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2024-10-07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7篇)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篇1

第九课第二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3.9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第二框。本框共有两目:第一目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出发,引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二目分析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的含义、地位及意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就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 学情简要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哲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本框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加深对哲学知识的理解,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能力目标: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全面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现实问题,主动、正确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两点论、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教学策略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通过微博两会“幸福”话题引出主次矛盾,再通过“微博打拐”和“微博控”引出矛盾主次方面,在角色扮演、观点争论中形成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最后通

过微博反映“交通拥堵”问题,使学生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学活动过程

一、关注民生幸福,理解大政方针——把握主次矛盾

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思维的窗,让哲学对立统一的智慧光芒照亮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生活的更加幸福。“幸福”这个温暖而内涵丰富的词汇,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仅在新浪微博上就有近80万的网友留言,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11年“两会”期间老百姓的“幸福”关注。

【幻灯片展示】视频:以一个平民老百姓的视角关注两会、关注民生幸福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增长在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达到8%左右。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幸福的期待,但是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幻灯片展示】请看大屏幕,思考问题:你认为这些问题中哪一个最重要,说明你的理由?(与周围同学交流)

生:(注意适当点评并给予肯定)

教师总结:经济增长是基础,经济增长决定其他问题的解决,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里说的决定作用、支配地位,在哲学上我们把它叫做主要矛盾,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与它相对的,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我们称它为次要矛盾。

【幻灯片展示】请看大屏幕,思考问题:就业、物价等问题对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

教师总结:今年伊始,我国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为其他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业物价等问题影响群众生活,甚至影响经济增长。我们的政府完全有能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重点的同时,不忽视其他问题的解决,这在哲学上我们称为“不忽视次要矛盾”,这就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过渡语】理解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我们就能更深入的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更加相信我们的政府。我们生活的就会更加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我们走在幸福的路上。幸福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微博则是今年两会的一大亮点。通过“微博”晒提案、议案,晒关注的话题,与网友沟通交流,成为很多代表、委员的新选择。

二、微博打拐、微博控,全面看微博——理解矛盾主次方面

【幻灯片展示】人大代表许振超、政协委员韩红的微博,他们的微博又都关注了今年春节前后声势浩大的“微博打拐”行动。

【幻灯片展示】视频:微博打拐建立以及“微博”成为打拐利器。

照片:微博打拐第一个被解救儿童---彭文乐一家团聚的照片。

【过渡语】感谢微博,在这次全民大行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博打拐,让2010年的冬天不再寒冷,更让2011年的春天格外的温暖。可是,不知不觉中身边很多人玩微博上瘾了,成立一名不折不扣的“微博控”。

【幻灯片展示】视频:“微博控”易患强迫症、焦虑症。

文字材料:“微博潮”刮进校园,中学生痴迷每天写上千字

【过渡语】微博具有信息分享、传播、沟通快捷、便利的特点,而且平民化的运作,吸引了大量用户;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是个人观点的表达,难免有不良言论出现,更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对中学生上微博,老师担忧、家长可能干预,那你如何看待中学生上微博,我们讨论、交流:

三个小组(上课之前分好)分别担任三种角色:教师、家长、学生,讨论“中学生上微博之我见”

特别说明:

1、讨论时间3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1分钟之内。

2、所有角色发言结束,请一个同学做总结。

3、讨论之前动员:通过阐述你的观点,努力的说服对方,充分展现你的魅力,舞台为你而铺设。

学生谈:

教师注意点评和引导(注意立场和基本观点要正确,偏激的要予以纠正)

教师总结:微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有方便快捷、信息共享、传播和获取的优势,是我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但中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学习任务重、时间相对紧张,而作为信息传播平台的微博又良莠不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积极作用,尽量避免或减少消极方面对我们的影响。微博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助手和工具,我们要变“微博控”为“控微博”,成为微博的主人。

就像微博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任何一个矛盾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我们哲学上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是也不能忽视它消极的方面,用哲学术语表述就是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我们在评价人或认识事物,给事物定性的时候,要全面分析看到矛盾的

两个方面,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这就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幻灯片展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过渡语】针对中学生上微博,既认识到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又全面分析了中学生上微博的利与弊,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而且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的学生自制力强,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上微博获取信息;有的学生自制力差,那就少上或者说不上微博,这又做到了针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在哲学上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针对交通拥堵,找原因、想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幻灯片展示】教师微博显示,堵车时发的信息和堵车照片,激起学生共鸣。提出问题:

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正确认识事物

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学生讨论、回答——正确解决矛盾

【过渡语】今年的济南两会有200多件提案与交通拥堵有关,我会把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通过微博发给咱们济南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一个提案里就有大家的声音。

