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精选12篇)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 篇1
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 不仅体现在历史教学方面, 而且也应是一位学者型或研究型的教师。优秀的历史教师专业知识水准应该在很大程度超越于历史教师平均的专业知识的水平, 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的能力, 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一位历史教师的授课是具有独创性的, 是能够起到启迪学生智慧和发展学生才识的作用的;能够保证这位教师的授课是逻辑清晰严谨、能够吸引学生和得到普遍的好评的。除了作为首要因素的专业水平以外, 一个次要的方面, 教师组织和表达教学内容的能力, 对一位教师是否能够顺利地成长为优秀历史教师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新时期历史教师素质的提高, 根本在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这是练内功, 内功不行, 各种招数使出来都是花拳秀腿。一般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问题, 就是在大学毕业以后, 就中断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更新, 随着教学年岁的增长, 知识日益陈旧的知识面日益狭窄, 只剩下与中学教材相关的知识。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水平, 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理想的发展方式是有计划的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比如与该教师的任教课程相对应, 制定出相应学年度的读书计划, 在一学年中系统地读上10本专业性的著作, 这应该是最低标准。因为不得不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其他负担。指导教师起共同研讨、指导和督促的作用。同时, 尽可能地进行一些史学研究和学术性的教学研究。教法的指导固然重要, 但不应该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 最好的情况是借鉴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方法, 运用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也是成为优秀教师所必需的。
一般的说, 中学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搞得较多, 史学研究搞得很少。说到研究, 通常就是指教学研究。中学教学确实与学术研究关系不密切, 一般来说, 我们中学历史教师能够了解学术发展的动态已经很不错了, 遗憾的是这样的教师也只是凤毛麟角, 更不用说自己从事有独创性的研究。出现这种状况有其客观原因, 中学教学是面对未成年人的基础性教学, 教学内容相对的固定和规范, 在课堂上并不提倡教师阐述自己独创性的见解, 尤其是那些作为一家之言的观点;另外, 中学教师必须讲授古今中外全球性的通史, 集中钻研某一特定时空的历史与教学任务难以协调, 也没有足够的精力。而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关系密切, 也容易得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 能够与教师的业绩挂钩。
但是, 这种状况并不合理。首先, 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师知识的更新, 容易使教师的历史知识流于陈旧浮浅, 从长远看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 这种状况也使得教育教学研究难以深入, 难以出现有影响、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因为教师的教研不能涉及对教学内容的独创性的思考, 而只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陈述。正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和史学研究并重, 而不应该偏废其某一方面。只有从事一个学科的学术研究, 才有可能出现相应学科的学者型教师。实际上, 中学历史教师中称得上是学者型教师的人微乎其微, 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在中学历史教师中能有一批学者型教师, 那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面貌就会大为改观, 制约素质教育的开展的一个“瓶颈”也就可以打破了。
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研究开展得比较普遍, 但水平一般都不高,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学历史教育理论滞后的问题, 出路在于学术化。即研究者应该比较专业地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然后, 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之上展开研究。比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统计学和量化研究的方法甚至哲学方法等。把教学中的问题、经验放在理论的层面上来认识和概括, 以期得出具有独创性和普遍意义的结论, 在有条件和有能力的情况下, 也可以开展对研究对象有所介入和控制的实验研究。教学研究的学术化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充分依托比较专业和比较深入的历史学的知识和理论来进行研究, 把历史学学术研究与教学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 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的阐释、历史现象的逻辑体系的建构、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模式等问题。这对于改善教学和深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 应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师。当然, 历史教师素质的提高根本在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 但是, 实践中, 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研究搞得较多, 而史学研究搞得很少, 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 研究型教学的开展, 必将对改善和深化教学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师,研究型,发展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 篇2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实际,如何让青少年在新世纪树立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的意识,是摆在我们广大生物教学工作着面前的一项重任。目前,在提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初中生物尚未列入升学必考科目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广大中学生物教师树立信心,敢于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下功夫,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开展兴趣活动,加强趣味教学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加强趣味教学。例如,经常开展生物基础知识竞赛,动植物趣闻征集活动,生物与环境图片展,生物谜语竞猜等。一次,我们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抽出一节课的事件举行了生物谜语竞猜活动,如,“两扇大门真稀奇,不能走人只走气,天热水多它就开,天冷水少就关闭.”(谜底为“气孔”)“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巧设八卦阵,专等飞来将”(谜底为“蜘蛛”)等.大大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还有一次学完“环节动物”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试着写一篇有关“蚯蚓”的小论文,学生立刻联系所学知识,展开想象,写出了较好的文章和语句。如:“提起蚯蚓,也许会有人说,丑陋的相貌,粘粘的体表,终日生活在泥土中,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除了能够做鱼饵外还有什么用途呢?是的,以前我也有这样的认为,但自从学了环节动物的有关内容后,我对蚯蚓就有了新的看法……”当蚯蚓的身体不幸受伤后,它并不是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用他顽强的再生能力重新长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再次恢复生机,继续为人类做出贡献。人遇到挫折不也应如此吗?……另外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际,进行观察、调查或实验,使他们能真正理解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经常向学生将一些生物科学家的故事,即使介绍古今中外生物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介绍我国及世界生物领域方面的新形势、新动态、新前景,还联系实际,向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野鸡能够孵卵、育雏,野鸭为何不能?蜻蜓点水是在喝水吗?青蛙抱合有何意义等。
通过上述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快了学生的记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思想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遗患,要想向课堂几十分重要质量,必须精心组织课堂语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挖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敢于因材施教,打破课堂常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在讲“血液循环”这部分内容是,笔者是这样安排设计的:
1.指导学生阅读归纳
即指导学生参看血液循环方面的插图CAI课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试着归纳血液循环途径,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归纳,其余的在下面进行,同时,教师巡视检查。要求学生尽量独自完成,但也允许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实在归纳有困难者也可以参考一下有关资料,但不能照抄照搬,最后对学生在黑板上归纳的血液循环途径加以更正,并以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以区别动脉和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
2.师生一起质疑释难
即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答。例如:在讲体循环和份肺循环是提问: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吗?经体循环和肺循环后血液成分和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动脉中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都是静脉血吗?等等.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同时鼓励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畅所欲言,各抒几见,提出疑问,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3.结合教具课件及教学内容,概括小结,简明板书.(1).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其血管互相连通,(2).体循环路线始于左心室终于右心房;肺循环路线.始于右心室,终于左心房.(3).经体循环后,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肺循环后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4).在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毛细血管近动脉端流的是动脉血,近静脉端流的是静脉血。而在肺循环中,恰好相反。4.及时进行达标检测,将问题解决在课堂内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角度的达标叫测评,将问题解决在课堂内,不仅解决了学生的课后作业问题,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为学生节省了更多的时间。
