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收费管理手段创新论文

2024-08-05

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收费管理手段创新论文(共6篇)

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收费管理手段创新论文 篇1

【摘要】 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成本越来越高。在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缴纳的学费作为高校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弥补高校财政投入不足、分担高校教育成本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全国各高校学生欠学费的问题比较普遍,严重的高校欠费额占到了应收学费额的10%~20%。本文就目前高校学生欠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高校收费管理机制创新上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高校收费 管理机制 创新

一、新时期高校收费的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培养成本越来越高,由国家、社会、高校、家庭等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是必须的。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可以按照学生培养成本的25%对学生收取学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基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收益,受教育者应缴纳学费。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服务,其学费不是高等教育服务的价格,而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成本分担。上学缴纳学费作为高校学生的基本义务,是应该积极履行的。这是对高校办学成本的一种补偿,也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学生缴费情况不好,将会对高校功能活动的正常运转带来较大影响,最终利益受损的也必然是高校的学生。

二、目前高校学生的缴费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国各高校学生欠费情况普遍存在,给高校正常运转带来了较大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高等教育进行成本分担的理解、认同不够。目前我国舆论界对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和依据的宣传力度不够、范围不全面,没有让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这一观念,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和家长缴费不积极,甚至故意拖欠。

2、高校学生收费的软硬件建设不完善,收费标准依据公布宣传不够。目前尚有部分高校还没有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学生缴费。远程学生缴费仍然是家长—学生—高校的模式,没有实现家长—高校的模式。对于高校的收费标准和依据可能只限于在高校财务处或者是高校网站公布,有的高校甚至不公布。高校部分收费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不强,也造成了部分学生不愿及时缴费。

3、高校对恶意欠费和观望欠费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对贫困欠费的学生帮扶态度不是很积极主动。目前高校欠费学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恶意欠费:这部分高校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困难,甚至比较优越,但就是不愿意及时缴费,甚至把家长给的学费拿去当做其他的消费。(2)观望欠费:这部分学费本身愿意缴费,也有能力缴费,但是看见旁边的同学没有缴费也同样可以继续上学,而没有其他什么后果,于是持钱观望,不及时缴费。(3)贫困欠费: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确实困难,只有暂时欠费。对于恶意欠费和观望欠费的学生,许多高校除了说服教育之外,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办法,导致这些学生不缴费照样可以和缴了费的学生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服务,不承担什么后果。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欠费学生越来越多。对于因贫困欠费的同学许多高校除了履行国家的助学政策以外,没有积极主动地拓展其他的渠道,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三、解决措施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社会原因、高校原因、家庭原因和学生原因等,本文认为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标本兼治,认真去改善并解决这些问题。

1、国家主流媒体和理论界要加强对社会公众教育成本分担的宣传。让社会理解和接受高等教育是准公共商品,应该遵循“谁收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原则。也就是说,个人接受高等教育之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相对较高的收入,由此又获得更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个人的教育收益又通过受教育者外溢给社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展民主政治、改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等教育使社会和个人都获得利益,所以其成本理应由受益者共同分担。

2、高校要做好学生收费方面的软硬件建设。

(1)高校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物价局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收费。并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媒体对学生和家长公布收费的标准和依据。

(2)改变传统的收费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收费。具体包括利用网络和银行PO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生缴费。高校实现网络收费,就可以实行远程收费,实现家长—高校的缴费模式,从而可以避免一部分学生拿了家长给的学费,却不缴纳学费,而作其他用途。现在国内各银行都实现了联网,几乎所有的银行发放的银行卡都有银联标志,利用一个银行的POS机就可以实现跨行的刷卡学生缴费。银行POS刷卡是属于消费的性质,目前国内各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对POS刷卡消费都是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的,这样就可以替学生节省一笔不小的手续费。学生只要带一张卡就可以直接到高校财务处缴费而不用到银行去取钱,节省了学习时间,也保证了安全。同时,利用这些先进手段,也可以避免高校财务出现大量的现金流,这对于高校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3)提高和加强高校收费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如果高校收费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效率缓慢、服务态度不佳,也可能会导致部分愿意来缴纳学费的学生临时改变态度,变为观望欠费的学生。所以高校收费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树立服务意识,更好地为高校收费服务。

