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2024-07-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通用8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篇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张文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化学02化学师范佛山528000)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深入理解不断变化了的新形势,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基础、方法措施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从而能够有效地面对生活、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根本任务是根据无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对被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宣传和教育,这一过程的完成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来实现的,人是这一教育活动中的根本因素。其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解决社会所认可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被教育者现有状况的基本矛盾,要想解决这一矛盾,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要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每一个活动中,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开展。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目的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中,更多的是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要求学生个人得到尊重、重视,价值得以实现,尤其是当前青年学生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以学生为本思想更能引起教育者对青年学生个体的重视和关注,促使教育者加强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使教育者的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只强调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对被教育者的潜力挖掘,认为青年学生接受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没有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停地发生改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需要,更能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依靠多种途径并采取多种措施具体落实这项工作。最有效的措施是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l.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

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是他们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来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主体出于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是对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反映与择取以及整合与内化的过程,是启动大学生主体接受教育信息并保持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并经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大学生主体视野,才能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所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根据其内在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使其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以情感人,真心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因为他们在大学阶段远离父母,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上各种诱惑很多,所以他们的困惑会很多,困难也很大,这个时候十分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支持,如果能真心地去关心他们,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予解决,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2.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忽视大学生个体差异,单纯利用和采取集体灌输式教育方法,忽视个别教育,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大学生非常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只有让同学感觉到思想教育对自己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够乐于接受,这也正是我们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着力点。一个人应该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果说把各种素质和能力比作一个数字的话,那么,思想政治素质和做人是最前面的1,其他的素质和能力是后面的0。离开了思想素质和做人,就是“失效”的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大学生囿于固定呆板的框框之中。要把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教育目标,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大学生,注意开发大学生潜在的素质闪光点,因材施教,给大学生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大学生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3.注意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取决于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利用自身思想观念的矛盾运动规律,通过经常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自觉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并主动接受和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形式。同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实现,必须将作用于大学生身上的由教育引发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动力。这种转化,不能仅仅依靠教育者的教育,还必须依靠其自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触及大学生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

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军训与义务劳动,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各项主题活动等,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加速大学生主体的成熟过程,缩短其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期,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首先,一定要把握住同学们的需求,同学不需要、不关注的东西,我们没必要强制去做。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利益,注重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如果说我们漠视学生的利益,那么我们教育的效果就只能流于说教,根本谈不上效果,根本得不到广大同学的信任。同学们需要的、关注的东西,比如个人发展的问题,全民素质提高的问题,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把握住了同学的需求,就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其次,一定要照顾到青年学生的特点。采用广大同学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比如,社会实践、军训、一些原创音乐的比赛、素质拓展训练等等,都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所以我们应该多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开展工作。

5. 尊重大学生的人格

学生除了具有求知欲望以外,还有高度的社会需求,青年学生虽然在教育活动中是被教育者,但其人格尊严是不可轻视的,他们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在追求个性化的当代青年学生中,个人的尊严越来越得到强化,叛逆思想越来越突出,以“家长”的姿态来教训学生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只有尊重青年学生的人格价值,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6.注重大学生的关注点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努力成才己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关注点,也是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这与过去无条件地服从祖国需要的奉献型人生价值相比,更多地体现出对自我成才、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与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鼓励青年学生立志成才与报效祖国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规律的认识,紧紧围绕青年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通过多渠道、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时,又要与青年学生的成才需要相结合,使他们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就是人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是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生活变化发展极其迅捷的时代。现代社会人口的急剧增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跨越式发展,造成了更加激烈的人际竞争、职业竞争、职务竞争、岗位竞争。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要适应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复杂的、转型的社会环境,个体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是绝对不行的。大学生虽然是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群体,具有较好的知识素质和技能素质,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将同样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大学生具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全面的综合素质。

其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人才素质的最基本的规格要求。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各种素质中的核心素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培养,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第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当前高校存在着只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而相对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倾向,所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和行为规范呈现出滞后于大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发展的倾向,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健康全面发展,就不能适应社会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素质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必须加强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这项工作。随着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分类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越来越密,一个人要提高

自己的业务能力,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科学知识,还应具有其它学科的知识,一个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当是广博与精深相统一的。因此,当代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将自己培养成“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模式的人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篇2

以学生为本, 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乃至整个学校教育工作, 要以学生为基本根本, 以学生为中心核心, 以学生为目标目的, 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本位。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 都要关心爱护尊重一切学生, 体贴理解包容一切学生, 支持帮助服务一切学生, 鼓励激励勉励一切学生, 组织调动发展一切学生, 不抛弃, 不放弃, 不轻视, 不歧视, 不厚此薄彼, 不顾此失彼, 真正作到全面发展。要以全体学生的成人成才,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最高标准和唯一标准。

以学生为本源于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从宏观上说,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内容, 是党执政兴国的目的, 是党治国施政的标准。但针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来说, 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 而不是以学校领导和教师或其他为本。毛泽东曾经指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学校为了谁, 教师为了谁, 教育为了谁, 教学为了谁, 这是长期来似明非明而现在应当首先明确的。