三、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知识,同时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探究性教学。如,在“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内容中,首先让学生阅读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共同解决疑惑,觉着提出探究的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探究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具体的活动,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引导学生小姐与归纳,组织讨论并完成课后练习等。另外,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等教学中,我总是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了解研究生物学问题方法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动脑、动眼的能力,在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及综合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改变传统的检测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测评方法 严把章节测验关,采取多种测评方式。可以书面考试也可以口头测试(如:学生对教材进行分析,或支出教学重点、难点或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等)。换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互阅互改。另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识图或实验操作能力的考察等等。对每次测评结果都认真总结,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更好地做到查漏补缺、培优补差,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 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时政教学;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73-01
历史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密切联系生活,巧妙地将发生于社会中的相关奇闻异事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历史教学不仅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更好的呼应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对学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国家政策方针的能力进行培养。
一、幼师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时政教学的必要性
在幼师历史教学中引入时政教学存在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世界格局发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将时政教学引入历史教学的显示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第一,教学改革要求将时政教学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存在阻碍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时政教学将时政信息巧妙引入到教学课堂中,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第二,时政教学可为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将时政引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使学生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了解国内、国外的发展现状,促进其自身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第三,时政教学符合市场运行需求,可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优质和全面的德能教育,德才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尤其对于幼师专业学生而言,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其今后参加工作必不可少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幼儿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文化内涵,作为一个幼师专业学生如果缺乏一定文化底蕴,便无法在工作中发挥其魅力,据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幼师历史课堂教学中将时政热点引用其中至关重要。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幼师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特点来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
二、促进幼师历史教学与时政结合的有效措施
据研究,幼师专业学生都具有年龄较小的特点,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抓住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段,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训,力求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高素质水平的幼师。将历史教学与时政结合起来能充分提高历史学习效率,帮助幼师专业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据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定措施,积极创建时政小论坛、将时政热点作为课题导入其中、积极开展时政热点评论活动,促进历史教学与时政结合的有效应用,为幼师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一)积极创建时政小论坛。
历史学科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据了解,现阶段,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均较低。之所以导致这些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教学手段的落后。另一方面是历史知识点相对较多,导致学生难以识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幼师专业学生明白时政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从生活实际中发展政治,提高幼师专业学生对政治的关注度,提升其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述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可以将“钓鱼岛事件”引出,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分割出去。通过历史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历史与时政的结合为钓鱼岛主权问题给于了充分的依据。通过时政小论坛,学生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在参与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教学设计进行合理调整,促进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时政小论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将时政热点作为课题的导入。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合理安排适当的时政热点作为课题导入,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同时可以让幼师专业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到更多的时政事件及问题,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该专业学生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效运用时政热点进行教学也是历史教师必备的课堂教学技能及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理论知识与当前时政热点问题的契合点,将教学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问题或事件紧密联系起来,并巧妙地将其设置成课题导入。
(三)积极开展时政热点评论活动。
时事政治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其蕴含各种各样的知识内容。学生知识分析、理解等能力还处于不太成熟阶段,其在对时政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过程中还较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因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具备敏锐的时政感,同时需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范围和认知能力,并以此作为根据,加强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评论能力进行培养,指导学生对相关时政进行有效分析和思考。除此之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时政热点评论活动,在评论活动中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对时政热点进行分析和评论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评论活动中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评论活动的开展还可有效培养学生对时政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时政事件的深层内涵和意义,加深知识记忆。但是在开展评论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结束语
历史是过去的事件,时政是当下发生的事件,这便是历史与时政之间的区别及联系。现阶段,我国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依然采用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对历史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幼师专业学生而言,枯燥的教学氛围不利于其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教师可将时政热点充分引入其中,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识,将学生培养成热爱中国、铭记历史的爱国者,为幼师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彩霞. 论新时期幼师历史教学与时政的融合[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1:83-84.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 篇4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兴趣
中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 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 一定要做好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机遇期, 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目标是要实现素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全面落实健康体育、快乐体育, 真正构筑以健康为教学目标的体育健康教学体系, 切实的从根本上改变中学体育教学, 使体育教学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而且对学生的体育健康观、体育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将不在局限于学生体育达标与体育测试, 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文教育,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爱好以及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基础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加强中学体育教学, 摆正学校体育工作的正确位置, 是推进中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保障。新时期要求中学体育教学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以适应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
