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

2024-07-29

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共12篇)

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 篇1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 研究生教育的水准,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储备, 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经济竞争的能力, 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综合发展程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为迎接知识经济大潮的新挑战, 作为人才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培养, 是一项极有挑战性的工作, 因此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本文就研究生培养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中的改革措施进行论述, 以期满足新形势下对研究生培养教育的要求。

一、创新选拔机制, 保证生源质量

研究生教育扩招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 但另一方面在沿袭原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情况下, 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生源质量下降并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 伴随而来的质量隐患问题也日益凸现。所以理性分析我国现有国情, 采取有力措施创新选拔机制, 遴选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成为当务之急。根据我国国情, 目前我国研究生选拔过程中所采用的初试 (基础课笔试) 、复试 (专业课笔试和面试) 两重选拔模式具有相对的公平性。初试重点考查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复试重点考查专业知识和考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研究生教育更多地注重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科研能力, 而上述综合素质的准确评估在有限地选拔过程中很难做到。国内多所院校也试图通过提高复试成绩比例、下放导师招生权利的方式来在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考查两方面中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研究型大学都把录取新生作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塑造科学精神的工作起点。各学校都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保障生源质量。一是积极拓展招生宣传工作的新路径, 通过点面结合、校内外结合、网上网下结合, 深化生源地的学生对学校各方面政策和制度的了解。二是出台相关招生优惠政策, 提高在校生的生活保障, 吸引本校和校外优秀生源报考, 努力提高一志愿生源质量。武汉大学于2013年1月起免除所有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的学费, 提高生活补助, 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 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事业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三是抓好从报名到录取的各个环节, 尤其必须高度重视复试的公平、公正、公开和一定的灵活性, 坚持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研究生教学, 其目标指向不仅在于对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而且要凸显专业领域的研究或为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知识背景和方法论。所以在制订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时, 要重视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相对完整性、突出前沿性、明确层次性、强调个性化。为了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做出了以下努力:一是通过合并、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 加强衔接, 减少重复, 融合贯通, 及时跟踪科技前沿;二是在选修课中增加方法论和跨学科相关课程,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后应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重, 增进学生对常用技术的了解。以基础医学院为例, 学院在开设了系统的分子生物学和生化相关实验课程, 使缺乏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以及投入到后续的科学研究中。学院也为学生开设了生物医学前沿技术, 该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同学们系统地介绍了学院所拥有的大型先进的仪器设备及其原理和使用方法。该课程的设置加深了学生对学院资源的了解和相关理论的掌握, 为未来课题的设计和实验的顺利进行都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导师队伍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强有力的保障。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明确导师的职责, 制定合理的考评机制, 改进导师遴选办法, 要“唯水平论”, 而不是“唯资格论”。此外, 为保证导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给予精心指导, 对每个导师具体指导人数要有明确限定。

2.加大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聘请国内外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中的杰出人才担任兼职导师, 开展联合培养, 这样既可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 又可以利用外界的优势资源和师资力量来培养研究生。

3.加强学术梯队的建设, 对新增的导师进行培训, 大力扶持和培养青年导师。同时鼓励聘用跨学科优秀导师, 支持交叉学科的大力发展, 不断促进导师队伍的人才流动, 保持导师队伍鲜活的生命力。

4.实行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在现行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下, 通过加强导师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优化研究生指导团队的结构, 加强导师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发挥整体优势, 借助集体智慧拓展研究生的思路, 启发研究生思维, 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5.导师的道德情操和责任心将会深深地影响研究生的成人和成才。作为导师, 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责任感, 还要学习合理的指导方式, 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充分利用管理艺术。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具体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循循善诱, 进行耐心细致的、合情合理的思想教育。

四、完善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学位论文的写作是研究生能力形成的必经之路, 学位论文水平也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赫伯极力主张, 写作不但是和整个研究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而且是整个研究的中心, 而决不是研究次要的或从属的部分。研究生毕业论文水平的提高要从根源抓起, 要坚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匿名评审、公开答辩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特别是建立并完善学位论文质量的监控体系, 适当扩大“双盲评审制”的范围, 适度提高毕业论文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紧迫感;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 激发学生的动力。

五、研究生教育的开放化、国际化

一个大学能够吸引人, 还是靠他所独具的深厚的人文底蕴。研究生潜力的挖掘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 更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学术氛围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学校在构建学术交流平台中按照校内交流、国内交流、国际交流三个层次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基础医学院内, 学院搭建了博导论坛这一交流平台。每周一次, 各位导师就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汇报, 会后与其他课题组相关老师进行交流。这不仅活跃了学院的学术气氛, 而且也加强了学院老师的之间的了解、沟通和合作。另外, 学院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高水平的专题讲座, 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介绍相关领域的现状和进展, 开阔了师生眼界, 开拓了科研思路, 提高了学院整体的科研积极性, 营造了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学术氛围。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 它是一个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这一历史必然, 如何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成为教育界的一项极有挑战性的艰巨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培养更多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为信息时代的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摘要:研究生培养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研究生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培养现状, 立足我国国情, 针对生源质量保障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开放化、国际化建设等不同层面进行积极探索, 以期化解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的矛盾, 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教育水平。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生源,课程,导师,论文,国际化

参考文献

[1]雷彩虹, 魏玮, 许方, 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2, (5) .

[2]卓海燕, 刘春燕.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经验及启示[J].科教前沿, 2009, (1) .

[3]夏杏洲.优化培养方案, 提高培养质量[J].科技信息, 2008, (35) .

[4]王忠伟, 陈鹤梅。论研究生培养中的课程创新[J].课程与教学, 2006, (9) :14-17.

[5]师领.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培养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 1999, (4) .

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 篇2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东坝镇龙塘初级中学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当前教育事业新课改的推行实施,提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并相应地论述了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高素质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①”。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在新课改以来,教师队伍的每一个成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应采取哪些方法与措施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时,要注意解决哪些问题,围绕这些内容,本文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在目前的教改中应具备哪些素质

21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革命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这就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经济全球化的日子已经来临,世界正向“地球村”迈进。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的,知识经济是利用知识来创造财富,利用科学技术去创造和提高生产力,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网络和平台等,都是伴随着知识经济而出现的新事物,它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耳目一新的感觉。知识经济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对教育事业方面而言,它的威力并不亚于当年日本广岛上空的原子弹。面对这一经济时代的到来,身处于新课改之风的教育工作者,既有措手不及,应接不暇的紧迫感;又有迎接挑战,尽快适应的现实要求。那么,新课改出现后,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综合而言,教师在目前的教改中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并体现在工作中。

首先是政治理论素质: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党性修养,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能够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教学问题,在师生是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断加深理论修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党性原则,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其次是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于职守,言行一致,公道正派,团结合作,尊重同事,谦虚谨慎,不计名利,乐于奉献,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正确处理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不忘“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精神,要处理好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群众关系,诚恳待人,踏实工作,虚心学习。

再次是领导组织能力:就是要有大局的意识和协调指挥能力,以及谋事用人的才智,特别是肩负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更应具有。大局是教师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教育的大政方针,紧紧围绕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去把本职工作做好。从大局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

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协调指挥职能,讲究协调艺术,加强纵横上下的沟通联系,消除分歧,形成合力,步调一致。

第四是业务教学能力素质:就是要熟悉教学工作的运作,精通教学业务,担得起责任。从总体上说,教师应成为“活字典”“信息库”。具体而言,应体现在“五种能力”上。

1调研综合能力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不论是贯彻落实县局的方针政策,还是制定本校区,本班级的工作计划,都需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和实情。可以说,调查研究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没有调查研究的能力,就不能做好教书育人这份工作。因此,每位在职教师都要时刻学习文件,掌握政策,深入学生群体中调查研究,学会思考分析问题。