二、为什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一) 坚持“以学生为本”是新形势下大学生主体地位确立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都是教育的主体。但是,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崇尚师道尊严, 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 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的单向灌输是其基本模式和主要方法, 强行性和单向性是其重要特征。教师和学生地位不平等, 教师是主体, 大学生是被改造和被教育的对象, 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被重点强调, 大学生的兴趣和见解难以体现。有鉴于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性, 要求教师能够深刻认识到当代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存在及主体意识的增强, 教育过程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都是主体性的人, 教师承担着发动、组织和主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大责任, 自然会对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也同样会在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们思维活跃, 希望社会承认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渴望得到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所以, 不仅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重视当代大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过程中的发挥, 而且还要弘扬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在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和价值意识不断增强的现代社会, 应该顺应当代大学生的接受机理和内在要求, 坚持以学生为本,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作用, 着力培育并发展其主体性。

(二) 坚持“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 这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在一致。但是, 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以物为本”, 忽视人的主动性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 具体表现为:教育者被视为传声筒, 受教育者仅仅被当作被灌输被改造的对象, 教育内容简单重复, 教育方法单一, 教育形式千篇一律, 整个教育活动变为“我说你听”的说教。学生的主体价值被忽略, 导致“学生主体”的缺位, 其教学效果总是令人堪忧。“以学生为本”科学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什么是最为重要的, 什么是最根本的, 什么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这就是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以学生为本, 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规律的内在要求。

三、怎样坚持“以学生为本”

(一) 树立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服务学生的教育新理念

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 不仅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 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它直接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进而影响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以及教育效果的实现程度。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的一大亮点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得以培育弘扬。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非常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并能够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育理念。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依然表现为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单向灌输, 注重政治性, 教育效果不明显, 有时还引起逆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打破非平等关系的居高临下的板起面孔说教的习惯定势, 应该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新理念。

1. 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符合心理学的认知规律

心理学认为, 人最高兴的事是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关怀。大学生的情感表现强烈, 以他们愿意接受的情感关怀方式为切入点进行教育, 能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弱化其工具性而成为契合心灵价值世界的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因为激情和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目标的内在力量。

2. 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是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理性世界与非理性世界相统一的要求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存在物。过去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人的理性因素, 偏重以“理”服人, 忽视以“情”动人, 致使绩效不佳。事实上人的情绪、意志、欲望、激情、灵感、直觉等非理性因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理性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 既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性世界, 又要高度重视他们的非理性世界, 保持二者的辨证统一。要善于运用人的非理性因素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做到理性与非理性的良性互动。

3. 树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

通过人文关怀、情绪感染, 激起心理层面的共鸣, 能够实现由情入理、由浅入深的教育目的。也就是从心理的浅层面入手, 最终解决思想体系和世界观的深层面问题。因为大学生情感丰富、激情奔放, 在处理问题上总带有一定的情感成分, 他们思想意识的形成过程, 往往是从浅层面心理感受开始, 提升到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层面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或者培养他们的思想意识, 也应该从浅层面心理感受入手, 进而逐步达到解决深层思想体系方面的问题。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就是“爱”, “爱”是最好的老师, 多给学生一点爱并多为学生服好务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 努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篇3

虽然我国高考录取率已接近50%,但是仍然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无法进入普通高校的大门。根据统计,连续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不过15%,而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经合组织各国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学率已达到51%,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另外,我国还面临着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艰巨任务,据报道,目前在城镇企业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其中高级技工仅占3.5%,而国外高级技工在技工中比例:美国38%、日本31%。总之,在满足适龄青年求学的需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等方面,民办高等教育都将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随着民办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民办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难度。

民办大学生除了具有普通大学生共有的特点之外,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所以使得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困难。民办高校的班主任与辅导员只有根据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民办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1.由于对民办高校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学校丧失信心,他们对学校要求过高,而对自己要求过低

我国的民办高校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在招生、学校管理、教学等方面都不正规,条件比较差。新生刚入学都以为大学里应该是“校园建设上,硬件设施一流;课堂上,同学们都被教授渊博的知识和个人魅力所征服;美丽的校园里,相爱的人携手漫步,海誓山盟……”到了学校后发现大学并不是他们梦想的天堂。“交了那么多钱到这里,校园还没有高中的大,老师也没有想象中的充满魅力,想和男(女)朋友拉拉手还怕被班主任碰见,学校管的太多了……”笔者所带班级有两名学生就是存在这样的想法,入学半个月后便离开了学校。另外,有很多学生担心民办学院的毕业文凭找工作难,对学业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导致一时之间没有了前进的目标。