2. 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内容单调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调, 学生体育课的内容以广播体操、健身操、慢跑和传统的球类项目为主, 学生没有选择体育内容的权利, 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 在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由于教学内容的单调, 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教学内容的乏味, 已经成为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难题。
2.2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体育教学也是如此, 学生的兴趣高, 就会主动的配合教师进行教学, 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那教学的效果也就不理想。受教学内容的影响, 中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多学生都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负担。男同学相对还好一些, 体育学习的兴趣要高于女同学, 女同学由于受生理周期的影响, 对体育课有一种抵触的情绪, 如何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抵触情绪,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今后体育教师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2.3 体育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体育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 是体育知识的传播者, 是教学的执行者和组织者, 体育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课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当前中学体育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的学历多是本科、专科、或者是专升本, 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较少, 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不深入, 仅是凭借教学经验进行改革, 没能与时俱进, 教学思想远远落后于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设计老套, 没能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 学生对教师的方法不认可, 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新课程无论是在内容, 还是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都发生着变化, 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改革中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3.1 更新教学思想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 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 正视自己, 解放思想, 拓宽思路, 大胆突破, 既尊重传统, 也不要被传统所约束。要想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 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更新, 只有从思想认识上提高了, 才能真正的将改革全面的推广。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把注重技术培养的教育观转移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的理念上来。落实素质教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 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和身体发育规律, 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思想, 全面开展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
3.2 更新教学内容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对中学体育教材进行更新,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逐渐降低基本教材的比例, 避免教材的低级重复以及单纯追求运动技术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 符合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一些社会比较流行、受欢迎的项目都可以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 例如拓展训练、跆拳道、中国武术、健美操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 这些全新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的学习份氛围, 使中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3.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宣传, 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的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课学习中来。学校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 形成全校师生共同运动健身的氛围, 组建体育俱乐部, 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好基础。
3.4 完善体育场地建设
体育场地、器材对教学有着一定的影响, 为了使教学的有效进行, 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 不断完善体育场馆建设, 更新运动器材, 为体育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充足的体育器材可以满足体育教学的多种需要, 为开设更多的教学内容提供保证, 这也是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结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能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虽然在体育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 只要坚定信心、树立正确的改革方向, 一定会使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云燕.新课标时期中学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进[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1 (01) .
[2]黎彦辉, 季航.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科学大众, 2007 (08) .
[3]鲁景芳.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尝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
[4]施雪梅.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民营科技, 2010 (05) .
[5]张卫红.浅谈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2 (12) .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 篇5
山东省平度市门村镇唐田中学赵书高
[关键词]历史课改;概念教学;学科渗透与整合;科技创新;名人名言
[摘要]
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的主旋律:主要手段是加强概念内涵教学,进行概念的比较与辨析,注意概念的细微区分等;加强学科渗透与整合,激活历史课堂教学:主要手段是建立函数关系,运用数学覆盖原理,加强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等;运用科技史料,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运用历史名人名言,洞察民情,砺炼意志,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会停滞不前,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所以,教育科研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进行开拓性的工作。
——作者手记
新课程改革无疑是教育教学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我有幸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躬身实践者,并由此走上了治学的道路,我深深感谢我所经历的伟大时代。在新课改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几番耕耘,几番收获,几番艰辛,几番欣慰。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新一轮历史教学改革中的收获与体会和大家共同交流与商榷。
一、此情犹思:加强历史概念教学,仍是基础知识教学的主旋律
历史概念仍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材,虽然淡化了历史概念的定性描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略讲甚至不去推究历史概念,相反,我们应根据教材的需要,从内涵、外延、方式等多个角度去丰富完善和把握它,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因为概念毕竟是历史学科知识的细胞。
加强概念内涵的教学,能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以“禅让”为例,在我国古代发展史上,在由“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中,“禅让”是一个重要环节。而“禅让”这一概念,新教材上只是运用例举法介绍的,倘若教师照本宣科式地讲读,学生仅能得到粗浅认识,为了丰富其内涵,我查阅了不少资料加以补充说明:禅让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必须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等。这样学生就会准确地把握“禅让”这一重要的社会政治制度。
进行概念的比较与辨析,也能使学生获得对历史事物的本质认识。以“新文化运动”为例,教材中对“新文化运动”大致是这样表述的:1915年,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知识分子为代表,为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的一场文化运动。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从课本中,学生仅仅能获得表层认识。这时,教师应在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诸如此类,“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出了思想准备;“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历史中的“文艺复兴”,实质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进一
步说,就是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而开创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思想运动等。上述具有同类性质的概念还有很多,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对比研究,才会从中引出一些具有共同规律的东西来。