【幻灯片展示】结构整合:本节课是对矛盾特殊性的深入探讨,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要求我们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就是本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所包括的内容。

四、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过渡语】这是章丘四中高二5班的同学通过博客发给我的一封信,大家请看: 【幻灯片展示】李老师:

你好,2010年的学业水平考试的报名工作刚刚结束,我身边的很多同学已经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了,我也不例外!我想上大学,也想好好学,却又抵挡不住篮球的诱惑,下午自习的时间就浪费了;我的基础差、底子薄,看着周围同学学习,我非常着急,什么都想学,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好朋友介绍给我他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己有自学计划),我照着学了一段时间,上课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不仅没有起色,上课老师讲的也跟不上了。思考:请你针对这个同学的情况提点建议? 生:

教师总结及过渡:鼓励引导为主。给同学提完建议,我们应该更深入的认识自己了。美丽的人生要有完整的规划,高中的规划尤其重要。请在总结高二得与失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用本节课所

学知识做指导为自己制定人生规划。欢迎大家就学习的困惑和问题与我交流,展示自己的博客。【结束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你会更加从容和睿智;用哲学指导我们的生活,你会更加幸福,把我改写的小诗《运用哲学 幸福人生》送给大家,希望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愿中国人的幸福象花儿一样,开遍神州大地,处处随手可撷!

---------背景音乐,钢琴曲《雨的印记》

运用哲学

幸福人生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读书、学习,体悟哲学 从今天起,关心社会和他人 我有一个梦想,超越平凡、绽放生命 从今天起,用哲学指导生活 告诉世界我很幸福

●课后反思点评

本节课注重生活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借助形式多样的现代教学手段,展现丰富详实的具体事例,开展灵活多样的问题设计和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充分进行师生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处处体现着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教学资源介绍 1、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和2011年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2、土豆网《两会》相关视频

3、云南卫视和东方卫视关于微博打拐相关报道

4、海子《面向大海 春暖花开》

5、钢琴曲《雨的印记》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篇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政治教材必修4《哲学生活》中重要的一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即对立统一,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通过本框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属方法论的要求, 在全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主要内容及解析

要明确教学内容, 对立统一的实质就是矛盾分析法。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意义、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含义、矛盾分析法的内容就是指要识记相关含义, 能够区分相似概念。理解并会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就是指通过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 提高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

2.教学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难以区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及其方法论的运用,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二者有相似的概念。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其中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例题进行比较分析。重点要让学生掌握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以及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原则。

二、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即“复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内容”。

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 (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2)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一,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 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情境导入:故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问:为什么老人的马丢了, 邻居觉得很倒霉, 老人却不以为然呢?为什么当丢失马带回了骏马, 老人不觉得高兴呢?为什么儿子摔断了腿, 老人不悲伤, 反而觉得有可能是一种福气呢?

答:老人第一次丢马, 却带回了另一匹骏马, 因而是福气。虽然拥有了新的骏马, 但是儿子却因此摔断了腿, 但正是因为摔断了腿, 因而躲避了征兵, 保全了性命, 因而是福气。

教师:中国有句古话: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跟上面的故事其实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从哲学的角度讲讲其中的道理。

讲授新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板书: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

(1) 含义

(2) 地位

(3) 意义

教师提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解决以上3个问题。

2.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2)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3)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4)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

3.统一的认识方法。板书:

(1) 两点论

(2) 重点论

(3) 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巩固新课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突出重点、难点。师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列出。

并请一个同学来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2012高考中关于该部分的真题解析

1.选择题

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 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 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哲理及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材料表明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歌颂爱情, 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部, 故①项正确;无论哪个民族的何种形式, 对爱情的歌颂都为世人所接受, 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所以②项正确;③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体现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就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求同存异, 和谐相处, 所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要承认文化的差异性, 故第4项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必修3、4:文化的多样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关系等。

2.材料题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 截至2011年12月底, 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 占网民总数的48.7%, 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 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1)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

答案: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2、该网民的观点指出了微博健康的一面, 看到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 但忽略了其不健康的一面, 即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

3、对微博既要看到它的主流是积极的, 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 还应该认识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回相互转化。

