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共12篇)
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 篇1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以学生为本, 实施教学计划。所以,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数学教学素质, 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加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积累, 针对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以求共勉。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新时期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在家备受关注, 在学校老师也是特别照顾, 然而,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数学的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完成吗?首先, 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让学生多思考, 可以试着让学生“走一走弯路”来引导学生步入正轨, 要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其次,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其积极参与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引导、促使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 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1.教学目标与生活相联系
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的导入, 可从身边的小事情作为切入点, 抓住学生的关注点, 再慢慢间接地通过提问互动引入课堂。
比如, 在对《认识钟表》一课的学习过程中, 可带实体钟表进行讲解分析, 钟表引入课堂, 可使课堂知识更加生活化, 使小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中, 完成教学目标。
2.游戏或热点话题的运用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 如果将学生喜欢的游戏引入课堂, 采取正确的引导, 会使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 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也是特别好奇, 老师可抓住学生好奇心等特点采用模拟演示等引入课堂中,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的运用
情景教学的模式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布置情境, 提供情景材料, 《认识三角形》一课中, 可让学生课下自制三角形模具, 使得知识更加形象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自然、和谐、轻松的授课环境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数学教学素质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
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充满爱, 教师不仅给学生可以带来知识, 更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 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新时期数学教师应该首要具备的素质,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 也有爱屋及乌的特性, 喜欢老师就能学好一门课程。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对待小学生, 教师要有充分的爱心,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知识的水平。
2.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专业创新意识和精神, 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实际中, 运用更多现代化, 实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深入研究专业领域, 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小学生的课堂更加生动, 色彩更加引人入胜。这就要求教师对多媒体素材以及备课有更多的准备,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3.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充满爱
对于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点滴进步, 教师要毫不吝啬的夸奖, 课上的鼓励和表扬, 会使得学生更加自信, 更加有激情的投入学习中。
总之, 小学数学教学要按照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 在教学中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 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同时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此来提高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刘欣.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35) .
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 篇2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也日益得到了重视,教学常规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教学工作的量化评估,教研活动的开展等都论文联盟http://比几年前有了很大进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教学管理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有些问题亟待解决。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它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得失,也决定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目前难以改善,办学条件与城区相比滞后的现状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文化,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1要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
学校无论大小同样都需要适合本校实际的完备制度,制定制度的目的并非是用于管理少数不服从领导的教师,真正的目的在于使学校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正规化。有人认为农村小学无需什么制度,就那么几个人,大家都自觉搞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其实不然,学校虽小,但如果没有完备的制度,对学生的教育、学校的工作就会有所疏漏。我校现在办学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管理制度化。通过制度的严格执行,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后勤、安全、卫生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有序开展,并逐步走向正轨。
2建立激发教师能力的工作机制
管理就是要尊重人的发展,贴近人的需要。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曾对教师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认为哪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对你的成长最有帮助。结果显示有91.8%的老师认为同伴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最有效。针对教师需求,我们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在学校形成了“四式”的同伴互助方式。组合式,由学校将教师结合成对;松散式,教师灵活自由接对或临时接对,谁有一技之长,就拜谁为师;接力式,青年教师成为教学能手后,即成为师傅,交给其带徒弟的任务;辐射式,把学校的骨干教师与校外的骨干教师接对。同伴互助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备课、互助听课、移位教学等活动,让教师在互动合作中实现经验的共享,专业的成长。
3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
学校每月都将对教师进行月考核,并把课堂教学情况专设一个版块,每个教师都有个人电子档案,记录每月的考核情况。期末学校将对每个教师进行纵向评价,做出综合鉴定,校长也将根据每位教师的综合情况,写出寄语。并及时将情况反馈于教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及所占的优势。落实表彰激励机制,学校每年将定期评选校级骨干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4营造和谐的氛围
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是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据此,
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信条;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5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5.1转变学校的管理理念。管论文联盟理的目的在于发展人,在于激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课改的实践中,我们把课堂管理浓缩为“一个目标”:进行高效率教学;“三个走向”,走向服务(相信教师、促进教师、发展教师)、走向过程(重在过程的管理)、走向动态(建立旨在促进人发展的制度、机制)。
5.2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价值在于师生间像开发宝藏一样,将蕴涵在每一个人心里的美好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多样的发展需求、潜能挖掘出来。如何实现教师理念的转变与升华,我们除了通过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科培训、知识培训外,还采取“自学——互学——推荐学——集体学”的理论学习模式,“三定三自一寻”的学习要求,促成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理念的升华。
