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趋势论文

2024-10-04

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趋势论文(通用14篇)

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趋势论文 篇1

论文摘要】新时期小学语丈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丈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丈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丈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丈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丈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丈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改革趋势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1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

1.1.1正确运用中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每位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这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语言的习得是人发展的基础,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标准之一。只有每位公民都具有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正常交际的能力,才能保证每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1.1.2语文教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同时,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形成创造性地应付社会的能力,成为自觉、自治和负责的公民奠定基础。

1.2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木的要求。

1.3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Z.4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1,5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6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2.1小学语文教学观变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2.2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2.3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传统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理论,把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然而,现代课程理论目标认为,目标体系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与态度环绕在知识与能力之中。

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政治倾向性,现代语文课程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生活化,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2.4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趋势。倡导个性化教学,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新型教学模式。

2.5考试内容与形式李革的趋势。讲一步研究考试导向和考试功能,使其向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向转化;发展多种形式的、灵活多样的考试制度和方法,摈弃烦琐、形式化的考试制度和方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将向着更加科学、灵活、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向发展。

试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资源;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22-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语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向、路标。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在语文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我们学习美国教育所移植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学习起来难免会产生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反复论证,逐步解决。结合我们的实际:我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作一些探索,并作一点浅见。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

既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综合性的学习,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素质。综合素质无论指在小学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都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并且在教学方法上有一套办法与经验。既自己懂行,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起到积极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综合性的学习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目前学校里的教师,多是单科制,教语文的就懂得语文专科知识,对于其它的数、理、化、图、音、乐等知识了解得不多,致于其它学科的专项技能掌握更少。现在,一些发达城市,例如:深圳,对教师的学历要求甚高,小学教师要求本科化,中学教师要求研究生。因此,高学历带来一些好处的同时,也给综合性学习带来不理想。众所周知,本科以上的教育基本是专才教育,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均是熟悉其某一专业的人才,而不是知晓各专业的通才。而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知识必然是综合的。如:办“手抄小报”。该项学习活动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要指导学生完成此项任务,教师就必须从听、说、编、写、画、评等这几项综合知识人手,教师就必须具备这几项的知识才能,这不仅仅要求教师应有的语文素质,还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因此,笔者认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考虑、妥善安排时间,有组织地、有计划地让教师除了加强本专业的不断进修外,同时还应该努力学习其它专业的知识,掌握好教学的技巧技能,这样在小学语丈的综合性的学习之中,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二、语文教学要努力开放社会的文化资源

语文的知识来源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的社会。语文知识是人生体验的总结。语文知识往往和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着。综合性学习如果只是围绕着课本转,那么就会使充满智慧的学习方法缺乏灵性。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我们应该努力开放社会文化资源。比如实现课内外教学联系,密切社会图书、报刊与学生的联系。在小语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教方法,引导组织学生深入社会采访、调查,将语文知识运用实践,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在综合性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特别应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挥好学生学习语义的主体积极性,经常鼓励开展教学评价。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或上级主管行政也不断对学生进行评估,进行考核,而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书面测验。书面的测验,有时具有科学性,而有时也有片面性。因此,在综合性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因此,笔者认为对现行的考核办法要进行改革,应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应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考虑,既要从理论上、知识上考核,也要从所掌握的智能、技能上考虑。

试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 篇3

试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进入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取得新突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等等.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坚持俦发展教育;对教育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保证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把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推进健全对外开放机制,形成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作 者:谢祥清 XIE Xiang-Qing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1刊 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5)分类号:G521关键词:新时期 教育 改革

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趋势论文 篇4

——米脂职教中心樊振雄

摘要: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分析其消极行为的原因,从学校、家庭、社会和中学生自身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原因对策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分析

当代中学生所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播,各种信息纷繁芜杂,中学生面前摆放的有“仙果”,也有“毒瘤”,这在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在成长过程中,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消极的现象和行为。

(一)积极的一面

1、新时期的中学生崇尚奋斗,面对竞争自强不息,他们努力学习,扩大知识面,为未来而努力奋斗。

2、新时期的中学生追求平等、敢作敢为,他们渴望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体,时时处处体现出公平与平等。

3、新时期的中学生,充满爱心、展现自我。如汶川大地震同学们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积极参加美化环境、演讲比赛等并能搞得有声有色。