解析:本题的最大特点是自选原理, 在唯物辩证法范畴中, 看似有较大的自由度, 但分析材料可知, 其实, 本题还是有很大的限定性。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 可以看出网民对微博作用的认识是积极的, 但忽视了微博的消极作用, 因而是片面的, 一点论的。材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哲理, 也可以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原理评价材料中的观点。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在抓主流的同时, 不能忽视支流, 因为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基本上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实现了教学的目的。但也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节课的瑕疵。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时间安排不是十分合理。在复习时用时过多, 同学回答问题时间较长, 因而在教授本节课的难点时时间比较仓促。在讲解和举例时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特别是对于高考真题的解析占用时间过长, 虽然学生达到了明白准确的理解, 却对后面的运用环节造成了冲击,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解与运用的完美结合。今后应注意详略得当, 合理安排时间, 使课堂结构更加合理。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篇3

1.知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2.能力:学会辩证思维,克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信,辩证,实干。

三、深入探究(小组合作)

1.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为例,说明新旧事物有什么样的联系?

新事物在旧事物中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私有制、腐朽文化),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先进科技与管理、政治文明),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公有制、马列主义指导思想),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东欧巨变)。

2.量变、质变就是发展吗?举例说明。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质变既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既有符合也有不符合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据发展的实质,只有符合规律、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前进的上升的量变和质变,才是发展。准备食用的食品变质?水结冰?制成冰棒!

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要点

实质(含义)、性质、方向(趋势)、道路、途径、状态、原因

4.量变、质变的复杂性

(1)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数量增加;结构变化

(2)相互渗透: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质变中包含数量的变化。成才过程中考上大学。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写A,错误在括号里写B)

1.数量增加、速度加快就是发展。()2.质变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质变都是由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的。()4.发展就是无限循环往复。()

5.只要有量变,就一定会发生质变。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6.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是截然分开的。()

7.事物的发展经过一次量变到质变就完成。()

(二)单项选择

1.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指(C)

A运动与静止B物质与意识C量变与质变D整体与部分

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D)

A事物的变化是前进不是后退B事物的数量是增还是减

C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

6.“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C)

A重视量的积累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把握适度原则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7.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就是要改变所有制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三)简析:某厂是一个国有企业,由于产品、管理、沉重的社会负担等原因,企业出现严重亏损。新班子上任后,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方面进行市场调研,调整产品的结构,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狠抓营销,实施名牌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该厂利税连续多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了资本运营,在全国各地投资办厂,逐渐形成了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

该厂是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答:(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该厂加速新产品的开发,进行资本运营,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体现了发展的实质。(2)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该厂重视量的积累,并抓住时机进行资本运营,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质的飞跃。(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该厂在困境面前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改革,努力摆脱困境,迅速走上发展的道路。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篇4

一、选择题

1.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这说明导学号 2411048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B.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 D [解析]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微博既可以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也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可见微博有利有弊,但微博的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其它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C选项。故答案选D。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下列俗语中能体现这一哲学观点的是导学号 24110481()A.牵牛要牵牛鼻子 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书到用时方恨少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答案] A [解析] 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适合题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不适合题意;书到用时方恨少强调劝勉人们要“贵学”,C不适合题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不适合题意。

3.文化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文化建设的思路体现的思想方法是导学号 24110482()①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C.②④ [答案] D [解析]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分别体现

B.①③ D.③④

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④符合题意入选;材料未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没有涉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答案选D。

4.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数据”,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材料体现的哲理是导学号 24110483()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答案] D [解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材料中对于不同的数据要用不同的存储方式,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5.与右图漫画《断线风筝》寓意相同的是导学号 24110484()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答案] D [解析] 漫画中风筝后面的线对于风筝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同时对于风筝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体现的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的也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D项正确。“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体现了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但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体现了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应选D。

二、非选择题

6.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新生事物,亚投行的未来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方面,亚投行主要贷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大、周期长、盈利弱,且政治风险不小,安全环境多变。亚投行如何在众多基础设施项目中进行取舍和平衡各国需求,是一个大挑战;另一方面,亚投行需要创造国际多边银行的最佳实践,努力让参与者都能满意,协调难度大,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开放包容心态和合作共赢的理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磨合和完善,世界

应该对亚投行的探索和不断完善过程给予必要的宽容和包容。

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应有的战略思维。导学号 24110485

[答案]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亚投行作为新生事物,要正视未来发展之路的挑战和风险。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要坚持求同存异,学会吸收、借鉴以往其它国际银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懂得取舍和平衡,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应有的战略思维。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矛盾观的相关知识,切入点是中国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应有的战略思维,题型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矛盾观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新生事物,亚投行的未来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可从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角度来分析;亚投行需要创造国际多边银行的最佳实践,可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角度来分析;亚投行如何在众多基础设施项目中进行取舍和平衡各国需求可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角度来分析。