注意概念的细微区分,也是学生准确清晰地把握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一些历史考卷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像“西安事变”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部分学生常混为一谈,看成同一概念,其实差异很大。平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强调:“西安事变”指的是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这一史实;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指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蒋介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人们常说,切”,这种观点同样可运用于历史教学中。
二、他山之石:加强学科渗透与整合,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我认为,新课改后历史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历史教师,必须具有中学各门学科基础知识,虽不能说精通,但必须至少做到略通。这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灵活运用,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各学科在历史教材中的渗透内容,发挥各学科知识的功能与优势。下面结合几个典型事例加以分析。
建立数学函数关系式,年代计算“别有洞天”
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通用公元纪年。所谓公元纪年,就是把传说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这一年以前称作公元前多少年,为了与国际接轨,便于时间计算,我国政府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确立公元纪年。按照这种纪年方法,西汉(前202—9
结束了民国纪年。我翻阅过不少地区的历史试卷,涉及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在实际考查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存在模糊现象,如当我提出:
公元哪一年”时,不少学生哑然失声。针对这种状况,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探究。那么“民国纪年”是怎么定义的呢?历史教科书指出:
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年就是民国2年,1914年就是民国
束。为了准确迅速地反映这种换算关系,我创造了这样一个函数关系式:
其中T表示民国纪年,t表示公元纪年,它们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38。如当t=1912时,T=1为民国元年;当
一简洁的函数式在反映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关系中是何等的准确迅速?!由此,我们不得不惊叹数学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严正地指出:
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地发展了。
运用数学覆盖原理,答案“托盘而出”
“罗马帝国的初年,相当于中国的西汉;而与罗马帝国并存的东方大帝国却是东汉。这个问题刚提出时,学生感到愕然,迟迟不得其奥妙。这时,我拨动思维之琴弦,将罗马帝国、西汉、东汉的存在时间进行对比。罗马帝国:前
年—9年;东汉:25年—220年。如果将它们存在的时间反映到历史数轴上,运用数学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观点,即覆盖原理,问题的答案便显而易见了。罗马帝国与西汉并存了36年,与东汉并存了195
次领略到数学的力量。
马克思指出:“外国语是一种人生斗争的武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材,外国语在历史教材中的应用也日渐凸现出来。年代计算,在历史教学中常常用到。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即民国3年„„1949年就是民国t=1949”历史学科教学也何尝不是这样呢?。我在讲世界史时,经常进行中外对比。如”极言外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细节决定一 这一年以后的叫公元多少年。“中华民国八年五月四日是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1年,191338年。至此,民国纪年结T=(t+1)-1912,1912≤t≤1949;1≤TT=38为民国38年。你看,这“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在成 ”27年—476年;西汉:前202现在举例说明,年)是惟一跨越公元前后的王朝。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12”由此看出,时,年。当问题分析到此处时,学生便豁然开朗!我们再一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危机过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几乎陷入瘫痪状态。为了反映工人失业人口多,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以及就业难度大等严重的社会现象,课文中插上一幅“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广告牌,内容是一段英文:“Iknow 3 trades, I speak 3 languages, fought for 3 years, have 3 children and no work for 3 months, but I only want one job。”由于部分学生外语水平不是很高,面对这一广告牌不得其解。为了增加教学生机,体现教学的主动性,我根据已有英语知识积累,借助《英汉大辞典》,将其流利地翻译为:“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3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学生乍一听,惊呆了:我们的历史老师真棒!接下来教室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攻玉”,这话一点也不假。教师的准确翻译,既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增添了教师自身的魅力,何乐而不为呢?
现代历史教学中,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日益密切。又如历史小论文的撰写与语文有关;历史中关于台湾问题可与时事政治相联系;
诸如此类,还有许多事例可举。
三、科海泛舟:运用科技史料,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历史课是一门知识小百科,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无所不包。如果能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科技创新精神,必将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实现上述教育目标。例如,我国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从小就对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不仅如此,祖冲之还撰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在这段史料教学中,要着意分析其思想意义和教育价值。从现在做起,树雄心立壮志,做一个“小小科技发明家”
本领报效国家。又如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他顽强地坚持对医药学执著的爱,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亲自进行药物学性能试验。在刻苦钻研大量古代医药学书籍的基础上,历经个春秋,终于在晚年写成《本草纲目》一书,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在我国教育史上曾有这样一种观点,便是这样典型的代表。李时珍的成长成才,当代青少年只要敢于吃苦,勇于克服困难,就会不断走向成才之路。在成才的道路上,不论出身高贵或低微,只要雄怀远大志向,执著追求,也定会有所探索,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历史。综观世界科技发展史,不难看出,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创造,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少年时期。如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时是
时,分别是22岁和28
起源》;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是
居里夫人发现钍、钋、镭三元素的放射性时是
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时才
大志向,并积极投身于实践创造而取得的。我们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开发利用历史教材以外的相关资源,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四、走近名人:运用历史名人名言,洞察民情,砺炼意志,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俗话说,“学史使人明智”,长大之后做一名大科学家。爱科技,爱祖国,将来以实际29岁,发明电灯时是37岁;等等。他们的杰出成就大都是从青少年时代就树立远,名人名言将从诸多方面给我们后人以启迪。如伟大的爱“他山之石,可以历史事物的空间分布与地理学科相关。“自古英才多磨难”。不错,李时珍“逆境成才”38岁;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22岁,后来写出了著名的《物种31岁;贝尔发明电话时是31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才2729岁;26,唐朝时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来传到日本、朝鲜等国。教师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但落榜不落志,也再一次验证了定律。我认为,岁;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时是
国诗人屈原《离骚》中有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译成现代汉语便是:“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诗句既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困苦处境,也反映伟大诗人屈原挚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思;南宋抗元大臣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浩瀚的海面,写下流传千古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反映了文天祥浓烈的爱国情怀;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更是激励后人在各种环境下成才的警言佳句;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体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成为历代英杰或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我荡漾在中华民族浩瀚的精神海洋里,流连忘返,禁不住感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之博大。揭示世代更替和历史发展规律一类的名言,更应纳入我们教学的重点。如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商鞅,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舌战群雄,竭力发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呐喊。是的,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又如《吕氏春秋·察今》中云“时变法亦变”,意思是说,时代变了,法律或法令制度也要随之相应地变化。的确,“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学习历史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揭示和把握历史规律,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教科书中的名人名言,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受现行考试体制的影响,不少历史教师淡化了对历史名人名言的教育与运用,结果造成重要资源的流失,很是令人遗憾。我认为,我们要深刻挖掘名人名言资源并充分利用,不能因现行考试体制的影响而动摇。虽然这似乎有点“带着镣铐跳舞”的味道,但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回归历史教育之本位。学史贵于用,俗话说,“以古为镜,可鉴知往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个人,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飞翔。因此,我们再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历史考卷中的“选择、填空和解答”了,我们确实需要获得历史学科中内在性的东西,真正把握历史学习的灵魂。因为,我们国家现在需要的大概不是最会考试的人吧!