5.3激励保障——关注发展。“尊重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我们看来,有时候人情的威力要远远大于冷冰冰的制度的威力。所以要实现尊重的管理,首先就要落实情感激励。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中,我们更多的是走进教师的课堂,在课堂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学校每年一次的“关注孩子成长”家长开放周,让家长参与听、评课,不但增进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次比较大的促进。今年9月的家长开放周问卷调查中,家长对教师的课堂满意率达95.7%,基本满意率4.3%。在我们看来,教师的价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的认同,所以家长的评价,对促进课堂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38
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是基于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其发展要求。小学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十分关键,与体育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育教学创新应该以此为着重点,改善小学生的体质,使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体育教学的社会关注度
目前,身体素质差成为小学生当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家长及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忽视,家长和学校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也只是做做准备活动及跑步,大多数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未能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学生缺乏体育意识,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表现为消极的态度。因此,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应该以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出发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而小学体育课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基于素质教育,构建全新的小学体育教育环境,提升体育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同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学科一样,受到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重视。
新时期的小学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身体素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体育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得到了提升。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掀起了全民体育的热潮,小学体育教学同样受到积极影响,小学体育教育开始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平台。
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随着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体育课的模式和形式也得到了有效的创新,开始将科学和健康作为核心教育理念,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丰富和创新体育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不断予以改进和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力。
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备课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有效落实在教学上。科学性、使用性和广泛性是体育教学创新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习惯,围绕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体育游戏,学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爱好,尽量选择其擅长或喜爱的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自信心。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广受学生喜爱的电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其中有许多有趣的游戏,比如“指压板跳绳”“撕名牌”等,都在体育教学当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受到学生的欢迎,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游戏当中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既锻炼了身体,同时放松了学生的心情,舒缓心中的压力,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三、深入到生活实际当中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除了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课余时间和日常生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坚持体育锻炼,提升其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更加自由、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为体育实践拓展更为宽阔的空间,在不断的锻炼当中,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教育的努力方向,需要学生、家长及学校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立足于素质教育,深入创新体育模式,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10).
[2] 杨杰.浅谈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J].学周刊,2014.
[3] 倪冬芳.立足课堂 优化设计——新时期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设
计与实践[J].运动,2013(12).
[4] 张旭敏.小学体育运动安全机制分析与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
法,2014(4).
[5] 谷世春.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
体育科技,2014(13).
对新时期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篇4
学校体育的开设是从小学到大学, 14年的必修课, 2年的选修课。学校体育的任何一门课程没有这么长。这么漫长的教学过程, 学生毕业了之后, 是社会公民。还有几项活动的能力和锻炼的习惯呢?兴趣没有养成, 习惯没有养成, 教师教法陈旧, 器械没有创新等。一方面是在我们体育教学过程中, 没有使受教育者真正学会几项健身锻炼项目, 没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另一方面, 现实社会的教育实践中忽视和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较大, 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例如:早操、课间操、课外阳光体育活动及校业余训练运动队等;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的指导, 同时上级的教研部门给教师的教改大多是口号指示, 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身体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及社会其他因素等。这些都没有具体实施, 值得探讨。
一、树立新观念, 理解体育课程的本质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已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课程要求教师用新的健康三维观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既不能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去获得短时的运动成绩, 也不能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方面。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的改革, 归根结底是实施素质教育。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掌握新信息, 熟悉新技术, 要做到“一专多能”, 既要有自己的特长项目 (如:篮球、田径、健美操等) , 又能熟悉的指导学生进行其它运动项目的练习。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 而是要求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把有关的知识与体育相结合。同时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示范动作的质量和美感等自身素质、教学修养, 保持强健的体格和外在的形体美。积极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善于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 善于总结, 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因此, 新课程能否顺利推进, 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都将在新课程实施中经历全新的体验, 还要不断地学习并接受新信息, 努力掌握体育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 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改变体育课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许多学生酷爱体育运动,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与我们现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竞技, 重技术, 重教法, 重运动成绩, 教法简单, 评价单一, 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讲解、示范的统一指挥下被动学习, 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体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等。