3、高校应该对恶意欠费、观望欠费的学生,从制度上进行控制约束,对贫困欠费的学生,积极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帮扶。

(1)高校可利用多部门合作对恶意欠费、观望欠费的学生进行制度上的约束。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高校可以对恶意欠费、观望欠费的学生不注册。高校学生处、财务处、教务处等部门可以协调合作,如果在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后,有缴费能力的学生仍然不到财务处缴纳学费,教务处可以拒绝对该生注册。

(2)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对贫困欠费的学生进行帮助。一是积极为贫困学生争取助学贷款。采用多种渠道进行抵押担保,实行无息贷款、低息贷款和全息贷款结合,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并存,一次性偿还、分期偿还、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和通过社会服务偿还等多样化资助方式。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对学生帮助最有效的手段,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和银行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利用自身的担保,为更多的贫困学生争取助学贷款。本文认为高校更应该积极主动地进入学生生源地贷款领域,因为生源地的贷款银行可能对学生家庭状况是最了解和最容易调查清楚的,其调查成本也是最低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人情关系贷款的出现,让助学贷款更公平。二是高校要树立反哺意识,更多地利用收取的学费资助贫困学生,学生资助主要包括助学金、奖学金、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高校应该不断地提高这些内容所占收取学费的比例,并严格专款专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同时,高校要积极寻求社会资助,建立奖助基金,为贫困学生找到更多帮助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试论公平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J].教育导刊,2007(1).

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收费管理手段创新论文 篇2

2007年,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全面实施了“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制”。它的主要内容是: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这次预算管理体制的创新给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实施, 使高校多年来的资金流向发生了本质变化。虽然高校多年结余的资金还属于高校管理, 但这只是经济指标, 不再是高校自由支付的现金。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 强调按部门预算和计划申请使用财政资金, 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等新的政策出台, 使高校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新时期, 高校的财务管理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特征?如何尽快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环境变化?怎样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发展和创新?这是摆在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面前需要探讨的新课题。笔者愿意与业内同行共同探讨这些课题, 以达到尽快适应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环境的目的。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

1. 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高校的财务压力和风险压力也在加大。

高校独立招生、自主办学以后, 使高校最近几年进入了高速建设和快速发展时期。而财政下拨的资金远远不够使用, 于是很多高校就采取了向银行贷款的形式进行筹资。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向银行贷款的数额也在加大, 这些贷款主要以信用款为主。由于高校主要资产具有公益性质, 不能用作贷款担保和抵押, 使银行给高校贷款时放松了对高校贷款规模的审查, 于是一些高校就盲目扩大贷款数额, 高校由原来的存款户一下子变成大的贷款户了。众所周知, 高校的收入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和收取学生的学杂费, 很多高校本年度的收入已经用完, 一般是用下一年的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杂费作为还贷资金。但是, 财政拨款和学生学杂费收入增长又受到生源变化和国家财务政策的制约, 于是盲目扩大贷款使高校财务压力骤然加大了。而且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基建财务管理的业务知识和经验, 缺乏财务监督, 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存在了隐性风险, 一旦还款期到了贷款还不上, 财务风险就会凸显。

