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

2024-10-25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精选12篇)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 篇1

摘要: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这对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 本文从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的思维新模式和实践新形式两方面展开研究, 务求增强情商教育实效性, 创设情商教育新情境。

关键词:大学生,情商,教育

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是一项以大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实践教育活动, 融思维和实践于一体, 旨在注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在大数据时代, 网络化社会快速发展, 特别是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新时期、新形势不仅给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而且在内在思维、外在实践等方面对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影响深远。基于此, 本文主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 转换思维模式, 创新实践形式, 促使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一、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的思维新模式

大学生情商教育作为一项认识自身情绪, 辨识他人情绪, 提升自身情绪管理能力的主体行为, 需要建立在思维的基础之上。新形势下, 情商教育要转换思维观念, 形成既重视现实思维又掌握虚拟思维, 既借助事务思维又结合数据思维, 既强调客体思维又强化主体思维的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的思维新模式。

( 一) 既重视现实思维又掌握虚拟思维。随着网络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并存,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现实思维与虚拟思维共同存在于人体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具有较强的活力与创新力, 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多元, 因此, 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就应当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思维步调来开展, 既要重视现实思维变化所带来的情绪问题, 又要重视虚拟思维变化所带来的情绪问题, 形成大学生情商网下与网上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

( 二) 既借助事务思维又结合数据思维。大学生情商教育千头万绪, 千丝万缕, 仅运用事务思维难以有效解决在情商教育所遇到的新问题。在大数据时代, 通过分析数据的类型、特征以及内容, 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与行为特征。在情商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 充分运用数据思维, 找出各类数据分析各类问题的内在规律及联系, 将其与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相联系, 从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与行为规律, 并结合应用事务分析、事务梳理、事务应对的事务思维, 提升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的精细化, 逐步提高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三) 既强调客体思维又强化主体思维。在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时, 主体思维是将大学生作为主体来对待; 客体思维是将大学生作为客体对象。换而言之, 大学生既是客体的被教育对象, 又是主体学习者。因此, 在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活动时, 要积极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思维, 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并将其作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从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的实践新形式

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是一项主体实践教育活动。从常态来看, 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的实践形式主要涵盖教育体系、活动开展以及平台搭建等, 而实践内容的有机统一与实践形式的行之有效是情商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基于此, 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应着力于思维新模式, 创建实践新形式。

( 一) 推行纵横交错全程连贯式的体系化教育。当前, 情商教育体系需要整合优质资源, 强化教育合力[1], 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横向教育作用, 也要强化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纵向教育作用, 从而形成纵横交错全程连贯式的体系化教育, 为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系统化提供保障。

( 二) 开展传统现代融合式的多样化教育活动。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的延伸, 是大学生提升情绪管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设计大学生情商教育活动时, 要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将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髓根植于现代文明之中, 推出形式新颖多样、教育意义深远的实践教育活动。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要将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相融合, 既要依托传统载体 ( 如校园、社区、课堂) , 又要借助于现代载体 ( 网络、手机、电视) , 务求增强情商教育实效。

( 三) 架构网上网下互动联动式的系统化教育平台。平台教育是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的有益阵地, 主要由网上教育平台和网下教育平台组成。[2]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工作要利用网上平台教育和网下平台教育的特性, 互相取长补短, 发挥网上网下教育平台的优势, 建立网上网下平台联动机制, 形成网上与网下平台互动模式, 进而整合和利用网上网下的优秀资源, 架构情商教育系统化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李晓艳.大学生情商教育路径的转变与重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5) :642-646.

[2]高文苗.新时期青少年价值观培育工作新探[J].学校党建与政治教育, 2015 (11) :25-26.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 篇2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各种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要真正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症下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模式

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与过去学生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他们的需求。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教育措施、管理模式应该如何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2011年10月-2012年3月,作者所在的T高校曾组织人员对全校两万余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调查数据所反应出的相关问题,作者拟对新的历史时期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世界观上表现出来虚无倾向

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现实传播相对较晚,但其一走入大学校园,却被大学生们欣然接受,奉为经典。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客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然而,就在各个高校都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时代,我们发现后现代的解构思潮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却远远胜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影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不可否认,后现代的解构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怀疑一切批判一切重新衡量一切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人们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所表露出来的主体死亡理想破灭传统丧失文化虚无游戏人生等观念和心态则是当代西方社会所存在的理想危机信仰危机和文化危机的折射,它对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来说,极容易导致他们在世界观上的虚无性。

(二)人生观上表现出来颓废倾向

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大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网络,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网络过分沉溺,沉溺其中的他们,虚拟沟通能力远远超过实际沟通能力,他们往往将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认同感通过网络聊天、网恋和网络游戏获得精神解脱与慰藉,逃避社会、家庭、学业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一旦回归现实,他们就变得焦躁不安,内心不时感到空虚,不知道该做什么,甚至认为是被世界遗弃,造成网络虚拟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冲突。

(三)价值观上表现出来功利倾向

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标准呈现出由重精神、重荣誉向重物质、重务实转化的趋势。对T高校2008级新生的调查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当代学生认为“凡是对其找工作有用的活动就参加,没用的就不管不顾”。此外,像综合素质测评、评优以及入党等对学

生找工作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活动,学生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入党的问题上更加突出,许多学生刚入校就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但相当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就是为了将来便于找一份好工作。可以看出,一切以实用和功利作为行为出发点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悄然隐现。

