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教师

2024-10-29

新时期的教师(精选12篇)

新时期的教师 篇1

教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 它的特征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由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 再到科学文化知识传递者, 教师角色在不断的演变中。在新的时代中,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传播者, 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 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策划者。

一、教师角色从课堂的包揽者到导演者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进行的学习活动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 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堂语文课能否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使学生整堂课都能精神饱满地学下去, 关键在于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要学会在课堂上当导演。应该承认,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环节都是非常枯燥的, 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课, 我们应该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听课情绪。比如:写作文是学生最头痛的事, 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理想”时, 先问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为实现理想你做过什么努力?在这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坚持下来了吗?有没有人遇到过你这样的情况?他们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要实现理想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 写起来非常顺畅, 这一次的作文写得特别好。

二、教师角色从死板的教书匠到艺术家的转变

欧美一些国家认为:现代老师角色, 应有人文特质、有艺术修养, 在发展指导学生的智慧时, 还给予学生美的享受。

特别是语文课文都是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从本质上属于艺术作品的范畴, 更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艺术气质, 成为有内涵的“人师”, 既拓展心灵智慧, 又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艺术熏陶, 获得美的享受。这样的语文课才能生动起来, 学生才能喜欢上。

如我在教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长沙》时, 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湘江风景的那一段, 然后闭目想象, 在脑中重现那如画的江山, 再出示网上下载的一些湘江秋色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山如此多娇”的美丽。接下来, 让一个学生感情朗诵诗歌, 又让一个身材高大的男生表演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形象, 结果学生深受感染, 学习情绪高涨, 许多人要求自己也来一次。

三、教师角色从知识的复制者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在此背景下, 教育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 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 教师必须变书本知识的复制者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造的环境, 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平时的上课中, 我一常常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看法。如在上《陈奂生上城》时, 我不但让学生与《阿Q正传》作比较, 找出这两个人物的异同, 说说对这两个人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启发他们:陈奂生与阿Q其实也有他们伟大的一面, 因为正是他们的精神胜利法, 他们的忍耐和坚强才让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了下来。学生由此打开了思路, 跳出了框框, 说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见解。

总之,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新课程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必须尽快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习知识的促进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感的建构者、心灵的塑造者、健康向上的激励者。作为当代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必须以丰富的创造性和敏锐进取的改革精神, 为培养新型的优秀人才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时期的教师 篇2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权威,在学生面前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发生变化,课程改革势成必然,我们应该给教师的角色赋予不同的内涵: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偶像

教师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楷模,所以说“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要有一颗挚爱孩子的心,永远具有一双公正、亲切的眼睛,同时要以渊博的知识、人格的魅力、高超的技艺来赢得学生的敬仰和崇拜,努力成为学生的偶像。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新形势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全面的影响。尤其是引导学生做人,教师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应成为文化的创造者

现代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应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研究,而且有一定的积累和创造。教师应能从事学科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思考,不断提高,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控制者、组织者的角色已经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习要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有意识设计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教师应成为努力学习者

新时期 新教师 篇3

一、教师角色从课堂的包揽者到导演者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进行的学习活动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堂语文课能否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整堂课都能精神饱满地学下去,关键在于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要学会在课堂上当导演。应该承认,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环节都是非常枯燥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课,我们应该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听课情绪。比如:写作文是学生最头痛的事,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理想”时,先问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为实现理想你做过什么努力?在这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坚持下来了吗?有没有人遇到过你这样的情况?他们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要实现理想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写起来非常顺畅,这一次的作文写得特别好。

二、教师角色从死板的教书匠到艺术家的转变

欧美一些国家认为:现代老师角色,应有人文特质、有艺术修养,在发展指导学生的智慧时,还给予学生美的享受。

特别是语文课文都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从本质上属于艺术作品的范畴,更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艺术气质,成为有内涵的“人师”,既拓展心灵智慧,又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艺术熏陶,获得美的享受。这样的语文课才能生动起来,学生才能喜欢上。

如我在教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长沙》时,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湘江风景的那一段,然后闭目想象,在脑中重现那如画的江山,再出示网上下载的一些湘江秋色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山如此多娇”的美丽。接下来,让一个学生感情朗诵诗歌,又让一个身材高大的男生表演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形象,结果学生深受感染,学习情绪高涨,许多人要求自己也来一次。

三、教师角色从知识的复制者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在此背景下,教育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教师必须变书本知识的复制者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造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一常常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看法。如在上《陈奂生上城》时,我不但让学生与《阿Q正传》作比较,找出这两个人物的异同,说说对这两个人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启发他们:陈奂生与阿Q其实也有他们伟大的一面,因为正是他们的精神胜利法,他们的忍耐和坚强才让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了下来。学生由此打开了思路,跳出了框框,说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见解。

总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新课程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必须尽快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习知识的促进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感的建构者、心灵的塑造者、健康向上的激励者。作为当代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必须以丰富的创造性和敏锐进取的改革精神,为培养新型的优秀人才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时期教师素质的新结构 篇4