2. 高新技术的运用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新的时期,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信息传播处理、反馈和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借助“网上银行”的平台让学生“网上缴费”, 为教职工发放工资和补助, 报销和支出财务活动经费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财务管理工作既快捷又方便, 高校的财务信息也一目了然。但是, 高新技术的运用对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存在着效益与风险的矛盾。如果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严密,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就会使财务管理出现漏洞加大财务风险。另外, 在办学规模扩大、教学设施进一步扩展的过程中, 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日益复杂, 工作量的成倍增长, 高科技技术的使用使一些年龄老化、学历低下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有这些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这就需要财务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人员向财务管理网络化、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同时, 也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努力学习和掌握高科技技术, 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3. 财务管理从微观技术层面转向宏观调控层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国高校的教育经费形成了多渠道筹资的格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实践, 很多高校的办学资金由原来的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等九个方面精简到财、费、贷三个方面。在办学筹资方面, 很多高校的收费收入已上升到主渠道地位, 各块资金所占份额的顺序由以前的财政拨款、收费收入、银行贷款演变为收费收入、财政拨款、银行贷款, 就充分表明了高校自我筹款能力在逐渐加强。同时, 高校的资产负债核算能力也得到明显加强。随着高校选择银行贷款作为加速扩建学校的主要资金来源, 负债总额的高涨引起了政府、贷款银行和学生家长的密切关注。作为债务单位的高校, 由于资产负债率的攀升, 还本付息的压力逐渐加大, 也产生了负债核算和监控的内在自觉。另一方面, 高校在缓解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学校知名度、推进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和防范潜在财务风险有机结合的过程中, 也进一步加强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所以, 面对繁琐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纵横交错的内部利益关系, 高校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管理运行体制, 将财务管理重心更多地转向了宏观调控层面。

二、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在新的时期, 高校内部和外部资金大量流入, 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办学规模扩大和可持续发展。正确使用财政拨款和筹集的资金, 发挥好新时期财务管理对高校发展的正面作用, 更新理财观念, 合理控制贷款规模, 加强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 优化配置财力资源、防止财力资源流失, 是高校财务管理迅速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的有力措施。

1. 更新观念, 健全制度。

高校的财务管理包罗万象、错综复杂,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生产和各个部门的工作, 还会影响到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规模。因此, 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高校财务活动、确保财务安全的根本保障。作为高校领导, 在看到高校扩招给学校带来机遇和活力的同时, 还要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成本效益理念。学校领导要责成财务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学校经济秩序。首先, 要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以绩效为导向, 采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成本与效益相比较”的理论进行成本效益管理, 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对学校资产、资金的使用上进行勤俭节约、开源节流, 积极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新举措, 形成增强学校财力、多渠道办学的新格局。其次, 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一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并建立考核机制, 实行量化管理。具体来说, 就是要建立学校资产的采购、领用、入库、管理、报废制度, 实行统一管理和分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措施, 防止学校资产无端流失。二是要引进“资本运营”管理理念, 进行资本化的财务管理。针对高校存在的因贷款规模大, 还款时间集中而导致资金流动困难的现象,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处理好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同时, 学校领导还要定期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和分析, 使各项财务活动有据可依。这样, 就可以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

2. 加强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执行。

预算管理不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还是高校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高校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的时期,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一定要建立起有标准、有决算、有考评、有执行、有约束、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 加强预算管理。高校的预算编制应采用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的绩效预算。进行预算编制时, 要围绕“实现财务预算, 落实财务政策, 严格财务制度”等方面, 进行科学、规范的编制。力争做到:在制定经常性预算时以收定支、确保平衡, 在制定建设性预算时按轻重缓急量力而行, 在制定偿债性预算时必须打足留够, 确保贷款资金按时偿还。

(2) 强化预算执行。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与财会人员要遵循“一切财务收支必须纳入预算管理”的原则, 进行强化预算执行。因为强化预算执行可以保证高校各项收入全部足额入账, 以减少现金截留、现金流量安排不当、收不抵支等财务风险的发生。

(3) 采取积极措施,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和财会人员要加强资金支出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优化经费支出结构, 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这样可以确保高校教学、教研、行政、后勤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可以科学、规范地考评学校整体和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 这是一条寻求降低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径, 能有效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优化配置财力资源, 严防财力资源流失

