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

2024-10-18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共10篇)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 篇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即原来的“两课”)要突出实践性,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确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教育手段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评价手段以考试成绩过关为主。课程结束以后,学生从修身养性、人格完善方面并没有得到一些启迪和教益,面对一大堆枯燥无味的说教和陈词滥调,反使他们陡生了些许厌恶。一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师面对如此之现状,底气不足者有之,境遇尴尬者有之,一些人甚至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了信心。如果不从根本上改革和创新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和评价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门课程将难以维系,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到未来人才的培养质量,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实际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供我们学习借鉴。整部《论语》便是孔子及其弟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孔子和他的弟子并没有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体会感受和掌握做人的“学问”。孔子所谓的“学问”,并不是文学,更不是其他深奥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指为人处事的方法和能力。在《论语》中,孔子开篇就表明他的学习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并不是复习的意思,而是体验、实践的意思,与“学”相对,即知与行的关系。孔子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所讲内容的深刻含义,快乐便油然而生。在“学”和“习”即知行两个方面,孔子更注重“习”,如“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等等,都是强调“习”的重要性。整部《论语》告诉我们,做人的“学问”就是一些人生的体会和经验,如“贤贤易色。事父母,能尽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没有上过学的人如果其人品非常好的话,他也一定很有“学问”了。由此可见,这些人生的经验和“学问”主要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通过对生活实践的体验而感悟得到的。这进一步说明,在学生品德教育中,“习”比“学”更重要,实践比接受单纯的.说辞更重要。

因此,可以这样说,《论语》是一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典范,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我们通过学习《论语》,可以得到许多这方面的启示。

那么,当下我们如何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形势和需要?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三个转变:

第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传统教育活动和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始终是绝对的权威者和领导者,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缺乏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在感情上会产生一种疏离感。而在《论语》里,呈现给我们的始终是一幅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相互沟通、感情融融的动人场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应该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和思想的引领者。要使学生体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掌握一些人生的经验,老师就应该走下讲台,更多的让学生走上讲台去亲身体验,老师由一个领导者转变为一个组织者。这个角色转变的前提是,老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设计一个好的师生互动活动方案,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因此,请老师“走下讲台”是老师转变角色的关键一步。

第二、课堂的形式要转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可能在专业教学中有一定市场,但在以塑造健全人格为主要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全然没有必要。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让他们体会人生。如何让学生体会人生呢?除了让“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更重要的是要尽快改变现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单一的教学模式,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一些特殊情境,把纯粹传授理论知识的课程变成感受社会现实的课程,可以结合理论课程的内容,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旅游景点,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也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等做一次考察,掌握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世界,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要环节。

第三、评价的手段要转变。通过考试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做法应该得到改变。这种评价方法与专业课的教学没有任何区别。为此,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评价学生手段应该多元化。比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调研,撰写一份关于某区域人们伦理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也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大学生活计划,并能够付诸实施;还可以让学生关注一个、一类需要关注的单个的人或特殊群体,并提交自己的行动计划。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让一个家庭情况好的学生关心帮助一个家庭情况较差的学生,或让一个学习好的关心帮助一个学习一般化的学生,这些都可以成为评价的标准。评价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评价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人生成长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我们健康成长,而不是给学生一个满意的成绩。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 篇2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误区是重理论而轻实践, 其利在于投入少而普及面大, 其弊在于我们的教育注重了学生认知维度的教化, 而忽略了意志维度和情感维度的教化;强调了党和国家对人才的未来的需要, 却忽略了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及对历史记忆的需要。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仅妨碍了思政课教育功能的发挥, 导致“教而不育”, 而且极易造成大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的严重后果。

究其原因, 在于我们对理论做了科学主义的理解。所谓理论, 无非就是一套我们分析、整理感觉经验的概念框架或概念体系。一种概念框架的解释范围和其解释力是成反比的, 也就是说一种概念框架的解释范围越大, 其解释力越低, 只有在限定的解释范围内, 一种概念框架才会发挥出其应有的解释效力。一种概念框架之所以具有普遍性, 在于我们能够在任何事物中都分析出这种概念对子, 但是这种概念对子并不能包容所有事物, 就好像一匹无限延展的布上的两条相交的经线和纬线可以贯穿始终, 但不能仅凭自身就构成这匹布。所以, 理论是有限度的。直到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之后, 理论才获得了其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人们发现, 一套科学理论就是一种破解自然奥秘的密码, 一旦我们将这套科学理论付诸实践, 自然便被我们征服在脚下。自然科学理论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崇高威望, 也使得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理论-实践”模式占据主导地位。由此, 我们产生了一种信念, 理论已经破译了自然或社会的密码, 只要我们全力付诸实践即可建构起幸福的生活与未来, 如果有问题, 也一定是我们的实践有问题。