一、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是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教学资源、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的素质。面对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瞬息万变及知识传递更新的高速度,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已难以胜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 因此加强学校教师尤其是面广量大的青年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建设已势在必行。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具备制作、运用教学课件乃至开发教育软件系统的能力;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的处理, 使之符合运用计算机教学形式的要求, 把课本上的语言变成图像、声音, 甚至是动态的知识结构网络, 活跃课堂教学;三是教材的处理、多媒体课件或教学软件的制作, 以及声像资料的选用要与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融为一体。

二、教育创新素质

1. 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 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首先, 教师要有全面的、系统的理论素养, 包括基本理论素养和专门理论素养。基本理论素养是指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使人全面发展的理论素养;专门理论素养是指合乎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论素养, 如语文教师就需要学习文章学、写作学、阅读学等内容。

其次, 教师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特别要能够利用现代高科技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再次, 还要不断摸索合乎校情、学情、教情的理论, 这样才能做到因校择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

2. 具有灵活性的实践素养, 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提问时应注意学生的层次差别, 有效调动学生的整体积极性;分析时, 察言观色, 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解答时, 可以鞭辟入里, 也可以点到为止, 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 让学生在高科技的引导下,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引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当然, 教师还应该由课内向课外及时延伸, 由知识向能力转化, 在广阔的时空中开启学生的心智。

3. 具有严肃性的人格素养, 是创新教育的保障

严肃性的人格素养, 首先指在事业上, 教师应敬业。敬业的教师, 才有可能发挥对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创造性。其次, 在对待学生上, 要充满爱心。关爱学生的老师在获得学生尊敬的同时, 也获得了辅助学科教学的功效。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 才会时时和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的情况, 以利于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再次, 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自我追求, 不断努力, 勇于奋进, 以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 成为创新教育中学生的航标。

三、教育科研能力素质

1. 具备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

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 必须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因为能否开展教育科研以及开展后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教育科研人员的理论素养。所以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学习论、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量, 以及中外教育史等等。

2. 掌握教育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多种,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 要掌握的则是一些比较基本并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如: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 掌握了这些方法, 还需要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运用, 因为任何一种方法的娴熟运用不是靠背书得来的, 而是从实践中来的。同时, 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 往往不会单纯地使用某一种方法, 而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或者是以一种方法为主, 其他方法兼用。

3. 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中小学教师由于其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 特别是在目前还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这个怪圈的情况下, 要他们同时从事教育科研、开展学术研究, 其负担是可想而知的。因此, 在一些教育科研还在起步阶段的地方, 特别要提倡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具有奉献精神, 如果我们的教师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在工作量上斤斤计较, 那么教育科研就不可能开展下去, 研究型教师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健康的心理素质

做一名新时期的党员教师 篇5

强素质善落实。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学校要发展,首先要发展教师,用教师发展学校。教师的成长,一靠校长的引领,二靠制度的引导,三靠教师自己。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和写作中成长起来的。强责任敢担当。是否具有担当精神、勇于担责,是否做到忠诚履职、尽心尽责是衡量我们党员教师的重要标准。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勇于担当的前提。担当在机遇与风险并存、发展与挑战共在的关口,是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始终坚持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敢干,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具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是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多担责,敢担当。

严标准争一流。要有较高的教育技巧与教育智慧,就要时刻注意为人之典范,做他人效仿之楷模,工作中我们始终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说话的,把我们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急家长之所急,忧家长之所忧,真正的为家长和孩子解决他们所面临的教育难题,办家长理想中的满意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就是一流的学校,我们当之无愧是一流的教师。

新时期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篇6

[关键词]奉献;能力;素质;教育观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当先。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和传人,是做人的标准和楷模。我认为新时期教师应该具有这些素质:

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要有无私奉献的师魂

古今中外,凡是卓有成效的教育家,都是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无限热爱、把全部知识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人。真正的教师必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有春蚕的精神、园丁的品格、孺子牛的志向;甘为人梯、做一个无名英雄。

2.要有诚实正直的人格

诚实是正直的基础,是心灵美的核心。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仅依靠科学真理的力量,还要依靠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教师的人格既是立身之本,又是育人之基。教师的人格应是诚实正直的表率;应是进步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应具有“教书育人”的知识和本领;应具有美的外表。

3.要具备爱生重教的教师观

英国教育家罗素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对于教师来说,真正的爱应该投入到学生身上。有人说,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在心悦诚服之中接受老师的教诲。

4.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品德言行对学生的示范作用,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学上要做到“精、新、博”,“精”就是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精通,要融汇贯通,运用自如;“新”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吸取新知识、新见解,讲课要有新意;“博”就是知识渊博。学生最尊敬的是知识渊博又善于教书育人的教师。

5.要有严谨求实的师风

教育的本身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艺术与科学的严谨性是不言而喻的。高水平的教学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使学生学到老师的治学严谨,工作求实的方法和作风。

二、新时期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1.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

现代学生观。学生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有创造能力的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个性和能力,让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还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研究的主人,主动涉猎知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做到让每生有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长。