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 坚持“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练习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思想。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性;教学评价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强调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树立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掌握一定技能为将来的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需要充分发挥教学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 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在自练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锻炼, 掌握体育知识。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重视体育意识。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温馨的学习环境下, 才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 让汗水、笑声、掌声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 真正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融合的境界。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使学生形成重视体育意识, 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2、科学地选择教材的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将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根据目标去选择内容,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为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 体育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 优化教学内容, 满足学生需求, 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合学生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是培养终身体育学习意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发展学生兴趣的内容, 实用体育、民族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的内容。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还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 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以科学地选择新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新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论文 篇5
课堂是学习知识、开拓视野、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在这里孩子们自由快乐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的吸收各种新知识;老师则是天空中那颗明亮的启明星,给予孩子们方向指导,教会他们如何飞得更高更快,面对各种风雨的挑战将会变得游刃有余;那么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广大的学生群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传递最充实的知识体系。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因此要对学生们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式,顺应新时代的变化,转化教学观念,逐步转化课堂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用一颗“爱”心去教学。作为二十一世纪初期的青年教师,要大胆的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其学会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以下是我对小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师生间的主次关系
1、老师树立培养学生创新和能力的意识。在唯物辨证法中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意识能动作用发挥是直接影响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在传统的思维意识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也是传道授业的主体。在课堂上,纯粹的以“教学传授知识”为第一目的,在这种教而学的模式中,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间接的抹杀了学生们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们成为学习中的被动者,成为老师台下的一群观众,即形成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惯性教学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意识的抹杀,形成了恶性循环,可能成为某些学生终生学习处世的一种惟上是从的思维意识。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需要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形成以教师为课堂的辅导者、引导者,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者,即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知识和创新意识并重”的新时代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掘和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动力,以新的意识形态,改变客观物质世界的固有模式,达到最终创新的目的。同时这种创新在量的不断积累创新中,达到质变,以最终的成功实践为其证明。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握课前课后的统一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好教学任务,分划好知识体系的结构,然后通过课堂的不断串联,将知识串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里,教师纯粹的主导将知识“硬生生” 的塞进了学生们的大脑中,学生们在这种呆滞的学习过程中,那种活跃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慢慢被消磨,教师在初期教学有着良好的教学成绩,但忽视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意识不断的被弱化,逐渐的丧失这种活跃的意识,因此学生丧失了创新的机会。
二、学校、课堂、家庭三点一线,创造有序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校、课堂、家庭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最关键点。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的大理石,他认为教师灵活教学,家庭辅助配合监督,孩子自主参与学习,集体的良好氛围影响教学这四者的整合将会教育出一个叫优秀的学生。
1、学校为一切教育提供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种新式教学资源不断的被发明创造和应用在教育中,小到课桌椅大到用多媒体上课的班班通。这种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构的大力投资、支持分不开。在教育资源中,安装的计算机,让学生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及思维想象,但是这些都是城市或者乡镇小学才有的待遇,对于偏远的乡下或者山村,那里即使有部分电脑,但总会缺乏一些专业计算机授课老师,或是因某一些原因并未将计算机课程落到实处,因此那种资源无形中被荒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利用;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学校有义务聘请计算机教师,把计算机课程落实到实处,让学生们在物质基础上与城市里面的学生保持在同一起跑线,消除部分城乡差距,让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基础得到充分的满足时,相信学生们在受教育的质量上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贫困地区的小学如何才能留住青年骨干教师也是一个值得令人反思的问题,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这类群体,给予他们相关的福利和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强效雄厚的师资力量,有利于学生的“德智美体”得到全面发展,为祖国的未来提供多样化的人才。
