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2024-10-15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通用8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篇1

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为了规范实施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指导和考核,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社会实践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一门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综合培养和检查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认识、分析、解决社会与人生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学生应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情况,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中学到的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力所能及地解决问题。

二、社会实践学分与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共2学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任何一个暑假期间进行。

三、社会实践形式与组织方式

社会实践的形式分为社会考察、社会问题调查、社会工作体验等三种形式。

社会实践的组织方式分三种:优秀学生社会考察实践队;骨干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分散自主式社会实践。具体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与校团委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

每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或第二学期开学初公布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各个班级的指定联系教师。联系教师负责向该班级介绍布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方案。

组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应当遵守学校团委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一)优秀学生社会考察实践队的组织

在每年5月开始筹划本优秀学生社会考察实践方案,由思政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及相关综合表现,推荐人选,最后由思政部教学委员会确定正式组队名单。

实践队学生控制在15—20人。一般每个学院一名左右。

实践队主要在带队老师指导下开展为期7—10天的社会考察,实地考察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地方,进行必要的社会调研。

实践队差旅费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维持费中支出。

(二)骨干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的组织 每年5月10日前公布本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拟组队方案,由指导教师负责动员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组建实践队。暑假开始前10天确定正式组队方案和参加学生名单;正式组队材料由指导教师统一报思政部办公室备案。

每支实践队的学生人数一般控制在10—15人,具体由指导老师确定。实践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10天。

思政部对每支实践队给予1000元经费补助,费用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维持费中支出。

(三)分散自主式社会实践的布置

由学生自己根据要求确定实践方式,联系实践单位,自主开展为期不少于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暑期结束后的第一周,每个学生务必将《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和《社会实践报告》以班级为单位统一送交思政部指定联系教师。

联系教师根据学生递交的相关材料负责评定该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

四、社会实践要求

1.学生必须按规定要求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认真填写《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同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

2.《社会实践报告》可以写社会问题调研分析报告,也可以写社会考察或社会工作体验的经过与心得体会。字数一般不低于3000字。

3.以社会调研为形式的社会实践,在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时必须同时提交与调研相关的原始材料,如问卷表、访谈笔录、图片资料或其他文字资料。

4.学生自主联系实践单位以“社会工作体验”形式开展社会实践的,在《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上应填写“实践单位意见”并盖章证明,或者有单独的《实践单位证明》。

五、社会实践成绩考核

1.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由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指导教师或指定的该班级联系教师负责评定。

2.社会实践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能出色地完成社会实践任务,达到社会实践大纲规定的全部要求。认真填写《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能对社会实践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和建议。提供完整、详实的社会实践支撑材料。社会实践态度端正,社会实践中无违纪行为。良好:能较好地完成社会实践任务,达到社会实践大纲规定的全部要求。认真填写《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能对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建议。提供完整社会实践支撑材料。社会实践态度端正,社会实践中无违纪行为。

中等:达到社会实践大纲规定的主要要求。填写《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能对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对某些问题加以分析。社会实践态度端正,社会实践中无违纪行为。提供较为完整社会实践支撑材料。

及格:社会实践态度端正,完成了社会实践的主要任务,达到社会实践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填写《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统。社会实践态度端正,社会实践中无违纪行为。提供社会实践支撑材料。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为不及格:(1)不按规定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2)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主题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要求;

(3)不按时上交《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和《社会实践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

(4)《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社会实践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弄虚作假,欺骗教师和学校;

(5)有其他应该属于成绩不及格的情形。

4.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不及格或未进行社会实践者需经指定联系教师同意另行安排时间实践。

六、本教学大纲从2009级学生开始试行。

温州大学思政部 2011年1月5日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篇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缺少系统的实践教学实施体系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教学系统, 是课堂理论课教学的延伸, 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但是长期以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几乎占据了全部的教学时间, 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现在要把它摆放到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多数学院缺少系统的实践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与教学计划等实践教学的制度体系。同时, 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深厚的理论功底、把握重点和热点问题的能力, 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协调能力等。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不仅要提出或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选题, 还负责指导学生组建实践团队, 组织实践教学过程, 收集、评估实践教学效果, 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协调处理各方关系等任务, 而各高职院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存在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历的不足、实践教学规律特点认识不够的现象, 难以很好地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全面组织实施实践教学难度极大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环节之一, 应该像理论教学一样, 面向全体学生。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进行普及性的实践教学对场地、经费和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比较高, 开展实践教学难度大。

缺少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教学考评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系列方法制度的统称。通过考评可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 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教学考评具有激励、导向、监督、调整、反思、诊断等多种功能。一套好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对教师教学有帮助, 还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进程、激励学生提高自我水平。由于没有真正的实践教学这一环节, 也就不存在教学评价机制。对于假期社会实践, 各校惯用的做法是用一个分数或等级来评价学生撰写的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如果实践教学也采用这种形式, 那根本不能检验出真正的教学效果, 更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之间学习效果的差异, 因为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 小论文、调查报告很容易通过拷贝、剪贴而成, 导致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严重挫伤, 长此下去实践教学就会流于形式。

全面实施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机构

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人、财、物等方面的工作, 涉及全院的教师、学生及各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不是一个思想政治教研室或教学部能解决的问题。实践教学要正常开展, 必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从经费支持、课时分配、组织安排、安全保证等方面加大力度, 形成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各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一个由党委牵头, 涵盖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后勤保障处和思想政治教研室的实践教学管理实施机构。具体分工如下:宣传部直接领导;教务处负责与各教学部协调并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后勤保障处负责学生安全保障;学工部、团委和思想政治教研室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各部门分工合作, 各司其职, 解决管理归属不明确, 管理不健全而导致的实践教学场所、经费、考核等环节无法相互协调, 实践教学很难开展的问题。