这样一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放在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固然理所应当、无可厚非, 但是放在人事领域、社会领域就会出现问题, 其最大问题在于遮蔽了实践知识的存在和必要, 造成思想路线的混乱。所谓实践知识, 是指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的一种觉解状态。亚里士多德在谈到道德修养的时候说, 一个人只有通过做正直之事才能成为正直之人、只有通过做勇敢之事才能成为勇敢之人。因此, 伦理学的任务不是仅仅使人知道何为德性, 而是使人养成、具备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的知识体系中, 由于伦理学和政治学的上述性质而被归入实践学科, 而非理论学科;中国古代的庄子对实践知识也非常重视, 并给予大量发人深省的阐述。庄子借《养生主》中运刀如神的庖丁、《天道》中折服齐桓公的轮扁等人物论述了实践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命题也表达了理论知识的局限性。重温这些前科学时代的经典著述, 有助于我们找到超越科学主义的理论资源和历史依据。更为重要的是,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关于“不争论”、“摸着石头过河”等论述也表达了“先实践、再理论”或“做中学”的实践思想, 同样突破了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科学主义理解模式, 并重新确立起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当前高校思政课而言, 其困境和出路归根结底在于思想路线的抉择, 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 这依然是个问题。如果从本本出发, 思政课的任务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 只是不知道哪一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其先天缺陷有三, 一是本本往往都是原则性的东西,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颇远, 换句话说, 学生即便不遵照本本, 也能正常生活。这就好像只有法律原则, 没有具体法律规范, 却试图塑造一个守法公民, 其结果可想而知;二是教育者、监管者的能力有限, 不可能全天候行使职能, 其力所不及之处常常失控;三是评价标准单一, 虽说试图察其言观其行, 但落实下来常常只能以其说什么来进行考核, 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越来越乖巧, 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 并没有真实的教育效果可言。如果从实际出发, 那么思政课的任务就是提高、提高、再提高, 每隔一段时间都可以看到学生有所成长、有所提高。从实际出发, 就意味着从学生的实际成长状况及真实需求出发, 使我们的思政教育与学生的成长同步, 一旦学生在思政课中获得其成长必要的理论资源和精神支持, 我们的教育就不是外在的, 就不需要反复强调落实问题。无论一种理论如何高明, 一种理念如何先进, 都不能背离“教育与成长同步”这条基本原则, 否则学生绝不会买账, 丢掉这种外在的强加的累赘只是时间问题;从实际出发, 就意味着学生不是思政教育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和受教育者, 而是自己人生的剧作者、表演者和教育者。一个人尽可以逃避教育者和监管者, 但是任何时候都逃离不了他自己, 因此只有学生本人才能充当自己人生的守护者;从实际出发, 就意味着在比较中理解、在实践中选择。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不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等等。面对这些竞争对手, 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 也不能故作轻蔑, 更不能强词夺理, 要在充分尊重对手、理解对手的基础上坚持自身。因为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 理解对手就是理解自己, 有所比较才有所鉴别。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实践, 唯有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才能达到高校思政课真正的教育效果。

因此, 从课程性质来看, 思政课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性、知识性课程, 更是一种实践性课程。何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曰理论, 实为实践课程, 岂非自相矛盾么?这其间矛盾的根源乃在于对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认定不同。如果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简言之就是“知道”, 则我们的教学只要作用于学生的认知维度, 有的时候甚至仅仅作用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即可, 那么把思政课定位为理论课显然是合理的;如果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简言之就是“做到”, 则我们的教学就不能仅仅作用于学生的认知维度, 还要作用于其情感维度和意志维度, 而且只能以“做中学”的方式予以训练提高, 这时候就不宜将思政课仅仅定位为理论课, 定位为实践课显然更恰当。即便是理论色彩最重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 我们只要对比一下专业哲学系的哲学课程与《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 就会发现《原理》课的开设既不是出于理论兴趣, 也不是出于考古兴趣, 而是出于强烈的实践兴趣, 这实际上与马克思本人的取向是一致的。更为重要的是, 思政课的四门课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试图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以及政治观的教育共同建构起大学生的政治身份, 这绝非诉诸理论就可以完成的, 因为只有行符合身份之事才能养成相应的身份感。

一旦将思政课定位为实践性课程, 则其教育重心发生转移, 由原来的以思想教育为重心转移到以行为教化为重心。以往我们有一种误解, 认为思想和行为是一一对应、相互匹配的,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可是我们稍微反省一下, 便可知道同样的思想不见得导致同样的行为, 同样的行为也未必由同样的思想所触发。思想遵循的是逻辑, 而行为遵循的是惯性, 因此思想重推理、行为重养成;思想固然可以成为行为的先导条件, 但不见得是行为的充足条件, 因此我们的思政课固重思想之启蒙, 学生却常有行为之失范。行为之失范固然可以归咎于思想, 无奈思想确实载不动这行为的许多愁。引发一种行为有很多因素, 其最重要者不是思想, 而是制度, 因为制度不仅划定了行为的范围, 而且给定了行为的规则。规则不立, 则行为难免恣肆放荡;规则不明或双重规则, 则行为必然朝秦暮楚、阳奉阴违。这些并不是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能够解决得了的。因此, 思政课应该以大学生的行为教化为己任, 积极探索行为教化的特有规律, 制度的归制度、思想的归思想, 二者各得其所、各司其职, 思政课由此才能获得真实明确的定位, 发挥其应有应尽的效能。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复合性教育, 涵括知识传授、价值引导、行为教化三重维度, 因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性课程, 更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其中, 知识传授方面要克服知识的物化和虚无化两种倾向;价值引导需要克服空想主义和犬儒主义;行为教化则需要区分思想和制度两个层面。由此, 思政课才能获得准确的定位, 发挥其应尽的职能。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 篇3