(四)心理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现象、部分大学生抗压能力较差,思想存在极端。当代大学生心理抗压能力不容乐观。据笔者对目前在校的大学生调查显示:有 75.2%的学生表示在遭遇类似失恋、多门挂科的挫折后自己无法自我调节;甚至有4.3%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 10.2%的学生表示愿意“反观自身,阳光生活”。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处理办法,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思想上存在极端。试图通过发泄、伤害、自残甚至自杀的方式来面对挫折。

(五)行为取向方面表现出个人中心主义严重、团队合作意识欠缺的倾向。

新时期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强调独立思索,讲求亲身体验,重视培养自身能力。然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团结协作能力较差,相互合作的意识淡薄。

从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新时期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与过去不一样的成分,不能够简单套用过去的模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探索一条新的路径来适应他们的需求。

二、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社会快速转型,多元文化影响,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从社会环境层面来看,一方面新时期部分大学生群体的生活环境相对优越。他们多数从小没有经历饥寒之苦,没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是在社会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物质生活方面的丰富,反而使他们不能在生活的经历中得到人格发展和社会认同所需要的体验,其结果造成了青少年物资生活“营养过剩”,心理需求“营养不良”的寂寞困境。[1]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在新时期部分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强烈的权利意识”、“彰显自我”、“浮躁”等社会的时代标签 ,在他们的身上很容易就会被发现 ,造成新时期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

(二)成长环境:独生子女特征更加明显,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立性特征强。

从家庭教育层面看,新时期大学生多数是出生于“四二一”家庭,既四个老人加上两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3]这让他们习惯性地在家庭消费、家庭活动等事项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而这些意愿也往往会在长辈的迁就下成为了现实。家庭的“有求必应”,使他们形

成“成功是理所当然”的错觉,从而导致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很弱。另一方面,父母的权威逐渐弱化,父母不再扮演教育的权威角色,这在培养新时期部分独立、自信性格的同时,也为自私和专制提供了滋生土壤。

(三)学校教育环境: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完整性和大学传统模式的惯性思维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出现了脱钩现象。

从学校教育层面看,中学德育明显滞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残酷的升学竞争下,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仍不断向应试教育倾斜——重智育轻德育,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断层”。进入大学校园后,高校的开放教学与管理,造成了新时期部分大学生的迷茫和反弹,这也是当今高校正在全力以赴为中学阶段滞后的德育给予“补课”的原因之一。

[4]

(四)个体原因:认知能力、思维能力

就大学生个体而言,新时期部分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由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步成熟过渡,存在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个人生活自理的能力都很差。再加上认知能力还不是很高,个性倾向还不稳定,导致他们在各个方面存在着矛盾。[5]

三、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选择

(一)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实践正确价值行为

新时期部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从而使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形成主流信仰和宏观规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90 后”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90 后”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

(二)开展自我教育,培养高尚情操

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管理的基础: 一是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二是心理发展走向成熟;三是社会化程度提高,社会角色渐显。[6]因此学生工作者必须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开展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包括各种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科技制作活动等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寓教于乐 ,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供高品位文化产品

网络教育的优势十分突出,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可以更快地实现资源共享。高校须

占领网络阵地,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加强高品位文化的传播。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形势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心理健康教育网、科技创新网、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努力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与此同时,要发挥校园广播、校刊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四)加强心理咨询,培养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咨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必须采用新的手段,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加强对新时期部分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人格训练,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为此,除应开展心理学教学和生理卫生知识的普及,适时举办一些讲座外,还应普遍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这需要建立一支队伍、搭建一个平台。笔者所在学校除配备校级、院(系)级心理咨询教师,均在各班班委增设心理委员,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密切关注心理问题学生;针对新时期部分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特点,搭建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邮件、Q Q、网上留言、博客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其接受咨询。

参考文献:

[1]李玲.试论“90后”大学生与高校德育途径[J].教育创新 2009(2)

[2]王晶.“90后”大学生心理特性分析及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3)

[3]孙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华章2008(9)

[4]王志强.从“90后”大学生特点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华章2009(10)

[5]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3)

[6]李科.自我管理在“90后”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 2008(6)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教育 以人为本 终极关怀 网络教育

[作者简介]肖绍俊(1966- ),男,河南邓州人,许昌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传统文化、德育研究。(河南许昌461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078-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必然会辐射到大学校园,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的双重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大学生在入学前都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社会、学校、家庭等大学生所处的生活范围都充斥着这样一种观点:学习成绩好、考试排名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无形中默认了学生成才标准的单一性,即唯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是人才,这种观念直接导致大学生功利色彩极为浓厚。在这种环境与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相应增加。

在大学,优秀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社会的评价发生了变化,社会更多的是一个世俗利益交换的场所,它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主要不是智力水平如何,而是各方面素质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学生必然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而要想在社会立足,就必须符合社会的认可标准。这种衡量人才标准的双重性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教育的各阶段缺乏有机整合,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一个人从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理解,到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固化的过程。目前,中小学德育,尤其是中学德育往往迫于升学压力而被轻视,同时,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家庭中往往是溺爱胜于教育,正面的、积极的东西和优良的传统美德没有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站稳脚跟,而腐朽的、消极的意识形态则乘虚而入,造成部分学生虽然进了大学,却连基本的文明礼貌和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都不具备,意志薄弱,在大是大非上认识模糊。这就造成了大学阶段补中、小学德育课和文化素质课的情况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整合中学教育资源、理顺学生成长、成才的德育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3.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大学生难以受原校园生活区文化氛围的熏陶。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对于引进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办学,改变学校学生生活设施不完善的状况,有其积极意义。但是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居住的地点不在原来的学生生活区,这就使学生无法受到原校园生活区优良校风学风的熏陶,无法领略到校园文化多年积淀下来的良好氛围。而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对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除日常学习生活外,其余大多数时间均在寝室中度过,若我们不了解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积极强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公寓。