(二)消极的一面

1、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薄。新时期的中学生虚荣心极强,攀比吃、穿、住、用,讲究名牌。考试作弊、骗取分数、不守诚信、已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宽以待己,严于待人,新时期的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很少考虑到“我为人人”,自己干什么都行,对别人的要求则很高。缺少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

3、崇尚“自我”,价值取向错位,新时期的中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或是即使参加也是热情不高。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自觉不自觉的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4、法制、纪律观念淡薄。

近几年来,青少年上网成性,由于受不健康的黄色等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有抬头迹象,对青少年危害很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学校问题。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消极行为产生的原因。

1、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失当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作为教育者就要了解 和正确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但在现实中,师生之间有一定的隔膜,往往学生说的并非都是心理话,我们所了解的也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认识当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成绩好,一切都好”——评价方式不当,大多数人把德育看成一种知识型课程,追求的只是考试成绩,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观念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行为手段,违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情感体验的内在要求和目标。

2、家庭教育的忽视

新时期中学生的家长工作量大,家务活重,与孩子门交流很少,关心只停留在问一下孩子考了多少分。还有一些家长教会孩子不正当的竞争意识,忽视综合素质。“儿子,今天学校劳动,你别去,就在家看书写作业,去了影响你的学习”、“儿子,这几天开运动会你别去

参加了影响学习”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3、社会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化,中学生的思想状况也不例外,在“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的思想支配下,人们采取各种方式获取经济收入,由于各种原因多劳未必一定多得,使人们的心理发生了严重的失衡,大学生就业难,上班后“拿固定工资”并无大财可发,而开私家车,“盖小别墅”的那些神木、府谷、山西的煤老板,又有多少文化呢?他们感慨。功利色彩的过于浓厚偏离了中学生的思想。

4、新时期中学生自身方面:“自我定位”不明确。

目前中学生流行这样的口头禅:“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吃喝玩乐,生活过好,省吃省喝青春白过。”可见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分辨能力都比较差,缺乏理想、目标不清,自我认识不够,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改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教育部门切实更新观念,努力探究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 切入点。首先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开辟方便之路,改进对学校和校长的评估方式。其次学校各主管部门如学生处、团委、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一种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师必须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从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做实事,甚至还应当做学生的服务员,尽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态。让学生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同时学校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正面宣传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广播站、电视台、记者站、勤工俭学、公益劳动、校园环保站、文学社、篮球协会、兴趣制造小组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从不同方面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养成。

2、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技巧培训。家庭是孩子 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家长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人生态度、日常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领导,可组建一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成才观。使家长能把子女当作知心朋友,坦然交流,尊重子女的人格和自主精神,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改变简单粗暴“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

3、整合各种社会闲置资源,构建社会德育网络。

新时期的中学生被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所包围,并诱发出多种负效应。这要求社会大环境要净化,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氛围。一要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如革命遗止、历史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等。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整体效应,增强德育实效性,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二要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文化出版市场的管理。抓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舞厅等场所,严禁不良思想对中学生的侵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主体德育网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试论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创新教育 篇5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4、结论及建议

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并及时推广普及,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也可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春风中探索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充分展示数学美,才能真正让数学课程吸引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关文信.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夏周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1(2):45-47

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趋势论文 篇6

关键词:高校 教学 新时期 改革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当前的全球化的经济的竞争,让我国的人才培养成为了国际竞争的重要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在高校之间的竞争中,高校的教学质量的核心发展也是高校竞争的关键。高校的迅速膨胀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如何改革高校的现行模式如何更好的发展成为高校自身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1.高校教学改革现状

1.1传统教学思路和新型教学改革的碰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所发展,但是各地的教学情况的发展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学的发展水平也带来了观念的碰撞。虽然人们越来越多的认为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学生,要鼓励学生更多的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和教育的责任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面,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加多元的知识的课程,也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开动自己的脑筋,把精力更多的集中与自己的热爱的事情上来。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有一些传统的院校和教育者认为,学校的责任仍然是通过严加管教来教育学生,学校通过课程的设置或者其他的活动安排来填充学生的时间,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学校的时间上的课程上的管理。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思路造成了高校教育改革的冲突,成为目前教育改革前进的主要障碍。