财力资源是高校扩大办学规模,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因此, 必须优化配置财力资源, 严防财力资源流失, 才能保证高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首先, 要优化配置财力资源, 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高校的预算管理过程就是优化配置财力资源, 实现成本的最大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过程。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办学规模都有超常规快速发展的现象, 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也日渐凸显。重复建设、财力资源闲置和浪费、教学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的出现使高校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暴露出来。笔者认为, 首先,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开源节流、整合学校各种财力资源。有利用价值的财力资源尽量使用决不能闲置, 一定要保证教学设施、教材、教具的使用率, 尽量减少重复购置和闲置。其次,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统一入账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财物借还制度”, 严禁学校财力资源“体外循环”, 防止财力资源的分散和流失。使高校的财力资源管理进入物品登记信息化、跟踪监督长效化、管理机制利益化的轨道。

总之, 新时期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改变财务管理理念, 处理好大局发展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良驹.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观念创新.会计论坛, 2007 (3)

[2].杨德玲.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机制创新研究.商丘师范学院院报, 2009 (5)

[3].吴密.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与机制创新.财务管理, 2009 (2)

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篇3

关键词 学生管理 服务 引导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作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而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一种服务,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特别是面对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自制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也差的“90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1 由单纯管理型向服务教育型转变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爱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对学生怀有一颗爱心、一份责任,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前提。现代高校的学生管理就要转变以管理为主、教育为辅的工作理念,由单纯管理型向服务教育型转变,一切为学生的利益着想,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增加感情投入。作为辅导员必须心中想着学生,把学生的事情当成是自己的事情来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辅导员用诚挚的感情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进而赢得他们的支持与信任,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更易达成共识,也可以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使大学生心悦诚服,主动接受教育管理。

对思想有负担、学习成绩偏差、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他们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此他们必须成为辅导员重点帮助的对象;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困难却自强不息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多一些的关爱。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及心理状况,除了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学校勤工助学等方式的帮忙外,寻求与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机会。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辅导员要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予以维护。学生工作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做“以生为本”的服务员。

(3)学会聆听。要从学生利益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要善于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谈话,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特别是对于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学生,用心聆听非常重要。因为这部分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朋友不多,遇到困难和麻烦,喜欢一个人闷在心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只有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真正了解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好学生工作。我们要本着“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原则,以极大的耐心、爱心和热心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

2 做一名称职的大学生活的引导员

(1)做大学生活的指导者。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90”后走入大学校园,他们从小就备受父母宠爱,很多大学生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生活也比较难以达到自主。正处于社会化敏感阶段的大学生,在远离家庭的校园,更渴望交往、渴求理解。辅导员应及时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自律、学会坚强,从而实现健康成长。

首先,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加以指导。这一点在低年级显得尤其重要,很多学生不适应集体住宿,不适应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辅导员的关心和帮助就极为重要。其次,要在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上加以指导。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对未来发展和成才道路做出规划和指导。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和把握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做好工作前的准备。

(2)做心理健康的疏导者。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加之社会环境的不良刺激使得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各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因心理适应不良引起的自杀等恶性事件不断增多。辅导员必须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平时要多关心学生,注意观察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地开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促使在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克服困难及承受各方面挫折的能力。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也要开设有关专题讲座,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团体活动,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德有才的健康的大学生。

3 积极运用“艺术”的工作方式

(1)充分利用便利、快捷的网络技术。辅导员要善于和开发网上资源,探索学生工作进入网络的新途径,采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符、兴趣爱好相适应的形式及内容,充分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使用网络技术,达到服务教育学生的目的。发挥网络媒介的作用创新班级管理的方式,如建立班级QQ群、班级网络日志搭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利用班级博客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动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利用QQ、MSN、微博、微信等网络讨论方式,给学生传递积极健康的信息知识。辅导员在网上要淡化自己的教育角色,从网上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

(2)做学生情况的知情人。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做知悉学生各种情况的知情人,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情况,这也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查阅学生档案,翻阅学籍卡,了解学生入学前的情况;二是深入学生宿舍,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生活情况;三是定期召开班会、组织班级活动,把握学生总体情况等。

(3)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塑造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辅导员选配一个素质过硬的班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高校实施学生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辅导员要把学生干部吸引到学生管理队伍中来,协助管理、参与管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管理效果。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和帮助指导,给他们明确职责,积极辅导他们开展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有意识压担子、压任务,学生方面的一些工作放手交给学生干部和其他同学去共同完成,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又使学生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 赵昕.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素质要求[J].新西部,2011(21).