4.高校扩招带来生源质量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难度增大。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使更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学生总体数量提升,整体素质也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师资短缺、教学设施不足、学生生活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当前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甚至个别学生对自身的发展目标还存在模糊认识。一旦学生的自身发展目标不清晰,就会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事实也证明,一些后来出现问题的学生就是在入学短期内没有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二、以人为本,努力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指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大学生尚处于“三观”定型期,身心尚未完全定型,加上整个社会大气候的纷繁复杂,决定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获得,一要靠在学习、生活中逐渐锻炼提高,二要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地启发、引导和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这个“不教育”,其实就是指没有外在的客观的教育,没有彼此分离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引导和启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上来,放到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上来。这是更高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当然,自我教育并非放任自流,也不是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教育者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明确自我教育的要求。既要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认识水平,又要让受教育者有意识地参加实践活动。

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共同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应该认识到,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发展、稳定、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压力普遍增大、生活问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给学生以理性的教育,只灌输给他们“应该做什么”的理念,而应该贴近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以具体的生活、学习指导,当前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帮助学生纠正个人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强化对大学生人生观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探索人生意义,使他們明晰自我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拥有生命信仰、责任意识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成长为社会合格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

3.加强对大学生的终极关怀。终极关怀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让教师更多一点人情味,使学生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教育者,学生只有接受一个人,才能理解他的语言。而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的同时,应将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放弃过去对自己理性教育过于乐观的观念,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作为教育者,我们只有从教育观念上进行一次反思,才能做到对学生的“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要求我们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如同关心自己的子女、朋友一样,这样才能使教育取得一个较好的效果。首先,教育者应从思想上改变以往只强调责任教育的观念,要多在学生思想教育中渗透权利意识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他们应该做的,还要告诉他们“你可以选择这样做,也可以选择那样做”。其次,在进行规范教育时,不仅要进行基本规范(具有普遍性)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相对性规范教育,从而使一些规范能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指导学生实践的道德规范是有层次的,这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笔者认为,规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范,如热爱祖国;另一种则是具有相对性的规范,如做人要诚实,但在特殊情况下,善意的谎言比诚实更有效。前一种规范,我们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了教育,形成了我们的直觉;而后一种规范则需要我们教给大学生对于规范思维的批判性,对于这种规范的判断,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以前,我们往往注重一种直觉思维的教育,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种思维模式并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再次,在采取理性思维方式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时,还应考虑到他们认知的两面性(非理性因素与理性因素),在进行理性说教的同时,多一些耐心。最后,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学生个性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将终极关怀落到实处,只有这样,终极关怀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4.加强网络教育。据有关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8%,95%以上的在校大学生上过网。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网络正改变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估计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提高教育实效。成才与发展是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进行枯燥的说教,而要与学生的成才发展紧密联合,将主流价值和意识形态贯穿在学生的成才与发展中去。网络的虚拟性和迅即性(瞬时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思想的真实性,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思想,从而有助于工作的针对性。同时,网络具有覆盖面大的特点,可以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面。如可开展“网上党校”,利用网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和教育,将网站变成“红色网站”。还可以开辟一些理论学习园地,开设时事政治、综合新闻、热点评论等栏目,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去占领网上阵地,让大量具有良好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学生周围,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卢斌,李玉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2]孙明,朱洵.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3]赵伟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J].潍坊学院学报,2005(5).

[4]鄢祎.终极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35).

[5]孙翠霞,马杰.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5(35).

[6]张安强.网络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

[7]安国启.青年思想教育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8]郭民良,等.青年思想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篇4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1高教大众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的素质状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就业压力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导致大学生群体的素质状况呈现多层次性,学生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学生工作较之精英教育阶段开展的难度增加。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使得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需要改变。高校学生因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而引发的对社会的认同差异和不同心理期待,在高校学生中表现的越益显著。教育产业化和后勤社会化的出现,打破了原来高校学生上学不用缴费、毕业不愁分配的制度,致使有些学生即要读书,又要勤工俭学,还要考虑毕业去向,思想和心理压力增大。

2市场经济使大学生人生期望值增高、功利性加强

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好,受到的挫折少、批评少。进入大学后,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了,然而他们心理不成熟,造成人际关系问题出现。尤其表现在责任意识淡薄,纪律观念差,合作意识弱。人生问题上有时候相当脆弱,缺乏韧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竞争意识、公平意识、效率意识也有很大提高。但由于生活经历的单纯。他们存在认知与行为的背离。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社会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团队精神比较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大学生有政治热情,但存在模糊认识;(2)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价值取向重物质利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人利益,遇事光为自己考虑,然后才考虑他人和集体;(3)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些人受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影响,道德观念复杂化。有前进的一面,也有倒退的一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有在积极中隐含着消极的因素;也有在消极中含有进取的因素;(4)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科技手段的运用与普及,使有些学生产生了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听、不信、不服的逆反心理。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

3网络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道德观念、心理健康、价值取向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复杂化;网络的负面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网络的开放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新的挑战;还有网络的普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新时期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从当前形势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这要求我们结合时代特征,创新地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思想教育环境[2]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校园文化蕴涵着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大学的精神、校风、教风、行为准则等等,这些都对学生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创建一个和谐、优美、宽松、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是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有效互动,积极构建一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以深厚的校园人文底蕴为支撑,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营造一个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教育环境。[3]

