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角色

2024-10-25

新时期教师角色(精选12篇)

新时期教师角色 篇1

教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 它的特征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由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 再到科学文化知识传递者, 教师角色在不断的演变中。在新的时代中,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传播者, 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 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策划者。

一、教师角色从课堂的包揽者到导演者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进行的学习活动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 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堂语文课能否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使学生整堂课都能精神饱满地学下去, 关键在于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要学会在课堂上当导演。应该承认,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环节都是非常枯燥的, 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课, 我们应该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听课情绪。比如:写作文是学生最头痛的事, 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理想”时, 先问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为实现理想你做过什么努力?在这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坚持下来了吗?有没有人遇到过你这样的情况?他们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要实现理想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 写起来非常顺畅, 这一次的作文写得特别好。

二、教师角色从死板的教书匠到艺术家的转变

欧美一些国家认为:现代老师角色, 应有人文特质、有艺术修养, 在发展指导学生的智慧时, 还给予学生美的享受。

特别是语文课文都是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从本质上属于艺术作品的范畴, 更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艺术气质, 成为有内涵的“人师”, 既拓展心灵智慧, 又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艺术熏陶, 获得美的享受。这样的语文课才能生动起来, 学生才能喜欢上。

如我在教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长沙》时, 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描写湘江风景的那一段, 然后闭目想象, 在脑中重现那如画的江山, 再出示网上下载的一些湘江秋色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山如此多娇”的美丽。接下来, 让一个学生感情朗诵诗歌, 又让一个身材高大的男生表演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形象, 结果学生深受感染, 学习情绪高涨, 许多人要求自己也来一次。

三、教师角色从知识的复制者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在此背景下, 教育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 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 教师必须变书本知识的复制者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创造的环境, 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平时的上课中, 我一常常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看法。如在上《陈奂生上城》时, 我不但让学生与《阿Q正传》作比较, 找出这两个人物的异同, 说说对这两个人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启发他们:陈奂生与阿Q其实也有他们伟大的一面, 因为正是他们的精神胜利法, 他们的忍耐和坚强才让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了下来。学生由此打开了思路, 跳出了框框, 说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见解。

总之,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新课程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必须尽快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习知识的促进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感的建构者、心灵的塑造者、健康向上的激励者。作为当代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必须以丰富的创造性和敏锐进取的改革精神, 为培养新型的优秀人才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时期教师角色 篇2

浅析新时期复合型体育教师的角色

新形势下面对新的体育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以及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识、素质结构,提高教学与工作技能,并使他们成为复合型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以适应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作 者:马波  作者单位: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通州,2263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51 关键词: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   素质要求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巨大变化 篇3

1导师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和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

2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将一套组织得很好的知识集合清楚明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更主要的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将当前学习的内容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发生联系。

3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

教师将承担在线专职信息查询顾问的角色,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得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以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的建构。

4协作者

在信息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这种新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教师作为群体协作者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

5课程的开发者

在信息时代,教师必须考虑社会生活每一方面的剧烈变革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把社会需要放在首位,改变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一些内容,重新组织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策略,不断评价、完善新的课程体系。

6学生的学习顾问

为了适应和促进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获得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帮助,作为学习顾问的教师将独自或与他人合作,给学生以一定的宏观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7研究者

当教师被新技术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换,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

8学习者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自身的培训,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

新时期教师的多重角色 篇4

向学生授业是为师者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也与以往不同, 不再仅仅局限于刻板知识的传授。邓小平于1983 年提出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理论, 要做到这三点, 教师必然不能故步自封, 要紧跟时代步伐, 与世界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作为 “授业者”必然被寄予厚望。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所学, 不断汲取营养, 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跟上时代步伐, 一心一意投身于教育事业, 才能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做出最大贡献。

2. “传道者” 的角色

教师并不仅仅只有授业解惑的功能, 还担任传道者的角色, 担负着向学生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使命。教师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特别是小学时期, 学生身心还没有发育完全, 并不能明辨是非, 对与错、好与坏并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 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老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传道者”的角色。

3. 朋友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师生关系正在朝着亦师亦友的方向发展。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点: 第一, 老师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交流更加流畅, 更加没有阻碍, 学生能够更加大胆地与老师交流, 发表意见, 提出问题。第二, 老师对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困惑更清楚, 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学生在心里是更加愿意与老师成为朋友的, 他们希望老师能够与他们共同分享快乐与幸福, 分担痛苦与忧伤。老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有助于学生快乐地学习, 提升学习效率。

4. 管理者的角色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 而教师则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在学校中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就是管理者的角色。一个组织必须有管理者, 才能合理、有序地运行。教师在学校中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 所需要开展的工作有班级纪律的管理、活动的组织、人际关系的协调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贯彻。