一、选择题

1.在物理研究中,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很小,各种物体就能被看作只有质量而无体积和形状的质点。质点忽略了复杂且次要或无关的因素,注重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这体现的哲学思想方法是导学号 24110486()①从事物的个性中把握其共性 ②解决复杂问题时要突出重点 ③认识事物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④要坚持从局部入手认识整体

A.①② C.①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主次矛盾的关系。“各种物体就能被看作只有质量而无体积和形状的质点”告诉我们要从事物的个性中把握其共性,①符合题意;“注重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体现了解决复杂问题时要突出重点,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抓重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讲整体与局部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2.磁悬浮列车具有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的优点,但人们对其安全性、磁辐射又有一定的担心。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说,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汽车等传统交通工

B.②③ D.③④ 具,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还低得多。这说明导学号 24110487()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看问题既要看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做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还低得多”说明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C项符合题意。

3.“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主要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导学号 24110488()A.坚持全面的观点,分清主流与支流 B.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进行思维 D.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答案] B [解析]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说明我们要抓住事物的中心、关键和重点,这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体现,故选B项。A、D两项说法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4.面对雾霾,继北京之后,不少城市也相继出台或加快出台自己的应急预案。但业内人士指出,这只是极端气象条件下“减缓重污染恶化”的短期应急举措,治理雾霾的长远解决之道“不在应急,而在减排”。这一主张体现了导学号 24110489()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A.①② C.②③ [答案] C [解析] 治理雾霾是办事情,而不是看问题,所以不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题中未体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所以①不入选。

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

②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B.③④ D.①④

导学号 24110490()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①② C.①③ [答案] B [解析] ①与题意不符,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到事物发展遭受挫折,不能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错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而不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6.“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主要是导学号 24110491()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空白和色彩构成了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用空白来反衬其他的色彩,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A适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不是主次矛盾,更没有涉及事物的性质,B、C、D三项都和材料无关,故选A。

7.下面漫画《掉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导学号 24110492()

B.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B.③④ D.②④

①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③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C.②③ [答案] B [解析] 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①正确,②错误;牙齿并非是人体中的关键部分,所以③与题意无关;同样是掉牙齿,老人和小孩原因却

②矛盾普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B.①④ D.②④ 是不同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

8.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6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扶贫开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导学号 24110493

[答案]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要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既对立又统一,扶贫开发要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实惠。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贫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扶贫。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篇5

2012高二政治单元检测: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事物发展过程也告诉我们,在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也不能回避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这是因为

①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③矛盾是可以消灭的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生活与哲学道理主要是

A.矛盾具有同一性B.矛盾具有斗争性C.矛盾具有普遍性D.矛盾具有特殊性

()8.温家宝总理说,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团体,特别是农民。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艘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艘最慢的船只。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观点体现了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②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③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性能状态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9.针对大中小学学生不同的文化层次、知识背景、能力差异,各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比如对小学生则采取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对中学生则采用警示影片的方式传递信息;对大学生则以广泛的社会实践作为廉政教育的方法。从而把廉政文化扎根在学生心中,进而让学生去影响自己的亲朋好友。这种教育形式之所以能够取得实效,是因为

①立足于学生的客观实际②分清主流和支流③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①③④

()10.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有关部门将制定改革配套方案,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实化政策措施,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工作。这启示我们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要分清矛盾主次方面④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1.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曾这样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高中阶段在人生中如此关键,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这就是说我们要

A.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B.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2.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一定要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这体现的生活与哲学观点是

①联系的观点②抓住主要矛盾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④

()13.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并不是一个创造大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培养创造性思维就要

①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②面对实际,敢于提出和解决新问题③积极参加创新型实践,大胆怀疑和超越④以科学理论为出发点,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据此回答14—16题

()14.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这体现了

A.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发展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6.为推进三网融合,会议明确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重点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深入细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推进三网融合工作顺利进行。这体现了

A.抓重点抓主要矛盾的观点B.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来表现

()17.“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各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8.2010年3月22日,山东省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会议召开。在全党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山东省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帮助本省企业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发展的路子,保持了出口稳定增长。这一工作思路方法体现了

A.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9.贯彻落实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B.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促进经济增长,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求我们坚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必须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2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生活与哲学观点是

①一分为二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辩证否定即“扬弃”④谦虚好学,不耻下问

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22.中共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党之心,恪守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坚持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④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3.视频通话、下载音乐、收看电视、实时导航、网上购物、在线游戏、手机钱包------随着3G技术的发明和服务的推广,其丰富多样的功能让手机不再是“打电话”那么简单了,一股3G手机发展新浪潮也随之在全球掀起。这表明

