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体育教师研究

2024-10-10

新时期体育教师研究(精选11篇)

新时期体育教师研究 篇1

体育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体育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即在对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通盘考虑, 整体设计, 体现了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是连续的, 可发展的, 一体化的[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对我国新时期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指出: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并要求通过研究培训、学校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 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 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而目前, 我国的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并面临诸多问题和局限性, 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1. 我国现有体育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教师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素质教育与以往的应试教育有较大的不同, 在教育内容方面, 提倡体育与健康教育, 注重体育教育的多元功能。在教育目标上, 突破了以往增强体质与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 体育教育的功能多元化特征充分显现出来。目前我国体育教师在培养过程中, 均过于强调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 以为强调了某一项专项技能或某几项技能, 就能为学生未来成为合格体育教师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忽视了示范性的作用, 导致了课程比例的严重失调[3]。在现行的体育教育中, 对课程的设置存在知识面过窄的问题, 就是学生的必修课较多, 选修课少, 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另外,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学生在校培养时间过短, 都是四年。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实习只有6到8周。体育教育的研究生基本上没有教学实习, 使理论技能学习和教学实践相脱离, 这些问题的存在自始至终都在影响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

1.2 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相分离。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承担, 从人员到设备、经费等多种资源、课程、教育、教学、教学研究等业务领域都很少沟通, 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体育教师在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各自为政, 互不相干, 难以对体育教师的终身教育做统筹安排。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层次倒置, 互相割据, 使得在职培训难以达到继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效果。长期以来担负在职培训体育教师的进修机构, 主要任务是开展学历补偿教育。

很多体育教师在接受体育院校的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后, 在日后的工作中很少接受其他类型的在职培训, 在离开高校之时, 即是其个人学习的终结[4], 似乎高校学习就是解决其一生的理论与技能储备问题, 这种终结性教育情况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1.3 体育教师再教育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落后。

虽然继续教育的问题已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但体育教师接受再教育的制度还不健全, 即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制度不完善。同时, 学校体育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差, 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缺乏再学习的动机和专业发展的要求, 思想认识局限和“一次性教育”终身受益的观念严重, 致使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教师再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与目前再教育的内容脱离教学实际, 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有关, 无论是继续教育的内容还是形式与方法, 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提高。目前体育教师的任用一般遵循以下程序:具备相应学历要求和学位证书的师范生与应聘学校双向选择, 学校对师范生进行考查并签订聘用合同, 学生在正式从事教学工作前原则上还要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考核与审查后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但取得资格证书后并无阶段性审核[5]。

1.4 体育教师再教育形式单一, 缺少合作。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再教育主要的方式是学历的补偿, 短期的单一项目培训或讲座。体育教师再教育模式单一, 而且不适合全国范围内所有地区的发展, 如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模式就应有所区别, 校本培训和院校培训没有常态化。校内与校外、国内和国外缺少合作与交流, 致使教育方式、方法和和观念落后。

2. 解决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构建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

在新的课程设置及实施过程中, 要紧扣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和体育教育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 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高强力、广适应、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能在各类学校从事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 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健康教育, 重视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注意厚基础和广适应, 设置更多方向的课程, 强调创新、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大选修课时和选修自由度, 保证运动技术能力的“一专多能”。要注意社会需求, 不断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 吸纳科技文化新成果, 注意课程设置的层次, 强调课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 强调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调整课程目标和要求。在体育教师培养的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途径、考核评估等环节上, 通盘考虑和周密计划。

2.2 培养重心下移, 延长培训时间。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本硕连读 (4+2) , 增加实习时间, 从学生入校的第三年开始, 每一学年有一学期的教学实习时间和一学期的在校学习时间, 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而且解决了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建立以“中小学校为基地”的教师教育模式, 将教师培养的重心下移, 强化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伙伴的建立。这种培养模式强化了教师专业的实践性, 加强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 即教师教育机构负责理论方面的培训, 而学校则提供教育实践场所, 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培养师资的任务。

2.3 建立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一体化。

现代体育教师教育是通过两个体系完成的, 一个是培养体系, 一个是培训体系。培养体系属终结性的体系, 它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培训体系是无限性体系。个体教师, 在职业生涯中, 始终具有接受培训的潜在需要。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 其强调教育要有整体性和连续性, 即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机构连接起来, 把人生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 使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持续不断。使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内容, 使之符合时代发展、学生需求、教师需要, 从而以整体优势、整合模式、最佳效益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5]。通过合并、合作等形式打破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机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局面, 建立使两者在功能上能够融合, 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协调, 在资源上能够共享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 使各种机构走向一体化。

2.4 完善体育教师任用、管理和激励机制。

随着教师职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及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 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认可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建立多层次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教师的认可制度, 制定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制度及教师教育者的认可制度。打破“学师范, 当教师”的模式, 实现教师培养的开放化和多元化, 以扩大教师队伍资源[5]。完善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严格体育教师准入制度, 逐步提高体育教师资格的学历起点, 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设计详尽的体育教师资格标准, 体育教师资格标准并不是理想的和抽象的“体育教师形象”, 是容易参照并筛选合格体育教师的指标体系。教师就业单位应根据学生需求及教师的年龄、性别、职称等级和所学项等, 制定教师的在职培训计划和要求, 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建立体育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化, 建立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课程学分互认制度, 实行体育教师资格在认证与国家培训制度上的相互沟通和衔接, 为体育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促进体育教师自觉学习, 促进体育教师终身发展。

摘要: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指出了我国目前在体育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不科学, 入职教育形式化;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相脱离;管理和激励机制落后, 再教育形式单一, 提出了体育教师在职前培养过程中应构建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培养重心下移, 延长培养时间;完善教师任用、管理和激励机制, 建立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教师教育,新时期,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纪玉娣, 潘苑.我国现行体育教师培养体制的弊端及其发展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0 (4) :94-96.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1.