1.2改革效果不明显

虽然高校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的时间,高校教育改革的观念也成为了业内和社会的共识。但是从目前改革的进程来看,改革的实质性的措施并没有做到位,或者说,高校教育改革仍然处于一个初级的准备阶段。社会上的呼声很高,但是教育改革的具体的进程却很难看见。改革的实际的进程和改革声音的来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很多人对高校的教育改革的前景产生了担忧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现状。

1.3改革进行遇到体制阻力

教育的进行不是孤立的,关系到很多內外部的复杂因素,这些纷繁复杂的因素构成了整个教育体制。在进行高校教学改革时,就不得不考虑与高校教学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与中学教学的承接问题,向社会输送的人才素质问题,甚至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教学的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体制来看,不论是改革教育的哪一方面,都会牵扯出一些列的问题。体制的复杂性让教育改革前进的脚步标的迟缓。

2.高校改革发展重点

2.1将教育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当成重点工作

创新是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最重要的要求。一切发展改革的重点都是创新,教育改革也不例外。在过去的传统教育中,我国的教育界的教育理念一直停留在以分数的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同时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师的教授,轻视了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本末颠倒。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不符合当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的。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个性力和创新力都十分鲜明的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高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就必须进行改革。比如,废除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能力的标准,在高校的学生考核系统中采用“学分制”。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建立“双学位”“主辅双修”等课程设置体制。这些体制都体现了教学改革中对人才创新的尊重,以创新的方式更好的实现高校改革。

除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另一活动就是教学的管理。教学管理主导和制约着教学双方对学习方式的态度。在高校的传统教育管理体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处处体现着僵硬的管理模式,是与当代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不相适应的。所以,教学保障体系必须转化的灵活自主,并且应该建立一种更尊重学生的授课管理体制。传统的优良的管理机制仍然要保留。比如,建立多种考试方式,如开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个人和团体相结合等。重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体制就是太过多的注重理论教育,教育体制的创新要将理论价值和实践能力价值并举。

2.2更加注重学术导向的人才培养

纵观当今的社会格局,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除了历史原因之外,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发达国家领先的科学技术水平。发达国家相较于发展中国家拥有的更多的不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是更多的无形的知识技术的资产。在当今的经济中,知识才是生产力创造的源泉,知识更是经济向前推动的强大动力。经济的向前推动的过程恰恰不能够少的是拥有知识的人才。为了使我国的经济朝着更强发展,为了我们的民族强盛,高校教育应该着重培养知识性的人才。在大的民族发展的背景下,现行的高校教育的方针也应该有所调整。为了让中华民族早日复兴,为了应对知识经济为我国发展带来的基于和挑战,高校的教育理念应该逐步向学术性的导向为主,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的发展以支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当然也不能忘记应用的研究,让知识技术转化成切实的生产力。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受教育的大学生才能迸发出对科学研究和追逐理论学习的更多的热情,为我国储备更多的高精尖领域的知识人才力量。拥有创新性的知识人才是建立我国新型支柱企业的根本和支撑,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源动力。高校教育理念向学术性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和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2.3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传统的大学教育仍然沿袭着学生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教育的模式和考核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是应试能力。当学生进入社会工作,这种应试能力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恰恰缺少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应变的能力。在高校教育改革进行的这几年中,依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究其原因,与教师没有改变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不无关系。为了让人才更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教师自身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向西方的教育模式学习,稍微改变我国的教育模式的严谨程度,给学生有更宽松的学习环境去适应变化的存在。同时,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内容也要减少,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发展自己所需要的能力。

总之,在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中,高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应该注重改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高校教育的学术导向,让高校教育的人才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智.论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J].华章,2012,(26):165-166.