A.创新使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B.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创新离不开革命批判精神D.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4.2011年12月28日,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上校指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原则,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制和生产。我航母平台主要系统装备,包括阻拦索在内,都是自主研发和改装的。用辩证法原理分析,材料说明我国军事现代化过程

①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坚持了辩证法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③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④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25.最近,很多人为“五常大米”卖高价而农民难受益的现象鸣不平,声讨“黑心”商家者有之,指责监管不作为者有之。巧合的是,前一段时间,“菜贱伤农”也引起许多网友关注,他们为农民解决“买菜难”、“卖水果难”“卖土豆难”的问题出谋划策,但收效甚微。其实,在农业问题上,单靠热情和良好愿望都无济于事,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农业特点和本质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帮助农民实现自己的利益。

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观点?(6分)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2分)

(3)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困境如何用创新意识寻求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突破?(12分)

26.“微博潮”来袭,不少中学生成为“微博”的忠实拥护者。从学生的微博中发现,学生们的微博大部分时间都地“直播”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不少家长从微博上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后,会忍不住干预孩子的举动。“微博上一些负面偏激的语言会影响孩子,何况写微博太分心了。”个别家长发展子女有时候上课也写微博,马上收了手机。

对于家长的干预,学生们表示反感,有的表示理解,也有的采取应对措施不予理睬。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微博潮”来袭说明了哲学关于发展的什么道理?(6分)

(2)就家长的做法和担忧,与家长进行一次思想沟通。(16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参考答案

1—5DBABA6—10BABCC11—15BAAAA16—20AACBA21—14CDDD

25.(1)①联系观点。“五常大米”卖高价与农民难受益,声讨“黑心”商家者有之,“菜贱伤农”也引起许多网友关注,专家指出在农业问题与解农业特点和本质等都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材料中所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积极寻找原因、了解发展状态、预测发展趋势,做好积极应对。③矛盾观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6分)

(2)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们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扩大种植,导致一定时期农产品的过剩,出现上述农产品难现象,是因为人们没有重视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联系,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4分)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市场经济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农业生产与增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的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任意盲目地扩大、减少农作物的生产。(4分)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价格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农产品价格与供求的不稳定性。(4分)

(3)①创新就是对传统的突破,是在过去知识、经验、技能基础上的飞跃。创新的科学内涵就是突破、质变和飞跃。创新是创造全新成果的行为与过程,就是总结新经验、拓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分)

②从理论上说,创新就是首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并且这种见解能够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创新是理性认识的新飞跃。针对农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我国的国情,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新观点、新经验,为发展中国特色的农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4分)

③从实践上说,创新就是新发展、新创造,就是取得全新的创造性成果的过程。在农业发展的实践上要把传统的农业经营与现代市场实践相结合、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订单农业、保险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新模式。(4分)

26.(1)①微博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为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新的工具,深得人们的欢迎,“微博潮”来袭说明了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前途是光明的。②家长对于微博的担忧也说明了新事物在一开始学是不够完善的,对待新事物的正确态度要积极支持,促使其不断完善。(6分)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现在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学生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多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事物充满矛盾,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对于学生使用“微博”,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摒弃消极的方面,发扬有利的方面。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学阶段的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免会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家长不必对事事都进行干预,要相信孩子能够逐步调整,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微博”是一种网络新生事物,中学生处于认知时期,有好奇心对新事物追捧很正常,单纯阻止效果可能适得其反。④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要坚持适度原则。家长可以多尝试去理解孩子,而不是以绝对的家长权威去压制孩子的行为,同时应该教育孩子把握尺度。(16分)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计

一、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9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祸福相倚”与“得失转化”的有关事例,揭示了对立统一关系。

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并说明其普遍意义。

“牵牛要牵牛鼻子”蕴涵着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对症下药” “因地制宜”等蕴涵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撰文:《矛盾论》读后感。【地位解析】

本框内容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第二框。本框所探讨的 矛盾分析方法——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可以说是整个矛盾观的归宿,整个辩证法的核心,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于此,整个唯物辩证法就完整地呈现给我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告诉我们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接着上一单元侧重从 方法论角度,继续回答 “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因此,在全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智慧,全员全程参与教学过程,每个人成为课堂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煞和否定。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信心;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教学难点 :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重、难点的突破: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合作探究、比较分析、迁移拓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主动地探究、讨论问题。