一、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分五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第二部分是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联,第四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学生道德认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

1.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必要且重要的。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和制约,使少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模糊,经常外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有时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2)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分析。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感到相对满意,并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3)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看法。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的考试形式还可以,有22%的大学生认为不满意需要改进,而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方法应该改进为理论考试+社会实践表现+平时表现。课堂外(课后)的实践教学,是对班级授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验证和运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去体验、分析、回答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

(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1.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约有70%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在寒暑假组织的参观考察及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这说明了大学举办方应加强组织和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学生自发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参加自发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打工、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做义工等,这种自发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参考。

3.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指导社会实践的认知。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作为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学生自我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1.大学生自我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由上图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自我教育了解一些,并认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关系密切。

2.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素质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和引导,并自行及时的调整。

3.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老师的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认为自己应是主导地位,同时希望老师像知心朋友般理解、倾听、鼓励并帮助学生。

(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日常生活的实践

1.日常生活中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还是有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的,并且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而认为最难实践的地方是走出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

2.日常生活中的自律督导:部分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建立学生自律监督组织去监督、规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

(五)道德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1.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道德应该有并且是诚实守信的,但约有一半大学生指出校园里没有网络道德论坛,这是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论坛还有待完善的地方。

2.与人相处的道德认知:大学生与人相处、与社会接触时有自己的理性思考,有自己的原则。

3.对待道德冲突的认知。“在当今的生活中,你最关注的是?”对于这一问题,有一半的大学生选择了诚信问题和择业问题。在与人交往、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面对一些道德缺失现象时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态度是:60.48%的大学生对这种现象感到厌恶;17.52%的大学生能很快意识到,但只要是不触犯法律的问题就睁只眼、闭只眼。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有:

1.总体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仍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展开,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很多的领导甚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认为,在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重要性的排列中,专业技能往往要远远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这样的价值取向指引下,绝大部分教师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和使用,不太可能真正地、扎实地去研究实践教学问题。另外,有些教师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思想保守,怕出问题,使得实践教学一直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作为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存在疑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参加的很多社会实践活动都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作为指导,这与我们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关。

3.基地建设不稳定,学生参与度不普及。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地建设,可以提高基地的育人效果。现实的情况是,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领导对专业实践基地很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地教育投入的力度比较缺乏,而且管理上也经常是非正规状态,导致了基地建设的不稳定性。

4.大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素质能进行自我教育,而调查却发现大学生自我教育时需要有老师的指导和分析。如何把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与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同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能结合具体的实践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形式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和渠道,真正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在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是做得很不够的。大学生在遇到道德缺失或道德冲突时,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或者现行的社会准则进行处理时存在问题。

5.评价体系不系统,缺乏公正性。在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的访谈中,很多同学反应,学校许多大型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比较严重。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通过定期的检查、考核、考评等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致使评价体系混乱,主观随意性大。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议

综合调查结果和调研中所反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要求,说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待改进。但怎样改进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却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想教学质量好,增强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因此,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除有针对性地选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学内容保持基本的教育理论框架外,还应与时俱进,提高其内容的现实性、时事性、实效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形成“专题式——互动式——虚拟课堂型——实践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并针对考核方式做出改进,如改为“理论考试+社会实践表现+平时表现”作为考核方式,避免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一般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是在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由教学实施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这项工作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首先就取决于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认识程度[6]。

2.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如社会实习、志愿活动、调查研究等,也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校现有的各类教育活动(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社会现实生活的直接体验,而且在实际运用中消化学过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使马克思主义“进头脑”,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这无疑就切实增强了其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应在学生对他们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同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采取适合的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教师才能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去说服大学生,使教学焕发出强烈的理论魅力,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学目的。

4.加强学生自主建设的自律监督组织,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并监督、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以此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如针对一些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道德缺失、道德冲突的辩论或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等。

5.政策制度保障。

一是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明确教学计划,使其享有和理论课同等的待遇,使教学计划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括经费保障、组织领导保障、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保障等。

个人求职简历要突出社会实践经历 篇4

怎样写好个人求职简历要突出社会实践经历,毕业生写简历时应该注意那些细节问题,在写简历前大家可先阅读标准性的个人求职简历作为参考,简历是每位求职者必要文件,但是简历能不能帮你找到工作就要看你简历写得怎么样,以下本网提供一份更专业性的怎样写好一份个人简历阅读。

对还没找到工作的应届生来说,“金三银四”月是最后的冲刺机会。由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联合主办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XX届毕业生春季专场招聘会日前举行。会上,多数企业领导强调学生要有足够的.社会实践经历。对此,有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指出,简历中缺少实践经历,可能会令应届生失去就业良机。

上海电气等150多家知名企业参与了招聘会,共提供4000多个工作岗位。不少企业负责人大多表示,希望应聘者能吃苦、有责任心、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好的工作能力和足够的社会实践。其中,电子电气、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英语、国际商务等专业毕业生尤受青睐。