[2] 马小龙.刍议高校教学改革的完善及解决思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4):142-142.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趋势 篇7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鉴于此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改革并没有带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研究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中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2.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中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都决定着语文教学应当多样化,忽视这种客观规律的教学手段不然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填鸭式的教育不仅仅难以实现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反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此同时老师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不利影响,学生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其自身的想法往往会被淹没在老师传递的信息当中。3.教学评价僵化

以考试成绩这一指标来评价中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做法,不可否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也是众多中小学为自己教学评价所找的借口。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并不能衡量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的高低,毕竟知识的掌握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之一,而非全部,语文教学的其他功能,例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等,单一的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教学目的的扭曲。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鉴于中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中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趋势论文 篇8

苗苗,宋淑贞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要求高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高校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求教学秘书认清职责,加强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教学秘书;素质要求;高校管理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近年来高校规模日益壮大,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专业教师队伍迅速膨胀,教学管理职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为了保障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弹性人才,高校在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的同时,必须建设一支优良的教学管理队伍。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高校教务系统与二级学院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枢纽。教学秘书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水平,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性质

1、教学日常管理与改革研究

协助院(系)领导组织制定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组织与协助各教研室完成教学执行计划、教学任务安排工作;协助院领导做好本院的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工作及各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各种实习、毕业设计、实验室管理、基地建设等实践环节工作安排;协助院(系)领导组织教研室、骨干教师编写新增专业申报材料,网络课程建设材料,教改立项及各项教学成果申报材料;

2、学生课程考核、学籍管理

对于学生而言,大学四年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之外,最重要的是成绩情况。教学秘书必须认真、细心、耐心地做好学籍管理及进修委培工作,学生课程考核材料审查、成绩一览表的录入、输出、存档工作,组织好学生进行网上选课工作,还有学生的学位审核及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工作。

3、师资队伍建设及档案材料整理

教师日常教学文件检查及收缴、教学工作量计算、拟聘教师试讲工作安排、客座教授讲课安排;各类归档材料收集整理。

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秘书工作经验,对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所作的总结。从上述总结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学秘书工作的平凡性及重要性。学科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主要由主管教学院长领导主持,教学秘书需要围绕教学决策方案、教学计划等展开日常工作,目的在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领导起到辅助协同的作用。

二、教学秘书的素质要求

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教学秘书是纽带和桥梁,工作是平凡而重要的,具有辅助性、主动性、繁杂性、专业性、服务性。教学秘书的素质修养、工作效率、协调能力关系着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秘书素质修养,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对自己准确定位

首先教学秘书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优良的思想品质,热爱祖国,政治立场坚定,能

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并且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任务——教学管理中任务的传递者和执行者,能够时刻秉承“全心全意为全体教师和学生服务”这一原则,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2、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高校教学秘书的服务对象是有思想、有活力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文化层次相对较高、而又个性迥异,教学秘书要协调工作于教学主管部门、教师、学生三者之间,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具备良好的协同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3、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教学事务工作繁杂、琐碎,而且很多方面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例如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成绩统计保存等等。教学秘书整天忙于各种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同时又要应对教学管理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高效的完成工作,是教学秘书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在有细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科学地统筹安排工作任务。

4、增强学习意识,科学运用现代化办公条件

教学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教学秘书要有意识的参加岗位培训,学习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密切注意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动态和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对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等方面,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积极的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决策和参考,起到真的的辅助协同的作用。在日趋庞大、精细的数据化管理面前,教学秘书还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化办公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以最快的方式准确的完成各种任务。

三、总结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行各业竞争异常激烈,急需高校输送大量综合素质很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弹性人才。高校深入改革迫在眉睫,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必须完善,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要岗位。教学秘书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爱岗敬业,为高等学校的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促使高校管理实现规范化、现代化,为社会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毛小庆.高等学校教学秘书应具有的素质修养与工作艺术[J].中国科学教育,2005,5:50-51

[2]李文斌.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定位与功能[J].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25-27

[3]张晓梅,赖剑明.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素质和能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6:191-192

[4]胡辑.论高校教学秘书的特点及能力修养[J].时代经贸,2007,5:169-172

[5]杨淑琴.教学秘书工作之我见[J].引进与咨询,2006,7:86-87

[6]颜金玲.论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秘书自身素质的培养[J],2007,13,190-192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育改革 篇9

关键词:任职教育;学历教育;士官教育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要“建立以任职教育为主体,任职教育和军官学历教育相对分离”的院校体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明确士官学校归属岗位任职教育类院校。

一、士官教育的基本属性

准确定位新时期士官教育的基本属性,是推进士官教育创新发展的首要问题。这首先需要将士官教育与士官院校的定位区别来分析,要深入分析士官教育的本质及发展趋势,充分认清现阶段我军士官教育发展的复杂性,才能辩证地给出正确答案。