现代人才观。现代科学人才观认为,学生人人都可成才。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作用,倾其所学,施之所专,创造条件使学生加速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教师树立科学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现代知识观。今天全球化的网络知识已使人目不暇接,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全面提高适应素质教育的业务能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要具备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应掌握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语言实验、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遵循教育规律,增强创新意识,研究系统的学科方法论,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工作需要。

教育创新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有高度的创造性,不断创新。现代教育教学强调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与创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成为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教育创新观,善于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高尚的思想感情,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使教与学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便最大限度地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

2.教师要有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全面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平。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人才,首先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观念,成为通才与专才统一的人才。为此,应当不断学习掌握广博的全面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具有不断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现代学校的教师应当树立科学求实的客观态度,注意不断深入认识事物规律,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应当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与治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运用各种现代理论和思维方法,多理论视角多方法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利于切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具有多种智能和合理的能力结构。现代学校的教师应具有多种智能和合理的能力结构。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进行本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教育教学探新能力,即在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3.教师要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一是教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朝气蓬勃的力量去同学生打成一片,并影响、帮助学生自觉积极地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二是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崇高的理想追求,坚定的信心,坦荡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乐观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不断学习,不断调控自己的心理,使心理得到平衡健康地发展,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4.教师要团结协作、共育新人

团结协作,共育新人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人员相互关系的师德要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靠教师集体的共同劳动才能完成。所以,新时期的教师既要有竞争意识,更需要有团结协作,共育新人的精神。

5.教师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师德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教科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为了培养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跨世纪的新一代,教师必须具有探索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新时期教师的多重角色 篇7

向学生授业是为师者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也与以往不同, 不再仅仅局限于刻板知识的传授。邓小平于1983 年提出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理论, 要做到这三点, 教师必然不能故步自封, 要紧跟时代步伐, 与世界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作为 “授业者”必然被寄予厚望。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所学, 不断汲取营养, 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跟上时代步伐, 一心一意投身于教育事业, 才能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做出最大贡献。

2. “传道者” 的角色

教师并不仅仅只有授业解惑的功能, 还担任传道者的角色, 担负着向学生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使命。教师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特别是小学时期, 学生身心还没有发育完全, 并不能明辨是非, 对与错、好与坏并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 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老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传道者”的角色。

3. 朋友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师生关系正在朝着亦师亦友的方向发展。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点: 第一, 老师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交流更加流畅, 更加没有阻碍, 学生能够更加大胆地与老师交流, 发表意见, 提出问题。第二, 老师对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困惑更清楚, 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学生在心里是更加愿意与老师成为朋友的, 他们希望老师能够与他们共同分享快乐与幸福, 分担痛苦与忧伤。老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有助于学生快乐地学习, 提升学习效率。

4. 管理者的角色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 而教师则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在学校中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就是管理者的角色。一个组织必须有管理者, 才能合理、有序地运行。教师在学校中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 所需要开展的工作有班级纪律的管理、活动的组织、人际关系的协调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贯彻。

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以教师要做到一丝不苟, 科学管理,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出发, 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有序的管理方案。

5. 示范者的角色

言传身教是教育极其重要的一种方式。学生时期是一个容易模仿的时期, 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 而老师无疑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 也是他们容易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于这一特点, 教师应当善加利用, 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态度。对生活应该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尽量以自己最为昂扬向上的一面与学生相处, 使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以及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

6. 学习者的角色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需要终身学习, 作为现代教师, 应该首先是一个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人。当代社会的发展十分快速, 科学、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在知识更新如此快速的社会里, 要求教师不能满足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必须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 保证自身知识的储备, 必须以一种发展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对象, 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保证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与时代脱轨。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单单学习本体性知识, 还要努力学习条件性知识,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知识。此外, 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也是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各类学科之间从来都是联系的, 不是孤立的。

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当代学生兴趣广泛, 求知欲十分强烈。教师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以及学生行为的示范者, 教书育人是职责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方方面面的知识, 以便能为学生及时传道、授业、解惑。

摘要:21世纪以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教师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新时期的教师并不仅仅扮演着为学生传授课业知识的角色, 还被赋予更多角色, 担起更多的使命。

怎样成为新时期理想的教师 篇8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一) 教师的仪表形象

仪表是一个教师的外在表现, 是给学生的一种最直观、最具体、影响最直接的形象, 教师的仪表每天都处在学生的评价、监督和效仿之中, 仪表形象如何, 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影响力。因此, 教师要根据职业特点、习惯和性格特征加强仪表形象的设计与修饰, 做到端庄、潇洒、大方, 给学生以整洁、利落、舒适、匀称的感觉, 体现出一种和谐美、整齐美、庄重美和向上美。教师端庄的仪表是内在形象的外化, 对学生学习、生活都会起到很重要的示范、影响作用。否则, 蓬头垢面或浓妆艳抹, 不但不适合职业特点, 还会反映出教师内在形象和素质的低下与空虚。

