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共10篇)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1
浅谈学习动机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习动机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文/赵小红
摘 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是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单向联系,这种联系具体表现为:教师服从于教材,学生服从于教师,教师、教材和学生又都服务于考试,无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缺乏应有的能动性,从而导致思想政治课堂缺乏活力和创造力。旨在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谈谈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学习动机;建构;教学情境;交互活动;成功体验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习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内、外部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建构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如,在讲授“供求影响价格”这一知识点时,恰逢台风过境,我就列出了一则“台风过境,菜价普涨”的统计数据,并设置探究问题:为什么台风过境,菜价会普遍上涨?学生结合自己在台风中的体验,总结出了下列原因:台风过境,交通不便,外地蔬菜难以进入本地市场;受风灾影响,菜地损毁,蔬菜减产。我顺势总结:台风过境,带来了蔬菜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上涨。“供求影响价格”这一知识在情境展示中实现了自然生成,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受性强的素材作为背
景。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供选择的情境类型通常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等。面对丰富的素材,教师应不拘一格,多种情境交互使用,以更加强烈的新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为教学目标的完成而设计的,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即使很精彩也是无效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要考虑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作用。一个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幽默睿智并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在操作教学情境时往往更能得心应手,引发学生的强烈共鸣,而一个刻板严肃的教师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阅历、开阔视野,锤炼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示范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的向往。
二、建构交互活动,满足心理需求
在人际交往中,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融入某一团体并获得他人的理解、认可和尊重的需求更加强烈。这些特点使得思想政治课堂交互活动的构建具备了可能性。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尚处于“伪成熟期”,看问题容易偏激和草率,意志品质的发展尚待完善,需要在互动活动中澄清认识上的误区,通过纠正不足以完善自我,因而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建构交互活动变得尤为必要。
如何才能有效地建构交互活动呢?(www.fwsIr.com)(1)交互的核心是问题的设置。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有效的问题设置应该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比如,在学习“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列举劳动者被侵权和维权的事例;②根据所列事例,说明他们的什么权益被侵犯了;③暴力维权、跳楼讨薪等方式到底伤害了谁?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从报刊或网络上搜索到若干事例;以此为基础,学生进而能有效解答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则进一步深入到如何维权这一层面上,在揭示教学重点的同时实现了学生已知与未知的沟通,从而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反之,如果直接将最终的问题抛出,要求学生回答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多数学生就会难以入手,或者干脆照搬书本知识,那么,交互活动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可能抑制学生展示自我的内在需求。(2)在交互活动的建构中,还需要注意对互动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作出及时和恰当的反馈。比如,在维权方式的讨论中,有部分学生对“暴力维权”持支持态度。我及时指出:持支持态度,说明你富有正义感。但是,在法制社会,正义的声张必须依赖法律。只有所有的.人都回归法制的轨道,非正义的事情才会得到有效遏制。这种及时反馈既维护了学生发表看法的积极性,又能对偏激的观点进行引导,有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产生稳定而持续的学习动机。
三、建构成功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
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长期反复遭遇失败,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力感,即对学习产生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念头,严重地破坏了学习动机。反之,一系列成功的体验则会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强烈的学生,勇于接受挑战,能正视学习活动中的失败,其学习动机较为稳定。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深奥的哲学道理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教师就可以借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的成语以及幽默的漫画等素材加以阐释,从而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产生成功的体验。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树立有效的成功典型,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在探究活动中,可以将学习成绩相差不大的学生编为一个活动小组,并通过表扬、赞许等方式在小组中树立成功典型,那么小组的其他成员看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伙伴获得了成功,也会增强自信,产生较强的自我效能感。
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不是唯一的。但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则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根本措施,这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生主体论”不谋而合。因此,研究学习动机理论,并用以指导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4.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2
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是以现代教育学等为理论基础, 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全员多边互动为基本动力, 以班级授课为基本结构,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根本目标, 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统一。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 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 以教为中心, 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 是权威, 是课程的主宰者。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成为被动的课堂配角, 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很少。其结果是学生缺乏主动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对学习之外的事情缺乏兴趣, 对他人的需求和社会问题缺乏敏感和关切。目前更有不少学生厌学政治, 政治课甚至成为他们的休息课。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合作学习的目标
与当前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相适应, 政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功能目标为: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互动合作、互相帮助、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技能,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的兴趣,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合作学习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一) 布置预习任务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合作学习, 必须是一种有准备的学习。这种准备不仅指政治教师的准备, 学生在运用合作学习之前也要有所准备, 特别是牵涉到理论性较强、又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问题时, 则更需要学生做好相应资料的准备。在这里, 对于一堂课而言, 则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这种预习, 有别于平常我们备课中的预习, 它需要学生在仔细看书的同时, 还必须找出你不清楚的问题来, 有必要去找一下有关这一问题的相关看法。
(二)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影响合作学习运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政治教师在高中运用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4~7人。每个小组成员不是最优秀人员的组合, 它需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和单科学习成绩进行混合编组, 使学生之间形成差异性和互补性, 各小组之间的合理竞争, 保证公平性。
(三) 小组讨论学习
