有利于其把握历史知识脉络, 理清思路, 提高学习效果, 进而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要求高中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 这个历史观的核心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这些知识正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所涵盖的内容。

现以高中生所需掌握的重要哲学知识来阐述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可以解释巴黎公社为什么最终要失败, 因为当时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 其生产力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说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巴黎公社的失败。1958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是因为生产关系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巴黎公社和1958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及大跃进运动, 其共性在于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由此导致了悲剧性的后果;与此相反, 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决策正是由于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可以结合冷战时期美苏对峙的态势来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在学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这一专题时, 可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分析英、法、德、美四国政治制度的异同点。还可用联系的观点来比较分析罗斯福新政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欧洲的启蒙运动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的异同。可以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来解释中国的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什么在前期其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而到后期却恰恰相反。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什么会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基于对立统一的矛盾观点, 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比如义和团运动既有积极作用, 也存在较大的历史局限性, 但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此外, 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如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和不足, 美苏冷战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基于矛盾普遍性原理和特殊性原理, 在理解历史问题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苏联革命胜利的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 而中国却是农村包围城市。虽然所处具体社会环境不同, 但古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和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由于适应了各自的具体环境, 都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2. 寻找高中思想政治与历史的最佳契合处, 讲透历史重难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在原有学科课程的体系下, 尽可能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 使历史学科的内容能够放在更广阔的基础上[6], 如能寻找到思想政治与历史的最佳契合处, 运用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进行渗透教学, 将有助于讲透历史重难点。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四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提到了三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但课本对这三大制度的内容却介绍得很少。而在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对这三大制度的内容却有详细的讲解, 特别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运转方式有详细的讲解。再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其内容看似纷繁复杂, 其实只要运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四单元第八课中的“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进行讲解, 就可把握问题的核心、关键, 轻松理解这一教学重难点。下面将人民版高中历史三个必修模块与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至必修3模块的可契合处列举如下表:

四、高中历史教学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应遵循的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想政治知识进行渗透教学, 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 故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突出历史教学主题, 恰当运用

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政史学科不同的特色来突出历史教学主题, 高中历史强调知识点的纵横联系, 而高中思想政治着重于知识点本身的讲解。例如历史教师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知识点时, 不但要讲其内容, 还要讲到其产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而且要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及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分析。思想政治课却着重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 且要讲得比历史课的详细、透彻。故在实际教学中, 运用思想政治知识讲解历史, 是为了把历史中的重难点知识讲透, 促进学生接受吸收。但切忌运用过度, 发挥过多, 导致主次颠倒。

2. 寻找契合处原则

在运用思想政治知识进行高中历史渗透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精通政史学科知识, 尤其是对政史学科的相关教材要非常熟悉。在运用的过程中, 要找到高中思想政治知识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渗透教学的点、面并加以恰到运用, 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的科学合理, 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注释

1[1]赵秀玲.历史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7:6.

2[2]张燕.把握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J].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2011 (3) .

3[3]吴智园.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论略[J].教学纵横, 2005 (12) .

4[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5[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8.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3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和分解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具体问题。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教学活动中因偏离教学目标所做的“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最好的学习诱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巧妙地组织适当的问题,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认知内驱力,调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接受知识时思维的滞涩与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演绎实施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其基本程序是:提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一,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浓缩为几个主要问题,一方面便于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要求及线索,另一方面旨在“抛砖引玉”,让学生处于问题情景之中,把思维直接引向问题,从而探索更多的新问题。第二,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辅助材料发现并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呢?首先,从已知与未知的知识联系中引出问题;其次,在重点与难点处制造问题;再次,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寻找问题。在这一程序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创新,还应帮助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并经过全班同学的评价、筛选,形成一堂课的系列思考题。第三,问题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由教师代劳包办这一切,会禁锢学生思维,所以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以“助产士”的角色,提供一些线索,启发学生探讨问题并以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索。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不应立即给以评判,而要以民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畅所欲言和相互辩驳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结论。

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强化问题意识。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会出现新的发现与突破。所以强化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成功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问题产生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教师要保护、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并鼓励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流行的观点与解释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从而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