(二) 教师的情态形象

教师形态主要是指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表情、态势。这种表情态势体现在教师的面部和眼睛上, 体现在教师的声音、语调里和手势、动作中。一个好教师的情态, 是自然的、和谐的、大方的。它体现了教师的爱心, 它能够从学生的心底启迪求知的欲望,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挖掘出自己的潜能,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使学生增加信心, 看到自我价值。反之, 教师的情态僵硬、压抑, 学生会产生一种惧怕感、自卑感。在这种气氛中, 学生自然就关闭了思想的大门, 收起想象的翅膀, 失去学习的兴趣, 教师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将受到损害。

(三) 教师的人格形象

教师是党的教育路线方针的具体执行者。担此重任的人民教师, 必须具备一种较强的人格魅力。学生是通过榜样来学习的, 而教师本身就是离学生最近、最真实可感的榜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的职务就是用人格的榜样教育学生。而榜样作用的发挥, 主要依靠人格的魅力。

二、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

要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重要。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才能担负起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因此, 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

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1) 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将为科学文化素质及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指明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途径。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 有助于教师其他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能够激发人们的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 能够激发人们的献身精神, 是学校教师的灵魂, 是支配教师前进的方向, 鼓舞教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开拓进取, 建功立业。 (2)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教师的业务发展方向。教师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 职业责任感如何?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水准怎样?都是由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差的教师, 就可能置育人重任而不顾, 虽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 却“待价而沽”, 不能尽心竭力地搞好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的教师, 则把教书育人看作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高度的政治热情, 积极负责地从事着平凡而艰苦的教育工作。 (3)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这三个方面。在这三者中, 教师的作用居于首位。学生从入学到走上社会, 其思想、文化和专业方向的发展主要是在教师的培养教育下形成的。实践证明, 学生在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时, 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鼓励, 教师是学生政治道路选择的指路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作用还表现在能及时对学生错误思想和不良言行进行批评和疏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正确思想的影响。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的教师, 则能凭借自己的政治敏感和较高的思想觉悟, 及时发现学生中某些不正确的思想表现或倾向, 及时加以指正, 为其指出正确的思想方向。

2、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础, 身体素质不好, 其它各种素质也不会好, 即使别的素质好, 也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能保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素质,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3、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 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自己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心理活动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每一个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接受各种素质教育的, 心理活动积极的, 就会主动地去接受教育, 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否则, 教育效果就不好。教师还要能正确地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掌握心理系统的初步知识。

4、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教师的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社会素质包罗甚广, 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劳技等素质构成。教师要完成提高学生的社会素质任务自己应该要有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政治理想;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思想观点、思想情感和思想方法;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 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并且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专门的知识、技能。

谈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9

关键词:教师,观念,道德,专业化

百年大计, 在于教育;教育大计, 在于教师。纵观当今世界的发展, 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越来越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进而最终体现在教育的主要力量——教师素质的竞争上。

新时期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呢?1997年8月7日, 国家教委、全国教育总工会颁布了《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也有相关规定。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对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二是刻苦钻研, 严谨治学;三是勇于创新, 奋发进取;四是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从胡总书记的四点希望中折射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教师职业素养应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荣誉等八个因素, 这些因素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养的特定本质和规律, 同时又互相配合, 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养结构模式。下面, 我们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一、直面网络文化, 谈教师观念更新

世纪之交, 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 网络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 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受和分配的方式, 形成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诸多迹象表明, 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不仅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法、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 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机遇, 尤其是推进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我们会惊奇地发现, 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英特尔未来教育、虚拟大学、网络学院等, 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兴起。

在网络社会来临之时, 每个人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 无论在东部或是西部, 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变革。有人说:“愿意的命运领着走, 不愿意的命运拖着走。”在网络社会大潮中, 在“e时代”这个大舞台上, 要么跳上信息平台, 要么被大潮吞没。

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 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1. 转变传统的学校观

“学校如果不飞速改变, 就会全面崩溃”, 学校如果不改革, 将会有新的机构来代替, 如网上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意味着传统学校的不足。事实上, 许多人已经对“传统学校理所当然是教育的主要场所”这一观点进行质疑。他们认为, 学校应该变成用于终身学习的社区资源中心, 也许还会变成健康中心和家长教育中心。也许学校不再像学校, 也许将把整个社区作为学习环境。温世仁先生是台湾一位成功企业家, 也是一位趋势观察者。他本着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了《教育的未来》一书, 为台湾现在和未来的教育开出药方。他认为未来社会“处处皆学校, 人人为老师”。总之, “工业时代我们走向学校, 而在信息时代, 学校将走向我们”。家庭、社会、网上与学校一样, 将会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

2.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

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3. 转变传统的教师观

教师角色应该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4. 转变传统的学生观

学生地位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学生应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建构意义的主体, 应该是知识和信息的主人, 而不应该是知识和信息的奴隶。

5. 转变传统的媒体观

教学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既作为感知的对象, 又作为认知的手段。

6.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观

教学方法应该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和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境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守望道德星空, 谈教师道德构建