(二)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实施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的制度体系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 在运行机制上要做到之前有目标、有计划、有大纲, 过程有指导、有调查、有研究, 结束有考核、有评价, 避免随意性、盲目性, 高职院校必须组织教师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按照不同阶段和不同课程不同学期来制定, 根据计划和大纲确立每个学期、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要有连续性、层次性、渐进性。这是实践教学深入、持久开展的先决条件, 也是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教学制度保障。

建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培训制度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 学习考察及学术交流活动, 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 了解世界, 开阔视野, 丰富教学素材。基于师资力量欠缺, 高职院校应大量培训实践教师, 具体操作上可以借鉴很多院校培养专业课“双师型”教师的做法——定期到企业、工厂或相关单位挂职锻炼, 弥补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历不足的缺陷, 形成一种制度, 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三) 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模式

挖掘校内外资源, 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1) 挖掘校内资源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应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部分。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校内参观教学。具体教学形式可以表现为演讲、辩论、情境模拟、课堂内案例分析、观看影视资料等。多媒体教室、模拟法庭、校史馆、陈列馆、活动广场将是这些教学形式开展的平台。另根据课程内容定期组织“理论讲坛、改革开放成果展”等拓宽这一平台。 (2) 发挥地缘优势借助外力, 广开实践教学基地。每一所高职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有自身的优势, 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的要求, 有重点、有选择地在本区域内、周边地区和周边省市建立系列实践教学基地, 作为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校外平台。以我院为例, 德阳市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是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德阳孝泉镇是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姜诗的故里, 安安送米的典故在当地广为流传, 除此之外, 学生专业课实习基地、优秀校友创业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都可以挖掘、建设为实践教学所用。根据课程内容把他们分为:道德与法制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基地等不同类型, 使其服务于不同课程的校外社会实践教学。

借鉴高职院校专业课实训、实习模式组织实施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特色, 占学时数40%~60%的实训、实习在专业课教学中不可或缺, 实践教学可以借鉴专业课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 以教学班为单位, 在正常的教学时间,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 由教师组织进行实践教学, 并保证全体学生参与。

依托学院社团活动开展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由于贴近大学生的内心需要而备受学生的欢迎与推崇, 它对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借助这个平台, 与团委、学工部共同协商, 将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社团活动中。创设符合实践教学主题和目标的社团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大学生去思考、理解并认同理论课所传授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 进一步整合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 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 能力得到提高。

(四)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提升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

考核方式多样化对于实践教学, 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无疑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形式, 但不能把它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要全面真实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还应结合其他形式, 如面谈、演讲、辩论、分组讨论等方式, 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核成绩应占整个思想理论课成绩的30%~40%, 并对考核优秀的学生予以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 从而提升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

考核主体多元化学生参与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由于实践教学的复杂性, 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以及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表现、学生之间的认识和了解比任课教师更清楚、更全面, 所以学生既是教学考核的评价者, 也是被评价者, 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过程的理解等方面的局限, 学生参与考核评定必须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进行, 但只参加其过程的局部, 比例不宜过高。

建立考核沟通信息反馈机制考核并不是教学的目的, 也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 考核是通过“以评促教, 以评促学, 以评促改, 教学相长”实现课程教育目标。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机制最大的弊端是缺少信息沟通反馈机制。而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接受并内化课堂理论,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如果学生考核结果不理想, 说明他的认识或实践出了偏差, 实践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 学生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目的, 必须予以纠正。因此, 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考核, 并把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让学生正确认识考核结果, 寻找原因, 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观点或行为, 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缺少系统的实践教学实施体系, 全面组织实施难度极大, 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而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机构和实践教学实施体系, 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提升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 则是解决这些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郑洁, 代金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4) .

[2]王京跃.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评效率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6) .

[3]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师资队伍建设[N].光明日报, 2008-12-17.

[4]柴秀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现机制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32 (2) .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篇3

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及其相关问题的探究,主要涉及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即社会转型背景、社会转型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及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具体措施。下边就结合自己对上述三个问题的思考进行如下的说明与阐释:

一、社会转型背景

1、社会转型及其内涵

探讨社会转型背景,必须首先明确“社会转型”这一术语的基本内涵。众所周知,“社会转型”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社会转型本身即是社

会制度的创新,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制度变迁过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促使社会整体相关方面发生重要变化。

从这一段关于“社会转型”及其内涵的论述之中,读者可以明确一个这样的基本事实,所谓的“社会转型”,在时间的层面上,它指向某一特定的社会发展时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社会制度发生着创新式的改变;在内容的层面上而言,社会转型是指因为某种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带动的一切相关社会因素的变化。无论是文化因素,还是政治因素,都会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与原来有所不同的发展式改革。这也就是说,在某一社会转型期内,政治、经济、文化都会表现出创新式的发展。但是,要比较转型期内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特点,则需要研究者对社会转型前与社会完成转型后的具体形态进行仔细地对比。

2、社会转型背景

所谓的社会转型背景就是因社会转型而导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必须面对的、复杂化的教学环境。在以社会转型为核心构成因素的教学环境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都必须以其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这个环境里,提升教学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相关问题。

二、社会转型背景的影响

社会转型给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而且这种综合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表现出系统性的特征。所谓的系统性特征是指社会转型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影响已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全部环节。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更不容研究者所忽视:

1、给予教学理论的影响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程与其它高校的课程有所不同。而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种不同表现在诸多的方面。对于社会转型背景而言,社会转型所涉及到诸多内容几乎都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社会转型在政治层面上的变革,为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和新的对象。例如,对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言,它就是目前这一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其次,经济变革与文化进步都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产生影响。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问题,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落实等,都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出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势必引起教学理论的变化。例如,探讨“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教学管理机制,探讨“以人为本”的学科教学模式,探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策略等,都势必引起传统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

2、给予教学策略的影响

首先,社会转型背景给予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在这里,读者一定要注意这样的问题,所为的“更新”是指传统教学内容适应社会转型而进行的一种调整。而且,这种调整既不能脱离传统的教材内容,又不能脱离对社会转型的思考。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教学。特别是在哲学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对“中国梦”进行哲学层面的解读,更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哲学理论,更能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梦”及其内涵的掌握。再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都是如此。都是在探讨社会转型给予学科教学的具体影响。

其次,社会转型背景给予教学方法的影响。例如,随着教育国际化快速地发展,国外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理论融入到了教学改革实践之中。例如,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的改革实践,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微课改革,探讨翻转课程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事项等,都是社会转型背景给予教学方法的影响。

再次,在传统的教学策略研究中,研究者似乎更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换,但很少关注对教学效果的评估。然而,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又开始关注教学效果评估标准的更新,评估对象的审视,评估结果的反馈方式。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教学评估的改革更应该是教学策略研究的重点。

三、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显现,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适应这个复杂化教学背景的表现,也是其抓住自身发展机遇,提升教学效果的前提。

1、专业化的教学改革尝试

教学改革是一持续渐进的过程。无论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是当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尝试着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然而,反思传统的教学实践,却有研究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看,理论滞后、脱离实际、内容重复、方法简单、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是制约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如何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方法很简单也很实际,那就是加强专业化的教学改革实践。在专业化的过程中,既可以使任课教师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又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更加适合于社会转型的背景,从而表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因此,这里的专业化是指在专业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借鉴化的教学改革实践

教学改革的前提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无论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还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继承,都使教学改革的借鉴化成为了可能。例如,对于传统的讲授法而言,虽然它会限制学生的动脑能力,但是,如果任课教师运用得当,它却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节省更多的教学时间。再如,对于案例教学法而言,虽然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如果学生并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环境,同样也会影响具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那就需要任课教师结合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对案例的讨论营造一个适当的教学情境。而这种教学策略的诞生就得益于对其他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经验的借鉴。

3、立体化的教学改革体系

社会转型背景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可谓是立体化的影响。因此,面对这种立体化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应该表现出立体化的特点。例如,从课程资源开发,到校本教材的编写;从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任务情况的评估,都要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改革实践与之配套。如果说,上边论述的立体化教学改革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分析,那么从微观的层面上,从特定某一节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任课教师也要设计立体化的教学改革实践。例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习题的设计再到教学效果的评估,为了适应社会转型的教学背景,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变化。

4、实用化的教学改革效果

专业化的教学改革尝试,借鉴化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及立体化的教学改革体系构建,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实用化的教学改革效果的追求。所谓实用化的教学效果,就是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要求识记某些固定的理论,而是要求运用自己所学去分析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升自己明是非,辨事理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政治自觉。

总之,探讨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其相关问题,具有双重的意义。在理论层面上,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丰富了相关教学研究的有益尝试;在实践的层面上,探讨这个问题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本文重点解析了以上三个具体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篇4

第3、4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关于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实践报告

东北石油大学关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课程实践报告

在2013年5月25日,我来到大庆市铁人纪念馆和油田历史陈列馆学习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在大庆铁人纪念馆我学习了很多关于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初步了解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形成时间和过程,在此我总结关于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实践报告。

在黑龙江省中西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白山黑水之间,那就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历世纪风云,伴祖国同行,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更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传家宝、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964年,毛泽东同志号召“工业学大庆”,并多次接见铁人王进喜同志。1978年,邓小平同志指示“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油田”。1981年,中共中央47号文件把大庆精神内涵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献身”。1990年,江泽民同志把大庆精神进一步阐释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石油会战的大庆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人精神是石油工人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作为大庆人和石油人应不断深入地学习、实践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我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不仅需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

大庆精神是我国石油职工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上世纪60年代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并在火热生动的油田生产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大庆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就是心系祖国、奉献石油,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开发好、建设好大油田,大长中国人的志气,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石油产量仅仅12万吨,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这无异于杯水车薪。因为缺油,首都北京的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有的地方汽车甚至烧起了酒精、木炭,一顶“贫油”的帽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还对我国实施石油禁运,妄图扼杀红色政权,并断言,红色中国没有足够的燃料,支撑一场哪怕是防御性的现代战争。朱德总司令忧心忡忡地说:“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啊!”