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大学生们手持精心准备的自荐书和简历,穿梭于人流中。记者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悄然改变,他们在关注单位地域、岗位薪资、福利待遇等条件的同时,更把企业发展潜力和个人长远发展放在首位。不过,缺乏求职经验的应届生也存在一些不足,某些“技术失误”可能令他们失去就业良机。例如,一些大学生的简历内容太少太笼统,也没能体现自己个性和应聘不同岗位的针对性;还有些大学生对薪资期望过高,“吓”到了企业。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 篇5

律和政治规矩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党校校长陈希发表署名《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提到选拨干部突出政治标准的其中一项就是看政治自律,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三条第四项明确指出,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首先,要从“学”上讲规矩、严纪律。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历史,深刻领会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历史历程,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政治定力,看清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念;二是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学习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掌握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应如何去做;三是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领会核心要求,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其次,要从“做”上遵规矩、守纪律。要不断把纪律和规矩落实于行动与实践。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党章》规定,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必须坚决执行,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是,决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决不允许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决不允许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以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在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中央形成的决定要在具体工作中不打折扣地贯彻执行,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搞变通。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 篇6

一、突出时代性

1.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在人的个性化日益凸现的今天, 许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宁愿把自己的思想和心事倾诉给朋友或网友, 也不愿意让组织和领导知道其所思所想, 由此造成了一种距离感。这种现象无疑给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如果我们仍旧沿用过去那种空洞说教的方法, 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 在新的历史时期,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 紧跟时代的步伐, 体现时代特征。这是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 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企业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进步的, 是随着时代的要求而不断改革创新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进步的,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只有抓住时代的脉搏开展工作,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2.突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 必须从实际出发, 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职工。坚持以人为本, 要做到“四靠”, 即靠领导的人格力量、表率作用影响人;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力量带动人;靠关心、理解、尊重的情感力量温暖人;靠培养集体主义的群体力量凝聚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因此, 要使人的潜能全面发挥出来,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好人的工作, 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问题, 协调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为职工服务的理念, 以有形的服务、无形的引导, 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情绪, 以职工满意为标准,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使职工能够切实感觉到企业的关怀, 组织的温暖, 进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

二、突出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始终放在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上。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利用广播、办报、会议等形式大范围的宣传教育;对个别问题要采取走访、谈心的方式, 解开思想疙瘩, 千方百计掌握主动权, 体现针对性。

1.认识上要有新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有其特殊性和具体目的, 就是在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同时, 根据企业的实际和针对职工的思想问题,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因此要牢固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根本环节”的观念。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 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管理人的思想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到员工中去, 及时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萌生的问题和矛盾, 做好事前或事中的思想工作, 有效地维护和保证企业经济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2.内容上要有新突破。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问题, 确定教育内容, 才能抓到点子上, 落到实处。一是通过理论学习、报告会等形式, 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 引导职工解放思想, 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管理观念、效益观念。二是加大对企业重要改革措施的宣传力度, 统一职工思想, 理顺职工情绪, 提高职工对改革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普法教育工作, 增强职工的文明素养和政策法律意识。四是坚持科技兴企教育, 加快企业人才培养,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五是动员职工广泛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构建以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 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树立企业良好外部形象。

3.机制上要有新探索。建立健全制度,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措施, 是实施规范管理的实际步骤。建立适应企业新体制的“大政工”机制, 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共同负责, 党政工团各级领导干部和骨干共同参与, 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职工工作、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政工干部队伍。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以明确的目标责任和科学的评价标准来考核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要把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结合起来, 鼓励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三、突出群众性

1.职工群众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 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一讲到思想政治工作, 有一部分人总认为, 那是领导或少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 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如果能把各个组织、各个阶层的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使其自觉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活动中来, 那将是势不可挡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 思想政治工作只限于个别部门、单靠少数专业人员来做, 不但力量微弱, 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更要充分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力量, 党政工团形成合力, 多形式、多渠道, 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位到社会, 全方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足、做活、做好, 才能不断适应当前新形势下高效率、快节奏、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的需要。

2.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把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以情感人, 就必须树立群众观点, 为群众着想, 关心群众生活, 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为群众多办一件好事、实事, 离民心就近一分, 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就多一分, 我们的凝聚力就强一分。群众最看实际。如果对群众的生活漠不关心, 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 对群众的问题推诿扯皮, 那么, 你就是说破了天也没有用。因此,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扣住群众的现实生活需要。一是要抓住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最密切的问题, 切实予以解决。对群众反映的意见, 要做到件件有落实, 事事有回音。能立即解决的, 就立即解决, 一时解决不了的, 也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限期解决。对于一时确实难以解决的困难, 要向群众作出说明, 表明我们的态度和决心。二是要始终关注最需要帮助的人群, 包括下岗工人、退休职工、老年人等等。解决好这些人的问题, 不仅关系到他们本身, 还直接影响到在岗职工的积极性, 应当花大力气做好。与此同时, 还要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使企业上下拧成一股绳, 克服困难, 共谋发展。

四、突出实效性

评价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看“说的怎么样”, 还要强调“做的怎么样”。事实证明, 过去那种只管“说的好听”的空对空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经过时, 必将被淘汰。而体现时代性, 又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具体困难, 让职工心服口服的思想政治工作则更为有效, 更能赢得职工的理解和赞同。企业的政工干部要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 广交职工朋友, 带着满腔热情和深厚感情, 去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一切脱离实际、没有效果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 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目的和落脚点。