我国教师是一支敬业、具有奉献精神的队伍, 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 师德建设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教师道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也是教师队伍建设永恒的主题。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 教师道德素养的提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强化创新精神, 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人的开放性是把人看成一个动态的系统, 他要与外界其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一个人作为系统总是要与外物建构起互渗互化的联系, 人通过开放既从外界输入, 也向外界输出物质、能量、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是开放的, 因此, 教师必须实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教师应当有坚持探索、不随大流的独立人格, 标新立异、破除框框的批判精神, 不拘陈见、富于变通的灵活态度,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广阔襟怀。没有创新型的教师, 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2. 强化人文精神, 由“经师”向“人师”转变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从知识传授这个层面揭示了教师的基本特征。传统意义上教师的作用, 就是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 教师担当着“经师”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 教师的知识经验已满足不了教育教学和学生的要求。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 教育的许多功能、手段都被先进的技术、设备、仪器所替代, 但教师的人格和“人师”精神还存在。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要通过教学的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 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 培植学生的道德理想和信念, 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 要注意人文精神的养育, 要关注人的命运、尊严与价值, 对学生要多一份感情, 多一份亲切, 多一份理解, 多一份尊重, 多一份人文的关怀,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创造的引路人。

3. 强化民主精神, 由管理者向合作者转变

网络的核心是自由、开放性。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 人人都是平等的, 教师的“话语霸权”和至高无上的权威受到了冲击。“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等传统观念已不合时宜, “以权压人”“命令主义”“强裁高压”已失去了市场。因此, 教师要从讲台这个“神坛”上走下来, 与学生平等交流、双向沟通、真诚合作、民主互动、平等受益、共同成长。这样教师才能实现由管理者向合作者的转变, 学生才能享受到思考与实践、探索与创新等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 强化“慎独”精神, 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曾说过:“有两种事物, 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 那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 必须有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 这种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期待规范, 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他律”行为, 是由国家、社会、学校等以“约束”的方式来完成的。国家制定的《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职业道德准则》等法律法规, 学校制定的《教师文明用语》《教师忌语》等规章制度, 使师德素养的培育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慎独”是中国古代儒家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所谓“慎独”, 就是谨慎自己在独居独处时的言行, 并在独居独处之际能保持道德操守、独善其身, 要像空谷幽兰一样默默地散发清香。

教师的师德修养过程中, “慎独”是一种高层次的修养方法, 又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网络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自由,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 网民的真实身份、地位、职业将隐去, 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身正为范”, 做到自尊、自爱, 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和腐朽文化的侵蚀。要不断地自省和反思, 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享受网络, 这样教师才能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才能自发、自觉、自愿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超越今日自我, 谈教师专业成长

1. 教师职业理想———志存高远

理想有社会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分。新课程的最高理想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理想信念在人们的道德中处于主导地位, 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才能排除阻力和干扰, 自觉履行道德义务。拿破仑说“梦想有多高, 成就有多高”, 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广告词,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这证明人追求的目标越高, 就发展得越充分。比如亨利·福特:“让每个家庭长四个轮子”;比尔·盖茨:“让每个家庭桌上有电脑”。

教师应有远大的理想, 要做好人生规划设计。有了崇高的理想, 还必须有执著的追求。我以为, 教师追求的幸福不在于目的的达到, 而在于无尽的追求之中。

有了理想和追求, 就不会被物欲横流的种种俗念所左右, 就能奋然前行。我们的教师要淡泊名利, 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加强社会责任感, 真正做到不辱使命, 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伟大的称号。

2. 教师的职业精神———关爱学生

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育是爱的共鸣, 鲁迅先生说过, “教育植于爱”。

爱是什么?

爱, 是阳光、是雨露, 更是唤醒心灵的春风, 是孕育生机的沃土, 是滋润生命的绿洲。

爱是保护、是尊重、是耐心、是宽容、是理解、是期待, 是“抗生素”和“脑白金”。

爱是妈妈的手, 能量出孩子额头的温度;爱是爸爸的眼, 能赶走孩子内心蠢蠢欲动的毛毛虫;爱是课间棋盘上一次次激烈的拼杀;爱是一节节课用生命和激情演绎的历程……

爱, 到底是什么?

爱, 是滴水, 可以穿石;爱, 是璞石, 可以琢玉。

其实, 爱是人间最美好、最无私、最崇高、最真挚的情感。

———摘自2003年第10期《班主任》李淑芬《爱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爱, 既是一种社会责任, 也是一种价值观, 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学生。学生是什么人?我们认为:

(1) 学生是整体的人。新课程要回归教师的真正职责, 要求教师以人为本, 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尊重学生的整体人格。

(2) 学生是自主的人。我国教育一直是一种“教师中心”的教育, 在课堂上, 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充分的保证,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不足。新课程认为,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学生思考判断的机会。同时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即“学会学习”。

(3)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重结果轻过程”, 是传统课程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发展评价, 而不仅仅是结果评价, 目的在于鼓励教师不要急于求成, 不要急功近利, 提醒教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是一个正在积累经验的个体。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3. 教师职业知识———求广求深

要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师的生命, 必须首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终身学习是现代教师的天职。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知识更新急剧加快,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 如果自身不进行知识更新, 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据有关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 只要7~14岁接受教育, 就足以应付往后的40年工作生活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 求学时间延伸到5~22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必须把九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八十年制”的终身学习。