2.面对困难,特别是学业上的困难,畏难情绪高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必然结果,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入了民办高校,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一般的民办高校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低,这就造成了民办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大。因为基础差,他们很多问题不理解或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遇到问题总是以自己基础差为借口,不愿想办法解决,对学习产生了焦虑、恐惧的心理,甚至丧失了信心;另外,社会上对民办高校的认识误区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信心不足,产生厌学情绪。

3.在文体、实践等活动中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

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成绩虽然总体上差一点,但学生普遍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头脑活络,兴趣爱好广泛,动手、实践能力突出,文学艺术体育特长明显。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默默无闻,样样不出众。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民办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学生特点,依靠多种途径并采取多种措施具体落实这项工作。最有效的措施是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

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是他们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太高,心思敏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具有抵触情绪,对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反映与择取以及整合与内化都与非民办大学生有一定差距。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满足民办大学生心理需要,并经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大学生主体视野,才能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实践。所以,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根据其内在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使其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以情感人,真心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因为他们在大学阶段远离父母,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上各种诱惑很多,所以他们的困惑很多,困难也很大,这个时候十分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支持,如果能真心地去关心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予解决,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2.尊重大学生的人格

学生除了具有求知欲望以外,还有高度的社会需求,特别是社交的需求。由于这一阶段青年学生有着对异性感情的渴望,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感情,但是要适度引导。虽然在教育活动中他们是被教育者,但其人格尊严是不可轻视的,他们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在特别追求个性化的民办大学生中,个人的尊严越来越得到强化,学生的叛逆思想越来越突出,以“家长”的姿态来教训学生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只有尊重青年学生的人格价值,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方法,笔者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就经常采取个别面谈的方法,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感情上的困惑;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通常采取书面沟通的方式,以减轻他们直接面对老师时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能说出心里的想法。很多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帮助,对班主任也解除了对立的心理,也会经常主动以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班级。

3.注意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法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取决于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民办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方式独特,在教师教育的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利用自身思想观念的矛盾运动规律,通过经常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自觉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并主动接受和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形式。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实现,必须从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教育向学生主动积极的自我教育转化。这种转化,要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引导为主,帮助大学生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在此过程中,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通过课外与学生聊天,参与学生活动等形式触及学生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篇4

郝坤安,张高旗

(延安大学 宣传部,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把握“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和精髓,把“以人为本”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学习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体系、教育管理制度、考核评价机制等,积极构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放的大学生德育意识培养体系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到主动提高道德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思政教育;以人为本;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灌输”,着眼点是

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就要“以大学生为本”,通过“换位思考”,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为本”的内涵应当包含三层意思

践环节、活动载体、评价标准等措施的设计和实施都要考虑是否能真正解决大学生思想和内心问题。二是要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人格,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务是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郝坤安(1970---)

育教育。张高旗(1960-),男,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学习模式,形成多维开 又是实现过去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主要是立 “管理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彻底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力 也是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一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讲授内容、授课方法、实强调学生具有自身的尊严而教师的主要任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原,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既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任务的本质要求,关注大学生的正当利益诉求,不能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依靠广大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精神生命的主动性。,男,河南周口人,研究生。延安大学宣传部干事,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陕西白水人

则,就要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人的选择意愿,创造最佳的自主参与条件,争取最佳的效果;应根据大学生的需求,从满足他们的意愿出发,教育过程中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保护人。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因素

1、过去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标时,往往只注重社会需要,而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思想实际状况,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大学生思想的动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等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因素没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导致教育目标定得过于笼统和空洞,缺乏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2、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两方面来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针对性不强,授课形式单一,缺少实践环节,活动载体太少,思想政治教育者停留在自身的说教中,甚至无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是对教育对象进行精神说服。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手段落后,形式单一,仅仅组织听讲座,找大学生谈心,开座谈会等,不注重通过建设校园文化、通过社会实践认识社会等更直观方式的育人作用,根本不能打动大学生的心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欠佳,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3、评判大学生政治及道德标准的不全面。在评价方面过分注重定性分析,忽视了定量分析,忽视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和模糊性,大学生只要靠理解记忆就能得到一个较好的成绩, 与平时表现的关联性不大甚至无关联。高校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最具约束力的是奖助学金的发放、入党、考取公务员和研究生等,现在诸如此类的“利益”虽然名义上都讲政治,实际执行中都不严肃,也就是说“学生利益”与“学生先进性”不挂钩,给学生的印象是品德的好坏不影响自己的 “利益”,不耽误自己的前程。传授政治理论的目的是转化为我们期望的行动,我们只重视教育手段而忽视应该有的教育结果,价值取向严重扭曲,本末倒置。

4、有些教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只教书不育人,只把教书当做谋生的手段;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过多地注重对教育对象的教育,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信念不够坚定或没有信念、缺乏责任感、没有事业心、没有勤奋与认真、没有热情,这样的教师既难以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也不可能为大学生作出表率,会直接影响教育对象,影响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5、教学方法上灌输多,引导少,强加给学生的东西多,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身感受少,单纯注重理论的强行灌输,忽视受教育者的心理认同和情感认同,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