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以教师要做到一丝不苟, 科学管理,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出发, 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有序的管理方案。

5. 示范者的角色

言传身教是教育极其重要的一种方式。学生时期是一个容易模仿的时期, 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 而老师无疑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 也是他们容易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于这一特点, 教师应当善加利用, 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态度。对生活应该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尽量以自己最为昂扬向上的一面与学生相处, 使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以及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

6. 学习者的角色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需要终身学习, 作为现代教师, 应该首先是一个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人。当代社会的发展十分快速, 科学、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在知识更新如此快速的社会里, 要求教师不能满足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必须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 保证自身知识的储备, 必须以一种发展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对象, 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保证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与时代脱轨。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单单学习本体性知识, 还要努力学习条件性知识,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知识。此外, 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也是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各类学科之间从来都是联系的, 不是孤立的。

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当代学生兴趣广泛, 求知欲十分强烈。教师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以及学生行为的示范者, 教书育人是职责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方方面面的知识, 以便能为学生及时传道、授业、解惑。

摘要:21世纪以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教师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新时期的教师并不仅仅扮演着为学生传授课业知识的角色, 还被赋予更多角色, 担起更多的使命。

新时期初中班主任角色转化与创新 篇5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也随着发生了变化。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要体现在新学生观、新班级观、新班主任观、新德育观、新评价观。这些新理念是落实新课改精神的需要,是班主任自身素养提高的需要,是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等三个维度在学生个体身上的有机统一。它要求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做人、做事和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的人,有胆有识的人,有情有义、有趣有味的人,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富有理想、朝气蓬勃、德才兼备的人。所以班主任要做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者。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了人文教育,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因此,班主任也要形成新的学生观。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同时,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应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个性的人,应成为班主任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班集体是一个由无数个鲜活生命所构成的动感实足的生命体,其生命源于学生,存在于积极、健康、合作、创新的精神中。班级的意义是促进学生生命要素的协调发展,班主任自然就是学生鲜活生命个体阶段性目标实现的达成者。因此,当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时,班集体是否使学生拥有幸福感就应成为评定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标尺。在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使学生成为班级制度的建设者、班级制度的执行者和制度执行的评价者,改变过去学生总是被约束,永远处于“被动”境地的局面,大胆地让学生成为制度的操纵者,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应。幸福感也不断生成和弥散,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更会不断增强。

班主任的创新还体现在评价学生上。坚持多样性和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初中班主任一定要形成善于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习惯,实施“赏识教育”。当然,无需夸大其辞地用放大镜找学生的闪光点,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充满自信,品尝成功的快乐,这应成为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策略基础。班主任的评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展特征,为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奋斗努力的希望,使学生在无尽的期冀中不懈地追求,不断地完善自我。

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改变 篇6

关键词:弄潮儿;与时俱进;破旧立新

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时代向人们提出了许多的挑战,要求人们不能再墨守成规、抱残守缺,而要采取积极进取、破旧立新的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我们做教师的也要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潮,做时代的弄潮儿,在新课改的大潮中,要显示自己“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就要改变自己所扮演的传统的统治者、霸主的角色,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

一、教师的角色改变要表现在观念上的与时俱进

教师应具备创新教育的全新观念。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所以,要求教师确立这样的学生观。即面向所有的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克服传统的偏见或偏爱,真正消除人為高低、优劣、好差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充分表现和发展特殊才能提供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把为“考试而教”转变为“创造而教”。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和平台。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做,才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

二、教师的角色改变要表现在教育方法上的与时俱进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主,以教为中心和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要逐渐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即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活力,不断引起学生理解、认知、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增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要改变传统以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新时期的教师要做好角色的改变,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新时期教师角色 篇7

1.1 传授者角色

大学教师不仅要跟踪所教授学科的最新科学成果与研究动态、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 而且要用敏锐的目光去掌握与自己所教授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 使自己成为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深的人才, 尽量让自己所教专业学科与相关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 产生横向联系, 逐渐从专业型向综合型过渡。同时,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 而且要使学生会学、好学、乐学。

1.2 研究者角色

大学教师研究者角色是由大学高深文化、高深学问的性质所决定的。钱伟长谈到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时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 你不搞科研, 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 不是充分的要求, 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 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 没有灵魂的教育”。可见研究者的角色是大学教师承当的一个决定性的角色。

1.3 辅导员角色

现在的大学生知识面宽、思维活跃, 对理想、前途、事业、社会等有独到的见解, 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进行强制教育, 要进行民主教育, 对症下药, 以理服人。为此, 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去, 做学生的朋友;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要, 努力与学生沟通, 从心底热爱学生, 在良好的心理背景下实施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做好学生的纪律管理工作, 也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特点, 切实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及时地加以辅导。