面对如此严峻的石油供需矛盾,石油工业该怎么发展?道路在哪里?1958年,主管石油工业的邓小平高屋建瓴地指出,石油勘探重点要从西部向东部转移。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大同镇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发现了大油田。由于恰逢建国十周年大庆,就命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的横空出世,是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结出的硕果,印证了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伟大胜利,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掀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

但是,面对这样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大油田,怎么把它拿下来呢?当时我们一无经验、二无技术、设备落后,国家又十分困难。这让西方国家再次认为,离开他们,我们中国人根本就开发不了这样的大油田。

深入、系统地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后,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油田开发初期的艰苦岁月,油田工人风餐露宿“天当被、地当床”,人拉、肩扛、搬运钻机,破冰取水保证开钻,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想到这些我不由的肃然起敬,老一代石油人,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状态,战天斗地,勇往直前,攻克了种种无法想象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打下了中国石油发展的坚实基础,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使梦想成为现实,使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宝贵的财富,成为中国石油人的特色文化和传承不息的精神动力。这一切正是一代代石油人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弘扬所换来的。

铁人说过:“干革命,就会遇到困难,有困难就要去斗争,这不是看戏,不是下馆子。国家缺油就要把油搞出来。要搞油就会有困难,你不去斗争,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不就是个死么?我是豁出来了,只要上午拿下油田,下午倒在钻台上也是痛快的!有了困难怎么办?这就像打仗一样,不能退下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天大的困难也要上。”对照铁人找差距,作为新时期的石油人,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要争创一流、精益求精,创造更加优秀的业绩。我认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三点是很值得我学习的:一是责任感,二是精神头儿,三是奉献劲儿。

大庆精神的精髓是艰苦奋斗。原石油部部长余秋里说,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这三股气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大庆油田所在的松辽地区自然条件、生活条件相当恶劣。石油会战又赶上了40年不遇的连绵降雨,许多工地和井场都被泡在水塘中,工人们经常站在没膝深的水中干活,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给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连绵不断的雨季,没有浇灭工人的会战热情,他们说:这次会战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就是天上下刀子,会战也不能停!油建有一个小分队,在荒原深处施工,被暴风雨隔绝,失去联系,困在野外。他们吃野菜充饥,喝雨水解渴,坚持施工,度过了艰难的7天7夜。

大庆冬天最冷时可达零下40度。石油工人在野外作业,泥浆水浇在身上,冻得就像穿了冰盔甲,走路前要先用木棍在身上敲一遍才行。天冷,冻不掉我们的决心;地硬,硬不过我们的干劲。会战队伍义无反顾地打响了一场全员过冬突击战。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全战区从机关到基层,每天出动上万人挖沟覆土,把新铺设的输油、供水管线深埋地下,以保持油水温度。地震工人破土勘探,钻井工人冒雪打井,采油工人坚守井场,确保油流欢畅奔涌。工人们说:任凭零下四十度,石油工人无冬天!

听着这些令人激动地事迹我思绪万千,我认识到作为一个大庆人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挖掘内部规律,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次,要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也是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大学生应当带头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要努力做到以牢固的思想政治理念指导实际学习工作。要提高素质,积极拓宽思路,在方式方法上勤下功夫,不断加强个人素质。要取长补短,加强同先进人员的沟通学习,深入剖析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定期交流思想。

二是要求认真务实,扎实学习。我认为,“创业”在大庆精神中有着鲜明的实践特征,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一个字:干!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是干的精神!铁人王进喜曾说过:“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因此,干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要干负责任的事,负责任地干事。要在任务面前,困难面前,不惧不退,不等不靠,挺身而出,知难而上,敢打敢拼,像铁人那样去创业,去努力学习,去艰苦奋斗。说到底,就是要干,要大干苦干、真抓实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做学习上的尖子,实践中的实干家,学习中要讲究细、讲究实、讲究准,讲究严,讲究精,讲究新,讲究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是在工作中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是要自觉以“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为己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攻坚啃硬、勇挑重担,越是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越要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要不畏艰险、知难而进,在困难面前树立顽强斗志。在矛盾和困难面前,要敢于正视困难,勇于顽强拼搏,善于破解难题,在攻坚克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大庆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为实现大庆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大庆铁人后代中的一员,应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发扬光大,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新时期的大庆人,我们要积极倡导新时期铁人精神所蕴涵的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百折不挠的旺盛斗志,让铁人精神激励着我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为大庆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3年5月28日

东北石油大学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11-4

李忱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篇5

——贵州威宁小海镇之行

一、实践目的对于长期在城市生活的我,能有机会下乡体验生活,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生活,是难得的事。在下乡期间,我能有机会学以致用,增加自己的实践活动经验,把自己所想所感教授给小海一中二中的同学,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在下乡期间,还能联系自己的专业,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当地的旅游发展,对自己完善专业知识构建有很好的帮助。在当地生活期间,也能感受到风俗民情,可以更加了解一个地区。

二、实践内容

时间: 2012年7月14日——2012年7月24日

内容概括:支教授课、资料组拍照、调研组调研

地点:贵州威宁县小海镇小海一中

一)支教授课

此次三下乡活动几乎每个队员都要上课,而且每个人每天都有课。对于从来没有给别人上过课的我来说,在三下乡期间上十几节课真算是一个挑战,而且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初中生,不是小学生不可能教得太简单,否则学生们会觉得上的课太没有水平,不愿意听,同时课也不能上得太难,超出他们的接受范围。他们抱着补课的心态来上课,希望学到对考试有帮助的知识,我们却不能完全教授课堂知识,一方面是我们不够专业,同时太枯燥的课他们不愿意听。这个时候,我们才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一个老师的难处,回想起以前对自己非常讨厌的老师的误解,这一刻不禁感慨万千。

我虽然在许多场合进行过多次演讲,但那毕竟是少数。我对自己是否能上满45分钟的课,镇得住几十个学生表示怀疑,还好做了十足的准备,不过后来这些准备都是徒劳的,因为学生人数,时间安排和人员配置的原因,都是在前一天的晚上,才知道明天上哪一个班,该上什么课。不过也好,这样临时的准备练就自己临场发挥的能力,最后几天上课时候,心态已经很平稳了。