2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有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和理论研究优势,努力拓宽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途径与形式,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让大学生群体知荣明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有效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能让在校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以勇于创新、敢于创造、善于创业的精神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业余科技发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等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3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4]

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最大程度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解决贫困问题。我国每年都有近百万的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如果解决不好这些大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将会直接影响这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甚至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许多大学设立了奖、贷、勤、免、助等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国家加大了国家奖助学金的力度,足见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高度重视,以及国家采取的有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国家助学贷款的力度,调动银行贷款的积极性,以确保每一个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对贫困大学生要加强立志教育、创业教育,努力使经济助困和精神助困相结合,力求实效。

解决就业压力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校园专场招聘会以及校园就业网将最新就业信息提供给广大毕业生;建立毕业生就业回访制度,通过定期回访,便于对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调查,同时可借助往届校友的创业经历来激励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带动关系。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推动大学生就业关口前移,使大学生在社会实际就业之前,在学校期间就进行名义上的就业实习,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解决心理问题。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模式,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对存在心理危机倾向和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高危个体进行跟踪关注,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干预。在进一步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高校还应该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地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人际交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5]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矛盾在不断变化,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社会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体。只有建立和谐高效的运行机制,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兰芳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永恒话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2).

[2]周济大学发展与科学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3]周亚夫.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J].中国高等教育,2005(5).

[4]刘穗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2006(1).

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5

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新时期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认为,我国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近30%.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时代向高校提出的要求.

作 者:薛平Xue Ping 作者单位: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745000刊 名:甘肃高师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年,卷(期):20027(4)分类号:B84一O9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刍议 篇6

一、当前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

21世纪是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完美的人格,使受教育者发挥主体地位,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满足时代的需要。然而, 推行素质教育这么多年来,素质教育工作依旧举步为艰。素质教育当前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高校对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从不同方面总结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高校的素质教育并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还应该注意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各个环节中的素质教育问题。我国实施的高考制度,是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制度,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是在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的中小学阶段,片面追求高分数,追求升学率。高考录取过程,从强调高考公平性的角度而言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强调了“一分也不能少”,最后还是以分数定高低,一些高校在录取时甚至1:1投档,这种“一分定终身”的政策导向对于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不利的。这种在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生,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刹那,即刻就成为了素质教育的载体,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恐怕也让人为难了。

2.部分大学教学内容脱离社会需求

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对素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还没有形成牢固的思想观念;素质教育还停留在知识传授和开展活动层面,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文化素质教育学科及其课程建设还没有形成应有的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部分学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严重脱离社会需求的问题;部分老师的讲授,只是面向少数优秀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习惯于机械的、重复的训练方法,造成课业负担过重等。这些状况已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

3.专才教育风靡经年

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概念是针对以往我国高校片面地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让学生什么都学一点,但什么都学不深,从而忽视了专业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涵盖了高等教育所有方面的概念,当然也包括了专业教育在内。素质教育不是一个与专业教育相对应的概念。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这个提法可能会更恰当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对矛盾。我国受前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专才教育模式,过分强调“专业对口”,造成长期以来局限于“狭窄专业”的影响。我们必须明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可偏废。大学教育的本质正是通过专业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专业的素养、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4.另外一种“应试教育”悄然兴起

素质教育实际上涉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它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全员教育,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人的素质往往是在细微处显示出来的,我们说一个人素质很高,不会有一个定量的衡量标准,只能是“模糊”地去把握它。现在国内的许多高校尤其是以理工为主的大学,为了推行素质教育,都设立了素质教育课程,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说一些课程是素质教育课,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其他课程就不是素质教育了呢?从素质教育的内容来看,答案是否定的。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的,人文课程、艺术课程是素质教育,数、理、化、生、地等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同样也是素质教育。人文素质的提高不是设几门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聘几个人文素质教育的老师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无形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片面地强调每个学生一定要修多少学分的“素质教育课”,素质教育就成为另一种应试教育。

5.教育以教育者为中心

人是社会的主体,决定了高校教育要“以人为本”,也就是以被教育者为本。但是, 从中国多年的教育状况来看, 我们的教育却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的, 即老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课堂上听, 课后照书本考。这种“以教育者为本”的教学模式, 极大地限制了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好好”学生。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1.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向和灵魂,高校素质教育,根本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思想道德建设,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国高校中普遍推行的“两课”教育,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非常重要。经验告诉我们,要上好“两课”,使学生没有厌倦心理,其教学方式还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改革。“两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各种政治理论的阐释上,而更应该直面各类现实问题,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各种模糊的认识。学校应通过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校园文化包括观念、制度、器物等不同层次,要坚持整体推进的原则,全面把握观念、制度、器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机制和整体效应的发挥。只有这样,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才可能落在实处。

2.提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个性

高校素质教育应针对传统教育中过分注重共性化的学习而忽视学生个体因素的教学方式, 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即认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造就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 而不是选拔和培养适应教育的学生。因此, 素质教育真正把人当成社会化的主体, 提倡“以人为本”。高校素质教育针对应试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 把学生看作人而不是物, 看作自主的生命体而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真正确立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以“激发式”、“启发式”、“个性化”教育倡导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树立这样的高校素质教育理念,才是真正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团队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成大事的。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科研团队的协作,要完成重大的科研项目,是不可想象的。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实践可以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内在的精神、素质。高等学校要建立大学生长期开展社会实践的有效机制,建立社会实验基地,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融入群众中去,在社会实践中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的人,不仅要善于领导别人,还要善于被领导。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就是不仅要使学生具有一种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素质,而且也是为了使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后与人更好地合作与沟通。