2 大学青年教师面临的压力

2.1 来自教学方面的压力

近几年到大学当教师的年轻人一般都有博士学位, 但是随着知识的更新, 并不是获得学位后就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什么课程都会, 什么课都可以拿来直接教。

2.2 来自科研方面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部对本科教学的评估和对各个大学的排名, 造成了每个大学都想在科研上多出成绩、出好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需要每个大学教师的努力才可能达到。因此大学就会依据科研情况来制定奖励政策, 对出什么样的科研成绩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来激发教师的做科研的积极性。

2.3 来自晋升职称的压力

大学每年都会评职称, 但是不是年轻教师够了条件就能被评上, 是需要竞争的。在这种情况下话, 就有一种压力压到青年教师的头上。所以,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 要想升一个职称, 有许多因素要考核, 哪一个条件不过关不过硬都不行。不但要求课程讲得好、科研做得好, 而且有时还要求学历文凭也要达标。在人才济济的象牙塔里, 需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才能超越别人, 才有可能晋升, 其背后的艰辛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知道和了解的。

3 大学青年教师的角色定位

3.1 加强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 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 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 (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 , 能为人师表, 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大学教师在课堂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因此, 青年教师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3.2 加强专业修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 中国的教师队伍不能迅速了解和理解最新科技知识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相当部分的人较少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熏陶。青年教师必须有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不断总结思考, 吸收科学知识, 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 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 才能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特点, 从而在起点上不落后于其他国家。青年教师应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积极进行科学研究, 通过不断努力加强专业修养,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3.3 充分准备教学

一个投身教学的青年教师总是要花大量时间准备教案和教学多媒体, 一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远高于正式的教学时间。充分的教学准备体现在: (1) 明确教学目标; (2) 透彻了解教材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 (3) 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掌握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

3.4 优化教学方法

把每位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对象,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 发挥个人优势, 为每一位学生的成材创造条件。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例如, 应积极与学生交往。教师与学生积极的交往既包括课堂上的知识交流, 又涵盖课后师生的生活、学习交流。大学教师应重视课外与学生的交往, 定期为学生辅导答疑, 通过交往, 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心声, 从而了解学生、激励学生。

参考文献

[1]赖枫鹏, 李治平.浅谈大学青年教师的成长[J].中国地质教育, 2009, 3, 160-162.

浅谈在新时期下教师角色变化 篇8

1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1.1 由“善教”向“善组织”转变

教师, 是“现代人”培养的直接实施者、执行者。明确培养“现代人”是教师扮演好角色的前提。[1]在传统课堂上, 教师习惯于满堂讲, 学生真正参与并成为课堂的活动者的机会比较少。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另一方面, 对于青少年来说, 保持最佳注意力的时间范围是九到十二分钟, 长时间不断地听取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在整堂课中真正掌握的知识, 也只是课的前半部分, 因此易造成学生知识掌握上的“虎头蛇尾”。对于教师而言, 整堂课一直不停地讲述知识, 不但教学的效果不高, 也造成了教师课上下来会很疲惫。此外, 教师也应注意有些学生如果习惯了教师直接给予的现成知识, 他们的大脑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会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害怕复杂的脑力劳动, 不愿意去主动去思考问题, 容易形成懒散并害怕挫折的坏习惯。

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由“善教”向“善组织”转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而不是被动地记录笔记或做作业。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 针对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 要注意让每个成员都应努力为小组做贡献。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份子, 而不是孤立体的存在, 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每一个学生对问题都会有不同的见解,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每个组内成员的集思广益下得出的小组成果将更具有学习意义。

1.2 注重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

教师应努力学习理论知识,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自己的教学理念有好的一面, 也有不足的一面, 通过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我们, 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关注教学实践而无理论知识指导, 得到的教学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认识上也只是片面的。有些经验是我们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从自己的角度看, 这些经验很有自身的独创性, 殊不知这些经验在若干年前就有人发现并运用了。显然“闭门造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无任何帮助。相反, 如果我们每天都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的教学理念,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 这样得到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此外, 学习不是短暂的过程, 应贯穿于人类个体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所以大家都应倾向于这样的观点——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来说, 学习的意义尤为重要。拥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 是教师灵活掌控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都喜欢学识渊博型的教师, 这要求教师不应单纯局限于熟练掌握所教科目的基本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去涉猎各门类的学科知识, 并把知识运用于自身教学中, 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 由“导师”向“益友”转变