[2] 邱枫.辅导员工作中心:辅导员“人生导师”职责实现的管理体制探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6).

试论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篇4

党生焕

(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高校的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形势下,深刻的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迎接新挑战,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开创高校党建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性;问题;原因;措施

作者简介:党生焕(1985-),女(汉族),山西太谷人,中共党员,助教,3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任教于中北大学软件学院。

高校是汇聚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始终处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育人的最前沿,是高校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高校党政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期,面对高校改革和发展中凸显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提高党在高校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高校的三级党组织党委、分党委、党支部,都是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第一线,是高校科学发展有力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践行者,肩负着把高校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阵地的重要使命。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能否切实地贯彻落实;关系到高校教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也关系到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乃至整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于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一九九零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交流新经验、研究新情况、部署新问题。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党对高等教育坚强领导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是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

2.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一方面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化的发展,高校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继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也成了高校改革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国际方面来看,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多重压力,并且西方敌对势力还利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暗到明地加强对我们国家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渗透。其次国内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与调整。与此相适应,高校自身的不断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教学理念、管理机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的改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危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只有深刻认识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核心。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团结、组织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高校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面对新时期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也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

1.对基层党组织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许多高校都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都认识到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领导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高校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到学术、业务的追求与提高上,认为“政治学习的体会再多,也抵不了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此外,高校本身的特殊性,基层党组织成员多为兼职者,如果一味地抓学术、抓教学、抓科研,势必会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这样,短期内高校可能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发展,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却失去了根本的工作基础和动力。高校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教学、科研工作一样,作为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工作,提上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2.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够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扩招以来,高校从“精英教育”逐渐转为“大众教育”,()一方面给高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很难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的基层党组织规模过于庞大,由过去的一个支部十多个人,扩大到五六十人,有的甚至还更多。这种情况下,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很难覆盖到每一位成员,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很难得到真正的发挥。除此之外,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合并办学日渐成熟,许多合并的学校,有几个校区,有的几个校区之间距离还比较远,这也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合理地设置高校基层党组织,更好地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3.党务工作职责不清,缺乏制度保障。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强调基层党组织要参与本单位的重大决策,支持行政组织独立负责的开展工作。但是这一提法比较模糊,怎样参与,参与到什么程度都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许多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中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责权不明等现象,出现了问题相互推诿。除此之外,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不像教学、科研那样有硬性的评估、衡量的标准。而且目前许多高校的基层党组织的考核、评估、奖惩机制很不完善,在人、财、物方面无法满足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需要,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制度保障。高校要加大基层组织建设的经费投入,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了许多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而且在许多高校中入党的标准单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获奖情况,忽视了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也有许多高校的青年学生和老师,对党组织缺乏认识和兴趣。此外,高校对发展党员的教育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高校党组织生活有被发展党员工作取代的倾向。另外还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重视入党前的教育,鼓励学生写入党申请,有完备的推优制度,党课培训制度,党课学习教材,入党公示制度,但是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高校学生入党后的教育流于形式,仅仅局限于几份思想汇报和偶尔的中央文件学习心得体会,入党后的教育工作没有规范化、制度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发展党员工作很难选拔出真正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高校基层党组织。