2、课堂环境决定该科目的教学成果。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在课堂上,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全体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氛围,要不断的反思教学方法。每个班总有一些“问题学生”,针对他们应采取相应的办法,为其他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任课老师要本着一颗责任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相信这种责任心也会感化那些“问题学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相应的帮助。一位严厉的教师很在意课堂纪律,因此课堂上不断的申明课堂纪律,这样多少有点耽误上课时间,但每一次提醒总会给某些学生带来惊醒的作用。就像安庆市教育局局长说的一样,不能一味的打骂学生,教师要用耐心、爱心、责任心去感化学生,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良知限制自己的言行。我想这对长期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帮助。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伴随着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从小培养其纪律性和严肃性,坚信有益于其一生。教师的严厉必将引起学生的紧张与配合,那对该科目的教育有着一定的帮助,相信学生们最后也会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
三、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一些实例
1、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应用,上课不再是那么的单调无色。通过利用多媒体设施,开展多媒体讲课,相信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用图片、文字、音乐等方式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相信他们最直观的接受这些,不再是黑白的衬托显得那么的乏味,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让多媒体教学慢慢成为教学的主流,让学生的好奇心成为支配其认真学习的动力,让课堂便得丰富多彩。数学上,在学习物体形状时,可以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去找那些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让他们最直观的了解图形,把室内室外课堂相联系,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无处不在和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应试教育的考核需要成绩作为依据,成绩往往是最直接的天气晴雨表。老师可以通过类似奖励的方式,给予进步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如本子,卡通片玩具等,从他们的世界中进行奖励,让他们的竞争意识得到肯定,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作业有错题集等,给予他们更多的奖励,让学生们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学生们的付出得到老师们的肯定。针对一些学科,在班级放一个“问题信箱”,只要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应该写出来投到信箱里,然后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这样有利于发现各类的问题,也有效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学期末,根据来信的数量和质量来评选“最勇敢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更多人参与其中。
试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资源;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22-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语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向、路标。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在语文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我们学习美国教育所移植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学习起来难免会产生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反复论证,逐步解决。结合我们的实际:我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作一些探索,并作一点浅见。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
既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综合性的学习,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素质。综合素质无论指在小学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都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并且在教学方法上有一套办法与经验。既自己懂行,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起到积极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综合性的学习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目前学校里的教师,多是单科制,教语文的就懂得语文专科知识,对于其它的数、理、化、图、音、乐等知识了解得不多,致于其它学科的专项技能掌握更少。现在,一些发达城市,例如:深圳,对教师的学历要求甚高,小学教师要求本科化,中学教师要求研究生。因此,高学历带来一些好处的同时,也给综合性学习带来不理想。众所周知,本科以上的教育基本是专才教育,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均是熟悉其某一专业的人才,而不是知晓各专业的通才。而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知识必然是综合的。如:办“手抄小报”。该项学习活动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要指导学生完成此项任务,教师就必须从听、说、编、写、画、评等这几项综合知识人手,教师就必须具备这几项的知识才能,这不仅仅要求教师应有的语文素质,还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因此,笔者认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考虑、妥善安排时间,有组织地、有计划地让教师除了加强本专业的不断进修外,同时还应该努力学习其它专业的知识,掌握好教学的技巧技能,这样在小学语丈的综合性的学习之中,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二、语文教学要努力开放社会的文化资源
语文的知识来源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的社会。语文知识是人生体验的总结。语文知识往往和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着。综合性学习如果只是围绕着课本转,那么就会使充满智慧的学习方法缺乏灵性。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我们应该努力开放社会文化资源。比如实现课内外教学联系,密切社会图书、报刊与学生的联系。在小语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教方法,引导组织学生深入社会采访、调查,将语文知识运用实践,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在综合性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特别应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挥好学生学习语义的主体积极性,经常鼓励开展教学评价。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或上级主管行政也不断对学生进行评估,进行考核,而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书面测验。书面的测验,有时具有科学性,而有时也有片面性。因此,在综合性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因此,笔者认为对现行的考核办法要进行改革,应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应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考虑,既要从理论上、知识上考核,也要从所掌握的智能、技能上考虑。
试论新时期小学体育的德育策略 篇7
一、善用体育活动, 培育学生合作力
合作是很多体育项目活动中不可获取的精神元素, 它能够凝聚团队力量, 提高协作能力, 实现默契配合、以点带面的运动效能, 如:各式各样的球类项目、体操等团队项目等。因此,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利用一些合作性强的实践活动, 如以协作完成目标的体育教学游戏、接力跑、小组传球或运球、趣味足球赛、投篮接力等。在活动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渗透团队精神的德育教学, 强化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二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我由学生们熟悉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出“青蛙跳”这个教学重点, 并创设故事情境“蟒蛇来了!小青蛙救妈妈”的故事情境。在这个活动中, 我将学生分为相等的四组, 以“蛙跳”来回运送“黄色纱巾”的方式, 为妈妈送信号, 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接力, 成功地把纱巾送到青蛙妈妈 (老师扮演) 手中。在活动中, 第一次活动, 我并不着急地为学生们点明合作的活动要点, 而是让各个小组自行完成任务。在比赛后, 我吹响了“休息哨”, 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 说一说怎样才能赢得比赛, 关键是什么。在自主讨论中, “合作”脱口而出, 学生在体验中, 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在第二次比赛中, 小组成员们吸取了教训, 合作能力都提升了不少, 不仅玩得开心, 训练了学生“跳”的能力, 而且有效地渗透了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二、强调体育规范, 培养学生执行力
体育教学有着鲜明的活动性与实践性, “动”是我们体育教学独树一帜的特征, 正因如此, 在教学中, 我们如何做到示范规范、指令明确、令行禁止, 对于体育教学活动是否安全有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中低段的学生还不具备自觉地纪律性, 我们更要通过规范有效的体育教学, 强化学生们的纪律意识, 提高学生们的团体概念, 促进学生执行能力的培养, 做到有指令、有行动。