小组讨论也是合作性课堂常见的学习活动。但是, 在小组讨论中各成员也应处理好倾诉与倾听的关系, 尤其不能歧视差生的观点或错误。如教材中有关“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相互关系”的表述, 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下四对关系: (1)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2)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3)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4)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通过学生分组讨论, 进一步归纳出对以上“四对关系”的正确认识。
(四) 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
合作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自由活动, 不能盲目、随意进行, 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因此, 教师应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 注重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中, 教师也是合作者, 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 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难以深入时, 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指导,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3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对比了多种教学方法,最后确认选择一定的时机采取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适合自己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作教学法
(一)合作学习的界定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侧重于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成功教学改革”。
由于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在新世纪开始以后逐渐为我国教育界所重视,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该决定专门提及了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正是在此之后,合作学习成为了教育学关注的热点之一。尽管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将学习单位重新进行组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语言表达、思维逻辑乃至家庭背景等各种因素之后以异质成员组成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以小组成员在学习中所采取的各种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完成小组成员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的,以小组成员认可的学习收获为标准,以整个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获取奖励或认可依据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实际上,合作学习旨在为学生创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二)合作学习的特征
关于合作学习的特征,学者们做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也产生了许多成果,这些成果有的大同小异,有的截然不同.尽管存在差异,一些基本点却是相同的,这些基本点是:第一,合作学习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异质成员构成的学习小组的活动。而组建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平台。第二,合作学习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相应的位置,相互之间存在“同舟共济”的依赖关系。第三,合作学习的评价与奖励以小组成员的总体成绩为依据。当小组达到预定的目标时,每个组员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第四,合作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是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的。
二思想政治课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一)内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在预习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对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的深入探究,从而达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努力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最终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平台。
(二)实施
合作学习是众多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当然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和其他教学模式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客观地说,它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也不是在所有的教学条件下都适用的。它的适用要由教师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生实际等各种教育因素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时间节点来采用。
根据笔者实践证明,要顺利地实施合作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有足够吸引力的主题;可详细分解的任务;成员合理团队小组。
我通常考虑在讲授这些教学内容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对新知识进行预习时让学生合作探究;出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对某些问题产生分歧有讨论的必要时让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做社会调查需要分工协作时让学生合作探究。总的原则的遵循“教无定法”的思想,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地、适时地采用合作学习模式。
(三)策略
1引起策略
(1)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觉悟目标以及情感目标。由于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非常注重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要特别关注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也就可以顺利地开展了。而在此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也在不断地升华之中。
(2)教学论题的设计。合作学习是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论题的设计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一般说来,论题的设置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同时还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即数量上不能过度,以免重点分散;难度上不能过于深奥,以免学生无法解读。
(3)教学氛围的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是条波动着的曲线,不可能一直保持在波峰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个人习惯、语言表达、准备状况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节学习的节奏,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endprint
2组织策略
(1)异质分组。合作学习的的基本单位是学习小组。由于学习小组构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是否成功,所以对成员的构成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依据“兼容差别,优化组合”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确保在学习中小组成员都能找到适合发挥自己优势的切入点,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2)小组规模。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小组的规模是不确定的。应该结合教学任务来考虑。人数不宜过多,通常以4—6人为宜,同时根据学习的进程及时调整。
(3)角色的确定。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应有自己相应的位置。一般地说一个学习小组中应有的主要角色是领导、资料提供、文字记录、对外交涉等,按照小组成员的多少角色可以相互交集。同时,角色的承担还应是动态的过程,也就是说根据学习的进程,角色不是单一的,可以是经常变动的,总之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的为首要标准。
三合作学习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合作与竞争
合作学习的特色之一就是学习效果的判断以小组为单位,这样的评判方式自然地就形成了“组内成员精诚合作,组间成员激烈竞争”的局面。所以要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这里的合作有小组内部成员间的合作、小组之间的合作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而竞争则有小组内部成员个人自我表现的竞争、小组之间的竞争等。如果正确地处理好了这些关系,也就将竞争与个人活动都纳入了学习的过程,两者兼容互补,就能使学生处于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动态的学习环境之中。
(二)授课与小组
合作学习是互助性的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还是要通过教师的授课来完成,只有那些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以学生的社会阅历能够予以正确判断同时也是感兴趣的内容才有采用互助学习模式的必要和可能。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合作学习应该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三)主导与主体