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在基础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个部分取得新的突破。教师对基础文化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渊博, 而且要精深, 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新课程还追求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 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充实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教师为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 熟悉学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方向。教师的专业知识越丰富, 越精深, 就越容易准确地把握教材, 做到深入浅出, 引人入胜,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未来学等。我们要走近教育大师, 倾听圣贤的心声。教育大师如“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国民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齐, “教育科学化之父”———赫尔巴特, 教育界的“哥白尼”———杜威, 扎根农村学校的教育院士———苏霍姆林斯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杰出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蔡元培等。教师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向哲学要高度, 向史学要深度, 向相关学科要宽度, 向专业学科要精度。

4. 教师职业技能———求变求新

新课程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 拥有多种能力, 新课程教师必须在信息能力 (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新的发展。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 获取、加工、处理和运用信息是现代学生和现代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才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 并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综合, 传递给学生, 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说:“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 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在信息时代, 教师必须是一条永不枯竭的信息长河。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构建生命课堂, 变“课本剧”为“教育诗”。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因此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许多传授型的教师。新课程要求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 教师既是教育者, 又是研究者。新课程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 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 否则无法实施这个变革。在实施新课程时, 特别要加强校本研修, 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科研水平。

综上所述, 我们教师应成为道德高尚的贤者、知识渊博的智者、讲求艺术的能者、心中有爱的仁者。作为贤者, 要讲奉献;作为智者, 要讲学习;作为能者, 要讲创造;作为仁者, 要讲人和。衷心祝愿每位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智慧型的教师。

注:本文系作者在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学励志讲坛上的演讲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行涛, 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程正彪编著.网络文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论纲[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5.

[4]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论新时期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篇10

一、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主导

每当提及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可能会感到它大而空, 是“务虚”。有不少人认为, 教师只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要求他们具备教育思想。我们认为, 教育思想, 包括建筑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教育观念、教育信仰、教育理想等, 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主导, 它既把握着方向, 又提供着动力。思想支配行动, 没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 就不会有教育热情, 更不会有开拓、改革、创新、进取的精神。所以我们说, 教师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当前, 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造的问题。可以这样说, 一个教师尽管尽心尽责, 但由于观念陈旧, 仍凭老经验、老眼光进行传统式教育, 那也要落伍。现代社会要求学校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会学习, 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 还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其中包括关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优良素质, 在智力、体力、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上, 应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个高素质的教师, 一定要积极投身教育发展, 转变教育观念, 要实现由传统的“标准件”型的教育观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转变;由重知识、重考分的评价观念向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念转变;由以课堂教学、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三中心”向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内容的“三元结构”的转变;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会学习的大学习观转变。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未来的设计者, 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充分的培养与塑造, 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二、教育能力———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

教育能力应包含教养能力和教学能力两大方面。教养能力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辅导、促进的能力;教学能力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因素, 而且需要教师在非认知方面的素质作为支撑。不同的教师采用同一份教案, 实际教学效果可能大相径庭, 区别不仅在于执教者的知识水平。成功、高效的教学, 还需要涵盖教师本人认知与非认知水平的教养、教学技能与艺术。

可以说,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 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教书育人的坚实基础。具体地说, 教育能力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 教师应是一个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人。他应具备本专业丰厚扎实的学科功底, 对本专业相关学科知识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掌握和运用, 有宽广的知识面, 能沟通文、理、工。因为一个教师从教的基础条件之一是他的见识、学识和知识, 具体说来就是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应该力求全面而娴熟地掌握所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 做到学识渊博, 专业精深。尤其是现今,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 学生从网络上得到的信息比老师头脑中储存的知识要多得多, 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所以, 教师并非只是日复一日地宣讲, 而要与日俱增地学习、提高和创新, 力求在学识上动态地保持对学生的领导地位。

(二) 教师应掌握必备的教学程序知识。所谓教学程序知识, 即如何教好课的知识。教学是一门艺术, 只有专业知识, 不懂教学规律、方法和艺术, 也不能搞好教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都属于教学程序知识的范畴。比如, 教师应明确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 并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这些目标, 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所以, 教师要过好三个基础关, 即“备课关、讲课关、动手能力关”, 同时, 还应不断学习和实践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

(三) 教师应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教学基本功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首先, 教师应善于表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全部过程中, 是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可以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本身就是教育感化能力的体现, 也是构成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教育手段如何现代, 教学语言的作用也不会淡化到无足轻重的地步。因为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能帮助教师和学生交流而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讲授, 更不能给课堂教学质量带来质的变化, 尤其是一些逻辑推理较强的课程, 必须通过教师的表达来完成。同时, 教学是双边活动, 双向交流, 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光接受知识, 而且感受情绪。在这方面, 语言具有其他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