(一)士官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士官教育是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官教育相比较,具有更强的岗位指向性,军事职业教育特色更为典型和显著,可以说其本质即是任职教育。我军士官教育创办之初,也想采用任职教育模式,但由于当时学员文化基础较差,也考虑到学员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岗位指向性明确、军事职业教育特色比较鲜明中等专科学历教育模式。从我军士官院校教育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模式适应了我国国民教育相对不发达,士兵文化水平不高的国情、军情实际,促进了士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随着国民教育,特别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随着广大士兵文化基础的提高,我军士官教育的任职教育任务比重必将不断加大,学历教育任务比重可以逐步缩小。

(二)士官教育的基本定位

在教学实践中,士官的学历教育必须坚持以士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牵引,以培养士官岗位任职能力为核心,注重学员基本的科学文化基础,实现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双重目的;方兴未艾的士官任职教育,必须以士官岗位关键任职能力的培养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

总之,士官教育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和要求,应遵循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阶段要求。在现阶段,不能简单地照搬军官教育将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剥离的做法,而是要认真研究如何将二者更好融合,在学历教育中完成任职教育任务,在士官院校中完成士官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大基本任务。

二、士官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适应我军信息化建设和打赢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要求,加速培养新型高素质信息化士官人才,将成为新时期士官教育的基本任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士官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大类,而培养中高级士官人才将成为士官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一)强化任职教育特色,推进士官学历教育发展

强化任职教育特色,是士官学历教育的内在要求。士官学历教育任务依然是现阶段士官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但是,士官中等和高等学历教育分别以培养技能型和技术型士官人才为目标,是典型的军事职业教育。强化任职教育特色,培养技能或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是推进士官学历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创新办学模式,加快士官任职教育发展步伐

1.要适应部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需要,积极开办新装备短期集训班,为新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做出贡献;

2.积极探索士官大专“2+1”培养模式中的“1”阶段的任职教育新思路,探索士官“基础合训与专业分流”新方式,提高士官教育效益和质量;

3.适应部队直接从地方招收技术人员,提高部队技能培训能力;

4.取得“双证书”的培养模式。实现“学历证+技能证”双向育人模式;

5.是提升信息网络建设水平,提高模拟教学训练水平。

一是根据教学目的,广泛运用网上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突破印刷教材的局限,拓宽学员视野;二是提供交互环境,实施有计划地交互式教学,开辟网上学习讨论交流渠道,提供网上协作学习和教员答疑服务;三是提供自主学习条件,实施个性化教学;四是积极开发研制模拟教学训练器材,通过模拟故障、虚拟场景教学等,提高学员实操和排除故障能力,提高教学训练效益,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部队训练和战场。

三、加强基础环节建设,加速教育方式的改革

基于士官院校教育的现状,要加速士官院校教育的转变为,还需从基础环节抓起,改进教育方法。

(一)调整专业划分

本着“压、扩、改、上”的原则,压缩人才需求量小的专业,扩展要求量大的专业,发行一些传统专业,新上一些急需专业,使专业划分更加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二)更新教员结构

教员队伍建设要紧跟士官教育的特点,完成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教员水平的高低,不仅仅由其学历文凭考量。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根据贴近部队,贴近实践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部队的需求。

(四)完善教材体系

按照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的要求,编写出科学实用的教材,实现教材体系建设流动式发展。

(五)改进考核机制

完善试题库建设,改进考核机制也是适应士官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措施。考核机制灵活多样,做到开卷与闭卷并举,理论与操作并存,综合演练与战场抢修并重,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六)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员队伍内在动力

制定相应的考评细则,将考评结果与教员的职级评定、职务任免、奖惩挂起钩来,激发教员的工作热情。

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趋势论文 篇10

课程改革的目标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事实上,课程本身就可以被理解为使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因此,把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进而指导课程编制工作是我们要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趋势论文 篇11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不仅包括教学设备等硬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软件的现代化。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脱节的现象,即人们通常所指的高分低能。一些学生平日政治课成绩优异,而参加集体活动时却总是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常互相嫉妒,不团结,显示出他们身上缺乏团队精神和广阔的胸怀。诸如此类,就根本原因来说,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一般来讲,现在许多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本人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至少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学生动起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行为。像申屠待旦在他的《教育的新节奏》一书中所说的,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动起来就是好理念;不管什么样的学校,能让学生动起来就是好学校;不管什么样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就是好课堂;不管什么样的教师,让学生动起来就是好教师。让所有的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嘴甚至动情,在动中学习、动中进步、动中创造,生命的意义在动中孕育、开花、结果。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让思品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未来的画家、歌唱家、科学家、工程师……