1.保证组织落实, 制度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要靠人去做, 没有相应的组织保证, 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 就不可能做好。企业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自己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去, 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都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突出位置。要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分工协作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在此基础上, 要建立充分的工作机制。此外, 还应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 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细化量化, 并与企业领导的政绩、分配等挂钩, 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2.深入群众, 深入基层, 把工作做实做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要有踏实的作风。仅仅停留在嘴上不行, 停留在办公室不行, 停留在文件上不行。在实际工作中, 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真正深入下去, 静下心, 沉到底。

3.常下思想政治工作“毛毛雨”。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工作, 要贵在坚持, 常抓不懈, 切忌搞形式, 摆花架子。

乡镇干部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 篇7

陈松岩

乡镇干部在整个干部队伍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长年工作在农村一线,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对于最基层的乡镇,各地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以为,乡镇干部更需要学理论。

一、不重视学习的后果

由于不重视学习,不善于学习,不刻苦学习,学习效率较低。致使有些干部工作起来吃力。工作较被动,“讲政治不如老干部,讲法律不如上访户,讲经济不如个体户,讲科技不如专业户”,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需要,导致工作压力大,工作方法简单,干群关系紧张。

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的官僚主义严重,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为群众办实事;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飘浮;有的挡不住金钱、美色诱惑,甚至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等。

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存在理论知识匮乏、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创新不强、科学发展观意识弱,导致了农村工作水平大打折扣。

因此,应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出发,切实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掌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方向盘”、“导航灯”,确保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盲从,在宣传上不走样。

二、乡镇干部理论学习是党的建设和的需要

我国13亿人口,8亿多在农村。“上面千条线,乡镇一针穿。”作为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党委、政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任,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党的作风和形象;其工作好坏,成效大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利,影响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关系到我国基层政权的稳固。应当肯定,大多数乡镇领导班子是坚强有力的,乡镇干部的素质是比较好的。改革开放以来,他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学习要做到学有所用,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素质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工作业余时间,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主要学习:l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廉政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鉴别能力。培养广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对待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以及正确处理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中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在不断的增强,这就要求广大乡镇干部具有较高的法律知识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平时,党委、政府应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依法行政基础知识,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等有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律观念,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确保各项工作执行到位,政策执行不走样、不越轨。

(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综合业务素质能力。为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就需要广大乡镇干部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充当“领头雁”,做时代的“弄潮儿”。广大乡镇干部经常挤时间学习本职业务知识,炼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能力,真正做到“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热心的疑难问题,排除后顾之忧,竭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加强科技知识学习,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支柱产业建设,千方百计地增加群众地收入,是中央l号文件提出的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党委、政府,务必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强支柱产业建设,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积极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广大乡干部不断地加强支柱产业建设的相关科技知识的学习,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有选择性的学习科技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才能解决广大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五)加强哲学知识学习,提高协调、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在矛盾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因此,必须注重广大乡镇干部哲学知识学习。以学习:1、马克思主义哲学;2、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3、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技能;4、语言、文字技能;5、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6、沟通协调的方式方法等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乡镇干部的协调、创新能力。

四、学习要做到持之以恒,提高学习效果

一是要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毅力。当前部分乡镇干部怕学习、不愿学习,除了很多乡镇学习条件差、学习氛围不浓外,关键是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毅力,没有动力,学习就没有积极性和热情,没有毅力,学习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坚持。古人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就指学习要有毅力的问题。

二是要抓学习制度的落实和学习效果的检查。

农村工作纷繁复杂,由于大量工作不可能在办公室完成,随意性也就较大,用制度保证学习落实非常必要。在学习上,形式是手段,效果是目的,既要抓形式更要重效果,使大家对理论学习真正重视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 篇8

摘要:为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就必须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面临的问题,整合教育资源,改革和创新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评价制度,不断强化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符合新形势发展的、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实践性

当代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象与以往不同,他们具备了许多以往大学生所没有的新特点、新需要、新心理特征。这些特点对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我们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整合教育资源,尽力开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眼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着力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评价制度,不断强化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

一、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未引起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师的足够重视,因为不少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师思想中存在误区,片面认为那只是专业课的事情,或只是口头重视但在教学中却与实践性教学失之交臂。事实上 ,这种观点或做法都很片面。

(一)实践性教学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大学生通过系统学习,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丰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的洪流之中,将所学的理论与鲜活的实际结合起来。这里的 “实际”, 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又有社会和个人的实际。社会是一个教育资源极为丰富的大课堂,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亟需了解的课题,大学生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才能深入破解这些课题。

(二)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虽然是一种思想理论教育 ,但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的精神,把他们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社会。因此,信息社会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再是封闭的象牙塔教育,必须面向鲜活的社会现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了解变革时期或丑或美的种种社会现象,关注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 正确认识社会 ,提高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社会中了解国情民俗,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奉献祖国、为民尽责的意识,激发他们强烈的社会参与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社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有的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学校正常的工作制度和学校教学计划安排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无章可依,无法可循。校内外实践性教学资源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缺乏长效经费投入机制,无法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教学内容手段滞后