2是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教师开展班集体活动领导指挥素质的一种体现,组织协调既是教师的一种工作职责,又是一种工作艺术。教师面对每一项工作计划的实施过程,都少不了组织协调,包括教学任务的分配,学生成员的安排,过程的跟踪等。例如,教师在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更要学会组织协调课堂安排,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善于听取师生的意见。在工作上做到“三个满意”,即让领导满意,让同事满意,让家长满意。

3是要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教师们做好教学工作的力量之源,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生命力所在。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眼前的教育事业,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发展到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素质教育所掀起的新课改的教育春风,要求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要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新课标的特点,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做到教学思想解放而不自由,教学理论成熟而不迂腐,教学工作主动而不添乱。

4是要有较强的文体写作能力.能说能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本条件,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文体写作同其他文章的写作一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时常运用的一种对个人实践经验,思想水平,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的文体写作有其自身特点、格式、写法和技巧,与其他文章有所不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教师的文体写作不断有新的写作内容和要求,规范化的文体格式,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最近几年,国家教委就教师文体写作的种类、用途及格式颁发了不少文件,作了许多新的规定。教师不但要了解,而且要根据规范化、科学化与制度化的要求,按文体写作的规律和方法,结合实际去运用,“文成而法立”。③例如,老师在写学生评语鉴定时,更应懂得发挥自己的文体水平。

5是要有使用各种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

现代的办公设备的出现,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营造幽雅的教学气氛,创造了条件。如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工作速度,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强对新课改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情况,跟踪反馈。目前,许多教师都应用Word2003、Excel2003、Power point2003的办公软件用于课堂教学中。另外,许多教师都参加全国计算机的各项模块考试,目的是使自己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预见不

久的将来,信息化教学管理理念将会在校园里到处可见可闻。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学习现代办公设备,使自己在教学中不落伍、不僵化、不外行。

(二)培养新课改高素质教师的途径和方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性的综合工作。就现实的新课改情况而言, 提高新课改高素质教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

(1)要摆上位置,高度重视,把培养高素质教师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工程来抓。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教师们负担着大量的、重要的教学工作任务,他们坚守岗位,日夜辛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搞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由于职称、待遇等方面的问题未能尽善尽美的落实,教师队伍中,也有一部分同志不安心工作,不愿意继续做教师,要求调整变动岗位,或“弃文从商”,以至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尽管这些情况还不算严重,但它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要解决存在问题,提高教师的素质,迎接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当务之急是我们要正视教师群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提高教师素质摆上议事日程,作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工程来抓,克服“可有可无”“顺其自然”“等待观望”等思想障碍。妥善解决职称、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形成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调动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党和政府教育部门真正重视了,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要建立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为提高教师素质营造良好的环境。

培养高素质教师要建立相应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一是培训提高机制,“积之愈厚,发之愈佳”,提高教师内在素质,知识灌输是关键。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突飞猛进,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只有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秦砖汉瓦”的旧知识,要用现代科技、外语等知识来更新、补充。加强培训,选送学习,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例如今年我县7—8月份组织开展的教学技能培训班,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二是竞争激励机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新课改教师培训选择的原则之一,对思想品德好的,工作出色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提拔任用。早几年省教厅已推行教师必须通过资格考试,获得资格才能上岗的做法。又或是定期评优秀文稿和优秀教师,树立榜样,实行榜样激励。也可以采取交流轮岗机制,交流轮岗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成果,对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克服教学工作中的不正之风,都是有力的促进,且对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交流轮岗尤其重要。可以1---2年轮岗一次,表现优秀的,在轮岗时提拔使用。交流轮岗,既可以开阔眼界,又可以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能力,防止产生惰性。

(3)要坚持自我塑造与完善,树立新课改高素质教师的良好形象。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决定性的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成员要坚持自我塑造和完善,加强思想修养和人格修炼,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到严谨慎独,“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谨记“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时刻谦虚谨慎,宽容待人,体现新课改高素质教师应有的精神面貌,为推进课改

和现代化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教师口才百宝箱》 崔建明编时代文学出版社 ②《毛泽东思想概论》 罗正楷编武汉文学出版社

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 篇3

关键词: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

前言:在医院的建设中,政工干部队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其作用能否正常发挥则关系着医院的正常运营,所以我们需要对医院的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予以重视。在我国民众对医疗事业重视程度不断上升的今天,为了保证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由于民众对于我国医疗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我国当下的医院政工干部的业务能力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保证医院的健康发展,对医院政工干部的能力培养就显得很有必要。在具体的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中,通过相关培养能够起到提高医院自身凝聚力、实现医院自身医院文化创造、促进医院发展的效用,这些效用的发挥充分说明了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具体来说,由于在医院的经营中,医院政工干部能够发挥宣传教育、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与进步、提高职工的政治素养等多种作用,所以其在我国医院的新时期发展中受到了很高的重视。

二、医院政工干部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下的医院政工干部的工作中,其本身存在着医院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身待遇水平较低,缺乏完善的管理考核机制以及自身素质较低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国当下的医院政工干部在工作中不能够较好的发挥自身职能,影响着我国相关医院的整体发展,在下文中笔者将对这四方面问题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的相关发展。

(一)医院重视程度不高。在我国当下很多医院的领导不能理解政工干部自身职能发挥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其在进行医院政工干部的选择时,往往将这一岗位视为医院的“收容所”与“中转站”,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医院政工干部自然不能够在医院的经营发展中较好的发挥自身职能。当然我国当下也有着一部分医院开始重视医院政工干部在医院所能发挥的积极效用,其为了发挥医院政工干部的效用也完善了政工干部的具体组织机构,但医院传统中对于自身政工干部的轻视,还是严重制约着医院政工干部自身职能的正常发挥,切实制约着医院的正常经营与相关发展。

(二)政工干部待遇水平较低。在我国当下的医院政工干部中,医院为其准备的薪资待遇较低同样制约着其自身政工干部职能的发挥。由于我国当下很多医院还没有认识到政工干部在医院经营与发展中所能够发挥的重要效用,这就使得医院政工干部的薪资待遇较低已经成为我国当下极为普遍的一个现象,在这种薪资待遇较低的实际情况下,我国相关医院政工干部的工作热情自然不会高涨,企业就不能全身心的将精力投入到医院政工干部的工作中去,这种现象最终将影响医院政工工作的正常展开,对于医院的相关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三)政工干部自身素质较低。在我国当下的医院政工干部中,由于很多医院将政工部门视为“中转站”与“收容所”,这就使很多医院政工干部的自身素质较低,其自然不能够较好的在医院经营发展中发挥自身职能。在我国当下的很多医院中,其不具备着医院政工干部的培养手段,这就使得医院政工干部这种本应主动发挥自身职能的员工,变成了医院领导的应声虫,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医院政工干部工作的顺利展开[1]。

(四)完善管理考核机制的缺乏。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几点外,在我国当下的医院政工干部工作中,由于很多医院缺乏完善的政工工作管理考核机制,这就造成了很多医院中政工干部工作浮于表面、整天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相关医院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由于很多医院对自身政工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造成了医院政工干部这一岗位在医院中成为了一种没有竞争的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政工部门自然会陷入发展的停滞状态,这种发展的停滞状态使得医院政工干部的职能没有办法较好发挥,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正常经营与相关发展。