二、思想品德课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一言堂”、“灌输式”。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唱主角戏,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往往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首先,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小学德育论文网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运用初一的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就能解决学生实际生话中的许多烦恼的问题。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初二的法律常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同学们都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还真这么管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再次,结合课改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于教学中,此外在教学中大胆进行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感体验教学法的尝试。

第三,在教学中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并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群体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给人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同时个别的教育也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第四,在教学中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严格来说,学生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懂得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不良行为的矫正,依法规范自已的言行,懂得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本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几年来,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改革的行列,这样,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趋势论文 篇12

关键词:中学;教师队伍;思想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53-01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是我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则是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前提之一。因此加强思想管理工作,把教师培养成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调动和发挥其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思想管理是教师队伍管理的第一要素

依法运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使命和价值观,为教师的职业行为提供原始动力,是教师队伍思想管理活動的要义所在。教师思想工作是保证党和国家为教育战线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法律和政策的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中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动力;是改进教育体制和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是调整教师队伍内外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法宝。因此“一定要把思想管理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新时期教师思想工作的地位是通过其作用体现出来的。我党的教育方针过去的提法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78年《宪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十六大报告,2002年11月8日)十七大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更加全面地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十七大报告,2007年10月15日)只有特别注重思想管理工作的服务和保证作用,才能确保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思想管理的核心内容

中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受教育者的灵魂,自己先要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师德。思想管理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倡导和鼓励自律,既要解决教师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问题,还要解决其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问题。教师队伍的思想管理就是要紧密围绕师德建设的核心,依法展开,以法治德。在以法治国的大气候下,法治是最有前途的社会管理方式。依法执教,以法治德,是政治的需要,是职业的需要,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需要,这是新时期教师队伍思想管理的显著特色,具有实际效益和价值。目前,全国人大制订的教育法律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涉及教师的条文基本都有师德的内容。在立法的基础上,教育部还专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法相关条文加以具体化,与教育法规以及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相呼应,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与法治观念提供了新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三、开展新时期教师思想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思想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即按照教育法制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把教师培养成“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宏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创造条件。新时期开展教师思想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即要让广大教师树立起良好的精神支柱,保持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法律和政策的贯彻及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做好新时期教师思想管理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理论联系实际。依法执教需要学法懂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对于教师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讲清楚、处理好。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政治觉悟,不能说大话、套话、空话,要让人摸得着、看得见。就思想论思想,不解决实际问题,就如小平同志说的那样,“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就是说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先要满足人对于物质和荣誉的基本需要,让职工看到现实的和长远的利益,这样的思想工作才有激励性或说服力。二是在管理方法上,老传统不能丢,新方法要跟上。思想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特点、内容、标准。在实践中可以量化管理目标,使思想工作由虚变实,由无形变有形,提高管理水平。在操作途径上,思想管理与业务工作要向一体化方向改进,实行同步安排、同步反馈控制。具体管理者要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在最佳时机或在最需要激励的时候,把思想工作渗透到业务当中去。三是在工作形式上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把理想、道德、政治、法律或纪律等多种教育内容,寓于富含吸引力的工作方式之中,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要把教师队伍的思想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加以管理。使思想管理工作的动机目的和效果最终实现统一。

作者单位:白城市第四中学

作者简介:王赫男(1975- ),女,吉林白城人,汉族,吉林省白城市第四中学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论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篇13

论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徐京飞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4期

一、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是课堂。构建以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问、讨论等新型的课堂模式,来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正、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贯彻新课改的主体性、合作性、开放性等原则,培养学生成独立的人格、精神风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2.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大量地灌输知识,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高分低能。所以,要改变原来陈旧滞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构建主体合作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引导、指导、教导等方面。引导就是在不改变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障碍,进行有效地指导。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使整个教学课堂成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形式,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思维更加敏捷,这样就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主体合作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认为,“主体合作开放型”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适应新课改的模式。