[3]方千华, 黄汉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3 (1) :102-107.

[4]陈君, 董佳佳.日本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及其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3 (2) :133-136.

[5]许瑞勋, 金燕明.新时期中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审视与理论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6 (5) :146-149.

[6]吴红梅.国际视野中的体育教师教育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12 (3) :66-69.

新时期体育教师研究 篇2

一、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体育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还能够引导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中来,在新时期大学教学阶段中备受关注。大学体育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健康成长、就业发展等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和锻炼意识。因此,体育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加符合广大学生的实际要求,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一定优势。不论是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还是习惯培养,都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具体的展现。尤其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下,伴随大学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广大教师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体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研究。目前,教育是知识传授的媒介,而大学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场所。新时期下,大学教育不仅具备探求真理、开发智慧以及文化传播的责任,同时还具有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目前,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明显增加,迫使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环境。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的实用型人才,其专业水平不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还需要具备强壮的体魄。大学体育是大学课程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毕业后的就业生活。由此看来,大学体育教学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并影响着新时期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新时期下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根据社会时代的不断变迁,大学体育课程项目和类别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身体需求。我国目前大学体育的教学现状主要如下。

(一)体育课的形式多样化

对于各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不同的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体育课程的教学类型正在向多元化进行转变和发展。传统体育教学的课程类别较少,学生的选择方向也较少,这就会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忽略。而新时期下,大学体育的课程设计有了相应的变化,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类型已经从传统的基础课程、选项课程以及达标课程转变为新时期下的专项课程、选修课程以及训练课程等方面。多样的课程形式是新时期下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实际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体育课的项目多样化

高校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各项运动来实现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可选项目越多,就代表着各高校的教学理念越先进。目前,我国传统的大学体育项目主要分为如下几项:篮球、足球、排球以及健美操、武术等,新时期下,我国体育项目的分类由传统的体育项目转变为具有艺术性的滑冰、体操、棋类以及台球等。通过对体育项目进行多样化的发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不仅可以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人性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三、新时期下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老师对学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方法优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魄的目的。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体育教学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实际生活,这是由体育教学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体育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要把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将体育学习转变为今后学习的发展动力。具体的教学方法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训练,课程的开设方法较为灵活和开放,并且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变得更具针对性。大学生的体育教学,除了需要延续高中的教学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形成稳定的特长和爱好,还应该通过具体的体育课程来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扩大大学体育的学习领域,培养一批具备优秀身体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二)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

各高校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具有实用性、易操作性以及创新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老师需要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选择有利于学生体质发展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老师可以选取合作交流、探究式以及并列式的教学方法。合作教学的方法具体分为小组教学、分组比赛以及全体探究等方法。小组教学的方法指的是老师需要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且保证每组人数相同、认知能力水平相当,在课前的准备时期,每个小组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好准备活动,并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预习。在课堂的学习阶段,各小组的学习组长需要带领小组内的全体成员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练习活动,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并作出正确的动作示范和标准的动作技巧,学生再次进行模仿和练习,各组组长带领组内成员进行互相练习、游戏竞赛以及组内成果展示等,保证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的活动中。分组比赛是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组成部分,并保证组内的`人数相同,在进行比赛之前,老师需要讲明竞赛的要求和规定,然后由小组组长组织比赛活动,其中可以使得学生在游戏比赛中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评价,比赛结束后,可以在小组内选择一名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小组代表,发表小组内的经验总结和评价,并针对课堂上的比赛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全体探究的教学方法,是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将教学任务分派到各个小组中,并选取其中的两个或者三个任务进行讲解和分析,然后安排每一小组指定一个学习任务,各小组对学习任务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最后再由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和团队意识,这正是体育精神的运动理念。

(三)加强教学理念

各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需要树立加强学生体质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大学体育的教学手法在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构建。充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既注重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观念,在此教学基础上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是教学的指导者,扮演着重要的教学角色,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大学体育教学需要老师不断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把自身存在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成新时期下的教学理念,并以学生为教学主导,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理念。结语总的来说,新时期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能够与当今大学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老师需要认识到大学体育课程重要性的同时,在具体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要求,从而推动大学体育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吴凤杰.关于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失与反思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3).

[2]张传来.浅析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

[3]李元伟.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6(2).

[4]刘清梅.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5).

[5]李丹.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语言艺术[J].雪莲,2015(36).

[6]李伟.当今大学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与优化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33).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 篇3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培养

一、体育教师在高校教学中的特殊性

教师的素质培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和调查对象,主要在与体育教师在高校教学和研究当中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其主要表现在:

(1)体育教师相对于其他专业的一些教师而言,其学历相对偏低,伴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指教水平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高等教育自上世纪末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目前高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阶段,但是教师教学和学校的科研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却越发显得重要。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早期,由于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很多学校都出现了严重的师资不足的现象,学校为了尽快的解决师资方面的困境,在过去的十年间,大量的招聘教师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在早期,由于我国大多数学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不够,尤其是体育专业,其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在硕士研究生招聘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大多数高校引进的都是本科毕业学生。体育专业的招聘就是当中的一类人才引进特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这就使得很多学校的教师队伍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硕士研究生,不可避免的是过去几年间所招聘的本科毕业教师面临着严峻的继续深造的问题,对于教师学历和职称的提高在这些教师当中体现的更加的明显。