三、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改进工作态度。在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能力的培养

中,相关医院可以通过相关措施改进医院政工干部的工作态度,以此提高其自身工作能力。具体来说,相关医院的管理者需要首先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切实认识到医院政工干部在其自身经营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将这一认识传达到每一名医院政工干部心中,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此增强医院政工干部的责任心,使其能够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在这种工作态度的改进之下,相关医院政工干部能够切实的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作用,自然能够更好的促进医院的相关发展。

(二)加强工作激励。为了能够进行较好的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相关医院管理者应对政工干部进行工作激励,以此保证其在医院的日常经营与管理中,能够较好的发挥自身职能。具体来说,相关医院除了对政工干部的工作态度进行纠正外,还应通过具体手段提高医院政工干部的自身待遇,同时相关医院还应创建一个合理的政工干部激励体制,以此保证医院政工干部能够拥有最高的工作热情,而在这种工作热情的支配下,医院政工干部就能够在刻苦奋斗与思维创新中,更好的促进相关医院的发展[2]。

(三)加强干部培训。为了能够切实提高医院政工干部的自身能力,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两种方法外,相关医院还应通过具体的培训,提高医院政工干部的自身工作能力。具体来说,由于我国当下很多医院中的政工干部本身对于自身职能了解不足,这就使得其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由于不了解工作内容,不能够较好的辅助医院的相关运营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医院就需要通过加大自身对于政工干部培训的相关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医院政工干部培训体系的方式,实现对医院政工干部能力的较好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对相关医院政工干部进行能力测试,以此保证其能够较好融入医院的经营与发展中,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3]。

(四)制定考核体制。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医院政工干部能力的培养,相关医院有必要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政工干部能力考核体制,以此保证医院政工干部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具体的医院政工干部能力考核体制的制定中,相关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与经营实情,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进行医院政工干部能力的考核体制制定,在相关考核体制出炉后,相关医院应将这一体制传达给每一名政工干部,以此保证相关医院政工干部能够对自身的能力与工作态度进行端正,保证医院自身的健康发展[4]。

结论:本文就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详细论述了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培养方法,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相关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进.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12:144+330.

[2] 刘静莉.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应具有的素质和方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3,16:18-19.

[3] 叶琳.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能力培养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19:129.

新时期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 篇4

关键词:研究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

一、研究生综合素质内涵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 从高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大局出发, 加强他们的全面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范围很广, 我们认为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意识。21世纪的研究生不应该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更应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判断力, 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 具有独立的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知识与智慧兼具的全面发展的人, 不仅要培养人类知识的传承者, 更要培养人类知识的反叛者和新知识的创新者, 它是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它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标志, 只有具有创新能力, 研究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竞争中出类拔萃。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同时, 必须创造条件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 社会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社会实践基地不仅为研究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素质培养构建了一个实践平台, 且成为研究生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3.服务社会的意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 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生服务社会的教育和能力培养, 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贯彻、落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学校为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同时使广大研究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 增强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 在实践中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4.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目前有少数研究生存在着学术诚信缺失、学术行为不规范的现象, 而这有悖于诚实守信这一基本的做人原则。因此, 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是当前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5.团队协作意识。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要想在当今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社会中取得明显的进步, 应该依靠科学群体有计划、有组织地连续冲击, 以便形成合力, 才能真正取得创新性的成果。因此, 更需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6.身心理健康素质。没有健全的身体素质, 研究生就无法驶向人生和事业彼岸。当学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具备了完成人生使命的能力时, 如果因为没有良好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就很难以适应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因此, 健康的身体就成了事业成功的保证, 没有这种保证作为基础, 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就难以迈出走向事业成功的矫健步伐。

健康的心理素质, 能够使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真情地理解他人, 在竞争中求合作, 在存异中求共识, 使他们有所作为, 不断前进。

二、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 具有创新能力与创新技术的人力资源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将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作为具有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运用等重要功能高等学校, 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 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未来夺取世界知识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 实施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计划,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加强学风建设, 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 对于增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力,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为国家输送高水平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 必须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 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统一, 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相统一。以思想品质、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团队意识、身心素质等五个方面为重点, 以不断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 加强队伍建设, 改善培养条件, 营造创新氛围, 全面、均衡地加强研究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造就一批拔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三、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1.培养研究生创新的精神。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经常鼓励学生, 在科研工作中要敢于怀疑, 敢于批判, 敢于创造。要推崇创新, 倡导批判性和创造性接受教育。只有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才能在学习、科研工作中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2.加强研究生的理想和道德,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社会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应该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有真才实学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 应该高度注意道德和理想的培养。要加强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 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研究生的日常管理, 采取多种形式, 提高研究生的身心素质。身体素质是人本身的自然资源, 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物质方面, 是人的整体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加快, 严重影响着他们身体的正常发展。

从心理素质方面看, 研究生一般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他们大都能够客观地反映外界事物, 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思维;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与周围人友好相处,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部分研究生心理脆弱, 经受各种压力和打击的能力差。研究生中心理问题的不断显现, 已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研究生素质教育中, 要坚持研究生体育课教学, 不断实现研究生体育课教学多样化, 同时丰富研究生体育活动形式, 引入必要的激励机制;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建立全面性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增强承受挫折能力。

4.注重学科融合与交叉, 培养复合型人才。应试教育和过早文理分科, 使研究生接受的人文教育较少, 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应有的人文文化的熏陶。因此研究生在培养专业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 需要了解各种不同人类社会性质及其文学、哲学和文化传统, 了解围绕技术发展的经济、管理、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观点, 以及发展会话和书写的交流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导向, 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塑造与形成。缺乏人文素质, 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水平的下降, 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 它体现着研究生作为高级人才群体的层次。

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 篇5

根据xx市第十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课程安排,2007年11月15日-21日布置全体学员开展社会调研活动,针对我市目前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的实际情况,以及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小组确定的调研课题为《新时期培养党外干部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对策建议》。在调研期间,小组成员深入全市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各相关部门,采取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召开各种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就我市党外干部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对我市培养党外干部的情况谈谈一些看法。

一、我市党外干部的基本情况

xx市现有党外干部674名,其中副处级3人(人大1名、政府1名、政协1名),正科2名,副科12名,分布在政府各级部门中层干部为93人。通过调研,结果显示,xx市党外干部现有状况是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总体素质优良的队伍。主要表现在:一是守法规,忠于党,政治素质好;二是爱学习,肯钻研,进取心强;三是善观察,勤思考,敢讲真话;四是重实效,厌空谈,求真务实;五是高学历,精专业,业务素质硬。

二、培养党外干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通过调研,培养党外干部主要存在以下一些情况和问题:

1、使用意识“不强”。近年来,对我市党外干部使用情况统计分析,虽然党外干部使用力度得到了一定的加大,但从党外干部在整个干部中所占的比例来看,还存在比例偏少问题,各部门对党外干部使用意识还是“不强”。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一是中央出台的《干部任用条例》及绍市组通[2004]39号文件不能得到很好贯彻,使我党任人唯贤,人尽其才的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二是某些领导思想上的固有思维,哪个岗位、哪个职位有了空缺,习惯上考虑的是党内干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党外干部,有些党外干部虽然学历高,有能力,就因为没有入党,被认为思想上不求上进,而影响了提拔使用;三是党外干部在政府各部门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中所占比例没有明确要求。虽然在政府、人大、政协班子中有明确的党外干部配备比例,我们业已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中具体的配备人数并没有明确,使得党外干部在使用上得不到进一步重视。