毋庸置疑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因为他掌控着教学的进程,学生是主体,没有他们教学就失去了对象,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则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他们既是学习的主导者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减轻了,相反,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到小组内部及小组之间的平衡及学习进展,所以,教师的责任更大,所付出的精力更多。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失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种适合所有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同时达成所有的教学目标。多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需要有多样教学模式与方法与之相应。所以,我们应灵活地运用于合作学习具有互补性的其他教学模式与方法,将其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产生最大的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逄双瑜.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4
南京市秦淮中学
周志芳
内容提要: 文章从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入手,以一节多媒体教学课程《美国的利益集团》为例、从教学过程和课后总结两方面,对政治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及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
多媒体
课程优化
当今社会,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必须迅速走向网络化和数字化。这就要求新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依靠现代技术,使其适应信息社会多方面对人才的需求。
我校从去年开始组建了校园网,所有的教师都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教室通过电信LAN与因特网实现高速连接,这为我们探索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了必备条件,通过多次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贯彻新课程理念,解决课程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具体性之间等诸多矛盾,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结合高二政治选修3《美国的利益集团》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创设生动多样的导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美国的利益集团》教学案例:
情景设置:今年五.一节,我校高二年级小尚同学去了趟美国,探望在美国做社会研究工作的父母。游山玩水之余,小尚注意到
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在发达、现代的美国,游行、示威、游说几乎成为城市街头一景。晚上,小尚上网进行了查阅,这是他查阅到的部分图片和资料。(多媒体放映相关镜头和资料)。
资
料: 一项美国调查表明,60%以上的成年美国人至少参加了一个利益集团。前众议院院长托马斯.奥尼尔曾经说过:“在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院外集团。”事实上,在现今美国,各类利益集团兴旺发达,数目和种类之多,堪称世界各国之冠。美国成人无论关心的问题是多么具体或特别,往往都能找到一个专门关注这种问题的团体.最近几年,以色列在中东的所作所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侵略巴勒斯坦,引发黎以冲突,轰炸联合国观察站.安理会几次意欲制裁以色列,却都因为美国从中阻挠而很难形成正式决议。美国政府之所以态度暧昧, 与其国内犹太人组织的活动及影响密切相关。
查到这里,小尚觉得有所发现,同学们猜猜看,他发现了什么?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方便了教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课件,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感官上得到刺激,并在生动热烈的情景中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学生注意力被情境深深吸引,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转到了课程内容上,经过讨论,就会有很多同学要求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教师稍作总结,投影图
示:
新课讲授:
(一)、名目繁多的利益集团
1、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1)地位:与政党、政府共同成为美国政治的三大支柱。(2)影响:少数人利益凌驾于多数人利益之上的各种政策出台,常常同利益集团的游说活动直接相关。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会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到美国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接受了课程的目标内容并留下深刻印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全面、快捷的特点,及时收集时事材料,增大课堂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美国的利益集团》教学案例:
(二)、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多媒体放映美国04年总统大选的相关片段、08年竞选的有关内容、07年5、1节纽约街头游行、游说片段,让学生概括出美国利益集团的活动手段和途径)
1、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手段:
——承担法庭诉讼、游行示威、影响选举、直接游说、间接游说等。
2、利益集团用以影响美国政治的主要途径:
通过金钱、人数、知识等来干预政治、影响政治、向政府提供专业知识,充当智囊。
资
料:
据《华盛顿观察》统计的数字,美国大概有:
3000
多个“游说”组织兴趣集中在税收政策领域; 2700多个组织主要关心预算问题; 2400多个组织关心公共医疗问题; 2000多个组织集中在对外贸易领域; 1900多个组织在环保领域; 305个组织集中在种族问题上; 605个在国际关系上; 499个在移民问题上; 美国首都华盛顿堪称世界“游说之都”,专门针对国会的专业说客就有8000多人,如果算上为这些说客服务的助手,据说人数有四五万之众。这些组织每天四处奔走,踪迹遍布华盛顿的主要酒店、饭馆、会所等政要们可能出现的各个角落。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具有时代性强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又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时事千变万化,其中蕴藏着许多鲜活的案例和材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往往会使人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说服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学生情况,结合历史史实和时事,对教材作些适宜的补充,从而使学生可以看到更多、更新、更贴近生活的材料,这样就使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更新永远不会与时代脱节,更富时代性、实效性。
三、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美国的利益集团》教学案例:
(三)、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多媒体放映两种观点的辩论场面,学生分两组参与讨论,从中概括出正确结论)
共同探究: 观点一:
利益集团把政府的情况转达给公民,又把集团及选民的意向转达给政府.利益集团作为公民参政的渠道,使普通公民对美国政府决策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观点二: 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少数人说了算.政府不能保护人民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只会维护某些强大的利益集团的权利。
建议思路:(1)你是否赞同这两个观点或者你认为哪种观点更有道理。
(2)分别分析两个观点的正确与不足之处;(3)阐述正确的观点.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图文并茂等诸多优点,可把抽象变为具体,把隐形化为显形,拓宽教学时空难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师语言难以讲清、讲透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反复实践,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本身也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多媒体的优越性无与伦比。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的特性,从思想政治课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适用性原则、学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时效性原则,适时适当适度地进行多媒体教学。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这些原则,注意处理好一些关系。
1、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
优势互补。
现在有的老师误认为多媒体是一种“全能媒体”,每节课必言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大有“除去多媒体不成课”的痴情。整堂课不管是课题、基本概念,还是课文中的事例,思考题等,一切由电脑来完成。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学生由“学习的主人”变成“电脑的观众”,教师由思维的“点拨者”变成鼠标的“点击者”;人际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所取代,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这种做法,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但其实质仍是“填鸭式教学”。这样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多媒体教学情境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板书、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信息的输出量和接受量之间的关系。课堂容量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认知特点。
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考虑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合作,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表述思想。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思考和
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充分的讨论,提取有效信息,来发现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在实际的多媒体情境创设时,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实际上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对教学情境所展现的整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作出必要的反思,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因此,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正确处理信息的输出量和接受量之间的关系。