(2)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对于一些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若干年的中老年教师而言,由于体育教学相对活动量比较大,对于这些教师而言,在从事科学研究当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各个单位科研骨干,对于室外体育教学工作而言,其所存在的大活动量体能消耗是这些教师所无法承受,对于一些大强度的体育教学而言,又如何来完成,所以一些专业技能的年轻教师的引进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尤其是有过竞技体育训练和比赛经验的教师尤为重要,这些问题的存在,又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学历和执教水平提高的难题。

二、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应该主要体现在:(1)对教学内容把握的准确性。从某种程度而言,其实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需要不断的积累的过程,这个积累的过程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知识层次的高低和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把握好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就能很好的解决教师的基本教学水平了。(2)对知识更新的速度和能力,我们说对于任何一个学科而言,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都不可能一直沿用下去,可能在框架方面,教师的教学经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知识更新方面,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去学习,去研究,所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就从这个层面来体现,也是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更新知识所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这种知识的更新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原因主要在与教师的外语水平相对较低,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当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在与体育教师大多数对于理论学习都不重视,这就为自己的理论教学留下了障碍,很多学校强迫性的要求教师去提高学历的做法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1)体育教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教师要热爱体育教学工作,以崇高的敬业精神为指导思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自身素质,培养终生体育观念与体育习惯为宗旨,这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2)身教胜于言教,严于律已。教师的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其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下,这就要求体育老师教学态度严谨,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教育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好,以良好的状态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学生的体质健康关乎着祖国的未来,作为体育教师而言,必须努力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喜好程度。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体育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努力的去学习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现代化的新教学改革理念和教学手段,在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中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波.教师素质结构主要因素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2]王义遒.对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1

[3]孙桥.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

新时期体育教师研究 篇4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身体练习,健康第一,终生体育,角色

前言:

“角色”是指处在一定社会环境中, 承担特定社会责任, 履行特定社会义务的社会人群。角色意识对人的角色活动具有支配和调节作用。长期以来, 社会已经形成了对体育教师应扮演角色的期盼, 体育教师受社会期盼的影响和其角色意识—对自己所担任工作的认识、态度及其行为倾向的作用, 也逐渐形成了自身角色定位, 并以这一角色制约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因此, 认真研究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1、当前体育教师角色的错位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长期的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中, 体育教师已形成的角色定位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应扮演的角色相对照, 显得格格不入, 出现了体育教师角色错位现象。

1.1体育教师成为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施予者

长期以来, 受培根、洛克的“感知主义”等认知活动理论影响, 体育教师习惯于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灌输训练的基本运动知识、基本技能, 体育课成为教师进行发展体能、学习技能、强调训练再训练的场所。忽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这一体育教学人文性的重要内涵。

1.2体育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长期以来, 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在学校体育中受到青睐,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更多地确定在技术层面;体育教师完全变成一个从事运动技术训练的教练员;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90%的学生对体育教师角色期望的第一选择为“朋友型”, 说明学生对与体育教师建立和保持新型师生关系有着较高的期望值。

1.3体育教师成为课程的执行者

长期以来, 体育课程从宏观到微观层面都由国家做了相当严格的规定。体育教师只能被动和消极地执行体育课程计划, 很难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另一方面, 由于教师长期缺乏课程自主权, 多数教师已经丧失了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能力。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不仅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与人交往、合作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必然要求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

2.1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体育教师相应成为体育教学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一) 体育教学的促进者

体育教师作为促进者, 其角色行为表现有: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培养自主锻炼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服务, 其特点如下:

1. 积极地旁观。

学生在进行自主的练习时, 教师要积极地观察, 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 并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 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在练习失败或动作不规范时, 教师要理解和鼓励, 从而营造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 促进他们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当教师以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时, 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而是更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与他人友好相处, 培养合作精神。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 而只会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4. 作为学习的参与者,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在课堂上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 喜怒哀乐可适当地流露, 这种不带面具的真实, 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 同练习、同比赛, 与学生共同寻求真理, 探究学习的秘密, 这样有助于培养师生间的情感, 增进相互了解, 使教学活动更有成效。

(二) 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的实施, 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大量增加并变得非常复杂, 因此“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必须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科学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教育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这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2.2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体育教师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纳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范畴中。体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 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从事运动技术训练的教练员, 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体育教师不应仅仅注重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 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操练以及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 更要把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生活态度, 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学中, 使学生不仅学会健身, 而且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体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重视学生的情意体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以平等之人格与学生交往与交流, 教师应从体育教学过程的命令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成绩的评判者, 转变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观察和注意学生的自行练习, 努力去看、听和感受学生的体会, 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心理暗示、口头赞赏;课后对学生的学习应给予积极评价, 给学生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 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

2.4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体育教师应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多尔认为:“现代主义强调每一个实践者都是课程创造者和开发者, 而不仅仅是实施者。如果课程真正成为协作活动和转变的过程, 那么‘创造者’和‘开发者’便比‘实施者’更适合于现代教师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三级课程的管理, 意味着课程开发不再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 体育教师将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体育教师应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做出规划和安排, 借助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与评价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从当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富有针对性的、相宜的“裁剪”, 从“教教科书”, 转向“用教科书”。教师不再仅仅是国家课程标准的执行者, 课程的被动实施者, 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课程的决定者.