谈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变革;兴趣;师生关系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的“热点”。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当今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需要通才,有创造能力,终展能力,身心协调的人”。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可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却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花相当多的时间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一、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
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讲师道尊严、不讲平等、尊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实行“填鸭式”的满堂灌。因此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
2.教学模式上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教学偏重教师一方,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老师备课、写教案、上课,是按照教师预先规定好的模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个别辅导。学生始终是被动、机械地参与。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偏重于学会某项技术,而忽略会学方法的指导,缺乏自主学练的空间。
二、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不断交往、互相影响的过程,因此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师生关系应当说就是教育的本身,是教育展开的首要条件。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民主平等的关系、爱生尊师的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3.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育已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大潮。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已成了体育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终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追求自己的高层次。
小议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常见问题 篇7
1 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区别
中学生处于身心高速发育的特殊时期, 需要正确认识身体生长与运动参与的合理关系。从健康与成长的角度上来说, 体育课程的促进作用是任何学科都难以替代的。因此, 中学体育课程的开设与参与则是无可争议的。然而, 中学体育课程与小学体育课程也有着质的区别, 纵然, 在基础教学方面, 有着诸多相似地方。但是, 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评定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新的要求和变化。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基本上处于被动跟随状态, 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统一。在教师的引导下, 进行相应的体育基本动作的学习。队形、与队列的组织, 简单游戏的学习与广播体操的学习三个主要内容。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 引导、促进学生对体育技能的认知, 通过简单体育技能的学习, 从而形成体育观的初期培养。
而中学体育教学则与小学体育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课程的自由选择性增强。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人员, 可以根据地方性项目的发展与国家大纲的具体要求, 进行体育教学的实施。也就是, 通常所说的国家计划课程与本土性项目相结合。教学方法也有着诸多差异, 示范教学法与讲解教学法, 观察法、体验法都参与体育教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体的具体要求, 选择其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自我体育运动的组织与参与。尤其是在中学生体育课的选项课中, 这一特征更为显著。
2 时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作为学生身心促进的重要学科。其社会意义与现实价值一直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学生身体发育与良好道德的培养, 是体育教学的功能的进一步拓展。现行中学体育教学课程中, 体育教学人员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有些许的差异。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以“训练式”进行, 视竞技能力为第一位, 原本归属于所有个体的体育教学, 成了部分体育天赋较好的个体参与, 而大多数个体被处于漠视状态, 这一现象, 在部分中学体育教学中, 一定程度上的存在。此种体育教学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 严重的影响到体育学习者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甚至使得学生对体育或运动失去兴趣。原本培养体育学习观的重要阶段, 为部分体育教学人员的竞技教学理念所影响。
同时, 课程组织无序在部分中学体育教学中, 一定范围内存在。部分体育教学人员在课程的前半段进行简单组织, 而后半段则任其学生自由运动。从学生个体身心的影响角度上来说, 无序的课堂组织所导致的后果是处于运动兴趣引导的学生培养的个体, 可能会失去对运动的兴趣。尤其是女生, 在无序的课堂组织下, 大多处于静止状态, 甚至部分同学借机玩手机, 打闹等等, 给学习的身心促进带来不利的影响。
教学方法的老化, 是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部分体育教师常用示范法, 而在大多数体育教学中偏爱示范教学法, 使得学生学习思维定势。失去对新兴体育项目的兴趣感, 严重的挫伤体育学习者的兴趣。从实验研究与教学常识来讲, 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法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效果实现, 多元的体育教学方法, 给体育技能知识的运用与现实践行提供多角度的辅助与促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从多方面对同一体育内容或者知识有着更深入的认识与学习。
3 常见体育教学问题的应对
3.1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
从事教学与实践活动, 其实践指导与理念有着直接关系。因此, 体育教学在执行的过程中, 有着正确的体育教学认知较为关键, 对于课程管理无耐或管理无序的部分教学人员来说, 其教学能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更为关键的是体育教学理念的问题。部分教学人员缺乏课程系统性和课程有效管理的重要认知。
3.2 适当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与督导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是一致的, 要求第三方的评定与督导。否则, 单纯的依靠体育教学人员个体的自律性相对较为困难。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 第三方的检视可以起到规范与促进作用。体育课程的组织能力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的实施, 很大程度上, 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改善。并且, 使这一检视机制成为常态化与不定期化, 来促进体育教学的实施。
3.3 适当的组织体育教学人员进行学习
新时期体育教学内容有诸多更新, 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部分体育教学人员进行积极地学习与了解。从而, 掌握新时期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内容, 使体育教学人员成为学习型与教学型人员的双向人才, 来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反思。
4 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今天, 无论是中学体育课程的实施, 还是体育课程的评价, 都有着一系列的变革和微调, 体育教育人员是体育教学实施的核心主导, 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人员的核心地位, 去积极地应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适, 给学生体育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饶帆.对衡阳地区乡镇中学开设健美操课可行性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25)
[2]施伟荣.浅谈对差生的施教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8 (03)
[3]羊林关.体育游戏在中学中长跑训练中的运用[J].搏击 (体育论坛) .2011 (02)
浅谈新时期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篇8
1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学体育教学不但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养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而且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不再一味地追求体育达标测试,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运动兴趣,加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条件。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体育教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2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学校条件比较艰苦,中学体育教师严重缺乏,体育场地、器材不足,使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大多数学校无法完成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同时也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阻碍了体育与健康课的开展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行。
2.1 思想观念落后
农村体育教学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体的想法,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随意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缩小体育课时量,甚至将体育课挪让给班会或其他学科使用,长此以往,体育教学就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也剥夺了中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2.2 教学内容单调