忽视对教育对象的精神说服和人文关怀,没有真正把大学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构建途径

1、就业、考取公务员和研究生等出路,应加大对学生政治素质的考察,也就是说“学生利益”要与“学生先进性”挂钩。美国的大多数大学在招生时都有非常具体明确的道德要求。比如要求考生提交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和在社会上做义工的时间和事迹,作为录取的重要标准和必要条件。我们的大学生在就业、考取公务员和研究生时虽然不能政治挂帅,但一定要严肃考察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奖助贷三金的发放也要提出政治要求,确实让政治素质高的学生得到实惠和好处,特别是精神上的持续鼓励和支持。要形成这样的环境,每个学生都有提高政治素质的要求,只有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有出路,政治素质高的大学生更有机会、更有出路、更有作为。

2、课堂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施,都应“以大学生为本”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途径,它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两个主要方面。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极其重要,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地位是其他途径难以替代的。一是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二是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3、积极创造“以人为本”的活动,寓思想教育的内容于活动之中

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于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活动具有目的性、参与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种重要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明显的优势,一是活动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以生动、形象、具体地体现出来,使教育客体能够直接感知它,并将对教育内容的理性理解与感性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育客体在活动中产生直接经验,更好地将教育内容内化。二是活动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双向交流,特别是能有效地调动教育客体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教育客体在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觉按照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收到“无教之教”的效果。三是活动能使教育客体主体化,即教育客体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使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同时,又以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教育着其他的参与者或未直接参加活动的众多的人们,影

响着、改变着社会风气。运用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各种活动的指导,组织好各种活动并尽可能地将活动与学校的中心工作联系起来。

4、充分利用社团,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社团活动中

社团亦即校园中由师生按个人志趣自愿组织和参加的政治性、学术性、科技性、文体性等各种社团。这些社团所具有的群众性、自主性、实践性、自励性、趣味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广大师生特别是大学生所乐于参与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组织,很好的体现了以大学生为本的思想。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对校园内各种社团的扶持和管理,引导和帮助他们把握社团方向、健全社团规章、活跃社团生活、提高社团声誉、扩大社团影响,在有利于社团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前进。要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长期支持等方式,建设一批长期存在的名团名社,发挥其在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和带头作用。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就要大力扶持政治理论型社团的组建和发展,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社团的组建中;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审批、会员的管理、刊物的管理、纪律的管理,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社团的管理中;要加大对社团活动的指导力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社团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接受到生动直观的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社团的活动中。

5、服务学生需求,不断加强网络育人。

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和平等性等特点,一是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增进相互沟通,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二是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咨询、休闲娱乐等需求,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发布、咨询服务、在线交流等形式不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网络的这些特点完全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利用资源、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营造出真正健康文明的思想文化环境,向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迈进。

6、管理中凸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中凸显“以人为本”是指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调动他们的工作、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可理顺大学生的思想情绪,使管理得到管理对象的理解与支持,体现管理的人性化特质,可以防止和克服管理中片面的惩罚主义倾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以管理为手段,可以保证管理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双重实现,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两张皮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虚落到实处。

7、通过社会实践,亲身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身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因而,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大学生利用假期或者社会实践课程积极投身社会大课堂, 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实际接触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形成、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然大有禅益。要建立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体系

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①袁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光明日报》

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篇5

人类跨入新世纪,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波及经济、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为我们重新审视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方面,还是在价值导向方面都受到严峻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面临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等诸多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并不以为然,实际上思想工作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为之服务的。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在日新月异,思维在不断翻新,人们的头脑在经受各种思潮的互相激荡。

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推动着我国进入自改革开放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我国社会相应地呈现出多种价值观,政治朝向民主化方向迈进,文化更加多元化,民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更加多元和自由化。

只要有人生存,只要有国家存在,谁都不会放弃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类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并必将延续至今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阶层、每一个局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价值。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安身立命的本源。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价值客观上折射出它的当前价值意蕴: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在现代条件下,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在规定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的三个维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当

前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人的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影响生产力及其要素的作用方式和人自身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决定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影响人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的程度,影响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着眼点首先在于培养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激发和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加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还体现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必要性,从而使人们投入到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中去,最终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自律精神,它的价值创造要靠人的内在道德精神需要来保证,这种保证使人的内在道德精神需要获得自我要求水平和社会规定范畴上的提升。随着道德社会化的发展,人的生理需求会向道德精神需求自觉过渡。换言之,人类社会越是进步,就越是需要物质需求与道德精神需求的匹配和融合。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精神资源开发价值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依据客观实践的发展而变化自身的内容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与时俱进中产生和发展的,也必须在与时俱进中创造并实现其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的工作,其对人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完善人的道德。道德是人精神的基石,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法律的底线。道德建设要着眼于实际,从点滴入手,从岗位做起,要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如果我们都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那么整个社会形象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一个人在年轻时经历磨难,如能正确视之,冲出黑暗,那就是一个值得敬慕的人。最要紧的是先练好内功,才有可能在未来攀得更高。

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是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渐渐就丧失了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弯路甚至不归路,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迷茫与困惑谁都会经历,恐惧与逃避谁都曾经有过,但不要把迷茫与困惑当作可以自我放弃、甘于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命运更需要自己去把握。在你的人生里,越早找到方向,越早走出困惑,就越容易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创造精彩。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才会四处碰壁;一个人找不到出路,才会迷茫、恐惧。生活中,面对困境,我们常常会有走投无路的感觉。不要气馁,坚持下去,要相信年轻的人生没有绝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思路,就一定能少走弯路,找到出路!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大不同!