2.5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体育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必然引发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自身素养与专业素质的提高, 从而实现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打破“一次性教育”的传统观念, 树立起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 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成为终身学习者。

经调查研究表明, 体育教师在人文社科知识方面达到优、良率仅为21.5%, 不及格率达16.2%) , 在职体育教师了解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特点仅为41%) , 说明体育教师应对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 提高自身人文科学、教育学方面的素养。作为终身学习者, 应确定奋斗目标, 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技能基础、兴趣爱好, 结合教学条件以及工作需要, 不断获取新知识, 消化新知识, 运用新知识, 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学会从现代教育发展的高度, 提出新思想, 采用新方法,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 (教育评价、教师评价、体育评价)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140-158, 250-710。

[2]季明明叶齐炼。学校工作评估使用手册 (M)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4:47-77。

[3]张兴华教师职业道德 (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0。

新时期体育教师研究 篇5

一、学校体育教师职业意识的涵义

学校体育教师职业意识的内涵是指: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体育教师对自己这一社会角色的认识、情感和态度的总和。包括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兴趣、认识和理想信念等。提高职业意识对学校体育教师职业修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具重要影响。

首先,浓厚的职业兴趣,是形成学校体育教师的从业态度的前提条件。

其次,完整、正确的职业认识是学校体育教师巩固职业兴趣、提高职业能力的保证。

再次,坚定的职业理想信念是学校体育教师提高职业素质的保证。

二、现代学校体育教师职业意识的构成要素

1.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学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社会价值,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对学生带来的深远影响。具体的讲,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推动素质教育,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意识。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2.教书示范的育人意识

学校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影响至深。体育课绝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打拳、踢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体育课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的满足和认识协作的重要性。

3.不断学习的求知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利用一切机会和途径,做一名学习的有心人,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理论,以满足经验和能力发展的需要,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4.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学校体育教师从事体育科研,既是主动获取知识的渠道,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学校体育教师不应固守于已有的知识技能,应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勇于涉足未知的其他科学知识,拓宽视野,吸收一切有价值的知识成果,不断发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5.优胜劣汰的风险意识

缺乏风险意识是如今学校体育教师职业意识中最薄弱的环节。学校体育教师在从业中必须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树立风险意识,不断在事业中开拓进取。

三、新时期体育教师职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1.让体育教师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

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效果是潜在的,体育课的功效在于身体的锻炼和身心的发展,学生身心的发展很大一部分需要在体育活动中来完成。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决定了体育教学的内在性。体育教学的效果是长期体现的,这就要求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学生,对待体育教师的态度要做到鼓励、表扬,而不是觉得体育教师的工作可有可无,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培养教师职业意识的心理感受性,这对加强体育教师职业意识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体育教师实现自我调适

体育教师职业意识能否树立的条件是:寻求心理平衡,保持一个健康的教师职业心态。因此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教师职业意识和心态的教育培训、举办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让体育教师卸掉压力,轻松愉悦的去上好每一堂课,这样工作就会变成一种享受,体育教师就会逐渐的热爱这份职业。

总之,学校体育教师只有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和职业规范,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职业能力,把握机遇,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作为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为促进教师良好的工作态度,造就专业的教师队伍提供好的教育环境。

新时期体育教师研究 篇6

一、开展体育教学研究的优势

首先,便于从身边发现研究的问题。体育教师常年累月在教学中辛勤耕耘,每天在课堂上与学生为伴。他们最熟悉朝夕相处的学生,懂得他们的体育兴趣爱好与特点;他们最了解本校本地的体育资源;也最直接地感受到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困惑、矛盾和问题。因此,对于第一线的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在奔忙的前行路上只要稍加“回头看”、“想一想”,就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只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以研究者视野审视课堂、关注学生,需要研究的问题会不断扑面而来。

其次,教学研究的相关条件较为熟悉并易操控。如体育教师对教学对象——自己所教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基础及他们的文化课学习状况比较了解,在研究中涉及到班主任及相关学科教师的联系支持也都方便达成,对教学实验的安排和控制、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运用等条件,体育教师可结合正常教学随机安排、自主控制。而同样的研究活动如换到自己不任教的其他学校、单位进行,则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第三,教学研究活动的成本较低、易于开展。这一点对于广大第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特别重要。因为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很难申请到学校以外的较高层次的正规科研项目,缺少专门的研究经费;而基层体育教师的收入并不丰厚,处于中青年阶段的负担较重,更拿不出多余的钱来投入科研。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地开展研究,则不需要像其他研究活动那样专为研究对象、研究条件投入大量经费,也不必像去外地开展调研那样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减少较多的研究管理成本,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研究的相关内容与活动中,便于提高研究效率,利于更多更快地取得研究成果。

二、开展体育教学研究的价值

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价值,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从教学中来,成果回到教学中去

充分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的科研理念,避免了远离体育实践为研究而闭门造车的弊端。教学研究成果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加快了成果的应用转化,防止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二)紧密地将教学与研究结合于教学过程之中

无论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探索还是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大都要与体育教学过程结合进行,行动研究则无一例外地要将研究方案付诸于体育教师的具体教学行动中。这样的研究活动虽不像自然科学实验研究那样“纯粹”、“精确”,但它因“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而更具有真实性、广泛性、应用性和草根性,因而也更具有生命力和推广价值。

(三)有效地改进或优化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就在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揭示其中的规律或特征,找到解决的策略与办法;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四)综合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科研能力

体育教学研究的综合效益在于,以教学实践接纳和检验研究方案及其假设思路,同时用精心设计的研究方案去引领和规范体育教学实践,于是便生成了研究型的教学过程、大众化教学型的研究活动。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又相应地增强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类似于深秋季节爬香山一样,既全面锻炼了身体,又有意地欣赏了红叶美景。

三、体育教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一)调查法与实验法的综合运用

针对体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某个新问题(如高中体育课选项模块教学、新生的体育兴趣与需求等),先要用调查会、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班级学生实施调查;对获得的调查信息统计处理后,根据调查结果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然后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验证。