2.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创造积极、和谐、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拘束感,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怎样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一是教师要有威信,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良好威望影响全班,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学生投入学习思考活动;二是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共鸣;三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情有趣。教师在表述教学内容时要讲究语言艺术,一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注意抑扬顿挫,防止教学过程中一种语速、一个语调讲到底,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使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并辅之以相应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四是将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及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变成小品、实验演示、录像片断、幻灯片、漫画等形式搬进课堂,直观而形象地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听觉,从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情境。

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协调一致,在保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精心准备供探索的材料;二是组织问题,一方面巧妙地设置基本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筛选,确定最适合教学探索的问题,并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组合,形成台阶式的系列问题;三是启发学生思考,解答疑问;四是总结归纳,分析评价。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4

临朐综合高中

潘文贵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走”进教学,重要的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当学生真正融入其中的时候,一切就会变得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给我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是势在必行。本文通过论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然性、意义等,谈谈自己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教育教学规律而进行的一场旨在深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其目的之一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以符合政治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层次和效率。它是新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更新教育观念,抢占教育制高点,创造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解决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然性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要求。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中学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信息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世界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信息技术教学通过政策分析、社会调查,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在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中要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信息技术涉及面广,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信息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2、信息技术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在现代信息社会,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就成为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比较简便快捷的手段和途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1)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2)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优点。

(3)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4)信息技术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具体性之间的矛盾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现实问题是具体多样的,但政治知识大多是纯理论性知识,往往深奥、抽象。从而形成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与实际问题的具体性的矛盾。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的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2、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网络具有资源共享性,教师通过整合各种媒体和途径的信息,极大的扩大了信息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由于互连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连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市场交易原则”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一框题的课件,并针对学校教学的实际,进行了适当删、补,优化了网上教学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3、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实效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例如:在讲授“国家宏观调控”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我从互连网上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制作了2006年到2009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变化情况的动画及网页,不仅形象直观的反映了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中学思想政治课因其固有的特点即理论性、现实性、开放性更适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从网络的资源库中各取所需,针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网上自主学习、讨论、分析、解决,并撰些小论文,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5、有利于创设新情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网络教学则可利用互联网优势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热点现实材料呈现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上网浏览,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既提高了政治课的时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过程中,我把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通过互连网及时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分析、评价、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6、有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载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民主式、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学中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手段的应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教学信息反应积极性,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自主性,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捷的方法得以解决。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并非“无所不能”,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特点。

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境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考虑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表述思想。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充分的讨论,提取有效信息,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际的情境创设时,往往容易忽略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实际上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对教学情境所展现的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作出必要的 反思,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2、注意教学的适用性、科学性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或课件网络教学。只有那些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点,才值得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同时,使用网络教学要坚持适度、实用、经济、科学、高效原则,避免简单地运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要给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坚持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原则。

3、注意师生合作的灵活性、交互性

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使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千变万变都不能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网络,让师生成为网络的奴隶。应让网络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增强课件的交互性,使师生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4、正确处理好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势互补。

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前者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弥补后者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教程时,在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同时,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如在复习课的时候,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效率高的优点,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有思考和把要点记下来的时间,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影响效率。主要参考文献:

陆 宏 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 张健 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 黄秉刚,《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之探索》,《人民教育》 胡兴松,《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5

隆昌县 4.中高考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中考和高考是两种性质不尽相同的考试,前者是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考试形式是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即达标考试。因此,初中政治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上和质上都会大打折扣。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科综合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要高得多。因此,许多初中政治教师便千方百计的给学生圈范围、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根本不理解知识内容,到考前突击背老师划定的内容也能够考不错的成绩,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遇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不一样,便感到明显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滑坡。

此外,由于年龄和心理上的差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科素养等还有很多不适应高中政治学习之处,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高中政治教学起步阶段注重解决教学的衔接问题。

二、对解决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的思考 1.注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变学习观念