在职场上能干工作、干好工作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任何人做工作的前提条件都是他的能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能干是合格员工最基本的标准,肯干则是一种态度。一个职位有很多人都能胜任,都有干好这份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能否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就要看是否具有踏实肯干、苦于钻研的工作态度了。有的人为生存而雀跃,目光总是停在身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有的人为发展而奋斗,目光总是盯在正前方,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不懈。我们要在能干的基础上踏实肯干。面对艰巨的任务要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打主动仗。大胆探索,结合实际开展工作,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结实践经验,从中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作为年轻一代,不能没有追求和探索,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甘于现状的生活就是不再前行的船,再也无法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一定要抓紧每一秒钟的时间来学习,要明白学习不是学生的专利。小聪明的人最得意的是:自己做过什么?大智慧的人最渴望的是:自己还要做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能画地自限,而是要勇于接受挑战。对畏畏缩缩的人来说,真正的危险正在于不

敢冒险!

年轻人在社会的重压下,适应能力已变得越来越强,只是他们不自觉地习惯被环境推着走。他们不敢冒险,怕给自己带来终身的遗憾,于是告慰自己:“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因为我已竭尽全力。”其实,人只有不断挑战和突破才能逐渐成长。长期固守于已有的安全感中,就会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最终失去跳跃的本能。

年轻人难免带着几分傲气,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所向披靡,其实不然,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个“婴儿”,正处在从爬到走的成长阶段。在毕业这几年里,一定要让自己逐步培养起学徒思维、海绵思维、空杯思维,具有这样思维的人心灵总是敞开的,能随时接受启示和一切能激发灵感的东西,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成功女神的召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篇6

雨山区采石街道老年学校

采石街道老年学校建校二十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及采石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遵循“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紧紧抓住创建老年学校示范校的契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建老年大学示范校是一项制度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化老年教育推进持续发展的过程,永无止境。我校成为示范校的9年来,一步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发展取得了显著办学成果,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采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采石街道老年学校成立于1996年。学校现共开设了6门课程,常年在校学员154次/人。我校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探索、发展三个阶段。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1996年在我区一批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采石街道老年学校,许多老同志到老年学校学习知识、锻炼身体,热情很高,但由于没有固定的场地,办学不规范。1998年2月,由街道办事处腾出街道三楼一间会议室作为老年学校教室,在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管理不断规范,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建立以后,积极开展了争创区级老年学校示范校工作,2009年经市、区老教委评审为“市级示范老年学校”,学校各项工作都上了新台阶。

二、办学经验

(一)坚定办学方向,加强政治指导

近来年,街道老年学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教学为中心,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创建老年学校示范校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在区老教委和街道的有力支持下,学校在办学基本条件、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办学效果、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等到了较大提高和改善,取得了显著办学成果。

学校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扎实做好具有老年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不断丰富老年学员的政治生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每月定期组织学员学党章、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听时事政治讲座,召开学习交流会,使学员紧紧跟党走,及时了解当前国家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政治事件,了解新闻背景。以政治思想为引领,带动老年学员紧紧围绕区政府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发挥老年余热和正能量,努力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奉献。学校积极开展政治学习评先评优活动,促进了学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通过民主推荐,投票选举,张榜公布,审议批准,每年评选出优秀学员,收到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的预期效果。

(二)注重办学品质,管理日益规范

建校20年来,开班教学,以满足学员需求为根本。老年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建设与发展的生命线,抓好开班教学是老年学校办学的基础。我街老年学校起初办学条件差,学员少,专业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校领导班子不断创新办学方法,制定学校办学计划,尽量照顾各类兴趣群体的需求;近年来更是不断创新载体和平台,使教学管理日益规范。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全心全意为学员教师服务,着力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使学校学管理水平得到了根本提高。一是健全了学校组织机构。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学校配齐了学校领导班子,健全了规章制度,明确了人员职责,保证了学校各项 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增设了教学设备。学校新建了舞蹈教室、电脑室,为学员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三是提高了教学水平。建立了适合老年大学特点 的教师聘任制度,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提高了教师课酬标准,调动和保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聘请了社会上有一定专业水平,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的优秀 教师任课,如保健老师马仁捷、音乐老师杨醒梅、气功教师高秋香、法律教师李伟。这些老师的引进,改善了我校教师队伍的知识 结构和年龄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是规范教学管理。学校每年根据区老教委下达的工作目标,结合学校工作,制定了全年工作要点,每学期制定主要工作目标,对学校主要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掌握教学动态,倾听学员感受,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五是改革课程设置。在办好唱歌、民族舞、气功、时事政治等学校传统课程的同时,学校还适时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先后开设了腰鼓、木兰扇、拳、剑等多个专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员的需要;四是创新教学方法。为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要求教师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乐结合,深受学员好评。