4.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教育者的素质,包括教师的素质和机关干部的素质,是一所大学中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古人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所谓“经师”,就是“专门名家,教授有师法者”,可以讲解经义,教人以学问的人;而所谓“人师”,则是“谨身修行,足以范俗者”,自己的人品修养很好,足以成为学生楷模的人。我们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但在记忆深处的,却总是只有那么几个,每每想起他们,心生感激。因为这些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他们的影响。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在成为“经师”的同时,更要为人师表,成为“人师”。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目前,很多高校都强调名教授要为本科生授课,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名师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到名教授们的学问之道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这些知名教授在上课的同时,已把知识的力量转化成了人格的力量,他们会以自己的学问、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大学就需要这样的“人师”,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义所在。

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7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彻底转变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弱化

市场经济体制下, 有些老师开始倾向于金钱, 对教育的态度变得越来越不严谨, 一些教师把教育作为自己的兼职, 或者干脆放弃教育事业开始经商。针对这种现象, 个别高校的领导没有充分重视, 对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忽视老师的实际工作, 歧视专业, 待遇上也有明显差异。这些现象严重打消了思想工作者的积极性, 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然而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并不是金钱, 如果教师将自己的事业本末倒置, 不仅违背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 而且也扭曲了教师应有的价值观。因此, 广大教师必须积极承担教师的义务, 履行教师的职责。特别是在大力强调素质教育,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今天, 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好学生, 就必须自己先接受教育,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掌握实质和精神, 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抓起, 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受教育者人群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者群体。这个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十分特殊, 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经常会有非理性的冲动行为, 缺乏自律精神。这个阶段, 大学生往往自认为自己已经成熟, 有了独立的能力, 所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会有抵触心态, 过分相信自己的辨别能力和判断选择能力。而事实上, 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的渗透和影响, 更需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 必须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的缺点及不足, 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所以, 高等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德育工作, 以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 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自律能力。

三、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相结合, 加强主旋律的共鸣效应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校园过渡到社会的一个时期, 应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信念和政治态度。所以, 很多大学, 在学生进入校园的期初就会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课程大多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开篇。当然, 这是正确的。然而, 这种迫使学生去学习的做法让学生产生了被迫感, 他们缺乏自然接受的心理过程。有些甚至用政治教育完全替代了思想教育, 使得思想教育被大家忽视。这样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社会上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政治观点, 但是对于思想品德的修养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因此, 在当今社会政治倾向越来越被淡化的下, 我们必须将方向转向思想品德教育, 以此为切口, 进行政治信仰教育, 两者结合, 相得益彰。在政治教育方面, 当前重要的是贯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 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 坚定学生的政治信念。

四、经济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用人文精神开发学生的心灵

当前, 经济教育应理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和一般经济知识的教育。应特别强调行为准则的正确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 否则, 学生就不可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也无从接受一切科学进步的文化。在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中, 不能单纯地把学生培养成为“经济人”和“社会人”, 不能仅仅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一专业的“专才”, 而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通才”, 即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相统一, 使学生成为高层次人才。因此, 文化、人文精神教育又是思想教育的基础, 成才教育的保证。然而, 在今天,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被国人, 尤其是年轻人所忽视, 高校也普遍缺乏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和学习的氛围。相反, 对港台以及西方的各种文化甚至低俗文化津津乐道, 盲目地崇拜和非理性的强调个性自由。

五、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真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工作落到实处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太差, 是社会风气不正使然。固然,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 但学校应处于主导地位。在这种形式和情况下, 如果学校把责任推给社会, 就不能主动的对学生思想做好教育工作。学校是家庭、社会、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核心点。学校通过动员社会和家庭, 形成教育合力, 才能有效地做好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学校各专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充分挖掘, 将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 抓住学生的热点, 进行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教育方式。各级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特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扩充其内涵和外延, 在内容、范围、时空上扩展开去, 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寻求校园精神本质的充实与发展, 把社会文化的优秀部分吸纳到校园, 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同时, 必须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 从理论化、知识化、专业化等方面着手, 努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 寓思想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星.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及对策探析.教育学术, 2009.7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 篇8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校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极大的改革和突破, 教育教学质量也随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教学成果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提升, 因此,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它关系到新时期高校自身建设的完善。

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 思想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多元化

新时期社会环境因素丰富多变, 导致大学生思想的多样性更为突出。大学生来自不同区域, 因而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思想观念。在当下多元化经济生活、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冲击之下, 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变化多端的态势, 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我主义等一些不良的心理, 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2. 多媒体工具和网络平台

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有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是信息技术最大的受众之一, 必不可少的受到了网络的侵袭和影响, 除了有正面的影响外, 其负面影响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的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荒废学业;有的学生迷恋于网上交友、网恋而一蹶不振;有的对网上的非主流思想意识深信不疑。

3. 大学生思想认识下滑

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有着明显的自我主义心理倾向, 有的甚至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朽情绪。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跳跃性大,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 向往民主和自由, 对于社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由于抗压能力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等特征, 他们在个性上要求独立的同时, 行为上又表现出极强的依赖性, 往往呈现出心理上的早熟、生理上的晚熟。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求知欲和好胜心, 但更多地表现为妒忌心理, 而非以正常、公平的方式赢得竞争的胜利。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1. 指导思想与工作理念协同创新

当今, 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背景的。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社会输出一批批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使其起到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科研探究的作用。为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在高校办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使两方面的工作交互推进、互相融合、共同发展, 进一步扩充高等教育的内涵,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 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工作中突出改革创新、求真求实的特征, 不断改进和提升校方的工作方式和途径, 以提高工作质量。