我上的课是说话小技巧和英语口语,都是那种需要积极参与,积极互动的课,最害怕死气沉沉了,但偏偏活泼的课不似大多的应试课,所以要他们积极参与很难,大多数情形,上课是我一个人的表演,不过还好,要求他们跟着你在黑板上大声朗读时,他们的声音非常大,估计他们非常适应这种集体朗读的方式吧。我感觉,他们的英语水平都比较低,没有机会练习,语音也不好同学们都很腼腆,开始有些害羞。但后来,但他们向你要签名与QQ号码时,你又会觉得,他们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同样的热情似火。

二)资料组拍照与发微博

我算是深深体会到了拍照片的不容易,别以为拿个相机拍照片是一件简单的事。关键问题是,拍的照片必须要有引爆点,不说什么技术上的问题,单是说抢镜头,就是很难的了。因为被拍的人可能不配合,你要是拍不到正脸,这照片也1

没用。为了拍捐赠仪式,我们搬桌子,抬椅子。为了拍每个队员上课的样子,我们一有空,就到教室里抢镜头。

拍了照片还不行,一天之内,我必须在官方微博上发几条微博,向大家展示我们的进展,所以,不管是大事小事,我们都会爆料到心里微博上去,让关注我们的老师和同学第一时间知道发生的事情,不让他们担心。

三)调研组调研

调研这天,非常累。早上我们先做车到了威宁县城的清真寺,看到教室里,阿訇(注:阿訇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网黑板上一看,才发现教的是阿拉伯语,原来伊斯兰教与阿拉伯语有密切联系,再仔细看同学们的穿着,发现小姑娘的打扮都是典型的穆斯林装扮,头上戴着头巾。阿訇发现我们调研组的同学到了,便下了课,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小屋里坐,给我们讲解伊斯兰教的文化。

在这之后,我们调研组去了威宁草海,在码头发放了调查问卷,但是由于天气阴冷,又不是节假日,游客几乎没有,故而我们只发放了十几份调查问卷,在威宁草海码头败兴而归。

经当地同学推荐,我们又去了百草坪,这个地方,严格来说不是一个景点,只是的确风景不错。百草坪是面积达十几万亩的天然牧场,由于海拔达两千八百多米,接近贵州海拔最高处韭菜坪的两千九百米,故而连绵起伏的山峦上,长满了小草与各种高原小花,我也叫不出名字。这里的温度很低,即使是7月的夏天,温度也就15度,空气中的水汽很多,到处都湿湿的。这个地方除了一条颠簸的路,几乎没有任何旅游性质的开发,只是在每一座山坡高地,都有百米高的巨大风车,用于风力发电。此外,我们还在百草坪看到了施工工地,但不知是准备修建什么。

三、实践结果

一)有关乡村英语教育

因为我在教课时教的是英语口语与说话小技巧,所以对学生们的英语学习颇有感触。首先,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原本以为,他们会不太喜欢上英语课,但是事实是,他们不是因为喜欢才上英语课的,是因为他们的英语不好,考不了很高的分数,才迫不得已上英语课的,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在一开始是很难找到合适的环境练习英语的。就算是在一群中国学生中练习英语,也需要有几个英语口语不错的学生撑场,如果一开始大家的英语水平都很差,是很难形成练习的环境的,而教英语课的又只有老师一个人。所以大多数情形是,学生们的英语只是停留在笔头去应试。

二)有关当地旅游

当地的风景是不错的,然而风景过于单一,开发程度也很低。如调查结果表明,游客对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都不太满意。比如住宿条件,交通便捷程度。在威宁县城,没有公交车,游客只能选择走路或者打车,这使得交通成本上升。威宁草海码头正在建设当中,我们不知道修建好以后是什么样子。撇开正在建设中的码头,我们还发现威宁草海的开发不足,除了在草海中有铁丝网防止游客进入之外,就是分隔草海上中下游的标牌了。这样的开发只有一个标志作用,保护的功能体现得很低,上游的水很浑浊,完全没有给人想坐船游草海的冲动,中游的水也不是很清澈,下游的水比较清澈,能看见水底的水草,一眼望不到边际。