2、管理机制“不优”。近年来,尽管对党外干部工作在认识上有所提高,但在管理机制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所有干部由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但组织部和统战部同是党委的职能部门,我们觉得对党内党外干部的管理应该各有侧重,应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的职能作用。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党内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都以组织部门为主,统战部门的党外干部管理职能被大大弱化了。不健全的党外干部管理机制,给统战部门的党外干部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3、培训机制“不实”。绍市组通[2004]39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根据党外干部的工作经历、知识水平、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县市级党校应至少每年举办一期党外干部培训班,在其他各类培训班中党外干部应占有一定的比例。据调查,我市存在对党外干部培训制度不能很好落实的情况,2003年以来只举办过二次党外干部培训班,在历届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党外干部的比例也明显偏低,辟如我们十三期中青班,36名学员,党外干部只占了1名,使党外干部没有很好的学习机会,致使党外干部的政治素养、建言献策能力、分析形势掌握情况的能力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制约着党外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4、家的概念“不清”。很多党外干部都把统战部门当成自己说心里话的娘家,他们希望通过统战部门向组织反映自己的心声。但事实上,统战部门长期只能听其诉说衷肠,而无能力为其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党外干部会觉得统战部这个娘家无职无权太寒酸,对统战部这个家的概念不是很清晰,由此逐渐降低党外干部对统战部门的信任度,十分不利于党外干部领导队伍的建设。党外干部是否真正以统战部门为自己的娘家,关键看统战部门能否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工作角度看,统战部门成为党外干部的家将十分有利于党外干部的成长。

5、选拔渠道“不宽”。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宏伟事业不断深入,社会新阶层不断出现,可我们不能及时改变选拔党外干部渠道,不能及时打破区域、部门、行业、身份等的限制,拓宽党外干部选拔渠道,积极从新的社会阶层中选拔优秀党外人士担任领导干部,从我们现在使用的110名中层以上的党外干部情况看,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选拔党外干部的渠道不够宽的问题。

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对策建议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干部任用条例》及绍市组通[2004]39号文件精神,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目标,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解放思想、加大力度、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积极推进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促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面对培养党外干部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培养选拔优秀党外干部工作,意义重大,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领导,关键在于观念更新。各级党委(党组)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这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党委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全面抓,努力使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有新的起色,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拓宽渠道,求真务实,建立物色到培养的机制

新时期,新一代党外领导干部的产生机制、所处的社会背景都明显不同于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因此,在工作范围、方式、手法以及物色判断标准都应有别于过去。首先,新时期社会新阶层不断出现,我们要拓宽培养党外干部渠道,打破区

域、部门、行业、身份等的限制,积极从新的社会阶层中物色优秀党外人士充实到党外干部队伍中来;其次,在培训上,要切实落实好培训制度,保证党外干培训班的定期开展,以及在其他各类培训班中要适当增加党外干部的比例;再次,在培养上,要积极创造条件,让选定的党外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不断地为他们铺设台阶、搭舞台、压担子,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或外派挂职,或作一定的政治、实职安排。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参政水平。

3、精心选拔,扎实推进,建立推荐到使用的机制

从物色到培养,都为下一步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党外干部的培养和推荐的基础上,确定建立优秀党外干部的名单,作为向政府、人大、政协及各相关部门单位组织推荐的后备基础。在推荐对象上,要根据党外干部的特长和专业,尽可能作对口安排,以利于党外干部的作用发挥和能力施展。在推荐工作中要严格按有关程序。统战部门要充分听取所在部门党组织的意见,要出于公心,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荐要有计划有步骤,在推荐上要有计划性,集中性,定期性。统战部门要大力推动建立党外干部安排使用机制,要建立与组织部门协同配合有关制度,做到在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推荐、使用上目标同设、人选共选、责任共担,真正形成合力,避免脱节。

4、联系联谊,做好服务,建立联系到服务的机制

要做好新一代党外干部队伍培养工作,就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要求。加强与党外干部队伍的联系沟通,广交深交党外朋友。要坚持各级领导与党外干部代表人物交友联系制度,建立和运用各类座谈会、通报会、谈心会,约谈等制度和形式,来保持与党外干部代表人物的联系沟通。要建立统战部门对重点部门、重点代表人物定期走访制度。在沟通联系中除了做好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更重要的还应该树立服务思想,对党外干部代表人物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反映。对党外干部代表人物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做好协调,排忧解难,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服务工作,推动和促进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得到落实。

5、加强管理,实施监督,建立管理到监督的机制

管理和监督是加强新一代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如何培养和推荐使用,对管理和监督讲得不多,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难以培养出优秀党外人才,另一方面可能使党外干部言行上的一些小问题积累发展成大问题。因此,我们在抓好党外干部培养中的正面教育、挖掘内在积极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既要认真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包括一些逆耳之言,又要区别对待一些错误认识,对一般性的认识,以正面引导、教育为主,对涉及深层次的思想原则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旗帜鲜明地给予批评。

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是坚持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基本前提,深入了解党外干部的现状,正确认识培养党外干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助

如何培养新时期的人才 篇6

关键词:人才;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304-01

更新人才观,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培养新型人才,是新时期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既为我们提出了更高更远的目标,也为我们指明了努力奋斗的方向。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放眼于世界,又要立足于国情,立足于县情、校情,从当地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新时期的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

那么,作为小学教师,该树立什么样的人才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家长期待孩子成才,已成为全社会及家长共同关注的话题,这里我就如何培养新时期的人才,浅谈我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立足教坛,着眼未来,树立新型人才观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学必须着眼未来,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做为教师不能循规守旧,要树立培养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观。如果说一个教师只按教材上好课,这只能说是一位称职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去赏识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哪怕一个学生有一点长处,得到老师的赞扬,这个学生将会在这点上感到欣慰,或增强自信心,将会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像爱迪生小时候读书就爱问老师为什么,虽然好动,但肯动脑筋,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这个例子足以说明我们的教鞭下不知有多少个科学家正在成长,正在需要我们去培养。

二、当好伯乐,发现人才,潜心培养,使其成才

学生的成才,要靠天赋加汗水,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一个学生考上大学,成为科学家,天资高不用说,在学习上肯定付出了千辛万苦,就以夺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数学家——陈景润为例,陈景润的成才,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华罗庚慧眼识才,受到了多少人的栽培,陈景润才证明出“哥德巴赫猜想”,一举成名,世人皆赞。那么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好伯乐,发现学生各自的爱好,潜心培养,像语文、数学、绘画、体育、舞蹈这些兴趣小组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重点的培养,使这些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将来成才铺平道路。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及追求、灵活有序的思维及个人的意志毅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抓住各要素,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牢固的意识及观念,达到邓颖超同志所说的:“人小志气高,立志去创造。今天准备好,明天立功劳。”;实践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好的形式是开展以小考察、小改革、小发明、小制作、小种养、小创作为主的“六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直接去做,在做中增长才干。江总书记于1999年6月15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何等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更新观念,培育出祖国需要的人才

当今教育仍是注重分数,就连大学招生,也是分数定终身。虽说教育在改革,但大多学校评价教师还是看学生成绩,评价学生注重考试分数,在小学特别注重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说实话,每逢体育课,全班学生精神振奋,喜出望外,像出笼的小鸡奔向操场,可惜的是,体育器材简陋,学生得不到好的锻炼,为了抓教学质量,有的教师体育课改上语文、数学或英语,使体育爱好者唉声叹气,对老师口服而心不服,这样的上课有好的效果吗?更可悲的是有体育天赋的人才被抹杀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爱好方面去发展,让个性得到张扬,学校应该为每个学生的个人爱好创造条件,让其发展,再加上教师的指点,重点栽培,或许这个学生会走上成功之路。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新教育理念的传递者、各种角色的扮演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我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用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艺术、无私的爱心,去培育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 篇7