教育学家鲍比·迪波特在《定量学习》中提到:“在学习方面你的最有价值的财富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当前政治课给学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介绍全书的知识结构、学习目标、要求、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要做好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衔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而且要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原则,也是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主要停留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对问题的分析、做答只需做到言之有理即可。而高中则不同,在学习中不仅要重视平时的时政学习和热点分析,深刻剖析社会问题,而且要重视对自身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认识,对问题的分析、做答,须做到有理有据。特别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的各种能力都集中体现在审题和答题能力上,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很好的融入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转变。5.加强学法指导

加强学法指导是做好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学的有力保障。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做笔记、把教材知识系统化以及学会记忆教材基础知识,;再次,对政治题的解题方法予以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解题;最后,培养学生提取、筛选及归纳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6

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是以现代教育学等为理论基础, 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全员多边互动为基本动力, 以班级授课为基本结构,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根本目标, 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统一。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 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 以教为中心, 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 是权威, 是课程的主宰者。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成为被动的课堂配角, 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很少。其结果是学生缺乏主动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对学习之外的事情缺乏兴趣, 对他人的需求和社会问题缺乏敏感和关切。目前更有不少学生厌学政治, 政治课甚至成为他们的休息课。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合作学习的目标

与当前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相适应, 政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功能目标为: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互动合作、互相帮助、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技能,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的兴趣,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合作学习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一) 布置预习任务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合作学习, 必须是一种有准备的学习。这种准备不仅指政治教师的准备, 学生在运用合作学习之前也要有所准备, 特别是牵涉到理论性较强、又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问题时, 则更需要学生做好相应资料的准备。在这里, 对于一堂课而言, 则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这种预习, 有别于平常我们备课中的预习, 它需要学生在仔细看书的同时, 还必须找出你不清楚的问题来, 有必要去找一下有关这一问题的相关看法。

(二)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影响合作学习运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政治教师在高中运用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4~7人。每个小组成员不是最优秀人员的组合, 它需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和单科学习成绩进行混合编组, 使学生之间形成差异性和互补性, 各小组之间的合理竞争, 保证公平性。

(三) 小组讨论学习

小组讨论也是合作性课堂常见的学习活动。但是, 在小组讨论中各成员也应处理好倾诉与倾听的关系, 尤其不能歧视差生的观点或错误。如教材中有关“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相互关系”的表述, 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下四对关系: (1)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2)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3)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4)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通过学生分组讨论, 进一步归纳出对以上“四对关系”的正确认识。

(四) 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

合作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自由活动, 不能盲目、随意进行, 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因此, 教师应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 注重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中, 教师也是合作者, 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 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难以深入时, 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指导,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7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课堂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模拟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政治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景教学法的实施依据

(一)理论依据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让·皮亚杰认为,知识发展受三个基本的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能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新建立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平衡。根据这个理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来的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

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中说到:“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而且学得更容易,更快乐,更主动。”叶圣陶说过“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二)现实依据

新编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为实施“情景教学法”创造了必要条件。2004年秋开始实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教材的设置做了必要的调整安排,新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在课程实施上强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变教本为学本。为此,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富有意义的鲜活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生动的情境,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通过相应的活动体验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置模拟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范例中展示知识,就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获取新知识、活化知识,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用热点时政创设情境

例如,在导入“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节新课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

2010年,中美关系随着美售台武器、美插手南海、美日韩联合黄海军演、中美经贸摩擦等事件而进入“矛盾多发期”,但经双方努力,近期似已逐渐回归正常轨道。2010年12月,中国副总理王岐山赴美参加21届中美商贸联委会,美副国务卿斯坦伯格访华;而后,美国防部长盖茨也将访华,尤其是2011年1月18日至21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关系下一阶段发展有望迎来新的契机。

然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导语: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美关系总是磕磕碰碰、时好时坏呢?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二)利用视频资源创设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视频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视频资源图文并茂,集直观性、社会性、思想性、和情感性于一体,可以通过声、光、影、色的结合,使教学内容从单一的文字形式转化为多元结合的形式,学习者可以获得更为逼真的体验。而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发展,使得各种媒体影像资源种类繁多,影视、动画、广告、flash等类型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恰当运用视频,能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潜移默化地引进知识的殿堂。