教学的基本能力还包括教学监控能力。即教师制订教学计划, 对实际教学活动进行监察、评价与反馈以及调节、校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体反映在教师的执教方面, 必须做到严肃认真、严密谨慎, 一方面保证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另一方面又要熟练运用教学的技能技巧, 时刻注意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避免流于一般化和简单化。同时, 还要做到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认真组织考试考核等等, 这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教育能力的第三方面:教育科研能力, 即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的需求, 是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的必由之路, 它能够使教师逐渐进入一种全新的角色, 同时能够全面提高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因为教育研究的过程, 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再现能力, 理论思维水平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综合性实践过程。卓越的研究者有可能并不是优秀的教师;但优秀的教师却必须首先是卓越的研究者。这是我们的高层目标。

(四)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人才综合素质的构建中, 创新素质占重要地位。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 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对于创造性的理解,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传统观念上一提到创造性, 往往视之为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认为能导致诞生前所未有的新颖独特、有突破性的活动和思维, 可称作“特殊才能的创造性”。从这一点上讲, 创造显然成为少数人的活动。而我们实施的创造、创新教育, 应当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观念。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创造者、创新人才, 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 就是创造性的活动。相对于“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来说, 这可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也是可以培养的。学生在学校里要培养的创造性, 就是这个广义上的创造性。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关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原则的。

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 将其运用于教学中, 并具有独特的见解,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一般都具备如下特点:有创造能力;强烈求知欲;敬业乐业;创立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能与学生共同学习、研讨等。

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是我们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其基本要求就是教师要实践性地教, 学生要实践性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其教法不仅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法, 影响到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 教师自身的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三、教育特质———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

教育特质, 强调的是对教师人格特质、人格品质等方面的要求。教师是一种特殊的工作, 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从人格特质看,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需要具有较强的感受能力, 情绪稳定, 注意力强, 善于内省, 乐于人际交往。就人格品质而言, 教师应当公正、宽厚、仁爱、自信、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教育资质, 也就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综合修养和素质, 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人文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等等。其中, 师德是诸多素养的灵魂, 即以德立教。可以说, 师德是教师修养的永恒主题, 是教师心中至高无上的法律。因为教师不仅是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高尚道德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体现者。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 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职能的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师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学高身正、以身作则的高尚情操;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优良教风;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整体意识等。

综上所述,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对教师在素质培养目标上的要求是既高尚又全面的。终身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为人师者更须终生学习, 继续接受教育。力求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塑造良好的师表风范。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教师的思想、能力、素质都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和挑战。我们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不断寻求知与智的最佳结合, 构建美而慧的人格修养, 努力使自己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2]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3]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新时期教师管理能力的探究 篇11

一、要改督促型为指导服务型

过去,教师的待遇低,知识结构浅薄,全民的重教支教意识比较淡漠,致使出现了一些有力不想出或无力也无态度的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大力促进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给予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科教兴国”战略已深入人心,“民办教师”等寒酸概念已成为历史名词。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提高了,教师的乐教意识和奉献精神自然也极大地增强了。现在的教师,如果成绩平平,那更多的不是不想教,而是不精通怎样教。所以,学校管理层应弱化督促功能而强化服务功能,应不断为教师介绍引进新的教育理论、模式和手段,为教师的生活、教具配备等提供最大的方便。同时,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只动口不动手,对一些力所能及、省力省时的事,领导者应随手处理。这样才会增强“亲和力”,使教师乐于奉献,勇于探索。

二、制度与人情协调

管理学校应当坚持严格的制度和温馨的人情同在。在师德形象、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应当严格管理,谁违犯就处理谁。只要管理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肯定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可是,如果教师只感到强制而没有或很少感受到关心,时间长了便会产生懈怠、逆反心理。所以,学校要花费一定的财力、人力塑造“民心工程”,教师的喜事要表示祝贺,教师的不幸要表示关心,特别是教师家庭生活不顺心,思想上偏离了生活的轨道的时候,领导要适时、适度、细心、周到地通过不同的方式善加引导。

三、“加压”与“疏通”同步

步人新世纪,教育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管理者为了激发教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奋发意识,告诉他们远程教育网络、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等信息,这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可是,我们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教师接触新事物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更何况设想的标准不一定适应现在的教师,若一味增加他们的思想压力,教师很容易形成这样一个概念:“我们的本事不行了,再努力也是下岗对象。”所以,只有立足现实才能着眼未来,应将重点放在疏通和引导上:现在该怎么办,要学习哪些新知识,先学什么,以什么方式学,要达到什么标准。学校应安排适度的学习任务,为教师的培训进修提供最大的方便。

(一)学习能力

要给学生传授新知并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即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治学方法,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

(二)管理能力

过去我们虽然也强调管理能力,但对其含义的理解过于偏狭,大都局限于课堂教学秩序和纪律的维持,真正的管理能力并不限于此。首先,管理能力是指按教育目的规划教育活动的决策与设计能力,其次是作为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能力。

(三)操作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地运用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教学工具,制作教学所需的软件。这就使得教师的工作越来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的操作能力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能力。

(四)教育研究能力

当今时代,教育科研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教师既是一个实践者,又是一个研究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现象,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作科学研究的对象,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思考、探索的习惯,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研究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对新的教育问题、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这使教师的工作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五)创造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劳动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应是富有创造力的人。首先,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创造能力;其次,时代要求教育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而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实现,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再次,教育情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求教师具有创造能力。