3. 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媒体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在形式、内容上,都应该有相应的不同的安排,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知等主观因素,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指出:“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学情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拿来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教学中缺乏个性和针对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是一个教师制作,全组甚至全区、全市教师通用。这需
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无论选择何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要考虑学生感官的承受程度;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
4、正确处理理论性和时效性的关系,教学材料的选择要体现时代精神。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和时效性是很强的。在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最近的、最新的,把最能剖析、破解教学重点、难点的各种社会现象、人物基本事实、趣闻和例证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加深了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提高道德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较好地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5、正确处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教学课件的制作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
多媒体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多媒体课件在画面的构思、布局,字体、字型的搭配,色彩的明暗对比,图象、动画和音像的处理艺术和制作质量等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艺术相匹配。因此,教师要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构建课件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审美观点出发。要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和谐的情景中激发起情感,这样才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美感和追求,使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更强。教师要紧密
联系教材实际,围绕教材选择素材,课件内容只能是教学内容纲要,并在不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前提下,凭借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加入辅助教学需要的图片、影像、声音或动画以及扩展学生思维的课外知识等。
教育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的手工业性质的政治课教学方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每个政治教师在这个新一轮教学改革大潮中都身负重任,义不容辞,每个教师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不负众望,不负社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新型人才。主要参考书目
1.高二政治新教材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
2、曾巧文《浅谈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
3. 吴永志 周丽英《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分类、配置及特点》 4. 张帆 陈晓东《用“先进的方式”传授“先进的知识”》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5
一、激励性语言要把握时机
教师课堂激励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把握的好,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激励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一般在如下几种情况下要及时激励。
1.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时
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有使我们感到惊讶的时候,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享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例如,我在教学《纸币》时,当提到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时,我问:“纸币的发行量和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有几种关系?”一位学生站起来,流利地回答:“三种:大于、等于和小于。”“出现这三种情况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位学生稍作思考,联系到我前面讲到的商品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他们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学生分析后,我即刻表扬:“考虑得真全面,能从不同的经济主体分析,大家掌声鼓励。”教室里响起了鼓励的掌声,同学们也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学生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使他感到很自豪,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时
学生对未学知识不可能了解得很透彻。出错是难免的,而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若此时教师能适时地激励他们,势必能帮助学生跨过思想上的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一次,在讲完企业的经营措施时,我问:“除了从经营战略,竞争优势,诚信经营这三个方面外,谁能从价值规律的角度说说企业走向成功有哪些措施?”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企业要立足市场需求,通过生产创新,为消费创造动力。”听完这位同学的回答,我没有及时否定,而是先表扬了他:“这位同学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正确答案。”接着及时引导,让学生抓住答题的角度,这位同学及时恍悟,从价值规律的角度说出: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这样,既保全了学生的颜面,又让他意识到了错误,学到了答题时注意角度,还最终说出了正确答案,效果相当不错。
3.学生质疑时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环境,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当学生有疑问时,不要粗暴地打断他,也不要大声地训诉他,而要恰如其分地引导他,真心诚意地表扬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激励性教学语言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比如,在上课检查学生预习时,我这样启发学生:“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对某一问题要求学生解决时,我这样激励学生“谁敢试一试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看谁想出的办法多?”“你说得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谁还想来说一说?”等。通过以上这些具有启发性的激励性语言,照顾了因为生活背景、基础、能力等不同的每个学生,关注了学生的差异,促进了不同学生的学习。
二、激励性语言要多样化
有的教师使用的激励性语言总是千篇 一律,没有创意。比如,“你说得很正确,很好。”经常重复使用几个词汇,学生得不到新意,兴奋会逐渐削弱,对于表扬也就无动于衷了,教师语言的激励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比如,针对学生的提问,我这样鼓励: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你的提问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我们学生的思想很有见解,观察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等。这样,对学生产生的质疑,都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鼓励,营造了宽松、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信心。
三、激励性语言要幽默
幽默含蓄是教学智慧的体现,也是教学的“利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语言,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能深入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讲到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时,我巧妙地引用了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中的一句歌词,说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就应“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不失时机地紧追问一句:“为何要这样看?”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全面。”接着教师趁热打铁,分析全面就是要做到一分为二,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国家,甚至任何事物。学生意犹未尽,听得津津有味。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有效地运用好课堂激励性语言,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把关定向,在合作探究中释疑解惑,不断激发其心灵潜质,促使其大胆探索。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扬自己教学语言之长,一步一个脚印,一定能使自己的课堂激励语言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6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所积累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之前学习对之后学习的影响,也可以是之后学习对之前学习的影响,只不过前者被称为顺向迁移,后者被定义为逆向迁移.这种学习迁移理论在知识、态度、技能以及行为规范中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先学会自行车,当学习骑摩托车时就可以运用骑自行车的平衡感很快学会骑摩托车.又如学会中文中的拼音有助于学会英语中的音标.可以说只要进行学习,就可以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迁移理论.