(三)创设体验式情境

体验式情境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设计极富启发意义的学生活动,唤醒学生已有经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分享个人体验,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

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探究《讲究效率 维护公平》时,设立正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维护公平》、反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讲求效率》,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提示语: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

学生演示:在课堂辩论过程中学生选手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在争论中辩明事理,在辩驳中磨练意志,树立自信。在这里,学生在主动地征集来自对方的信息,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8

以《走进青春》为例,我们从课堂导入来说,我们就可以采取歌曲欣赏的方式进行导入,由于现在的初中生往往自觉性、自制力不够,而通过音乐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尽快的将心从课后的玩耍收回课堂中来。由于本课所讲内容为青春期的一些变化和烦恼,而初一的学生也正是刚刚告别童年,步入青春期的初始阶段,所以我考虑以《童年》这首歌曲进行切入,通过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而引出同学们对青春期的烦恼。

而之后,在新课的讲解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美术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班上展示自己提前准备的童年时期和近期所照的照片,通过对比,发现其明显变化。当然,也可以让同学们画记忆中童年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寻找自己的一些变化。而对于变化所带给学生们的烦恼,我们则可以利用网络中“漂流瓶”的形式,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烦恼,让它们随漂流瓶而去。或者,可运用“爱心姐姐邮件箱”的形式,让同学们用不记名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烦恼,最后交给老师,老师则对同学们普遍存在的烦恼进行疏导。

当然,对于有相声爱好或天赋的学生来说,则可以让其将自己发现的一些变化和目前所面临的烦恼,自编自导,以相声的形式说出来。同时,也可以邀请自己的同伴,将童年和青春期的自己用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这样也更能锻炼同学们的胆量和表演才能。

而对于辩论来说,对于年纪稍小的初一、初二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则可以将这一教学手段运用于初三的教学中,让同学们初步的体会辩论的形式,培养其逻辑性和反应力。就拿《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中16岁吴小玉的故事为背景,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两组(正方和反方),正方从向公司汇报的角度出发,寻找支持点,而反方则从不向公司汇报的角度出发,寻求反驳正方观点的论点及论据。而通过这样的一个辩论过程,则可以让之前还犹豫于不汇报的同学更加清楚的明白之所以要向公司汇报的原因,从而学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勇敢的承担错误所带来的责任。

3教学手段的选择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

对于政治课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远远不止这些,而我们作为老师,唯一需要记住的就是,教学手段的选择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一些学生所喜欢的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我们都要敢于去尝试,懂得借鉴其他学科教学中所采用的有用手段,力图使政治课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不为枯燥的政治性问题或理论而烦恼。而反过来,要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所带给他们的轻松、愉悦和丰富的内涵,而这也是我作为一位新老师的一个不成熟的初步设想。

《现代教学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9

【关键字】支架式教学 高中政治 对策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前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己经不能适应时代和国家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而随着建构主义思想不断完善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活力,这也顺应了当今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支架式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形成支架式教学的学习和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在外界环境的剌激下和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注重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由教师是课堂的权威者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转变,学生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的学习者转变,进而形成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逐渐地树立起支架式教学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以促进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二、注重提高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教师

1计算机水平

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是指:“据目前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的信息的传递方法和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的利用现代各类信息技术的资源,为学生和教师构建一个新型的、良好的展示平台,尽可能多的调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网上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开始课堂教学活动,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能够真正地成为所学知识和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进而达到优越的教学效果。” 将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当今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具有明显的、非常大的优越性,具体上讲,可以从以下几各方面进行阐述: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搜集非常丰富网络上的资源,这样可以增加政治课堂上的政治信息量,使学生可以接受到比较多的、与所学课本知识息息相关的信息;将政治学科比较抽象的、难懂的、苦涩的政治知识点利用彩色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就比较的生动和形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化难为易;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创设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兴趣,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身边的现象,然后运用政治课本上的相关的政治观点来理解、分析和解释学生身边的现象,这就可以增强政治课所学知识的说服力,从而提高政治理论观点的可信度。