在我国, 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 我国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但是也有不少的问题存在。其中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于2011年3-6月开展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结果显示: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 竞争力相对稳定, 但也有波动;中国研究生院排名变动较多, 但总体变动幅度较小;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前50强变化较多, 但总体变动幅度收窄;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 排名前20强的高校学科都很齐全, 这与我们世界一流大学评价形成的“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是综合性大学”的结论是一致的;学科、专业分布不平衡。这一调查结果是对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定性分析, 相比过去发展很大, 但是对比国外我们尚有很大差距。[1]

1 国外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及其特点

西方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开展的比较早发展的也比较成熟, 它们大致形成了学徒式、专业式、合作式和教学式这四种主要的模式。

1.1 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

学徒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最早源于19世纪的新大学运动, 它首先在德国的洪堡大学形成。该模式说白了就是与师傅带徒弟的个别教育形式差不多。它的特点有:首先强调导师的作用, 研究生的一切工作都要在导师的监督之下进行, 研究生的要学习的内容由导师规定;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科研和撰写论文, 对课程和学分没有明确的要求, 也没有专门管理研究生的机构;注重学位和职业教育。这种培养模式研究生自己的选择的自主性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不利于研究生个性才能的舒展, 导师是培养的权威, 与此相对的是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1.2 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

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形式化、标准化与专门化。它是针对学徒式培养模式的个性化与非正规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它率先在美国发展成熟,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研究生院的成立。这种培养模式更好的体现了科研与教学的并重, 设置一定的学分, 不同的课程, 不同的管理。因此它使得研究生培养得到了规范。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劣势, 那就是培养主体过于单一, 不能够和学校以外的需求相衔接。

1.3 合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

合作式培养模式又称为协作式培养模式, 它克服了专业式培养模式培养主体单一的弊端, 强调产、学和研的一体化。走的是大学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道路, 导师仅仅是中间人, 在课程的设置和实际的管理当中所体现的复杂性是合作式和学徒式无法比拟的, 研究生可以将在学校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所以该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是应用性的和开发性的。但其劣势有显而易见, 那就是学生系统知识的匮乏以及学校与企业之间在管理上的冲突。

1.4 教学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

教学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是前三种的折中和照搬, 它主要面向的是具有特定职业的人, 其培养目标在于在特定的职业领域而非科研领域培养高层次的实用性人才, 极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这种模式的一大特色。在课程上施行压缩制、全日制、业余制相结合;在培养的主体上注重吸收社会力量参与。

2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

我国研究生培养所走过的路程大致经历了效仿德国和日本阶段, 学习欧洲及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阶段、照搬苏联研究生培养模式阶段以及再次回到学习欧美国家研究生培养模式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 就弊端而言目前出现的问题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由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所引起的研究生人数的剧增与导师人数的有限形成矛盾, 从而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降。

质量和效率是生产和管理当中的概念, 在对研究生的培养当中也存在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正确的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对研究生的培养总要投入一定的时间, 资金和导师的精力等, 而这些必需的要素总是体现在投入的过程当中, 研究生经过培养之后所具有的能力也只能精力一定的过程才能体现出来, 所以在研究生的培养是一种过程。但是培养并不是无限期的, 需要在一定学习年限内来完成, 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型人才。

当下研究生的扩招带来研究生在数量上的剧增, 而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直接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每一位研究生做较为全面的指导和培养, 这种现实的矛盾就造成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

2.2 研究生培养“本科化”现象明显。

研究生教育本身就是为社会输送高级研究型的人才, 由于人数的增加在对研究生的管理上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例如, 有些课程的设置和本科阶段重复;学习资源占有和本科阶段差异不显著;授课方式上大班教学, 不能够照顾到研究生的专业特长等。它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的是本科阶段的普通教育, “中国研究生教育在发生或在其襁褓时代, 曾经是 (也必然是, 包括现在也许还是) 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在恢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之后, 研究生教育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名副其实的、独立的最高层次, 即使这样, 高等教育的主体仍然是本科生教育。”[2]

3 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出现问题的分析

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源于对研究生教育本质的理解不到位, 合理的评价体系没有形成。研究性的培养急功近利, 将研究生的学位当做获取更好职业的凭证。盲目追求结果忽视过程, 受国外的培养模式影响明显, 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本土化不够。对研究生的选拔、考核制度还不完善, “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观念依然对我国研究生培养影响较深, 良好的学术环境未能很好的形成。

4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4.1 借鉴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 更好的使研究生培养模式本土化[3]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一切的先进文化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吸收借鉴国外研究生培养的先进经验, 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注重先进经验的本土化, 在实践中摸索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4.2 更新研究生教育理念, 革除旧有观念, 形成良好学术氛围

旧有的观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当今研究生培养发展趋势, 它阻碍了研究生教育的前进, 在制度的层面上应当革除这种旧有的观念, 努力促成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

4.3 遵循研究生教育的规律, 按规律办事

在真正认清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上, 按照研究生培养的规律, 正确处理好研究生培养中质量和效率的关系, 注重过程, 不急功近利, 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设置合理的课程, 注重实践和科研。

摘要:文章通过考察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分析了国内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利弊, 结合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实际和现状, 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可能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重构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研究生教育及专业学科评估报告 (2011—2012) [R].武汉:武汉大学, 2012.

[2]叶邵梁.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几点认识 (上)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 (7-8) .

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 篇8

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 而合作又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我们除了要教会幼儿各种知识和技能外, 还要注重幼儿各种品质的培养, 特别是合作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 独生子女已经成为这一代的主要潮流, 爸爸妈妈宠爱, 爷爷奶奶捧为掌上明珠, 使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在家里, 他们称王称霸, 事事都顺心, 所以到了幼儿园里, 他们根本无视其他人的存在, 什么东西都占为己有, 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 根本就没有合作意识, 有些幼儿连什么是合作也不知道。而经过长时间的交往, 那些不会与同伴合作的孩子就会产生不快乐, 有些还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所以, 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一、通过树立合作的榜样, 萌发幼儿合作意识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 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 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 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 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 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 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 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 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 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 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超超是一位自理能力极差的孩子, 每次午睡起床我总要帮他穿衣服等。有一次午睡起床, 我在帮一位尿床的幼儿换衣服, 看到吕品和奕奕小朋友在为超超穿衣服、系鞋带, 我好感动, 当场就鼓励、表扬了她们的行为。以后其他的幼儿也积极地向她们学习了。这说明教师与同伴的榜样作用起到了效应, 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通过学会合作, 强化合作愿望

1. 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 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 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 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 互相配合, 分工合作,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 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 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 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 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午睡前后让小朋友互相帮助脱穿衣服、解扣钮扣;请小朋友们把心爱的玩具拿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还有大带小活动。不仅如此, 我们还将幼儿喜爱的多种活动进行分类组织, 建立幼儿活动区, 经过反复研究, 明确了在各种活动区中对幼儿进行合作精神培养的具体目标。