二、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需要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所以学习迁移理论的教学方法将能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应用效果,那么该如何让使学习迁移理论更完美的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
前文提到,学习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但往往正向迁移应用比较广泛,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构架是应用学习迁移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教师就要发挥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某高中为了加强学习迁移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物理知识的全面理解.首先帮助学生搭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只有在完成知识结构搭建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利用学习迁移理论帮助学生学习.一项研究曾经发现,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和右脑记忆的范围不同,但同样是记忆一项数据,人脑对图片的记忆速度会更快、记忆的时间更加持久.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可以通过表格或示意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中,这章首先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与力之间的关系,这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巩固,接下来依次讲解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讲完这三个定律,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这三个定律之间的关系,形成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框架.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物理教师还应该向学生讲解惯性定律与惯性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举例子加以解析.个别物体相于另一物体参考系而言,它是相对静止的,然后教师以具体的实例加以诠释,一颗大树与飞驰的汽车相比,其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这样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对牛顿第一定律有全面的认知.因此,在健全的物理教学体系下,学生更加容易学习物理知识.总之,物理教师应用迁移学习理论进行教学,一定要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从而为学生探索物理知识做好铺垫.
2.加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归纳总结进行巩固,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向学生传授单元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拥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所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这种总结能力应用技巧作用于学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能够将新的知识点经过总结之后融入到原有的知识框架中,形成新的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时,行星的运动遵循万有引力定律,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将万有引力与第六章第五节的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结合、对比,以防止学生出现思维误区.由于万有引力定律是解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定律,是由牛顿提出的,该定律中的内容是任意两个质点在连心线方向上的力而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治理乘积呈正比例,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且这两个物体化学及物理状态与中介物质无关;而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性质则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此外,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该定律具有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和周期不变的特点.总之,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时行星的运动遵循万有引力定律与第六章第五节的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学生通过对两大定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可以提升其归纳的能力,进而对其学习物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3.结合实际应用学习迁移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物理,但只是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高中物理则是对初中物理的升华研究,虽然高中物理知识繁多,但每部分的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从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实现学习迁移的效果.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才能确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物理学习取得最佳的效果.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师过程中,可以通过创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在设置的情境环境下,并依据学习迁移理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点.
三、学习迁移理论的意义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 人的可暗示性
人的可暗示性, 是指人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 而这一能力, 受到暗示双方的体力、智力、职业能力、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制约, 当发出暗示者在这些方面, 都明显优越于被暗示者时, 就可以产生较强的暗示能力。例如, 教师对学生的暗示;父母对子女的暗示;领导对下属的暗示;演艺界明星对普通大众的暗示等等。人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 同时也具有反暗示能力, 即被暗示者对暗示者的语言从内心排斥和抵触。一般来说, 反暗示防线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逻辑防线。一旦被暗示者, 认为暗示者在语言和印象上不合逻辑, 就会从内心产生较强的抵触作用, 暗示效果难以发挥。第二, 感情防线。当被暗示者从内心情感层面对暗示者难以接受时, 或者暗示者在被暗示者面前, 难以创造出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暗示效果难以发挥。第三, 伦理防线。每个人内心都持有一定的伦理道德底线, 凡是与个人所持道德原则相悖的暗示, 都是不能够被接受的。教师在使用暗示教学法时, 必须十分注重不能突破这些防线, 相反, 应取得这三条防线的协调, 从而让学生从感情和心理层面与教师产生共鸣。
(二) 人的非理性活动
人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是理性活动与非理性活动并存, 非理性活动, 一般与人的态度、兴趣、情绪、智能、意志力等因素相关。当暗示者进行理性暗示行为时, 应把非理性活动与理性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从激发个人的兴趣、调动个人情绪、端正个人态度出发, 让暗示内容与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相结合, 和被暗示者的兴趣、态度相结合, 同个人的情绪、意志力相协调, 只有这样, 暗示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效果。
(三) 非注意心理反映
非注意心理反映, 也称模糊注意反映, 是听者没有意识到的注意反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除了有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以外 (注意心理反映) , 还包括教师授课时的语气、语调、表情, 以及伴随而来的动作、手势、姿态等 (非注意心理反映) , 注意心理反映与非注意心理反映, 贯穿于教师授课的全部过程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注意反映因素, 吸引学生眼球, 进而达到应有暗示效果。
(四) 人的自身潜能
人的潜能, 是隐藏在人的大脑和身体内还未发挥出来的能力。人的潜能是一种隐性能力, 它一般隐藏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深处,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 在某种环境的压迫下, 在某种强烈的动机、愿望、目的及需要的促使下, 才会被激发出来。人的内在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 就可以使人产生超常的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 暗示教学法, 正式通过教师创造一定的环境及情境, 迫使学生发挥出自己潜在的各种能力。