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许多与社会脱节之处: 传统的教学大纲仍然是以基础理论为主,以现实问题为辅,没有确立现实问题在教学中的地位。教材的内容体系相对滞后, 对社会出现的新问题缺乏总结、概括和剖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缺乏关注,没有及时研究和探讨,知识结构老化。由于教学内容空洞贫乏,教学理论成为无源之水,毫无说服力。教学手段单一,基本还是采用理论灌输的形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三)评价方法不完善

由于评价机制落后, 缺乏激励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得不到充分展现。有的高校仅凭学生的社会实践“履历表”或“登记表”就判定实践合格,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真正投入社会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采用多方面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实践活动的成绩,创建一个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增强社会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探索

社会实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对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具深远的影响。我们应当在教学中高举实践的大旗,逐步探索更加丰富有效的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形式和途径。

(一)整合实践资源

首先,要以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为中心,以各院系、教务处、宣传部、团委、计财处等相关部门为主体,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调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汇报情况,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各院系及团委的学生实践活动,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互相配合。其次,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与学校所在地区相关的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再次,学校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 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 以实现双赢为目的,采取双方共同规划、共同投资、共同建设的办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只有整合校内外各种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和教育力量,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才能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人员和教学时间不足等难题。

(二)革新教育内容手段

新时期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与内容不适应教学需要,实践教学缺乏广泛性,对大多数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和措施。因此,我们必须从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教学入手,革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努力强化课内实践教学

课内实践教学是指以课堂讲授为基础,为了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认知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充当课堂主角的热情。如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针对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正面或负面的事件和学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 精心设计论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查阅资料,引经据典,形成自己的独到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演讲、辩论等。主持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和点评、总结。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名人、校友,针对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等做专题讲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同时,为了大力推进优秀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共享教学资源,还可以用现代教学方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上传到QQ、微信、邮箱等平台,让学生观看、交流和学习。

2.合理组织课外实践教学

课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使灰色的理论长出了绿色的翅膀。它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探究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我们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善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赴本地或附近地区参观访问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利用周末、节日或寒暑假安排学生搞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去感受贫苦群众的生活,了解致贫的原因,试着提出脱贫建议;到经济开发区去了解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体会新时代的巨大进步等等。学生在深入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社区、农村调查和实践后,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现场察看,通过问卷、电话、网络调查、电话调查,实习实训等)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感官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实践与所学理论联系起来,认真撰写调查报告。教师要在选题确定、提纲拟定、调查步骤、报告格式等方面提供指导。[1]还可以让学生走近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或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

(三)规范评价方法

我们可以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统一纳入学生实践教育活动评价体系。高校教务部门和相关教学单位要改变以往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任老师分别组织安排社会实践、各自评价学生实践情况的做法,设置全校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统一的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通过完整的社会实践时间、课表以及明确的学时学分,统一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

1.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

社会实践教学可以与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大学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评价标准,把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学生从具体小事入手,养成良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表现等进行记录评价。

2.通过专业外出实习对学生进行评价

高校专业外出实习实训比较多,而且实习基地也都经过长期磨合,关系稳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难得的社会实践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完全可以和专业课实习同时进行,每个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都带着事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深入调研,实习结束时则带着翔实的调查报告回来。这样就有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与专业课实习教学紧紧结合在一起,提升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 我们应该做好学生外出实践的指导工作,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记录实习情况,在社会实践后撰写实习总结报告。总结报告是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实习记录和总结报告,对学生综合考核,实事求是地给出成绩[2]。对合格者按规定给予学分,对成绩优异者可以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还可以将他们的总结报告汇编成集;对不合格者,可要求在下一年重新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若有条件,思想政治教师也可以亲自带队实习,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社会实践。

3.通过假日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是通过寒暑假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可以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假期进行。放假前集中对准备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明确实践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在假期进行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要与学生经常保持联系,督促学生分阶段完成社会实践;开学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课堂总结交流,教师对每名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考核。这样不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而且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了评价的范围。二是利用利用周末、节日 , 组织学生们分批深入城镇农村开展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短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反复学习并掌握理论知识的精髓,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进行比照,使他们能主动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融合,还培养他们坚忍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增强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在社会实践前,教师也应在社会实践的目的、选题指导、时间安排、步骤要求、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为了便于学生学习领悟,还可以编印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南手册,作为辅助教材。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高学生政治素质起着灵魂的作用。我们必须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特征和面临的挑战, 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出符合新形势发展的、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1]吕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6)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 篇9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是在职业生活中积累、培养的过程。高职学生作为“准职业人”, 除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外, 更应该在实践中得到启发和锻炼。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过程中便显得格外重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教学方法, 即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将知识目标内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 实践教学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不同的形式, 最适宜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基地教育、校园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所发挥的教育功能各不相同, 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具体作如下探讨:

一、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基地, 挖掘职业道德教育的丰富资源

基地教育, 就是利用地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 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 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 在现场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这是一种基于认识与感受的实践教学环节。