(二)经验总结与实验法结合运用

根据体育教师多年在教学中的某种成功体会或教学经验,先进行总结经验、理论概括,形成有条理、有观点并有一定实践依据的经验成果,并基于经验成果提出完整明晰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案,然后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应用方案,检验假设的合理性,进而提出新的研究成果与理论。

(三)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方法是一种应用性、综合性(方法)研究模型。即把教学反思、个人与集体经验总结、调查现状与研究设计结合,然后在教学实践中去检验和完善研究方案,进而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案。再循环往复地反思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回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新方案、新思想,获得新成果。

四、开展体育教学研究的几点建议

(一)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及时发现问题

丰富和发展变化的体育教学实践,永远有新的矛盾需要解决、新的现象值得研究、新的经验值得总结。作为第一线的体育教师,随时要以敏锐的眼光和科学的好奇心,关注实践中的各种新问题,审视教学中的“反常”现象,就可能从中发现值得总结研究的问题;要防止下述情况的发生,即因长期辛苦工作疲劳而缺乏“问题意识”或反应迟钝,就有可能“身在宝山不识宝”、不知研究什么问题。

(二)尽可能选择当前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

体育教学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值得研究,但有价值的研究必须从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大局出发,关注研究的社会效益,把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紧迫问题及带有共性规律的相关问题。这样的教学研究成果可能会更有效地指导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直接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体育教学研究力求扬长避短,发挥个人的研究兴趣与专业特长

在面对体育教学实践中纷繁多样的问题时,我们每个体育教师不可能遇到什么问题都去研究,要做到有所弃才有所求。一定要从自己的专业特长、研究兴趣和理论基础出发,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很熟悉、能驾驭的问题研究,并能减少弯路尽快出成果。如有人对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新的教材内容感兴趣,有人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手段、组织教学形式等有优势,还有的教师对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方法标准有独到认识,如此等等,都可以选择个人最有优势的问题领域开展研究。长期积累,还有利于研究成果的系统化与专业化。

(四)体育教学研究要防止“浅尝辄止”,力求在教学中不断深化总结和完善

相对而言,体育教学研究中因为学生人数多、活动方式变化多样、活动空间较大,不可精确控制的因素较多;某些教学现象和指标不能精确测试与量化,产生的各种误差也较多。因而短时间、一次性的教学实验或教学单元过程有可能使研究结果不明显或有“失真”、“存伪”的情况。因此,体育教学研究力求较长时间的多次重复试验,不可短时快速地追求一次课、一单元就全面成功,这种成功往往一推广就失败、就问题百出。另外,对每一轮教学研究结果的数据指标与案例要全面分析、深入总结,并及时从中发现存在的漏洞和偏差,进而修改研究方案,不断优化教学研究过程,确保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

五、成功案例的启示

近期笔者在全国部分省市做中小学体育名师的调研中,掘宝式地发现了许多第一线优秀体育教师,他们结合身边教学开展研究,其中一些成果不乏创新与特色,仅摘几例以供参考。

(一)教材内容的开发与创新

1. 引入和改编爱尔兰特色的踢踏舞为高一选修课教材

辽宁省沈阳市回民中学教师赵颖卓,积极探索和实践有特色的高中体育课程、开发校本体育课程。她利用多年来从事体操、舞蹈专项的优势,三年来,以“体育创新”、“突出特色”为出发点,吸收了爱尔兰踢踏舞的精华,并与形体训练、与音乐伴奏有机结合,针对高一学生的体育基础,科学编排了初级踢踏舞的步伐组合,使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都能较快较好掌握。并在教学中拓展教材,与形体练习、游戏、队形变换组合,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掌握健身方法的同时,还培养了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与表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展示了学生的青春朝气与活力,是体育与艺术结合、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兼有美育价值的特色课程。

2. 开发系列化高中女生形体课校本教材

天津市45中的体育教师徐艳霞,结合自己体操专项的特长,并从高中女生的实际出发,几年来,研究构建了包括基本体操、小型团体操、队列队形变换、瑜伽、柔美、校园舞及芭蕾在内的系列模块,从高一到高三按一定顺序选择和进行系统性教学。不但充分满足了高中女生的学习需要,教会学生健身强体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课后自练自编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徐老师在创编中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吸收了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的元素,并配合优美的音乐旋律,使学生在课堂中如春风化雨般地享受学习的快乐,该成果已发表并多次获奖。

(二)体育器材创新并结合创新开发新教材内容与学习方法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重工三校体育教师吴云龙,与其他教师合作,经多年教学实验研制成小学生体操教学所用的三折多功能小垫。不但满足了常规垫上滚翻类教材的教学需要,还开发出随小垫子形状功能改变可进行的钻、爬、投、顶及组合练习的各种练习活动;既有个人的独立练习,又可灵活地利用小垫组合进行分组练习和游戏竞赛活动。特别是该器材在全面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与素质,及增强学生的兴趣与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自控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审美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学生在练习中合作参与、欢呼雀跃的练习场景、学生练习中的运动之美,令人长久不忘。

(三)结合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不足,从本地学校实际出发,开发区域性的指导性教学进度

天津塘沽区体育教研室在天津市教委统一制定的“1~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为了确保体育新课程目标对教材内容的要求落到实处,并尽可能形成全区的统一规范,体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经过调研和总结,制定了7~9年级各学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进度。根据每学期17周的50余次课,分别细化各次课的学习目标与相应教材内容,其中必修占60%,限选和任选教材各占20%。这一研究成果针对近几年新课程实施“目标统领教材”理念时,各地缺乏操作性、教材选择随意化且差异大,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进行了建设性地探索解决,在小区域内确保了教学的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含量和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新时期体育教师素质的理性思考 篇7