教学小学一年级“持轻物投掷”这一课时, 我鼓励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 在父母的帮助下, 制作“纸球” (由报纸及塑料胶布制作而成, 轻便、安全、实惠)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 学生们有了纸球这个活动道具, 情绪高涨, 就像脱缰的小野马, 要如何管好他们呢?这个时候, 我想到“故事情境的约束力”。在教学中, 我创设了“羊村大战灰太狼”的故事情境, 学生们扮演“小羊”, 灰太狼图像被贴于排球网上, 老师则扮演“村长”。在活动中, 我利用小羊们很听“村长”的话这一故事情境, 有效地管好了这群“小羊们”, 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指令, 而且在面对敌人“灰太狼”时, 表现出了英勇的执行力, 不仅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来投球, 而且认真地完善、规范自己的投球动作, 真是一群“卖力”的小羊呀。
三、运用体育日记, 引导正确价值观
体育小日记是我自己在体育德育教学中的小尝试。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 体育活动与精神对他们有着巨大的感染作用。那么, 我们要如何充分发挥这种体育精神的感染力, 促进德育教学的内化呢?我认为, 不妨让学生“动静结合”, 写一写体育小日记。
浅谈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8
新课程标准指出:“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应运而生。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存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与学习过程中发展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 教育专家们据此提出了三维度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加强课堂中的互动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 过程与方法”。 因此,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摆脱应试教育下老师传授、学生记忆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中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 在课堂中组成学习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课, 进行探究式学习。 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老师以引导为主, 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从一年级抓起,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班级的实际来确定不同的教与学的方式, 循序渐进, 切不可盲目进行。应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对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逐步培养。在创新的同时讲究效果, 不能盲目追求时髦的教学方式。
3.运用多媒体教学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增强讲课效果。 例如, 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 在课堂中使用课件等等。 不仅使语文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吸引学生, 也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上所述,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 创新与改革是小学语文教育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趋势。 笔者相信, 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小学语文教学将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与突破。
参考文献
新时期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9
一、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常言道:“我手写我心。”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灵魂的写照,同时也离不开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一定是因为某些景物或事物触动了自己的情丝,才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因此,在讲授古诗词时,绝不能进行独立的讲解,而要进行一定的拓展链接,查阅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首先,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把这首古诗词放在整个的诗歌发展史中去观照,了解它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全局观念,拥有整体意识;其次,引导学生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查阅资料,提高查找资料的能力。如今,学生家中几乎都有电脑、手机,使用网络也十分便捷,针对一些陌生的作者,不妨通过查阅资料来进行补充,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静夜思》这首诗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家查阅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写作背景。虽然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但其写作背景却鲜为人知。李白在26岁时,在扬州旅舍抬头望月,难免产生思乡之情,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并不停留于表面上的死记硬背,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二、加强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思维
古诗词中很多写景的句子都十分精练,意境优美,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的意境出发,闭上眼睛,尽情地联想与想象,体会诗人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从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敢于联想和想象;其次,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这一教学环节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最后,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
例如,在讲授杨万里的《小池》这首诗时,我让一名同学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尽可能地用美好的语言去描绘它,而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在这位同学的引导下想象她所描绘的画面。与此同时,我将精心准备的课件展示在大屏幕上,当解说结束,想象结束,请学生睁开眼睛,看一看和自己想象的画面一样吗?这样一来,我没有将画面展示给学生,束缚他们的思维,而是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三、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记忆和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诵读能够于无形中加深学生的记忆,读得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深入理解并加深印象。很多时候,教师一味地讲解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反复诵读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诵读的重要性,将充足的时间留给反复诵读;其次,创新诵读方式,教师一味地范读或全班齐读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厌烦,男生女生分别朗读、指名读、分小组朗读等形式不仅会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也会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最后,争取当堂落实知识点,达到背诵的效果。熟读成诵,反复朗读自然会加深学生的记忆,争取在当堂就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讲授《回乡偶书》这首诗时,因为诗歌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我将教学重点落在诵读上,引导学生通过教师范读—全班齐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随机点名等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地去诵读,从而在诵读中加深记忆和理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四、将古诗词教学延伸到写作教学中,融会贯通
古诗词蕴含着前人的智慧,凝聚着古人的心血,其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自不必赘述,而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从来都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休戚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将古诗词延伸到写作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从经典中汲取营养。
例如,在讲授《咏柳》这首诗时,结束了基本的课堂教学之后,我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将这首诗翻译出来,并且要求他们当堂完成,以免回家后借助工具书或网络敷衍了事,得不到实际的锻炼。也许学生的文笔不尽如人意,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写作训练中,也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随着近年来“国学热”的掀起和追捧,古诗词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不断地提高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丽婷.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2(25).