同时,支架式教学强调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样以来就对老师的

计算机和多媒体水平提出了较高和严格的要求,因此,高中政治老师应该马上树立

起计算机多美技术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起到极其重要作用的观念,主动的加强并逐步提高自身的多媒体和计算机水平,学校也应该定期组织针对老师进行完善的、定期的计算机培训,使老师可以比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常用的教学软件,从而不断提高高中政治老师的计算机水平,达到以比较好的、顺利的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政治教学中奠定坚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学的形式比较单调,这也导致学生出现了比较严重

的厌学情绪,教学的方法比较呆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学目标直至考试目标,这也致使学生向单一的方向发展,不少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学生应付各类考试的能力比较强,但是缺乏动手、动脑的锻炼,这些都.

与支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老师应该切实改变传统

意义上的教学方法,调整传统的教学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确定教学目标,充分的应用以建构主义为思想指导的、比较成熟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逐渐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支架式教师,以实现更好的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从而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创新和顺利实施。

三、合理的借鉴支架式教学模式,因课制宜

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老师应该根据所学知识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式,这些要和教学内容比较适应,应该合理的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不是所

有的课本理论知识都是适合用支架式教学的,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因课制宜,这也就要求:老师应该从课本和教材开始,认真、仔细的分析和研究课本教材,并且老师还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课本教材进行知识点的细化和分解,并不是所有的政治教材内容都适合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因此,这也就对高中政治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从而根据课程的内容,合理的、科学的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老师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学的任务,使学生很好的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顺利地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四、优化教学评价机制,给学生以科学的评价

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政治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各类考试的成绩,即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而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明确的要求要全面关注“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支架式教学的评价应当注重全面性,也就是说评价课堂的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涉及课本知识、自身觉悟、实践能力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不能简单的从课本知识目标出发,因此,传统的教学评价应该作出比较适当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考试评价、道德评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我们应该不断加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春.谈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实施策略[J].课程教研.2010.09. 46.

[2]刘海山.高中政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宄.2012.03.下旬刊.128.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在教育教学活动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出现, 在过去教学活动的实施重视教什么、学什么, 现如今教学活动转变成如何教、怎样学。在教育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顺应新的教学趋势, 改变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采取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基于学生发展特点与社会形势不断变化, 问题式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教学活动推行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方式, 提出具体的问题, 近而启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 提出新问题, 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并能够寻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因此, 可以说问题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具有一定运用价值。

1. 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概述

问题式教学方法通常指的就是, 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 诱导问题, 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 并能够从其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基本知识内容与基本技能, 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这就可以看出, 问题教学方法的实施, 就是以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 在教学活动实施的时候问题始终贯穿于其中[1]。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就是以问题导出主题, 对于其中的规律以问题的方式进行总结, 随后又以新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中, 促使学生能够在思考所创设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自己充分的去感受, 进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促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学习意义上的主人。在问题式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 问题的创设非常重哟, 对学生的兴趣与理解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作为问题教学的引导者与主导者, 是情景创设的关键因素。在创设问题的时候就应当能够促使学生独自学习解决问题, 学会归纳总结, 并举一反三,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就会联系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内容, 并形成新的理解, 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 同时还应当适应学生情感与知识层次, 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2. 问题教学方法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以期通过问题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师就必须掌握问题教学方法的特点。从实际中了解到, 问题教学方法的特点主要有这么几点。

首先, 针对性。部分教师指出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多提问, 多问几个学生,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教学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填空题与是非题, 这种看似调动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 其实就是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另外一种形式, 不仅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还占用了教学时间。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首先就应当明白, 课堂教学的问题应当具有针对性。而所谓的针对性其实就包含了教师实际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掌握, 同时也需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唯有教师对各方面都能够充分的掌握, 才能够显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保证教学质量的获得。

其次, 引发参与性。问题式教学方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运用问题激发学生在问题中寻找到新的问题, 同时还应学会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其实就是教学活动真正意义之所在。因此, 问题式教学方法能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也是衡量教师提问质量的标准。教师如果创设的问题具有一定思维质量与创新意识, 就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促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 学会探索, 进而可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此, 教师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考虑时间。