体育教师的素质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凸显出来的,体现其教育教学效果,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直接作用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根据体育教师素质的这个概念界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体育教师的素质完全是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和独特本质的全部反映;二是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彰显出来的;三是体育教师的素质不是独立存在的结构,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各成分之间联系密切;四是体育教师的素质是结构和过程的有机统一,动态性是体育教师素质的精髓。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的素质状况及其分析

1. 诸多因素影响,心理素质偏差。

体育教师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一段时期中,体育教师的地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受功利主义的左右和影响较多,一部分体育教师的切身合法利益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有效的维护,因而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工作积极性提不起来,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的职业比较清苦,加之社会对体育科目的轻视与偏见,体育教学还没有完全被社会真正地认识和接受。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一些学校对体育的投资捉襟见肘,致使体育教学条件相对简陋。体育教师与其它学科的教师付出的一样多,而在精神、物质待遇方面获得的却相对较少,极易造成心理不平衡,导致缺乏上进心和开拓精神,最终失去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追求。

2. 理念更新缓慢,知识结构单一。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压力下,忙于应付考试成了体育教师的第一要务,从而一味追求体育达标率和升学成绩,而完全忽视体育育人的重要目的,忽视培养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长此以往,体育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就显得结构单一与陈旧。由于升学率是评价办学质量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在体育教学方面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在运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而且把其与体育教师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年度考核、奖金份额等挂钩关联,因此,学校体育无形之中偏离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追求运动竞技成绩的轨道,有悖于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宗旨,使得体育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和师表作用受到一定损害。

3. 教学水平一般,科研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一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普遍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前进的需要。一些体育教师片面强调以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轻视体育教学对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体育教学机械、呆板、枯燥,缺乏激情活力,难显生动性、趣味性。多数教师重视教学而轻视科研,缺乏理论水平,造成教学与理论脱节,业务水平停滞不前,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三、新时期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 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先进教育观念。

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终身服务教育的思想和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与教育质量观。必须从一切为升学指标、为比赛名次服务转变为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从把升学看作成才、把运动尖子当作人才转变为指导培养全体学生各自成才;从把考分、达标率、升学率、运动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转变为以学生基础素质发展水平为标准;从重视灌输轻视启发、重视尖子轻视全体转变为面向全体、打好基础,生动、活泼、主动地教学。全面正确地理解体育教学的任务,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和体育锻炼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2. 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文化专业知识。

新时期体育教师的知识面要宽广,学识要渊博,既要专业知识精深扎实,又要各学科知识丰富广阔,更要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不断产生和涌现的新兴学科与边缘学科,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向体育急速渗透,在继承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体育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主动适应现代体育教育需要已成为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体育教师不但应该是一个懂得运动技能的人,而且应该是一位知识全面、理论扎实、学识广博、经验丰富、能力高强的教育者,是一名教学过程的工程师和育人的艺术家,体育教师要努力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教师。

3. 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要具有以下四种能力:一是科学制订各种体育教学文件的能力;二是全面掌握和正确运用体育教材和教法的能力;三是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与生动、形象、精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四是对体育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根据信息反馈所积极采取的针对性对策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快乐教育、寓教于乐的理念,充分彰显“快乐体育”的真谛,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感受“真、善、美”;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手段、方法,并且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接触国内外学科前沿,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此外,教师还应很好地掌握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并能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体育教学的任务、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体育教育教学规律,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契合的崭新的教育理念、观点和手段。

4. 创新的教学内容和良好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体育教师应贯彻“新、精、实”的原则。“新”即要有所创新,教学内容要达到学科前沿;“精”即在讲授的内容方面要凸显精华,在讲授的方法上要精湛和精炼;“实”即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相结合,教学方法要实在、实用,体现出实效。改革和优化体育课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教师要彰显教学方法的创新,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地落实教中蕴趣,教中寓情,教中有乐。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增加讲授的生动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对有关的技术性动作和技术要领可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分解,增强直观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教师要切实注重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才能,发展学生的专长,将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的培养融汇一体,构成三维立体结构,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在学校体育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对于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市秀.面向21世纪教育, 重构体育教师素质[J].体育科技, 1999, (3-4) .

[2]胡信.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重构及师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 1999, (2) .

[3]曾广新.关于21世纪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 .

新时期体育教师研究 篇8

文化素养在教师素质结构中占有支撑和主导地位,不仅决定着教师自身发展的取向,同时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笔者通过对辽宁省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探求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以期对促进医学院校“医体结合”的体育教学改革起到参考作用。

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在辽宁省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辽宁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5所高校中,选取130名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

1. 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

从表1可看出,辽宁省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大多是本科学历,占被调查总数的73.1%;有研究生学历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3.8%;有专科学历的占被调查总数的3.1%。从整体上看,医学院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属于中等偏低水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关键原因是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起到中坚作用的中老年教师群体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调查对象的4名有专科学历的教师都来自这一群体。由此可见,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一现实问题,将成为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潜在因素。

2.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从表2可看出,医学院校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有较明显的不均衡性,在其专业知识构成中,体育科学知识为上等水平的占被调查总数的63.8%;与体育科学相关的生物科学为上等水平的占被调查总数的59.2%;而政治理论和教育科学为上等水平的未超过被调查总数的一半。数据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素质教育理念所要求的全面发展,还有较明显的差距。

3. 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质,是实现知识传递与信息交流的必要条件。表达能力按其应用形式,可分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两大类。