二、暗示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一)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良好的学习状态, 是指学生可以在身心放松状态下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并内心充满自信心。学生自身的良好学习状态, 是保证学生可暗示性的关键, 学生以知识认知为出发点, 获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暗示也较为容易。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能够较为和谐地统一起来,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图, 教学目的, 也更能充分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也更容易施展自身才能,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良好学习状态的获得, 既可以来自于学生自身在长期学习过程中习惯的养成和经验的积累, 也可以来自于学生对授课教师内心的一种认可, 还可基于学生对所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学生的良好学习状态, 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 师生的相互信任和尊重
暗示教学法的应用, 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而师生之间信任的取得, 又首先来自于师生相互之间的彼此尊重。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语气、眼神、手势、态度中读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坐姿、表情、自信、衣着等方面, 洞悉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一旦师生之间建立了基本的尊重, 信任的纽带也就随之形成了, 这时教师的教学意图, 往往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 情感调节理智, 无意识调节意识
人的学习过程, 往往伴随着感性和理性, 观念和态度, 爱好与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 既是一个学习知识、把握规律、提高本领的理性过程, 又是一个伴随着学习者个人情感、态度、爱好和兴趣的感性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出现了厌学现象, 教师应用情感调节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从学生的个人态度、爱好和兴趣出发, 把理性知识还原为感性认识, 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由外到内地掌握所学知识。暗示教学法中, 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意识, 就是要让教师充分挖掘书本理性知识以外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 充分利用, 使之转化为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学习手段。
三、暗示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权威化
暗示教学法的实施主体是教师, 教师的权威化, 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取得人们的尊重、崇敬和信任感。运用这种权威的影响力, 可以使学生乐于受教, 易于接受暗示, 增强学习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权威, 是在长期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首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 崇高的道德风尚, 用人格魅力, 来影响学生, 鼓舞学生。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 立场摇摆, 就很难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反之, 立场坚定, 用教师自身的意志力, 去克服授课过程中的消极因素, 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权威, 从而发自内心地对教师敬重, 并乐意自觉主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其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避免课堂上一套, 背后一套。让学生做到的, 教师应该先做到, 让学生践行的, 教师应首先身体力行地去践行, 用身先垂范去树立教师的权威。最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知识修养。当前, 我国社会处于激烈的转型期, 社会矛盾激增, 多元价值观相互交织, 大学生迫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回答困惑他们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 深入剖析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从理论高度回答学生的疑惑, 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内心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而且可以树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感。
(二) 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师教学特色设计
教学环境 (教室装饰、课桌的布局、背景音乐等) , 能够对学生无意识心理产生刺激作用, 这些边缘刺激对学生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教学特色, 主要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表情、手势、精神状态等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友善的表情、积极的手势、饱满的精神状态, 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 对学生的无意识心理产生正面刺激作用, 达到让学生从内心对教师教学特色的认同, 向内心乐意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此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该经常向学生渗透高期望信息, 提高学生对自身的期望效应,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
(三) 注重暗示步骤, 有效运用暗示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在运用暗示教学法, 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 暗示教学就是做几个手势、说几句鼓励的话、放几段音乐而已。真正的暗示是需要教师在充分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基础上, 运用心理暗示技巧来完成的。首先, 教师要突破学生的反暗示心理防线。突破学生反暗示心理防线的关键, 应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起信任纽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学生严格要求, 还要关心爱护, 平等相待,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教师不仅专业知识精深, 且知识结构广博,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要求教师不仅动作技术优美娴熟, 还要具备健美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其次, 教师要把握好暗示时机。暗示时机的正确选择, 是取得良好暗示效果的关键。一般而言, 暗示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信任纽带确立之后, 这时学生内心已建立起对授课教师的信任, 教师的权威也基本形成, 教师的暗示行为也便于开展。在课堂上, 暗示时机的把握也非常关键, 教师应在学生全神贯注听讲时, 无防备心理, 大脑处于思维活跃状态时, 实施与课程有关的暗示行为, 学生此时往往能跟随教师的思路, 接受暗示信号, 取得最佳暗示效果。最后, 教师要力争做到不留痕迹地达到暗示效果。教师应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 善于从学生的表情、眼神、态度等方面, 洞悉学生的心理起伏, 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奋点, 把暗示行为和教学过程有机统一起来。
(四)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艺术
高超的教学艺术, 可以成为激发学生潜能, 调动学生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又是通过自身长期教学积累形成的。高水平教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心态放松, 学生具有强烈的知识渴求欲望, 以及课堂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高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 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原来所固有的思想观念束缚, 从不利的限制中解脱出来, 形成自立、自信、自强的新学习观。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儿童学习特点, 如自发性、自信、好奇心、记忆能力强等, 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 达到轻松学习, 主动学习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袁玉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型改革的若干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3) .