5.党员教育活动内容单调,形式缺乏创新。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中存在很多问题,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形式主义、实用主义色彩浓厚,严重的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巩固和发展。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学生党支部学习任务繁重,有的学校发展党员工作成了支部整个工作的重心。许多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单调,主要是学习党内文件,党和政府的会议、工作报告,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打扫卫生、无偿献血等义务性的劳动。在这些活动中,许多党员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的参与、接受。此外,高校的党组织很少结合自身的实际,结合学生发展阶段的思想状况,党性修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性的探讨与研究。而且这些活动都停留在很粗浅的层次,很难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在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这个原则的前提下,紧紧围绕高校办学的两个根本问题:“办什么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运用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针对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1.建立学习型高校基层党组织。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指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②党中央一直强调要建立学习型的政党,高校作为知识高度密集、人才高度云集、信息高度聚集的地方,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更为迫切,而且高校党员素质高、可塑性强,具备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优势。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真正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使高校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推进先进文化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2.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要使高校的基层党组织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必须保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而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关键是要选好班子的“领头人”,特别是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应该选择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思想作风好、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群众信任拥护的同志。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除了要选择好支部书记,支部的整个领导班子建设也尤为重要。领导班子干部队伍选择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克服干部队伍选拔中重学术、轻思想,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真正把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强、学术造诣高的人才选拔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干部队伍中。此外,要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干部队伍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平、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由于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干部多以兼职为主,教学、科研、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要主动关心这些干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工作有条件、事业有平台、发展有舞台,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高校的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思想入党、入党志愿、个别吸收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③严把入党关口,积极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和青年教师,特别是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入党组织,不断地为党的肌体输送新血液,注入新活力,保证党的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同时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是党员队伍的后备军,是党员发展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只有确保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纯洁,政治素质过硬,在科研、教学、学习中真正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才能真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使命。

4. 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才能真正的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完善要遵循中共教育部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意见中提出的原则,坚持把本科生“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建立一个、成熟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④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学校自身的实际,灵活调整与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努力扩大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

5.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质量,就要求在开展活动中做到“三讲”,即讲创新、讲效率、讲收获。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不仅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要求,同时也要贴近高校学生生活的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从活动内容到活动形式都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活动内容上,要以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为宗旨,要改变过去机械式、说教式、灌输式的学习教育方式,可以适当地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研讨会、主题报告会的形式,让每一位党员都参与到学习、交流中。通过交流的形式,让党组织的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增强党性修养的途径。活动形式方面,要不断地创新党建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比如说可以利用网络推进党建工作,运用互联网、微博等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也可以开辟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建设“党员之家”,开展“红色领航员”干部培训等,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做义务劳动,参观革命纪念馆等。

综上所述,高校的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形势下,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地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确保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注释:

①中共教育部党组文件教党[]11号: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Z].

②郑志谦。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Z].

③刘国有。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1-24.

④中共教育部党组文件教党[2007]11号: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Z].

参考文献:

[1]李向阳。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J].江苏高教,,(4 ):79-81.

[2]楼成礼,林伟连,赵文波,张子法。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6 ):18-20.

[3]魏桂红。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和对策[J].江苏高教,,(3 ):123-125.

[4]高耀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1):69-71.

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收费管理手段创新论文 篇5

新时期,各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高职应该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学生党建工作。

1 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1.1 学生党务干部不足,学生党建工作的不稳定明显

当前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是,一方面高职学生和学生党员人数的急剧增加,学生党建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另一方面,专职学生党务干部却没得到相应的增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党建工作的展开。专职党务干部极少,许多学生党支部书记就只能由学生党员担任。

1.2 高职学生党建覆盖面待拓宽

新时期,学生社团作为自发性的群众组织,已经成为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主要阵地。互联网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对青年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等影响巨大。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涯还出现了顶岗实习、生产实习等新的社会实践环节。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如果在方式方法上忽视这些方面,它的阵地将日益狭窄。

1.3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缺乏多样性

当前大多数高职党校在培训周期上仍是一年一次,周期太长。在培训形式上,大多仍是以集中学习为主,没有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交流会等活动。这种培训缺乏多样性,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积极分子迫切要求参加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学习的要求,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党员发展的需要。