2.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随之转变, 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重点, 针对中国的实际国情, 开展一系列形势与政策教育。此外, 充分重视民族精神教育, 以优良的文化传统作为熏陶, 使大学生养成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优良品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的教学内容, 使其真正体会到社会荣辱观的重要性, 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牢固树立健康、科学、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宗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关注到大学生成长成才, 积极应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变化。首先, 可以开通学校官方微博, 使其成为连接学生、家庭和学校的中转站和纽带。使各方面人士都能从微博上了解到学校近期的发展。其次, 开通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微博, 定期在上面发表一些弘扬社会正气的话题, 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讨论,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 开通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个人微博。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代言人, 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特性, 营造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思想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多媒体工具和网络平台、大学生思想认识下滑等多种因素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采取指导思想与工作理念协同创新,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凤珠、霍长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1)

[2]黄飞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篇9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 创业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 我国已步入众创时代, 创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个社会的创业教育水平越高, 社会成员自主创业的效果就越好,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越明显。因此, 高校应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创业教育, 建立创业教育体系, 健全创业服务机制, 培养一大批目光远大、心胸宽阔、思维活跃、处事干练, 且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积极开展创业实践, 创办和培育一批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创业教育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中已经普遍开展, 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紧跟世界发展潮流。随着高校办学竞争加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 高校开始面临更多来自教育改革和社会竞争两个方面的压力。因此, 高校应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使大学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 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供给者。创业教育的过程, 也是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过程, 能够促进高校创业人才培养, 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 创业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大学生要想在比拼中成功突围, 既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很高的素质和能力。创业教育正是学习知识、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良好机会。在创业教育过程中, 大学生可以逐步养成独立的人格、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 并学会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 大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在理论学习中获得创业知识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创业能力和创新素质。由此可见, 创业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4.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

在当前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因此, 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支持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方面,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 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增强大学毕业生在市场中的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鼓励和促进更多学生自主创业, 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解决创业者的就业问题, 又可以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从而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不够

高校、学生及社会对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高校层面来看, 高校对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 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缺少整体规划和设计。从学生层面来看, 学生对接受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也不足, 认为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才去创业, 自己不会去创业, 也没有必要接受创业教育。从社会层面看, 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没有达成共识, 政府和企业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2.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开展好创业教育, 需要一批优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然而, 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规模小、实践经验少、综合素质弱等方面。大多数高校没有专职的创业教师队伍, 基本上是由学生辅导员和团委、学生处老师兼任。这些兼任的创业老师既对课程理论研究不够, 又十分缺乏企业创业的实战经验, 只能是照本宣科, 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创业教育往往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策划学、营销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这是目前现有创业教师队伍所不能具备的。

3.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实

由于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不完善, 课程设置存在不务实问题。在课程内容上, 有些高校没有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仅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了部分创业教育内容, 或通过举办创业教育讲座来代替。在课程开设时间上, 很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到大学四年级才开课, 开课时间太迟了, 不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 大多数高校理论传授多, 实践机会少, 大课宣讲多, 个性化指导少。

4. 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多

在创业教育中实践课程的作用尤为关键, 它既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又可以帮助大学生从实践环节中找到未来创业的方向和思路。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需要大学生创业苗圃、创业模拟实验室、企业实践基地等一批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然而,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多, 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多地体现在理论教学, 仅仅只能让大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创业基本知识, 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离创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差得很远, 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

1. 深化创业教育工作理念

创业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 在做好就业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将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应从未来战略发展和当代人才培养的高度上, 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 建设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 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高校还要积极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成才观念, 让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社会创新创业,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鼓励大学生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 自觉接受创业教育, 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 主动投身创业实践, 在创业大潮中实现自我价值。

2.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创业教育工作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批懂创业基础知识、有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这是开展好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保障。一方面, 高校应从与创业教育相关的专业中挑选教学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教师组建专职创业教师队伍, 并组织他们到企业开展专门的学习和培训, 参与企业管理, 体验创业过程, 了解市场规律, 积累实践经验, 提升专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 高校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职业经理人、金融专家担任大学生创业教育兼职导师, 可以通过讲座、座谈会、一对一指导大学创业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有效提升整体师资实力。

3.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要善于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 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门学科和专业中, 实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的有机结合, 建设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分为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必修课程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选修课程, 一二年级学生完成必修课程, 三四年级中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继续完成选修课程。在课程内容上, 既要有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又要有相关的交叉专业素材。在教学方法上, 要减少简单的课堂传授知识, 强化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在教学方式上, 要理论联系实践, 鼓励学生走进企业一线, 体验创业历程, 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4. 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高校、政府、企业都应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高校应积极寻求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与帮助, 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模拟实验室, 打造大学生创业教育校内实践平台, 让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政府应在企业注册、税费减免、融资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应积极主动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 企业负责人走进高校创业教育课堂, 与大学生分享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 同时邀请大学生到企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教育校外实践平台。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高素质人才培养, 以及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需要。但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实、实践平台不多等问题。因此, 高校应从深化创业教育工作理念、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途径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教办[2010]3号.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 篇10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

现阶段, 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 都是关于世界、社会以及国家等问题的共性认知, 与实际生活不接轨, 导致其内容枯燥乏味。尽管很多高校针对这种情况对其思想政治课程进行了改革, 但是其效果却并不显著。因此,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 从课堂设计、教材建设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 在新时期, 高校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科学的引导, 避免学生受到实用主义和功力主义的影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