游草海的船虽然是统一的,却给人不安全的感觉。每一只小船可以坐六个人,由一个船夫撑船。如果要坐船游草海,必须坐六人的船,要是没有六个人呢?假设是一对情侣游草海,而周围又没有人,他们如果想游草海,也必须花让一条船出游的钱。上游180元每船,中游240元每船,下游360元每船。六个人平摊船费。如果出行的人数不是六的倍数,那么游草海是很麻烦的一件事,会涉及到拼船或是把一家人拆散的问题。所以旅游景区不应该只为方便管理着想,可以造不同规格的船,方便不同需求的游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篇6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解放了生产力在于它的革命性。“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的改革理论。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和核心。正如邓小平同志自己用朴实的语言所说的那样,“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解放了生产力在于科学地提出了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改革的问题,关系到改革的导向和成败得失,是一个至关重大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及时提出了衡量改革开放成败的三条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论。深刻地启示人们,社会主义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可以大胆地试验和创造,包括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那些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所发生的举世公认的巨大变化,充分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十二亿多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形象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肯定了这一思想,从而揭示了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不在于一般地提出了改革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都要进行改革,这是一个普遍的历史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也要进行改革,恩格斯在理论上作过分析,毛泽东在实践上进行过探索。而邓小平同志不把改革视为只是一般地发展生产力的渐进的量变,而认为是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性的变革”,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全新的观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有没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在马列的书本是没有提出,毛泽东主席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要求是基本适应的,不会产生严重束缚,因而根本任务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发展生产力,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以致所有制关系不停顿“升级”,建立人民公社制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晚年更错误地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上去了。邓小平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反思,认为只讲发展生产力,不完全,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他说:“对于我们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认真地去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才能够正确制定我们的战略规划,部署我们的力量”,“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因此,他特别强调把现实存在作为分析问题、制定政策的基础,要求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决策,作到有的放矢。他认为,从实际出发进行决策,必须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使决策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因为客观实际总在不断变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尚在探索中,只有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不断地、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对策,作出新的决策或修正各完善以往的决策,才能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好更快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正如他说:“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邓小平作为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他时刻把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疾苦萦记心头,把人民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着眼点。他认为,我们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理应是党的全部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他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经常告诫全党同志:“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他在解释中国现代化建设为什么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走资本主义道路时说:“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即使本世界末人均收入达到800美元,“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改革开放以来,他的许多决策主张就是直接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总结和提高。如他自己所说的:“改革开放中的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鲜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认为决策不仅要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而且要接受群众的检验。“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评判决策成败得失的根本依据。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邓小平是放眼世界,着眼未来的思想巨人。他强调研究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但他的眼光总是瞄着世界发达国家为参照系;他研究历史,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但回顾与总结都是为了改变现实,走向未来;他清醒地看到中国的贫穷与落后,有“开除球籍”的危险,因而把实现现代化作为所有决策的基本目标。始终强调,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向前看,我们这个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啊!现在我们不想远一点,不从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不出正确结论,好多问题就下不了决心,处理不下去。正因为他具有发展眼光,始终把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放在世界坐标中考察,所以能够深思远虑,高瞻远瞩,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提出各种既切合实际,又合乎时代要求的方针和措施,创造性地解决种种棘手的难题。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邓小平有句名言:“要照辩证法办事”。他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注意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他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他在提出重大方针和政策时,总是考虑到各个方面,绝没有顾此失彼的现象。他指出,思考全局、统筹兼顾的同时,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中心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全局工作,把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邓小平认为,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又要有策略的灵活性。一方面,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始终如一,不能妥协退让。另一方面,在坚持总原则、大方面的前提下,又非常重视策略、方式、方法、措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他说,现代化建设“总的方向、原则有了,具体章法在要在实践中一步步立起来”。他鼓励人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地制定、完善和调整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这种“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搞活”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使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局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篇7

解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问题,关键在于深入研究政治课课程与教学的本源问题。至少有三个基础问题需要思考:什么是政治课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其他学科相比,政治课要解决哪些学科特定属性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哪些支持?

一、政治课内容的内在逻辑

中学政治课(含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是一门帮助中学生“递进式”认识和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问题”的课程,关于这个定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中小学政治课的目标和任务而言,不是要把学生培养为政治家或政治理论研究者,而是要帮助学生学会从认识、适应身处的社会开始,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能力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建立公共意识,完善人格,逐步发展理性的、合乎逻辑的的思维品质,最终在行为上做出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社会乃至国家的有情感、负责任、敢担当的选择。“递进式”是指以认识个体为起点,逐步放大到对他人、群体、集体、社会、国家的认识,在认知范围上由小及大,在认知能力上由低到高,在认知情感上由浅入深。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依据和标准,才能让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能秉承坚定立场,清楚自身对自己的民族与国家所应担负的责任。

因此,中学政治课的课程内在逻辑,应该建立在人的社会性发展基础之上,以了解个体人的实际生活状态为起点,进入到如何理解人进一步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并能尝试分析和解释人的发展需要与各种社会性支持体系的关系,包括经济发展、政策法规、政治制度等,再由此学会判断和评价怎样的发展是合乎规律的,以及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未来之间的关联,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在本质上是趋同的。

作为德育课程,政治课应承担以下课程任务:首先,培育个体的规范意识(包括标准和要求)。需要引导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学会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在这个维度中,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告诉学生什么是规范以及规范的重要性,而且要懂得如何在遵循自然人的成长规律之上实施课程,设计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知道规范所连接起的多元要素关系,并能够在课程实践中,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遵守秩序的简单行为到内化形成规范意识。只有先让学生学会了解自己,才会知道个体间的差异,才能建立“人们”的概念,才能理解“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其次,促成个体的社会参与(包括路径和原则)。个体的社会参与是一种公民意识的具体表现。参与怎样的社会生活,如何参与,如何评价参与行动,这些都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必定面对具体的问题,包括交往领域的沟通、合作、协商等问题,价值领域的平等、公平、正义等问题,以及制度领域的秩序、规范、治理等诸多问题。课程需要帮助学生提高社会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直面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应对问题。课程需要让学生置身于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对各种现象的分析中,提出符合逻辑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并能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第三,引导个体的价值目标(包括思维与情感)。课程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掌握知识领域的概念和原理,而是要通过知识体系的学习,提升学科独立的思维能力与随之相伴的情感提升,这最终将帮助学生确定生活目标和人生方向。学科思维能力建立在学科知识的认知水平基础上,高级认知水平的获得往往会带来更开阔、更严谨的思维能力。而且,认知能力还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态度与相关情感。所谓理智的行为往往与合理的推理和论证、精确的分析和判断等相对高级的认知水平吻合,这样的吻合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方面,能使个体行为得到充分的价值肯定,另一方面,会让个体主动地把这样的思维能力在其他行为选择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综上,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要载体,在界定了人的社会性价值的同时,又提出了人怎样才能实现社会性价值的要求。因此,政治课的教学应该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二、政治学科的学科特质