1.4 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考察机制不健全

对于发展对象考察标准不一致往往导致条件相近的发展对象能否通过考察的最终结果不同。考察时间过短也可能会造成对发展对象的考察不细致周全,出现一些速成党员,影响新党员的质量;也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得到组织重点考察时,已经临近毕业,造成实质性的培养环节来不及落实。这些无疑在客观上加大了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难度。

1.5 学生党员的监督测评机制不完善

当前有些高职仍然尚未建立起符合学生党员实际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无法对学生党员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约束。有的即使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但在执行中有时会被“软化”,使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2 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

通过对以上五个主要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发现其根源在于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故各高职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党建的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2.1 创新学生党建的工作机制

各高职要进一步构建、完善学生党建的工作机制。首先,要在制度上确立由党委统领学生党建工作;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制定全校学生党建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学院党委工作部(处)设立党总支,指导各系(部)党总支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按系、年级或班级设置学生党支部。其次,要结合实际对学生党支部的设置进行适时的,必要的调整,降低工作的不稳定性。再次,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通过选聘优秀党员教师担任党务工作者,加强党务工作岗位的业务培训,加强考核,定期以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对基层学生党建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等,提高队伍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2.2 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机制

各高职要主动适应形势的需要,认真分析本校实际,确定适合本校的学生支部的设置,探索构建学生小支部模式,尝试以班级、楼层等为基础单元组建学生支部。还要探索学生党支部进入学生社团的途径,建立相关的工作和活动制度;探索在顶岗实习点、生产实习地合理设置流动党支部;还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党建工作网站,构建网上党支部。通过这些措施,真正做到学生党支部组织不乱、不散、不缺,扩大学生支部的覆盖面,及时消除“盲点”和“空白点”。

2.3 创新发展对象的培训考察机制

针对当前学生党建工作正面临量的突破和质的保证的两难,高职党校培训应根据实际需要在形式上实现创新,通过完善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形式,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2.4 创新学生党员的考核机制

高职对学生党员管理要严格执行“入口要严、出口要畅、中间环节要加强”的工作思路,构建一个良好的考核机制。要通过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管理、考核等来提升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要结合各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从组织生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宿舍建设、联系人工作、群众评议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量化的考评指标,定期开展党内评优,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还要注重校外社会实践环节的考核,做好跟踪调查工作、思想汇报工作和学习交流工作。

2.5 创新学生党员的约束机制

高职学生党建应该构建一个良好的约束机制,通过建立群众对学生党员违纪的举报制度、学生党员的奖惩制度、学生党员社会承诺等制度,使学生党员时刻处于全校师生的监督之下,让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树立起校内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对违反学校组织纪律,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党员,要严格按照学校纪律和党章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以树立学生党员良好的公众形象。

总之,新时期新形势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各高职要在实践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学生党建工作。

摘要: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五个主要问题。对此,高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学生党建的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机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考察机制、学生党员的考核机制、学生党员的约束机制等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分析,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纵横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收费管理手段创新论文 篇6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Internet

一、新媒体的出现与运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

1.网络信息传播广泛,信息量巨大,过滤信息较难。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使得Internet的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Internet已经迅速成长并代替传统媒体。在Internet上,参与发布信息的传播者中既有专业的传播者,也有其他行业的参与者,更有普通的网络民众,这样一来使得Internet上的信息来源量丰富、广泛、且十分分散。然而新媒体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较快,而与此匹配的专业审核人员却十分缺乏,加之部分发布者自身素养较低,责任和道德意识淡漠,导致各类不良信息迅速地进行传播,由此给广大网民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网络信息共享传播速度快,过程难以控制。Internet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现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广大群众通过最新的传播平台既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将收集到的信息散播出去。然而,当代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者中学历层次和思想层次相对比较高的群体,他们接触新媒体的人数较多,使用时间较长久,因此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与作用也相对较大。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面临新特点

1.普泛化与开放性。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而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43.8%,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高校完备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普及应用,从技术层面消除了现实物理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边界,大学生接触新媒体变得轻而易举,因而对新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烈。