如在图书角, 我要求幼儿不争抢图书, 爱护图书, 愿意与同伴交谈书上看到的内容;在建构角要求幼儿不独占玩具, 需要别人的玩具时, 要和别人商量, 经同意后才能拿, 学着与同伴合作搭物体;在音乐角要求幼儿能与小伙伴互相配合, 一起唱歌、跳舞、玩打击乐器;在娃娃家 (宝宝医院) 能自由选择游戏伙伴, 学会分配角色, 互相配合, 进行游戏。

2. 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 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 应大家一起商量, 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 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 可以主动找小朋们协助, 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 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 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通过强化幼儿的合作情感体验, 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纲要》的教育目标中要求幼儿能“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 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因此, 在活动中, 我们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时,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 并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 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 使幼儿感受到合作成功后的快感, 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 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例如, 将幼儿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编成“故事”, 让大家来讲故事, 在表演区进行表演。当小朋友表现出合作行为时, 老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照相机摄下“友好的一幕”, 并进行展览。通过这些措施强化幼儿合作行为, 使小朋友心理上产生愉快体验, 更重要是使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激发了幼儿再次合作的愿望。

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 篇9

一、会计人员管理上所面临的新形势

在如今的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上可以很好的发现如今的主要方向, 从中也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对于会计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已经开始逐渐向着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进行前进, 随着这种形式的蔓延, 对于我国目前的会计培养发展有非常好的推进效果, 新型环境体系很符合如今我国会计的培育需求。这种发展状态早在很久以前就由世界的知名会计事务所所预测出, 这种发展趋势很好的将企业的业务目标进行了变化, 从之前的独立性变成了如今了外包性, 然而很多年后的今天, 其所预测的情况完全符合。

二、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管理上的问题

1.结构单一、知识面窄

随着时代的发展, 如今已经进入了21世纪, 信息发展也已经达到了很惊人的速度, 同时在国际上, 许多企业也开始加大了对信息发展的力度, 从这一方面来看, 现代的科技在以非常迅猛速度进行发展, 而其过程中, 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也开始逐渐加大了力度, 并且其教育也越来越具有科学性和细致性, 同时其中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也越来越为明显。可以从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利益的财务工作者来说, 对于其财务利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者是否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相应的素质, 但是如今我国在对会计人才的培育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相关高等学校没有加大对其培养力度, 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包括对于培养知识面的不足, 我国如今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通常都是较为传统的培养方式, 将专业知识进行简单的传授, 其结构也相对较为死板, 通常都是分为了基础、中级和高级的财务会计等级, 并且这些教育内容都没有充分的将其他的学科进行结合, 很大可能会造成会计技能的呆板, 从而导致我国的会计人才培育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对教育结构的完善, 同时强化知识内容, 更好的为我国会计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2.教学思想较为落后, 没有加大培养重视度

现在,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要想跟随国际脚步进行发展, 就需要首先强化我国的会计人才培育, 这是作为其发展的基本原则, 有了良好的人才资源, 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企业内部的改革和发展, 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对会计人才的管理加大重视, 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在高校中, 对于会计人才的培育思想也较为落后, 这也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此学校需要不断强化对会计人才的教育思想, 积极采用创新的教育思想, 从而替代掉原来较为陈旧的教学, 更好的提高会计人才的培育。与此同时要相关人士加大对会计人才培育的重视度, 从而更好的推进我国会计人才的培育效率和质量。可以将会计的管理进行科学化的推进发展, 相关教育学校都可以从教师开始将教育思想进行改变, 加大科学的教育建设制度,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会计水平。

三、定位好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在大学中对会计人才进行的培养, 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我国会计管理的发展前景。为了能有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就需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考虑:

1.职业岗位

如今的经济已经在不断地得到发展, 同时在会计人才培育中也开始逐渐向着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人才就业, 需要相关高校对会计人才进行职业岗位的定位, 要让学生了解到如今的各种企业特点, 要让他们能在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中能有更好的适用性, 同时还可以提高对会计人才的利用。

2.知识结构

我国在对会计人才进行培育上需要让其熟练的掌握相应的知识能力, 需要先从管理学、财务、经济学、金融等基本理论上掌握, 然后才是将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和财务的掌握进行学习;最后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让他们在学习到会计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进行人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让他们能更好的将财务的相关内容进行表达, 从中所获取的内容也可以更加的明确高效。但是从我国目前的企业环境来看, 最需要进行强化的就是对英语的沟通能力。在对会计人才教育中, 需要让学生充分熟悉我国目前对于财务的管理和相关政策, 从而能更好的实施对财务的管理;要让相关人才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人才教育上要求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同时能对待事务进行灵活的处理。

四、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关的对策

1.教育观念需创新, 加大培养重视度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也需要不断加大对经济的发展力度, 从而能跟上国际的水平, 促进我国的人才发展。首先就需要将我国会计人才的培育观念进行改变和创新, 要积极将教育方式进行更新, 从根本上解决对人才的培育问题, 加大重视力度, 但是实际上, 想要将教育的观念进行更新改变是相对困难的一个举措, 从我国目前财务会计人才的教育中就可以发现, 在对财务和会计方面的教育上存在着很多的偏见, 所以需要相关教师积极的改善教育方式, 将专才转化成通才的教育方式, 这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对会计人才的培养, 学校可以从对学生财务基础的培育下加大掌握度, 从长远的培育角度进行观察, 在教育的内容上扩大思路范围, 从而让学习的内容能涉及到更多的对象上来, 从而能让会计人才在进行实际的工作上能更好的将其学习应用到实际中, 从而为我国财务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资源。

2.将知识系统进行全新的构建

如今高校在对会计人才进行培育中, 要达到好的培育效果, 就需要积极的构建全新的知识系统, 而会计专业作为复合型的专业, 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大教学模式的开展创新, 采用复合型的模式进行教育, 从而能促进会计人才的培育效果, 更好的让学生能将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应用, 同时, 只有将会计和管理进行完美的融合, 并且能将和会计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培育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培育效果。对于这种现象, 可以从高校中的课程来进行制度上的改变, 让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选修课, 并且让全校对其进行实施, 将学科和专业之间进行模块的选择, 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从而能更好的投入到对会计专业的学习中, 还能更好的结合专业进行学习, 第二种方式就是可以让高校在进行会计教育的过程上实施主辅修的制度, 这种制度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上对主修专业进行学习的同时能对复修的课程进行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上采用学分的方式进行划分, 学生只有将其中的学分进行修满, 才可以的到相应的证书。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可以更好的提高学习氛围, 促进会计人才的培育。

3.强化教材的创新

在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上, 需要将会计人才进行管理上的提高, 采用高质量的管理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对人才的培育, 同时也是对会计人才管理的重要过程之一, 根据近几年我国对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很好的发现了要提高教育水平, 就需要从教学的方式上去加大力度, 相关教师需要积极的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善, 将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化, 可以从学生的爱好兴趣上着手添加, 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 让学生能自主加入到学习中, 在学习中慢慢产生对知识的需求, 提高学习积极性, 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再加上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上, 为了能更好的和企业进行联系, 就需要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以便于更多的学生能融入到学习中, 教师在教学上也可以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 对于一些大问题可以积极的采取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从而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领悟, 以便于以后的工作中能将其更好的进行运用。

4.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

从我国近几年对教育的改革实例中可以发现, 要在对学生的培育中奖人文教育或者是理论基础进行融入, 才能让学生得到最大化的学习成效, 反之学生将会在学习的知识运用中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这也就是目前大学对人培养最重要的一方面, 大学教育的职能就是要融入人文教育和理论的基础, 这样能让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上能积极的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意识, 从而能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促进大学生对于未知知识领域的探索欲望, 能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为我国的教育体系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意见, 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句有精神上的创新和能力上的创新。与此同时, 在对学生进行培育的过程上, 不仅是需要进行会计知识的教育,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文的培育, 要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 学会如何将更好的在以后的社会中能良好的与人进行沟通, 可以提高学生的待人处事能力, 提高对社会的交际能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会计技能的应用。