[2]欧成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18) .
[3]李建强.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高校理论战线, 2004, (10) .
[4]赵甲明.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实现的矛盾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 (6) .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学习动机;建构;教学情境;交互活动;成功体验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习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内、外部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建构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如,在讲授“供求影响价格”这一知识点时,恰逢台风过境,我就列出了一则“台风过境,菜价普涨”的统计数据,并设置探究问题:为什么台风过境,菜价会普遍上涨?学生结合自己在台风中的体验,总结出了下列原因:台风过境,交通不便,外地蔬菜难以进入本地市场;受风灾影响,菜地损毁,蔬菜减产。我顺势总结:台风过境,带来了蔬菜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上涨。“供求影响价格”这一知识在情境展示中实现了自然生成,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受性强的素材作为背
景。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供选择的情境类型通常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等。面对丰富的素材,教师应不拘一格,多种情境交互使用,以更加强烈的新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为教学目标的完成而设计的,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即使很精彩也是无效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要考虑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作用。一个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幽默睿智并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在操作教学情境时往往更能得心应手,引发学生的强烈共鸣,而一个刻板严肃的教师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阅历、开阔视野,锤炼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示范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的向往。
二、建构交互活动,满足心理需求
在人际交往中,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融入某一团体并获得他人的理解、认可和尊重的需求更加强烈。这些特点使得思想政治课堂交互活动的构建具备了可能性。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尚处于“伪成熟期”,看问题容易偏激和草率,意志品质的发展尚待完善,需要在互动活动中澄清认识上的误区,通过纠正不足以完善自我,因而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建构交互活动变得尤为必要。
如何才能有效地建构交互活动呢?(1)交互的核心是问题的设置。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有效的问题设置应该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比如,在学习“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列举劳动者被侵权和维权的事例;②根据所列事例,说明他们的什么权益被侵犯了;③暴力维权、跳楼讨薪等方式到底伤害了谁?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从报刊或网络上搜索到若干事例;以此为基础,学生进而能有效解答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则进一步深入到如何维权这一层面上,在揭示教学重点的同时实现了学生已知与未知的沟通,从而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反之,如果直接将最终的问题抛出,要求学生回答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多数学生就会难以入手,或者干脆照搬书本知识,那么,交互活动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可能抑制学生展示自我的内在需求。(2)在交互活动的建构中,还需要注意对互动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作出及时和恰当的反馈。比如,在维权方式的讨论中,有部分学生对“暴力维权”持支持态度。我及时指出:持支持态度,说明你富有正义感。但是,在法制社会,正义的声张必须依赖法律。只有所有的人都回归法制的轨道,非正义的事情才会得到有效遏制。这种及时反馈既维护了学生发表看法的积极性,又能对偏激的观点进行引导,有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产生稳定而持续的学习动机。
三、建构成功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
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长期反复遭遇失败,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力感,即对学习产生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念头,严重地破坏了学习动机。反之,一系列成功的体验则会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强烈的学生,勇于接受挑战,能正视学习活动中的失败,其学习动机较为稳定。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深奥的哲学道理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教师就可以借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的成语以及幽默的漫画等素材加以阐释,从而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产生成功的体验。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树立有效的成功典型,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在探究活动中,可以将学习成绩相差不大的学生编为一个活动小组,并通过表扬、赞许等方式在小组中树立成功典型,那么小组的其他成员看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伙伴获得了成功,也会增强自信,产生较强的自我效能感。
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不是唯一的。但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将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则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根本措施,这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生主体论”不谋而合。因此,研究学习动机理论,并用以指导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4.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9
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的小品《村里有个大明白》一出场夸张的肢体语言 “„„不打针不吃药,就是跟你唠,给你做话疗”、“没病还总想吃药,就是心态不好”典型的赵本山语言引起了晚会一片笑声和一阵阵掌声。这是小品艺术的感染力发生了作用,笑声、掌声反映的是一种艺术表现与人的情感的共鸣。由此“话疗”一词成了一种流行语。但为了书面语言的严肃性以及与“化疗”的区别,本文还是觉得使用其全称“话语疗法”比较得当。
在中国历史上,大禹治水的秘诀就是疏导,而也有一句古话“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这些人们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都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在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将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运用于教育,其结果将会是怎样的呢?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洪水一般总是泛滥成灾,引起红色警报,那么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是“堵”还是“疏”?如果学生总是调皮捣蛋或成绩不见长进,你是拎过来呵斥一通,还是循循善诱?经过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人们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要学会与学生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或者说要尽可能的贴近他们,只要注意方式和恰当时机,不仅不会丢失自己的威信,而且可以让学生们越来越信服于你。这就是采取的第一处态度----疏导。而疏导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谈话,有针对性地聊天,即“话语疗法”。本文将就话语疗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成功运用作一些探讨。