2.时效性和交互性。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通过运用功能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社交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等网络工具,几乎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储存海量信息的虚拟空间中轻而易举的实现对目标主题的信息搜索,与陌生人建立社会关系,与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侃侃而谈,使得在现实物理世界难以实现的利益诉求得以满足。

3.平民化和个性化。新媒体的准入门槛低且操作简单,这让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一个“网络电视”(播客)和一个“户外广告”(微博)成为了现实。这种“平民化”、“草根化”的特点,使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肆意宣泄情绪、随意表达观点、随时张扬个性、发挥奇思妙想提供了舞台。

三、新媒体的出现与运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新机遇

1.增加了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渠道。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同时往往因为追求教育的同步性、集中性和统一性的效果,使得受教育者的行为和思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很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状态,从而导致教育目的和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微信、E-mail、QQ和博客等新媒体技术的相继出现,极大地缩短了往双方之间的距离,利用这些新媒体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避免传统教育交流方面的许多不足,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然亲切、更加深入细致。

2.更便捷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诸多数据表明,新媒体所带来的交流速度优势是传统媒介无法企及的,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交流,即淡化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感”,同时也为教育者及时了解被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和及时反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等提供了巨大的便捷,从而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更大程度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传统教育以面对面、点对点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诸多不足与尴尬,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的交流,很大程度地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四、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扮好新媒体时代下“主人翁”的角色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新的规则和模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定要研究这些规则和模式,并能够扮演好新媒体时代下“主人翁”的角色。

1.要研究新媒体规则和模式。首先,要研究大学生上网做什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把视点放在研究大学生的注意力规律上,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项目;要把大学生在新媒体中反映出来的热点和难点话题作为答疑解惑的关键点,通过分层次地正确引导,把Internet变成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学习理论的实用基地。其次,要研究网络传播的一般规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学习、发现和总结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如一条重要的信息,在几分钟内就会有成百上千个网站进行转载。因此,突发事件一旦出现,教育工作者肯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有效信息并作出及时的反馈。

2.扮演好新媒体时代下“主人翁”的角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强化三种“能力”:一是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大学生在新媒体接收和传播社会热点问题后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导致高校和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现象。加强对社会舆情、校园舆情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至关重要,同时,对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应积极给予引导。二是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收集好信息,并作出澄清与引导,最大程度地缩小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三是网络文化的发掘力。根据大学生上网的实际需求,高等学校要应用最新先进网络新媒体技术,不断挖掘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产品,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宣传走向引导服务。

五、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管理新媒体的水平

1.健全新媒体相关工作机制。健全新媒体相关工作机制,这就要求高校整合校内外与网络建设相关的各种资源,成立新媒体工作小组和协调管理部门;明确相关工作职责,为网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建立新媒体信息的汇集机制。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动态反应,因此,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内涵需求想结合,不断丰富新媒体舆情,形成舆情报表与反馈的报送制度,确保第一时间能够干预舆情,排除舆论。

2.学习新媒体相关知识,创造新媒体教育产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理论研究水平,及时学习新媒体技术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实时了解新媒体教育相关的先进产品,及时了解到新媒体技术发展的现实情况,努力创造新媒体教育产品,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添砖加瓦。

3.形成“线上”与“线下”密切配合的机制。网络虚拟空间既是现实的人的延伸,又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环境实际上是“线上”与“线下”相互作用的系统。网络空间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必有其现实背景和现实根源,网络上存在问题的解决最终离不开“线下”现实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作用。但网络世界又不仅仅是现实社会的单一“复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是“线下”、“电子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用“线上工作”取代“线下教育”,要探索“线上引导”与“线下教育”相配合的机制,使得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放大开花。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媒体时代的各种不同之处,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趋利避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09.

[3]王怀民.积极反馈: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N].中国教育报,2010,04.

[4]肖志芬.“交互性”在网络正面宣传中的应用[J].网络传播,2011,01.

上一篇:个人所得税法论文[5则范文下一篇:关于化学实验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