四、教学设计思想 因为是哲学课,就要努力上出 哲学味、思辨味,要不断地 怀疑与追问。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1、“教”要遵循“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造“认知冲突”,最大可能激活学生思维。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学会放手,特别是教学难点、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2、遵循 “ 三贴近” 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教学中,所举事例力求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也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师生互动是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的统一。、遵循 “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 的理念。教学资料的挖掘基于书本,材料丰富但主题一致,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科学合理的处理好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适当处理和优化重组,先讲第二目,再讲第一目。、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要恰如其分。

采用的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活动启发法、分析讲授法、欣赏体验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知识的迁移和整合,由旧知引出新课。(投影同步)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从何处来)唯物辩证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

认识论——如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 ● 师生从哲学的使命入手,快速梳理哲学四大板块及主要内容: ●

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观和发展观 实质与核心(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整理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世界的状态,即世界是怎么样?)● 互动梳理辩证法“三观”的内在联系: ● 矛盾观知识简要回顾:含义及特点

问:矛盾特殊性原理——其方法论是什么?(引出新课内容)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角色扮演】 古希腊青年尤苏戴莫斯和智者苏格拉底的一段对话,“关于欺骗、盗窃之类是否是正义的”,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辩论。让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尤苏戴莫斯和苏格拉底。

一次,青年尤苏戴莫斯告诉智者苏格拉底,像欺骗、盗窃之类都是不正义的。于是,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辩论。苏:“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尤:“这应该是正义的。不过我说的却是我们的朋友。”

苏: “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说,援军就要来了,因此制止了士气的消沉,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哪边呢?” 尤:“我看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 苏:“又如一个孩子生病了需要服药,却不肯服,父亲就欺骗他这东西很好吃。由于用了欺骗的方法,竟使儿子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的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尤:“我看也应该放在正义一边。” 苏:“又如,一个人因为朋友意志沮丧,怕他自杀,把他的刀剑一类的东西偷去或拿去,这种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尤:“当然也应该放在正义一边。” 苏:“这就是说,就连对于朋友也不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坦率行事的?” 尤:“的确不是,如果您准许的话,我宁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 ——苏格拉底运用他擅长的“精神助产术”,反复启发诱导,帮助尤全面认识问题。告诉我们每个事物都有其矛盾的特殊性,要对事物作具体分析,进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就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依据:矛盾具有特殊性。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特殊方法。

地位: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主义活的灵魂。

● 【 梳理教材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点:原理依据、含义、地位。

(易错易混)矛盾特殊性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原理和方法论的关系。

(难点剖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然是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为什么要以矛盾普遍性原理为指导?——要分析和解决矛盾,前提是要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也就是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

● 【欣赏体验】选取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其中的 6 个让学生欣赏。

师问:同样是描写贵族小姐,在曹雪芹的笔下,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只一两句诗就可以把她们鲜明地区分开来。为什么?

【连一连】让学生把 诗句与对应的人物进行连线。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机,自云守拙。——薛宝钗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袭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一: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即“认识世界”。)

师生探讨:一部《红楼梦》,可谓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的典范,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每个人物身上最典型的个性特征,也就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得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一

● 【生活智慧】通过灭火、西邻用人的例子。

让学生回答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不同的物体着火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去处理?

例子 1

木材着火——用水灭火;油锅起火——用黄沙;化学药品着火——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等等。

v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二: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即“改造世界”。)

例子 2

有一个寓言故事:西邻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质朴,一个聪明,另外三个,一瞎一驼一跛。按常理,这种家庭应该日子不好过。但是,西邻善于因人制宜,扬长避短,他让质朴的儿子务农,聪明的儿子经商,失明的儿子按摩,驼背的儿子搓绳,脚跛的儿子纺线。结果,全家人各尽所长,安居乐业。

—— 用人如器

各取所长。

【思考感悟】 “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们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找到发挥你特长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伟大。● 反对:“一风吹”、“一刀切”,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思维延伸】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具有多样性等。● 【“头脑风暴”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列举包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俗语、俚语等,一组列举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俗语、俚语等。一一对应,多多益善。(课堂气氛热烈)A 组:因材施教、入乡随俗、量力而行、量体裁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抽薪止沸„„

B 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抱薪救火、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一刀切、一风吹„„ ● 【思维拓展】列表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系。(师生互动完成)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承上启下】一个简单事物内部可能只包含一个矛盾,而一个复杂事物内部会包含多个矛盾,大到社会,小到个人,都是如此。结合学生自身存在的矛盾,比如学习和玩乐、成长与责任、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而贯穿其一生的最主要的矛盾应该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可见,在复杂事物的多个矛盾中,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情形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投影图示)● 【案例解读】案例一