湖南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 挖掘湖南的人文景点中丰富的政治、历史和思想内涵, 以拓展其储存的文化信息为契机,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人格的引导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湖南人杰地灵, 深得湖湘文化的精髓, 在近代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雷锋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由学校定期组织,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第一师范纪念馆, 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的故居, 雷锋纪念馆, 能够使学生在探寻领袖和榜样事迹的同时, 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 感受“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一代伟人的决心和勇气, 领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做革命的螺丝钉”的奉献精神和职业品质。每位伟人的英雄事迹、动人故事不仅昭示着令世人景仰的人格力量, 折射出思想光芒, 而且传递着价值追求和职业理想。从他们身上, 学生能感受到强烈的进取意识、奉献精神, 从而激发追求新知、奋发进取的学习热情, 坚定立志成才、乐业奉献的职业品质。

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 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社会人”的基础工作, 更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 完成高职教育任务, 培养具有强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感的新一代职业人的教育策略。高职院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一种灵活、感性的基地参观性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课程内容, 把课堂搬到教育基地, 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在教学活动中, 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得益彰, 更加生动和直观, 具有启发性。另外, 基地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 教师现场引导和观后指导总结, 以便巩固学习内容和感受。

二、结合高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营造职业道德教育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 是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群体文化活动, 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并为师生所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 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文化环境的总和。校园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能够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准, 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而作为高职院校, 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府, 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校园文化创建中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重要的实践内容。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 这构成了高职院校承担重要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和建设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环节与校园文化的现实性结合主要在培养目标的文化定位和学生组织开展活动, 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校园文化熏陶是情感认同、精神吸收、行为实践、制度保障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为精神核心的高职校园文化, 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培养, 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把一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转化成自己的实际行动。高职院校的各种学生组织和自治团体可以在配合学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可通过树典型, 创示范, 评选“文明班集体”、“文明之星”等活动, 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也可依托学院开设的专业开展各类专业知识、技能大赛, 创办学生服务公司等, 使学生在提升专业水平、服务大众的同时, 职业品质得到历练;各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公益组织等具有学院办学特色的学生团体在校内外开展志愿服务, 传达丰富的职业道德理想。不同的高职院校有着不同的职业教育特点, 因此, 学校还可通过凸显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从精神和行动上让学生感受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服务他人、与人合作共事等职业品质, 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这也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三、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促使职业道德教育水到渠成

社会实践是一种深化与运用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以社会生活为题材, 以学生自觉能动参与为主要途径,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与必要补充,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达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如果说参观教育基地是“知”的需要, 校园文化熏陶是“意”的过程, 那么开展社会实践体现的就是“行”的目的。

理论源于实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体现其科学价值。这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是结合社会现实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对新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 课堂上照本宣科地念教材、空洞地说教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乃至反感, 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将弥补课堂讲授的平面化和局限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完善的, 要让学生到社会这个真正的大课堂去实践, 去磨练, 去汲取营养。学院可结合不同的专业建立“德育实践基地”, 与“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堂搬到相应的“基地”上。因为职业道德与职业和分工相联系, 不同行业有其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 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针对性地施教。如民政专业学生到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民政机构, 社工专业学生到福利院、孤儿院、社区等社会服务机构, 康复专业学生到戒毒所、康复中心等医疗机构, 电子系、计算机系学生到专门的工厂、企业等进行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 一方面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独当一面, 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 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另一方面有利于他们把这种规范内化为自身道德修养, 渗透到思想中去, 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通过这种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能够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树立起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钻研业务、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 并能在基层、服务第一线及艰苦条件下忠实工作的思想作风和能力, 使他们毕业后能“下得去, 留得住, 干得好”。

此外, 在社会实践中融入研究实践也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要的教育环节。研究实践是指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分析的一种实践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 还通过指导学生亲身开展社会实践, 将有关职业道德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完成学生对职业道德原则和内容由知到情再到行的认知内化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学生的“三下乡”、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社会调研, 从而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教师可事前有针对性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 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团结互助、服务群众、办事公道等与职业道德内容相关的课题项目供学生选择研究。也可分年级、分专业指导选题, 如服务行业可围绕服务意识、奉献意识, 制造行业可针对质量安全、品质意识等问题进行调研。调查方式可以“单兵作战”独立完成, 也可“联合作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整个调研过程中, 教师充当指导和辅助的角色, 让学生充分深入到实践中寻找素材, 收集资料, 开展探究。最终以调查报告和专题论文的作业形式呈现出来, 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成果和总结, 使得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涵, 对自身将面对的行业规则有更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和现实收获。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结合自身学院的办学特色和育人要求, 在全面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现实性渗透和培养, 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层面丰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这一重要的德育内容和教育目标。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劳动者的主阵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德育的主渠道, 应在基地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努力拓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以配合实现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柳礼泉.“两课”教学法研究与述评[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2]柳礼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

[3]柳礼泉.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07, (3) .