通过教学得知,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教学内容单调,中学体育教学主要选择慢跑、广播体操、徒手操和传统的球类项目为教学内容,教师选择教什么内容,学生无条件的服从,所以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地位,最终导致了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了学习兴趣,无法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单调与乏味,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进展。
2.3 场地器材不足
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国家教育部规定农村中学生人均占活动场地应达2.5~2.8m2,许多农村学校与国家的规定的相差甚远,拥有400 m田径场的学校为数不多,大多数学校根本就没有田径场地,只不过是供学生做操用的一块平地,球类场地,如篮、足、排三大球中,约有80%的农村学校根本就不开设足球和排球教学,只开设篮球课,而且篮球场地平均每校只有2~5块,许多农村学校上体育课,常常出现十几人甚至二十几人在一个篮球场争夺一个篮球的现象。在这种场地器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体育教师无法进行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妨碍了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2 . 4 体育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体育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对体育知识实施教育的传授者,是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执行者,中学体育教师素质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目前中学体育教师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农村体育教师较为明显,比如,教师学历大多是专科或者是专升本,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几乎没有,有的农村中学甚至就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由其它专业的教师代上体育课,这些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得不够透彻,只是口头上进行教学改革,没能付出实际行动,教学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单调,教学设计古板,与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相距甚远,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状况,在教师的数量上和教学的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中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2 . 5 农村中学缺乏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
我国地大物博又是农业大国,约有80%以上的中小学校在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学校根据自己的民族与地方特色,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南方雨水充裕,学校开设赛龙舟、游泳等项目,北方地区开设滑雪、滑冰等体育项目。受国家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无法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得以实施,而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大纲内容,许多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和地域环境的影响,在执行教学大纲的过程中是难以实现的,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学体育的正常教学。
3 改善农村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3 . 1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为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应丰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气候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如轮滑、网球、健美操、传统武术和跳绳等,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感染更多的学生参加运动,从而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场地器材短缺的难题,对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速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2 转换教学理念
要想科学有效地改善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加大学生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既要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又要尊重传统的优势项目,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转变思想,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快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以求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
3 . 3 加强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增加我国农村体育教师数量、提高教学质量是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基础,要想搞好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为农村中学配备充分的专业体育教师。只有专业体育教师有了保障,才能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的开展。其次,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面临农村体育教师学历低、职称低和教学信息闭塞等现象,应加强有关领导的重视,定期组织教师培训、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确保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最后,学校领导在职称评定、先进教师的评选等方面应使体育老师与其他教师享有公平竞争的待遇,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得不到重视,不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是导致体育教师缺乏的主要原因。
3 . 4 加大投资力度, 改善场地器材建设
加大领导的重视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引进资金,改善农村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社会的资助、企业的赞助以及上级的拨款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也可以呼吁社会上关心体育、爱好体育的人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就地取材,根据实际情况制造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来满足体育器材的需求。对破损的体育场馆、器械要及时修补,确保体育课的正常运行。
3 . 5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有必要丰富体育教材的教学内容,选择内容时避免追求高难的技术动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时代特点、年龄特点的时尚体育运动项目,比如:跆拳道、健美操、跳绳、武术等项目,通过全新的体育项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对新时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9
一、借助生活体验, 化难为易, 让学生轻轻松松学数学
因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 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单调、枯燥、乏味, 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乃至厌学的情绪。这就势必造成平时我们老师花了很多精力去教, 学生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 但效果仍不理想的境况。那么该怎样改变这一境况呢?我认为应对症下药, 标本兼治, 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不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太抽象、太难。事实表明, 当一个人对某种东西陌生就会觉得难, 反之, 熟悉的就会觉得比较简单。就如我在高一讲函数问题时, 曾要求学生写出投寄信的费用和信重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绝大部分学生不会写。可我有意提问一位其母亲在邮政局工作的学生 (数学成绩较差) , 他却回答得清楚明了。因此教师可以借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讲解数学知识, 这样往往能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我们可在教给学生新知识时, 先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头脑中与此相关联的熟悉的事物是什么, 然后从他们熟悉的东西出发, 利用知识迁移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掌握新的内容。当然, 到底该用哪些熟悉的东西讲数学, 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累和摸索。
二、注重实验操作, 培养能力, 让学生具体形象学数学
数学以实践中的空间图形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 学生往往更易掌握。学生一般都爱动手操作, 爱自己发现, 爱探索, 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加强演示操作,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 学习兴趣倍增。当然, 学生若能亲手实验, 那效果就更好了, 不仅能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感性认识, 而且能以实验为手段对有关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究, 从而达到理性的认识。
比如, 在学习椭圆的第一堂课上, 我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椭圆的概念:先明确要求,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一段细绳和两枚图钉, 按课本的要求画椭圆, 再用多媒体演示画法,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椭圆的画法,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 问题情境的创设, 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 使学生对椭圆的概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 全面深刻的理解, 不仅使他们知其然, 更能知其所以然, 切实体现素质教育之要求。
三、营造宽松氛围, 平等民主, 让学生快快乐乐学数学
要想让学生喜欢学数学, 我认为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也是极其重要的。所谓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就是民主的、外向的和开放的, 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 甚至敢于批评争论, 让周围环境成为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三个挑战:一是向教师挑战, 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向课本挑战, 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向权威挑战,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 否定权威的结论。