所有的学科都有属于自己领域的知识体系,除了学科知识体系之外,还有各种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在学科中需要提升的能力、以及如何评价等这些综合学习板块,由此构成学科课程的全部内容。作为德育课程,政治课首先包括本领域内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它综合了广泛的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知识体系,不仅包含了政治、经济、哲学等部分的基础概念和原理,涵盖基本概念、原理、事实、史实和一些动态的时事政治热点等,还包含了从个体到社会、国家层面的由低到高的各类规范、制度的形成规律和实践范式,揭示基于个体的自然成长规律,以及超越个人的集体、民族、国家进步的社会发展规律。同时,政治课还包括学生在社会科学领域知识体系里如何学习、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实践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结果如何评价的内容。课程学习要求学习者建立自身的实践体验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需要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下,获得从解构到重构的认知提高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记住或者解读教材文本的概念和观点。这种解构到重构,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设计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独特的学生实践方法。让学生进入其中,他们才能在模拟真实或者完全真实的环境下找到自身实践与前人认知的结合点,才能逐步理解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存在基础和制度依据,才能尝试判断个体及其依赖的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了解这样的现实与未来所需要的社会核心价值,了解当代人类碰到的共同问题和解决路径,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厘清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的关系。

因此,政治课的课程学习,需要有突出本课程特质的三类要素:是否提供知识体系框架下的真实问题和实践场景,是否有体现学习者在本课程学习中认知水平提高的检验路径,是否能对社会大众行为作价值维度的分析以及对个体行为的自我矫正与修复。这三类要素的核心,实质是关于课程主体性的界定,即把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价值构建作为课程的根本任务。这些核心要素,需要渗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科教学具有鲜明的课程特征。这是一种学科方法论思想的体现,即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确定学科教学的属性和主要表现。三类要素,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与学生深度互动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1. 直面真实的社会现象

这是政治课堂经常碰到的现实问题,也是政治课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其所在自然科学领域学习的实验室环境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无法通过复制事件,在模拟环境下重现。学生每天面对的都是真实、多变的社会问题,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引导学生在各种价值碰撞中,通过知识学习所获得的核心能力,作出基本的分析和评价,这是教学的责任。面对真实问题,要求教师构建起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来应对,包括学科知识与教学论知识。所谓应对,不是要求教师自己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而是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帮助,是一种协同学习。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能对学生分析问题的立场和依据有准确的判断,并能引领学生进入相关领域的知识学习,建立属于基于学生个体认知起点的逻辑架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展从现象到问题、从问题到假设、从假设到验证、从验证到分析的由浅入深的思维水平。所谓政治课“问题解决”,并不是让学生去处理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而是掌握分析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向。不同年龄的学生,其生活经验不同,面临的社会现象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针对身边各种现象提出问题。一个初中段的学生和一个高中段的学生,针对同一社会现象,提出的问题和对现实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设计针对性的解决路径,这是教师必须了解且遵守的课堂规律,前提是教师必须事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立场和他们可能拥有的思考路径与思维方法。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面对真实的社会现象,可以培养学生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的思维独立性,这是检验学生认知能力的标准。政治课的课程学习,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与一般意义的社会实践参观考察活动不同。后者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课程的实际体验,属于课程学习的一部分;而前者则是以公民身份参与社会生活,是一种从自然身份到政治身份的转换,其中必定包含着权利和义务的自我明确。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任务,而是课程达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参与的主体看,其实践过程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包括对天下事的关心,主动讨论、分析社会生活的各类问题,在应对各种社会现象中,表现出个人的态度和情感,能以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并主动遵守规则,能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有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并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身边人。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是政治课的目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行为表现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以及能否设计自己参与这些问题的实践路径。学生的参与更多的是在课堂外,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学生的课外参与包括两种:一种是学生参与具体实践项目,诸如对社区问题的调研、走进立法机构作实地考察等;另一种则是学生对社会参与的意识表现和跟进行动,比如除了要求自己符合社会生活规范之外,还会关注并提醒周围人的行为,对大众舆论能够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并能就相关问题与同伴、家人作明晰的阐述和表达。

3. 针对价值观问题的教学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教师,尽管其他学科或多或少也会涉及价值观问题,但直面价值观问题的探讨是政治课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价值观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呈现,是当前政治课重点研究的对象。价值观问题涉及道德标准、社会伦理、个人信仰、社会核心价值等诸多要素。这些问题不是作为以某一个学段所规定的教学知识呈现,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学科知识体系理解的基础上,以个体实践能力为依据,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触及到的现象和问题的综合判断与行为选择。现阶段,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公民素养,但值得注意的是,价值观教学绝不是一种对特定观点的灌输。成长的规律,决定了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社会表现能力和过程反应,他们处在身份意识唤醒的关键期,最需要的是得到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能力的价值认同,他们对自我之外的人、事、物的最初判断需要得到他人的重视,并得到基于他们认知的尊重。有了这个过程,才能使他们具备接受外部理性的基础条件,才能使他们逐步建立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这些能力基础上实现价值的分析与理解。价值观教学的过程是个体价值表现的重构过程,而这种重构的目标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所需要的人类价值是一致的。因此,所谓政治课课堂的价值观问题教学,实质是一种主体性标准和表现问题的探讨过程,能够进入政治课课堂的价值观问题,一定是在学生已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表现基础上的问题,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问题,教学需要重视、尊重这样的起点。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是要找正确的答案告诉他们,也不是用他人的观点和理论去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而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持续的对话。课堂对话,是一种真实性的个人价值表达过程。通过对讨论话题的质疑、综合分析、判断等课堂参与,学生能逐步知晓自己所坚持的观点和方向是否有理有据,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别人坚持的立场和观点的来源,学习如何用更有效的方法对一些观点证实或证伪,最终建立新的个体与社会的联系观。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让这样的对话能持续下去,如何发现学生的思维逻辑,用怎样的工具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都是价值观问题的教学核心。