(三)丰富校园文化 激发老年活力

结合学校老年人的特点,注重“学、乐、为”的有机结合,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学员自主参 加的社会活动、社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丰富学员精神文化生活。一是为了培养、开发老年艺术人才,提高老年学员的素质和艺术修养,丰富赏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学、乐、为”的有机结合,学校于 2006 年成立了街道老年学校艺术团,并聘请专业老师排练、打造艺术团节目,这对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树立老年学校的新形象,提高老年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员春游、秋游活动;搞好学期末的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并积极参加重大节日庆祝演出活动;开展了有主 题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的健康娱乐活动。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 员的学习积极性,又扩大了老年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也受到了学员的好评。三是积极开展期末娱乐活动。每年期末,分别举办以“实现中国梦,夕阳出彩虹”“实现中国梦,激发正能量”为主题的总结会,别具一格,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吹拉唱跳,谈笑风生、幸福快乐。有舞蹈、大合唱、气功、器乐、木兰等丰富的内容,多彩的活动,精致的设计,靓丽的展示,构成了期末教学成果的灿烂。期末汇报展演是教学成果的延伸,是总结、是展示、是交流、是联欢、是沟通、是尊重、是快乐、是幸福。

三、办学效果

几年来,我街道老年学校已形成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教学设施、严谨的教学管理、显明的办学效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校学习,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我校在办好街道本部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社区老年教育。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采石城区在不断扩大,老龄人口不断增多,我校根据城市的发展、社区建设的需要,在巩固校本部现有办学成果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了教学点,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和老年人集中的地方,建立社区分校,逐步扩大办学规模。目前学校在遂宁城区的教学已达到6个,即: 老年学校教育布局在街道初步形成,学员队伍不断壮大,学校的办学规模由此不断扩大,教学班从1996年的3个发展到目前的6个,常年在校学员从1996年的 46人次发展到了2017年的154人次。老年大学让老年人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离退休后有了好去处,写字、绘画、唱歌、跳舞、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打拳健身、生活充实;学员 变得快乐了,健康幸福了,懂得了友善、感恩、做人,在这里学员感受到人生的快乐。

学校先后获得市、区老年学校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学校参加的文艺演出节目和书画作品也多次在市、区获奖,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老年学校已成为党和政府的老年教育中心,成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主力军。

今后,我们将坚持创新改革,绿色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办学理念,以更加完善的制度、更高的教学质量、更周到的服务,办好老年人满意的老年学校,不断丰富示范校的内涵,努力把创建示范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各位老同志、各位新学员:

金秋九月,果香四溢,在这美好的时节,迎来了街道老年学校新学期的到来。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龙港镇老年大学第八届的开学典礼,这是我们老年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在此,我代表中共龙港镇委、镇人大、镇政府对你们参加老年大学学习致以热烈的祝贺!对为这届老年大学开学而积极奔波辛劳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镇老年大学自创办以来,在大家特别是老年朋友的共同努力下,规模不断扩大,学科更加齐全。为老年人丰富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健康、再效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使每一位学员为推进龙港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挥余热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有效地丰富了老年人生活,增强了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使老年人更好地享受到身心健康的乐趣,更好地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用、老有所乐。

新的一届又开学了,我们镇委、镇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老年事业,办好老年大学,并想方设法发动全社会力量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使我镇老年大学越办越好,为老年大学创造更宽阔、更美好的办学空间。在这里,希望龙港老年大学坚持勤俭办学、学以致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使老年大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也希望新的学员要以老学员为榜样,认真参加授课学习,不断增进知识,增强体质,更好地为龙港新一轮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愉快、万事如意!

在此,我代表老年大学的全体教职员工向在座的各位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说心里话,看到这么多老同志精神抖擞地欢聚一堂,我感到格外高兴。

在这里,您可以静下心来读点书,看点报,可以学习绘画,可以练习书法,可以唱唱歌跳跳舞,这样,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博学健身,不仅使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又能做到人老思想不老、精神不老、知识不老,还能更好地面向社会、发挥作用,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年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借此机会,我想对同志们提几点希望和建议:

一是希望同志们在这里学习好。我们当中有很多同志因为各种原因在年轻时候没有机会上大学,感到很遗憾,但在退休之后,能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圆了大学梦,弥补了人生缺憾。希望大家安下心来当好学员,要拿出过去干革命干工作的劲头,静下心来多读点书,多学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今后继续发挥余热的知识,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二是希望同志们在这里生活好。老年大学不仅是一处学习的场所,更应是老年同志美好生活的家园。要根据老年同志的需要科学设置课程,多渠道、多类型、多层次地开展教学研究,多形式的开展诸如国画、书法、音乐、舞蹈、琴棋等方面的课余活动,为老同志交朋友、找知己提供更多的平台,使老年大学真正成为老同志政治活动的中心、学习知识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安度晚年的乐园。

三是希望同志们继续表率好。老同志在家是长辈,在社会是长者,你们的一言一行对后代、对他人影响很大,所以要继续发挥好表率作用。去年以来,敬安镇紧扣“创建省级示范中心镇,打造苏北钢铁强镇”目标,以财政总收入超亿元为标志,步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全镇上下呈现出经济大发展、城建大提升、社会大和谐的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全镇干群同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同志们珍惜这一大好形势,把发展敬安、建设敬安作为我们自己的事,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促进敬安的发展、维护敬安的形象为出发点,不讲不利于敬安发展的话,不做不利于敬安发展的事,继续当好维护团结的表率、当好参政议政的表率,当好奉献余热的表率。

四是希望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服务好。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全面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学校要充分依据学员们的需求和意愿,不断丰富老年大学的学习与活动内容,不断改进学习和活动的方式。学校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扎实备好每堂课、精彩上好每堂课,紧紧围绕老年人的需要和特点,深入浅出,耐心示范,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结合起来,真正让老年同志们在学校里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做教学管理的同志更要加细心观察、体贴细致,热心帮助每位学员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每位学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篇7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对策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 强调的正是人在社会上的主体地位。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以人为本核心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高校实际, 尤其是现代化高校的大学主体, 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要坚持全新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 是树立健康科学的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也是推进教育不断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有效战略。

1、以人文本要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针对具有不同个性的大学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发挥作用并且得到落实, 要从大学生的生活特点和生活规律出发,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尽量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和生活态度。两千年前, 我国儒学思想家孔子就给出了一些精辟的观念:“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瘦哉!”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在发展中也拥有了不同的个性, 因此,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尊重每位学生的价值观, 促使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2、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要符合学生的需求

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主要表现在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 针对性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从行为上让大学生接受教育, 并能够从教育中获得自我提升。

3、以人为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人数的增加, 导致大学生来源成分复杂, 大学生自身素质、思想道德、人生追求及政治观念存在很大差异。比如, 有些大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素质, 但是却无法经得起外界社会的诱惑;有些大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但是却没有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有些大学生组织能力很强, 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却很差。

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以人为本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需求

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了原有的单一教育模式,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促使更多大学生愿意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 并能够主动接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而与大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此外,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改变了许多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倦心理,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发挥高校教育理念时, 能够教导大学生进行及时的自我教育, 满足了大学生自我控制、自我实现的心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同时更强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以人为本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 如何让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使大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其提出的高要求, 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以人文本, 以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 坚持围绕大学生制定一切教学计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 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源动力和能量, 为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实现将大学生培养成全面、综合、高素质的人才的目标做更多准备, 由此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

三、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首先, 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过于陈旧, 往往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也无法满足大学生对高校的要求。因此, 高校应该从根本上转变单一模式的教育方式, 注重引导和帮助, 促使大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 实现师生之间更贴心、更平等的交流。其次, 变机械灌输型的教育为知识渗透型教育。与高校学科教育一样,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对学生一味进行说教,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的自尊心, 而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实现师生间平等交流, 从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出发, 通过贴心的问候和适当的安慰、温暖的支持来增加师生情感, 建立起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适当运用情感教育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基本保证, 也是高校展开一切工作的必然保证。拥有一支有着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高校辅导员、干部队伍, 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高校应该多吸引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并且有计划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针对性培训, 包括职业道德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培训、高校学生心理培训等, 以保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具备胜任艰巨工作的能力, 从而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和实效性。

四、总结

“人是教育的中心, 也是教育的目的,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 人是教育的基础, 也是教育的根本。”总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要以人为本,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 围绕大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一切教育工作,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进而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换.“以人为本”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研究[J].学理论, 2013 (18) .

[2]王艳红.“以人为本”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路径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 (2) .

[3]陶磊.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反思与建构[J].求实, 2010 (7) .