(1)语言表达能力

从表3可看出,高校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其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在动作讲解和课外辅导两个方面,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上等水平的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56.9%和52.3%,这是因两者在讲解形式和内容上有相通性,而动作讲解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能力。在理论传授和师生交流方面,体育教师则表现出较低的水平,具有上等能力的分别为36.2%和28.5%。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重技能、轻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地位落差,无法进行平等交流。

(2)文字表达能力

从表4可看出,体育教师仅在教学总结一项具有较高水平,具有上等能力的占被调查总数的56.9%,而在编写教材、撰写论文、制定计划方面,具有上等能力的占被调查总数分别为36.9%、31.5%、46.9%,表明他们整体水平较低。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除了要圆满完成教学工作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以把握当前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并以此为依据作为教学工作的导向,使得教学发展取向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撰写论文、编写教材、制定教学计划都是对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考量,而体育教师在这几方面能力较低,将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产生较严重的制约。

4. 体育教师的道德修养

从表5可看出,体育教师具有上等水平的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68.5%、59.2%、54.6%、49.2%。表明体育教师在道德修养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这一方面得益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教师的影响,使他们自我遵守意识得以形成和完善;另一方面,彰显出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能够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以文明的尺度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促进他们不断实现自我完善、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內驱力,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理念要求的重要基础。

调查结果分析

文化素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整体,只有各构成要素实现均衡性提升,才能达到较高水平。一旦出现各构成要素发展失衡,就会对文化素养的整体水平产生影响。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制约性因素,对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1.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因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过于注重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和传授,忽视了对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致使他们在文化素养方面呈现出失衡状态,其结果是仅仅能够适应教学工作,而缺乏必要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脱离素质教育理念的现象,是造成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2.自我发展意识缺乏

自我发展意识实质是一种自我激励,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基础。素质教育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具备较完善的素质能力结构,具备激发和强化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能够不断修正自身素质结构的偏失和漏洞。但是,当前许多体育教师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已成为影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诱因,极易诱发随遇而安或满足于现状的心理,将自身的发展目标仅仅局限于完成本职工作,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造成提高文化素养缓慢或停滞不前。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的许多不良现象,如拜金主义、功利思想、道德意识沦丧、人际关系淡漠等对人们产生了较严重的误导和影响,同样也极易使高校体育教师产生心理失衡。尤其是在体育教师自身社会价值向利益转换过程中,由于两者之间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使教师产生消极情绪,因而严重影响了教师养成高水平文化素养。这种现象在青年体育教师群体中尤为突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健康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提高医学院校体育教师文化素养的建议

在体育教师自我发展过程中,采取广播、电视、网络、自修等方式,促进他们自觉地提高对文化素养内涵的理解和认知,强化他们自主完善意识。

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对他们进行相关医学知识和体育教学培训势在必行。例如,学校可以聘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定期对他们进行指导,或组织他们到相关机构参加学习培训。学校应建立长期、稳定、规范的培训机制和进修机制,促使体育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全面提高。

学校管理者应更新观念,重视体育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巨大价值。学校应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拓宽体育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使医学与体育能够达到高度融合,更好地为大量培养职业实用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黄依柱, 曾卫平, 朱建伟.现代体育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重构[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9) .

[2]姜建华, 董晓虹.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9 (3) .

[3]宗有智, 周福民, 郭彦龙, 唐旭东.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构想[J].延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 .

[4]湛育明.医学院校体育教育中应突出医疗体育的功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9) :122-123.

新时期体育教师研究 篇9

1高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1.1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给学生做榜样

“师者,人之模范也”,诠释了教师榜样作用。“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诠释了教师的职业道德。高职体育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认真负责。此外,高职体育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每一位高职体育教师都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要严于律己,要以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来使学生受到影响和感染,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1.2具有豁达的慈爱之心和宽容之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源于对学生的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爱”。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是对立的”。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来说,师爱就是师德的核心,在教育工作中,爱心的力量很大。“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爱学生,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这种爱是神圣的。另外,宽容也是教师的仁慈和关爱,宽容心是一种“灵丹妙药”,它的神奇力量就是能够感化学生。教师有了宽容心,就能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和师生之间的隔阂,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一个学生如果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那么老师的宽容、鼓励就会是一种力量,从而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进取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1.3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教育理念是教师关于教育的观念,是教师长期从事和不断理解教育工作而产生的。如今高职体育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和提高,来迎接未来的体育教学工作。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应从高职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让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当前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较快,学生的信息也非常灵通,高职体育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教学方法。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那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作为高职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得到全面地发展。

1.4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专业素质

高职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心素质,才能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产生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因为优秀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体育教师教育必备的素质。体育专业素质、体育运动能力是作为高职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内容,高职体育教师的运动能力强,会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并想要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水平。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掌握、 运动训练能力的培养、体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学革新能力的具备是衡量一名高职体育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

1.5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职体育教师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尊重和信任学生,用爱温暖感动学生,用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崇拜,给学生撼人心魄的冲击和辐射。高职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声音响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教学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2高职体育教师应如何提升与修炼自身的人格魅力

2.1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热爱工作,认真负责

高职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断完善自己;要陶冶自身的情操,使思想境界不断提升;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养成广泛的兴趣爱好;要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蜡炬精神;要有奉献精神,爱岗敬业。

2.2要有爱心,真诚待人

有爱心的高职体育教师最具有人格魅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就是爱的艺术。教师的心灵和品质修养就在日常的教学中体现出来, 教师教育学生时温柔亲切,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的善意的微笑和鼓励的眼神会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洁的、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真诚之爱,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所以高职体育教师一定要将整个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让这份爱去感染、去激励、 去教育和造就学生,这是高职体育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大体现。无数事实说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互相理解和信任。