实践证明,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能真正放下架子, 抛开条条框框, 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只有有了这样一个宽松的创造空间, 学生才能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 创造潜能才能源源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四、强化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 让学生实实在在学数学
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仅仅停留在一种表面的兴趣上还是不够的, 重要的是还应该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与体验。而提高这种认识的最佳途径是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 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数学知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给自然、经济、环境带来巨大的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结合课本的内容, 适当增加数学应用性的习题, 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态度。
例如, 在学习等比数列时, 我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各大中小城市相继出台了分期付款购房方案。某人购房需资金总额30万元, 首付20%后由银行提供贷款, 若每月还款一次, 分10年还清, 假定月利率为0.24%, 问每月还款额为多少。
或许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并不一定很浓, 但这个问题却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 可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必须学习, 且必须学会, 学以致用, 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激活每篇教材, 变死为活, 让学生兴趣盎然学数学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材料, 课本是最主要的教材, 但学生提问、作业、试卷、资料也是活生生的教材。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需要, 设计出一种新的动态结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亦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好奇心能驱使学生主动、精细地去观察事物和思索分析, 好奇心能促使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敏感, 容易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呢?我认为, 数学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奇迹, 但数学的魅力, 数学的奇迹性要靠我们去挖掘、去发现, 也就是说很好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使每一篇教材都能活起来, 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譬如, 在讲立体几何的第一课“平面”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我设计了如下导言:
今天, 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基本的概念——平面, 但在现实世界中有平面吗?可以说有, 因为黑板面、桌面、平静的水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也可以说没有, 因为它是想象的产物, 可说是一个虚拟的概念, 这就是智慧的力量。从‘有’的原型出发, 创造了一个‘没有’的东西, 而这个‘没有’的东西却在立体几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而且被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自然学科所借鉴。对平面可以说有, 也可以说没有, 这个没有的东西为什么比有的东西更有用?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上面这段叙述, 既符合人们对平面认识的逻辑, 又充斥着表面的矛盾, 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 容易激起学生了解真相的愿望, 而一旦真相大白, 这段叙述还能对增进学生对平面的理解起长久的作用。
总之, 就好奇心与求知欲而言, 对学生来说, 它是一种本能;对数学来说, 它潜藏着引发人们好奇、求知的特性。教师的任务是, 张扬本能, 展现特性, 在两者之间寻求适当的时机, 恰当的联结方式, 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 应该说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课题。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 篇10
一、新时期中学生物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互动式教学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 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 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生物作为社会的前沿学科, 有着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更应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
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都是互动或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例如, 讲生物的“生态系统”与“环保”问题时, 教师应让学生先收集相关的资料, 了解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 如温室效应、水体污染、淡水资源紧缺等。针对学生收集的资料及呈现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应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 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引导学生课堂探究与讨论, 找出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法。
二、新时期实施中学生物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1.有效互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有着无限的潜能, 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填鸭式”灌输。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教材为主, 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 让原本复杂的生物学变得更抽象与深奥。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不一样, 如此教学会使一部分学生由于无法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而对生物失去兴趣。而生物互动式教学, 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 也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能力不同, 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生物学习中, 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进而更好地进行生物学习。
比如, 在《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的教学中, 教师引入酵母菌与生活的联系, 展现酵母菌在做馒头、酿酒等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引发学生对酵母菌知识的疑问:馒头的松软与酵母菌有关系吗?是如何形成的呢?酵母菌在酿酒中起什么作用?酵母菌是怎样产生的?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互动式教学, 能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探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效互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中学生物互动教学中, 要丰富学生接收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 鼓励学生多用脑思考、多用嘴提问、多用眼观察、多用手操作, 在更广阔的空间实践。如此一来, 给学生创造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依旧拿上述课程为例, 让学生通过生活所熟知的内容, 找出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知识, 对课程内容提出实验假设与猜想, 推断上文所列举问题可能的答案。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 阅读相关材料, 与教师和同学探讨, 形成初步的结论。教师再根据学生得出的推断, 结合生活实践, 引导学生对推断进行验证, 判断假设是否成立。如此一来, 能使学生更真切地理解课本知识, 并且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探究思考
中学生物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改变教师的角色, 使整个课堂由教师一个人讲授转化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师传授的重点应该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思维模式。还是以《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为例, 在验证之前的假设时, 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 让各小组分组对假设进行对照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关键, 找准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实验中重要装置参数的控制, 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实验, 并科学测量结果。在学生自主参加实验的过程中, 熟悉探究实验的流程与关键点, 有助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自己找到探究的方法。
三、结束语
中学生物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以及学习能力,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比较容易操作, 教师要不断摸索, 探求更高效的互动教学模式, 以促进中学生物的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华, 张小轶, 王存新等.生物物理课中“互动式”教学方法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 2010 (1) .
[2]李晓霞.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范式在生物课堂上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 .