2.1 学会倾听

作为一名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努力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与实际正确的解答不符。一般情况下, 教师都会选择直接当即否定学生的观点。殊不知这样却做无形地打击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那为何不尝试换种方式, 让学生自己陈述坚持这一观点的所思所想呢?这样做的目的,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思维的广度、创造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在倾听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中去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 并针对学生的不足可以提出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师生间共同发展的互动性在增强, 教师和学生都能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有些教师不喜欢倾听学生, 这样就不能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那么, 彼此之间就不会产生任何思维上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设想一下, 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又怎能萌生出创新的火花?如果走进学生的心灵, 尝试去了解, 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想法与观点。对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将大有帮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还应多多鼓励、表扬和肯定学生, 让学生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在这个轻松和活跃的环境下学习, 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都会得以提高。

2.2从行动上关心学生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它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表现为工作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等, 是多重性质的复杂关系体系。现实中, 师生之间情感冷漠、关系疏远的现象令人尴尬。师生关系中关心的缺失, 已成为制约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 构建一种新型的相互关心的师生关系,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2]

学生是一群“敏感”的群体, 他们能敏锐的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当学生知道教师关心他们时, 他们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外, 当学生看到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持热情和乐观的态度时, 他们会觉得内心是轻松愉悦的, 当然投入到学习的动力也就越足。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 在教学上自然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曾经在一个后进的班级担任物理教师, 当时整个班级的物理学习热情并不高。为此, 笔者花了很多时间与班上成绩较差的学生以朋友的方式聊天, 并按时督促这些学生完成作业, 作业的要求不像其他学生的那么严格, 他们的作业可以会做多少就写多少, 但不会做的地方一定要询问老师, 并把问题真正弄明白。他们的班主任很不理解, 询问笔者为何对这些成绩差的孩子如此上心?笔者认为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很强, 而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在这方面做得不太理想, 直接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整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小团体, 如果教师对差生富有耐心并尊重和关怀他们, 那么整个班级的学生都会觉得这个教师是真正在关心他们的, 学习上自然也会有更大的动力。果然这个班级的课堂纪律和成绩相对于之前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3 做一名探究型教师

3.1 善于收集数据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 是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者。因此,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性要素。[3]学生的反馈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后向学生发放关于本堂课的调查问卷, 问卷的内容可涉及学生是否听懂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那些地方需要教师进行改进;自己有什么好的想法等等。针对收集到学生对这堂课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整理后, 结合到平时上课的课题当中来。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相结合的课堂, 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良好方式。这样做既能引导学生去探究他们兴趣所在的课程, 学生也乐于去接受那些与他们偏好相投的教学方式。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 教师可以做一些小的记录。比如, 在一堂课的某个阶段, 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所运用的事例过程中, 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的反映比较平淡, 教师可以随手在教案中的这个环节标个叉号, 这样的标注可以提醒教师课后可以把这个环节进行改进, 也说明这个环节没有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并整合数据, 相信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会很有帮助。

3.2 反思与自我分析

什么是自我反思?反思有三个最主要的特征, 一是自省性, 即自己对自己的觉察、分析和评价, 自身既是反思的主题, 又是反思的客体, 离开了自己, 也就无所谓反思;二是反观性, 无论是何种反思, 它总是指向过去, 是对自己已经做出的决策、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的反观和思考;三是研究性, 反思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 实现“以研究促思”。[4]自我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的理性思考。如果教师只是满足于自己已获得的经验, 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的话, 那么, 他将会永远停滞在现有的教学水平上, 在今后将不会取得很大的进步。有些教师把课后的总结反思当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 潦草的完成任务, 那么他将失去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叶澜教授这样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教师应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 通过反思进一步的去提升自己的教学, 相信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 必定能得到“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的收获。

经验都是从平时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教师可以从每一堂课的教学的效果来分析自己的教学特点, 并作好自我评价。另外在与其他相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中, 针对彼此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问题, 大家拿出来进行探讨。通过探讨, 可以从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在不断反思中改进自身的不足, 然后再次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循环活动, 就能把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为自己的教学经验, 从而教师的角色也逐渐向研究型教师发展和改变。

4 总结

库勒说过,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 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应做好的本职工作。既然扮演的是教师角色, 就应该让这一角色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下, 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教师应随着时代变革, 相应的让角色转变。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还能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赖学军.中学教师的角色冲突及角色修炼[J].当代教育论坛, 2002, (9) :34-36.

[2]张春玲.关心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评论, 2011, (6) :18-20.

[3]林倩.中学教师研究的价值[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6) :44-46, 50.