2.3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勇于创新的进取心

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高职体育教师固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已跟不上时代步伐的需要,高职体育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和创新的精神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要,要紧跟时代步伐,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努力提升自己的体育科研能力,使自己成为本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前沿知识信息的掌握者;要经常了解最新的体育动态、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体育保健法等的最新科研成果;要了解教学改革的动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圆满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4具有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超强的运动能力

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语言表达精炼、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声音洪亮,要想有显著效果,必须让学生早点学会动作要领。如今学校体育教学中热门新鲜的项目越来越多,为适应广大学生的需要,高职体育教师应熟悉并掌握各种运动项目。高职体育教师应加强继续教育的学习,建立体育教师培训体系,根据体育教师自身特点进行学习和培训,改变现有的局面。高职体育教师必须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很强,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进行示范。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学必备的手段,也能引起学生的崇拜和模仿,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运用能力。

2.5具有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超强的运动能力

一个人内心世界往往通过仪表来自然流露出来,仪表展现了一个人的自尊、自信、能力和权威。高职体育教师穿运动服显得干净、利落和亲切,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得体的着装是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与尊重,也体现着教师的个人气质,可以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正确认识。并且高职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感强,庄重而稳健的举止,潇洒而有魅力的风度,健美的身体,亲切友好的表情,传情达意的眼神等都是这种体态语言的表现形式。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体态美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塑造优美体态语言的执著追求。

3结语

新时期体育教师研究 篇10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师;素质构建

一、问题与现状的分析

体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体育教师是比较忠于职守的,能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学校的体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上级输送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和合格的毕业生;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脉搏,开展一些适合学校、学生的实际的体育活动。但是,部分教师的思想与业务水平、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明显滞后,或者说与社会发展有不协调之处。

1.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师要进行比较辛苦的体育实践课,外加运动队的训练,经济收入与实际工作不相协调,因此有些教师在思想上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教学变得不积极,混日子,没有上进精神,对体育教学失去了最初的热爱。

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但体育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安心本职工作,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现象,如上课消极、对学生不热爱、焦虑不安、抱怨待遇不公等,胆量较小,心理压力大。

2.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每位教师的文化层次是不尽相同的,对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了解或掌握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加之在大学学习中,对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较少等,造成有些体育教师对社会体育知识、运动项目的概况、新兴的休闲运动项目的了解比较肤浅,缺乏精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广博的科学知识与文化底蕴,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3.教学、训练水平不高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教师还是忙于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与达标率。体育教师缺乏正确的育人理念,教学行为不当,长期以竞技体育模式来从事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研究不够,业务水平停滞不前,缺乏一定的教学能力、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积极的创新意识与敬业爱岗精神。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校的比赛本身就少,加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运动训练比较落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家长对子女学业的要求等,都影响到教师的运动训练。

4.教学研究水平不高

在工作实践中,有的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太差,只是停留在写总结报告的层面上,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不能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加工与拔高,更不能把它提高到一定的层面,所以写出来的文章缺乏说服力,缺乏研究价值。

二、重构体育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提高职业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体育教师则是“人类健美的工程师”。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体育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精神,把教育教学工作看作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提高教学能力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学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我们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体育生活化,让体育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3.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只有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使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时间与精力。

4.提升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我们要不断地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与思考问题,总结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5.提高学历层次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获取新的血液。这就要求广博知识的支撑和学历层次的提高。

新时期体育教师研究 篇11

关键词:新时期,体育教师发展,学者型

说到体育教师, 往往首先让人想到“五大三粗”“灰头灰脸”“黑如包公”等词, 甚至还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学者型一般不会跟体育教师挂上钩。其实,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 特别是体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新时期, 教师不再纯粹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教者, 而是主动的执教者和建设者, 不仅要全面准确掌控本学科的知识内容, 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 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能居高临下, 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同时, 应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好的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灵活有效地驾驭课堂。那么, 如何做一个这样的学者型的教师呢?

一、体育教师要做教学的“行家里手”

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是学者型体育教师必有的基本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 极大程度上决定教师教学的效率。”只有优美的教学语言, 才能使学生听得声声入耳, 并能展开联想的翅膀。这样的教学, 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者型体育教师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理论→实践→理论, 就是一个反思、学习、提高的过程, 是相辅相成的, 是成为学者型体育教师最有效途径。

二、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要善于开展体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体育教育教学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是一个学科的灵魂。体育教学的创新, 首先在理念的引导上要有所作为,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要善于发现主体, 确定研究课题, 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分辨力, 具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 通过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提升, 贯穿体育科研的整个创新过程。

三、体育教师要有宽厚扎实的教育科学素养

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熟悉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当今教育研究的动态, 了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结合本校本地区资源优势解决问题, 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体育教师要将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教学, 形成特色。教学中所发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十分现实和具体, 要了解这些问题必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假设, 进行试验;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五、体育教师要积极进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 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 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不是在书斋里进行二十载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 而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也”, 反思不仅与学习密不可分, 而且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只有对自己的体育教育行为不断进行反思, 才能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使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

六、体育教师要虚心学习借鉴

教科研只靠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对教学实践的研究是不够的。我们要走出这个小的学习圈子, 向其他教师借鉴, 向其他教师学习, 然后对他们的东西进行研究, 使他们的经验在自己这里得到改善和升华。“虚心学习”才是学者型体育教师所具备的风范。

上一篇:动脉留置针下一篇:高职英语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