5.对职后教育进行强化

在对会计人才进行培育过程中, 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学员职后方面的相关工作, 可以从会计人员中相关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中开始进行。会计人员需要树立起良好的爱岗精神, 从而能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这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会计工作。与此同时, 需要结合当今新时期会计法的改革来进行会计工作的培训, 从而能让会计人员跟上时代的脚步, 能及时获取最新的知识。需要对会计人员的职后考核进行强化, 可以为学员制定定期的考试计划, 促进会计人员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 从而便于以后更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结语

从上文可以看出, 如今已经是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 我国需要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 从而更好的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要加大对企业的经营形式, 这是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之一。我国在目前对会计专业的教育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需要积极的结合目前的发展趋势和现在的状态来进行良好的策略探讨, 可以强化教材的创新, 同时可以让教材得到同步化的运行, 在对我国会计人才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需要积极的加入人文的教育体系, 从而能促进我国会计人才的应用成效, 更好的提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我国新形势下的发展中, 会计专业人才的培育可以更加高效的得到发展, 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的整体经济的发展进程。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经济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效, 在许多层面上, 其管理工作也相应得到很大的提升。其中包括了对会计工作的提高, 而这项工作对于经济贸易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需要我国相关会计人员提高工作上的综合素质, 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加大对会计人员培养的发展力度, 导致了培养的会计人员都不能很好的和企业相结合。本文针对会计人员在新时期下的应用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然后将对人员的培养目标和对策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会计人员,培养目标,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翟胜宝.新形势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01:595+565.

[2]刘永泽, 翟胜宝.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变迁[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9, 06:43-48.

[3]崔澜, 李冬辉.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 03:225-227.

[4]盛明泉, 王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机制:问题与对策——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第三届会计学院院长 (系主任) 论坛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 2010, 12:93-95.

[5]刘向东.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天津大学, 2009.

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 篇10

一、现今广播新闻编辑的主要特点

同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不同的是, 广播新闻编辑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 缺乏一定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主要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推动来发展。新时期的广播新闻编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适应声音传播的需求

广播的声音主要传播方式是电波, 由于环境因素影响, 造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和广播声音有很大不同。而且在新闻播报人员进行现场新闻播报时, 并不能保证有听众, 没有听众也就意味着没有反馈, 缺少反馈, 播报人员就很难了解自己的声音状态, 无法做到及时调整。要保证新闻播报的声音满足听众需求, 就要通过缩补、压缩和改写等方式, 尽力让听众了解到新闻现场的实际情况, 让新闻更加真实亲切。

(二) 满足听众接受状态需求

读者在网络上浏览新闻, 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了解, 报纸读者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但是广播听众无法选择播报内容, 缺乏主动性, 所以说, 媒介的传播方是影响听众接受状态的原因之一。在进行广播新闻的编辑时, 必须首先考虑听众的接受状态, 优化播报内容, 让新闻内容更具吸引力, 提高广播质量。

二、现今广播新闻编辑创新的体现

创新广播新闻编辑是广播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 顺应时代发展, 让广播事业发展更具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发展, 通过更加贴近生活和群众实际的广播内容, 让听众感受到广播带给他们的乐趣, 让广播更具魅力, 现今广播新闻编辑创新主要从内容创新和编排创新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一) 内容创新

新闻广播内容是保证广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广播的灵魂。要在广播内容方面实现创新, 首先应该让广播内容更加大众化, 各个阶层的听众都能对广播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 通过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广播内容更加积极向上, 符合群众的生活实际;第二是广播内容顺应潮流, 与时俱进, 广播内容时效性较强。

(二) 编排创新

编排的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是头条新闻的选择。头条新闻是整个新闻广播的重头戏, 好的头条新闻应该价值观正确、影响力较大, 代表性和时效性都比较强, 通过不同视角来介绍新闻内容, 让广播更加立体化。第二是对广播整体气氛的营造。营造固定的广播气氛, 能够形成较为固定的听众群, 并且在这些听众群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第三是播报内容条理清晰。如果新闻内容类型单一, 势必会让听众产生厌烦感, 长此以往, 听众会疲于收听广播, 所以, 应该将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新闻进行合理的搭配, 提高听众的兴趣。这个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广播, 虽然广播内容条数很多, 内容繁杂, 但是听众仍然很多, 这就是对新闻内容合理编排的体现。

三、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由于电视、网路的普及, 让广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竞争力远远不如其他媒介。要拓展广播的生存空间, 保证广播事业的顺利发展, 广播新闻编辑的作用至关重要, 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将各种类型的新闻融合, 结合热点内容, 吸引听众。保证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 同样需要多个方面的策略。首先是加强节目编排工作, 一定要注意广播内容不能“翻旧账”, 和从前的新闻内容重复。过长的新闻会让听众疲倦, 产生厌烦感, 内容的个性化、多样化能够有效提升听众兴趣。在进行节目编排的时候, 编辑人员应该改变类型重复新闻的体裁、将长新闻精简为较短的新闻等, 举例来说, 山西广播台的《直播山西》质量优秀, 通过日常生活的展示, 体现对生活价值的追求。

第二是加广播提要的编辑。新闻编辑人员应该选择时效性较强、关注度较高并且和群众生活联系紧密的新闻来编辑新闻提要。新闻提要要保证简洁通顺, 听众能够了解到新闻的中心思想。例如在《生活》节目中, 有一期是下岗员工的访谈, 这一期的背景音乐选择了刘欢的《从头再来》, 非常符合广播意境。

四、结束语

综上, 虽然现今广播事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但是通过创新节目编排、加强新闻摘要编辑等方式, 能让新闻广播更具创新性, 提高听众兴趣, 保证广播事业的市场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沂霞.试论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创新意识[J].中国电子商务, 2013 (10) :104.

[2]石雪静.如何提高广播新闻的写作创新意识[J].新闻传播, 2009 (08) :98.

论新时期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 篇11

一、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是由档案工作的性质、目的、内容和对象等决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档案管理人员的首要素质。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它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并遵纪守法。同时,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

(2)业务素质。档案管理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要掌握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等,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把档案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熟练完成业务工作。努力使专职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3)职业素质。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服务于社会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没有服务,档案工作就不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因此,作为档案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为档案事业奋斗、献身的精神,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其次,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要模范执行《档案法》,运用法律管好档案,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办事。再次,要强化服务意识。档案工作的服务性集中体现在利用上,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及时、方便、快捷、准确地提供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

二、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由于受重视程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国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低,对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档案工作者自认为经济收入、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与一些行业相差甚远,思想上形成极大反差,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动摇,导致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欠缺,不注重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业务上不精益求精,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部分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匮乏,业务素质不高。近年来,虽然档案管理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在不断增多,但真正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人员微乎其微,不少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所占比例偏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新技术、新方法在档案管理中的使用和推广,极大阻碍了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3)管理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少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方法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服务效率持续低下。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老化,思想懈怠、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甚至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仍然采用手工检索、人工操作等原始手段,使档案管理的工作创新举步维艰。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庞大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其中不少人仍固守着传统的思想观念、业务知识,不懂得现代高新管理技术,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发展,极大制约着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下亟待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提高思想认识。随着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压力与日俱增,管理难度不断增大,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给档案管理工作以人员、资金以及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同时,要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规划,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关心爱护档案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