新时期教师角色 篇9

从古至今教师亦或指体育教师在学校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从原始社会的长者即教师, 演变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有文化知识者即教师, 从工业化社会中文化知识传递者即教师 (被动的) , 演变为信息化社会的文明进步的促进者即教师 (主动的) 。为更好的满足于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 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素质出色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高中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者

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 要改变以往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式的体育教学, 强制学生去学习与练习一些学生并没有多大兴趣的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强者的姿态出现, 忽视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运动倾向, 只是以国家意志和主观意识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让学生进行练习来完成体育教学工作。这样非以学生为本, 忽视学生体育兴趣与运动倾向的强权行为, 对立了师生之间的矛盾, 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仅仅是体育知识与技术的传授者运动知识与技术的被动接受者。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体育课和体育学习的兴趣会愈发淡化, 会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窘况。

学生虽然在体育课堂上顺从体育教师的安排, 主要是迫于期末体育成绩的压力。一旦没有体育课学生则很难独自坚持锻炼, 进入社会后其也不会非常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学校体育中终身体育的目标也很难实现。进而宣告对学生所进行长达数十年的体育教师以失败告终。

为更好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到体育锻炼过程中, 更好的不在教师以及期末考试的胁迫写下进行身体练习, 则首要培养的便是学生的体育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 或者一部分运动项目感兴趣, 则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从事到体育项目的练习过程中, 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在练习中形成固定的体育锻炼习惯。锻炼习惯一旦养成其即使毕业不如社会工作后也会按照特定习惯进行身体练习与素质锻炼, 进而实现学校体育中终身体育的目的。

二、高中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

以往高中体育学习受国家主智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 非常重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的体育学习多由学校和体育教师强制进行, 也就是在不顾及学生的主观世界与接受情况进行强制练习。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遵从教师的意志, 习得了一部分运动技能与体育知识, 但很多学生却不会进行独立的体育学习, 缺少独立练习的习惯。所培养出来的这样的学生今后在脱离学校这一体制的约束下必然不愿意再继续从事体育学习, 其独自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将会受到一定制约。

新课标执行后要求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 以及创新意识, 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独立学习的能力, 以实现终身学习的意志, 成为终身学习者, 以胜任不断变化的社会竞争。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要紧紧依靠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原来单纯注重运动知识传授的角色, 向指引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引导者。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与练习意识, 以更好的胜任未来的体育教学。

三、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者

以往高中教师的授课内容都是由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所编写出来的教学大纲, 大纲对于学期内的每一节体育课的授课内容基本都已经做出规定, 所以体育教师只需按照授课大纲进行教授便可, 不需要进行课程开发以及授课内容的选定。这一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形式, 忽视不同地区, 不同风土人情, 不同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的特点, 将全国一盘棋化, 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开始厌学, 是体育教学处于不利境地。新课标施行后体育教师将改变以往单纯执行大纲的现状, 为更好的满足于高中体育教学, 需要各级各类体育教师去开发适合本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 来满足于当前的体育教学需要。体育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 根据本地区民族体育的特点, 以及学生的体育需求, 来有的放矢的创设一些体育课程, 以更好地满足于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需要。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然这也为体育教师自生的发展提供契机, 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 要博览、博闻、博思,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不断更新知识。要顺应发展趋势, 正确定位自己在体育课程中的角色, 力争成为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体育学习的引导者以及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 给自己正确定位以更好地满足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华倬.中国近代体育课程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41.

[2]姚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科学, 2004 (1) :44-47.

新时期教师角色 篇10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与定位,英语教学,主导作用

1 教师角色转换的原因

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育理论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则体现为:突出能力、注重实用,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无论从角色范围上, 还是从角色实质上, 教师在适应新的角色时将面临更高的挑战, 教师应从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 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更加注重培养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英语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清楚地呈现出来,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掌握英语交际能力。

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 要使“学生应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 这似乎大大减免了教师的责任;然而, 现实中英语教师角色转换之后功能非但没有减弱, 反而有所加重, 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相关责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具体分析, 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应细化为14种角色。

2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现将英语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于14种微观角色, 而且, 这是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的流动性过程, 并不是截然分开而孤立、静止、呆板的划分。

2.1 第一阶段:课前 (教学活动之前)

设计者 (Designer) 。本着“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高职英语教育原则, 英语教师应该对课程能力目标、课程内容、训练项目等进行整体设计, 而后根据教学单元“创设”情景, “生成”任务, 并分析学生的动机和需求, 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交际技巧与能力。

资源收集者、开发者、提供者 (Resourcer) 。现代的英语教师不只是照本宣科的填鸭者, 并且目光不应仅仅局限在教材这一传统“资源”领域内, 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好的资源整合者, 这包括对各种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的收集、开发、选择、调控;教师应充分合理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手段辅助英语教学, 为学生提供超时空的交际环境和鲜活生动、原汁原味的语言素材。