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 篇10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实施策略
目前随着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在面临着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比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涣散、教师动作示范及教育理念落后陈旧、教学强度不达标等。这诸多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新时期必须要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改革的重点是着力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下文就是本人从多年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具体的改革创新思路及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 转换教学思维
随着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体育教师先进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思维已经成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思维过于僵化, 根本就没有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来, 这就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严重的“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 也导致了教师根本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时间一长, 学生就慢慢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所以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和转换教学思维。具体来说要大力营造小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民主、平等及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采取切实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着重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积极更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及教学方法, 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使他们逐渐养成能主动锻炼的习惯。
二、因材施教, 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预先自行设计各种教学方法, 然后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及身体基本素质来选用最适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做到因材施教, 从而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他们都能在快乐中学习, 在运动中提高。另外, 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时刻把握每个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 要把学生看成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刻围绕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 并且要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能一味强调和要求教学知识及运动动作的统一性, 要通过个性化教育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并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
三、注重对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培养
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保障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及实效性, 所以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明白仅仅学习一些运动技术并不是体育学习的根本目的, 要让他们知道体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身体锻炼中了解体育相关知识, 要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和愉悦心情,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小学体育学习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只有让小学生明白了体育学习的目的, 才能更好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
四、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
传统小学体育课堂评价对小学生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评价结果被看成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的评价体系和模式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态度等因素的评价, 是非常不科学的。所以新时期必须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新的评价体系除了重视对学生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的评价之外, 还要尽力把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及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等的评价结果纳入到学习总成绩评定中来。
总之,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 应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从更多层面来继续加深对改革内容的研究, 在不断创新中总结经验, 努力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叶丽彬.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 2011 (16) .
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 篇11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有效性;教学策略
新时期信息化特征明显,人们的日常生活被海量的新闻资讯包围,多样化的信息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方式。小学生平均年龄普遍在7~15岁之间,正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强化小学德育教学,帮助学生数量正确、健康的“三观”,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意义重大。但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小学德育教学的良心发展。因此,各小学应从德育教学问题入手,开展德育有效性教学,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学实质性内容缺失
德育教学水平是学校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部分学校为在教学水平评价中占据优势,有意夸大学校德育教学目标,从而导致德育教学实质性内容缺失问题。空洞、夸大的教学目标,使德育教学趋向程序化、形式化发展,从而限制了德育教学实际效用的发挥。
(二)教学模式落后
多数小学院校的德育教学仍沿用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即通过德育故事,由教师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并且德育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缺少代表性、普遍性和时代性。传统德育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德育知识,较难形成有效的自主思考,加之德育知识相对抽象,导致德育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
(三)教学观念落后
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更侧重于学生知识掌握和重点初中升学率相关内容,忽略了德育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德育教学不受重视在小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问题:一,德育教学形式化问题严重。部分学校的德育教学仅停留在“喊口号”阶段,并未对德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二,德育教学思想僵化。部分学校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并未考虑时代变化对于教学的影响,教学内容、活动等总是单一的重复,限制了德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三,德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德育教学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完成德育知识教学,还需以自身为榜样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德育教师,而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从而削弱了德育教学的实际效用。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小学生年龄普遍偏低,对于事物的认知及理解有限,人生觀、价值观和世界观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教师在设置德育教学目标时,应重点控制由浅入深设置教学目标,以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一般性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德育教师应全面深入地了解、学习小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相关知识,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以加深对学生成长需求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制定合适的德育教学目标。
第二,小学德育教师应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阶段性的教学目标,以强化德育教学效果。在实际德育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把握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引导。通过阶段性教学目标,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习惯。
第三,教学目标应形象、具体。具体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传统德育教学方法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通过德育故事的教学方式开展德育,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但总体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丰富德育教学方式,促进德育教学多样化发展势在必行。德育教学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相比,德育知识较为抽象,更重视对于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三观”以及道德素质的提升。