主体性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处地位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师生间、小组成员间等,通过合作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在合作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兴趣。在培养合作意识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想多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放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不拘一格,兼容并包,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活泼的课堂气氛。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想要达到,既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其主体作用,又要以开放形式吸纳其他资源,形成一种自主开放的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我们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师要“启”的得法,要“导”的及时,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要重视教与学的相互转换,体现出教与学的结合,营造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评价上,要以积极评价为主,要把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同时把目标评价贯彻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以有利于学生的转化。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们的共同追求,也是体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学环境,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即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

诚然,新课改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的创新型体系,它传输了新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活动,以其丰厚的内涵、与时俱进的发展,吸取多方精华,采纳多种教学模式,择优补差。主体合作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其中一种,更要不断创新完善,因材而宜,因人施教,才能走进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新时期高校德育体系的构建 篇14

(新时期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德育的纲领性文件,文件要求高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方针,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积极探讨构建新的德育体系,确保学校德育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一、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的德育理念。

树立新的德育理念,是构建新德育体系的关键。作为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我们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教育的作用和使命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德育观和人才观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就是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它是一种导向,一种激励,也是一种保证,其核心在于强化德育是首位,是灵魂,是核心。教育发展到今天,其最重要的功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其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重智轻德忽视思想品德的塑造必然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与时俱进的德育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德育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是现代德育的价值思想和思维原点。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使德育成为学生的主动要求。

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就是注重个性的人才观。个性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的发展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在德育过程中,只有承认个性,才有理解和尊重,这本身就是一种德育。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新德育体系的基石。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师德为先。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学校德育建设的关键所在。教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有模范的师爱形象、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

学校一直都很重视师德建设,特别是自02年学校招收普招生以来,师德建设从塑造优秀的师表风范入手,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明确教师的责任和要求,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表后,学校抓住机遇,加快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且育人是第一重要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用自己的劳动(职业)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事业。教师的优秀师表风范、模范师爱形象和高超的师识水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培育着学生美好的心灵。

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精心的呵护广大教师的忠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爱心(热爱教学岗位)。学校给教师提供优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交流,提高学历层次,注重对“博学多才”的“经师”和对“道德高尚”的“人师”的培养,适当的安排各种观摩助教活动,鼓励教师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和自我思想改造,端正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尊重知识的态度,定期监督检查教师是否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正确分析和处理教材的业务能力,达到教育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教师养成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钻研教学的自觉性,达到教师综合本领的提高,从思想上彻底除去陈规,开拓创新,积极实践,不断前进。

三、队伍建设是实施德育的保证。

德育队伍的建设是实施德育的人力保证。高校扩招后,教师队伍的数量极度不足,在这种形势下,学校党委统一意见,在普招生进校的第一年,抽调了50余名优秀教师和政工干部,成立了学生政治思想工作队,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政治思想工作要领和方法。他们活跃在教室、食堂、宿舍,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问题,把爱和关心潜移默化的融进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今年,学校为保证学生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实行专兼职辅导员制度,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保证学生日常生活有人管,政治思想工作有人做。

四、制定德育计划,确保内容的时效性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生源结构,德育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等都存在着差异。我们坚持每个学期对德育工作进行总结,研究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政治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德育计划,保证德育内容和实施途径符合学生的需要。

制定德育计划是将德育落到实处的有效措施。根据不同时期学生思想特点和关心热点的变化,主要的教育内容为:校纪校规、法律知识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如何认识大学生活,“三心”(爱心、善心、)教育,就业前心理辅导等。同时结合不同时期国家的大事,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同学。例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为世界和平而牺牲的人们,新学期一开学,由学生总支、学生处组织了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极大的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接着,针对04级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四想四对照”活动,促使同学们通过回顾一年来的学习生活,尽快找出思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活动针对性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德育的计划性,并不影响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关键是要找好切入点。

五、建立德育评价体系。

对德育的评价,是构件德育体系必不可少的一环。德育评价关键是要的确立德育目标。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于把德育的目标定位于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热爱党,热爱祖国。虚的东西多,实的东西少。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指向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进而导致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从而影响德育的实效和德育效果的评价。

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多次指出,培养“四有新人”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根据这一德育目标,学生管理部门制定了学生量化管理办法,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表现、思想品德、纪律劳卫、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对德育的实效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上一篇:网络金融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四川省教育学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