2.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新时期背景下, 学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新媒体, 获取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保持着课堂、社会实践以及课外活动等千篇一律的落后的方式和手段,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面对数量巨大的各种信息, 及其容易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歪曲, 但是在这个时候, 教师不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 不能及时掌握学生所面临的新挑战, 其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不具有主导性。因此新时期下, 高校应该利用网络平台,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 教师整体素质较低

目前, 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队伍主要由党政干部、政治课教师以及共青团成员组成, 他们自身在思想素质水平上就参差不齐, 导致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其中, 党政干部的主要工作室指导学校各系的工作, 较为繁忙, 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政治课教师是以政治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 但是大多高校的政治课教师较少, 一个教师需要同时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进行教育,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而教学完成之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较少; 高校辅导员虽然平时和学生交流比较多, 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后, 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较大, 但是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背景、专业、学历差别较大, 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的。

4. 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很多高校到现在还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以至于一些高校的领导层缺乏有力的措施,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 使之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还有一些领导只注重政绩的获取, 不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素养较低, 整体素质不高。另外, 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但是使用的方式和手段较为落后, 又不知道如何提升其时效性, 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1. 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必须要围绕学生展开, 因此, 传统的教育思路如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等必须要摒弃,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要尽快完成从单向性向多向性、灌输方式向渗透方式、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单层次向多层次的转变过程, 从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其时效性。

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进行革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要以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不同层次大学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等为依据,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 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且更加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新时期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求以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的方式呈现出来, 并尽快完成由教育方式的转变过程。这就要求,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书本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 在灌输方法和效果上也要有所创新, 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过程, 尽快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由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由单一灌输向双向交流、由公开教育向渗透教育的转换过程。此外, 高校在进行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 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使其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4.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在新时期背景下, 仅仅利用传统的说教或者书本等教育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氛围更加活泼、生动, 工作成果更加显著。在实施的过程中, 高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人的培养和人的塑造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网络进行教育,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受教的内容, 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网络中多元化信息的影响。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 及时优化教育思路、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 构建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确保大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东.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12 (13) :154-155.

[2]王福军.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科技创作家, 2013, (05) :189.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05-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速度加快,各种思想潮流不断的涌入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也朝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大学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前社会背景下,一定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发展遇到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影响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使得很多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西方社会所谓的民主、自由精神和人权观念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西方社会的了解是片面的。

2.我国社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不断发展和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的看待社会贫富差距这个问题,有的甚至产生了厌烦社会的倾向,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这些思想都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

很多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这些在当代社会下,被无限的放大了,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大学生的目标和信仰,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很多大学生向往拜金主义和现实主义,缺乏奉献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3.大学生自身素质发展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

当代社会,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很多父母出现了溺爱子女的现象,父母从小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不够,很多大学生缺乏礼貌和诚信,面对感情和友情时冷漠相对,有的大学生甚至整天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生自身发展存在问题

当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父母出现了溺爱子女的现象,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孩子的自身素质受到影响。进入学校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紧抓学习成绩,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注重理论教育的灌输,轻视社会实践和思想道德教育,这些使孩子从小就缺乏系统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2.社会环境的影响

进入大学后,学生将更加直接的接触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压力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升学压力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现实问题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教育工作从家庭教育开始

家庭是孩子从小生长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看上去是大学生这一个环节的思想道德问题,实际上,是孩子从小到大这一整个系统的问题,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从家庭做起。父母要多对孩子的道德品德进行教育,让孩子懂礼貌、讲文明,懂得尊老爱幼,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溺爱子女,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习惯。

2.学校要改变教学观念,注重精神教育

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思想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时期很容易因为受到影响而改变。学校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消除工作中消极、不满的思想,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榜样。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

当前学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学校老师及辅导员,在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倡导同学关注时事热点,关心国家政策,加强引导。同时,学院也出台了一些措施,对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教育。比如,有些大学增开了关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课程,在校园内举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座,还有的学校专门配备了思想教育辅导老师,让学生创办思想活动社团,以此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要创造条件的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提高大学生的风险精神。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增加大学生对社会的调查和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党的政策和路线,了解党和国家在反腐败上取得的成绩,提高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拥护,坚决支持社会主义建设路线。增加学生与政府的接触,向学生讲述一些廉洁奉公、有才华、道德品质高的领导干部的奋斗故事,改善当前政府官员在学生中的不良印象,树立领导干部新形象。

总而言之,必须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陈明,李阳亮,刘艳若等.大学生思想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影响[J].高校出版社,2010 (5)

[2] 张晓波,吴国斌,张艳尖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1)

[3] 路引引,江林类,雷戚军等.大学生自身素质发展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J].教育出版社,2009,(1)

[4] 张轩顺,陶小芳,祝小明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J].教育出版社,2011,(2)

[5] 王江宵,蓝月愉,童侍国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发展遇到的问题探讨[J].成都出版社,2009,(4)

[6] 李来顺,黄园美,陈可欣.对大学生思想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影响程度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2010,(4)

第一作者简介: 袁岳(1982.1—),山东东平人,2006年毕业于唐山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现供职于南昌大学科技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篇12

诚信, 是人生立身之本, 是国家立业之本, 是人类发展之本, 更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1]大学生是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 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大学校园更是进一步培养诚信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大学生“诚实守信, 严于律己”,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2]在我国高校都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建设重点学科,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一流的人才和知识的贡献的同时,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对其诚信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并探索出切实有效的途径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提升大学生的诚实守信素质, 事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大局。

1 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现状

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现状是指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深入发展的新时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大众化发展加快的环境下, 大学生在主要生活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诚信意识的发展状况、践行诚信规范的行为状况、诚信品德和素质形成的水平状况, 以及隐藏其后起影响乃至支配作用的诸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状态。[3]