管理者 (Manager) 。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英语课,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应该做好管理者, 掌控教学进程。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的口语交际伙伴或把学生分为一个个的英语学习小组, 实现“强弱互助, 同伴互帮”, 在课堂上增强互动, 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2.2 第二阶段:课始 (教学活动之始)

引导者、启发者 (Guides) 。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维, 自主监控, 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在此过程中, 学生要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积累、训练、应用, 贯彻高职教学的核心“学一点, 用一点, 会一点”。这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并非易事, 所以需要教师做为引导者, 指明正确的方向, 不能继续“哑巴英语”、“中国式英语”的老路。积极的态度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英国英语教学专家Harmer在《How to Teaching English》中指出, 成功英语课堂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投入 (Engage) 、学习 (Study) 、运用 (Activate) 。因此, 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是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 而教师的引导与启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鼓励者、情感促进者 (Fosters)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在情景教学和任务型教学过程中, 英语教师应努力做一个对学生充满期待的鼓励者。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而不是忽视和漠视, 报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教师应以肯定、称道、赞扬为载体, 发挥“皮克马利翁效应”来“促苗助长”,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他们的兴趣、热情和自信, 消除他们的羞怯、胆小, 打消学生怕说错的顾虑, 忽略个别的语法错误, 促使学生语言表达更加连贯流畅。

示范者 (Fuglemans) 。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会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为学生掌握语言技巧奠定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起始阶段语音面貌方面教师会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组织者、指挥者、发动者 (Organizers) 。英语课堂上, 教师应负责组织, 操作和训练。但“主导者”和以前的“主宰者”是有天壤之别的, 教师要为学生“搭台唱戏”, 而不是自己唱“独角戏”。

2.3 第三阶段:课中 (教学活动之中)

督促者、促进者 (Prompters, Facilitators)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因此, 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还得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不但没有摒弃与排斥教师作为一个“督促者”的角色和作用, 反而有待加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帮助者、指导者、咨询者、学习顾问 (Helpers, Assistants, Tutors, Counselors)

英语不仅是交际的工具, 也是思维沟通的桥梁。英语教师还要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传统, 英语民族的思维方、交际习惯、行为准则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和熏陶, 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 更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与者、合作者、学习伙伴、环境创设者 (Participants, Peer learners)

新理念下的英语教师角色, 与学生一样, 是同一个“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 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已甚至模糊了师生的绝对分界。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中, 教师应创设平等、和谐、温暖、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使学生的创造性与潜能得以更大地挖掘和发挥。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努力创造较为真实的互动交际语境和生活场景, 使学生就典型话题、热点问题进行交谈、讨论、独白、对话和表演观察者 (Observers) 。教师在参与的同时也应细心观察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学生的反映, 接受和应用的情况,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在课后作出适度的调整。

2.4 第四阶段:课末 (教学活动之末)

评价者 (Evaluators) 辅导者 (Tutors) 。教师应该让学生正确地互评, 正确地自评。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以适当的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注重赞赏与鼓励、激励与激发, 并且就共同性问题进行修正和说明,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进步的评价。

2.5 第五阶段:课后 (教学活动之后)

研究者 (Researchers) 反思者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科研会为英语教学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环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强化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 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从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创造者 (Creators) 。英语教师也在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的同时产生与发现着新的知识及方法论, 包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3 教师角色的扬弃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 教师角色逐渐演变, 有继承有发展, 也有舍弃。英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逐渐转换为设计者、促进者、协助者、指导者、评价者等等。这些角色的转换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活动中得以定位, 使英语教师逐渐转变为适应现代教学因素的新型教育者

参考文献

[1]刘晓宁.自主学习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第5期, 2008.

[2]冯立英.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当代教育科学, 第6卷第4期, 2007, 8.

新时期的课程理念与教师的角色 篇11

一、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也已经动摇。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不应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组织和协调,创设轻松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从只注重学科教学到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是处于辅助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就导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一定适应教学实际,而教师的教学缺乏理论指导,不能实现提高和深化,很容易固守经验,照搬老方法,这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都是过去的理论和经验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本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把教学与教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研结合是教师由“教书匠”变成“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从教材的执行者到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员部分编写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分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种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教学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因为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四、从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到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地,学校不再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与社区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之一。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新时期教师角色 篇12

传统教育中, 教师是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控制者。在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教育思想影响下, 学生作为被教育者, 本身不再是教学的主要关注对象。在学校里,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成为约定俗成的规范。多年来, 大部分的正规教育都沿袭了这类教学思维, 把教育看成社会的生产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受教育者丧失了主体性和个体性, 成为单向教育的接受方。