[4]周琴, 周希贤.构建适应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的双向互动模式[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篇8

关键词: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言说;缄默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88-02

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是而且只能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人为本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的根本原则。在人的世界中,人不是神的附庸,人本身就是人的目的,是人的根本,是自己的最高本质。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原则并不是从某种抽象的离群索居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从事感性活动即现实生产的人出发。现实的人是一种寻求自身需要得到合理满足的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1]514,“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2]。现实的人是具有反思精神的人,他总是力求自身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总是努力认识、掌握、超越各种现实客体的限定,取得在主—客关系中的支配地位,希望按照自主的目的改造客体。“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1]50-51现实的人是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人。未来社会的形态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而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现实的人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这样一来,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诸系统的关系可以复归到与现实的人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获得社会道德文化,从而使自己获得存在和发展的方式。”[3]因此,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把人当作终极关照,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当作根本目的。

强调从现实的人出发,不仅需要从社会的角度强调社会是人的思想道德的来源,而且更加需要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发展主体思想道德方面的积极作用。从人的生成的角度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人的“生成”。子曰“若臧武仲之和,公绰之不欲,卞庄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4]194-195这里的成人,即人的本质的全面生成,应当把它理解为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全面生成。思想政治教育是“造人”的教育而不是“造物”的教育,它高扬人的价值与尊严,注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感情和人的合理需求的满足,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彰显人的创造力和潜能。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社会在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文化欠发达,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繁重和迫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确证人、发展人、实现人,应当成为在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马克思主义的规范基础是超越了“政治解放”的“人类解放”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不是应当确立的状态,而是现实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马克思从表现和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的现实生存活动出发,说明人的生存活动是社会性的。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是一种反思性的生命活动,因而这种活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自由自觉”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规范基础,“自由自觉”是真正的人的本质。由此出发,马克思对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规定其本质的类存在物在生存特征上进行了一种意向性的生存建制。在马克思看来,“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活动是人的能动的活动……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理智地重复自己,而且能动的、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6]97

这样一来,人的类活动必然是对象性的活动,这种活动表现在历史性的劳动中,“一方面使人的感觉成为人,另一方面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6]126,展现为人类现实的历史,“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6]126

人是感性的、社会性的、对象性的、历史性的、有意识的存在物,这样一种普遍性决定了其本质的自由性。但是在现实的关系中,人的本质却处处表现着一种彻头彻尾的异化,并在人的劳动异化中得到充分体现。人的劳动产品、社会关系也是如此。“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6]126劳动形成的异化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因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必然遭到积极的扬弃,必须使全部现实“革命化”,而这样一种使全部现实“革命化”的运动就是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6]120。

在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生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其理论基础,就要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一核心和实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其规范基础在于实现人的真正的本质,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自觉”的人的旨趣。

人的生成在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言说”和“缄默”两个层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仅仅限定在理智教育的范畴中,它也必须包含那些不可言说、只能以现实的生命活动表达出来的生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即促进人的自我“生成”的实践活动,也必须包含着“言说”和“缄默”两个纬度的旨趣[7]。在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亦是从这两个层面展开。

从“言说”的纬度上讲,在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旨趣在于使教育主体“生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也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人生而有之的,必须从外部加以灌输。信仰不同于宗教,在宗教那里,人是不允许反思的,而只能被迫完全服从启示的指引,但是信仰允许人反思。要使一个人完全相信一种理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理服人。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应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方式,在教育者的指引下,使受教育者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就其内容而言,无非是对人的本质的确证,引导人在思维中确证自己的本质,把自身视为“自由自觉”的反思性类存在物,在自身中确认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思维中克服自身现实的异化,才能为自身在现实中从事使全部现实“革命化”的革命活动提供合法性基础。

在“言说”的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使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而马克思主义在其本质上是属人的,是关照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也就是说,“自由自觉”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因此,在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应当是引导人对自我的确证,对自身的关照。再者,在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允许人反思,单纯地经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输出意识,受教育者没有自身的理解和反思的灌输无疑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自然也就称不上“自由自觉”,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引导人实现自我,而只是在给受教育者灌输一种“宗教”,是应当被扬弃的。

在“缄默”的层面上讲,在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现实中“生成”“使全部现实革命化”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被理解为受教育者内心信念的“外化”,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为着使人实现自己的全部本质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而人不是某种离群索居的抽象物,而是在现实中从事实践活动的感性存在,因而,人是人的感性活动。马克思在谈到以往哲学家的错误时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其主要的缺点是:把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形式或是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主观地去理解的。”[8]50因而,应该正确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感性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说明世界,而问题却在于改变世界。”[8]5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基础的确证,只是从理论上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为何物,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教育主体参与现实的感性活动,是使教育主体参与“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正是在这个维度上讲,在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使教育主体“生成”使“全部现实革命化”的活动。

为了“自由自觉”的人的实现而扬弃自身,为了“自由自觉”的人的真正实现而投身变革的实践,这就是全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言说”的层面,它是现实的人的积极的自我扬弃,是在思维中克服自身局限性,是“生成”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教育主体在找到自身“合法性”基础。没有这个“合法性”基础的确证,思想政治教育便是盲动,便不是人的真正的活动;在“缄默”的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在现实中“生成”使“全部现实革命化”的活动,是教育主体从事的变革的实践。因此,在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引导民族地区民众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确证自身“自由自觉”的本质,并促使其投身实现自身本质的活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楮风英,李光烨.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模式的转变[J].思想教育研究,2006,(9).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黄正泉,王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J].现代大学教育,2007,(3).

上一篇:改革开放后服饰的变化下一篇:每年期待的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