索尼得益于 “ 带头牛 ” ;案例二

九方皋相马

——感悟: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样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生活的智慧。● 【 梳理教材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关系、方法论意义。(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① 含义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注意点:前提是在一个复杂事物中存在多个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 , 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主、次矛盾是矛盾发展不平衡和矛盾特殊性的情形)

②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例:十七大: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实现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四个文明,四位一体)

B.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青海玉树地震前:经济建设——地震发生: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恢复经济。

③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A.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例:牵牛要牵牛鼻子;画龙点睛;打蛇要打七寸等

B.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例: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C.反对不分主次,颠倒主次,抓不住重点。

例: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十个指头按跳蚤等

(注意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不等于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而是强调在解决矛盾的时候,有所侧重,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要集中力量解决它,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即对不同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 思维点拨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正是由于每个矛盾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注定成为主要矛盾,有的只能成为次要矛盾;因此,我们应该具体分析每个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之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渗透在矛盾分析方法的各个方面。)● 【实战演练】:下列俗语体现或违背了什么原理或要求?(互动完成)

如:眉毛胡子一把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十个指头按跳蚤;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擒贼先擒王;荷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牵牛要牵牛鼻子;学会“谈钢琴”的工作方法;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等。

● 师: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都有主、次之分。这就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特殊性的情形二——矛盾主次方面。(投影图示)

【时事回顾】 2008 年以来大事记:跌宕起伏、悲喜交加

2008 年以来,中国人民走过了一段极其不平常的历程,我们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拉萨**、疆独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南方罕见雪灾、甲流来袭、金融危机等等一系列重大考验,但是我们坚强地挺过来了,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神七顺利上天,实现两岸三通,积极抗震救灾,挫败民族分裂势力,成功抗击甲流,实施新农保、新医保,努力遏制高房价,全面关注校园安全。经济增长“保八”成功,大力建设民生工程,社会各项事业有序推进。

师问:如何看待中国在这阶段的发展形势?

——中国在这阶段可谓跌宕起伏、悲喜交加,成就和困难并存,但是总的来说,成绩是主流(矛盾主要方面),问题和困难是支流(矛盾次要方面)。

● 【 梳理教材 】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关系、方法论意义。(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① 含义

矛盾主要方面:在一个矛盾的双方当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1 个)/ 矛盾次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1 个)。

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配以漫画题训练。②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 温故而知新 】结合经济生活中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的双方,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在国民收入的配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A.对立: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B.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C.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改变。

③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运用:评价人和事;看形势;评价互联网的发展;评价党的作风(分清主流和支流)

★ 【难点突破一】 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前面所讲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指的是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双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而不是一面,即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地、全面地看问题;而矛盾主次方面是对这双方的地位和作用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明确哪一方是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既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则是矛盾次要方面。而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对事物的性质产生影响,它作为反对力量,与矛盾主要方面进行力量的较量,发生此消彼长的关系。这就是事物内部本身有包含促使其走向反面的力量,即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矛盾双方力量对比一旦发生变化,发生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就改变了。

★ 【难点突破二】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列表比较 + 实战演练)★【 思维点拨 】 :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处理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正是由于矛盾具有特殊性,每个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决定了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一方注定成为矛盾主要方面,另一方只能成为矛盾次要方面;因此,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矛盾双方的特点,分清主流和支流,这样才能看清事物的性质和本质特征,正确认识该事物,把该事物和他事物相区分,这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之一: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渗透在矛盾分析方法的各个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总的方法论(师生互动完成两者的含义、关系,水到渠成)

(三)本课小结

矛盾分析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概括总结。(师生互动完成)

(四)巩固拓展练习、(2009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题)我国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你是否赞成文理分科?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道理,加以分析说明。

【 思维导航 】 :教师引导分析材料,学生充分探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观点一

赞成文理分科 人才的发展应该有所专长,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同时又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即培养 “ 通才 + 专长 ” 式人才。

观点二

反对文理分科 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是紧密关联的,过早文理分科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2、(自编材料)楼市风暴 ——“ 史上最强 ” 楼市组合拳。

1994 年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中国老百姓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不断增加。但是,在过多依赖市场化体制运作下,2002 年开始全国各地房产价格不断攀升,老百姓出现了“住房难”的问题。

继 2008 年渐趋平稳,2009 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急转向上的行情。年初:贯彻房地产优惠政策刺激房市

;年中:加大土地供给,整顿市场秩序;年末:防范泡沫扩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2010 年面对居高不下甚至疯狂的房价,国家颁布了“国十条”,使出 “史上最强”楼市调控政策组合拳,通过税收、信贷政策重拳出击房地产投机炒作,实行更严格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同时限制地价,首推房价问责制等等,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问:上述材料中体现了哪些矛盾分析法的道理?