[4]吕遂峰.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途径探析[J].职业与教育, 2005, (18)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要突出实践性论文 篇10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文章以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该门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的事项,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可使学生深入生活、走向社会,在实践体验中树立崇高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知识内化为思想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校内的实践教学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教学,具体表现形式有:课题研究、参观考察、专题调研、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等。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各种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更突出的是它的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特点。同时,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时,还要求实践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实践性教学形式要多样性、灵活性;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要具体化、规范化;实践教学评价方式要科学化、合理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例如,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长期坚持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广大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受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导,陶冶了情操,心灵受到震撼,唤起爱国爱民强烈意识;加强了环保意识,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提高和锻炼了洞察能力、社交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活动能力、分析和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初步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步骤、格式,为三年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一)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实践活动是以学习小组为活动单位,5~7人为一小组(其中1人为组长)。每人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共同参与完成研究课题。实践过程中每个人既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又要学会尊重和倾听别人的观点,这就需要小组成员间团结合作、相互谦让、群策群力、通力协作,这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及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通过学习小

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分工、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研究课题,使学生增强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经过对收集资料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过程,还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此外,在教师悉心指导下,学生们还学会了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了在科学探索道路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科学探索精神,也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发展。学生们进行环保实践教学活动后,便会自觉地保护环境,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学生们走进贫困山村进行调研活动后,便学会了关爱他人,努力回报社会;学生们为地震灾区的人民进行义卖实践活动后,爱国热情便会持续高涨;学生们为奥运进行宣传活动后,自豪之情便会溢满胸膛。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对基本理论的认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实践性教学尤其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我们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忽略了理论与实际联系,就会造成“知行”脱节,影响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目前有不少教师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造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没有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脱离实践生活空谈理论,使得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结合课程和专业特点,与时俱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以赣西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联系本专业特点,结合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指导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如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进行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活动,写出“普及环保知识,共创美好家园”“一次性筷子引发的思考”等调研论文;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经济方面的实践活动,写出“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需求的研究” “当今企业与人才需求”等调研论文;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网络方面的实践调研活动,写出“网络利与弊调查” “青少年上网的调查”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等调研论文。有的教师结合思品课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献出爱心方面及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消费观等方面的调研实践活动,写出“关爱老人” “走进聋哑学校” “便民利民,爱心传递” “爱心义卖,温暖一生” “关于大学生人生态度调查研究”“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研究”“大学生恋爱动机研究”“构建合理的大学生消费观”“关于我校大学生新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等调研论文;实践活动内容不仅丰富多彩,实践活动成果形式多样化。有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绘画作品(美术系学生运用漫画形式完成论文)、精美课件(把实践活动过程制作成课件,图文并茂且附有个人感言)等,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做好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前提

实践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是关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与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是否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1.教师要具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实践性教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开放性特点决定教师要比传统教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教师要指定周密的实

践教学活动计划,在开学初向学生公布,以便学生对实践活动有所准备。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选题,确定课题研究,制订研究方案。再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最后,学生的研究论文完成后,教师还要进行认真批改、点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面谈、书信、电话、互联网等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随时进行指导。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往往一位教师要上多个班级,教师教学任务非常繁重,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进行实践性教学,做大量的工作,付出更多的精力。没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教师就不会做到悉心指导学生。指导工作不到位,学生的实践活动就不能有序开展,学生也就不知如何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题研究,这将直接影响实践性教学效果。从上述调研的论文可看出,少数教师指导不够,学生论文质量就比较差,甚至出现从网上、报纸杂志上抄袭现象,违背了实践教学的初衷,达不到实践教学效果。

2.要强化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实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只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才能在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自己也要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要科学安排实践活动内容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科学安排好实践活动内容和实践活动的形式。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紧密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要求进行,达到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养成优秀道德品质及遵纪守法的目的。如关于环境保护(保护桂林环境、保护校园环境、保护漓江、保护大自然、垃圾处理)、大学生消费观、恋爱观、就业观、劳动观、阅读观、体育观、公共道德修养(爱护公共设施、节约水电)、爱心活动(参观福利院、聋哑学校、支教、义卖、献血、艾滋病宣传、奥运宣传、抗震救灾募捐),活动内容能结合本专业特点、结合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与时俱进,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富于爱心、遵守社会公德的精神风貌。另外,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有限,教学任务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实践活动。有鉴于此,赣西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基本上采取学生个人实践方式,5人为一小组(其中1人为组长),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自行进行实践活动。有的进行实证调查,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写出文字性调研报告(大多数学生采取这种形式);有的亲自参与公益活动,把活动过程制作成课件,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有的利用网络、图书馆收集资料,写出实践性论文;有的结合本专业特点,运用漫画形式完成论文等,活动形式多样,新颖有创意,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4.严格指导论文写作。实践性论文和调研报告是实践教学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一方面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在进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实践性教学效果。因此,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基本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明确如何选题、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结果与分析、对策等)。学生的论文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种:调研报告和实践性论文。调研报告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结合课程内容,选择某一方面,设计相关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一种论文形式。实践性论文是经过认真选题、结合课程内容,选择某一课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论证得出结论的一种论文形式。实践性论文和调研报告都要求学生按学术规范来写作,思路清晰,资料丰富,要能融入个人的收获和体会。

5.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考核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考核评价时要注意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参与过程、团结协作精神、科学探

究精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考核评价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尽量做到客观、公平、公正。根据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贡献及研究成果的质量综合考虑,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对认真完成实践教学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给予较高评价,对敷衍了事应付实践教学的学生要提出批评,成绩评定为不及格,真正做到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要避免教师在考核评价时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考核评价尺度把握不严等现象的出现。如小部分论文没有进行实地调查,也没有具体分工去查资料,而是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老师也给予较高的分数,这就会极大地挫伤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门诊护士长个人述职下一篇:小学二年级英语作文: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