教师作为教学者在传统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是课堂的引导者, 是教学目的的实现者, 是知识的传递者, 是一个唯一的中介。教育技术在这样的课堂内只是教师教学实现的辅助工具, 如模具、幻灯机、图片等, 仅仅作为教学中直观概念的表现工具或传达模式。

在课堂权利的分配上, 教师与学生更是绝对的不平等。首先, 课堂的话语权掌握在教师手里。作为知识的传递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用一桶水去浇灌一杯水就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师生之间的对话平等也就不可能实现, 在这之上的沉默权, 提问权就更没有保障了。

传统教育中教学必须在固定的场所中开展, 如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 而教学过程则以教师教授为主, 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过程, 对于教学效果和反馈则欠缺了有效的把握。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一方讲台, 一个教师就是课堂的全部。教与学是同时空同地点的活动, 这也导致了教育的局限, 一个教师往往要在一节课上面对40-60的听众, 这样点对面的教育能否一点春风化万物?效果实在难以评估。

二、教育技术发展对教师教学角色的期望

虽然教育技术伴随教育古已有之, 如美国著名的教育技术历史学家萨特勒就曾把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追溯到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学术思想, 但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看法还是美国AECT1977年定义中的观点:这门学科知识起源于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即自动化、原子能的时代。据此可以认为教育技术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革。在新的教育技术产生后, 教育界普遍改变了以往以教学者为中心的思想, 而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持肯定的态度。教师的传统教学角色也将会改变, 也就是从传统的信息传递者, 改变为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指导和帮助学生安排其自主性的学习过程 (Salomon, 1992) 。教学和学习的概念不再简单的是一些事实性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一个好的教师, 知道他最终要实现什么目标, 知道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知道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教师职责的转化使得教师的自我定位需要重新界定。

在现代远程信息化教育中, 教学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媒体开展的, 这就更需要形成一种新的学习观。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交互即是互动, 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西方教学的互动理论则认为, 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教育者与被教者的互动是教学的基本特征, 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大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 远距离教育集一般教育与远距离教育特色于一身, 使远距离教学中的互动理论更具丰富与特色。

从传播学角度看, 远距离教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传播过程, 而是建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交换基础上的观念信息与情感意识的交流过程。在远距离教学传播活动中, 互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反馈。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通过回答教师的提问, 得到肯定或否定来巩固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是信息的传播者, 一方面建构理想的交互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通过交互作用来获得反馈信息, 以便于教学内容、策略的重新组织, 优化教学过程。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 互动的形成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 并通过互相反馈, 达到教与学的方式、风格、内容的最佳契合。

三、远程教育中教师教学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远程教育中, 以计算机为媒体的教育是有利于促进成人学习的极好的形式, 能够很好地容纳各种不同的学习风格, 能够满足广泛的学习要求。远程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的交互, 如交流、参与和反馈, 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引导的学习能力, 丰富彼此之间的交流。对教师而言, 建立课程目标, 提升学术上的对话, 培养批判性的思维能力等这些活动中, 交互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影响交互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学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教师反馈。在传统教学中互动有三种主要形式:学习者与内容的互动, 学习者与教学者的互动, 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互动。在远距离教学中, 由于师生间的时空分离, 从而形成了人——信息媒体——人这种互动模式。新的模式下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先于或者独立于学习者而存在的, 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 是一种意义的建构, 具有个人性、情境性。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支配权, 具体要求教师教学角色的如下转变。

(一) 教师由学习的传授者转变为使学生对新知识意义建构的指导者与促进者,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直接干预程度将降低

计算机辅助教育可以把人的认知过程与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结合起来, 能够按照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 从而有利于设计出适合于不同个性需求的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在教育指导思想方面行为主义的影响逐渐减弱, 认知主义的影响逐渐加强, 教学技术的复杂性日益提高。这就使得教学必须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突显出来。

目前, 一些根据认知分析而不是根据程序分解来确立任务的机制已经被开发出来;同时, 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 (ICAI) 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 并开发出了大量的实用教学专家系统, 如智能导师系统、模拟与游戏、问题解决等。提倡在同一教学系统中应用多种类型的教学策略, 并将它们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多样化组合, 这可能更适合于在认知学习环境下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求。

而教学指导与服务的作用体现在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从受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教学信息获取与加工的主体, 变成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 远程教育教学中, 教师必须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方法的传授者