四、因材施“管”

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对教师也不妨来个因材施“管”。为此,我们可以把现实中的教师初步分成三类:1.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优秀的教师,像“免检产品”一样,定为“免管教师”,在统一的上课、备课、开会、学习之外,给他们充分自由的空间,可以任意干自己认为重要的事;2.工作尚可,无不良嗜好的教师,定期检查、督促;3.果皮作平平,思想波动比较大的教师要实行严管,从工作到生活,每一个方面都要防止出现纰漏,对他们要以制度约束,以奖惩导向,以利害劝诫,以真情感化,以榜样促进。

浅谈新时期女校教师的素质 篇12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 全球经济高速度运转。我们有幸成为21世纪新时期女校的教育工作者。当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以及生活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化之时, 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她们思想异常活跃, 个性异常鲜明, 求知欲望异常强烈, 价值观念异常新奇, 而信仰却异常缺乏。可以说, 这代女校学生自身素质好、质量高。因此, 提高教师素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下面我分析一下新时期对女校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品端身正, 为师之根基

在思想素质方面, 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高尚的师德, 尤其应兼备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 健康的个性心理, 以及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教师应以其高尚的人格力量在教书时不失时机地去影响学生, 帮助她们自觉地建立高尚的精神支柱, 去应付今后复杂的人生难题。比如, 一位教师给学生留下了“胸中有书, 目中有人”的印象, 学生就会敬佩、珍惜他, 并在实际工作中效仿他。一位教师从不因个人情绪变化而褒贬学生, 他的学生也就学会了善待他人, 公正客观处事。如有的教师相信科学, 承认没有无所不能的为师之道, 他就会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让学生解放思想, 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可见, 新时期女校教师端正的品行、乐观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些精神素质必不可少。

二、学识渊博, 为师之功底

学是教的前提。新时期女校教师尤其值得提倡扩充知识的储备量。所以, 这一时期的教师必须时刻准备当一名学生, 一名出色的学生。如果他只具备了相应的学历而不求其他, 绝不会胜任时代的要求。北京市拔尖人才吴正宪老师的教学纯粹是精华的升华。她的课完全是对教材知识、教学方法、相关知识、已有经验和对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的研究的有机融合, 她的学生无疑太幸福了, 从一师可得百家理论。所以说这个时期的教师需要有精本行且通四方的本领。一个语文教师还懂得天文、历史、地理, 甚至股市行情, 这对他大有益处;一个外语教师如果学些哲学、历史、政治或新兴科学, 能使其教学如虎添翼;一个理科教师再吸收些文学知识, 他的教学内容会更丰满, 教学语言会更生动。否则, 随着身边陌生科学领域的悄然兴起, 我们只具备了某一领域的某个阶段的知识, 就会出现对现代教学力不从心的现象。因此, 教师若要保持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状态, 还要从当学生开始, 而且要永远首先当一名好学生方能胜任新时期教师这个岗位。

三、举重若轻, 为师之本领

教师用来传授知识的方法, 是教学方法, 即教法。讲究教法的教师是备受拥戴的。而举重若轻的教法就应当成为新时期教师研究与掌握的教学方法。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举重若轻地驾驭课堂呢?其实, 这里的“轻”绝不“轻”。但在学生面前, 教师又不能显露出“重”的样子, 去影响学生的求知心态。所以教师有责任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 其中包括教材研究准备、板书设计准备、教法的选用准备以及授课对象的心智研究准备。然后, 以科学、成熟、乐观的精神状态向学生介绍、讲解新知识, 并与学生共同设计多维思考方法。换言之, 教师要想做到轻松地驾驭课堂环节, 自己非得像举重运动员那样, 事先把所有需要承担的各种分量一人担起来, 而把轻松展示给学生。聆听了大美育专家赵伶俐教师的讲课, 使我敬佩不已。她外形普通, 声音嘶哑, 然而听罢她的讲话, 又让人感到她是个浑身洋溢着“知识、逻辑与美感”的最美的教师。这是因为, 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严谨的思维逻辑和科学的治学态度, 谁都道不出那样高水准的话来!然而, 她出语坦诚, 入情入理, 且又潇洒自如, 轻松随和, 让听者既乐于接受, 又有“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大悟。这一切都出自她的师德、功底等优秀素质。也正是我们身为新时期女校教师需要不断努力应当达到的最佳境界。

此外, 新时期女校的教师再也享受不到“师道尊严”的待遇了。当今的青年学生只有尊重了教师的人格与学识, 才会尊重教师本人。她们甚至乐于向权威挑战, 敢于异想天开, 她们要解放思想与科学的束缚。新时期女校教师面对这样“另起高调”的求知者, 更需要以举重若轻般的风度去接受她们, 并以怜金惜玉般的爱心去欣赏她们, 鼓励她们, 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尽快成熟起来。“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师绝不应以短期行为去培养学生, 而应务实, 科学地工作。何况, 只有个性发展较强的学生才具有更大的成材潜力。所以说, 把学生培养成材, 是新时期女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上一篇:充分利用物理疗法下一篇:电子出版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