新时期下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篇11
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与农村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存在的制约因素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教学方法也是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
农村中学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大多数农村中学远离现代化城市,地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溃乏,师资配备不齐。另外,农村中学生自身还存在缺陷:基础差、知识面窄、自学能力差、对数学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等特点。以上这些因素,给农村中学实施新课程教学带来了障碍。面对新课改,如何进行数学新课程教学,成为农村教师关注的焦点。
二、新课程下,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认识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导致了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数学学习都以机械的数计算、繁杂的几何证明为主。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记住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较深、较难的数学知识。但弊端也是很明显的,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起来枯燥;使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很好地调动,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容易造成优差生严重分化,教学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忽视了个性的差异。
2.教师要更新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
教师在观念上,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育人评价观,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时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最高宗旨。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
3.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把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创设教学情境,把教科书上的知识转化为问题,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运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利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去银行调查利率,也可以实际操作,或仔细观察自己家里的存单。上课时,教师又出示一张定期存单,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上面的各栏目你们看懂了么?从而自然引导出: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的概念。
创设的情境必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是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以讲故事、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主阵地,学生接受知识主要取决于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合适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组织教学,做到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去学习、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积极的教学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图象法、讲解法、自学辅导法、读议讲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诱导教学法、探究法、数形结合教学法,等等。要求做到灵活运用,即采用”积极的教学法”。其宗旨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实践效果看,这些方法在某个阶段,对某部分学生,结合某部分内容确实有事半功倍功能。例如,在学习初中代数教材“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所选例题多数采用了图示法,引导学生从图形上发现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又如,在教学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可利用“数形结合”教学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但要注意这些方法中,哪一个都不是万能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如果教材内容多数是逻辑上分散的数学定义和公理等,采用自学辅导法较为适宜;对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采用问题探索法较好;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一般采用讲解法较好。
5.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教学实践中重结果轻过程,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角色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面对新课程,在数学教学改革中,要加强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既要注重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6.更新教学设备,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开展的。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一些先进教学设备逐渐进入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充分利用小黑板、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和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电化教学手段的同时,加强多媒体CAI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教学效益、教学效率的提高。
7.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办好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是关键;构建和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师是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如何培養出时代所呼唤的新型数学教师?大体有两种途径:一是进行岗位练兵、自我完善,二是进行系统培训,二者要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 篇12
一、正确认识目前所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初中阶段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 目前尚且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 我总结了一些。比如, 很多学生字词贫乏。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要想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前提。没有词汇的英语写作也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初中教材中的词汇不多, 真正能熟练运用的词汇更少。因此, 他们在写作中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仅如此, 很多学生并不注重文化差异, 中国式英语频出。句子由词组成, 但不是随意的排列, 而是有序的组合。语法就是词汇组成句子的参照法则, 所以, 掌握语法规则同样是写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但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中, 语法训练普遍是强调知识传授、详细讲解, 重视书面练习、语法分析和掌握规则, 学生为了考试而学语法, 所习得的语法信息大部分是领会式语法。而非表达式语法。因此, 学生用英语写作时不会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而是常常受汉语思维影响把汉语中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直接套用到英语中去, 无视文化差异, 从而造成中国式英语的出现, 从而大大降低写作能力。有的学生还主要缺乏基本的写作技巧。其实, 影响初中阶段英语写作能力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在此我就不一一阐述, 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知原因, 想方法, 促进优质写作教学的合理开展
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退却相反要迎面赶上, 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能力, 从而提高写作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 我们应该积极地扩大学生词汇量, 加强词汇在句中的训练。语言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是词汇, 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在写作时, 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意思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 这一方面由于中学生的词汇量少, 另一方面在于对所学的词汇用法掌握得不好, 因而严重地制约了写作。其次, 合理构思。词汇量的增加只是写作基础, 在写作过程中也要注重写作构思。较为常用且比较快捷的英语作文构思方法, 就是“五个W法”, 五个W指的就是:Who、When、Where、What、Why, 这种构思方法其实在日常我们新闻读报中经常会遇到, 如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这样的写作模式不仅存在于中文写作当中, 同时, 也是很好的英文写作构思方法, 在构思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五个“W”法向自己提问, 从而初步构建了写作的思路及基本素材。思路清晰了, 按照思路进行写作, 才能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再次,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还要积极地通过阅读积累素材, 学会模仿。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 只有语言输入大于语言输出, 语言输出才有可能。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思想感受和大量的语言素材, 写作才有可能进行, 作文才有可能写好。英语教学专家亚历山大说过:“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is read.”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 也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对学生而言, 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认识更多地是从书本上获得的, 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的。最后我认为, 我们应该调整心态, 走出中国式英语写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宽容对待一定的“Chinglish”, 让学生减少挫败感, 增强信心, 激发兴趣, 从而慢慢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在教学中, 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尽量通过英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流来教授英语, 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尽量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思维习惯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为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 新时期, 对于初中阶段英语学科教育教学,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正视目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知原因, 想方法,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并通过阅读素材的积累, 以及合理的构思, 从而真正的提高初中阶段英语写作教学能力。
摘要:新时期,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初中阶段英语学科教育教学, 特别是写作方面。在整个中学阶段, 英语写作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 英语写作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 作为新时期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 对于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责无旁贷。
【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推荐阅读:
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学01-24
新时期中学音乐欣赏11-14
新时期中学校长的意识01-12
新时期历史教师的素质06-27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任务延续和发展07-01
隋唐时期历史课教学设计10-23
新时期初中科学教学10-18
新时期作文教学策略07-01
新时期英语词汇教学09-14
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