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成为自我引导的、独立的学习者, 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虽然独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但如果教师不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反馈和强化, 那么学生就不可能确定自己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科知识, 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学习目标。远程教育的主要目标, 是发挥学生自我引导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抑制对教师的过度依赖, 同时又能够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反馈。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改变使得教师职能也需要改变。当然, 不同的学习环境, 个人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根据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 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等这些因素对学生施加教学影响, 而以计算机为媒体开展的远程教学是自定步调的, 也就是说, 大多数情况下, 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建立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 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 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而教师只是提供极少的帮助。因此, 远程教育形式中, 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是设计和提供学习者自主的学习环境, 将主要的学习责任交给学生自己, 将学生当作成人看待。这样, 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有关的课程计划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并且愿意尝试各种新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三) 教师应该从教学过程中严密的控制和管理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把主导权交还给学生, 仅仅担当引导的职能

刚开始面对截然不同的在线教学环境, 教师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 特别是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在线交流讨论感到一筹莫展。在线的讨论形式复杂, 头绪众多, 有利于促进和保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的活力, 却很难给予控制。教师当然很希望看到在线课堂中充满活跃的讨论或辩论, 通常, 因为在线的讨论多是异步进行的, 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对讨论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考虑, 提出自己的见解, 因此这样的在线对话往往能够真切地激发彼此的深思, 真正地做到思想的共享。

在引导在线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因为在线学习人员每一个都是独特的, 他们对在线环境中的讨论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例如, 对在线讨论中的“潜水员”该如何处理?对远程教育人员来说, 如果有一些学习者不能充分利用各种在线学习机会, 特别是不能充分利用在线讨论这样的机会, 毕竟还是一种失败。为此, 教师可以考虑这样一些建议:检查一下, 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怎样提交和答复信息, 给参与者足够的时间适应在线的学习环境, 不要强迫他们提交答复。检查交互区域是不是自由开放的;检查是不是有人控制着讨论, 如果有, 巧妙地处理这一问题, 建立一个更为开放和平等的环境, 提供讨论的结构, 或提供评论 (结构化的环境可以产生某些安全感) 。

(四) 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过程, 而应当是具备公共参考价值的信息载体

为了提高远程学习中学生的交互能力, 教师应该建立详细的课程提纲, 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分配和安排学习的时间。教师在建立课程提纲的时候可以考虑这样一些重要因素:具体描述课程所覆盖的范围, 在线提供教师的学术经历和学术业绩, 提供与教师联系的有关信息 (Email地址和电话号码) 。上传每周作业时间表 (报告、阅读等等) 。提供以前的有关课程出勤率、等级情况、参与情况、考试情况及其他细节的信息。

课程提纲能够为在线教学提供一个合理的结构, 为在线教学环境提供适当的氛围。特别是成人学习者, 一般都希望远程教师能够为他们提供详细的课程提纲, 因为详细的提纲能够给他们一种特殊的安全感, 保证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在远程学习中, 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一定的控制, 以适应各自的时间和理解能力的不同。

课程进行期间教师引导的交互能够为教师提供有用的学生信息,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一般来说, 可以在远程学习刚开始的一周内, 让学生对自己的个人经历和专业背景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背景信息调整学习目标, 调整学习任务及讨论的主题, 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五)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和信息反馈也要从以前的“一言堂”转变为民主的形式

如果教育人员希望能够提升自我引导的学习, 那么在评估过程中也要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也能参与对自己的评估, 让学生对评估的手段、学期报告和在线讨论都提供自己的见解。学习者的看法对总体的教育评估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另外, 评估的重要目的之一, 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反馈, 以达到提高教学与学习效果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估形式对远程学习进行评估, 同时利用电话和Email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非正式的反馈, 这些反馈往往能产生即时的效果。

要做到可靠的、全面的评估, 就要求设计的教学计划要相对灵活, 并且在设计教学计划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考虑各种可能的评估方法。远程教育中的问题是一种非传统的问题, 非传统的问题要以一种非传统的方法去解决, 这就要求教师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教学的过程。不管怎么说, 教师有责任将一些创造性的评估手段应用到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去。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 教师在对学生提供反馈的时候, 需要选择合适的评论性语言。评估的重要方面之一, 是对学习者的在线讨论进行评价, 这些在线讨论是指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讨论。通过对在线讨论的评价,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 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质量。指导者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反馈意见, 比如可以告诉学生学习的质量如何, 或者是提出一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的意见。在对远程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 教师必须要设法将社会交互的成分综合到课堂活动中, 以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远程的学习, 能够自我引导地学习。

摘要:远程教育正在向网络化发展, 教育机构纷纷着手开展网上的远程教育实践。而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角色研究, 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远程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角色要从传统角色定位中解放出来, 完成五个方面的转变。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教师教学角色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瞿堃.CAI的教学策略设计.电化教育研究[J]..1998 1-4.

上一篇:办公计算机下一篇:糖尿病足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