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是丰富德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可以在一定的时空内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理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完成德育教学。传统以德育故事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也是情景教学的一种,但德育故事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且不够立体,故而教学效果较差。
某学校德育教师,就学生放学回家吃饭这一情景,在课堂上进行了模拟还原。教师随机选出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母亲、父亲、和学生,并准备了许多空白标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剩下的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在标签处写上这一情景前,人物的活动及在吃饭情境中的状态。经整理后学生发现父母的标签多是上班、买菜、做饭、疲劳、辛苦等;而学生的标签多是上学、玩耍、开心、轻松、饭来张口等。在学生的模拟中,教师有意放大了这种对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在学生人物的标签中增添了,帮父母做家务、认真完成作业等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以课后作业的形式交由学生完成。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学生理解,且易引发学生共鸣,强化德育教学实际效果。
(三)转变教学观念
新时期信息化特征明显,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开展教学,实现视频、图片、文字、声音多元化的德育教学,以满足学生成长实际需求,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学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广大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从教学目标、方式、观念等角度入手,全面提升德育教学有效性,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使其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方艳.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06).
[2]禄晓雯.浅议小学德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及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6(30).
[3]张桂芬.关于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3(11).
[4]杨娟.新课标下的小学德育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02).
浅谈新时期小学数学的自主化教学 篇12
一、关注学情, 了解学生的需要,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 不是被灌输的器皿, 不是书本的奴隶, 不是教师的“应声虫”, 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 因此, 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 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同时, 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 注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 并且承认这种差异,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和更有效地采用不同的方法, 促进每名学生的发展, 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 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 永远要对学生满含期待. 因此, 要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营造民主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学.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条件, 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就能主动自发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正如许多教育学家所说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开端. ”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在每个环节上, 点燃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 从而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 例如, 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 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以认识正方形的本质属性, 形成概念, 达到理性认识: (1) 看一看:正方形有几条边? (2) 折一折:正方形四条边是否相等? (3) 比一比: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 正方形的4个角有什么特点? (4) 说一说:引导学生概括出正方形的特征. 这样, 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分析, 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又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兴趣盎然, 去学习其他新知识.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地位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是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重要条件. 所以, 我们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 教师只是外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没有学生的参与, 教师设计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劳. 有人说: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再说素质教育本来就是个性发展的教育, 我们就必须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只有这样我们教学的自主化, 才可能有落脚点, 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中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就需要老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创设问题情境, 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征,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多组织讨论, 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 讨论能集思广益, 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使每名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 又有利于学生间交流, 学习别人的优点,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协作的意识.
教师还可利用自身有利条件, 热爱每一名学生, 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 通过表情、 态度、 行为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 学生就会受到鼓舞, 更加信赖教师, 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 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会给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 “亲其师, 信其道”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另外教师应使每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每个人都具有祈求成功, 避免失败的天性, 学生对成功的事情最容易发生兴趣, 所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恐怕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最好的策略.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开放题的教学, 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 在开放题的教学中, 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 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既要隐含“创新”因素, 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对于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化, 教师还要恰当把握探究、组内交流时间的充分性和学习方式组织的适宜性和运用的力度性. 避免学生小组讨论走过场、形式化, 不讲实效, 滥用小组讨论. 所以, 在教学中应把握好运用小组讨论的尺度, 以便适时、适度、适宜地开展小组讨论.
总之, 为了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 只有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 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 积极进行改革, 尊重每一名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创造, 这样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摘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 理解新知识的同时, 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传授学习的方法.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在教师指导下,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最终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
【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推荐阅读: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06-07
新时期小学体育12-08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08-18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12-04
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08-29
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管理06-23
如何做好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08-03
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学10-19
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学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