针对与新时期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诚信现状、经济诚信现状进行分析, 在这两方面存在的诚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学习诚信方面, 发生违背学习诚信要求行为的学生仅是少数, 但同以往时代学习失信行为仅是个别情况对比, 失信行为有扩大的趋势, 表现在具体行为上主要有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行为, 考试作弊的行为呈现上升趋势, 并且已非个别现象, 还表现出一些新趋势, 采用的方式手段更为科技化, 如使用“微信”建立聊天群等进行群体作弊。与此同时, 新时期大学生对待学习失信的行为也更多地持有宽容态度。

随着国家大学生资助体系和贷款制度的建立, 新时期大学生与学校、银行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和深入。在经济诚信方面, 新时期大学生多具有一定的诚信意识, 但是少数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失信的行为。其中交纳学费和借贷学费中失信行为的发生现象有蔓延趋势。表现在具体行为上主要有无故拖欠学费, 有的甚至弄虚作假申请贷款, 已贷款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以各种理由不按时还款, 甚至逃避归还。

2 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现状原因研究

2.1 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首先, 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对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状态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 我国的传统教育体制主要强调应试教育, 德育相对弱化。而且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往往过于形式化、单一化。第二, 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诚信规范制度不完善, 存在约束的“空点”和“盲点”。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缺乏全面详实反映学生诚信状态内容的记录, 对学生诚信行为的考核也不够全面, 更没有系统地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对诚信的重要性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程度。此外, 国家和学校助学贷款制度与学费交纳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同时, 诚信奖惩制度不健全, 学校缺乏完备有力的约束措施来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缺少相应的惩戒措施。对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 往往缺少可操作性强且具体有力的约束措施, 在某种程度上为失信行为的发生提供了生存空间。

2.2 高校诚信教育亟待加强是导致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高校对于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育人阵地往往较为局限,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全方位多途径对学生诚信品格的培养, 缺少系统有效的诚信教育, 对于诚信教育的简单化、形式的单一化, 使诚信教育流于形式, 导致大学生对诚信内涵的模糊认识, 进而导致某些失信行为的发生。应当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 贯穿于大学课堂的内外, 逐步拓展和创新诚信教育的阵地、内容和形式。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 逐步丰富高校诚信教育的内涵, 加强诚信教育的具体举措, 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个人诚信品格更好地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2.3 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升是导致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90后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主力军, 根据90后人群相关调研报告显示, 90后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 他们多是独生子女, 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 过度保护导致这批新时期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责任意识有所淡薄, 意志相对薄弱, 心理承受能力也较为脆弱,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诚信意识淡薄也使得少部分大学生并不认为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无故拖欠学费和不偿还贷款关乎道德和个人信用。其次, 新时期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而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今社会中, 这本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有利因素, 却同时易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不能辩证的看待一些存在于社会上的问题, 对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 有时会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因而, 会产生一些不自知的失信行为。

2.4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导致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诱发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状态存在问题的外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大学生诚信理念的形成、维持和改变。新时期大学生生活在转型社会之中, 社会上存在的某些诚信缺失现象客观上对大学生诚信行为和诚信意识是具有负面影响的,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状态, 也会诱发大学生的失信行为。

3 加强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4]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为高校诚信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提出了具体要求。必须加强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 在大学打造诚信校园,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切实有效的诚信教育。

3.1 建立健全诚信制度

建立一套管理和监督制度是促进诚信行为规范的重要保证。在高校中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可以依托于大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 如实记载学生的行为表现, 包括违反校纪校规、无故拖欠学费、助学贷款违约等, 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状态, 实现诚信档案信息化管理, 并定期对外公布违纪学生名单, 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同时, 在线动态评估大学生诚信状况, 针对实际情况, 有的放矢地开展阶段性和长期的主题教育活动。

3.2 加强和规范诚信教育

通过探索出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发展的诚信教育方式, 构建科学合理并且切实可行的诚信教育体系, 有针对性地实现高校诚信教育体系的完善, 有效提高大学生诚信认知水平, 形成与国家发展、学校发展相适应的,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诚信教育新格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有效方式, 一是, 开展学习先进诚信典型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 通过创建大学生诚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诚信教育。此外, 通过学生社团等多渠道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在学生中树立典型, 以学生为主体来实施诚信教育, 使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大学生文化活动相契合。综合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措施, 并与社会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培养学生的诚信理念、行为, 全面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3.3 加强诚信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作为社会多元利益主体诉求反映的多种社会思潮出现, 一些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社会思潮也日益增强, 这些社会思潮同时也借机涌入高校。因此, 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高校道德建设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5]一是, 要在学校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宣传作用, 创新性的进行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利用一切思想文化阵地,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大力宣传诚信道德品质, 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二是, 通过开展讲座、报告等, 大力弘扬诚信校园文化, 倡导诚信文化, 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起到引导示范作用。三是, 在学校举办的重点文化活动中适当融入诚信文化的内容, 加强重点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引导教育。

总之, 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也为新时期大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成才, 加强诚信教育应始终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制度约束为辅, 努力为大学生创造出具有特色的诚信校园文化氛围, 进而全方位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 我国高校也越来越注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但是, 随着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化, 思想道德品质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诚信危机。因而应针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有所淡薄的客观事实, 通过多种有效的方法途径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创建诚信校园文化环境。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单行本) [M].人民出版社, 2006:23.

[2]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

[3]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7.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单行本) [M].人民出版社, 2007:35.

上一篇:投资控股公司财务控制下一篇:校园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