(2)强化服务意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服务既是前提也是目的,没有良好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档案管理的意义。因此要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发挥档案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等材料为主动收集材料;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又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主动、热情、及时、准确、全面、周到地为档案使用者提供帮助,这样才能在服务中提高工作效率,在服务中树立良好形象。

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 篇12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机构的改善,分级诊疗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人们看病就医将变得更科学、 更有序。这也意味着大型公立医院巨大的门诊量将进得到进一步分流。门诊量的下降直接意味着医院效益的下降,这就要求大型公立医院要进行转型。

大型公立医院本身掌握了优势的医学资源,拥有高精尖的设备、高端的人才。但现在这些优势资源却大多用在了普通疾病的治疗上,没有充分体现应有的价值,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未来,无论从整体的卫生体制的设计,还是从医院的自身发展分析,大型公立医院向以急危重疾病、疑难杂病研究为主的研究型医院的转型是必然的要求。

研究型医院是以医疗工作为基本着眼点,以临床科研为突破口,以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标志,通过不断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 以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院。建立研究型医院,一是通过临床研究解决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包括预测、预防、 诊断、治疗、康复),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二是对一些重大疑难疾病,综合攻关,进而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

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队伍, 是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关键,这些人才不仅具有优秀的临床诊治能力,而且具有优秀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大型公立医院而言,医改所带来的挑战与竞争,其核心还是对于人才的竞争。

2大型公立医院面临的人才危机

2.1多点执业政策改变了医院与人才的关系

2014年8月1日起北京市卫计委发布修订版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开始实施;2015年1月12日, 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3月1日 《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开始正式实施。随着各地陆续出台新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寻求多点执业。这无疑对医院提出了巨大的调整挑战。有数据显示, 在试点推行医师多点执业的地区调查发现,“71%的多点执业医师由三级医院流向二级和一级医院,或从二级医院流向一级医院,20%的医师平级流动,仅有9%的医师从低级别医院流向高级别医院”。也就是说:医师多点执业,绝大多数是大医院的医生 “下沉”到基层医院。

医生是公立医院的核心资源,多点执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部分医生的积极性,但同时对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威胁。首先,高级医生过多的把精力放在多点执业上必然影响医疗和科研教学质量;其次,专家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年轻医师的重大责任,多点执业之后,专家帮、带、教学生的质量也会严重打折扣,不利于青年医师的成长和成才。同时,公立医疗机构十分注重发挥高层次人才对人才队伍的引领作用,高层次人才多点执业之后 .对医院各个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十分不利的。

2.2社会资本的进入加剧了人才的流失

如果说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在几年前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那么按照当下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规划来看,激活社会资本的力量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2015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表示,在各地细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预留给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体现了整个规划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支持和安排。

如果说多点执业制度下,改变的还只是医生与医院“一对一绑定”的关系,医生依然还可以为医院带来应有的效益。那么,随着社会资本对民营医院或公立医院的注入,大型公立医院面临的就直接是人才的流失。社会资本的注入使得这些医院从硬件设施到薪酬待遇上对大型医院的医生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很容易形成医生的跳槽。这与多点执业制度对医院产生的效益和人才问题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面对这些正在发生的人才流失问题和即将面临的人才竞争问题,大多数大型公立医院目前的人事制度显得非常的落后。如果继续被现有的人事制度束缚而不进行改变,医院将会在未来的竞争中陷入极大的被动中。

3大型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路径

3.1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以前,大型公立医院为了增加效益,采取的是“以量取胜”、“薄利多销”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医院虽然 “垄断”了人才资源,但却也是层次不均,更多的是一般性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 对于少有的高端型人才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没能体现出各类人才应有的价值。正如前文所述, 今后大型公立医院对于人才的追求不应该停留于一般性人才,而是应该基于自身转型出发,面向高端人才。

3.1.1一般性人才与高端人才的流动。分级诊疗后,普通性疾病对于大型公立医院的需求将会锐减,自然医院对一般性人才的需求也会缩减。因此,大型公立医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医院必须确立成为以解决疑难、急危重疾病的研究型医院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下,适当的人员流动不仅对于出走的医生本人具有好处,而且也有利于形成“鲶鱼效应”。虽然大型公立医院具有较高的平台,也就意味着有较多的潜在发展机会,但同样的,由于人才过剩,竞争也比较激烈。而一般性人才的流出,可以为其自身寻找到可竞争性的平台。而医院可以利用空出的资源吸引更高端的人才,从而使这种“鲶鱼效应”更加强, 形成更强效应的竞争激励环境。

3.1.2科研型人才与临床型人才的分型培养。高端人才的引进只是人才战略的第一步,而要真正发挥人才的优势作用, 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即是对人才的管理与培养上。如果只是引进人才,但在管理上还是像以前一样进行模糊管理, 同样还只是浪费资源。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适合不同的岗位工作。对于研究型医院的建立,自然离不开研究型的人才。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才都适合做科研。因此,为了适应研究型医院的建立,必须根据人才的特点,因材施制。应该根据个人特长及主攻方向,进行科研型和临床型分型个性化的培养。 对于科研型人才,应该为他们选择导师,给予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和生活补助,对于一些有较好项目和实施方案的拔尖人才,医院还应给予机会到国内外全脱产学习。医院应该构建适合人才培养的“沃土”,使这些“苗子” 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思考,从而充分发挥人才的自身优势。

3.2建立有所侧重的分配激励制度

医院转型的外在力量首先来自于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但要实现顺利的转型,还需要内部激励制度加以引导,合理的分配制度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院要有竞争力必须讲究工作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工作积极性的持久,必须利用经济杠杆、职称杠杆,树立物质效益与工作绩效正相关的管理导向。但一个好的绩效激励机制不仅体现在促进效率上,还应体现在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等综合素质上,所以医院不仅让绩效激励机制与工作量挂钩,还向科研倾斜,向服务倾斜,向管理倾斜,全方位挖掘潜力,不仅要调动医疗工作者的积极性,还要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整体上形成一种鼓励创新、鼓励成才,肯定知识、肯定贡献的氛围。

3.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

3.3.1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既是一个学科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形式,又是一个学科不断适应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为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医院应引进国外科研团队先进管理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和医院实际情况加以改良,通过竞争上岗聘任团队负责人,配备专职科研人员组成创新团队,形成医院的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创新体系。在目标管理的同时, 医院要为团队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包括场地、设备、启动经费等,并构建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机制和条件。

3.3.2评价考核机制。医院要实施以成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办法,强调科研的实际贡献度,改变过去唯SCI论文的评价机制。为促进医院科研管理的规范化, 医院要科学评估科研工作的效益和效果,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重视科研效率,强调科研成果的产出。 科研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科室评级、科主任业绩考评及各类科研评优的主要依据之一,与聘任、任免、评先、薪酬等相挂钩。

3.4注重领军人才的培养

领军人才是学科成长发展的领路人,他的能力决定了)科的发展及兴衰。领军人才需要有发展的激情,具备学术研究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变革能力。领军人才就犹如一块“吸铁石”,不仅可以吸引高端人才,还可以把各地患者吸引过来。

摘要:提出为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型公立医院应该逐渐向研究型医院转变,为应对改革带来的人才竞争问题,医院应该从确立新的人才观,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建立创新科研团队,培养领军人才四个方面着手,形成自身的人才优势,不断提升医院的科研能力。

上一篇:点歌系统下一篇:基础地下室