最后, 设置引导性。教师问题式教学方法运用的关键就是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问题意识, 明确问题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其实就是想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能够发文, 逐步引导学生, 促使学生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进而掌握结论。由于存在个体性差异, 教师问题的设置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与学习状况, 因材施教, 让学生有的放矢的提问并解决问题,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达到教学相长。

3. 问题式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 部分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并在实际中去一定效果, 获得学生认可。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使得问题式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3. 1 设计问题不当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部分教师并没有认真的准备, 不能精心设计问题, 导致问题表现出一定的简单化, 缺乏应有的深度。这种现象直至导致问题不具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 教师运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并不注意问题的设计。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自己提出问题的目的与意义并不明确, 只是将问题抛给学生, 而这些问题通常过于简单, 并不需要学生动脑思考, 进而导致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 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难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这种简单的设计, 直接性的后果就是所创设的问题没有有针对性, 很难引起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众所周知,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理论色彩非常浓厚, 部分教学内容非常深奥, 学生难以理解, 在此过程中, 教师如果不掌握提问技巧, 将问题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那么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 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 过分注重问题设计的形式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 教师片面理解问题教学方法, 为了问题而问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过于重视问题的形式化。

3. 2 提问形式不当

从教学实践中了解到,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 部分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方法, 提问方式表现出明显的不当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即随意提问与老师问多于学生问。思想政治理论问题式教学中, 问题的内容本应丰富多彩, 方式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并没有对课堂环节与提问方式进行优化。通常就教学内容随便提出问题。有的教师是一个接着一个问, 学生一个接一个回答, 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提问, 学生群答[2]。随后教学总体性的评价。问题式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不利于课堂参与性。另外就是老师问多于学生问。现如今, 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仍旧以自我为中心, 并不注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进而造成在问题式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 通常都是教师在问, 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明显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不利于师生双方的互动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获得更是不利, 影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 3 教学环节把握不当

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最主要的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师如果所应用的教学情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与趣味性, 这对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与此同时, 教师情境教学活动的利用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体现。现如今, 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把握教材重点, 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导致学生对所创设的问题情境, 难以产生共鸣。与此同时, 在问题情境设置的时候过于直接, 将难以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而这必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副作用。

4. 提高问题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运用效果的措施

从前文中就可以了解到, 问题式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之处, 这些不足之处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体现。针对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

4. 1 遵循教学方法实施的原则

相较于其他的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方法科学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 为将这种教学效果充分的体现出来,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规范和准则。可以说这是解决问题式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 问题设置具备真实性[4]。所谓真实性, 其实就是教师创设问题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相互联系, 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共鸣。将问题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 应当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互联系。将生活作为基础, 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 才能够更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其次,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互结合。问题式教学方法应当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互结合,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还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将两者相互结合其利, 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问题探究, 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思想实际应用于其中。最后, 实事求是原则。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即教师应提出高质量的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的并适合学生讨论也能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5]。同时, 教师应严格遵守政治纪律, 即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的言论和观点等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时, 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从而保证问题教学成为向学生传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4. 2 把握教学环节, 开展问题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必须将各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 教学活动的实施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如在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可以说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式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 是孕育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良好的问题情境, 对师生之间的交流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还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问题式教学方法唯有创设适宜的情境, 才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也就能够明确学习目标,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情境教学中感受到快乐。在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 就应当分析其中的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当明白,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目标应当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 学会理解。因此教师应当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指导实践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感悟知识内容后再践行[6]。唯有如此, 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5. 结语

总而言之,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并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教师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进而更好理解知识内容, 并形成准确的价值观、知识观与人生观。

参考文献

[1]严启英.关注高校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高等院校研究性教学研究回瞻及展望[J].高教论坛, 2009, 10 (03) :56-57.

[2]罗洪铁.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三十年的改革与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0 (06) :70.

[3]宫宝芝.当代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10) :63.

[4]赵智.大学生思维特点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J].周末文汇学术导刊, 2013, 8 (01) :35.

[5]张宇凝.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 2011, 23 (08) :46.

上一篇:小学生保护环境建议书下一篇:法制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