一、“话语疗法”的历史由来
讲“疗法”听起来挺刺耳,一般这一范畴总是与病症相联系,让人不是很舒服。而且在赵本山小品出来以后,这一范畴一开始,就是运用于各种疾病,甚至绝症的心理治疗,据笔者从网上搜索的结果看,大部分还是在治病层面上运用这一术语。而笔者前面已声明,为了避免人们心理的对“话疗”这一术语的定势的逆反心理,将这一术语改为“话语疗法”,也是为了避免歧义。本文所述之“话语疗法”,就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常用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视角看,实质上就是个别谈心,个别谈心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方法之一。那有人可能会发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个别谈心”而要标新立异用“话语疗法”?这一方面是与时俱进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有关。暂且由笔者卖一个小关子,留待下方交待。
二、“话语疗法”的出场背景概述
三、“话语疗法”的出场路径探求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摘要:我党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非常注重树立先进典型。树立先进典型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榜样示范法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和模仿,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榜样示范法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中?D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68-01
一、运用榜样示范法的依据
1.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
树立榜样、抓典型是根据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提出的,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世界上存在的客观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客观事物之间存在差别。人们的思想觉悟有高有低,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有大有小。因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各个职业都有各自范围内的典型。这些典型不仅可以代表其所属领域的一般群体,又比一般群体更为先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好典型、树立好榜样、宣传先进事迹、推进人们学习好榜样。
2.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从众心理
每个人都有不甘落后的进取心和自尊心,都有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责任感。榜样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了像刘胡兰、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积极进取。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我国的先进模范人物也是接连涌现。雷锋、王进喜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为国奉献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充分得到体现。
二、树立榜样的作用
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说服人,理论想要说服人就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先进典型和榜样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它就像一盏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进,给人们指明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先进典型和榜样还像一面镜子,时时激励着人们向先进人物学习,告诉人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先进典型和榜样示范,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根据受众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动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受众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指导,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时能够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榜样示范法可以让受众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到先进人物和事迹所散发的进取向上的精神,我们选取的榜样都是真实的,都是在各行各业中选取出来的,都是生活在老百姓身边的人,让人们觉得自己离目标不远。
3.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党在每个不同的时期都注重树立榜样、树立典型,激励人们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每个时期的榜样人物和先进典型都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自从十六大以来,我国大力提倡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潮流的趋势和要求,出现了很多典型,如郭明义、李素丽等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感染和教育着我们每一个人。《感动中国》节目评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深深感染着人们,激励着人们。我们从媒体上和生活中了解的模范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都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
三、运用榜样示范法的要求
1.树立榜样要有客观性
世界上存在的事物是客观的,做任何事情也都要讲究客观性。树立典型和榜样也要讲究客观性,典型和榜样是真实存在的,是我们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是来源于生活中真实的事迹和人物,是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不能是虚构出来的,要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我们不能把对先进榜样的学习停留在观念的模仿上,而是应该在日常行动中,将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当做是我们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在推广典型的时候,必须讲究客观实在性。
2.树立榜样要有层次性
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都存在层次性。树立榜样同样要注重层次性和差异性。我们在树立典型时,要注意在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中树立符合其范围要求的榜样,各行各业的标准不一样,树立的榜样是各行业自身的榜样,不能用这个行业的榜样要求另一个行业,要讲究层次性和实事求是。
3.树立榜样要有时代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树立榜样也要反映时代的要求,每个时期的榜样人物都是特定时期的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模范人物,像雷锋精神、孔繁森精神等成为不朽的诗篇。新时期,我国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多的榜样在各行各业发展着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迁移理论10-17
母语迁移理论11-20
语言迁移理论01-12
劳动力迁移理论论文09-23
Brainstorming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05-19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08-13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07-19
图式理论在高一英语新教材阅读课中的运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12-06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迁移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