【 思维导航 】(1)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既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又由于其不健全,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困难。—— 体现了用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观点看问题。(2)面对楼市出现的实际情况,国家针对性地采取宏观调控的相关措施;实行更严格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以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体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组合出击,并集中力量打击房地产投机炒作。—— 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篇7

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费尔巴哈认为,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则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的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但他所说的“规定”和“改造”只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不是物质性活动。

问题探究: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上述的观点都没有把握实践的本质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的含义有本质的区别。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什么是实践,实践有哪些基本特征。

推进新课

一、实践及其特点 板书: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人们”——实践的主体

这意味着它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能等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客观世界”——实践的对象

这是说实践以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对象,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则不是实践。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3)“活动”——实践的性质

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以“盖房子”为例,作为一种实践,盖房子不能等同于房子本身(当然也不等同于设计方案),它是把设计方案变为“房子”的过程。

可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掌握实践概念必须注意:

(1)不能缩小其外延。如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社会的活动”。

(2)不能扩大其外延。如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为了更深入理解“实践”,我们必须分析实践的基本特征。(过渡)板书:2.实践的基本特征

人类产生以后,整个世界就分为两大领域: 物质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精神世界——主观世界

人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但人脑怎样反映物质、物质如何“进入”到人脑中形成意识,则离不开沟通两大领域的“桥梁”——实践。

正因为实践所处的这一特殊地位,使它具备了以下的特征: 板书:(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所谓“客观性”:指实践是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必须从事的活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专心

爱心

用心 移的。马克思曾经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吃、穿、住、用等的生活资料都是生产得来的。如果生产停止,人类就会饥寒而死,社会也将灭亡。

问题探究:怎样理解实践的“物质性”?

例如种植一棵树,其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

所谓实践,实际上就是实践的“主体”运用“手段”改造“对象”的过程,实践的这三个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都具有“物质性”。因此,坚持实践的这一特征,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但是,实践的主体运用“什么手段”改造“何种对象”,则反映出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板书:(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而动物的活动却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这一特征是实践最能体现本质的特征。

尽管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指导下进行的,但指导实践的意识有正误之分,这就使实践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例如,江泽民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青年学生应尽早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相反,我们把那些在错误意识指导下开展的实践活动称为“愚蠢的实践”,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或犯罪活动等。

实践的这个特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坚持实践的这一特征,也就在实践的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以上两个基本特征是统一和相互渗透的。由于实践所处的特殊地位——是联系客观事物同主观认识的“桥梁”,因此它同时兼有客观性和能动性两个特征。其中“客观性”使其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能动性”使其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可见,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如果就实践的自身性质而言,它还有第三个特征: 板书:(3)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中进行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才能进行的活动,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实践绝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

过去自力更生搞建设,在当代已远远不够。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各国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我国同样不能例外。这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

知识拓展: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专心

爱心

用心 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

如果说第一个冒险品尝西红柿的人是幸运者,而那些为分辨香菇和毒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就不是那么幸运了。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

问题探究: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是人类品尝之后才揭开的,尝后才知道西红柿等食物能吃不能吃。教师进一步问: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人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实践。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做一做”“试一试”,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

板书: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事物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事物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这句名言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教材的第44页“相关链接”栏目告诉我们两点: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板书: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恰恰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如水车);数学的发展则是计数的需要,如丈量土地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此方面的古籍有《周髀算经》和明代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等。

结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板书: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探究材料“是非莫辩”)

问题探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庄子说法的理解。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专心

爱心

用心 标准。

(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3)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此时,我们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一个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教材第46页“相关链接”引用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论证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今天,我们之所以说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是真理,就是因为它经过了勒维烈科学实验(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的证明。这一栏目再次以实例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道理,同时激发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检验和证实一系列科学假说。

板书: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问题情境

教材第46页博士学成归国的例子(多媒体课件展示)

问题探究: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获得知识不是目的,运用知识投身实践活动才是最终的目的。

教师总结:这位归国博士来到草原,就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草原贫困落后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这启示我们,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所谓学以致用,也正是强调这一道理。

在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问题上,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学来的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正确的态度。另一种是把学来的理论束之高阁,或空谈一阵,并不实行,这是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态度。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应该表示为: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包括创新),这一公式从实践出发,又落脚于实践和创新,表明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道理。

课堂小结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本课的学习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要立足实践,学习科学理论。

专心

爱心

上一篇:雄安新区未来发展下一篇:客务部2010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