三、关于实现政治课教学的基础支持

1. 教学方法论思想

教学方法论思想不能简单理解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关于学科方法的研究,或者说是一种研究如何实现有效政治课教学的学科思想的实践模型。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学生每一阶段认知变化的依据与其价值评价的问题,也会涉及历史发展进程中相悖性与相似性同时存在的情况,还会涉及人类意识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局限问题。由此,政治课教学需要厘清课程所指向的基本对象,设定课程研究的任务,找到课程中的基本关系,研制课程实施的基本工具。现代课堂,是一种课程伦理的实践场所,也是教学伦理的实验空间。政治课的课程与教学伦理是体现课程中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这是课程的基本思想。其次需要思考学生生活的逻辑起点,这是一个研究个体学生学习环境和能力的问题,如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到课程中,是今天政治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最后要思考怎样检验真伪性的问题,用什么工具作出相对合理的分析。

2. 政治教师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包括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基于相对完整的知识基础,即本体学科领域的知识积累和更新。政治课是学科知识领域高度独立、应用领域高度综合的课程,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的能力,教学只重复教材观点,是无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就学科领域知识体系而言,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基础是胜任政治课教学的基础,但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不等同于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研究基础教育领域的政治课教师,究竟需要哪些素养?除了学科知识之外,还需要什么?政治课和政治课知识体系教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了解学生、听懂学生话语的能力,要有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有快速反应、反馈的能力,要有帮助学生发现潜力、形成深入学习兴趣的能力,还要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科知识体系本身的科学逻辑,还要研究学生成长的自然逻辑,一旦教师能达到这样的专业能力,便能在课程实施中,建立起一种彼此尊重、信任的教学关系。这种关系会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迁移、延伸到各个方面,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扩展,影响其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3.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载体

与其他课程不同,对政治课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课程实施效度的决定因素是课程资源。教材作为课程的首要资源,其知识体系的结构与逻辑直接决定了课程的内容及其科学性指向。作为社会科学领域高度综合的课程,怎样的知识体系在中学课程里作结构化重现是合理的,是教材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今天的教材,不能仅仅是学科知识结构的呈现,而应关注当代学生能够通过教材,建立起怎样的课程关联和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让学生只在教材上“划出”或“找到”所谓的“知识点”。作为课程的首要载体,教材是学生了解课程、评价课程的第一渠道,教材中知识的结构化思想、学科领域的方法论思想以及对学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一套好的教材会让课程实施变得更加有效。作为课程标准与学生学习之间的重要桥梁,教材不是简单的读本,它应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有选择性的结构化知识文本,教材要体现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程的目标要求,包括知识体系、核心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师在利用教材教学时,不是简单地重复教材的内容,而是要帮助学生探索教材的逻辑架构原理;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把自己的经验融入这些固化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地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初探 篇8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素质教育包罗万象,涉及青年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大体上可划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美学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等。在诸多方面中思想素质起着基础的和决定的性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思想邪恶,那么他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越高,对人类社会可能危害也越大。我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中,至少从初中开始,学生就开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广而化之,小学的思想品德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那么可以说一个人从正式踏入校园开始,就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熏陶。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素质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无论他们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决定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其他素质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课既一门社会科学教育课,同时又是一门德育课。这就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所具有的独特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作用及重大任务,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如何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潮中坚决做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

1.知识灌输、能力培养与觉悟养成并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决定了它既是高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它更加注重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养成,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并且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科学熟练地运用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国内外大事。

2.时政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只是系统理论知识的灌输,它无法回避现实问题。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虽然二战后相当一段时间世界整体稳定,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局部矛盾和冲突依然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泛滥,整个世界仍不太平。因此时事与政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笔者从教经历来看,青年学生思想更加活跃,对国际国内大事也更为关注,更加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思考。

3.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虽有所加强,但跟专业课比较起来,一方面各高校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学生也有所懈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突出了在指导学生自学上下功夫,鼓励学生自行探究。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授课内容与实际脱节的等诸多现象。

1.重理论,轻实践。高校思政课教学把理论知识的传播作为教学的“硬任务”,而把能力、素质的培养,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视为“软任务”,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观点的传授,而较少考虑方法的掌握、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对相关社会问题既不求甚解,也不能用积累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

2.灌输多,互动少。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单向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动灌,学生被动听,师生交流、互动少。学生和老师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是盛气凌人的唯一主动者,授课方法以讲授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出现教师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互动教学局面,造成学习方式的单调和学习效果的不明显。

3.重教学积极性,轻学习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把思政课教学仅视为单向的灌输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和整个课堂的中心,以传授法为主,掌握整个课堂的进程,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客体地位,只注重让学生接受并必须接受抽象的理论,而忽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对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作用视而不见,甚至扼杀。

上一篇:护理科研开题报告格式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